0

汉字的传承与创新作文【精彩20篇】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汉字的传承与创新作文,欢迎借鉴参考。

浏览

4595

作文

37

篇1:2024年高考作文:唤醒记忆,传承创新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在沈阳城市记忆馆中,收藏着近万件来自民间的藏品,一座城市的历史通过这件旧物被回放,过去的一幕幕又在老沈阳人的眼前重新,而作为新时代的我们,面对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物件,心中的感受时而欣喜,为历史的脚印自豪;时而感叹,为过去人们的独具匠心倍感钦佩;时而困惑,对于过去历史的结晶和新时代的发明。面对令人回味的老物件,心头不禁涌出到底是该承传,还是该创新的问题?其实二者密不可分。

对于前人,学习借鉴不能仿效。“板桥体”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模仿而出名,那么必定走入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的独特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仿效。”因此说,对于我们前辈的作品,后人或同时代人只能学习借鉴,不能机械仿效,否则就会陷入克隆的怪圈,只有这样,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再创造。不能机械地仿效大师,不等于不让学习他人的作品,当然不是。那些肤浅的跟风之作,正是因为对文化艺术承传研究得不够,才会陷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境地,落于俗套。因此,承传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艺术如此,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亦如此,它们都要承传与创新并重。就拿我们祖先使用的农具来说吧,原始阶段,生产力低下,人类的头脑还没有进化好,只学会了使用石头和木棒作为劳动工具,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但是,随着人类头脑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石头和木棒这种劳动工具不能满足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于是有人在原始工具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不断创造出新的劳动工具,不断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所以说:继承—创造—再继承—再创造,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地继承与创造中发展和进步。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是靠着某种精神和力量来支撑的,这种精神和力量就是他的灵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不能称其为健康和健全的人;一个没有灵魂的的民族,永远都会处于被欺侮和被损害的地位,如牛羊鸡犬任人宰割;一个没有灵魂的国家,永远都是处于挨打挨宰的局面。创新,就是要摆脱落后挨打,挺起脊梁,给身躯注入精神和科技的要素,钢铁般的毅力,无穷的智慧,让他们不断地强大。回顾我国创造了四大发明等辉煌,停止创新发展,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百年屈辱史,我们百感交集。事实证明,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重温强国之梦,找回民族的自信、自豪和自尊,我们这个民族就会大有希望。

看着老物件,增加自豪感;展望未来,百感交集,责任和使命感,让我们不敢懈怠,不敢忘怀。作为时代的青年,让我们在传承与创新中,充当先锋,做一名冲锋在前的战士,为民族的发展和进步作出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在传承中创新作文800字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一说,历来为人所称道。何为知?科学知识。何为行?即人之实践。而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陶行知先生却发表了《行知行》一文,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这正说明了“传承”与“创新”的共存与深化。这是出于对王阳明学说的充分了解,所以弃其糟粕,改“知行合一”为“先行后知,实践结合学习”。学习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不拘泥于古人所限,力求创出自己的风格,融会贯通。

所以陶行知是高尚之人,行高尚之事。高尚即“雅”。

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若智、仁、勇俱全,此可谓中华文明之真正传人。

作为“海宝”一代,我们更多接触的是现代化的设备,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丧失了与自然亲密接触,做到“天人合一”的机会。可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会接受整个世界,未来的城市将要靠我们去改善!一棵树,一个工厂,优先考虑谁?边境有急,如何是好?惟利是图,不借鉴书本,则毁树早厂,是愚者。贸然发兵,不懂外交,即使贯通兵法,仍是蠢者。愚加之蠢,城市殆尽。

大雅好学后,致道力行中。好学方能出成绩,竭尽全部力量才能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

由于有所共鸣与传承,人类才不至于过分地迷失和绕圈子走老路。由于有所区别,人类才会有所发展。

与其被淘汰,不如自我更新。“Delete”多余的,不适合现在发展的“Create”新的思想,用90后的肩膀承担起属于90后的责任,让世界更加美好,让城市重展笑颜。

聪明者善说,智慧者善听,高明者善思。人生的历程就好象是唱一首歌,如果始终是高调,惟我独尊,万事以批驳为先,即使是一个有着创新精神的人,他也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淹没,为后来者居上。90后之后,有00后,00后之后,有10后,灿烂的未来确实是在我们的手里,但不仅仅是在我们的手里。虚心好学吧,哪怕对方之势处于你之下,哪怕他的学识为你所不耻,但人有劣必有优,此时便更需要传承,明白“九牛一豪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谨记学无常师。

创新与传承,是90后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缺创新,最多成为新一个“方孝孺”;缺继承,哪怕你才过子建,最后也只能落为“方仲永”,泯然众人笑。

继承源远流长中的精华,打开心之门,创造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创新是最好的传承议论文

全文共 1239 字

+ 加入清单

暖冬的午后,在阳光照射下,古色古香建筑的三乡巨龙古玩城文化味愈浓。不盲目追求销量,主打文化元素,做精每一件产品,正是三乡巨龙古玩城内古典家具市场看起来“漫不经心”却一路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入驻企业中山市世纪明家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区凤津表示,近几年大环境不太好,古典家具市场也难置身其外,世纪明家冷静应战,既要追求古典家具文化元素的传承,亦要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创新,包括销售模式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这印证了“创新是最好的传承”的价值观。

去年12月12日下午3点,在世纪明家的展厅,几位消费者一边叹茶一边品味古典家具的厚重和韵味。光滑的家具表面、精致的雕工,让每一块木头的价值发挥到淋漓尽致。区凤津表示,大环境不太好,古典家具市场也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时候企业更不能慌,盲目求变不如不变,文化是古典家具的灵魂。因此,赋予家具更深的文化内涵是最好的传承,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创新。

据介绍,随着材料原产地对树种保护的加强,古典家具朝着越来越精的方向发展。世纪明家未来不会大量拓展市场,追求所谓的销售量,而是做精品市场,回购世纪明家自有品牌的二手家具就是一种手段。如最近以13万元收回来的一套越南黄花梨小茶几,当时卖给广州客户才几千元,回收之后通过加工进行款式创新,再以适当的价格出售。当时以1.68万元卖给广州客户的越南黄花梨圈椅三件套,现在50万元都不一定能买到,这类高端产品在当时的价格并不算高,因此有一定的回收空间,不过,世纪明家仅限于回收自有品牌的产品,所谓知根知底方能把握时局。

2004年,世纪明家成为巨龙古玩城一期的首批商户,如今已发展成为古典家具行业的领军品牌,在呼和浩特、郑州、秦皇岛、南通、北京等地发展了数十家加盟商、经销商,营业额增长了10倍以上。在机械化越来越普遍的家具行业,世纪明家在很多工序上始终坚持纯手工模式,尤其是雕刻部分,找不到韵味相同的位置,而批量生产的产品千篇一律,无法传承古典家具的文化内涵。

世纪明家的创新主要分两步走。一是款式的创新。区凤津表示,过去10年世纪明家多专注于大户型的家具生产,包括客厅沙发、茶几、电视柜以及书桌、饭桌等,现在的产品在尺寸上缩小,以满足中小户型业主的需求。这类中端客户青睐款式更加简洁、坐感更加舒适的产品,世纪明家也顺势在款式上创新,更加突出新中式的特点。

参展是过去家具企业推广和营销的主要方式,但展会的光环似乎逐渐褪色,企业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古典家具制造企业也在考虑如何借助互联网拓展市场。此前,世纪明家在天猫开设旗舰店,投入不小,很快发现纯粹的网店有些水土不服。古典家具不同于快消品,消费者更重视视觉感受和触感。因此,世纪明家这两年调整思路,转到麒麟网、中华古典家具网等一些古典家具专业网站,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加以辅助。进入这些网络平台的消费者多为懂行人士,甚至是专业买家,通过网上进行初步了解,再到三乡的展厅进行实地选购。区凤津表示,网络直接带来的销售比例不足5%,但却是推广和销售的必须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传承汉字文化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情感的爆发,或横,或竖,或撇,或捺。那是心灵的乐曲,或轻,或柔,或美,或重。那是诗意的展现,或冷,或暖,或醉,或醒。一切都来源于它——汉字

“呯呯嘭嘭“这是敲打键盘的声音,”悉悉唰唰“这是有手写字的声音。当这两种声音碰撞在一起,你是否会深发感触——那一个个有着生命的方块字还会继续传承下去吗?它们会不会被电脑上那些死气沉沉的”新同胞“所替代呃?是啊!在这个信息时代,哪里还有这些小生命的地位呢?

可是,你是否想到:当你沉醉在唐诗宋词中时,你可知它是怎样传承下来的。当你欣赏着某位书法大师的作品时,你可曾想过是谁的功劳让你看见这美的享受。当你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点头称赞时,你是否体会到这心的滋养。就是这样一个个小小的方块字,让你体会到诗的意境,眼的美丽和耳的重要。它忽而气势磅礴宛如高山,忽而轻柔平静宛若流水,却又忽迷茫神秘好似星辰,一撇一捺,一音一律,一意一景,无不透露着生活的灵动,汉字的刚劲以及中华民族的魅力。

作家之所以可以写出好文章,那是因为汉字的多层含义。音乐之所以可以打动人心,那是因为汉字优美的声韵。诗歌之所以可以催人泪下,那是因为汉字的柔美情趣。一笔一划之间,互相辅助,互相衬托,那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体现。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笔划中都蕴含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心血,每一个音节中都体现着我们国家的雄健和骨气。所以让我们离开手中键盘,拿起手中的笔,让我们为能写出汉字这样美好又神圣的东西而骄傲吧!

如果在你面对一个个英语字母时,你会想起汉字那一张张充满生机的脸。如果在你听到躁音时,你会渴望朗读一篇优美的文章。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体会了汉字的美丽,你已经感悟到了汉字的深层意义。从今往后,让我们用汉字来体会高山巍峨,用音节来体会人民的大方,用笔划来体会国家的繁荣富强!

看,看横,那竖,那撇,那捺!听,那轻,那柔,那美,那重!悟,那冷,那暖,那醉,那醒……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生传承使命开拓创新征文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自古以来誉有“礼仪之邦”一称,从华夏民族一代一代创造出的辉煌灿烂而又独特的文化中,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文明美的不仅是我们华夏民族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传统,更是我们一个个小小的行动。所以说,文化的传承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其实文明就是弯下腰,拾起垃圾,并扔进垃圾桶这么简单。但是现在的社会上,乱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多了,那些人宁愿少走一步,也不多走一步去爱护我们的环境。以至于现在处处都可以看见垃圾的踪影。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那些人乱丢垃圾,我们的家园定会淹没在垃圾之下,到时候想后悔的来不及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一个人不乱扔垃圾,并且要拾起乱扔的垃圾扔进垃圾桶,还要时时提醒我们周围的人不乱扔垃圾,做一个环保文明的小公民。当然做一个环保文明的小公民不仅要爱护环境,还要勤俭节约。地球的资源已经被我们耗费的太多了。比如土壤,空气,水,矿产,森林,草地等自然界的物质,就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这个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但自从人类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上,这些自然资源便在一点点地减少,逐渐消失了。你也许想要说,可以再找一个地球呀。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目前的科技上,只有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才能给我们生存的条件。所以我们不仅要不乱扔垃圾,并且要保护地球的资源,使我们每一个人幸福地生存在我们共同的家园上。

文明的一个个行动不仅是要让我们做一个环保的小公民,还要让我们做一个讲礼貌的小公民。讲礼貌,最基本的就是尊重他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或是一个陌生人都应该去尊重。因为只有你尊重了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程门立雪”讲的就是尊重老师的事,杨时为了不打扰老师睡觉,便在寒冷的天气恭敬地站在门外等候老师。从这件小小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出杨时尊重师长的优良品质。不仅是对待老师,对待任何人都是这样的。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看来讲礼貌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更是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尽管我们中国自古以来誉有“礼仪之邦”一称,但是现在呢?在公园中,有的人占用整张长椅在睡觉,有的人对工作人员大吵大闹,更有人乱插队不讲秩序。在一个公园

人们都如此不讲礼貌,那我们的祖国还称得上“礼仪之邦”吗?为了我们的祖国,讲礼貌吧。让文明行为传递给每个人,让我们成为“礼仪之邦”的代言人,为祖国,为自己增添一份独特的光彩。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文明需要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传承文明,践行美德,使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为了祖国,完成祖国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为祖国谱写一首首壮丽的华章!行动起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传承汉字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情感的爆发,或橫,或竖,或撇,或捺。那是心灵的乐曲,或轻,或柔,或美,或重。那是诗意的展现,或冷,或暖,或醉,或醒。一切都来源于它——汉字

“呯呯嘭嘭“这是敲打键盘的声音,”悉悉唰唰“这是有手写字的声音。当这两种声音碰撞在一起,你是否会深发感触——那一个个有着生命的方块字还会继续传承下去吗?它们会不会被电脑上那些死气沉沉的”新同胞“所替代呃?是啊!在这个信息时代,哪里还有这些小生命的地位呢?

可是,你是否想到:当你沉醉在唐诗宋词中时,你可知它是怎样传承下来的。当你欣赏着某位书法大师的作品时,你可曾想过是谁的功劳让你看见这美的享受。当你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点头称赞时,你是否体会到这心的滋养。就是这样一个个小小的方块字,让你体会到诗的意境,眼的美丽和耳的重要。它忽而气势磅礴宛如高山,忽而轻柔平静宛若流水,却又忽迷茫神秘好似星辰,一撇一捺,一音一律,一意一景,无不透露着生活的灵动,汉字的刚劲以及中华民族的魅力。

作家之所以可以写出好文章,那是因为汉字的多层含义。音乐之所以可以打动人心,那是因为汉字优美的声韵。诗歌之所以可以催人泪下,那是因为汉字的柔美情趣。一笔一划之间,互相辅助,互相衬托,那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体现。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笔划中都蕴含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心血,每一个音节中都体现着我们国家的雄健和骨气。所以让我们离开手中键盘,拿起手中的笔,让我们为能写出汉字这样美好又神圣的东西而骄傲吧!

如果在你面对一个个英语字母时,你会想起汉字那一张张充满生机的脸。如果在你听到躁音时,你会渴望朗读一篇优美的文章。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体会了汉字的美丽,你已经感悟到了汉字的深层意义。从今往后,让我们用汉字来体会高山巍峨,用音节来体会人民的大方,用笔划来体会国家的繁荣富强!

看,看橫,那竖,那撇,那捺!听,那轻,那柔,那美,那重!悟,那冷,那暖,那醉,那醒……

[传承汉字文化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传承汉字的议论文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百依百顺”、“默默无闻”、“前途无量”这几个词语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它们屡次出现在电影电视、广告标语、商店匾额公司招牌、商品说明书上,这一个个混搭的词语,看了不禁让我忍俊不禁。

在潜移默化中,人们也丧失了对中国汉字的认识,荧屏中的错别字无不影响着人们误入歧途。 回顾老祖宗们几千年的造字历程,他们不仅创造了方块字,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而且在实践中创造和总结了丰富的书写技法,形成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丰富多彩的字体与书体。

汉字早已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璀璨珍宝,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展望今天,荧屏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创新字词”,同学们时不时总会写那么几个错别字,要不少了一横,要不就多了一画,虽说只是几个小错误,但也影响着我们汉字的精神内涵。 然而,在荧屏上为什么会出现许许多多这样有意写错的“错别字”呢? 我想:这还是与人们的贪念有关吧。 各种商家为了引起买家们的注意,便不断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词语,而这些被改造的汉字就这样公之于众,渐渐流入社会,导致产生错误的认识。 却不知在这中间,中华汉字的精髓在这样的变化中,正在变得黯淡无光。

不仅如此,中国汉字几万个,我们所遗忘的又有多少个,又有几个汉字是我们能够准确无误地写出来呢?我觉得会很少很少。 然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答案虽然有很多,但显然意见的就是最重要的教育了,因式教育让学生们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文化课的知识学习和积累上,忽视了汉字的书写能力。

而现在的电脑也造成了我们书写能力的下降,大部分人都用电脑代替了人手书写,我们的汉字认知能力也在这其中不断地下降。 如今,回过头来还算早,面对着正在消失的中华文化,我们应当承担起责任,去关注中国的母语——汉字。一起去传承古老的中华汉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承与创新作文

全文共 1190 字

+ 加入清单

在如今的中国,传承创新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具备的能力。

创新就在生活中。

当你在早晨被你设定的闹钟吵醒,你可能会先看看今天的天气,再翻翻今日头条,看着时间差不多,才急急忙忙地起床,而今天你是用来当闹钟,看天气预报,看头条的,是手中的手机。这台小小的电子设备,却让你身居斗室,就接受到远方的消息,这在六十年代,没人敢想。

该吃早餐了,你用一个瓷杯倒了些麦片冲了牛奶喝,你或许不知道,你手中看似平凡的瓷杯,竟然就这样走过千年时光,来到如今的时代。瓷器最早出现在商周,而在东汉末年,已出现青瓷的丽影。在我国经济最强盛的唐宋时期,青瓷与白瓷更是达到巅峰,许多人都争先拥有,皇宫之中还有独具匠心的极品。而且中国瓷器通过丝绸之路流通到欧洲后,都是贵族们得意的传家之宝,这足以可见瓷器的魅力与韵味。

在上班途中,你听见公交车上在放歌,歌词有些搞笑,有些朴实,让你回忆起你的大学时光:室友不知把钥匙放到了哪里,然后不知所踪,手机罢工。一个人,蹲在门口,看着其他住户的灯亮起,却仍不见室友归来。你笑了,有些怀念那个混蛋了。歌曲切换,你听着听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歌词不正是自己的写照吗,天天加班,比狗还累,却还离自己的梦想差了一大截。这让你感慨的歌是由上海的一位作曲家谱成,而他的歌曲最大特点,你也可能想到了——把生活唱成歌。歌词不再生涩难懂,已经不再难以体会,这就是他的歌,我们的歌。

工作了一上午,你在休息间为自己倒了杯咖啡,你抬头发现许多男同事正围在一起眉飞色舞的讨论些东西,你走过去,侧耳一听。原来是在讲“陆上霸主”——坦克。我国坦克也是近几年崛起。从1969年8月开始通过研究缴获的苏制坦克开始,一路几经实验改进,终于在九十年代,我们拥有了自己的坦克,不再需要靠单一的引进。曾经,我们的坦克可以一枪打穿装甲,如今,成为综合实力位居世界第三的后起之秀,这是如何做到的?

你感到热血沸腾,他们又开始谈今日着陆的航天英雄们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任务。中国从准备研制,到拥有人造卫星,返回式卫星,到后来的运载火箭。这些年,这些人的努力,推动我国航天技术,使得我们仅在美苏之后。先人幻想过如同鸟儿飞上蓝天,而我们冲上太空。

你现在明白了吗?你身边的一切都是创新,小到一部手机,大到载人火箭,这一点一滴都是创新。正因为有人有“新点子”才在前人的基础上造就了这个时代,造就了我们。

当物质得到满足,人们便开始追求精神的满足。

前有儒家追求“大同社会”,人人平等,亲善和睦,尽享天伦之乐。后有太平天国,将西方基督教思想与“大同”思想相糅合,追求“创造理想天国”。如今,我们新中国的成立,习主席提出的中国梦,为的不也是创造人们平等,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吗?这些思想从诞生,然后不停的和其他思想碰撞糅合,一代一代的传承创新发展,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创新,不一定要“无中生有”,还要把有的变得更好,这才是现在的创新,我们的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创新从传承中来_优秀作文

全文共 2138 字

+ 加入清单

我认为真正的创新并不是在一样简单的事物上做出改变,真正的创新是对传承的一种继承与发展。手艺人的手艺也绝对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在接受这个世界的改变从而改变自己,可是即使他们的手艺改变了那份心也将源远流传下去。传承与创新是表里关系,它们互相依存。所以创新是从传承中来的。

随着时代的改变,那些传承也在不断的改变。

安小小是汤面世家的最新一代的传人,她有着很好的制面天赋,也有一个创新的大脑,可是她的创新在她爷爷看来是对传统的亵渎。她的爷爷是她们家老一代的传人,可是因为他的古板,导致在这个新时代汤面世家面临倒闭。可是他只能研究古籍中面的制法来解决问题。总的说他只能干着急,却什么忙也帮不上。

小小自然不是这样,她一天到晚的在厨房里倒弄做面,她不断实验,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反而使她越挫越勇。她做出了五花八门的味道,只为找到那一份最好的。

爷爷看着小小那忙碌在厨房里的身影,摇摇头叹了一口浊气。“要是你们还在,她也不用那么辛苦了,要是你们还在……唉,怎么只剩下我们俩了呢?”任由水汽迷了双眸,转身无力地走开了。他的背影又苍老了几分。

院子里面有一棵花树,每到夏天就会开出雪白的小花,那时候,院子里面总有一股淡淡的花香。一丝丝花香伴着青草的味道,被风吹走。这美妙的味道,让小小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像花香一样的童年,和亲人朋友一起度过的美妙的日子。那时她的父母爷爷奶奶还都在,她还可以在他们的怀里撒娇无赖,那时候她多么快乐呀。可是自从那一场车祸后一切都变了,她永远都忘不了爸爸妈妈倒在血泊里的样子,那么那么的孤独与冰冷。自那之后她就坚强起来了,把自己隐藏在坚强的外壳下。把心中最宝贵的与最痛苦的记忆永远的封在小盒子里,藏于内心。不去想,也不会忘。它们就那么永远的存在着。在她每每回忆时,心口就会微微的疼痛。思念是一种病,是会使人肝肠寸断的不治之症。

对于爷爷,这花香也勾起了他的回忆。小时候父亲总是说他太过固执,不懂变通。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因为他认为传承是一样很高尚的东西,是不允许亵渎的。所以他不敢,也不想去改变。

在这个花开的季节里,小小终于的做出了心仪的面——带着回忆的面。她背着爷爷偷偷的去参加拉全国美食大赛中汤面组的比赛。一路上很顺利的过去了个个关卡即使在其中有一些困难她也挺了过去,她最终进了绝赛。可是当她看见评委席上坐着的人时她不淡定了,那是她的老古板爷爷。她呼出一口浊气,揉了揉太阳穴后努力的投身于比赛之中,当评委们低头吃面的时候她仔细的观察着爷爷。她看见他的眉头微皱,她的手心沁出了一层薄薄的汗。他仔细的尝着,虽然面做出了改变,可是他还是能吃出面的本味来。对于小小的面大家都很喜欢,所以结果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她成功了,后来汤面世家在她手中成功的被复兴了。

那天他还是和往常一样的早早的回了家对着全家福照片。他一个人呆坐着,用手指慢慢的摸着照片,自言自语着。突然门口响起了声音,随后小小就蹑手蹑脚的从门口进来了,她本想在这样偷偷的上楼的。可一道声音止住了她的脚步。

“站住。这么轻手轻脚的是想干什么呀?”爷爷对着全家福背对着她说到“不想和爷爷我解释解释?”

她尴尬的笑着“那个……那个。”她说了老半天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小小呀!不是爷爷说你,这么大的事你都不和爷爷我商量。怎么呀,翅膀硬了。”说着就抹抹眼底那看不见的眼泪。假哭这招对小小是屡试不爽的,百分百有效。

小小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到“爷爷,你怎么又这样呀。这次不告诉你是怕你不同意怕你担心,怎么就变成我翅膀硬了呢。好了,别抹了根本就什么也没有,你也不怕把厚脸皮擦破了。”

他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上一秒还有些尴尬,下一秒就严肃了起来说到“小小,你是家族里的继承人你有使命,你要带领家族复兴。我老了不行了,你爸爸妈妈也早早地就去了,要是……要是他们还在你也不要那么辛苦了。所以这一切都得还靠你。”说着他的眼底湿润了“爷爷知道自己很固执,也知道现在是你们年轻人的时代。可是爷爷怕咱们家的手艺传承不下去。要是这样你要我怎样去面见祖宗。”

“爷爷,你放心吧,即使我现在创新也一定会把手艺传下去的,我会把咱们家的老手艺传承下去。”她眼眶微红,心想原来尘封的记忆被碰触一下也会那么疼。她表面上还是一副坚定地样子。

“好……好呀。家族有望了。有望了呀。”爷爷一连说了几声。一滴眼泪从他的眼角滑落。他只是看着小小,就那么一直看着她。

那天后爷爷总喜欢一个人看着院子里的花树,看着一树花朵绽放又凋落;看着天上的云卷云收;看着小小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他感觉心中的什么东西在动摇。他一个人自嘲的笑笑,叹了一口气说到“真是个老顽固呀!年轻真好呀。”

如果说创新是草木,那传承就是草木的根基,没有根基一切繁华从何说起;如果说创新是河水那传承就是古老的河床,没有河床一切文明从何说起;如果创新是海上的浪花,那传承就是那广阔无垠的大海,它包容着每一朵浪花。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源头哪来的水呢?所以说创新重要继承也万分重要。

随着时代的改变传承或多或少的也在改变,可是手工艺人传承的东西不只是手艺,还有他们的一份心意。无论时代如何改变总有什么在不断的传承下去。我们即是这个时代的继承人,同样也是这个时代的传承者。

[创新从传承中来_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齐鲁文化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征文启事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各市(大企业)社科联、高校社科联,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各高校、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科研究单位科研处(社科处、文科处):

根据2015年省社科联工作要点和《2015年山东社科论坛方案》要求,拟于今年 5月中旬举办山东社科论坛--齐鲁文化传承创新研讨会,请各单位广泛动员本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员撰写稿件,参与研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研讨主题

齐鲁文化传承与创新

二、研讨内容

(一)传承与创新齐鲁文化的重大意义。

(二)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1)齐鲁文化的起源与历史沿革;(2)齐文化的基本内容;(3)鲁文化的基本内容;(4)齐鲁文化的融合。

(三)齐鲁十二圣人思想的时代价值:(1)商圣管仲;(2)史圣左丘明;(3)文圣孔子;(4)武圣孙子;(5)工圣鲁班;(6)科圣墨子;(7)医圣扁鹊;(8)亚圣孟子;(9)算圣刘洪;(10)智圣孔明;(11)书圣王羲之;(12)农圣贾思勰

(四)齐鲁文化的创新发展

(五)发展齐鲁文化产业

(六)齐鲁文化走出去

三、研讨形式

采取大会主题发言和互动研讨的形式进行

四、研讨会时间地点

时间:拟定于5月中旬,会期1天。地点:山东师范大学。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五、主办、承办和支持单位

主办单位:

光明日报社、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师范大学

承办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支持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报、齐鲁晚报、山东商报、齐鲁网

六、与会人员

中央、省里有关领导同志;国内外、省内外有关知名专家;知名文化企业负责人;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支持单位负责同志;各市、有关企业、高校社科联主要负责人;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出席会议正式代表约150人。

七、征文要求

1.紧扣论坛主题。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思想性、创新性,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学风文风端正,学术规范严谨。

3.应达到CSSCI来源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水平。

4.一般应未公开发表,6000字以内,符合编排统一格式(见附件,不符合编排统一格式概不接收)。

5.附500字左右的文章摘要,供媒体使用。

6.论文最后请一定注明联系方式。

八、有关事项

1.本次研讨会是本年度举办的两个全省性大型论坛之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动员广大专家学者积极撰写论文,确保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专家学者按时到会,每个单位至少报送5篇高质量的论文。

2. 与会人员住宿费、往返交通费自理,由所在单位报销。

3.坚持以文与会。论文作者请于5月1日之前,将论文和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单位、职务、职称、手机号码、电子信箱、通讯地址、邮编),通过邮件分别发给省社科联学术部、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处(并电话告知联系人),以便安排有关会务。

4.年底将评选100篇左右优秀论文,表彰奖励,并出版《山东社会科学研究·2015》,各单位作为CSSCI来源期刊对待;通过组织评审,从获一、二等奖的优秀论文中选择30篇有研究价值的文章,列入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组织继续深入研究。选择摘要创新观点通过《山东社科成果专报》报省领导参阅。推荐部分优秀论文在有关学术期刊和重要报纸上发表,请广大专家学者积极撰写论文参与研讨。

九、联系方式

省社科联学术部联系人:***********

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处联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由“提笔忘字”谈汉字传承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曾几何时,写一手漂亮字是很多人心向往之的一项技能。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键盘鼠标,丢掉了笔杆子,逐渐形成了提笔忘字的尴尬局面。这也是诸如《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取得高收视率的根本原因。

这些节目的热播,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于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揭露了汉字书写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低存在感。我们也应当承认电子输入较汉字书写具有快捷、方便、易存储等优点。

但是汉字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文明和智慧,不论是方正的楷书、隽秀的小篆,还是遒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内涵,即便是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汉字正是在国人的提笔书写中得以传承,文明正是在方方正正中得以张扬,在那一笔一划中流淌着老祖先的文化血液。

21世纪的今天你还记得怎么写信吗?一张手写的便条、留言,远比短信、微信、邮件更真挚感人。《说文解字》有云:“书者,箸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当今各种智能输入法层出不穷,在过于追求高效便捷的时候剥夺了人们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静心思索的机会,文化与文明的传承的断层问题,才是我们真正要迫切关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承汉字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汉字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志,它不仅在中国有深远影响,而且对朝鲜、韩国、日本等国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的历史,体会汉字的博大精深吧

传说古时候,人类没有字,人们都不会说话,只能用行动来表达语言,发生的任何大事都只是在绳子上系个结。后来有个人觉得这样记事不清楚,于是他便发明了汉字,这便是传说中的仓颉造字,这也是历史上最早的文字。

在中国几千年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汉字对团结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全民族的经济文化、巩固国家政权的统一,对传播中华文化等都起到了极大地作用。河南也对我国的汉字做出过不少贡献,像近代著名的甲骨学家董作宾,他和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并称为“甲骨四堂”

古代的李斯、许慎等人也为中华汉字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汉字的最大优点,是他的超方言性。中国是地域广阔、方言复杂的国家。在古代不可能做到语言规范化,就是现在推广普通话,也还不能在短期内完成。但是汉字却是全国通行的书面语言交际工具。语言不同,以笔代口写出字来,却完全一样。汉字的另一优点,是它的有理性。文字是一种符号体系,它可分为有理性文字和无理性文字两大类。所谓无理性,是指纯表音文字,如假借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等,这种文字纯系一种符号,与要表达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所谓有理性文字如汉字,它除了表示词的读音,还是代表事物形类的标志。如"水"字,是从象形文字水的形状演变而来的。它有表形和表音两个作用。再如"汪"、"洋"两字,用"水"表示类属,用"王"、"羊"表示读音,叫做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这种形声兼顾的特点,便于识别和记忆。

我们写的各种现代汉字都是从古代的汉字演变而来的,它们博大精深,甚至有不少外国朋友也在专心的练习毛笔字,有的比中国人写得还好。而在中国,却有许多学生把我们这最独特的文明不当做一回事,他们把汉字写的歪歪扭扭,老师反复的强调,却还是有人不以为然。

外国朋友都这样重视对汉字的学习,那我们中国人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就让我们共同携手,一起传承并弘扬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例文一:传承与创新

全文共 926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

“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那个压制人才发展、摧残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扬州八怪”用一种不合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可以说,“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也便是郑板桥作品的韵味所在。后人如果模仿“板桥体”,只能有其形而无其神。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可有二”。然而,许多人并不信奉这个原则。当文学与时尚产生了关联,似乎文学创作也能产业化发展,作家也能按一个模子批量生产了。书店里,占据“畅销书架”的一会儿是悬疑小说,一会儿又是通俗哲理。花样总在翻新,却大都千篇一律。那些书虽畅销一时,不久却被遗忘在角落,蒙上尘垢,挂上蛛网。马克思说过:“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滤去所有跟风的作品,最终只留下一部或几部体现时代精神,关注人类和人生的作品。 ”

这么说,我们是否就不要学习他人的作品了呢?当然不是。那些肤浅的跟风之作,正是因为对文化艺术传承、研究不够,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落于俗套。因此,传承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仅艺术创作如此,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许多方面,都要传承与创新并重。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频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尝到了甜头。但是现在,我国的创新实力却比较薄弱。前几日的《文汇报》上说,上海的服务业管理照搬制造业管理模式,阻碍了服务业起舞。在此,制造业管理模式也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吧。有变通与创新,才有突破。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广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传承与创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艺等发展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承与创新

全文共 1579 字

+ 加入清单

从记事起,家中书房挂满了竹子图,水墨的质感清晰而饱含韵味,节节的竹竿象征着蒸蒸日上,大有不与世间污秽同流之意。小时候虽惊叹于画上竹子的惟妙惟肖,却对边上那几行小字频频皱眉。

小时队书法不甚了解,长大了才慢慢有所知晓,那字非隶非楷,并不如平日所见那些大家之字整齐美丽。

年级再长些,我了解到那是明清时期板桥的字画,此时又方知郑燮的字长久以来一直备受世人议论,有说他的字歪歪斜斜,似连小学生都不如;却也有人以为它错落有致、别有韵味的,他们说隶书、楷书皆传承于千百年的书法文化,而郑板桥又将其进行了创新

板桥体诞生于满清较胜时期,那时的清王朝对文字的约束更是严格,无论是八股文的盛行抑或文字狱的猖獗,都使那个时代的文章死气沉沉,而郑板桥却在如此重压之下形成独一无二的文体,是他对当朝封建的不腐还是对自由与创新的向往。

正是这种传承与创新,不仅仅出现板桥体这样绝世佳作,更是形成了五千年独一无二而又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

上溯至春秋时期,孔子对于炎黄帝思想的传承与对治国修身创新性的独特融合,形成了对后世影响颇深的儒家思想;而战国的孟子,他又传承了孔子的“仁”的理念,对执政也进行创新,融入“仁政”的概念;诸子百家的文化成为后世文人诸如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杜甫等文人墨客传承的对象,而那些垂名青史的大师们无一不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同的经历与情感酿出文化与文学无与伦比的美丽。

传承与创新对现世也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作家韩寒对于古典文学的继承与现今社会挫败的创新,还是现代舞对古典芭蕾的传承与对近代自由的新鲜无独的创新,甚至是高科技产品的出现都以身证明创新与传承的重要性。

传承是对于古旧文化的肯定与对精华的保留,而创新是结合不同的时局、不同的社会状况而产生的独一无二的内容。唯有两者共同结合,才能达到“和”的境界。

用我们音乐老师的话说:“直到我父亲那一辈,绝大多数人都会唱好几段京剧,闲来无事时就会唱个一两句自娱自乐。到了我这一辈,不怎么会唱了,但听到几个经典的段子,还能跟着哼几下。你们现在是一天到晚听听流行歌曲。对于京剧这样的传统戏剧,你们不要说唱了﹑哼了,就连现在音乐课上让你们听一下,你们都那么不愿意,还发出那么多怪声音。”京剧似乎成了老年人的专利,在我们年轻人中,京剧爱好者的比例实在太小了。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为了使京剧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国家将一些京剧选段编入了音乐教材,强制推广京剧,但效果显然并不明显。京剧正淡出我们的生活,走向衰微。

要想使京剧复兴,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国粹的风采,就必须要创新。

京剧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京剧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相比于昆曲等戏曲元老,他实在是属于年轻的。京剧的起源始于“四大徽班”进京,历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才逐渐形成。所以京剧是传统戏剧创新的产物,没有先人富有智慧的创新,也就没有京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剧曾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高潮。这次高潮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新中国为京剧发展比较稳定的环境,更在于那个时期的京剧工作者勇于创新,结合时代发展,创作了《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反映革命历史的新京剧。这批新京剧较好地迎合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把视角从封建时期转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表现革命事业的波澜壮阔,为当时的群众精神上的指引和鼓舞。这样的京剧,自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由此可见创新的力量多么强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社会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但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进步﹑大发展的时期,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到了新的历史高度,而此时的京剧不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了,新兴的娱乐业却似乎可以,京剧就这样逐渐没落了。

要想使京剧重新焕发活力,就必须加大创新力度,使京剧的发展跟上时代的发展。这其中自然有很大的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传承与创新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碧艾香满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长眠于大地的诗人啊,你是否也预料到现今端午的荒凉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卧独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样光耀后世,他的清高不愿与世皆浊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湮没了,不少人开始不断追求物质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灯红酒绿中浪费青春,在纸醉金迷中虚度年华,又有多少人解《离骚》之苦,又有多少人会屈原之意?端午节的背后成了是人们玩乐的假期,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早已消弥殆尽,有的只不过是闲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在漫漫华夏几千年文化中,中国文化的传承竟也会断流,是文化的缺失吗?没错,先是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主权受辱;接着清明时节议纷纷,国人庸俗,难道还要让中国的文化从此消失吗?虽说早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但对其重视程度却仅仅停留在物质之上,文化的缺失尤为重要。清明节iphoneiphone的接踵不正是人们庸俗的体现吗?亲人在世时无暇多尽孝心,天人相隔后,花费无谓的钱财,对逝者价值何在?掩藏背后的不正是拜金主义、攀比之风吗?更让人心痛的是,造别墅,造名车后有掀起了纸糊苹果成祭品的潮流,这些都折射出了社会的病态,难道不正与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驰,难道还想再上演一次悲剧吗?

文化的传承早已刻不容缓,对文化的关心与重视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创新,去培育。当然,创新是以文化内涵为基础,像纸糊苹果成祭品,这种行为万万不可取,这种所谓的创新更要严厉地打击。其实韩国能够成功申报江陵端午节成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其背后也对它进行了很多地创造性发挥,将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断地拓展,为国人所吸收接纳,相比之下的我们难道不该惭愧吗?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爱护自己的文化,当他人成功申遗时再去争执,一切又有何意义,难道不觉得羞愧吗?难道我们不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吗?难道还要让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都被他国抢去吗?不!对自己的文化我们要去继承,但同样我们也要创新,将与现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义传承下去,这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我相信,不,我坚信,中国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定会在历史的苍穹中绽放光辉,睡在水中的屈原也会会心一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传承与创新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碧艾香满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长眠于大地的诗人啊,你是否也预料到现今端午的荒凉呢?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卧独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样光耀后世,他的清高不愿与世皆浊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湮没了,不少人开始不断追求物质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灯红酒绿中浪费青春,在纸醉金迷中虚度年华,又有多少人解《离骚》之苦,又有多少人会屈原之意?端午节的背后成了是人们玩乐的假期,其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承早已消弥殆尽,有的只不过是闲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在漫漫华夏几千年文化中,中国文化的传承竟也会断流,是文化的缺失吗?没错,先是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主权受辱;接着清明时节议纷纷,国人庸俗,难道还要让中国的文化从此消失吗?虽说早将传统节日定为国假,但对其重视程度却仅仅停留在物质之上,文化的缺失尤为重要。清明节iphoneiphone的接踵不正是人们庸俗的体现吗?亲人在世时无暇多尽孝心,天人相隔后,花费无谓的钱财,对逝者价值何在?掩藏背后的不正是拜金主义、攀比之风吗?更让人心痛的是,造别墅,造名车后有掀起了纸糊苹果成祭品的潮流,这些都折射出了社会的病态,难道不正与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驰,难道还想再上演一次悲剧吗?

文化的传承早已刻不容缓,对文化的关心与重视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创新,去培育。当然,创新是以文化内涵为基础,像纸糊苹果成祭品,这种行为万万不可取,这种所谓的创新更要严厉地打击。其实韩国能够成功申报江陵端午节成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其背后也对它进行了很多地创造性发挥,将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断地拓展,为国人所吸收接纳,相比之下的我们难道不该惭愧吗?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爱护自己的文化,当他人成功申遗时再去争执,一切又有何意义,难道不觉得羞愧吗?难道我们不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吗?难道还要让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都被他国抢去吗?不!对自己的文化我们要去继承,但同样我们也要创新,将与现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义传承下去,这才能有效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我相信,不,我坚信,中国的文化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定会在历史的苍穹中绽放光辉,睡在水中的屈原也会会心一笑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笔尖和键盘都在传承汉字文化

全文共 906 字

+ 加入清单

赵凯

近来,曾经让不少学生头疼的汉字听写测试火了。《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节目,不仅将“听写课”开到了电视上,播出不久即引起了热烈反响。因为,它们不仅考验了参赛学生的识字量,也是对电视机前“陪考”观众的一次测试,而人们交上的答卷却不容乐观。(8月9日《人民日报》)

自打读书开始,老师们便教会了我们读书写字,从拼音到笔画,从握笔姿势到用笔尖在作业本写出的一个个方块字,这就样,汉字文化一代一代传承至今。目前,电脑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键盘代替了笔尖成为了主要工具。其实,笔尖和键盘都是在传承汉字文化。

首先,笔尖和键盘都是汉字的书写工具,汉字的书写工具的进化经历了“刀笔、软笔、硬笔”的演变,到现在的“机笔”——键盘,这是科技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自然结果,但它们书写出来的都是我们世代相传的汉字,都是在用一个个方块字传承中华几千年的汉字文化。

其次,笔尖和键盘在书写汉字时各有优势。用笔写汉字、用键盘敲汉字,都是用汉字来表达传递信息,但他们都各有优势。在工作时首选键盘,因为一般而言,用“机笔”写字速度快、效率高,还可以节约纸张成本,同时“机笔”写出的汉字正规,避免了错别字和因书写潦草让人无法识别。而在平时生活中,我们用软笔、硬笔练习书法,既养生又怡情,笔下汉字或气势磅礴、或潦潦草草、或飘逸洒脱,令人赏心悦目。

最后,笔尖和键盘都在传承汉字文化。古代诗词名人笔下的诗词句,是汉字文化,现代的“机笔”写作,也是汉字文化。总导演关正文也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本意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醒大家”,并“重温汉字的美好”。程荣说,“汉字用来记写汉语并传承着几千年来的中华文化。”就像节目参赛选手说的一样,“不论输赢,最后胜利的都是汉字。”

总之,笔尖书写出来的和键盘敲击出来的都是汉字,书写出来的都是几千年来的方块字。不管是笔尖还是键盘,都是在传承汉字文化。至于提笔忘字、手写汉字是否会衰退,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从上学开始,首先要交小朋友们的就是读书写字,而不是都抱着电脑在敲字。再则,虽然现在是“机笔”时代,但在休息之余的时间内,还是希望我们能提起久违的笔,抄抄诗句,练练书法,重新享受手写汉字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承汉字文化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汉字,乃是我国的一大魅力。从古代的仓颉造字,到草书、行书,再到如今的各种字体,汉字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加美丽多彩。

想想,古代的人们为什么造字?为的是能更好地交流沟通。那些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为什么要将汉字写得那么漂亮呢?因为他们想让外国人瞧瞧,这是我们中国独有的美。都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修筑长城,是个暴君。可他在统一全中国后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统一文字。这对于我国的汉字史是重要的一步,要是秦始皇没做这个决定,有可能如今的汉字不会出现。

再聚焦现代,虽然汉字已经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但是“提笔忘字”这种毛病已经严重地入侵到我们的生活中。所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档节目,呼吁人们让古籍里的汉字活起来。我本人很喜欢这档节目,因为我对古籍比较有兴趣。平常自己没事时也会翻翻字典,看看一些难字和生僻字,并记下来。字与字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有时,一个字可以引申出许多的词、成语和故事。我查字典时,查到要查的字了,并不是合上字典,而是翻到后一页去,瞧瞧后一页有哪些字。所以,我每次查字典,收获的都不止一个字,久而久之,这也成了种习惯。这不,《汉听》来选拔人才了。这可撞我枪口上了,通过平常翻字典与看《汉听》的积累,我轻松地通过了初赛与校赛,但越往后比越难,看来赛场上也是高手云集啊!那些字难吗?不难。只是因为平常没去关注他们。我觉得《汉听》这个节目十分有意义,不仅发掘出了许多的汉字天才,更让人们惊叹道:“哇!原来还有这么多我不认识的字!”使得人们提高对汉字的重视。

参加《汉听》选拔赛,令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词,还交了一些实力强劲的朋友,共同交流这方面的知识。我要为《汉听》点个赞!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少年,作为国家新一代的栋梁,我们应当传承中华文化,争做中华文化推广大使。

[传承汉字文化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承与创新

全文共 831 字

+ 加入清单

两个书法家,一个在学习前人中僵化,一个在自我独创中漂泊。其实,真正的艺术是传承创新的有机结合。

没有传承,创新就没有了依据。正如没有土地,草木就没有了根基,一切的枝繁叶茂,春华秋实便无从谈起。在传承中,中国文化贯穿着历朝历代的缩影,从唐诗的意境到宋词的音韵,从曲剧的情节到小说的丰盈,沿袭下来的一部《红楼梦》震撼了多少心灵?如果没有传承,“集大成”的“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将会成为一部揭露黑暗封建统治的论文,毫无意趣,看得见明清,却看不见历史。

没有创新,传承就没有了动力。正如没有浪花,大海便没有了生命力,一切的急流勇进,劈波斩浪都会茫然失措在一丝风也没有的平静里。在创新中,杂交水稻昂然屹立在狂风暴雨里,试想若只是顺其自然生长,水稻只能抗倒伏而低产或是易摧折而高产。是创新,让杂交稻以绝对的优势解决了十亿人口的粮食问题。这只是创新的一个阶段,我们看得到的阶段。而人类农耕文明从刀耕火种,从牛耕;从自然取种,从自西域引进新品种到今日机械化作业,人工优化作物品种。这期间,不知要经历多少次的创新!

传承与创新就像历史长河的两岸,有了岸,历史才源远流长,奔涌不息。无论缺了哪一边,都会使历史干涸。我们需要传承,我们只有传承;我们呼唤创新,我们学会创新。历史的变迁与沿革中,对于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体系的人来说,传承是一种指导,一种启蒙。传承告知人们前人走过的路,而这是没有必要从新探索的。当路已到尽头,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时,你已熟谙行路的技巧。这时,创新便是你的指南针,在人生这块未知的土地上将道路延伸。

学会传承,我们是幸运的,在传承中,我们变得理智;学会创新,我们是幸福的,在创新中,我们变得清醒。就像那两个书法家,学习前人是他博采众长,总结出构书造字的一般规律,因而理智;自我独创,是他意识到个体的存在,独立人格使他清醒。我们与其批判他们是两个极端,应该中和,不如将他们看成两个阶段,认识由传承向创新的过程。这样,传承与创新才统一起来,人生也因其而丰富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传承与创新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那个压制人才发展、摧残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扬州八怪”用一种不合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可以说,“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也便是郑板桥作品的韵味所在。后人如果模仿“板桥体”,只能有其形而无其神。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可有二”。然而,许多人并不信奉这个原则。当文学与时尚产生了关联,似乎文学创作也能产业化发展,作家也能按一个模子批量生产了。书店里,占据“畅销书架”的一会儿是悬疑小说,一会儿又是通俗哲理。花样总在翻新,却大都千篇一律。那些书虽畅销一时,不久却被遗忘在角落,蒙上尘垢,挂上蛛网。马克思说过:“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滤去所有跟风的作品,最终只留下一部或几部体现时代精神,关注人类和人生的作品。”

这么说,我们是否就不要学习他人的作品了呢?当然不是。那些肤浅的跟风之作,正是因为对文化艺术传承、研究不够,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落于俗套。因此,传承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仅艺术创作如此,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许多方面,都要传承与创新并重。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频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尝到了甜头。但是现在,我国的创新实力却比较薄弱。前几日的《文汇报》上说,上海的服务业管理照搬制造业管理模式,阻碍了服务业起舞。在此,制造业管理模式也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吧。有变通与创新,才有突破。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广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传承与创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艺等发展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