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旅夜书怀创作时间创作背景(通用20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下面就是小编为你们带来的旅夜书怀创作时间创作背景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5981

作文

49

篇1:书的夜话作文400字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星星在晚闪闪发光,月亮伸了个懒腰,爬上了树梢。周围一片宁静,只听见小蟋蟀在欢乐地歌唱。

忽然,一个细小的声音传了出来:“大家好,我是一本绘本,主人小时候最喜欢读我了,他总是看了一遍又一遍。”“不对!”《米小圈上学记》扭了一扭身子,洋洋得意地说:“我才是主人最喜欢的书,瞧!我的兄弟姐妹全都在这儿!我们占领了书柜上最好的位置……”“米小圈,你打住吧!”一个粗旷的声音从书桌上冒了出来。“看!我的位置是最干净整洁的,小主人每天都会收拾书桌,每天都会看我一眼。”说完,《恐龙时代》向左挤了挤,以炫耀自己的地位。

时钟滴答滴答,夜更深了,小主人翻了个身,睡得更香了。“嘘,你们小声点,小主人明天还要上学呢!”角落里一本书轻轻地说道。

“孩子们,你们看看我,我浑身皱纹,满脸雀斑,我是小主人的第一本书,有了我才有了你们,你们也会像我一样,陪伴主人慢慢变老的。”《三毛流浪记》一说完,大家都不说话了。

窗外,星星眨巴眨巴眼睛,更亮了。月亮神气活现地着小主人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织帘诵书于生,燃薪夜读至终作文800字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香蔓蔓,踯躅不散。浅舐轻嚼,余味不觉。

不曾历经过艰畏苦恨,却仿若已尝过了苦辣酸甜。从未翘首遥望过日出星落,却如同看遍了斗转星移。不曾见过农田里的渺渺炊烟、海底下的斑斓大陆、山谷里的高枝枞树,也不曾领略过天地间的龙跃凤鸣、历史中的社礼习俗,却恍然间已成竹在胸。是阅读,它带领我们徜徉过海,划破天际。它翩若蛟虹、宛如游龙,是文化传承最神秘与绮丽的瑰宝。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当阅书万千,感悟出每本书中赋予的理想与观念,人便也像干涸的鱼似的落入水中,粼波游荡,品性也随之得到了升华。然而,书要读,也要读的在理,读书,由“读”和“书”相辅相成。读,即是去品味。寥寥几眼,那是看。看书入眼,而读书则需要入心。而对书籍的选择则至关重要。“真正的学者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之书的人”。

读书于我来说是一个寻找理想世界的过程,只因精神天生用以补给物质的不足。风轻云淡时,读一本山间清流激湍,柳树哗哗的风景秀文,对这个世界便充满希望;云迷雾锁时,读一本悬念满盈,曲折生动的励志故事,学会适应生活的浓墨淡雪。雨僝云僽时,读一本探求真理的人物传记,跟着不同的人和事物行走在各自不同的奇幻世界,自由领略大千世界的百花齐放和雷声轰鸣。读书又使人快乐,因读书能真正使人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因为好书使人感动,使人智慧明达。读书是加速人成长的催化剂。读书使人纯粹剔透、简单而留有韵味。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寻找一个理想的世界,一直是我最真切朴实的期盼。

我们在阅读之前,像扎根在荒土里的怏怏枯苗,视野里只融得进一块贫瘠的天地,心胸窄小得像活在黑暗的井底之地里,明明已被愚昧戕害地体无完肤,却还自得其乐,无所顾忌。待到书籍悄然流入人生之时,便恍然彻悟,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颗星芒,万事万物都遥不可及,触不到,也参不透。只因枯涸的心会被泥沼呛住。所谓泥淖,即是一种叫做“鄙陋”和“愚笨”的东西,它把无知的心拖入泥潭,溺死其中,而又留有一丝余地,那便是读书。用读书,使自己提早萌发成芽,是对漫漫人生长路的负责。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的过程并不孤苦,只因未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书籍。读书,能吸收前人的经验与教训,能引发人对生命路途的思考和抉择,它教化人诚信、勇敢和快乐;它改变人们的生命曲线,明确短暂路途的正确方向,只因好书是年少的我们最真诚的良师益友。

书香袅袅,横亘至老。

诵书于生,读至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看书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作文500字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以前,我上一年级的时候,期末都能考双百,二年级语文也考一百分,三年级也有考九十几,可到了四年级,我语文连八十几都考出来了,这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爱看

一年级的时候,我只接触电视,没接触电脑。可二三年级,我开始接触电脑迷上这个东西,使我越来越不爱看书了。

在爸爸妈妈的严厉教导下,我终于变得有点爱看书了,成绩也保持在95分以上,可事情永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有一次,老师正在教室里报考试分数:“黄颐99、5分,李法毅86分!”我大吃一惊叫了起来,看来,老天爷这次是玩真的了。

我在校门口,一想到妈妈大发雷霆的样子,身体就抖了一下。上次,我的嘴可是被她打肿的!

妈妈来了,我把考卷交给妈妈,等待被挨打,可妈妈却平静说:“看来批评是没用的,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了,这样吧,一到五,除了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其他的都不行,双休日玩电脑一小时。”

过了一周,爸爸妈妈发现我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老是超出去,于是就给我来魔鬼式训练,除了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其他都不行。我纷纷投诉,但都不起效果。

于是,在这种强迫式训练中,我终于爱上了看书,以前一个月都看不完的书,现在一周就能看完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一生都离不开书,当你如果不爱看书,那你就潜在的差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读完一本书的时间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57 字

+ 加入清单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完完整整、连续不断地看完一本了呢?

姑且我先来回答吧,我可以很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一个非常爱看书的人。但是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却难以启齿,在我印象中大部分的长篇小说都是靠着零零碎碎的时间拼凑着堪堪读完。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曾经读过的书中的内容是否还清晰?亦或是像未完成的拼图那样,明明放在你的眼前也不知道该如何串联起来。

21世纪,是一个充满了魔力的时代,就在前几天,iphone8都发布了。正如我们所见的,科技正在不断地一点一点地吞噬着我们原有的东西,侵蚀着我们的思想和身体。

我们扔下了手里的纸质书,转身奔向电子书;我们把每天的身体锻炼都变成了手指灵活性锻炼;我们把增进感情的团圆饭变成了一场无声的玩手机大会。久而久之的,我们不再出门和朋友聚会,闲暇时间就宅在家里刷刷微博看看电视剧,凭着qq微信联系着脆弱的感情。

说一件我自己亲身体验的一件事,是在暑假的一天里,我和朋友坐地铁出去。我们上去的时候有空位置,坐了大概两站的时候上来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子和他的奶奶,奶奶让小孩坐在我朋友旁边的位置上。

没过多久小孩子就闹起来了,一会儿要奶奶把他手里的可乐打开。喝了可乐之后不知足,嚷嚷着要玩奶奶的手机,声音并不小,动作幅度还特别大,旁若无人地踢脚。奶奶本来不想给他的,最后看他闹腾的样子还是给了他。

我转头看了那对祖孙俩一眼,又看了看地铁上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低头族。

我平时是有一个习惯的,如果和朋友待在一起的话是绝对不会把手机拿出来的,一般都会找话题聊聊天,因此有的时候还会被地铁上的低头族注目,大概是嫌弃我们太吵了吧。

的确,科技不断地影响着我们。但你说科技本身和创造科技的人有错吗?因为科技,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国家也变得愈加强盛。科技改善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从原本的解决温饱到现在人们更加注重的精神生活。

有没有想过,也许,我们一直找错了方向。

在我们责怪科技为我们带来了手机平板这种电子产品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自己对自己的放纵造成现在的局面?

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宅在家里与手机为伴,是我们自己选择了每天挤点时间看不用花钱还方便的电子书,是许多家长们选择了塞给小孩子们电子产品为了求一片清净。

现在再想想看,到底是科技侵蚀了我们还是我们成为了科技的奴隶?

碎片化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那么,如何去改变现状?

其实很简单,放下你手中的手机,去外面走一走,呼吸一下自然带着青草香的空气,约上三五好友找一家环境不错的小店坐下,点上自己爱喝的茶水,再忆往昔,谈谈过去我们犯过的傻,喜欢过的男孩女孩。

生活不应该被电子产品主导,人与人的交流才是维系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有时间的话,可以试试把手机关掉,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泡上一杯醇香的红茶,安静定心地慢慢品味,走进书中,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创作背景

全文共 1113 字

+ 加入清单

冰心作为五四时代的著名诗人,她的诗名是和《繁星》、《春水》连在一起的。《繁星》共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主要发表于1922年的《晨报副刊》上,小诗均无单独标题,只按序号编排。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和新潮社出版。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冰心的小说和散文已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和众多的赞誉,人们已经注意到,这个文坛新秀具有诗人的天份。而她自己立意做诗,还是因为受到了《晨报副刊》的记者孙伏园的鼓励。他把冰心一篇饶有诗趣的杂感,分行放在诗栏里,使冰心受到极大鼓舞,决心打开自己心中文栏与诗栏的界线,专门做起了诗人,用诗的形式来探索人生。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 郑振铎译的 泰戈尔的《 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三言两语。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当时的许多评论家也认为,冰心受了泰戈尔的影响。但也许说她在泰戈尔的启示下,发现了自己的诗才更准确些,真正的源头还在于她自己那些“零碎的思想”。

郑振铎的看法更全面一些,他认为,除了泰戈尔以外,冰心还受到了古典诗词上绝句、小令的影响。冰心10岁的时候就读了《论语》、唐诗,“发疯似的爱了诗”,看诗韵,学对对联,还在课外做了两首七绝,执拗地送给先生“改削改削”,深厚的诗词功底是她成功地创作小诗的原因之一。另外当年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流传极广,对冰心的影响也不少。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灵光闪动的汇合,里面包含着她对生命真谛的认识和理解,包含着丰硕的哲理。捕捉灵感的闪光,凝成短诗,这就是《繁星》和《春水》。后来在《晨报》的“新文艺”栏发表,并结集为《繁星》和《春水》于1923年先后出版。这 300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被茅盾称为:“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创作背景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创作《简·爱》时的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因此而得到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惟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而《简·爱》就是在这一被动的背景下写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创作背景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的。

这部书的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俄国,因为雨果思想活跃,既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倾向,又同情刚刚兴起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因此保守顽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国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叛者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弗罗洛和贵族军人弗比斯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加远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创作背景

全文共 326 字

+ 加入清单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晓夜捧书,临窗苦读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明月当空,繁星点点,我坐在窗前看着那本充满着友谊与爱和生命的宝——《夏洛的网》。仿佛我自己走进了那个友谊的世界……

书中主要讲述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一只落脚猪威尔伯出生了。在那里,威尔伯和一只蜘蛛夏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就在这时,一个噩耗传来,威尔伯将会变成熏肉,夏洛为了帮助威尔伯,义无反顾地编织各种奇异的文字,使谷仓里的所有人都认为威尔伯是一只不平凡的猪。从此,威尔伯有了一个舒服的晚年。但这时候,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夜阑有梦书为枕-作文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幕浓重之际,占一角,与空气中透明的自己对话。独恋你,书。你微笑着,散发着浅淡的墨香。书,陪之吟风揽月,嫣然的光旖旎了我的流年。

喜欢一份淡淡的心情,掬一小捧淡淡的清水,轻煨一壶淡淡的茶,与时光对饮,听它缓缓叙述书的记忆,细品淡淡的明媚和落寞,享受淡淡的清欢与恬静,感受淡淡的自足与安详。每一本,都是用心灵在倾听它内心深处的呼唤。

所以,我说,读书是我这一生都会去做的事。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上,有几人可以静静地坐下来看会儿书。我为自己而庆幸,有如此多的时间能容自己支配,去品味一些我喜欢的文字,去抒发一些我的感想。当我老了,在某个风和日丽的午后,拿出来,回味着当年的青涩与稚嫩。

我喜欢书,无关乎外在的包装,而是内在内容是否厚重,就好似一杯茶,入口时,清苦难耐;回味时,唇齿留香。有些文字,存于心中;有些文字,挂于嘴边;有些文字,随时间而愈发深刻,在心中留下浅浅的墨香。

读一本书,斑斓了行走的岁月,择一处静幽,听风沐雨,让心灵春暖花开。喜欢温柔的轻风,带着我对书无尽的眷恋与缠绵。阳光温软而明媚,在书中细品经年岁月的流影,带着缠缠绵绵的甜,丝丝缕缕的淡。

隔着经年流影,隔着千山万水,岁月中飘然而至、又悄然而逝的才女们,仍然持久地留在历史的长河里,独自清欢着。翻开扉页,我怀念着时空那边的人,只因为她们给了我太多太多美好的遐想,让我做一个向阳而生的女孩。

向阳之时,喜欢读书,一卷在手,静静品读。一本好书,温软着心房,润泽着时光,轻抚着岁月,犹如暖阳轻柔,让记忆轻盈,让心中杂念俱除,温暖而舒畅。

在安静温和的时光里,沐浴着初秋的暖阳,与清风同行,与书香为伴。躺在书海中,不够用的永远是时间。就这样,带着那些年记忆中因书而存留的柔情,合上书本。

曾记得席慕蓉说,读书并不能使人一夜暴富,为什么还要读?因为,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所以,若有一天,我的文字也摆上书架,有人走来捧起了我的文字,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那时,将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夜阑有书为枕,安眠之时墨香沉。

[夜阑有梦书为枕-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奥威尔《动物庄园》创作背景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奥威尔的一生及写作都与政治紧密相联,在后来总结自己的写作时,他坦然承认“过去的全部十年中,我最想做的,就是把政治性写作变成一种艺术”(《我为何写作》)。奥威尔时常流露出一种政治上的幼稚特点,经常凭冲动行事,他的一生在政治上也有过曲折的发展道路,会根据自己的认识修正自己政治观,所依据的是自己的良知。

出生在殖民地小官员家庭的他从小可以说是个帝国主义者,小学时,他写过充满帝国主义色彩的诗歌,从著名的伊顿中学毕业后,更是当上了维护大英帝国利益的殖民地警察,但是短暂的警察生涯把他变成了一个帝国主义的反对者,让他毅然辞去这份薪水不薄的工作。

在社会底层和接近底层的状况下生活了几年后,最终他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者,却仍对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运动保留自己的看法,并不惮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良知出发,对社会公正有着执著追求的人,用他的传记作者杰弗里·迈耶斯的话来总结就是:“奥威尔在一个人心浮动、信仰不再的时代写作,为社会正义斗争过,并且相信最根本的,是要拥有个人及政治上的正直品质。”

奥威尔写作《动物农场》以及后来的《一九八四》并非偶然,1937年,他从西班牙内战战场归来,让他的写作有了新目标。(“西班牙内战和 1936年至1937年间所发生的事改变了态势,此后我就知道我的立场如何。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行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奥威尔1936年底去西班牙参战,本来是为了保卫共和政府所代表的民主政体,却目睹了左派内部的生死斗争。

奥威尔死里逃生从西班牙回来,对苏联所控制的西班牙共和派表面上代表进步、民主,却进行政治及人身迫害、思想控制的种种做法感到愤慨,后来也写了不少文章来揭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西方许多左翼知识分子对苏联抱以希望时,奥威尔通过自身经历以及对苏联的大清洗等一系列事件的了解,对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之本质有了自己的判断。以童话形式写成的《动物农场》便是这种思想推动下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诗经》创作背景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周代的祖居之地 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 生民》、《公刘》、《 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 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9]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 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西游记创作背景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吴承恩生活在明代的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朝代。明朝中后期的社会情况与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并日趋尖锐 ;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因唐太宗贞观元年(627),25岁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大文学巨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创作背景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热爱海子的人们格外喜爱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

海子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附近卧轨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也许,正是从这首诗中,我们得以窥见诗人最后的生存思考。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而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20世纪80年代特殊的精神氛围,海子是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象征,代表了某种价值理念和精神原型:以超越现实的冲动和努力,审视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质疑生存的本质和存在的理由为核心的激进的文化姿态和先锋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破窑赋》是北宋大臣吕蒙正的作品。相传此赋是作者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作者以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一种自然循环的人生思想。

吕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大臣。字圣功,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丁丑科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馆。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后任参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为宰相。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关系极为融洽。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贬为吏部尚书。两年后复以本官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罢相。真宗即位,任命吕蒙正为左仆射。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后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卒谥文穆,赠中书令。

创作背景

吕蒙正出身贫寒,深刻体会穷人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心的宠辱。所以他写了一段《破窑赋》。

《破窑赋》系吕蒙正之《劝世章》,又称《寒窑赋》。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吕文穆公传》中这首破窑赋被看作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相传当初是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吕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师。当时太子(后来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吕蒙正决定写一篇文章,来告诫太子。于是写了这篇《破窑赋》。这篇文章,虽然内容短小,但是却包含了无穷智慧,聪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据说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常虚心向他人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秋兴八首·其一》创作背景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因此写下这组诗。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创作背景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历代诗余》卷一百十八引《古今词话》:“陈亮过稼轩,纵谈天下事。亮夜思幼安素严重,恐为所忌,窃乘其厩马以去。幼安赋《破阵子》词寄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渡荆门送别》创作背景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724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创作背景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