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教师报》电子版(精彩20篇)

浏览

5727

作文

54

篇1:感恩《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1520 字

+ 加入清单

教师生涯的一路走来,提起《中国教师报》,我真得感慨万千,真得很感谢《中国教师报》的一路相伴,是她教会了我如何在三尺讲台站稳脚跟。

2007年带着几分惶恐与欣喜,我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深知教师职业的神圣与伟大,特别是面对学生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时,我更感觉到了责任的重大。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自己当了一辈子的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凭于老师在语文教育领域的成就,这句话完全是一种自谦,可是对于我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尽管有惶恐,尽管有太多的不安,可是我的教师身份已经注定,我所要做的不能只是担心害怕,而是千方百计要想着怎样去提高,让自己尽快胜任教师这一伟大而又平凡的职业。但是说来容易做来难啊,特别是现如今这样一个人心基本被浮躁俘虏的时代,潜下心已是难事,更何况深处僻远的乡村我又该从何做起呢?身边的同事大多以麻将、扑克游戏人生,学校别说图书馆,就是简单的几份党报也是有了这期没那期,这样的一个落后环境,让我再次陷入了苦恼。可就在这时候《中国教师报》悄然走入了我的生命。

从教两年后的一个暑假,我到在城里教书的一个同学那里做客,刚进门同学就很兴奋地给我介绍起了《中国教师报》,并且夸赞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经同学介绍我知道了《中国教师报》是教育部直属的一份中央级教师职业化报纸,也是一份在中国教育界具有影响力、对全国教师具有亲和力的教育新锐报纸,她秉承“零距离贴近教师”的办报理念,关注教师生存状态尤其是精神生存状态,全情投入为提升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服务。“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是这份报纸的最大特点。在同学的帮助下我也订了一份《中国教师报》。时隔几年,我仍清楚地记得拿到第一期报纸时候的情形,当《教育家周刊》、《教师生活周刊》、《教师论坛》、《班级在线》、《现代课堂周刊》等栏目映入我的眼帘时,心中的那份喜悦真得难以言表,那份高兴劲是任何物质性的享受所无法替代的,因为我的工作实际缺少的就是这些理论及实际的指点,从那天开始我迷上了一盏孤灯的生活,一边如饥似渴的阅读,一边不停地做着摘抄笔记,还一边设想着最近的教学或管理该如何入手,时而掩卷深思,时而会心一笑,我的的确确被《中国教师报》的魅力征服了。

因为《中国教师报》,我的教学水平及教育管理能力均有了较大提高,我发现自从有了这份报纸,我的工作目的性更强了,工作的效率也提高了,当年的那种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答,当年的那份恐惧在这里转变为了自信。《中国教师报》不仅给我带来了福音也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我一直坚信好的教师才能给学生好的教育。

刘冬冬是我去年接手的一名转学生,他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更麻烦的是他的性格过于倔强、暴躁,很难与同学相处,有时候竟然还能与任课老师发生顶撞。这样的学生我真是第一次遇到,应付他的经验一片空白,可他已经坐在班级了,我总不能把他赶走了事啊,可是这样的一名同学我究竟该如何说服教育呢?正当我陷入苦恼时,新的一期《中国教师报》把我带进了柳暗花明的又一村。这期的《教师论坛》叙述了一位老师的类似经历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文章详细剖析了这类学生的习惯特征及心理因素,其中最受用的一句话就是:找准病根付出十二分的耐心。想想我自己,只是一味的苦恼,既没有弄清他成绩落后,脾气暴躁的原因是什么,也没有付出足够的耐心去帮助他,这样怎能解决好问题呢?是啊,面对问题怨天尤人而不用心观察这不正是很多人习惯的通病吗?正是这句话唤醒了我也帮助了刘冬冬。

有了《中国教师报》的陪伴和指点,我不敢说自己在教育上取得了真经,可是一份扎扎实实的收获却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相信有《中国教师报》的陪同,前方的路我会走得更加平坦!

感谢有你,《中国教师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教师报》,与我同进步

全文共 2005 字

+ 加入清单

教师,是我在这个社会上扮演的众多角色之一,与其说扮演,倒不如说我自己偏爱这个职业,教书育人,本身就是我的梦想。岁月荏苒,自己当上教师也有九年了,这九年里,时光教会了我很多,也改变了我很多。但从学生时代养成的阅读习惯,以及我对报刊的那份热情,却始终燃烧着。

从自己站在讲台上开始,《中国教师报》成了我一直执着的东西。这么多年,不得不说,我确实从中学会了很多东西。最初相识并了解她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的一份赠报,深深被她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尤其是她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那一篇篇教学心得、随笔感悟,曾记得那一次次的忘我读报,仿佛看到了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一幕幕教学情景,让我一次次的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和做班主任的快乐!

从此以后,我便与《中国教师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杏林春晓里一篇隽永的文字滋润了我的心灵;新观察以犀利的笔墨触动了现实教育的痛处;班级在线让我在班级管理中如鱼得水;我在《阅读》中找到了同感,在《政策直通车》里了解了教育时事……

《中国教师报》对我的帮助是无法用几句话就能表达完的。凌宗伟老师的《关注课堂上的生命是教师的重要使命》让我懂得关注课堂上的生命存在,从唯智教育走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生命教育),告诉我教师要进入“忘掉教师之形,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层面,遵循着生命陪伴的法则,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师生共创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共享成长的快乐;忘掉教材之形,不拘泥于教材和教案,遇物则诲,相机而教,以自己的课堂及时引领、发现、点燃动态生成的火花和引子,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忘掉课堂之形,将课堂视为一个小社会,当作师生互动合作的舞台。”这样的境界。通过不断阅读这样的文章,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都有着明显的突破。

接下来就让我谈谈《中国教师报》对我的改变吧。

首先我想说的是,《中国教师报》让我更热爱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包容所有学生的一切差异和缺点,对所有的学生公正无欺、一视同仁,不仅要偏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对那些成绩不显著的学生多一份偏爱。我们对学生的爱的直接表现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所以必须抓住学生的积极因素和独特的方面,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地探索,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其次,《中国教师报》让我对学生更宽容我自小信奉“严师出高徒”,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一点也不宽容,也常常令自己不开心,影响情绪。是《中国教师报》,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要学会宽容对待学生。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它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当渐渐蹲下来看学生,赏识学生时,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他们都有巨大的潜能,正等待着老师去发现、去挖掘。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就曾告戒:“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她的一篇文章让我放下严师的架子,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以成长、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热爱、宽容、理解学生”的理念也融入了我的灵魂。现在,我与学生的和谐关系,都要归功于《中国教师报》。

更重要的,《中国教师报》让我更解放学生。 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应该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念,从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具体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激情得到了激发、释放和展现。

《中国教师报》是属于我们老师自己的报纸,这里面的文章涉及教育热点、难点,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关注我们老师自身的状态,有的老师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都刊登在《中国教师报》上,有的老师把自己多年班级管理的经验刊登在教师报上,每当自己阅读到这些文章时,自己都受益匪浅,当邮递员把中国教师报送到学校的时候,我就爱不释手。可以说,我的成长离不开《中国教师报》,她给了我很多的启迪。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我踏上了这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站在三尺讲台,日复一日地讲授知识,似乎十分平淡,但我会一直遨游在《中国教师报的》这片智慧的海洋中,从中汲取更多的教学宝藏,让自己的教育越来越好,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收益更多!阅读是一次没有终点站的旅途。是《中国教师报》为我打开一扇更为敞亮的窗户,看到一片更为广阔的风景,为自己的成长插上一对飞翔的翅膀。

《中国教师报》,感谢一路有你相伴,陪同我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电子版尾牙邀请函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

回顾2015年,承蒙贵司的鼎力相助和大力支持,这一切使我们公司的工作开展顺利,我们非常感激!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新的一年里我公司的生产将会更加繁忙,与贵公司的合作机会也将更多,相信我们的合作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关系更加密切!我公司将于2015年1月15日举办尾牙宴,届时恭候大驾光临。

尾牙宴地点:xxxx

(苏州市惠利源科技有限公司内)

xxxx有限公司

2017-12-25

尾牙邀请函回执

参加人数: 人 赞助礼金: 元

注:邀请函回执请于2015年11月26日前回传。

供应商名称:

回传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结婚邀请函电子版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谨于公历***年*月*日假座*****酒家*楼*厅举行婚礼,下午*时恭候*时入席,***,***敬备薄酌恭候光临。

2、谨于阳历***年*月*日借用*****酒家*楼*厅进行结婚仪式,下战书*时恭候*时举行宴会,***,***敬备菲酌恭候惠临。

3、兹定于何时何分(星期几)在何地为某某与某某举行结婚典礼,敬备喜筵,恭请阁下光临,某某敬邀。

4、嘿,**月**日**时来参加XX和XX的婚宴,千万记得准时到哦,地址还记得吧,就在XXXXXXX,诚挚邀请您见证。

5、结婚请柬要发,不过婚礼前几天发条短信提醒一下也是必要的,分享几条结婚邀请短信供大家参考:

6、可爱的同学们,本人将于X月X日举行告别单身仪式,在这神圣的时刻,恭请大家出席,为我见证!

7、我们俩谨订于**年**月**日假座**饭店**厅举行婚宴 谨请光临*** 谨订***

8、您好,本人XXX兹定于2009年1月1日中午11点与XXX举行结婚典礼,地点XX饭店XX层XXX厅,诚挚希望您携家人参加,谢谢您的祝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与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1075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前来到这所师范专科 。之后,我就养成了读报的习惯。学校里总会定期给每一位学生发几期《中国教师报》。说起与教师报的交情,可就不止这一年而已。

我是中考完选择来师范院校继续学习而不是去读高中。在中考那段报志愿的时间里,我的心情异常沉重。是的,我的不服输的性格让我不甘心去做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填完志愿的那几天里一直郁郁寡欢,最爱说话的我也沉寂了下来。一所学校惟一一个报师范专科学院,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那一种空落落的没有安全感的感觉一直干扰我的情绪。有一天,父亲手里拿着几份报纸,将我带到他的办公室里去。他看着我,眼里都是心疼的神情,但却又有那么坚定的目光。我站在一旁静等着他开口。终于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女儿啊,我当了20几年的老师,要你继续走我走过的老路,我也很难过。当老师苦,当老师累,每天要担心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备课,要比学生起得早睡的晚而且待遇又不是很理想。我做了20几年了,还有十几年就该退休

了。可是你还年轻,你要走的路还好长。虽然我心疼你,但毕竟选择了一条路,再难也要坚持走下去。我这儿有几份报纸,你拿去看看。其实当老师累但也幸福着。当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你的学生给你的幸福感也会随之而来。当老师其实也是快乐的。”父亲递给我几份报纸——《中国教师报》。

那应该是我第一次怀着崇敬的心去读报纸。突然觉得报纸伟大了起来。如今时隔一年多,我已忘记那天看的是哪一期报纸、哪一篇文章了。但就在那时,我手捧报纸坐在父亲办公桌里,看见父亲办公室门口一棵古树在阳光下落下几片枯叶。那唯美有意境的印象,让我坚定一个信念。若我被录取,在踏上师范学院那一刻,不管这条路多艰难,我要好好地辉煌地走下去。

与《中国教师报》的再次见面,便是来到这所学校的第一个月。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一个月,迷惘灌入我全身心的那一个月。这些报纸的是让我对未来稍微清晰坚定一点儿的东西。那一期中有一篇是介绍一位教师就自己当上教师后的感受发表的文章。在那个时候,这位教师的这一篇文章打开了我通向未来路的计划。就像拨开了大雾后的蓝天,清澈澄明。

感慨一点点的透进我的心里来。教师报让我坚定起了我接下来要走的那么多年,从那落叶飘下里的一个小心思到如今时间不长,但是味道却更浓郁。

是你让我在迷惘中,明确了方向;是你让我在无助时,看到了希望;是你让我在恍惚时,坚定信念。谢谢你,你如亲人般在

我身畔不断给予我正能量,在外读书的日子,你的相伴是我最好的安慰。《中国教师报》,虽然现在我还不是一名教师。但是我相信你会伴我走今后的每一月每一年。

最后,祝愿中国教育课改越来越成功,中国教师报越办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我与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1371 字

+ 加入清单

读一份好报,就如同与一位挚友互诉衷肠,它表述着你想说却未曾说出口的,它直接抚慰着你的内心,让你觉得那么亲切舒适。“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正如你所宣扬的那样,从我接触你的那天起,便对你有了一份非凡的亲切感,多少个日日夜夜,你成了我在这个学校最独特的陪伴。虽然你在我身边不声不响,可却填补了我内心里那份孤独。

翻看你时,我已习惯在一杯茶时,习惯了读的同时进行标记和摘抄,可这一次,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内心,我想记录下来我的所思所想。在第586期的“总编七日谈”中,写到了怎么帮“下乡”的新教师,虽然通篇文字不多,可却深深地刺了我的心,文中所写的是那么的真切。

读着读着,我的思绪回到了2010年的那个秋天。怀揣着满腔的教育激情,带着还未褪去的学生稚气,来到了“彭塔”这个地方,这个我在23年前从来没听过的地方。一路上,我激动万分,在行驶了将近两个小时后,车停在了一个旧旧的大门前,这大门,分明就像我小学时的母校,一眼望去,整个校园没有我所期待的活力的气息,真的是满目凄凉。就在那一刻,我的心透心凉,我无法想象我将怎么在这开启我的教学之旅。看着父母的车消失在眼前,泪如雨下。正如文章中所提到的几“缺”,活生生

的生活,样样都缺的生活。而就是在办公室等待安排时,我们有了此生的第一次相遇。五年了,如今的学校有了些许的改变,学生们住上了崭新的宿舍楼,有了干净宽敞的食堂,吃上了营养餐,作为老师的我,又有了什么改变呢?五年了,我已成家,因为距离的关系,我还如从前依旧过着单身的生活;已从“两扇门、四扇窗”的大屋搬进了“一扇门、两扇窗”的小屋;每月拿着1500多块的工资,坚守在我爱的地方……

五年了,很多事情都变了,可不变的是你的陪伴,在最初的时光里,在思家情绪最浓时,在两次经历丧子之痛时,把你捧在手心里,一滴滴眼泪打在你的身上,湿了一大片,虽然你无声无息,可你说得都一次次敲打在我的心上,使我有勇气坚持下去。在别人眼里,网络的时代,一份报纸能带来什么?对于别人也许你只是信息传递的一种手段,对于我,你是一种陪伴,更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我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一名平凡的特岗教师,我现在什么都缺,但唯一不缺的是想把我的学生带出去的决心,我们没有城市教师有利的条件,我们却丝毫不输对教育的那份爱,面对生活太多的曲折,我选择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在我的学生身上,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学生能够快乐,能够学有所成。

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什么都在不断的变化着,可我习惯了静下心来看看自己走过的和正在走的路,我喜欢拿着一份报纸一杯茶的时光。有太多的行业令人趋之若鹜,人们看到的

更多的是其所包含的利益价值,可还有这样一个群体,它叫“特岗教师”,虽然只占教师队伍的一小部分,可却付出自己所有,待在一个什么都很缺的地方,努力创造着什么都不缺的生活,脸上显露的是不与年龄相符的成熟,过着单调的生活,却依旧笑容满面,因为我们的心是幸福的。

谢谢你,中国教师报,谢谢你一直的陪伴,谢谢你在迷茫时为我指点迷津,谢谢你让我吐露自己的心声,我承认现在的条件很艰苦,我承认我所经历的痛,已让我的心千疮百孔,可我知道我还能站起来,看着我的学生,他们身上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他们离不开我们,而我也离不开,选择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中国教师报,选择了你,我愿你能一生相伴,我愿你为我的教育生涯继续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1417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的人都说90后是以年轻、活跃、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态度,被大众定义为“玩得酷靠得住”的一代。90后追求的是新潮, “玩得酷靠得住”的性格标签也逐渐成为90后这一代人共同的先锋宣言。然而身为一名90后的新教师如何才能把自己自身的特点与教育结合,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一直是身为90后的我所思考的问题。于是,我不断地从各种书籍资料里找寻着我的答案,然而《中国教师报》给了我成为一名新型优秀教师的前进方向。

《中国教师报》包括了新闻、专家视点 、网评天下等等多个版面,每个版面的内容都体现了一个宗旨——为教师服务。里面有许多的内容都在现在的教学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作为新新人类我有着和其他90后同样的遭遇经历了多次教育改革,虽然体验过“减负”、“素质教育”。但是我们的学习压力、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依然很大,因此,我在思考如何让我的学生们快乐学习帮学生真正的减压。但是,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想这样做似乎很难,然而《中国教师报》中的一篇“蔷薇花开的秘密”给了我启示。看了这篇文章我感到在那里学习的孩子是快乐的。回忆我的学习时期,总是一大堆的复习考试资料,上课就是普通的教学形式,然而在蔷薇小学那的教学方法可谓是别出心裁,走进蔷薇小学你会看到属于他们的现实版QQ农场,

所有的孩子都是农场主打理农场的事物。他们还有“点点币银行”每个学生胸前都挂着电子学生证,就相当于储存卡,参加各种活动得奖或在课堂上发言积极都可以获得“点点币”而收集一定数量的“点点币”又可以兑换更多的活动机会:升旗手等等。孩子们就可以在玩中学,开心快乐自主的学习。而不是被老师或家长强迫着学。蔷薇小学不但在学习形式上如此,在作业布置及批改方面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他们的教研组开发了网上作业系统,“游戏闯关”分层作业让学习变得更有趣。他们的做法让我有了前车之鉴,虽然我任教的是农村小学但是这并不影响我的决定,改变是必须的,又是困难的。方法有了但是怎样才能把这些方法和上课的内容有机的结合,把握好重难点呢?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然而在思考时我再次翻开了《中国教师报》其中十个大字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新培训:从任务,走向服务”,培训对于一个教师的教学真的有很大的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蔷薇小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教师发展至上,那儿的教师70%的时间用于课堂教学,30%的时间在培训、发展教师技能。教师技能的不断提高,教学形式的不断创新和改变使得蔷薇小学的孩子们的童年学习生活充满了欢乐。因此,我又努力的开始提升自己的能力也素质不断学习。

《中国教师报》里也有许多帮助我提升自己的内容如“课堂火起来”告诉我作为每天都要上课的教师,在踏进教室的第一步

时,我的情绪就决定着一节课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用微笑面对学生、感染学生。即使学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我想到有时我总把自己的情绪带进课堂。 带着一份良好的心情走进教室,这是课堂“火”起来的第一步。 教师要设法在上课前就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气氛的方法有很多,例如让学生唱歌。有的学生唱不完整,那么就让他唱歌曲中最精彩的几句,其他的部分由别的学生补充。这是让学生精神倍增的“兴奋剂”。此外,还可以讲一个笑话,出一个谜语、说一个脑筋急转弯……学生心情好了、热情高了,课堂自然就“火”了。诸如此类的内容都给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我想《中国教师报》会陪伴我整个的教学生涯,帮我一步一步的走向优秀。谢谢!有你陪伴,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1535 字

+ 加入清单

在记忆的心扉中,常驻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恰似那流光溢彩的画页,亦如跳跃着快乐音符的乐章。读你,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不管是工作劳累时的忙里偷闲,还是茶余饭后的休闲消遣,身边总少不了你——《中国教师报》一路伴我成长。 这是一份以中国教师为名,零距离贴近教师,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报纸。第一次看到她,就让我这个身处一线的青年教师倍觉亲切。一路细读下来,我的心中便拥有了几份欣喜、几份收获。

其中一篇《我走出了困惑》引起了我的注意,读后让我心境逐渐明朗:工作中的一点不如意怎么就如此消极呢?文章作者遇到挫折并未埋怨消沉,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去面对新的旅程,迅速走出困境,结果收获了许多成功和感动。想想平时教育学生说要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可自己遇到这么点不公平,难道就可以否定世间的公平吗?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接下来的日子,我与《中国教师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它身上了解了更多的感人事迹,认识到教师的人生价值不是让人看到自己

的成绩,而是敬业地默默付出。是《中国教师报》坚定了我为师的脚步,让我对教育更加执着。

我自小信奉“严师出高徒”,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一点也不宽容,也常常令自己不开心,影响情绪。又是《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要学会宽容对待学生。当渐渐蹲下来看学生,赏识学生时,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可爱的,他们都有巨大的潜能的,正等待着老师去发现,去挖掘。特别是“班级在线”、“教师教育”、“创新课堂”,报中所载老师们对教育教学的做法让我受益匪浅,并借鉴到我的班级工作中。陶行知就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中国教师报》的文章让我放下严师的架子,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学生,以成长、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问题。岁月在流逝,而我从未停止对《中国教师报》的阅读,也没有停止对自己的反思,“热爱、宽容、理解学生”的理念也融入了我的灵魂。现在,我与学生的和谐关系,首先要归功于《中国教师报》。

当人心变得浮躁,当读书渐渐成为一种奢侈的行为,我对《中国教师报》却情有独钟,在读懂了她的同时也读懂了自己,读懂了人生。这里是通向世界的窗口,除了了解教育信息,还有更多人文化的东西,她没有让众多像我一样热爱读书的读者失望,她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情操。在这里,教师的文学趣味读中国教师报有感

精彩纷呈,教师的成功与艰辛一路随行,职业幸福感油然而生。工作不再是一种养家糊口的需要,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最近又看了一篇《老师最害怕的七件事》顿感震撼!老师有很多害怕:一怕考试;二怕出事;三怕家长;四怕学生;五怕投诉;六怕评比;七怕耽误学生。但最害怕的还是教不好学生!看到“中国教师报”能采用此文,如此大胆地公开老师们的痛处。可见贵报刊敢设身处地为老师着想,能为广大一线教师代言!也让教师们深感慰藉!

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中国教师报》的人文情怀打动了我、吸引了像我这样的一线教师。正因为尊敬的报刊工作者们用心灵和才智奉献着真诚的爱,才会有《中国教师报》的一片蓝的天!使得战斗在一线的教师也有“露脸”的机会,从而网络了众多经验丰富的教师。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有着大量的“缄默性教育教学知识”:首先他们已经对教材了如指掌,有时间来考虑比“如何讲明白”更高一层的“如何讲生动”的问题。其次他们有了丰富的经验储备,能够很快地对学生的需要有所回应和即兴发挥,一句话,他们有了给学生“点穴”的本领。因为“共同成长,共同分享”让教师们爱不释手!

《中国教师报》为我打开了一扇更为敞亮的窗户,让我观望到一片更为广阔的风景,给自己的成长插上了一对飞翔的翅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前些日子,当我了解到正在举行《中国教师报》读后感征文比赛时,内心一阵狂喜 ,心想终于能借此机会表达内心对《中国教师报》的钟爱与感激,它可是我的精神上的好食粮,生活中的好伙伴,或者说它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

我与《中国教师报》刚刚结识在去年的秋季。去年的9月,我满怀憧憬,满怀壮志来到了现如今任教的一所比较简陋的小学。这里的教室不是如我所憧憬的那般宽敞明亮,道路不是如我所预想的那般宽阔平坦,同事不是如我所期待的那般年轻有活力……实不相瞒,当时我的内心萌生了些许的失落,些许的彷徨,些许的迷惘,甚至些许的动摇,正当我心生“悔意”之时,我结识了《中国教师报》这位工作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是它拨开了沉寂在我内心许久的那片乌云,拯救了我近乎绝望的灵魂,照亮了我并不宽阔的人生之路。

的确,读一份好报,就如同与一群高尚的人对话,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初来乍到的新任教师而言。每到一期,我都认真细致的研读,渐渐懂得了报纸所阐述的办刊理念“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慢慢的熟悉了她的栏目和风格,我觉得这里是了解教育世界的一扇窗口,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思维跳跃展示的平台,在这里我可以驰骋思想,飞扬激情。

《中国教师报》“阅读” 、“健康人生”、“对话”、“新课程”、“校长峰会”等栏目上的一篇篇教师心得体会与经验之谈,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个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案例,让我豁然开朗,一则则充满人问关怀的新闻报道,观点,让我不禁凝眸沉思。教育工作者的真切经历,班级管理心得体会、学生管理智慧精选等短小精悍文章深深的吸引着我,一次次与坛友对话,与编辑交流,似乎有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某次在《课改研究周刊》中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校长,他就是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良渚实验学校的王红军校长,他开设了“校长聊天课”在轻松的环境中体察学生的心灵,借助非正式教育手段游戏和以谈话形式为主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的表达平台。在王校长的文章中,我放佛看到了一位充满童趣的长者,作为校长,他没有高高在上,作为长辈,他没有让孩子们感受到任何压力,所有的孩子可以在“校长聊天课”中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倾诉自己想说的话。王校长说在聊天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着教育的本真:相比于外显的身体健康,心灵的健康更为重要。这种新型的课程开发给我带来了很多反思,因为现在我们所处的还是更多的以分数讲质量的环境下,分数无疑成了衡量孩子的关键一项。因为有分数考评机制的存在,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我也是避免不了的更关注孩子对于知识的把握,没有倾听孩子的声音,我做得很不好,看到了王校长的聊天课程以后,我忽然觉得很惭愧——孩子不是机器,很多孩子或许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才表现出一幅爱学习的样子,他真正喜欢的或许从不敢说出来。或许,我该经常换换角度了。有时候,孩子只是想要一个苹果,而我却倾囊卖来了一车香蕉,孩子怎么会快乐的吃掉呢?

是《中国教师报》给我反思的契机,给我成长的平台,我还年轻,需要的就是像《中国教师报》这样可以帮助我的好伙伴,感谢机遇能让我结识这样一位好伙伴,未来的路很长,《中国教师报》,让我们共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1601 字

+ 加入清单

读书看报是我多年的习惯。一卷在手,顿感精神百倍,神清气爽。在读师范时,常常看到熄灯铃响还舍不得放手,有时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看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我长得不够漂亮,但自认为多读了几本书,便也觉得多了几分韵味。参加工作后,因手上的事多了起来,那些大部头的书有点不敢看(怕一看就收不住手而影响工作、家庭),但那些诸如《读者》《教师博览》《小小说》《意林》《中国剪报》此类的书还是非看不可的。同事都笑我是小书迷。

与《中国教师报》结缘是一个偶然。有一次我去同学学校玩,见她坐在办公室看报纸,便悄悄地走过去,轻轻地拍了下她的肩膀,而她却全然不知。我便猛地一把夺过报纸,假装生气地说:“什么报纸,这么好看?连我来了也不理?”同学一看是我,便笑着说:“对不起。我真的没看到你来了。不过这报纸确实是值得看的。不相信你拿去看看!”我打开报纸,随手一翻,翻到了《杏林春晓》这一版面,立刻被那活泼灵动的、富有诗意的文字吸引,狼吞虎咽地看了起来。一个版面看完后,直觉得不过瘾,又把其它版面都一一细读。看完后对其中的有些文章还想再看,便趁同学不注意把报纸偷偷地放进了我的包里。

从此以后,我便与《中国教师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杏林春晓里一篇隽永的文字滋润了我的心灵;新观察以犀利的笔墨触动了现实教育的痛处;班级在线让我在班级管理中如鱼得水;我在《阅读》中找到了同感,在《政策直通车》里了解了教育时事…… 《中国教师报》对我的帮助是无法用几句话就能表达完的。凌宗伟老师的《关注课堂上的生命是教师的重要使命》让我懂得关注课堂上的生命存在,从唯智教育走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生命教育),告诉我教师要进入“忘掉教师之形,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层面,遵循着生命陪伴的法则,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师生共创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共享成长的快乐;忘掉教材之形,不拘泥于教材和教案,遇物则诲,相机而教,以自己的课堂及时引领、发现、点燃动态生成的火花和引子,以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忘掉课堂之形,将课堂视为一个小社会,当作师生互动合作的舞台。”这样的境界。通过不断阅读这样的文章,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都有着明显的突破。 《中国教师报》——让教师爱上阅读。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没有时间,不去触碰书籍;都说买书费用大,很少走进书店挑选书籍;都说可以网上看看,忽视了纸质书籍,可“当教师认可教育这个工作是他的内在需求时,读书就自然成为他的内在需求;当他认可书籍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时,他自然会选择读书为消遣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于是我爱上了阅读,爱上了纸质书籍。

《中国教师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是做人的工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中国教师报》每天的谆谆教诲使我不断进步,日渐成熟,让我的心灵得到升华。让我更加热爱我的学生,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爱学生,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爱的教育过程。

《中国教师报》——教育是个良心活,是该平淡无奇的。

教育是个良心活,平淡无奇的教育才会自然。该上学时就上学,不必披着星光进校门;该放学就放学,学生可以“忙趁东风放纸鸢”;该出操时就出操,不必突击搞什么万人舞蹈;该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课,而不能让主课老师把音、美、体这些课给“抓走”了。真正的教育就应当在生活中,在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里。如果说生活的本质是一种安静与平淡,那么教育就该是平淡无奇的一种过程,滋润每个日子,滋润师生的心灵。老把目光盯着奖状、奖杯的,最终都将跟良心活南辕北辙。

《中国教师报》——一份宣扬教师情感与智慧的报纸,是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

《中国教师报》帮助了我,改变了我。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会一直与你相依相随。感谢有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1293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见到《中国教师报》,是在2006年的春天。那年,学校第一次订阅了这份报纸,我在图书室里偶然发现了她,并且“一见钟情”。那天,我在图书室里,看得忘记了上课,是查课的领导把我从字里行间揪出来,我的人进了课堂,心却留在了图书室……

从此,报纸一来,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抢在校长前头,成为当之无愧的“首席读者”。

我的“处女作”

读得多了,写的欲望便蠢蠢而动。我默默地提醒自己——“这样全国性的报纸,岂是你这样的癞蛤蟆能吃到的天鹅肉?”可是,那一个个灵感的火花却执拗地闪烁着,越来越强。直到我把酝酿已久的东西付诸笔端,封进信封,投进邮箱,那颗心才稍稍平静下来,却又陷入了焦急的等待之中……

让我难以置信的是,这个等待并不漫长。也就两三天的工夫,我便收到了拟用通知。2006年7月5日,我的处女作发表在第166期的《中国教师报》上。这让我赚足了同事的羡慕和嫉妒,也让我尘封的写作激情再一次被点燃。

我的“处女博”

学校拉了网线以后,网络给我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接触到了外面更精彩的世界。也是一次偶然,我闯进了“中国教师报读者论坛”(“香山会馆·读者俱乐部”的前身)。2006年3月14日,我在论坛以“秋枫”为名注册,开始了我的网络教育生活,并结识了许多朋友。没课的时候,我就泡在论坛里,和几位前辈互相沟通。也就是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在中国教师报的网站“中国教育博客”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客,撰写博文、回复评论、分享感悟,这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我的生活因此变得忙碌而充实,劳累而幸福。可惜的是,因为服务器变更,许多数据丢失,“中国教育博客”成了我心里最美的回忆……

我的“处女秀”

盼盼编辑是我在QQ上认识的第一个编辑,当她读了我的日记《走进龙湾的日子》,就约我写篇文章,在网上就此话题组织了讨论,并于2011年1月26日在“教育家周刊”全版刊出。我,一个偏远农村小学的“麻雀校长”,能在国家级的报刊上独占一版,何其幸哉?虽然我的“处女秀”不是那么阳光灿烂,关于我的话题也太过沉重,但我坚信自己的思考能够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偏远山区的学校、老师和孩子们。不知道,我们市的“教学点改造工程”和这个话题有没有关系,如果有,那就是中国教师报给我市的农村小学带来的福音。

我的“处女行”

2011年5月份,中国教师报组织了一次网友的线下活动——新教师走进杜郎口中学。我和报社的6位编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网友,一起开始了探寻杜郎口中学的教育密码之旅。两天多的时间里,我们不知疲倦地穿行寻觅,我们激情澎湃地讨论交流,我们凝神屏息地细心聆听,深夜的“卧谈会”往往要开到凌晨时分。这是我参加工作十几年来,第一次走进全国知名的学校参观学习——而且,是主动地、真心实意地想学一点东西。这次“处女行”,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对我的触动极深。回来后,我积极地向周围的人宣传杜郎口中学,并且努力地改变自我,改变我们的学校。虽然,我无法像崔其升校长做得那样好,但我相信,每一个点滴的改变都是给学校、给老师、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我不知道,以后的路会有多长,会有多宽,但我知道有中国教师报的引领,我会走得更坚定,更执著,也会给自己更多的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3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中国教师报在博客中结识。精彩的高效课堂在李炳亭的博文中绽放,课改精神在任永生局长的字里行间呈现,在他们的身上,我找到了前进的动力。从此,我不再迷茫,不再消沉,开始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课堂。

5月,我进入了“香山会馆·读者俱乐部”。在这里,我找到了出奇制胜的治班妙计,学到了很多班级管理的知识。我开始学着写教学日记,记录教育教学的点滴。在各位版主的激励中,我参与了“香山夜话”的编辑与主持,积累了更多的课改经验。

会馆中,课改践行者们用行动诠释着课改,行走在课改路上的草根教师吕建斌,坚守课改“一亩三分地”的新教师庄华涛,辛勤耕耘“三权分治实验田”的胥加洲等教师,让我钦佩不已。循着他们的脚步,我踏上了课改之路。

相遇、相爱——追寻教育的本真

读报——我信心百倍。中国教师报处处闪现着课改人的勇气与智慧,“问道”、“课堂现场”、“我见”、“镇西随笔”、“网评天下”、“读报会”、“教育新观察”等栏目让我痴迷。每次拿到《中国教师报》,我就像得到了宝贝一样,欣喜地品读着每一篇文章,浏览一遍又一遍,把精彩的段落抄在本子中,并写出读后反思。在这里,我读懂了教育,读懂了“新学校、新课堂、新教师”的内涵,读懂了课改,中国教师报传媒铁军用自己的赤诚之心践行着“课改人”的教育信仰,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对课改充满了信心。

用报——让我在课改路上走得更远。《中国教师报》的文章成了我课改路上的“导学案”。我尝试着用这些课改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我开始注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学着写导学案;相信学生,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双色笔、纠错本、活页夹”的使用,让学生学得更有效。自由地议,大胆地评,精彩的展示,学生的自信逐渐显露。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中,“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在我的课堂中落地开花。

相随、相伴——行走在课改路上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让领导与同事对我刮目相看,身边的同事也开始读报、用报,加入到课改的行列中。课余时间,我们常常一起学报,一起讨论如何用中国教师报引领自己的课堂,一起探讨如何进行导学案的编写、合作小组的建设,如何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如何增强评价的有效性等。我们在探究中逐渐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2003年,我刚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任教。经验不足,在教学上有很多疑惑。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中国教师报》,深深地被他上面刊登的每一篇文章所吸引,尤其是他那贴近一线教师生活的那一篇篇教学心得,让我茅塞顿开,在教学上少走了很多弯路!

《中国教师报》——你让我接受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人的思想为之一振,如行走在沙漠的人遇见了绿洲一般的新奇。每次品读你时,我都要认真做笔记,有时还和同事共同分享你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收获,在你的帮助之下我茁壮成长起来了。

以往,我总埋怨学生,说自己备课辛苦,上课累得嗓子哑,而学生还是不愿倾听,他们总不回答问题。自从有了你——《中国教师报》,我不再怨天忧人,首先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是不是我讲课不够精彩,不能吸引学生听,是不是孩子过于胆怯,缺乏自信。学生需要我们去关心、呵护,去尊重、引导,我相信,真情一定能滋润孩子的干渴心灵,真情一定能让每个孩子盛开出智慧之花!

学生的思维总是叫人难以捉摸,课堂上总会有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教师手足无措。对于叫我们“尴尬”的问题,怎么办?是当作没听见,还是斥责学生,或者直接坦白“老师也不知道”。 自从有了你——《中国教师报》,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因为学生问得幼稚而不予回答,不能因为自己无知而责怪学生多嘴,要鼓励学生探索好学的精神。老师不是什么都懂的“万能博士”,但总不能一问三不知。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对那些教师能力范围、学生理解范围之外的问题,可以简要引导或暂时搁置。

现在都提倡“赏识教育”,但是长期下去,孩子在一味地表扬声中长大,可能会导致心理承受能力降低,要不然也就不会有一些孩子被批评几句就离家出走,要死要活。到底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正常的“赏识教育”呢?自从有了你——《中国教师报》,我知道了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师都在一味地套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问题让学生自己说,知识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规律也自己去归纳,那么教师的指导作用究竟何在呢?自从有了你——《中国教师报》,我明白了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己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必须对其学习方式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积极的引导。试想,学生连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都不知道,又如何谈得上自主学习呢?你开阔了我的思维,使我走出了对自主学习认识的误区,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能。

伴随《中国教师报》这块沃土我像一株待长的幼苗成长起来。我将以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继续读报、继续工作、继续感动、继续收获……我深深地相信: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在《中国教师报》陪伴下,我会越来越优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2180 字

+ 加入清单

回首往昔,我的生活、工作、学习、写作历程,《中国教师报》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特别是在我开始热衷于撰写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后,《中国教师报》恰如指路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适时指点了我的迷津。

学生时代起,就有写日记的习惯,自从我把教师这一行当定位为我的终身事业,我开始写教育日记,每天每时每刻,在校园,在我们身边,都在发生着各种各种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突发的,有的是预见的,有的是清晰的,有的是模糊的,有的是令人高兴的,有的是让人伤心的……但,无一例外,这些事情是活生生的,个性化的,独特的,它们组成了教师和学生的整个学校生活。另外,我还布置学生每天记日记,通过阅读学生的日记,我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我的情感和学生水乳交融,我会不由自主地或感动、或感慨、或舒心、或伤感,有时高兴和鼓舞,有时矛盾和焦虑,我习惯性地将之记录下来,并加以剖解、分析、反思,以见证教育的生命轨迹和个人的心路历程。

本世纪初,我有幸接触到《中国教师报》,我如获至宝,仔细研读,对特别感兴趣的文章不仅做了剪贴,甚至熟读成诵。彼时,我并没有想到要给她投稿,我觉得她太遥远,像天上的太阳,照耀我,温暖我,足矣,我没有奢望过,我也可以成为太阳,去照耀、温暖别人。

经常拜读《中国教师报》上的文章,我更加勤勉更加积极地撰写教育日记,并且开始自觉地将日记体转向笔记体。虽然只是一字之差,教育日记显得随意而闲散,而教育笔记,则带着有意识的探究和思考,应该是教育日记的提炼、归纳和总结。

教育日记其实就是教师记录教育的一种最普遍最生动最有效的方式,是一种个人的随笔式的记录。它很随意,不讲究格式和字数,三言两语或万语千言,全在自己心情。也没有内容限制,写读书感悟、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师生对话、家访实录都行,甚至与家长与同事沟通,校长和同行的赞誉或是批评,乃至于刮风下雨天气变化,凡所见所思所闻所感,统统可以记录在案,留待日后细细品味。

我认为,写教育日记是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每天都写教育日记,他说“把一天的辛劳甘苦记在纸上。做着平凡的事情,尽着平凡的责任,享受着平凡的快乐和幸福”。特级教师李镇西也说:“对教育的爱大家都是一样的,对教育的执着大家也是一样的,如果说我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仅仅是对这份爱与执着多了一点思考并用笔将其记录下来了。仅此而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写作为我的教育事业插上了翅膀。”

教师的工作辛苦而繁琐,困难而复杂。一个称职的教师要真正把教育当作生活的部分或全部,当成事业,当作精神寄托,并从中体会教育的快乐,那么写教育日记便是一条最好的途径。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在教育不断呼唤回归的今天,在人们越来越期望人文关怀的今天,守住心灵的平静,享受平凡的幸福,对于教师,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写教育日记就能达到如此功效。

一边写着教育日记或笔记,一边读着《中国教师报》,有一种强烈的共鸣,使得我忍不住将我单独成篇的教育故事试着向我心仪的报纸或杂志上的栏目投稿,投着投着,还真的在省内外教育类报刊上开一朵朵小花。如,《从民师到名师》、《天使的倾诉》、《我写教育日记》、《孩子,天堂里热不热》、《有一种情感叫做相依为命》、《站在老师的肩膀上》、《乡村里的比喻句》、《我做老师第一天》、《我用我的眼泪赔你的眼泪》、《打造名师课堂》……

我关注我身边的学生,饱蘸师者之爱深情写下《守望的小孩》、《借读的小孩》、《爱睡觉的小孩》、《孩子,那是天籁》、《老师,抱抱我》、《我捐一个梦想》、《爷爷,你为什么哭》《老师,你什么时候去开会》、《为什么要多生一个哥哥出来》、《送栀子花的男孩》、《想做神仙》、《抱着公鸡上学的男孩》……

我钻研教科书,但并不迷信教科书,带着质疑和研讨写下《大禹为什么不回家》、《丑菊到底何时开》、《祁黄羊为什么不直接举荐祁午》、《一分钱是钱吗》、《公仪休拒礼》、《温暖而感人的细节》《夸父逐日相当于画蛇添足吗》、《机会如刘备》……

很欣慰,我的坚持有丰硕的回报,数十年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新民晚报》、《联谊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教师博览》、《特别文摘》、《特别关注》、《第二课堂》、《课堂内外》……都有我的教育教学类文章发表。

特别值得一提且令我无限自豪和骄傲的是,我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过三篇文章,其中两篇还是该版头条。 2010年2月10日发表《你是我的小程》;2010年2月24日发表《老师,您的教鞭呢》;2011年9月1日发表《满街皆“孟母”》。多年来,对于社会教育现状的积极思考终于化为有形的文字,得到当代教育权威报刊——《中国教师报》的肯定,我非常激动。某种意义上说,能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文章,让我收获到真正与《中国教师报》共成长的欣喜与欣慰……

现在的我,每周都会在第一时间拿到《中国教师报》,教育教学之余,我一边贪婪地阅读,寻找着来自内心深处的碰撞与共鸣,一边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以及教育现状,思索着如何撰写教育日记、教育笔记、教育故事,坚持记录每天的生活和思考,镌刻教育与教学的足迹,把玩事业的珍宝,体验生活的韵律。

《中国教师报》,犹如指路明灯,照亮我工作、生活、学习、写作的前程。感谢《中国教师报》,我感觉我每一天都不曾虚度,每一天都很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1213 字

+ 加入清单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名师是教师群体的杰出代表。

因此,关注名师、宣传名师就应是教育新闻一以贯之的目标追求与重点内容。

纵览《中国教师报》,不难发现赢得普遍关注的一条重要新闻线索,就是研究报道名师的成长、成熟与成功。

教育新闻与名师发展的相互印证与相互促进,已成为教育新闻工作与名师发展工程所共同拥有的基本规律和有效路径。

事实上,在影响名师发展的诸多要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就是教育新闻的介入与支持。

魏书生、李吉林、康岫岩、李希贵等,无一不是伴随着教育新闻的宣传与激励而成长成熟的。

没有教育新闻的有效参与和有力支持,名师发展的“加速度”就可能放缓,“成功率”就可能降低。

《中国教师报》是宣传报道名师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媒体,迄今(2011年12月21日)为止的“教育家周刊”已出刊68期,以“分享教育家智慧、推进教育家办学、呼唤教育家成长”为主旨,充分展现了教育家型名师的精神风貌与行动风采。

不仅如此,头版文章北京十一学校王春易老师的《从讲到不讲的华丽嬗变》(2011年8月24日)一文,深刻地揭示了名师“高端追求,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有效地引领了“以学论教,少教多学”的改革路向。

其实,许多辛勤耕耘、埋头奉献的好教师,由于缺乏必要的教育新闻发现与宣传,至今仍在不为人知的岗位上释放着可与名师相媲美的专业能量。

一方面,我们必须尊重、敬佩那些默默无闻但又充满实践智慧的专业劳动;另一方面,也一定要通过责任强化、新闻敏感、机制创新等举措,最大限度地为名师发现与成长搭建“借助教育新闻”的良好平台。

正是因为如此,在“教育新闻关注名师发展”、“名师发展借助教育新闻”的基础上,还应寻求两者的深度契合,从而达成1+1>2的整合功效。

以辟设专栏的方式深度契合。

专设的名师专栏可以对名师的关注、研究、宣传得以固化和深化,从而实现教育新闻与名师发展的深度契合。

《中国教师报·教育家周刊》的许多专栏,都是“以辟设专栏的方式深度契合”的典型范例。

以跟踪专项的方式深度契合。

名师发展的专项工程无疑是教育新闻捕捉、跟踪的重点,也是深度契合的亮点。

近一年多来,教育部、财政部设立并实施的“国培计划”堪称为骨干教师发展的标志性项目。

《中国教师报》以《国培:改变中国教师》等多篇稿件系列报道了“国培计划”的良好成效,并于2011年11月2日,以“国培,加速教师成长”为题,深度报道了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国培”工作的良好成效。

以聚焦专题的方式深度契合。

名师最开始都是普通教师,发现名师,是教育新闻的重点选题。

一年来,中国教师报致力于推出“新教师”,在16版推出一系列新教师人物素描,围绕“教师专业成长”做足文章,极具针对性地深化了对教师发展的研究。

作为一名教育人,一名教育新闻人,当我们对教育报刊、教育新闻进行价值判断和有效性审视的时候,不妨把其重要指标之一锁定在“对教师发展的关注程度”上,这是提高教育报刊办刊质量的明智之举,是彰显教育新闻引领功能的必然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1434 字

+ 加入清单

5月20日,我参加了香山夜话---“到哪里寻找我们的职业幸福?”一看到这个非常贴近教师的话题,就非常感兴趣。

论坛前,我早早地坐在电脑前,看看大家如何破解这一谜团。

期间,吕建斌老师发了个题为“勿做抱怨哥”的帖子,读完之后,很有感触,想到,我身边也有类似这样的老师,于是,有感而发地贴个帖子。

没想到这次夜话活动,刊登在389期上,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教师报》上,那时的高兴劲儿,简直无法形容,我如“疯人”般的拿着报纸逢人便讲,四处“炫耀”……

此后,我每次参与论坛都精心准备,积极参加,认真学习,迄今为止,已经参加了33期,我成了论坛的常客。

我的名字,因而也6次出现在《中国教师报》上。

一直以来,我把参加夜话,作为一件大事来对待,常常“风雨无阻”地守候在电脑旁,有时参加晚了,那心里是“抓心挠肝”般的难受啊!

兴奋,第一次在《中国教师报》上发表文章

6月7日,参加了“寻找新学校、新校长”香山夜话活动。

我发个帖子,介绍了原来我校校长是如何的“好”,谁知,徐建利版主的回复说:“以生为本,才是新校长的核心标准!”这让我一头雾水,什么是“新”?她与“好”有什么区别?带着疑问,我走进了李炳亭主任的博客,拜读了4月18日《新课堂与新学校》的博文,对于“唯有新教师才会有新课堂,当学校解决了课堂问题,才有可能变身为新学校”这句话,感触最深。

是啊,没有新学校,哪来的“新校长”?我又如饥似渴地读了李主任的其他博文,当读到7.30“高效课堂的灵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时,引起我强烈震撼。

是啊,不解放教师,怎能解放学生?想到那则“向陶行知学什么?”的征稿启示,就写了一篇《向陶行知学“解放”》的文章,没想到,发表在390期“教育家周刊”栏目。

那一夜,我由于兴奋过度,一宿都没睡好觉。

后来,我又有三篇文章《我们需要以师为本的培训》、《职称评定八个要》和《做一对黄金搭档》相继发表,在此,十分感谢冯永亮和陈盼两位编辑。

幸福,第一次整理夜话

一天,陈娥版主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让我整理10月5日的“网友话网刊”夜话稿,我回复说“我能行吗?”陈老师说:“杨华老师推荐的人,肯定没错!”信任产生力量,信任催生幸福。

我下决心一定要把稿件整理好,不辜负版主的信任。

我认真学习了前几期的夜话整理稿,用心揣摩整理夜话的方法,悟出的技巧是“用一根针,穿一条金线,把一缕五颜六色的丝线,织成色彩斑斓的彩绸”。

夜话那天,我一直整理到凌晨,陈版主心疼地说:“明天再整理了!”就这样,第二天又用了一上午的时间,才整理完毕。

公示后,得到网友的一致好评,真的好幸福!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又整理了两次夜话:10月21日应庄老师之邀,整理了“惩戒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的论坛稿,11月9日受李修成版主的诚邀,整理了“合作学习,你践行了吗?”的夜话稿。

我最深的感触是,整理真的很累,但,学习最多,收获最大,最幸福!

高兴,第一次夜话“加精”

8月21日,参加了香山夜话“问道:现代课堂需要什么样的考试”。

梁编对于《我平时采用的考试方式》一文,给予了“你的发言很有水平!”的评价。

而后,我又贴了一篇《铿锵“三人组”》的文章,梁编的回复是“题目起得好,做法更好!加精。

这可是我进入会馆以来,三百多个帖子中,唯一“加精”的,当时,非常高兴,同时也总结出,要想在夜话“加精”,就必须认真准备。

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看到有夜话活动,我都要认真思考,用心领悟,深入研究,与论坛一起成长。

到目前为止,“加精”数量,已有6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一本好的书,犹如一盏指明灯,可以给迷茫的读者指明方向。同样,一份好的报纸也可以为迷茫的读者拨开云雾,重见光明。我是《中国教师报》的忠实读者,在拜读《中国教师报》的同时我收获了很多。也许一期《教研新举措》就为我解开了心中多年的教学困惑,使我豁然开朗;也许一期《决策者说》就为我指明了深化课改的方向,使我事半功倍;也许一期《教师生活》就使我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使我与时俱进。

每当我在教学中有了困惑时,我习惯翻开《中国教师报》寻找答案。现在我区正处在深化课堂改革的探索时期,深化课堂改革该怎么“深化”?课堂的结构该怎样变化?课堂中的老师该干些什么?课堂中的学生又该干些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压的我喘不过气来。《课改研究周刊》连载了多篇关于推动《第三代课改》的文章,通过仔细阅读、认真品味《教室的明天》、《遇见未知的教室》、《走向第三代课改》、《教育实验室图景》等一系列有关第三代课改的文章,使我收获颇丰。《课改笔记》里的一段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深化课堂改革的心灵,正是这段话不断激励我努力践行课堂改革。每当我在课堂改革中遇到挫折,我就会拿这段话激励自己:往灰色的地带看教育总觉得朦胧一片,很难改变;向绿色原野看教育总觉得生机一片,正在改变。改天换地,不可能一蹴而就;改变一点点,却可立竿见影。

我是一名擦边的80后,到如今已工作16个年头了,已经过了爱做梦的年龄,更注重现实的成长。因为我知道:无论现实多么世俗,多么残酷,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身素质的提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我们深化课改的资本,是我们不被别人超越的资本,是我们赢得掌声的资本。我为了不使自己与时代脱节,我把《中国教师报》当成自己的辅导老师,跟她学艺,确保自己与时俱进。在跟辅导老师的对话中,我知道了自己该朝哪个方向努力;该以什么样的教师为榜样;该怎样提升自己的素质。通过长期拜《中国教师报》为师,不仅我感觉到了自身的变化,身边的同事也发现了我的变化:全区深化课改的讨论有了我的身影;年度论文获奖明显增多;所教班级的成绩大幅提升……

长期的阅读,使我对《中国教师报》有了深深的依赖,好品茶的人,一日无茶则滞,因为他对茶产生了依赖。我感觉自己就和好品茶的人一样,我是一日不读《中国教师报》则滞。这不是夸张,这是事实。因为我从《中国教师报》身上汲取了精神养料,她帮助我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不断超越。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想这样的良师益友你也不舍得抛弃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1071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做的是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最近我总是在想,如何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孩子们?现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如何才能让他们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东西,让他们在天真烂漫的童年过得更加快乐。在教育孩子的实践过程中,如果不能触及小孩子的心灵,不能感化他们,教学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一名老师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上课、备课、做游戏,留给自己学习的时间不多。最近我利用休息时间,在认真仔细地阅读了多期《中国教师报》后,我感触很深。从听说到走近再到走进她,时间虽短,但她却很快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她有丰富的内涵,以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及时性的内容供我学习、吸收,为我更好从事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加热爱孩子们。如果把一个班比作一个小花园,孩子们就是那朵朵各具特色的鲜花,芬芳的玫瑰,淡雅的兰花,华贵的牡丹,无畏的腊梅……朵朵花朵争奇斗艳,尽显独特魅力。而我们教师就是小花园的园丁,除草、施肥、剪枝……只有因“花”施教,才会百花齐放。《中国教师报》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只真正爱上孩子,才会有“百花齐放”的收获。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地教育过程。热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爱心育人首先要注重细节,因为细节可以决定成败”。爱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点点滴滴的细节。有时候一个微小的细节,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是爱的语言,爱的表达。《中国教师报》使我真正意识到,教育必须具备对孩子要有“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注视孩子的眼睛,抚摸孩子的脑袋”、“给孩子一个拥抱”、“给孩子出错的权力”等一系列细节教育。

《中国教师报》让我更宽容每位孩子们。她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一门艺术,而宽容就是爱的精髓,作为一名老师,对孩子要多宽容。她一篇篇很有指导性的文章告诉我,教师必须主动地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以宽容的态度来善待每个孩子,不是以成人而是以成长、不是以现在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应该责罚他。”陶行知告诫:“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不是因势利导,而是进行叱骂甚至体罚,是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因为这样的做法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

以上只是我读《中国教师报》一点点收获,我相信因为有了她的帮助,我今后的工作会更加出色,生活会更加充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1974 字

+ 加入清单

作为一个年轻老师,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赶快成长起来。我常常想?初为人师,何为人师??在遇到学生上课不听讲时,我会懊恼不已,暴跳如雷,有时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老师。我总是在问我自己,是自己的课上的不好吗?是学生素质太差吗?还是我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某些问题?读了《富‘内’方能养‘外’》,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惭愧。《富‘内’方能养‘外’》是发表在《中国教师报》第318期?教师教育?版块中的一篇文章,作者唐婉老师从参加一次教师资格考核认定现场中考生们面对一些非常基础性的专业知识而不知所措时那种令人失望的一幕中展开,对此从发出深深的喟叹以及对这些青年教师以后站上讲台上的一种隐隐的担扰。从而从问题的根源上提出富‘内’才能养‘外’的深刻见解。犹如醍醐灌顶,让我受益良多。

是的,当老师是需要涵养的。这种涵养离不开广博的知识。我们都知道,一个理想的教师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工作和心理科学知识。是的,新课程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既要求老师博览群书又对专业知识把握的精准而独到,所谓精,就是要知的深,对专业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谓博,就是要知的广,能触类旁通,具有相关

学科的有关知识。作为今天的老师,这一点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做最好的老师应该具备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的情怀。

教师是需要涵养的。但这种涵养我认为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因为在教育中,不能缺乏爱。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却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的爱的典范。是的,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所有学生,无论智商高低,无论是家庭条件好差,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因为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一位教育者曾这样说过:?师爱如春风,能融化学生心头的冰雪;师爱如春水,能涤荡学生心头的污垢;师爱如春雨,能滋润校园棵棵幼苗茁壮成长。?长期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诚挚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只有诚挚的爱,才能使师生心连心。有师爱作基础,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爱是整个教育过程中最有效的?催化剂?。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去爱每一位学生,作一个爱的播种者,用爱引领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师是需要涵养的。这种涵养还离不开教师的幽默。懂得幽默的人是智慧的人。教师的教学压力大,而有幽默感的人往往能使自己快乐,身心健康,减缓压力。所以一个有涵养的老往往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幽默来达到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课堂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新奇、巧妙、风趣的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出幽默感,既能使学生开怀大笑,又能使学生品位和深思教学内容。

教学幽默是教师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示,有多方面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因此我觉得教师的涵养是应该包括幽默感的。因为建立一个平等、民主、快乐、和谐的课堂正是新课标提倡的。

教师是需要涵养的,就象水土需要保持是一个道理。我们当老师的,至少在短时间内多媒休取代不了黑板,也就是说我们基本上还是要天天跟粉笔打交道,写板书。基于这一认识,我每天都要找点空闲时间来练一练板书,目的只有一个,涵养自己的素质。除了日常写字。教师的涵养离不开教师广泛的阅读,阅读的视界决定了一个老师的眼界,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大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即使是象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那样,一生云游神州大地,从南到北他也很难走遍。怎么办?多读书,查资料,哪怕象加拿大著名医生那样,每天临睡前读十五分钟,持之以恒,收效也会是很可观的。

当老师的,还有文字功夫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若长期不动笔把自己平时学习体会、教后感慨和反思及时写下来,往往就如过眼烟云,点点创新思维火花有可能就稍纵即逝。许多教育家不正是在一点一点的写作中积累起来的吗。相反的,很多很有经验的老师,教了几十年书的老师为什么没有突破呢,这跟有没有坚持写作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写作的过程是一个锤炼思想的过程,是一个实践总结的过程,是一个内化再吐出的过程,是一个提炼升华的过程。作为经常和文字打交道的老师,开个博客,写点文字,应该说是应该而且必要的。

是啊,当了老师的我才知道,一堂精彩的课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个老师深厚的知识根底。当老师所需要的涵养是多方面的,初为人师的我,值得我不断地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涵养,让自己真正地能够做到厚积薄发。陆游曾经训儿:?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推而演之,平时课上得出彩的老师,也多是功夫在课外。杰出教师都是源于平常很注重自身素质涵养提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正是对教师工作的一个生动写照吗?是的,我曾经多么迫切地希望在教坛斩露头角,可是现在看来,我应该像唐婉老师说的那样,在教育的道路上沉潜一段时间,扎扎实实地修炼自己内在的涵养,才能真正地在教育事业上取得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教师报

全文共 1237 字

+ 加入清单

自从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以来,我始终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自己,尤其是当我发现并阅读到《中国教师报》这份属于教师自己的报刊时,更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前不久认识了《中国教师报》。一次学校召开每周例会后,本校语文组教研组长叫住我,让我写一篇有关《中国教师报》的文章。我一听傻眼了,还有这份报纸?我可从来都没听说过。她让我去网上看看。

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我静下心来,在网上找到这份报纸读完后,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喜悦之情。这份报纸果然是一份“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大部分版面刊登的都是一群象我们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的作品,反映的都是我们这些广大教师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工作,真实的教学,切实贴近我们的实际。许多文章,都令人耳目一新,作为一线教师中的一员,这样的报纸让我感动既亲切又感动!

它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它给人一种极其的亲切感,站在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反映了我们这群工作在基层一线教师工作动态:我们的教与学,我们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通,我们的对话,我们对教育与教学的反思、总结。它感情真挚,贴近现实,反映了我们一线工作者的喜怒哀乐,我们一线教师对自身生存状态与权益的关注,对教学、工作、生活、家庭各方面的反思,对人性的思考。它具有时代气息,它紧跟我们当前教育改革大趋势,紧随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如何加强继续教育、都有自己的一己之思之察,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教师教育等热点焦点问题都有不同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读后令人颇为受益,反思多多。另外,它还具有科普性与知识性。它促进我们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积累与提升,促进了我们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其为参照物,从他人的实践与总结中,我们不断汲取有益营养,获得更多的教学理论与间接知识;同时,以其为参照物和理论指导,它促使我们从自身实践中寻找不足,形成从理论指导实践的回归,向其看齐,最后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

《中国教师报》帮助了我,也改变了我。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真正做到以爱育爱并不容易。由此我想到自己,有时在课堂上看见学生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就不知是哪来的无名火蹿上来,很冲动,忍不住想发火。可是我读了《中国教师报》后,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急躁和冲动。以前我很容易对学生生气,总是埋怨学生不好管,感觉自己容易激动,也很消极,觉得烦心事儿很多。通过学习,我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变,虽然偶尔还会动怒,但我已经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了

我想,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令人深思的小事,它们犹如散落在沙滩上的一枚枚可爱的贝壳,也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踩在脚下,冷落在一边,可是,如果我们俯下身去,悉心的将它们拾起、收藏,就会渐渐发现它们的美丽,发现它们身上留下来的教育的真实痕迹,追寻着这样的痕迹,或许我们就能寻找到改善教育行为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交流,一起参与,一起推动,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拥有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愿《中国教师报》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每个教师的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