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元宵节挂灯笼的故事经典20篇

导语:小狐狸利用了老虎的威风,吓走了森林里的百兽,可是时间解开了一切,森林里的百兽都知道狐狸是个大骗子,都不愿意和它交朋友,每次见到狐狸,大家都避而远之。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元宵节挂灯笼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5038

作文

39

篇1:元宵节做灯笼作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一年一度的元宵节了,总得有个元宵灯笼吧!这不,我和妈妈开始忙活起来了——做个原创的手工灯笼。

我和妈妈一大早就起床了,开始为手工制作灯笼做准备,我们骑上自行车到了一家精品店,一推开门,哇,五颜六色的彩纸就在我眼前挂着,好漂亮呀!我挑选了几张自己最喜欢的彩纸,有红色的 ,蓝色的,还有粉色的,妈妈在一旁选着双面胶、小透明胶带和灯笼上的装饰品。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动手吧。

我有些犹豫了,眉头紧锁,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做什么样的灯笼。这时,妈妈走过来了,看我愁眉苦脸的表情,不禁笑了一下,然后开始耐心的教我和指导,我的心情马上拨开乌云见太阳,一下子想 出来了。

我找来四张硬卡纸,把它都卷成圆柱体,当成灯笼的支架,然后把圆柱体上都贴上了双面胶,把我精心挑选的蓝色卡纸贴在四周,灯笼的身子算是做好了,接着,我拿起美工剪刀开始给灯笼做装饰 品了,红色的彩纸在我的小剪刀里转动着,不一会,有五个瓣,六个瓣的小红花呈现在我眼前,漂亮极了,接着,我又用不同颜色的彩纸非常用心地叠了八只千纸鹤,样子非常逼真,我分别把它们贴在 灯笼身子的四周,看,好像是和平鸽在灯笼的周围飞翔着。我又找出一张黄色彩纸,用小剪刀剪成一条一条的穗,贴在了灯笼的底部,妈妈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根红绳,帮我穿在了灯笼的顶部,就这 样,我的原创手工灯笼大功告成了。

我喜欢做手工,它不仅给我带来了乐趣,更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元宵节做灯笼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徐曹畅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在这喜气洋洋的日子里,四(4)班的教室里传来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咦?他们在干嘛?哦,他们原来在热热闹闹地闹元宵,做花灯呢!

这不,下午第二课的上课铃一打响,家委会的妈妈们捧着一大箱材料走了进来,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我们每个人都拿到了一份精美的材料包。我迫不及待地拆开袋子,有搭骨架的四根正方形棱柱,有八根小竹签,还有圆形小蜡烛等材料,真是应有尽有。

开始做花灯了,我仔细地看了看说明书,我刚看完说明书,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这真是太容易了,真是太容易了。”我胸有成竹地拿起一根正方形棱柱,再拿起一根细小的竹签,往棱柱上的小孔里钻了钻,可这才拆了一根,问题就摆在我的眼前,当我再拿起一根细竹竿插进小孔时,小小的细竹竿竟钻不进一个小小的孔,我一下子变得无比失望。我怎么用力地挤,怎么钻,都使出了吃奶的劲儿也钻不进。我自言自语地说:“咦?这是怎么回事儿?”我望了望铺满材料的桌上,眼睛一下子忽然亮了。小刀可以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呀!我顿时豁然开朗。我小心翼翼地把小刀伸进正方形棱柱上的小孔里,刮一刮,咦?怎么轻轻刮了刮,这细竹竿竟一下子就轻轻松松地插了进去。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搭完了花灯的骨架,变成了个正方体。我高兴地把灯笼骨架放在桌上,这骨架一动不动,四平八稳,然后我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点了点头,心里美滋滋的。

接着,我拿起一根白色的长条,把双面胶粘在了两头,轻轻一撕,粘在了一个正方形的中间,再把一个小蜡烛底部粘上了双面胶,慢慢地粘在了长条的中央。

然后,我又从材料包里拿出一条细细的红长绳,接着,再拿出一根细细长长的小木棍子,把红细线穿进了棍子的小孔里,又把绳子系在了正方体的对角线上,打上一个蝴蝶结。

最后一步就是贴花纸了,我仔细琢磨着说明书,先抽出四张花纸,然后在四根棱柱上贴上细细的双面胶,接着,把这四张花纸慢慢地,轻轻地,一张一张地把猴子们贴了上去,看起来可真是美猴闹元宵呀!

“大功告成了!我的花灯做完了!”我欢呼雀跃起来。我兴高采烈地提着花灯回到家中,天色已晚,我和妈妈点上蜡烛,走在鹅卵石路上,在皎洁的月光下,这花灯显得更美了。

这是我第一次过得最有意义、最美好的一个元宵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我和元宵节的故事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鞭炮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春节大哥”,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热闹氛围里。这不“元宵小弟”也赶来凑热闹!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代,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经将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2008年,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和元宵节的故事吧!我可以用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来形容。“元宵小弟”过生日头一天,我来到北戴河怪楼奇园观灯展,今年的花灯造型种类80多个,其中有与时俱进、凸显传统文化和3D投影效果,看得我眼花缭乱。妈妈说:“看花灯,不仅是热闹,光影交错中我们全家在一起慢慢品,讲讲家乡历史的前世今生”。一进门口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十二个大字尤为显眼。

看过花灯后,在我的元宵节里一定是少不了猜灯谜活动了。正月十五的下午我来到秦皇岛市图书馆猜灯谜。小朋友们有的静静地思考着;有的与周围的小朋友商量着某个灯谜;还有的小朋友用手机查谜底。我没有使用任何辅助工具,就靠我的小脑袋使劲猜。嘿嘿!我猜对了四个,拿着兑换来的奖品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给大家透露一下:猜的时候我非常紧张,都急出汗了。我发现好多小朋友也都出汗了,没准大家都跟我一样着急的。

晚上,我与家人围在同一个桌子上吃汤圆,“元宵小弟”的节日让我感受到中华传统佳节的魅力,一碗碗汤圆——“团团圆圆”,元宵入碗——快乐团圆!妈妈还告诉我,她的家乡元宵节还舞龙呢?你的家乡元宵节都有那些事儿呢?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元宵节做灯笼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王鲲鹏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在一阵阵锣鼓欢天地喧闹声中,人们送走了除夕迎来了元宵节。这不,我们班上也举行了制作手工小灯笼的活动。

下午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一打,家委会的家长们拖着小车,来给我们分配材料啦!经过一阵忙碌的准备,我们每个人都拿到了一包精美的材料:有用来制作骨架的四根方棱柱和八根小圆柱,有四张印有可爱小猴子的灯纸,还有灯笼的提杆等等。

我打开包装,卷了卷袖子,准备开工啦!我先把手伸进口袋从里面拿出说明书,快速地阅读起来。读完之后我得意地笑了笑:原来这么简单啊!这可比那说明书我都看不懂的乐高容易多了。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四根方棱柱就搭起来,东一插,西一塞,很快就组装好了。我抬起头,看看四周,只见同学们:有的急得满头大汗,有点眉头紧锁,有的几个人头靠着头偷偷议论着……我的心里不禁沾沾自喜起来:这灯笼这么简单,他们竟然还要做这么长时间,真是不可思议。

我沾沾自喜地将做好的骨架放在桌子上。诶!怎么回事?我傻眼了:我的骨架像陈旧了几百年的古屋,东摇西晃,风儿一吹像立马要散架似的。于是我连忙拿出说明书,再次细细阅读起来。接着,我拆掉原来的骨架,拿起方棱柱对照说明书仔仔细细地观察起来。这时,我发现每根棱柱的两端都有上下两个孔。我又拿出小圆柱上对上,下对下,不一会儿就搭出了一个方方正正的方形。我瞪大眼睛,小心地用手轻轻推了推,方形稳稳当当地立在桌子上。嘘!我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来。然后我乘胜追击再搭一个,用剩下的小棒把两个方形连接起来,灯笼的骨架终于拼搭完毕。贴上印有小猴的灯笼纸,绑好提竿,放上蜡烛,我的小灯笼就做完了。我提着自己做的小灯笼,心里十分自豪。虽然它不是最漂亮的灯笼,但是它在我心里是世界上最最亮的那盏灯笼。

放学回到家,我点燃灯笼里的蜡烛,灯笼上的小猴子在桔黄色的火光映照下,跳了出来,拿着福字,来和我们欢度元宵节了。我们一起猜灯谜,一起看元宵晚会,我们还将一起手拉手在新学期里挥洒汗水,扬帆起航。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关于元宵节的故事

全文共 227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一起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1.点彩灯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2.汉文帝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聚会,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另有一说是元宵[1]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3.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4.袁世凯与元宵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宵节灯笼DIY作文350字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临近,上午我在小区里吃汤圆,猜灯谜,赢奖品。下午在《萧山日报》报社参加小记者活动,做创意灯笼

既然是创意灯笼,那么主要讲究设计,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很强的动手能力。今年是鸡年,最近又是梅花盛开的季节,所以水晶老师教我们做公鸡灯笼和梅花灯笼。还跟大家一起分享了元宵节的民俗,有吃汤圆、逛灯会、耍龙灯、舞狮子等等。

我做了一个萌萌哒的老虎灯笼。怎样才能与众不同呢?哦,对了,我提笔写了四个大字“生龙活虎”。寓意新的一年爷爷奶奶生龙活虎,身体健康。希望我自己生龙活虎,学习出色。“笼”与“龙”同音,龙和虎又是吉祥的神兽,大家都特别喜欢。

一会儿功夫,小记者做出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有皇冠猫、王字虎、小猪仔、蹦蹦兔,有的装上对联、福字……石头哥哥帮我们和灯笼合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故事一:瞎子打灯笼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瞎子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因为瞎子看不见,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太黑,你打这个灯笼回家吧! ”

当时,瞎子火冒三丈,对他的亲戚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白天晚上都是一样,你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明摆着是嘲笑我嘛!” 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你在路上走,不是你一个人在走,路上还有很多人在走,你打着灯笼,不是给你照路的,而是给别人看的,别人看到你打着的灯笼就会避开你,你在路上走就不会撞到人,会很安全。”

故事告诫我们,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整体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个环境中思考,系统的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你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元宵节的起源

全文共 2302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 而为人所知。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五八一─ ~ 六一九)才出现,算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而要到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标帜。一般认为元宵以汉武帝在正月上辛祠太一而开其端。不过祭拜太一不一定在正月而且并非年年举行。所以元宵的起源恐怕不能说在汉武帝之时。其他以元宵源自道教的上元节或佛教的燃灯法会的说法也都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支持。如下文「习 俗」一节所述,元宵大约是从三世纪开始,慢慢形成的一种节庆,在南北朝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但成为后世元宵主要节日的花灯和百戏要到隋炀帝才开其端,炀帝也是一个把元宵庆典官式化的皇帝。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唐宋明清,元宵灯了成了年节中重要的民众娱乐活动。墨客骚人,常常吟诗作画,作为增添雅兴。今天,元宵放灯、观灯,仍是中国广大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娱乐活动。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人们喜欢元宵灯节,可它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

一种意见认为元宵灯节形成了唐代。《七修类稿》云:“元宵放灯,起唐开元之间,……从十四至十六夜,后增至五夜。”林达祖的看法与《七修类稿》稍有不同。他在《唐宋时代元宵看灯的盛况》一文中根据《旧唐书》有关睿宗的记载:“景龙四年,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看灯,因幸中书令萧至忠之第。至丁卯夜又微行看灯。”认为“元宵灯节在明皇的父亲睿宗朝代已盛行了”。

另一种意见认为元宵灯节是汉代传下来的。唐代徐坚《初学记》云:“《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初学记》是受命于唐玄宗,为太子们学习文化而编纂的书籍。书中“令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显然是指玄宗时代。《灯节小史》作者观今从《御览》引《史记·乐书》的说法,又据《曲洧旧闻》所载“唐沿汉武帝祠太乙自昏至明故事”,认为元宵灯节“看来是成于汉初的一种特殊事体,并不认为是一种娱乐”。罗启荣、欧仁煊在1983年9月出版的《中国年节》中认为:“汉文帝是周勃勘平‘诸吕之乱’以后上台的。勘平之日是正月十五。每逢这天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夜’在古语中又叫‘宵’,于是,汉文帝就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不过,当时还没有放灯习俗。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印度求得了佛法,汉明帝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节点灯,以表示对佛教的尊敬。这是元宵节放灯的起源。”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元宵节源于释道的宗教活动。《涅盘经》曰:“如来 维讫,收舍利罂置金床上,天人散花奏乐,绕城步步燃灯十二里。”又《西域记》曰:摩喝陁国,正月十五日,僧徒俗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而《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沿道教的陈规。道教把正月十五灯节称为“上元节”。最近出现一种新说法据1985年第1期《民间文学论坛》所载的《灯节的起源与发展》一文认为,元宵灯节“最早起源于对火的崇拜”,“原始人发明了火之后”,“认为神秘的火能驱赶走一切妖魔鬼怪”。相沿成习,最先形成仪式活动的,便是“傩”,“傩”是一种持火驱鬼的习俗活动,其“原始形态,可追溯至久远的上古时代”。

关于灯节的起源,民间传说更是纷纭不一。有的传说,隋炀帝色迷心窍,欲娶自己的妹妹。妹妹硬扭不过,借托除非正月十五出现繁星满地的奇迹,才可成婚。隋炀帝下令京城四周百姓到十五日晚每户燃灯火,违令者斩。至十五日晚,妹妹登楼见满地都是灯火,误以为真是繁星落地,纵身投河自戕。为了纪念这位不甘凌辱的女子,民间百姓每逢正月十五都燃起了灯火。有的传说,灯节源于汉武帝。当时宫女元宵正月过后想念家中父母,宫深禁严,怎么外出相会呢?足智多谋的东方朔得知后很同情,便设计成全她们,他先散布谣言,说火神君将派员火烧长安城,城里宫内一片恐慌。后又向武帝献计,十五晚上宫廷内人员一律外出避灾,满城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好像满城大火,以骗过天上观望监视的火神。武帝允诺,宫女们元宵遂趁机与家人相会。从此,每逢正月十五都要放灯。还有的传说,元宵灯会源于民间的“放哨火”等农事习惯。每年正月十五左右,春耕即将来临,各地农民忙于备耕等工作。一些地区的农民就在这天晚上到地里把枯枝杂草拢在一起,放火烧掉,以除虫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有关元宵节的历史故事:破镜重圆

全文共 661 字

+ 加入清单

南陈后主陈叔宝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妹妹乐昌公主,嫁给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其时隋军压境,南陈的灭亡已是不可避免。徐德言担心故国灭亡后夫妻离散,便与乐昌公主商定,打破一面铜镜,各拿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街市,以获得对方的消息。不久,陈果为隋所灭。由于为建立隋朝江山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杨素破陈有功,隋文帝就乱点鸳鸯,将乐昌公主送进杨素中,赐为杨素小妾。杨素对乐昌公很是宠爱,还为其专门营造了宅院。然而乐昌公主却终日郁郁寡欢,默无一语。

好容易盼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度尽劫波的徐德言匆匆赶到街市,果然看见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而且价钱昂贵,令人不敢问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铜镜,忙按老者要的价给了钱,又立即把老者领到自己的住处。徐德言泪流满面地向老者讲述了破镜的故事,并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卖镜老人深为之感动,他答应徐德言,一定要在他们之间传递消息。徐德言于是题诗一首: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诗毕,徐德言千恩万谢,托老人带给乐昌公主。

乐昌公主看到丈夫题诗,不禁悲从中来,终日水米不进。杨素再三盘问,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深深地被打动了,顿生成人之美之心。他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他夫妻二人团聚回归故里。于是便就有了破镜重圆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宋朝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时,有一年元宵节,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活跃了元宵佳节的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元宵节挂灯笼作文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可是,有一天,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但是,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从此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成功,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元宵节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到正月十五,很多人都明白这一天是元宵节

早晨,鞭炮噼里啪啦,这是人们迎接元宵节的到来。外面白皑皑的一片,连雪花也来向我们庆祝元宵佳节的到来。

一转眼到下午了,迎来了元宵节最热闹的时刻。

晚上,我们吃着香喷喷的元宵,爸爸说:"在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的传统,代表全家团团圆圆,生活像元宵一样甜蜜,元宵是在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又称元夕节"灯节”和“灯夕”。”

在元宵节的夜晚,我们在外散步,走在充满喜气的大街上,看见了一个人群,里面还传出敲锣打鼓声,我赶紧挤进去一看:原先是一群老人们在扭秧歌,她们在腰间系了根红色的丝绸带,向左,右,前,后地扭着,她们虽是老年人,但她们很灵活,在扭秧歌的时候,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上下翻飞着,很有秩序,

很整齐。看的人有的也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扭起来。

然后我们又去了商场,商场的灯各形各色,有玻璃的,塑料的,纸糊的……灯的种类也有很多如:走马灯,宫灯,纸灯,还有纱灯。但灯的形状大多是虎头形的,然后灯上的图案大多也是老虎。

当我们回家时,广场上放起了烟花。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黑的夜空中顿时盛开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金花,又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得如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被迷住了,那一颗颗腾空而起的五彩的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带着亮晶晶的东西,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的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提到道彩色的光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

这就是热闹欢腾的元宵之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有关元宵节的历史故事汇总

全文共 1575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有关一年一度“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元宵节,历史上曾留下了许多故事

早在南北朝时期,南梁简文帝就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蔡君谟,他为了粉饰太平,便下了一道旨令,强令福州一带庶民,各家须在元宵节燃灯七盏。当时有个叫陈列的人,做了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面写了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太守蔡君谟看见了这首诗,不得不收回规定。陈列的灯诗可谓穷苦人民生活的写照,而这个太守也算是个识时务者。

传诵最广的恐怕是元宵节灯联让北宋名臣王安石交好运的奇闻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这则奇闻未见于信史记载,应该是民间传说了。

宋朝的元宵节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朱元璋因一则元宵节灯谜而大开杀戒的故事,在民间也流传很广。朱元璋有一年微服出宫,去看看南京百姓如何欢度元宵节。来到一个猜灯谜的地方,见一群人正猜一张画谜。画上画着一个赤脚妇人抱着一个西瓜,谜目要求猜当地一句俗语。结果被人猜破,谜底是“淮西妇人好大脚”。灯谜讲究别解,此处淮西的谐音是怀西,意思是怀抱西瓜妇人好大脚,这是南京人讥笑当时安徽妇人的一句俗语。朱元璋在一旁听了大为恼火,以为是暗讥皇后马氏。因为马皇后就是淮西人,并且有着一双特大脚。朱元璋就暗暗记下画谜人家的住处,第二天派兵把这条巷子里的人都杀光了。

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节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谈得颇投机。朱棣出上联试他才情,联云:“灯明月明,灯月长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牶“君乐民乐,君民同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重赏了那个秀才。

使元宵节增辉的,还有一对父子名人。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佳节,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父子俩出口皆不凡,珠联璧合,成就了一则妙对。

对元宵节头疼不已且深恶痛绝的历史名人,当属袁世凯了。他逆历史潮流而动当皇帝时,曾对元宵两易其名。因“元宵”与“袁消”谐音,袁世凯感到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全国,庆贺元宵节,民间吃“元宵”改为吃“汤圆”。转而一想,“汤圆”——“汤袁”,不成了“汤煮袁世凯”吗?于是再次下旨,全国将“汤圆”改称“汤团”。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大总统,洪宪年,“元宵”改名称“汤圆”;明年元宵后,谁还叫“汤团”。“袁消”后,有好事者曾就此事作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使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元宵节的习俗和故事作文400字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元宵节。按照习俗,今天要吃汤圆。

汤圆是南方的叫法,在北方叫元宵,名字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元宵是把事先做好的馅切成小立方块,放入有很大滚筒的机器或器皿中,倒上糯米粉,滚筒的滚动带动馅料沾到糯米粉,像滚雪球一样逐渐“长”成圆圆的元宵。而汤圆的做法则完全不同,它不是“摇”出来的,是像包子一样包出来的。把拌好的馅料直接用粘性极强的湿糯米粉包起来制作而成。我更喜欢吃南方的汤圆,因为它更软,口感更糯。

那元宵为什么又叫汤圆呢?这个故事啊,据说跟袁世凯有关。当年,袁世凯当上了大总统还不满足,还想要当皇帝。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在吆喝卖“元——宵”,让他联想到“袁——消”,觉得好晦气。于是勃然大怒,下令将卖元宵的抓起来,还命令所有人都不准再提“元宵”二字,将“元宵”的名字改为“汤圆”。但避讳是没用的,这事儿过去没多久,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接着很快就在忧惧中死去。于是,一首歌谣在京城流行开来:“大总统,洪宪年,正月十五吃汤圆。汤圆,元宵一个娘,洪宪皇帝命不长。”

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和习俗真不少啊!下次再跟你们说啦,哈哈,我现在要去吃汤圆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元宵节做灯笼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杨沁彤

“出手不凡,打一花卉!哈哈,我知道这个谜底,谜底是仙人掌。”从四(4)班的教室里传出一阵阵欢呼雀跃声。原来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节日——元宵节,我们班正在举行一边绞尽脑汁地猜灯谜,一边热火朝天地做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美丽花灯活动,来庆祝这个传统的佳节。

家委会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套精美的做花灯材料。我迫不及待地打开袋子,哇!做花灯的材料可真丰富呀,有画着四只可爱小猴子的灯笼纸、蜡烛、双面胶、八根细小的小木棍、四根棱柱……真是数不胜数、应有尽有啊!我仔细地把说明书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去,看完后我心里想:这有什么难的,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啊!

终于到了令人兴奋而激动地做花灯环节了,我首先拿起一根小木棍和一根棱柱,准备将小木棍插进棱柱的小孔里,可我却使出浑身的力气也插不进去,像是有什么东西堵在里面,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余光扫到一旁的剪刀,我一拍而起:“对了,就用剪刀。”说干就干,我用剪刀把小孔里残留的细小毛刺给剪去,这样一试,果然有用,小木棍立刻变成了一个听话的好孩子,钻进了小孔里。我不由自主地得意起来,有了前一次经验,不一会儿,就搭成了一个正方体。当我往旁边看看,发现其它同学一个个都愁眉苦脸的,我不禁沾沾自喜。我随手把灯笼骨架往桌上一放,突然发现花灯一边高一边低。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仔细一看,哦,原来木棍的小孔是有高有低的,而我却插错孔了,才导致花灯的骨架像个瘸腿的人站在那里。经过调整,灯架子终于四平八稳了。我再拿起一张长长的、硬硬的纸条,在两头贴上双面胶,把两头粘在两根小木棍之间,一个放蜡烛的灯托就做完了。最后在四根小木棍上贴上双面胶,把四张小猴子的灯笼纸贴在木棍之间,一个精美的花灯就大功告成!

放学回到家后,我把做好的花灯送给爸爸妈妈,并祝他们元宵节快乐,他们都说我长大了,我心里美美滋滋地,比吃了蜜还甜!这次做花灯,不仅提高了我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还让我懂得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元宵节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是一个热闹的节日;元宵,是一个人们最爱的节日;元宵,是一家人快快乐乐团圆的时候。总之,元宵是个代表着祥和,充满欢笑和温馨的节日。当黑夜临时,我、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一齐坐在餐桌前,吃着那白白的、软软的、甜甜的汤圆时,有如沉浸在人间仙境一般,又仿佛在仙池边,那汤圆散发出热气难道不像一阵仙气吗?吃完汤圆,提着灯笼走在那热闹非凡,灯火通明,人山人海的大街上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看着别人的金鱼灯笼吐泡泡,走马灯里猫捉鼠,各种各样的灯笼让我大饱眼福,一盏灯笼接一盏,令我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抬头望望那明月,那月光照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真是月光如水啊!难怪古人对它那么心驰神往,还编出了“明月别枝惊雀、月出惊山鸟、明月松间照,”等各种美妙诗句来赞美月亮。忽然,一朵云飘来,似乎想把那美丽的月亮遮住,但月亮好似看透了它的想法,便奋力地向前爬去,云却像一只跟屁虫一样,月亮向哪儿,它也向哪儿。最后,功夫不费有心人,顿时,月亮被那像棉花似的云遮住了半张脸,顿时,月亮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变成了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忽然,星空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星星,顿时,出现了众星捧月的景象,这些小星星好拟是在表演舞蹈,一闪一闪美丽极了。天色更暗了,街上那如流水般的游人也各自散了,我也困了,便回家睡觉了,但我在睡梦中也梦见了那美丽的月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元宵节做灯笼作文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过元宵节怎么能少了灯笼呢?今天下午,我们一起聚集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学做灯笼。

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用废纸做灯笼。”我很奇怪,心想:废纸也能变成灯笼吗?这时候,于老师已经开始示范了。她先把一张纸对折,再沿着边一刀一刀剪下去……剪好后用双面胶把两条边贴起来,这张红纸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了一个小灯笼。她再把一张小长方形的纸剪成一条一条的,贴在小灯笼下面,一个美丽的灯笼完成了。我看得眼睛都发绿了,迫不及待地照做起来。虽然没有老师做的那么好,但看着自己的成果,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接着,我还画了小狗,写了狗年祝福:身体健康,快快乐乐!

同学们,你们的狗年愿望是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元宵节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噼噼啪啪,传入我的耳际,仿佛是在提醒我:“懒虫,还不起床,这天是元宵节!”对啊,我差点忘记了,便穿好衣服,来到门外,观赏烟花。

只见它们像一颗颗导弹一样,窜入广阔的天际,几秒钟的时间,天空中展现出一朵朵的绚丽的花儿,像枪弹雨林,更像天女散花。

“张洁节,吃汤圆了!”妈妈叫我进屋。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了屋子里,妈妈已为我盛好了热气腾腾的汤圆,狼吞虎咽的我,仿佛又感觉到了过年的气氛。

吃过汤圆,我们全家了祭拜祖坟,回到家里,我听到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今年元宵夜将上演虎年里直径最大的月亮。”我的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那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温暖的月光,撒在江面上,星星点点,美丽极了!

一下午的时光,就这么分分秒秒的过去了,然后外面的店面都关门了,人们都回到自我的家中,吃着香甜的团圆饭,我们家也如此。

我想了想,每年的元宵节除了看电视还是看电视,这样过的太单调了。这次我想和爸爸妈妈一齐到南湖公园去赏灯,我征求了他们的意见,他们也同意我的意见。

来到南湖公园,我便想到了“千门灯火夜似昼”这句诗。我的眼睛立刻被那盏花形的灯吸引了,五彩缤纷,鲜艳夺目。几百盏几千盏灯连接成一条条笔直的长线,顺着他们走下去,点亮了我的心灯。

又是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赞叹,夜色中,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们不也像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吗!生活是多么的完美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三的重要记述元宵节故事的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有吃汤圆、猜灯谜、耍花灯等习俗。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这一天。

下午一进教室,我就看见老师已经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红红火火。黑板顶端,横贯一条波浪形的绿色彩带,彩带上,挂着橙红绿三个气球。黑板中央的电脑屏上,一片火红色紧紧围绕着“元宵”二字。每扇窗上均飘荡着几只彩色的气球。三条长长的红绳连着教室的两面墙,绳上整齐地挂着各色彩纸,纸片上印有不同的各种各样的谜面。环顾教室,一片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今天的重要节目是猜灯谜,只见同学们有的兴致勃勃,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垂头丧气,有的高作文/谈阔论,有的沉思不语。我转悠着:“超级好牙刷,打一成语。”默读了数遍,苦苦想了又想,没有头绪,放弃吧。我继续往下浏览着,突然,我看到这样一个谜面:“非洲姑娘,打一牙膏品牌。”这不是黑妹牙膏吗?但想想又觉得不妥,犹豫间,我又扫兴地回到座位。时间如梭,同学们陆续猜中了谜语,我却一无所获,心里有些失落。朋友安慰我别伤心,下面还有更有趣的游戏。听了朋友的话,我又开心起来。

接下来,还有8人传气球等游戏。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放学时间到了,大家却意犹未尽,迟迟不愿离开教室。

真是快乐的一天啊,多希望每天都这样开心无忧,幸福相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元宵节挂灯笼作文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终于,我们又等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挂上几个灯笼,为一年一度的春节做装饰。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早在离春节还有七八天时,爸爸妈妈就已经开始准备起灯笼了。离春节还有两天时,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爷爷妈妈家,准备挂起漂亮的灯笼。

那天,我们吃过中饭后,就开始准备挂灯笼。我们分工合作:我和妈妈负责把还未折的小灯笼折好并挂上低的树枝;爸爸和爷爷则负责把大灯笼撑开挂到走廊上,再把一些小灯笼挂到高高的树枝上。

开始折灯笼了,我和妈妈各自都做好了一个灯笼后,我才发现这种彩色的小灯笼分两种色调:一种的红、黄、蓝相间的;另一种是黄、绿、粉相间的。色彩非常鲜艳,十分的漂亮,而且下面还有红色的须,让人感觉很吉祥。这种灯笼不但漂亮,而且做起来很方便。我和妈妈很快就折好了全部灯笼。这时,爸爸和爷爷也挂好了大红灯笼。于是,我们就一起挂起了小灯笼。

需要挂小灯笼的地方很多,因为爷爷种了很多树。我们东一个西一个地挂着,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还是一棵树枝很有弹性的梨树了。因为那棵树是冲天树枝,所以我利用它有弹性这个特点,把它的树枝拉下来后再挂。我一松手,树枝就立刻弹了上去,可怜的灯笼在上面转了半天后才停了下来。最后,我们总算挂掉了所有灯笼。虽然很累,但看着喜庆又漂亮的家,我还是觉得很快乐,期待下一次挂灯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元宵节吃元宵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庆典元宵节,俗称又叫“灯节”。旧习元宵之夜,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观花灯,猜灯谜,盛况空前。届时,不论皇室贵戚,平民百姓,深闺淑女,均可破常规,顺习俗。制灯玩赏,出游嬉闹。唐诗人崔液作诗道:“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平时足不涉户的闺阁女子,往往乘此机会与意中人谈情相会。宋辛弃疾《元夕》词云:“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元宵灯会狂欢之夜,情人急于纲会,望眼欲穿,“踏破铁鞋无觅处”,见时就在眼前的有趣场景。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

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国之意。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