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晨钟暮鼓和暮鼓晨钟哪个成语是对的(3篇)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这里小编给同学们带来了晨钟暮鼓和暮鼓晨钟哪个成语是对的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5834

作文

3

篇1:暮鼓晨钟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暮鼓晨钟,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出自唐·李咸中《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举例造句】: 我委实的捱不彻暮鼓晨钟。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

成语故事

洛阳附近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长约一公里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万尊,艺术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内供奉的是卢舍那佛,高17米。

杜甫作《游龙门奉先寺》描写僧侣的晨钟暮鼓生活:“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详细释义】:亦作“ 暮鼓朝钟 ”。

1.佛寺中晚击鼓、早撞钟,以报时间,并劝人精进修持。

宋苏轼《书双竹湛师房》诗:“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 明周履靖《锦笺记·协计》:“清净是菩提,爱染难离,蒸沙为饭饭终非,暮鼓晨钟勤忏悔,怎免阿鼻?”

2.形容时光的推移。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你只依着我便了,我委实的捱不彻暮鼓晨钟。” 元萨都剌《酹江月·任御史有约不至》词:“几度暮鼓晨钟,南来北去,游人心未倦。” 元汪元亨《朝天子·归隐》曲:“暮鼓晨钟,秋鸿春燕,随光阴闲过遣。”

3.比喻使人警醒的语言。

清 颜邦城 《三刻小引》:“是深之可为格致诚正之功者,此训也;浅之可为动静语默之范者,此训也;谁不奉为暮鼓晨钟也哉?” 清陈天华《狮子吼》第一回回目:“数种祸惊心惨目,述阴谋暮鼓晨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晨钟暮鼓成语故事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洛阳附近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长约一公里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万尊,艺术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内供奉的是卢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龙门奉先寺》描写僧侣的晨钟暮鼓生活:“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典故】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唐·李咸用《山中》诗

【释义】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令人警悟的话

【近义词】暮鼓晨钟

元朝的败亡,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政治黑暗,民族歧视和政治压迫政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帝大多不理国政,贪图享受,腐化至极,经臣钩心斗角,欺上瞒下,朝廷横征暴敛,经济越来越衰,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各地农民起义,指向元朝。元朝在历史潮流面前衰亡。

元朝中期频繁更换皇帝,仅在1307年(大德十一年)至1333年(元统元年)就更换36个皇帝,在位都很短。全由权臣摆弄下诏或颁布诏令。皇帝成为傀儡,不能决策大事。宫廷纷争连续不断,尔虞我诈时时出现。再加上经济落后,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原地区农民尤其悲惨,饥寒交迫,其严重程度已达到再也不能忍受的地步。这样,人民群众被迫起来反抗,农民举行起义,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将矛头指向元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晨钟暮鼓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拼音】chén zhōng mù gǔ

【典故】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唐·李咸用《山中》诗

【释义】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令人警悟的话

【近义词】暮鼓晨钟

成语造句】

◎ 如没有不时传来的晨钟暮鼓,民族打击乐的穿插"点染",又很难为清幽的诗境凭添一股典雅的田园古风。

◎ 山角有座千年古刹,香烟缭绕,随白云挥洒,晨钟暮鼓,伴江水飘散。

◎ (怅然若失)只恨我那些文字,不能如晨钟暮鼓,惊醒普天下村人市媪之梦!

【成语故事】

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个时辰相当于今日的两个小时。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 齐武帝( 483 年- 493 年)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 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只在晚上击鼓报时,首开先河。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 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

因为“晨钟暮鼓”这个词条,谐音:臣忠目古,很多人以为寺庙是早上敲钟晚上敲鼓。其实不然,不论早晚,寺庙都既要敲钟又要击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这是询问了寺庙的高僧后得知的。

晨钟暮鼓与晨鼓暮钟

敲钟击鼓,确是古代的一种报时方式,但是并不在除夕之夜作为除旧迎新之举,而是每天早晚撞击。在城楼响起钟声鼓声,既可用来报时,也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方式。佛教传人,寺内也敲钟击鼓,则是集众(僧徒)参禅的寺规。两者性质是不同的。

城楼报时,敲钟击鼓,历朝历代每有规定。如唐代实施晨钟暮鼓,鼓响,城门关闭,实行 宵禁; 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老百姓都习以为常。 白居易的弟弟 白行简所写《李娃传》提到:“久之日暮,鼓声四起。姆曰:‘鼓已发矣,当速归,勿犯禁!一禁,即夜禁。鼓声一响,街上就禁止行人,违者称为“ 犯夜”,要受拘禁。

不过,在汉魏时期,报时方式却是晨鼓暮钟,恰恰与唐代相反。汉 蔡邕撰《独断》记:

鼓以动众,钟以止众。夜 漏尽,

鼓鸣即起;昼漏尽,钟鸣则息也。

滴漏是 古代计时器具,根据刻度分夜漏和昼漏。夜漏尽,乃夜时将尽,天将明;昼漏尽,则日时将尽,夜已临。 汉代击鼓迎晨,是因为鼓声振奋,催人劳作。早在 先秦时期,鼓已作为壮音,出征先要击鼓,如《 诗经·邶风·击鼓》所记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