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过年的风俗写一篇作文推荐20篇

过年意味着新的开始,有漂亮的衣服穿,有各种喜庆的气氛。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快来看看吧。

浏览

4068

作文

93

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走来。

腊月二十,家家过起春节,人们会在一个好日子里,摆上猪肉,豆腐,鱼干等来谢天地。感谢上天一年的眷顾。

腊月下旬,人们开始忙碌,家家买年货,大扫除,大街上人山人海,每逢赶集便会车水马龙,在这期间,家家都在春节。

春节的高潮到了!除夕,一个盛大,欢乐的节曰。大家在这天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领压岁钱,贴对联……夜幕降临,大家伙齐聚一堂,品尝丰盛的年夜饭,畅谈一年中所发生的事。我们这些孩子会在这天领到大人的祝福——压岁钱!!!

正月初一,比不上除夕的热闹,全市人们在这天中休息。小孩,大人穿起新衣服,老人们在附近的寺院里拜佛,邻里邻居会在这天相互拜年。

不同于其他城市,临海在正月十四过元宵。在这天,家家吃糟糕。羹是由豆丁、肉丁、豆面、油泡等搅拌成的。我望着碗里有红有绿的羹,不经回想起老妈说的羹的传说:这个习俗源于元末农民起义方国珍,为了不让朱元璋在元宵节这天偷袭,方国珍将元宵节提早了一日。吃羹是因为明朝英雄戚继光,在抗委战争中,战士因为粮草缺失而失去战斗力,附近村民采来野菜和上泥面,变成了糟羹。

元宵节真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四川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四川是一个喜欢麻辣的地方,这里的辣椒大到有人的手臂那么大,这种辣早已经融入了咱们的年夜饭当中。

今天我一回到老家,爷爷就来问到今年的考试如何等一些我不想回答的事情。在杭州时,父亲买了一只甲鱼,咱们把团鱼当作祭品,这是咱们每年都要做的事情,咱们每天都要去走亲戚,唯独在过年前的两天,我不小心把团鱼给弄丢了,但父亲买了一只鸭子来替代。

过年那天,咱们必须得吃一个比汤圆大五六倍的东西,之后就要到坟地里去祭拜祖先,点上香,在一个地方弄好后就可以放鞭炮了,让祖先知道现在已经过年了。干好这个以后,差不多就已经是中午了,回家吃碗面去赶集。咱们那儿赶集是三天赶一次,一天必须得买好三天要吃的东西,要不然的话就要吃面。吃年夜饭那天,咱们刚好可以去赶集,我和弟弟一起去赶集,父亲一个人在家做爆鸭子,咱们还没到菜市场,就看见一堆人挤在人行道上,咱们在那儿挤了好久,才进去。那儿真的不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咱们买了很多,有牛肉,有辣椒,还有一种不知名的葱。

回到家后,我就闻到了一阵阵的鸭子的香味,进去一看,不禁让我口水直流,父亲从咱们提回来的菜中,拿了一根葱,那正是我说的那种不知名的葱,他将它整个儿切掉,我不知从哪儿闻见了辣味,后来父亲就做了一些家常小菜,似乎做得挺好的,有鱼香肉丝,有土豆泥,还有一个回锅肉等。

咱们家乡的过年差不多就是这样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家乡的过年风俗200字作文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非常开心,因为今天是春节,大年初一,我和爸爸买来羊年的春联贴起来了,红红火火的。

贴完以后,我要求爸爸给我买一些鞭炮,晚上可以玩。爸爸答应了,过了一会儿,就给我买鞭炮去了。

到了中午,我吃完饭,我们全家打算去买零食,我非常开心。我们打算去欧尚。来到欧尚门口,我们停下了车,进到里面,拿起购物车就走。我左看看右看看,没有哪样是我喜欢的。

过了不久,我们终于买好了一大堆零食,好像都吃不完似的。

回到家,天就黑了,我奶奶早已烧好了饭等我们了。

吃完饭,我就去放鞭炮了,鞭炮五彩缤纷,好漂亮啊!

这只是春节的一天,后面还有更加精彩的,但是就先讲这大年初一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传统文化——过年风俗_1200字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作文八篇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西安过年的风俗作文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当你的耳边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时,那一年一度的春节就到了。北京要泡腊八蒜、乐山要吃饺子,西安也不例外。现在,我就介绍西安过春节吧。

每到春节时,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从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辟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吉祥、幸福。

每到春节时,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是从吃连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们则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之情,又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每到春节时,最让孩子们开心的就是发压岁钱。但拿压岁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必须磕三个响头,给长辈说几句祝福的话,这才能得到压岁钱。

每到春节时,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擦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是谐音。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暴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西安的春节还有许多习俗,如: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不能扫地;正月十五逛庙会;有些日子还有扭秧歌儿。

西安春节的习俗说也说不完,就等你来看。

[西安过年风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河南过年的风俗_1000字

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人,过年时的风俗非常传统,处处体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悠久文化。

一般,我们腊月二十三便开始准备去了。

二十三,我们便打扫房子,把各个房子里的东西都搬到院子里来,开始洗洗刷刷,然后把屋子里积了一年的灰尘全都打扫干净,再把洗好的件件东西搬回屋里去。看起来确实有些累人,但那又怎么办呢?谁让我们有一颗质朴的心呢?最后也就是晚上啦,老人都在厨房里贴上灶王爷的画。到了过节那一天,便要把画拿下来,点上香,然后烧掉,意思是让灶王爷上天汇报情况。所以,当过节时,我便知道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

到了二十四,便要把那些需要做的,鱼啊,肉啊,鸡啊,菜类等年货齐全,然后能洗的拿出来洗,活的要宰杀为后面要做的几道食品,做准备,而二十五时,变无事可做,而这天更多的是休息。

腊月二十六到了,这一天可没前一天舒服了,人们又忙活开了。这不,开始发面,和面,蒸馒头。满满的几大盆子面要一个一个的把馒头做的圆圆的,光溜溜的,很好看。有的时候,还要蒸上两三袋(面粉袋),因为在过年之前,就只做一次馒头,所以要多蒸一些为平常日子做一次补充。

到了二十七,也是人们在厨房里徘徊奔忙的日子。这天要煮肉,先买来猪肉,切成像要上供那样的方块,然后便放在锅里煮,只闻到空中弥漫着阵阵肉香。等肉煮熟了,瘦的肉,和带骨头的肉便进了小孩子们的肚子里。嘻嘻!吃了!然后,大人们用一些可以煮的干菜,用肉汤“红烧”一下,最常见的一些干菜;海带,黄花菜,干豆角,然后把肉片放在一起爆炒,做成了一道菜。

腊月二十八,炸家里的鱼,炸了以后再吃。然后,还有什么:炸鸡块,炸虾,炸绿豆丸子,炸大丸子,炸素鸡…… 太多了。而这些炸食,都让我们这些孩子口水流三尺。爸妈爷奶们忙着做,而我们也忙着吃,吃的时候如果渴了,也不能说出来,不然是要挨骂的,可能是因为风俗的崇尚吧。不知道是啥原因,等炸出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时,我们也已经吃饱了。

到了二十九,可以说是“忙上加忙”,毕竟这天过完就要真真正正的过年了,老爸老妈带着我们几个姐妹去别人家道喜串门。

大年三十到了,这天要包饺子,在家里基本是奶奶包的。然后,我们也帮一下小忙。做的饺子,啥馅儿都有。下午,便要开始贴对联,在大门上贴上上、下联还有横批。然后在院子里的每个屋门上贴上喜庆的对联和年画,便差不多大功告成了。然后小孩子们便穿起新衣,先出门“炫耀”,到了晚上吃饺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年夜饭,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而同时,屋外鞭炮声和烟花绽放时的声音同样给这美好的夜晚留下了一个定格,定格住了当时的喜庆、祥和、和温馨。

照我这样讲了,河南的春节似乎要很长,不错,时间确实很长,但这也更加体现了我们河南人对家乡风俗的喜爱之情。而我们也要更加保护这些风俗,使我们不断延续下去,使子孙也能看到这中国文化的一大魅力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土家族过年风俗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土家族得几个节日。第一个是过春节,土家族过春节,一般比汉族提前一、两天,也有提前六、七天得,称为“赶年”。

“赶年”得时间,因姓氏宗支而异。以酉阳县为例;老寨乡彭姓,腊月二十九过“赶年”;后溪乡彭姓,腊月二十四过“赶年”;可大乡和沙滩乡李姓,腊月二十八过“赶年”。过“赶年”得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可大、沙滩乡李姓过“赶年”时,禁止杀鸡、杀猪,晚上禁点油灯,只能点烛,并通宵不熄。部分彭姓过“赶年”时,清晨得由男子做饭。

饭做好,祭祀祖先完毕,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饭后,全家出门游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饭,过饭“是将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层米一层肉,’萝卜等,合煮一锅。“年饭”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时,焚香燃烛,烧钱化纸,三跪九叩,怀念祖先功德。第二个是赶年,“赶年”,或曰“提前过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祭祀活动最丰富,民族特色最浓厚得一个节日。汉族过年,是腊月三十。土家族过年比汉族要提前一天;若是腊月大,为29天;月小,为28天。

若家里有亡人还要再提前一天过年,人们称之为过“赶年”。关于提前过年得来历,土家人有几种传说,但流传最广得一种说法是明嘉靖年间,土家将士奉命出征到江渐沿海,参加抗倭,为不耽误战事,土家人提前一天过年,后取得“东南战线第一功”凯旋。过赶年便是从那时沿袭下来,让土家后人不忘记先辈得赫赫战功。

土家人过年时,要在堂屋神龛下摆祭品、敬家神、祭祖先。 我们土家族得节日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贵州过年风俗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我去贵阳过年,就讲一讲贵阳的春节习俗。

年夜饭,是最隆重的一餐,是一家人的团圆饭。全家老小欢聚一桌,先要向老人祝福敬酒,敬菜,然后,大家相互敬酒,祝福平安。守岁,满室灯火通明,炉火旺盛,表示全家兴旺。全家人围炉团座,嗑瓜子,剥花生,品香茗,谈古论今,笑语诙谐。

初一,初二是不能出门访亲拜友的,主人家也是闭门不会客的。宾客往往是明明知道将以闭门羹待之,又因礼节非去拜望不可,为了使主人知道来拜望过,便将自己红笺印的名片一张,从门缝投入,主人常以同样的方法回拜。

春节时,贵阳人家要特意去郊外拣回松叶铺在地上,以免瓜子,果皮弄脏了地,这天是不准扫地和向外倒水的,传说这会冲走财运,扫走财气。

春节期间,不准讲不吉利的话和谈鬼说虎的,如果小孩无意说了,便要用手纸给他檫嘴,赶走晦气。

不论是什么样的习俗,春节对我们小孩来说,总是快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终于迎来了我们千般万般盼望的春节。春节特别热闹我先说说吧。

热闹事件1

今天是正月初一,下午有许多客人来,我和妈妈一早就去外面买东西,我们先去菜,没想到卖菜的几乎都没有了.一位叔叔告诉我们,今天买菜的人太多了,菜都被买光了。不会吧!这买菜的人也太多了,只有去其他的地方买了,我和妈妈跑遍了全城也找不到一家买菜的地方,累得我气喘吁吁。

热闹事件2

吃完午饭后,我们一家去逛超市.我们刚进到门口,就把我给吓傻了,超市里每个角落里都站了很多人,我们一家从拥挤的人群中挤了进去,眼看就要到入口了,谁知半路我们一家被一个胖子给挤了出来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了近去。买好了东西后,我们去收银台结帐,我们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才把帐结了。

热闹事件3

晚上,我们一家一起去外面放鞭炮.放完后我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午夜12点,我听到一声炮响,我们一家立即跑去看,哇,礼花多的地方简直成了白天,而礼花少的地方却是一片漆黑,到了最后几分钟,全城一起放了五颜六色的礼花。可好看了。

你们说,这个春节热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在春节,大家会去亲戚家中拜年,小孩子则可以拿红包,放鞭炮……

今日,我来到表哥的家乡。表哥一早就买好了鞭炮“走地鼠”等等。天渐渐黑了下来,表哥,表姐,弟弟和我几个人一起上天台放鞭炮。我点着“烟花棒”,手里拿着两支,过了几秒,棒喷出了烟花,我挥动着两支烟花棒,烟花挥动着,象一个个姑娘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在空中跳舞,她们的服装一闪一闪,象在衣服上镶了宝石,闪闪发光。接着只听一声巨响,噢!原来表哥早以放了响炮.表姐也不甘示弱,拿起响炮点燃,然后迅速扔掉响炮,过了几秒,只听"啪"一声.突然表姐想到了新玩法,只见表姐拿了九支响炮放在地上,然后慢慢点着,过了十秒左右,"啪啪啪",声音震耳欲聋,弟弟躲到了一边,捂着耳朵.这时,表哥问弟弟,要不要看空中烟花.弟弟直点头.说罢,表哥把烟花点着后用力升上天空,过一会,烟花在空中飞舞,好看极了……

时间飞逝,烟花早以点完。这一日真高兴呀!过春节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过年风俗习惯的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了,寒假也随着开始啦。我们打算回老家过年,我和哥哥都盼着快点回老家。经过妈妈的一番准备,我们出发了。

经过长途跋涉,爸爸辛辛苦苦开了8小时的车,终于回到老家了。回到家里,奶奶已经买好家乡美味可口的大螃蟹,等待我们了。奶奶看到我们到了,马上端出一盘金黄色的大螃蟹,闻着香喷喷的大螃蟹,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抓来吃,这可说我和哥哥的最爱,我和哥哥抢吃起来。很快,这盆大螃蟹就被我们消灭了。

吃完螃蟹奶奶就开始做年饼,这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习俗,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这种饼,既可以送给亲朋好友,又可以用来招待客人,它的材料是用糯米泡湿之后磨成粉,然后用糖水搅拌,就变成一大坨迷糊团。接着抓一把糊团揉扁,拌入馅才,包起来放进锅里蒸熟就好了。我和哥哥也跟着瞎揍热闹,觉得好玩极了。

我们家乡过年还有许多习俗,比如唱大戏、舞龙神、狮子拜年……,家乡的习俗可好玩了,我爱我的家乡——雷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过年风俗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人们俗称“过年”。那么,人们过年一般干什么呢?那就要看不同地方的风俗了。

在大城市里,除夕那天,人人都穿起新衣裳,接着清洁自己的房子,贴对联,购买年货,然后把买来的新花草摆放好。晚上,家家都做好丰富的团年饭。人们吃完团年饭后,就

在规定的路段上放烟花,或者在家看电视转播的春节联欢晚会。

乡村的除夕是这样过的:大清早,人们就起来了。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挂上了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了,红红火火一片。每家门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声。人人挨家挨户到处串门,好不热闹。

大年初一,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带着年货,有的去庙里上香;有的去亲戚朋友家拜年;还有的一家一起出去游玩。

这就是中国人们过年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过年啦!过年啦!”我欢呼雀跃。告诉你哦,令我激动不已的就是过年时能放烟花!

除夕那天吃过年夜饭,夜幕降临了,我久久等待的这一刻终于到来了。我先找来一个箱子,把箱子打开,再点燃烟花,放在箱子里,“啪”的一声,箱子里立马蹦出五颜六色的光芒。突然,一缕轻烟从箱子里冒出来,啊!不好!燃起来了。幸好,只是小火苗,爸爸两三下就将小火浇灭了。

于是,我又找了一个小塑料瓶子,上面弄几个小洞,把“窜天猴”底下的木棒穿到洞子里,打个结,再点燃导火线,“窜天猴”就会带着瓶子一起飞上天。“呼”的一声,“窜天猴”便不见了踪影。哎哟,我的头哇!什么东西?哦!原来是瓶子掉了下来,砸到了我的头。

接着,我又从装烟花的袋子里拿出“指天棒”,点燃导火线对着天举五秒,这个指天棒就会把自己的“炮弹”发射出去,“啾啾”,砰!打在了一座废楼的窗户上。这时妈妈走了过来,说:“孩子,玩归玩,不能任意妄为哦!要注意自己的安全,也要保护别人的财产安全,好吗?”“嗯!”我点点头。

哇!过年真是太开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过年,大家一定会想到家家户户贴春联,吃团圆饭的热闹场景。而我,却要和大家聊一聊,论一论过年!

大家都对过年很了解吧?在我的爷爷奶奶一辈,大抵对团圆、过年的印象,或许是一年到头,用汗水,在吃大锅饭,吃饭还得凭粮票的日子里,辛辛苦苦攒着零零星星的钱,与家人在过年时,吃一顿有大鱼大肉,平时吃不到,见不到的饭。

爸爸妈妈们呢?应是在外拼搏,学习,在茫茫人海之中占有一席之位。回到家中,亲切的叫一声:“妈!爸!”,一同看着电视,谈笑风生,大家都乐呵呵的,享受着团圆之乐。

可到我们这一辈了,一切都变了。原本热闹的百货商店空无一人了,手机淘宝却成了“主角儿”。春运,人山人海,那么拥挤,而高涨的黄牛票,钓鱼网的假票,人心的险恶使大众十分沮丧。

在外打工的人想要回家,却无法团圆,富人们却在可以好好的团圆的时候,不去团圆!变了......一切都变了。我们只能看到,少数人与家人交谈,大多数人难道没有拿着手机,点着微信,不顾那些久久盼望着你的家人?

年在现在,变得有些暗淡。先进的科技比温情还更加重要吗?放下手机吧!放下游戏吧!放下淘宝吧!使我们与温情更近!更加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藏族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春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很多人都会放下繁忙的工作,回到家,举家欢庆,庆祝团圆。每个地方的过年习俗都是不同的。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藏族过年风俗作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而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首”,“雪山下,麦子黄了,快乐的新年来了。”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人们穿古代服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稞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篝火跳舞狂欢,既娱乐自己,又娱乐本地的保护神。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

还有在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的,“麦收为岁首”。拉萨东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工布(林芝)地区,到现在还是藏历十月初一过年,称为“工布洛萨”。藏史记载,工布地区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里非常盛行。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

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但农民们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过年,称“索朗洛萨”(农民新年)。因为到藏历正月,春气萌动,备耕繁忙,农民已没有心思过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这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但也有说法,神王辛者曲杰,要从铜镜里观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兴,再给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烂烂,他心烦,降下灾害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衣,有取悦于神王的意思。

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走出喧哗热闹的街市,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人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用“花枝招展”来形容,是毫不过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说到过年,大家首先会想到吃的。既然过了腊八就是年,那就从腊八粥开始说起吧!

以前,普通人家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到了粮食收获的季节,人们会把大量的粮食都存起来,吃的也很节省。只有到了腊八这一天,人们才会把过去一年存的粮食都拿出来,煮成一锅粥。这也有辞旧迎新、新年新气象的美好寓意。现在,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吃腊八粥已经成了过年时不可缺少的习俗,一直流传了下来。

贴春联,也是过年的习俗之一。春联,是最常见的一种对联,由上联、下联、横批组成。一般来说,普通人家希望吉祥如意、万事平安;生意人希望财源广进;读书人希望芝麻开花节节高;老年人希望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人们把对新一年的祝愿写进了一副副春联里,贴在门上,希望愿望得以实现。人们也会把福字倒贴在门上,有“福到家门”的美好寓意。

除了这些,吃饺子、守岁、放炮等,也是过年时不可缺少的传统风俗。让我们在这些传了一代又一代的传统习俗中,过一个愉快、美好的新年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四川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这一年中的新年中国的人民们都在欢欢喜喜的度过!虽然每个家乡过得方式不同,但欢乐却在他们心中荡漾!

按照咱们这个四川老家的话,家家户户都会买来许多吃的、喝的、用的。学校还会让小朋友们放假,让小朋友在一起欢乐的玩耍,大人们也忙来忙去的,真是一个繁荣的节日!

一转眼,咱们家乡新年除夕夜也到了。

当天晚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舅公、舅婆、舅舅、舅妈都来到了我家,还有许多邻居家的小孩也来我家玩,我家都快成了一个繁华的市场了!首先来我家的亲戚,以及邻居家的小孩都在我家等着吃父亲母亲烧的一桌好菜。大人呢在闲谈;小孩们在打电脑。

不一会儿,菜烧好了。咱们来到餐桌前,开始吃了。呀,菜太丰富了。有红烧牛肉、番茄寿司、蟹柳面、炒年糕、麻辣豆腐汤,和炒鱿鱼……。我尝了一口红烧牛肉,真好吃,太棒了!这时我觉得有点口渴,就用勺子舀了一口汤,不好了,我的喉咙要遭殃了,太辣了!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全桌的人都哈哈大笑,说:“这是麻辣味的汤。”我恍然大悟。接着父亲就对我说:“年糕年糕,年年高。儿子你吃一口年糕吧。”话音未落,只见父亲夹了一块年糕给我吃。这是,奶奶就对父亲说:“儿子,你家一口鱼吃吧!祝你年年有余!”我又只见父亲夹了一口鱼吃。

吃完团圆饭咱们看了一下闹钟,已经8:00了新年联欢晚会要开始了。全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边谈谈家常,边观看精彩的节目,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家族

孩子们都在为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祈祷,希望祈祷的人能长命百岁!

亲戚们在我家待了一会儿,我就得到了许多压岁钱,我得到的钱却来越多,一下子就得到了1000元。母亲叫我不要说压岁钱,但亲戚们却硬要给我,我也装了一副不要的模样,但我心里却想要。等母亲阻止不了亲戚给我压岁钱时,我却拿着钱笑眯眯的走到了卧室。

大年初一天刚亮,连续不断的鞭炮声一响发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吵死了,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男女老少都换上新装!大家都子享受新年的沐浴!新年里,红包是红的,鞭炮是红的,灯笼是红的,对联也是红的。这真是一个红色的兔年,希望大家的生活也能过的红红火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乡过年风俗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广西北流,按照我们的家乡的习俗。过春节从腊月十二的年夜就开始了。

小年夜这日,人们要包粽子,还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买鞭炮和玩具,贴近除夕就去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贴对联。挂灯笼。挂年画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

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更热闹。一早,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时,风景区。游乐园。网吧等也更热闹了。大人小孩特别喜欢去游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热闹的时候。除夕很热闹,可是没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纸灯。宫灯,还有的灯笼里面有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呢。

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

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人们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常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传统文化——过年风俗作文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又被称作为“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山西过年风俗

全文共 216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6.吃饺子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9.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过年风俗作文300字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2月9,农历为腊月二十八,再过几天就将迎来人人盼望的春节。

现在有了点春节气氛,大街小巷的树木上都挂上了五彩缤纷的彩灯。到晚上,每条街上的灯亮起,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灯的形状也不少,还有一些白色光棒,好像流星从天上滑下来似的。中心广场上更为壮观,灯的样式更多了,也更高科技了,大灯笼更为突出,更有了过年的氛围。人来人往,行人纷纷拍摄着这幅美景,在朋友圈里晒晒这人间仙境。妈妈就是被朋友圈中的图片的魅力所吸引,才代表全家人去那里游玩了一番,这景色果然名不虚传。

自己现在都有些迫不及待,恨不得此时此刻立马长出翅膀向老家飞去,同堂弟一起玩耍。自己想象春节那天的情形,早上去磕头,一个个红包飞到手中,厚厚一小叠红色大钞摆在手中,就算面部看不出开心,但心里早已乐开了花。中午又有了口福,一碟碟菜摆在桌上,颜色鲜艳,香味迷人。所以比不上满汉全席,但也比平时的家常菜丰盛不少。

除夕那天晚上还会有春节晚会,家人坐在沙发上边聊天边观看,使家庭气氛更上一层楼。

希望除夕和春节十分美好,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留下美好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