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读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汇总20篇】

导读:古人曰:今日事,今日毕。这可见古人是多么注重今日的事情今日完成,只有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并且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走向成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名人故事,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浏览

1245

作文

1000

篇1: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74 字

+ 加入清单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来的意思。

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战国策——我国一部古书的名称。原来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记载我国战国时代谋士和说客的.政治活动及其言辞。西汉人刘向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和校订,按照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排列起来,一共编成三十三卷,简称《国策》。

点评:

这个画蛇添足的人,不仅骄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别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办事,总是觉得自己高明,比别人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主观武断,失败的,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骑鹤上扬州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这则成语出自南朝·梁·殷芸《小说·吴蜀人》。后多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注音】qí hè shàng yáng zhōu

【典故】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南朝·梁·殷芸《小说·吴蜀人》

【释义】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妄想贪婪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骑鹤望扬州、骑鹤上维扬

【同韵词】含垢包羞、含笑九幽、鱼帛狐篝、不做不休、覆水不收、经明行修、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微显阐幽、与羊谋羞、惟口起羞、......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赵钱孙李四公子在扬州痩西湖畔饮酒谈志向,赵某说自己有幸结识朋友,但愿能混个扬州刺史。孙某则想骑上红顶白羽的仙鹤去琼楼玉宇渡余生。李某说要腰缠十万贯,骑上仙鹤去扬州赴任。众人戏他性急喝不得热粥

【示例】但我还想加上一个总结,以醒醒你的骑鹤上扬州的梦。 郁达夫《扬州旧梦寄语堂》

【成语造举】

它和"骑鹤上扬州"的话头并不相干。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成语故事扩写500字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

一个卖矛又卖盾的楚国人来到一个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闹市区抢摊位。这儿有的卖美味的小吃;有的卖漂亮的饰品;有的卖精美的衣服……

这个楚国人来到一个人多的地方。把自己手中的盾高高地举过头顶,眯缝着眼睛,撅着嘴,挺着个大肚子,像一位凯旋而归的大将军,吆喝道:“大家快来瞧一瞧,看一看喽!我这个盾坚固得很,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破它。如果有假,不要钱,我免费送给你。心动不如行动!快来试一试吧!“他话音刚落,就用手敲了敲手中的盾,盾发出了“哐哐哐”的声音。

紧接着,楚国人放下盾,用一只脚挑起了一根长矛,又用手敏捷地抓住了它,迅速地像转风车一样把手中的矛转了起来。这时,他就像是一个会耍杂技的演员在舞台上摆弄着刀枪,又仿佛是孙悟空正在耍弄着自己的金箍棒。这个楚国人夸口说道:“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样的盾它都能戳穿,保证你带着它上战场,会把敌人杀个片甲不留!”说完,舞着矛往地上戳,地上立刻出现了几个洞。

一个围观的人想:这个人太会吹牛了吧!说话前后矛盾,让我去杀杀他的威风!他走过去,拍了拍这个人的肩膀问这个楚国人:“喂,老兄,那你觉得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是怎么样的结果呢?”

这个楚国人扭过头去,眼珠转了转,咬了咬嘴唇,冒出了一身冷汗,结结巴巴地会答道:“我的盾……哦不,我的矛……不不不……”顿时,所有围观的人都笑了起来。

这时,又有个路人对这个楚国人说:“我送你一句话:地上的牛为什么在天上飞?因为啊!你在地上吹!”笑声布满了闹市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英雄雨来故事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英雄来》这篇课文,我感受很深。和我同龄的雨来,竟能干出这样伟大的事。

在晋察冀边区芦花村,有一个名叫雨来的孩子,雨来游泳本领高强,聪明机智又勇敢。鬼子来扫荡,他成功的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自己却被敌人抓到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软硬兼施,雨来没有屈服,宁死也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气急败坏的鬼子把雨来拉到还乡河边,要枪毙他,这时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雨来陈鬼子不防备,扎到河里游到远处,逃出了魔掌时,这时我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当我读到鬼子打的累了,雨来仍是咬着牙说:“没看见!”我想到了现在儿童的软弱,雨来是多麽坚强,勇敢无畏,要换做是我,估计连诱惑这一关都过不了。课文中反复出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时是女老师交给雨来的,这正是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做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第二次是雨来受到鬼子毒打时,表明雨来不屈服于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他是雨来能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英雄”,最美司机吴斌,他用生命换来了乘客的安全;最美教师张莉莉,她用双腿换来了学生的安全;最美警卫战士高铁成,他三闯火场排险烧伤;最美妈妈吴菊萍,徒手接住从十楼坠落的女孩,在事情发生之前,他们都只是荟荟众生中的,平凡普通甚至渺小。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位平民在危难关头,不惜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壮歌。

我真想对雨来说,正想与你一起到还乡河游泳;真想与你一起在夜校里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真想与你一起和鬼子作斗争。可惜我们不在同一个时代,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把你的精神传承下去,为祖国的富强而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笨狼的故事读后感600字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看了一本很好看的书,叫《笨故事》,其中有一篇故事令我印象深刻。

一天,笨狼一直盯着蛇小姐看,聪明兔很好奇,便问笨狼:“笨狼!笨狼!你为什么一直盯着蛇小姐看呀?”笨狼傻里傻气的说:“因为蛇小姐没有头发呀!”聪明兔很惊讶,很快,所有小动物都知道了。

第二天蛇小姐来给他们上课,全班的目光都放在蛇小姐的头上,不一会,全班都笑了,笑得很大声,中间还夹杂着“蛇小姐没有头发”的声音,蛇小姐伤心地跑出教室,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谁也不见。

鹅太太知道以后,非常着急,并且教训了笨狼,笨狼很惭愧,可蛇本来就没有头发呀?这该怎么办?笨狼想办法时,路过一家假发店。他想出了办法,他买了一顶假发送给了蛇小姐,可好景不长,天气越来越热,蛇小姐的头上都闷出痱子来了,笨狼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办法。

直到一天,牛博士给大家上自然课,发给他们每人一个草籽娃娃,笨狼每天给草籽娃娃浇水,过了几天细沙上长出,又尖又细的青草,这时,笨狼突然想出了办法,他把菜籽包在一块布里面,缝成一个发套的样子。上课时送给了蛇小姐。

蛇小姐每天小心翼翼的浇水,过了一个星期后,蛇小姐头上长出了青翠的头发。

读了这个小故事,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缺点,人无完人,可如果去嘲笑别人的缺点,就会伤害到别人的自尊心。我还发现,笨狼是一只知错能改、有责任心的小狼,他知道蛇小姐夏天热,长痱子,还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们都要学习,笨狼的这些精神,做个知错能改、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简短的成语故事精选汇总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八面威风

“八面威风

这个成语来源于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托赖着真天子百灵威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败,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反抗元朝的统治。这时朱元璋已经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准备继续南下。

在过年那天,他与大将徐达,同乘一条小船,从长江北岸渡过长江。船主是对老夫妻,船夫知道船上坐着的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便高声喊看号子向他庆贺说:“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

朱元璋明白这是祝贺帝王的话,心里非常高兴,便和徐达轻轻地踢着脚,互相表达庆贺之意。

后来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了明朝,他成为历史上闻名的皇帝明太祖。明太祖找到当年的船夫,给了他封赏,又将他那只小船涂上朱红颜色,表示有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英子的故事读后感700字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遇见更好的自己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朴实有趣的书——《英子故事》,感觉受益匪浅。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快乐的往事,如“我的家啊”“文华阁剪发记”……一个个新奇而又真实的故事,引人入胜,让人遐想。而这个小女孩,就是英子,一个充满童真的人。

英子家境贫寒,然而她有一个坚定的理想,那就是当女校长!她每天晚上都点着一盏煤油灯,在灯下做作业、写毛笔字等,为了理想而坚持着、奋斗着。而我们呢,生活优裕了许多,多少人有固定的目标,坚定的理想?有多少人会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奋斗、拼搏?

她很天真。在天桥,她带着妹妹买东西,看中了一块八尺的布,被卖布的忽悠,以为有十二尺,就学着妈妈的样子砍价,全然不知自己上当了,等回到家才知道被骗了,还一个劲地纳闷,真令人哭笑不得,而又让人心生怜爱。天真的背后是纯洁与善良,现在这样天真的小孩不多了。成人的世界、现实的生活太复杂,我们除了学会讨价还价,还要学会辨识货物的质量和数量,更得学会辨别人心。然而,或许学会越多,失去的也越多。

书中的内容丰富,处处充满童趣。那直白而又活泼的语言,总令人不住发笑。那时的我们天真无邪,那时的我们快乐无忧,那时的我们追逐嬉戏,令人十分怀念。可惜,时间一去不复返,不能把我们定格在那最快乐的时光。人总要学会长大,而越长大,越怀念!

英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总认为明天会更美好,今天也不错!但现在呢,不爱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也不在少数,我也不例外。当我读了《英子的故事》这本书,发现原来生活这么美好,学习是一件多么有趣、有意义的事啊!于是我也变得乐观开朗,振作坚定起来!

所以我建议大家去看看这本书,它会带我们走进英子纯真的童年,感受生活的美好,认识一个有理想、充满童真童趣的、热爱生活和学习的女孩,并从中受益,遇见更美好的自己,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金针度人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īn zhēn dù rén

【出处】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金·元好问《论诗》诗

【解释】金针:比喻秘法,诀窍;度:通“渡”,越过,引伸为传授。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把高超的技艺传授给人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郑采娘从小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她的针线活、刺绣做得十分精巧。她七夕之夜设香案向织女祈祷,祈求做针线的绝活。当夜的梦中她见到织女送给她一枚金针,三天后可以得到绝技,然而她急不可待把到手的金针给弄飞了

【成语举例】用笔之活可作金针度人。  鲁迅《集外集拾遗·怀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成语入吾彀中故事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彀,音构,原来是张弓的意思,这里借用为牢笼、圈套及就范的意思,入吾彀中即是进入我的圈中了之意。例如一个捉麻雀的人,用稻彀放在罗网下来引诱麻雀,当麻雀飞下来正在啄食稻彀,那人把罗套网一抽,将麻雀网住,便说:这麻雀入吾彀中了。又如一个人想笼络某甲。用种种手段令某甲对他好感、颂伤他,直至某甲死心塌地约为他利用时,他便可说:某甲已入吾彀中矣!

这句成语原出于五代时王定保所著的唐摭言这是一部记述唐代贡举制度及杂事的书,其中记述之详,一般史志所不及。据书中记载,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私自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智取的进士鱼贯而出,便得意得很的说道: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这句话就是说:天下的有为青年,都已进入了我的圈套了!李世民是唐代的开国元勋,文才武略,都很出众,到他自己接帝位后,更是在中国历史上取得一次大统一,他的声威。远及域外,他不但雄才大略,而在为人方面,也很善运用权谋,不然,他也不会无意中说出入吾彀中那样的话来了。这句成语运用时,一般都是将它用在形容那些并不十分冠面堂皇的事情上,举凡运用拢络手段,设下各种圈套而达到目的时,便可说入吾彀中、入他彀中或入其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成语盲人摸象的故事及解释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盲人摸象故事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盲人摸象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华成语气壮山河的故事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赵元镇丞相与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 山河壮本朝。

释义

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如同高山大河。

故事

南宋大臣赵鼎出身贫寒,四岁就失去父亲,在母亲抚养和 教育下成长。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当官时敢于批评权贵,受到宰相 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1125年冬,北方的金国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严重地威胁 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钦宗惊慌失措,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 议对策。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赵鼎与这些 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手送给别人?望 陛下千万不要考虑这种意见!可是,钦宗非常惧伯金兵,决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让。金 军使者来谈判时,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钦宗不 敢违抗,竟答应了金军提出的要求。但是,金国统治者并不满足,他们命令部队继续甫下。这年底, 金兵抵达开封城下。胆小如鼠的钦宗不等金军攻破,就亲自到金军 营中乞求投降。不久,金兵统帅扣留了钦宗,让部下进城掠夺,然后把钦宗和他 的父亲徽宗当作俘虏,连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银财宝,一起返回金国。 北宋王朝就此灭亡。不久,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建立了南末王朝,史称宋高 祖。宋高祖即位初期,起用了一批主战派的大臣,赵鼎也在其中。曾经担任过宰相的秦桧,是主和派的头目,因结党专权而被罢 职。赵鼎对他很警惕,曾经向人表示过,此人如果得志,我门就没有 立足之地。不料、后来秦桧又一次被任命为宰相。他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 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高宗与全国讲和。赵鼎对他自然反对。

于是,秦桧经常在高宗面前说赵鼎的坏话,使高宗对他逐渐失去信 任。后来,高宗终于将他贬到外地去当官。赵鼎离京时,秦桧假惺惺地为他送行。但赵鼎并不领情,只是轻 蔑地瞧了他一眼,拱拱手就走了。为此,秦桧更加忌恨赵鼎,将他越 调越远,最后贬谪到朱崖。 赵鼎在朱崖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秦 桧知道他的处境后,认为他活得不可能长久,便嘱咐地方官每月向 自己呈报他是否还活着。赵鼎六十二岁那年,终于患了重病。临死前,他把儿子叫到床 前,悲愤他说道:秦桧非要置我于死地。我不死,他可能会对你们下 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连累你们!说罢,他叫儿子取来一面铭旌,在上面书写了一行字。它的意思 是:我身骑箕、尾两座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 豪迈地存在于本朝。几天后,赵鼎不食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老马识途出处: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不过稍有出人。

老马识途关于这个成语故事,《韩非子》和《管子》都有记载,不过稍有出人。

春秋时,齐国的国相管仲,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原来因为山戎国侵犯燕国,齐桓公出兵援助燕国,打败了山戎,而山戎王逃往孤竹去了,于是齐国继续进兵,去汀孤竹3

据《韩非子·说林》上篇说:齐国军队去时是春天,回来时却已是冬天,沿途景物,大不相同,因而迷失了道路,不知该怎么走,大家很着急。管仲说:“不要紧,老马可以作我们的向导,它们有经验,认得路。”于是挑选几匹老马,放它们走在前头,队伍跟着走。结果,果然找到归路,平安地回来了。

《管子》也有这段记载,不过它说迷失道路的原因,是由于中了敌方的奸计:孤竹国国王答里呵故意叫黄花元帅向齐桓公假投降,把齐军诱进了迷谷瀚海,那里一片沙漠,荒无人烟,风又大,天又冷,而且又是黑夜里,因此迷了路。挨到天亮,才由管仲想出了利用老马作向导的办法,把军队带出了迷谷。后来,人们便用“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老人能带领年轻的新人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柳絮才高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liǔ xù cái gāo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尚书仆射谢安在大雪纷飞的冬天里把儿女辈召集在一起谈论诗文经义,要求子侄们用诗形容此时的大雪,侄儿谢朗作诗“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笑,欣赏侄女的诗才。

【出处】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女性

【成语举例】柳絮才高称谢咏,麻衣喻切有曹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平原督邮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píng yuán dū yóu

【典故】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

【释义】平原:古代地名;督邮:古代官名。劣酒、浊酒的隐语。

【用法】作宾语;指劣酒

【反义词】青州从事

【同韵词】分风劈流、啸侣命俦、砥柱中流、做刚做柔、晏婴之狐裘、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头上安头、鞭打快牛、赶浪头、丙吉问牛、......

成语故事】魏晋时期,桓温手下的一个主簿善于辨别酒的好坏,他把好酒叫做“青州从事”,因为青州有个齐郡,齐与脐同音,好酒力一直达到脐部。把次酒叫做“平原督邮”,因为平原郡有个鬲县,鬲与膈同音,次酒的酒力只能到达胸腹之间

【示例】尽是青州从事,那有平原督邮。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六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窝窝囊囊的意思及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窝窝囊

【汉语拼音】wō wō náng náng

【近义词】:憋憋屈屈

【反义词】:扬眉吐气

【成语出处】

1、老舍《我这一辈子》:“给亲友们既办得漂亮,又省些钱,不能窝窝囊囊的被人捉了‘大头’。”

2、王朔《浮出海面》:“我把腿笨重地搭在练功杆上窝窝囊囊堆在那儿。”

【成语解释】窝气或指人懦弱,没本事,受委屈之后表现出的烦恼,窝气或指人懦弱,没本事。,受委屈之后表现出的烦恼。

【窝窝囊囊造句】这一次比赛输的窝窝囊囊,他心中一点都不服气。

【窝窝囊囊的成语故事

老舍《我这一辈子》:熟人们找我定活,也往往就手儿托我去讲别项的事,如婚丧事的搭棚,讲执事,雇厨子,定车马等等。我在这些事儿中渐渐找出乐趣,晓得如何能捏住巧处,给亲友们既办得漂亮,又省些钱,不能窝窝囊囊的被人捉了“大头”。我在办这些事儿的时候,得到许多经验,明白了许多人情,久而久之,我成了个很精明的人,虽然还不到三十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用兵如神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东汉末年,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被刘备采纳了。

建安十八年,刘备留诸葛亮等镇守荆州,亲自率兵进入益州。第二年,诸葛亮领兵来到雒城支援刘备。诸葛亮得知张任是益州名将,便决定想法先捉住张任,然后再攻雒城。

诸葛亮乘马来到雒城东面的金雁桥边,绕河看了一遍,回营后便吩咐张飞、赵云、黄忠、魏延等人埋伏在金雁桥附近,以便抓获张任。一切安排妥当,诸葛亮便亲自去引诱张任。只见他乘坐一辆四轮车,摇着羽毛扇,带着一队不整齐的人马,迎着张任而来。

对阵以后,诸葛亮指着张任说:“曹操虽有百万大军,听说我的名字也望风而逃,你是什么人,还不赶快投降?”张任见诸葛亮军伍不齐,便在马上冷笑说:“别人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原来有名无实!”说着把枪一挥,他手下的士兵一起杀了过来。诸葛亮弃了四轮车,上马退过桥去。张任不知是计,在后面紧追不舍。

过了金雁桥,张任见左右皆有埋伏,知道中计了,掉头想回去时,桥已被拆断了,最后终于被张飞活捉。刘备劝张任投降,张任宁死不降,诸葛亮便派人把他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带寓言故事的成语杯弓蛇影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乐广有个亲密的客人,分别了很久都没有再见到面。

一次, 乐广见到了他,问是什么缘故。

这位客人回答说:"上次在您家里做客,承蒙您赐酒给我喝。我端起杯子正要喝的时候,发现杯子中有一条蛇,心里感到特别不舒服,喝下去后就病倒了。"

乐广回忆,当时招待客人的河南郡郡府大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用漆画了一条彩色的蛇,客人杯中的蛇大约就是这张弓的影子吧!

于是,他又在前次招待客人的地方重摆了酒,让客人还坐在他上次坐的地方。然后问客人说:"在你的酒中又看到了什么没有?"

客人端起酒杯看了看,回答说:"跟上次一样,酒里面有一条蛇。"

乐广就指着墙上的弓告诉了客人真相。客人一下子明白了,治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治好的病,顿时全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物不平则鸣的故事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wù bù píng zé míng

【典故】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释义】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结构】紧缩式

【相近词】不平则鸣、不平而鸣

【押韵词】铁面无情、前言往行、匿迹隐形、坐享其成、操奇逐赢、四海昇平、摊书傲百城、持盈守成、冰壶玉衡、趔趄而行、......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成语举例】怨不得芳官。自古说:物不平则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洋葱头历险记》童话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洋葱头历险记》是妈妈假期里给我买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主人公叫洋葱头,是一位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男孩子。故事是这样的:他的爸爸老洋葱,一不小心踩到了柠檬王,被柠檬王捉住送进了牢房。小洋葱头去看爸爸,爸爸告诉他,牢里的人都是好人,而坏蛋们却被柠檬王养在宫里,洋葱头听后决定要救出牢里所有的好人!

可是,洋葱头却被柠檬王的属下番茄骑士也捉进了牢房。在黑牢里洋葱头认识了一只田鼠,田鼠给他挖了一条地道,让他和他的朋友们全部逃走了,并且团结起来一起反抗柠檬王、女伯爵的暴力统治,经过千辛万苦地努力,终于取得了胜利,占领了城堡,把城堡改成了少年宫,让穷人的孩子快乐地玩。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做个像洋葱头一样的孩子,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不能知难而退。

我喜欢这本书,喜欢洋葱头的正义和善良,喜欢小葱大叔的长胡子,喜欢南瓜大嫂圆滚滚的身体,喜欢橘子男爵好笑的样子……不喜欢柠檬王的好坏不分,不喜欢女伯爵的欺人太甚,不喜欢番茄骑士的自以为是。

怎么样,小朋友们,有空也来读读这本书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竹林七贤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其中最为著名的酒徒是刘伶。刘伶自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讲述刘伶经常随身带着一个酒壶,乘着鹿车,一边走,一边饮酒,一人带着掘挖工具紧随车后,什么时候死了,就地埋之。阮咸饮酒更是不顾廉耻,他每次与宗人共饮,总是以大盆盛酒,不用酒杯,也不用勺酒具,大家围坐在酒盆四周用手捧酒喝。猪群来饮酒,不但不赶,阮咸还凑上去猪一齐饮酒。

刘伶曾写下>一首,大意是:自己行无踪,居无室,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不管是停下来还是行走,随时都提着酒杯饮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其它人怎么说,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别人越要评说,自己反而更加要饮酒,喝醇了就睡,酲过来也是恍恍惚惚的,于无声处,就是一个惊雷打下来,也听不见,面对泰山视而不见,不知天气冷热,也不知世间利欲感情。刘伶的这首诗,充分反映了晋代时期文人的心态,即由于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使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另据史料记载,魏文帝司马昭欲为其子求婚于阮籍之女,阮籍借醉60天,使司马昭没有机会开口,逐作罢。这些事在当时颇具有代表性,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