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临近端午营地弥漫思乡情远故土老记张扬中国心(精彩20篇)

丰富的柳州,多彩的柳州,繁花似锦的柳州早已不是柳宗元的穷乡僻壤,敝陋之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梦柳州情征文,欢迎阅读。

浏览

1872

作文

1000

赢在中国节目观后感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晚上看了中央经济二套的一档“创业选秀”的节目,赢在中国的“十一进十”的一场比赛,没有想到给自己的触动还是挺大的。在这期的选秀节目中,先将两队员分成两组,按照预定设计的项目进行比赛,比赛失利的一组内淘汰一名队员。

经过前期的艰苦卓绝的比赛后,输的一队要从4位选手中淘汰一名队员。考官问他们4位选手,他们觉得应该淘汰哪一位。其中一个选手(比较年轻那一位)选了自己离开。说实话,我发现这个节目里面那位选手有好多性格方面的东西与自己十分相似。在整个小组的项目比赛的过程中,他没有主动地争取做那个项目组长,在实际比赛的失利后才懊悔不已。虽然,就是他作为项目组长也不一定100%地改变比赛结果,但是没有争取,他就不可能取得成功。面对评委尖锐的压力提问,他又选择了淘汰自己。说实话,我想如果是自己的话,也差不多是这样的一个选择过程。最后评委的点评警醒了他,也警醒了我:1、做事情的时候没有完全的投入,没有好好地把握机会,当即会失去的时候空懊悔。2、碰到困难和压力的时候,没有勇于面对它,不屈不挠,而不应该选择了逃避。

是啊,这个社会就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只有不懈的努力,才可能更接近成功,如果不努力,连赢的机会都没有了,正所谓,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传统节日三年级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我们都要过元宵节。大家都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那么,元宵节的由来又是什么呢?在这一天,人们的习俗又是什么?我为大家一一解答。

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后来,汉文帝正式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在这一天,可热闹啦。正月十五闹元宵,我们一家都去看花灯,猜灯谜。来到运河,只见花灯的种类繁多,样式美丽,让人目不转睛,真是看都看不过来。瞧,那一盏盏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令人大饱眼福。有红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鸡",活泼可爱的"小猴子”,甚至还有龙、玉兔等神话中才能出现的大人物哩!你瞧,那儿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它有两只宝珠般的圆眼,美丽极了。一阵风吹来,把灯吹的微微晃动,小兔就更逼真了,栩栩如生,让我忍不住遐想:莫不是陪伴着嫦娥的玉兔下凡来了呢?晚上九点了,我和爸爸妈妈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啊!

元宵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吃元宵、舞狮子、耍龙灯等等,非常精彩。这些民俗表演为元宵节增添了更多的乐趣,也更加显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一千字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最恋那碗莲藕排骨汤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就地过年”成了新时尚,虽然就地过年既安全又可以节约一笔钱,但是,我内心深处还是很想家,想亲人,想母亲做的美食,特别是那碗只有过年回家才吃得上的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莲藕排骨汤,是思乡时最深的慰藉。

记忆里,我们每年回家,最开心的莫过于母亲,天还没亮,她就迫不及待地起床生煤炉子、洗陶吊子,然后赶到菜市场,挑选几根她认为最好的排骨和最新鲜的莲藕,放进陶吊子里,在炉火上精心煨制。

中途不用揭锅看,母亲自有她的煨汤心得,待莲藕排骨汤特有的浓香弥漫小巷、路过的人们情不自禁深吸口气说“好香啊”的时候,母亲才信心十足地揭开盖子。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喝汤不如闻香”。此时,莲藕的清香混合着熟透的肉香直达肺腑,眼里心里都是幸福的温暖。

开吃前,母亲总要拿起筷子完成一套颇有仪式感的品尝过程,将筷子在她认为最干净的胳肢窝里擦擦,然后小心翼翼夹起一块莲藕细细品尝,“嗯,蛮粉!咸淡正好!”汤浓香、藕粉糯、肉烂熟,说明这吊汤食材上乘、火候到位,母亲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湖北的冬天虽然不像北方那样零下十几度或几十度,但照样寒冷,因为我们很少有安装暖气的,北方人回家脱衣服,湖北人回家则裹得像熊猫一样傍着火炉边搓手边瑟瑟发抖,而炉上那锅咕咕冒着热气的莲藕排骨汤,是母亲为孩子驱赶寒冷的不二法宝,也是邻里关系亲如一家的秘诀。

小时候,因为爷爷奶奶过世得早,我们姐弟仨多亏了隔壁的奶奶帮着照看。家里每次煨汤,母亲情愿不吃,都要添上一碗堆得冒尖的汤送给隔壁的奶奶吃。母亲说,老人的口是金口,越吃越有。

长大后,我也曾学着煨莲藕排骨汤,但总觉得没母亲煨的汤香甜,母亲传授过煨莲藕排骨汤的经验,除了用陶吊在炉火上文火慢熬,选材也十分重要,排骨不一定要正排,猪脊骨、边排都是可以的,但莲藕一定要选九孔的,母亲说,只有湖北才能种出九孔的莲藕,也只有九孔的莲藕才能煨出最浓最香的莲藕排骨汤。

买排骨的时候,我们都不喜欢排骨下边那一点“肥泡子肉”,但母亲说,那才是一坨正宗的好肉,里面包裹着脆骨,煨熟后脆骨嚼得嘎嘣响,软烂的肥肉吸满了汤汁,吃上一块,味蕾极尽享受。

湖北冬天的街头,也有卖莲藕排骨汤的,一般是做小炒或早点的生意搭着卖,老板很大方,五块钱一大碗,洒上一点胡椒和几粒葱花,一碗吃下去,额头汗津津,周身透满温暖。

异乡冬天街头的驱寒美食也有很多,涮羊肉、蒸米糕、烤红薯……但我最恋的,还是母亲那碗莲藕排骨汤。

大寒节一过,母亲便早早地将湖北的九孔莲藕寄了过来,收到快递时,莲藕上还留着一层褐色的泥巴,母亲说,这样的莲藕保鲜,可以存放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坏。

待到大年三十,上菜市场买回新鲜的排骨,照着记忆中母亲传授的方法,精心煨上一锅香气浓郁的莲藕排骨汤,然后邀请同事一起品尝,大家吃的吃,录的录视频,我也要打开手机视频,边吃,边笑着与母亲交流煨汤心得。

这个春节,一定也过得十分有意义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观看了20---20--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这是一个很好的电视节目,每年我们全家都聚在电视机前关注那些令我们感动的人物。他们有的家境贫困却品德高尚;有的重病缠身却还想着帮助他人;有的终生献身于科技事业,却英年早逝……

有一位78岁高龄的老人,他因终生扎住大漠边缘投身于核试验而不幸患上了绝症,他叫林俊德,曾参加过45次核试验。因为工作,年近80的老人放弃了3次手术治疗的机会,但是面对医院方面的劝阻,林俊祥老人只重复着一句话:“我不能躺下,我还有工作要做。”医生们只好流着泪让他做,终于老人还是离开了,他是完成了他的工作才走的。‘感动中国’大屏幕上出现“纵死终令汗竹香”一句话,充分的形容了老人辛苦且充实的一生。

这样的一个人还有,他和普通人一样,是父母的儿子,是女儿的父亲,是妻子的丈夫,是姐姐的弟弟。但身为普通人的他,却不能常陪伴在家人身边,母亲总是听他说忙,却不知道他到底在忙什么。直到他再也没有回家,母亲才知道他一天到晚的忙的是国家大事。他就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罗阳同志。20--年11月25日12时48分,在执行任务时,因疲劳过度而突发心脏病,在辽宁舰上光荣殉职,享年51岁。他用生命换来了歼-15的完美升空,为了国家事业而光荣殉职。他是全人民的英雄,人们会永远记住他的名字。“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他这样的评价: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还有陈斌强,何玥,张丽莉,高秉涵等人。他们用真情甚至用生命感动了我们的心,世界因他们的存在而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感动中国观后感600字小学生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微信朋友圈里满满都是祝福或拜年的信息,某街道机关党员、某社区驻村工作组组长某却发了一条特殊的信息给亲朋好友:原定于2020年1月29日(正月初五)的婚礼答谢宴将延迟举行,婚期另择良日,敬请谅解,祝各位新年好!

延期婚礼 主动请缨

这个春节,某原本计划着要去妻子老家过节,顺便举行婚礼答谢宴。突发的疫情,打破了他的计划,他主动延期原本定在春节期间的婚礼,主动向街道办事处请缨要求参与社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农历大年初一,一大早某就来到某街道某社区,与社区干部一同投入到疫情防控的宣传防控工作中。“我不怕,因为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防疫战。面对疫情,我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兑现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某说道。

冲在一线 沉在社区

此后每天,某随同某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走访排查社区重点人员,逐一在每栋楼、每个单元张贴《温馨提示》、《致武汉返夹亲人们的一封信》,力争做到社区全覆盖无盲区,最大限度宣传防控工作,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对防控工作重视。他不畏寒冷与病毒传播,坚守社区防控工作最前沿,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担当。短短6个多小时,某和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排查重点人员和张贴宣传《温馨提示》、《致武汉返夹亲人们的一封信》覆盖辖区内70余个小区,300多栋楼,真正实现了辖区“全覆盖、无盲区”,得到居民的热烈称赞。

小喇叭 大温情

“各位业主,大家新年好!我们是某街道办事处、某社区的工作人员,最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形势严峻,请各位业主尽量不要出门......”某每天出门都会带上昨晚充满电的高音小喇叭,每到一个小区都要用喇叭宣传一次。

“小伙子,听说我们夹江超市里吃的遭买完了哦?”一位大爷从4楼窗口伸出头来问。“大爷,你听哪个说的哦?没得那回事,超市里头的东西充足得很,菜市场里的菜还多得很,放心,卖不完。”某用标准的家乡话回答着大爷的提问。

“小伙子,你们还有没有口罩嘛,送点给我们嘛。”另一栋楼3楼的阿姨在窗口问。“嬢嬢,我们还是在外头买不到了,我们出来工作,每天也只能领一个。没得口罩就尽量不要出门哈,生活必需品用完了的,给我们打电话,给你送来。”“谢谢你,小伙子,你们太对了,辛苦了。”这样的对话此起彼伏的在各小区里回荡,温暖人心。

众志成城,在不经意的细节中展现,大爱无疆,是职业品格。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某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冲到了防控疫情工作的第一线,将辖区居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护在身后,他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作文

全文共 1340 字

+ 加入清单

“潮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绣、潮雕、潮塑、潮剧以及功夫茶、潮州菜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弥足珍贵,实属难得。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文化是民族的基因,更是一种民族精神,我们要肩负好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让民族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文化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在不断前行中勿忘“来时路”。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经史子集当中,也体现在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透过这些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寻觅到历史发展的踪迹,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兴衰荣辱。鉴往知来,不忘初心,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根基所在。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要在不断前行的路途中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学习借鉴优秀发展经验,及时补足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将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要珍惜和平、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新的辉煌。

文化是民族的基因,让我们在走向复兴中凝聚“民族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凝聚着民族共识、体现着民族精神。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赓续民族精神,传承文化基因,留住文化根脉。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加大对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要深刻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该向何处去。要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牢固树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守住“民族根”,凝聚“民族魂”。

文化是交流的桥梁,让我们在交流互鉴中培育“中国心”。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从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全面开放,经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实现从“贫穷”到“温饱”,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巨大飞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显著提升。在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之际,我们看到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效应”“深圳质量”。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经济发展赋予新活力,增添新动能。要在不断扩大的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中注重培育“中国心”、共筑中国梦,大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让各国在文化交流互鉴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文化是最具竞争力的软实力,是培育中国发展脊梁的深厚土壤,是各民族情感联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则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当好民族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用心守住中华文化的根基,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能够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安康600字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每到这天大人总是大忙特忙,我觉得我长大了,应该为大人分担一点了,因此要求妈妈让我帮些小忙。

一大早妈妈就叫我起床了,我帮着妈妈泡好糯米、清洗完棕叶就开开心心的到街上购物了。街上的人可真多啊,你挨着我,我挤着你,我基本是被人流挤着走的,但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挤进了农贸市场,琳琅满目的水果、蔬菜看得我眼花缭乱,妈妈挑了一些我们全家人喜欢吃的东西,就和我大包小包的提着,随着人流走出农贸市场。接着我们又到了超市,这里的人也不少,看到超市里那些诱人的零食,我可按耐不住了,我和妈妈兵分两路,我去买我的零食,妈妈买日用品,不一会我就收获了很多美食,才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回到家我们就为包棕子做准备工作了,妈妈首先把泡糯米的水沥干,然后就手把手地教我包棕子了,首先把棕叶的根部卷成空心锥形,在里面放上糯米、压实,接着把棕叶折下来,把锥形里的糯米包起来,把多余的棕叶随着棕子裹起来,然后用线把粽子扎紧,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诞生了。包好很多粽子后,妈妈就把它们一个个放到锅里煮起来了。这时妈妈问我:“你已经会包粽子了,可是你知道它的来历吗?”这可难不着我,随着锅里粽子煮得“咕噜、咕噜”的声音,我给妈妈讲起了这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位爱国诗人屈原,整日为国操劳,楚王却是位昏君。因为楚王的无能,楚国面临着灭国,屈原不忍看着国家灭亡,便投汨罗江自杀了。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用芦苇叶包好粽子扔进汨罗江里,让鱼虾吃饱,不去吃屈原的遗体,慢慢的,吃粽子的习俗和这个感人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妈妈听我讲完故事说:“你讲的很好,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

粽子终于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剥了一个,棕叶刚一打开,一股清香随着热汽飘了出来,我连忙咬了一口,哇,可真香啊!吃着香香的粽子我又想起了那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这是我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端午节,我不仅知道了端午节传说,还学会了包粽子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武汉严重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个寒假注定过得不同寻常。原本公路上奔流不息的车辆,现如今仿佛消失了一样;原本热闹的公园和广场,也变得冷冷清清;原本可以和亲戚朋友一起聚会欢度春节,而现在只能呆在家里“望门兴叹”。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这种病毒潜伏期最长14天,以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被传染的可能性极大。在重大疫情面前,最先挺身而出的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为患者筑起生命防护之堤,让大家仿佛看到寒冬里的一缕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身上,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温暖和希望,白衣天使们恪尽职守,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他人的生命。

来自五湖四海的“白衣天使”们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除夕夜直奔武汉。当我们一家人团圆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而那么多白衣天使们却在努力地抢救患者中,为了抢救病人,他们已经几天几夜没睡觉了。面对病毒,即使防护得严严实实的,也仍有不少医生护士被感染。在他们眼里拯救一个生命才是最重要的!那些“白衣天使”们穿上白大褂是医生,是拯救生命的英雄;脱下白大褂是榜样,是我们生活中的引路人!

在这个战场上,还有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80多岁的老爷爷——钟南山教授。已经耄耄之年的他,依然挂帅亲征,奔波在战“疫”一线,与新型冠状病毒战斗,真令人佩服。我们也要像钟爷爷那样,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刻苦钻研的人。知识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救人于水火,当遇到困难勇往直前,可以用知识战胜艰难困苦。

我坚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必将攻克难关,正所谓“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我想说,每一个青少年都应听从指挥做好自我安全防护,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不给国家添乱,为这次打赢疫情战役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观后感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我们都要观看《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今年也不例外。在这次的《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中,这十一个人的事迹都让我深受感动,其中,最令我感动的还是王峰。

在一个夜晚,王峰所在的居民楼已经休息了,突然,大厅的自行车失火,火势迅速蔓延,住在一楼的汪峰第一个苏醒,他醒后救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把他们送到安全地区,接着,再次钻进火海,将二楼一个老爷爷和两个小孩子救了出来,楼上还有很多人,他再次钻入火海,将的上十几家的邻居挨家挨户都安全救了出来,但是当他出来的时候,已经快烧成了炭人。在他去往街上的途中,他留下了一条长达六十米的血脚印,那是多么令人震惊,这将是他人生最后的足迹。这串血脚印染红了天,浸红了地,也染红了我们的心。当地政府不惜一切代价要抢救他,短短六天,就收到了二百万元的汇款,可是最终没有挽回他的生命。

我看到后很震惊,一个普通的人为什么要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救那些与自己素不相干的人呢?他原本可以放弃楼里的人们,带着自己的家人离开,可是,他没有,他选择死亡,用自己的死亡换来别人的生存。

我很惭愧,记得有一次,我爸爸在工地上,让我帮他递一下锤子,可我却当没听见一样。汪峰面对不认识的人还要选择用死亡帮助他们。我面对着自己至亲至爱的爸爸,竟然一点都不理睬,更何况只是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小事情。现在想想,我该多么惭愧啊!

我决定,我以后一定要学习王峰的这种精神,不管遇到的是生人还是熟人,也不管遇到的是大事情还是小事情,我都要尽我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一年级作文中国春节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中国人最高兴的日子,也就是春节。人们在今天会干许多的事。

早晨,我早早的就起来了,刷好牙,洗好脸。就准备过一年一度的好日子。但我走到厨房的时候,竟然一个人都没有,把我给气死了。但是我在桌子上看见了一张纸条,我一看,原来是我的妈妈去我的舅舅那边玩了,而早餐就放在锅里面,要我醒来之后就去吃。

吃饱了以后,我就去叫我的哥哥起床,过了几分钟后,我觉得很无聊,就去看了一下电视。过了十几分钟我听见那些大人说话的声音,就是到他们都醒了。so我就去外面的厨房了。过后我。哥哥。婶婶还有我的妹妹一起去超市逛逛……

在回来的路上,我们还买了几个汉堡包和几杯可乐。到家时,我和哥哥就在二楼边玩电脑边吃,我们玩的是龙斗士。就这样,我们一直玩,玩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才把手中的按键放下来。

到了下午,我们两个和另一个女性的朋友(注:不是女朋友)一起商量准备在下午两点的时候出去买炮。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离出发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两点了,我们看了一下时间就准备出发了。我一共买了九到十个东西,共花了21块,不过说实话,我花的钱是最少的。

终于,等到了晚上,我们一起在我哥的房间里玩,看电视,吃东西。到8,9点的时候,我们去二楼玩游戏。知道11,在后面的一个小时,我们听到了放烟花的声音,就把自己的烟花给拿出来放。烟花的响声越来越大声,也越来越多。随后我们也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烟花给拿出来放。

一直到了12过后才"收拾书包睡觉"。今天过得真是太开心了,我喜欢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梦英语

全文共 1062 字

+ 加入清单

Many years ago, when China was poor and lagged much behind the world, a lot

of men went to California to seek for gold in the hope that they could be rich

when they returned to hometown. American dream once influenced the world and it

attracted people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But today, the future is in China.

Many young people come to China to find their dreams.

Chinese economy developed very fast in the last decades, the market is full

of vitality and booming. More and more students choose to study abroad, but most

of them decide to return China to start their business,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with ten years ago. At that time, finding jobs in foreign countries was their

target. Whats more, China attracts foreigners to come and seek for cooperation,

because they know clearly that China can provide the chance they need.

Mandarin is learned by people from all around the world. The newest report

shows that more than 100 million people learn Chinese, which is the worlds

second language, and only ranks behind English. Chinese dream helps them to have

more chances.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春节三年级作文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有春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但我最喜欢春节。

春节时,大人要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全家人还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共同守年夜。还要给大门上贴上喜庆的对联等等。让我最感兴趣的是“福”字倒贴的来历。

传说,当年的明太祖朱元璋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掉一个人。好心的马皇后为了消除这场灾祸,下令全城的人必须在天亮之前在自己的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其中有一户人家不识字,把“福”字贴反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门上都贴上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妙,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要来造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了吗?”皇帝一听言之有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把“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是为了纪念善良机智的马皇后。

这个美丽的传说,和许多春节里精彩的活动,让我更加喜欢春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这是伟大革命家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可以赋予人丰富的知识色彩。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红色的略呈灰灰的书的色调,立即给人以“红色”的感觉,更兼有历史的厚重感。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现在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写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应该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在我看来,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西路军的很多故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女红军战士惨烈经过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红军精神。让我们现在拥有了如此安宁的生活。我们现在所获得的一切都是鲜红血液换来的,为了这些,我们不得不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动中国观后感初中生

全文共 1273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这每一个人的心。疫情来临时,鸠江区汤沟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辞辛劳,离开家人,积极响应动员,迅速进入战斗角色;他们坚韧不拔,始终坚守岗位,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他们勇敢坚定,在村民群众都闭门不敢外出时,他们始终在村落间“逆行”,宣传引导,摸底排查;他们既是一名中共党员,又是一名村居干部,他们在大难面前,舍小家为大家,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展现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险我们都得上

大年初一,春节假期的第二天,大家都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氛围中,但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消息也一直被村居干部关注着,他们某经亲身经历过类似的疫情,面对春节期间大量的返乡人员,加上村里办喜事的、聚会的多,都心里捏着一把汗,随着疫情严峻的消息不断传出,不少村居干部便开始在镇政府的工作微信群中主动询问,是否有防疫工作安排,形势不容乐观。

当日下午,镇党委政府开会传达部署防疫工作,要求各村居立即进入战时状态,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刚结束,现在正是检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时候,面对疫情,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算什么共产党员,怎么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会议结束后,个别村居书记给自己打气,得到在场人员的一致“点赞”。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镇 14

村居于大年初二上午,全部组织召开了“两委”会议,把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布置到位,明确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具体措施。全镇各村居干部,立即从春节假期的氛围中抽出身来,迅速调整思想状态,全部到岗到位,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某某某某指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来了,我们不上谁上。”在三元村“两委”干部会议上,村党总支书记姚清海面对个别人员的担忧,严正表态。

防控就是责任,当最接地气的“逆行者”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自把各自的网格管好、管严、管紧,各自把各自网格内的人员排查清楚,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最后到我这汇总签字上报。”某村党总支书记汪贻平明确“两委”干部网格责任,把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压实。某村充分利用“向心聚力、三网共治”载体,全村划分为

6

个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两名“两委”干部包保,同时发挥党群议事点作用,发挥党员、村民代表作用,把疫情防控的各项任务都交给网格,像一颗颗旗子下在网格点上,时时掌握网格动态信息。全镇

14 村居依托“三网共治”113

个网格,明确村居网格员属地责任,汤沟镇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排查人员准确、上报及时、信息全面,与村居干部落实好网格责任是分不开的。

“到村入户务必做好自我防护,你们不是只为自己负责,也是为了大家负责,这个时候,不能逞强。”每次下网格,到村入户排查摸底,陪同医务人员跟踪检查在家自我隔离的武汉返乡人员前,早映村党总支书记汪贻武都会多唠叨几句,生怕大家放松了自我防护。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太多“逆行者”,村居干部算是其中最接地气的,他们面对的是春节前广大在外务工返乡人员,这个春节农村很宁静,但情况也很复杂,形势似乎比村干部们认识到的更为严峻,他们丝毫不能懈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世界文化遗产600字五年级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人类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历史创造中有四种文化范围最广、自成体系、光芒四射,他们是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而这四种文化在一个地方迷人地交汇过,并被最灿烂的表现出来,这个地方就是中国的文化圣地——敦煌。今天,我们一起来到敦煌莫高窟,亲自体验了莫高窟的无限神奇魅力。

我们来到了第96窟,导游说这座大佛高35.5米呢!是莫高窟第一大佛。它有十几层楼那么高,站在他脚下,仰望大佛,感觉我们就像一只只渺小的蚂蚁。这么高大的佛像,古代的艺术家却把它雕塑的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接下来,我们来到第130窟,这座佛高约26米,是莫高窟第二大窟。古代匠师将佛像头部塑的较大,高达7米,超过人体的正常比例。匠师巧妙地利用来自洞窟前明窗的光线在这些面上投下的阴影,使得我们抬头仰视的人觉得佛像五官轮廓分明,高大雄伟、庄严神圣。由于长期被流沙掩埋,受潮气侵蚀,此画已受到严重损坏。

随后,我们又来到第148窟,这是释迦摩尼的涅盘塑像。佛身长14.7米。由于涅盘像采用横卧姿势,俗称为“卧佛”或者“睡佛”。塑像虽然经过后代重修,但佛像仍然线条流畅。因为孔子有72个弟子,所以卧佛身边也有72个弟子,它们形态各异都站在卧佛后面。因为这座佛像已经涅盘,所以这个洞窟形状像棺材,洞窟壁上和顶上全部画满了姿态万千、栩栩如生的佛像。

我们又参观了第17窟、103窟、112窟……其中有些洞窟的佛像都被卑鄙的盗贼给盗走了,有的被卖到国外展出。我国珍贵的文物流失了,多么可惜啊!

离开莫高窟,我万分舍不得,心里默默祝愿着:拥有无限魅力、栩栩如生的莫高窟啊,希望你永远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乡土中国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乡土中国》一书是社会学巨擘费孝通老先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根据他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期间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讲稿整理编写而来。这本书虽然历经七十余年,但栖它的研究却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重要思路,书里自对我国的很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层次剖析。

我对该著作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我认为这部社会学巨著不应在当今社会受到冷落。反复读了《乡土中国》后我有三点感想:

一是中国人的安土重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属于农业文明,中国是以农业为根基的文明古国。整个中原文化都建立在对土地深厚的依赖之上,所以我们和许有外国、游牧民族、水上民族不同。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我们不随意更换自己的住房。如果遇到拆迁这样的事情,我们门会较抗拒,中国人对房子有自己的情结,这也是我们房价居高不下的一个社会除原因。

二是“熟人社会”,由于乡土社会传统,从而着成了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

乡土社会发源子村落。在一个村子里,周围的人都是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大家都依靠着同一块土地生活,彼地相互信任、依赖。也由比形成了一个由私关系引由面出的“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

就像一块石头投入水中激荡出涟漪一样越靠水波中心的地方关系越紧密;越远的地行关系就越疏远,因此而形成的熟人社会。关系近的风事好商量,工作开绿灯;不属于自已人的,便什么事都很难有真正意义展开和作为。

三是婚烟关系。中国的家好做似事业组织,弱的大以做事业大小决定。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夫妻关系只是配抽。而这恰恰与西方夫妻关系是主轴,夫妻感情主要凝聚力不同。因此在中国社会。夫妻间的感情淡泊是常见的现象。因为乡土社会要求的是稳定,男女之间激烈的情感容易破坏这种稳定,所以中国人不喜欢离婚。因为大多数人对婚烟的就是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即使没有爱情也不影响彼此方间的合作。

以上是我对《乡上中国》主要的感受,。

《乡土中国》这本书除了增切我们看问题的深度,也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土地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使我在正视它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地用正确的态度去解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过端午二年级作文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再过几天就是五月初五了,也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你们知道为什么在端午节要包粽子吃吗?说到这里,还得从一个故事说起:古时候,有一个君王,好色好赌,根本就没有把政事放在心上,有时候只是草草了事,随便处理处理。有时候根本没有去看。他的一名大臣屈原可为他担了忧,他对大王说:“如果您在这样子的话,我只好以死相逼了。”大王生气的说:“你去好了,没人会来拦你的!”屈原伤透了心,他想:怎么办,这国可要落没了。几天后,人们在一条江中找出了屈原,相亲们悲痛万分,只好把粽叶和糯米包成一个粽子,再撒上米酒,这样子的话,鱼虾们吃了粽子,就会昏昏欲睡过去,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首了。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农历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这天,家家户户都得吃自己包的粽子。

虽说这粽子本意是用来纪念屈原的,但随着后来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现在粽子的口味是越来越多了。其实,制作粽子的方法是很简单,只需要粽叶。糯米,馅儿。馅儿可以以自己的口味来选择,可以用猪肉、蜜枣等等。先把糯米铺上粽叶,填上自己喜欢的馅儿。包起来,捆上细绳,就做完了。还有一项活动赛龙舟,在端午节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条龙舟大约站七到八个人左右,等裁判员把一声口令,队员们犹如离弦的箭,脱缰的马朝着同一个目的地飞驰。随着双桨的摇摆,一条条波纹快速的散开去,形成一个个圆圈,河两岸在观看比赛的人也兴奋不已,期盼着某一对的胜利。龙舟的快慢体现了一个团队和谐与合作的力量有多么的重要。

端午节虽然没有中秋节或春节来的那么隆重,但端午节里的一些传统习俗却无处不寄托着我们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小学作文450字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敦煌莫高窟具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为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坐落于河西西端的敦煌,建于秦天王苻坚时期,经历了北,隋,唐,西夏,元朝等历代的扩大兴建,规模宏大。与山西大同云石窟,河南洛阳石窟,甘肃水麦积山石窟,合称中国四大石窟。

占地面积约是108个篮球场那么大,平均海拔约1334米。

内附有壁画,其中音乐主题的洞窟就有200多个,绘有多种乐器,绘有不同类型的乐队共500组,各类乐器40余种,共4500多件。壁画中也会有人物画,山水画,装饰画等多种图案,这些图案都展现了,近千年来中国古代音乐史发展变化,提供了珍贵的财物。其中一些洞窟,存了中国宋代以前即10世纪内容丰富的壁画,有些壁画都是世界各国博物馆藏品从未见过的。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

在敦煌莫高窟中较为著名的为莫高窟第96窟——九层楼。窟外的红色木构窟檐高达45米,靠山崖而建。从远处看,就像是一座雄伟的九层楼阁,俗称九层楼,他是莫高窟最大的建筑物,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第96窟那有一尊巨型弥勒佛像,高35.5米,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在唐朝时称为“北大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历史名人故事

全文共 1913 字

+ 加入清单

陈独秀生命里的那对悲情姐妹花

1897年8月,在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举行,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大众三拜九叩成亲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作为将门闺秀的高大众恰好比陈独秀大三岁,无论家世和相貌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说得上琴瑟和鸣。十年间,高大众为高家添了三男两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婚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因受通缉,最后逃亡日本。回国后,陈独秀就成了高大众眼中的“怪咖”,而在陈独秀眼里,妻子高大众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古董”。自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就很少回家,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几乎放弃了平常人世的天伦之乐。聚少离多,再加上个性和才情的天渊之别,夫妻之间越发人疏情薄。

作为一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大众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至加以阻拦。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面对的也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子充满厌恶。于是,家庭失和,口舌之争在所难免。日复一日,家,再也不是让人栖息安生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自由的监牢。

就在他们的婚姻陷入僵局之际,一天,高家迎来了位意外之客——高大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高君曼本名小众,小姐姐10岁,从小接受新式教育,性格活泼,热情奔放。她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对姐夫发表的作品尤其钟爱,带着仰慕和崇拜,她走进了陈独秀死水般的婚姻生活。

陈独秀原本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心,但高君曼时尚的装扮、灿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高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漫步,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为惊喜着。在高大众眼里,妹妹的到来也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机,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出现任何问题。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风助,则不可遏制也难以浇熄。

一颗求教上进乃至产生爱慕的粉丝之心,一颗急于冲破藩篱寻找慰藉方向的自由之灵,在一来一往的碰撞中,探讨变成了约会,亲情转向了爱情,情感在一爱一慕中升华,日子在分分秒秒中难舍,等他们警觉到危险性时,彼此已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面对接踵而至的风言风语和世俗家族的压力,思想前卫的高君曼毫不在意,而乐于打破束缚的陈独秀也不顾人言,非议反而让离经叛道的两个“忤逆者”抱得更紧。各种打压扼杀无效后,高调“自由恋爱”的他们被逐出家门。

1910年,怀着对爱情的向往,他们一同来到杭州,正式同居。彼时,陈独秀在杭州陆军小学任教,打扮入时的高君曼陪伴在侧,他们出访高朋,听琴作诗,“徜徉在湖山之间,相得甚欢”。

新欢良宵短,旧爱寂寞长。面对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夺,在老家恪守妇道的高大众饱受锥心之痛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忍辱负重,如往常一样上孝公婆,下抚子女。她没有大吵大闹,更不想家丑外扬,只是整天悲郁哽咽,闭守房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陈独秀被任命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高君曼陪他重回安徽。很快,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面对追捕不得不再一次逃离家乡。在辗转逃命的岁月里,高君曼不离不弃,饱经风霜,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养育子女的重任。只是动荡的生活击垮了她的身体,她患上了肺结核,整日咳血不止。但她并不后悔,真正让她心寒齿冷的,则是陈独秀对家庭关系的偏执。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高大众所生的两个儿子前来谋生,作为姨母和继母,高君曼想把孩子们接到家中食宿,没料想陈独秀坚决不允,并骂她“妇人之仁”。见陈独秀如此不近人情,两人开始争吵,后来,竟然动了手。

因为长期生病,从1922年起,已转战北京的陈独秀开始对高君曼逐渐冷淡,并且外面盛传他另有红颜,心高气傲的高君曼怎受得了如此对待,心灰意冷之下于1925年带着儿女移居南京。自此离别,一南一北,他们再也没有相见。

1930年9月,高大众在老家走完此生的第55个春秋。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为姐姐奔丧,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家族依旧对她鄙恨难泯。一年后,孤立无援的她旧病未愈又添新疾,最终病殒南京。

在陈独秀的一生里,一共有四段感情,高君曼离开后,他与一名女医生施芝英渐生情愫,并公开同居。晚年落魄之际,陪伴他走向生命终点的则是一位相差30岁的女士潘兰珍。1942年,陈独秀在重庆病逝,弥留之际他也许才终于明白夫妻间同甘共苦、永不言弃的意义。只是,面对陈独秀情感的过往,那一对风姿卓绝的高家姐妹花,虽然个性截然不同,但殒灭的悲惨命运又何其相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思乡情

全文共 3989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童年的端午,祖母总会到野外割一些艾草回家,那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端午独有的香气标志。《荆楚岁时记》载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由此为了辟邪,家家户户会在节日来临之际于自家门楣插上一些艾草。随着端午的来临麦子的收获也会姗姗到来,男人们都忙着割麦插秧,女人们则浸糯米摘苇叶准备迎接端午节包粽子。

我家的粽子大都由祖母包成,她包的粽子呈羊角形,碧绿水灵甚是美观。这与从超市里买来的显然不同,买来的粽子虽然包装不错,但外形与口味总觉得欠缺一份乡土气息。祖母原先也不会包粽子,只因我小时候看见街上有人卖粽子而哭闹着要买,祖母坳不过便给我买了一个。而待我第一次享受过那份美味后,眼睛就一直还望着那个卖粽子小摊念念不舍。于是祖母就捡起我丢弃的粽叶,顺着苇叶的折痕祖母学会了包粽子的技艺,此后每年的端午我家便开始有了粽子。

乡村的粽子能把苇叶的清香迅速地递到群齿之间,原本洁白的糯米也变得晶莹透绿,那是芦苇的绿色沁入米粒之中。略尝一口,那种新鲜的苇叶味旋即舒展开来,就连鼻子也充满香气,刹那间自已的耳朵仿佛也能听见故乡芦苇荡里的鸟儿鸣唱。

我的家乡有很多芦苇,田野村头一片片青绿一簇簇鲜亮。端午节前几天村民们就会开始摘苇叶,孩子们也会跟着大人一起去,他们用小手将刚摘的苇叶一根根整理好放入竹篮,待回家后用水中洗净放到锅里煮,让那些苇叶变得柔软坚韧易于操作。村民们摘得苇叶很多以致端午过后原本绿森森的芦苇荡立时变得萧条零落根根光秃。记得小学老师曾讲述过端午节的由来,我们也知道这是祭奠诗人屈原的节日。于是孩子们都将那些光鲜碧青的苇干,看成一支支竹笛,希望祭奠诗人的同时也能听见离骚般的荒凉乐章。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但由于其性格耿直屡遭排挤最后又被多次流放,诗人在绝望和悲愤之中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诗人于端午节包粽子以示怀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在村庄那些淳朴温和的村民在享受粽子的时候不知是否还会想到遥远的汨罗江畔诗人那悲壮的一跳,他们是否已遗忘了端午的初衷,是否发现包裹粽子的苇叶正散发着千年不断的文人气息。

中国传统节日很多,以致于每一个节日都会与某些历史名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牵连,让那些节日终因掺杂了太多文化堆积而含糊不清。唯有端午节!只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对诗人的敬意,随着一缕缕苇叶的清香,静静地,悄悄的,传承千年。

其实历史长河中有一种现象屡见不鲜,那就是对于曾经的爱国事迹后人会义无反顾的进行轰传,而被轰传的人在他自已那个年代却遭受许多莫名的排斥,甚至还有人想将他置于死地。这似乎很难让人理解,轰传式的赞扬背后竟然隐潜着轰传式诋毁,这好像与老子的“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相同。虽然若干年后这些先人也会扬名立德,但这种循环报应的时间路途未免拉的太长太长。这群掀起污蔑诋毁浪潮的人也早已定性为人品受到质疑的小人,自然邪不胜正的不变定律,让他们这种龌龊伎俩绝不影响后人为对先人的崇拜与缅怀。即使现在的端午无论从传说还是寓意都已变得清雅不俗,但那爱国的忠魂与千载冤气随着离骚的词章依然留在世间。即便我们知道历史上有着很多让人感到不舒心的地方,可我们总不能把眼光一直停留在那伤心的一处流连往返而伤心纠结,倒不如将那些无穷的幽怨赋予古老文化的宽怀在节日中抒发一些情感寄托吧!

端午或许正是出于这种原因,人们将原本悲壮可泣的气氛演化成今天可供品味,可供细闻,可供慢慢咀嚼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提供一份可以欣赏的美食还提供一股带着文化气息的绿叶香气。也许古代的人们把苇叶的清香脱俗比喻成诗人的高风亮节,把用来咀嚼的米粒引伸成为那些奸佞小人,这样倒使这些敦厚淳朴的村民在吃粽子的同时既纪念了文人又释放了心中的郁愤。

我在怀念故乡时常常会无由地想起祖母,想着她拿着苇叶唱着小曲正在包粽子,苇叶的清香拌和着小调的音符充满我整个记忆的画面。由此我还会联想到其他几种情况,譬如故乡麦收时妇女们唱着小调在割麦子,野草的香气与苇叶很相似,她们所唱的歌声也似乎更加委婉。而现在我已经搬到县城,偶尔到公园散步时也会看到一些老人哼着民间小调在割草护理,那时我必然会停下脚步,目光虔诚的四处搜索。是的,我童年的记忆大都已经模糊,不知为什么由这种由乡间小调混合着草木香气的情景却一直占据我的心中。即使现在已过不惑之年,听到的美丽歌声也实在不少,然而那些歌声终究难以掀开童年的心绪,唯有听到那种古老曲调的同时又闻到了清新的青草味,才能将我那些久违的思绪唤醒。

我有一个朋友现在已是某企业老板,他童年的老宅紧邻生产队的牛棚,由此他童年的深刻记忆竟然是由牛棚散发出来的腐草牛粪气味。现在的农村与城市间已经看不到过去的牛棚,我这个朋友当然也很难找到童年的记忆。我们在一次下乡办事的途中偶然路过一个养牛场,他陡然间好像从长久的思索中惊醒,急促地对我说;他苦苦找寻的故乡印象居然是这种气味。想来这种气味是遭人厌恶的,但他却对于此有着不可割舍的眷念。显然这是童年的记忆在作祟,就像我一样,一闻到割草的香气就联想到包粽子,联想民间小调,联想到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出自王维,由于诗人长年漂泊在外,无法与家人共度节日,看到家家户户都在欢喜庆祝,诗人不免掀起对家乡的思念,因此才倾吐自已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依恋。其实每个人在少年时期对故乡的思念倒不怎么深刻,只有步入中年或老年甚至两鬓苍苍时那种思乡之感才尤为迫切。思乡的主题虽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幼时感官世界储存下来的东西,我想诗人王维所说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应该是来自他童年记忆的印象吧。

记得故乡每逢重大节日总会有很多来自海外的侨胞,他们回乡探望时,首先是到先人的墓前饮泣一番;而后与街坊回忆着幼时的故事;哼着当地的小曲。他们扭动着笨拙年迈的肢体,用苍老宏厚的的嗓音吟唱,音节虽不标准但曲调悲戗清晰,稍微哼出几句围观的村民已经两眼湿润。在他们眼中故乡的风是那样凄迷,故乡的雨是那样滋润。当年他们是哼着这种小调走出去的,今天又唱着同样的曲调走回来。他们徘徊在故乡的田野,徘徊在童年嬉戏的小巷,哼着童年熟悉的腔调,闻着故土散发的幽香,我想他们的思绪中一定会不断涌现一连串像王维一样的感叹……

不仅仅古代大诗人,大文豪会长期漂泊在外,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出门在外的历程。那或许是由城里走向农村,也或是由农村走向城里。即便现在居住城里的人,他上一辈的上一辈乃至更远的祖辈就可能是从农村走向城里,他们仅仅是在那个时间点上做了一个由农村与城里的角色转换而已。其实他们不只转换了身份还转换了居住环境,转换了繁华与宁谧,转换了喧嚣与安逸。有了这种转换他们虽然失去了农村的古朴秀丽,失去了农村人的淳厚温和,但却永远不会失去的对先人缅怀的那份真诚。

这些话题谈下去似乎有点深奥也很庞大,涉及的文化范畴会更加辽阔,让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答案,无奈就写一写故乡留给我的乡土气息吧,思索一下老人们哼唱的乡间腔调。只有这样说出来我的心里才会如释重负,才能释放我埋藏于心底的情感记忆。

由于端午节与割麦插秧连在一起,所以让一个原本具有文化气息的节日显得既繁忙又疲惫。我家的水稻田足有十二三亩,原本割麦子;推麦子;打场脱粒就已累的你精疲力竭。但一看到重新整好的水稻田疲惫依旧还会抛到脑后,总会毫不犹豫地咬牙坚持栽秧。那时我家中稻田的秧苗都是我挑到田里的,那稻叶的草绿虽没有粽子的苇叶清香,但至今想起仍然那么难忘。我们这代从农村出来的人,几乎都干过农活,只是当初现代化的农业机具还没有普及,田野中的麦子都要靠人力一刀一刀地割倒,再一车一车的推出去。水稻则更是极端疲惫的活计,整田挑秧不说还要面向水田背朝天一步一个脚印把稻秧一棵棵栽下去。

我家所在的生产队每户的土地都很多,邻里村庄的亲戚朋友也是如此。由此在我好不容易把自家田地的活计干完时,父亲又让我到舅舅家帮忙。说是帮忙其实都是我干,舅舅已经60多岁了只能看着自家的田地叹气。我倒是有一个小表弟但那时间他还在部队服役,我原本是不大愿意去的,只是父亲的呵斥和舅舅的恳切让我无法回绝。舅舅是北圩队人,他家土地比我们家还要多,仅水稻田就有二十亩。那一片稻田让我站到地头仅仅就是看二眼已吓得双腿发软,但既然来了不管怎样还得必须干活,说实在的那些活计全凭是死撑赖糊地做完。北圩队的水稻田是最壮观的,整片稻田在一起大约有四五百亩,远远看去像一面镜子。头顶的烈日烤的它明晃光亮,照的整个人都晕晕乎乎脚步懒散。我走在宽阔疲惫的水稻田里耗尽了力气消磨了精神,拖着散了架的身体深一脚浅一脚在死磨硬泡。那时我常常暗地里埋怨我那个小表弟,他要是不参军该多好呀。

舅舅是乡村吹奏艺人,不大会包粽子,当他看到我辛苦的在稻田里栽秧,考虑到又是端午不给孩子吃点粽子显然有点说不过去。于是他也会包几个直接送到水稻田边,可是他包的粽子又大又丑,怎么也找不到节日的气氛,虽也是绿叶包裹,却显得过于简单粗糙,闻起来倒还可以,只是刚尝两口气味已然远去,待回过神来一点节日的气氛也找不到。好在舅舅的笛声优美能把我农活的劳累减轻不少,让我对那时的端午节又多了一份情调。

那年的端午后不久我祖母就离世了,此后家里包粽子的任务就落到我头上。我也是像祖母那样跟着粽叶的折痕学会的,只是我包的粽子吃起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想不起来!前天回老家,我顺便去祭拜一次祖母,她的坟茔南侧就是西场队的北窑沟,那里长满了芦苇,碧绿的苇叶高低起伏芦荻翻滚。我眼前不断浮现祖母唱着小调包粽子的画面,我想告慰她老人家端午的粽子我会包了,就是再也听不到她老人家哼唱的小调了。我想端午过后这里的苇叶就会被摘光,只能留下光秃秃的苇柴杆子。那原先世上最美丽的芦苇荡,都横七竖八地散乱一片。根根苇干像碧玉竹笛,也许就是!那笛声拌和着祖母唱着小调包着粽子,苇叶碧绿水灵,笛声委婉悠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传统节日450字三年级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大年三十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穿上了新买的衣服,和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只见满大街的人们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脸上都挂满了喜气洋洋的笑容。

商店里到处张灯结彩,还挂着红红的灯笼,大门口张贴着大红色对联、金牛、门神、到福的图片,购物的人群把超市里挤得水泄不通。我们也加入了购物的人群里,买了各式各样的好吃的零食,有:旺旺大礼包、巧克力、饮料、开心果、核桃、饼干、牛肉干……太多了,可把我乐坏了!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有:麻婆豆腐、清蒸鲈鱼、香酥鸡腿、红烧肉、手撕鸡……,还有我最爱吃的烧烤和窑鸡,真是美味极了!开开心心吃完年夜饭后我们一家人坐在柔软的沙发上观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其中有的小品特别搞笑,把我们都笑的人仰马翻,在不知不觉中__年的钟声敲响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彻了神州大地,绚丽的烟花像鲜花一样在天空中绽放,把茫茫的黑夜映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大年初一早上,我就被鞭炮声“叫醒”,原来是大家在“迎财神”!

过春节真热闹又开心,还能收到许多的礼物和祝福,最让我开心的是还收到了许多的大红包,所以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