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足球作文素材汇编19篇

导语:中国经典要得以流程,民族方能经久不衰,回味传统中国经典一直是我们讨论的问题,下面来看看2024年高考作文预测范文,回味传统中国经典。接下来小编为同学们分享一些中国足球作文素材优秀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浏览

7285

作文

136

高考作文素材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人物故事

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__年__月1日晚,年近32周岁的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中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名,半决赛他跑出了9秒83——新的亚洲纪录。

作为第一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这一夜,他“苏神”的绰号被更多人知晓。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苏炳添的人生,远比比赛还要精彩。

“飞人”

“9秒98”、“9秒83”,东京奥运会像一场梦——“飞人”

半决赛起跑前,他摆出了“拿捏”的手势,几秒后,他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赛后,他说自己只是想进步一点点。看似“凡尔赛”,但将个人最好成绩提速0.08秒的背后,是多年的漫长磨炼。

常年的训练比赛,带给他一身伤病,苏炳添原本计划在2017年退役,却因心中不熄的短跑之火重返赛场。

2018年两次跑出9秒91的苏炳添,在次年多哈世锦赛后,便遭遇了18个月的伤病困扰,腰伤新愈,又添肩伤。这个永远追求速度的身体,跑得过对手,却跑不过伤病。

奥运会因疫情延期一年,他曾因此长达13个月没有比赛。种种困难之下,身为“超龄”老将,他仍笑着说“我真的还可以再跑。”

强大的意志力支撑他一步步靠近奥运梦想,最终,苏炳添站上了奥运决赛的起跑线。

“苏教授”

赛场下的苏炳添,本科与硕士均就读于暨南大学,还在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学生们叫他“苏教授”

个人的实践是他宝贵的教学素材。2018年4月,苏炳添被正式聘任为暨大副教授,他还曾利用国家队休整时间回校,教学生们热身与短跑的技术。或许下一次“苏教授”

今年,他带的第一拨硕士研究生已毕业,而“苏教授”

苏炳添在深圳大运中心备战东京奥运会期间,甚至还在写自己的博士论文。这件事登上过微博热搜,引得无数网友讨论。

苏炳添曾说,完全退役之后,他将会在暨大任教,“比起做教练,我更喜欢当一名老师。”

“添添”

很多次采访中,苏炳添都会提到“青梅竹马”的妻子林艳芳,他们的爱情故事更是羡煞旁人。

谈及2002年初中军训时的初见,林艳芳曾回忆说,笑容灿烂的苏炳添是最引人注意的那个。在那个纯真的年代,苏炳添也像其他男孩一样,会用玩闹、传小纸条等招数来吸引“女神学霸”的注意。

2017年10月10日,他们走进婚礼殿堂,结束了15年的爱情长跑。而后,他们迎来儿子小天天的降生。婚后的生活就像结婚纪念日一样,十全十美。

苏炳添平时称妻子为“芳姐”,对方则叫他“添添”

苏炳添自认是一个不懂浪漫的人,但他会记得两人的每一个纪念日,几乎每一条微博都会和妻子互动。如果这不是浪漫,那什么才是浪漫?

苏炳添曾经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写道:“不要活在纪录里,要为破纪录而活。”这句话就像他的人生写照。被称为“神”的他,迷人的不只是他在赛道奔跑的身影,还有,永远追求更好的自己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介绍中国文化遗产说明文素材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许多的文化遗产,例如秦兵马俑、长城、圆明园、故宫等,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坐落于西安,是西安临出土是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秦兵马俑规模雄伟、雄壮。现在已经发现了三个俑坑了。俑坑共有8000个兵马俑,总面积都有20190㎡,应该有50个篮球场那么大,其中一号坑。最长,长230米,宽62米,总面积大概是14260㎡。坑里的兵马俑都有6000多个呢,站在远处眺望一号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无比整齐,认真观摩,真像秦始皇当年统率的所向披靡的大军队呀!

秦兵马俑不仅规模雄伟,而且类型很多,每一个都充满盖世英雄的气势。

武士俑身穿战甲,手持利剑,身子微微前倾,脚蹬马靴,正视前方,仿佛胜券在握,仿佛是无敌的英雄一样。

骑兵俑一手握缰绳,一手握长矛。一旁的马,肌肉丰满,精神精神十足,蓄力待发,踏上征程,协同主人。

跪佣单膝跪地,身姿挺拔,他神态自若,如正人君子一样。

各种各样的秦兵马俑使我看到了世界的辉煌历史,我感到无比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上海高考作文素材:中国的荣耀,世界的信任

全文共 1674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申办了2022年冬奥会,这也是中国第二次举办国际奥林匹克盛事。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对中国有了新的认知,而再次申奥成功也是世界对于中国国家实力的认可。

7月3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体会议上,北京以获得85张选票中的44张赞成票优势,战胜了只获得40张赞成票的阿拉木图,另有一张选票为放弃票,最终胜出——国际奥委会决定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授予北京。(新华网7月31日)

国际奥委会再次垂青北京,既是对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社会持续进步抱有的坚定信心,又是对北京举办的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又一次高度肯定。中国由此成为全球第9个既举办夏奥会也举办冬奥会的国家,北京则成为全球首个荣获过冬、夏两季奥运会举办权的城市。中国沸腾了,北京欢迎你,2022年北京冬奥会欢迎你,欢呼声、期待声响彻世界。

长达一年又8个月时间的漫长申办之路,在今天看来,都走得那么稳健扎实,可谓步步为营,步步高。期间,中国人以诚意、智慧、远见、实力和魄力,开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征程。面对国际奥委会的严格要求和委员们的百般挑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中国奥委会、国家体育总局、社会各界、形象大使、优秀志愿者和市民们的热情关心和鼎力助推下,北京携张家口一起过五关斩六将,戮力同心向前闯,写就了申办“成功”二字。

2013年11月3日,当中国奥委会正式致函国际奥委会,提名北京市为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城市时,北京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就已经结成申办共同体,联合申办这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冬奥会,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2014年3月14日,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北京、波兰克拉科夫、挪威奥斯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和乌克兰利沃夫5个城市正式申办2022年冬奥会。

这一年的7月7日,国际奥委会再一次宣布,中国北京与挪威奥斯陆、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3个座城市正式入围2022年冬奥会候选城市。8月1日,北京冬奥申委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只争朝夕,奋力完成好申办工作,力争获得举办权。申办愿景“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和申办标识“墨舞冬奥”等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核心元素,也在会议上正式集中亮相。从此,一路不停地努力,直至冲刺。

北京携张家口赢得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这是中国的荣耀,世界的荣幸。7年前,也就是2008年北京以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在百余年奥林匹克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奥林匹克精神广播在亚洲,广播在世界,北京为世界所熟记,所崇敬,所向往;再过7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圣火将再一次在这片东方沃土上熊熊燃烧,在百余年奥林匹克史上树立起了又一座丰碑,奥林匹克精神由全球首个举办过夏季、冬季奥运会,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都北京,进一步广播到东西南北半球,北京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清楚镌刻的伟大符号,而且熠熠生辉照耀着人类和平、文明、进步的前程。

我们不会忘记,7月31日上午,在国际奥委会委员投票表决之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向国际奥委会委员致辞,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对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期盼之情和最坚定的支持,表示中国政府高度赞赏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观和国际奥委会的改革主张,将全面兑现每一项承诺,全方位践行《奥林匹克2022议程》。习近平的洪亮声音穿越时空,感动了国家奥委会,也给世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北京申办成功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民同乐,中国与世界同贺。令人深受鼓舞的是习近平在当晚第一时间致信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代表团,热烈祝贺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了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他说,你们为申办冬奥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把2022年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7年,对于中国而言,时间宝贵。作为信守承诺,言必信、行必果的中国,一定会手握改革、创新、实干、发展的时代巨笔,写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考素材:2024感动中国候选人吕顺芳寻亲大姐的资料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江苏网12月9日讯 日前,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评选正式启动,20位候选人中有我市的“寻亲大姐吕顺芳。市民可访问央视网,为吕顺芳投票。

64岁的吕顺芳,是宜兴官林镇义庄村农民。吕顺芳小时因家境贫困,年幼的妹妹被忍痛遗弃。为了圆母亲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她四处奔波寻找妹妹,然而直到母亲去世也未能如愿。寻亲路上,吕顺芳发现还有更多有着同样遭遇的家庭,她暗下决心:“我要帮天下父母寻找他们失散的儿女!”

2000年5月,吕顺芳在家中办起了“寻亲驿站”,先后接待了来自内蒙古、陕西、河南等14个省区的3000多名寻亲者。为帮人寻亲,吕顺芳辞去工作,几乎花光了积蓄。14年来,吕顺芳帮助300多名寻亲者找到了亲人,用爱心演绎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寻亲大姐”。

吕顺芳,女,64岁,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官林镇义庄村农民。

吕顺芳小时因家境贫困,年幼的妹妹被忍痛遗弃。为了圆母亲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她四处奔波寻找妹妹,然而直到母亲去世也未能如愿。寻亲路上,吕顺芳发现还有更多有着同样遭遇的家庭,她暗下决心:“我要帮天下父母寻找他们失散的儿女!”

2000年5月,吕顺芳在家中办起了“寻亲驿站”,先后接待了来自内蒙古、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14个省区的3000多名寻亲者。为帮人寻亲,吕顺芳辞去工作,几乎花光了家中的积蓄。14年来,吕顺芳帮助300多名寻亲者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亲人,使一个个离散多年的家庭破镜重圆,用爱心演绎着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她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寻亲大姐”。

“虽然我自己的妹妹还没有找到。可是,想到有那么多的老人不再像我母亲那样抱憾,那么多的家庭能够骨肉团圆,我感到付出再多也是值得。”吕顺芳说,“不管有多大困难,我都会坚定而快乐地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2024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的作文素材

全文共 954 字

+ 加入清单

1.群英荟萃

杨振宁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后,考入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读研究生。读研究生期间,杨振宁住在联大昆中北院研究生宿舍。与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宁、金启华和顾震潮,黄昆和张守廉也偶尔来住几天。这些中华民族未来的精英们聚于一起,在陋室里交谈切磋,结伴探索着科学的奥秘。

2.杨门长子

作为杨家长子,杨振宁为鼓励弟妹多念书,还订出了一些颇为吸引人的规则:一天之中,谁念书好、听母亲的话、帮助做家务、不打架、不捣乱就给谁记上一个红点,反之就要记黑点。一周下来,谁有三个红点,谁就可以得到奖励———由他骑自行车带去昆明城里看一次电影。

3.名师高徒

杨振宁读联大物理学系时,给他上一年级普通物理课的是擅长实验的物理学家赵忠尧教授,上二年级电磁学课的是著名学者吴有训教授,上力学课的是在广义相对论等方面颇有研究的著名学者周培源教授等。

但对杨振宁来说,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这些教授们外,父亲杨武之对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杨振宁在学校里,遇有不懂的问题、碰上难以处理的事,总是经常跑到数学系办公室向父亲请教。

杨振宁还多次说过:"在联大给我影响最深的两位教授是吴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 年,杨振宁本科毕业时,选了《用群论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动》作毕业论文,并请吴大猷做论文导师。杨振宁在研究生院读书时,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导,对统计物理发生了兴趣。1944 年研究生毕业时,杨振宁请王竹溪教授作硕士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其指导下又非常成功地写出了硕士论文,《超晶格》即为其中的一部分。1983 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杨振宁发来唁电说:"我对统计物理的兴趣即是受了竹溪师的影响。"杨振宁还回忆道:"以后四十年间,吴先生和王先生引导我走的两个方向———对称原理和统计力学———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杨振宁在研究生院期间听了马仕俊教授的课后,开始注意"场论",并对变形物体热力学也非常感兴趣。

1957 年 12 月 10 日,35 岁的杨振宁和 31 岁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奖领奖台。其前,杨振宁写信给吴大猷,感谢吴先生引导他进入对称原理和群论的领地,并说后来包括宇称守恒在内的许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吴先生 15 年前介绍给他的那个观念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感动中国人物素材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2月18日晚,下乡归来的张渠伟在忙碌一天后并未选择回家休息,而是来到了单位会议室观看节目。节目播出后,同事朋友的祝贺纷纷如期而至,而他本人却感到:“内心很平静。”

自20__年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张渠伟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由于常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还患上了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住院期间,他曾3次拔掉“输液管”偷偷回到了工作岗位。

最严重的时候,医生曾要求他立即住院,接受手术治疗,否则就有可能失明。可是他却说:“没时间住院啊,能不能先利用药物保守治疗?”带着3个月的药物,张渠伟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一桩一桩的工作让他分身乏术,连复查都是通过电话联系医院,让医生根据口述症状帮忙开药。

真情的付出也有了回报。据数据统计,渠县四年共减贫136610人,贫困发生率从12.1%降到0.6%,这一条扶贫之路,张渠伟走得辛苦,却依旧坚定。

“获此殊荣,我仅是扶贫战线的代表之一。”节目播出后,张渠伟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殊荣对他而言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唯有扎根扶贫一线,更加努力地工作和顽强地拼搏,为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张渠伟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外国人看中国发展变化作文素材

全文共 844 字

+ 加入清单

变化,说发展

——电的进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光辉岁月。三十年,不平凡的三十年,我们周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换了摸样,低矮的校舍已成为记忆。马路向宽处发展楼方向高出发展……变化之大让人惊讶。“神七”问天、"嫦娥”奔月,载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愿,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这都是“科学发展观”的功劳。

小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科学发展观",它论的到底是什么,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了什么叫“科学发展观”,学校还发了书,原来,是它在一直推动社会在发展,在进步。“科学发展观”市关于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科学发展观”的功劳之一——电的进步。

听母亲说,在她小时候,村子里还没通电。写作业时都用煤油灯。有时还舍不得点,等到了很晚在终于肯点煤油灯。昏黄的灯光,昏黄的环境,让人眼睛酸痛。人们好像生活在被包围的大山里,思想被禁锢了,无论是什么国家大事,人们都不了解,田地——村庄两点一线模式的生活他们过了许多年。现在,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点的价格大幅度降低,惠农政策的出台,让点走进了千家万户,家里有了电视、电脑,让人们理解大千世界,还实现了“天涯若比邻”。课外生活多姿多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诱人,我们的思想已不停留在田野,而要走出去。

姥姥时常感叹:“现在人民生活都富了,跟过去不一样了!这全是咱科学发展观的丰功伟绩啊!”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做好新世纪的小主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长大以后更好的回报社会。感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统筹兼备的科学思想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快乐成长,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做文明礼貌的好少年,以后回报祖国,建设祖国。我相信,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外国人看中国发展变化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热点素材:2024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揭晓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2月8日电 中央电视台今晚播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获得2016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荣誉的分别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量子通讯的领跑者潘建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还向中国女排表达了特别致敬。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孙家栋——星斗焕文章

三入火海救人英雄 王锋——忠义感乾坤(资料图)

江西奉新泥洋小学教师 支月英——芳兰振蕙叶

湖南衡山白云村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君子通大道

舰载机飞行员张超——浩气展虹霓(资料图)

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人技师 李万军——器成天下走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 梁益建——推诚结仁爱

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 郭小平——暖带入春风

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 阿布列林——澄清有片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常委 潘建伟——曙色满东方

中国女排代表——为国著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二;加油,中国足球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意汇》这本杂志中读到了一篇《不和中国队交换球衣》的文章后,十分气愤。

这篇文章写了2002年的世界杯巴西队和中国队交锋,可是三场下来,中国队不但一场没赢,一球未进,连人也输了。赛后惯例地和巴西队交换球衣,但是巴西队员的脸上露出了不情愿、傲慢和鄙视的表情。

读完后,作为一个小球迷,我的心里愤怒极了。2002年,我只有8岁,没有看过那场比赛,但通过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巴西队那盛气凌人的样子。巴西队不就是得过世界杯冠军,就可以这样目中无人吗?世界杯创建的目的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挑衅,更不是为了羞辱别的国家!而是为了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切磋技艺、强身健体,是为了增加各国之间的友谊,让我们的世界更加和平。巴西队员也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别的国家队员,因为赢了你们,就羞辱你们、瞧不起你们,请问你们做何感想?

同时,我也扪心自问:中国队难道就这么不堪一击吗?难道我国13亿人口里挑不出11个人来踢个像样的球吗?难道每次世界杯,中国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捧走世界杯,没有一点自责、没有一点点反思,没有一点点要求上进的心吗?中国足球的出路到底通向何方?体育报上曾分析:中国足球队员往往对于金钱之类的利益问题超过了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导致球员为赚钱而踢球,而不是为了足球本身的荣誉。和巴西队相比,我们球员身上有没有他们那种顽强的足球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拼搏精神?

曾几何时,我们被外人称做“东亚病夫”,而今我们在乒乓球、游泳、排球、跨栏……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世人瞩目。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看到足球健儿们在绿茵场上的飒爽英姿!加油,中国足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梦黄河情作文素材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阳台上,看着黄河,像一条丝带,日夜向东流。我多么希望我是一只小鸟,飞过她,栖息在她的岸边。

那天,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你的身边。夕阳下的黄河边太美了,夕阳映衬着西山格外壮观,把一切都染成了金色。几只海鸥渴望最后一缕阳光,几个拍照的大叔也成了余辉中的剪影。冬天的黄河,不像春夏的黄河,汹涌澎湃,水浑浊如浆;冬天的黄河,岸边水下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晶莹剔透,仿佛是偶然留下的翡翠;冬天的黄河,碧绿如蓝,像一首舒缓的小夜曲,静静地流向远方。

我站在黄河边一个满是石头的沙滩上,向黄河扔了几颗鹅卵石,溅起大大小小的水花,真的很漂亮!那一圈圈涟漪,把我的小心愿和祝福带到了远方。还有一个大沙滩,随处可见城堡和孩子们堆的各种图案;还有像标本一样的芦苇,在风中摇曳;而水车,承载着母亲河的温柔,驶向远方。远处,父亲喊着回家。我不想离开。我在岸上捡了一些漂亮的石头,准备放到鱼缸里装饰。爸爸喊了十几声,我才勉强回家。

黄河妈妈,我是喝你的奶长大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中考素材:中国传统节日

全文共 4534 字

+ 加入清单

【名言警句】

1、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运用思路】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有着许多属于自己的节日。但是如今,西洋节日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节日,春晚收视逐年下降,年轻人都在过圣诞节。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思量呢?

【精彩素材1】中秋将申报世界遗产

凤凰卫视9月9日消息综合报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中国的互联网上掀起了投票支援"中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潮。据悉,今年中秋前后,中国国家文化部门将对中秋节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召开专家论证会,一旦通过,将提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申报。

【素材点拨】

1.“中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既能唤起国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更寄寓家和万事兴、祖国和平、世界大同的深刻意义。

2.振兴传统节日,关键之处是要让其“升格”,即从过于浓重的农耕文化和商业气息中解脱出来,赋予其时代性和平民化色彩。

【适用话题】

“传统与前卫”、“保守与开放”和“民族化和世界化”等。

【精彩素材2】

春节“东风西渐”温哥华

要过年了!在大温哥华地区,来自两岸三地的华裔几乎察觉不到是生活在海外。因为在这里,同样有着浓浓的春节气氛:办年货、逛花市、吃年夜饭、看大巡游、探亲访友……今年另一格外引人关注的春节热点是,加国的政治人物更积极主动地与华人共享新春。候任总理哈珀昨天在当选后首场记者会上率先向全加华人拜年;温哥华市长苏利文昨晚在华商会贺岁展销嘉年华上更全文以广东话致辞,向华人祝贺新年快乐,狗年好运。“东风”已西渐,在倡导多元文化共同繁荣的加拿大,春节这一中华传统不仅扎了根更开出茂盛的奇葩。

【素材点拨】

春节引起加方领导的重视,这是中国强盛的具体体现。

【适用话题】

“发扬传统”、“风”和“同一个世界”等。

【精彩素材3】

(一)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也称农历新年,节日欢庆时间最长,礼俗最为隆重繁琐,也最为中国人重视。春节从农历二十五开始,至元宵节前结束。举国上下,普天同庆,尤其是大年三十、初一,几乎所有行业的人都要放假与家人团聚,共庆新年。

除夕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相传以前有名为年的怪物每到初一大早即来吃人,因此人们有守岁的习惯,一夜不睡,边看边吃边玩,一家团聚,其乐融融。年夜饭对一家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事。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传说东方朔帮一宫女回家团聚,向皇帝谎称火神爷要在正月十五放火烧长安,他要求汉帝用汤圆(后称元宵)祭火神爷,百姓家家做汤圆,挂红灯,使长安城灯火通明,并令所有的人上街观灯,以给上天以混乱嘈杂的假象,宫女因此也被放出和家人团聚观灯。

元宵一般是正月十三试灯,正月十八落灯,除灯会外,还有舞龙,舞狮等。舞狮,传说以前有猛兽常下山侵害牲畜、人和庄稼,一位酋长夜梦一人说:“狮子是百兽之王啊!”他醒后,让人假扮狮子埋伏于路边,一有猛兽侵扰,群狮狂舞,吓得猛兽四散奔逃,从此,人们把舞狮作为一个习俗固定下来了。

(三)清明节

冬至后106天是清明节,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节不动烟火,源于晋文公为纪念烧死绵山的介子推而定的节日,以示祭奠。由于这两个节日相差一天,因此,后来两个节日就合并在一起了。清明,古称三月节。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是扫墓和踏青。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重午等。这一天,家家户户挂钟馗像、艾叶、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端午源于屈原。相传屈原投江后,人们怕鱼儿吃他的尸体,争相坐龙舟到江心洒下用竹叶包米的粽子,后即成风俗,每年此时世界各地的华人都要赛龙舟以示风俗。

(五)七夕节

又叫乞巧节。乞巧即向织女乞智巧,也能像织女一样织无缝天衣,心灵手巧,一般为妇女摆瓜果于月下,如果有蜘蛛等小虫落上,即织女赐“巧”,一家人皆大欢喜。七夕因为妇女乞巧,又称“女儿节”。

(六)中秋节

中国自古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习惯,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即为祭月,于是取八月十五月圆之时,人们静心体味中秋的欢乐。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又称敬老节。

中秋节最著名的神话就是嫦娥奔月了。嫦娥偷吃灵药,背着后羿上天,定居月亮。从此,后羿思念嫦娥,便摆祭品祭奠。又说上有广寒宫,有桂花树,吴刚伐树,玉兔捣药,而蟾蜍为嫦娥被罚所变。

【素材点拨】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那亘古而悠长的历史人文,也许涌动着无数鲜活的灵魂,唱着一曲曲动人的歌谣,继承并发扬它们,会坚实我们的精神底蕴,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使我们心境澄明,思维飞扬,精神厚实。

【适用话题】

“中西方节日”、“最想念的节气”等。

【精彩素材4】

西方节日

(一)圣诞节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

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二)情人节

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起源于古代罗马,于每年2月14日举行,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关于“圣瓦伦丁节”名称的来源,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纪念以为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他用反抗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狱,并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处死刑,行刑前,瓦伦丁曾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她的一片情怀。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素材点拨】

中华民族是一个开放、进取的民族,包容、开放是我们民族的基本特征。庆祝西方节日无可厚非,相反可以从中找到我们民族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我们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来对待西方文化,绝不能故步自封,自绝于世界民族之林。

【适用话题】

“中西方节日”、“包容与开放”等。

【精彩素材5】

“签名取消中医”

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在网上有人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已经达到了上万人,主要意见是要采取相关措施,让中医在五年内全部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使西医成为国家唯一的医疗技术。(2006.10.10卫生部新闻发布会)

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

据报道:韩国在成功申报端午祭之后,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据2006.10.7《今晚报》)。

【素材点拨】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用什么来赢得别人的尊重呢?显然是对本民族固有的文化精髓不离不弃,自尊自信。

【适用话题】

“坚守”“原则”等。

【精彩素材6】

中国端午节PK韩国端午祭

2005年巴黎时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素材点拨】

在经济发展下的社会转型期,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否则,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

【精彩素材7】

中国七夕节(情人节)PK西方情人节

年年的七夕,年年的相聚,把千年的浪漫撒向人间,将永恒的甜蜜涂满天宇。天地合一,鸟兽同乐,还是大地、山川、河流为你们歌唱为你们祝福。中国的情人节,升得那么高,走得那么远,爱得那么痴迷,敢问天下,有哪一个人种的爱情能像中国人这样具有绝世的诗情与画意?

七夕到来前夕,有专家说:七夕与爱情无关,不是中国情人节!7月24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宗迪认为,七夕故事和风俗的时间性,表明它原本只是一个秋天的节日,尽管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演绎出缠绵悱恻、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七夕起初却与爱情无关;而且古文献资料表明,七夕对于婚嫁而言并非吉利日子;现在将其弄成“中国情人节”,是“文人的鼓噪加上心思活络的商人炒作”。刘宗迪研究员把话说得很重:“认定七夕就是中国情人节,可谓数典忘祖。”

【素材点拨】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七夕是否与爱情有关,这无关紧要。它毕竟是我们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果认为七夕与爱情无关便否定它成为中国的“情人节”,那才是数典忘祖。

【适用话题】

“忘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等。

【精彩素材8】

端午节起源说

端午节还没未到,已经有几桩有关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近日最热门的一桩当推苏州市的端午节起源于“伍子胥说”,并将以此项目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大有将端午节从姓屈改姓伍的意思,于主张端午节姓“屈”的人不服气了。其实,端午节姓谁不重要,关键是如何复兴、振兴传统文化包括民俗节日的问题。君不见,韩国已经将端午节成功注册为世界遗产。我们在这边争姓伍姓屈又有什么意思呢?

农历5月初五的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今年端午不同于往年,苏州将借“伍子胥起源说”的苏州端午节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东风,端午节这天将正式举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对此,专家表示,端午姓“伍”姓“屈”不是关键,中国民俗的“文化共享”才是最重要的。(5月23日《现代快报》)

【素材点拨】

端午姓“伍”姓“屈”不是关键,中国民俗的“文化共享”才是最重要的。细枝末节的争端没有必要,将民族的文化精华发扬光大才是最重要的。

【适用话题】

“复兴传统文化”、“文化共享”等等。

【精彩素材9】

重阳节的起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操《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飨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州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第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素材点拨】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较受冷落的一个,以前人们在这个节日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而现在,人们基本不过这个节日了,过重阳节其实是个促进人们登高望远,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应该复兴才是。

【适用话题】

“复兴传统文化”、“攀登高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高考热点素材:中国在里约残奥会勇夺107金

全文共 1404 字

+ 加入清单

2016年的残奥会,我们国家的残疾运动员的表现实在是让我们激动和感动,他们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残疾运动员的一种风采。下面是小编收集的2017高考热点素材:中国在里约残奥会勇夺107金,希望对你们有用!

里约奥运会的余音似还未了,残奥会闭幕的钟声已经敲响。

没有里约奥运会全球瞩目的关注度,没有每天占据头条的话题度,但这届残奥会上的中国健儿,依然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

11个比赛日,斩获107金81银51铜,共239枚奖牌,高居金牌榜、奖牌榜第一位,并且蝉联四届残奥会金牌以及奖牌总数第一。

同时,中国体育代表团也成为残奥会历史上单届获得金牌数最多的国家!

激动、震惊、兴奋,和很多网友一样,环环更多的还是感动。

那些我们曾在里约奥运会上留下的遗憾、泪水,未竟的光荣与梦想,都被他们一一找回。

不,是他们,重新定义了荣耀。

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在闭幕式致辞中说:“这是一届‘非凡’的残奥会,用它来形容中国代表团的表现,也毫不为过。”

里约残奥会一位志愿者卡尔拉这样描述中国残疾运动员,“运动员们非常有涵养,而且还很阳光开朗,他们是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11天的比赛日中,中国队一路领跑奖牌榜,BBC用了“一骑绝尘”的字眼来形容。

中国统治残奥会奖牌榜

当然,不可避免的,质疑声也同样存在。

包括美国《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国队战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中国队之所以能够夺得这么多的金牌,是因为他们派来的运动员数量多。

今年,中国有300多名运动员参赛,这是中国作为残奥会强国的正常表现,但也可以被视为一种策略:越多的运动员参赛意味着越多的获奖几率。

我希望中国运动员是合法的。——Facebook一名外国人

面对质疑,环环一贯的态度是:是我们的错,不赖;无端扔过来的锅,不背!

当然,环环从来不认为金牌可以定义一切。

与奖牌榜数量相比,我们为残奥健儿喝彩,是感动于他们超越身体极限,挑战自我的执着与勇气,这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足以打破国界的藩篱。

而下面这些人,只是参赛的300多名运动员的一个缩影。

“十金王”许庆

右肩后方有着一条鲨鱼刺青的许庆,6岁因一场车祸失去了手臂,但随后他学会了游泳,并像“鲨鱼”一样一直游进了残奥会。

虽然失去了一条半手臂,但来自河南的许庆在残奥会泳池里简直是另一个“菲尔普斯”——四届残奥会,他一共斩获10枚金牌,而他现在还未满24岁。

2004年,只有12岁的他是中国残奥代表团最小的选手,过去两届残奥会他勇夺七金。许庆说,第10枚残奥会金牌是生涯中的里程碑,但“金牌已经是过去,只是对自己的鼓励,希望我可以鼓舞更多其他运动员。”

生活让你哭泣,你也可以去微笑面对

张丽在本届残奥会上拿下女子200米自由泳、50米自由泳和男女4x50米自由泳3枚金牌。张丽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留言:“当生活给你一百个哭泣的理由,你可以证明,还有一千个理由可以去微笑。”

“我只有一条腿,但是我与你们一样,坚强地站着。”

“单腿骑士”梁贵华,2012年伦敦残奥会打破世界纪录获得金牌,里约再次卫冕。“我们不能改变命运给我们的不幸,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生活的态度,积极一点,乐观一点,其实生活的路可以更宽广。我只有一条腿,但是我与你们一样,坚强地站着。”

没有男神女神,没有“洪荒之力”。

但残奥会一样有美丽与感动,有难能可贵的奥运精神和拼搏精神!

而这,或许就是这届残奥会上的中国健儿带给我们的最大荣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写作素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全文共 501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特殊的时刻,重新审视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对于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神圣的全民族抗战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空前团结,共御外侮,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可以说,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全国能够形成这种空前团结、全民族共同抗战局面的基本保证。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武装侵略,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率先提出武装抗日的主张。在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中国共产党便发出《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明确提出联合全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并随后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日军进行殊死战斗。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企图将华北五省分离出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在国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主张“联合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众(日本国内劳苦民众,高丽、台湾等民族)作友军,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作同盟,与一切对中国民众反日解放战争守善意中立的民族和国家建立友谊关系”。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面对国内复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奔赴西安,全力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剿共”,联合红军共同抗日等六项条件。不仅如此,红军中的黄埔将领,也向国民党军中的黄埔同学发出呼吁:“当此民族危亡之生死关头,过去之眥怨嫌隙,均应为民族利益而一概扫除。今后之道路,应为恢复黄埔时代之革命精神,精诚携手,不分彼此,共赴国难”,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便发出《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抗日。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提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这个宣言,再次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促成国共两党正式合作抗日的诚意。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全国抗战爆发后,全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不分阶级和党派,不分民族和地域,不分老幼和男女,同舟共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神圣事业。如在北平,长辛店的工人组织战地服务团,担任救护工作,还运来铁轨、枕木、麻袋等修筑防御工事,协助第29军固守宛平城;在上海,妇女团体开办救护训练班,一个月内训练妇女达1200多人,分配到各个伤兵医院做护理工作。不仅如此,香港、澳门、台湾同胞也积极参加抗战,1938年6月,宋庆龄领导的、由国内外知名人士发起的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宣告成立。保盟在港澳同胞配合下,广泛联络海外侨胞和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民主人士,从海外华侨和许多国家的援华团体募集到大量捐款、物资,为支援祖国抗战做出了杰出贡献。

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后,面对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的诱降方针,以及国民党愈演愈烈的反共摩擦,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在各抗日根据地内,中国共产党实行三三制政权和减租减息等政策,尽可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可以说,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努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得以建立和坚持下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党爱国官兵在正面战场坚持抗战;广大民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为抗战做自己的贡献;台湾、香港、澳门同胞以不同的方式参加进来,海外侨胞也积极支援祖国抗战。正是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形成了全民族团结抗战、共同御侮的局面,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上主要有四大战场: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欧洲战场和北非战场。二战期间,中国率先开辟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制约着日本的“北进”和“南进”,有力地配合与策应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人民展开全国性抗战,在亚洲首先开辟了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在日本战略进攻,中国战略防御期间,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400余万人,战线长达1800多公里,战火遍及中国10多个省区,战区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中国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人口达4亿之多,至1939年欧战爆发,中国已独立全面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入侵达3年之久。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曾指令德国驻日大使奥托将军,令其说服日本参加对苏作战,但遭到日本军方的反对,时任日军参谋总长的杉山元指出,日本“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北进苏联“实际上办不到”。1941年底,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里宾特洛甫再次向日本提出联合军事行动,从东西两面夹击苏联,但再次被日本拒绝,日本大本营统帅部决定,“按既定方针继续对中国作战”。中国的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而且牵制了日本的南进步伐。欧战爆发后,1940年,当时的纳粹德国横扫西欧,法国败亡,英国退守孤岛,苏联和美国还没有参战,可以说此时正是世界反法西斯格局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日本南进的最好时机,但也就在这一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百团大战,历时近5个月,毙伤日军2万余人,给予华北日军沉重打击。曾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与八路军多次进行交战的寺内寿一大将,在出访德国时明确告知德方:“中日战争不结束,南进是办不到的。”可见,中国的抗战,不仅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士气,而且在战略上为美英加强太平洋地区的防务,争取了宝贵时间。

中国战场不仅制约着日本的“北进”和“南进”,从战略上配合盟军的作战,而且给予盟军切实的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战虽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但仍根据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战略需求,毅然派出10万远征军,紧急开赴缅甸,与盟军共同对日作战。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中国为同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军民还对在作战中负伤的盟军飞行员进行救援,至1945年春,先后被营救的美军飞行员即达70余名,其中包括后来曾任美国总统的吉米·卡特,有力地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

在战争期间,中国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从根本上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937年3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谈话中,就提出了中、美、英、苏、法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的主张。中共中央在1941年12月9日公布的《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中,明确指出:“中国与英美及其他抗日诸友邦缔结军事同盟,实行配合作战,同时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坚持抗日战争至完全的胜利。”在中国的推动下,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4国领衔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持久抗战,有力地配合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赢得了国际上的高度赞誉与评价。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5年1月6日致国会的国情咨文中表示,“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苏联崔可夫元帅在其回忆录中也表示,“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总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主战场,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虽然距离今天已经整整过去了70年,但抗战精神应当永久存在于每个国人的心中。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弘扬抗战精神,勿忘国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活动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同年9月3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了抗战精神的内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可以说,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百折不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对于当今时代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祖国统一的核心力量。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一场全民族战争。抗战期间,全国各族人民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不分阶层,纷纷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滚滚洪流中,筑起了捍卫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抗战精神,仍然是当今沟通海峡两岸,包括海外华人的一条重要纽带。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两岸的沟通、联系越来越多,各种学术交流也日益频繁,进一步密切了两岸关系。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积极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际和平秩序的核心力量。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积极提倡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主张联合世界其他国家共同抗击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以尽早恢复世界和平。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还在战争期间积极参与国际事务,1945年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会议最终通过了《联合国宪章》,中共代表董必武出席了会议,并作为中国代表团正式成员之一在《宪章》上签了字,表明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支持并参加了新的国际安全组织的建立,参加了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吸收了反抗日本侵略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在国际交往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至今仍然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准则,在国际上广受承认和欢迎。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维护国际秩序的和平与稳定。

不忘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是当代每个国人的神圣使命,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当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其后,从解放战争到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又战胜了无数的曲折和困难,而蕴含于其中的伟大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对抗战精神的继承。如今,抗战精神依然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作为新时代的主人翁和建设者,我们应当从抗战精神中汲取营养,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勤奋学习,扎实工作,奉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追求之中,不断以新的辉煌成就来告慰抗战英烈和前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考优秀素材:中国近代人物

全文共 3625 字

+ 加入清单

平时多积累一些素材对我们写作很有帮助。下面是语文迷网整理提供的高考人物素材,欢迎参考。

一.海子的寂寞

或许诗歌真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与别人进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

分析: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沟通源于寂寞,无法沟通,也就更加寂寞。

话题:“寂寞与沟通”“交流与理解”“冷漠是毒药”

二.李嘉诚亲自去接老师

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

分析:商人捐资办学,不能沽名钓誉。李嘉诚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

话题:“尊师重教”“表率”“做人与做事”

三“教授之教授”陈寅恪

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家学渊源”深厚,8岁即研习《说文解字》和训诂学,熟读《三字经》、《二十四史》,13岁即赴日留学,17岁回国,21岁又赴美。他有很高的语言天赋,精通英、法、德、日等文字,还基本掌握了希腊文、波斯文、拉丁文、梵文、巴利文、蒙文、满文、西夏文等19种文字。我国学者,无论是留学归来的洋博士,还是国学基础深厚的“土”学者,无不佩服他学识渊博。人们尊之为“教授之教授”。 分析:一个人一生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和业绩,除了归功于他的聪明才智,更在于他的勤奋与博学。

话题:“学无止境”“学不压身”

四邓拓倡导博学

邓拓是一位有广博知识的学者,他提倡现代人应博学。他在《欢迎杂家》一文中这样说:“专门的学问不容易掌握,但只要有相当的条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如果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就可能有些成就。而广博的知识,包括各种实际知识,则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得到的,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不断积累,才能打下一定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要研究一些专门问题就容易多了。”

分析:邓老提倡的也许就是我们常挂嘴边的“杂学种种,精专一项”。而真正的“专才”无不是在“通才”的基础上产生的。

话题:“博与专”“偏科的理由”

五宋庆龄的执著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六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七不达目的不罢休——侯宝林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大师侯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话题:笑声来自勤奋 学习成就天才

八.季羡林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季先生长年任教北大,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现在即使在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反映。

推荐语: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颁奖词: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九.梁实秋的演讲

著名作家梁实秋擅长演讲,他的演讲独具风采,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师大任教期间,当时的校长刘真,常请名人到校演讲。有一次,主讲人因故迟到,在座的师生都等得很不耐烦。于是,刘真便请在座的梁实秋上台给同学们讲几句话。梁实秋本不愿充当这类角色,但校长有令,只好以一副无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说:“过去演京戏,往往在正戏上演之前,找一个二三流的角色,上台来跳跳加官,以便让后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时间准备。我现在就是奉命出来跳加官的。”话不寻常,引起全场哄堂大笑,驱散了师生们的不快。

话题:“语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十.林语堂上课请学生吃长生果

林语堂曾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英文课,一次,开学第一天,上课钟打了好一会儿他还没有来,学生引颈翘首。林先生终于来了,而且夹了一个皮包。皮包装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撑破了。学生们满以为林先生带了一包有关讲课的资料,兴许他是为找资料而迟到了。谁知道,他登上讲台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皮包,只见里面竟是满满一包带壳的花生。

他将花生分送给学生享用,但学生们并不敢真的吃,只是望着他,不知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林先生开始讲课,大讲其吃花生之道。他说:“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说到这里,他将话锋一转,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要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分析:林语堂,一位大师级语言大师。性格幽默、风趣,听其谈话,如沐春风,获益多多。

十一.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

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十二.华罗庚立志回国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话题:“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

十三.这是我的权力 —— 陈少敏

老革命家陈少敏一生正直。“文革”期间,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草案时,陈少敏坚决不举手。会后,康生恶狠狠地质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她义正辞严地回答:“这是我的权利!”后来她被下放到河南罗山县,受尽折磨。她坚定地说:“不要犯软骨病,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对群众、对国家、对党负责到底。”

分析: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就是坚持了做人的尊严,坚持的真理,也就是维护了个人和民族的尊严。 话题:“信念与尊严”“永不屈服”“骨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感动中国人物写作素材

全文共 1270 字

+ 加入清单

于敏: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89岁高龄的于敏。

朱敏才、孙丽娜夫妇: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赵久富: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张纪清: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陶艳波:“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木拉提·西日甫江: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他是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木拉提西日甫江,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肖卿福: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他是江西赣州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

朱晓晖: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晓晖,为给父亲治病,她辞掉报社的工作,欠下一身债务,周末还给“债主”的孩子补习。

师昌绪:忧国不谋生。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特别致敬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这些都是远渡重洋到非洲大陆上抗击埃博拉的中国医生,他们在那里以勇气和科学铸铜墙铁壁,我们以这座奖杯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陇海大院:和风春满园。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过年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征文作文素材

全文共 893 字

+ 加入清单

时代在变,但年味可以不变。

小时候过年那几天经常下雪,小伙伴们一起玩雪,玩鞭炮,大人们一起喝茶唠嗑,准备年货,把年味渲染的无比的热火朝天;年夜饭很讲究,我们家人多,常常有两大桌,每桌十二个菜,讲究一个月月红,必吃的有鱼,因为年年有余,还有青菜,它代表平安,果饭也是每年都有的,代表甜甜蜜蜜……饭前放烟花,鞭子,然后热热闹闹吃饭,发红包,唠家常。饭后大人会烧起柴火,晚上大家坐在火堆旁被火映的通红的脸像门前贴的小门童那样,孩子们放鞭炮,嘻嘻哈哈地,累了的就进屋里看看春晚。外婆会在九点多开始拜菩萨,把家中所有人的生辰八字念一遍,然后祈求菩萨保佑家中所有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十一点多就有人陆陆续续开始放烟花,十二点天空因为烟花变得像白天一样亮,所有人眼神里都充满了期待,每年舅妈都在十二点煮饺子吃。之后就是去各家各户拜年,当初的年味总是那么足,可现在好像变了。

现在变得红包越来越大,可年味越来越少,取代大家围坐烤火的是打牌,取代唠嗑看春晚的是抢红包网上聊天,取代放烟花的是打游戏……年味变了,当我一个人再看春晚的时候,我就觉得年味好像变了,互联网时代让这个社会有了太多不同,为人们带来了方便,也让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为什么你不在现实中和家人一起玩一起聊天而要在手机上聊天,为什么你可以耐心等待红包发出来,而不愿耐心听家人们讲话,人变了,所以年味变了。

年味是各种零食串在一起的味道,是小孩子期待过年的心情,是一家人在一起心连心的感觉,时代在变,但人可以不变,年味也可以不变,营造最好的年的氛围,过最热闹的年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找寻小时候的记忆,把年的味道永久地保存下来。只要我们愿意保持自家的年味那么就不会让中国的传统落寞。

常听妈妈说她小时候过年有多么有趣好玩,那时候她们孩子会到邻里每家每户拜年来得到几颗糖吃,或许还有几毛钱或几块钱的小红包,那个不富裕的时代年味却很足,大家能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迎接新的一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年味,但本质却没有变,依然是一家人一起热热闹闹地迈向新的一年。

辞旧迎新之际,我带着美好的期许进入2018新纪元,希望新的一年自己能努力努力再努力,怀着梦想走向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中考热点人物素材:中国首位三度飞的天景海鹏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当那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公众面前,历史再次被景海鹏刷新——中国首位第三次飞天的航天员来了。

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景海鹏足够幸运。“神七”飞天,他与翟志刚、刘伯明漂亮地完成了首次太空出舱行走任务;“神九”飞天,身为指令长的他和刘旺、刘洋珠联璧合,让世界目睹了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精彩;今天,再一次被任命为“神十一”航天员乘组指令长的他,将和战友陈冬完成在太空驻留一个月的挑战。

相隔八年,三度飞天。幸运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眼中,“仅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保持飞天的身体状态,景海鹏的坚持和努力就足以让人敬佩”。

三年前,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景海鹏说:“鲜花和掌声过后,我们一如既往投入战斗。”三年后的今天,已是将军的他,向着太空再次出征。

“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景海鹏说,“不是为省一毛钱两毛钱,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奖励。那一刻让我认识到,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茫茫太空,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注定是中国载人航天的首批拓荒者。今天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将是明天的路标;他们的每一次勇敢出征,都在给后来人传递力量。

今年4月24日,中国首个航天日。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前,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一起重温了18年前加入航天员大队时候的誓言。

“最后一句‘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初心。”景海鹏说,“选择继续飞行,理由只有一个——践行我们面对的承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论据素材:中国每年“过劳死”60万人的说法来源

全文共 158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我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

小编调查得知,最早的相关信息来自国内的一篇有关“过劳死”的报道,但该报道中引用的数据是“中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发生猝死”。而且,并无报道将中国“过劳死”人数同日本进行比较。

专家称,“过劳死”这个概念在医学上并不成立,“过劳死”人数难以统计,所谓“过劳死”及“‘过劳死’第一大国”,都只是媒体炒作出来的概念。

一、过劳死年超60万被众媒体反复提及

“每年60万”、“中国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的说法从何而来?

日本媒体文章发表于10月9日,文中确实提到了“中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中国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的说法。

然而,这一说法并非最先见于日媒。2012年10月28日,国内就有一篇《“压力山大”背后的集体焦虑感值得警惕》称,“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并未提及信息的来源

我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我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

这一内容被国内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广泛引用。

二、媒体互相编译引用实为“翻译”出问题

早在2006年,“中国每年60万‘过劳死’”的说法就已出现并流传。

小编发现,最早出现“中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内容的中文报道,编译了韩国《韩国经济》的文章,称中国“每年因过劳死去世的人多达60万”。

《韩国经济》报道的原文指出相关数据来自于国内的报道。韩媒所指的,是《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6月第23期的报道《“过劳死”——时代的必然还是法制的乏力 加班:需不需要工会同意》。

这篇报道中相关的说法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杨新春教授,但他的原话是“据估算,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发生猝死。”

韩媒在援引时,表述称“据估计,一年60万人死于过劳”,将“猝死”翻译成了“过劳死”,而此文又继而被国内媒体编译转发。

我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我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

在韩媒的文章中,涉及了“超越日本”的表述,但这篇报道所指是人均工作时间而非“过劳死”人数。

三、猝死不等于“过劳死”医学上无“过劳死”概念

“猝死’不能等同于‘过劳死’,而且医学上根本没有‘过劳死’的概念。”杨新春教授介绍,“60万”的数据来源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一个课题,说的其实是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人数估计。

该课题以我国心脏性猝死预防为研究课题,该课题通过监测和推算,得出我国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每年约54.4万。“医学上没有办法统计所谓‘过劳死’人数。”

“猝死的原因,可能是病人本身有心脏病、心肌梗塞等疾病。工作累可能会加大心脏负担,但从医学角度,我们不可能把‘过劳’或者‘工作压力大’当作死亡的原因。”杨新春说,“‘过劳死’其实是媒体炒作出来的一个概念。”

我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我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

而且,杨新春觉得“中国超过日本成‘过劳死’第一大国”的说法“不可靠”:“这是没法比较的,中国和日本的总人数差别那么大,怎么可能通过绝对数字比较呢?再则,即使在日本医学界,也没有‘过劳死’的说法。”

他告诉记者,上述有关猝死的研究课题中,也没有涉及同其他国家的比较。“这项研究只是想提醒人们有病早看病,并没有把猝死和‘工作压力’或者‘加班’直接联系在一起。”

网传:“中国每年有60万人因‘过劳’而死,超过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近日,这样一则消息在网络流传,加之近期年轻白领、在校博士劳累猝死的新闻频发,这一说法引起网友的强烈共鸣,纷纷慨叹“压力山大”。

调查:1.调查称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人数约60万,中国媒体报道,韩国媒体援引,报道成“过劳死”每年60万人。

2.报道称中国人均劳动时间超日韩,被传为“过劳死”人数超日韩。

3.专家解释:医学上无“过劳死”概念,“过劳死”人数无法统计更无法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作文素材_坚强的中国精神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多少风云变幻,丰功伟业,都随着岁月变迁而消褪了色彩。繁华终归落幕,熠熠闪光的一直是那传承下来的中国精神

自古以来,坚强的精神从未在中国人身上褪去光辉。中华人士在苦难中用坚强打造中华文明。“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经历了家庭没落的打击,失去了优越的家庭条件。但并未因此而颓废丧志,而是选择坚强地承受苦难,以文字来揭示封建家庭衰败的命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他在悼红轩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写作当中,用坚强换取了《红楼梦》这颗璀璨明星的问世。

坚强的中国精神造就了不朽的文明。只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司马迁使得汉武帝龙颜大怒,被处以宫刑。在人生如此黑暗的时期,他犹豫过、挣扎过,然而最终他选择了坚强地生存下来,让苦难成为过客。从肉体到精神,从个人到历史,坚强隐忍。

上天给了他黑夜,他却在黑夜中活出了朝霞般璀璨的光辉。他用坚强属史家之绝唱,吟无韵之离骚,用坚强铸就了不朽的《史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面对家亡之苦,国破之恨,越王勾践忍气吞声,在夫差身边做马夫,纵使被驱使,被奴役,他也坚强地承受了下来,只为将来能一雪前耻。三年之后,他终于回到故国,时刻不忘过去受过的耻辱和遭受的苦难,于是卧薪尝胆,创造了奇迹。

即使放下了尊严,勾践仍坚强地地度过了三年。因为坚强,使曾经所谓的阴霾不过成为了短暂的雨季,因为坚强,他创造了一个朝代的辉煌传奇。

千百年来,坚强的中国精神,经久不衰。坚强使断翅蝴蝶依然能飞越沧海。

刘伟自幼失去双臂,放弃了年少时游泳的梦想,面对种种苦痛他只当是上天给他开的玩笑。于是他选择在音乐道路上坚强地走下去,他以常人无法想象的劳累和苦痛来用双脚练习弹钢琴。“没有人规定钢琴只能用手弹”,于是他用一双完美的脚弹出了灿烂的人生,踏进了金色的维也纳大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坚强的精神。

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拥有一颗坚强的心,便能创造奇迹。古往今来,坚强的中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铸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传承坚强的中国精神,铸就辉煌人生,打造传奇的中国奇迹!

[作文素材_坚强的中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2024感动中国人物杨振宁的作文素材

全文共 1175 字

+ 加入清单

1944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念完六年书后,教了一年中学,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班上一个女学生,叫做杜致礼。那一年,杜致礼17岁,后来她成了杨振宁的太太。

杨振宁出国的时候,并没有跟杜致礼谈恋爱。但是对于她的美丽与大家闺秀的风范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年之后,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中不期而遇,两人竟然都有了“过电”的感觉。他们后来认为,这恐怕就是前生的`姻缘吧。

这场姻缘不仅给了杨杜两人终生的幸福,还意外地让天各一方,似乎永世不得相见的岳父岳母有了晚年14个春秋的团聚。成为国共战争史上一首黄昏的恋歌。

1948年底,时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以赴刑场的心情上战场,兵败被俘,两次以砖头猛击头部,自杀未遂。蒋介石得此消息,也不免心恸垂泪。但不料想,杜将军进了共产党的监狱,几年之间,便彻底“赤化”,于1957年被第一批特赦释放。蒋介石颜面尽失,雷霆震怒,不准许杜的夫人曹秀清和子女出入台湾。曹秀清带着婆母和5个儿女在台北生活十分窘迫。为了兑现当年蒋介石手谕的许诺,曹秀清曾找过宋美龄、张群等人反映自己的处境,然而均未结果。

1957年,曹秀清突然接到女儿杜致礼和女婿杨振宁的信。说:“您的‘老朋友’与我通信了,他非常关心您,惦念着你们母子的安全。”曹秀清幡然领悟到“老朋友”就是令她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丈夫杜聿明。

曹秀清清楚,她只有取道美国才可能见到她的“老朋友”。于是她向台湾当局提出了要求去美国看望女儿的请求。但蒋介石却“关照”:“杜聿明的妻子儿女不得再离开台湾!”

1958年初的一天,宋美龄突然派车接曹秀清到士林官邱。见面时宋美龄握住她的手说:“杜夫人,恭喜你女婿获得了诺贝尔奖,你该去美国看看他呀!”曹秀清喜出望外。宋美龄接着说:“杜夫人,希望你从美国回来时,把杨振宁也带回台湾,让他协助蒋‘总统’反攻内地。”这时,蒋介石也走进屋内问:“孩子们怎样?你的身体可好?”

曹秀清沾了女婿的光,终于获准去美国探亲了,期限为半年,逾期不归,罚以巨款。为防不测,台湾不允许她带子女,还特意找了两个位置相当高的人作保。1959年,曹女士来到美国,再也没有返回台湾。

杜聿明获释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妻子能来内地与他团圆。然而曹秀清却一直心存疑虑,丈夫以败将之身,寄人篱下,能有什么好日子?她不相信按丈夫的性格,他会真心留在内地。因此她写信给丈夫,劝他不要强求自己。当她终于明白丈夫铁心扎根内地并非权宜之计时,她于1963年10月回到了北京,甘愿与丈夫一起过清贫的日子。临回国前,她听说内地物资比较匮乏,写信问丈夫需要什么?丈夫想知道能贮存食品的冰箱是什么样,于是杜夫人为其从美国带回了当年很奢侈的一件家用电器。血海硝烟中厮杀了大半生的杜聿明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他们家因政治原因导致的夫妻隔绝,竟因为物理的原因,因为一项诺贝尔奖而化解消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