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关人物外貌描写的日记通用5篇 写人的作文三年级【实用20篇】

篮球赛我们赢了,篮球场上一片沸腾。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作文:

浏览

5576

作文

1000

三年级日记游乐场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去游乐园玩了。有我、豆豆姐姐、阿姨、叔叔和我妈。我们是坐出租车去的。

到了游乐园,我们在买票的时候,忽然发现,都是通票虽然一张通票能玩三四十项,但是,一大堆项目都很吓人,谁都不敢玩,所以很不合适。

第一个项目是转马。转马是在高的地方玩的。玩完了转马,大人们就去玩神剑魔轮了(因为一米四以下的人不能玩)。他们玩完了之后,脸色很苍白,大汗淋漓。

我们又玩了转杯、淘气堡、赛车、疯狂DJ、吃惊房屋、旋转秋千、摩托车等等。我最喜欢淘气堡,因为它很好玩。我在里面玩了好久才出来,脸蛋红红的,像热狗肠。

直到游乐园关门的时候,我们才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三年级描写传统节日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也是中国的情人节。七夕节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有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在过去曾经是众多情人最为重视的一个日子,往往他们会在这天晚上虔诚的礼拜牛郎与织女,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能够使将来婚姻生活幸福美满。

“伫灵匹于星期,眷神资于月夕”,在晴朗的夏秋之月,天上繁星闪烁,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与织女星。

相传牛郎、织女是一对恩爱、生活美好的夫妻,但是由于王母的原因,使这对恩爱、亲密的夫妻现在天各一方,只能遥遥相望,千言万语只能通过眼泪来表达。这都是天庭定下的烂规矩:人仙不可相爱。人仙为什么不能相爱呢?……最可恶的是那个王母娘娘,不顾儿女之情,决然做出这种残酷的手段,拆散这对美好的烟缘,而且使他们永远不得相见。牛郎织女隔着清且浅的银河遥遥相望,终日只有以泪洗脸。但是她们的真情感动了天下的所有喜鹊,都纷纷飞到银河为牛郎织女搭起了一座桥梁,使他们暂时能够再次相会。牛郎织女的真情与喜鹊的这种行为感动了王母。但是为了维护天庭的尊严,王母最后只能允许了牛郎与织女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实在是太悲哀,一年相会一次怎么足够说完他们心中的言语呢?我希望我能够效仿喜雀,用我的真诚去再一次感动王母,用我的灵魂化为一座桥梁永远的架在银河两岸,使牛郎织女能够每时每刻相守在一起。最后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三年级描写清明节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4月5日这一天我们回老家祭祖,在墓前放置几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想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

远处春的景色映入我的眼帘,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桃红柳绿,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嫩芽吹落,绿油油的嫩芽长出了到处是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是一个充满期望和祝福的季节。清明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不要虚度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生,还要对生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实实的,这样才会不让自己遗憾,并且对得起先人,表达了我们的怀念。

清明节时对祖先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让我们借此鞭策自己,以饱满的精神更奋然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生描写雨景的作业日记

全文共 673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曾说:“雨,是坠落于这天地间的天使。”也有人言:“雨,是纠缠于这红尘中的情诗。”更有人道:“雨,是挥不去的愁恩。”……我则认为,雨,是我难得的知音。

雨,这种清凉的液体,曾一度用她的洁净洗去这世间的污-,洗去我内心的渺茫。她总会在我烦闷之际,悄悄地降临人间,拂开我内心的那层雾,了却我内心的烦恼。她也总能言中我内心的想法,也总会跟我谈这世间,这人心。对我来说,她是个亦师亦友的存在。清明时节,便是我最为期待的一段日子。我总趴在窗边,等待着她的降临。母亲总调侃道:“大家都盼着别下雨,也就你这么想快下雨。”我仍趴在窗边,心中却道:“你们都不懂我的快乐。与知音相遇,可是一件你们这些旁人所不懂的乐。”

在我日思夜盼中,她终于应约来临了。窗外,细雨淅淅沥沥地飘洒着,仿佛有灵性一般,一滴一滴地敲打着我的心扉。一时间,心中的感情难以言尽,跑到屋檐下,又是另一番光景。

漫天的细雨,肆意的妖娆,如娇艳的落花般,纷纷扬扬地飘洒而下。感受着眼前的这份别致的美景,恍恍惚惚的,我便一头扎进这场迷乱我心的风雨中,清冽的风夹杂着微微细雨迎面扑来,瞬间便拂过了我全身的每一寸皮肤。望着那被细雨浸染过的身躯,莫名的,一个淡然的微笑悄悄地爬上我的脸颊,和着丝丝苦涩的味道,然后再淡淡地晕染开来。抬手,一滴滴水珠拍打着手心,绽放一朵如昙花一现般的花朵,眨眼间,她复又变成一滩水,我握紧拳头,想把这美景留住。无奈,她从指缝中,一点一滴,流淌干净。她是想道,“这世间美好的事物均是易逝的”么?我懂了,不再留恋,转身离去。

她伴着我,伴着我的梦,一同体味人生。知音,你好。细雨,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日记500字三年级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这是奶奶小时候教给我的歌谣。

端午,最忆故乡粽香阵阵,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混着棕叶和糯米的香甜,原本寂静的晚上,此刻酒杯相碰。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节就是“粽子节”。在两千多年以前的农历五月初五,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匆匆写下绝笔《怀沙》便抱石投江,他就是屈原;人们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

千年过去,吃粽子便以成为祭祀屈原的一种方式。

粽子是用糯米做成的,再用芦苇叶在外围包上一圈。当然,粽子有南北之分,形状各异。但都非常的香甜可口。

奶奶的手经了沧桑岁月的磨砺,早已如砂岩般粗糙,只有拿起粽叶时,才稍多了些敏捷。卷好粽叶,白花花的糯米从手里漏入粽叶,将已浸泡得色如翡翠的粽叶灌成胖鼓鼓的锥形,绿素相映。酒红色的枣子,从冷水中捞出,仿佛一碗胭脂,和那枸杞一起匀称地嵌入糯米里。接着,奶奶拿起筷子,蘸点蛋液,再往粽子上一滚,便在粽米上涂上了一层琥珀。粽叶一裹,再扎上几根深绿色的细麻绳,有清香便都锁在了这玲珑小巧粽子里……

清水煮沸,将这锥形的粽子放进锅里,不断翻腾,粽叶的清新,粽馅的米香、枣香环绕着肉香,直钻你心里去,光是闻闻,就令人垂涎三尺!

这粽子更给端午节平添了一些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描写雨的日记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是四季来临前的讯号。它不会张扬或忸怩,而是让你在雨中感受四季的滋味。听!雨在呼唤呢!

春雨。润物

春天的雨,飘飘洒洒,轻轻柔柔,它滋润了万物,呼唤起在冬日沉睡的生命。于是,青蛙“咕咕”,草儿“沙沙”,柳树“哗哗”。站立在雨中,看伞外雨景,你会吟出“春雨贵如油”。是啊,春雨来的时候,大地是多么的期待。春雨不仅贵在难得,更贵在轻柔与奉献。它缓缓飘洒下来,落在你的掌心里,似乎每一个毛孔都在拼命吸吮着。唐代诗人杜甫曾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它在无声地、无私的哺育着大地!

夏雨。豪放

夏天的雨,时长时短,时起时落。在夏天来临前,它总是第一个报到,呼唤起久违的炎热。站在夏雨中,你可以闻到夏雨带来的泥土香,看见夏雨“哗哗”倾盆而下时,水面蹦起的水珠和泛起的涟漪。总之,夏雨是火爆的,是清凉的,是寻常的,又是难觅的。

秋雨。缠绵

秋天的雨,绵绵细雨,如怨如诉。秋雨是凉爽的。过了夏天,便渴望有份清凉直射心田。而秋雨,刚好带来了这份清凉。秋雨又是多情的,呼唤起心中的愁绪。秋雨如一位姑娘,沙沙秋雨就是她的心事。“无边丝雨丝如愁”,它落在叶上,伞上,屋檐上,发出“叮咚”的空响,让人心中结起一个小纽,怎么也说不清那滋味。

冬雪。可爱

冬天的……,咦?冬天的雨去哪儿了?哦!原来它们在空中变成了雪花,洒落人间。雪这些淘气的小精灵们,带给人们无穷的欢乐,可未免有些寒冷。但我相信,雪也一定在呼唤明年的春天吧!雪花是冬赐赐予人类的礼物。片片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每片雪花都值得我们瞩目。

走过四季,回首望去,只得感叹一句:听!雨在呼唤!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描写秋天的初中日记

全文共 646 字

+ 加入清单

秋风,吹黄了树叶,吹熟了果实,却吹凉了人心。对于农民来说,秋是丰收的季节;对于学生来说,秋是开学的季节;对于我来说,秋是离别的季节。

放学时,从校园中缓缓走出来,树叶儿早已变得金黄。秋风吹着,仿佛要把你整个人吹透一样。走着,我不禁回想起小学时候的点滴。那一年,也正当秋季,我们背着书包上学了。那年,我们才一年级。不知不觉间,我已坐上回家的车。已不再是刚才那般寒冷,只是风还会从车窗中微微吹进车里。看着窗外的景物一个个被车超过,越来越模糊,宛如那些飞逝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那一年,还是秋季。却不再是充满希望的开学季,而是充满怀念与不舍的毕业季……踏出母校的一瞬,我们竟没落一滴泪。或许,那泪早已被秋风吹跑了吧。时光飞逝,让人感觉不到它正在一点点消失。就像当初一年级的我们,谁也没料到这六年的时光竟消逝的这么快……回家的路很短,仿佛顷刻间就到了一样。

我又回到了温暖的`家。此时的我感觉不到一丝寒意。坐在钢琴前,我叹气了那首我再熟悉不过的曲子——《童年的回忆》。每按下一个琴键,我的脑海里都会闪过一个片段,记忆的片段。尤如那黑白的琴键,有欢乐,有悲伤;尤如那高低音,有让我铭记的,有让我淡忘的……秋风依旧在猖狂,在窗外放肆地舞着。我却早已沉浸在优美的琴声当中,看着窗外与秋风共舞的树叶,为它们伴奏这属于秋的音乐。这个秋天,我来到了新学校。在秋风中,我不禁又回想起那些属于秋的回忆,秋的故事。秋,注定充满了多彩的故事。

秋风又吹来,我仿佛不再感到冷,因为我好像在风中找到了一份属于我的故事,我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年级抒写对寒假生活的感想日记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格外快乐又充实的寒假

在这个寒假里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要是把这些事都串联在一起,能编成一部小说,写几页都写不完。

寒假班里,我不小心没有抄作业。我发慌了,心想:这下完蛋了。想到这里,我的心跳加快了很多,坐在旁边看电视的妈妈见我三魂丢了七魄,好奇地问:“怎么了?”我把整件事的来历一五一十地告诉妈妈。妈妈指了指电话说:“打电话给你同学吧!”于是我便打电话向同学求助,可谁知我有一个不小心把放在旁边的矿泉水误认为是钢笔墨水写起来,我顾都没顾,等我写完了回过神来才发现,我正想再给同学打个电话,可谁知,那个同学居然不理我了,无奈的我只能凭自己仅有的记忆来写,一共有六个作业我只能写出五个。这时我突然想到了看天书的方法:用水冲、用火烤、用光照。只不过前两个方法可以取消掉了。我把作业纸往台灯下一照,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我惊奇的发现那个作业纸上居然隐隐约约的出现了几排字。定睛一看,果然是作业,立刻写了下来。

其实为什么会出现字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但总是想不出这到底是为什么。

生活中也会出现同样类似的小事,有的仔细想想就会明白。有些却要靠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才能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善于思考,善于探索,善于发现。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描写初中毕业日记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三年,说短也短,说长也长。初一那时,我们各自载着梦想,聚在一起。一年之后,我们也许会分散各处,放飞梦想。

还记得201_年的金秋,我带着紧张的心情来到这片校园,来到这本该属于我却不属于我的校园。还记得当初与同学欢声笑语的样子,记得我们集体冲向饭堂的雄伟场面,也记得我们在球场上的奋勇拼搏……如今,即将迈入初三的我们面对的只有繁多的作业和中考的压力,唉!

__发来信息给我说,虽然以前大家在一起,大小矛盾都有过,可是更看重的是更多时刻的欢笑声,大家那纯纯的友谊。其实以前的矛盾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回想即将过去的初中时代,即将结束,实在不舍。

可是要知道,我们并未分离,我们的友谊是另一个新的开始,我们不是还发着短信,在qq上聊天,我们的友谊也从未断过啊!

下一刻,我们会有新的环境,慢慢的,我们也会变得更加成熟起来。无论时事如何变迁,无论是电话还是短信,无论学习工作如何繁忙,无论在天涯还是咫尺,让友谊常在。

聚也不是开始,散也不是结束,同窗数载凝成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伴着这些珍贵的记忆,我们就不会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描写三年级捉迷藏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天的下午,做好作业后,我觉得应该放松一下。于是找来了我的好伙伴――葛丽葱,我提议来玩捉迷藏,没想到她拍手叫好。

游戏开始了,先由葛丽葱来捉,我藏。“藏哪儿比较安全呢?有了!”我眼睛一亮,“藏”了一个好地方。一会儿,她开始来“捉”我了。开始她就来了个地毯式搜查,把屋子里所有能藏的地方都找了个遍,衣柜、门背后、床底……就是没有我的身影。于是,她不耐烦地大喊:“我认输了,你快出来吧!”

我才不吃她这招,就是不从我的“藏身处”出来,葛丽葱正要向她爸爸求救,突然,在客厅中看到我爸爸、妈妈和她爸爸、妈妈中间坐着我,而我呢,正在乐滋滋地看着动画片《猫和老鼠》,就生气地质问我:“我们说好玩捉迷藏,你怎么……!”我像古人一样,摇头晃脑地说:“俗话说得好,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葛丽葱听后,气提直跺脚,边说:“我怎么没想到呢?”

看着她那张无可耐何的脸,大家都忍不住地哈哈大笑……玩得实在过瘾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观豆芽日记三年级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9月20日天气晴

我最喜欢吃绿豆芽了,便想自己泡一盆绿豆。我准备了一杯温水把精心挑选的绿豆放进去,再给它盖上一层暖和的“被子”,便开始对它进行观察。

9月21日天气晴

绿豆被水泡得变大了。豆芽渐渐变皱起皮,像长大的孩子正急于离开母亲的怀抱。我暗处祈祷:“绿豆娃娃,你可要快快长大呀!”

9月22日天气晴

今天我突然发现两瓣绿豆间一块发白的地方露出了一个小尖尖,好像调皮的孩子伸出头偷偷往外看。“噢,是小嫩芽!我的绿豆终于发芽了!”我不禁高呼起来,我高兴极了!

9月23日天气晴

绿豆的芽越长越长,弯弯的,白白的身体上扣着个绿色的小帽子,可爱极了!我用尺子量了量,哈哈,已经长了5毫米那么长。我想:“如果明天长3厘米就可以吃了!”

9月24日天气晴

“太好了,太好了!”我一大早趴在沙发上说,“小绿豆芽可以吃了!”妈妈说:“看你那馋相,那么早餐就吃绿豆芽吧!”听了妈妈的话,我又有点舍不得。妈妈说:“可以再种一盆啊!”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高兴起来,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劳动果实吃起来会格外香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种花生的日记三年级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妈妈把一些花生放到一个接满水的花盆里,我好奇的问了一下妈妈,问完,我知道,原来是要种花生,我决定,我要观察一下花生是如何发芽的。

第一天,我发现有几个花生壳有点破裂,里面还有淡淡的绿色,不过,还有很多的花生并没有破裂,还是完整无暇的花生,第一天的观察就这样的结束了。

第二天,我给花生换水的时候,发现昨天的那几个开裂的花生的嫩芽已经出来啦,剩下的花生也基本全部出来啦,不过还是有几个没有出来,我还没换完水就兴奋的跑去告诉妈妈,妈妈对我说:‘好啦,快点去换水吧!’‘嗯!’第二天观察结束。

第三天,我换水的时候看见花生全部都裂开了,现在有一部分花生的嫩芽已经长出水面了,我看见一个花生长的最高,我想,要是等花生全部可以丰收的话,这个花生一定可以丰收最多。第三天观察结束了。

好了,这次花生观察先到这里,剩下的我下次再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观察豆芽日记三年级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12月3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去菜市场,买了一些绿豆,因为我要做“绿豆芽生长实验”绿豆芽小小的,是椭圆形的,穿着一件绿油油的衣裳,它的身体滑溜溜的,硬硬的。我把它们放在了一个盆子里,再放进适当的水,她们就可以在水里睡觉。

12月4日星期日晴

今天早上,我去看绿豆芽,发现绿豆芽长大了许多,绿豆芽已经喝饱水了,身体变得软绵绵的了。它们有的已经脱皮了,有的已经长出了小尾巴,像小蝌蚪一样,还有的一半脱皮了还有一半还穿在身上。

12月5日星期一多云

今天放学回家,好多绿豆芽的尾巴长长了许多,可是还有一些绿豆芽才敢刚刚脱掉自己的衣服呢!

12月8日星期四阴

连续几天,绿豆芽的尾巴最长的有13厘米多,最短的也有5、6厘米了,妈妈说:“我们马上可以吃豆芽了。”我高兴地说:“这就是我们的劳动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三年级暑假日记怎么写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学会了游泳,学游泳可有趣了。

暑假来了,我终于可以学游泳了,按捺不住兴奋劲,学游泳的第一天我就早早来到游泳池边。

刚开始教练没让我们下水,而是先教了些游泳知识,并让我们在岸上练习。教练在旁边指挥道:“换气时先用嘴吸一口气,然后,将头埋在水下,用鼻子呼出气来......抬头吸气时,手往两边拨水,在胸前画一个小桃心,然后双手并合,胳膊向前伸直,头埋在水下......腿要注意,活动的只有小腿,大腿不动,小腿并合后收,外翻,蹬水,并合,收。”

我们按照教练的要求在岸上联系了一番,教练才让我们下水练习,要用换气并加上手的动作练,我还是处于对水的恐惧,犹犹豫豫不敢将头埋到水下。在教练催促的目光下,我把心一横,只管闭上眼睛沉下去,没想到眼肌一收缩,游泳镜就松了,我又赶紧把头浮出水面,把游泳镜重新戴好。

两天后,我终于敢在水里睁开眼睛了。

教练让我们带好游泳圈,抓住游泳池的岸边,边换气边加蹬腿一起练。还要给我们一个一个地测试不靠岸,并加上手,换气和腿一起游,抬头换气时腿要蹬直,游的时候胳膊要伸直。

接下来要进行不靠岸的练习了。靠岸练习我没问题,但不靠岸我有问题,我担心我会突然沉下去,或者被水呛到。可是在教练的监视下,我不得不游起来。但事情没我想的那么坏,相反,我游得很好,的障碍就是心理恐惧。

两天后,我们不再做热身,而是直接下水往深水区游。我之前的恐惧感已经彻底消失,而且越来越喜欢下水游泳了。深水区虽然有教练在守护,但我还是出了一件囧事。

有一次,我在深水区游了一会儿,想停下来休息一下,可是我的脚就是碰不到游泳池的地面,我急得大叫起来:“哎!那个,谁扶我一下!”

可是游泳池里的喧哗声把我的声音淹没了,我干脆一把抓住游得离我最近的一个女孩的游泳圈,这才让自己站稳。

几天后,教练让我们不带游泳圈去深水区游了,刚开始我很紧张,换气时头抬不出水面,还被水呛了一下,教练让我把胳膊抬高一些,以后我再也没被呛到,游得越来越熟练了。

耶!我学会游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年级家乡的日记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坐落在伏牛山脚下的一个小县城——栾川县(古名鸾州)。党的春风吹进了我的家乡。唤醒了家乡的人们。从此我的家乡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我的家乡不过是一个小县城,路大多都是柏油路,坑坑洼洼的,非常不方便,到了夏天走在上面脚下软哄哄的,有时还会把鞋子粘掉。残留在我脑海里的房屋,都是土房子,高高矮矮,有钱的人盖楼房,没钱的人始终守着他们的老房子。那时候,不说买轿车了,买得起摩托车或电动车就算是不错得了,人们都很少买新衣服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会慰劳一下自己,用一句不是太贴切的话,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现在,我的家乡在飞速得发展后,与昔日相比,那简直是天地之别呀!只看那马路又宽又直,能容得三辆车通过。房屋一座比一座漂亮,一座比一座高。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那教学是一流的,建筑更是一流的。就连北京也有我们学校的照片。现在的人也不像以前那样落后了,人们都在追求着买高级轿车呀,买漂亮房子呀,总之什么好买什么。现在的衣服也很漂亮,人们总是隔三差五地去买衣服,简直是:“新三天,旧三天。”我的家乡不仅有这些变化,而且随着人们旅游意识的提高还开发了许多很有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呢!比如:鸡冠洞、龙峪湾、重渡沟等等还有很多很多。我们随时欢迎全国各地游客的到来,我们会用最热情的方式招待他们。

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要让家乡变得更美,更发达。

家乡,我爱你美好的一切,更爱你那永远不老的面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做书签的日记三年级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不觉夏天已经过去,秋天已经来到。

田野里金色的稻谷笑弯了腰,玉米个个长的象牛角。农民伯伯笑呵呵的收获着秋天的果实。街道两边的杨树和梧桐的叶子都变成了金黄色,只有枫树的叶子颜色最多,有绿的,黄的`,黄中带红的。妈妈说过不了多久这些叶子都会变成红色,那时是枫树最美丽的时候。落叶随着秋风的吹过纷纷落下。红的,黄的,圆的,长的,洒落一地,应有尽有。这时候我可高兴了,在放学的路上捡落叶做书签

我把捡来的枫叶。梧桐叶,杨柳叶和樟叶等各种各样的叶子带回家后,先把树叶小心的放到水槽里,放一点水,让叶子吸收一点水分,有点潮湿就可以了。因为落叶都干巴巴的,很容易破损。再把吸收了水分有点变软的叶子放入锅里,用文火煮40分钟。然后把叶子出锅倒在滤网上沥掉水,接着用小刷子轻轻地刷,把树叶洗干净。然后再把洗干净的叶子放回锅里又煮上40分钟,以增强叶子的韧性。最后出锅沥水弄干,晒好。这样一来,书签就做成了。整个过程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呢!

我把做好的书签夹在书中,以后看书找页码就方便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三年级打乒乓球日记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在练习颠乒乓球,真的好难呀!才颠几个,稍不留神,乒乓球便飞得无影无踪。 Recently, I am practicing ping -pong tennis, it is really difficult! Only a few, without paying attention, the table tennis flew without a trace.

吃好早饭,我来到了院子里。练习开始了,我用大拇指和食指握住手柄,其余三根手指弯曲紧紧抵住,随时待命。当左手垂直放下乒乓球时,我迅速用右手去接,乒乓球俏皮地弹起来了!我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1——”我心里默默地数着,目不转睛地盯着乒乓球。“5、6、7,哎呀!”我刚颠到第八下,球便从球拍的边缘蹦了出去,“啪”的一声,落在了地上。我不放弃,捡起乒乓球继续练习,可球仿佛和我作对似的,不是忽左忽右,就是像弹珠一样滚得远远的,忙得我不禁有点泄气了。

妈妈走过来,笑呵呵地对我说:“若若,妈妈教你几个小诀窍,颠球时板要放平,不能太用力,否则球会向四面八方乱窜,其次,应集中注意力,那是最重要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刻苦练习,一定会成功的。”妈妈的话给了我巨大的鼓励。

可不是吗?这下,乒乓球好像乖多了,它真像一个小精灵快速而平稳地在球拍上弹起落下。我紧张的心也跟着球上下跳动,慢慢地,慢慢地,我感觉自己就是球拍上的那个小玩意,快乐地蹦蹦跳跳……我已经忘记颠多少下了。

我简直太高兴了,右手情不自禁地加力,小家伙便越颠越高,越颠越高,忽然,向前方跑去了,我赶紧追上去,可还是慢了一拍,球便在地上一高一低地弹跳着,最后,它滚向了墙角。

妈妈看到了,语重心长地说:“要沉住气,踏踏实实地练!颠球应尽量使球的上升距离短些!’我听了,立即照做,球果真老老实实地在球板上舞动。“1、2、3……23!”我又蹦又跳地把这好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惊喜得瞪大了眼睛。

看来,颠乒乓球不仅需要耐心与努力,也需要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三年级帮妈妈做家务的日记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每次放学回家,我总会看到妈妈在厨房间繁忙的身影,所以,我心中便萌发了这样的主意,我要为妈妈做顿晚餐,减轻点她的担负。

今天是寒假的第二天,做完了一天的功课,到了下午四点钟,我就开端忙活起来,菜现已买好了,有排骨,菠菜,西红柿。我先在电饭煲里放了三盒米,洗后煮上。排骨妈妈现已拾掇好了,我要做的便是把它炖了。

接下来是炒菠菜,我往放了油的锅子里倒入菠菜,只听见噼啪几声,菠菜便像漏了气的气球,渐渐的瘪下去,我翻炒了一瞬间就关掉火,让它闷着,但当我把它盛出来时,菠菜现已烂了,后来我才知道菠菜是不必闷的。接下来我把两个圆溜溜的鸡蛋敲在碗里,用筷子打散了,然后再把锅子烧热放油,这一切做好之后,我先把蛋汁慢慢倒进油锅里,遇到热的蛋汁一会儿就成了型,变成了圆圆的,边上一圈泡泡的黄色大饼,看着就心爱,不忍心把它弄破,不过,我仍是一铲刀下去把它弄了个支离破碎,接着我就倒入西红柿,一同翻炒,当它们出浆今后,我参加调料,盛出来。这时候排骨汤也差不多了,我关火让它闷着。这顿晚餐就功德圆满了。最终,我还把厨房间拾掇了一下。

当做完这一切,我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我很等待父母回家的那一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高考人物外貌描写十种技巧

全文共 9971 字

+ 加入清单

(一)设喻展示法

所谓设喻展示,就是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运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具体形象化的展现,使人物的此特点转换成彼形象,以展示人物的形象特征,让读者产生联想,并加深印象和理解。这种方法的主要优势,是使人物的外貌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设喻展示法的运用位置,一般在人物外貌描写的起笔或落笔。起笔出现 ,总喻而领起定调,落笔出现,总喻而归纳形象,而又以后者为多。

设喻展示法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单一性的,即只在人物外貌描写上用一次比喻,位置在起始、收结或中间都可以,本体是人物的衣着、特点或某个部位,但必须用在关键地方,以形象地显示所写人物外貌的特征。例如《花市》中对卖花姑娘的外貌描写,就运用了这种设喻展示法 :“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这句话用在文章的最后,所用的两个“像”,前者概括,后者具体,本体都是“卖花姑娘”,再以她“笑微微”这一表情陪衬,以她“站在百花从中“这一情境烘托,字里行间,充满着敬佩之意,洋溢着赞美之情,突出了卖花姑娘心灵美好、外表美丽的形象特点,给人以美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是描写人物的外貌时,多次运用比喻。既可以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物的外貌上,也可以用在某一个人物的外貌上。如果是前者,就显示出彼此外貌各异的比较,从而突出某个人物的形象;如果是后者,则一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设喻展示,以突出这个人物外貌的多方面的特点。例如《看戏》这篇文章,就采用了后一种的设喻方法。文章集中写了艺术家梅兰芳同志的高超演技,通过对他的外貌设喻,突出了他光彩照人的艺术家形象。文章先设喻,写他演唱的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这里,表面看是对歌词设喻,实际上则表现了他演技的娴熟及表情和身段的优美。再设喻,写“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这是直接对人物外貌进行总体性设喻,使这个人物外貌的美丽程度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突出了他的光辉形象,使人受到深深的感染,有助于人物外在特征的显示。

设喻展示法是外貌描写手法与比喻修辞手法的巧妙结合,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这种修辞必须用在对人物外貌的描写上,而且要用在关键地方。二是多用明喻,暗喻少见,借喻不用,一般有比喻词标明,以显示出比喻的运用。

(二)工笔细描法

所谓工笔细描,就是讲究文笔工整,注重人物细部的详细刻画和细致描写,是国画方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借用,也是人们在刻画人物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工笔细描的显著特点,是讲究人物微观的具体展示。

工笔细描法的具体实施,往往从人物的整体面貌上用墨,既写面部,又及全身,给人以整体的印象。这种描写,多用于比较陌生的人物和主要人物,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了解并熟悉所写的人物,才能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就采用了这种工笔细描的方法,请看其中一段文字:“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段文字,对中年闰土的肖像描写,就是工笔细描。它既写了闰土的整体“身材”,又写了五官细部,而又以后者为主,从脸色,到脸皱,从眼睛,到眼睛周围;既写了上端头部“破毡帽”,又写了中端身部“极薄的棉衣”;既写了手里的物件,又写了两手着实“像是松树皮了”;既写了静态,整体形象犹如一个“木偶人”,又写了动态,“浑身瑟索着”,而又以静态为主;既有现实闰土的精雕细刻,又有他过去外貌的顺带点墨,而又以前者为主,这样,我们看到的中年闰土,就是一个有头脸,有衣装,有细部,有全部的完整形象。

工笔细描法是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之一,运用这种方法,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要遵从一定的顺序,根据写作需要和人物特点,按照作者或文中线索人物的观察顺序进行有条不紊的描写。例如,上面对闰土的描写,就是先“身材”, 后“脸”部,再衣着,从上到下;写脸部是先“脸”后“眼”,由总到分;写衣着是先“帽”后“衣”,从上到下;写眼部是先“眼睛”后“周围”,先内后外;写手部是先手中的“物件”后手中的“实情”,由外到内。这样,主人公的形象就随着作者的笔墨,先后有序逐渐完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二是要有重点,不能从头到脚,不分主次地全面描述,要根据人物思想性格和外在特点,抓住主要本质特征进行重点描写。例如上面写闰土外貌,身材和衣着是略写,脸部和手部详写;脸部中,眼睛又详写,手部中,手的实情又详写,至于头部的鼻嘴和脸的下部只字未提。这样,就突出了闰土中年穷苦、麻木、近于木偶的个性特征。

(三)特征显示法

所谓特征显示法,就是在描写人物的外貌时,抓住所写的人物区别于其他人物特点的征象、标志,进行具体刻画,让其显示出来,以突出这个人物的这个特征,以至一提到某个特征,就会使人想到某个人物,是人物外貌描写最有效、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种技巧

运用特征显示法,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征。选择特征的主要依据,就是这个人物最显眼而又与众不同的闪光点。特征的部位要因人而易,就初中课文而言,人物特征多体现在脸部,这是因为,人们写肖像一般都把主要笔墨用在脸上。例如《我的老师》中,对蔡芸芝先生的描写:“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边有揄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这段文字共有三句话,先说老师的年龄,后说对她的总体印象,中间这句话就是特征描写,特征的集中显示就是与众不同的“黑痣”。“黑痣”的特点,一是位置,在“右嘴角边”;二是大小,与“榆钱”一般。通过前后两句的配合映衬,蔡芸芝先生的“黑痣”就显得十分突出,她的形象特征也因此而生动丰富,以致人们一提到脸上右嘴边榆钱大小的“黑痣”,就自然会想到:“你说的那就是蔡芸芝。”可见,这颗“黑痣”,不但没有损伤她的外貌,而且增加了这个人物形象的美学意韵,突出了她“温柔和美丽”的特点,给人以永久难忘的印象。

特征显示法的运用虽然很简单,一般只需一句话完成,但因为这句话是外貌描写的关键和精华所在,所以这句话的出现位置常常在中间。前有引渡,后有总结,前有铺垫,后有延伸,使之在众多语言,众多外貌内容中熠熠生辉。这就要讲究整个外貌描写的和谐性,既不能一写人物,首句就是特征,这会显得突兀,也不能外貌描写结束了,还不见人物特征,不能抓住特征,人物形象也就毫无特色。打个比方,整个人物外貌描写是“画龙”,而特征显示则是“点睛”。没有“点睛”之笔,没有人物特征显示,外貌描写等于失败。

人物特征的显示部位,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同是像上文提到的“黑痣”,也有大小之差,有位置之异;即使是与蔡芸芝先生的“黑痣”位置大小色泽完全相同,还有个年龄之别、性别之差、性格之异。这种种差异表现在某一个人物身上,特征就鲜明突出了。因此,我们在写人物外貌时,要善于观察,善于比较,捕捉特征。这方面的例子,初中课本里还有很多。如《一面》中鲁迅的隶体“一”字胡须,《藤野先生》中藤野的“八”字胡须,《第二次考试》中陈伊玲笑起来的“鼻皱”,《普通的劳动者》中小李子从软胎帽舌底下掉出的“一绺头发”,等等。这些都是各自人物的显著特征,也都是特征显示法巧妙运用 的成功范例。

(四)逐步显现法

所谓逐步显现,就是通过作者或文中人物(多为“我”)的观察,来表现所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具体运用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写者由远而近地向观察者走来,二是观察者由远而近地向被写者走去,而又以后者为多,因为观察者是主体,被写者是客体。通过距离远近的不同,来描写同一个时间里同一个人物略有差异的外貌,能充分表现出这个人物丰富的形象特征。

逐步显现法的鲜明特点,一是运用的文字频率至少在两次以上,二是描写的外貌要呈现一定的梯度, 这个梯度要与观察者由远而近的距离移动同步发展,犹如推摄镜头,最后是特写形象。例如,《一面》对鲁迅的外貌描写:

第一次:“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这是在“我”进门时对鲁迅的第一次外貌描写。因为是“阴天”,“暗得很”,“我”又是从店里往“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望”去,距离较远,所以只能“模糊辨出”鲁迅先生的大概身形和基本特征,给人以总体印象。

第二次:“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是在鲁迅先生“走了出来”之后对他的第二次外貌展示,距离缩短拉近了,描写也清晰具体了。先写面孔,次写头发,再写胡须,把人物最显眼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到细部,逐一展现在读者面前,突出了鲁迅的战斗精神。

第三次:“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是在“我”意外地听到鲁迅赠书的亲切话语,“惊异”地抬起头来看他时对他的第三次外貌描写。这是将近镜头化为特写镜头,“我”更仔细地端详着这位“不平常”的人,进一步赞颂了鲁迅先生坚毅、镇定、安详、乐观的战斗风格。

这三次肖像描写,一次比一次清晰,一次比一次深刻,一唱三叹,反复强调,尽情展示,纵情抒怀,使鲁迅先生的光辉形象,由远而近,越来越鲜明清晰,越来越完整高大 地矗立在我们面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 一要防止简单重复,先写的要概括些,粗线条勾勒,宏观展示,用墨应简略;后写的要具体些,细致些,微观描摹,用语应详尽。二是几次所写的外貌要有所区别,先少后多,逐渐增加,重点特征每次都要写到,以加深人们的印象,如《一面》写鲁迅的三次外貌,都写了“瘦”。

(五)粗笔勾勒法

所谓粗笔勾勒,原是一种绘画手法,近于速写,用在文学作品中,就是采用简单线条,粗略地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地几笔描写出来。这种方法的特点,正好与“工笔细描法”相对,用语简略,运墨便利,几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如果是反面人物,又近于漫画,常用夸张手法。这种方法,多采用大手笔式的宏观描写,笔下的人物形象,常给人以粗线条、大轮廓、总特征的印象,至于人物肖像的细部内容,一般不作展示,即使有,也是点到为止,见好即收。

粗笔勾勒法在作品中的运用有两种情况。一是单一性,即文中只有一次很简单很粗略的描写。例如《小桔灯》中对主人公小姑娘的描写:“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的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登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全文仅此一处外貌描写,它粗线条地勾勒出了小姑娘的外在特征,从头到脚,一句一个肖像内容,一句一个外貌部位,文句简明,给人以大概的印象。

二是多样性,即文中出现不止一次外貌描写,每次写的内容 又不尽相同,具有片断性和零散性,单独看来,是人物形象的某一两个方面,综合看来,又可以构成人物的整体面貌。但就某处描写而言,仍然是蜻蜓点水式的,是粗笔勾勒式的,例如《第二次考试》中对主人公陈伊玲的粗笔勾勒就达三次之多。第一次是:“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第二次是:“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出黯然无神。”第三次是:“一张朝气蓬勃、叫人喜欢的脸,小而好看的嘴,明快单纯的眼睛,笑起来鼻翼稍稍皱起的鼻子。”这三次描写,第一次写衣着,第二次写眼睛,第三次写面部,每次所写的肖像内容各不相同,它们在文中出现的位置也有先后之分,但都是用简短的文字进行粗笔勾勒,轮廓式显现,而三次综合起来看,又可以互为补充,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形象。这种外貌描写,由于多次出现,可以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外貌,最大的优点就是简省笔墨,给人以总体形象。运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粗笔勾勒不等于描写模糊,不是隔着纱巾看人,给人的印象仍然是清晰的,鲜明的,实实在在的;二是粗笔勾勒虽具零散性,但要零而不碎,散而不乱,要有合理的顺序。

(六)着色点染法

所谓着色点染,就是将不同的色彩涂抹于所写的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就是通过写色词语来表现人物的鲜明特征。着色的主要依据,是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鲁迅笔下的“闰土”“孔乙已”,都是下层人物,但着色就有区别,闰土终日劳动,因而脸色“灰黄”,孔乙已好逸恶劳,所以脸色“青白”,这就是他们的性格不同决定的。

人物着色的方法很多,既可以浓墨重彩,也可以轻描淡写;既可以多色搭配,也可以单色点染。总之要恰到好处,用色适度,自然成趣。着色点染法具体实施对象,不外乎三种情况:

一是施色于衣着,即对人物的衣冠鞋袜用色,突出人物的穿衣变化和生活习惯,进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性格。例如《傻二哥》中傻二哥的外貌,就侧重写了他的衣着及色彩:“白布中式上衣,黑色布裤。”用极为精短的文字,写出了傻二哥的简单穿着,不仅交代了上衣的款式和裤子的质料,而且对全身衣着的两种颜色,作了鲜明的点染,静写为主,上“白”下“黑”,上淡下浓,黑白分明,浓淡相宜,突出了傻二哥卖糖时朴实干净的特点。

二是着色于人体,即对人体的外露部位用色,突出人物的外部特征或变化,进而表现人物的内在特点,外露部分一般是指常露部分,最多用于着色的是头部,还有手、脚、腿、颈等,在特定的情况下,胸、背也可以外露,也可以着色点染。例如《榆钱饭》对丫姑的描写:“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了脚丫子。”这里,对丫姑的外部用了两种色彩:一是大辫子,“黑油油的”;二是牙齿,“雪白的”,用色与上一个例子相同,都是“黑”、“白”两色。但前者是写衣着,后者是写身体部位,前者静写,后者动写;而且这里用色还有强调,“黑”的情状“油油”,“白”的程度如“雪”,有形容有摹状,从而突出了丫姑粗野而又美丽的特点。

三是既着色于衣着,又着色于人体,二者同时具备,互相映衬,彼此关照,多方面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潘虎》中对潘虎的外貌描写:“那大汉粗眉毛,大眼睛,满腮胡子,黑里透红的脸色,穿一身青布的普通对襟短装。”这里有两处颜色点染:一是脸色“黑里透红”,表明他健康、强悍、久经战阵,饱经风霜;二是短装“青”布,说明他穿着普通、简单、平常,而又有特色。通过这副外貌,不难看出,主人公分明是一个充满豪气、干练勇猛、粗犷豁达的农民英雄。

着色点染法的运用,要注意两点:一是讲究“点染”,与画龙点睛一般,几笔见神采,不可随意涂抹,搞得人物是”万紫千红“;二是讲究色调与人物整体外貌的和谐性,如潘虎,眉毛“粗”,眼睛“大”,再配色“黑里透红”,就很吻合。

(七)夸张渲染法

所谓夸张渲染,就是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对人物外貌进行夸大的描写,以达到渲染的目的,增强艺术效果。

夸张渲染法的显著特点,是感情色彩鲜明,褒贬态度清楚,要么从正面涉笔,激情赞美,要 么从反面入手,无情嘲讽。正面涉笔的人物形象,总是高大的,鲜明突出的,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巨大的鼓舞。《七根火柴》中对无名战士最后一次的外貌描写,就属于这种情况:“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的擎着,像一支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这既是外貌描写,又是细节描写,集中体现在他那一只手上,对“手”的描写就有明显的夸张成分,它的高度,它的远度,“像一支路标”,近于舞台上的特写造型,显得高大鲜明,从而突出了无名战士的忘我献身、渴望胜利的坚强意志,读到这里,人们无不深受感染,倍受鼓舞。

夸张渲染法有时则通过联想或假设的方式,对某个实有人物或虚幻人物进行描写,达到尽情渲染,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例如《盘古开天辟地》中对盘古的外貌捞写:“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 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这段文字,抓住盘古外貌“变”的特点,想象丰富奇特,渲染色彩很浓,突出了盘古的伟大力量和他“开天辟地”的巨大神力,进而歌颂了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精神,给读者以不尽的联想和深刻的印象,夸张渲染取得了最佳效果。

运用夸张渲染法描写人物的外貌,初中语文课本里还有不少例子,如《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穿着似有实无的“新装”游行时的外貌描写,夸张奇特,形象滑稽,荒唐可笑,巧妙绝伦。

运用夸张方法描写人物外貌,要根据不同的刻画对象,采取不同的手法,运用感情色彩不同的词语。对正面人物夸张,要显示出歌颂的特点;对反面人物夸张,要能加强讽刺的力量。写作中要 注意一点,就是夸张要适度,渲染要恰当,不能夸得过分,染得离谱,要符合人物的内在本质特点,符合人物的整体形象基调。

(八)虚实结合法

所谓虚实结合,就是在描写人物的外貌中,既有写实内容,又有虚的配合。写实,就是描写人物的现实外在特点,客观性比较强;写虚,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并不存在或联想中的外貌,主观性明显。虚以实为基础,没有实写,便无法虚现;实又往往需要虚来补充,来衬托。它们的共同目的就是通过虚实并呈,密切配合,来充实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

虚实结合法的运用,不外乎两种情况:

一是通过观察者的心理作用,来感觉人物的形象特点,或夸大,或缩小,或褒赞,或贬损,外貌之中饱含着感情,读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例如《一件小事》对“车夫”的描写:“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这里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它有五个小句子,第一句引渡,交代下文外貌描写产生的原因;第二句写实,写车夫的”后影“,写后影的特点“满身灰尘”;后三个小句则是虚写, 写车夫“高大”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人越走越远形象应该越小,而他却“愈走愈大”,大到“仰视才见”,宛如一座灯塔,一个巨人,超乎寻常,不同凡响,使人深受感染,把“我”放在陪衬的位置,突出了车夫形象的高大和品格的高 尚。

二是通过人物的回忆,来再现人物的形象特点,实际上是写实的外貌在另一种情境下的重新出现。这种方法,一般要通过联想来实现,其目的,是表达思念之情,加深读者印象。例如《背影》中对父亲的“背影”的描写就运用了这种技巧。文章先实写,在车站上亲眼看见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写得很具体。然后在结尾虚实:“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里只有一句话,通过读信,激发情感,热泪盈眶,联想外貌,再现形象,将远距离的人物拉至近前,既表达了作者急切盼望再见父亲一面的思念之情,又强调了父亲外貌的个性特征,突出了人物形象。

虚实结合,既可以虚和实紧密联在一起,同出于一处,像上面《一件小事》的例子,也可以虚和实各自成段,甚至相距很远,如上面《背影》的例子。但不管哪种情况,一般是先实后虚,因为实是基础,有了实,才可以有虚,失去了基础之实,虚也就无立足之地。写作时,要注意一点,就是要确定以谁为主,要么以实为主,以虚补充;要么以虚为主,以实映衬铺垫。

(九)对比突现法

所谓对比突现法,就是通过某个人物今昔外貌的不同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人物彼此外貌差异的对比,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变化和命运的发展,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是进行横向外貌对比,即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人物外貌的不同描写,来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形成一定的形象跨度,以突现某个重要人物或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如《花市》中所写的三个人物外貌,就运用了这种对比。先看那“老头”:“瘦瘦的,大约60多岁,白布褂子,紫花裤子,敞开怀,露着黑黑的结实的胸脯”,他有时“眨眨眼睛”,“捻着胡子”,若有所思,有时“咧着大嘴笑”,“呵呵的笑”。再看那“年轻人”:他“眉清目秀的干部打扮”,“手里摇着黑色纸扇”,“似笑非笑”,有时又 “哈哈大笑”,最后“睁大眼睛”,“气得脸色发白。”这两个人物的外貌,既有年龄上的对比,又有身份上的对比,还有情态上的对比,与此同时,作者还着力刻画了主角卖花姑娘的形象,与他们同样存在着对比,她的外貌是:“姑娘不过二十一二岁,生得细眉细眼,爱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她“手里拿着一块小花手娟,在怀里扇着风,冷冷地注视着年轻干部的行动。”这里,不难看出,老头纯朴憨厚,而性格刚直,年轻人见缝插针以钱势压人,小姑娘善做生意而讲究信用。在老头和年轻人这一正一反的对比衬托下,小姑娘心灵美与外表美和谐统一的可爱的形象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二是进行纵向外貌对比,即通过某一个人物过去与现在外貌的不同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变化和命运的发展。例如《故乡》这篇小说,就写了闰土两个阶段的外貌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次:“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他“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第二次:“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两次外貌描写,都写到脸部,头部和手部,对比的内容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通过闰土今昔脸色的不同,所戴帽子的差别以及手部特点和手中物件的各异,展示了闰土命运的巨大变化,突出了中年闰土的悲惨情景。

运用对比描写人物外貌应注意一点,就是要有重点。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描写不能平分秋色、同等重要,要有所侧重。要把最能表现人物本质特点、最能反映主题的那个方面作为重点详写,其他略写。

(十)服饰烘衬法

所谓服饰烘衬法,就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衣着以及装饰,来烘托和陪衬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之一。一个人的服饰是其外表的东西,它与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人物的身世、处境、心态和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佩什么样的服饰,是有规可循,很有讲究的。客观生活如此,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外貌也应如此。

用服饰烘衬法描写人物外貌,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有一定的顺序。人们的服饰虽千变万化,但位置却大体相同。先写哪个后写哪个,要考虑周全,或从上到下,或由服到饰,要根据不同人物的不同服饰,来确定合理的顺序。这样,才能使读者对所写的人物有一个层次清晰的印象。例如《老杨同志》对老杨的服饰描写:“他头上箍着块白手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这里,写人物的服饰就很有层次。它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先写“头上”,再写“身上”,最后写“脚上”;写身上是先写上身“衫”后写下身“裤”,从而突出了老杨同志艰苦朴素,关心群众这一可亲可敬的形象。

二是要进行服饰比较。人是活动的变化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下,人们的服饰也会不同,服饰的不同又反映了人们的外貌不同和性格变化。写好这些服饰的变化,也就能表现出人物的变化。例如《故乡》中的闰土,少年时,“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显得健康、淳朴、充满朝气;中年时,“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 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原先的少年闰土全然不见了,一个饱经风霜、受尽剥削,在困厄中苦苦挣扎而又显得麻木的中年闰土出现在读者面前。这一效果。就是通过人物服饰今昔的差异比较显示出来的。

三是要有重点。服饰描写,不能从头至脚无一遗漏,那样,既易落入俗套,又显得繁杂,这就要抓住重点,突出重点。重点的确定要因人而易,最能表现人物 性格和本质特点的服饰一定要写,详写,反之,略写即可,甚至不写。例如散文《背影》中“我”的父亲,他的特点是慈爱善良而生活俭朴,为了表现他的这一特点,作者就着重写了他的衣着,而且是从背后来写的:“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且,先后展示了两次。至于他的鞋裤等,就没有用墨。这就抓住了特征,抓住了重点,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和生活的质朴。

用服 饰烘衬法描写外貌,是为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运用时要有所选择,不能张冠李戴, 李服张穿。如老杨同志那二斤半重的“硬鞋”,绝不能穿到闰土的脚上,朱自清父亲的那件“黑布大马褂”,也不能穿到中年闰土身上,要讲究服饰与人物身份和性格的一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写桃子的日记四年级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放暑假了,我回到了外婆家,周末,我们去了永乐新村摘桃子

一上车我就问小舅:“永乐新村有多远呀?什么时候才到呀?”小舅问我:“你学过路程问题没有?如果学过,就记住出发时间,我的车的行驶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到永乐新村的路程是85公里,你算一下就知道什么时候到了。”这时是早上9:30分,85÷100=0.85(时)1时=60分0.85×60=51(分钟)9:30+51分=10:21(分),于是我算出了我们大约在10:20分左右到达永乐新村。

我们开着车在路上,经过了一片又一片的菜园。菜园里,一个个可爱的玉米娃娃咧着嘴对我们笑;一阵微风吹过,一片翠绿的青菜开是摇摆它们的身体,仿佛在跳舞迎接我们;正在菜园里耕地的老牛也时不时抬起它们的头,“哞--”,好像在对我们说:“欢迎,欢迎!”永乐新村是有名的艳红桃基地,当一排排小洋楼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就知道永乐新村到了。这时,我一看表,才10:15分,我就对小舅说:“小舅,你的车速不止一小时100公里吧,有时你还开快了呢!我们已经提前六分钟到达了。”

到了目的地,我们就开摘桃子了。果园里的桃子一个个又大又红,争先恐后的让我们去摘,生怕我们落下了它们其中的哪一个。全部摘完以后,用秤一称,我们一共摘了15斤桃子,每斤桃子2.5元,15×2.5=37.5(元)这些桃子又要分给4家人,所以15÷4=3.75(斤),平均每家人可以分到3.75斤的桃子。

将摘下来的桃子洗干净,咬一口,觉得特别的甜,吃着自己摘的桃子,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写人的三年级作文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班,我觉得最喜欢看书的人是樊安致了!

下课了,他不会像其它人一样在走廊里追逐打闹,而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拿着一本书,专心地看着,有时,他会发出阵阵笑声,这个时候,有几个人就会围上去看看究竟是什么那么搞笑。

樊安致不但喜欢看书,而且知道的知识特别多。有一次,我想考考他,于是,我把他叫来,说:“我想考你一道题:南宋和北宋是被哪个朝代灭掉的?”说完,我心里暗暗得意:哈哈!他一定答不上来。樊安致想啊想啊,终于,他肯定地回答:“是被金朝灭掉的!”我大吃一惊,心想:真厉害,我以为他不会的呢,谁知他却答对了!

这就是喜欢看书的樊安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