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好学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热门三篇 作文怎么写【精选20篇】

古往今来,春游冠得许多雅称,古称为游春、踏青、寻春和探春。许多古代文献都记载春游习俗的生动景象。好学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热门三篇 作文怎么写,我们来看看。下面开学吧为你们收集了一些好学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热门三篇 作文怎么写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你认真看完,会对你有帮助的!

浏览

1767

作文

439

精神传承有我2024征文

全文共 1081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五四精神,做一名守纪律讲道德的中学生》

刚过完五一小假,我们又迎来了五四这个特殊的节日。这是我们青年人的节日。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1919年的5月4日,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如今,“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伟大的“五四运动”的精神。在这种精神里,有着青年人关注国家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有着青年人振兴民族大业的赤胆与忠心。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振兴中华的责任,已落在我们青年人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传到了我们青年人的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我们青年人发扬光大。可是要弘扬“五四”精神,就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青春?怎样的人生?是在浑浑噩噩中度过,还是在拼搏中进步?在学校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有的同学经常迟到、甚至旷课;有的同学穿拖鞋,有的同学偷偷地躲在学校的某一个角落吸烟,有的同学带起了耳环染起了发;还有的同学一到上课就睡觉……这些不良的行为不仅严重地危害到同学们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的是,这也影响到学校的形象,是一种严重破坏校风校纪的行为。

这些不良习惯为什么会产生呢?有的是因为有的同学在生活方面完全没有自觉性,不能约束和控制自己,随心所欲;也有的是因为有的同学认为学校的纪律太严,完全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也有同学认为那是酷的表现……,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些不良习惯都是不能适应学校生活的表现。我们在学校里,只有在校风校纪的约束下,才能正常地完成学业,如果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恶习,今后走向社会,是很难立足的。如果这些不良习惯不及时改正,就会误入歧途,小错就会酿成大错。

我们每个人在这里求学,都有一个追求,都有一理想,都有一个志向,如果说学校是一片沃土的话,我们要在这里把我们的耕作变成果实,实现我们的追求;如果说学校是一支拐杖的话,我们要拄着这支拐杖攀登高峰,实现我们的志向;如果说学校是一只展翅飞翔巨鸟的话,那她会承载着我们的希望去实现我们的理想。我们要学做一个文明的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勤学的人,一个守纪的人,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一个高尚的人”。

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那就让我们现在作一名守纪律讲道德的中学生,将来作一名有素质的好公民!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诵经典增智慧幸福成长学生征文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唐诗,它记载了中国五千来的悲与苦,蕴含了五千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蕴藏了中华五千年来宝贵的文化。

每一首诗,就像一杯茶,难受时尝到是苦的,愉快时品到是甜的。如果你想喝上一杯好茶,就得入情入心,细细品尝。每每品唐诗,我的心情总会随着诗人的忧而忧,随着诗人的乐而乐。在忧中学会思考,在乐中学会享受。

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自秦汉以来,异族一直不停地侵犯内地,战事十分频繁。许多爱国将士来不及与家人告别就奔赴沙场,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们长期远离家乡,条件十分艰苦。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边防关塞上,从万里之外来到边关抵御外族入侵的将士们看到这一切,能不想起自己的亲人,能不想起自己的家乡吗?唉,要是卢城飞将李广还活着,就决不会让那匈奴的骑兵越过阴山。想到这儿,王昌龄悲愤地写下一首诗_《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读到这儿,我掩卷沉思。戍边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情之人,他们也有浓浓的情、浓浓的爱,但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安宁,他们宁愿十几年不回家乡,他们的亲人望穿秋水,在无穷的思念中度过,亲人在热切地盼望他们的回归。这其中的酸与苦,忧与愁,我们怎能体会得到?他们是怎么抑制住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这其中要经历多少磨难呀?那浓浓的情愁,令人酸楚。我十分清楚,我无法与他们相比。我惭愧,我的懦弱。

把时间往回推移五年,当我还是一个一年级小不点儿时,我是那么的爱哭,那么的脆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每次返校没几天,我就哭得像泪人似的,老师为此伤透了脑筋。中午休息时,老师让我计时跳绳,我怎么也跳不好,还没跳几下,就又“哇_”的一声哭了,把绳子一扔,干脆坐在地上抹起了眼泪。许多老师还以为我受了什么委屈,都围上来询问。我没去注意,不知那时生活老师是多么尴尬,只晓得生活老师抱起我就快速往教室跑。那时的我真的太娇弱了,根本没想到未来的路是多么坎坷,有多少困难等着我去克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传承文明美德的作文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明,我们共同的骄傲。

中华文明,我们共有的财富。

文明犹如一颗璀璨的钻石,在华夏大地熠熠生辉。

回顾历史,孔融让梨,这是尊敬兄长的文明;程门立雪,这是尊师重道的文明,孟母三迁,这是爱护晚辈的文明;高山流水,这互敬互爱的文明……中华文明确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可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今,素有“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被沾上了污点。校园里,随手乱丢的现象依然可见;公园里,花草树木仍旧摆脱不了被摧残的命运;十字路口,红灯闪亮,行人、机动车却照常前行;小悦悦,一个灿烂的生命却戛然而止于路人的冷漠……这一切,与文明的社会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埋怨、谴责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做些什么呢?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我们。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的确是一本好书。它是我们小学生的良师益友,能让我们的心灵时时刻刻受到滋润、净化。这本书向我们详细讲述了我们中华这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渊源历史文化,如百家争鸣、四大发明、灿烂的科技等等,这一项项伟大的历史发明、创造,无一不让我感到自豪。除此之外,它还生动讲述了古今中外一个个讲文明、懂美德的伟人故事:如拥有良好习惯的毛泽东、叶圣陶、富兰克林;注重表里如一的周恩来、宋庆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诚实守信的子贡……故事中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激励着我,要传承伟大先辈创造的辉煌文化,继承他们优良的传统美德,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美德的好孩子。

承诺文明只是开始,践诺文明才是永恒的主题。其实做一个文明人,只在举手投足之间。红灯亮起,停下你匆匆的脚步,踩住你脚下的刹车。春暖花开,缩回你伸出的小手,送出你欣赏的目光。一点小事,不必大动干戈,彼此微微一笑,便能化敌为友。公交车上,让让座,车厢里便多了几许暖意。“请”,“你好”,“对不起”,“没关系”,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能融化冰山,消释霜冻。

《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就是一盏指路明灯,在它的引领下,走健康大道。同学们,我们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携起手来,肩并肩,一起去传承中华文明,践行中华美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全文共 1343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名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名族,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微笑都能融汇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因此我国向来就有“文明古国”之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礼仪文明.文明礼仪处处可见,这些利益就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其实,文明礼仪是从日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来的.下课时主动向老师问好;进老师办公室前先敲门;坐公交车时主动给老人让座;不乱扔垃圾……

文明礼仪是自身的修养,它就如同一棵小树,只要你注重它,从点点滴滴的事去表现它,它就会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长.虽微不足道,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缺少的.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但是,公共文明是建立在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之上,所以,个人文明才是根本.鲁迅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举.”所以首先要完善个人修养,人的文明修养斌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为我们滋润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

前进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要我们顽强的走下去,事在人为,我们首先就是要具备中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美德的人,不算高尚,别让陋习沾染如花的青春,更别让陋习陪伴你度过最美好的人生!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结伴同行!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一颗世界最璀璨的东方之珠——她高昂着胸脯,像一位巨人一样屹立在的世界东方,是那样的坚定、那样的自豪.回想这五千年以来——那段可歌可泣的血色历史,真是百感交集.从誉有“开元盛世”之美称的唐朝,到“弘治盛世”、开放的元朝,那曾是多么的辉煌——可因为慈禧的不肯变法,令康熙、乾隆创下的强盛国力付之一炬……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兴亡而抛头颅、洒热血,多少名人志士为了国家的崛起而倾尽所有!

正是他们无悔、无私的付出,新中国才可以迎来一次又一次的辉煌!五千年来,祖国历尽风风雨雨,正是这群满腔热血、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女豪杰的浴血奋战才得以今天繁荣昌盛的中国!

1949年,在毛主席带领下中国人民获得了民族的解放,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和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站在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的每个中华儿女,无不热血沸腾、壮志激昂.耻辱和不幸已经成为过去,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历史开创了新的纪元.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祖国的大地上绽开了一朵美丽的蘑菇云!这个巨大的工程仅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真是不可思议!再加上那艰苦的环境,更是让世界人民感到震撼!

正当中华民族在黑暗中不断摸索发展前进方向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邓小平为中国指明了道路.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也吹进了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心中.在“改革开放”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群情激昂,纷纷出谋划策寻求最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并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全国上下一心,勇往直前,于是,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楼宇大厦拔地而起,代替了柴棚草屋,柏油马路代替了羊肠小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向小康水平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2024年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福建武夷山与朱子理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朱熹从14岁起,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生活50多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

福建省武夷山市官方2日向记者表示,将借鉴闽南、客家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经验,加强朱子文化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加强书院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扬,加快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建设。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子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所创立的闽学体系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国学思想,武夷书院讲坛2日在福建武夷山正式启动。历史记载,武夷书院位于隐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是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

根据规划,武夷书院讲坛每年举行六讲,邀请海内外朱子文化专家学者做主题演讲。同时,武夷山正着手加快修复一批书院,将其打造为普及朱子文化、传播儒学思想的重要平台。

朱文公第二十九世裔孙、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表示,在中国大力倡导“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的朱子文化正迎来多重机遇,将会促进中华文化海内外的传播和交流。

武夷山市官方还披露,将实施朱子文化建设“五项工程”,建立朱子遗迹遗存数据库,对五夫镇、风景名胜区等重点区域朱子文化遗产实施有针对性的保护修复;适时提升一批文化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规格。

作为东亚文明的象征,朱子学传入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区后,至今影响深远。在对外交流方面,武夷山将推动朱子文化对外交流,配合举办“朱子之路”研习营、海峡论坛配套活动等对台对外朱子文化交流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学国学诵经典传美德征文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国学的定义是什么?这个古已有之的词语在今天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人们对国学的认识略有差异。或认为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涵盖文学、文艺各方面;或认为国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是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个人素质培养;或认为是“四书五经”、“春秋左传”等传统典籍。认识虽有不同,但是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国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经典教育须突出学校主渠道作用。朔州市第四小学将国学作为学生德育、智育工作的组成部分长期开展,虽然没有开设专门的学习课程,但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诸多类型的国学活动。朔州市第六小学小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儒雅的书香环境。走进校园,可利用的空间和角落,诗文、诗画、名言佳句等装点了学校的橱窗、走廊、墙壁等;学校广播定时播放时代美文、经典诗文的吟唱等。

中华经典诗文灿若星河,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浩渺无边,诵经典就要明经典。因此,朔州市第五小学校长殷虎山告诉笔者,根据各年级特点,为学生确定不同的诵读主题和内容。朔州市第二小学每周四早读,当你步入校园之中,全校学生吟诵经典的场面令人震撼,这不仅成了学生期待的“必修课”,也逐渐成为学校的国学教育品牌。朔州市第一中学开展每天“六个一”国学活动,高中读《劝学》、《论语》,初中读《弟子规》;朔城区部分初中每周让学生听十几分钟的古典音乐;怀仁县部分小学开展古诗词朗诵赛……除了活动的开展,校园国学氛围的营造也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如在校园抬头就能看到张贴在墙上或是横梁上的古诗词,行走在校园间能观看宣传栏上的古人小故事等。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其含义在古时指代国家一级的学校,当下意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和学术。其既然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那么让中华儿女在学生时代自然而然地在课堂、在校园内了解它、继承它、运用它,则显得很有必要。

对学生而言,传统文化是智育。俗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孩子们来说,传统文化的启蒙作用在语言、在美感、在文化底蕴的培养。在正确的方法指引下,学生能从最初的机械背诵提升到理解层面,继而灵活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笔者在从事新闻采访工作时,常常随教研室老师深入基层学校进行采访,采访中朔州市实验小学的徐焕香老师所讲的公开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至今记忆犹新。徐老师讲起扬州,讲烟花三月的扬州美似天堂,讲琼花似玉还有瘦西湖的风光,谈唐人做过“骑鹤下扬州”的美梦。一年多过去了,每当想起徐老师的这节公开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说一句“真美”。正是如此,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融汇于现代的教育体系,才能让孩子们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弘扬美德传承孝道作文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弘扬“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加深人们对孝道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丰富社会各个阶层的精神文化生活。山西省孝文化研究会携手山西健康之声广播联合举办的“弘扬美德,传承孝道”活动,于6月18号、19号“父亲节”这样有意义的节日,带着大家一起去孝研会德孝文化传承基地——沁水·历山,感受那里的人文景观,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践行孝研会的宗旨“行孝养德,弘孝化人”!

历山是华北平原上唯一海拔2358米的高山草原/华北地区最后一块原始森林/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国家级森林公园/中国国家级AAAA级景区

历山,位于山西省沁水县西南边的中条山脉,距沁水县城56公里。刘禹锡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历山不仅奇峻伟岸,更有仙履奇缘,这里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孝、德文化的发源地,甚至国家概念的最初形成也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征文1000字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我徐徐行走在八达岭上,抚摸着苍老的城墙,感触颇深。那是中华儿女用血肉建造的脊骨,一砖一瓦,千年垒砌,斗转星移,青山不变。清风徐来,恍惚间,我的思绪又飘回童年。我的外公曾是一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外公讲那过去的故事。

他慢慢地讲着,我细细地听着:刘少奇元帅,皖南事变,高邮战役……一个个映刻着峥嵘岁月,闪着革命光辉的词语,早已深深地在我的心上留下了烙印。我有幸在小时候就从这些故事中了解革命的事迹,我的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红色种子。

时光的长河静悄悄地流淌,长城的烽火狼烟已随风雨散去,如今,只有和平的白鸽飞过山头。从前那颗种子生根发芽了,慢慢长出代表希望的“红色小苗”。从王进喜到郭明义,从杨善洲到孔祥瑞,平凡的岗位也能做不平凡的事;从焦裕禄到袁隆平,从孔繁森到钱学森,科学为中国注入不竭的动力……岁月不断更迭,他们的名字却闪着永恒的光辉。他们付出时间、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心怀一腔热血,为中华人民伟大复兴不懈努力,谱出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赞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激励着后人继承红色基因

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我对“红色基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红色基因是坚持,不达目标决不放弃;红色基因是忠诚,坚贞不渝热爱祖国;红色基因是奉献,无欲无求无怨无悔;红色基因是追求,不畏浮云勇攀高峰。

在红色基因的鼓舞下,我已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课堂内,我好好学知识,学本领,与知识共舞,力求长大后能实现“科学助国”的梦想;课堂外,我致力于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改善家乡环境。家乡土地贫瘠,常年干旱,生活困苦。利用假期的时间,我不仅回到家乡栽种树木,还到社区老人院当义工,每当看到老人们绽开的笑靥,我就会感到十分欣慰,那便是辛勤汗水给予我最大的快乐。

“我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的中国,我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我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我们不光为自己而活,要为爱而活,为追求知识而活,为他人付出而活,更要为祖国事业而活。年纪尚小,就要为理想而奋斗,珍惜光阴,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为自己的未来创造无限可能。

我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去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历程中,困难总是难免的。可困难纵然无情,却给人无尽的砥砺;失败固然残忍,却使人趋于顽强。这就是红色基因的力量,赋予我永不言弃的精神。即使是生活不尽如人意,也不要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及对梦想的渴望,前路就算只有一丝微弱的光,也要奋不顾身地向前奔跑。

先辈们,你们的叮咛犹在耳畔,少年也已然风华正茂,力求为祖国做出一番事业来。跨越时光的那抹红色十分鲜亮,那是无与伦比的生命荣光,照耀着我们的漫漫人生长路。我们向前迈进的脚步声铿锵有力,让我们去奏响属于中国、属于时代的最强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全文共 2476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正确对待传统美德。所谓“正确对待”,就是要符合今天的现实要求,适合于我们的能力和条件,有利于国家民族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不是其他。这是我们对待传统美德应有的态度和责任。中华传统道德植根于漫长的封建社会,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等氛围的制约下,深深地烙下了时代的印记,良莠并存。这要求我们应当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传统道德。要把重点放在现实及其发展要求上,不论它们在过去曾起过怎样的作用,都要以有利于今天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继续进步为标准,去重新加以分析、研究、判断和选择实施。中国自近代以来,在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问题上,全盘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全盘否定的西化论、全盘肯定的复古主义等思潮,从来就没有真正销声匿迹过。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态度,也经历了曲折的认识过程。只是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才真正解决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立场问题,提出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基本原则。从理论原则上解决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正确立场问题。尽管自近代以来,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存在各种不同甚至势不两立的态度和观点,但从总体上可以说,凡是进步有识之士,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态度,基本上都强调既返本又开新。今天,在对待传统美德的问题上,我们也应该顺应思想界的这一主流,认认真真地总结好、承继好这一份珍贵的传统道德遗产。

合理阐释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很重要的是要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这片广袤的土地,深入挖掘传统美德规范,使之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标准,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当前,尽管传统美德仍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朴素地得以传承,但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于传统美德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在中国现代进程中道德的生活基础与社会环境发生改变后,必须实现道德理念和范式的转换。这就要求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道德创新成果传播出去。阐释传统美德,一要讲清楚中华传统美德的发展脉络、合理内核、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时代价值等,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二要找准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用现代文明的眼光去审视“传统”,使“传统”为现代服务。如仁爱思想可以整合各种复杂的利益诉求,抑制极端利己主义;诚信思想有助于规范和整顿商业秩序;见利思义、先义后利思想可以引导人们在高尚精神指引下追求利益,等等。我们都应当运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加以综合创新,使传统美德因增添了时代的光辉而更加灿烂夺目。三要用符合时代需要和大众口味的形式对传统美德作出新的“阐释”,如动漫、道德讲堂、四德歌广场舞等,使之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开来。

自觉传承传统美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因此,传承传统美德,一要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纪念活动。二要我们每个人都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三要领导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中华传统美德十分强调为政者“以身作则”的模范作用。党员干部既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又要做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模范践行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行影响和感染身边的群众,以共产党人的道德人格力量去赢得人心、凝聚人心。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推动全社会形成和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

注重传统美德教育。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更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处世底线。离开美德半步,轻者误入岐途,重者跌入深渊。因此,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美德教育是一个复合工程,是一次全民总动员的过程,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当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传统美德教育需要从知、情、意、行诸方面下艰苦细致的功夫。首先,要从传统美德的知识教育入手,使人们了解掌握传统美德的知识,如果人们连传统美德是什么都不知道,何以继承发扬。其次,强化传统美德情感培育。激发主体内在情感体验,进而接受传统道德。再次,推动传统美德的践行教育。应高度重视家庭的道德培育功能,对传统孝道和家庭礼仪规范进行现代转化,深入挖掘传统家规、家训、家风的现代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进一步加大学校的传统文化经典教育,鼓励开展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讲习与研究。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开展讲学劝善活动,鼓励兴办书院,引导书院面向社会广泛开展礼仪规范教育和道德教化活动等,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教育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诵读经典传承文明征文2000字

全文共 415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5000年的灿烂文明传承并发扬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当前教育工作应该担负起的重要使命。

早在68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曾批评过“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不去认真研究我们自己的历史”的学风,今天,我们要继续传承文明遗产,首先也需要纠正一些学风上的偏颇。例如,把传统文化机械地与封建制度联系甚至等同起来,忘记了中国文化的真正创造者是广大的劳动群众,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依然活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再如,把传统文化理解为少数精英的爱好和修养,闭门造车,将传统文化精英化、博物馆化,乃至商品化,从而脱离普通大众和普通受教育者真正的、广泛的文化需求。还有:过分强调“传统”与“现代”的对立,造成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世界观的对立,甚至割裂传统文化与现代进步文化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意无意地割断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最近,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推出的“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实际上既是针对上述情况所作出的回应,同时也是新时期以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为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里的新实践和新探索。在实践过程中,作为举办者、参与者和学习者,我们对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对于传统文明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继承发扬关系,对于传统文明对当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中华文明是汉字铸就的文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灿烂的书写之邦,中华文明是用汉字建造的不朽文明。

文字的产生是文明发轫的最重要标志。从19世纪末期开始,河南安阳小屯出土了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这一发现将中国的书写历史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惟殷先人,有策有典”,甲骨文的出土,也证明了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就已经存在大量文字书写的典籍。而与世界上其他文明不同的是:甲骨文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和玛雅文明所创文字虽并称“人类四大文字发明”,但是,后三种文字却随其文明湮灭而不复存在,并没有什么经典和文献流传下来。

由于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属于同一书写系统,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就有大量的经典文献诞生并流传至今,并且仍然是当代中国人生活的圭臬,其中重要的格言和警句,依然活在中国人民言传身教、为人处世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汉张良的《素书》,通篇不过132句,1360字,却被称为奠定有汉以来中国社会规范的法宝,其言词朴素,含意深远,故能深入人心,古今传诵。现代华章,如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长不过千余字,而浩然长歌,如日月经天,与汉语同辉。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与“经典”融合为一的,在人类文明史上,这是独一无二的。由于我们今天所运用的汉字,与4000年前我们前人的书写相同,正是通过这样的书写,通过浩繁的文献典籍,我们先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宇宙的参悟,就得以超越时空,依然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之中闪光。于是,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当代生活与经典的交融,就铸成了中国文明的基本特征:古老而又年轻。

中国自古以来在文化上就是统一的。“文化的大一统”作为中国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中国政治和行政统一的基础。而中国文化的统一,正是基于中国文字的特点:即使是方言和次生语言所产生的差异,也会被以文字统一为基础的语言统一性所消弭。同时,中国文字书写的统一性和方言的多样性,是中国文明“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产生的重要基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方式的基础,文字的统一性,更是我们推广普通话,完成中国文化共同体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基本前提。

中华文明与当代生活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体会到:中华经典中所传达的道理,因为极其朴素,所以才会永恒,因为来自人民,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所以才深入人心。诵读活动的目的,更在于加强每一个中国人对于中华文明的自觉、自信,加强人们对中华文明与当代生活密切关联的认识,加强对于中国历史和国情的了解,促成我们对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优秀文化因子的自觉传承。而这其中就包括:

其一,我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学习型社会”。我们文明的重要代表者是“教师”——孔子,孔子设想了作为美好的人际关系之一的师生关系,倡导尊重教育、尊重知识、坚持真理,这是中国文明优良的传统。从“学而时习之”到“改造我们的学习”,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到“向劳动人民学习,向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学习”,中华民族始终把追求知识与真理,把“求道”、“求学”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理想,这形成了中国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

第二,我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节俭的民族。我们民族的始祖,乃是亲耕和与民并耕的劳动者——神农氏,《吕氏春秋•爱类》中说:“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织。”美好的社会是劳动的共同体,“不劳动者不得食”是我们社会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劳动光荣”既是当代的先进文化,也是我们文明中的优秀种子。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曾经这样说过:“人情多耽安逸而惮劳苦,懒惰为万恶之渊薮。人而懒惰,农则废其田畴,工则废其规矩,商贾则废其所鬻,士则废其所学,业既废矣,无以为生,而杀身亡家乃随之。国而懒惰,始则不进,继而退行,继则衰弱,终则灭亡,可畏哉!”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这既是古老的美德,而且也是当代社会先进文化的要求。

第三,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的文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文明把改革、革命和创新提高到“天命”的高度,把敢于继承和勇于承担这种“天命”者,称为仁人志士,而中华经典对于当代青年最大的教诲和教益,就是要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为国家读书,为人民服务。所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这也正是今天的青少年最应该具备的情怀。

第四,我们文明的基础和文明所追求的理想,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与和谐的世界。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指出:世界上几乎所有民族都认为宇宙和人类,乃是外在的造物主创造的产物,他们也都因此认为宇宙和人类社会是由造物主、上帝、第一因所决定的,而唯独中国文明把世界理解为本然自生的,认为世界是有机的整体和万物相关性的联系,自远古以来,中国文明就认为世界和人类社会是在阴阳、四季、五行的运动中生成的,因此,李约瑟将中国文明的宇宙观称为“没有主宰却和谐有序的世界”(an ordered harmony of wills without an ordainer)。上世纪6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更指出了这种和谐世界观对于现代科学宇宙论的重大启发意义。1976年,为了纪念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矛盾论》对中国和谐世界观的继承发展,以及对于现代科学世界观和宇宙论的重大贡献,在加拿大举行的世界物理学大会,决定将最小的物质元素命名为“毛粒子”,借以张扬中国和谐的宇宙论对于现代世界的重大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明、中国宇宙论对于当代世界的重大影响和启发作用。这更加表明:关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是当代中国对于人类文化的重要贡献,它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中华文明灿烂悠久,典籍浩如烟海,对于她的任何生吞活剥式的全盘继承和全盘接受,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的经典诵读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让经典与当代生活相联,与现代科学精神相接,与中国革命传统相续,让经典成为鼓舞我们当代奋进的重要动力,我们认为,这也是目前继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历史态度。

经典诵读:合众生为乐

汉语是单音节语言。汉语的这一重要历史特征,深刻地决定了汉语的音乐性、节奏感,也决定了中国文章的可诵读性。

讲究语言的音乐性、可诵读性,这是中华经典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传统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宋玉等人咏唱江湖芷兰,铺陈宗族神话,创造了以吟唱诵读为特征的“楚辞”,而在被称为“文的自觉”的魏晋时代,对文章的可诵读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从那时起,文章的直接应用价值被称为“笔”,而其可诵读性和音乐性则被称之为“文”,这就是所谓“文笔之分”。梁代的沈约进一步强调文章的感染力在于其音乐性,他更指出:“宫商之声有五,文字之别累万,以累万之繁,配五声之约,高下低昂,非思力所学。”而这种自觉运用汉语语言音乐性的传统,最终促成了灿烂的唐诗、宋词和元曲诸华章的推陈出新。

文化的统一既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统一和人民团结的重要基础,而经典的诵读活动,也一直是重要的社会组织和文化教育活动,这形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在漫长的文明历史中,从国家典章到民间乡社,诵读活动就一直是以文化的方式将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的重要方式,是“合众声为乐”的重要手段。诵读活动,既需要人民广泛的参与,同时它更是以文化的方式将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从而形成家家礼乐,户户弦歌的升平气象的有力抓手。

在现代民族解放战争和伟大的中国革命进程中,特别是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街头诗、群众朗诵活动,正是由于自觉继承了中华文明这一“乐”的传统,才使文章、诗歌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文化艺术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文化研究和批评与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相结合、文化艺术创造的主体与当代社会的主体——人民大众相结合,这就是繁荣中国文化、教育、艺术工作的必由之路。今天,我们希望以经典诵读的方式,再次使得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包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产生的新华章,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去,走进学校、城市、社区中去,成为我们团结向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动力。

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刻。文化教育事业应该、也必须在这个历史时期起到无愧于历史和人民期望的作用。教育的人民性、教育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根本指南。最近,中共重庆市委和教育部联合举办的“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衷心拥护、热烈参与,而中华传统经典和革命经典的诵读热潮,也正在全社会逐步推开。历史告诉我们这样一条真理:只要得到人民的真心参与、真心拥护,我们的工作就一定可以向前迈进,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兴旺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圆梦新时代主题学生征文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旺则国兴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梦则是中国梦。

那么,中国梦是什么呢?“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个梦,它既是你的梦,也是我的梦,它是万千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付出相应的代价才能实现。岳飞背刺“精忠报国”的情怀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还有“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等等,他们都怀着一份激热的爱国情怀,这是他们共同的梦想,决不允许祖国受到一点的亵渎和伤害。虽然这些人物都已作古,但却引导着我们这些后人做一个坚贞不渝的爱国者。每一个热血中国人都会把祖国的荣誉视为自己的荣誉。

每个人的梦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我的梦亦如此。从小我就喜欢舞蹈,只要听见音乐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的跳起舞来,但追梦的过程是艰辛的,它是汗水的结晶,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记得刚被老师选进舞蹈班的时候,我哭过,因为苦,因为累,因为动作没做到位时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讥笑,我产生了深深的失落感,有的时候想放弃,但想到“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我就会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课后加倍练习,使自己成为最好的。

在坚持中,我体验到了跳舞的快乐,有了妈妈的陪伴和老师的鼓励,我更多的时候是笑,开心的笑。我想只要我有恒心就会成为舞蹈家,这一梦想就像是生命的一双无形的翅膀,这一力量激励和激发着我的生命,克服了人性的弱点,使我不轻言放弃,努力的拼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多次参加区以及学校的各种文艺表演活动,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舞蹈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一名舞蹈家是我的梦想,我会为之不断的努力付出。

“中国梦”是一个追求的目标,是我们中国人民共同的目标,不懈追求与顽强拼搏将实现个人的梦想,每个人的梦想汇聚成中国梦,所以说:中国梦,就是我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中学生写关于校庆的征文

全文共 1395 字

+ 加入清单

一、入学

一九九六年,我小学毕业,参加当时的小学毕业秀,考入安庆一中。

一踏进安庆一中的校门,我就被那浓郁的学习气氛吸引了。校领导、老师们为了激发我们的学习斗志,带我们参观校史馆,给我们讲一中的校史。通过老师们的介绍,我了解到毛泽东主席曾经来过这里视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著名学者胡适曾在这里讲过学。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陈延年、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代码行书记王步文、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方兆祥等都曾在这里读过书。

能在一所这么好的学校里学习,我觉得是一件特别荣幸的事。

二、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老师们都没有上新课。而是就这一门课的学习对我们提出要求。我记得其中有一条要求,是每一位老师都对我们提过的,那就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除了这,有的老师还有一些很特别的要求。印象最深的是语文王老师,他要求我们作业本保持整洁。还特别强调,如果谁交上来的本子弄脏了或是弄卷了,他就会毫不客气地把本子撕掉。

这里我在一中受过的第一次教育,它让我受益终生。

三、第一次期中考试

在来到这所学校前,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成绩在以前的班级都是名列前茅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大家都很努力,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为自己也为母校争光。可是,大家都努力并不意味着结果都会很好。有一些人名次靠前,就必然有一些人名次会靠后。相反,很多人都会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失望。我考得也是不理想,和以前在班上的前几名相比,落差还是挺大的。虽然在考试之前,班主任刘老师就已经给我们做过很多方面的思想工作。可是,第一次受到这样的打击,挫败感还是蛮严重的。为了再次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刘老师在班上开展了“学习对抗赛”的活动。每次大考之前,她都让我们给自己选择一个竞争对手。(这个竞争对手必须是上次考试时成绩与自己相当或者比自己好的同学)考试成绩出来后,如果总分能够超过那个对手,就可以得到奖励。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受用的。

四、难忘师恩

从一九九六年入校到一九九九年初中毕业,要感谢的老师真是太多了:

初中三年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年级组长兼历史老师胡老师十分关心我们的身体,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叮嘱我们一定不要因为怕麻烦而不吃早点,吃饭时不要挑食要多吃蔬菜等等。强调营养一定要跟上。

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刘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现在想想真的要好好感激她。如果没有刘老师当时的严格要求,也许我会因为基础不好而考不上大学,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坚持不懈地学习。

语文老师王老师亲切和蔼,虽然已是满头白发,但总是尽心尽力地把课上好,常常带病上课。

物理老师赵老师特别认真负责,上课时,她总是会照顾到所有的人。

那时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要给这些可爱可敬的老师们送上贺卡,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可老师们却总是婉言谢绝。他们总是对我们说现在送贺卡即浪费你们的钱又耽误你们的时间。如果你们真的有这份心,以后再送也不迟啊!

这句话我一直记着。每次想起这句话,总觉得很感动。

五、写给一中的话

在安庆一中迎来她百岁的生日之际,作为一名校友,我感到骄傲、自豪!可能对于每一位曾经在一中学习过的人来说,这一段经历都是很难忘的。一中教给了我们很多一辈子都受用的东西。

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我一直记得在一中时老师们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今天我以一中为荣,明天一中以我为荣!”不管以后我的工作是多么的平凡,我都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为一中争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征文2500字

全文共 2840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具有优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征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如何在传统美德教育中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是摆在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实践和思考,对在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深远意义

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典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极具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

事实证明,一个具有优良文化信仰的民族,才是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民族,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宝贵思想。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对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对学生的国学教育,使他们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寻找中华文化的根基,重塑自己的精神世界,崇高其信仰,端正其品行,伟大其理想,丰富其人生。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让我们的子孙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昌盛的世界里。

2.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需要经典文化的洗礼

毋庸讳言,在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有人称之为信仰危机、信任危机、道德危机、生态危机。腐败孳生蔓延、贫富两极分化、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诚信缺失、犯罪率上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遭受挑战和破坏等等,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使人们享受物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实惠的同时,也承担着精神上的煎熬。

而儒家学说其思想核心是仁、德。孔子说:“仁者爱人”,强调对人要有仁爱之心。作为道德规范的“仁”,要求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相亲相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孔子又说:“为政以德”,要求施行德政。施行德政,首先要求为政者自身有德,追求道德的完美。“吾日三省吾身”、“慎独”等,就是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近年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金钱至上、诚信缺失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待人之道,以及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这些都越来越重要。传承经典文化,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3.民族团结的协调发展需要经典文化的促进

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中华民族的子孙不管你现在生活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种社会制度之下,但对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尊崇是一致的。大力推行和弘扬儒学就可以把世界各地的华人联系起来,团结起来,抛开政治信仰的分歧,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繁荣出力尽智。

二、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中华美德的价值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触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丰富洗练的民族语言,领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感受灵活机敏的处世哲学,陶冶高尚宽广的道德情操,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而许多灿烂的文化遗产则是历练人生的宝贵精神财富。

如音韵和谐,言简意深的《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等,叙事、融情、传道、明理,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学生自然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做人的道理,生活的真谛,处世的原则,懂得了什么叫仁爱、孝道、礼仪、诚信、奉献、尽责、利民、报国……经典凝练的中华成语汇聚了古人的智慧,阐明了千古良训。或针砭实事,或促学启智,或敦品励行……

总之,在历代经典名作的诵读之中,既是文学的积淀,又是心灵的洗礼;既是章法的感悟,又是人性的完善;既是意境的感受,又是精神的传承;既是气节的体悟,又是意志的磨练;既是壮行的激励,又是理想的源泉!

三、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途径

1.科研引领

将儿童经典诵读作为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来抓,旨在提高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从教育科研的高度使经典诵读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案、有行动、有检查、有反思、有提升,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升,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理论层面来认识。使经典诵读,美德熏陶与教学科研课题、德育科研课题有机结合,以课题促教研,以教研促发展,从而实现博学启智,立德树人的愿景。

2.学科渗透

语文学科是经典诵读工程的主要载体,通过传统名篇的学习,诵读课的开设等,最终实现以语文学科为龙头,其他学科适时渗透,有机整合的原则,形成全校师生的大教育观,从而实现“传承经典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目标。

3.校本研发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分学段纳入各年级诵读计划,并整合相关资源,开展主题单元性资源整合,从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环境熏陶

所谓环境熏陶包括软环境:学科教育的渗透、学习氛围的营造;硬环境:校园文化布置等。在这两方面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与价值。

5.活动凸显

通过诗词擂台赛、励志故事宣讲、读书汇报会、每日名言、主题班队会、历史名人故居参观等活动,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家庭、社会的交流。

6.家校相通

使经典诵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为,实现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的有机整合。

7.学用结合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心系国家,情牵社会,学习致用。如开展讨论:《论语》与人生、“朱子处世”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谈古论今说诚信等。再如让学生走入社区,开展“国学小博士”、国学小讲堂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经典诵读的价值。此外,还可以通过生活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和传统美德、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提升全体学生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从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一笔丰厚文化遗产,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影响着世世代代中国人。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齐鲁文化传承与创新研讨会征文启事

全文共 1367 字

+ 加入清单

各市(大企业)社科联、高校社科联,省社科类社会组织,各高校、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科研究单位科研处(社科处、文科处):

根据2015年省社科联工作要点和《2015年山东社科论坛方案》要求,拟于今年 5月中旬举办山东社科论坛--齐鲁文化传承创新研讨会,请各单位广泛动员本单位的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员撰写稿件,参与研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研讨主题

齐鲁文化传承与创新

二、研讨内容

(一)传承与创新齐鲁文化的重大意义。

(二)齐鲁文化的丰富内涵:(1)齐鲁文化的起源与历史沿革;(2)齐文化的基本内容;(3)鲁文化的基本内容;(4)齐鲁文化的融合。

(三)齐鲁十二圣人思想的时代价值:(1)商圣管仲;(2)史圣左丘明;(3)文圣孔子;(4)武圣孙子;(5)工圣鲁班;(6)科圣墨子;(7)医圣扁鹊;(8)亚圣孟子;(9)算圣刘洪;(10)智圣孔明;(11)书圣王羲之;(12)农圣贾思勰

(四)齐鲁文化的创新发展

(五)发展齐鲁文化产业

(六)齐鲁文化走出去

三、研讨形式

采取大会主题发言和互动研讨的形式进行

四、研讨会时间地点

时间:拟定于5月中旬,会期1天。地点:山东师范大学。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五、主办、承办和支持单位

主办单位:

光明日报社、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师范大学

承办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支持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报、齐鲁晚报、山东商报、齐鲁网

六、与会人员

中央、省里有关领导同志;国内外、省内外有关知名专家;知名文化企业负责人;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支持单位负责同志;各市、有关企业、高校社科联主要负责人;优秀论文作者代表。出席会议正式代表约150人。

七、征文要求

1.紧扣论坛主题。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思想性、创新性,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学风文风端正,学术规范严谨。

3.应达到CSSCI来源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水平。

4.一般应未公开发表,6000字以内,符合编排统一格式(见附件,不符合编排统一格式概不接收)。

5.附500字左右的文章摘要,供媒体使用。

6.论文最后请一定注明联系方式。

八、有关事项

1.本次研讨会是本年度举办的两个全省性大型论坛之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动员广大专家学者积极撰写论文,确保水平高、社会影响力大的专家学者按时到会,每个单位至少报送5篇高质量的论文。

2. 与会人员住宿费、往返交通费自理,由所在单位报销。

3.坚持以文与会。论文作者请于5月1日之前,将论文和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单位、职务、职称、手机号码、电子信箱、通讯地址、邮编),通过邮件分别发给省社科联学术部、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处(并电话告知联系人),以便安排有关会务。

4.年底将评选100篇左右优秀论文,表彰奖励,并出版《山东社会科学研究·2015》,各单位作为CSSCI来源期刊对待;通过组织评审,从获一、二等奖的优秀论文中选择30篇有研究价值的文章,列入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组织继续深入研究。选择摘要创新观点通过《山东社科成果专报》报省领导参阅。推荐部分优秀论文在有关学术期刊和重要报纸上发表,请广大专家学者积极撰写论文参与研讨。

九、联系方式

省社科联学术部联系人:***********

山东师范大学社科处联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议家风谈家教征文:传承好家风汇聚正能量

全文共 2074 字

+ 加入清单

“老实做人,实在干事”这是一条极其普通的家风家教,但是家长扪心自问,你们做到了吗?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对人格操守的塑造、志向品行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子杀彘,示儿不欺;孟母三迁,断杼教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古往今来,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经历几多变迁,我们中国人始终把家庭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始终注重良好家风的培育和养成。良好的家风犹如不熄之火种,延续着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谱系。

家风是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

家风,也称“门风”,指一个家族或家庭在世代累居、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和道德面貌。

以家规为载体形成的家风是家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是个人成长的精神足迹,是社会价值的缩影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东汉“四知太守”杨震“性公廉、不受私谒”的言行,到北宋包拯“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的训诫,无不教化后人当秉持操守、修身齐家,为后世子孙立规立矩,使其不可乱行。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有一个共识,即身、家、国、天下在本质上是同构的。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个体从家庭走向社会,家风的影响亦会随之远播,成为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整体拔节的力量之源。家风淳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

江苏师范大学伦理学与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延斌认为,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家庭的兴旺与国家、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因而尤其重视家庭教化和家风建设,培育优秀家风成为历代先贤立家处世之本,贵名节、重家声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良好的家风是国运恒昌的精神根基。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淳正家风、弘扬家风,无疑是党风向好、社风向善的最好催化剂。

家风正则家业兴,家风破则家业败

良好的家风,往往是励志勉学、修身处世,乃至为官理政的重要精神基石。

北宋名相司马光在家训《训俭示康》中,曾总结历史上许多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由于教子有方,“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在我们党的领导干部中,也有着一批践行清正家风的楷模表率,他们以优良的家风促进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

“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长吴波,临终前两立遗嘱,要求把财政部分配给他的两单元住房归还公家。

“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焦裕禄的家训,成为儿女们一生的信条。

……

这些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家风家教,让家人亲属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继承优良品格,规范言行举止,也使自己的高风亮节广为世人传颂。

淳正家风是干事创业源源不断的正能量,腐化家风则是为人处世难以承受的负资产。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一些领导干部一旦获得权力,便把家庭甚至家族利益放在首位,家庭或家族成了亲情捆绑下的利益共同体、腐败共同体——苏荣纵容家庭成为“权钱交易所”,刘铁男教儿子“做人要学会走捷径”,王敏不仅自己追求奢靡,还带领家人“有福同享”……这种以腐败官员为轴心,夫妻联手,父子上阵,兄弟串通,七大姑八大姨共同发财的家族式腐败,带坏了官场风气,败坏了社会风气,最终也毁坏了整个家庭、家族。

“关键少数”要在家风建设中做出表率

古人有言,“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这些世代流传的格言古训,劝诫世人养成良好家风,莫因家风不正而废职亡家。

作为手中握有公权力的领导干部,其家风家教已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的大事。因此,更应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今年初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今天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应当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入手,把搞好家教家风作为“三严三实”的一个“修炼所”、“检验场”,让“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处理公与私、大家与小家、群众与个人关系的基本准则,成为治家的根本遵循。

同时,领导干部还要遵照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坚决做到“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有针对性、经常性地教育监督家人,防止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胡作非为。领导干部家人也应当好“廉内助”、“守门员”,常吹“清廉风”,让他们时刻保持清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诵读经典传统美德征文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句话一点也不假!读书是人类的专利,人类创造了书籍这种方式,用来传承知识,积累文化,涵养情志,使新一代的知识启程在上一代的知识终点上,步步登高,走向辉煌。

读书也是有选择的余地,要读书也是读好书!

读好书可以让我们有源源不断的写作思路。富有哲理的话对我们的将来有所启发,比如: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些话都是从优秀的书籍里选出来的,对我们的未来有所帮助、启迪。

还有的好书并不是哲理之类的,比如小说之类的,虽不是富含哲理的,但是里面的各种故事引人深思。有的小说里面小小的故事却足以证明一个社会的盛与衰,从中还会领悟出一些小小的道理,别看只是小小的道理,但是它的影响也是十分的巨大。

多读好书可以证明一个人的能力,读书还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习惯,比如独立、勤奋、仔细、认真等习惯都可以从读书中学到。为什么说读书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习惯呢?是因为爱读书的人无论怎么样都要看到自己喜欢的书,从而愿意独自寻找,不知不觉中有了独立的习惯:一个人的勤奋就要抓紧时间,爱看书的人会抓住分分秒秒仔细的阅读,害怕浪费点滴时间:对看书就要置身于其中,抓住每一个子细细品味!去回味。

我也是个爱书如命的人,近期,我在看《红楼梦》,书中塑造的点点滴滴都透露出每个人物鲜明的特点,一个封建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在这个故事中,我记忆深刻的只有两个人——薛宝钗和林黛玉。薛宝钗性格较为温柔,满腹经纶。林黛玉拥有闭月羞花之貌和李白杜甫之才华,只是太过孤僻骄傲!这本书告诉我一个人的多变,需要紧跟社会的步伐,融入人群当中。一个人的性格影响着这个人的一生,影响着一个人的功与败。

读书可以让我们的人生道路更精彩,让平缓的人生道路充满激情与挑战,让人们的奋斗目标更伟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好学生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读记《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的《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诗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

全文共 1634 字

+ 加入清单

十月二十四日是我十一岁生日。就在我翘首以盼,期待着爸妈送给我生日礼物的时候,家里却应了一句古话叫“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九月初,我爷爷在老家干农活时中风住院了。妈妈请假回农村照顾住院的爷爷,爷爷的病情比较严重,一住就是一个月。十月初,爷爷刚出院,劳累过度的妈妈因患上甲状腺囊肿病倒住院,平时视工作如生命的爸爸只得请假到医院去照顾妈妈了,爸爸不放心我一个人说要请个人照顾我,我坚定地说:“爸爸,放心吧,我能行”。半个月来,我学会了烧水、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最让我高兴的是我还学会了煲汤。妈妈手术哪天,当我把自己亲手煲的一碗热腾腾的排骨藕汤送到妈妈的病床前时,爸妈都惊呆了,病房的病人都投来赞许的目光。 事后爸妈问我:“是什么让你一下子变得如此懂事呢?”我朝他们做了个鬼脸——保密。

其实,以前我是一个爱哭的男生,因为爱哭在班上还小有名气,考试考得不理想我哭,体育育比赛输了我哭,老师批评了我也哭,被同学们誉为“最爱哭男生”的我为何变得如此坚强呢? 这要得益于近期学校发给我一本《中华美德颂》的书,书中一大群“爱国、爱党、爱岗、爱家”的典型人物深深地感染着我。其中有一个叫盂佩杰姐姐的事迹让我记忆犹新:她五岁那年,父亲被车祸夺去了性命,近于生活压力,母亲不得不把她送给其他家庭收养,养母十分疼爱小佩杰,不幸的是孟佩杰八岁那年,厄运再次降临,养母患病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不堪重负的养父选择了离开。面对困难孟佩杰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照顾养母的重担。她每天早早起床做饭,然后给养母穿衣服、刷牙洗脸,换尿布、喂饭,再匆匆忙去上课,回家后帮养母擦洗身体,敷药按摩,这些事都成小佩杰的必修课,小小的她为了做这些事情不知摔了多少跤,烫伤过多少次,也从来没哭没喊过疼。虽然生活这么艰辛,但孟佩杰从未因为照顾养母而耽误学业,200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梦寐以求的山西师范学院,因不放心瘫痪在床的养母,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一个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在贫困中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走种种不幸,在艰难里无怨无悔,让传统的孝爱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2011年9月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殊荣。2012年2月度获得“感动中国2011年度十大人物”荣誉称号。 无独有偶,今年九月七日新闻联播播出的“走基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专题报道了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黄栗学校五年级学生徐航照顾瘫痪母亲的感人事迹和孟佩杰姐姐的事迹惊人的相似,难道这还不能充分说明中华美德在神州大地上已经步入了又一个新时代了吗? 这段时间我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佩杰姐姐和小徐航正在想办法如何才能吃饱的时候,我们正吵着要吃“肯德鸡”;当我们在和大人争抢电视遥控器时,他们却在为生病的父母操持着家务活……回想起自己在以前的种种“罪行”,再想想爸爸妈妈为爷爷奶奶做的一切,我为以前的我感到无比羞愧,再看看身边的同学我突然问我自己---我们这一代人倒底怎么啦?中华美德难道在我们这些人身上失传了吗?不,决不能成了历史的罪人!于是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以佩杰姐姐和小徐航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恪守孝道孝心孝行的优秀品德;学习他们面对困难和不幸乐观面对、勇于担当的生活态度;学习他们自强不息、持之以恒、不断向上的拼搏精神。这次家里出了很多事刚好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但我清楚地知道我才刚刚起步呢! 中华美德形成和发展就像一片森林的成长。在神州大地的沃土上,一个个中华儿女就是中华美德的种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些种子生根、发芽、抽枝,长成小树。一棵棵小树根系交错、枝叶相连,开成森林。正像森林每年都会焕发生机一样,中华美德也需要不断更新。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新生代,传承中华美德的接力棒以悄悄的落到我们的肩上。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把中华美德落实到我们日常一言一行中,为弘扬中华美德发挥应有的正能量!同时,也希望所有的同龄人在爱的阳光下伴着中华美德不断地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承美德

全文共 78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古老的国家——中国。它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和许多美好的传统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就应该爱着自己的祖国;爱着自己的祖国,我们就应该将祖国美好的传统精神传承下去。可是,如今我们做到这些了吗?没有。

我想,大家应该还记得前不久轰动世界的“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吧!一个年仅14岁的初中生,在埃及卢克索神庙三千多年的浮雕上用汉字清清楚楚地刻下了自己的大名。这使中国人的形象在全世界面前变得更加不堪,这使中国5000年的文明历史化为泡影。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一齐向这个国家投来了白眼。一出国门,我们随处可见用汉字写的标语:“请不要乱扔垃圾!”“来匆匆,去冲冲!” ……这些标语难道不是我们痛心吗?我们中国人的形象在外国人面前难道就如此不堪,如此肮脏吗?

出了国门,我们应当拘束自己的行为,在国内也更应该这样,不能放诞无礼。在马路上,随处可见闯红灯的现象;在大街上,随处可听骂人的脏话……那一个个穿过斑马线的身影,那一句句直逼耳畔的脏话,真的可以让我们好好反省:我们中国人的本质难道就是这样的吗?报纸上曾有这样一条报道:清明放假期间,前来扫墓的游客留下的垃圾足足有50吨!这已说明我们中国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已经养成了随手扔垃圾的习惯,而且越发恶劣。“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标语恐怕是随处可见,可我们去重视过了吗?每个人都可以这样问自己,然后再回答:“没有。”我们从来都不顾他人的感受,不拘小节,我行我素。大家都知道,中国自古以“文明古国”著称,可现如今我们竟如此放诞无礼、不拘小节,岂不是辜负了先人们的期望了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是少年决定了祖国的未来,是少年使国家更昌盛、更强大。所以,少年们,收敛一点吧,将先人留下的美好的传统精神传承下去,做好中华民族的接班人,让中国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承美德作文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千百年的经典文学作品,是时代的象征,他们就如中华文学海洋中那价值不菲的珍宝,这些珍宝的内质,是我们独有的美德,而我们诵读中华经典,就是为了将这些文学珍宝传承下去,将我们的中华美德永远当做标签贴在我们的心上。

看了“诵读中华经典,传承中华美德”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我心里很受影响,我眼前的这些阳光的和我一样的中华儿女,用全新的形式将我们的经典美文展示的很出色。但在我的心里,这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比赛,这还是参赛的每一位中华儿女对祖国文化的忠诚,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乐于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我们自己的东西。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人们也都与时俱进,对于时代的变化我觉得只能说是太快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艺术,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风格,但是,现在许多人不去传承更不愿意去传承我们中国自己的艺术文化,然而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崇尚了西洋音乐,西洋艺术。90后的长辈们,00后的兄弟姐妹们,孩子们学着钢琴,大街上的部分孩子背着吉他……学习一些别的民族的文化艺术并没有错,热爱更没有错,但是,在学习这些的同时,又有谁想过,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艺术在西洋艺术的热潮中渐渐失去了它们原有的光辉,渐渐散去的不只是去传承的人,少的,还有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的热情,曾经拉着二胡满面欢笑的孩子们不见了,曾经热爱京剧的人们消失了……

或许,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后的时光会更加冷门,或许,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在以后的时光会被刚刚睡醒的人们重新热爱起来,每一个中国文化永远都不用担心被人抛弃,永远都不用担心被人遗忘,永远都不用担心失去了传承者。曾经辉煌过的每一个文化,我们都有责任让他延续下去,这是对艺术的尊重,能做到的人,才真正是有资格传承的人。

艺术被前人附上灵性,我们又何必叫他们寂寞,尊重他们,他们将更有力量,无声的侮辱他们消受不起,最后只能选择离开这个少了些包容的世界,而若到了那时,这个世界也将永远失去一个深爱着的却无人问津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太棒了!学校的图书室来了几箱子书。老师说:“郎怀斌同学,给你一个小时打这几箱子书,摆好放回图书架上,另外你可以借上几本书”。“好的”我应道。我看到其中有许多的种外名人名专,列如:《绿山墙的安妮》,《城南旧事》,《简*爱》,《海底两万里》等等。可是我在个旮旯的地方发现了一本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于是我拿着它出了图书室。

一连几天,我都在看我被这书上的故事吸引了,我仿佛穿越了5000年,流连其中,仿佛置身在幻境里,越王勾践,神探狄仁杰。,敌寇的敌人戚继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的民族英雄,梅花气节,无一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人口最多,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更应好好学习,珍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文化的传人。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众志成城,把中华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文化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