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梧桐树的象征含义的资料推荐20篇

浏览

2051

作文

1000

梧桐树下的秋天作文800字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每逢看到秋天梧桐树叶落下时,就会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凄凉感,同时也会想起清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其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一点也让我觉得梧桐树是一种略带伤感的是一种树。

夕阳西下,落日勾勒出梧桐的轮框,这时总是可以见到一位瘦小的老人,站在梧桐树下,好像在寻找什么,还时不时地望着远方等待着她……

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微笑着走向老人并说:“奶奶好!”老人看到她后,便停止了寻找,也心满意足的笑了,然后牵起她的手,慢慢的消失在这梧桐树下,梧桐树下叶子一点一点的飘落着,却洒满了她与老人有说有笑欢乐的话语……

深秋到了,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所剩无几了,但老人依然还是坚持在那里等候,秋风毫不顾及地往老人的衣服里钻,老人每次都会瑟瑟发抖,虽然现在还是秋天,一年又一年,终于老人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但老人还是像以前那样来等她……

那一日老人发烧了,难受了许久,她知道了,在老人发烧了一个星期好了后,便对老人说:“奶奶你以后不用等我了,我在外面玩一会儿就回来了,你不用担心我。”老人望了一会儿她,便沉思起来。一次她回家后老人给了她一片梧桐树叶,是金黄色的,十分新鲜,漂亮。她深情的望着老人,突然一把紧紧的抱住老人,眼睛湿润了,在她的心里,无比的感动。老人用她那满手皱纹的手,轻轻的抚摸着女孩的背,是那么的轻柔,那么的温暖。

夕阳下,她一手拉着老人,一手拿着老人给的梧桐叶,有说有笑的消失在夕阳的余光里,梧桐叶在余光的照耀下更加的鲜艳,美丽。

在树下的美好时光,老人和她从未忘记,她也没有忘记老人等待时那期待的眼神,以及在梧桐树下,老人苦苦寻找挑选最美的梧桐树叶,老人也没有忘记她的天真快乐的笑容,在老人送出特殊礼物后,开心的拥抱,与老人分享的快乐和开心激动的样子。

讲完后两人相视一笑,拥抱了,那个“她”就是我,而“老人”就是我的奶奶,梧桐树留下了我的美好回忆,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故乡依旧,梧桐树依旧,但梧桐树下的那段美好的日子却永远留在我的心里,印在我的脑海中,娓娓诉说着那些美妙的风景和久久氤氲的温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成语资料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成语举例: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配之辈。(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析:①坐井观天与“管窥蠡测”有别:坐井观天侧重于形容见识狭小;多用在口语里;“管窥蠡测”侧重于形容理解肤浅;多用在书面语里。②见“井底之蛙”。

成语谜面:青蛙测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松树象征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的植物,各个都绚丽多彩,像樱树、桃树、杨树……虽然它们在不同季节生长,但都有魅力之处,可有的树就没有那么耀眼。

在我小时候,对什么都不太了解,只听爸爸一一指点给我看。等我长大一些才分辨出喜好。每棵树都有迷人的外表,当我同一群人走进花园,看一群人走到高大的樱树下,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樱树

身上,它高傲地享受着这一切。我离开人群,朝园中的小角落走去,严肃地看着一颗长得茂盛的松柏,人们看出了我的心思——我喜欢这棵树。于是,从他们口中流出来的脏话,像冰雹一样砸到了松柏身上,但它还是像威严的士兵,精神抖擞……

樱树有着迷人的外表,桃树有着娇小可爱的小花,杨树有着高大的身躯,而我喜欢的松柏呢?不但没有千姿百态的枝干、五彩的外表,但是俗话说的好:外表不重要,只有内在好才珍贵。

记得去年寒假,我和妈妈一起去厦门鼓浪屿玩。临海有一座雕像高高耸立在人们面前。路过的人不禁抬头仰望,仰望那座威风凛凛的人像-郑成功。郑成功脚下,栽的是长生不老的松树。妈妈看着我站在原地不动,笑着过来和我说:

这是松柏,一年四季都不会枯萎,它不像枫树那样有着艳丽的色彩。在北方再好,看的树到了冬季依然会凋谢,而松树能活几百年,再冷的天气,也不会被冻死。因此,松树都会在庄严、肃穆的场合下出现。后辈们通过长命百岁的松树来表达对逝去的伟人敬仰、尊重的情感。

是啊,在北方寒冷的冬季,每棵树都得面对严寒。有的树叶子掉光了,有的树因为弱小而死去,可我喜爱的松树呢?依然出类拔萃,像个绿衣卫士,坚定地站着,那种毅力使我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作文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是那个鼓励的拥抱,是那个淡淡的笑容,让我坚强,让我温暖,让我懂得幸福含义

——题记

拥抱

初三的体育训练比想象中更为艰苦,那个通红的太阳耀武扬威的站在天幕的中央,大地在它的烘烤下已变得炽热。

站在这操场上的我们,衣服已被汗水浸透,头发也湿了,额头上的汗水也不甘示弱,一颗一颗的往外冒,看谁先流下,去接受大地妈妈的拥抱。还要做多久啊?!看到体育老师那严肃的面容,我还真想哭,好累啊!再做了两轮蛙跳后,我再也忍不住,眼泪也跑出来凑热闹了,好朋友怡站在我的身旁,看到我哭了,她柔声问道:”怎么啦?没事吧?“我摇了摇头,但看到那火红的跑道,泪水不禁又流了出来。她给了我一个拥抱,用手轻轻拍拍我的后背,说道:“没事的,坚持下去就会成功的,”靠在这个瘦弱上,回想着这一句话,似乎有些明白,对!我就是不会被折服的强者,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转过头,迎接着更大的挑战。

那个拥抱,短短的几十秒中,胜过言语,在我想放弃时,鼓励我继续前行,我认为,是最幸福的时光,最美好的回忆。

笑容

每逢星期五晚上,我的心情总会分外开朗,这个城市的夜景也变得格外美丽;我想,那可能是因为星期五晚上就能回到家中吧。

下了公交车,走到家门口,透过窗户,看到房子里还亮着灯,那橘黄色的亮光,与周围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的心感受到无穷的温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我知道母亲还在等候我,上楼,小声的喊了声,“我回来了,”放下肩上的书包,坐到椅子上休息。母亲会把那精心给我留下的饭菜,再重新加热。她会细心的让我去洗手,然后,把饭菜一样一样放在桌子上;有时,可能是香喷喷的黄金蛋炒饭,或许会是爽滑的面条,有时还可能在其中发现几颗美味的肉馅小馄饨,这些都是我最爱的食物。

这时,母亲最喜欢做的就是在一旁看着我狼吞虎咽的吃,吃完之后,给我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那是最美好的时光,在我的宇宙中,仿佛只剩下那个淡淡的微笑,心中似湖水荡漾开来,记住那个最美好的瞬间。

我不会忘记,烈日炎炎下那个瘦弱的肩膀,给我最大的鼓励;更不会忘记,橘黄色灯光的照耀下,那个淡淡的笑容,给了我无穷的温暖;因为——那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懂得了幸福的含义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校园的梧桐树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校园的操场正中心有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树的叶子很茂盛。阳光照射下来只有星星点点的光可以照在地面上。梧桐树的树干很大,要三四个小朋友手拉着手才能合抱起来。

春天梧桐树长出了嫩绿的小叶子来,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小草生出了小脑袋。

夏天,炎炎烈日下,梧桐树用它自己的身体为我们遮阳,我们在树下跑步。打球。跳舞,一点儿也不热。

秋天,北风“呼呼“地呼啸着,把梧桐树的叶子全都刮落了,好像是大地妈妈冷了,梧桐树为她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

冬天,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梧桐树像是一位坚强的卫士,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着我们的学校,不让侵略者破坏学校的任何一件东西。

下雨时,梧桐树像是一把大伞,为一些没有带雨伞的同学遮雨。

梧桐树,我爱你,不论春,夏,秋,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成语资料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脑满:指肥头大耳;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形容饱食终日的剥削者大腹便便,肥胖丑陋的形象。

成语举例:匹夫但知高官后禄,养得你脑满肠肥,哪里懂得这些大义。(清 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脑,不能写作“恼”。

成语辨析:脑满肠肥和“大腹便便”多用于形容肥胖的人。不同在于“大腹便便”;形容腹大突出的样子;多用于强调肚子肥大;脑满肠肥形容体肥腹大;而又肥头大耳;多用于强调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养得圆胖。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也是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要吃元宵、闹花灯、放烟花等。

元宵节的下午,我来到奶奶家,二妈早已给我和小妹妹买好了灯笼。我的灯笼是一只笑咪咪的小猪,它的样子非常可爱,还带了个小肚兜;小妹妹的灯笼是一只小蜻蜓,它的翅膀可以来回扇动,像真的能飞一样。晚饭之前,奶奶让我们用灯笼照一下粮仓和墙角等地方,奶奶说这样照过的地方一年就不会生虫子了。

晚饭过后我们又到屋外放烟花,爸爸抱出一个很大的烟花,放在院子中间,点燃之后,只见,烟花中先是一个个小球一样的东西飞到天空中,在天空中炸开后,有的分散成一个个金色的火花,每个火花又分散成更多的火花,天空中像下了一场流星雨;有的分散成五颜六色的火花从天空中哗啦哗啦地落了下来;放完了,天空中还会出现许多彩色的小纸片。看到这么美丽的烟花,我和小妹妹激动得又蹦又跳。放完了大烟花,我和小妹妹还放了小蝴蝶烟花,彩色的小蝴蝶可以旋转着飞上天空,非常有趣。

本来我们还计划去市政府广场看花灯的,可今天刮大风,天气很冷,妈妈怕我感冒,就取消了计划,真有点遗憾。

今年的正月十五我过得很快乐,明天我就开学了,这个快乐的元宵节给我的寒假生活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立冬的含义说明

全文共 1955 字

+ 加入清单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下面是yuwenmi小编整理的作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立冬的含义说明【篇一】

立冬由来已久,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对“立冬,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声‘一样,是建立、 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译‘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难入大水为蜃。”

水始冰:水面初疑,未至于坚也。即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诉。即土地也开始冻结。

雉入大水为屋: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难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关于难入大水为屋,古人有很多解释。难为野鸡似乎没有多少争议,但关于屋,有多种说法。

《淮南子》:屋为大蛤。《玉篇》亦曰:99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屡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

立冬的含义说明【篇二】

今年11月7日是“立冬”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中国的节气是农耕风俗的载体,历史过去了,留下的是文化。节令风俗实际是农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已无实际意义,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立冬进补各地“吃得”五花八门。北方人大多在立冬这天要吃饺子,而在我国南方,立冬这天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等。

立冬的含义说明【篇三】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的第19个节气。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对冬作物的生长也十分有利。但是,这时北方冷空气也已具有较强的势力,常频频南侵,有时形成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24节气的来源和命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资料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成语举例:程仁呆了,这个意外的遇见,使他一时不知所措。(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五五)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处境很为难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措,不能读作“xī”。

成语辨形:措,不能写作“错”。

成语辨析:不知所措和“手足无措”;都有“慌张”和“不知如何是好”的意思。但不知所措语义较宽;除形容举动慌乱外;还可指“失望”、“困惑”、“感激”时神情状态;“手足无措”仅形容举动慌乱和不知如何办的样子。

成语谜面:瞎子摸到三岔口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的儿子诸葛恪自幼聪明过人,成年后被孙权封为太子太傅。他不满意太子孙和。在孙权死后立即废掉太子,另立10岁的孙亮为皇帝,自己全权执政。他得意洋洋,在写给他弟弟诸葛融的信中表示:“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展望未来黑板报资料:展望未来的名言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时珍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千年精卫心平海,三日於虎气食牛。—陆游

持其气,无暴其志。—《孟子》

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儿何为。—苏辙

心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

至也。—王安石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张耒

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箸立处。—朱熹

学者须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朱熹

君子之志,所虑者岂止一身,直虑及天下千万世。小人之虑,一朝之虑。不遑其身。—程颐

志不立,天下无可立之事。岁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成语资料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啼:哭;号:叫。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成语举例:值岁凶,啼饥号寒。(清 王晫《今世说 贤媛》)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民饥寒交迫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号,不能读作“hào”。

成语辨形:号,不能写作“嚎”。

成语辨析:啼饥号寒和“饥寒交迫”;都表示“挨饿受冻”的意思;但啼饥号寒偏重形容当事人受“迫”的反应为“啼”和“号”是有声的;“饥寒交迫”偏重形容当事人受“迫”是无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语资料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首:首先。扳指头计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成语举例:此校确系美国之首屈一指,我毕业于此后,纵欲继续研究,在此邦亦无处可去也。(闻一多《家书——给父母亲》)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一,不能读作“yì”。

成语辨形:屈,不能写作“曲”。

成语辨析:首屈一指与“名列前茅”有别:首屈一指侧重指第一位;“名列前茅”侧重指第一流。

成语谜面:先弯大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成语资料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成语举例:新来的科长,表面很神气,其实是个碌碌无为之辈。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正音:为,不能读作“wèi”。

成语辨形:碌,不能写作“录”。

成语辨析:碌碌无为和“无所作为”、“庸庸碌碌”;都有“平庸;什么事也没做成”的意思。但碌碌无为的“碌碌”是平庸;偏重于能力平常;没有作为;多用于对已往生活的回顾;“无所作为”只说没有做什么成绩;却没有能力平常的意思;“庸庸碌碌”偏重于“平庸、没有志气”;多用于对人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资料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青面:脸上泛着青色;獠牙:露在外面的长牙。旧时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恶鬼的面貌。现形容人面貌极其凶恶。

成语举例: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补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獠,不能写作“燎”。

成语辨析:青面獠牙和“张牙舞爪”都形容凶相。不同在于:青面獠牙多指“面貌凶恶”;“张牙舞爪”多指样子凶恶或凶相毕露地采取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朋友之含义

全文共 701 字

+ 加入清单

灵,你可曾记否?是谁教我读懂友谊的真谛?

那年,我刚上初一。刚进校门,我就看见了你——上身是一条较时髦的格仔衫,下身却是一条洗得发白的裤子,脚下踏着的是一双破布鞋,很旧,一头短发。尤其是你转身的时候,我才发现,你满脸都是青春痘。

当时,我只希望不要和你分在同一个班级。

我哼着小曲儿回到班上。天哪,我竟然和你分在同一个班,而且我们还是同桌。来到座位上,用尺子指着两张桌子之间的裂缝,说:“谁也不许越过这条界线”。我看着你那无辜的眼神,得意洋洋,骄傲得像个笑孔雀。

一节物理课上,我翻遍了所有的书及试卷,都没有发现我那张物理试卷的踪影。我急急忙忙地又找了一遍,还是找不到。豆大的汗珠从我的额头、鼻尖处滑落。“糟糕,怎么找不到,物理老师可是最讨厌那些丢三落四的人了,而且这张试卷是昨天才发下来的啊。怎么办……”我急得像汤锅里的蚂蚁。“第一题……”老师开始评讲试卷了。我趴在桌子上,把书堆得高高的,砌起一道高高的书墙。书墙这边是万分焦急等待下课的我,书墙那边是津津有味地评讲试卷的老师。同桌的你这时才发现我的桌面上没有试卷,明白了什么。你把试卷放在分界线的中间,不,应该说、更偏向于我。我们都低着头,用手遮住试卷。

终于,还是没能逃过老师的法眼,老师站在讲台上,用手敲打着讲台,说:你们两个,谁的试卷丢了?”我俩的脸涨的通红,可是你却毅然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老师,是……我的……试卷落……在家里了”。老师见你那么害怕,没有说什么,让你当了一节课的“模仿生。

课后,我问你为什么要帮我背黑锅。你轻摇了一下头,笑着对我说:“因为你是我朋友。”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心猛地震撼了一下。

你说的七个字,使我明白了友谊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资料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成语举例:闯王确实有许多非凡之处,为当今群雄所望尘莫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五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莫,不能读作“mù”。

成语辨形:及,不能写作“急”。

成语辨析:望尘莫及和“可望不可及”都有能看得见;但接近不了的意思。但望尘莫及重在比喻远远落后;“可望不可及”用来比喻一时还实现不了或得不到的事物。

成语谜面:思凡;徒步追汽车

歇后语:驴子跟马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我心中的春天象征作文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美好的生活当然离不开自然界的春天,更需要心灵的春天。在我心中就有过“春天的故事”。

我记得有一次,我的学校要大家为孤苦贫民捐款,有同学捐了100多元钱,大家都很为这名同学自豪,这名同学叫黄倩彤。然而,我只捐了5元钱,我虽然捐了5元钱,但我帮助孤苦贫民的心情也是很好的,让我生活也快乐些。就是这一次捐款让我心中第一次的春天来了。

还有一次,我在公园里散步。我惊喜地发现,一个星期前没有花草的100平方米多的地,一个星期后居然花草铺满了整个大公园的草地,树木满得公园也没有地方栽树了。我静静地坐在石椅上,闭上眼睛,倾听着鸟语花香,感受着大地母亲的抚爱,让我心中第二次的春天来了。

还有一次,我在马路旁的一条小道上散步。忽然我看见对面的小道上的垃圾真是多得不可理喻。再看了看周围,我又看见了一个小孩在捡垃圾我走了过去问了问:“小朋友,你为什么会在这里捡垃圾啊?”小孩说:“姐姐,我爸爸是负责扫这条街的,现在,他生病了,就由我来打扫,谁知道,扫把坏了,只有用手捡。”“那我帮你吧。”我说。小孩回答道:“怎么好意思啊?”我说:“举手之劳,大家一起做环保!”就这样,我心灵中春天的花朵第三次绽放了!

在生活中做一些有益的事,可以让你心中春天绽开笑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科技手抄报作文资料

全文共 2220 字

+ 加入清单

社会上习惯于把 科学和 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 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科技手抄报作文资料,欢迎阅读。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一)

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科学家的故事》。

这本书主要讲了许多科学家经历种种磨难,最后终于成功的事情。

这本书既给我了知识,又教育了我,比如诺贝尔拼命刻苦钻研的精神和阿基米德到死还想着帮人们解开未解开的难题的品质等。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牛顿,他生在意大利,是一个近代科学历史上的经典的物理学的大师,他曾发现了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落体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为未来人们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外他还创造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对光的分解研究,打开了近代光科学研究的大门。他发现,阳光可以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对以后人们研究光时作出了很大的帮助。

这种废寝忘食的精神真了令我感到敬佩: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点事出去了,临走前叫牛顿煮鸡蛋吃。等到老太太回来后,问牛顿鸡蛋煮好了没有,牛顿边工作边说煮好了。等她掀开锅盖一看,被惊呆了。原来因为牛顿忙于计算,错把怀表当成鸡蛋放进锅里去煮了!

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所以我建议大家没事时也读读这本《科学家的故事》。

科学家的故事(二)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在偶然的机会想到发明避雷针的:

富兰克林最著名的发现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在用莱顿瓶进行放电实验的过程中,富兰克林面对着电火花的闪光和劈啪声,总是禁不住与天空的雷电联想 起来,他意识到莱顿瓶的电火花可能就是一种小型的雷电。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必须将天空中的雷电引到地面上来。

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大风筝, 风筝顶上安上一根尖细的铁丝,又用丝线将铁丝联起来通向地面,丝线的末端拴一把铜钥匙,钥匙又*进一个莱顿瓶中。富兰克林将风筝放上天空,一阵雷电打下来,只见丝线上的毛 毛头全都竖立起来,用手靠近铜钥匙,即发出电火花。天电终于被捉下来了。富兰克林发现,储存了天电的莱顿瓶可以产生一切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这就证明了天电与地电是一样的 。

在1747年,富兰克林就从莱顿瓶实验中发现了尖端更易放电的现象,等他发现了天电与地电的统一性后,就马上想到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将天空威力巨大的雷电引入地面,以避免 建筑物遭雷击。

1760年,富兰克林在费城一座大楼上树起了一根避雷针,效果十分显著。 牛顿被苹果砸死了,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科技小制作(三)

制作小电风扇

周日,我闲着没事,便试着做一个环保的小电风扇。

首先,我找来了一些没用的材料:口香糖盒,废布条、废电线、四驱车马达、矿泉水瓶盖…….等等。

我先把废布条剪成扇叶形状,中间打一个洞,再装到四驱车的马达上。可是,难点出现了――-扇叶根本就不能固定。可要做到既不损坏质量,也不影响美观,又有什么办法呢,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了很久,也没想出来。突然,我灵机一动,把矿泉水瓶盖也装在了扇叶外面。这一重大工程(这对我是一个重大工程)又将继续下去。我又将电池和电线装在了马达上,让马达转了几圈。这时我又想起电池需要一个电池盒,而这又是最难的。

我突然想到科学袋里有一个电池盒,就拿了出来,便又把电线接起来。()电风扇丝毫未动。我这下奇怪了。突然,我发现天空中冒烟了,看一看电风扇,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正极”与“负极”连在一起了!我赶紧切断电源。我把电线分开,重新绕到马达上,电风扇转了。

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可开了一会,问题又出现了。没有开关,总不能让它一直转下去吧!于是,我便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开关。这比做一个电风扇还要难。

我画了许多张图纸,都是无用功。最后,我终于想出了一个“笨”办法。

我拿来一个手电筒,把上面的开关拆了下来,又装在电风扇上,试试还真行。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这次,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真正的成功,要经受许多磨难。

科技的作文(四)

对于科技这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简单说来,科技就是科学技术。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它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的总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如雨后春笋,正在祖国大地迅猛地发展。环顾生活,科技是无处不在的,科技就在我身边!

夜晚走在路上,有电灯给我们照明;给朋友打个电话,随手可以掏出手机;回到家里,打开电视看看新闻,开启电脑,可以和朋友聊天;妈妈用电饭煲蒸好了饭;开开电暖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着妈妈用电炒锅调制出来的美味佳肴……你看,随时随地,我们能离开科技吗?

科技的用处可是大了去啦!比如说:如果没有电动车,我们就不便和远方的亲朋好友交往;如果没有动车组,人们到各地旅游就很难实现朝发夕至;如果没有航天飞机,人们进入太空将是一句空话;如果没有破冰船,我们就很难到南极考察;如果没有航天器具,人们登月将只能是幻想……

相反,有了科技,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有了传真,我们的文件,瞬间可以轻松地传出!有了机器人,它可以置身人们难以到达的空间;运用激光,可以制成健身器材;有了空调,即使是炎热的夏日,也可以让人们舒适如春……

不难看出:这一切,人们享用的都是科技的成果!

由此可知:科技,帮助我们创造了优越的生活环境;科技,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科技,是全世界人们智慧的结晶!

我们身处科技中,要不断学习新的科技!

科技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科技!

[科技手抄报作文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校园里的梧桐树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学校里有一颗高大无比的梧桐树。它在我们升旗台的左下方那里,它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它有6层楼那么高,要两个孩子才能抱得住。梧桐树立着昂首挺胸像威武的士卫为我们遮挡太阳。

春天,细雨如丝,梧桐树的叶子翠绿翠绿的、嫩嫩的。树叶刚长出来的叶子像婴儿的小手,大了像大人们的大手。

夏天,骄阳似火,树叶葱葱茏茏的,树叶变得有些不翠了。下课了,同学们在梧桐树的陪伴下扔沙包、在树下乘凉……

秋天,梧桐树叶变黄了。有些是绿黄绿黄的。一阵秋风吹过,树叶渐渐往下落,在空中像小鸟展翅;有的像金黄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舞蹈演员者的舞姿那么优美。

冬天到了,树叶几乎都掉光了,只剩下那粗壮的枝干。他不怕冷,不怕雪,非常勇敢。

我爱我的校园,更爱这高大无比的梧桐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它让我明白了温暖的含义作文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又停电了。夏季的电流一次次被重负荷击败,让人们急不得恼不得。屋里缺少了空调,显得闷热;缺少了电脑电视,显得无聊。

在微弱的蜡烛光下,家人都停止了活动。我趴在阳台,似乎回忆起了什么。从烛光中,我看到了童年往事。这只小蜡烛,燃烧起了我的回忆。

小时候的一个冬天,我和哥哥弟弟在玩耍时,姥姥对我们进行了一次小考验,这让我记忆犹新。姥姥分别给了我们十元钱,让我们用这十元钱在两个小时内制造出温暖,谁能让姥姥感觉到温暖,谁就获胜,并获得一包糖的奖励。

拿到这十元钱后,我们各自出发了,出去寻找温暖。尽管这个试题让我们每个人都想得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但两个小时后我们都回到了家,并带回我们所制造温暖的工具。

哥哥带回的是一个被子,姥姥仔细地看了看,并说:“这个被子做工好细,瞧这面料,再瞧这花纹,价格一定不低吧!”哥哥挠了挠头,笑着说:“怎么会呢!我买的……我买的是便宜货,处理的,没您想象中那么贵。再说,再说您只给我们十元钱,多了我也没有啊。”姥姥皱了皱眉头:“跟我说实话!这被子多少钱买的?”哥哥低声说:“二十八块。”姥姥严厉地说:“你被淘汰了!”

我带回了一个暖水袋,当问到我时,我迅速地把它拿出来,并往里装满了热水,让姥姥把它握在手中,并把超市的发票拿出给姥姥看:“姥姥,这个暖水袋不到十块。 您看!才八块多。”“嗯,我相信。可这只能暖到我的手,腿脚还是凉的啊!”姥姥的微笑中带着些还是不太满意,无形中我也被淘汰了。

姥姥把目光投在了弟弟身上,想从弟弟那里找点希望。弟弟拿出了一只长长的蜡烛,用打火机把它点燃,并把屋里的灯关了,一句话也没说。当我们都不理解的时候,姥姥乐了,并说:“好孩子,我感到全身都很温暖,并且这温暖的滋味是从内心涌出的。你是这次考验的获胜者,这包糖奖励给你,并希望你能够把这糖分享给你的哥哥姐姐。”后来我们大家才明白,弟弟的这只蜡烛,把光照到了屋里的每个角落,把温暖送到了每个人的心中。微弱的烛光,把这个家照得暖融融,和和睦睦,这正是姥姥所希望的。

小小的火苗,微微的光亮,却温暖了每个人的心。从这天起,我才明白,温暖不需要花多少金钱,不需要费多少话语,世间有爱,心中有光亮,这就足以点亮人们心中的温暖

[它让我明白了温暖的含义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托物象征借象传意

全文共 1523 字

+ 加入清单

托物象征,借象传意,就是作者把文章主旨和浓厚的感情寓于客观事物或事件的描写叙述之中,而不是明显地、生硬地直接说出。这种方法写作动机上,是作者从客观事物或事件中悟出了某种道理,产生了某种情感,从而形诸文字。它往往根据客观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联想与想像的作用,通过熟悉的、具体的、自然的东西的状摹,表现生疏的、抽象的、社会的东西,从而形成象征性的手法,展示出象征性的某种哲理意义,使主旨深远,寄意深刻,给人深省、深味,接受启迪,得到教益。

这便是所谓“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性表现手法,常常采用委婉、曲折、含蓄的写法,去体现深刻的哲理,寄寓长远的旨意。它可以用于构思全篇文章,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象征中华民族的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也可以用于局部,如鲁迅的《药》的结尾,以坟上的花环象征革命的前景与希望。中学课文里选用象征手法的还有高尔基的《海燕》、巴金的《灯》、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等。

象征包括本体和征体两个方面,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种传统习惯和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运用象征手法,必须紧扣这种联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中。同时,要找寻出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接近处,展开对形象的深层次联想,对所状写的事物进行创造性想像。最后,要选好象征物,充分显示象征物的本质审美属性,处理好点眼之笔。这样,就可以构成一种诗的意境,使形象生动、思想蕴藉、感情真挚,整个作品富于哲理的深刻性和艺术的感染力,显示出一种含蓄美,从而有力地启发读者的思考和想像。因此,这种文章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起来感到含蓄、生动,富于哲理、意味深远。

例文1.

仰望生命

站在生命的某一个高度,寻觅着应该属于生命的极至,我仰望……

我竭力仰望着,原本没有边缘的生命却在不经意间显现出若干种近乎答案的至高点或者称之为至低点……

那是一株“悬崖之松”。

松将其仅有的根深深的,坚实地扎入崖的边缘,树干已经枯萎到看不到半点清新,枝条上再也找不出一粒果实,但松却依然如呵护孩子般呵护着他仅存的一切。他很快活,俯瞰着崖下流淌的溪水,倾听着溪水丁冬的歌唱,沉浸于别人的幸福之中。

他很艰难,在时间与空间的来往中挣扎、奔跑,迎着晨光,带着星光,想把一切一齐引向明天,艰辛地延续着属于他的生命。

那是一朵“迎霜之菊”。秋天将尽,生命不止。孤傲的秋菊依然昂首挺胸,去迎接寒冷的冰霜,无畏无惧,无怨无悔。

她在落红之际,带给人们关于秋的最后一段思念,虽然一切终将成为往事,但正是这过眼烟云,使她更显得灿烂几分,她很满足。

她无声无息,有霜的季节到了,白色的冰粒严实地裹着不再饱满的身躯,但那是冰粒,没有一颗泪珠,她很刚强。

那是一条“竭泽之鱼”。太阳火辣辣地照在一滩即将干涸的淤泥上,蒸气不再缭绕,些许有那么几缕,早已干瘪的鱼鳞在嘎嘎吱吱地作响,同时夹杂着喘息声……

他还活着,逃脱了盘中餐的厄运,他宁愿凭自己的力量去争得最后的一分一秒,一点一滴,但并未乞求哀怜,从骨子里流露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坚毅与悲壮,她依然活着……

那是一根“风中之草”,在纷乱中把持着自己的根……

那是一片“浪中之叶”,依然在欢快中荡漾着扁舟……

我仰望着,泪水充盈着眼眶,但却注满了全身。

生命并不只是单纯地延续,在延续中往往散发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那种力将冲出天宇,响彻九霄……

我仰望生命……

【简评】这是一篇采用“借象传意法”写成的颇具特色的考场佳作。你看,“悬崖之松”、“迎霜之菊”、“竭泽之鱼”、“风中之草”、“浪中之叶”等看似平常的意象,在作者全新视角的观照下,不仅赋予了它们伟岸的品格,展示了它们生命的张力,而且发现了它们独特的个性,讴歌了它们可贵的禀赋。这正是换个角度观察事物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