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端午吃粽子的作文实用4篇 优秀作文大全(汇编20篇)

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小编收集了端午吃粽子的作文实用4篇 优秀作文大全,欢迎阅读。

浏览

3968

作文

74

篇1:吃粽子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作文网http://WWw.ZUowEn8.coM/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每逢端午,华东的江浙一带,老百姓喜欢晚上划龙船,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而贵州的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

除祖国大陆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外,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也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而在香港、澳门等地,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吃粽子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粽子。听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因为楚国的都城被秦国攻破,他身为楚国的大夫,悲愤交加,投汨罗江自杀,老百姓为了使他的身体不被鱼虾吃掉,往河里投放用笋壳包住的米饭,后来发展成为粽子。

早上妈妈刚煮好粽子,香味就扑鼻而来。开饭了,我看见粽子有四个角,从不同的侧面看上去很像三角形,笋壳是嫰绿的,绳子的颜色能分辨类型,有豆沙粽、鲜肉粽、蛋黄粽等等。爸爸拿起一个系着白绳子的粽子,解开绳子,剥开外层笋壳,再剥开里层笋壳,就露出了一个棕色的小脑袋。爸爸把笋壳摊在桌上,把粽子放在笋壳上,一艘绿色的龙舟扬着棕色的帆出现在眼前。爸爸咬了一口“帆”,一条小猪肉和一个鸡蛋黄出现了,不用说,这是蛋黄粽了。爸爸又拿起一个系绿绳子的粽子,这个粽子也是棕色的,可里面全是肉,所以是鲜肉粽。

我的粽子上桌了,不用说也知道这是豆沙粽。妈妈帮我剥好笋壳,我看见了一只白的发青的粽子。我不想把手弄得粘乎乎的,就用筷子挖开粽子的肚肠,里面的豆沙像河水一样躺在糯米铺成的河床上,还掀起一些小型波浪,却又好像被红色的东西冻住一样。我用筷子夹起一块粽肉,送到嘴巴里尝了尝,真甜。

我还尝了一口鲜肉粽,觉得太咸了,不好吃。所以我觉得我很幸运,能吃到甜甜的豆沙粽。不知道下次端午节,会吃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最新端午粽子谜语

全文共 3022 字

+ 加入清单

旧时,定海中大街有用木桶装着,抬到老街上叫卖的“高家”粽子。海岛民间,有用粽子作为出嫁的女儿在端午节孝顺父母“送节”礼物的习俗。缘于“粽子”与“种子”舟山方言音相谐,民间又有“吃了粽子能早得儿子”的说法。母亲送粽子给新出嫁女儿,寓意早抱外孙;婆婆送粽子给新娶的媳妇,寓意早得孙子。

舟山民间流传的以“粽子”为主题的民间谜语,是人们运用谜语中的拟人、比喻、状物、谐音、象形、会意、喻事、描摹等成谜手法,奇思巧构而创作的脍炙人口,饶有风趣,飘着粽子悠悠清香的“粽子谜语”,代代相传,传承至今。

1.“我屯(住)深山坳里坳,相公请我去看潮,我问相公讨把米,相公反手缚我腰。”谜底为“粽子”。

谜中将“粽子”模仿成第一人称口气,“拟人”化作小姐“我”。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云:“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然后采用“指事会意”成谜法门和“拢意”、“比喻”谜法,巧妙描述了生长在广袤的丛山峻岭之中“屯深山坳里坳”还没成形的“粽子”小姐(即粽叶),被“相公”(喻指人们),从“深山坳里坳”请出“去看潮”(意寓“粽子”最后要“去看”到的是沸腾如“潮”烧煮“粽子”镬内烧开的滚水)。“粽子”小姐(粽叶)为了充实自己“我问相公讨把米”(即往粽叶里塞糯米等)。末句将人们抓米裹粽子绑缚粽绳的动作,在谜中被拢意比喻成“相公反手缚我腰”的灵动诙谐意景。还有“我在青山青蓬蓬,上山进岙将我寻,请我回家吃饱饭,草绳一根将我捆。”与前则谜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2.苗族民间还传唱着这样一条粽子谜语:“生在青山青朵朵,爬岩爬坎去找我,找到回家吃饱饭,拿棵草草拴住我。”与前两条谜语不谋而合,各擅其美,各具千秋,同为精构妙喻之作。

谜中的“草草”喻指的是用来包扎粽子的粽绳,用棕榈叶撕成一条条制成。端午节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民族间的文化相互传递交流,也体现在这古老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民间谜语中。

3.“五月端午我生辰到,身穿着一领绿罗袄,小脚儿裹得尖尖娇,解开香罗带,剥得赤条条,插上一根梢儿也,把奴浑身上下来咬。”

谜中运用拟人成谜手法,借物喻人,将“粽子”化作“身穿着一领绿罗袄,小脚儿裹得尖尖娇”玲珑剔透,万种风情的美娇娘。并点明了“我”(粽子)的“生辰”,即吃粽子习俗的日子是要“到”每年的“五月端午”节。后三句风趣地描述演绎了吃“粽子”的全过程。谜中的“香罗带”和“梢儿”,分别隐喻的是扎粽子的粽绳和插入粽子的竹筷。

综观全谜,拟人状物,化静为动,极具灵气;赋物象形,惟妙惟肖。怪不得明代小说家、戏曲家冯梦龙读到这则谜语时,批注曰:“字字有题,却又自然,咏物中最为难得。”

4.“生在江南地面,流落塞北幽州。实指望金盏配玉瓯,不料想拿我胡诌。内有红娘陪伴,外有锦被蒙头。宽衣解带任君游,好俊一身肉。”

谜中的“江南地面”隐喻包“粽子”的叶大而宽的箬竹叶子(箬壳)的出“生”地。第二句将包粽子时,用浸泡过的糯米等“塞”入叶片平整,透着清香的箬壳中的一个动作,寓意成一位千金小姐远嫁“流落塞北幽州”的落魄生涯,身贵似“玉瓯”的小姐,原本“实指望”,与“金盏”郎君相“配”个“金姿玉质”的“金玉良缘”。“不料想拿我胡诌”句,本意为包粽子时,将糯米与各种馅料掺合的一道工序,谜中却被诙谐地喻意成“粽子”小姐“我”,“不料想”被胡乱搀和,歪打正着嫁了如意郎君。“内有红娘陪伴”句一语双关,既借用《西厢记》中的“红娘”的形象,喻指所裹的粽子馅料中有上等赤豆“大红袍”的“红”色,是只色彩斑斓的赤豆粽;又点明了“粽子”“我”的身份是高贵的相国小姐“崔莺莺”。“陪伴”的“伴”与拌和的“拌”谐音,寓意赤豆与白色的糯米粒拌和在“粽子”中。包裹“粽子”的箬壳,被描摹化身成了谜中华丽的“锦被”,裹粽子比喻成了“锦被蒙头”。“宽衣解带任君游”一句,描述寓意的是“崔莺莺”与“张君瑞”之间的幽会情节。现将其阐释比喻成吃“粽子”时解剥粽绳、箬壳的动作,由此巧妙喻意成“粽子”小姐“宽衣解带”后,“任”人们“君”嘴边“游”动品尝美味的粽“肉”。面对裸露的那一团煮熟后,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粽“肉”的清香,谜作者将其诙谐地隐寓成谜中那“好俊”的“一身”白嫩可人的美粽“肉”。人们香甜地吃粽子的吃相,在谜中被刻画得幽默诙谐,充满谐趣。

正如“三角四楼房,里面住皇娘,想吃皇娘肉(“皇”与粽肉金黄色的“黄”谐音,“皇娘肉”隐喻粽肉),先得解带脱衣裳。”的“粽子谜语”描绘的那样,粽角儿尖挺突出是“粽子”最具个性的外表特征。吃时,“先得解带脱衣裳”,寓意解除包在外面的粽叶。有一个关于粽子的幽默段子:很久以前,米饭和包子发生了一场战争。米饭仗着人多势众,把包子打得落花流水。豆沙包、糖包、肉包、咸菜包无一幸免。一天,一群米饭见到一个粽子,带头的手一挥:“给我上!”于是米饭围住粽子拳打脚踢,这个粽子实在被打得不行了,急忙把衣服一脱大叫道:“别打了,别打了!看清楚了,我是卧底啊!”粽叶一拨开,光溜溜的粽肉从叶子里滑了出来,无数个珍珠般紧挨着的黄白色的米粒,泛着米香和粽叶的清香。诱惑着人们迫不及待地或先咬“粽子”的尖角“三角”、或先咬“粽子”的棱角“四楼房”中的“皇娘肉”,嘴巴在粽肉上“任君”随意“游”动。金黄透明如玉的粽肉,则被超现实浪漫地妙喻、赞叹成为对谜中小姐“人体美”描写出“好俊一身”肥美的“肉”。谜中描述巧妙而形象浪漫幻化,以谐音隐意而演绎意境,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妙境中散发缕缕粽香和丝丝柔情。

5.还有将“粽子谜语”,用浪漫的思维,幽默诙谐地描述成了一桩惊险的命案。如“珍珠玉粒千金女,嫁了穷夫竹叶郎,今晚投河吊颈死,明朝解去入衙门。”

谜中将粽肉拟人比喻成一位“珍珠玉粒”般的“千金女”,下“嫁了”一位“穷夫竹叶郎(喻指棕叶)”。“吊颈”隐寓用粽绳包扎粽子。粽子入镬水煮,则被诙谐地比喻作“千金女”的“投河”而“死”。“解去”寓意押解,意即将粽肉送往人们的口中。“牙”与“衙”谐音,谜中的封建“衙门”喻指“牙门”,即人嘴。其实,据史书上记载,“衙门”一词,就是由本义以猛兽的“利牙”象征武力,隐喻威武的军旅营门的“牙门”转换而来的。谜语拟人状物,形象谐趣,借谐音喻新意,意切而神驰。谜语辛辣嘲弄讽刺了爱富弃贫的“千金女”,具有现实意义。

唐·文秀《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谜语中的“粽子”,源自人们纪念屈原的风俗,屈原一生竭忠尽智,报效国家。他的一生,更是渴望人格独立、向往思想自由的楷模。有的“粽子谜语”通过谜中的精心谋划,巧思妙构,赋予“粽子”以诗人的高贵特质,将其演绎谱写成了弘扬光大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颂歌。

6.如:“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清贫,半世煎熬。”谜底为“粽子”。

谜语运用“拟人状物”成谜法门,将“粽子”拟人化塑造成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一股凛然正气扑面而来。谜语首句借物喻人,依据“粽子”的形状特征,描绘出屈原刚正不阿“有棱有角”的高山仰止的光辉形象。谜语后三句“有心有肝,一身清贫,半世煎熬。”是对屈原气回肠荡“忠怨”之情的精当描述,更是对诗人一生崇高品格和坎坷经历的生动写照。拯人民于水火,匡世道于颠沛的屈原,任凭世事风云变幻,依然能固守自我,伫立于人类人性美好精神的苍穹下。全谜喻物言志,喻事寄意,虚神实理,晓畅自然,极见流宕,表达了人们对胸怀浩然之气屈原的敬仰和同情,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吃粽子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喜欢端午节,因为我喜欢粽子,在大街上远远就传来一股浓浓的粽香。

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会赛龙舟,并且还会吃粽子,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有着特殊的意义,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五日”……端午节小孩子们都会佩带香囊,端午节大家都会在家里团聚,一起吃粽子,在这一天,我们都很开心,前年,奶奶还在家里自己做粽子,我在旁边看着,闻着极香的糯米味、搅拌着盘里的豆沙,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吃到这美味的粽子,奶奶说:“看你馋的,等好了再吃,生的可不能吃,再等一会吧!”我听了一脸不高兴,吃不到了,“好了之后,先给你吃。”小时候,我一听到有人大声叫喊:“卖粽子了,一元一个,绝对是纯手工,”我就吵着让奶奶给我买,奶奶没办法,只好给我买我拿着粽子十分高兴,不知怎么,长大之后一听到那个叫卖声,我还是那么幼稚吵着让妈妈给我买。

我只是认为,粽子是一种吉祥和安乐的象征,认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端午节还要赛龙舟,说起赛龙舟我是很在行的,赛龙舟在我国南方是很流行的,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直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据说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的,唐代的文秀说的正是这样的“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节日,里面蕴含着中华文化,让我们一起继承中华传统,让中华文化永远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吃粽子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也是我们很多民族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风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而在我们家乡过端午节主要是粽子,看赛龙舟。

提到吃粽子那是没得说,我们这的粽子可是超好吃的哟!吃一口让你终身难忘。这粽子通常扎成五角塔状、四角扁状,这四个角成菱形的。粽子也分大棕小粽。粽子要用糯米来做,多用猪肉、绿豆、墨鱼、虾米等做馅。包粽子还有特有的包粽叶,那叶子好像只有我的家乡才有哦!

粽子怎么做我就不多说了,因为这是秘密。我来说说粽子是怎么样好吃的,怎么的让你回味无穷。

叶子的清香渗进粽子里,打开粽子,香味顿时弥漫到了整个屋子,还没吃到嘴里就已经为它陶醉了。吃到了嘴里,就有一种鲜嫩滑腻中香气扑鼻的感觉。那真是无法形容,让你不禁的说道:“好吃,好吃,这粽子真好吃!之类的话。

如果你吃了粽子还不过瘾,那就让我带你去看赛龙舟吧!那是每年端午节都举办的。地点是“江奔公园“。去到了那里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人山人海的景象。因为有很多人也喜欢看赛龙舟。有很多小贩在那里摆摊卖冰淇淋、珍珠奶茶之类的冷饮,也有卖包装食品的。为的是能够让人在等候的时候去买东西吃,也方便,最重要的是还能赚钱。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划来了,划来了。”,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江边远处的白点,那白点慢慢的向我们这里“移”来。不久,3我们看得清——那是十几条龙船。上面的人齐心协力的划着。每条龙船都有一个打鼓的,听人们说是指挥划船的人的,让他们跟着拍划,因为这样才能划得整齐。在人们的加油声中,分出了胜负,先到达终点的是那条“白龙”。紧跟上“白龙”的是一条“红龙”,再来的是:“黄龙,这”三条龙“就是赛龙舟的三强了。就这样端午节在欢声笑语中渡过了。

我们家乡的端午节是不是很有趣呢?那你们家乡的端午节是不是英语很有趣?那讲给我听听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吃粽子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妈妈从外婆家回来。我见妈妈的背包鼓鼓的,立刻奔过去,夺过背包仔细一瞧:哟,这么多的肉粽子晚饭了,我挑了一个大点的粽子给奶奶。还没等奶奶张口,我就把肉粽塞到奶奶的嘴里,奶奶笑得合不拢口。我又挑了几个给爸爸妈妈,然后才自己禄开了粽子放进碗里,拿起一双筷子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呀,真香!我忍不住想再挑一个大的来吃,可是我想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人,所以我还是挑一个最小的来吃。奶奶见到了,在旁边不住的点头,笑呵呵的说,我的孙女是最乖的,也是最懂事的好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吃粽子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这天,我早晨起床后,洗漱完毕,正准备饭。只见妈妈给我端上了热气腾腾的粽子。有好几种口味的:豆沙、猪肉、红豆、绿豆、蜜饯、红枣、蜜枣等。我拿了一个豆沙粽子,先解开缠绕在外面的线,然后,再剥开一层层的竹叶,就露出了晶莹雪白的粽子。我咬一口,又松又软真是香甜可口。

为什么端午节吃粽子呢 ?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他提出了许多爱国主张,当时朝廷不采纳,结果土地沦陷,屈原十分愤闷,就自投汨罗江而死。当时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很难过,就用竹叶把糯米包起来,作为祭品投到汨罗江中。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并且在端午节吃粽子。

我吃着香喷喷的粽子,禁不住想起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掌握好本领,长大以后才能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我爱吃粽子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一说到端午节,我的脑子里出现的就是粽子、粽子、好的粽子!

早上,我对妈妈说:“我们去买粽子吧。”妈妈说:“好。”然后,我们就出发了。”

在路上,我看见有很多人,就问妈妈说:“这些人是做什吗的?”妈妈说:“这些人和我们一样,也是来买粽子的。”

到了超市,我看见那里人山人海。我和妈妈从人群中挤过来,对妈妈说:“粽子在那里。”我们走了过去,看见只有不几个了,就拿走了。我们给了钱就回家了。

到了家,我问妈妈多少元一斤?妈妈说:“3元4角一斤。”我说:“这么贵。”

我吃了一口买来的粽子,哇!真的是太好吃了!我又吃了好几个!我最吃粽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关于端午的粽子小学作文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纪念古代忠臣屈原的节日,那是楚襄王九年,屈原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尽的。许多人不舍得屈原先生于是驾船追至洞庭湖归来;还有许多人唯恐河里的鱼虾伤害屈原先生的躯体,就把糯米装竹筒煮熟扔入江中。从此,便有了赛龙舟比赛,而竹筒里装糯米便成了现在我们用糯叶包的粽子了。

端午节不仅是纪念屈原的,还是纪念吴国的伍子胥的节日。吴国伐越国之时,伍子胥助夫差一臂之力,一举灭越,那时吴国士气高昂,百战百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于是越王求和,吴王夫差答应了。越王又派他的宰相去说伍子胥的坏话,让吴王痛恨伍子胥。果然不出所料,吴王大怒,要杀伍子胥,伍子胥知道后要邻居挖下他的双眼,挂在城门上,要让他的双眼看到越国侵入吴国。这句话更让吴王火上加油,即刻处死他。结果这位忠国忠君的忠臣被人害死!

端午节还有许多的来历呢!要你们自己去了解,在此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端午吃粽子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那么,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呢?专家日前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到了唐宋时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美味食品。长安有专门制作粽子的店,而且技艺也相当高。当时粽子馅已有多种果仁,其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到了宋代,就有“艾香粽子”,是用艾叶浸米裹的。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指的就是“艾香粽子”。明弘治年间,就用芦叶裹粽子,粽馅也多了,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桃等等。到了清乾隆年间,林兰痴《邗江三首吟》中有“火腿粽子”一条,这种粽子流传至今。现代粽子以浙江嘉兴最负盛名。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

民俗专家介绍,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不但盛行不废,而且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吃粽子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端午节,大家都要粽子,一提起粽子呀,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流出口水,这东西可是我最喜欢吃的美食之一了,你喜欢吃吗?

今天早上我两眼一睁,一股浓浓的粽香味就扑鼻而来,我一骨碌就起了床,赶快跑到厨房一看,蒸锅里正蒸着一盘粽子,看到它们我就有点垂涎三尺了,我着急的在厨房里打起了转。妈妈说:“你先去洗脸,粽子一会儿就热好了。”

我感觉今天早上的时间怎么这么慢呀!我的肚子早在“咕咕”地抗议了!我等了好长时间那热气腾腾的粽子才端上桌,看着那热气腾腾的粽子,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冒着酷暑在站岗,又像一个个“五花大绑”的娃娃,那身上的绳子有红有黄,味道还各不相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哇!烫死我了,粽子也不听话的跑到了地上,这下可要把我气死了,我要好好制制你们,看你们老实不老实吧!

我跑到客厅拿起我的终极武器——吹风机,插上电源按下启动按钮,把他们个个吹得直打哆嗦,乱打滚,连喊救命。还有几个粽子我让它们去冰箱里旅游了一圈,几分钟后,我大功告成,它们个个都乖乖的躺在盘子里,终于把它们都制服了。爸爸和妈妈看到我的做法也笑得直不起了腰,这时我飞速地拿起一个粽子,用剪刀小心翼翼的剪断绳子,再剥开粽叶,这时看到的是白色的糯米里包着一个小小的蜜枣,像是蜜枣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袄。我慌忙咬了一口,甜甜的,香香的,滑溜溜的糯米和甜甜的蜜枣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让我回味无穷,我一口气吃下了两个不同味道的粽子,真好吃,可是我的小手被弄得粘糊糊的!

哎!可惜今天的粽子是妈妈从超市买的,妈妈说明天要亲手做一些各种味道的粽子,那时的粽子一定会更加美味十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包粽子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我可以一起报粽子吗?"妈妈笑笑说:“你先看我怎么包的,然后你再试试看。”于是我开始仔细地观察妈妈包粽子。

妈妈首先把四片粽叶叠成宽约5厘米,将一段和中心重叠,就像一个小漏斗,然后装上肉和米。把剩下的一段与小漏斗重叠起来,在露出的一个小洞里填上米,把粽子里塞结实。最后用一根针把粽叶的小一段穿到背面拉紧,这样一个好吃的粽子就完成了。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包粽子,这样以后就可以帮妈妈的忙了。

名师点评:

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自己跟妈妈学习包粽子的趣事,文章选材很好,叙述也很生动,展现出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和美,也让读者掌握了粽子的包法。

文章的条理性也很好,起因、经过依次叙述,结尾小作者再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这样读者阅读起来就可以一目了然了。而且全文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啦!小作者不仅要学会包粽子帮助妈妈,还要学很多的知识,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这是对妈妈最好的回报啦!

“我可以一起报粽子吗”改为“我可以和你一起包粽子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吃粽子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在每年端午节,总是有很多问题缠绕着我。今天咱们一起来解决吧!

一、为什么端午节粽子?一一一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 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前278年,秦兵南下,攻破楚都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 愤之下投汨罗江而死。可永久没找到,人们就把食物扔在江里来纪念他,时间长了,人们就在端午节那天吃粽子纪念 屈原。

二、为什么端午节在门上挂艾草?一一一每年端午节我都会看见妈妈在前后门上挂一种草,妈妈告诉我叫艾草, 为什么要挂呢?一一一原来是为了驱鬼神。艾草还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三……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什么小知识么?一起来和大家讨论讨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吃粽子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哼着这熟悉的民谣,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端午节这天,一定要粽子。粽子好吃,要感谢我们勤劳聪明的先辈。据说这和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当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喂鱼。后来就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听爷爷奶奶说,在他们小时候,战火纷飞,别说吃粽子了,连性命都随时可能丢掉;到了爸爸妈妈小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生活水平差,就算是吃上粽子,也是极其普通的“内容”。哪像我们这一代,赶上了太平盛世,物质生活及其丰富,看吧,什么“内容”的粽子都有:甜的有蜜枣、榛子、薏仁……咸的有猪肉、牛肉、火腿……还有水果味道的,真是品种繁多,令人眼花缭乱。

不光粽子的种类多了,如今就连端午节的庆祝方式都在不断创新。去年端午节,我们班召开了读书会,至今记忆犹新。今年的端午节呢,我们班又举办了别开生面的端午赛歌会,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的歌曲是《歌唱祖国》、《龙的传人》和《我的中国心》。我们组的同学们早早就学会练熟了,在赛歌会上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绩。高亢嘹亮的歌声响彻在校园,抒发着我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赛歌会后,我们又群情激昂地朗诵了《少年中国说》中的经典段落,以表达我们将来立志建设祖国的决心。接下来,大家还展示了自己制作的香囊和手工作品。最后一个节目是品尝粽子,大家迫不及待地拿出来或买或做的各式各样的粽子,互相交换,吃得津津有味。浓郁的粽子香味,霎时间弥漫了整个教室。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无限的遐想,每一个节日都饱含着先辈对我们的无限期待。端午节,历经千年,却依然焕发出迷人的光芒!吃粽子,撒白糖,插艾叶,配香囊,幸福生活万年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吃粽子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从南北朝开始,民间就有粽子了,来自于老百姓祭奠大诗人屈原的传说。

粽子有很多种,有肉馅的、有豆沙馅的、有菜馅的、有红枣馅的、有红糖馅的、有绿豆馅的、有纯白米粽。我的老家最有特色的粽子就是纯白米粽,它的味道香香的,散发着粽叶的清香。粽子可以直接,也可以沾白糖吃。

粽子的形状都是像三角形一样,用粽叶把馅一层层裹起来,最后用棉绳或麻绳扎起来,粽子就做好了。这时就可以放到盛着水的锅里煮了,大约要煮两个小时才能煮好呢。 所以要有很好的耐心才等得及。

最有意思的一家人一起吃粽子,边吃边聊天。吃的时候可以用筷子插上去吃,或者放在盘子里用筷子夹着吃,也可以直接用手拿着粽叶吃。吃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老人讲讲粽子的来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我去了很多地方,也吃过那些地方的粽子,跟我老家的粽子的味道差不多,不过,有些粽子的味道不一样,像肉馅和豆沙馅的粽子不一样,肉馅的粽子肉太甜太腻了,我觉得太难吃了,味道怪怪的。豆沙馅的豆沙太淡了,不甜,我不喜欢这种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端午的粽子小学作文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五月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年的这个时侯我都会和我姑妈。奶奶一起包粽子,好吃极了。先拿一些绿豆。咸蛋。猪肉。糯米。就用荷叶包起来,再用草绳扎起来。感觉到就像做手工一样。我们穿着围裙包粽子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天。弄得我们满头大汗。但是我们的脸还是微笑着。我们感到很幸福。粽子一个一个地摆在我的视线里。我感到做一个粽子真不容易。晚上我们请了许多亲友来我们家。热情好客,我们请的亲友和我的家人聊得多么开心啊。我们一起吃饭,一起打麻将。最后我们拿出粽子分给大家吃。看大家吃得多开心那。他们人人欣赏我们包的粽子好吃。

一大早我们来到玉湖上,看到有许多人在爬龙舟。人群坐在龙船边上。整整齐齐地使劲滑动龙船,使这条龙船更神奇。当龙船行驶后。人们在岸边欢呼起来。端午节我们真开心,同时我们老百姓也是很开心。端午节把世界打扮的绚丽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粽子飘香话端午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端午那天,九州域内处处飘溢着粽子的清香,不少地方还有激烈的龙舟竞渡。­

朋友,当你品尝着黄澄澄,香喷喷的粽子的时候,当你观赏着精彩的,激荡人心的龙舟竞渡的时候,你一定禁不住要问:端午节源于何时?它又是因何由而起?­

端午节,也称“端午”、“端五”、“端阳节”、“龙船节”、“粽子节”等。五月五日古人又有以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所以又叫“兰浴节”。“兰汤沐浴”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对端午节的由来及起源时间,历来聚讼纷纭,说法不一。光文字记载就有七种。一说远起于三代的兰浴。一说起于春秋战国越王勾践在这天操练水军。一说是纪念介子推。一说是“祭地腊”。一说是纪念楚爱国诗人、大夫屈原。屈原方正才高遭人嫉恨,为谗言所害,不为楚王任用,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自尽。楚国人对此悲愤不已,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祭奠屈原,让水中之物有食可觅而不食大夫之躯,并纷纷驾船搜捞。后来,前者演变为吃粽子,后者演变为龙舟竞渡。这种过端午的习俗在电视剧《血色湘西》中有较全面的反映。一说为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因家仇弃楚投吴并尽忠于吴,后被吴王夫差所杀,抛尸江河,化为涛神。在民间传说中,伍子胥也死于五月五日,所以江浙一带有“迎涛神”之俗。一说是为纪念曹娥。曹娥,会稽上虞人。她的父亲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迎涛神溺死江中,不见尸首。曹娥因此缘江号哭了七昼夜,遂投江身亡。所以江浙一带又有五月五日纪念曹娥之事。除这几条之外,因地域不同,各地对端午的叫法也不相同,各本其源习俗殊异。端午节作为一个风俗活动内容十分丰富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又注入了新的内容。由于屈原有“可与日月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的楚辞,秦汉以后,端午节为纪念屈原一说,由楚国逐渐传到全国,为绝大部分地区所公认,并相传至今。­

从2008年开始,端午节与以往不同,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成为国家法定的传统节日,这天全国放假。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尊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已将“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的执政理念化为实际行动。­

我坚信,从今以后端午的粽子会更加香甜,龙舟竞渡会更加热闹、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吃粽子

全文共 81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提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由于当时社会的腐败他的策略不但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攻击排挤最后逐出都城,流落汉北。屈原生性耿直,不愿委曲求全,看破红尘,跳进了汨罗河以死捍卫正义。当地的渔夫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河喂鱼以保全屈原的尸首。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包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敬佩屈原的人品和才智。因此,我们家每年都很重视端午节,一定要包粽子以此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粽子分两种形状:一种是牛头粽,一种是尖尾粽。妈妈是我们家包粽子的能手。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叶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叶子放在温水里泡一泡,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花生分别洗完后伴在一起。等芦苇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粒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花生,中间再夹几片枣肉,包好后再将草绳捆绑好大功告成了。妈妈包的粽子又大又结实,像一个个包袱,又像一个个秤砣。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三十分钟后,再泡在汤水里一个小时左右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香味扑鼻,让我直流口水,有时一口气竟能吃上好几个然后腆着大肚子那憨态惹人笑。

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握着船桨动作协调、齐心协力地奋力向前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 ,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落,使水手们更加鼓足了干劲,勇往直前......每年赛龙舟的场面都非常壮观。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且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吃粽子啦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到了,我和妈妈一起向奶奶学习怎样包粽子

先从水里捞三片煮得软软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然后往里面填被水浸透的糯米、咸肉或花生、红豆,压结实后用第四片粽叶把所有露出米的部分统统裹住,最后在牙齿的帮助下用一根绳子系住,OK!一个粽子完成了。

不过说来简单,我自己动手的时候可是洋相百出。

有时我刚把圆锥部分刚填满,想压的结实一些时,下面圆锥尖不知什么时候就散开了,所有的米全部回到盆里。

有时我用力过猛,粽叶被扯断了,米就像断了线的珍珠,到处乱蹦,撒的地上到处都是。

有时我在加第四片粽叶时以为包上了,结果其实原先的三片早散架了。当我想把线系上时,发现我手里只剩下粽叶而已啦。

我努力了老半天,浪费了无数米粒和妈妈的口水,结果只在奶奶手把手的帮助下勉强完成了一个而已,倒是妈妈学会了,成功了很多只。

两只手的配合很重要啊!不过妈妈小时候也没有学会,所以妈妈和奶奶都安慰我:现在我的手太小,等我再大一些一定能独立完成包粽子的。

现在粽子已经熟了,阵阵香味沁人心脾,刚出锅的粽子又香又松又软,好好那!

亲爱的朋友,一起来尝一尝吧,自己包的粽子绝对新鲜美味呀!

1.关于端午节的作文300字:包粽子

2.2017年关于包粽子的作文

3.有关包粽子的作文400字

4.2017关于包粽子的作文600字:包粽子

5.2017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300字:端午的粽子

6.2017年端午节包粽子作文600字

7.写端午节的作文:包粽子

8.端午节包粽子作文4年级

9.端午节包粽子的作文500字

10.端午节粽子飘香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吃粽子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中有很多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端午节了,因为端午节不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而且在这一天我又可以到香甜可口粽子了。

今天我一进家门就闻到一股浓浓的棕香味,我马上走进厨房,只见桌子上放这一盘热腾腾的粽子,看着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精致无比粽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于是就迫不及待的拿了一个剥开来,一个洁白的身子便出现在眼前,晶莹剔透的糯米,珍珠般大小的赤豆,在墨绿色外衣的衬托下显得可爱极了。我忍不住咬了一口,啊!香香的、甜甜的好吃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