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读长征有感作文500字【合集20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纪录片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关于纪录片长征观后感的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3325

作文

1000

篇1:廖汉生将军回忆长征那些年的故事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前不久,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会师70周年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发起在四川甘孜县举办的一个药品物资捐赠活动。从成都乘车大约17个小时,也就是说行车要日夜兼程一天一夜。然而,这段长途跋涉带给我们的却是极其意外的回报。美丽的甘孜,如果把她比作人间的天堂,一点都不过分。我甚至不敢相信,这里曾经就是红军长征的会师之地,一个充满了传奇的地方!不能想象,实在不能想象,这里就是亲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廖汉生将军曾经讲给我听的甘孜,那个令他一生梦魂牵绕的地方。

记得在我采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廖汉生同志时,他曾经对我谈到过长征,其中曾谈到过甘孜。今天,只有到了今天,当我们亲临过当年牺牲过无数烈士的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地甘孜城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发现一座座当年红军行军途中留下的居住遗迹的时候,对于革命前辈廖老那言语铿锵、充满感情的回忆,才有了真切并且深刻的理解。是啊,那一段段雪山草地艰难困苦的岁月,在他们那一代人心中,永永远远都不可能忘怀······

廖汉生同志的谈话给我留下最深刻记忆的是:长征留给后来人的应该是不朽的精神,是长征精神。今天,我想把深埋在廖老心中的长征告诉给读者,让我们共同缅怀那段无法忘却也是不该忘却的历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让我们来听听驻马店泌阳县宋书仁老人讲述他爷爷和红军的故事

“民国二十三年冬天,那次过红军住俺这儿,开始人们有点儿提心吊胆,可是见他们个个都喊大爷长大娘短的,很家常,就放心了。他们做饭用户家(本家)的锅,吃饭先给户家盛。第二天早晨老早就起床了,把睡时铺的稻草收拾干净,整理好,放回原处。又把屋内院外打扫一遍,还把户家的水缸打满,他们用过早饭临走时,还挨家挨户问问丢失啥东西没有。”

宋书仁说,“村上老百姓从没见过这样有规矩有礼貌的兵。部队走后,人们都说,这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真好,在咱这住一搁和(一晚上),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又说,这红军去北方打日本鬼子的,听着真开心,真来劲。其中有位教师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古训,是真理。俺这儿乔蛤蟆的儿子就是这次参加红军,跟部队走了。”

在宋书仁的家中,记者见到了曾经红军住过的地方,茅草屋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栋带有大院子的砖瓦房。

作为一个生活在红旗下的当代青年,享受着革命先人的奋斗成果,是幸福的一代。我所理解的长征精神是一种乐于牺牲,不畏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新时期,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仍然需要时时回望长征,仍然需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迎接国庆65周年,在国庆节前期,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革命历史题材巨片《长征》,影片真实再现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让我在深刻了解中国历史的同时,心灵受到了无比地冲击和震撼,更感受到了伟大祖国那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

1934年,蒋介石对红军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疯狂地大围剿,在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性转移,从而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的艰难路程中,经历了飞夺泸定桥、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等战役,但是让我感触最深地还是在那艰苦环境下,没有食物、没有交通工具、物资极度缺乏、恶劣的自然环境再加上部队的拦截追击,有多少红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有多少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更有多少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但是工农红军们毅然表现出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令人无比敬佩!

看,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无论是大渡河还是金沙江,无论蒋介石的部队有多么的精锐和残忍,都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更无法阻挡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复兴之路!

长征不仅仅是一段光荣的历史,更是一种坚强的精神,它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代人。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发扬那顽强的拼搏精神,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长征胜利80周年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遥想80年前,红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重大的牺牲,翻过一道道山,涉过一道道水,行程两万余里,终于到达陕北,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在长征胜利后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用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又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长征,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而在坚苦卓绝的长征过程中所形成的长征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强大精神保证。

岁月悠悠,转瞬已过80年。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深的认识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正因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撑,我们的红军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理想和信念,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时光流逝,老一辈红军战士大都作古,但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却留存了下来,成为我们党、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现在,我们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进行着新的长征。而长征精神,必将继续激励和教育全党、全国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新的长征中实现我们的最终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用长征精神推动强军兴军进程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传承好、弘扬好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提高我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我军发展壮大、制胜未来的关键一招。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以强军目标为引领,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推动强军兴军的伟大进程,为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要切实铸牢听党指挥这一强军之魂。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在这个根本原则问题上,保持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态度特别鲜明、行动特别坚决,紧紧扭住政治建军不放松,努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必须紧紧扭住备战打仗不放松,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提高打仗的能力素质,建设一支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世界一流军队。(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副研究员 李 涛 记者刘小兵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学长征精神做栋梁之才初一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距离长征胜利至今已有八十周年了,我们过上了幸福、和平的日子。可是,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红军,却永远躺在了雪山上,凝望着湛蓝的天空。

在暑假,我阅读了《两个小八路》这本书后,我的泪珠便在眼眶中打转。当我读到孙大兴、武建华,这两个与我年纪相仿的少年也加入到抗战中时,想到了当时群众人民渴望光明时,就热泪盈眶。我又想到了中国工农红军,他们怀着必胜的决心,同样,也抱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才走过了这漫长的征途。想到这里,我不禁为我之前的行为感到耻辱。

那次上体育课,老师说:“今天加强训练,每个同学跑五圈。”我听后,不禁四肢发抖:五圈啊!我从来没跑过这么长的路,这简直是魔鬼训练!边想着,就晕了过去。现在想来,这是悔不堪言。

我与红军叔叔相差甚远,红军叔叔为了中国的未才跑五圈就被吓晕了。再看看红军叔叔:摔倒了,爬起来!没有粮食,就吃草根!不正是这种顽强的毅力,使红军创造了两万五千里的辉煌吗?可现在的中国人,品行极差,行为习惯极其不好,还互相攀比吃穿住行,争玩电子产品及网络游戏……这些陋习将使中国走向没落!

同学们,让我们向红军叔叔学习,学习红军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学习红军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红军顽强斗争精神!让我们都立志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长大建设中国报效祖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弘扬长征精神征文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合上书的那一刹那,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绕在我的眼前,从内心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它深深震撼着我的灵魂。

震撼啊!数千人马驮着辎重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无法相信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红军,这就是“无坚不摧”的红军。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载入到一个新世纪,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现在的人们面对困难有两种选择:知难而退或者知难而进。知难而退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没有经过思考就放弃了。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误。此时此刻,我深深懂得: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他。只有经过磨练的人,才会不停地与困难作斗争,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感谢红军战士,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谢红军战士,是他们用不屈不饶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没有天哪有地,没有gcd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们要心怀感恩,牢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辉遗志,不怕困难,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生长征故事激励我前行书信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1952年10月出生的朱和平,8个月的时候就被抱到了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的身边,直到爷爷奶奶去世,他在两位老人身边生活了近40年。朱和平对长征和长征中的爷爷有着特殊的感情:“爷爷一直用长征精神来要求我们、鼓励我们、鞭策我们,要求我们一定要刻苦学习。”

朱和平是在听着爷爷革命故事的环境中长大的,他坦言,在众多革命故事中,听得最多的、也是自己最爱听的故事就是长征中爷爷三过雪山草地的事。朱和平在访谈中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年的时候,他经过多次实地考察、采访长征老红军和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出版了《长征中的朱德》一书。

这本书是以爷爷的“人格力量”为主线,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现了爷爷在长征中战胜敌人、踏遍万水千山的英雄气概。其中一段提到,作为中央军委主席、红四军总司令的爷爷朱德,带领红军总部和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三过雪山草地,同时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巧妙地周旋,最终把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全部带到西北,实现了三大主力会师,为长征取得胜利发挥了应有的贡献。朱和平认为这段故事是最为感人、最为震撼的。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递长征精神征文550字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回首起七十年那漫长的征途,红军队伍的脚印踏遍了十一个省份,进行了三百多次的战斗。勇敢地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长征队伍宛如一把锐不可当的箭,永远向前进。两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芜人烟的地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乐园,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尽管路途有多么的遥远,征途有多少的艰辛。但他们仍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如今,我们的生活虽然富裕了,但我们不能忘记先烈们的功劳,长征精神依然鼓舞着我们每一个人。“捐躯赵国难,视死愿如归。”如果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工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我们长征英雄的梦想实现了。不仅新中国成立了,人民也过上了好日子,但是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刻在心头,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长征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一个军队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精神就能成就事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只要有了长征精神,就一定能成功。让长征精神流芳百世,并且铭刻在每个人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长征的故事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哎哟!痛啊妈妈”还没有睁开眼就被老妈拉了起来,“今天又不用上学,干嘛那么早把我叫醒。”看着老爸老妈整装待发,就觉得不幸将会降临到我的头上……“我们今天要去‘长征’!快穿好衣服,准备出发!”爸爸倒是兴致勃勃地。狂晕!长征?搞什么名堂啊!

穿好衣服,老爸故意清了清嗓子,站到讲台上(桌子),大声宣布:“现在,我们的‘长征’计划开始!由我宣布‘长征’路线!”说着,老爸掏出一张纸,展开一看……老天!这是什么东东?一张路线图?画得也太不像了吧!

过了老半天,终于出发了,呵呵!我们三人一路说说笑笑,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山上。奇怪,怎么走哪条路都绕回了亭子呢?难道……我们迷路了?!不会吧。可是,现在每条可以走的路都走了,不,还有一条,但好不是人走的……唉,事到如今,只好试试了!妈呀!这是人走的还是牛走的,竟如此坎坷?“哎呀,会不会半路窜出一只老虎?”我左看看右看看说。“嘿嘿,那没关系,我们就来一个武松打虎!”晕,老爸竟然还懂得开玩笑?

什……什么?走……走了那么久,竟然又绕回了文……文曾路。老天爷!谁来救救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长征博物馆作文400字

全文共 468 字

+ 加入清单

各位游客:

大家好!

现在我们看见了的是长征路上的纪念品。这是什么?一个游客指着一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问道。我慢慢的陈述着当时的情况。

1935年的秋天,长征路上的红四方面军进入了草地。有许多的同志因为长途跋涉所以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年轻的小伙子累的实在走不了,跟不上部队了,所以上级就派炊事班的班长来照顾我们。因为我们走不动所以经常的走一段休息一段,往往休息的时间比走的时间要长。老班长当天色黑后就找到了休息的地方,他趁我和两个同志都睡着了就去洗衣服。因为当时很黑,班长觉得有一个东西钻出了水面,看了看什么都没有而只是看见了几阵浪花。第二天他在来洗衣服的时候发现了鱼,就用缝衣服的针做成鱼钩钓鱼。所以以后的每天找睡的地方的时候老班长到会找到有河的地方。于是他们每天都能吃到鱼汤。可老班长呢?每次都不吃鱼,都让我和两个同志们吃,自己就吃我们剩下的骨头。最后的时候老班长还是死去了。老班长死前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一定要做出草原,完成党的任务。”

听完之后这个故事,有许多的妇女感动的都哭了。男人们都噙着泪水。说:“这真是个舍己为人、忠于红军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致敬长征展望未来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记忆中爷爷曾跟我讲过许多有关于长征的故事,但也许是我年纪小,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对长征只是有着一些模糊的概念,那时候的我并不能理解长征是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随着年纪的增长,学习和理解能力不断进步,长征原本模糊的意义在我心里越发的明朗起来。最近看完了《我的长征》这部电影后,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里面的种种画面,心情始终无法平静,对于长征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说不完的艰难困苦,道不尽的严峻险阻。漫漫征程,他们在一条布满荆棘与鲜血的道路上一步步艰难地前进,走向了光明和胜利。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它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艰险历程,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我们不能忘记这种精神,要时刻牢记这种精神,更要继承并发扬这种伟大的长征精神!

岁月沉淀了历史,时值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才刚刚开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二十一世纪,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树立历史责任感,发扬长征精神,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时刻准备着,为创造祖国辉煌的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长征精神激励我们前行书信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烈日当空,炙烤着闽西大地。一路走来,汗水常常顺着脸颊滑落,将刚被烤干的衣服又重新打湿。

长窠头村的村民都说,钟宜龙就像一本红军历史百科全书,脑子里装着无数的感人故事:有红军长征后,养母涂从孜在后方坚持游击的往事;有他上山捡红军遗骸时,一边偷偷掉眼泪的故事;还有他领着一帮孩子们上山给红军纪念碑上香的事……

重走长征路走得越远、拜访的老红军、红军后代越多,对红军长征史的认识愈发深刻:80多年前的历史,通过一位位白发苍苍老人的口,还原成一对对夫妻的生死离别、一个个家庭的默默奉献,最后汇成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一页。

临别福建之际,站在中复村的公祠前,对着闽西红军长征的起点——一块刻有“零公里处”的石碑,我突然陷入沉思:当年在此出发的人,谁知道自己能走多远,何时能归?但他们却仍义无反顾。

这时,耳边突然传来了当年送别的山歌:郎当红军莫念家,专心革命走天涯;十年八载不算久,打倒反动再回来……回头一看,穿着一身红军军装的长汀县南山镇文化站站长赖富家正站在公祠前歌唱。

一曲唱毕,全场肃静。我默默地抬起手,向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烈士庄重敬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视窗”征稿启事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此次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和里程碑。2016年10月22日为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为了牢记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由中国网中国视窗频道发起,面向全国征稿。中国网中国视窗频道将从征文来稿中择优刊登。

一、征稿题材:诗歌、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等。

二、投稿期限:2016年8月22日——2016年10月22日。

三、征稿要求:围绕人民军队、革命军人英雄事迹以及与之相关的题材,通过文学的形式,追忆历史、人物、事件等,抒发红色情怀,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释放红色能量,发表与否不限,必须是本人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四、投稿信箱:zgsc_china@163.com

五、投稿注意事项:

1、稿件及图片必须以附件形式发送,文末一律标注姓名、联系电话、地址,附个人简历,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请标注;

2、邮件名称格式为:红色投稿-稿件标题。

3、原则上投稿字数不要超过四千字。

六、投稿优秀作品陆续刊登在中国网红色视窗栏目,部分作品发表在中国网中国视窗微信公众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央视开学第一课2024观后感400字:弘扬长征精神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9月1日晚上八点整,我和妈妈一起坐到电视机跟前,准时收看了继《焦点访谈》之后的节目为《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觉我们今天得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伟大的红军战士,他们强渡大河,飞夺泸定桥。想想当时的情景是多么艰险。“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伟人毛泽东同志的诗句,不就是红军长征生活的写照吗?

漫漫长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战士站起来。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路有多长,红军撒下的汗水就有多远!巍巍雪山掩盖了革命烈士的身躯,却埋葬不了他们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茫茫沼泽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躯体,却掩藏不住他们坚定的信念;如雨的子弹夺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却夺不去他们那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

此时,我感觉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历史再次向我们证明:长征精神将伴随中华儿女不断缔造辉煌。我们应该学习长征精神,争做红军后人。感恩长征

我感谢那些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这就是永恒的长征精神。我们应该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致敬长征展望未来征文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在90或00后的脑海中,只是一个年代远久的故事,只是英雄故事。但是在老一辈的口中却成了常客。他们口中的英雄在我们心中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两万五千里长征,在我们心中只是个数字而在当时,却是数载;金沙江,大渡河,乌蒙山或许在我们心中只是个普通不过的地名,而在红军面前却是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抚今追昔,回首长征走过的漫漫长路,过草地,翻雪山,足迹遍布了各个省市,遭逢枪林弹雨,多少酸甜苦辣,艰苦挫折,红军都丝毫不动摇决心,即使看着自己的战友倒下,也只是毅然擦干眼泪,继续默默前进,冲破敌人设置的一道道关卡,越过自然形成的一段段险滩,他们最终完成了夙愿,亲手升起了耀眼的五星红旗。

从长征到现在,已有70年历史了,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仍刻在后辈人的脑海中,我要缅怀革命先烈,用长征精神激励自己,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做贡献。

荐:

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征文500字

2016关于好书伴我成长征文

我的长征路我的中国梦征文500字【选登】

小学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550字

2016年关于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精华】

纪年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弘扬长征精神

优秀学生好书伴我成长征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大戏《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总会以悲壮的面目示人,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红军长征更是如此。在那场空前的战略大转移中,心怀豪情壮志的红军战士,无论是面对连鸟儿也难飞过的雪山,还是吞噬人的生命于无形的草地;无论是顶着国民党军队的飞机炸弹,还是冒着各路军阀的枪林弹雨,都体现了红军战士为了正义事业和劳苦大众,“唯有牺牲多壮志”的气魄。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时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抚今追昔,可谓感慨万千,红三十四师绝命断后,6000余名闽西儿女血洒湘江,就是“革命理想大于天”的恰当注脚,也是“不怕牺牲”的最强读白,更是在大我和小我之间的准确选择,更是顾全大局、不辱使命的见证。

绝命后卫师》书写铁血忠魂,还原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已逝的英灵们再次闪耀在荧屏上,就是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就是对忠诚与担当的阐释和解读。血雨腥风的岁月已经过去,而今全国人民正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奋力前行,这无疑也是伟大的出发、特殊的长征。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承担着民富国强的使命,这也是一种赶考。因此,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始终不忘初心、顾全大局,无论在哪一种艰难险阻的任务面前,都应该挺身而出,勇于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长征大戏《绝命后卫师》观后感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尽管这一大剧刚刚开启,但因为还原的这段历史之前鲜为人知,自然吸引了社会公众的关注,特别是闽西人民关切的目光。资料显示,《绝命后卫师》以长征期间为背景,以红三十四师为故事原型,将历史与艺术相结合,重现了当年这支由福建闽西6000余名子弟组成的红五军团浴血湘江,绝命断后,在长征路上作为红军的后卫部队,一路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北上抗日,最终全军覆没的英勇事迹。

红三十四师全体官兵生死存亡之际,顾全大局,将生命置之度外,一路喋血鏖战、浴血杀敌,在中央红军纵队的身后筑起了一道血肉屏障,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和胜利的希望。可以说,他们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拼将十万头颅血”,为中国革命视死如归的精神,就是长征精神的见证。而央视播出《绝命后卫师》,无疑就是对长征精神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历史总会以悲壮的面目示人,在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红军长征更是如此。在那场空前的战略大转移中,心怀豪情壮志的红军战士,无论是面对连鸟儿也难飞过的雪山,还是吞噬人的生命于无形的草地;无论是顶着国民党军队的飞机炸弹,还是冒着各路军阀的枪林弹雨,都体现了红军战士为了正义事业和劳苦大众,“唯有牺牲多壮志”的气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年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观后感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了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垂直转运。现在,“大火箭”首飞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研制,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牵头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遵循“发展航天、运载先行”,“运载发展、动力先行”的理念,2000年,中国先行启动了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研制攻关,其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支撑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新型运载火箭研制并首飞成功

此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搭载的是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远征二号上面级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变轨能力最强的液体动力上面级,与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组合使用后,可有效提升一箭多星发射并直接入轨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任务适用性和使用灵活性。实践十七号卫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新技术验证卫星。卫星入轨后,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将开展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广播业务,并择机开展空间碎片观测、新型电源、电推进等多项新技术验证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永远的长征之悲壮出发观后感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中,红军多次整编,党中央对红军的领导体制也不断调整,使部队的编制体制适应长时间战略转移的需要,确保了部队行动迅速、指挥便捷,充分发挥战斗力,为夺取长征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余次整编,有因失败而被迫实施的,如湘江惨痛损失后的黎平整编;有根据战略转移需要和充实战斗部队需要及时整合的,如扎西整编、哈达铺整编;有为促进部队会师融合的,如甘泉会师后整编暨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等。中央红军整编次数最多,体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体现了整编的主动性、前瞻性,更体现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红军将士在无数次的枪林弹雨中,面对死亡威胁,义无反顾,每次都实现了血性突围。正是凭借这种勇于胜利、勇于突围、勇于牺牲的血性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胜利完成了伟大长征,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推动了中华民族解放的历史车轮。1935年11月为掩护主力部队强渡湘江,奉命担任阻击任务的红五军团第34师,在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展开激战的险境下,仍然顽强地坚守着每一寸阵地,直至弹尽粮绝,给我军历史留下了一个“永不忘却的番号”。正是这种舍小我、顾大家的赤子情怀,生死相依的战友情义,使红军将士始终精诚团结,塑造了令敌人胆寒的血性精神。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