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资料(经典20篇)

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这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读书日的宣传资料,供大家参考。

浏览

765

作文

772

篇1:成语资料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成语举例: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邹韬奋《我的母亲》)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安静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籁,不能读作“lǎn”。

成语辨形:籁,不能写作“赖”。

成语辨析:万籁俱寂和“鸦雀无声”都含有“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的意思。但万籁俱寂一般形容广阔的自然环境;指“清静”;“鸦雀无声”一般用来形容公共场所或人群;指“安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成语资料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成语举例:盖兴会飙举,不可一世矣。(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狂妄自大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一,不能读作“yí”。

成语辨形:世,不能写作“士”。

成语辨析:不可一世和“目空一切”;都形容狂妄自大;瞧不起别人。但不可一世语义重。

成语谜面:曰;朝令夕改;废除终身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保护环境的资料作文

全文共 113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也是人类的母亲。我们依靠它,探索它。这个蔚蓝色的星球多么美丽,但我们要明白:地球只有一个!

遗憾的是,许多人对于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却视而不见,继续为所欲为,妄顾地球家园的安危。环境科学家曲格平以前说过这样一句话:“唯有变革,才能拯救人类的命运,也唯有变革,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生存下去。”里面的“变革”就是指环保。说得很对,所以如今有许多人拿着标语在街上喊空口号,却没有见过多的行动。难道这样污染就会好转吗?不!

看,我们城市里的河流的河水发黑发臭;排成长龙的汽车放出超多的废气;成片的绿地变成“石屎森林”;那清脆的鸟叫声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再这样下去,中国将继续贫乏水资源,空气将变得愈来愈浑浊,本世纪将有10%的鸟类物种消失。上述的事情,我们人类是罪魁祸首!

人人皆知:树木能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净化空气,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必要的条件。但是有一些人为了金钱去乱砍滥伐树木,造成了过度的水土流失,使大地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绿洲和城市也荒漠化,我们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威胁。就我们平时用的一次性筷子,每一天都要耗费数十亩的森林,在那些人眼中,树木除了能够做家具和建筑材料外,似乎没有任何价值。难道还有人不懂树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吗我们居住面积已经很小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连我们唯一的土地都失去。还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近年来河床和含沙量不断增高,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几条江河之一。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黄河从我们手中枯竭,因而有许多环境学者纷纷研究治理黄河污染的方案,试图改善黄河的水质。但如果没有我们的共同参与,我们这个生命的摇篮――黄河将会走向衰竭和死亡。

如果我们再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大自然将会给予我们惩罚。那些特大的洪水剥夺了不知多少人的性命,还有由于温室效应,南极北极的冰川融化导致水平面升高,海水淹没了沿海地区,经济损失惨重。难道这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我的家乡广宁是靠竹海生态旅游来发展经济的,而今,某些竹林的环境恶乱不堪,让人叫苦不迭。竹海生态游是我们广宁发展的根,如果根被破坏了,怎能长出茂盛的枝叶、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让我们善待人类、善待自然吧!不知大家是否看过《保护环境可做的100件事》这篇文章。其实,我们能做的事很多很多。如,在植树节栽一盆花、种一棵树;保护野生动物,是生态得到平衡;珍惜水资源,不要向江河倾倒垃圾;当环保小卫士,利用每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保意识,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泥土永芬芳……这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为何不愿意实践呢?

此刻,地球的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环保警世钟已经敲响了。让我们齐齐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创立一个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完美未来,让人类与自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吧

[保护环境的资料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成语资料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异:奇异;天开:比喻凭空的、根本没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

成语举例: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讽刺意味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异,不能读作“yī”。

成语辨形:异,不能写作“一”。

成语辨析:异想天开和“想入非非”都有想法不能实现;不切实际的意思。但“想入非非”重在胡思乱想;毫无可取之处;异想天开重在形容某种奇特的想法;有时可能有积极的意思。

成语谜面:最离奇的想法

歇后语:又要公羊,又要喝奶;土楼里造飞机;瞎子不知阴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展望未来黑板报资料:展望未来的名言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时珍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千年精卫心平海,三日於虎气食牛。—陆游

持其气,无暴其志。—《孟子》

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儿何为。—苏辙

心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

至也。—王安石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张耒

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箸立处。—朱熹

学者须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朱熹

君子之志,所虑者岂止一身,直虑及天下千万世。小人之虑,一朝之虑。不遑其身。—程颐

志不立,天下无可立之事。岁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全国爱耳日手抄报资料大全

全文共 3582 字

+ 加入清单

针对大陆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Ear Care Day)。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预防工作尤为重要。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加大了对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规范化管理力度。

1历史背景

从国务院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到,0~14岁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致残的原因和所占的比例是:原因不详的占27.79%,中耳炎占17.47%,高烧疾病12.97%,药物中毒11.92%;家庭遗传9.08%,发育畸形6.95%,妊娠期疾病2.8%;地方病、产钳外伤、嗓音等均不到1%。前四项占70%以上。近30%的家长说不清孩子致听力残疾的原因,也就是说家长对于孕期或婴儿期致聋原因不了解,对于可能使胎儿或婴儿致聋的因素不能排除。

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聋949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听力的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群体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为有效开展聋儿康复和预防工作,1988年,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抢救性工程列入国家计划,系统实施。全国共有聋儿康复机构1422个,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为技术资源中心,以省聋儿康复中心为龙头,以市级语训部为骨干,以基层聋儿语训班(点)为基础,社区家庭为依托的聋儿康复工作体系,截止1998年底,全国已训练7岁以下聋儿11.2万名,其中15.73%进入普通小学和幼儿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这需要社会多宣传爱耳防残的科学常识,家长应多学习这些知识并采取保护胎儿和婴儿顺利成长的措施,使儿童不受致残因素的影响。近40%的原因中有的是可以避免的,如,可以不用耳毒性抗生素要来避免药物中毒;有的是可以正确治疗而无后遗症的,如中耳炎等。如估算我国一年新增3~4万聋儿,那么有2~3万名是在前4项致聋原因之内。排除了这4项原因就可少产生约70%的聋儿。

在调查中还看到0~4岁的听力残疾儿童中城市占5.64%,城镇占11.16%,乡村占83.2%。这说明大多数(80%以上)听力残疾的婴幼儿和少年在广大农村,也就是宣传防聋科普知识和爱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还有另一项统计: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各类残疾儿童占被调查人口的比例大于全国的平均数。全国是每千人中有残疾儿童7.75人,侗族是10.5人,藏族10.64人,白族11.01人,苗族11.97人,土家族12.04人,瑶族14.81人,壮族15.82人,彝族20.01人,哈尼族高达29.69人,近4倍于全国平均数。而这些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重点中的重点。在致残儿童比例大的地区和民族中开展爱耳防聋工作可以更快收到效果。

2节日由来

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老年性耳聋有的949万,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

导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这一人数众多、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群体,已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部分城市已经成立了防聋指导小组,开展了耳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积极拓宽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它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卫生部组织颁发的《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对加强耳聋性药物的使用管理,减少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1998年1月,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及在京的听力学界、特殊教育学界的知名专家进行座谈,大家一致建议由卫生部牵头,尽快确立全国“爱耳日”,加强社会宣传,普及耳聋预防和康复知识,以减少耳聋发生。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2000年3月首次全国爱耳日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次全国爱耳日的主题是:“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1999 年国务院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所属的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正式将我国设定“爱耳日”活动列入 1999 年度工作计划。而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老龄协会等十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 3 月 3 日 为全国“爱 耳日” , 并于2000年在首都和各省会城市成功地开展了第一个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卫生部、中国残联下发了《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要求“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

曾有专家论证,如果“爱耳日”活动能够实施,每年仅7岁以下儿童药物中毒性耳聋至少可以减少1~2万名。自2000年确立全国“爱耳日”,耳聋预防的公众宣传、全民的爱耳意识都有所提高,但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因此确定2004年我国的爱耳日活动主题是——“防聋走进社区”。旨在发挥社区人口密集、传播迅速,宣传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优势。使老百姓能够真正体会到日常保健、规律生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加强耳病防治,不在一朝一夕,也不仅仅是卫生部或残联的活动,它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长年不懈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确定“爱耳日”的通知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 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

残联康字〔1999〕第2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残联、卫生厅(局)、教育厅(局、委员会)、民政厅(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影视厅(局)、技术监督局、药品管理局、妇联、老龄委:

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发生,加强耳病防治,中国残联、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妇联、中国老龄协会等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3主要意义

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规定了30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标准,指导医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减少和避免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我国新生聋儿数量多,康复需求大,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的限制,只能达到年训2万名的能力。因此,除采取必要的康复手段外,积极开展预防,防止耳聋发生、控制新生聋儿数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中国残联、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2000年3月开展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这对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4宣传形式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每年的“爱耳日”确定一个主题,在全社会开展以预防耳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关部门要组织各级领导、耳鼻喉科专家、医务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志愿工作者和残疾人召开座谈会,进行现场观摩,走上街头咨询义诊,开展听力助残活动。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公益广告、宣传画、预防系列丛书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预防知识,使广大群 众了解致聋原因、危害及预防和康复方法,提高防聋意识,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教育,避免和减少耳聋的发生。

为响应2012年第十三次”3.3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减少噪声,保护听力”,武汉康音耳聋耳鸣医学研究院发出:关于开展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减少耳聋耳鸣的发生,了解耳聋耳鸣的危害,加强耳病防治。

武汉康音耳聋耳鸣医学研究院采用“康乐TTS耳聋耳鸣系统疗法” 治耳聋耳鸣,在这期间主要坐诊专家是高池清和肖学和,其中肖学和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沾奖专家。帮助更多的市民朋友了解耳聋耳鸣健康知识,做到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圆明园的资料

全文共 525 字

+ 加入清单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长春园和万春园三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始建于十八世纪清康熙年间(公元1709年)至公元1772年才基本建成,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用于打发空闲。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

圆明园于1860年遭英法联军焚毁,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皇家园林再遭劫难。在抗战时期,又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最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圆明园也受到某些破坏。

遭焚毁后的圆明园遗址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被保护起来,1956年北京市园林局开始采取植树保护措施,1976年圆明园遗址随成立专营机构。1988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向社会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成语资料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歌、颂:颂扬。颂扬功绩和德行。

成语举例: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毛泽东选集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颂,不能写作“诵”。

成语辨析:歌功颂德和“树碑立传”;都含有“颂扬别人”的意思。但歌功颂德偏重指颂扬别人功绩和德行的讨好行为;“树碑立传”偏重指为树立个人威望或提高个人声誉而进行的吹捧行为;也包括“颂扬事迹以流传后世”的意思。

成语谜面:夸一夸朱老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过年手抄报内容资料:关于过年的传说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的最后一天,桃花村的人们正急急忙忙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

从此以后,人们把这一天叫做除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成语资料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成语举例: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歌颂人的品德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辨析:(一)大公无私和“铁面无私”;都含有“没有私心”的意思;不同在于:①“铁面无私”一般用在处理问题等方面;大公无私可用来表示“一心为公;没有私心”的意思;②同样用于处理问题的场合;大公无私侧重在“公正”;指一点也不偏私;“铁面无私”侧重在“铁面”;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二)大公无私和“舍己为公”;都有“为大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意思。但大公无私侧重在“不为个人谋利益’;“舍己为公”侧重在“为公众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成语谜面:最没私心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画龙点睛的资料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

【解释】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二警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传神有力。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多用于说话写作。

【近义词】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反义词】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一语道破

【年代】古代

【例句】求质量不求数量,求精品不求次品,精彩在于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下面是《答谢中书书》的复习资料

全文共 1422 字

+ 加入清单

一、文学常识了解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二、文言词语识记

【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 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三、重点语句翻译: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 实在是人间天堂。

四、内容理解填空:

1、文章首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2、然后分写“山川之美”,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山水的相映、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传达自己纵情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感,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五、问题探究思考: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境。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语资料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成语举例:法国得寸进尺,五年以后吞并了整个南圻,而心犹未足,还打算攘夺北圻,仅留下中圻给越南。(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得,不能读作“děi”。

成语辨形:进,不能写作“近”。

成语辨析:(一)得寸进尺和“得陇望蜀”;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不同在于:①得寸进尺的语义重些;表示胃口越来越大;越要越多;越逼越紧。②“得陇望蜀”的要求一般较具体是“得到这个;还要那个”的意思;得寸进尺的要求有时是具体的;有时则是不具体的。(二)得寸进尺和“贪得无厌”;都有“不满足于所得”的意思。但得寸进尺偏重于逐步进逼;“贪得无厌”偏重于贪婪地追求。

成语谜面:九十分;加倍获利;有了十分,还想百分

歇后语:有了馒头想肉吃;侵略者的逻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全民健身日宣传资料

全文共 2822 字

+ 加入清单

1、 "毽儿踢得好,血压不会高,跳绳甩得多,心脑血管通,羽毛球拿手,颈椎灵活康,集体舞参与,体健心情佳。八月八日全民健身日,祝愿大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健康快乐一生一世。"

2、 "走一走,烦恼丢,心情舒,关节棒,跑一跑,汗水流,肺清理,体质壮,跳一跳,血流畅,筋络通,心脑康。八月八,健身日,全国民,运动热,祝愿你,快参与,身体强,幸福加,心情好,快乐扬。"

3、 全民运动热,全民健身潮,全民锻炼好,全民争达标,全民体质好,全民齐欢笑,全民健身日来到,祝你身体好,健康绕。

4、 扭扭脖子,扭扭屁股,扭扭膝关节。捏捏眉头,捏捏心窝,捏捏脚后踝。每天扭扭捏捏,快乐似天天过节。时时捏捏扭扭,健康如亲密朋友!全民健身日,马上捏捏扭扭,健康立刻到手!

5、 扭扭臂,甩甩头,身体棒棒无烦恼;散散步,打打拳,身体壮壮永不老;伸伸手,踢踢腿,身材妙妙心情好,全民健身日,愿你身体健康,开心围绕。

6、 喝水只喝白开水,纯净安全又实惠。健身只练水上飘,自由自在多逍遥。全民健身日到了,只想提醒你,只喝白开水是不可能的,但有色饮料要少喝。只练水上飘是开玩笑的,但饭后多走走还是可以做到的。希望你以后老老实实做人,快快乐乐健身!

7、 北京奥运四周年,全民健身起高潮。运动项目多又多,因人制宜有选择。健身器材和场地,开放大众不收费。锻炼场景很壮观,男女老幼齐参加。愿你不再在家宅,出门健身体康健!

8、 扭一扭,腰儿好,跳一跳,身体棒,跑一跑,无病扰,练一练,添活力,全民健身日,我们一起来运动,愿你健康相伴,幸福围绕。

9、 全民健身日,开始健身时。揉揉太阳穴,烦恼全飞绝。摇摇小脑袋,长得会更帅。折折小蛮腰,赘肉全逃跑。扭扭小屁股,注意听祝福!全民健身日,祝你轻轻松松把身健,快快乐乐喜开颜!

10、 快乐在运动,跳跃到幸福的顶端;眼泪在运动,沉没到遥远的海底;真情在运动,偷藏到朋友的心头;祝福在运动,发送到亲爱的手机。全民健身日,运动起来,愿健康微笑常伴左右!

11、 全民健康日,享受生命,活的漂亮,应【把握十个度】1、胸怀要大度;2、锻炼要适度;3、工作要有力度;4、事业有高度;5、生命有长度;6、读书有厚度;7、吃喝有限度;8、视野有宽度;9、办事有速度;10、劳累勿过度。祝健康平安、幸福无度!

12、 全民健身日,用我的真诚为你铺一条彩色的跑道,让你的起跑不再枯燥!用我的祝福为你的健康设计个未来,让你的快乐和幸福一起来!

13、 速度,超越你快乐的每一度!高度,跨越你健康的新高度!力量,每个自我的新较量!全民健身日,为自己加油!

14、 奋斗需要独享,快乐需要共享,运动需要分享,健康为你一生荣享!全民健身日,给你最美丽的平安畅想!

15、 有没有人曾告诉你,你需要休息!有没有人曾告诉你,你需要运动增加活力!增加你身体健康的实力!全面健身日,我为你祝福平安如意!

16、 跳跳高,增强体质身体好;扭扭腰,疲劳远离疾病少;摇摇头,神清气爽烦恼丢;踢踢腿,开心快乐安康随;动动手,地久天长真情有;短信发,全民健身万事发。

17、 "八月八日健身日,奥运之风神州吹,学习诗文来游泳,学习一冰把操做,学习建联篮球抱,学习丁宁乒乓练,全国上下健身热,增强身质保国家。"

18、 早起去晨跑,听听鸟鸣叫,生活多美妙;傍晚去舞蹈,跳跳健康绕,保证睡得好。哈哈,朋友,全民健身日,愿你天天锻炼管保好,祝你早晚运动身体好!

19、 秦风汉雨五千年,岁月悠悠多少梦。中华武术天下平,华夏文明一脉承。少林武当与崆峒,易经洗髓筑基成。强健体魄塑体型,坚韧精神强国风。延年益寿享太平,快快乐乐过人生!全民健身日,别只顾和小兔赛跑哦!

20、 你不是黄蓉,你不懂武功。没让你练黯然销魂掌,也没让你练还我漂漂拳,只是让你跑跑步健健身。虽然你不能飞沿走壁,也不能摘花伤人,但总能上楼下楼,乐于助人。全民健身日,不健身你试试!呵呵。。。祝你快乐健身!

21、 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散步很容易,不分男女和老幼,不限时间和场地,不管快走和慢行。散步功劳大,可以促消化,减疲劳,增强血液循环,防疾病。全民健身日,快快走出家门,参加步行!

22、 抱着快乐跑一圈,烦心免谈,强健蔓延,时时锻炼,身体康健。拥着舒畅溜一弯,病毒离远,吉祥翻番,身心如愿,好事俱全。有事没事要锻炼,身体棒棒到永远,全民健身健康你我,祝你全民健身日快乐!

23、 全民健身日,温馨送祝福。愿你天天运动,身体棒棒的。日日健身,劲头足足的。时时顺心,幸福满满的。事事如意,快乐多多的。

24、 全民健身日,温馨送祝福。运动可强身,跑跑更健康。舒筋又活血,充实有精神。奉劝朋友们,抽掉大懒筋。能跑不要走,能走不要坐。锻炼好身体,活到九十九。

25、 勤锻炼,体康健,疾病烦躁全不见;身材变,魅力显,美丽动人众人赞;重养生,活力绽,全民一起总动员。全民健身日,为了打造你的完美曲线,快点加入我们吧。

26、 全民健身日,锻炼正当时,甩头甩掉烦与愁,开心快乐幸福有,踢腿踢掉恶病疾,健健康康好身体,跳舞跳出好身材,青春不老乐开怀,扭腰扭出健康美,容光焕发甜蜜飞,大家来运动,健康好运行。

27、 "学习再累,工作再忙。也要锻炼身体。散散步,打打球。打打太极,跳跳舞。拖拖地,浇浇花。既活动又减肥,真是一举两得的机会。全民健身日,愿您健康、幸福常伴!"

28、 抬抬脚,伸伸腰,多做运动身体好;甩甩头,扭扭臀,全国人民齐健身;跑跑步,跳跳高,体质强健乐逍遥;多运动,来锻炼,长寿安康活百年;健身日,短信发,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愿祖国永远昌盛,祝大家健康一生。

29、 奥运成功传四方,全民健身喜洋洋,闲暇之余来运动,身体健康永年轻,增强体质多锻炼,福寿安康又延年,蹦蹦跳跳烦恼丢,生活美满幸福守,伸伸脖子甩甩头,健康快乐到永久。

30、 祖国美,太阳升,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号全民,宣健身,增强体质健康身心;脑要用,身要动,强身健体减少疾病;多锻炼,身康健,祝愿大家幸福无限。

31、 久坐扭扭腰,健康最重要。久站踢踢腿,健康不后退。久累歇歇心,短信送温馨。朋友送你一份健康,愿您平安一生相伴!

32、 多跑步,心跳指数提升百分之百。多运动,健康指数提升百分之百。全民健身日,愿你身体好,心情好,幸福百分百,快乐百分百。

33、 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健康,人可以什么都不要,但不能不要健康。前些天24岁淘宝店主梦中猝死,我们除了哀悼和惋惜外,还要从中吸取教训“事业再重要,也不能透支生命”。8.8全民健身日,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只有身体旺旺了,财路才会发发啊!

34、 跳跳麻绳,筋骨强健,身体越来越好,健康不离不弃。耍耍太极,气定神闲,心态越来越好,人生百折不摧。全民健身日,祝你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35、 金钱不是万能的,有钱也买不来健康。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全民健身日,需要你花点金钱,带着装备,找点时间,常跑跑跳跳。祝你身体健康,永远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成语资料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成语举例:明 章懋《答东阳徐子仁书》:“但不能身体力行,则虽有所见,亦无所用。”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行,不能读作“hánɡ”。

成语辨形:行,不能写作“形”。

成语辨析:身体力行和“事必躬亲”;都有“亲身做”的意思。但身体力行偏重于“努力去实践”;“事必躬亲”偏重于“凡事一定要亲自做”;并有“不放心;别人去做的意思。

成语谜面:能挑千斤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成语资料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坚:坚定;韧:柔韧。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成语举例: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年代:现代

成语正音:韧,不能读作“rěn”。

成语辨形:拔,不能写作“拨”。

成语辨析:坚韧不拔和“坚定不移”;都含有“坚定、不动摇、不改变”的意思。但坚韧不拔表示“坚定而有韧性;一点也不动摇”;偏重于“不动摇”;常用来指毅力、意志方面;“坚定不移”表示异常坚定;“毫不改变”;偏重于“不改变”;常用指立场、信念、决心、态度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数据资料让我长大了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数据长大?数据资料怎么会让我长大呢?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上网查找资料,点开一个网页,银屏上显示的数字让我不得不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具体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但大概讲述的主题是围绕环保和健康。

庞大的数字显示我国吸烟的人口比例很大,污染现在日渐严重,使得不少病症乘虚而入……

这些资料说明我们不能只在口头上宣传,而要用实际行动使天空更蓝,草更青,水更纯,花更艳。

冷酷现实的数据震撼了我,面对它们,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帮助家人戒烟,在阳台上多种些植物,少开车,节约水……

如果你愿意并且非常希望生活在一个绿色又环保的地球上,愿意让城市更美,让空气更清新,那么,请你遵守“六少规则”:少开车,少开空调,少用水,少用火,少用电,少用纸。

相信地球在你我他的装扮下,会成为我们更加温馨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必备的10句谚语中考英语作文备考资料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1.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每个硬币都有两面,比喻事物的两面性。

2. The winter is coming and the spring is not far.冬天已经临近了,春天还会远吗?

3.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是成功之母。

4. 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5.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事实胜于雄辩。

6. A fall into a pit, a gain in your wit.吃一堑,长一智。

7.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8.Dont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should be done today.今日事,今日毕。

9.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不我待。

10.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必备的10句谚语中考英语作文备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全国爱耳日手抄报资料:我国耳病流行概况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的耳病有耳鸣、中耳炎和耳聋等,其中耳聋(听力障碍)严重困扰患尤其是青少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2003年爱耳日的主题就是减少出生听力缺陷。

从国务院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可以看到,0~14岁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致残的原因和所占的比例是:原因不详的占27.79%,中耳炎占 17.47%,高烧疾病12.97%,药物中毒11.92%;家庭遗传9.08%,发育畸形6.95%,妊娠期疾病2.8%;地方病、产钳外伤、嗓音等均不到1%。前四项占70%以上。近30%的家长说不清孩子致听力残疾的原因,也就是说家长对于孕期或婴儿期致聋原因不了解,对于可能使胎儿或婴儿致聋的因素不能排除。这需要社会多宣传爱耳防残的科学常识,家长应多学习这些知识并采取保护胎儿和婴儿顺利成长的措施,使儿童不受致残因素的影响。近40%的原因中有的是可以避免的,如,可以不用耳毒性抗生素要来避免药物中毒;有的是可以正确治疗而无后遗症的,如中耳炎等。如估算我国一年新增3~4万聋儿,那么有 2~3万名是在前4项致聋原因之内。排除了这4项原因就可少产生约70%的聋儿。

在调查中还看到0~4岁的听力残疾儿童中城市占5.64%,城镇占11.16%,乡村占83.2%。这说明大多数(80%以上)听力残疾的婴幼儿和少年在广大农村,也就是宣传防聋科普知识和爱耳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还有另一项统计: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各类残疾儿童占被调查人口的比例大于全国的平均数。全国是每千人中有残疾儿童7.75人,侗族是10.5人,藏族10.64人,白族11.01人,苗族11.97人,土家族12.04人,瑶族14.81 人,壮族15.82人,彝族20.01人,哈尼族高达29.69人,近4倍于全国平均数。而这些生活在广大农村的少数民族地区更是重点中的重点。在致残儿童比例大的地区和民族中开展爱耳防聋工作可以更快收到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成语资料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miào shǒu huí chūn

【释义】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医术高超

【近义词】起死回生,着手成春

【反义词】庸医杀人

【歇后语】药王爷的匾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医术高超

【出处】“但是药铺门里门外,足足挂着二三十块匾额:什么‘功同良相’,什么‘扁鹊复生’,什么

‘妙手回春’……”(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

【英语】effect a miraculous cure and bring the dying back to life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