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有哪些800字【汇集5篇】

浏览

3978

作文

164

篇1:周恩来爱国的故事2:周总理唯一的一次“国骂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在愤怒至极时骂人、摔东西、甚至打架来发泄自己的情绪,采用最多的方式是骂人,但这些方式为谦谦君子所不齿,基本不用。周恩来总理无疑是人们心中的谦谦君子,他光明磊落的一生日月可鉴,没有出格的事情,但就是这样一位伟人一生中也有一次“国骂”。

周总理身边最后一批秘书之一纪东,在《难忘的八年》一书中披露了周恩来在文革中同“四人帮”斗争时唯一的一次“国骂”。

1973年前后,毛泽东共三次点名批评周恩来。“四人帮”趁机火上浇油,对周恩来进行了疯狂密集的围攻,大有把周总理打倒踩在地上之势。

林彪事件之后,周恩来讲到他的处境,他说,“我难呐。”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关于林彪集团到底是“极左”还是“极右”?周恩来认为林彪团伙是“极左”,所以要清除“极左”势力。但是“四人帮”反过头来说林彪不是“极左”,是“极右”,反过来批评周恩来清除“极左”的做法。

当时周恩来手中拿着一个文件,看了以后,把文件啪地朝侧右后方摔去。纪东随后听到周总理骂了一句:“妈的,怎么不是极左,就是极左嘛。声音不大,但每个字我都听得清清楚楚。我看到总理双眉紧缩,两臂放在椅子扶手上,上身靠着椅背,两眼怒视着窗外。”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批评周恩来后,“四人帮”借机对周总理进行所谓的“帮助”,实际上是一个围攻。周总理一言不发只向他人要了一支烟,大家都知道总理他从不抽烟,难道他要破戒吗?

大家看到,总理把拿在手里的烟揉的粉碎,揉的粉碎。这时总理揉碎的不仅仅是这一支香烟,而是他那颗滴血的心,他的心有多么悲怆。

在“文革”的特殊时期,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无论受到多大的委屈和屈辱,他都默默忍受了,他的信念是舍身忘我,要把国家带出浩劫。

周总理曾经说过:“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

当年中央办公厅的秘书一说到总理所受的委屈,许多人都是谈到一半,就谈不下去了,眼泪就下来了直至泣不成声。这样的一种情绪、感情,包含人们对总理无可比拟的崇敬爱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名人爱国主题的故事宁死不屈的文天祥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文天祥(1236-1283年),宋末元初人。蒙古族侵略南宋时,他曾率领兵士保卫京城临安。临安失守后,他转移到南方,与各将领抵抗敌人,保卫国家。后来兵败被俘,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终于壮烈牺牲。

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它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有哪一个人不会死去呢?死要死得有价值,让我们把红心留在史册上吧!”

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屈原爱国故事读后感作文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风中轻轻呜咽,月色淡然的寂寞暗暗褪去。

战国时代楚国臣子屈原,是个有胆识、有智慧、口才好、文章、作诗都很厉害的人。但是也因为他的天赋太好,遭到臣子靳尚的嫉妒。当他看到屈原,心中就怒火中烧,便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王不能辨明是非,一气之下,把屈原赶出宫外,但屈原仍时时担心国家大事:新皇帝上任后,靳尚又搬弄是非,屈原又被赶出宫外,后来屈原就带着满腹的委屈抱着大石,跳入汨罗江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屈原的爱国事迹,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屈原虽然被小人污蔑,被赶出宫外,但他仍关心着国事,为国家操心,连死前的一分一秒,脑子离乡的也都是国事,我们很应该效法屈原的爱国精神。屈原把一生都献给了楚国皇帝,无怨无悔,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想屈原一样爱国,但是最少也不能做想靳尚一样的小人,到处污蔑,中伤别人。

爱国是很重要的,如果连国民都不爱国的话,国家就会变得四分五裂。同样的,我们在过团体生活的时候,听从组长的命令,积极地做好自己的事,像这种爱国也服从精神是我们一辈子都受用无穷得。

爱国有多重要?如果屈原和其他大臣一样,都不是爱过的好大臣,楚国就不可能和秦国成为当时的第一强国了。我们现在没有皇帝了,但是我们要如何做个爱国的好国民?我们出生的国家就是我们的家乡。爱护家乡不乱丢垃圾、不吸毒,使我们国家的治安变好,就会有许多观光客来游山玩水,是国家的风气变好,科技进步,自然而然就成为强盛的国家。

其实爱国的方法有很多,像我们虽然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但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却很多!我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守护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现在,我们纪念爱国的屈原,因为我们不忘过去。我们不忘过去,所以我们腾飞,在纪念中,我们学会了坚强与独立;在纪念中,我们学会了反思与远眺;在纪念中,我们学会了沉痛和怀念。

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每个人不忘历史。我们心中都明白,纪念不是纯粹纪念,在纪念中,在一种回首和追思的过程中,我们会励精图治,依然接过手中飘飘的红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张作霖手黑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张作霖是现代史上有名的军阀。他出身“红胡子”(土匪),由清军管带起家,成为“东北王”,1927年攻进关内,任安国军大元帅,组织北洋政府。后因不甘受日本人的支配,而于1928年6月4日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由于他经常跟日本人打交道,因而关于他和日本人交往的趣闻很多。

张作霖因经常要与日本人打交道,故不得不学几句寒喧用的日语,但他只学了三句日语:“阿里安多”(谢谢)、“巴格牙鲁”(混蛋)、“沙约挪拉”(再见),而这三句话,他常常弄错。

一次,他请日本一位大将吃饭。为了向光临寒舍的大将表示谢意,他与大将握手时,连连说道:“沙约娜拉!沙约娜拉!”大将感到莫名其妙,几乎拂袖而去。经日语翻译解说后,才明白乃是误会,是把“阿里安多”说错了。酒过三巡,副官上菜时,不小心将菜汤滴在大将身上了,张作霖连忙用餐巾为大将揩拭,一面大骂副官“阿里安多!阿里安多!”这时连那日本大将都知道他又是将“巴格牙鲁”说错了。宾主尽欢后,张亲自送日大将至门口,握手道别。当大将的车开动后,张热情地挥手,口里大呼:“巴格牙鲁!巴格牙鲁!”

有一次日军杀死了一个中国兵,张作霖亲自去向日本领事交涉,提出抗议。日领事说:“这事情很简单。”说着随即离坐走向写字台,写了一张50000元关东券的支票,交给张作霖。张回去后立即下令,全军一半人放假回去,遇着日本人就杀。不过那时已是半夜,结果只杀掉两个日本人。晚上三点钟,日本领事来找张作霖了,说:“怎么的?你们中国人杀死了我们两个日本人!非常严重!”张作霖忙说,“那简单得很。”随即交还了日本领事给他的那张支票,另外再写了一张5000元的支票交给日本领事。事后他说:“这就叫以牙还牙。”

一次,日本人请张作霖写字,张的书法不怎么样,但还是马上答应了。他写了一幅条幅后,署名为“张作霖手黑”。副官提醒他,应该是“手墨”,下边还有个“土”。谁知,张作霖大声地说:“我张作霖就是不愿意把‘土’送给日本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周恩来的爱国故事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过了三年,再次翻出这本书,但封面上那五个烫金的大字还是那么耀眼,仿佛在诉说着书中的故事。书页也有些泛黄,但是书中的故事还是那么生动有趣,那么刻骨铭心。用生动的文字,记录了一代伟人的成长。

这本书从“大鸾”出生一直到周恩来赴日留学,一共三十四章节。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第十一章“鸿浩之志”。在这一章,魏校长问了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有的人说:“为了光耀门楣而读书。”有的人说:“为了明礼而读书。”还有人说:“为了家父而读书。”而周恩来却说出了一句志存高远的话:“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这里我似乎隐约看到了未来伟大的国家总理,优秀外交家的影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少年周恩来那时理想之远大。

在某部小说里曾经看过两句话:“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在急剧变化,国家时势动荡的时代,只有把握住自己的命运,有自己所坚信不疑的信念,才不会被淹没在历史的人群中,才不会随波逐流,才会从亿万人群中脱颖而出。

在这本书中,我仿佛成为了周恩来身边的人,追寻着他的脚步,感受着他的喜怒哀乐,见识了少年周恩来那时的良好精神品质:独立、自强、好学、勤奋……生于这样的年代,内忧外患,清,外国列强虎视眈眈,基层人民水深火热……周恩来从小就生活在基层,明白基层人民的生活艰苦,感受到了曾今亲人所谓朋友的冷漠无情。所以,他知道指望他人来改变自己是不可能的,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周恩来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充实了自己,成为了一代伟人。

再看看我们自己,出生在和平年代,出生在丰衣足食的家庭,不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更是对学习不感冒。殊不知我们现在的和平是祖祖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的学习机会也是祖祖辈辈用他们的汗水换来的。我们都有生命,这是平等的。可是,人人都有知识吗?知识是我们做任何事的基础。没有知识我们将一事无成。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人生。

[周恩来的爱国故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