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西安事变纪念馆的作文800字(汇总20篇)

“九一八”历史纪念馆,记录着历史发生过的一切荣与辱,令人感慨万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7328

作文

351

篇1: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作文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去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同时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保持原来的地形地貌,建筑似一座墓冢。纪念馆内,秩序井然,庄严而肃静。通过正门宽阔的小广场,是兀然驻立的残缺的纪念碑,挣扎扭曲的一颗青铜头颅和一条胳膊半陷在鹅卵石中,300000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折向左手边,是条甬道,两个真人大小的青铜老妪向人们展示刺刀洞穿的肩胛和残疾的伤腿,抬头望天的愤懑。颓垣断壁的围墙,空旷的墓场,寸草不生,气氛凄凉。

进入展馆,看到一个令人发指的画面: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天啊!这是何等的残暴啊!在“大日本皇军”的刺刀下,在失了人性的“人”面前,生命是如此的轻贱,上天的好生之德哪里去了?人的仁慈心哪里去了?一具白骨,瞪着空洞的眼眶,张着永远也无法闭上的嘴,向后世之人控诉着,永不停息。头颅骨上的钉孔,髋骨上的刀痕,无一不在控诉着,控诉着“大日本皇军”的残忍兽性。心在痛,为这些无辜的先人;心还在痛,为古城南京所受的凌辱;心不停的在痛,为人性的脆弱,为人性的丧失。丧失人性的人,与禽兽有什么区别?

下个展室里,重叠安息着两百多具死难者的骨殖。有的还能分出个体,有的叠压在一处,有的干脆分不出你我,有的缺胳膊断腿,有的身上还带着刺刀。蓄积已久的泪水终于滚落而下,身子也禁不住有些僵硬。墙壁上有句约翰·拉贝先生的话:“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我们不是崇尚军国主义,但牢记血海深仇,却是我们中国人不该忘记的;现实却是日本当局时时刻刻总想抹杀那段历史,他们修改教科书也好,拒绝为战争受害者赔偿和承担责任也好,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历史不会忘记,历史告诉未来!

踏着这累累白骨穿过那不散的冤魂,历史让不曾凝固的血和没有回音的泣声在民族的记忆中永不磨灭。死者长已矣,生者以胜利告慰三十万同胞——中华民族已在世界的东方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参观杨靖宇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在段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和团委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靖宇陵园参观学习。靖宇陵园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安葬地。园内气势雄浑,一排排松柏傲然挺立,一座座雕像肃穆森严。我们一行人在庄严的团旗下学习、合影,并着重参观了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

一进馆内,铁血英魂四个大字映入眼帘,下方两排手持步枪的塑像意味着此次追忆革命先辈的战争旅程即将打响。驱步而行,廊道两旁陈列着各种抗战时用过的武器和用品,以及一些相当珍贵的照片和文献资料。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一段反映杨靖宇将军最后一役的电影。 光影中,杨靖宇将军被日本侵略者包围在山野中,走投无路,无饮无食,只身一人委于破草屋之下,后被敌人发现仍顽强对战,不屈不挠。好虎难抵群狼,靖宇最后还是没能逃脱敌人的包围,牺牲了…… 看到这些,我禁不住泪流满面,同时心灵也受到了冲击和震撼。抬望泪眼环顾左右,同行者无不潸然泪下,有几位女同志还在低声地抽泣。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杨靖宇将军之所以能够笑傲死神,与日寇作殊死的DZ,关键就在于他有不畏强暴、以死殉国的英雄气概。

在十几年的革命DZ生涯中,他锻造出了坚强的理想信念,在日寇烧杀奸掠的暴行面前,他迸发了强烈的民族精神。人固有一死,只要是以身殉志,便虽死犹荣,重如泰山,流芳千古。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不乏不畏强敌、不屈不挠的浩然正气,这种浩然正气气贯长虹,与日月同辉。杨靖宇与历史上的岳飞、文天祥、方志敏等以身殉志的仁人志士一样,都将被中华儿女世世代代当作精神图腾来尊崇。

想到这些,我擦了一把脸上泪水和着的雨水,回望那尊高大、挺拔的杨靖宇将军雕像,烟雨中杨靖宇将军愈发光彩照人、神采飞扬。参观过后,我不禁扪心自问:在生活条件如此之好的今天,我又为祖国做出了什么呢? 作为一名团员,我以后要积极相应团组织号召,全新投身于以中国共产党为组织的团的生活工作中,努力工作,爱岗敬业,为段的发展建设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党员关于李大钊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809 字

+ 加入清单

李大钊纪念馆庄严肃穆,整体建筑由灰、白、黑三大色系组成,由江泽民题写的“李大钊纪念馆”镌刻于大门门楣。进入纪念馆,是8根功绩柱。功绩柱高 3.8米,呈8棱柱形,用淡红色毛面花岗岩镶砌而成。刚劲有力的柱体上端,雕刻着党旗党徽的图案。8根功绩柱,占位8方,围成一个圆形,象征李大钊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的丰功伟绩。

我们永远铭记在中国共产党不平凡的历史轨迹中,一位伟人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为中国昭示了新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他就是李大钊。李大钊字守常,他学习刻苦,国学功底深厚,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1913年底东渡日本留学。他精通日、英两种外国语言。“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国共合作期间,他帮助孙中山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是我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领导人。李大钊的8大功绩是:“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学十月革命经,选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关怀青年倾心向,培养干部建业勋;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受托会见孙中山,促成国共首合作;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工农闹革命;重视军事抓武装,争取将领冯玉祥”。登38级台阶,可到达瞻仰大厅。这38级台阶象征了大钊同志走过的38年人生岁月。

李大钊同志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在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他的伟大献身精神、光辉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永远是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献身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他追求真理、铁骨铮铮、大公无私、坚贞不屈、艰苦朴实、大义凛然,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从他走过的道路上去体会、去认识,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引领民族的希望,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终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游戚继光纪念馆作文800字

全文共 767 字

+ 加入清单

有的人说:明朝最伟大的人物是李自成;也有的人说:明朝最杰出的人物应该是朱元璋;可我,最欣赏的明朝人物却是民族英雄——戚继光。他为我们台州沿海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安宁与平和。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戚继光纪念馆。一走近,一座鲜红的拱形大门映入眼帘,顶上由能工巧匠雕刻成的两条巨龙,虽然有点破旧,可栩栩如生。每一处地方,都写满了历史的沧桑!

迈进大门,是一个不大的花园,我不禁肃然起敬。大门的后面写着“东南屏障”这四个金雕大字。两棵高大挺拔的松柏屹立左右,显得很苍翠。屏障后面有一架用石块铺成的拱形小桥,桥栏上有八根黑白相间的石柱子,每一根柱子上都蹲着一只惟妙惟肖的石狮子,它们的眼睛一直看向前方,像极了一个个保家卫国的战士。穿过石板桥,两幅对联令人刮目相看,其中有一副是这样写的:“名播千秋照典籍,身经百战著勋功。”

穿过横栏,中央有一块用红木做成的屏风,上面刻着戚继光挥笔写下的《马上作》:“南北驱驰抱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我想:这也许就是戚继光戎马一生的写照吧。

沿着石块铺成的小路,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大天井处。两旁各有一个荷花池,水清澈见底,水里还有几条红鲤鱼,鱼鳞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让这儿显得十分幽静。

接着,我们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来到了一座仿古建筑——大殿。哇!大殿好威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戚继光的塑像。只见他身披朱红色的战袍,手持银光宝剑,双目沉着而冷静地凝视着远方,也许他正面对像潮水一样蜂拥而来的敌军,但他指挥若定,显出了大将军的风范。塑像上方,有一块用镏金做成的匾额,上面有着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的亲笔题名:威震四海!这四个字十分苍劲雄浑!

接下来,我们又去参观了各个陈列室,那里摆放了一些军用物品,静静讲述了很多戚继光的伟大事迹。

这次参观,让我更深地了解到了戚继光这个伟大的民族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758 字

+ 加入清单

靖宇将军纪念馆地处确山县城北12.5公里,107国道东侧,西距杨靖宇将军故居李湾村2公里。始建于1994年3月,1995年1月竣工。占地面积32676平方米,由停车场、大门、将军铜像、花园、草坪、碑廊、生平事迹陈列厅等组成。

纪念馆大门左侧,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馆名。馆院中央矗立着身高3.8米的将军铜像。主体建筑物陈列大厅,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内设4个展厅,一个放映厅,另有贵宾室、资料室和办公室。

展厅入口处用红色大理石砌成,横额上书“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陈列”11个遒劲大字。展览序厅正中塑有杨靖宇将军半身石膏像。四周墙壁分别悬挂着朱德、江泽民、郭沫若、廖汉生、杨成武、洪学智、韩光、李长春、马忠臣等党政领导的题词。

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共分三大部分:学生时代、河南部分、东北部分。展出照片、油画、连环画400多幅,文物70余件,真实地再现了杨靖宇将军从幼年学生时代到为国捐躯的光辉一生。特别是大型景观《壮烈殉国》,采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法,集声、光、电、画于一体,生动地展现了杨靖宇将军殉国时的悲壮情景,使广大瞻仰者如亲临其境,耳闻其声。展厅两侧,建有杨靖宇将军纪念碑廊,每侧廊道长45米,总长90米,寓意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90周年。

1995年1月16日,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落成典礼暨杨靖宇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军区领导宋照肃、李志斌、朱超,驻马店地区、确山县党政领导及当地军民5000余人参加。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发来了贺电。1995年、1997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也先后前往瞻仰参观。1995年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红色经典电视剧《西安事变》观后感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两天热播电视剧西安事变》我只是看到片名就觉得可笑。

重拍什么电视剧不好?非要拍《西安事变》我认为首先是导演脑子进水,要不就是工作太忙,还不知道现在有个互联网,宽带可以进入家庭。老百姓看世界不是光靠CCTV,还能通过互联网看世界。还不知道现在的百姓已经和过去的百姓有天壤之别,不那么好忽悠了。

暂且不谈,张学良将军为国家作多了大贡献。就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后,陪蒋介石回南京这场戏,我党毛泽东,周恩来那个惋惜啊,好像张学良犯了多么最低级的错误,断定这一去,一定不会有多的好下场。

也应该这样讲,我们从小受的教育这样告诉我;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南京是错误的,是最不应该的,蒋介石是不会讲信誉的,说话常常出尔反尔的,张学良将军陪蒋介石回南京一定是有去无回。蒋介石回南京后,一定会至张学良于死的。可历史确和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张学良后来非但没死。。。。却成了一位寿星。历史也证明了共产党所说的,张学良确实再没回过大陆。

可历史又证明;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南京是张学良最明智的选择!

理由如下:

1;假如张学良没有陪蒋介石回南京,留在西安,就算抗战没有战死,解放战争起义。他也逃脱不了文化大革命红卫兵的魔掌。

2;他在东北放着日本鬼子不打,跑到西北打红军打内战,就这一条就可以让他死几回。

3;共产党夺取政权后,比他贡献大大有人在如;元帅级的刘少奇,林彪,彭德怀,陈毅,贺龙,,,,,,,,,,等等元帅大将都死于非命!何况是他。

4;张学良虽漂泊海外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寿命过百。古今少见!

退一万步讲:假如历史可以从来。。

你问自己的夫人,如果有来世,你会嫁给我吗?

夫人也许会告诉你:会的!

可是我在这里可以断言!

回顾历史,让张学良将军再选择一遍,不论大陆任何人问?

张将军,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会留在西安吗?你会加入共产党吗?

这个问题是在太简单了,简单的我都不能回答,只好到幼稚元去问了。

可是我们的大导演还告诉我,张将军你不应该陪蒋介石去南京!

求你了大导演,历史终究会大白于天下。历史已经证明;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南京是张学良最明智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文: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交织着惨烈、屈辱、反抗、愤怒与自豪……

前不久,我们一家参观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馆内所展示的那段艰苦、惨烈的历史让我们揪心、握拳。

正厅浮雕上,手无寸铁的百姓,倒在日本侵略军的机枪刺刀下,倒在故乡贫瘠的土地上;堆积的鹅卵石掩盖着数百名幼童的尸体,一位母亲的雕像立在一侧。她一手抚胸悲歌,一手攥拳怅恨,这悲与恨在此凝固了半个多世纪。

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深深震撼着我,不,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历史在这里骤然高大,它连接着生与死、爱与恨、悲与愤,还有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尊严;历史也在这里凛然奋臂,高呼出一个时代强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抗日战争对于我们这些9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儿童来说,是一段未曾亲历的特殊历史,通过此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沉痛灾难,也正是这段历史使我们认清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本质,也使我明白了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强大才不会挨打、不会被欺辱,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庆幸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我们庆幸我们的国家有许许多多不屈不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民族英雄;我们庆幸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带领我们走向胜利;我们庆幸中国人民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格,华夏儿女是打不死、吓不倒、压不垮的民族;我们庆幸有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反法西斯斗士支持我们的正义事业;我们庆幸世间总是正义战胜邪恶、真理总在正义这边;我们庆幸如近东方的巨龙已觉醒。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正昂首阔步步地朝着富强、民主的方向大步迈进。我们青少年儿童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愿,追寻先辈们的足迹,奋发图强,立志报国。我们相信:进步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观看西安事变观后感

全文共 803 字

+ 加入清单

央视八频道的《西安事变》电视剧看完了。剧中尽量真实地重现了曾经影响中国命运的西安事变事件,也力图能更加细腻的刻画出影响了中国命运的历史人物民族英雄张学良。

张学良和杨虎城出于爱国救亡的拳拳赤子之心,决然发动了对蒋介石进行武力扣押实施兵谏的西安事变,在中共的帮助下,迫使蒋介石终于停止了内战,从而拉开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一致抗日的抗日救国序幕。

然而张杨两位将军的命运去因此事件的发生而遭罹了重大的转折,张学良事后被蒋介石软禁达55年之久,而杨虎城则被暗杀。剧情最后是张学良置杨虎城等将领的极力劝阻于不顾,执意亲自护送蒋回南京。蒋回府后,私宴张学良,宋氏兄妹作陪,饭中,蒋极为大度的许诺张学良很快就可以回去领兵去收复东北,同时故作轻淡的让张学良写份本次事件扣押领袖的请罪书,张学良竟又一次置宋氏兄妹的暗示于不顾,不假思索,慨然挥笔。待送走张学良后,蒋立即摸起电话,命令军事审判委员会马上开庭审判张学良。就此,张学良开始了被软禁55年的漫长囚徒生活,所有的领兵收复东北的梦想都化为了泡影。

其中剧中饶有兴味的是,当对张学良抱有极大同情心的宋氏兄妹质问蒋介石为何不守信诺时,蒋说的话很有意思:我不是没劝他不要来南京,可他非要来,我有什么办法?又说:南京政府不是我一个人的政府,连我都因管教不严而想引咎辞职,只不过他们不允许而已。言下之意,张学良是活该自投罗网。这幕场景既反映了老于政治算谋的蒋介石的阴险,但更嘲弄性的讽刺了张学良政治上的幼稚和无知。

的确,抛开了正义和自己的实力去妄谈忠义,以书生意气和侠客精神想感动蒋介石,无疑于以肉饲虎、自投囹圄。其一生即有悲剧,其又怪谁?在剧中,就张学良最终的命运而言,真有虎头而蛇尾,令人扼腕惋叹又感到不值也!

里面有周恩来劝说张学良的一句话:政治是无情的。倒是可以警醒人们悲剧之所在。

当然,评论只是对于电视剧中,至于历史原貌究底如何,张将军为什么会最后选取那样的结局,就不得而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纪检机关孙文龙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臧克家曾经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将他摔垮,给人民做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把尸首烂得更早;只要出风吹过的地方,到处都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群众把他抬举的很高很高。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逝世三十多年来,人们没有忘记他,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的敬仰他、缅怀他、传颂他……

那么,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做呢?我认为该做好以下三点:

一、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信念是一个人的灵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精彩。作为新时期的党员,更应该不停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只有理论上保持正确性政治上才能慢慢成熟,信仰才会坚定,思想目标才更加执着,行动上才会不可动摇。

二、牢记党员身份,“思想上入党”从现在开始

当我们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有的特殊身份“共产党员”,这是一个给我们带来光环和荣誉的身份,更是一个给我们带来监督和责任的身份。一名真正共产党员,不单单是形式上的入党,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党。组织上入党是一时的,思想上入党是一世的。

三、为人民服务,从身边做起

平凡中的伟大,正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我们要把为人民服务始终作为自己理想的起点,信念的支点。在工作中牢记党的宗旨,把实践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得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认认真真学习,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做人,甘于奉献无愧于心,我认为这是一个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它将指导我一生的前进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参观李大钊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每年的五月四日是青年节。我们李大钊理论研究社组织了一次参观李大钊纪念馆的活动。今天,我们深切缅怀李大钊同志,就是要认真学习李大钊那种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踏实工作、矢志不渝、英勇献身的共产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李大钊同志是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经过将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乐亭的李大钊纪念馆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特别的神圣,庄严。在广场中间屹立着的八个柱子代表着李大钊先生的八项伟大功绩,38级台阶象征着他短暂的生命历程。再向里走到大堂,花束映衬着李大钊先生的雕像,讲解员带领我们鞠躬默哀,并且慷慨激昂的进行了宣誓。

大钊精神铸就了民族之魂,大钊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大钊先生一生光辉的写照,李大钊同志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而且以他大公无私、坚贞不屈、艰苦朴实、大义凛然的品质为后人树立的光辉的榜样,大钊精神作为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时时刻刻激励着莘莘学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伟大的灵魂,把自己的身价命运和民族命运,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且把它作为终生的幸福。这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勇士,为了信念而逝去的仁人,为了救国家于危难而捐躯的志士,把自己的生命铸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当时后世人们的心里。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奋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光明和美好。

如今,大钊精神已经成为积淀下来的精神内核,学校成立李大钊理论研究社就是学习李大钊精神的开端。让师生永远铭记李大钊同志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的壮丽篇章;为把前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永远推向前去而勤勉敬业,发奋学习,不懈努力!

让大钊精神在我们身边永远熠熠闪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西安事变观后感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情怀从未平息过。爱国学生、抗战将领以及无数奋勇抗争的战士,为祖国大地上演了激昂澎湃的守护之歌。中国的历史在那段峥嵘岁月中磨砺出厚重,并永远纪念着为抗战付出的人们。2012年4月27日,红色电影又一次将我们拉回了那个沐浴风雨的年代,感受伟大的爱国情怀。

这次的影片是《西安事变》。它带着老电影独有的风格,激昂地诉说着那段历史。没有华丽的色彩装扮,也没有精致的画面效果,整部影片变换着蓝白棕的主色调,却与那段历史如此切合。

西安事变是我们都熟知的事件。影片中的演员用最真情的演出技巧唱着守护祖国的歌。西安事变之前,日本大举侵略中国,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中央使抗战政策由“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当时蒋介石是国民政府的军政首脑,实力强大,而共产党力量弱小。因此,“逼蒋抗日”迫在眉睫。然后蒋介石的不合作态度以及强硬的手段使共同抗战的理想越来越远。出于伟大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周总理的钦佩,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并软禁了蒋介石。整个过程充满波折和风险,但张、杨两位将领无怨无悔。

影片很长,因此在时间允许范围内并没有放完。但学过历史的我们都知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内战大体停止,民族前所未有的团结。这次事件对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国内战争走向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我个人对张、杨两位将领很是钦佩。他们在民族最紧急的时刻认清了现状,冲破党派的阻碍,不顾个人安危地发动了事变。他们在那一刻一定从未想过结局,不成功,变成仁,一切是那么的理所应当。

中国抗战的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英雄,我们在今天重温这段历史,仍充满了无限激情和感动。祖国今天的成就是那些英雄用自己的双手和鲜血换来的,今天的我们理应牢记那段历史,珍惜现在的安定,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努力。

感谢这次的红色电影,我重温了历史,思考了现状。我会努力发展自身,守护祖国的现在和未来。中国人,我们一起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参观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平西,由北平(北京旧称)西而得名,纪念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十渡拒马河畔。馆内展览了大量平西抗日根据地的珍贵图片和文物。展厅共展出实物、诗稿、照片等珍贵史料3000多件,宣传了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和平西军民的英雄气概,再现了当年30万平西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和众志成城、前赴后继的革命气概,向世人展示着一幅幅血与火的历史画卷。这里曾经是华北抗日战争的重要根据地,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无数英雄儿女在这块土地上浴血奋战、壮烈牺牲。叶剑英、彭真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留下了战斗足迹。八年抗战,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军民不畏艰难险阻、顽强不屈,为保卫华北、保卫晋察冀,更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后,为缅怀烈士英灵,政府修建了烈士纪念碑和百座烈士碑林。

走在静悄悄的纪念馆中,犹如穿过一条历史的长廊,将我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展厅中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排排清晰文字记录了抗日战争及平西战役的情形,他们好像将那段历史定格在了此时,让我们听到了振臂怒吼,听到了欢庆胜利的锣鼓喧天,看到展览的“支援前线”部分,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军民鱼水情,我们的革命先烈就是本着解放劳苦大众而奋斗的,他们也是来自劳苦大众,代表着劳苦大众的那种平凡朴素而又坚忍不拔的精神。通过讲解员详细的解说,我又一次重温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曲折历史和过程,详细了解了平西抗日英雄的事迹,我随着历史的脚步,仿佛与怀抱共产主义信念的先辈们、与英雄的平西人民一道走过了那段保家卫国的岁月,让我无不为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先辈们为理想而奋斗到底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感动,无不为日军残酷折磨和杀害中国军民而感到愤恨,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一幕幕感人事迹让我又一次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教育。之后我们去了纪念馆后山上的烈士陵园,走进陵园时,我肃然起敬,这些先烈大都二三十岁,我们今天的幸福都是靠这些人年轻的生命换回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抗日战争纪念馆400字作文篇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20xx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70周年纪念日,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交织着惨烈、屈辱、反抗、愤怒与自豪……

前不久,我们一家参观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馆内所展示的那段艰苦、惨烈的历史让我们揪心、握拳。

正厅浮雕上,手无寸铁的百姓,倒在日本侵略军的机枪刺刀下,倒在故乡贫瘠的土地上;堆积的鹅卵石掩盖着数百名幼童的尸体,一位母亲的雕像立在一侧。她一手抚胸悲歌,一手攥拳怅恨。这悲与恨在此凝固了半个多世纪。

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深深震撼着我,不,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历史在这里骤然高大,它连接着生与死、爱与恨、悲与愤,还有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尊严;历史也在这里凛然奋臂,高呼出一个时代强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抗日战争对于我们这些9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儿童来说,是一段未曾亲历的特殊历史,通过此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的沉痛灾难,也正是这段历史使我们认清了日本侵华战争的本质,也使我明白了只有国家富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强大才不会挨打、不会被欺辱,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庆幸伟大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我们庆幸我们的国家有许许多多不屈不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民族英雄;我们庆幸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带领我们走向胜利;我们庆幸中国人民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格,华夏儿女是打不死、吓不倒、压不垮的民族;我们庆幸有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反法西斯斗士支持我们的正义事业;我们庆幸世间总是正义战胜邪恶、真理总在正义这边;我们庆幸如近东方的巨龙已觉醒。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正昂首阔步步地朝着富强、民主的方向大步迈进。我们青少年儿童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继承革命先烈的遗愿,追寻先辈们的足迹,奋发图强,立志报国。我们相信:进步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信念!

这次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让我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人们的英勇无惧,我们将铭记历史,为祖国的伟大繁荣贡献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曹雪芹纪念馆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曹雪芹纪念馆位于香山正白旗39号黄叶村中,北距卧佛寺约2里,也就是北京植物园内,是一座小型乡村纪念馆,到植物园游玩可以顺便到纪念馆游览参观,很方便。曹雪芹,名霑,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或芹溪处士,中国著名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生于南京织造世家。13岁时,其父曹寅因经济亏空案被抄解归京,先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居住,几经搬迁,于乾隆九年左右(1744)回归香山正白旗祖居。

走进纪念馆大门,可见启功题的“曹雪芹纪念馆”五个大字。后面是曹雪芹一座全身塑像,两边有竹林,再往后就是纪念馆馆舍了。黄叶村内不仅设有“河墙烟柳“、“薜萝门巷“、“竹篱茅肆“、“柴扉晚烟“等景点,还有茶馆、酒肆、古墩、石磨、水井和屋后的菜地,好一派悠闲的乡村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经过重新布展,这次开放三个院落,展览内容分为:旗下老屋、建馆由来、家世渊源、曹雪芹一生和千古风流五个部分。

旗下老屋是参观的重点部分,它分为居室和“抗风轩”。居室按当年旗人生活习惯陈列布置,其中的一些文物,都是从当地老旗人家里搜集来的,再现当年旗人生活情景。可惜居室目前尚不能进入室内,我只能在居室外面进行拍照。“抗风轩”即书房,是发现题壁诗的处所。一九七一年四月四日,三十九号住宅房主因维修房舍,在西耳房的西山墙上发现了一批诗文墨迹。其中一幅与传说中的鄂比(曹雪芹的朋友)赠曹雪芹的对联基本一致,因此部分红楼梦学者考证此建筑是曹雪芹晚年生活和写作的地方。现西壁上的诗文墨迹照原始照片复制。展室里还展出曹雪芹的一对书箱。

根据对题壁诗和书箱的研究考证,以及香山一带的自然环境,一些红学家认为与曹雪芹有关,是为曹雪芹故居,即当年曹公生活和写作举世名著《红楼梦》的黄叶村“抗风轩”。1983年4月22日,中国曹雪芹研究会在此建立曹雪芹纪念馆,并由傅杰题写匾额“曹雪芹纪念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参观厦门特区纪念馆作文600字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2019年1月22日,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们伴随着慷慨激昂的少先队队歌,穿着校服走进特区纪念馆来感受特区建设40年的风雨历程。

走进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艘游艇,这艘游艇叫‘鹭江’号。‘鹭江’号就是邓小平爷爷1984年2月视察厦门特区乘坐过的游艇呢!节假日期间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们来特区纪念馆参观,目睹‘鹭江’号的风采,回顾特区的发展历程,缅怀邓小平爷爷,感谢他为人民带来了小康生活,让我们衣食住行有更好的水平。

在纪念馆的展示柜里,我们看见了以前买米要用到粮票,粮票只有一寸照片那么大,有点儿像邮票,没有粮票就吃不了粮食了,现在我才知道,原来粮票在过去的生活中用处这么大!现在的我们可真幸福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什么东西就上超市,东西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纪念馆里面还有过去的鼓浪屿与现在的鼓浪屿对比图、学生证、工程建筑图等,通过这些实物、资料、图片等,我仿佛看到了厦门经济特区40年以来的艰辛历程,如今的厦门的辉煌成果是来之不易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经济特区城市,应该珍惜这个美好的环境和年代,好好学习!

最后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还用前瞻性的动画为我们展示了厦门的美好的未来蓝图,也用真实的历史照片介绍了厦门的悠久历史。我们看到了过去,也预见了未来。“厦门这40年来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这是所有同学们参观完图片展后的共同感受。我们跟着爸爸妈妈们研学了一个上午,了解了很多关于厦门的历史以及厦门在经济、交通、文化等方面的蜕变,受益匪浅。

参观完特区纪念馆后,每位同学都被改革开放后,厦门的巨大变化所深深触动,接受了一次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教育洗礼,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建设更美丽的厦门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厦门明天的太阳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参观鲁迅纪念馆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了祖国妈妈的第54岁生日,在这欢庆的日子, 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上海鲁迅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游览了一番。

鲁迅纪念馆是一座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一排排青翠碧绿的树木环绕在它的周围。正面墙上,周总理亲笔题词的“鲁迅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们沿着一长溜的石级快速走进了鲁迅纪念馆的大厅。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墙上那一幅幅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木刻画。这些画的制作非常的逼真,仿佛使我看到了鲁迅先生当年工作、生活的情景。大厅里还摆放着两台电脑,这是为参观者作指南用的。我从电脑里了解到: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人物纪念馆,它建立于1951年1月,在1958年迁入虹口公园,也就是现在的鲁迅公园。

在大厅左侧有一尊鲁迅先生的全身塑像,让人有一种与鲁迅先生在一起的亲密感。大厅右侧是一条通往二楼的楼梯。来到二楼,我首先看到的是根据鲁迅先生几部作品所刻出的浮雕,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描绘中国农民的《祝福》等。

大厅旁边有五个展示厅,分别展示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纪念品。在第一个展示厅里摆放着一些鲁迅先生珍贵的手稿,上面是鲁迅先生写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有些地方还用粗笔修改过。这里还展出了鲁迅先生生前使用过的文具和生活用品。在第五展厅里,一块写着“民族魂”三个字的横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妈妈说,这块横幅曾经覆盖在鲁迅先生的遗体上呢!是啊,“民族魂”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家,它曾弃医从文,用他那支笔唤起中国人民觉醒,批判罪恶的封建社会。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我感触深刻,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再努力,一定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党员参观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796 字

+ 加入清单

纪念馆一楼展厅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展现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入侵山东,胶东地区被日军铁蹄践踏,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急形势,以及胶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组建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过程。

展厅内,两组20余幅图片展现出当时日军进犯胶东,中共胶东特委带领军民群起抗日的情形。卢沟桥事变、日军陆上南犯山东、海上进犯胶东……黑白旧照配上文字解说,把参观者带入了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

面对国破家亡的危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成为抗日救亡的中流砥柱。胶东党组织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创建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充分展示了胶东人民不畏强暴的勇气和抗战到底的决心。天福山起义、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序列、雷神庙战斗、胶东特委会议……形象地展示出当年中共带领军民抗日的场面。

图片墙前的陈列柜内,《山东省志》《胶东军事志》等抗战文史资料详细回顾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抗日武装起义分布图、西进抗日示意图,以彩图配文的形式形象地展现出当年抗日烽火燃遍胶东大地的军民抗战态势。

纪念馆内,五组石山勇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直至血染马石山的组图将参观者带入了战火纷飞的场景。陈列柜内,在马石山遗址发现的手枪与子弹,抗战时期使用的手榴弹与手雷,八路军使用的棉帽、绑腿、子弹袋,缴获的日军棉被、背包等物资,夏云超烈士使用的望远镜、手枪,民兵使用的土枪、铁沙袋与地雷,王亚明缴获的日军军刀等赫然在列,默默述说着那段抗战历史。

在这些珍贵的红色历史文物搜集过程中,我市各界齐心合力,多次前往马石山区和外省地市,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其中,王亚明缴获的日军军刀就是我市红色文化探访班底远赴南京探访革命后代时有幸获得的。当时,移居南京的革命战士王亚明的三个儿子得知我市对马石山烈士陵园的修缮改陈规划后,心情非常激动,三个人结伴返回海阳老家,找到了父亲当年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军刀,送到我市,用于陈列展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观后感

全文共 7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下午就要离开南京了,真的很舍不得。趁着还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参观参观吧!昨天晚上nancy的妈妈就劝我不要去,她说太伤感了。可能是因为职业关系吧,又或者是爱国之心作祟吧,觉得来到南京不去缅怀一下怪别扭的。

拉开夫子庙青旅的大门,就有了意外的收获:哈!竟然下雪了。刚入住瞻园青旅的时候,她们就告诉我南京要下雪了,结果几天都过去了,雪还是无影无踪。没想到临走时都让我在看到了。哈!南京真的是给我带来好运的地方。

来到纪念馆门口就立刻被一种阴霾的心情笼罩着。踏入展览馆,看到遇难者的遗照,看着墙上刻着的一个个遇难者的名字,心里就更不舒服,不由得上前鞠了躬。大量的资料显示着日军当年侵华的种种罪行,在这铁一般的证据下日本却否认这一事实。本来我对日本人并没有什么感觉的,但这一刻,我十分痛恨日本人!之前的钓鱼岛事件,我觉得国民反日情绪太高涨了,但这一刻我深切理解他们激动的心情了。纪念馆里有三处地方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是水滴声。每隔十二秒水滴声就会响起,墙上亮着的那一束照着其中一张遗照的光就会灭掉,证明着又一个无辜的老百姓被灭绝人性的日本鬼子杀害了,心就好像被千斤大石压着,十分沉重。泪水也缺堤似的涌了出来;第二处让我难忘的是万人坑。这里埋葬着成千上万具遇难者的尸骨,更让我的心堵得慌,泪水再次流了下来。纪念馆里最常见的数字就是300000。300000代表着什么?代表着遇难者的人数;代表着日军当年禽兽的行为;代表这当年的屈辱史;代表着但是得软弱无力;更代表着深刻的历史教训,振兴中华,勿忘国耻!

走出纪念馆,雪下得更大了,这一刻我没有初见雪的兴奋了,看着这片天空的雪让我的心情更沉重了!这几天的南京之旅带给我无数的快乐。今天却带着悲伤,带着不舍离开了!但我还是会回来的,南京——一个发自内心喜欢的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观孙文龙纪念馆有感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文龙,(1932-1982),山西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人,生于1931年,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从优越的省委机关主动申请回乡支援农村建设,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副县长、县长,连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因积劳成疾,逝于任上,年仅51岁。

无论在哪个岗位,孙文龙的贡献都可圈可点,让山西人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任职武乡期间,发展蚕桑,使武乡成为全国新蚕区的一面旗帜,受到国务院的表彰;改土治水,全县开展了136项农田水利建设的富民工程卓有成效。屯留县任职,不畏病魔,鞠躬尽瘁,对农业进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奠定了致富之基,使蚕桑生产成为该县支柱产业之一,五里庄丝织挂毯也走向了世界。他亲民为民爱民,廉政勤政善政,深得三县人民的爱戴,因而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蚕桑书记"、"焦裕禄式的好书记"。一个共产党员、县委书记逝世二十多年来,人们不但没有忘记他,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敬仰他、缅怀他、传颂他……

乡亲们自发的捐款集资为孙文龙修筑纪念馆,五元、十元、百元、千元,聚沙成塔的力量让孙文龙再一次鲜活起来。这一次,他没有离开,而是永远的活在了人民心中。人民呼唤孙文龙精神,时代需要孙文龙式干部。孙文龙的精神已经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孙文龙精神源自阳城、高扬太行,孙文龙的声音永远的在太行山上回荡。

孙文龙的事迹让人感动,孙文龙精神无比震撼!在警示教育月里我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站在孙文龙的雕像前,面对党旗、举起右拳,再一次重温入党誓词,庄严的对党宣誓,此刻,我的内心不只是激动,我决定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是一滴水,也要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及时送给需要解渴的人。也许我没有孙文龙书记的丰功伟绩,但小草也有它晶莹剔透的光芒!

站在阳光下,凝望着这座闪光的丰碑,孙文龙纪念馆如此醒目,我的内心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能平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有感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一年前,我在锦州生活了三年,曾多次到《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那时,也可能是因为年龄小的缘故,每次参观不过是匆匆忙忙浏览一下,而从未在我心灵深处有过过多的停留,也从未让我思索过----究竟应该铭记什么、感悟什么?

二十一年后故地重游,竟有一些熟悉、有一些陌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块烈士名录墙,看着那一组数据,我手捂胸口——撼动人心呀!一个战役,竟有六万多条鲜活的生命悄然逝去,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在中国的历史上书写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永远让后人不能忘怀的篇章。

今天,我重又走进纪念馆,在党旗的指引下,胸前佩戴着火红的党徽,不自觉的挺起了胸膛,站直了腰身,迈着坚毅的步伐,走上纪念馆的台阶。在将要踏上台阶的瞬间我迟疑了,我即将走过的仿佛不是石制的阶梯,而是六万多革命先烈用身体堆积的通往和平的通道,我的脚步轻柔起来,因为我怕——怕惊扰了长眠于此的烈士们的英灵……

进入纪念馆,我眼里映衬着的是庄严、是肃穆。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仿佛中,我通过了时光隧道,穿越了时空来到那硝烟弥漫的战场,炮声隆隆,可两手空空,他手里还握着枪,眼睛还怒视着前方。我想喊,可我的声音怎比得上战士们冲锋的呐喊。52个日夜,成就了一个决定性战役的胜利。52个日夜,在新中国的历史画卷上落下重重的一笔。

坐在回程的大巴上,我思绪飞舞。是什么让他们这样义无反顾,是什么让他们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又是什么让他们这样慷慨赴死?!是信念,是一个共产党的信念,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写满忠诚的答卷,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履行了入党誓词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

经过这个火红的七月,我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一次升华,我终于为自己的心灵找到停歇的港湾。错过战火连天的岁月是一种遗憾,生活在和平年代是一种幸运。我的心不再飘摇,我不知道是否能够用生命履行入党誓词,但我深信,我是社会的一份子,公司一员工,家庭一成员,爱不能用多少衡量,爱是付出,爱是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