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读书的5个成语故事简短300字精品20篇

在一个被月光包围的村子里,一个个院子里灯火通明,唯独一个又小又破旧的小房子里灯光很暗,里面住着铁蛋和他生病的爷爷。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关于读书的5个成语故事简短3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3384

作文

1000

篇1:大而无当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狂士接舆对肩吾说北海有一座姑射仙山,山上的神仙可以让世界五谷丰登。肩吾认为接舆的话大而无当、不近人情,就对连叔说接舆在吹牛。连叔沉思了一会,对肩吾说接舆的话不一定是没有道理的。

【出处】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庄子·逍遥游》

【解释】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着边际

【近义词】硕大无朋、庞然大物、华而不实

【反义词】小巧玲珑、短小精悍、具体而微

【谜语】小额质押

【成语示列】要而言之,《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实在的是大而无当的书,可供陈列而不适于实用的。 鲁迅《书信集·致章廷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白龙鱼服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bái lóng yú fú

【解释】:鱼服:穿起鱼的外衣。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昔日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汉·张衡《东京赋》:"白龙鱼服,见困豫且。"

【例子】:相公~,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相公者,何以处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四

【近义词】:微服私巡、白龙微服

【语法】:作谓语;指贵人微服出巡

成语故事】:传说白龙下到清凉的深渊里,变成一条鱼。渔人豫且用鱼叉射中它的眼睛。白龙负伤,去向天帝告状。天帝问他当时在何处是什么样的状态,白龙回答自己在深渊里歇凉时变成鱼的形状受伤的。天帝说鱼本来就是让人射的,不能怪罪豫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矢在弦上成语故事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hè chéng xuān

【典故】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

【释义】卫懿公让鹤乘坐大夫坐的车子。比喻滥用官位,滥竽充数。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滥竽充数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性命关天、尸禄素飡、按部就班、衰草寒烟、占风使帆、非知之难,行之惟艰、人生观、暮四朝三、握沐吐餐、荡为寒烟、......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公元前668年,卫惠公的儿子姬赤成为卫懿公后,不思富国强兵之道,整天喜欢养鹤,甚至荒唐到给鹤封官位,享官禄,专门把大夫乘坐的车子给鹤乘坐。百姓怨声载道。北方狄国借机出兵攻打卫国,卫国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卫懿公被狄兵所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晋阳之甲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jìn yáng zhī jiǎ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政昏乱,争权夺利的杀戮时常出现。大夫赵鞅因不满时政,兴晋阳之甲,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进行举兵反叛,杀入国都,驱逐了当年晋王身边的宠臣荀寅、士吉射等。

【出处】《公羊传·定公十三年》载:晋赵鞅兴晋阳之甲,以清君侧为名,逐荀寅、士吉射。

【解释】指地方官吏因不满朝廷而举兵为兴“晋阳之甲”。

【用法】作宾语;指战士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束兵秣马、典则俊雅、一码归一码、单人独马、秦琼卖马、休牛放马、文君早寡、舍身求法、目可瞻马、洋洋纚纚、......

【成语示列】殷荆州兴晋阳之甲,往与觊别,涕零。  南朝宋刘义庆《世语新说·规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的读书故事作文300字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喜欢看书。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临海图书馆里看书,不巧的是那时我才是一年级的学生,只能看注有拼音的图书,我囫囵吞枣,大有不甚求解的味道。后来,我便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了漫画,于是,便让妈妈去临海图书馆里买漫画书——《淘气包马小跳》,我看得如痴如醉,甚至忘了吃,忘了睡。

开始我看得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就感到不过瘾了。

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会认的字多了,能看的书也多起来了,甚至可以看连环画啦,《七色花》让我浮想联翩,《刘胡兰小传》让我看得如痴如醉。

随着年龄的增回味,我看的书更多了,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教会我做人要勇敢,要真诚。

现在呀,我已经看过很多书了,还有很多是大部头呢!看的书越多,我就越喜欢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付诸洪乔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fugrave; zhū hoacute;ng qiaacute;o

成语故事】晋朝豫章太守殷羡,字洪乔,在离任时,很多人委托他捎带书信回家乡,因那时还没有邮局,只有托人捎带。他很客气地接受了100多封信,可到了石头渚就将信全部扔进河水里。当人们收不到信总联想到信是托洪乔捎带的。

【出处】殷洪乔作豫章郡,临去,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既至石头,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解释】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书信遗失

【近义词】洪乔捎书

【成语举例】现代社会寄信再不会付诸洪乔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尾大不掉成语故事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楚国国君楚灵王于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筑城,并打算派弃疾做蔡公。为此,楚王向申无宇征求意见:“你看让弃疾去蔡地怎么样?”申无宇说:“选择儿子没有像父亲那样合适的,选择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合适的。郑庄公在栎地筑城西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为国君。齐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现在齐国还得到利益。臣听说,五种大人物不在边境,五种小人物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边,寄居的人不在里边。现在弃疾在外边,郑丹在里边,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备才好。”楚王说:“国都有高大的城墙,怎么样?”申无宇回答说:“在郑国的京地、栎地杀了曼伯,在宋国的萧地、毫地杀了子游,在齐国的渠丘杀了无知,在卫国的蒲地、戚地赶走了献公。如果从这样看来,就有害于国都。树枝大了一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是君王所知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简短的成语故事精选汇总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八面威风

“八面威风

这个成语来源于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托赖着真天子百灵威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败,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反抗元朝的统治。这时朱元璋已经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准备继续南下。

在过年那天,他与大将徐达,同乘一条小船,从长江北岸渡过长江。船主是对老夫妻,船夫知道船上坐着的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便高声喊看号子向他庆贺说:“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

朱元璋明白这是祝贺帝王的话,心里非常高兴,便和徐达轻轻地踢着脚,互相表达庆贺之意。

后来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了明朝,他成为历史上闻名的皇帝明太祖。明太祖找到当年的船夫,给了他封赏,又将他那只小船涂上朱红颜色,表示有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遇人不淑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ù rén bù shū

【出处】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涉淑矣。 《诗经·王风·中谷有蓷》

【解释】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用法】作谓语;含贬义

【结构】紧缩式

【同韵词】神情恍惚、豕窜狼逋、汗不敢出、妙语连珠、韫椟未酤、乘虚迭出、东冲西突、和氏之璧,隋侯之珠、罪不胜诛、屋下作屋。

【年代】古代

【谜语】坏老公

【英语】to be married to a bad husband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诗描写女人的艰难生活,谈到女人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很不容易,如果错嫁一个负心人,生活就会不幸福,直到最后被丈夫遗弃,她只有痛苦地叹息自己遇人不淑。

【成语举例】谁知彩凤随鸦度,遇人不淑遭摧残。 清·陈春晓《卖花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我的读书故事作文350字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读书,我可是有许多趣事。

记得有一次,妈妈在厨房做饭,爸爸和我都在看书。大家都沉浸在无限的宁静中,可这个宁静还是短暂的。

“啊,没盐了,儿子下楼买袋盐去!”在厨房里穿出了妈妈焦急的声音。

“老妈,您没有看见我在读书吗?”我气呼呼地向厨房喊去。

“哎呀,我的好儿子,帮妈妈买一袋盐好吗?”妈妈和气地说道。说完就把10元钱扔到了床上,但我没有理睬,更没有察觉到。

就这样,时间像小鸟一样,在天空飞呀飞呀,飞了半个小时,我沉浸在动人的故事中。不知过了多久,妈妈以为我出去还没回来,就出门找我了,而我还是一点儿也没有察觉。

突然,屋门“咚”的一声给开了,我不由地打一个激灵,把我从“书”里拉回了现实。“谁呀!”我下意识地喊道。“李宗源,你怎么没去买盐!”妈妈的怒吼在屋里回荡。就这样,我的哀嚎声在屋内响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桃花流水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字】桃花流水

【汉语拼音】 táo huā liú shuǐ

【近义词】:春暖花开

【反义词】:冰天雪地

【成语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桃花流水_成语故事,资料《桃花流水_成语故事》。”

【成语解释】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桃花流水造句】春日里桃花流水,美景美不胜收。

【桃花流水的成语故事】

《山中问答》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这是一首古绝,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意蕴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鹊巢鸠居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晋文公追一只鹿追丢了,问路边一个休息的人,那人用脚指着一个方向说:“那边去了。”文公说:“我问你话,你什么要拿脚回答我?”那人整整衣服,站起来说:“对一个不像样的君王就是这样。虎豹讨厌清闲,喜欢接近人,才会被捕获。鱼鳖讨厌深水,喜欢浅水,所以会被钓到。君王讨厌老百姓,喜欢游玩,所以会丢失他的国家。诗经里说‘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君王打猎不回去,他的位子就不保。”

文公就往回走,在半路遇到大臣栾书。栾书问:“看大王面带喜色,打到猎物了吧?”文公说:“我没有打到猎物,但我听到了好的言论,所以高兴。”栾书问:“说话的人呢?”文公说:“我没和他一起来。”栾书说:“听了好的言论却忘记这个人,是强盗行为。”文王就回去请那人坐车一起回来了。

(《刘向新语 杂事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姑妄言之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gū wàng yán zhī

成语故事】宋代文学家苏轼早年在杭州做官,因写诗讽刺朝政,得罪了皇帝,被贬到黄州。晚年又再次被贬到海南儋州。苏轼到儋州后,因偏远荒凉,常读书写作,邀请朋友“姑妄言之”讲笑话,晚年写笑话集《艾子》。

【出处】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奚。 《庄子·齐物论》

【解释】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

【用法】作谓语、定语;与“姑妄听之”连用

【近义词】随便说说

【相反词】姑妄听之

【英语】tell some body something

【成语举例】这不过姑妄言之罢了,哪一个能办这件事? 《九命奇冤》第二十九回

【成语造句】

◎ 这方面的原因笔者姑妄言之,可能有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三年级成语故事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打仗,赵国败了,赵国的平原君想挑选二十个门客与自己一同前往楚国求援,结果挑来挑去,还少一个。这是有个叫毛遂的门客向平原君推荐了自己,他说:“既然人数不够,先生不如带上我出发吧!”平原君经不住毛遂再三恳求,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从上午谈到中午,也没有谈妥派援兵结盟这件事,毛遂不耐烦地冲上殿去,楚王斥责他:“我和你的主人在说话,哪里轮得到你放肆?”毛遂拿着剑对楚王说:“十步之内,你的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来真的,便不敢轻举妄动,竖起耳朵听他发表“高见”。于是毛遂把出兵援赵有利于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终于撤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嫩草怕霜霜怕日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嫩草霜怕日

成语拼音:nèn cǎo pà shuāng shuāng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强中自有强中手。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复句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比喻你欺侮别人,还会被比你更恶的人欺侮。

成语来源: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9回:“如两句俗语说的:‘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还被恶人磨。’”

嫩草怕霜霜怕日的成语故事

后周末年,赵匡胤的宝马由郑恩放养,被团练教头韩通抢走。韩通霸占刘员外的庄子,手下养了几百号人,经常干一些敲诈勒索的事情,赵匡胤见了韩通挥棒就打,打得韩通跪地求饶,别人袖手旁观,幸灾乐祸,正是“嫩草怕霜霜怕日,恶人还被恶人磨”

嫩字开头的成语

嫩草怕霜

包含有嫩字的成语

嫩草怕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成语物不平则鸣的故事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wù bù píng zé míng

【典故】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释义】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结构】紧缩式

【相近词】不平则鸣、不平而鸣

【押韵词】铁面无情、前言往行、匿迹隐形、坐享其成、操奇逐赢、四海昇平、摊书傲百城、持盈守成、冰壶玉衡、趔趄而行、......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成语举例】怨不得芳官。自古说:物不平则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门无杂宾成语故事_300字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mén wú zá bīn

成语故事】晋朝太守刘耽的儿子刘惔学识过人,他能把著名学者孙盛的哲学文章驳得体无完肤,深得司马昱的赏识,被调到外地当官。他信奉老子与庄子的道家学说,主张清静无为,办事非常严肃,过着隐士般的幽居生活,从未有杂乱的客人上门。

【出处】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解释】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

【用法】作宾语、补语;形容交友谨慎

【相近词】门无杂客

【成语示列】唐赵大夫崇,凝重清介,门无杂宾。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嗟来之食成语故事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典故】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礼记·檀弓下》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带有侮辱性的

【相近词】盗泉之水、残羹冷炙

【押韵词】詈夷为跖、砥平绳直、溢美之辞、情见乎词、设官分职、蚌鹬相持、支吾其辞、朝夷暮跖、心动神驰、危而不持、......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钱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当有难民经过时,他傲慢地喝道:“喂,来吃吧!”谁知那饿汉表示宁愿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

【示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高材捷足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gāo cái jié zú

【典故】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才能出众

【近义词】高才捷足

【同韵词】西窗剪烛、尺籍伍符、乞丐之徒、不修边幅、阴险歹毒、人心似铁,官法如炉、舌战群儒、理冤摘伏、老弱妇孺、焚书坑儒。

成语故事】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争夺王位一直不分胜负,韩信可以与他们三分鼎足,蒯通劝他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只有高材捷足者先得之。”韩信却选择了帮助刘邦,结果被吕后骗进长乐宫杀害。韩信到临死时才后悔没听蒯通的话。

【成语示例】有力量者十二首都作也可;不能的作一首也可。高材捷足者为尊。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