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悼念杨洁,怀念86版《西游记》散文【热门20篇】

怀念您,我的恩师!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关于怀念恩师作文,请您参考:

浏览

5603

作文

22

篇1:怀念杨洁导演抒情散文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经典的86版《西游记》可以说是霸屏神剧,重播3000余次,火了30多年。一直到现在还是每到假期,就在各大电视台,循环播放。

更是每个80,90后心中的回忆,记得小的时候就为了看一集孙悟空,一直守在电视机前。看完了以后许多小伙伴就化身大圣,拿起准备好的木棍,去和其他小朋友“大闹天宫”去了。

那个时候拍摄条件艰苦,相比较,现在动辄上亿的投资,大家连工资都是几十块钱。但是剧组人人尽心尽力,一个人当两个人用,缺少演员有的人就演多个角色,没有滑轨就考验摄像师,手持的稳定性;为了拍好吊威亚镜头,专门赶到香港去学习。

由于条件所限,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又老又破无法准确对焦。后来导演到日本NHK电视台做交流的时候,日本同行问,《西游记》拍摄角度多变,用了几台机器。杨洁导演说一台,日本人几乎无法相信。

剧组制作资金紧张,刚开始的时候都没有钱,大家义务劳动,后来有了部分资金,不过工资也才几十块钱而已。当时拍摄用的很多物资,搬运的时候都是演员亲自上阵。

86版的《西游记》采用实景拍摄遭到很多人非议,说剧组游山玩水,后来领导来调查才发现剧组非常辛苦。那时候也没有制片人,杨洁导演更要身兼数职,除了负责创作之外,更要担起制片人的角色。

白天拍摄一天,晚上还要看片,做后期,改剧本,还要做经济上的统筹计划。身体上吃不消,导演为了这部戏把健康都透支了。

《西游记》于1982年开拍,1986年春节在央视首播,没有大投资,没有当红小鲜肉,没有现代的电脑特效,但是却成就了一个不可超越的经典。

是在特定的年代,由那一群特定的人拍摄出来的。现如今技术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但是那个年代说过去就过去了。经典已经被历史打上封条,成为永恒。

现在的条件更好了,但是很多制作者,却缺乏当年老一辈制作者的敬业和专业精神。投资巨大却粗制滥造,靠流量明星,而不重视制作。终究只能是历史上的昙花一现。

真正的好作品需要制作者更努力,更用心才能打造出来。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希望看到,更多的经典涌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悼念杨洁,怀念86版《西游记》散文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六小龄童微博发布一条消息——《西游记》的导演杨洁老人去世,消息让人痛心!

听到这个消息,不论是在微博还是在B站,网友纷纷发文悼念,向老艺术家致敬!

说到《西游记》,不论是70后、80后还是90后,甚至于现在的00后,几乎没有人没有看过这部剧。剧中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典形象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而这背后应该感谢的一个人就是导演杨洁,这个电视生涯“以《西游记》始,以《西游记》终”的奇女子。

我说几个小故事,你就知道杨洁老人有多么值得敬佩!

亲自选景,差点跌入悬崖

拍摄《西游记》缘起1981年文艺部的一次会议,当时中央电视台提出拍摄「四大名著」,首先提上日程的是《红楼梦》和《西游记》。

首先定下来的是由王扶林拍摄《红楼梦》,这让杨洁有点失望,因为她最想拍的其实就是《红楼梦》。不过接下来领导问道杨洁:“杨洁,要是让你把《西游记》拍成电视剧,你敢不敢接?”

尽管感到非常意外,也知道任务的艰巨,杨洁还是接下了这个担子。当时日本已经拍出了《西游记》,当领导说只要比日本拍得好就行了。杨洁说,“领导,你的要求也太低了!”

因为种种原因,《西游记》的条件是所有名著剧组最差的,和稍晚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比不了,和同期的《红楼梦》也比不了。

当年,为了找到符合剧组要求的场景,杨洁带领团队,走遍了全国26个省,其中,多数是尚未完全开发的山川林地,美景中常蕴含着危险。

杨洁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在拍摄黄狮寨外景的时候,山路崎岖险要,小径两边就是悬崖,但却没有安装扶手,“我一踩上去,就滑倒了。刹那间,我脑子里闪现一个念头——完了!”

幸亏,当时杨洁被断树桩拦了一下,剧组里的一位武行一把把她拽了上来,但身上的衣服都划破了。“那真是从鬼门关的门口路过,差点儿就跌入悬崖,太危险了。”

亲自选角,塑造经典角色

唐僧迟重瑞在08年接受我刊采访时回忆起和杨洁导演的初遇,他是这么描述的:

1984年的一天,我拍完《夜幕下的哈尔滨》,回剧团去领工资,在昏暗的楼道里,差点儿撞上迎面而来的一个陌生人,这个人就是杨洁。不得不说这就是佛缘,就在楼道里擦肩而过的那一霎那,杨洁就认定我是唐僧的最佳人选。在我们见面后的一个星期,我就穿上了袈裟,骑上了白龙马。因为与导演杨洁的擦肩而过,迟重瑞与唐僧结缘,成为最后“取到真经”的一位唐僧。

孙悟空六小龄童在16年接受我刊采访时给我们展示了当时面试孙悟空的作品,他是这样向我们解释的:这是杨洁导演南下寻觅孙悟空人选时,我和伯父的儿子七小龄童合作的“面试”作品。这段表演让杨洁导演心中定下七成,而我距离“取经之路”更近一步。

而最让杨洁头疼的是白骨精的角色。杨洁对白骨精这个角色的要求是:外表美丽,很有魅力,而且她有女王般的气质,只是内心阴狠。

当年,86版《西游记》的副导演王小颖曾去找了刘晓庆,刘晓庆倒是愿意演,但是提出了个条件:她要一人兼演三个角色!也就是说:村姑、老妇和白骨精都是她演。对这个要求,杨洁没有同意:“化妆不能完全改变长相,看来看去还是她,那不行。”

直到离去外景地张家界只有两天了,白骨精还没有找到。这时,杨洁忽然想起一个人——京剧演员杨春霞。但一听说是演白骨精,杨春霞就生气了:“什么?你看我像白骨精?”在听了杨洁的解释后,杨春霞答应了,但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女儿国国王也要由她来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汪曾祺散文《遥寄爱荷华——怀念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

全文共 4414 字

+ 加入清单

爱荷华,即艾奥瓦州,是美国50个联邦州份之一。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汪曾祺散文《遥寄爱荷华——怀念聂华苓保罗·安格尔》,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九八七年九月,我应安格尔和聂华苓之邀,到爱荷华去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认识了他们夫妇,成了好朋友。安格尔是爱荷华人。他是爱荷华城的骄傲。爱荷华的第一国家银行是本城最大的银行,和“写作计划”的关系很密切(“国际写作计划”作家的存款都在第一银行开户),每一届“国际写作计划”,第一银行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招待酒会。第一银行的墙壁上挂了一些美国伟人的照片或图像。酒会那天,银行特意把安格尔的巨幅淡彩铅笔图像也摆了出来,画像画得很像,很能表现安格尔的神情:爽朗,幽默,机智。安格尔拉了我站在这张画像的前边拍了一张照片。可惜我没有拿到照像人给我加印的一张。

江迪尔是一家很大的农机厂。这家厂里请亨利·摩尔做了一个很大的抽象的铜像,特意在一口湖当中造了一个小岛,把铜像放在岛上。江迪尔农机厂是“国际写作计划”的赞助者之一,每年要招待国际作家一次午宴。在宴会上,经理致辞,说安格尔是美国文学的巨人。

我不熟悉美国文学的情况,尤其是诗,不能评价安格尔在美国当代文学中的位置。我只读过一本他的诗集《中国印象》,是他在中国旅行之后写的,很有感情。他的诗是平易的,好懂的,是自由诗。有一首诗的最后一段只有一行:

中国也有萤火虫吗?

我忽然非常感动。

我真想给他捉两个中国的萤火虫带到美国去。

我三天两头就要上聂华苓家里去,有时甚至天天去。有两天没有去,聂华苓估计我大概一个人在屋里,就会打电话来。我们住在五月花公寓,离聂华苓家很近,五分钟就到了。

聂华苓家在爱荷华河边的一座小山半麓。门口有一块铜牌,竖写了两个隶书:“安寓”。这大概是聂华苓的主意。这是一所比较大的美国中产阶级的房子,买了已经有些年了。木结构。美国的民居很多是木结构,没有围墙,一家一家不挨着。这种木结构的房子也是不能挨着,挨在一起,一家着火,会烧成一片。我在美国看了几处遭了火灾的房子,都不殃及邻舍。和邻舍保持一段距离,这也反映出美国人的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文化心理。美国人不愿意别人干扰他们的生活,不讲什么“处街坊”,不讲“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除非得到邀请,美国人不随便上人家“串门儿”。

是一座两层的房子。楼下是聂华苓的书房,有几张中国字画。我给她带去一个我自己画的小条幅,画的是一丛秋海棠,一个草虫,题了两句朱自清先生的诗:“解得夕阳无限好,不须怅惆近黄昏”。第二天她就挂在书桌的左侧,以示对我的尊重。

楼上是卧室、厨房、客厅。一上楼梯,对面的墙上在一块很大的印第安人的壁衣上挂满了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各色各样的面具,是安格尔搜集来的。安格尔特别喜爱这些玩意。他的书架上、壁炉上,到处都是这一类东西(包括一个黄铜敲成的狗头鸟脚的非洲神像,一些东南亚的皮影戏人形……)。

餐厅的一壁横挂了一柄船桨,上面写满了字,想是安格尔在大学划船比赛获奖的纪念。

一个书柜里放了一张安格尔的照片,坐在一块石头上,很英俊,一个典型的美国年轻绅士。聂华苓说:“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就是这个样子!”

南面和西面的墙顶牵满了绿萝。美国很多人家都种这种植物,有的店铺里也种。这玩意只要一点土,一点水,就能陆续抽出很长的条,不断生出心形的浓绿肥厚的叶子。

白色羊皮面的大沙发是可以移动的。一般是西面、北面各一列,成直角。有时也可以拉过来,在小圆桌周围围成一圈。人多了,可以坐在地毯上。台湾诗人蒋勋好像特爱坐在地毯上。

客厅的一角散放着报纸、刊物、画册。

这是一个舒适、随便的环境,谁到这里都会觉得无拘无束。美国有的人家过于整洁,进门就要脱鞋,又不能抽烟,真是别扭。

安格尔和聂华苓都非常好客。他们家几乎每个晚上都是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爱荷华是个安静、古板的城市(城市人口六万,其中三万是大学生),没有夜生活。有一个晚上,台湾诗人郑愁予喝了不少酒,说他知道有一家表演脱衣舞的地方,要带几个男女青年去看看。不大一会,回来了!这家早就关闭了。爱荷华原来有一家放色情片子的电影院,让一些老头儿、老太太轰跑了。夜间无事,因此,家庭聚会就比较多。

“国际写作计划”会期三个月,聂华苓星期六大都要举行晚宴,招待各国作家。分拨邀请。这一拨请哪些位,那一拨请哪些位,是用心安排的。她邀请中国作家(包括大陆的、台湾的、香港的,和在美国的华人作家)次数最多。有些外国作家(主要是说西班牙语的南美作家)有点吃醋,说聂华苓对中国作家偏心。聂华苓听到了,说“那是!”我跟她说:“我们是你的娘家人。”——“没错!”

美国的习惯是先喝酒,后吃饭。大概六点来钟,就开始喝。安格尔很爱喝酒,喝威士忌。我去了,也都是喝苏格兰威士忌或伯尔本(美国威士忌)。伯尔本有一点苦味,别具特色。每次都是吃开心果就酒。聂华苓不知买了多少开心果,随时待客,源源不断。有时我去早了,安格尔在他自己屋里,聂华苓在厨房忙着,我就自己动手,倒一杯先喝起来。他们家放酒和冰块的地方我都知道。一边喝加了冰的威士忌,一边翻阅一大摞华文报纸,蛮惬意。我在安格尔家喝的威士忌加在一起,大概不止一箱。我一辈子没有喝过那样多威士忌。有两次,聂华苓说我喝得说话舌头都直了!临离爱荷华前一晚,聂华苓还在我的外面包着羊皮的不锈钢扁酒壶里灌了一壶酒。

晚饭烤牛排的时候多。我爱吃烤得很嫩的牛排。聂华苓说:“下次来,我给你一块生牛排你自己切了吃!”

吃过一次核桃树枝烤的牛肉。核桃树枝是从后面小山上捡的。

美国火锅吃起来很简便。一个长方形的锅子,各人自己涮鸡片、鱼片、肉片……

聂华苓表演了一次豆腐丸子。这是湖北菜。

聂华苓在美国二十多年了,但从里到外,都还是一个中国人。

她有个弟弟也在美国,我听到她和弟弟打电话,说的是地地道道的湖北话!

有一次中国作家聚会,合唱了一支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聂华苓是抗战后到台湾的,她会唱相当多这样的救亡歌曲。台湾小说家陈映真、诗人蒋勋,包括年轻的小说家李昂也会唱这支歌。唱得大家心里酸酸的。聂华苓热泪盈眶。

聂华苓是个很容易动感情的人。有一次她和在美的华人友好欢聚,在将近酒阑人散(有人已经穿好外衣)的时候,她忽然感伤起来,失声痛哭,招得几位女士陪她哭了一气。

有一次陈映真的父亲坐一天的汽车,特意到爱荷华来看望中国作家。老先生年轻时在台湾教学,曾把鲁迅的小说改成戏剧在台演出,大概是在台湾最早介绍鲁迅的学人之一。老先生对祖国怀了极深的感情。陈映真之成为台湾“统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幼承庭训有关。陈老先生在席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听了,一时非常激动,不禁和老先生抱在一起,哭了。聂华苓陪着我们流泪,一面攥着我的手说:“你真好!你真好!你真可爱!”

我跟聂华苓说:“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哭过了。”

聂华苓原来叫我“汪老”,有一天,对我说:“我以后不叫你‘汪老’了,把你都叫老了!我叫你汪大哥!”我说:“好!”不过似乎以后她还是一直叫我“汪老”。

中国人在客厅里高谈阔论,安格尔是不参加的,他不会汉语。他会说的中国话大概只有一句:“够了!太够了!”一有机会,在给他分菜或倒酒时,他就爱露一露这一句。但我们在聊天时,他有时也在一边听着,而且好像很有兴趣。我跟他不能交谈,但彼此似乎很能交流感情,能够互相欣赏。有一天我去得稍早,用英语跟他说了一句极其普通的问候的话:“你今天看上去气色很好。”他大叫:“华苓!他能说完整的英语!”

安格尔在家时衣著很随便,总是穿一件宽大的紫色睡袍,软底的便鞋,跑来跑去,一会儿回他的卧室,一会儿又到客厅里来。我说他是个无事忙。聂华苓说:“就是,就是!整天忙忙叨叨,busy!busy!不知道他忙什么!”

他忙活的事情之一,是伺候他的那群鹿和浣熊。有一群鹿和浣熊住在“安寓”后山的杂木林里,是野生的,经常到他的后窗外来做客。鹿有时两三只,有时七八只;浣熊一来十好几只,他得为它们准备吃的。鹿吃玉米粒。爱荷华是产玉米的州,玉米粒多的是,鹿都站在较高的山坡上,低头吃玉米粒,忽然又扬起头来很警惕地向窗户里看一眼。浣熊吃面包。浣熊憨头憨脑,长得有点像熊猫,胆小,但是在它们专心吃面包片时,就不顾一切了,美国面包隔了夜,就会降价处理,很便宜。聂华苓隔一两天就要开车去买面包。“浣熊吃,我们也吃!”鹿和浣熊光临,便是神圣的时刻。安格尔深情地注视窗外,一面伸出指头示意:不许做声!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是猎人,看着窗外的鹿,说:“我要是有一杆枪,一枪就能打倒一只。”安格尔瞪着灰蓝色的眼睛说:“你要是拿枪打它,我就拿枪打你!”

安格尔是个心地善良、脾气很好、快乐的老人,是个老天真,他爱大笑,大喊大叫,一边叫着笑着,一边还要用两只手拍着桌子。

他很爱聂华苓,老是爱说他和聂华苓恋爱的经过:他在台北举行酒会,聂华苓在酒会上没有和他说话。聂华苓要走了,安格尔问她:“你为什么不理我?”聂华苓说:“你是主人,你不主动找我说话,我怎么理你?”后来,安格尔约聂华苓一同到日本去,聂华苓心想:一个外国人,约我到日本去?她还是同意了。到了日本,又到了新加坡、菲律宾……后来呢?后来他们就结婚了。他大概忘了,他已经跟我说过一次他的罗曼史。我告诉蒋勋,我已经听他说过了,蒋勋说:“我已经听过五次!”他一说起这一段,聂华苓就制止他:“no more!no more!”

聂华苓从客厅走回她的卧室,安格尔指指她的背影,悄悄地跟我说:

“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十二月中旬,我到纽约、华盛顿、费城、波士顿走了一圈。走的时候正是爱荷华的红叶最好的时候,橡树、元宝树、日本枫……层层叠叠,如火如荼。

回到爱荷华,红叶已经落光,这么快!

我是年底回国的。离开爱荷华那天下了大雪,爱荷华一点声音没有。

一九八八年,安格尔和聂华苓访问了大陆一次。作协外联部不知道是哪位出了一个主意,不在外面宴请他们,让我在家里亲手给他们做一顿饭,我说“行!”聂华苓在美国时就一直希望吃到我做的菜(我在她家里只做过一次炸酱面),这回如愿以偿了。我给他们做了几个什么菜,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有一碗扬州煮干丝、一个炝瓜皮,大概还有一盘干煸牛肉丝,其余的,想不起来了。那天是蒋勋和他们一起来的。聂华苓吃得很开心,最后端起大碗。连煮干丝的汤也喝得光光的。安格尔那天也很高兴,因为我还有一瓶伯尔本,他到大陆,老是茅台酒、五粮液,他喝不惯。我给他斟酒时,他又找到机会亮了他的惟一的一句中国话:

“够了!太够了!”

一九九○年初秋,我有个亲戚到爱荷华去(他在爱荷华大学读书),我和老伴请他带两件礼物给聂华苓,一个仿楚器云纹朱红漆盒,一件彩色扎花印染的纯棉衣料。她非常喜欢,对安格尔说:“这真是汪曾祺!”

安格尔因心脏病突发,在芝加哥去世。大概是一九九一年初。

安格尔去世后,我和聂华苓没有通过信。她现在怎么生活呢?前天给她寄去一张贺年卡,写了几句话,信封上写的是她原来的地址,也不知道她能不能收到。

1991年12月20日

※选自:《草木春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怀念青春散文

全文共 1459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是场大雨,即使感冒了,还盼望回头再淋它一次。”

记得毕业后的一段时间,我正处在人生的低潮期,辞了别人眼中的好工作,以为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活得更好,可是不断地碰壁让我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强大。躲在被子里哭过很多回,可是第二天仍然踏上去面试的路,因为我明白,如果连我自己都放弃了,那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我们就这样长大了,曾经那么渴望的长大如今却避之不及,那个偷穿妈妈高跟鞋、偷抹口红的小姑娘开始躲进KTV含泪飚着《不想长大》,低声吟唱着《时间都去哪儿了》。

也许是真的不想长大,也许是追求简单的美好,然而时间不会赐予这样的机会,我们并不能像小说里那样穿越回去,岁月的车轮终究会将我们带到这个路口,然后,走着前进的路,回忆着过往。

当一个人独享一个宽大办公桌的时候,会开始怀念那个一起划“三八线”的同桌。原来曾经的分毫必争是那么可爱,两个相持不下的手肘还依稀记得,哑然失笑的瞬间会挂念他是否安好。许久未见,也许即使擦肩也认不出彼此了吧?

当迟到早退会被扣工资,那段慵懒的大学时光便不断浮现在脑海。踩着铃声、拿着早点踏进教室,听着老师的啰嗦依然屡教不改地偷偷吃早饭;偶尔跟着寝室姐妹们一起“原谅”自己的晚起逃课,然后享受着透过窗帘的阳光,在床上没有边际地聊天,那一刻,美好不过如此。

当心疼着健身费却还是倾囊而出的时候,原来,体育课是那么廉价,那个绕着操场的跑道,穿着睡衣、揉着眼睛参加的早锻炼都是最美好的回忆。

在大学的时候,辛夷坞的小说一直是我们寝室的最爱读物,她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其实所有跟青春有关的爱恨情仇都只不过是孩子般的玩笑赌气,长大了,成熟了,再回头看看,大家都天真得可爱。和你共度下半生的大多不是你的初恋,若干年后想起的不是那时的眼泪,而是青涩的牵手和拥抱,那时惨烈的绝望或许只会成为以后的相视一笑,甚至你会感慨幸好不是他。

每个人的青春一定会有一个喜欢的偶像,诗人、作家也好,歌星、影星、球星也罢,因为他们,我们泪流满面、通宵熬夜,他们或许不是最好的,可是之于那时的我们,他们就是整个世界。

小虎队的重聚、王菲的复出,大家对于青春的追忆越来越狂热,纵然他们已没有当初的英气和天籁,可那又怎样?大家在乎的是从那些熟悉的歌声中找回曾经的回忆。

有一天,我喜欢的那些人也会隐退,我想我会静静地等着他们复出,在那场只属于我们和他们的演唱会上疯狂地宣泄所有的想念。我还开过一个玩笑,如果我生的是女儿,就带她一起去,告诉她这是妈妈曾经最爱的男人们,即使没有这样的机会,硬盘里留下的影像也会是我最珍贵的收藏。

不要因为成熟了就去嘲笑别人的青涩,因为你也曾有过这样的岁月,而这段岁月恰恰是最淳朴简单的,你可以毫无回报地喜欢一个人,被问及原因,只会傻笑着说“就是喜欢啊”。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是何炅带着自己的电影回母校宣传,然后学弟学妹们用9国语言唱起了《栀子花开》,末尾更是集体大喊“何老师,欢迎回家”。我看了好几遍,每一遍都泪流满面,谁都知道在这之前他遇到的困境,这个困境始于这个学校,而也是在这里他得到了最大的慰籍。只有在校园才可以这样吧。

青春终将逝去,只能偶尔和那些共享过青春的人聊聊过往,事实上,我们最怀念的是那些岁月里的肆无忌惮,那些时光里的无忧无虑。我们都只是倔强的小孩,回首过往,嘴角挂着笑,眼角点滴湿润,带着青春给予我们的爱用力地回忆,用力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怀念柳树散文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柳树最初的印象,来自于孩提时代乡邻们端着大海碗,在柳树下呼噜呼噜喝玉米糁儿那排山倒海般的境界。也就在此时此刻,农人们才会表现出无忧无虑的心境和无牵无挂的洒脱。奇怪,也就是当街这棵大柳树,总是全村吐絮最早报春最急的一个。隔墙一个懂点笔墨诗文的农兄,在喝粥场上诗意地大言不惭,这棵柳树只所以长叶儿早,纯粹是想早点听到咱们喝粥的声音哩!而与这棵柳树大相径庭的,却是生产队牲口院里那棵有着同样树龄的老柳树。它总是全村吐絮最晚知春最慢的一个。那位农兄在喝粥场上,同样给出一个令农叔农伯农哥农弟们一个满堂喝彩的说法。说那棵老柳树只所以吐絮最晚知春最慢,是因为生产队里总是在老柳树下开批斗会,消极因素负面影响,弄得老柳树很没有脾气,以至于内分泌失调,甚至于不惜违反生态规律。

实际上,柳树吐絮的早晚,跟树龄、天气变化、生存环境、地表温差有着直接的关系,属正常现象。那个时代,无论是庭院深处,村街两边,河岸堤坝,田间地头,柳树的风采占尽村光,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只要是想歇歇脚,一哈腰就坐在柳树下,磕磕鞋帮上的尘土,数数身上仅有的几毛钱。

柳树见证了一个家庭的诞生和蔓延;柳树下,书写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与变迁。

不知从何时起,村里的柳树悄没声息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窗台的月季,河边的果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怀念童年散文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我们走进了老年。不管在梦里还是现实中,我常常天真幼稚的幻想:时光啊!你为什么只是一味地朝前走?为什么不来一次倒流,让我回到童年,去找寻那些无忧无虑、活泼调皮的小朋友,去回味那天真烂漫的童稚故事,去拣拾孩童时代那满地的欢快呢?

孩童时代,我们曾经手拉着手,或在你家,或在我家,或在屯子的场院里,或在生产队的苞米楼子上,有模有样地“过家家”。我们唱啊,跳啊,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首儿歌:

兰兰和花花,

一起过家家。

你撑锅,

我掌勺,

剩下妹妹抱草草。

弟弟在旁不干了,

也要吵着下饺饺……

盛夏季节,不管是午后还是晚饭后,不管是太阳高照,还是月亮缓缓升起,大人聊家常,我们互相扯着衣裳欢快的玩老鹰抓小鸡,煽“啪叽”,弹硫硫,跳绳,踢板……尽管汗流满面,但欢快的歌声也洒落满地。

春天,我们在一起拧几只柳哨,上下学的路上便散落了片片的柳哨声声;夏天,那条小河就是我们的最爱,那里没有热烈,那里只有凉爽;秋天,男孩子采的山梨蛋子,圆枣子,山葡萄,成了哄女孩子笑的珍品;冬天,打冰猴,滑“出溜坡”……脸蛋冻的红红的,手冻的红红的,脚脖子冻的红红的,多么单薄的衣服也没有感觉到寒冷,心里一直是暖暖的。

还记得吗?为了能玩到小伙伴的花皮球,为了博得小伙伴的好感,我们跑到很远很远的西沟里采回半土篮子山李子给他;小学教室里,热热的炉盖上烘烤那冒着油吱吱响的小咸鱼,满屋子的咸鱼香味让全班同学都淌了汗啦子;几片地瓜是那么香甜可口;噼叭作响的苞米豆嘣出了满炉盖子爆米花,崩出的不仅仅是爆米花,还有满教室的笑声……

搞恶作剧是男生的专利。往女同学书桌堂里偷偷放入一只青蛙,或者放入一只毛融融的毛毛虫、小死鼠之类,教室里便常有女同学尖厉惊吓的叫声与哭泣。忘记是谁了,当一个站起回答老师提问的时侯,同桌同学悄悄把那个同学身后的凳子挪走,便有了那个同学的“噗通”后仰与满堂大笑……

虽有恶搞,但在劳动课上女生还是格外受到优待的,男生们干完了自己的任务,都争先恐后的帮着女生。那时尚小,还不曾有春心萌动,只是一种纯洁的爱……

时光飞逝,岁月蹉跎,转眼间,我们已经步入老年,猛回首,那年,那月,那山,那河,那情,那景,那童真稚嫩的笑脸,在我们的心里凝固成永恒,凝固成早霞般永恒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怀念石华父杨绛散文

全文共 1574 字

+ 加入清单

杨绛(jiàng),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怀念石华父散文

石华父是陈麟瑞同志的笔名。他和夫人柳无非同志是我们夫妇的老友。抗战期间,两家都在上海,住在同一条街上,相去不过五分钟的路程,彼此往来很密。我学写剧本就是受了麟瑞同志的鼓励,并由他启蒙的。

在我们夫妇的记忆里,麟瑞同志是最随和、最宽容的一位朋友。他曾笑呵呵指着默存对我说:“他打我踢我,我也不会生他的气。”我们每想到这句话,总有说不尽的感激。他对朋友,有时像老大哥对小孩子那么纵容,有时又像小孩子对老大哥那么崇敬。他往往引用这位或那位朋友的话,讲来满面严肃,好像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之论。后来那几位朋友和我们渐渐熟识,原来他们和麟瑞同志一样,并不以权威自居。他们的话只是朋友间随意谈论罢了,麟瑞同志却那么重视。他实在是少有的忠厚长者、谦和君子。

去年,我在报纸上读到一篇《陈麟瑞先生二三事》①,作者吴岩是麟瑞同志在暨南大学教过的学生;据说麟瑞同志是最认真、最严格的老师。我想,他的温厚谦虚,也许正出于他对待自己的严格认真。他对自己剧作的要求,显然比他对学生功课上的要求更加严格认真。

①见《新民晚报》(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吴岩同志的记述,一九六五年,某出版社要求重出他的剧本。他婉拒说,那些旧作还待修改后看看是否值得重版。又据说,他曾告诉学生,他在哈佛大学专攻戏剧,对喜剧尤感兴趣,可是他从未透露自己用石华父的笔名写戏。这都可见他对自己剧作的态度多么严谨。

最近《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要出版石华父的剧本选集。无非同志请柯灵同志选定剧目。选出的剧本有以下三种:《职业妇女》是创作,《晚宴》是由美国名剧改编的悲剧,《雁来红》是由英国名剧改编的喜剧。原先打算选入的《尤三姐》或《海葬》都是由小说改编的,可惜稿本遍觅不得,只好作罢。

《职业妇女》是轻巧的四幕喜剧,无非同志说是一九三九年左右写成的。剧里讽刺一个假道学的局长把女职员当作玩物,定下规章,只雇用未婚妇女,结婚就解雇。他挪用公款做投机买卖,牟取暴利,打算带着女秘书到香港去享用,船票都买好了。他的女儿看中一个有志青年,可是他管教很严,不许女儿交男友。他的女秘书其实已经结婚,丈夫就是那个有志青年的朋友。局长挪用公款的事差点儿败露,女秘书乘机对他施加压力,成全了他女儿的婚姻,并利用现成的船票,让那一对青年奔赴大后方。剧情演变自然,讽刺的人和事都是很可笑的。麟瑞同志熟谙戏剧结构的技巧,对可笑的事物也深有研究。他的藏书里有半架子英法语的“笑的心理学”一类的著作,我还记得而且也借看过。

《晚宴》和《雁来红》都是一九四二年以后上演的,那时上海已经沦陷。麟瑞同志在《晚宴》的序里说,他当时“心境非常恶劣,除开改编,恐怕什么都写不出”。他读过很多英美的热门戏剧,这两个剧本的原作都曾风行一时。可是要把外国的剧情改得适合我国当时的社会,并不容易,还需动用精细的手法,来一番再创造。这两出戏都已经改得不像外国戏了。这里还保存着一份《晚宴》的演员表,上面的主角配角全都是第一流的名演员。由此可见剧本多么受重视,也可以料想演出多么成功。我记得《尤三姐》演出后颇得好评,也记得麟瑞同志改编《海葬》很下功夫。舞台上末一幕里,大幅的蓝色绸子映着灯光幻成海浪,麟瑞同志看了非常欣赏。我希望将来这两个剧本还能找到。

我们下干校的前夕,风闻麟瑞同志“暴病”去世。我们从干校一回来就去看望无非同志,得知麟瑞同志在文化大摧残的时期,绝望灰心,“劈开生死路,退出是非门”。他生前常对我们讲,他打算写一部有关喜剧和笑的论著,还在继续收集资料。可是他始终没有动笔,如今连他已写成的作品都不齐全了。看到他残存的三个剧本,我们有无穷感慨;对他没有心绪写出的剧本和没有时间写出的著作,更有无限向往。

一九八五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悼念杨洁,怀念86版《西游记》散文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4月15日,86版《西游记》女导演杨洁因病去世,享年八十八岁

86版的《西游记》实在太过经典,成为了几代人共同的记忆,称霸国人荧屏30年。以至于以后无论怎样拍西游记、无论拍的如何棒,也都只能成为另一种维度的经典,比如《大话西游》,比如《七龙珠》。论正统,无出86版《西游记》之右者。也直接导致了六小龄童产生了某种错觉,认为自己可以对其他版本的孙悟空评头论足、指手画脚

小时候年年看,长大了开始玩儿里边的台词,比如“大王叫我来巡山”、“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如今都成为了网络时代的流行语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我们听到的这些经典配乐,在当时是有些出格的,大量启用电子音乐,在很多人眼中严重违背了古典名著的气质。杨洁导演力排众议,给许镜清自由的创作空间,成就了“登登等登,凳登等灯”超有画面感片头曲,还有《敢问路在何方》、迷倒众生的玉兔精唱的《天竺少女》、喜感的《三美戏八戒》等等多首名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女儿情》,原版的词是阎肃老先生写的,也就是现在《相见难别亦难》这首。恕我直言,阎肃的词真的非常非常一般,我不明白阎肃在中国作词界何以有如今的名气。后来导演杨洁自己又写了一版,也就是我们现在听到的“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这版。民谣领军人物万晓利,还有李健、好妹妹乐队都曾经翻唱过,简直美好异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怀念柳树散文

全文共 2655 字

+ 加入清单

柳,是报春的使者!我喜欢柳,我爱柳,垂柳如青丝,摇曳在风里,飘飘欲仙,荡人魂魄。我愿意把我的爱,凝为一束美丽漂亮的鲜花,奉献于众柳门前,表达我对柳树的敬意。

记得,闺中在家乡的时候,每当融尽了冬雪,情怀懵懂的我,便一个人,偷偷的往村外跑,像做贼似的去赏柳;站在鹅黄色的柳树下,踩在枯萎的野草上,望一眼远处灰色的田野,看一眼青蓝蓝的天空,一往情深的注视着我最钟爱的柳树;此时此刻,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郎有情,妹有爱,云里雾里,许久许久,不能自控;一阵春风刮过,把我从梦中惊醒,然后,微闭双目,双手合十,虔诚的祈祷:柳树儿啊,柳树,我心爱的柳树,快快发芽,快快长大,穿绿衣,披新装,枝繁叶茂,酷暑我好乘凉;柳树啊,柳树,快快粗壮,快快长城参天大树,好为我遮风挡雨,秋天时我不在寒凉。

祈祷完毕,我会沿着柳树林漫步前行,极目远望,柳树群犹如一片幻觉的青烟,烟雾缭绕,漫天飞舞,令人遐想无限。它的枝条,随风摇曳,美轮美奂,犹如少女的长发,丝丝鲜活透亮,神采飞扬,叫人怜爱。看着大大小小的柳树枝,发现有了朦胧的新绿,隐约的听到了生命的气息,柳林早已春意盎然,气象万千。用手抚摸着那鹅黄色,下垂的柳枝条,慢慢的感觉到,它那僵硬的肢体,变得越来越柔软了,已从鹅黄色变成了黄绿色。我便小心翼翼的揽一缕柳枝条,轻轻的贴在脸上,游到嘴边,闻着那只有柳树才能散发出来的特色芳香,爱不释手。

这春的苏醒,又一次轮回了柳树的生命,勾起了多少痴心少女的情愫,心随情动,莫可名状的就会想入非非,进入春梦。手捧着柳枝,心魂游荡,沁香入脾,揉搓着它的枝条,感受着垂柳的柔韧和芳香,唯我独享,唯我独醉,编织出了多少五彩缤纷的少女梦,常常是模糊了我的双眼。

尽管,那时柳树还没有发芽,但我已经控制不住对它的向往和热爱。因为它已经有了春天的气息,枝干不再僵硬,柳枝荡漾,春风掀起的柳树浪,像瀑布似地哗哗作响,如天籁般的神曲,好听悦耳,煞是动人,很是壮观!比起杨树、榆树,柳树则是返青最早的树种,深受人们的拥戴和爱护。可怜我的老家,那时只栽种这三种树木,除了杨树、榆树、柳树之外,我不认识其他树种。

历代诗人为柳写的诗词歌赋,真是太好太多了。

赋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咏柳的诗词中,我最爱贺知章的这首词,细细的柳叶,竟然是被春风裁剪出来的,妙趣恒生,让人浮想联翩,这简直就是出自闺阁中的丽语,把垂柳的美与柔,秀与雅,都描写得出神入化,神来之笔!

当江河岸上的垂柳,探出枝条敲打水面时,和风儿拨弄,便逗起圈圈涟漪,发出清脆的风吹柳树声,天籁般的吟唱,声声入耳,歌声如潮。人有意,柳有情,如青丝般的垂柳,便成了人们寄托情感的相思树了。

柳:柳有柳的精神,平易、谦卑、随遇而安,一插便活,唯恐贡献不多,奋发不及。

柳:柳是美丽清雅的象征,但它却不屑于骄矜作态,天生丽质,朴实无华。

柳:柳含着飘逸的欢笑,随风劳作,吟诗作画,为人们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柳:柳的枝条还可以制箱编篓,不但能存放物品,还是艺术品,被人们当作国宝来收藏。柳编制品早已走出国门,换取外汇。

柳:柳枝中含有大量的柳酸,则是制作药材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可以治病救人。

柳:柳的芽叶还可以泡茶饮用,清脑明目,神清气爽,纯天然绿色饮品。

柳:既是智者,又是勇士!以柔克刚,它是那样的眩人眼目,对土质没有任何要求,有图插条便存活;刚柔并进,因为强者并不都是刚挺的形象,大地上有分发的智者,也有气概似火的战士,柳树便是坚强的战士,生命力极强。

假如地球经受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只剩下一种树木的时候,那棵树的名字,可能就叫柳!所以我喜欢柳,我爱柳。在无数个春天到来之际,我都会想起家乡的柳树,想起闺中时的爱恋,情满柳树林。柳哥他是那样的喜欢我的长发,甚至是因为我的长发飘飘,漂亮极了,美丽极了,他才会爱上了我。

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破四旧,立四新,见到长头发就剪掉,是革命运动。爱赶时髦的女孩也都勇敢的梳起了寸头!柳哥他,是坚决反对我剪短头发的。为了躲避剪头发,柳哥陪我藏在茂密的柳树林中,竟然没有被人发现。我们一天没吃没喝,也没觉得饿,爱情食粮更饱人。

在那个以运动为核心的革命年代里,情人之间的情感,是被压抑和桎梏的,恋人之间,神圣!不可侵犯。连相互拉一下手都不敢。柳哥他,竟然敢如春风摆柳,用手舞动我的长头发,飘来飘去,爱不释手,这便是爱了。我很幸福,很快乐,很心醉的。他拨乱的不单单是我的长发,还有痴情少女的情怀,异性相吸,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就是恋爱了吧。我们就开始谈起了恋爱,算是那个年代里最美好的爱情吧。

成人后的女孩子,过去在乡下,是会被母亲及姐姐,严加管教,不得私自和男孩子们接触,留在家里看着才放心。不经过允许,你是绝对不得擅自离开家门半步的。为了保住我的长头发,大逆不道的我,一整天都和男孩子呆在一起,等于私奔,该当何罪?

太阳偏西,造反派终于撤离了村子,我和柳哥才敢回家,逃过了剪发之劫难,成功的躲过了破四旧的革命运动。要知道,女孩子想要留一头长发,十分的辛苦不容易,得日夜呵护,精心梳洗,至少需要四年的时间,才能长成长头发。漫长的四年呀,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没有耐力和毅力的人,是绝对留不到齐腰长的秀发。我美丽漂亮的长头发,人见人爱的长头发,是柳哥冒着随时随地被批斗,随时随地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的危险,才帮我留住了长头发,现在的长发不是青丝,而是千年不烂的情丝。

造物主弄人啊!命运无法抗拒,最终柳哥还是没有娶柳妹进洞房,心酸楚,情难忘,劳燕分飞各西东,有情人难成眷属!往事不堪回首,老家的桑田已老,自家的房屋早已荡然无存,三十年没有回故乡了,意还在,情难圆。家乡的柳树,如同我一样,又长了三十个年轮,一定更粗更壮了吧。

柳,我想你,好在你的家族遍布全天下,在那都能看到你们的美丽身影,便能寄予我的相思。无论何时何地,我都爱看柳树那如青丝般的枝条随风舞动,如同柳哥舞动我的长发,心里美滋滋,激动不已,倍感亲切。垂柳如青丝般的摇曳,扣人心弦,浮想联翩。青丝情意,绵长久远,万年不烂!自古以来,人们都把青丝寄情思,留住青丝,就留住了情丝,以解相思之苦,永记相思之情。

每年柳树发芽时,我都会剪一把柳枝条当青丝,埋在柳树下,就让我的相思,永远的留在人间吧!祈盼春风更暖,吹开柳树梢,快快吐新芽,枝繁叶茂,引来蝶飞蜂舞,还有轻盈俏丽的小燕子,落在柳树枝上,娇滴滴地吟唱:“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柳,我爱你!忘我的轮回你一年又一年的新生命吧,感谢春天,让柳树的生命更加灿烂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怀念捉鱼的经典散文

全文共 1928 字

+ 加入清单

每每走过鱼塘水渠,就会想到童年的家乡,想起故乡的鱼塘,想起童年时代捉鱼的情景。

家乡人每到除夕前一天的时候总要抽干几口鱼塘,承包鱼塘的人要把一年来辛辛苦苦养的鱼,捉来卖,换上钱来过年,给孩子添上几身崭新的衣裳,采购一些年货,也给自己留几条鲜鱼过年。更主要的是,大人们在捉大鱼的时候,我们小孩子也可以下鱼塘去捉鱼,自然捉到一般都是鲫鱼、鲇鱼,以及不知名的小鱼,不过这些并不重要,而是捉鱼的乐趣,于是捉鱼是孩子们最欣喜的事了。

记得有一年快过年的时候,天异常的寒冷,凛冽的寒风刮了好几天,鱼塘边上的树木早已是光秃秃,没有一片的叶子,风一吹来,只是光着身子在摇晃着,冻得直哆嗦。在春天可以看到绿茵的小草,这时也换上了黄衣裳耷拉着脑袋,紧缩着一团,气息奄奄地垂在鱼塘里的水面上。鱼塘的水面微波粼粼,倒映着的蓝天白云,也成了跳动的音符,一圈又一圈地荡漾开去。偶尔有一二条大鱼浮出水面,吹个小泡泡,吸了一口气,转个身,撅起尾巴,又钻到水底里去了,只留下尾巴掀起的浪儿,让人们知道鱼塘里有大鱼呢。

吃过早饭后,承包鱼塘的人,扛了把?头,来到鱼塘便边,一锄一锄地把鱼塘的决口排开,一会儿水开始往外流去,随着决口的增大,水也变得大起来,变得湍急起来。几个小伙伴早已从家里拿了粪箕、小水桶在鱼塘岸边等待着,承包鱼塘的人看着我们在等待着打鱼,指着鱼塘里的水,笑着说:“想打鱼,还早呢。”虽然天气寒冷,冻得我们直打哆嗦,但我们依然在兴奋地看着水位一点一点地落下去,塘对面数不清的树根交错深入塘中,也开始露出它的真面目,树根下面有许多小洞,有好多好多的鱼藏在树根下面的洞里,以前很多小伙伴打鱼的第一站就是到那树根底下或小洞中摸鱼,会摸出许多小鱼来:有鲫鱼、鲇鱼、鲤鱼……但现在大家都怕到那里去摸鱼,原因是有年夏天,伙伴们兴起,到鱼塘边的树上嬉玩,一个叫细妹的伙伴眼尖,惊叫一声:“蛇!”大家循身声望去,一条碗口粗的大花蛇盘绕在树根上。大家没命地跑,脸都吓白了,腿也吓软了,跑出很远很远才坐在地上喘着粗气。以后一谈到那树木,大家都不寒而栗,现在只有大人才不怕到那里去摸鱼了。“鲫鱼,大鲫鱼!”伙伴们不约而同地喊了起来,只见一条大鲤鱼从对面树木下的树根洞里跳了出来,伙伴们眼痴痴地望着,谁也不敢前去。一个叫泉章的伙伴说:“拿竹竿来扒!”另一个说:“不行,太远了。”“要是它一直跳到我们跟前就好了!”细妹想得天真……大家七嘴八舌,终归毫无办法。我趁大家说话之际,偷偷溜到那树木边,因为我知道蛇在冬天是不会出来的。我将两脚勾住树干,将身子倒下去,伸出双手,抓住了那又大又肥的鲤鱼。“捉住了!捉住了!”伙伴们为我而高兴,而我却被那承包人骂了一声:“不要命了,多危险呀!”但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捉到了第一条大鲫鱼。

随着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山头上爬高,鱼塘里的水越来越少了,快到中午的时候,鱼塘了的水只剩鱼塘中央落窝的一点了,那些大鱼、小鱼开始乱着一团起来,活蹦乱跳,似乎已经明白自己末日的到来,也让鱼塘岸边站着人看得心里痒痒的,恨不得马上下去抓鱼了。但我们只能等承包人把大鱼打完之后才能下去捉鱼,如果提前下去捉的话,会被他赶上塘岸来,无奈呀,只能眼巴巴地先看着承包人打大鱼,心里打紧得很。大鱼打完之后,承包人说了声可以了,我们一窝蜂地走下鱼塘里去,开始捉鱼,我先是用两只小手伸到鱼塘的淤泥里去,慢慢摸着,因为有些比较大的鲫鱼等钻在淤泥里去,若用粪箕是难以打到的,只有用手摸着,碰到鱼后就两手迅速握住,摸到鲫鱼还好,容易捉住,但摸到鲶鱼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鲶鱼的身子很滑,嘴角有两边有刺,一不小心就会被刺着,你的手会不由自主地松开,鲶鱼就会乘机溜走,不过我可有经验,摸到鲶鱼的时候,我只需要一手顺着鲶鱼的嘴巴摸去,就不会被刺着,凭着这一功夫,我一般都比小伙伴捉到鲶鱼多得多。稍大的鱼捉得差不多了,然后我会用粪箕去捞浮在水面的小鱼,那捞一下保证有几条或十几条小鱼,收获也不错。摸着、捞着,我们的小手冻得通红,嘴唇发紫,但我们似乎还每感觉身体的寒冷,一心一意打着鱼,眼睛死死的盯住浮在水面的鱼,只要出来吹个气泡,我都会把粪箕往目标一捞,保证把鱼捞着,变成囊中之物。确实鱼塘中没鱼可捞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爬上岸,提着装满鱼的水桶回家,这时阵阵的寒风袭来,才知道身体的冷了,于是踉踉跄跄赶紧往家跑去,母亲看到我后,总会赶紧帮我XX,叫我去洗澡,嘴里嘟囔地说:“打的鱼还不够买洗衣粉的钱呢。”

但这捉鱼现在回想起来,却分外生动有趣,那幼稚的童年啊,直到现在,我对鱼的认识比身边任何一个人都全面,这可能正得益于我童年那无数次捉鱼经历。而这丰富的经历全部沉积在我的记忆深处,回想时,自己总是忍不住微笑——这些童年的趣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怀念乡下的抒情散文

全文共 148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从何时起,内心深处就开始有一种怀念乡下的感觉。常常会莫名的想起年少时在乡下过的日子,怀念乡下那些人,怀念乡下那些事,更怀念故乡的溪水长流、青山环绕、鸡鸣狗吠、乡音熟语。

有朋友问:是厌倦了城里的繁杂喧嚣么?也不全是的。毕竟,都市里的生活比乡下要方便的多,尽管近几年里故乡也发生了不小变化。想来想去,或许是自己本身就是乡下人的缘故吧,才有了对故乡的这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怀念乡下。乡下的生活是清净的,乡下的生活是安闲的,乡下的生活更是惬意的。在这里生活,时刻会使人身心处于一种轻松状态,丝毫没有一种紧张感或压力感。春天里的早晨,迎着刚刚露头的朝阳,在湿漉漉的稻田边的小路上走着,能听到久违的布谷在歌唱,能见到啄泥的燕子在电线上停歇,还能远远的感觉到深山里斑鸠的啼叫,春天的序曲在这些精灵们的演奏中娓娓而来。昨夜的雨湿润了大地,脚下的泥土散发着浓烈的气息,直把人陶醉。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快乐一层层向心中漫来。夏日的某个黄昏,霞光在村子西边上空上演着一场绚丽多姿的火烧云系列片,吸引了长金胡子的老爷爷,吸引了顽皮可爱的孩童,连小猫小狗小鸡们都不时抬头歪向天空。在最后一丝夕阳钻下山头时,周围就寂静了,心也忽然间宁静下来,尽管对面山头的小树林中充满聒耳的蝉鸣,不远处的稻田中装着盈耳的蛙声。秋天的午后,强烈的阳光唱得正欢,辛劳的乡民早已忙完一上午的活儿,枕着自家编制的竹篾凉席,在金黄的季节里丰收着甜蜜的快乐和希望。唯有村子前头的那条小溪,还荡漾着孩子们的欢笑,水流声拍打着嬉戏声,光溜溜的肌肤抚摸着灵动的溪水,童年就是这般的简单和自然,突然间,觉得乡下又充满着欢闹。然而,在乡下,更多的还是寂静,冬天的夜晚,就是那般的无声。屋内,一家人围着火炉静静地享受着温暖的幸福,一切都静下来了,只有木炭闪动着啪啪的碎响,伴着大树根燃起的火苗儿。入睡,躺在暖暖的被窝里,伴着窗外雪花簌簌的轻吟,伴着枯枝偶尔的咯吱声,渐渐进入甜美的梦乡。

怀念乡下。淡淡的乡下生活,使人变得一切都淡然起来。因为生活简朴,乡下人需要的并不多,所祈求的也不多。一年到头有吃,有穿,有个好身体,就足够了。俗话说:一丘田,一头牛,讨了老婆孩子就不愁。过去村里的老百姓就只有这个美好的愿望。当然,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如今的乡下也发生不少变化。路通了,水改了,房子高了,生活好了。可不变的依然是那与世无争,清白安然,简约朴实的生活态度。

怀念乡下。乡下有我最亲最爱的父母,乡下有我熟悉的父老乡亲,乡下有我童年美好的回忆和念想。在城里安家后,曾好几次和父母商量,让他们搬进城来,可每次都遭老父亲的拒绝,他不愿离开村子,不愿离开土地,更不愿离开这乡下的生活。于是,我每有空,就回到村中,陪陪老父老母,和他们拉拉家常,聊聊最近村里的新鲜事,也把外面的稀奇事传给他们。顺便到乡亲们家中转转,看看这家今年收成又增产,瞧瞧那家刚刚又添了儿孙。在村子中走,能随时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淡淡的气味中,散发着童年往事的气息,似乎自己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那个日子。在村子中走,能随时倾听到熟悉的乡间声音:牛眸,犬吠,鸡鸣多么优美的乡间和谐曲啊!

故乡是什么,桑梓是什么,是祖辈们的埋骨地,是父辈们的家乡,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出生地。它由无数祖辈的冢堆构成,更由一代代人血汗筑建。城里没有故乡,故乡只能在乡下。城里有的只是钢筋水泥混凝土,这水泥上生长不了庄稼,生长不了灵性,柔情乡梦的根扎不下去,浓浓的乡情种子只能在松软的乡下泥土地里滋长。于是,我们的心中突然间有了感慨:有时间,不妨多去乡下转转。

怀念乡下,有空就去乡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怀念炉火散文

全文共 1155 字

+ 加入清单

秋风乍起,寒意渐浓。几场连绵的秋雨后,树叶纷飘,屋里一片冷清。小区虽说已供暖,但若有若无的气息,不由地让人回想起曾经的炉火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只要一变天,气温下降了,家里的炉火便安办起来。点一炉玉米轴轴,放上几块废旧木头,土房便变得温暖如春。坐在热热的火炕上,那更是万分的惬意。农家的冬三月,不事农事,都猫在家里。妇女们操办家人过年的衣物,男人们一边筹划第二年自家的农事安排,一边转着喝烧酒。学校的教室虽生着个大火炉,但冷热不均,挨得近的冒汗,离得远的冻得手脚冰凉。我的个子小,上学一直坐在第一排,饱尝冷冻的困扰。课间休息或放学后赶着围在火炉边烤火。不过这烤火,也是有技巧的。在外边呆久了,身体寒气重,手脚都僵的时候,是不能一下子围到火炉前烤火的。否则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发挥作用,让人疼痛难忍。儿时没有这个概念,大人们也说不清楚原理,只是告诫。受冻性急的孩子哪能顾及,总要亲自尝试一番才会体会这一疼痛的教训。

俗话说家暖一盘炕,农家的大火炕,承载着一家人的温暖与生活。但在寒冷的冬季,每家的炉火是必不可少的。农家人缺钱买炭少,但决不缺烧的。白天采光好时用秸杆、玉米轴轴、葵花杆、麻橛橛、树枝、废木头都是引火烧炉的好材料;夜里为了保温,才放上几块炭。炭火发热量大,一会儿功夫,炉肚变得通红,家里的温度立马升起来。为了尽最大程度利用这炉炭火,农家人就会把山药蛋放在炉排下烤,炉圈上用猪皮或麻团胡油蹭几下,把切好的山药片放上烤。炉条下的整山药蛋烤熟要费些时间,炉盘上的山药片片,需勤翻着些且用了不多少时间,焦黄香溢的山药片片就可享用了。坐在炕桌边一边写作业,一边吃着母亲烤好的山药片片、烧山药,心里美极了。

土默川盛产高热量的焦煤,但压不住火。那时交通不便,一河之隔能压火的伊盟煨炭竟然用的极少。当然主要是当地各乡都有煤窑,且有给村民分低价煤的福利。每日凌晨,天色未明,母亲就起来生火,一炉麦草、麻橛,家里就热起来,赶紧放上二块炭再压上一些上次未燃尽的炭团,屋里立马热了。窝在被窝里的姊妹们在母亲把各自衣裤烤热了,才钻出来穿衣服、洗涮;吃罢母亲做的酸粥,背着书包去上学。我自幼畏寒,一天都离不开温暖的火炉,稍有不慎,就会感冒咳嗽;这让母亲慌慌不安,一冬都对我呵护有加,姊妹都说我是家里的“大熊猫”。整个冬日,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其乐融融。

楼内供暖依然冷冷清清,找物业、找供暖人来了几帮排气、放水折腾了几趟,依然如故。一向怕冷的我,受寒伤感咳嗽不断,吃药打吊瓶一周多尚未好。我与妻说,假如母亲还在,老家的土屋还在,我回去住上几日,喝上几顿母亲的红糖姜粉蜂巢水,拔上几个火罐,咳嗽大概早就好了。可母亲去了,老家的土屋也没了,温暖的炉火也已成为一份追忆。

近日,天气愈冷,小区暖气的温度也终于升起来了,但我依然怀念那曾经的炉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怀念过去的抒情散文: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全文共 2365 字

+ 加入清单

抒情是通过文字或者景色来抒发内心情感的文章。小编整理了一些,快来看看吧。

【十七岁那年雨季

题记:这是我十七岁时写下的文字,晃眼间,几年过去年啦,我们的青春,我们的忧伤原来就这样一去不返了。

曾经有一个网友说我是个忧伤的孩子。我说,我是个孩子,但不忧伤,我只是一个面无表情的人。

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一句话:冬日是幻觉,但是我不能没有你......

我总是希望能从身边抓住些许什么东西,但是没有,未来无可预知,所以我只有回忆,想你。日子如流水般的干净,然后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突然的老了,仿佛从来没有长大过。

经常会在看到一些忧伤的文字的时候跟着难过,好象那都是在写自己。

我想,多年以后我也会离开城市,回到那个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小山村里,然后和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结婚、生子,忘掉什么是爱,就这样的平凡到老,直到死去。

前些日子在电视上看了水木年华的演唱会,他们在唱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能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听过之后我突然的觉得空荡荡的难过,就象一个孩子突然的想起了自己丢失了的玩具一样---哭着、喊着要把它找回来。

前段时间,一个初中的同学发了一条短信给我:流星划过天际,我错过了许愿;浪花拍过岩石,我错过了祝福;故事讲了一遍,我错过了聆听;人生只有一次,我庆幸自己没有错过你这个朋友!写的很烂、很煽情。我想是的,我们错过了太多太多......

“有些人,说好了永远在一起的,然多年以后却都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再也没有了彼此的音训。明明说好了再见的,却再也没有见过面了......”

当我发现自己开始用N多年前来形容自己的过去时,我才相信---我真的都已经长大了。即使得到了彼此的消息,见了面,又能如何?相见不如不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因为它总是让我安静的忧伤。

其实一直我们都是路人,一次次的路过或被路过,就象传说中的那只没有脚的鸟,它停不下来,所以只能一直的飞,只能一直的飞,直到死去。开始、结束,简洁而又分明......

红豆生南国,是很遥远的事情。

相思算什么,早无人在意。

醉卧不夜城,处处霓虹。

酒杯中好一片滥滥风情。

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守着爱怕人笑,还怕人看清。

春又来看红豆开,竟不见有情人去采,

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那年那月,那怀念

最美好的回忆,是把自己留在了过去,在一朵唯美里,扑捉时光,轻挽红袖,紫陌添香,让偶尔的落花冢,等待轮回的又一次含苞待放。幽深的轮回老巷口,闪着擦肩而过的行者,游走在光阴下的故事,谁是谁的主角?谁是谁的唱词?叹息的清风,飘来棱角分明的回忆,冉冉岁月,光阴如沙,磨平雕空时,那抹风景改写了最初的模样……

当终有一天,落花满天,梨花带雨,漂泊在岁月的一头,荡过了尘世的繁华琉璃,白发悄然来到,蓦然回首,一曲曲情思未了,一阙阙感怀流落指间,小心捧着孩提时的希翼,一季的花开,烟云了一轮回,一程光阴,醉舞昔年的无悔。坐落在一笔怀念里,徐暖那段的尘烟,望穿秋水,始终眷恋泛黄书页里的段落,轻轻打捞滴落的时光,瘦梗的倒影,却掉落片片,难以捡拾!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那么怀旧,挽发怀远,静静数落门前落英,一片片飘零而去,瘦风大片大片的,忽的洗礼门楣,浮动着心情,开始念想窗前,念念有词,水云间,小轩窗,竹帘下,思起红烛,挂过烟云浮波,已是风萧条,夜阑珊,那残情掠去了温暖,似乎已是夕阳西下。

怀旧的情思,日益增长,望着旧照片,落落的心情,乘旧时的月色而来,那个高高的马尾辫,在微风中翩翩,红扑扑的娇颜,明媚了一程春色,缤纷着四季色彩,斑斓起一窗花红柳绿,婷美了少时锦绣。不忘素年锦时,拾忆岁月,情染西风晚霞,懵懂的心蕊,香染清风流云,柔美下的温润,或许那便是少女的一厢情怀,那便是锦瑟年华的美丽!

曾经爱过的,恋过的,是那山那水,那一方人,潺潺的小河,依依的倒柳,浅水游弋,沙滩玩耍,光着小脚丫,泥鳅那般,抓鱼捕虾。田埂里跑跑跳跳捉蚂蚱,三五成群挖野菜,玩泥巴;猴儿似得爬树摘槐花,跳绳玩石子大树下,过家家。一朵朵无邪的花,催红绽绿,描绘了一幅童年的画;清澈的河流,澎湃着激情的浪花。

光阴悄然无声,静静深流,默默留痕,浮动着深情,犹如望情的浅月,淡淡的,浅浅的,蘸着墨水味道,尽情泼墨了一幅幅画,山水微澜,笔笔如画,五彩斑斓,明媚如春。那昔年犹如一首诗,平平仄仄,押着韵,阙词首首;亦如一首歌,跌宕的音符,谱写了喜怒哀乐;昔年是自由的纸鸢,高远天际,颤动羽翼,翱翔了季季春天。

那年那月犹如四季里的春,回忆总是透着缕缕温暖,流着脉脉温婉,那是春天的婷美,是桃红柳绿的朝气,蜂飞蝶舞的美好,那是年轻的色彩,青春的味道。每次提及,感触一涌而来,在无悔的清晨,五彩的珍珠,雀舞起一架架纸飞机,飞越蓝天白云,折射出燕蝶恋花的初春氤氲,心香生云,花语成诗,涓涓美好的回忆!

花开花落,潮起潮落,缘来缘去,来了,去了,都是这一笔旧时光纠缠着。原来时光不曾,风声却依旧,渡口残留下阵阵余香,滋润着飘落的花蕊,愈发怀念过去,那个少女的懵懂,婉约的情怀,青葱岁月里的风华正茂,风花雪月里的信誓旦旦,走过尘寰,流逝在光阴的指缝中。彼此给予的心灵默契,却温暖了这一程程山水。

旧时光,寂静无语,记录着初衷,陪伴着成长,单纯无邪,开心快乐。怀念依旧,藏匿心底,剪剪细雨清风,柔润成长的枝桠,合着温婉,措辞每次回忆,每一笔怀念,伴着昨日余香,姹紫嫣红雨歇的天空,擦肩的人,转身的事,都如流逝的风沙,飘落下的秋叶,都在更替轮回中,一次新的开始。相信阴霾过后,便是艳阳高照,相信风雨过后是彩虹满天。

那年那月,那怀念,又一次忆起。风起音来,缘生相守,缓缓一笔带过,锦绣年华,花飞蝶舞的盛世,默默的怀念,浅酌情怀,只许一切还未走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年怀念童年散文

全文共 1016 字

+ 加入清单

城里乡下,饭后的孩子,一群群追逐打闹游戏,男孩弹玻璃球时的争吵,女孩跳皮筋时的歌唱,露天电影争抢地盘的喧嚣,把一个个夜晚,感染的活泼生动。发小的情谊,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潜滋暗长了。最有意思的还是周末,城里孩子可以去公园动物园逛逛,跟花儿草儿蝴蝶小鹿们对话;农村的孩子,会提上篮子,装模作样的去地里挖野菜,绿油油的田野里,谁知道他们挖的是不是更多欢乐的源泉呢?

“小也么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呀不怕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呐没有学问呀无脸见爹娘……”多么淳朴的念头,多么简单的道理。现在,几岁的幼儿,就要承担起父母未竟的理想,就要在生计前途的压力下,开始漫长的求学生涯。是的,他们比当年的我们成熟,比当年的我们有远大志向,比当年的我们多了很多琴棋书画的技能,但是,当年的我们,却多了属于童年的轻松,多了那个年龄段应有的生活空间,多了许多不掺杂质的友情……

于是,我突然明白,我,原来曾经拥有过那么美丽的孩提时光,虽然那时没有电脑没有麦当劳没有芭比娃娃没有变形金刚,但是有幽蓝的天有未被污染的自然有自由成长的空间,这些,都让我的童年那么丰富那么灵动,也让我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一段宁静的回忆一份精神的财富,可以在如今嘈杂浮躁的社会里独自品味,以安抚日渐沧桑的心和情怀。

所以,我亲爱的孩子,你们还在天真烂漫的年龄,我愿意你们有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特权。等到有一天,你真的长大了,等到你学会了用修改自己的思想来适应社会,你明白了很多时候连掉眼泪的机会都很难找,你明白了更多的场合需要你强颜欢笑,你明白了必须要用脸上的微笑来掩饰心中的悲伤的时候,你会那么深切的怀念这个自由自在的阶段!因此,我们怎么可以轻易就缩短你纯真的童年?!所以,我亲爱的孩子,哪天你不开心了,可以毫无顾忌的哭泣;发现地上有新奇的东西了,可以蹲下来认真的研究好长时间,我希望老师都能适当改变教育的场所方式,让你有机会自己去认识这个世界;你可以大言不惭的对老师说:“老师,我喜欢你,我长大了让你当我的新娘子!”老师不会窃笑你说你早熟;你可以在吃饭的时候面不改色的去尿尿,你可以在午休时悄悄的在床上和身边的小伙伴说一会悄悄话,你可以在课堂上偷偷的用彩笔涂涂手指甲……毕竟,能随心所欲的时光是那么的短暂!毕竟,能在简单中发现快乐是那么的可贵!

所以,我亲爱的孩子,我希望,等有一天,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回忆起童年的时候,也能像我一样,发现,你曾经,有过那么美丽的时光……( 文章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怀念柳树散文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我在北向阳念小学时,校园里种着一颗高大挺拔的老柳树,柳树像守护神似的保护着我们。听老师讲这棵老柳树是当年她带领同学们种的树中仅充活的一棵,听着老师的介绍,我深深地为这棵老柳树而感到骄傲自豪。然而,现在我却走进了另一所学校,而深深地怀念这守护神似的老柳树。

春天,老柳树在那春风的呼唤中,展开了许多淡绿色的叶子,在春风中摇晃着,好象在向你招手呢!夏天,老柳树的叶子渐渐长大,淡绿色的叶子已变成了深绿色的了;秋天,风吹拂着老柳树的叶子逐渐飘落,校园仿佛成了用叶子铺的地毯;冬天老柳树的叶子飘落完了,一切都成为光秃秃的,下过雪后,老柳树好象被裹上了厚厚的冬衣。

这棵老柳树仿佛就是我们的大哥哥大姐姐,不管遇到什么都护着我们。就像夏天,强烈的阳光照射着我们,老柳树就乘开自己的“大伞”来抵热,而我们却在它的下边尽情地嬉笑玩闹着。

我爱校园里的老柳树,虽然我离开了校园,离开了老柳树,但是老柳树呵护我们的形象却一直停留在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怀念杨洁导演抒情散文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寒暑假,必有一部电视剧在上演,那就是83版(或者叫86版)《西游记》。这部重播了2000多次的电视剧,也是我们儿时的快乐来源,可以说是百看不厌。

小时候就知道这部电视剧的导演杨洁,是一位女士,也看过关于她的一些资料,很崇拜她的执着和坚持,在中央台的《艺术人生.西游记剧组二十年再聚首》中,看到了杨洁导演,听到了她这样的讲话,她引用了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如今,真的变成了怀念,从网上看到杨洁导演去世的消息,心中居然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她给了唐僧师徒四人一世的荣耀,给了众神仙、众妖魔的魅力,留给我们的是儿时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若你离去是否能带走我的怀念散文_[第四单元]写散文作文800字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或许最初抱你最初吻你这结局……幽静深夜,微风细雨,漂荡一世富贵,散落终身情缘。尘世闭幕,留下的不过是;惋惜半生。心酸为谁。心痛为谁。心碎又为谁,是谁的故事灼痛了我的双眼,让泪轻溅纸笺,那一幕幕顾虑,只为谁叹气无言。

从前的相片,从前的笑脸,已无法重现。沉浮半生只留孤独孤寂在我身边,往前是缄默沉静的旅途不知道难言,转头是心酸的过往苦不堪言,逗留脚步,驻扎一世愿望在此等候,只为来世能和你许三生三世的许诺,一同走过三生三世的爱恋。

穿越红尘的爱恋与挂念,不管相隔天南地北,千山万壑,哪怕狂风暴雨,骇浪滔天都无法阻碍我对你深深的留恋与怀念,从前懵懂的年岁为芳华的炽热而动乱, 为团聚的时刻而跳动,如今梦已然明晰,可已记不起你掌心的温度,只因一个转身,却把你遗失在年月的潮流,再也找不到你的身影,远远的已成了回想,不觉中你 我已成了互相生命中最美的过客,身影却还在这尘世中游荡,所留下来的不过是那淡淡的想念与纠缠!

缘聚缘散,散步于人生,独步于红尘,又有谁能紧握归航的船票,即便不能长相厮守,心也要严密相连,这样的缘分是不是即是所谓的爱惜,在这茫茫人海,只 有你给了我心有灵犀的感受,是那样的美好,无以名状的炽热,融化了厚厚的积雪,温暖了互相的心房。如今只想走到时刻的止境,去寻找遗失在时刻的感动,回望 旧日的阳光,回想旧日的高兴,想要做回自个,此刻却已力不从心。一切一切的怀念是否能在这晚上寻找到曙光。

冷香飘尘,暗夜里充满淡淡的想念,对你的挂念布满整个心房,梦里花落,时刻织造成了网,摆脱不了命运的摧残,尽力挣扎着,却一步步堕入深渊。孤寂成海想念成灾,若你离去是否能带走我的怀念,若你不肯可否留下一丝发髻,让我来世寻你,能够以此为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怀念青春散文

全文共 2390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深夜,在深夜里自我相拥,在深夜里又自我相恋。我明白,夜就是这样悄无声息的来到身边,然后在我的耳边喃喃细语,又仿佛在亲切的召唤着我的全部灵魂。

我知道,我就是这样恋上了深夜。

耳麦里总会在这样的时候传来那些煽情的歌曲,也许不用用心去听,但是总感觉内心仿佛被什么占据了一样,在这样的深夜,任凭寂寞与空虚像毒蛇一样,将我的一切慢慢的吞噬。

我想我又开始思念与怀念了,想着儿时甜美与倔强的模样,想着自己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幻想,想着那些已经渐行渐远的朋友与亲人。刹那间,我竟又开始恐惧起来,内心隐隐作痛,仿佛失去了什么一样。于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不得不选择在路灯下的长椅上独自一人给内心放一个长假,亦或是在绵延无尽的道路中不停的行走,即使是迷茫,即使是恐慌。

中学毕业那年我还是那样的稚嫩,老三说:和我去西北吧,那里也许可以给自己放一个长长的假期。我摇了摇头,我说我想留下,我的世界太小了,只有头顶那一片微不足道的小小的一片天,我就是这样,不知不觉中给自己画地为牢,囚禁在那个至今都不愿意走出去的小小的世界里。就这样,老大去了东北,老二去了南方,我依旧留在北方。

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彻夜难眠,整宿整宿的失眠,母亲看了总是那样的心疼,于是更加无微不至的来关怀我,每当我对着窗子看着天边飞过的鸟儿孤单掠过天空,只留下寂寞的身影时,母亲便走过来说,你要是想飞就飞吧。

可是我能飞到哪儿去呢?

于是,我很长一段时间关在屋子里去找一些自己可以去的地方。雄伟的布达拉宫,辽阔的呼伦贝尔,迷幻的西安古都,我似乎都想能亲自踏上这每一寸土地。可是终究我还是败了,像个犯了错的孩子蜷缩在自己的角落里,画地为牢。

老三打电话来时说,西北的山像老人粗糙的手,形容憔悴,面黄肌瘦,但是总带着一股孩子般的倔脾气。于是我笑了,我说他太傻了那不是孩子的脾气,而是他的脾气。他在电话的那头然后沉默了很久,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清晰的可以听到电话的那边传来一阵抽泣,我明白,我们都已经回不去。

儿时,我多么的渴望成长,渴望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最起码那时候我会想长大了就会有自己的钱,买自己想玩的玩偶,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会有人以监督人的身份出现在你的面前。于是我们拼命的成长,然后在不断的长大时才意外的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开始变老了。

老三的父亲去世的时候,我们还在高考的战场上不断的把头尽量的低下去,从和书一样的高度,直到侧脸贴在某本已经开始变得模糊的书本上。只是不经意间,我们还在嘻嘻的时候,却从没有想过世间是会变幻莫测的。

于是老三沉默了,终日在烟圈与酒精之间痛苦的徘徊与挣扎着,脾气也开始变得暴怒无常,躲在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角落里憨憨入睡,仿佛与世隔绝了一样。我不敢轻易的去触碰他内心那颗柔软的心弦,仿佛像是支离破碎的水晶一样,再也不能回复到原来的样子。

终于,老三还是落榜了。

临走前,他说他想去西北看一看,我们只是把他送到车站,便也就此作别。他说:好了,我走了,请不要记得我,也请不要怀念。

我懂得老三被带走了,不是人去了一个很遥远的地方,而是心也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就像他说的一样,我甚至也不敢让自己的内心为他而去停留片刻,我明白,我们每个人之间从此都已作罢。

时光终究是一条不老的河,任凭她绵延无尽的流着,像个孤单伤感的孩子,只是一路泪奔,好不停歇。就这样,我们都习惯了沉默,彼此不再问候,彼此不再联络,生命也便在不知不觉中黯淡与消沉了很多,没有了往昔的欢笑与打闹,没有了往昔的争吵与玩笑,如今有的,只剩下敷衍和匆匆结束的话语。

于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冲动,我回到了久违了农村老家,想到了记忆里渐渐消沉在天边的村落。还是和往昔一样,和记忆中想要挣脱的一切一样,绵延起伏的麦田,缓缓蠕动的毛毛虫,还有溪水里不断浮出水面的鲤鱼,都在脑海的深处像陈旧的画册一样,再一次展现在我的面前。麦田依旧,毛毛虫也依旧等待着破茧成蝶,鲤鱼同样会在寂静的水面相互嬉戏,只是突然间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变化的只有我而已。当然,老屋子旁边的那颗柳树已经枯死了,只留下灰褐色的树皮和粗壮的枝干。

我想我倦了,倒在草地上看着夕阳在我的视线中渐渐远去,消失在麦浪中,消失在黑夜里。星星倒是个顽皮的孩子,调皮的眨着眼睛,我似乎已经眼花缭乱了,分不清哪一颗是牛郎,哪一颗是织女,更找到不到了儿时喜欢的北斗七星与猎户了。这时我才突然间明白,连星星也会厌倦。

屋檐下的小燕子已经孵化出来了,唧唧喳喳的叫个不停,不知疲惫与辛劳,只是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你会发现地上渐渐的多了小燕子的大便。那时候外祖父总会找一些木板,挂在他老房子里燕子窝的下面,等到秋天燕子走的时候,再把它取下来。

我喜欢外祖父赶着骡子车来看我,只有那样我才会背母亲交给我的歌谣:噶有噶有车,姥爷不来接,干嘛去,听戏滴,听嘛戏,《红灯记》。可是如今那个熟悉的骡子已经不知道何去何从了,外祖父也已经去世了,我再也见不到那个暴脾气的外祖父赶着他心爱的骡子来接我去听《红灯记》的时光了。不知不觉间,鼻子竟酸了起来。

外祖母去世之后外祖父便大病了一场,他瘫坐在床上,像个孩子一样哭着,母亲心疼,便隔三差五的去陪着他。我去看他时,他总是对我说:小乐啊,姥爷不行了,姥爷这一辈子到头了。说完之后,祖孙两人的眼泪便都簌簌的落了下来。那时候心总会莫名的疼,撕心裂肺的疼。然后抱着外祖父哭着说:不会的,不会的,你还会看着我娶外孙媳妇的。

终于,在没有多久之后,外祖父便离开了,笑容只是永远的定格在了那张黑白色的照片上。后来舅母说,照那张照片的时候,外祖父为此还大哭了一样,说他知道那是什么意思。

如今,窗外的星星又开始俏皮了,同寝室的伙伴们也已经打起了鼾声,我知道此刻又是深夜了,有人在注视着我,只是默默的注视着我,是老三,或许是外祖父,我却突然间想要拒绝,因为我已经丢失了时光,丢失了记忆中的画廊。我想,如果还要成长,时光一定不用怀念着才会有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怀念杨洁导演抒情散文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4月15号,上帝或许想和西游记的导演聊聊《西游记》创作的艰苦过程,然后就给她发出了一张请柬。

生命无所不在,但年事有寿而尽。出生于1929年的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前不久才刚刚度过自己的88岁生日,没想到在4月15号,就因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88岁。

2017年4月17日上午,六小龄童也在微博确认了这一消息。

在星光璀璨的中国电视史中,杨洁留下了丰富的电视剧作品和历史印记。

永远的经典——《西游记》

说起86版的《西游记》,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是个物资、娱乐奇缺的年代。80、90后,暑期的主要娱乐活动莫过于看《西游记》。

现在,每当 “ 丢丢丢,登登等登 ,瞪登等登,登登等登,瞪登等登,丢丢丢~~~ ” 的片头曲响起,还是会瞬间把我们拉回曾经的童年时光。

《西游记》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科幻空间,儿童时期看西游记,那时多么希望像孙悟空那样,72般变换。想着拥有72般变换后,就可以去做很多坏事了......《西游记》塑造了很多科幻的概念,我们多么的想拥有其中一项技能。

尽管后来又有不少翻拍,但都无法超越杨洁版《西游记》,无论是表演、还是剧情以及服化道,抑或剧中诸多插曲,都深深吸引观众,无法被取代。《西游记》于1982年开拍,历时四年之久,可见这拍摄难度并不比西天取经容易。

回顾杨洁导演一生的作品

其中以86版《西游记》最为有名

现在86版《西游记》已不单单是一部电视剧

更是老一辈艺术家们血和汗凝结成的艺术品

杨洁导演虽然走了

但是杨洁导演所代表的中国电视人的

一种匠心精神仍在

愿杨洁导演一路走好

我们永远怀念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怀念童年散文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流逝的日子像花瓣一样

调零了就不再回来

回忆童年

那无忧无虑的日子

年少轻狂的我们把脚步踏尽大江南北

曾经

那粗壮的牛背上

我们天真地扮演着电视里的杀敌英雄

凄黑的山洞

是我们玩捉迷藏的天堂

黑糊糊的烤番薯

是我们最爱的零食

还有那狂风下的足球场

我们的正向着梦想尽情的奔跑

而今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

但青翠的草地上却不再有我们嬉戏的笑声

田野里也失去了我们互相追逐的身影

乡间的小路上我们那悦耳的歌声已不再响起

童年

就像一股纯净透明的细流

流走了

就直奔大海不再回头

但她更像一枚苦涩的青橄榄

让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