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考记叙文作文写作技巧(汇总20篇)

改写就是根据原有的故事情节或者结局进行改写。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范文,快来看看吧。

浏览

6060

作文

1000

描写秋天的中考写作素材

全文共 436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 秋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的菜地间。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

1. 啊,秋雨把梧桐树的衣裳打黄啦,给秋天添上了一身神秘的彩装。

2. 秋天到了,天空一碧如洗,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3. 秋天的天空里,团团白云像弹好的羊毛,慢慢地飘浮着。

4. 秋天的田野,一片金黄,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

5. 上坡上,一穗穗的高粱高傲地矗立着。秋风吹来,它们像一把把胜利的火把,高兴地晃动着。

6. 深秋时节,枝头黄叶被一夜秋风吹尽,遍地都是,好像铺了一条黄色的地毯。

7. 十月的秋风拂着大地,辽阔的田野一片金黄。

8. 秋天的湖面波光粼粼,一阵微风拂过,湖畔长长的柳条飘洒在湖面上,溅起点点水花,火泛起层层波纹。

9. 秋,来到果园,打开她的化妆盒,把苹果擦得透红,把橘子抹得金黄,把葡萄涂得紫盈盈的。

10. 千树万树的红叶,愈到深秋,愈加红艳;远远看去,就像火焰在滚动。

11. 秋的天空里,团团白云像弹好的羊毛,慢慢地飘浮着。

12. 秋光绚丽,金风送爽,如海的高粱举起火把,无边的大豆摇响铜铃。

13. 秋高气爽,蓝蓝的天像擦拭得一尘不染的玻璃,绵绵的云朵雪白雪白,如奶汁一般。

14. 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15. 不知道从多久起,仿佛一场紧张的拼搏终于渐渐地透出了分晓,田野从它宽阔的胸膛里透过来一缕悠悠的气息,斜坡上和坝子上有如水一般的清明在散开,四下里的树木和庄稼也开始在微风里摇曳,树叶变得从容而宽余。露水回来了,在清晨和傍晚润湿了田埂,悄悄地挂上田间。露岚也来到了坝子上,静静地浮着,不再回到山谷里去。阳光虽然依旧明亮,却不再痛炙人的脊梁,变得宽怀、清澄,仿佛它终于乏力了,不能蒸融田野了,也就和田野和解了似的;……秋天来了!

16. 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呼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一当在这个时候,便是秋了,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17. 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18. 风,轻轻地、温和地吹着,是美丽的灰姑娘姗姗而来;树木开始脱下她绿色的夏装,换上了金色的秋装。

19. 红艳艳的大苹果撩开绿叶往外瞧;金灿灿的柿子像正月十五的灯笼压弯了枝头;小红灯似的枣子在枝头上一闪一闪的;像玛瑙的葡萄一串串的挂在葡萄架上荡秋千;有的荔枝太胖了,把衣服撑破了,露出白白的肚皮,玉米特意换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黄的牙齿;大豆也许太兴奋了,有的竟笑破了肚皮;西红柿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便把口红涂在了脸上……

20. 金黄的稻谷在微风里,一边跳舞,一边唱着秋天的歌。

21. 金秋季节,满山遍野的枫林红了,好像一片火海。

22. 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飞掠过山谷离开。

23. 看,那菊花,它们开得多么热烈!多么旺盛!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一朵朵,一簇簇,迎着秋风,披着寒霜,争妍斗艳,喷芳吐香,开得到处都是,简直成了一个锦簇的世界。

24. 梨子树上挂满了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子,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走近一看,梨子脸上还长着许多小雀斑呢!梨子很多,把树枝越压越弯,越压越弯,有的梨子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

25. 那些“红国光”、“黄元帅”挤挤压压地挂在树上,躲在树叶后,露出一张张可爱的胖脸儿,笑迎着秋姑娘的到来。

26. 扑入车窗的景色,使我生发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触。那碧天的云,蛮荒的山,被秋霜洗黄的野草,俨然像一位饰着金色丽纱的处女,裸露着奶黄色的胴体,在萧瑟的秋风中婆娑起舞,展现着消魂的倩姿。伫立在山颠的秋阳,宛如一尊威武的战神,抖落血染的战袍,溅在草丛中,渗入山下的小溪,泛着数不清的涟漪,呜咽地向外流淌,从古流到今,从辽远的过去流向那茫茫的未来。

27. 清晨,晶莹的露珠便会和草叶做游戏,滚来滚去的。用手接一滴,一不小心,露珠便会滚落到地上,一下子不见了,仿佛也和我在玩游戏呢!

28. 秋,不是常说是金色的吗?的确,她给大自然带来了丰硕的果实,给包括人在内的众多生物赏赐了无数得以延续生命的食粮。“自古逢秋悲寂寥”,这是常人的看法。在许多的文字里,我们不难寻觅到描写秋天肃杀的段落。我们一直喜欢生活在生命的律动的氛围里,而缺乏对秋天全面而真实的理解与歌颂。五谷丰登、一派丰收的风景,是秋天的极致;满目萧索、一派肃杀的暮秋时节,也是秋天的韵味。那三分鹅黄、七分橘绿的落叶,曾几何时默默地陪衬姹紫嫣红的鲜花,默默地托举出如锦似橙的果实。春华秋实摘尽之后,也并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为了迎接来年的灿烂与辉煌,需让生命的指针暂时沉寂,使叶片呈古色苍茏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再看那一树霜红,燃烧着的又何尝不是一种情愫一种精神;那遍地落荫,显现的又何尝不是一种豁达,一种坚韧,一种旺盛而又无所畏惧的人生呢?

29. 秋姑娘在苹果树上荡秋千,她像对苹果树施了魔法,把苹果变得又大又红,远远望去,就像片片玉树林挂满了红彤彤的宝石,真惹人喜爱。

30. 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31. 秋收时节,天特别高,特别蓝,云朵格外白柔娴静,阳光格外明媚和煦,风也显得格外轻漫清香。

32. 秋天,大部分树叶都渐渐变黄了,有的已经枯落下来了,唯有枫叶红了下来,火红火红的,为秋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

33. 秋天,大部分树叶都渐渐地变黄了,有的已经枯落下来了,唯有枫叶红了起来,火红火红的,为了秋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

34. 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令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

35. 秋天,那永远是蓝湛湛的天空,会突然翻脸而露出险恶的颜色,热带台风夹着密云暴雨,洪水潜流着,复苏的草原又泛起点点苍苍的颜色。然而,台风暴雨一闪而过,强烈的气流依然抖动着耀眼的波光。这时,只有北来的候鸟知道这张温暖的床眠,那飞翔的天鹅、鸿雁和野鸭,就像一片阴深的云朵,使这儿显得更苍郁了。

36. 秋天,杨树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落在树旁的小河里,仿佛是金色的小船。

37.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38. 秋天到了,金风送爽,河里的鱼虾肥了;果园里果实累累,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39. 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黄澄澄的是梨,红通通的是萍果,亮晶晶的是葡萄。一阵凉风吹来,果儿点头,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儿。

40. 秋天的来临,也让小草换上了黄色的衣裳。这时的小草虽然已不像春天的那个嫩娃娃了,也不像夏天那个穿着绿色衣服的小伙子,但小草依然挺立着,风儿轻轻一吹,它们便把身体扭向一边,以优美的舞姿博得人们的赞赏。

41. 秋天来临了,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村外那个小池塘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没好的天色。一对小白鹅侧着脑袋欣赏着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是否喝了过量的酒,红得像一团火似的。

42. 秋天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也是农民伯伯最喜爱的季节。高粱涨红了脸,苞米咧开了嘴,黄澄澄的玉米粒,像一颗颗金豆子,谷子笑弯了要,正向我们鞠躬,大豆被风吹得了乐出了声……秋天真好,我喜爱秋天。

43. 秋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的菜地间。秋,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冬一样迷人。

44. 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45. 秋雨像淘气的小孩从瓦片上滑下来。

46. 人生如秋。历经春的耕耘,夏的生长,已积淀了几许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有几何?青春岁月已随流水逐日逝去,但未来的路依然漫长。错过了就不应再失去,重要的是把握机遇蓄势而待。前面的路走得不错,后面的,自信也不会坏到哪里去,你又何必悲观失望呢?秋日多情,将五彩一路赠与;秋风多意,将飒爽一路馈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诗句与秋风相伴,与落叶共舞,一起风景成生命的箴言。

47. 如果说,燕子是报春的天使,那么落叶就是迎秋的顽童。秋天一到,落叶就毫不犹豫地从树丫上纷纷飘下来。它们好像在对大树说:“亲爱的妈妈,我们要回到大地的怀抱中去,请允许我们随风阿姨飞吧!”树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在说:“走吧!走吧!”叶子飞过墙头,来到野外,看!大地上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落叶,你给地面铺上了一层金地毯。

48.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那一大片鲜艳的一串红,一串红的叶子并不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一串红的花,那鲜艳的小花,开得娇巧别致,一簇足有数十朵,长在翠绿的茎上,就像一串串用绿线连起来的红铃铛。他们一朵朵紧密排列,整齐划一,就像我们班组成的一个纪律严明紧密团结的集体。仔细观看,花儿里面还藏有像头发一样的小花。微风拂过,玲珑别致的花朵轻轻摇曳着,向你点头,好像一个个小朋友正张着笑脸朝你笑呢。

49. 虽然寒霜降临,可青松爷爷还穿着碧绿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的叶子全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还挂在枝头,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红彤彤的海棠树把树枝都压弯了。

50. 天渐渐地转凉了,一片片枯黄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纷纷离开了大树妈妈温暖的怀抱,轻轻地从树上飘落下来,飞落到草地上,小河、庄稼上,这落叶似乎是报信员,告诉大家“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小草们也脱下了绿衣裳,换上了金灿灿的秋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留在心底的声音中考记叙文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入冬了,干枯的树梢似若大的笔直的折藤沿至天边。天空像白布一样干燥无味,致人心寒。

我艰难往前走与阵阵刺骨的寒风斗争。层层尘埃围绕着我,好似有意留下我,我却极不领情,心中阵阵谩骂,心中更加焦躁不安。

“今日又只是我一人独上公交车,然后回到那可爱的家中!”我喃喃地自叹道。终于等到公车,我用那已无异于充满老茧的双手,慢悠悠从口袋中搜索着,却什么也没找到。“师傅,我到后面先去占好各位子,再来投币!”我假装镇定地往后走,心中无疑已乱成一团。终于,我的不安充斥着我的身体,竟不自禁两边双颊泛起了红晕,手中也早已冒出了冷汗。

“刚才那个人,好了没有,就等你投币呢!”司机脱口而出,毫无同情,令我心中像是一团火在燃烧。

我把求救的目光投向车厢中的任何一个人。他们却好似在躲避着什么,双双把身体转了过去。

“是不是没有带钱呐,我替你投吧!”一声短暂而仓促的沙哑声悄悄闯入我耳中。感激之心飞速涌了上来,我回过头去:一身朴素单薄的夹克衫,一双陈旧的不能再补的老布鞋,以及那白发鬓鬓却又有着无人比及的光亮……还不等我完全反应过来,老人便急促的将手中包裹了数层的塑料袋轻轻地打开,然后细心的将3元完完整整放在我的手中,而老人的塑料袋中也只有几张为数不多,泛黄的10元,20元……

我细心的将3元叠起来放入投币箱中,司机向我瞥了一眼,便也漫不经心的朝前开着车,车厢中无一人知道刚才发生的情形,只有我知道老人那饱经风霜的沙哑声却实如春风一样,照暖人心,只有他的声音令我不忘……老人下车了,我毫不犹豫的喊了声:“爷爷,谢谢!”老人向我微微点头,而周围我并无感觉——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好奇地看着我。

到站了,树梢好似若大的折藤,沿至天边,与天空融为一体,无垠的天空不再那么独孤……

我迈着轻盈的步伐,伴着老人沙哑的声络,愉快地回到家中。就像遗落在人间的温暖,偶入耳中,便永生无法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中考作文技巧:画龙必须学会点睛

全文共 1951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我们在写作时,都能在“点睛”上花些功夫,那么,我们的文章也一定会像张僧繇点过睛的龙一样“飞动”起来的。小编收集了画龙必须学会点睛,欢迎阅读。

文章的点睛之笔一般是在篇末或接近篇末处,如杨朔的《荔枝蜜》,作者先写自己因曾被蜜蜂“蜇了一下”,就不大喜欢蜜蜂了。接着笔锋一转,由荔枝树写到荔枝蜜,再由荔枝蜜写到酿蜜的蜜蜂,通过养蜂员老梁的介绍,作者为蜜蜂不辞辛苦,也不计较什么的精神所打动,于是,作者写道:

我不禁一颤: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这一段点睛之笔,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借赞美蜜蜂,赞美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有一篇题为《起点》的作文,文章主体部分写“我”克服种种心理障碍,帮下岗后又卖冰棍的妈妈守了一天摊的故事,文章末尾议论道:

我想对妈妈说: 妈妈,你看,今天是我的起点。它不是摆摊子的起点,不是卖冰棍的起点,而是我懂事的起点,孝心的起点,勇气的起点,懂得生活的起点。

这也是一段点睛之笔,它既点了题,又揭示了“起点”的内涵。文章也因此而丰厚起来。

点睛之笔是否一定是在篇末呢?也不尽然。冰心老人的《小橘灯》,其中“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的光明”的点睛之笔就出现在篇中。而《任弼时同志二三事》、《背影》的点睛之笔就冠于篇首。由此可见,点睛之处并无定法,可因文而异,只要能成为“一篇之警策”(陆机《文赋》)即可。

但点睛之笔无论在何处,都必须与全文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在篇首则后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这里的“顾”、“注”即前后的照应。这句话告诉我们,点睛之笔是万军之统帅,全文都需环绕着它。

如《任弼时同志二三事》,篇首的点睛之笔是任弼时同志的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下文的带病工作、关心群众、坚持原则、生活朴素等事迹的叙述,无不与篇首的“睛”相顾。

鲁迅的《一件小事》的点睛之笔是在篇中。文章前半部是把“我”和车夫放在鲜明的对比之中:车夫见撞了人便立住脚,而“我”则怕误了路催他“走你的吧”;车夫细心询问老人的伤势,而“我”则觉得“自讨苦吃”;车夫毫不踌躇地搀着老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而“我”却感到诧异。行文至此,“我”的渺小,车夫的崇高直注“点睛”之处,于是,作者写道: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接着,文章又写了“我”的凝滞、“我”的自责、“我”的痛苦、“我”的惭愧、“我”的自新,这些又都步步顾盼点睛之笔,使“睛”真正成了前后两个部分的聚光点,正应了“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

杨朔散文《香山红叶》的点睛之笔又置于篇末。文章从开始就层层铺垫,不断暗示老向导与红叶的相似点,文势直注而下,最后终于揭示出主旨:

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导。

这是由衷的感慨,这是人民的赞歌,正是这点睛之笔,使全文顿时生辉。

点睛除了位置必须恰当外,还有必要研究“睛”的语言表达方式。“睛”的语言应以简、精、深为总原则。简则简要明白;精则浓缩精练;深则深邃含蓄。具体地说,“睛”的语言表达可以有这样几种方式:

其一,直抒感慨。这是点睛的主要表达方式,这种感慨大都含有哲理性,类似警句或格言。 如鲁迅《故乡》的结尾: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简直是诗一样的警句。它既抨击了造成故乡贫困、萧条、落后的黑暗社会,又给人以极大的启示: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斗争,去开辟一条通往幸福生活的路。

这种直抒感慨,或令人振奋、或叫人警戒、或引人深思,常有绕梁三日,余音不绝之效。

其二,借文中人物之口以显示主旨。老作家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就是借文中小成渝的话——“每个人都要朽(守)住康(岗)位”来赞美战斗在筑路第一线的工人们并揭示主题的。这要比作者站出来议论一番要生动自然得多。

其三,引用诗文来升华主题。这种方式,常有巧夺天工之妙,主旨在不知不觉间显出。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就引用陆游《闻武均州已复西京》诗中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来表达“神州人人学雷锋”的主题的。旧诗新用,言简意赅,意味无穷。

如果我们在写作时,都能在“点睛”上花些功夫,那么,我们的文章也一定会像张僧繇点过睛的龙一样“飞动”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各类作文写作技巧

全文共 5506 字

+ 加入清单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

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1、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

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2、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

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3、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

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揭示人物的身份,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

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

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1、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2、怎样写活动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

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三、怎样写景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1、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2、 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3、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4、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四、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1、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3、怎样写植物

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五、怎样写游记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1、 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2、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3、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记叙文写作手法

全文共 2675 字

+ 加入清单

在写记叙文时就要考虑选择哪些材料。选材时,要坚持三个标准,下面是小编收集了记叙文写作手法,欢迎阅读。

1.确定中心,写出深意。我们要着于挖掘所写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反复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条理要清楚。根据所述时间选择合理的顺序来安排材料。一般叙事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4.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这部分要详写,次要内容可略写或不写,主次分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要把事情写具体。能不能把事情写具体,那就看你是不是善于把事情一层层展开记叙,即把事情分为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写出事情的发展变化。这样,文章的内容才会具体、生动。

6.渲染环境,生动感人。任何事情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环境,抓住环境的特点来写,会很好的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一、为何叙 记叙文一般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咏物等几种。记人,要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叙事,要写出事件所蕴涵的意义,这些意义可以是政治思想方面的,也可以表达某种哲理,或某种情趣;写景,要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个人某种感情或深刻的感悟;咏物,或透露出世间人生的某种乐趣,或托物言志,表现对社会上某种人某种现象的情感。因此,我们写记叙文总会有一定的目的,总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感情,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像一根红线贯串于文章的始终。没有明确主题的记叙文,只能是一篇流水帐,所以要写好记叙文,就必须要明确“为何叙”,即主题要明确。要主题明确可注意三点:第一,要有积极意义,即确定的主题思想感情必须是健康的,有意义的。第二,要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有的同学作文时,既想写这,又想写那,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漫无中心,就是几个中心,多中心则无中心。第三,可含蓄一点,不一定直露。主题要蕴涵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之中,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揭示出来,如表现人物勤劳的品质,要通过具体的事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不宜将 "勤劳"二字当成标签贴在人物身上。又如要记叙一件有意义的事,也不宜空洞抽象地把其“意义”说上一大通,而应在具体的情节中自然地显示出来。恩格斯说过,事件的意义、人物的性格写得越隐蔽,作品的艺术魅力就越强。

二、叙什么

叙什么,就是写什么内容,在写记叙文时就要考虑选择哪些材料。选材时,要坚持三个标准,一是典型性,即选择出能充分表现中心的材料;二是真实性,即选出真人真事真景,包括来自现实生活的艺术真实;三是现实性,即选出有现实积极意义的材料。在选材具体操作时,最行之有效的选材方法是展开联想,联糸生活,即选材时可通过联想,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任意一个方面选出自己熟悉、感动的人和事。如在写《谢谢您给我的爱》(南京市95年中考作文题)时,我们不妨展开联想,从家庭生活方面选出祖辈、父辈给"我"爱的材料,从学校生活方面选出老师、同学给"我"爱的材料,从社会生活方面选出邻居、路人、警察等热心人给"我"爱的材料。材料选好,还需认真剪裁,做到详略得当,所所以还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剪去雷同的材料。有些记叙文表现中心时不止用一个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应从不同侧面表现中心,如果从同一方面表现中心,那么其中的有些材料则属于“雷同”"的材料,应该删掉。第二,要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糸不大的材料要略写、与中心关糸极为密切的材料要详写。

三、怎样叙

怎样叙,就意味着怎样把一篇文章具体地写出来,这就牵涉到文章的结构、表达的方式、遣词造句等表现形式。

先说文章的结构,即所要写的这篇记叙文用什么结构来表现出来。它包括这篇文章分几层写,哪些材料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如何安排过渡,于何处伏笔,在哪里呼应,如何开头,怎样结尾,等等。从整篇记叙文来看、常见的结构有顺序、倒叙、插叙。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按时间的推移来叙述;其二,按事情的发展来叙述;其三,按认识发展的过程来叙述;其四,按作者的行踪来叙述。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精彩片断提到前边写,然后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倒叙的运用有四种类型: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提前,造成悬念,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的发生与发展;一种是把事件中最精彩的或最紧张的片断截取下来,写在前面,震动和吸引读者,然后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事件的起因、发展与结局;一种是先写眼前的事物,由此及彼,引起回忆,再追叙往事,形成倒叙,一种是先写当前情况,再回忆过去的情况,以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插叙,是在文章的叙述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有种种不同:有的是追叙,对过去事件片断进行回忆,有的是补叙,对有关人和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的是逆叙,对有关内容由近及远、由今及古地回溯,灵活多样的插叙,可以使主题开掘得更深刻,情节展开得更充分,内容表现得更充实,人物形象刻画得更丰满,避免了平辅直叙。

再说表达的方式。记叙文一般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但记叙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往往需要描写。对人物和环境作适当的描写,可以把人物、事件或景物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叫人看了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描写的类型很多,从描写的对象划分,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人物描写中包括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方式。从描写的角度划分,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这要在具体的写作中灵活运用。另外,在记人叙事的记叙文中,为了突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或突出事件的意义,有时要进行抒情和议论。再则,有时作者为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情,直接表露感情,或寓情于记叙之中,在记叙的过程中处处渗透着情感。这样综合运用好表达方式,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摇曳多姿,绚烂多彩。

最后说说遣词造句。一篇记叙文最终是靠一句句话组成起来的,因此,大家在语言表达上要注意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准确就是指用词合适、恰当;鲜明指一个词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示出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自,一点不含糊。生动形象,就是把词用得活泼,有声有色。这一点,就要多注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夸张、反问、设问等多种修辞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人物写作的技巧

全文共 912 字

+ 加入清单

写人,可以直接写头发、画眼睛,使其栩栩如生,这叫直接描写;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写人,如通过第三者的转述介绍某人,通过描写第三者来反衬某人,以写景状物来烘托某人等等。根据描写人物的详略,轻重、着墨的浓淡,我们还可以将人物描写归纳为白描、漫画式勾勒、浓墨重彩细描等等。

一、白描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它没有浓烈色彩的描写,不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也不用或少用形容词,依然描写出事物的形象。如: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鲁迅《藤野先生》)

寥寥数语,就活化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二、漫画式勾勒

即以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将人物勾画成奇形怪状、荒诞陆离的形象,以表达嘲笑、憎恶、同情等思想感情。如:

“他倘若低头看,断然是看不到自己的脚尖的,中间隆起的那个部位,会把视线挡住。稀稀拉拉的花白头发,整齐地朝后梳拢着,蘸了水,没有一根错乱的。白皙皙的脸上,看不见一条皱纹,像刚出锅的馒头。由于胖,鼻子、眼睛就显得特别小;由于小,就显得格外精采有神。”(王润滋《卖蟹》)

通过描写,塑造出“过滤嘴”的形象:老而胖,整洁考究,富态优裕,高人一等。在描写中渗透着作者的嘲笑。

三、浓墨重彩细描

即以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细致全面地去刻画人物形象。如:

“……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支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让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的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阿累《一面》)

这三处,作者通过全面而细致的描写,刻画出处于艰苦条件下的鲁迅的精神面貌,一位“越老越顽强”的伟大战士的形象,即赫然屹立在我们的面前。

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很多的,每种方法各有千秋,同学们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

[关于人物写作的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提高写作技巧的15个建议

全文共 2457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据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梦,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把写作当中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下面小编带来15条关于写作的建议,希望大家在读和写里面找到真正的自己。

阅读优秀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尽可能多的写: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构思的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你及时的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我的习惯是,为我的博客要写的文章列一个清单,不断的补充它。

专门的写作时间:每天找一个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段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对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当然有一个小时更好。若你同我一样,是一个全职的作家,那么你需要写更多的小时,请你不要担心,这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随便涂鸦:面对整张的白纸,整版的白屏,无从开始,肯定恐怖。你会想:我还是看看邮件或是小憩一会了吧!先生,千万别这样。马上开始写,马上打字,你写什么没有关系,只是让我听到你敲键盘的声音吧。只要你开始写了,什么都好办了。像我的话,我喜欢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标题,这应该不难吧,然后再慢慢的展开情节,全身心地融入进去…关键是:开始可以随便写写,随便涂鸦,但是尽快开始写正文。

集中精神: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着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好的。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即使是最低要求,你也需要在全屏(没有其他软件得干扰)的条件下,使用WriteRoom, DarkRoom,Writer这些写作软件,不受打扰的写作。关掉邮箱,关点MSN和Gtalk,关掉电话和手机,关掉电视,清理掉书桌上无用的东西。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里,在没有任何打扰下进入写作状态。

先计划,再写:这好像和“随便涂鸦”有些矛盾,实际上不是这样。在坐下来正式写之前,先做个计划或是脑子里先预演一下,这是非常管用的办法。每天跑步的时候想想要写的东西,或是散步的时间来个头脑风暴;然后把想到的记下来,做一个扼要的提纲;等真正准备好开始写了,可以很快的展开,因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这里,有一个构思小说的三部曲,可以参考这个:Snowflake Method.

创新:你需要模仿名家,这并不意味你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试试一些不一样的表达,或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尝试,看看它到底怎么样,不好就不用呗。

修改: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再看看你都写了什么。这点很重要,很多写手一旦写好就不想修改,已经费时费力地写好了,还要再花时间修改,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写得更好,你就要学会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这会让你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看看你写的东东,不仅仅是那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还有那些无意义的词,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

简明扼要:这是你在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无关主题的统统都删掉。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记得:简单就是力量。

富于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没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时候再用,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获取别人的反馈:闭门造车不会有任何进步,让别人读读你的文章给你回馈,最好有经验的作家和编辑。他们见多识广,会给你很中肯和有见地的建议。认真的听,即使是一些批评,也接受它,忠言逆耳,这样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就你而言,你需要让别人读到你的作品。你的作品不是你想谁看谁就看的,让所有的人都读到你的文章。你就要出版自己的书,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和诗歌,给出版社供稿。如果你已经开始写博客了,恭喜你,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若现在还没有人浏览过,你就需要把它放到流量更大的博客服务网站上去,让读者给你留言,给你提出建议。所有的人都会看你写东西,也许刚开始时会是件伤脑筋的事情,但这是每一位作家成长的必由之路,马上发表你的文字吧。

采用对话式的文体:很多人的写作都很正式,但是我发现像我们说话一样写作会使文章更流畅(没有叹生词)。这样一来,读者看起来会更舒服。刚开始这么写并不容易,你需要坚持这么做。也许,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了读起来更口语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语法规则(就像我的前一句那样)。因为如果生搬硬套语法,会让你的文章看起来很不自然。若没有其他原因,就不要破坏语法规则。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好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就吸引读者,那他们就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中考复习资料:记叙文中考写作要求

全文共 6385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弄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老山界》。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作者先写衬衫,由这件衬衫回想起四年前发生的事情,追述衬衫的由来。这种方式就叫倒叙。阅读时要注意倒叙和顺叙交换处的句、段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应当强调的是,倒叙决不是整篇的由尾到头的逆向叙述。提到开头先叙述的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段,在全文中只是一个局部,其下面的部分才是文章的主体。而这主体部分采用的仍是顺叙的方法。总之,倒叙只是顺叙方法的一种局部变通方式。其次,顺叙部分的结尾与开头先写的那个结尾遥相呼应,结构才算完整。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如《同志的信任》。先写鲁迅收信、看信,再插叙方志敏的革命事迹和写密信、文稿的经过,最后写鲁迅转信。这一段插叙交代密信托付鲁迅先生的缘由,突出鲁迅先生是共产党人最可信任的人,也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如《藤野先生》中的"我"处于重要地位,通过"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处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孔乙己》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一个12岁的小伙计,是次要人物,在文中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或***),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二、记叙的线索和结构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

线索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如《记一辆纺车》;

②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如《挺进报》;

③以人物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背影》(以人物的某一特征"背影"为线索);

④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荔枝蜜》;

⑤以时间为线索,如《老山界》;

⑥以地点变换为线索,如《小橘灯》(也是以第一人称"我"为线索)。

阅读一篇文章,怎样迅速地找出其线索呢?

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表现手法,再认真阅读全文;其次注意文章标题,不少文章标题就是线索,如《七根火柴》;还有,应注意文章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和某个事物,如《背影》中"背影"反复出现过四次,它就是线索;除上述以外,还要注意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如《白杨礼赞》中的"我赞美白杨树"。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有时除了明线外,还有暗线,如《藤野先生》。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①文章的标题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对语气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分析文章的过渡呢?

首先要分析过渡的方法,了解过渡的规律。一般来说,过渡可以用词语、用句子、用段过渡。如《白杨礼赞》用"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句过渡。其次要了解过渡的作用。在记叙文中,过渡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如《这不是一颗流星》由顺叙转入倒叙时,用"我紧紧地抱住她,眼泪洒在记忆的门里"过渡,由倒叙转入顺叙时,又用"……我抹去眼泪,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进行衔接;交代,说明有关的记叙要素时,也需过渡。至于"连贯"是指一段文字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必须有紧密的联系,前后呼应,上下衔接,使语意贯通,形成有机整体。另外要注意文中的交代照应。一种是文题照应,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一种是文章的首尾照应,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文章开头说:"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结尾写:"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还有一种是文中的前后照应,如《挺进报》,前面有许晓轩模仿陈然写仿宋字的交代,后面,许晓轩当着敌人的面查对笔迹得出"笔迹相同"的结论也就真实可信。文章前有交代,后有照应,可使文章显得严密。

三、记叙文的中心

“中心”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如《枣核》的最后一段:"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②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如《驿路梨花》结尾部分引了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它既是文章的点题点人句,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或者说是再次人花相映,完成了主题的升华,这"驿路梨花"是边疆盛开的梨花,是哈尼族的梨花姑娘,更是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品质和雷锋精神的象征。

③还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④还可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如《最后一课》,我们只要了解了法国当时濒临亡国的背景,就可以了解其中心了。

四、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起来,让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描写: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议论: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

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例如:

①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记叙)

②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议论)

③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描写)

④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抒情)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并非截然分开,互不相干,而是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当然主要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得把握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由此才能准确理解人物思想行动的客观基础,从而体会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思想服务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肖像描写,它不只在于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性。如《老杨同志》中对老杨同志的描写,"他头上箍着块白毛巾,身上是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也有二斤半重",寥寥数笔勾画了一位朴素、和农民打成一片的农村干部形象。

语言描写指人物"对话"或"独白"的描写。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描写最能表示人物的身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特点。如《范进中举》中对张乡绅的语言描写。范进中举后,他立即登门祝贺,称范进为"世先生",说"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见范进家中贫寒,他又送钱,又赠房,范进再三推辞,他急了,说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这一句句话生动地表现了张乡绅拉拢新贵、老谋深算的特点。古人说:"听其言、观其行"。

动作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我的老师》写蔡老师假装发怒,"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这"轻轻地""敲"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蔡老师爱学生,温柔慈爱的性格。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成功的心理描写能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对青年战士马玉祥的一段描写。面对烈火中的朝鲜儿童,他想:"要是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有关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马玉祥把朝鲜人民视作自己祖国的亲人的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如《孔乙己》一文中酒客与掌柜的一段对话,"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算他的账。"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仅侧面写出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腿的经过,为把情节推向高潮作了必要的铺垫,而且写出了对话人对孔乙己的冷漠态度,再一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还写出了考中的丁举人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凶狠恶毒地摧残孔乙己的情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旧知识分子的摧残和毒害,控诉了吃人的封建社会的罪恶。

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如《同志的信任》中鲁迅先生打开方志敏同志托人捎带来的亲笔信和文稿的那段描述即是典型的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也缺不了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意思的作用。如《七根火柴》开头对草地恶劣环境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无名战士及卢进勇为保存火柴,要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高尚品质,突出了全篇的中心。

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如《孔乙己》对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不同人物的身份、穿着等的有关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交代了时代背景,暗示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五、记叙文的词、句辨析

记叙文中的关键性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对这些词语要会辨析;同样,文中的那些肯定句或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也要会辨析,特别是应研究一下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关于关键性词语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

1.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如《七根火柴》苦恼有一句话:"他(卢进勇)苦恼地叹了口气……咒骂着这鬼天气!"联系特定语境,"苦恼"是因为掉队;"咒骂"表示他急于赶上部队的迫切心情。这里真实地刻画了一个革命战士急于归队的情感。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决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标致"是反语。又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其句中的"狡猾"一词的意思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联系上下文显然不能这样理解,应理解为"机灵,聪明"。

3.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把握指代词的含义。这些也要会加以辨析。

4.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如《故乡》"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我们说,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除了要注意上述问题外,还要从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表现手法: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

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

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

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

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

六、记叙文答题技巧点拨

1、仔细审题,把握要领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首曲目吗?”这一句轻声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例.结合语境,将文章中画线处空缺的话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

“语境”指语言环境。

①它与前后的语句相关,在内容上既承上,又要启下;

②补人物的话,所补句子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口语化;

③要符合当时说话的情境、情调;

④尤需注意文中与补句有直接关系的词语

2、联系旧知,准确作答阅读侧重考查能力,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是重点之一。

(哈尔滨·2001)阅读《峭壁上的树》:本文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白杨礼赞》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进行对比,以突出白杨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的写法。

3、语言运用,具体分析词语的解释,特殊句子(过渡句、主旨句、双关语等)的确认与作用,写作手法的分析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空泛笼统。“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浅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4、关注生活,勤于积累(开放性题目)

(陕西·2002)阅读张抗抗的《雪山向日葵》,题17:“作者发现了雪山向日葵的特性后,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再认识。作者‘发现——反思’这一认识过程,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开放性试题应注意:

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提高你写作方法的15条技巧

全文共 2512 字

+ 加入清单

成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需要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这些支出的努力是值得的。只要你从今天做起,一点一滴的努力,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作家。小编准备了15条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启迪,共勉吧。

1、阅读优秀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技巧

2、尽可能多的写: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3、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构思的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你及时的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我的习惯是,为我的博客要写的文章列一个清单,不断的补充它。

4、专门的写作时间:每天找一个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段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对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当然有一个小时更好。若你同我一样,是一个全职的作家,那么你需要写更多的小时,请你不要担心,这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5、随便涂鸦:面对整张的白纸,整版的白屏,无从开始,肯定恐怖。你会想:我还是看看邮件或是小憩一会了吧!先生,千万别这样。马上开始写,马上打字,你写什么没有关系,只是让我听到你敲键盘的声音吧。只要你开始写了,什么都好办了。像我的话,我喜欢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标题,这应该不难吧,然后再慢慢的展开情节,全身心地融入进去…关键是:开始可以随便写写,随便涂鸦,但是尽快开始写正文。

6、集中精神: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着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好的。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即使是最低要求,你也需要在全屏(没有其他软件得干扰)的条件下,使用WriteRoom, DarkRoom,Writer这些写作软件,不受打扰的写作。关掉邮箱,关点MSN和Gtalk,关掉电话和手机,关掉电视,清理掉书桌上无用的东西。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里,在没有任何打扰下进入写作状态。

7、先计划,再写: 这好像和“随便涂鸦”有些矛盾,实际上不是这样。在坐下来正式写之前,先做个计划或是脑子里先预演一下,这是非常管用的办法。每天跑步的时候想想要写的东西,或是散步的时间来个头脑风暴;然后把想到的记下来,做一个扼要的提纲;等真正准备好开始写了,可以很快的展开,因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这里,有一个构思小说的三部曲,可以参考这个:Snowflake Method.

8、创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这并不意味你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试试一些不一样的表达,或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尝试,看看它到底怎么样,不好就不用呗。

9、修改: 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再看看你都写了什么。这点很重要,很多写手一旦写好就不想修改,已经费时费力地写好了,还要再花时间修改,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但如果你想写得更好,你就要学会如何修改。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这会让你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看看你写的东东,不仅仅是那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还有那些无意义的词,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

10、简明扼要: 这是你在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无关主题的统统都删掉。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记得:简单就是力量。

11、富于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没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时候再用,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

12、获取别人的反馈: 闭门造车不会有任何进步,让别人读读你的文章给你回馈,最好有经验的作家和编辑。他们见多识广,会给你很中肯和有见地的建议。认真的听,即使是一些批评,也接受它,忠言逆耳,这样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13、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就你而言,你需要让别人读到你的作品。你的作品不是你想谁看谁就看的,让所有的人都读到你的文章。你就要出版自己的书,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和诗歌,给出版社供稿。如果你已经开始写博客了,恭喜你,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若现在还没有人浏览过,你就需要把它放到流量更大的博客服务网站上去,让读者给你留言,给你提出建议。所有的人都会看你写东西,也许刚开始时会是件伤脑筋的事情,但这是每一位作家成长的必由之路,马上发表你的文字吧。

14、采用对话式的文体: 很多人的写作都很正式,但是我发现像我们说话一样写作会使文章更流畅(没有叹生词)。这样一来,读者看起来会更舒服。刚开始这么写并不容易,你需要坚持这么做。也许,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了读起来更口语化,你需要打破一些语法规则(就像我的前一句那样)。因为如果生搬硬套语法,会让你的文章看起来很不自然。若没有其他原因,就不要破坏语法规则。你需要知道你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

15、好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就吸引读者,那他们就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升初作文指导:写作技巧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在小升初需要掌握那个写作技巧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一起来看看吧!

一、审题

这是写作文首先要做好的事,否则,就会直接导致“文不对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怎样才能审好题呢?根据通常的作文题目的形式来看,一般可分为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两大类。对命题作文的审题,就是要审查给定的文章题目确定的具体要求,审清文题意图,明晰题外要求,确定“题眼”。通过审题,明确作文的内容范围、时间范围、数量范围、人称范围、处所范围等。不能超出给定的范围。对材料作文的审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与材料的思想内容要“形影不离”,二是与作文形式的要求“丝丝入扣”。

命题作文

我们先重点谈一下关于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注意做好哪些事情。

确定内容范围

有的题目,对写作内容做出规定。所以,审题时,要确定题目规定的内容范围:记人的,要记什么人;叙事的,要叙什么事;写景的,要写什么景;状物的,要状什么物,等等。

精彩习作-----童年趣事

童年,是一方没有莠草、污秽的净土,是一片无遮无拦明朗的天空。这里流淌的纯真与甜美,总会使人产生难以忘怀的回忆。

记得我4岁那年,迷信的奶奶告诉我:“要是剪掉了胳膊上的毛,会变成疯子。”幼稚而好奇的我听了以后,半信半疑,手痒痒的,老是想试试看,但又怕家人和亲戚为我担心。可是没试,就老是惦记着,越惦记,就越是想试。

于是,我准备马上试。我拿出那可怕的剪刀,用颤抖的右手慢慢地靠近左手胳膊上的一根毫毛。刚要剪,我又停了下来。心想:“我要是真的变成一个疯子,会不会像老鼠过街一样人人喊打?爸爸、妈妈和奶奶会不会不再疼爱这个傻孩子了?”我越想越害怕。我犹豫了许久,才把胳膊上的毛剪掉了。一剪完,我什么都不顾地钻进被窝里,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醒来时,我发现,我还是原来的我,一个正常的小女孩。于是,我不顾一切,高兴地蹦到奶奶身边,撒娇地说:“奶奶呀,奶奶!我今天剪了胳膊上的一根毫毛,可没变成疯子啊!”奶奶听了以后,笑了笑,摸着我的小脑袋,没说什么。

这件童年趣事已留在我记忆的闸门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懂得了:凡事要相信科学,不能相信迷信。

精彩点击

①小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记述了剪胳膊毛的故事。这件事既是童年发生的,又十分有趣,符合文题要求。

②事情的过程交代得很清楚,人物心理描写生动、逼真。

③结尾点明从中懂得的道理,深化了文章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四级考试写作选词方法与技巧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四级作文考查的是写作的基本功,其准确用词包括三重含义:一是书写正确,即拼写和大小写等无误;二是词义正确,即所用的词确定能表达自己的意图;三是用法正确,包括词的语法搭配关系和意义搭配关系等。

选词的标准是:所选的词应该准确达意,通俗易懂,并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选词的重要性我们不再赘述,这里我们着重介绍由于用词不当而造成的错误现象。错误现象的成因很多,而形近词的误用是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有个美国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My goal in life is to be a success, and when I retire I want to devote my money to philandering。这个学生把最后一个词弄错了,他原来想说的词是philanthropy,结果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

下面我们从句子和段落两方面,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选词在短文写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因为选词不当而造成的错误现象。

【例1】 Good study habits attributed to his performance on tests。

【分析】该句中的attributed to意为把归于;认为是的原因,用在这是不符合句意的。我们知道contribute to意为助于;促成,所以这里是因词义混淆而产生的句子的逻辑错误。

【更正】Good study habits contribute to his performance on tests。

[四级考试写作选词方法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2024年中考记叙文素材辅导

全文共 2765 字

+ 加入清单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记叙文素材辅导,欢迎阅读。

选材是记叙文写作中又一个重要环节。写记叙文时,同学们不是苦于无内容可写,而是苦于从众多的内容中选择什么来写。记叙文选材原则是围绕中心主题选材。记叙文的写作素材要力求有用和精当,切忌老套平淡幼稚低俗。下面以作文题《难忘那一天》为例来谈一谈。

审题:“难忘那一天”要具体到哪一天,主要写那一天发生的令你难忘的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有着积极意义的事情。下面学生选写的一些材料内容就比较平淡或幼稚低俗:①乱编武侠故事或科幻故事。读来面目可憎。②早恋。写出了难忘的事情,但格调不高,因为早恋是学校、家长和老师都极力反对和不提倡的,正所谓众怒难犯,自讨苦吃。③放假回家妈妈为我做了好吃的,并且不停地为“我”夹菜,或有一天同学帮了我,为我买了一次饭,泡了一瓶水,于是“那一天”我很难忘。如此内容似乎并不是多么值得令人难忘,可谓幼稚。④终于放假了,可以离开冰冷的学校了,路上碰到一个朋友,朋友很好,上了一辆出租车,司机师傅很好和善,终于看到妈妈来接我了,妈妈真好,这一天很高兴很难忘。这样的文章内容是有些问题的。⑤想起了初中时难忘的一天,我的英语老师很不讨人喜欢,我们叫她老太婆,老太婆英语教得不好,我们恨她,有一天上英语课,有一个算帐的题目老太婆算错了,我纠正她还批评我,那一天我很难忘。试问有哪个老师会喜欢你这样的文章呢?等于自己往枪口上撞。

记叙文选材时写作者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正所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听说的看到的,校园内的校园外的,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凡是有助于表达文章题旨的曾令你动容的人或事物都可以写。记叙文的素材源于生活而又要高于生活,文章内容不应是生活的照相和翻版,而是经过了作者的加工,融入了作者的思想认识和美学观念。记叙文所用的素材还要保鲜。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本上出现了模式化、规律化的选材倾向,写老师总牵扯到“蜡烛”,写同学总写到“半块橡皮”,写爱心总离不开“希望工程”……诸如此类,把生活生硬分割,使人读之生厌。

遴选素材方法指津

一、组织材料力求精当

要写好一篇记叙文,我们首先要组织精当的材料。要做到“精当”,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不能游离主题。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你所组织的材料一定要契合文章主题。如《我的引路人》一文,笔墨应集中在“引路人”身上才算抓住了重点。可作者却大写特写“我”自己,这就偏离了文章轨道,难以突出文章的主旨了。

2.材料不能胡编滥造,这就是说,组织材料应力求真实、准确。那种“在车厢内将歹徒踢出三四米远”的情节是虚假的,那种“老师带病上课昏倒于讲台”的故事是不可信的,那种“拾到东西一等几小时”的事例是经不住推敲的。这些胡编滥造的材料只会弄巧成拙,影响文章的质量。

3.材料不能过于狭窄。不要一写“奉献爱心”,就是给“希望工程捐款”;一写“家乡变化”;就是盖了平房盖楼房,买了彩电买摩托;一写“母爱”,就是织毛衣,送雨伞;一写“老师”,就是补功课,解难题……还有,不要动不动就与“学习”攀亲:《我这个××谜》——我这个学习谜;《我懂得了珍惜》——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我在花季》——在花季中努力学习;《我在努力》——在学习上努力;《起点》——把这次学习上的进步作为新的起点……生活是如此广阔,方方面面都有作文素材,为什么只选择“学习”这一点呢?

二、遴选材料力求新颖

组织材料之后,接着就是对材料进行遴选。这一过程包括鉴别、比较、筛选、取舍等方面。所选材料应力求新颖,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怎么“新”呢?

1.“新”在独具慧眼。材料要新,选材者需有一双慧眼。比如《我爱家乡的秋天》一文,很多同学选材不外乎“秋天景色如何迷人”、“秋天硕果如何喜人”、 “秋天收获如何醉人”等。而有个同学却选用这样一则材料:秋季的某日,全家人高高兴兴去参加选举。妈妈打扮一新,爸爸放弃了一笔可观的生意,行动不便的爷爷奶奶也结伴去投自己神圣的一票。作者感受到了改革的春风吹过来的浓浓的民主空气,他认为这是最值得讴歌的“金秋”。好一则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

2.“新”在独运匠心。有时,你可能对组织的材料举棋不定,这时你最好以你的“匠心”度一度他人之“腹”,再决定材料的取舍。

例:《还我课外天地》一文,现有三则材料可供选用——

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不能顾及课外天地。

②学校、家长卡得紧,不敢顾及课外天地。

③课外天地充斥着武打、凶杀、色情,不愿光顾课外天地。

你不妨想一想,①②两则选用者肯定很多,③则会少一些,你便可淘汰①②而取③。

3.“新”在独辟蹊径。这“蹊径”往往表现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如:反映差生受歧视的文章多如牛毛,同学们笔下的差生遭遇大多相同:老师冷嘲热讽,同学白眼相向,父母拳脚相加。而有个同学却以《幸运》为题选取了这样一个角度:

班主任的晚自习,大家都抄黑板上的作业。我这个差生在最后一排,眼睛近视没法抄。于是我向前面的同学“借光”,恰巧班主任发现了:“讲小话,罚你在讲台边抄。”我在讲台上抄起来,仿佛第一次发现老师的字写得那么大,那么工整,那么清晰。抄完后,我回到

座位上,周围的难兄难弟一边抄我的,一边说:“你真幸运,老师罚你上去,这么快就抄完了,要是我也被罚上去就好啦!”听到他们的羡慕声,我心头涌上一种从未有过的幸运和满足。全文以幸运写不幸,以乐境写哀情,多么独特的角度!

三、提炼材料力求艺术

不少同学总是抱怨生活太平淡,没有精彩的东西入文。其实,这主要是不会艺术地提炼材料。那么怎 样提炼材料呢?

1.变一般为典型。“艺术组合”就是一种好方法,它是将分散、零碎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和嫁接,创造出更具典型的内容。如有篇《中学生的一天》的习作,作者巧妙地将劳动委员罚扫寝室、老师罚站、食堂管理员罚款、班主任罚写检讨集中于“我”的一天,以此反映学校以罚代教的问题。这样将不是发生在同一天的事集中于一天,不但没有失真之感,反倒更具有戏剧性。

2.变单薄为丰厚。这是指增加材料的立体感、层次感、厚重感,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度。如一同学写《夏天的歌》,先写因阴雨连绵农家的稻谷没法晒而开始发霉,乡亲们一筹莫展。再写政府决定减免有关提留,村民们十分激动,文章表达了“政府爱人民”这一主题。后来作者又加上这样的内容:大家考虑到不能光靠政府照顾,还要开展生产自救,减少损失。这样,主题变成了“政府爱人民,人民爱政府”,文章的内蕴变得丰厚多了。

3.变肤浅为深刻。这是指材料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使文章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如一个同学写《荒》,先写农村许多人外出打工——田荒,再写菜园无人管理——园荒,最后写家里无人照管孩子,父母干脆让读书的姐姐下学带小孩——人荒,这样一组织材料,使文章的主题显得特别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记叙文写作的技巧解析

全文共 1955 字

+ 加入清单

1.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2.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3.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4.穿插流动

5.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6.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7.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8.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9.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10.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11.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写作素材:让善行成为习惯

全文共 678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每个公民既要守住真善,塑造自我,更要关爱他人,惠及社会。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2017年1月10日,重庆一名老人倒地受伤。女医生谭永超正好从旁边过,马上跪地按压急救,直至救护车到来,老人最终化险为夷。报道说,女医生的丈夫在那一瞬心里转过很多念头,老人身份不明、伤情不明、受伤原因也不确定啊!况且胸外心脏按压急救动作幅度、频率都比较大,妻子怀孕6个月了,不宜做剧烈运动……谭医生却没有丝毫犹豫,说这是做医生的习惯,见到病人就要冲上去。现场抢救的照片被人拍下上传网络,网友们点赞如潮。都夸:好医生啊!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联系生活实际构思作文,但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

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材料没有难度,一个身份不明的伤者,一位善良的医生,一名体贴的丈夫,一群热心的网友,一个有温度的故事。但如何让善念形成本能反应,如何挖掉恶行背后的养成土壤,值得我们深思。

站在谭永超医生的角度:①让善行成为习惯,让善念成为本能。②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恪守职责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

站在谭医生丈夫的角度:①小爱在左,大爱在右;患得患失,常常让人见义而不为。②见义勇为与理性同行,应建立在现实条件的基础上。

站在网友的角度:①让正能量化作时代的洪流;惩恶扬善,人人有责。②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心存善念,爱满天下。

综合的角度:①每个公民既要守住真善,塑造自我,更要关爱他人,惠及社会。②道德选择离不开平时的养成。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④铲除恶行滋生的土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全文共 733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什么是记叙文

对中学生而言,记叙文是一种比较熟练也比较容易掌握的文体。然而,我在阅卷中也常常看到文体感不强的记叙文。例如1994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以“尝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可是,有不少文章或叙议并重,平分秋色;或议论过多,喧宾夺主;或叙少议多,本末倒置。据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点的粗略统计,该省20万考生中,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有3%之多。有的考生,其选材的眼光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记叙文。例如,有一位考生,写同学到“我”家来玩,因为父母不在家,“我们”就自己“尝试”着包饺子,一篇700多字的文章,用了23个“再”字:先弄一点面粉,再加水,再揉,再搓,再擀成饺皮……先把菜剁碎,再加一点盐,再加一点酱油……尽管文章也是有头有尾,清楚完整,但却很难说是一篇记叙文,而是比较典型的“怎样包饺子”的程序说明文。当年,许多写“尝试”着做一个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尝试”着解剖一只青蛙、一条鲫鱼的作文,严格地说来都不是记叙文,而是说明文或应用文。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形象思维的手段,通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来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二、记叙文的特点

1. 创造性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记叙文虽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对生活现象进行集中概括,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生活;而是常常选择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过的生活内容作为写作的材料;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作者可以把现成的生活材料照抄到文章中去,决不意味着作者不需要对生活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相反,这是把生活材料转化成文章的必不可少的“工序”。这种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的过程,包含着作者大量的创造性劳动。以写作成品形式出现的记叙文,不可能是客观生活的翻版,也不仅是作者心灵的视像,它是饱和着作者心血的精神产品,是作者心灵和客观事物遇合所孕育出来的创造物。

其次,记叙文是用语言文字作为传达的媒介的,从本质上看,记叙文就是某种经验(外在世界的人、事,内在世界的思想、情感等)的陈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叙述,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真实存在,语言化了的世界就不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本身。将真实存在转化成语言文字的工作,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第三,把真实存在转化成语言文字可以有千万种不同的方式,选用哪一种方式,即最后完成的文章是何种模样,其中必然包含着作者个人心灵的运作。因此,任何记叙文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个人心灵的色彩,正如苏联作家秋切夫所说:“我在一切之中,一切之中都有我。”所以,我认为,尽管记叙文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又总是和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劳动结合在一起的,是通过作者个人的创造性劳动来反映的。

用语言文字把生活材料转化成记叙文,本身就包含创造性因素在内,如果在转化的方式上能够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其创造的程度就愈高。所以,写好记叙文的关键,一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二是要采用新颖的写法。

2. 形象性

议论文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它在许多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抽取共同的特点,而把产生这些认识所依赖的一个个具体的个别的表象留置在作品之外。记叙文则恰恰相反,它往往抓住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做文章”。所以,它以叙述、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即使偶用议论,其目的也是为了“画龙点睛”,并且也往往是在画好全龙以后,才去轻轻一“点”。在这里,“龙身”是主体,是基础。

记叙文要靠具体的形象去感染读者。叙述,必须清楚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以及具体的发展过程;描写,必须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食其味,历历可感,如在目前。在记叙文写作中,创造场面是最基本的手段。因为说到底记叙文总是要在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结构,纵就是时间的延续,横就是空间的展开,而场面就是对人或物在特定的时空中存在或活动状况的描述。只有组织起一连串的场面,记叙文才能获得生动具体的形象感。

所以,那种连贯、整一、富有动态感的材料,是记叙文最需要的材料。对短小的记叙文来说,就更是如此。那种千里来龙,百年纷争式的材料,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记叙文需要的是缩时间于一瞬,寓空间于一隅的短小精悍的材料。

3. 情趣性

从格调上来说,记叙文不像议论文那样庄重严肃,也不像说明文那样冷静客观,它追求的是以情动人,以趣逗人。从选材方面来看,记叙文并不要求一定要选择重大题材,而往往是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富有情趣的凡人小事,作者往往通过对凡人小事的记述,来寄寓自己的感情,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从表现手法方面来看,记叙文追求的是引人入胜的表达效果,它要求把写作内容表现得曲折生动,意趣盎然。有时,记叙文也传达作者对某种事理的认识,但是,它一般不展开直接的议论,而是把这种认识潜藏在具体的生活画面之中。它通过具体形象的描绘,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从情感、情趣方面去晕染读者,让读者用审美的眼光去领悟作品的意蕴。

在写作记叙文的时候,写人,最好要选择那些内心情感丰富复杂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写事,固然要注意事件本身的脉络,但更要注意流荡在事件中的情感线索,特别要注意选择富有情感内涵的细节来充实、丰满事件的血肉;写景、状物,固然要注意准确地描摹景物的外在状态,但更重要的是,要写出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化合”。

三、写好记叙文的关键:选材

写好记叙文的关键是选材,选到了一个好的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那么,什么样的材料才是记叙文最需要的材料呢?

1.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的情感。为什么有的文章看起来也是有头有尾,清楚完整,但就是清淡无味,不生动,不感人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其中缺乏深厚的情感。在“记叙经历”的文章中,最好要选择富有情感内涵的经历。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经历”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把一次一般性的大扫除的经过记叙得再详细,把一次实验课的过程描写得再具体,把一次郊游的经历写得再热闹,如果其中不流淌在真挚的情感,也是不可能动人的。因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语)。

1988年的高考作文题是《习惯》,文体不限。这与近两年的话题作文有点相似。当年不少写记叙文的考生都选择了写老师。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聪明的选择。因为阅卷的是老师,写老师容易博得好感。然而,写老师的什么呢?不少考生都是这样写的:到了晚上,某老师又习惯性地坐到了窗前的书桌旁,照例开始备课、改作业。这样的材料其实没有什么写头,因为它只是在表扬老师的敬业精神,在情感上没有什么特别的动人之处。试想,一位老师晚上不去备课、改作业,而是去跳舞、搓麻将,会是一位好老师吗?可是,有一位考生的选材却不同凡响,他写道:新学期开学了,王老师又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学校,当他快到教室门口时,突然想起自己已经退休了。于是,只好悻悻地回了家。第二天一早,他又准备到学校去了,但这一回他记起自己已经退休了,他应该在家“挎垮篮子,生生炉子、抱抱孙子”了。可是,他在家里犹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什么事也干不了。他老是惦记着他的学生。于是,他又来到了他任教的教室旁。他要看一看他的学生。然而,他又怕影响正在听课的学生。于是,他蹑手蹑脚地来到了教室的窗下,躲在那里听学生上课的情况……这样的选材就要高明得多了。因为这个材料中饱含着王老师对学生的梦萦魂牵的一腔深情,这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挥之不去、无法排解的对教育事业的真情。这样的选材与晚上备课、改作业,不是一个精神等级,不可同日而语。由此可见,只有那些饱含情感内涵的材料,才是记叙文真正需要的材料。

那么,在“记叙经历”时,可以写哪些情感呢?

从程度方面来说,可以写温情、热情、激情等等;从类属方面来说,可以写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要把文章写得激动人心,要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情感冲击力,在选材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写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情感虽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但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这就是情感具有可体验性的生理、心理基础。有许多情感内容是人们共有的,共通的,传达这样的情感,就会激起别人的共鸣,就会使人感动。例如,1999年江苏的高考优秀作文《伤心儿女》一文,写三个不孝儿女,在母亲的弥留之际,不是给母亲留下最后一点安慰,而是通过移植母亲的记忆,寻找母亲的遗产,然而,他们在母亲的记忆中,却看到了母亲的艰辛,母爱的伟大,母亲的忍辱负重,看到了自己的丑陋。母亲的记忆,荡涤了不孝儿女灵魂深处的污垢,于是,他们的灵魂也得到了升华。对父母的孝顺,是埋藏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最深厚的感情,写这样的内容,最能激起人的共鸣。这篇作文,在阅卷现场就使许多阅卷教师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媒体发表以后,又广为传诵,被视为当年全国高考的最佳作文。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所传达的情感打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

(2)要写那种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有时候,人物的所作所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似乎不大正常,但这种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情感。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往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上面说的那位退休的王老师,在一般人看来是有点不大正常,这么大年龄了,居然蹑手蹑脚躲在窗户下听课。但是,正是从这反常的举动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学生执着的爱,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痴迷,并对他产生了崇高的敬意。相反,那种一到晚上就坐到窗前备课,改作业的老师,正因为他们的合常、平常、正常,反而激不起我们情感的涟漪。当情理冲突,必须舍理取情的时候;当正确与正确之战,必然要舍弃一方,形成悲剧冲突的时候;当人物对某种事物痴迷、执着到难舍难分而与常规的做法不一样的时候;情感就开始动人了。《灌园叟晚逢仙女》中爱花如命的“花痴”,《聊斋志异》中的书痴、石痴、鸟痴、情痴,都是这方面的典范,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发。

(3)情感要能产生振荡和分化。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一览无余的、直线发展的情感,缺少回环蕴藉的美感,很难使人产生情感的激荡。因此,在描述情感的时候,要尽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澜,一步一步把读者引入情感的旋涡。

2.要选择有较深的主题潜能的材料

所谓主题,是指文章使用的材料所蕴含的基本意义以及作者通过对材料的思考、体验所传达的基本思想和评价。前者是主题的客观性,也就是说,这种基本意义是材料本身所固有的;后者是主题的主观性,是指作者对材料内涵的洞见开掘。主题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结合。所以鲁迅先生要求“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选材和立意是记叙文写作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处于互相影响的联动状态。材料选得好,为开掘主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主题的开掘和深化,又反过来制约、促进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就选材这一环节而言,和选择矿点的道理是一样的,矿藏的深厚度如何,质量如何,有无开采价值,这都是打井前需要认真考虑的。有些考生在选材时往往只考虑是否切题,却很少考虑材料的主题潜能,正如鲁迅先生批评的那样:“将一些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这样的文章当然不可能获得高分。有时候,同一材料,在不同的作者手里,可以写出主题深浅不一的作品。但是,也有不少材料,本身并不具有什么内涵,无论你怎样妙笔生花,也很难开掘出多深的主题来。这就提示我们,在选材的时候,一定要事先估测一下材料的主题潜能,看看它们有没有可开发性。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1994年的高考作文《尝试》,不少考生写的都是尝试着学骑车,学游泳,学烧饭做菜,学干农活等等。这样的材料固然也切题,却没有什么可以深层开发的主题潜能,充其量也就是告诉人们“只要去尝试,就可能成功”的道理。而这样的道理是人们共知的常理,是相当肤浅的,它并没有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和新的启示。这是材料本身的局限。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具有丰富的主题潜能的材料呢?

(1)要摒弃老套的选材思路,开拓选材的视野。比如,写《灯下》,就不要只是想到自己或别人在台灯下刻苦读书;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不要只想到不劳而获地去移植名人的记忆。这一类老套的材料本身的主题容量就很小,当然更谈不上新意了。其实,每一个题目,每一个话题,可写的材料很多。就拿《灯下》来说吧;灯,可以有电灯、油灯、路灯、探照灯、聚光灯等等多种多样的灯;人们在灯下也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本来就是一个开放性极强的话题,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为什么非要去一窝蜂地移植别人的记忆呢,可不可以把自己的记忆移植给别人呢?为什么非要去移植名人、伟人的记忆呢,可不可以移植普通人的记忆呢?移植了别人的记忆,人物双方会发生些什么事呢?……一旦把思路打开,选材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当年,有的考生要把自己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美好记忆移植给自己从来没有出过门的奶奶,让她也体会一下祖国美好河山的大好风光;有的考生要把自己看到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记忆移植给从小失明的“小弟弟”;有的考生要把自己聆听美妙音乐的记忆移植给从小失聪的“小妹妹”。角度一变,境界全出。

(2)要善于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发现具有丰富内涵的材料。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当然不可能太丰富,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语)。其实,具有丰富内涵的写作材料无处不在,关键是作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正因为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就更需要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去发现有意义的材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愈是能从细小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深邃的内涵,其作品的质量就愈高。“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是艺术的高致。2001年江苏的高考优秀作文《一毛钱与诚信》,从微不足道的一毛钱中看到了诚信的弥足珍贵,看到了道德的巨大力量,这样的选材是独具慧、颇有新意的。

(3)要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中学生写记叙文,大多数选材都比较实,都是实实在在地叙述、描写。其实,最具有主题潜能的材料,往往是那些具有象征意蕴的事物。如《白杨礼赞》《荔枝蜜》等都是运用事物的象征意蕴来拓展作品的主题的。因此,我们在选材时,不仅要注意那些写实性的材料,也要注意那些具有象征意蕴的材料。象征的事物往往能使作品的主题具有多义性、多层性、多向性,从而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作品产生特有的艺术魅力。像《门》《坡》《风》这样的题目,就既可以是写实的,也可以是象征的,当然也可以是二者结合的。有时候,在总体写实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象征意蕴的事物穿插其间,也能使作品荡出虚神,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3.要选择有有初步形式意味的材料

在考虑记叙文选材时,许多考生往往只注意材料内部方面的某些因素,强调选材要积极健康、典型生动等等。这固然不错。但是,如果忽略了记叙文的形式规范对选材的特殊要求,就会造成文体感不强,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就会因为选材不当而显示不出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记叙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主要就表现在选材上。

那么,记叙文本身特有的形式规范,对选材有哪些要求呢?概括起来就是三点:连贯、整一、动态。

(1)整一。整一,就是记叙文的材料必须相对集中。这种集中,不是要求作者像写议论文那样围绕中心(主题)选材,而是要求围绕记叙文自身的内部要素选材,或集中于人物,或集中于事件,或集中于环境,这也是记叙文内部又可以分为写人、叙事、绘景等类型的原因所在。议论文是旁征博引,运用零散的、片断的材料来证明中心论点,它是在观点与材料统一的原则之下,靠理性的辐射来集中材料;而记叙文则要靠自身的时空关系来凝结材料。在写作训练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记XXX》 之类的作文,但是,这类作文往往不像记叙文而更像议论文,其原因就在于作者在选择材料时运用的是议论文选材的方法:为了证明xxx具有某种思想品质,于是就从XXX 的生活经历中选择出与这种思想品质有关的“二三事”。其实这正是议论文中的例证法。用这种方法来选择材料、记叙经历、刻画人物,其事件往往是凌乱的,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是浮浅的,主题也往往是直露的。在1999年的高考作文中,运用一连串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排比段来展开记叙的文章,之所以文体感不强,显得松垮,散乱,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2)连贯。连贯,就是要求记叙文的材料,最好是截取现实生活中连续发生的片断。当然,在具体描写的时候,可以有详略,疏密等。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记叙文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在记叙文中,要始终潜藏着时间的暗流,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叙事作品称之为时间的艺术。在议论文中,也往往要叙事,但是,它所叙之事,往往是拧去了时间的抽象的说明性格或主题的例证。无论是整篇的议论文还是作为例证的叙事片断,时间往往消解在议论的逻辑展开之中,它所使用的材料,也没有时间序列的具体要求。

在充分认识到时间在记叙文中的重要作用以后,又必然引出记叙文的另外两个要素:原因和结果。我们强调时间序列在选材时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着一切具有时间序列的“流水账”都可以作为记叙文的材料,相反,只有在时间序列中包含着“价值”的材料,才是记叙文需要的材料。这里的所谓“价值”,就是伴随着时间演进的因果裂变。福斯特曾经打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这叫做“时间生活”,没有入文的价值;国王死了王后也伤心而死,这叫做“价值生活”,就可以入文了。由此可见只有伴随着时间的演进中,产生一系列因果裂变的材料,才是真正适合写记叙文的材料。至此,我们可以说,所谓连贯,不仅仅包含着时间的连续,而且也包含着因果关系的连缀。

(3)动态。动态,就是要求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在动态流程中表现某种主题。因此,只有那种具有动态感、过程感的材料才是记叙文真正需要的材料。从本质上看,叙事都是对已经过去了的事情的追述。但是,这种追述,在不同的文体中有不同的方式,在说明文中,运用的常常是“一般现在时”;在议论文中,运用的常常是“一般过去时”;而在记叙文中则常常要把它转化成“现在进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10个作文写作技巧绝招

全文共 2149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运用一些小技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0个作文写作技巧绝招,欢迎阅读。

1、移步换形法

【特点】

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2、说明介绍法

【特点】

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3、环境衬托法

【特点】

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4、彩笔描绘法

【特点】

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5、远近结合法

【特点】

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6、时序变换法

【特点】

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7、生长变化法

【特点】

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8、展开联想法

【特点】

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9、突出重点法

【特点】

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10、对照比较法

【特点】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考满分作文写作的技巧

全文共 1411 字

+ 加入清单

1.准确审题。

首先要仔细研究作文命题,反复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进而明确写作的各种要求。

(1)分解试题:对作文试题作适当分解,以求对作文要求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不致因遗漏而偏离题意。一般来说,一篇作文试题可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三个组成部分。当然,不是每年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必须对试题组成的各个部分作准确、细致、全面的审理。只有这样,考生在行文时,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找关键词:在上面三个部分中寻找关键词(或词组)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就像人的眼睛,文章该写什么,甚至该怎样写,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同时在寻找关键词的过程中,试题的各种要求都会变得简单明显,容易让考生在紧张的考试中把握。

(3)变隐为显:将试题中的隐含信息说破,使其变为明示信息。

(4)化大为小:在高考作文时,要选一条思路、一个角度,一旦选好了,就要一心一意走到底。也就是说,文章角度要小,就其一点,纵深开掘,把一人、一事、一物、一理写得深刻有力。

如北京一考生的《包容(三)》包容很大,需从小处落笔,包容很宽,需从巧妙处切入。本文从金鱼的老住户和新朋友的相互默认,红黄两色调和之后的温柔鲜丽说起,提出生活中需要包容,然后扩展升华。从而使主题深化。恰当的角度使得行文自然流畅,如泉水自然涌出,处处妙趣横生。广东一考生的《沟通隔膜的桥梁语言》能准确审题,紧扣语言与沟通的关系,通过记叙母女间发生的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道理:不使用语言去加强沟通,两代人之间就容易出现隔膜,产生矛盾;使用语言去沟通,这些隔膜与矛盾就容易消除。全文是切合题意的。

2.巧妙联想。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当代着名作家秦牧曾说: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电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畅通了。

东晋丞相谢安喜爱文学,善于清谈。一天,窗外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谢安与侄儿侄女一道欣赏雪景,不由诗兴大发,他想考一考侄辈的诗才,便指着窗外的大雪笑问:白雪纷飞何所似?侄子谢朗略一凝思说:撒盐空中皆可拟,侄女谢道韫从容不迫的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了谢朗的话说:不好,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把盐撒得满天都是?盐在空中马上就要落下来。用撒盐做比喻,能准确的表现大雪飞舞的动态吗?而谢安听了侄女的话后,拍手大笑说:好!好!风吹柳絮上云霄,正象雪花漫天舞,絮白似雪,雪轻若絮,这个比喻真是又形象又贴切。这里谢朗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谢道韫则把它比作柳絮。无论是盐粒还是柳絮,都是他们因看到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这就是联想。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以某一事物作为触发点,由此任意联想出与之有关的事物。在进行多向联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想的广度、深度和新颖度。

江苏一考生的《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我们不必猜测命题人在命这道题的时候,是否想到了沈从文先生;但是,我们可以说,用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来比况沈从文先生及其作品,是最恰当不过了。本文作者联想到沈从文先生作为叙写的对象,本身就是一种眼光,一种睿智,一种对人与山水的独特感悟。江苏一考生的《人间四月天》,作者由话题水的灵动,联想到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水一般灵动的人生、执着的爱以及富有独特色彩的生命永恒,对题意的理解自然、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好奇与勇气的中考写作素材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你知道吗?好奇+勇气=胜利,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中考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全球著名的营养保健饮品利宾纳黑加仑果汁,是世界第二大食品及药品制造商澳洲葛兰素史克公司的主打产品。该种果汁于1930年推向市场,70多年来热销包括新西兰在内的20多个国家,一直深受大众的青睐。但谁也没有想到,2004年的一天,该公司却被住在新西兰奥克兰、年仅14岁的中学生安娜?戴沃塔森和华裔女孩苏简妮一纸诉状告上了法庭!

众所周知,澳洲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后台”是葛兰素史克公司。2000年12月,葛兰素公司和史克必成公司强强联合,组建成立葛兰素史克公司,分部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一举成为世界制药行业中无可争议亦无可撼动的领导者。按中国的说法:“背靠大树好乘凉”,要告倒澳洲葛兰素史克公司,谈何容易?

“不管输赢,我们都要试一试。因为我们有证据,并非无理取闹。”面对师生的质疑和劝阻,安娜和苏简妮的态度很坚决。而她们所说的证据,不过是一份在学校实验室里做的果汁化验报告。

原来,奥克兰电视台每天都要在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利宾纳黑加仑果汁的广告。广告中宣称:该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橙子的4倍。长期以来,从没有人对这则广告产生过任何怀疑。仅仅是出于好奇,在化学课上,一向爱吃甜橙的苏简妮和安娜取出一瓶黑加仑果汁,兴致勃勃地做起了实验。谁知检测结果一出炉,两个女孩都愣住了: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微乎其微,几乎检测不到!

这不是欺诈和误导消费者吗?安娜和苏简妮很快将检测结果发送给葛兰素史克公司,希望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孰料,总部和分部对两个小女孩“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举不以为意。三个月后,安娜和苏简妮既没有得到答复,也没有看到葛兰素史克公司对报刊和电视上登载、播出的广告内容做丝毫修改。这下,两个小女孩较起真来,直接将葛兰素史克公司告到了新西兰商业委员会。

新西兰商业委员会受理此案后,立即着手调查。经权威鉴定,利宾纳黑加仑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确如安娜和苏简妮所测的那样微乎其微!于是,葛兰素史克公司因涉嫌违反15项公平交易法被起诉。

这场官司,足足打了三年多。经过十余次交锋,法庭做出了最终裁决:葛兰素史克公司违反公平交易法罪名成立,被处以22万7千5百新元(约合16万3千美元)罚款,并立即在新西兰主要报刊上就其不实广告内容作出修正。

裁决结果一经敲定,中学生安娜和苏简妮便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有记者问:“你们是怎么发现黑加仑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极低的?”

安娜和苏简妮简短地回道:“好奇。”

记者又问:“这场官司一打就是三年,是什么力量支撑你们走到了最后?”

安娜和苏简妮的回答同样简练:“勇气。”

没错,出于好奇,她们从世人的司空见惯中发现了不寻常之处;缘于勇气,年纪轻轻的她们敢于和世界著名大公司对簿公堂。而好奇和勇气的完美结合,则成就了一场艰苦博弈的最终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升初英语作文的写作技巧

全文共 3637 字

+ 加入清单

英语写作和汉语写作一样,要写出好文章除了要有好的内容外还少不了好的结构,而句子的好坏又取决于选词造句。小编收集了关于英语作文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措辞

1、选择生动准确的词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人们要表达思想,就要选择适当的词语,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词可分为一般概念的词(general words)和具体概念的词(specific words)。表示一般概念的词含义模糊;表示具体概念的词含义明确,表达准确,生动形象。写作时合理地使用具体概念的词能够使句子表达的意思准确,内容生动,更富有感染力。试比较下面各组句子:

(l) A few houses were destroyed yesterday (general)

Five houses burnt down yesterday (specific)

(2)His relatives gave him two gifts(general)

His aunt and uncle gave hima watch and a Pen as the birthday gifts。(specific)

(3) Jack went to the window and looked at the crowd outside(general)

Jack tiptoed to the window and peeped into the room(specific)

上面各组句中,第一个句子抽象概括,给人以空泛的感觉:第二个句子用词具体,有个件,使人感到意思确切,生动逼真。

2、使用英语成语和习语

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习惯表达法。这些成语、习语内涵丰富,语言生动活泼。文章中适当地使用这类短语,可避免语言的单调贫乏,使句子生动而富于内涵。如:

(l)George has lost his social position since his business failed.

可改为:George has come down in the world since his business failed

(2).Maybe you have time to go to the cinema,but I have more importavt businessto attend to.

可改为:Maybe you have time to go to the cinema,but I have other fish to fry.

3、用词的宽度

用词的宽度可以反映出写作者所掌握的词汇量。如果一个人掌握的词汇量大,那么当表达同一概念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时,则可以换一种说法。如:

The teachers maintained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give up love for the sake ofleaming Students,however,hold that fordidding lov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nogood.

这两句话里,谓语分别用了maintain和hold。如果将它们换为think,所表达的意思相同,但用词宽度则不如原文。这两句话中for the sake of,give uP,is no good等都是用词宽度的表现。

所以在英语写作中有意识地适当增加用词宽度既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又能使文章取得良好效果。

二、句子的多样化

英语中,同一思想用不同句式表达,其效果会大不相同。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要不断地变化句子的结构形式。

l、长短句交替使用

句子的长短是为表达思想服务的。英语短句结构简单,意思明白具有生动活泼而又干脆利索的表达效果,而长句结构复杂,信息丰富,能表达成熟的思想与复杂的概念。一味地使用长句或短句会使文章显得单调,乏味,从而影响文章的总体效果。科学地交替使用长短句使句子结构变化多样,不仅给文章带来顿挫起伏的语言美感,而且可以受到理想的修辞效果。请看下面的这段话:

She returned to her office.There was a note under the door. It was from Mr May.He said he was waiting for her in the coffee room.And he bad not found her sister.Hewas sorry to have missed her.

这段话用了一连串的短句,读起来单调呆板,平淡无味。为使文字更加生动,意思更加明确可改为:

When she returned to her office,the found a note from Mr May under the door.He said he was waiting for her in the coffee room and hadnt found her sister yet.Headded that he was sorry to have missed her.

修改后三个句子长短不一,读起来就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又如《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十课 Going Home,当汽车驶至 Brunsnick,车上的年轻人看见黄手帕时,出现了以下这两行文字:

Then,suddenly,all of the young people were up out of thelr seats,screamlng andshouting and cryin, doing small dances of joy.All except Vlngo.这两句话一长(23个词)一短(3个词),彼此衬托互为凸现。第一句的两个and和四个-ing词,把热闹、喧哗的气氛喧染极至,长句之后,蜂回路转,一个仅三个词的短句扑入读者的双目几乎沸腾的场面顿时凝固但其余音未绝,此时外表虽冷漠,内心却炙热难当。

2、句子开头的多样化

“主-谓-宾”、“主-系-表”是英语的基本句型,主语领先句也是用得最多的句型。写作中为避免形式单一,当句子可以用主语开头,同时又可以其它结构开头时,不妨变换一下。如:

(1)Defeated in the minor exchanges,I now play my queen of trumps.(分词短语做状语开头)

(2)There are two ways in which one can own a book.( there be句型开头)

(3)Equally important is a good habit of reading(表语开头)

以上各句都可以用主语开句,但在篇章中通过改变句子开头,文章就会疏落有致,语言形式丰富多采。

3、句子结构的多样化

写作中可以通过句型结构的变化来增添文采,强化表现力。如:

(l) The love of the liberty is the love of the others;the love of power ls thelove of ourselves.

(平行结构.这类结构整齐、紧凑;句子生动、鲜明,语义贯通、语势强劲有力。)

(2)The days when we suffered from oppression and exploitation are gone.(这样表达文字通顺,但语意不很突出。)

改为:Gone are the days when we suffered fron oppression andexploitation.

(采用倒装句结构后,充分体现出受剥削受压迫的人民解放后扬眉吐气的心情。)

三、观点切题结构合理

这是写作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它要求写作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如写一篇谈“健康重要性”的文章,提示是1、健康的重要性;2、保持健康的方法;3、我的看法。按要求文章应按三个自然段来写,而每段开头都必须是提示的内容,因此,三段可以这么开头:

l.Good health is important to everyone of us.

2.There are many ways which can help build up our health.

3.As for me,I like running as well as playing basketball and football.

除了开门见山以外,论述的内容必须与提示保持一致,否则文章的语言再好,也只能算是失败之作。一般来说,这类文章的每个自然段都由三部分组成,即主题句,论述句和结论句。主题句由提示给出,论述句提供观点来论证主题句,结论句则是总结、归纳、概括主提句的观点。

总之,要写出一篇好的英语作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除了借助以上方法之外,还需从平时入手,勤写多练,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作文议论文写作素材:负重前行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我们可以把“压力”理解为“责任”,肩上有责任,心中定有压力。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一艘货轮卸货后在返航途中遇到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慌失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水手嘟囔道。看着船长严厉的脸色,水手们还是照做了。随着船里的水位越升越高,随着船一寸一寸地往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在一点儿一点儿地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轻的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在某山区的着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危险路段,路窄坡陡,两边是万丈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来到这里时,一定要游客们挑点儿或者扛点儿什么东西。“这么危险的地方,我不拿东西都两腿颤抖,再负重前行,那不是更危险吗?”游客不解。导游小姐嫣然一笑:“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游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一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都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却从来没出过事。当你意识到危险时,再负重前行,反而会更安全。”

【温馨提示】材料中的两个事例说的都是同一现象,即“压力效应”。我们可以把“压力”理解为“责任”,肩上有责任,心中定有压力。只有胸怀大志,背上有沉甸甸责任感的人,才能从历史的风雨中坚定地走过“鬼谷”;而那些得过且过没有一点儿责任感的人,就像风暴中没有载货的船,往往一场人生的狂风巨浪便会把他打翻。除了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外,你还可以搜罗历史上的人物来证明观点或演绎故事。这则材料适用于“责任”、“成长与压力”、“经验”、“信心”、“心态”、“智慧”等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考作文提分技巧

全文共 1834 字

+ 加入清单

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小编收集了中考作文提分技巧,欢迎阅读。

一、技法

写人,免不了要描写人的动作,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往往能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如同学们学过的《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红军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这段话描写了红军老班长连续五个动作。用“坐、捧、嚼、皱、咽”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老班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为照料小战友、日夜操劳、精神疲乏 的神态。“捧”字,突出了老班长对那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的珍惜:“嚼”、“皱”、“咽”三个动词,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咽下以及老班长饥饿 的程度。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红军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

(一)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1、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2、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性格、身份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1、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 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2、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 们,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3、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 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 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 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 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且不重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他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顶、弯、蹲、插、倾、飞等”6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