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1083

作文

1000

关于爱国的人作文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里,我读了《岳飞传》这本书,认识了岳飞这位伟大的英雄。

岳飞小时候聪明懂事,他尊敬长辈、团结友爱,从小就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小岳飞最崇拜那些为祖国奋勇杀敌的英雄将领,所以他努力学习、刻苦练功,一心想着长大后报效祖国,他的母亲还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件事被人们千古传颂。后来,岳飞被奸臣谄害,但他还是一心为国,最后慷慨就义。

读了岳飞的英雄事迹,我非常感动,我想成为像岳飞一样爱国爱家的大英雄。不过爱国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特别是我们现在年龄还小,谈不上为国家作贡献。但是,我觉得长大后要成为一个爱国的人,就必须从爱身边的人做起,要爱父母、爱兄弟、爱朋友、爱老师、爱同学……在家里,我们要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听大人的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分忧;在学校,要尊师爱友,上课专心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乐于帮助他人;出了校门,要记得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财物……我想,只要做到了上面这几点,就是爱国的表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爱国爱党作文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好!大家想必都听过一首歌谣,里面有这样一句:我在马路上拾到一文钱,我把它交給警察叔叔,叔叔直夸我是好孩子。

那时候,我们的共产党推翻了皇帝制,与国民党打败了日本鬼子,后来又打败了国民党,让动荡不安的中国逐渐安稳了下来,我们要感激共产党,我们要护共产党。当年,我们中国很贫穷落后,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出来的,鼓励人民种植庄稼,以身作则,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不浪费一分钱,不浪费一颗粮食,保护着我们,为欕改变而在改变着。为我们创造了对我们最有利的政策规定。

做为我们,更应该要如此。爱国家,爱共产党。我们要感谢共产党,要感谢毛主席,要感谢千千万万为了今天而死去的战士,他们为了我们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要感激他们。

我爱党,但我更爱国。但是请记住: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爱国的高中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祖国地图,我思绪万千.

这何止是一张纸,我分明已涉步进去了,我的心也随之融进去了.

小时侯,长辈曾对我说过,我们的祖国曾经被日本侵略过.卢沟桥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军的真面目.他们在中国领土上暴戾恣睢,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残无人还的南京大屠杀.从此,中国人民心中都凝出一个坚定的信念,一定要把日本人赶出我们的国土.

终于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将日本侵略军赶出国门.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中华民族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声音传到了大江南北,传到长城内外.

历史毕竟过去了.回首今朝.会令你感到“春天来了”!北京申奥成功;香港、澳门的回归;中国加入WTO;神六载人飞行的成功……预示中国已是世界舞台的佼佼者。城市工业发达;农村实现了机械化;电话、电视、家用电脑和宽阔的柏油马路已不是城市的专利。农民也可以在家中用电脑查阅致富信息和农产品的行情。我想,我们这些国家栋梁也不会辜负老前辈对我们的希望,我们会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出我们最耀眼的风采,让祖国更加美丽富饶。

记得儿时,我拿起中国地图贴在胸口,调皮地对妈妈说:“我把祖国印在心里了。”妈妈笑着说:“对,你要永远记住你的祖国。”祖国是我儿时的摇篮,摇晃着,让我酣甜入睡。祖国是我求知的学校,用知识的琼浆玉液充实我的头脑;

是祖国把一颗金色的种子播种在我的心田,让它开花结果;更是祖国让我感到了温暖。祖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我们这一代有信心和能力将我们的祖国变成真正的东方巨人!

最后,我们都仰首期盼,台湾早日回归。愿我们的祖国“一路走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爱国作文650字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只有在海外的游子,你才明白,背靠着一个强大的母国,到底意味着什么!”一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子在谈到祖国时,这样声泪俱下的呐喊道。我不是海外的游子,但我也模糊的懂得一个强大的祖国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就曾表示,“中国脚步”走到哪里,“中国保护”就会跟到哪里。当我们跨海越洋,远离祖国,来到异地,来到各国国力交锋的角斗场,我们也许才能更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并不只是说说而已。它使我们在国际的舞台上有了表现的机会,使我们在大国的决胜场上有了投票的权利,使我们在利息纠纷的外贸市场上有了操控性的作用。这一切都来源于国家的富强,丘吉尔曾说:“世界上(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中国的富强,使我们的朋友——满遍天下。

我们被祖国保护在他温暖的襁褓下,但谁来保护祖国?在海外,祖国他面临着美国的亚太再平衡,菲律宾的国际仲裁案,东北亚的导弹危机;在国内,祖国他抵抗着台湾的独立分子,香港的本土力量,新疆西藏的分裂分子……我们的祖国腹背受敌,我们的国土被人虎视眈眈。可当今青年学子一听说上政治课便眉头紧锁,哈欠连连。若汝不读政治,又焉知强国之本,若汝不读政治,又焉知立国之不易,若汝不读政治,又焉知汝之幸哉!吾国之所缺非资源,吾国之所缺非武器;吾国之所缺乃青年强国之信念,壮年富国之决心。若吾等无心,富强之势又何以维!

当吾等闲散于花田小巷,放荡于灯红酒绿,切勿忘念国之辛、国之苦。非汝等不能强中国,非汝等不能护中国。吾国之业在于青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传统文化我继承剪纸作文350字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图案,最常见的是窗花,一般在喜庆的日子用红纸剪出,贴在窗上。

我也很喜欢剪纸,经常用红纸剪“福”字贴在门口。剪“福”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先写一个“福”的艺术字,进行修改;接着用深色笔描线,剪下,最后如果有破损,用胶带纸贴一下就好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接下来,让我们来剪窗花吧!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角线对折,接着将两个底角对折,会出现一条对折线,将两边的底角翻折,尽量使折叠部分与露在外面的部分角度在60度左右。再一次沿中线对折,现在开始画任何图案,必须要在重叠地方画。画好后,剪下来,再展开,一个窗花就剪好了。

剪纸有趣吗?让我们一起剪纸,从中感受剪纸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学剪纸作文400字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民间有许多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剪纸了。

说起剪纸,我的老师应该算是我的奶奶了。每年过春节,奶奶拿起剪刀,用她那双巧手,像变魔术一样,咔嚓咔嚓,剪出各种各样的剪纸,比如蝴蝶,双喜和各种各样的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看着奶奶的作品我羡慕不已,求着奶奶教我学剪纸,奶奶一听我要跟她学剪纸,别提多高兴了!手把手地教我,从最简单的娃娃剪纸开始,把正方形的纸对着,变成长方形,在长方形的折痕处画上半个人,把它剪下来,再把纸打开,就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在学习剪纸的时候,我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有时把花剪短了,剪错了,但我不怕失败,虚心向奶奶请教,奶奶耐心地指导我:先把图画好,再动手……

在奶奶的悉心指导下,渐渐地我的剪纸技巧越来越好了,寒冷的冬天,没有红花绿草,我拿起剪刀剪一个大红窗花贴在玻璃窗上,让寒冷的冬天焕发出勃勃生机。

剪纸既可作装饰物,美化生活,还能锻炼你的动手动脑能力,一举两得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爱国之心作文700字

全文共 690 字

+ 加入清单

在历史滚滚长河之中,有这样一个国家。她承载着五千年的历史,养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那是一片神圣的土地,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

我们的祖国,曾是帝国主义者虎视眈眈的“猎物”。曾经,我们的母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女在一次次泯灭人性的大屠杀中怀恨离世,一件件凝结中华儿女智慧与心血的稀世珍宝在侵略者一阵阵的冷笑中灰飞烟灭。但她只能强忍着泪水……带着遍体的鳞伤,在一次次的危机中挣扎,在一次次的危机中反抗,但她始终挺着坚韧的脊梁。这就是我们让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心痛、屈辱的近代史。

回溯历史,我们有孔子、老子这样思想敏锐的哲学家;有屈原、岳飞那样的慷慨诗人……他们把思想的精髓融入精彩绝伦的文字中,创造了文学史上一颗颗闪耀的明珠。《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让人赞叹其和谐的韵调与用词的精妙。这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的文化传承。

在一次次奋起中,我们的爱国之心展现了,而正是它,让我们走出耻辱,走向辉煌。近年来,我们终于有了显著的科技发展,我们有了全世界最大的三峡大坝,有了先进的核电站、航空母舰,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与高铁,更是名扬天下。东方雄狮昂首长啸!这是中国民族的复兴!

爱国,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但那更是为祖国奋斗的精神与不离不弃的诚心。最重要的,是那份身为中国人的责任。作为新中国未来发展的脊梁,我们应该像周恩来爷爷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且然还小,但我们有足够的机会读好书,为将来建功立业打下基础;我们且然还小,但“有志不在年高”,我们从小立志,才能向祖国报以真挚的感谢;我们且然还小,但已有要务在身,长大后,要用自己的才华让祖国富强,实现真正的爱国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剪纸作文500字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窗花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每逢过节,家家户户的门上必定贴着那红火的窗花,它已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窗花看起来很精致,美观,但也需要不少功夫才能将一个细致的窗花展现在我们眼前。这啊,就要细心了!同时也考验着你的耐心。

窗花通常贴在玻璃门上。它的历史悠久,风格奇特,不同样式的窗花,代表不同的含义,

它深受各国人士喜爱。

我也不例外。趁着今天有点空,就打算自己做一个窗花。说简单并不简单,说难也并不难,我先将一张红纸按照步骤慢慢叠起来,到最后一层时,画上自己喜爱的图案,沿着那图案,慢慢地剪,慢工出细活呢!我将自己的心静下来,全身心投入去剪那图案。经过一番细心雕刻,这窗花总算成形了,我迫不及待将它贴在玻璃门上,一缕阳光正好照到窗花上,折射出金灿灿的光,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窗花值剪。

它代表着中国的兼性,细心,有内涵,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艺术。它还象征着美好幸福的生活,正如我那一颗坚韧的中国心!

不妨在午后的阳光下,静坐下来剪一剪那窗花吧,感受窗花带来的无穷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后感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5月20日,研究生2113党总支组织我班同学参观5261了抚顺的雷锋纪念馆。通过参观4102,使1653我深受教育。由此,也想到了很多,关于过去的雷锋,关于现在的我们……

在雷锋纪念馆内。我了解了雷

锋的生前事迹。从雷锋小时候家里的小木桶、镰刀等东西,我看到了一个穷苦孩子的童年。从雷锋的成长经历,使我了解到雷锋的思想是怎样一步

步走向成熟的,精神境界是怎样层层升华的。毛曾经说过,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但雷锋做到了,这个在旧社会受尽欺凌的孩子,在新社会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是党和人民给了他新生的机会,他也用自己的满腔赤诚来回报党和人民。

或许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生来就没有经历任何大苦深仇,生活太过安逸,又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灵魂已被金钱的铜臭熏染的麻木,在现今的社会里,像雷锋那样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在雷锋纪念馆里有一则报道,是同志在一次纪念雷锋同志的会议上所讲的话,他说,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位妇女怀抱着孩子站在拥挤的乘客中间,孩子在哇哇大哭,旁边一位青年则安然地坐在座位上装睡。看到这一幕,公交车上的一位老人感慨地说:“雷锋叔叔不在了。”当看到这里时,我的心震动了。同志的这几句话无疑是在影射现代社会中人的道德滑坡现象。这难道真的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思想境界吗?即使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雷锋这样的社会楷模,难道我们就连最起码的尊老爱幼都做不到吗?“学雷锋”不过是社会呼唤人类良知的一个口号,很多时候,我们帮助别人并不是为了这个口号,而只是在做人,做我们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歌颂思念屈原弘扬爱国精神诗歌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曾经多次地想起你:

你的悲戚的面容,

你的文采飞扬的诗句。

你在我心里久久徘徊,

却不敢诉诸文字,

只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不敢落下来。

因为那么多巧合,

我多么怕你的悲剧故事。

我俩名字中拥有一个相同的字,

我们拥有一个相同的星座,

拥有相同的爱国爱民的思想,

我们还是老乡。

难道是你化身为龙,

而天地在孕育两千多年后,

让我在人间替你再走一遭。

君生在公元前,

我生在公元后,

穿越了两千年,

我是你的千古红颜。

你的旷世孤独我最懂,

你的横溢诗才我最赏,

你的天马行空我能想象,

只有天人合一的精灵才能与天地同唱。

看见你佩着长剑在汨罗江畔且走且吟,

执着地思考着治国方略和宇宙秘密。

风拂起你的乱发,

被放逐不能报国的悲哀苍老了你的容颜,

命运的坎坷不能阻挡你的激情澎湃。

《天问》问出了你心中的长久疑惑,

《离骚》吟出了你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深情,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让你泪千行,

千年泪至今闪耀在史册晶莹透亮,

洗涤着世人芜杂的灵魂。

端午节里家乡年年歌咏的招魂诗,

是否唤醒了你沉睡的魂魄,

让你想起了那个久远而让人痛彻心扉的往事。

你的才华和政治抱负被秦国的反间计击碎,

眼睁睁地看着楚国风雨飘摇地走向敌国的怀抱,

你心痛地对着规劝你的渔夫和天地悲吟:

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

绝望的你不想看到祖国遭受涂炭,

对这个世界你已别无留恋,

无人能解你的努力、你的理想、你的孤独、你的深刻,

怀着满腔悲愤你纵身一跃,

只让干净的石头和清澈的江水与你为伴。

从此,

你的经典作品名垂了千古,

你的爱国情怀照耀了史册,

你的悲情故事感动了天下苍生。

冰凉的江水流走的是岁月,

带不走的是你温暖高贵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剪纸情韵作文700字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大部队的车子进入了一个小山村,眼前的绿色渐渐多了起来,不一会儿,目的地——剪纸之乡就到了。导游告诉我们,我们等会参观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象山剪纸大师谢才华的剪纸作品。

茂密的树丛中,一座具有古代韵味的大宅子出现在我们眼前。一棵巨大的古树耸立在院子中间。走进宅子,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红纸,一个个人物,一幅幅风景,一只只动物栩栩如生,像被剪活了似的挂在墙上。看!那是毛主席的头像,不同的神态,不同的样子有一百多幅!毛主席像活了过来,站在我们面前似的。这位大师的巧手真是天下无双,要是能亲要见一见就好了!我的心不由得期待着。

导游好像知道了我了的心思。我正想着,他就带着我们见了大师真人。走进一间小教室,一位六十上下的老人正站在讲台上,原来这就是谢老师啊,比我想象中年轻多了!今天,他要教我们剪窗花、红双喜和五角星。我听了,心里暗暗高兴,已开始痒痒了。老师先示范了一遍。他的手真巧,左拐右转,时上时下,几秒钟就剪完了一个。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措手不及,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我的心里直痒痒,要是我也能剪出这么漂亮的图案就好了!大师啊,快点教我们吧!我有点迫不及待了。谢老师拿出一张红纸,一步步教我们。先折成个细细的三角形,接着就开始剪自己喜欢的图案。老师的剪子灵活得像只小燕子,在纸上翩翩起舞。可我们这边就惨不忍睹了!瞧我这双笨手,一会儿把这儿剪破了,一会儿又把那儿戳了个洞。看看别的同学,他们跟我一样,也好不到哪儿。跌跌撞撞的,我们终于剪完了。看着老师那漂亮的图案,我简直就不忍心打开自己的。慢慢展开,哇!这窗花还挺好看的!可跟老师的比起来那真是天差地别!

谢老师剪得那么出神入化,很多人都会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今年68岁的谢老师从16岁起剪纸,把对家乡和的祖国情感都融入了剪纸中,正是因为有了情感的注入,那一把剪刀才会有魔力,创造出了精美绝伦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读书·爱国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和以为高尚的人交朋友。

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

我扑在书上,就像我扑在面包上。

如此多的古今学者,如此多的中外文人都对“读书”有如此的评价,可见读书有非一般的价值。读书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作为21世纪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正承受着无比巨大的压力,我们被中国的高考,被父母的期望,被学校的指标压的喘不过气来,这三座大山虽然使我们承受巨大的压力,扭曲了读书的真正意义,但是我们有没有仔细认真的想过,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读书!为父母?为老师?还是为自己将来的前途?不,都不是,是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今,中华已经崛起,我们现在是要为之富强而读书。

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们从书中的确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在那些著名的古今中外著作中,我们都能发现宝玉,都能找到黄金。

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高尚的朋友,当你读到一本好书时,它会陶冶你的情操,会使你领悟许多的道理,会使你更能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书中有着学不完的知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不正是从书中吸取的智慧吗?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是对当今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吗?人类能够在书中得到启示、发展,从而改造世界。

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我扑在面包上!可见书是一种精神食粮。高尔基如此优秀的作家,都愿扑在书上,而我们现在的中学生,不更要培养这种精神,培养自己对读书的兴趣,全身心的扑向书本,扑在书上,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如今世界是个多事之秋,前些年的美国攻打伊拉克,SARS和禽流感,朝鲜伊朗的核问题,还有现在的流感病毒、金融危机……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影响着中国,我们要通过读书让祖国变得更强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铡刀下的爱国作文600字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感动,是一种醉人的滋味,感动,是一种瞬间的触动,人类有了感动,人性变得善良,和谐成了永恒的字眼。铡刀下的身影与坚定的眼神总让我心潮涌动、挥之不去。

“呼——”风映衬着人们的惨叫交杂着一丝血腥味,国民党的士兵正在绞杀着无辜的村民,一片血雨腥风。村庄的毁灭在他们魔鬼般的狞笑声中逼近。刘胡兰就是在这时出生的,他望着尸横遍野的村庄,小小年纪对黑暗旧社会的强烈不满便深深烙印在心中。

长大后的她马上从军为了让村民享受和平她多次负伤还坚持出战,在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政府军和地主武装主义抓捕。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被敌人抓捕时的种种酷刑,平时摔一跤就大哭的我而她却不一样——十几种酷刑都用了,敌人手都打麻了而刘胡兰满身血迹几乎全身失去了知觉,却还是绝口不提情报的事。敌人的军官怒火冲天他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倔强的人,于是毫无办法的他们只好判下死刑,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和她从容的躺在铡刀下。那视死如归的样子让我一怔。“擦!”敌人并没有马上将她铡死而是先铡死了6位革命群众,他们对情报依依不舍想在给她个“下马威”。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了一句:“怕死不当共产党”这一句话让敌人吃了一惊他们没想到一个平凡的女子竟如此爱国。同时这句话也震撼了我的心……

我没有再看下去,刘胡兰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以伟大的爱国,刻画出感人的事件。“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剪纸作文400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班,有的人喜欢看书,有的人喜欢练字,而我喜欢的是剪纸。剪纸是妈妈教我的,妈妈说,剪纸是她的妈妈教她的,我觉得,剪纸就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一种手艺。这不,我和妈妈在翻阅她的成长记录册的时候,找到了一幅剪纸。

这幅剪纸是用石墨黑色的纸剪的,边缘细腻润滑,一看就知道是妈妈剪的,画面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小孩牵着两匹骆驼,一匹是黑色的,一匹是白色的,而此时,太阳才刚刚爬上山头,小鸟和蝴蝶在花丛中嬉戏。这幅画的每一个细节都剪得非常细致,甚至连骆驼上的毛都刻画得非常清晰。

看着看着,我仿佛也进入到了这个场景之中。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长满了野花和野草,那位牧童与骆驼的背景就是无名的花,他们每天走几里路,把骆驼都赶回家……

我又忽然想起母亲曾告诉我的一件事,她以前便正是这样,走十几里路赶着牛羊去吃草。这,难道不是母亲童年最好的记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小学生爱国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社会和谐稳定,人人安居乐业。这与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与政府的改革开放和所做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现在的政府是一心为人民的政府,人民的事无小事这是政府的承诺。

找政府办事非常的快捷。为了方便群众各部门都开设了服务大厅,从而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在教育方面,推出了九年义务教育。投巨资花大力气办教育,政府拨款建教学楼,给学生一个个非常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将来更好的回报社会。

在农村政府积极发展农业。出台很多的惠民政策保护耕地,投资修建水利设施,电力设施和生产路。每年对耕地都有补贴;对买大型农机具的农户给予很高的补贴。这一系列的惠民政策自古以来在中国是没有的,从而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医疗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了合作医疗,医疗费政府承担大部分而病人承担一小部分。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因此减轻了病人的负担,使原先看病难和看不起病的人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治安方面,人民警察为人民有困难找警察,一点也不假。这是公安干警们不分昼夜的守护才使的社会治安非常好。哪里有灾有难都少不了警察的身影。然而对那些不法分子,贪官污吏却不手软,该出手时就出手。因此保障了人民和国家生命和财产。所以说警察永远是人民的守护神。

生活方面,在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扶持下,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有很多地方都达到了小康水平。原来不敢想的有很多都办到了。现在农村也有很多人住上了和城里一样的楼房。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文化生活,现在都提高了很多很多。这一切的一切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爱国作文300字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南海问题沸腾,作为老百姓的我们对于菲律宾是非常憎恨的,对美国也憎恨,因为我们认定美国的不安好心。

美国的肯德基,麦当劳在我们中国很常见,一些本着爱国的精神的人牵起了一场抵制肯德基,麦当劳的活动?这真的好吗?这是理性爱国吗?有一个人看不下去了,朋友圈指责这并不是理性爱国,可能言辞激烈粗秽了点,竟然被打。

这真的.值得我们深思,这是理性爱国吗?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理性爱国,难道抵制就是爱国吗?我不抵制就不爱国?这种落后自大的观念要不得。一味地抵制只会步“闭关锁国”的后尘。美国的科技发达我们不可否认,美国的麦当劳肯德基对于本国与本土化不远了,这样简单粗暴的抵制要不得!你不需要,别人需要啊!这何尝不是自私,道德绑架。

我们要理性爱国,作为后方能做的就是明确爱国,让国家有坚实的民意基础。

然后就是做好本分工作,遵纪守法,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国家才无后顾之忧。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做贡献。这才是理性爱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爱国情,走边疆作文

全文共 2708 字

+ 加入清单

蜿蜒曲折的梅岭古道,不仅有驮盐的、负铜的马帮铃声阵阵,惊动岭上的燕雀别枝;也有背着包袱的读书人,睁着一双清明俊慧的眼睛,穿过万株梅林,走向烟波浩渺的北方。岭南的学子们,腹中贮藏着经纶,脑海堆积着诗书,提前大半年,有的甚至提前一两年,翻山越岭,餐风露宿,赶往长安国子监,参加科举考试的北选,以求在帝国的宦海里大显身手,展示平生所学。

一个地方只靠输血,经济文化必然是落后的。和人一样,只有能够献血了,才称得上健康。岭南在人才方面,一直靠中原输血,无数学富五车的学者诗人,在贬谪地勤劳为政,劝学育人,提高了南疆的社会发展水准。唐王朝为了全国相对平衡的发展。在每年一度的正常科举之外,还设置了专对岭南的加恩科举,选拔地方适用的人才,与正常科举北选对应,俗称南选。岭南的科举制,正是在南选的促进下,蓬勃发展起来,学子越来越多,并且为朝廷反哺了许多经国治世的人才。据考证,有唐一代,包括张九龄在内,岭南共出进士49名。这些土生土长的人才,和朝廷贬谪的官员一样,为岭南的发展和与中原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49名进士中,有一名来自大唐疆土的极南边,爱州日南县人,即今越南的中北部清化省安定县。他叫姜公辅,唐德宗在位时登进士第。他离开今天属于越南的那块故土,辞别妻儿,在朝廷为官,直到位尊宰相之位。

姜公辅死于泉州,墓地在南安市丰州镇旭山村九日山东峰东南麓。墓前有石翁仲、石狮、石羊、石望柱各一对,四周是青翠苍劲的古木,肃然森严。泉州是他的隐居之地,他在这里获得了最后的安息。前些年他的越南后裔要来泉州,和中国后裔一道祭祖,当时国内很多报刊、论坛发了这个信息。标题都有哗众取宠的倾向。什么唐朝宰相姜公辅是越南人,什么外国人当上了中国的宰相,什么唐代中越文化交流与姜公辅......好像在封建时代就有了国际主义,这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长安,把知识和生命献给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事业。

真实的情况是,唐朝恢宏大度,包容天下,确实有外国人在中国做官。据统计,多达三千外国人担任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界到军界的要职,也有的成为宰相。比较有名的:

哥舒翰,突厥人,玄宗时授右武卫员外将军,充陇西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

阿史那思摩,突厥人,太宗时授右武卫将军,逝世后,赠兵部尚书、夏州都督。

契苾何力,铁勒人,太宗时授镇军大将军,行左卫大将军,徙封凉国公,死后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阿倍仲麻吕,日本人,中国名晁衡,居留唐朝五十年,曾安南都护、镇南节度使等官职。

崔致远,新罗人。于僖宗朝一举及第,授宣州溧水县尉,后为淮南从事,又为侍读兼翰林学士,知瑞书监。

高仙芝,高丽人,玄宗时官至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

卑路斯,波斯王子,国亡来唐,高宗时官拜右武卫将军,中宗时又拜左威卫将军,卒于唐。

李彦升,大食人,宣宗时一举中第,受翰林学士。

然而,姜公辅不是外国人,他是纯粹的中国人。他来自于唐朝的日南县,不是另外一个国度。不能把现代的岭南与历史上的岭南混为一谈。唐时的岭南,包括了越南北部中部,是普通的中国郡县。朝廷对岭南的管辖力度,远远高于云贵的一些羁縻州县。岭南的官员都是朝廷指派的官员,岭南的人民也是大唐的国民。姜公辅在策论中谈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戎狄轻而寡信,贪得无厌,对之难以礼义和,恩泽抚;主张充实国力,加强国防,发展经济,广揽人才。只要国家强大,则不必以边患为虑。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没有一点外国人的觉悟,处处以中国人自居。

至于他获得越南国籍一事,则在百年后才发生。大唐轰然倒地,金瓯摔成十块碎片,红河流域又在南汉这块碎片里裂开,溅得老远,致使宋朝收拾旧山河时忘了捡回来,姜公辅留在日南县的后裔才成为越南人。此时他本人墓已拱木,自然不知。

他中进士后初为校书郎、授右拾遗,后召入翰林院为学士,兼京兆尹户曹参军。因才高有器识,每有提议和见解,德宗多半听从,他的政治生命越来越光明。公元783年,是唐王朝的多事之秋。安史之乱虽然平息将近二十年,国家仍然一团糟,中央法令出不了长安。越来越跋扈的军阀,把唐德宗当成一具木偶,只要稍不满意就举兵造反。唐德宗削藩,在节度使中引起反弹,中原地带爆发了“二帝四王”之乱。姜公辅坚决站在中央政府一边,拥护国家政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他对唐德宗几次出谋划策,都证明了他才谋过人。德宗不听从,每次都遇到危险,反之,则诸事顺畅,于是在奉天拜姜公辅为宰相。

姜公辅受命于危难之时,扭转了奉天之难的被动局面,正待大显身手,重建大唐的辉煌时,却被迫告老归田。满腔的热血付之东流,满肚子才学悬于空山,令人感慨万千。他来自边远地带,性格耿直,不会溜须拍马,即使他精通儒典、有经世之才也没用。封建社会说到底是个家天下,皇帝是一家之主,拧着皇帝的脖子不想有好果子吃。德宗在逃难期间,他最喜爱的长女唐安公主死于途中。德宗悲痛之中下诏厚葬。姜公辅进谏:长安还没有解放,公主宜薄葬,钱财要用在将士们身上。德宗大怒,斥责他卖直取名,罢为左庶子,后又数次贬谪。仅仅担任半年宰相的姜公辅心灰意冷,跑到泉州九日山隐居,编篡姜氏家谱起来。直到十三年之后,新皇顺宗即位,又启用老臣,任命他为吉州(在江西)刺史。然而,年老体弱的他已经走不出巍巍大山了。

在人才辈出群星闪耀的大唐,姜公辅是直臣,却不是很有名的人物,留下的文墨也很少,只有一策半赋。然而在越南,地位非常之高。 所写之策誉为越南人撰写的最早政论,所写之赋誉为越南千古文宗。《白云照春海赋》后半篇遗失,仅存前半篇三百余字。此赋以鲜碧空镜春海为韵,描写白云春海的景物之美,气势之盛,抒发了作者的志趣情感,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但从思想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对直言极谏策》的价值要远远高于《白云照春海赋》。从此策不但可以看出姜公辅汉文的功力之深,而且可以窥见他的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还可以从中了解唐德宗即位初期的某些心态以及全国形势的部分侧面。

越南安定县定成乡,建有姜相祠,他被封为上等福神而受到祭祀。祠今尚存,属于越南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祠横匾题状元祠,门联云:风雨已摧公主塔;海云长照状元祠。状元是后来越南美溢的,姜公辅是进士。不过古代的状元和如今的神童一样,大都成名后销声匿迹,很少有人轰轰烈烈过完一生。姜公辅能以半年的璀璨照亮史册,也算得学超所值。

时值初冬,梅岭古道的梅花又要开了。在红白相间的梅林中,再也没有马帮,也没有踽踽独行的书生,只有一群群指点千古的游客,踏上生长着青苔的石阶,望断北飞雁。姜公辅们再上京都,只需坐上八个小时的京广高铁,就能一慰平生。可惜,他故乡的那片土地,已经跟京都没有关系了。假若姜公辅九泉之下有知,也会感到失落吧。

[爱国情,走边疆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小小剪纸大智慧作文400字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我邻家的叔叔是个剪纸高手,他经常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送给我,我一拿到手就眉开眼笑地摆弄个不停,小时候还经常缠着他给我剪纸,他只好以此来哄好我。从此,我对剪纸这门艺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我长大了,但邻居叔叔依旧送我一些他的精美作品给我。前不久,他送给我一幅《喜鹊登枝》的剪纸,我爱不释手,对这幅剪纸充满了兴趣。有一只小巧玲珑的小喜鹊站在枝头上神气勃勃地昂着头望着那一轮火红的太阳,真是神了!叔叔剪的喜鹊惟妙惟肖,立在枝头的位置恰到好处,无可挑剔,仿佛一蹦就能碰到我的鼻尖似的。它好像在向人们通报喜讯,那迫不及待的样子,一看就明了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看着活泼的小喜鹊,我也跟着它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小小的一幅剪纸,却充满了大大的智慧,它是人们辛勤劳动、灵巧与智慧的完美结晶,它代表了我们一个民族,这就是咱们中国的剪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国庆爱国主题征文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随着转动了千年的历史车轮,便沉淀出了爱国文化。岁月让爱国文化催出了醇香,我不禁陶醉其中。

作为祖国的下一代,“爱国主义”毫无疑问成为了我们中学生做人的基准,爱国、一个多么神圣而又庄严的“举动”,事实证明:一切有崇高理想的人视爱国为第一任精神支柱,诚然,因为他们知道国家的是与自己的前途紧密相连、休戚相关的。唇亡齿寒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霍去病“不灭匈奴不为家”,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乃广为传扬之佳话,秦桧卖国求荣,吴三桂引兵入清,则遭万世之唾骂。遵循客观规律,人们自是尊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痛恨奴颜婢膝的卖国之辈。如果让你选,你会怎么选呢?相信你不会傻到去做个遗臭万年的“害虫”吧!

虽然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但是爱国的情感仍然可以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也可以通过每件事当中体现。我们要从小树立一个爱国的思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自信自强,无私无畏。只有这样,长大了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爱国就是救灾官兵救人时的奋不顾身,就是志愿者在灾区的一个眼神,一处帮助,就是全国亿万群众捐款捐物的热情。在奥运会举办之际,爱国就是运动健儿在竞技场上的奋勇拼搏,就是志愿者的一次微笑,就是国民不乱丢垃圾,文明现看比赛的行为……

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安检创意自我介绍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您好!我叫xx,现年22岁,男,是一名安检专业的大学专科毕业生。毕业于重庆xx学院。承蒙您在百忙之中,看阅我的简历,万分感谢!了解到贵单位在进行招聘录用。不胜喜悦,以本人的水平和能力,故不揣冒昧地毛遂自荐。相信贵单位慧眼识才,会使我成为一名管理人员。

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以自己锐意进取、敬业和乐于助人的作风及表现,赢得了领导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誉。一方面,在学校的实训中心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更好地理解消化了书本知识;另一方面,利用假期寻找相关单位提前实习,学以致用,磨练自己。本人自信以我的技能和知识,再加以能吃苦、会协作的精神,定能面对困难。在专业基础学习中,我学习了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单片机,PLC可编程控制器等,善长于电子电路的读图与单片机应用。

安全工作历来都是国家重视的环节,安全监督则是为了更好的安全。现在随着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的不断开拓,安全工作也会日益突出,安全监督也就尤为重要,现今安全事故频繁,这不是自然灾害等的不可抗力作用的,究其原因在于安全工作没做到位,这就更需要专业的人才的引进,发挥其专业作用。

作为一个安检专业的毕业生能加入这个行业,我感到十分荣幸。作为理科生有其专业之便,知识之优,能够对诸如矿井、企业、房产公司等在日常生产的安全起到监督作用,对这些矿井、企业、公司的生产设备合格性、电路的布设的合理性、安全设施的科学化等提出合理化的意见,这是对预防矿难事故、消防安全、劳动保护等工作的有力支持。能起到一个监督者和突发事故处理者的作用的,为安全监督工作服务。

本人为人诚实诚恳,对工作仔细认真,在校期间担任过青年志愿者协会部长、副会长,大学生艺术团后勤部长,学生会生活部长,系就业实践部长等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团队精神。表现良好,成绩突出,在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为预备党员,毕业时被评为优秀大学生。作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有志青年,我会保持在校期间养成的优良生活作风,学习态度,领导下达的任务会以最快的时间完成,对任何事务都能客观评价理性分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信心完成任何安排的事务,也会虚心向单位同仁学习请教,努力学习不懂的东西,与同事们和谐相处。而且自己也有3年的C1机动车驾龄,手动和自动车辆都能熟练操作。恳请贵单位给我一个学习、成长的机会,我会万分珍惜这一机会,努力做好工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作文

全文共 12753 字

+ 加入清单

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臵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美政”是屈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介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从诗中来看,主要是指使楚国独立富强,并走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道路。这一理想是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其本质就是反对楚国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为了实现理想,诗人针对楚国种种流弊,旗臶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即不分贵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依法办事。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实行改革,除去弊政。这一主张如能施行,将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楚国政治肌体上的毒瘤、烂疮,使衰老的楚国变得更更健康,更茁壮,从而走上国富民强的康庄大国之道。

诗人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戚之讴歌兮,齐恒闻以该辅。”历史上这些昏君都善于搜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导制了盛世景象的出现。相反,那些嫉贤妒能的昏君,如殷纣王荒淫残暴,迫害忠良,使一代贤臣,“比干菹醢”;吴王夫差昏庸无能,不辨忠奸,使一代忠臣,“武子逢殃”。而这些毁灭人才者,也毁掉了强国富民之基石,最终落得个亡国祸身的不幸结局。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国运之兴衰系于贤才。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只有举贤授能才能不国安邦,富国强民。现实中的楚国要改变贫弱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住的垄断,效法兴国圣君不拘身份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只有这样,楚国才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为有贤可举,有能可授,屈原深谋远虑,有计划地在楚国展开了培养各种人才的事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未雨绸缪,诗人滋兰树蕙,其目的“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即希望培育的人才能在楚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担当起富国强民之重任。为了国事,诗人呕心沥血,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上下求索。诗人招贤纳士,为己求贤,还是为楚国政治前途作打算。

战国时代,各诸侯先后在各国变法图强。变法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当时,楚国政坛由旧贵族把持,旧贵族统治实际上是“背法度而心治”。为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屈原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法治国。为此,诗人在位时,做了一系列“明法之嫌疑”,的工作,楚国国力也随之有所起色。怀王初期,楚与齐秦称雄,怀王任合纵长等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好景不长,屈原依法治国的措施损害到了群小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诽谤。楚群他因“无度弗察”,即没有法制思想而受蒙信谗,遂疏远了屈原。忠臣远逝,小人当道。他们在楚国的违法乱纪行径遭到了正直诗人严厉斥责:“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小人花言巧语,蛊惑世人,为谋取恩宠荣禄,不惜违背法度,变更正确的治国之道。小人的胡作非为,将诗人当初心血换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楚国陷入了“阴阳易位”的倾覆绝境。屈原冒死进谏,希楚国统治者以史为鉴,效法禹、汤、文武、周公等贤名之君,勤恳依法治国。“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历史上这些先贤知人善任,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与此相反,启、异、尧、桀、纣等昏君,荒淫残暴,法度不行,最终亡国祸身。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表明:治国需法治,在法度废弛的国家,为政者心昏愦,国家也必覆亡。屈原在楚国高扬法治大旗,其目的是在楚国除弊去害,铲出“众蹀而日进”,“美超远而逾迈”这些丑陋事物生存的环境,使楚国走上正常发展的历史轨道。

诗人始终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如能实施,必使老气横秋的楚国脱胎换骨,涣发出咄咄逼人的青春锐气。然在愚昧保守落后的楚国,无人赏识“怀谨握玉”的诗人,他们残酷地将诗人逐出了政治舞台中心,将诗人治国安邦的“美政”蓝图扼杀于襁袍之中。诗人被毁,楚国政治舞台上最后一丝明亮的春色也就荡然无存,这是诗人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尽管诗人为理想屡蒙谗遭毁,但任矢志不移,其行动所昭示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窥一斑。

二、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诗人所行,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却因在楚国实施“美政”理想,而无辜蒙冤,遭谗被谪。但诗人并未因此屈服邪恶,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与那此为害楚国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在这场善恶之争、美丑之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再次展示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诗人对楚国黑暗现状进行了揭露,指出当时面临的社会现状是“世溷浊而不分”,“世幽昧以眩曜”,“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这实际上描绘了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黑暗世道;一个粪壤充帏、邪恶肆行的世道;一个忠贞不容于世,美善光明不行于世的污浊世道。而原先的楚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今却变成了这个模样,这下楚国政治舞台上那些飞扬跋扈的丑陋群小的胡作非为是分不开的,“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余以善淫。”这伙“并举好朋”的小人嫉贤妒能,任人唯亲,违法乱纪,结党营私,竞进贪婪,不厌求索,使忠臣“自疏而远逝”,奸臣“干进而务入”,将楚国政治前途引向了“幽昧”、

“险隘”的绝境。诗人忧心如焚,痛恨小人祸国殃民的乱政行径,并反复申诉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诗人喜好的佩饰、奇服、长铗等是诗人高洁人格的投影,是诗人“长当浊世,自处清流”的物证。诗人一心向善,一心求美,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勤勉自修,以高洁品性向邪恶世俗挑战。诗人虽身陷穷途,但誓不与邪佞为伍,“苟余情其以练要兮,长亦何伤!”“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诗人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社会里,不苟合取容,保持芬芳不变,再现了诗人独立不迁的人格和高标的气节。对那些经不住个人得失考验的变节者,诗人甚是痛心,“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夫众芳。”“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兮?”屈原指斥变节者经不住诱惑,走上了从俗、媚俗之路,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小人。诗人鄙薄他们,谴责他们,他情愿效法前贤,做一个处困苦茕独不悔的死节之臣,“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誓死不与世俗小人妥协投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不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残酷的现实没能使屈原低头,誓与群小斗争到底,“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出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诗性批判精神与清醒执著的价值取向、人生择择。

诗人披肝沥胆,为国效忠。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祖国始终不渝,在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羽折翎落,滴着鲜血,仍然苦苦挣扎,表现出被遗弃而不沉沦,蒙谣涿而不自毁的坚贞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死不屈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三、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尚书》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左传》中载有师旷根据人民利害发表的政见,“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视,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又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此话无疑给当时那些残暴之君敲响了警钟,要他们正视人民、善待人民。这正如逢滑对陈怀公所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是给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历史的借鉴,即以民为本,才会国运昌盛,否则天下不会太平。屈原作为当时社会一名孤独的清醒者,对时局有卓越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深暗此理。在其诗中也提到了民本思想,“皇天无私兮,览民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阐述了为政者必须顺乎民心才能坐稳江山,才能“存君兴国”,为此,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哀叹民生遭遇的艰难!屈原的朴素的民本思想是寻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接近儒家思想范畴。

爱国忧君,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诗人倾其一生,以国事为重。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力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仍不弃“存君兴国”之志,把个人得失臵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诗人身处江湖,心挂国君,将个人生命融汇于国事中。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共同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梦,“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蒙尘舍垢,仍不灭报国之志,其他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鲜明、坚贞!

诗人爱国,他热情地讴歌了那些为捍卫国家疆土,人民幸福而战死的楚军将士。在这场酷烈的战斗中,楚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最后慷慨赴死,再现了南楚民族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刚强性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悲壮的诗句,颇似两宋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屈原歌颂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捐躯行径,目的是激励人们洗雪国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思。

屈原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灾多难的楚国。“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屈原明白,岁月不待人。他老耽在黑暗楚国只会空耗光阴,只有被毁折的命运。屈原要想得到知音,要想两美必合,矩所同,要想推行匡救,改造时弊的“美政”,唯有离开楚国一途。诗人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于是振作起来,坚定信心,驰骋想像,重上云霄,神游四方,蒙生了“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但这一意向又与诗人忠贞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那沉淀于诗人心中有爱国感情千丝万缕,束缚得诗人寸步难行。怀乡恋国,情真意切,将诗人去国意向粉碎得干干净净。屈原离不开楚国,纵然楚国让他愁肠百结。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诗人生死不渝效忠楚国,这在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不泛其人的人材大流动的战国时代,在奉行“好鸟择枝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为立身处事原则的战国,在崇尚功利富贵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楚国抛弃了诗人,诗人却言不离不开楚国,这是为何也?南宋洪迈祖指出,屈原“徘徊而不忍离去”的根本原因乃“忧国也”。诗人进亦忧,退亦忧,其爱国感情是何等地坚贞,纯洁,崇高啊!

四、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探讨。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有其时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时代,社会充满着进取的、批判的精神。屈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敢干斗争,决不妥协,上下求索的批判和进取态度,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进程。弱国为抵抗强国入侵,掀起了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残死较量中,一些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屈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楚国西北边强秦的崛起,楚国渐渐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楚国的国家前途的民族命运受到了严重威胁。而楚国统治者依旧沉缅于日酣宴饮的享乐中,束手无策。大敌当前,屈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楚国灭亡的措施。在保守思想与改革思想的猛烈冲撞中,屈原主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悲惨遭遇,臵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欲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楚国的现状,“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楚国重新走向富强。“沧海横流处,方显英雄本色。”正是战国后期波涛汹涌的时代“沧海”,才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从内因来说,在于诗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进步的世界观决定其有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长诗《天问》中,诗人仰天长问,对自然和人类历史探究天道。从诗人对古代关于自然的神话和传说的诘难和质疑中,表明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索,对古代信仰的怀疑,显示出一种大胆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诗人在对夏、商、周三代所以兴,所以亡的回顾和反思中,对其治乱兴亡缘故表示质疑。诗人企图通过探寻历史兴亡之故,为楚国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让楚国在车真颠马覆之路紧急止步,重新走上兴国之路。诗人问天问地,问历代沧桑人事。这都是由诗人所具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决定的,再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还与诗人出身经历紧密相联。诗人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但因为家族地位的衰落,他本人已从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诗人在《九章〃惜诵》这说:“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于贫贱。”这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诗人虽出身于贫贱,但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干,即《史记〃屈原列传》所说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跻身于楚国政治舞台。“入则与王图议政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诗人身为高阳苗裔,天潢贵胄,想在楚国大有作为,振兴楚国于混乱中。诗人虽壮志未伸,但对楚国的耿耿中心至死不变,再现乱世忠臣的忠贞。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一代诗魂陨落了,其形骸早已化着尘土,荣归大地怀抱了。但其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它早已成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着千秋子民爱我中华,并为之富强而奋斗不息。

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

自春秋中叶以来,楚国一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强国。从楚庄王问鼎中原时起,楚国统治者已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战国时代,楚国君墨守成规,缺乏改革的锐志,被后起的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楚国国势渐趋衰落,在与西方强秦的连年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丧城失地。而以怀王为首的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却偏安一隅,仍过着醉生梦生死的生活,臵国家、民族的安危于不顾。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洞悉列国形势,对楚国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诗人为挽救楚国于危难之中,实现“存君兴国”的夙愿,在思想保守的楚国倡导并推行了一系以“美政”为核心的政治改革。由于改革触犯了旧贵族既得利益,遭到了贵族群小的极力诋毁。尽管诗人“忠而见疑,信面被谤”,但诗人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与权奸的斗争中显示了高标节操,爱国赤诚。诗人一生坎坷,在痛苦中孕育的诗篇显示了诗人拳拳报国心,殷殷故国情。其爱国主义精神名传千古,垂范后人。

一、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弊政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诗人作为战国时代一名高瞻远瞩的政治人物,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了如指掌。屈原深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崇高权谋谲诈,推行弱肉强食法则的侵吞攻伐时代:列国纷争,狼烟四起,万民缟素,血流成河,弱国的苟存只能仰人鼻息,成为附庸;弱国的灭亡只是利益相争的殉葬品。此时的楚国已陷入重重危机,形势岌岌可危,可楚国君臣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依旧沉醉于丝竹管弦,声色犬马之中。诗人忧心忡忡,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他多么希望楚国统治者从沉醉中醒来,面对残酷现实,上下一心,整顿朝纲,励精图治,大有作为,重现昔日鼎中原的辉煌,完成统一中国的理想。诗人把这一理想称之为“美政”,“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欲以“美政”作为振兴保守落后楚国的一剂良方。

“美政”是屈原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动力。屈原的“美政”理想在作品中虽表述得比较空泛,介也有其具体的时代内容。从诗中来看,主要是指使楚国独立富强,并走上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道路。这一理想是契合时代发展脉搏的,其本质就是反对楚国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为了实现理想,诗人针对楚国种种流弊,旗臶鲜明地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主张:“举贤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所谓“举贤授能”,即不分贵选拔人才来治理国家;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即修明法度,严格依法办事。这两点归结起来就是实行改革,除去弊政。这一主张如能施行,将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剜除楚国政治肌体上的毒瘤、烂疮,使衰老的楚国变得更更健康,更茁壮,从而走上国富民强的康庄大国之道。

诗人大力倡导“举贤授能”,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从历史上看,能“举贤授能”者不乏其人。那些兴国的圣君都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戚之讴歌兮,齐恒闻以该辅。”历史上这些昏君都善于搜罗人才,并委以重任,最终导制了盛世景象的出现。相反,那些嫉贤妒能的昏君,如殷纣王荒淫残暴,迫害忠良,使一代贤臣,“比干菹醢”;吴王夫差昏庸无能,不辨忠奸,使一代忠臣,“武子逢殃”。而这些毁灭人才者,也毁掉了强国富民之基石,最终落得个亡国祸身的不幸结局。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了这样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国运之兴衰系于贤才。国家的兴盛离不开贤臣,只有举贤授能才能不国安邦,富国强民。现实中的楚国要改变贫弱挨打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反对世卿世禄制度,打破旧贵族对于权住的垄断,效法兴国圣君不拘身份选拔人才,委以重任。只有这样,楚国才能重新走上富强之路,重现昔日之辉煌。

为有贤可举,有能可授,屈原深谋远虑,有计划地在楚国展开了培养各种人才的事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未雨绸缪,诗人滋兰树蕙,其目的“冀枝叶之峻茂兮,愿时乎吾将刈”,即希望培育的人才能在楚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担当起富国强民之重任。为了国事,诗人呕心沥血,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上下求索。诗人招贤纳士,为己求贤,还是为楚国政治前途作打算。

战国时代,各诸侯先后在各国变法图强。变法成为了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当时,楚国政坛由旧贵族把持,旧贵族统治实际上是“背法度而心治”。为实现“国富强而法立”的目的,屈原主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法治国。为此,诗人在位时,做了一系列“明法之嫌疑”,的工作,楚国国力也随之有所起色。怀王初期,楚与齐秦称雄,怀王任合纵长等事实就是明证,然而好景不长,屈原依法治国的措施损害到了群小利益,招致他们的极力诽谤。楚群他因“无度弗察”,即没有法制思想而受蒙信谗,遂疏远了屈原。忠臣远逝,小人当道。他们在楚国的违法乱纪行径遭到了正直诗人严厉斥责:“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这些小人花言巧语,蛊惑世人,为谋取恩宠荣禄,不惜违背法度,变更正确的治国之道。小人的胡作非为,将诗人当初心血换来的成果毁于一旦,楚国陷入了“阴阳易位”的倾覆绝境。屈原冒死进谏,希楚国统治者以史为鉴,效法禹、汤、文武、周公等贤名之君,勤恳依法治国。“汤禹严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历史上这些先贤知人善任,走上了治国平天下的康庄大道。与此相反,启、异、尧、桀、纣等昏君,荒淫残暴,法度不行,最终亡国祸身。正反两方面的历史事实表明:治国需法治,在法度废弛的国家,为政者心昏愦,国家也必覆亡。屈原在楚国高扬法治大旗,其目的是在楚国除弊去害,铲出“众蹀而日进”,“美超远而逾迈”这些丑陋事物生存的环境,使楚国走上正常发展的历史轨道。

诗人始终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坚持改革,如能实施,必使老气横秋的楚国脱胎换骨,涣发出咄咄逼人的青春锐气。然在愚昧保守落后的楚国,无人赏识“怀谨握玉”的诗人,他们残酷地将诗人逐出了政治舞台中心,将诗人治国安邦的“美政”蓝图扼杀于襁袍之中。诗人被毁,楚国政治舞台上最后一丝明亮的春色也就荡然无存,这是诗人的悲剧,更是楚国的悲剧。尽管诗人为理想屡蒙谗遭毁,但任矢志不移,其行动所昭示的爱国主义精神由此可窥一斑。

二、不屈不挠,与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方面。诗人所行,可谓“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却因在楚国实施“美政”理想,而无辜蒙冤,遭谗被谪。但诗人并未因此屈服邪恶,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与那此为害楚国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坚决斗争。在这场善恶之争、美丑之辨、光明与黑暗的碰撞中,再次展示了诗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诗人对楚国黑暗现状进行了揭露,指出当时面临的社会现状是“世溷浊而不分”,“世幽昧以眩曜”,“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这实际上描绘了下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黑暗世道;一个粪壤充帏、邪恶肆行的世道;一个忠贞不容于世,美善光明不行于世的污浊世道。而原先的楚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今却变成了这个模样,这下楚国政治舞台上那些飞扬跋扈的丑陋群小的胡作非为是分不开的,“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余以善淫。”这伙“并举好朋”的小人嫉贤妒能,任人唯亲,违法乱纪,结党营私,竞进贪婪,不厌求索,使忠臣“自疏而远逝”,奸臣“干进而务入”,将楚国政治前途引向了“幽昧”、

“险隘”的绝境。诗人忧心如焚,痛恨小人祸国殃民的乱政行径,并反复申诉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诗人喜好的佩饰、奇服、长铗等是诗人高洁人格的投影,是诗人“长当浊世,自处清流”的物证。诗人一心向善,一心求美,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勤勉自修,以高洁品性向邪恶世俗挑战。诗人虽身陷穷途,但誓不与邪佞为伍,“苟余情其以练要兮,长亦何伤!”“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诗人洁身自好,在污浊的社会里,不苟合取容,保持芬芳不变,再现了诗人独立不迁的人格和高标的气节。对那些经不住个人得失考验的变节者,诗人甚是痛心,“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夫众芳。”“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兮?”屈原指斥变节者经不住诱惑,走上了从俗、媚俗之路,成为了助纣为虐的小人。诗人鄙薄他们,谴责他们,他情愿效法前贤,做一个处困苦茕独不悔的死节之臣,“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誓死不与世俗小人妥协投降,“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不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残酷的现实没能使屈原低头,誓与群小斗争到底,“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现出了“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的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体现了诗性批判精神与清醒执著的价值取向、人生择择。

诗人披肝沥胆,为国效忠。在厄境中矢志不移,对理想、对真理、对祖国始终不渝,在与邪恶的斗争中,虽然羽折翎落,滴着鲜血,仍然苦苦挣扎,表现出被遗弃而不沉沦,蒙谣涿而不自毁的坚贞和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死不屈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境界。

三、以民为本,忧国忧民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动力。

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之前已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尚书》中提出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左传》中载有师旷根据人民利害发表的政见,“夫君,神之主也,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视,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又说:“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此话无疑给当时那些残暴之君敲响了警钟,要他们正视人民、善待人民。这正如逢滑对陈怀公所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这些民本思想都是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目的是给统治者治理国家提供历史的借鉴,即以民为本,才会国运昌盛,否则天下不会太平。屈原作为当时社会一名孤独的清醒者,对时局有卓越洞察力的政治人物,也必然深暗此理。在其诗中也提到了民本思想,“皇天无私兮,览民德焉错辅。夫唯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诗人阐述了为政者必须顺乎民心才能坐稳江山,才能“存君兴国”,为此,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哀叹民生遭遇的艰难!屈原的朴素的民本思想是寻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思想接近儒家思想范畴。

爱国忧君,是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柱。诗人倾其一生,以国事为重。在朝时,竭忠尽智,辅弼怀王,力图振兴楚国。既疏之后,仍不弃“存君兴国”之志,把个人得失臵之度外,唯将君国的命运系于心中。“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不败绩。”诗人身处江湖,心挂国君,将个人生命融汇于国事中。他希望自己能辅佐国君,充当其政治上的带路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共同追赶先贤,实现强国之梦,“忽奔走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诗人蒙尘舍垢,仍不灭报国之志,其他爱国主义精神是何等鲜明、坚贞!

诗人爱国,他热情地讴歌了那些为捍卫国家疆土,人民幸福而战死的楚军将士。在这场酷烈的战斗中,楚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战斗,最后慷慨赴死,再现了南楚民族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刚强性格:“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悲壮的诗句,颇似两宋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屈原歌颂为国牺牲的将士们的英雄气慨和壮烈捐躯行径,目的是激励人们洗雪国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思。

屈原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他以一颗赤子之心,深情地眷恋着多灾多难的楚国。“流光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屈原明白,岁月不待人。他老耽在黑暗楚国只会空耗光阴,只有被毁折的命运。屈原要想得到知音,要想两美必合,矩所同,要想推行匡救,改造时弊的“美政”,唯有离开楚国一途。诗人不甘心就此了结一生,于是振作起来,坚定信心,驰骋想像,重上云霄,神游四方,蒙生了“远逝以自疏”的逃逸意向。但这一意向又与诗人忠贞爱国感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那沉淀于诗人心中有爱国感情千丝万缕,束缚得诗人寸步难行。怀乡恋国,情真意切,将诗人去国意向粉碎得干干净净。屈原离不开楚国,纵然楚国让他愁肠百结。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魂。诗人生死不渝效忠楚国,这在楚材晋用,屡见不鲜,朝秦暮楚,不泛其人的人材大流动的战国时代,在奉行“好鸟择枝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为立身处事原则的战国,在崇尚功利富贵的时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楚国抛弃了诗人,诗人却言不离不开楚国,这是为何也?南宋洪迈祖指出,屈原“徘徊而不忍离去”的根本原因乃“忧国也”。诗人进亦忧,退亦忧,其爱国感情是何等地坚贞,纯洁,崇高啊!

四、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探讨。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有其时代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生机勃勃的时代,社会充满着进取的、批判的精神。屈原在政治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敢干斗争,决不妥协,上下求索的批判和进取态度,正是当时的时代精神的表现。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楚怀王、顷襄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加频繁。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战争的进程。弱国为抵抗强国入侵,掀起了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在侵略与反侵略的残死较量中,一些爱国志士挺身而出,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时代洪流中。屈原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楚国西北边强秦的崛起,楚国渐渐沦落到被动挨打的境地。楚国的国家前途的民族命运受到了严重威胁。而楚国统治者依旧沉缅于日酣宴饮的享乐中,束手无策。大敌当前,屈原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楚国灭亡的措施。在保守思想与改革思想的猛烈冲撞中,屈原主计个人得失,不顾个人悲惨遭遇,臵生死于度外,誓死不渝地忠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欲以自己的努力改变楚国的现状,“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楚国重新走向富强。“沧海横流处,方显英雄本色。”正是战国后期波涛汹涌的时代“沧海”,才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从内因来说,在于诗人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进步的世界观决定其有进步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长诗《天问》中,诗人仰天长问,对自然和人类历史探究天道。从诗人对古代关于自然的神话和传说的诘难和质疑中,表明了诗人对宏观宇宙的思索,对古代信仰的怀疑,显示出一种大胆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诗人在对夏、商、周三代所以兴,所以亡的回顾和反思中,对其治乱兴亡缘故表示质疑。诗人企图通过探寻历史兴亡之故,为楚国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让楚国在车真颠马覆之路紧急止步,重新走上兴国之路。诗人问天问地,问历代沧桑人事。这都是由诗人所具有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决定的,再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产生还与诗人出身经历紧密相联。诗人出身于楚国贵族世家,但因为家族地位的衰落,他本人已从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诗人在《九章〃惜诵》这说:“思君其莫我忠兮,忽亡身于贫贱。”这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诗人虽出身于贫贱,但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杰出的政治才干,即《史记〃屈原列传》所说的“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跻身于楚国政治舞台。“入则与王图议政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诗人身为高阳苗裔,天潢贵胄,想在楚国大有作为,振兴楚国于混乱中。诗人虽壮志未伸,但对楚国的耿耿中心至死不变,再现乱世忠臣的忠贞。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一代诗魂陨落了,其形骸早已化着尘土,荣归大地怀抱了。但其用生命演绎出的爱国主义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惠及万代。它早已成了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品,激励着千秋子民爱我中华,并为之富强而奋斗不息。

[如何看待屈原的爱国精神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