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写春节的素材(精品20篇)

导语:相聚难以永恒!曾经的美丽,已如焚化的蝴蝶!悄然覆fu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凋零颓废的美作文,请大家参考!

浏览

1150

作文

24

篇1:热点时事素材: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杨东升

全文共 1119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导演杨东升

【经验丰富的春晚“新”人】——首次担纲总导演的春晚前辈

提到“春晚”,对于多次担纲国内外重大庆典晚会总导演的杨东升来说,并非陌生。1991年、1998年、2005年、2006年、2009年、2016年,他曾参与了多届春节联欢晚会的创作工作,岗位也遍及导播、歌舞导演、执行导演等多个领域。不过,领衔“总导演“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他开玩笑地自称是春晚“新”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他说:“我就喜欢这些(电视),文艺创作领域好多东西都靠自学,有兴趣就有悟性,能把对生活真实的感悟艺术化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创作出让大家满意的春晚。”

【爱玩的大男孩】——求根问底、童心未泯的科技控

相熟的人都喜欢叫杨东升“大男孩”。资历和年纪都已“资深”的他,却始终保持一颗爱探索、爱钻研的好奇心。平时里,他的一大爱好就是环游世界观摩演出,看到了最新的科技应用或者潮流设备,总是要第一时间搞清原理和应用空间,再想方设法地融入到自己的电视节目创作中。有时,为了实现天马行空的创意想法,他甚至还要“发明”一些特种设备。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绝”。或许,正是这种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驱动了他不断前行,寻求突破。

【电视圈的哲学家】——不会当导演的男高音不是好哲学家

杨东升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是哲学,毕业后却转行做了电视导演。作为以歌舞晚会见长的导演,他对春晚比重最大的歌舞类节目驾轻就熟。业余生活中,他喜欢听音乐、唱歌剧、画油画、看电影,涉猎广泛、爱好颇丰。也许,正是这些经历与爱好,造就了他特有的电视美学,融入到每一个他指导的作品之中,为各类文艺创作贴上了自己的标签儿。不论是作电视导播还是作晚会导演,杨东升最坚持的一大原则就是“创新”,这是一切文艺创作的不竭动力。他认为,创新包含很多层次——从整体的创作架构、到单个的节目,从样式到内容,都要全方位创新,“就算是同样的内容,你也要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效果,这才是我们想要追求的。”

【爱较真儿的老匠人】 ——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电视工匠

杨东升常常自比是一位老匠人,一辈子就做电视,做就要做到最好。文艺创作的道路有千百条,而他选择了追求极致。在他看来,歌舞类节目的呈现方式要唯美,极致的唯美才能触发心灵的震撼;语言类节目要引起观众共鸣,有共鸣才能深入人心。在工作上,杨导是出了名儿地爱较真儿,他认准的事儿一定会坚持到底,因为他坚信,精雕细琢才能打造精品,立足高原才能创作高峰。“身为文艺创作者,越是浮华的时代,越是需要大家潜心创作的匠心精神。”文艺创作的高峰不是朝夕可至,而是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我是个创作者,也是一名普通的观众,生活就是我们所有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中考写作人物素材:春节压岁钱的来历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压岁钱,汉族年俗,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岁(压祟)。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两种的,其中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高考作文素材:春节对联

全文共 2425 字

+ 加入清单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大地歌唤彩云 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内外平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创大业千秋昌盛 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发愤图强兴大业 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天地和顺家添财 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万事如意展宏图 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和顺门第增百福 合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1.万事平安幸福年,吉祥如意拜年顺。

2.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

3.新春福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

4.日子红火喜迎门,天随人意福星照。

5.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

6.开门迎春春满院,抬头见喜喜事多。

7.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鸿福步步登高。

8.好日子舒心如意,美生活幸福平安。

9.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和睦。

10.合家欢乐迎富贵,满堂欢喜永平安。

11.春日祥和幸福年,彩灯高照平安门。

12.春红柳发岁更新,爆竹花开灯结彩。

13.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

14.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

15.花开富贵家家乐,灯照吉祥岁岁欢。

16.迎新春万事如意,贺佳节财源广进。

17.春风得意财源广,平安富贵家业兴。

18.展鸿图事事顺心,创大业年年得意。

19.天赐宝地财源广,地助富门吉祥家。

20.迎春迎喜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

21.天赐良机前程锦,事业腾飞永顺心。

22.和顺满门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23.风水宝地千财旺,天顺人和万事兴。

24.展鸿图兴旺发达,创大业万星生辉。

25.平安富贵财源进,发达荣华事业兴。

26.堆金积玉创富贵,安居乐业创前程。

27.事业有成步步高,财源广进年年发。

28.展鸿图年年得意,创伟业事事顺心。

29.迎新春平安如意,贺佳节富贵平安。

30.宝地财源逐日增,吉门生意连年好。

30.四海财源通宝地,九州鸿运进福门。

32.顺风顺水顺人意,得利得财得天时。

33.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34.天时地利兴伟业,富贵平安大发财。

35.庆佳节万事如意,贺新年八方来财。

36.四海来财富贵地,九州进宝吉祥地。

37.新春大吉鸿运开,遍地流金广财进。

38.盛世和谐添锦绣,伟业腾飞更辉煌。

39.宏图大展奔前程,财运亨通创大业。

40.鸿运当头迎百福,吉星高照纳千祥。

41.事业辉煌年年好,财源广进步步高。

42.迎新春前程似锦,贺佳节事业辉煌。

43.福门家业腾云起,宝地财源乘风来。

44.四海来财兴骏业,九州进宝铸辉煌。

45.事事顺心创大业,年年得意展鸿图。

46.新春福旺迎好运,佳节吉祥开门红。

47.贺佳节百业兴隆,迎新春万事如意。

48.繁荣昌盛铸辉煌,和谐发展兴骏业。

49.财达三江通四海,业兴千年连九州。

50.占地利生意兴隆,得天时财源广进。

51.好生意年年兴旺,大财源时时通达。

52.宏图大展振雄风,伟业腾飞增锦绣。

53.求真务实创伟业,天帮地助展鸿图。

54.通天生意腾云起,遍地商机鸿利来。

55.门迎四季平安福,地聚八方鸿运财。

56.四海来财富盈门,九州进宝金铺地。

57.鸿运铺平发财路,富贵带来吉祥福。

58.庆盛世繁荣发展,贺新春伟业腾飞。

59.开福门四季平安,发财地八方进宝。

60.新春大吉鸿运开,遍地流金广财进。

61.吉祥平安天赐福,荣华富贵地生财。

62.鸿运带来九州福,富贵迎进四海财。

大横幅

生意兴隆 大吉大利 福星高照 万事如意 恭喜发财 ⇒春节的来历⇒春节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二关于春节作文素材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新一年开始了!我们即将欢度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或许是因为喜欢放鞭炮蔡才认为春节是自己最喜欢的节日。

听爸爸妈妈说,那年春节我吵着要去烟火,他们就抱着我到广场观看烟花。我还记得当时人山人海。“嘣,啪!嘣,啪!烟花的声音连续不断,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烟火一个接着一个飞上天空。”像五彩缤纷的大伞。

还记得有一年,我和邻居家的几个小孩一起到河边去放鞭炮,我们一人拿着一个打火机,“一,二,三”我们一起点燃冲天炮,四声响声过去,我们抬头看,冲天炮的包装纸像“天女散花”一样散落在我们身上。然后我小心翼翼地点燃擦炮,可能因为害怕,我捂住耳朵,只见一丝火光掠过,就爆炸了。我意犹未尽,久久沉浸在放鞭炮的快乐中。我开始尝试几种新玩法,我点燃一个擦炮,扔进河里,沉进水里几秒钟就可以听到一声闷响,过会水泡浮出水面,同时冒出一缕白烟,真有意思!我又点燃一个擦炮,放在地上,用塑料盒子盖住,“砰”的一声,盒子被砸开,由此可见擦炮的威力可真大啊

今年春节在家,吃完年夜饭,我就跟小弟弟放烟花爆竹,我真开心。春节还有很多习俗,贴春联,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给长辈拜年,拿压岁钱……但我还是最喜欢放鞭炮。

我想:大人物放鞭炮应该是为了驱赶一年中的霉气,对来年的期盼!但现实放鞭炮是人们生活幸福安康的一个标志。这就是我喜欢的节日——春节。这就是中华儿女最重要的节日,我爱我们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热点论据素材:春节赴京献熊猫血,真情在人间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二,延安3位市民网上得知一病人家属求捐献“熊猫血”信息后连夜赴北京献血

网上得知一病人家属求助,三人初二赴京献“熊猫血”

岳母突发白血病 网上求“熊猫血”

“非常感谢周慧、董静安、南景瑞三名好心人,能在大年初二放弃家人团圆,不远千里赶到北京献血救人,这种感激之情是用言语难以表达出来的,真的非常感谢他们。”昨日下午,在电话中,远在北京的患者家属胡先生说起几天前发生的事情,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据胡先生讲,他们一家是榆林人,1月17日岳母王某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家人赶忙将老人送到北京治疗,由于一直接受化疗,血小板降得很低,需要大量输血补充,但由于其血型本身是比较稀缺的‘熊猫血’,一时间供应不上。

“1月29日中午,眼看没有血小板丈母娘的病情恶化,会有大出血的危险,妻子说试试在榆林的熊猫血志愿者群里发一下,没想到当天中午求助信息发出之后,榆林的熊猫血志愿者随后将消息转发到了延安的熊猫血志愿者群里,很快引起了延安的周慧等三名志愿者的关注,随后他们和我们电话联系问明情况后,当晚就乘动车往北京赶,30日一大早到站后赶到医院献血救人。”胡先生说。

“真的非常感谢他们,感激之情再多语言也无法说出。”胡先生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高考英语写作素材:春节的由来

全文共 4483 字

+ 加入清单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to Chinese. Is China the biggest, the most live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cient traditional festivals, is also unique to Chinese festival.

Festival,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lunar calendar, another name is called New Years day, Spring Festival is the biggest, the most lively, China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cient traditional festivals, is also unique to Chinese festival. Is the most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Since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e custom of Spring Festival continues today. The Spring Festival, generally refers to New Years eve and the first day. But in private, in the traditional sens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is from the Greek festival of the day or month, 23 or 24 people, until the fifteenth, among them with New Years eve and the first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How to celebrate this holiday, in one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development, formed some relatively fixed customs and habits, there are a lot of handed down also. During the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of the han nationality in our country and most of ethnic minorities have to hold various celebration activities, these activities are to worship deities, worshiping ancestors, blow away the cobwebs, meet jubilee blessing, pray for good harvest as the main content. Form rich and colorful, activities with strong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n May 20, 2006, "Spring Festival" folk have been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list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state-leve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list.

The origin of the Spring Festival has a legend, the Chinese ancient times have a kind of call "year" monster, head long feelers, fierce abnormalities. "Year" the elder deep in the bottom of the sea, every New Years eve just climbed out, swallowed cattle damage lives. Therefore, every New Years eve that day, the people of CunCunZhaiZhai could flee to the mountains, to escape the "year" animal damage. One NianChuXi, from the village outside a begging the old man. Folks a hurried panic scene, only the east village, an old woman gave the old man some food, and urged him quickly up the hill avoid "year" beast, the old man stroked his beard say with smile: "mother-in-law if let me stay overnight in the home, I must have" years "beast." Old woman continue to persuasion, begging the old man smiling without a word. At midnight, "nian" beast into the village. It found the village atmosphere unlike previous years, village east wifes husbands family, the door stick red paper, candle lit the room. "Year" beast was a shake, long a sound. Nearly the door, hospital suddenly spread "banging spluttered" Fried sound, "nian" shuddered, again dare not go up. Originally, "year" the most afraid of red, fire and exploding. At this time, her mother-in-laws door open and saw hospital a red-robed man laughed. "Year" frightened to disgrace, mess up. The next day is the first day, the people of refuge back very surprised to see the village safe. At this point, the old woman was suddenly enlighted, quickly spoke to the fellow villagers begging the old mans promise. This matter quickly spread around the village, people know driven "years" beast approach. (the legend of hakka) from then on, every year New Years eve, families paste red couplets, firecrackers; Household candle lit, keeping stay by age. Beginning in the early morning, still walk close bunch of congratulate friends say hello. This custom spread more widely, Chinese the most solemn of the folk traditional festival.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各地春节习俗作文素材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

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

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除夕晚上,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

“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

[各地春节习俗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作文素材:作文结尾

全文共 2007 字

+ 加入清单

1、我喜欢春节,更喜欢外婆家的春节,它给我的童年带来无限的快乐,我期待下一个春节快点到来。

2、此刻,窗外又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是人们告别旧年的恋恋不舍,也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憧憬。

3、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4、你们看,这个春节够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谜语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家里开展的,房间里一直充满着欢声笑语。

5、一年又一年,“年”就这样在传统的紧密急促的程序中,在灯火通明的夜里,在们兴奋和疲惫的鼾梦中渐行渐远。

6、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人们都以这种方式来辞旧迎新,希望来年好运多多,一年更比一年好,今年真是令我难忘的除夕夜。

7、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8、我们一家三口笑了起来,这笑声被晚风吹到很远的地方,这笑声饱含着激情和对祖国的春节祝福在大地母亲的怀抱中久久地回荡着!

9、家乡春节的风俗习惯虽然千篇一律,但是每一个春节都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幸福与安康。我爱家乡的春节!我爱我那风景迷人的家乡!

10、每一朵雪花飘下,每一个烟花燃起,每一秒时间流动,每一份思念传送,都代表着我想要送你的每一个祝福: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我收获了力量与感动……

11、午夜的钟声响了,鸡年在一片欢乐的祝福声中走来了。这钟声就像金鸡在长鸣报晓“春天来了”,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万物祥和,生活富裕,小康连年。

12、春节真好!一家人相聚,晚辈给长辈们拜年,送上问候,送上祝福,长辈给晚辈送出祝福和关怀,亲戚朋友间相互祝福相互问候,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亲情与友善。

13、乡的春节是快乐的,最快乐的也是我们小孩子了。我们可以拿到许多的压岁钱,又不用做作业,还能自由自在的放鞭炮,每一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都伴随着我们的欢笑。

14、烟花便“嗖”地一下飞上了天空,忽然间变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接着一下子消失不见。接着我们吃了一顿热腾腾的年夜饭,吃完晚饭,我就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春晚”的到来……

15、长江万里归帆,西风白雪阳关,依旧银装满眼。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博客四座香。过大年了,我要停博几日,也好好享几天清福,在这里学子在此拜大年,愿君快乐,牛年如意,牛气冲天!

16、这次春节回家过年,我不仅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家人的亲情,还体验了爷爷家特有的拜年习俗,真是一举两得啊!蛇年春节已过,我期待着马年春节的到来,更期待着与亲人的再一次团聚!

17、一顿年夜饭,是奶奶爷爷一下午的准备,小孩子对过年的期盼,是团圆夜中的美味佳肴。热闹的一家人,笑着说着,伴着隆隆的鞭炮声,美味一点点融在欢快的笑声中,融化在每个人的心里。

18、春节,一个快乐的节日,让人喜欢的节日。这天,我吃了年菜,又放了烟花,鞭炮。我太高兴了,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哇,那大家不是天天都大饱口福了吗。我太喜欢春节了。春节快到了,我会热烈的迎接这美好的节日!

19、瞧,外面成了烟花的世界。窗外简直是火树银花,格外绚丽。看那千姿百态的烟花多美呀!有的像“流星雨”,有的像“满天繁星”,有的像“龙飞凤舞”……多么像“空中花园”!这些烟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

20、新年的颜色是红火的;新年的味道是甜蜜的;新年的声音是“噼里啪啦”的。过了正月十五,男女老少都过会平静的日子,新年也就结束了。学生照常上学,大人也照常做事。大家不会有年前的忙乱,也没有过年的热闹了。一切都淡化下来了……

21、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莱阁庙会,好多景区免费游玩。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有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便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直至尽兴而还。这天过后,年味就渐渐褪去。

22、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23、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24、“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就在这时,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来,照亮了外面漆黑的夜空。鞭炮声,笑声响成了一片简直就是一段有声有色的“交响乐”,把大自然所有的声音都交织在一起,连天上的星星都忘记了睡眠,停下来观看!我看着窗外,把划过的烟火当做流星,许下了新年里的新愿望。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高考素材:别让抢红包抢了春节的“戏”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微信红包与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互动,让其成为了年夜饭的主菜单,小小的红包甚至不小心抢了春晚的风头。

毫无意外,缺少“美猴王”的猴年春晚,已沦落为纯粹的红包春晚。20:36、21:05、22:12、23:11四轮“咻一咻”,以及“不敬业”的五福红包,几乎霸占了春晚的所有黄金时段;微信在继续“摇一摇”、群红包的同时,再一次祭出了朋友圈“毛玻璃”的杀手锏,维护自己“红包界”的江湖地位;QQ“刷一刷”也在除夕夜刷回了自己的存在感。加上360和百度的搅局,在除夕夜,几乎不到10分钟,就有一大波红包来袭,让人抢得不亦乐乎。

与商家的“撒红包如土”相比,公众的热情更是有过之无不及。在寻常百姓家,“咻一咻”、 “摇一摇”的“吸睛度”,远远盖过了春晚的小品、歌舞节目。据统计,在20点40分,支付宝春晚第一轮咻一咻的互动次数就达到677亿次,是去年春晚红包全场互动次数(110亿次)的6倍,在20点38分,用户的参与热情达到顶峰,“咻一咻”峰值达到177亿次/分钟。而微信红包的数据,也不逞多让。截止除夕夜晚间22:30,微信用户一共发送68.4亿个红包,微信用户一共摇走1.1亿个红包,红包互动总量8000万次。公众的参与热情可见一斑。

随之而来,抢红包也成功的抢了春节的“戏”。年轻人聚在一起,“摇一摇”“咻一咻”“刷一刷”,而老人和孩子被晾在一边的场景,在除夕夜屡见不鲜;父母辛辛苦苦张罗一桌年夜饭,而年轻人却不领情,只顾低头“咻红包”;看朋友圈“毛玻璃”的兴致,远远高过听父母倾述一年的“心路”......说实话,这些不过是抢红包的必选动作,抢的人不会感到有多另类。但给旁人带来的,却是强烈忽视感和疏离感。显然,这是得不偿失的。

别让“抢红包”抢了春节的“戏”。假如春节是一台大戏,那么,“抢红包”充其量只是一个暖场歌舞。可以活跃气氛,可以凝聚人气,甚至可能风光一时,但终究只是配角。而对于春节来说,真正的“正戏”是贴对联、拜大年、述亲情等承载文化符号的年俗。通过贴对联,感悟古代的“微传播”,承袭文化的力量、传统的力量;通过拜大年,亲朋好友之间促膝长谈,增进感情,共享团员喜气的年味;还有在正月十五看花灯、闹元宵,感受喜庆、共享团员等等。我们不能让“暖场舞”抢了“正戏”的风光。

春节是民族的精神图腾和心灵坐标,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抢红包虽然好玩,但终究只是一场游戏,永远代替不了亲情和传统。而且,随着其它“新年俗”的到来,抢红包终究会像电话拜年、短信拜年一样,被公众遗忘。但无论新年俗如何更迭,贴对联、拜大年这些春节的“正戏”永远不会过时,这就是传统的力量,也是我们必须要珍惜和尊重的文化向心力。少咻几个红包,多秀一下亲情和年味儿,正当其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年高考写作素材:春节的别称及习俗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 “岁首”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30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过春节_高二作文素材

全文共 126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春节的脚步来得比往年早,刚跨进二月的门槛儿,没过十几天就到大年三十了。

节前的一场大雪是中原大地得到的一份丰厚的礼物,每到这个时候,冬闲的农民总要好好地热闹一番。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像春季的寒食和清明;阴历五月的端午;八月的中秋;九月的重阳……虽然在过节前都能吃到应节食品,但说起节日的来源,在精神上都或多或少地带给人一些伤感。要么凭吊古人,要么思念亲友。

寒食节让人想起逃亡在外的重耳和烧死在山中的介子推;端午节让人想起投身汨罗江的楚大夫屈原;中秋节又让人想起独居月宫的嫦娥,她与后羿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重阳节虽有登高敬老的习俗,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元宵节还好,既可以吃元宵又可以观灯,但总还是单调,不如过春节有意思。

中国人过春节,从年三十开始,无论是白山上下黑水之滨的高跷秧歌锣鼓喧天,还是长江两岸鱼米之乡的龙狮竟舞;从白天的鞭炮巨响,到夜晚的篝火通明,似乎要把积蓄了一年的兴奋都在这同一天释放出来。那震耳的鞭炮声撕裂夜空的宁静;那大红大绿的盛装将人们心底的欢乐点燃。

春节是一年中过得最痛快,最高兴的节日。人们可以从大年三十闹到十五。为什么呢?因为春节预示着一岁将尽,一岁又来;预示着来年的五谷丰登;预示着树木增添了新的年轮;预示着鸟儿将换上新的绒羽;预示着花草即将吐绿……这一切预示着大地将要为人间孕育五谷了。

中国毕竟是个农业大国。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几十万年的中国人,无时无刻不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也许上古之时蒙昧初开,真有一个叫“年”的怪兽来祸害百姓;抑或是出于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吧;总之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人们期盼着,又期盼着;终于在这个节日里,所有旧的陈腐的一切都将过去,迎来的,是万象更新。王安石不是说吗:“千家万户童(加日字旁)童(加日字旁)日,把新桃换旧符。”

在过去,我国没有公元纪年,历法采用阴阳合历。人们把大年初一这一天称作“元旦”。至于公元纪年,那是1949年以后的事了。《说文解字》中载“元,始也”,“旦,明也,从日见一上。一,地也”。

“元”、“旦”两个字合在一起意思是:一年之始,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因此这一天也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吃年糕然后是拜年贺岁、走亲串友、赶庙会。文人们还要用红纸写四句吉利话,被称为“元日书红”或“新春试笔”,过节内容应有尽有,到处是一片恭贺新春的口彩声。

北京俗语说“新春来到,糖瓜祭灶,丫头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副新裹脚”,自然充满了天伦之乐。

尽管时代不同了,过年的风俗习惯很多都改变了;人们过年不再是为了每年一次的物质享受;并且可以用呼机手机拜年;可以围着电视机守岁;可以在英特网上购买年货;可以用多媒体看贺岁片……然而不变的是每个中国人对新年和春节的深深情结,这种情结已经与中国的文化融为一体了。

春节是什么?它是窗格上色彩艳丽的窗花;它是门口贴着的大红福字;它是新写好的春联;它是刚出锅的热腾腾的饺子;它是孩子们手中的灯笼;它是回荡在乡村戏台上的高亢的锣鼓点儿;它是每个人脸上喜气洋洋的笑……

[过春节_高二作文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中考热点素材:春节假期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一年最大的假期没啥感觉地就过去了。走走亲戚,放个花炮,睡俩懒觉,约几顿饭,最多再逛逛庙会什么的,七天就没了。上班时的日子可没这么快,一天熬一天的,好容易熬到周末立马就又周一了。七天长假一年就两回,春节这回挤前扣后的还能多出几日,但也说没就没了。

假期后倦怠的精神难以振奋,收翅的鸽子再度放飞都先叫膀。养鸽子的人都知道,鸽子从笼中抓出放飞,头几下都十分费力,翅膀用力扇几下才能高飞,才能在蓝天中翱翔;鸽飞“啪啪”的叫膀声听着特过瘾,没听过人头一回听特神奇,会啧啧称赞。

人心其实就是个鸽子,收放虽说可以做到自如,但毕竟收与放是两个方向,收总是比放舒服且容易,一旦收了就不愿或懒得再放。贪图安逸是富裕时的本能,无所谓高低好坏。人的重新振奋与鸽飞的重新振翅没什么不同,都需要努一下子力,只不过鸽飞振翅可看见并听到叫膀,人的振奋看不见听不到只有自己内心有所感觉。

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最传统最亲切的节日,尽管年味一点点在消逝,但春节仍不失我们民族内心的新年。每年公历年过后,全社会都会躁动不安地等待春节的来临,仿佛那个元旦不是年,只是序曲,这个长短不一的间隙正是国人从心里准备过年的前奏,当春节真正到来之际,人生新的一岁才算正式开始,因为我们中国人有属相,有正月,有花灯,有炮竹,有春联,有庙会……所有这些都是文化,千百年形成的节庆文化,才让我们感到如此亲切,感到日子快如流水一般,心绪万千,百川归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热点论据素材:莫言旧居春节火爆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农历鸡年,莫言旧居春节游客特别多。从大年初一到初六这几天,我每天早上9点不到,就早早来到莫言旧居开门,迎接游客。春节期间,尽管天气比较寒冷,但是前来莫言旧居参观的国内外游客,还是比较多。许多人是带着准备参加2017年6月高考的孩子来参观。希望借莫言的好运。”

自著名作家莫言先生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近5年来,位于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的莫言旧居,成为了全国的文化旅游热点

2月2日大年初六,记者,电话釆访了莫言的二哥管谟欣。管谟欣高兴地告诉记者说:“今年莫言旧居旅游很火爆,不仅比平时游客多。而且许多人是带着准备参加2017年6月高考的孩子,前来参观的。”

从初一到初六 ,大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争相参观莫言曾经生活过的旧宅,在老屋前或争相照相,或购买莫言的书籍。

其旧居是1912年建成的,后来翻修过两次,1955年到1976年,莫言从出生到从军离开,在这里生活了约22年,后来在当兵期间,回乡探亲,也断断续续地住过。1988年,莫言在高密县(现在的高密市)买了房,和妻子杜勤兰及独生女儿管笑笑从旧屋迁出。1990年,父母也从这里搬出,这座老宅自此闲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作文素材:鸡春节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提要】本篇《[素材]鸡春节春节2_》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需要春节作文素材的朋友精心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内容如下:

这个假期真是喜事连连,因为多了个春节。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买年货……忙的不可开交。我们家也忙着打扫屋子,准备过春节。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终于迎来了大年三十。一大清早,就有人开始放鞭炮,热热闹闹的。傍晚,太阳向大地看了最后一眼,然后闭上眼睛,慢慢躲到山后。夜幕悄悄降临,给天空蒙上了一层黑纱,晚上,万家灯火,万家欢乐。爷爷邀请了我们一家和姐姐一家,高高兴兴的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聊聊过去一年发生的难忘事和收获,展望一下未来等等。

吃完团圆饭后,我们就开始守年岁了。大约7点钟,《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耳边还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晚会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是丰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缭乱。快到零点的时候,我和爸爸一口气冲到了阳台,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当当当……”新年的钟声响起了,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我和爸爸点燃了烟花筒,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闪耀着。这些烟花,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此时的常熟,被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非凡!

今年的春节真是快乐,让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为了欢度春节,我们乡又举办了“春节花会”。名叫“花会”,却一盆花也没有,一问爸爸才知道,原来花会就是农村民间传统的各种艺术形式,聚到一起在街头进行演出,犹如百花齐放,所以叫“花会”。

……

[作文素材:鸡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作文写作素材

全文共 735 字

+ 加入清单

【提要】本篇《[素材]家乡的春节温州的春节_》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需要春节作文素材的朋友精心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内容如下:

“轰、轰、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把我从美梦中拉起。“哎,今天是什么日子?”哦!今天是大年初一,我一下子兴奋了起来,因为今晚可以通宵达旦地玩。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机,看了起来,遥控器的按键声接连不断、不绝于耳。

到了将近中午,爸爸妈妈才起来,妈妈赶紧打扮;爸爸赶忙拿出年货,啤酒、牛奶、金龙油、食品,一样也不缺,烟花爆竹一样也不少。什么都准备好了,可我还在虚拟世界里遨游。“快一点,我们要去吃酒拜年啦!”妈妈的一句话把我惊醒了。“什么,要去吃酒!”我从原来的兴奋一下子转到了失望,鞭炮声仿佛也不响了。失望的我只好极不情愿地跟妈妈去吃那厌人的“酒”了。

那平时僻静的小街在大年初一变得非常热闹,一个个店铺贴满了火红的对联和年画,人们都穿着鲜艳的新衣,拿着灯笼,放着鞭炮,路旁的小贩叫卖着。那喜庆的“倒福”,甜美的糖葫芦,火红的灯笼……路边鞭炮放完的残壳随处可见,到处都是大人们忙碌的身影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到了下午,我们又去拜年,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哪一箱箱沉重的年货让我般得喘不过起来,可一想到可以拿到很多的红包,我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来。

春节的家中也不同平日,晚上,我们一家又坐在电视机前看各种节目,我在茶几上摆满了食物,薯片、果冻、糖果、瓜子,一样也不少。我边吃零食边看电视,我完全被节目的内容吸引住了。那高超的杂技表演,令人捧腹大笑的小品和相声,还有精湛的魔术表演,那一个个细节都使我目瞪口呆。转眼间,节目结束了。于是,我和爸爸便下楼放鞭炮,那绽开的火花美丽极了。一直到了很晚,我才在鞭炮声中进入了梦相,不知东方之既白……

……

[春节作文写作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2024高考素材:关于春节的经典诗句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____王安石《元日》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____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____高适《除夜作》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____戴复古《除夜》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____王安石《元日》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____陆游《除夜雪》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____苏轼《守岁》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____薛道衡《人日思归》

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____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____文天祥《除夜》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____孟浩然《田家元日》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____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____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____陆游《除夜雪》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____皇甫冉《春思》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____刘长卿《新年作》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____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____文征明《拜年》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____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初中生写作素材大全:春节的由来

全文共 1945 字

+ 加入清单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春节作文素材

全文共 1240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像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英语素材:与春节相关的英语词汇

全文共 1854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农历 lunar calendar

正月 lunar January; the first month by lunar calendar

除夕 New Years Eve; eve of lunar New Year

初一 the beginning of New Year

元宵节 The Lantern Festival

Food names:

年糕 Nian-gao; rice cake; New Year cake

团圆饭 family reunion dinner

年夜饭 the dinner on New Years Eve

饺子 Jiao-zi; Chinese meat ravioli

汤圆 Tang-yuan; dumplings made of sweet rice, rolled into balls and stuffed with either sweet or spicy fillings

八宝饭 eight treasures rice pudding

糖果盘 candy tray

什锦糖 assorted candies - sweet and fortune

蜜冬瓜 candied winter melon - growth and good health

西瓜子 red melon seed - joy, happiness, truth and sincerity

金桔 cumquat - prosperity

糖莲子 candied lotus seed - many descendents to come

糖藕 candied lotus root - fulfilling love relationship

红枣 red dates - prosperity

花生糖 peanut candy - sweet

祝你新的一年快乐幸福 Wish you happiness and prosperity in the coming year!

Customs:

过年 Guo-nian; have the Spring Festival

对联 poetic couplet: two successive rhyming lines in poetry

春联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剪纸 paper-cuts

年画 New Year paintings

买年货 special purchases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 do Spring Festival shopping

敬酒 propose a toast

灯笼 lantern: a portable light

烟花 fireworks

爆竹 firecrackers (People scare off evil spirits and ghosts with the loud pop。)

红包 red packets (cash wrapped up in red paper, symbolize fortune and wealth in the coming year。)

舞狮 lion dance (The lion is believed to be able to dispel evil and bring good luck。)

舞龙 dragon dance (to expect good weather and good harvests)

戏曲 traditional opera

杂耍 variety show; vaudeville

灯谜 riddles written on lanterns

灯会 exhibit of lanterns

守岁 staying-up

拜年 pay New Years call; give New Years greetings; New Years visit

禁忌 taboo

去晦气 get rid of the ill- fortune

祭祖宗 offer sacrifices to ones ancestors

压岁钱 gift money; money given to children as a lunar New Year gift

辞旧岁 bid farewell to the old year

扫房 spring cleaning; general house-cleaning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高考写作素材:别让抢红包抢了春节的“戏”

全文共 1069 字

+ 加入清单

毫无意外,缺少“美猴王”的猴年春晚,已沦落为纯粹的红包春晚。20:36、21:05、22:12、23:11四轮“咻一咻”,以及“不敬业”的五福红包,几乎霸占了春晚的所有黄金时段;微信在继续“摇一摇”、群红包的同时,再一次祭出了朋友圈“毛玻璃”的杀手锏,维护自己“红包界”的江湖地位;QQ“刷一刷”也在除夕夜刷回了自己的存在感。加上360和百度的搅局,在除夕夜,几乎不到10分钟,就有一大波红包来袭,让人抢得不亦乐乎。

与商家的“撒红包如土”相比,公众的热情更是有过之无不及。在寻常百姓家,“咻一咻”、“摇一摇”的“吸睛度”,远远盖过了春晚的小品、歌舞节目。据统计,在20点40分,支付宝春晚第一轮咻一咻的互动次数就达到677亿次,是去年春晚红包全场互动次数(110亿次)的6倍,在20点38分,用户的参与热情达到顶峰,“咻一咻”峰值达到177亿次/分钟。而微信红包的数据,也不逞多让。截止除夕夜晚间22:30,微信用户一共发送68.4亿个红包,微信用户一共摇走1.1亿个红包,红包互动总量8000万次。公众的参与热情可见一斑。

随之而来,抢红包也成功的抢了春节的“戏”。年轻人聚在一起,“摇一摇”“咻一咻”“刷一刷”,而老人和孩子被晾在一边的场景,在除夕夜屡见不鲜;父母辛辛苦苦张罗一桌年夜饭,而年轻人却不领情,只顾低头“咻红包”;看朋友圈“毛玻璃”的兴致,远远高过听父母倾述一年的“心路”......说实话,这些不过是抢红包的必选动作,抢的人不会感到有多另类。但给旁人带来的,却是强烈忽视感和疏离感。显然,这是得不偿失的。

别让“抢红包”抢了春节的“戏”。假如春节是一台大戏,那么,“抢红包”充其量只是一个暖场歌舞。可以活跃气氛,可以凝聚人气,甚至可能风光一时,但终究只是配角。而对于春节来说,真正的“正戏”是贴对联、拜大年、述亲情等承载文化符号的年俗。通过贴对联,感悟古代的“微传播”,承袭文化的力量、传统的力量;通过拜大年,亲朋好友之间促膝长谈,增进感情,共享团员喜气的年味;还有在正月十五看花灯、闹元宵,感受喜庆、共享团员等等。我们不能让“暖场舞”抢了“正戏”的风光。

春节是民族的精神图腾和心灵坐标,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抢红包虽然好玩,但终究只是一场游戏,永远代替不了亲情和传统。而且,随着其它“新年俗”的到来,抢红包终究会像电话拜年、短信拜年一样,被公众遗忘。但无论新年俗如何更迭,贴对联、拜大年这些春节的“正戏”永远不会过时,这就是传统的力量,也是我们必须要珍惜和尊重的文化向心力。少咻几个红包,多秀一下亲情和年味儿,正当其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