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立木为信的简介实用12篇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浏览

252

作文

12

篇1:商鞅立木为信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商鞅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 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 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 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立木为信

全文共 764 字

+ 加入清单

【出处】《史记·商鞅列传》。

【释义】商鞅为推行新法而取于民的方法。比喻只有言出必行。

【历史典故】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公即位后,他重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强国,使秦国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强者。

商鞅在变法前,深知推行新法的困难,为了让老百姓相信自己,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命人在京城南门立了一根三米长的木杆,发布公告,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黄金。

这一举动引来了许多老百姓,他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其中一个人说:“这根木杆谁都扛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黄金呢?这其中一定有问题!”另一个人说:“大概是跟我们开玩笑吧,不会是真的。”围观的人都认为商鞅的立约不可信,所以无一人去扛木杆。

商鞅见状,便把赏金加大,说道:“如果有人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我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商鞅的话音未落,百姓又开始哗然。有人嚷道:“大人真会开玩笑,这么简单的事,哪会赏那么多黄金呢?”现在,人们反而更加怀疑了,谁也不敢去扛那根木杆。

过了一会儿,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我可以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只见那人蹲下身子,扛起木杆,迈开大步,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们也尾随着他,想看个究竟。那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叫人拿了五十两黄金,交给了他。老百姓纷纷称赞商鞅是守信之人。商鞅以信折服了秦国百姓,他制定的新法颁布后,得到顺利推行。

【成长心语】

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万民,说明了他做事的决心和勇气。其实,不只他变法如此,生活中凡是都应以信为重。信用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信守承诺的人,会赢得众人的信赖。古语有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人就要言出重如泰山,不会轻易改变,如果把说出的话当儿戏,说了不做,言出不行,则会失去很多人对自己的信任,自身形象在别人心中也将大打折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关于立木为信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推荐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立木: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出处】《史记·商鞅列传》。

【释义】商鞅为推行新法而取信于民的方法。比喻只有言出必行。

历史典故: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公即位后,他重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强国,使秦国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强者。

商鞅在变法前,深知推行新法的困难,为了让老百姓相信自己,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命人在京城南门立了一根三米长的木杆,发布公告,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黄金。

这一举动引来了许多老百姓,他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其中一个人说:“这根木杆谁都扛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黄金呢?这其中一定有问题!”另一个人说:“大概是跟我们开玩笑吧,不会是真的。”围观的人都认为商鞅的立约不可信,所以无一人去扛木杆。

商鞅见状,便把赏金加大,说道:“如果有人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我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商鞅的话音未落,百姓又开始哗然。有人嚷道:“大人真会开玩笑,这么简单的事,哪会赏那么多黄金呢?”现在,人们反而更加怀疑了,谁也不敢去扛那根木杆。

过了一会儿,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我可以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只见那人蹲下身子,扛起木杆,迈开大步,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们也尾随着他,想看个究竟。那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叫人拿了五十两黄金,交给了他。老百姓纷纷称赞商鞅是守信之人。商鞅以信折服了秦国百姓,他制定的新法颁布后,得到顺利推行。

感言:

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万民,说明了他做事的决心和勇气。其实,不只他变法如此,生活中凡是都应以信为重。信用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信守承诺的人,会赢得众人的信赖。古语有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人就要言出重如泰山,不会轻易改变,如果把说出的话当儿戏,说了不做,言出不行,则会失去很多人对自己的信任,自身形象在别人心中也将大打折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立木为信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 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 之际,为了树立威,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 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 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 50 金。重赏 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 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 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 400 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 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韩信简介

全文共 157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韩信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韩信(?~公元前196年),淮阴(今中国东南部江苏清江西南)人,秦末汉初(公元前206年前后)的名将。韩信出身平民,性格豪放,早年时由于家贫,常靠别人寄食度日,所以大家很讨厌他。有一次,一个年轻的屠户当众对韩信说:“你要是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那就从我裆下钻过去。”韩信和他对视了好久,最后还是忍住了心中的怒火,从他的跨下钻了过去。

公元前208年,韩信投奔项梁,项梁阵亡之后归属项羽,在项羽手下做郎中,多次献策都未被采纳。在刘邦受封汉王后,韩信便投奔了刘邦。经过夏侯婴推荐,任治粟都尉,也未被重用。韩信见得不到重用,就偷着跑了。萧何顾不上向刘邦报告就去追韩信,结果有人报告刘邦,说萧何也逃跑了,刘邦很生气。

等萧何把韩信追回来见刘邦时,刘邦训斥萧何为什么逃跑。萧何说明情况,然后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说争夺天下非韩信不可。刘邦答应让韩信做大将,但想把韩信叫来任命。萧何说要选择吉日,斋戒,设坛场,用隆重的拜将仪式,真正留住韩信。刘邦按照萧何的要求做了。韩信拜将后,为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他说,项羽虽然英勇善战,但他不会使用将领,只是匹夫之勇。将士立功后他舍不得赏赐,放纵部下残害百姓,丧失了民心。最后,建议刘邦东进,先占领秦国故地,然后可以和项羽争夺天下了。刘邦听了非常高兴,决定及时出兵。公元前206年,刘邦采用韩信计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其不意占领了关中地区。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谋略。公元前205年,刘邦兵败彭城(今中国东南部江苏徐州),韩信则火速派兵和刘邦在荥阳汇合,遏止项羽的攻势。刘邦与项羽相持荥阳时,韩信在项羽的侧翼发动了许多攻势。在击魏时,先用疑兵佯渡临晋,主力则奔袭安邑,最终俘获了魏王豹,平定河东郡。随后韩信进攻代、赵。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在破代后,率兵东进到井陉攻打赵国。赵王陈兵于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在数量上韩信处于劣势。韩信用轻骑两千人伺机偷袭赵营,同时把主力上万人背水列阵,以诱使赵军主力出击。最后汉军两面夹攻,大获全胜,赵王歇也被俘虏。韩信解释了自己背水一战的理由,说兵法上说过“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说士兵在没有退路的时候就会拼死决战。韩信和项羽的“破釜沉舟”有相同之处。

然后,韩信北上降服了燕国。接着领兵攻齐,占领了临淄,还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刘邦于是派张良立韩信为齐王。第二年十月,韩信配合围击项羽,项羽兵败自刎而死。

楚汉战争结束之后,韩信被解除了兵权,封为楚王。韩信还是有些度量的,他回到故地,召见曾经侮辱自己的屠户,封他做了中尉。韩信在楚国各处视察时,都有军队相随,结果被人告发谋反。公元前201年,刘邦用陈平的计策,以游云梦泽为借口,在韩信拜见时将他逮捕。

韩信感慨地说:“这真像先人所说的那样啊:狡猾的兔子猎杀完了,猎狗也就该杀着吃了;鸟射完了,良弓也该藏起来了;敌人消灭了,谋臣也该灭了。现在天下太平,我也该被烹杀了。”刘邦把韩信带至洛阳后,又赦免了他,但降为淮阴侯。

有一次,刘邦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您最多带十万兵。”刘邦问:“那你又能带多少呢?”韩信说:“我是越多越好。”刘邦说:“既然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抓住?”韩信说:“您不擅长带兵,却擅长统帅将领,这就是我被您抓住的原因。”

后来,在公元前197年,韩信的部下陈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平叛。陈原来到地方任职,向韩信辞行时,韩信就对陈说过,他可以在京城为他做内应。第二年,韩信又密谋袭击吕后和太子,结果被告发。吕后和萧何假称有人从刘邦那里回来,说陈已被诛杀。在大家进宫祝贺时,韩信也去了,结果被抓,不但在宫中被杀了,还被诛了三族。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立木为信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故事】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出处】

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立木为信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树立威,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北门。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商鞅立木为信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公即位后,他重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强国,使秦国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强者。

商鞅在变法前,深知推行新法的困难,为了让老百姓相自己,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命人在京城南门立了一根三米长的木杆,发布公告,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黄金。

这一举动引来了许多老百姓,他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其中一个人说:“这根木杆谁都扛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黄金呢?这其中一定有问题!”另一个人说:“大概是跟我们开玩笑吧,不会是真的。”围观的人都认为商鞅的立约不可信,所以无一人去扛木杆。

商鞅见状,便把赏金加大,说道:“如果有人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我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商鞅的话音未落,百姓又开始哗然。有人嚷道:“大人真会开玩笑,这么简单的事,哪会赏那么多黄金呢?”现在,人们反而更加怀疑了,谁也不敢去扛那根木杆。

过了一会儿,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我可以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只见那人蹲下身子,扛起木杆,迈开大步,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们也尾随着他,想看个究竟。那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叫人拿了五十两黄金,交给了他。老百姓纷纷称赞商鞅是守信之人。商鞅以信折服了秦国百姓,他制定的新法颁布后,得到顺利推行。

【故事哲理】

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万民,说明了他做事的决心和勇气。其实,不只他变法如此,生活中凡是都应以信为重。信用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信守承诺的人,会赢得众人的信赖。古语有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人就要言出重如泰山,不会轻易改变,如果把说出的话当儿戏,说了不做,言出不行,则会失去很多人对自己的信任,自身形象在别人心中也将大打折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历史典故:立木为信

全文共 849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 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不妨看看历史典故。以下仅供参考!

【出处】《史记·商鞅列传》。

【释义】商鞅为推行新法而取于民的方法。比喻只有言出必行。

【历史典故】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但自从秦孝公即位后,他重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强国,使秦国一跃成为七国之中最强者。

商鞅在变法前,深知推行新法的困难,为了让老百姓相信自己,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命人在京城南门立了一根三米长的木杆,发布公告,谁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黄金。

这一举动引来了许多老百姓,他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其中一个人说:“这根木杆谁都扛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黄金呢?这其中一定有问题!”另一个人说:“大概是跟我们开玩笑吧,不会是真的。”围观的人都认为商鞅的立约不可信,所以无一人去扛木杆。

商鞅见状,便把赏金加大,说道:“如果有人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我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商鞅的话音未落,百姓又开始哗然。有人嚷道:“大人真会开玩笑,这么简单的事,哪会赏那么多黄金呢?”现在,人们反而更加怀疑了,谁也不敢去扛那根木杆。

过了一会儿,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说:“我可以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去。”只见那人蹲下身子,扛起木杆,迈开大步,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们也尾随着他,想看个究竟。那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叫人拿了五十两黄金,交给了他。老百姓纷纷称赞商鞅是守信之人。商鞅以信折服了秦国百姓,他制定的新法颁布后,得到顺利推行。

【成长心语】

商鞅变法重在诚信,所以立木为例取信于万民,说明了他做事的决心和勇气。其实,不只他变法如此,生活中凡是都应以信为重。信用是衡量一个人品格好坏的标准。信守承诺的人,会赢得众人的信赖。古语有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人就要言出重如泰山,不会轻易改变,如果把说出的话当儿戏,说了不做,言出不行,则会失去很多人对自己的信任,自身形象在别人心中也将大打折扣。

[历史典故:立木为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侯的对比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韩信简介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231~公元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自幼熟读兵书,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家境贫寒,常食不果腹。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胯下之辱。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开始的时候投奔项梁,后来又跟随楚霸王项羽,但不受项羽重用。最后,韩信投奔汉王刘邦。开始,刘邦看不起貌不惊人,曾受跨下之辱的韩信,经丞相萧何力荐,才拜韩信为大将。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其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公元前196年,吕后以谋反罪名杀死了韩信。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随后吕后下令诛杀了韩信三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