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小满的习俗汇总(最新20篇)

浏览

3877

作文

1000

端午节习俗小学生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节日有很多,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个地方的人们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是挂艾叶菖蒲、吃粽子、喝雄黄酒、挂香袋,有的地方还要赛龙舟。

端午节这天,奶奶准备了粽叶、糯米、肉,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大一小两片粽叶,折出一个角,往折好的角筒里放一把浸泡好的糯米,塞了一块大肥肉,再用糯米盖严实。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心想:真简单,一点都不难。可是当我想把粽叶盖好的时候就遇到麻烦事了,怎么盖都不行,老是有糯米掉下来。我急得团团转,幸好有奶奶帮我,她让我把糯米弄掉了一点,这才盖起来。最后一步是把粽叶用绳子扎起来,粽子一定要包的紧才好吃。包粽子是手艺活,看起来简单,其实一点都不容易。

在端午佳节,人们用各种活动纪念屈原,一代接着一代,才形成了蕴涵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民族文化的传统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清明节的习俗500字作文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清明节的习俗500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可热闹了!插艾叶、包粽子、做香囊……我家也不例外,今天一早,房间里就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粽香味,奶奶早已准备好包粽子了。

只见绿油油的芦叶、雪白的米粒、让人垂涎欲滴的红烧肉、还有一些豆沙和红枣静静地躺在盘子里。我看着奶奶的动作,眼花缭乱,几秒就做完了,我吵着让奶奶教我。

粽子很美味,今天我一定要尝试做一个。我先用芦叶折一个小角,角要正正好好,折大了,米粒会从小角的缝隙里漏出来,折小了,米就放不下。我算好角度,折了过去,手指按在手里,接着我把一半的米粒倒进去,第一步就好了。

接着,我把一块沾满汁的红烧肉放了进去,我又用另一只手把剩下的米粒倒了进去,第二步又好了。

最后就是把芦叶盖上去,用绳子系好,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有点难,系绳的时候,我不知道先从哪边系,手忙脚乱,就求助奶奶,奶奶帮我托住,我小心翼翼地从这边绕到那边,在打上一个蝴蝶结,一个可爱的粽子完成了。

我越包越熟练,不一会儿,我和奶奶把各种馅儿都做完了。接下来,就是煮粽子了,奶奶把粽子放在水里,“咕嘟咕嘟”,粽子的香味全散发出来了,看着香味弥漫了整个房间,我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一煮熟,我就让奶奶帮我拿一个,我剥开墨绿色的芦叶,只见雪白如玉的米饭和色泽鲜亮的红烧肉诱人极了,我大口的咬了上去,粽叶的清香,混着米粒的甜味,和红烧肉的咸香,那味道无与伦比。

我们一家人吃着我和奶奶包的粽子,开心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春节家乡习俗作文

全文共 451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按我们中原这一代的习俗,我们过春节要包饺子,吃年饭,贴对联,闹元宵等等。

一进入腊月,春节差不多就开始啦!腊八这天,人们都要喝腊八粥。腊八粥是我们这些孩子们最喜欢喝的,它里面有大米。小米。红薯。桂圆。红豆。绿豆。花生和糯米等等,一般都要放八样谷类。

到了腊月二十四,就有年气啦!大人们开始过买年货啦,蒸馒头,包包子和蒸花糕,炸丸子,烧排骨,烧猪肉等一直忙到除夕,做了数不尽的好吃的。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酒肉的香味在空中久久的回荡着,大人们在门外贴对联,家中也贴上漂亮的年画,家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彻夜不绝。在外上班的或打工的人们,一定得回来吃团圆饭。这一夜人们还得守岁。

大年初一的景象可不一样。人们都要出去拜年,一般是年少的给长辈拜年,孩子们会得到很多压岁钱,孩子们有的买玩具,也有的把钱存起来,留着以后买学习用品。

到了元宵节,超市就特别热闹,人们买元宵回家吃,为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有时间你也来我们这过春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秋节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吃过团圆饭,我直奔楼顶上去赏月。

只见深蓝的天空中,月亮的“脸蛋儿”分外皎洁,像一个洁白的玉盘。我不由得想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诗句来。今年月亮比较小,听妈妈说,是因为月亮离地球比较远。

妈妈让我背诵有关月亮的古诗,我脱口而出:“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姨父听了直夸我聪明,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抬头看天,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戴上“帽子”——月晕,旁边也聚集了许多碎棉花似的云朵。俗话说:“云交云,雨淋淋”、“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看来,明天是一个有风有雨的日子。

到了11点,我们一家人才恋恋不舍地回房睡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秋节作文赏月习俗

全文共 2225 字

+ 加入清单

一、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之夜,当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清丽柔和的银辉洒满大地,人们无不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浮想联翩,便编撰出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玉兔捣药”等许多美丽动听的神话传说故事。

“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大荒西经》,不过当时的故事情节还非常简单,尚未完整。到了汉代,《淮南子。览冥训》中嫦蛾奔月的故事已基本完成,其大意说: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之药,被嫦娥偷食后,飞到月宫,变成了丑陋的蟾蜍。可见人们对嫦娥的行为谴责之甚。后来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对故事情节添枝加叶地不断修改,使嫦娥奔月的故事更加符合人们的愿望。其故事梗概是这样的:远古之时,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庄稼和草木被晒焦,人们无法生活。有一个名叫羿的人,射落九日,造福于民。一天,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不死仙药,据说食

后可以升天成仙。羿因不舍爱妻嫦娥而未食。嫦娥将仙药藏于首饰盒内。一天,有一个奸佞小人想偷食羿的仙药,趁羿外出射猎之机溜进羿家,逼嫦娥拿出仙药。嫦娥无奈,只好自食仙药。食后不久,嫦娥身轻如燕,飞入月宫,羿追之不及。于是,嫦娥成了月宫中的仙女。唐代诗人李白在《把酒问月》诗中说:“嫦娥孤栖谁与邻?”不难看出,诗人对寂寞的嫦娥给予了无限的同情。

“吴刚伐树”的传说,始于汉代。《淮南子》书中有“月中伐桂”之句。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书中出现了“吴刚伐桂”的故事,其故事说:有一个人名叫吴刚,其人因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因此桂树非常高大且有特异功能,随砍随合,所以吴刚常年砍不断。这是仙人对他的惩罚,让他将功补过。古代还有月中的桂树结子的传说,据说有一颗桂树子曾降落在杭州的月桂峰,后生根发芽,长成大树,花白果红。古代实行科举制度,秋闱大比之年常选在八月,因而人们把科举得中者称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这种高雅的比喻反映了仕宦之家和知识阶层对月亮的特别崇拜。

“白兔捣药”的传说,在民间也早有流传。李白《把酒问月》诗云:“白兔捣药秋复春”,说明最晚在唐代就已产生了“白兔捣药”的传说。宋代《太平御览。拟天问》记载:“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传说,这个白兔名叫“玉儿”,他不知疲倦地天天在桂树底下给嫦娥捣药。这只玉兔后来被吴承恩写进了《西游记》中,说玉兔下界变成美女来迷惑唐僧,它那用来捣药的杵也成了厉害的兵器。玉兔被观音菩萨收服后,又回到月宫继续捣药。古人常以“玉兔”作为月亮的别称,如古书

上常说“金鸟西坠,玉兔东升”。

中秋之夜,古人沐浴着月亮那柔美的清辉,仰望着一轮玉盘,想象着当年嫦娥刚飞到月亮边上的时候,月亮里的仙女们就像迎接主人似的,奏着美妙的音乐,众星捧月般地把嫦娥迎进美丽的宫殿——广寒宫。嫦娥每天有众多的伙伴,听着音乐,赏着歌舞,还可到桂树底下乘凉,身边有可爱的玉兔为伴,真是美妙至极。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不厌其烦地颂月、赞月,多少善男信女为月顶礼膜拜。

二、中秋赏月抒怀

每当中秋佳节,上自达官显贵,下自平民百姓,无不登高赏月,借月团聚,抒发情怀,共享天伦之乐。

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赏月之风,到唐代已十分盛行。《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都要和杨贵妃去太液池赏月。有一次,当玄宗兴意正浓时,便下令在太液池西岸另建一座百尺高台,称“赏月台”,准备明年与贵妃赏月之用。到宋代,中秋节风俗已十分丰富。《东京梦华录。中秋》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一到八月十五中午,因“市人争饮------家家无酒”,足见当时人们对中秋节的重视,竟然把酒店都买空了。街上水果生意也十分兴隆。到中秋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儿童们三五成群,连夜嬉戏。《梦粱录。中秋》记载:“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登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因此而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诗句。至于那些小康之家也要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就连贫困人家也要买点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更。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借月抒怀,为今人留下了无数咏月的优美诗篇。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诗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李白借描写月光,抒发了自己身在他乡、倍感孤凄、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李白还有“举头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由于当时诗人孤独苦闷,只好邀请明月和自己的影子来做伴了。

每当中秋之夜,有独在异乡为异客者,往往很自然地吟诵起苏东坡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此来奉劝别人,同时也用来安慰自己,不必因暂时的分别而忧伤,离别之后就是团圆。人情总是长久的,“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总会实现的。

宋代有一位名叫朱淑真的女诗人,因父母之命难违,嫁给了一个粗俗的市民为妻,终生抑郁,每到中秋,便望月触目伤怀。这一年中秋之夜,她又独自赏月,却遇阴天,于是写下了《中秋不见月》诗:

不许蟾宫此夜明,今知天意是无情。

何当拨去闲云雾,放出清辉万里清。

朱淑真借月抒怀,怨恨之情寓于诗中。

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也是借月抒怀,却一洗前人的哀怨,抒发了缅怀先烈的豪情,读起来使人精神振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以家乡习俗为主题的作文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以家乡习俗为主题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过年习俗的作文600字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过年!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规矩”太多!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不同颜色、口味的菜,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知道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何必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春节习俗作文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在这一天里,亲朋好友都尽量从各地赶回来,齐聚一堂,大家有说有笑。

到了春节,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摆满了菜,还没有开始吃,小孩子早已忍不住了,“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特有哪些菜呢?有煎的两面金黄的食饼筒,有白花花的水饺和圆圆的汤圆,还有平时吃不到的诱人的小零食大人也仿佛看见了我们的心事,也会让我们吃。一听这话,我们就会像饿狼扑食一样,大口大口地吃。让我们期盼再次大饱口福吧!

最开心的是收压岁钱了。看着大笔大笔的钱在我们的手上,十分开心,自然会想到怎么花。我呢,交给妈妈,每年还可以得到99元的利息呢!我猜测:每一个小孩收到了压岁钱,此时,他们应该也是开心的吧!

大过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简单的鞭炮就是摔炮。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响,而且响声很大。趁别人不注意,摔在脚下,看到别人吓了一跳,就特别地开心。最特别是水炮,这种鞭炮在水里也能响。棒炮很好玩,用火点燃,会烧出火焰。火焰还有好几种颜色,有绿色、有黄色、还有红色。鞭炮让我们的玩耍更增添了几丝乐趣。

新年是欢快的,人们对新年充满了憧憬,寄托了新的希望。让我们平平安安,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秋节的习俗满分作文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自古以来,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月亮,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被诗人吟诵,被人们拜舞,人们一直对月亮充满敬畏与幻想,认为月亮是团圆的象征。

明月中秋全家聚,月下私语乐融融。中秋是吃月饼的时候,至于中秋吃月饼,是因为一个爱国的传说。元朝时期,君主怕子民造反,下令十家合用一把菜刀,这十家还要供养一位蒙古奴隶主的爪牙,这些爪牙胡作非为,横行霸道,人民叫苦连天,死的死,亡的亡,一位正义的大臣看不下去了,就在中秋月下,写了许多“爱国正义,推翻王朝,一起连手,还我河山”的字条,夹在月饼里,把月饼分送到人家,吃月饼时,看到字条,互相传送,人们有了联络的信号,一起造反,推翻了腐败的元朝。从此,中秋送月饼,吃月饼的习俗流传到今,经久不衰。

中秋佳节,全家团圆,儿子儿媳都要回家与父母团聚,除了万不得已,必须回家。全家一起吃月饼,代表以后的日子家道兴旺,吉祥如意。

也许一年之中,除春节外,中秋是唯一一个团圆的日子,有奔波在外的人,心中早被功利、名誉、金钱占据,连这个日子也忘了,也许有浪迹天涯的游子真的不能回家,但对于他们来说,这样,“孝”就成了刻骨的伤痛,该是多么大的遗憾呀!我相信,许多人在父母面前许下“孝”的宏愿,满怀憧憬的走了,他们相信自己有衣锦还乡的一天,有尽孝的一日,但他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的不堪一击,忘了“孝”字会一瞬间成为泡影。父母不需要我们长跪不起,不需要我们忏悔自己的无知,也许多陪父母一会儿,父母就知足,也许一杯热茶,父母便宽心。生命的短暂,有几时能尽孝?借中秋佳节,回家探亲,尽微薄的孝心,如果此时都不团聚,那么何时能弥补?那是多么大的遗憾呀!在葡萄架下赏月,中秋这天的月亮特别圆,圆的毫无缺憾,圆的动人心扉,一轮金黄的月亮嵌在乌蓝的夜空中,更显得明亮,众星捧月,圆圆的月亮好像一家人,团团圆圆,我想,中秋团圆就是由此而来。

中伙吃饭时,没有赶到家的人,必须要留出一个空位,放上他的衣服,以表对他的思念。李白曾诗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时,我们在这里过中秋,爸爸总是喜欢望着明月背这名诗,没有与家人团聚,没有共同赏月,且身在异乡,只得给遥遥那方土地打个电话,听听家人的声音,这种刻骨铭心的酸楚,爸爸体会的更深。爸爸说,他上学时,中秋不能回家,他与别的同学在一起看月亮,想起摆着衣服的空位,总有种想哭的冲动,打个电话,这边爸爸泪如海涌,妈,我要回家!晚上静静的躲在被窝,感到冷到骨子里,一种莫名的害怕。爸爸说,中秋是个团圆的日子,一个人不回家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现在,只要我们中秋回家,奶奶脸上那种惊讶的幸福我永远忘不下。

明月皎皎,寄托着我们的思念,辽辽中秋,团聚着我们的幸福,明月中秋能几何?家人团聚知多少?这个团圆的日子,这个幸福的时刻,我们欢聚一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冬至,妈妈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又是和面,又是调肉馅儿。妈妈昨天就说过冬至必须吃饺子。可是为什么要吃饺子呢?我起床后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来到书房打开电脑,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里点搜索“冬至的来历”,一下子搜出来好多关于冬至的信息。一一读过后我才知道,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啊。传说是这样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我故意问妈妈“妈妈,你知不知道今天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妈妈摇摇头。“告诉你吧,是为了纪念治病救人的‘医圣’张仲景。这都不知道!”我得意地说。妈妈也有不知道的时候,我暗自高兴地想。从网上我还学会了一首关于冬至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写清明节习俗的清明节的习俗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xx扫墓。我立即拿来自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xx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xx请了安,向他问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xx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在潮汕地区,端午节习俗有很多,它既有趣又有不同的寓意。接下来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首先在端午节,我们必须要吃粽子,为什么我们要吃粽子呢?这是因为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在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还有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潮汕的端午还有一种吃的`习俗,那就是吃栀粽,栀粽的主要原料有栀子、浦姜、糯米浆(粿浆)等等。因为栀粽的原料是糯米,所以成品后非常黏,一般刀具切下去会粘着,反而不方便切割食用。所以聪明的人想到执纱线,牵拉切粿,成为一小片,粘着盛于瓷盘上的白砂糖。

吃完粽子,接下来就是赛龙舟了。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但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潮汕的端午节习俗还有很多……大家感兴趣就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的了解和发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习俗的作文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春节刚刚过去,过年期间我看到很多户人家的门上都贴了倒过来的“福”字,我家也不例外。这是为什么呢?我问妈妈,可妈妈也说不清楚,后来,我在书上看到,关于倒贴福字还有由来呢。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的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侄了。皇帝听取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的习俗

全文共 819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农历5月初一,天才蒙蒙亮,母亲便叫醒我说:“快起来,割艾草、菖蒲去。去晚了,就割不到了!”

哦,端午节又到了。我便欢天喜地的来到年年割艾草、菖蒲的野地里,割了一捆回来,几乎是每一个大门及房门口都挂上一副。一大清早,整个村子里,散发着浓郁艾草、菖蒲的馨香。

早饭吃过后,不用母亲吩咐,便邀好几个伙计上山去摘箬竹叶扎粽子了。

其时的家山,新竹成林,蝉鸣嘶嘶。还有满山的芒花,开得红艳似火,“或一簇簇,或一片片,乍看似少女的笑靥,仿佛又如天边的彩霞。”

箬竹叶一般长在地势较阴的山坳里。其竿细细,其叶硕大。山风吹来,叶叶相撞,沙沙作响。摘箬竹叶,要拣新叶,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叶片,中指一顶叶柄,“啪”的一声脱落。

我们这些孩子们,在故乡的怀抱里,这山望着那山高地跑着,跳着,留下一路欢笑。我们比着,谁摘得箬叶多,谁摘的箬叶大。

箬竹叶摘回家后,母亲拿到锅里淖过,再拿到清亮的溪水里,一张张洗刷干净,就开始包扎粽子了。母亲把箬竹叶卷成圆锥型,然后用饭勺,填进糯米,用筷子插实,包好,将嫩竹篾一捆,一只只棱角分明的粽子便扎成了。

糯米需淘洗干净,晾干,用少量的碱和之。有时还在粽子中包上一些红豆、红枣、花生米及腊肉,味道就更好。

粽子扎好便是晚上了。晚饭过后,父亲把粽子放在锅里,用准备好了的干柴煮上三四个小时,再让它焖到第二天天亮。食之,粽子余温尚存,还带着浓郁的箬竹叶的清香。

粽子从初二一直吃到初五。到初五那天,母亲还要做包子,煮盐水蛋,煨大蒜子。对了,母亲还在蛋壳染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我的脖子上。这种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蛋当然是越大越好,如果能在脖子上挂上一个大鹅蛋那就雄壮了。玩腻了,就用蛋打架,谁的蛋碰破了,就吃掉。最后留下的就胜利者了。

到了傍晚,母亲把艾草、菖蒲收起来,蘸雄黄酒,撒到屋的每一个角落,消毒避虫。还在我们的额头上,手背上,脚背上涂一些雄黄。

故乡的端午节,浸透着一种浓浓的乡亲、亲情。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习俗

全文共 410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春节刚刚过去,过年期间我看到许多户人家的门上都贴了倒过来的“福”字,我家也不例外。这是为什么呢?我问母亲,可母亲也说不清楚,后来,我在书上看到,关于倒贴福字还有由来呢。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一个“福”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的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侄了。皇帝听取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清明节的习俗作文800字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又一年清明节,你在缅怀着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秋节传统习俗作文的范本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月,一个丹桂飘香的季节;十五,一个月满西楼的良辰;八月十五,这个天底下最温馨最浪漫最美好的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传统,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因为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称为中秋节。节日的特色是吃月饼和提灯笼。

中秋节和农历新年一样,是一个家人大团圆的家人。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饼等食物,摆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赏月一面吃月饼,正是“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是多么美好的图景。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学生优秀作文:家乡的习俗

全文共 2013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既不依山傍水,又无名胜古迹,因而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灵秀之气了。这里土质粘硬,极能保墒,虽是全县数一数二的产粮区,但因为交通不方便,因而粮食成了家乡人唯一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家乡人淳朴厚道、生活悠闲,一代又一代地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生不离村、死不离家”是家乡人最执着的信念;“宁爱家乡—捧土,莫恋他乡万两金”更是家乡人恪守的律条。“一捧土”是夸张了点。但哪一个人又不对自己的家乡怀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呢?不说别的,单就家乡古朴醇厚的风俗习惯,也足够你咀嚼、回味上一辈子的了。

家乡的风俗习惯很多,五花八门。但在诸多的风俗当中,人们最重视的就是“过年”这一节日了。

“年”指的是一年将终、一年伊始、两年相接的那一段时间。俗话说:“大人怕年,小孩盼年。”过年的时候,最发愁的是大人,最开心的就是小孩了。不说那一阵子忙乎,单就过年的开销,也够大人们头疼的了。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需要钱?但“宁穷一年,莫穷一天。”咬咬牙,拿出几乎一年的积蓄,该讲究的讲究,该将就的将就,有什么困难,过完年再说。“穷汉盼来年”,那是一种希望吧!小孩呢,好吃的自然少不了,就连衣服也都换了渐的,更重要的是在过年过程中,那种开心和喜悦的感受呀,让你在一年当中,都在咀嚼和回味……

刷新房屋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但“祭灶神、请财神”更是过年的重要内容。年前三两天,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隔年饭”了。也许是取“有余”的意思吧,在过去,吃饭是个大问题,不管今年收成如何,总得希望来年好过呀!“隔年饭”的内容自然是种类繁多,主食大致可分面食、米饭两类。其次便是肉、菜之类的副食了,家庭富裕的人家准备的多些,不富裕的人家准备的少些,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只是“因家而宜”罢了。

紧忙着,已到了年根那天,贴对联是这一天必须做的事情。先是写,买上几张红纸,涂鸦乱抹也行,为的是增添些喜气,讨个吉利罢了。看着一幅幅你亲手写成的对联又被你亲手一幅幅地贴满了院子和街门,内容且不必说,单说那满院子的喜气、满心里的喜悦,也尽够你欣幸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不单纯是今祝愿吧?

打扫了院子,就该“垒旺火”了。这可是一件细活儿!先用砖把底座垒好,低了不行,点燃的时候旺火易塌;高了还不行,这样点燃比较困难,底座内要有充裕的燃烧空间。然后就是炭块儿的挑拣工作。炭的大小、薄厚、平整程度都必须符合要求。垒的时候,先把体积较大的炭块放在底层,然后由大到小,层层堆砌,越垒越高,直至封顶。炭块儿与炭块儿之间的空隙要大小适当,这样既利于炭块儿之间的黏结,又利于火苗的穿出。封顶时,在顶端放上写有“旺气冲天”字样的红色条幅,用小炭块儿压住,就大功告成了。“旺火”的位置必须正对家门, “旺气”能否“冲天”并不重要,能“冲门”才好呢!

剩下的时间就是等待了,俗话叫“熬年”。过去,玩牌、拉话儿是熬年的主要方式;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和计算机,看电视节目便不觉得枯燥,和网友聊聊也是一种愉悦。大约“熬”到11点50分左右,人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忙乎。一股股浓烟从各家各户的院落冲天而起,弥散了整个夜空,偶尔听见一两声炮竹的声音。不一会儿,烟轻了,代之而来的是连成一片的红光。密集的炮竹声响起来了,各式各样的烟花也燃放起来了。旺火燃烧声、炮竹声、哨响声、笑声合在一起,汇成一曲节奏和谐的旋律;红的、蓝的、黄的、绿的光构成一片星的世界、花的海洋……耀眼的五彩缤纷、扑鼻的缕缕清香、悦耳的各种声响,使你忘了自己身在何处,心在何方?这是天上人间的气氛。不,这分明是人间天堂的景象!甚至比人间天堂的景色还要美。

天空渐渐地暗了下来,笼罩在村子上空的烟雾也渐渐地消散了,偶尔还听见零星的炮竹声,不时空中闪现出一两朵耀眼的光花来。不一会儿,大地完全寂静了下来,一切都象陷于无尽的沉思之中,像在思考着来年该做的一切事情……

第二天,人们又早早地起来了。“春早人勤”、“一年之计在于春”,是该有个好的开头。风轻轻地吹拂着,院落里、街道上、甚至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纸屑,那不是春风剪出的花儿吗?一切都象是新的,新衣、新裤、新的面容。太阳比往常格外的明;人们也比往日格外的亲。你一声问候,我一句祝福,不也体现了人世间最温馨、最诚挚的情义么?吃过早饭,是孩子们最活跃的时候,“拜年”是孩子们最愉快的事儿,东家进,西家出,蹦着跳着瞄、唱着、笑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所求的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大人们那种比平时更和蔼、比平时更慈祥、比平时更宽容的神情……

现在,家乡仍保留着许多淳朴的风俗习惯,甚至有的已披上了科技的色彩,但“过年”的风俗至今未变。儿时的许多记忆都渐渐地淡忘了,唯有“过年”的一桩桩、一件件往事,常常使我魂牵梦萦。长大以后,想起儿时的往事,难免有一种失落之感,以至于一反常态,常盼着“过年”。倘若能从记忆深处挖出些什么闪光的东西来,那仍然是家乡最淳朴的风俗习惯——“过年”。

[学生优秀作文:家乡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描写家乡的习俗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家乡,进入腊月,就等于来到了春节,腊月初八,要喝用糯米、五谷、蜜枣等,熬成的黏糊糊的八宝粥,预示着一年的好收成。

腊月的二十三,是传统的祭灶,据说那一天,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上天拜玉帝的日子,上天向玉帝汇报的日子,去报告人间人民的生活,所以要拜祭灶王爷,还要吃灶糖,灶糖香脆可口,眼预示着全家人粘合到一起,甜甜蜜蜜,之后,就陆陆续须的备年货了。

腊月二十四,是全面打扫的日子,全家人出动,把家里一年来堆积的灰尘清理得干干净净,迎接新春的到来。

腊月二十五,我们要磨一块大大的豆腐。

腊月二十六,家乡人都会杀一头肥嘟嘟的胖猪猪。

腊月二十七,我们会杀几只香香的柴鸡。

腊月二十八日,我们会把新桃换旧符。贴上喜庆的新春对联。

腊月二十九日,我、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会中各式各样的花馒头,还会炸好多好多好多的鱼、丸子、虾。

腊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被记作除夕,今天我们洗菜、剁馅、包饺子 ,到了晚上,会祭祖、吃饺子、放鞭炮,我还会收到很多很多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我们会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拿着各式各样的糖果,零食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这些天家乡的鞭炮声连续不断,晚上会点很多很多的烟花。

正月十五,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日子,除了吃饺子和元宵外,老爷会扎很多很多的花灯笼,村里到处也都是挂满搭满了灯笼,从初一到十五间,每天晚上都会舞龙舞狮,锣鼓声振天,热闹异常,小朋友笑着、闹着、喊着,挑着灯笼,追逐着……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习俗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家乡的中秋节习俗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字串9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