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国家监察第二集纪录片观后感(汇编20篇)

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到来,看到里面那层层的白骨,是已去故人的遗骸,是历史的见证,我们要感谢新中国为我们带来的一切属于我们的幸福,下面小编整理2024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主题活动,欢迎阅读。

浏览

2746

作文

798

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2172 字

+ 加入清单

在经历过大圣归来、大鱼海棠、魔兽这些卖情怀卖感动的电影,微微一笑、盗墓笔记这种卖颜值卖改编的电影后,我偶然看到一部电影,在充斥着卖情怀和搞大特效大场面的电影大氛围下,这一部获得了零差评的电影让我诧异不已。我也选择了赶在这个炎炎夏日的尾巴走进了电影院。先不谈内容,先谈谈感受。一周就一次的排片,进场相当于包场,完全没有听过前期宣传,如果不是看到高达9分的评分和网友零差评的点赞,这部影片指不定销声匿迹多久。观影后的感觉是,这简直就是夏日里一股清泉,于此在给一些莫名其妙的烂片一次又一次的排场,还不如增加这部影片的量。还有,我很奇怪官方竟然没有对这影片进行宣传,宁愿让孩子被喜羊羊、熊出没、舞法天女这种东西荼毒也不愿让他们体会生命的奇迹。

我看完以后特地去查了这部电影的制作,才发现原来是由SMG尚世影业、北京环球艺动影业、迪士尼影业联合制作的动物剧情片,由中国先锋导演陆川执导。该片以中国三个独有的野生动物,四川大熊猫、三江源雪豹、川金丝猴为主线,讲述了它们在神秘的自然保护区出生、成长的感人故事。影片在幽默和欢笑中也隐藏着成长的不舍和感动。严酷的自然环境、天敌的威胁,都无法阻挡这些野生动物从出生伊始就追随自己种族千万年的生命轨迹,完成自然的轮回。不只是我一言一语能够描述,那种在观影中被直击心里的感触。对了,我是不是忘了说这部影片是一部纪录片。没错,一部纪录片。一部拍出了高颜值的纪录片,一部真正拍摄了数年的纪录片。它的名字是《我们诞生在中国》。

但是,它也并非仅仅是纪录片,而是一部注重故事起承转合的自然电影,动物皆是本色演出的演员,再经由电影人从浩瀚影像素材里挑拣符合剧本和主题的镜头画面,“诞生在中国”最终诞生在剪辑台上。云流天际,草木枯荣,就在这千万年来时间与轮回的永恒状态下,陆川选择了雪豹达娃、金丝猴淘淘、以及熊猫丫丫这三组家庭作为重点叙事个体。给动物命名的拟人化处理,有效营造出强烈的代入感,一个动物家族即一个人类家庭,一方动物世界即一方人类社会。导演陆川的作者意识使得影片在叙事上有着明确的编排和态度,从动物身上找出与人类共通的普世情感,置于春夏秋冬又一春的四季更迭中,娓娓引出物竞天择,四时有序,生生不息的绵长主题。之前的陆川以复杂拍人性的复杂,这次的陆川以纯粹拍人性的纯粹。

雪豹的主角是自带女王属性的单身妈妈,每次出镜必然抢镜,气场强的宛若雪峰的女王,秒秒钟被圈粉了,而且却又拍摄出了为孩子操心的母性,更加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位女主角。雪豹作为影片中唯一的肉食性动物,导演却没有拍摄出血腥和杀戮,而是借鉴了致敬了[可可西西]监制何平在[双旗镇刀客]里的处理手法,当雪豹达娃扑杀岩羊的那一幕,镜头同样转向风吹草动云涌、转向其它岩羊惊觉危机临近的反应,等再切回来,达娃的狩猎仪式已经完成。紧接着,陆川更进一步补了岩羊妈妈的镜头,眼中惊恐无奈,望着雪豹的背影不舍离去。此时旁白给的是“杀害生命,是为了延续生命”,一个在同类电影中罕见的中立立场跃然而出,雪豹和岩羊是食物链上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他们之间没有对错,只有生存,只有物竞天择。最后,雪豹达娃被家养的牦牛群攻击,个人的野性被庞大的体制所驯服和抹杀,这又何尝不是人性的反应。这场王的盛宴落下帷幕,冰冷的危机丛林世界里产生了生命的共鸣。

幼小的金丝猴是渴望得到家庭温暖的捣蛋鬼,像是青春期叛逆的我们,因为二胎妹妹的诞生而逃离父权神圣不可动摇的家庭,融入流浪猴群成了lost boy。但寒冷冬季食物稀缺造成猴群内因争抢食物引发的斗殴事件不时发生,也让淘淘渴望重新回归家庭。浪子回头诠释了家的意义,血浓于水不只是人的天性,这是生命的话语。在这段中,有一幕苍鹰捕杀金丝猴兄妹的画面,那一段牵扯着的不仅仅是观众的心,想必在场的摄影人员也是揪心万分,却不能去干涉自然生命的行为。

熊猫一家既卖萌又给人感动,一位探索母女相处之道的霸道老妈,一位渴望长大和自由的熊猫女儿。女儿的成人礼是爬上树,而每次都灰头土脸的失败了,老是从上坡上滚下去,但是,却频频惹得观众大笑。一脸呆萌的熊猫真的是萌的我一脸血。

还有许许多多生命的起源和自然的难以描述的绮丽,我本以为这是给孩童看的影片,或者是一部无聊的纪录片,但是,没想到我的情绪也被影片控制着带动着,从头看到结束竟然少见的没有出戏。影片有时镜头互换带动观众的期待,有时推进了紧张的气氛。对于长时间生活在钢筋森林里的我们,这种不加人工修饰的自然是那么的奇妙,那一个个画面的捕捉、剪切承载了制作方十几年的心血。就冲拍摄350个小时这个诚意我觉得看一场也不亏,虽然影片只有79分钟。好的说了,也来说说坏的,周迅的配音说实话还是不错的,迅公子偶尔发出俏皮的声音,配合场面的气氛让人很好的代入,但是,台词显得十分生硬,完全就是按照英文直接翻译的,生硬的让人觉得这不是诞生在中国。

最后,套用豆瓣上面一段话:“好多人看完说大多数在国内上映电影和《我们诞生在中国》比差了一条街。我就要站出来反对这些人,为大多数上映的电影正名。画面差了两条街+配乐差了两条街+演技差了两条街+故事差了两条街+情绪差了两条街=一共差了十条街。”钟情于远离人际喧嚣的动物世界,动容于孕育生灵的这方土地,沉醉于大自然的生命之音。在这个夏日会一场自然的经典,宛若一股清泉流淌在心,电影不仅仅只有商业。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影片《黄克功案件》观后感

全文共 1524 字

+ 加入清单

为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重大历史题材电影《黄克功案件》于2015年11月20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全国首播,尽管该电影已于去年宪法日首映,但影片的现实价值及教育意义仍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体会。

该片真实再现了1937年10月,在全面抗战之际,延安发生了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逼婚而枪杀女青年案件。凶手黄克功是红军团长战斗功臣,被害者是由太原投奔延安参加革命的16岁女青年刘茜。如何审判黄克功?成立才两个月的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不在,重任落到审判长雷经天身上。雷经天曾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与黄克功一同走过长征路。红军法官要审判红军将领,简陋的边区法院从未经历如此大案。毛泽东、贺子珍、张闻天、胡耀邦都不可回避地参与此案。面对国内外的舆论,面对愤怒的学生百姓,面对老红军的请求,雷经天承受各方压力,采用公开审理,民主判决的方法审判此案。在陕北公学的操场上,二千多人参加,胡耀邦作为代表公诉人发言,有12位群众代表发言,黄克功当庭辩论,最后审判庭五人展开了法制、人情、价值以及法律适用等问题的激烈争辩。在党的法制思想指导下,最终合议庭决定判处黄克功死刑,并立即执行。

1937正值抗战爆发之初,中国共产党也正处在局部执政的特殊背景下,在面临国民党大肆歪曲报道及国际舆论的压力下,党的领导人毫不含糊的选择了尊重法制,尊重民主,破除特权思想、倡导平等观念,执法如山、取信于民。尽管刚刚成立不久的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还没有可充分适用的法律,还没有基本的人员配置,但在该案的审理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法制的权威,感受到民主与公平,这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这也对当今我党正在大力推进的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论资历,黄克功征战无数,履立战功,可谓将才;论人情黄克功与毛泽东、贺子珍、雷经天一起出生入死过。但毛泽东在给雷经天的信中写道: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

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这足以给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一个警示:党员干部无论对党作出了多大贡献,无论个人历史如何光荣,无论权有多大,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在法律面前没有功劳和人情,只有对与错。只要做了危害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事情,就必须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黄克功案件》的教育警示价值与时下的“打虎拍苍蝇”不谋而合,党员干部应当引以为戒,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坚定思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

《黄克功案件》向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对党员干部的警示价值,该影片也向观众展示了民主、公开审判的一个历史样本。影片把法院立案、挑选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调取证据、公开审理、合议案件、判决、执行各个环节都完整无缺的表现了出来。看似是故事的发展过程再现,实则是在向我们展现出案件审理的程序合法性,尤其是对旁听人员、陪审人员的选择及合议庭合议案件环节描写的尤为仔细,旁听人员和陪审员的选择既考虑到专业性又注重不同阶层民众的参与同时还兼顾当事人权益的保障,合议庭合议案件充分保证审判人员的发言权。这实际是从侧面反应出程序的合法才是权利保障的根基,更进一步的深化了民主法治意识,这也充分展示了党在延安时期就确定的司法理念,这也正是当下司法体制改革的应有之意。

影片中雷经天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无疑是一位合格的审判员,忠于党、忠于法律、不畏权贵,秉公执法,实为楷模。作为一个从事法律行业的人都应该以他为榜样,牢固树立司法为民、公平公正的司法理念,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伸张正义,这也是每一个从事法律行业的人应当坚守的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国家公祭日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1376 字

+ 加入清单

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从课本里面学过“南京大屠杀”,接着又在很多社会活动,书刊媒体中反复提起,虽书本内容真实惨烈,但到底是怎样一种情景大多时候还只是停留在想象。

近日有机会同即将援外的医疗队友们一同参观这所为世人所“震惊”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是我多年想做的事,所以我怀着警世而鉴证的心缓缓而来。南京大屠杀,这个让所有中国人都忘不掉的事情,从一进入广场就让我感到沉重,走到南屠馆门口,映入眼帘的就是上面这个巨大的让人很压抑的雕塑,仔细看下面的文字介绍可以知道这是个可怜的女人,她的家人全部惨死于日军魔掌下,而自己却被侮辱而屈辱的活着,也许死很容易。可是活着确实很难。

进入馆内就可以看到很壮观的很高的书架,那个书架,那里面每个看似书籍的文件里面是当年南屠遇难的人的个人资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在向里面走便是对历史的介绍与回顾,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致使我中华儿女300000人死于刀下,这是何等的耻辱与无奈。再看到墙上的惨烈图片与文字: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字字刺入我心,作为东北人的我可能更能体会那种亡国之哀,亡国之怒,亡国之奋悲愤与不能难于言表。在馆中还有让我印象深的就是这个叫做12秒的地方,我刚开始还不知道那是干嘛的,可是看过介绍才知道水滴了12滴就是过了12秒,就会有一个南屠逝去的人的遗像之灯被点亮,依次下去,每隔12秒就会出现一盏亮的灯,看看当时我们的国人是何等的悲凉与惨烈啊,这是何等的警世啊。

当然馆里面也有一些对爱国主义者和外来和平者的表扬与陈述他们有的浴血奋战,有的异国他乡前来帮忙,这些人是值得尊敬并永远不能忘记的,没有他们,日本的魔爪长会张的更大伸的更远,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致敬,正式有这些正义之师仁义之师才能使我们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谈古论今。

是啊,此时我的心情从悲愤转到了尊敬,从尊敬找到了方向,从历史中寻找到了力量,从历史中看到了我们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如里面一句话所说,是啊,一味的怨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重要的是要自身发展,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对所有中国人的警告。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中华民族绝对不会有类似情况在发生。我们不会忘记过去,我们更要关注现实,日本钓鱼岛事件在升级,日方相关大臣参观靖国神社,一件件事在不停的告诉我们勿忘国耻,珍惜现在,让这种血的耻辱永不再来。

在即将出国之际参观此馆,意义匪浅,该馆现在已成为国际间祈祷和平与历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参观此馆即是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能鼓舞大家的士气,对我们援外很有帮助,我们当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也应该像馆里的国际友人学习,在环境极端恶劣,生活极端痛苦的条件下,他们依然坚持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拯救了无数受苦大众,我们作为中国医疗行业的代表理应表现出大爱精神,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下,在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旗帜下我们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圆满完成援外任务,良好发扬中国国际主义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教师观看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或心得体会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一年后被迫进行的一场全局性

大规模反侵略自卫战争。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这出其不意的当头一棒,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从此,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从中朝边境鸭绿江开战,连打三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七线,攻占汉城,将战线向南最远推进了五百公里,最终在朝鲜中部三八线实现了停战,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目的。

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完全的伟大胜利。

彭德怀后来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经验时,曾明确指出:“最重要的则是由于党中央和英明的决策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领导。”与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的确有着太多可以大书特书的地方。可以说,志愿军出奇兵应对这场战争,来自于决策出兵朝鲜的伟大决心。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及其领导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他们坚信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发展中国家被压迫人民群众为此欢欣鼓舞,他们纷纷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解放的革命道路,从而动摇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

从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有许多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新中国真正迈开了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坚实步伐,这也为1971年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访华和第三世界广大国家把新中国“抬进联合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总之,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党来说是夺取全国政权之后的立足之战,对我军来说是走向世界战场的立威之战,对我国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功德无量,永彪史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纪录片《大抗战》观后感

全文共 1609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期间,我观看了大型文献纪录片大抗战》的前两集《东北抗日联军》,看完之后,我激动不已,感慨万千。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面对日军的数次残酷讨伐与扫荡,东北抗联顽强不屈勇敢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在外有日军精锐部队关东军的军事进攻下,内部不断出现叛徒和变节者,以及没有任何外援的过程中,坚持在东北地区的抗战,谱写出了一曲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1936年以后,因中央红军长征,东北抗联失去了与党中央的联系,更没有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孤悬敌后。南满几次西征都没有打到关内;1937年12月,北满派赵尚志等三位抗联高级将领进入苏联后,又被苏联关进了监狱达一年半之久,抗联的精锐骑兵部队被苏联解除了武装送往中国的新疆从此再无音讯,使东北抗联受到巨大的损失。东北的党组织始终按着罗登贤领导的满洲省委制定的路线开展抗日斗争。当时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王明,曾写信给东北抗联,指出一条错误的右倾路线,造成了东北抗联党内的意见分岐。当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时,尽管赵尚志、冯仲云、周保中等通过苏方查找、转交信件;通过报纸登报联系,也无法再找到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直到日苏在“诺门罕战役”时,苏联才开始支持抗联,利用其牵制日军,收集情报。但仍没有与党中央取得上联系,仅得到了毛泽东的两篇文章:《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这两篇文章成为抗联在抗日斗争中的指导方针。此后,东北抗联退入苏联整训时,当苏联有意将抗联并入苏军中,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抗联党的领导,始终不放弃中国共产党对部队的领导,牢牢地掌握着这支部队。当跟随苏军打回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之后,迅速与关内的党中央联系,使抗联部队回到了党中央的怀抱。

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还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面对强大又凶残的敌人,始终保持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与坚强意志,在面对弹尽粮绝,战友背叛,党组织误解等一系列复杂困难的情况下,不屈不挠坚定的领导与开展抗日斗争。反观现在的一些共产党人,例如徐才厚、周永康之流,他们位高权重,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并被党和人民赋予了极大的信任,结果却在私下里目无党纪国法,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滥用职权,大肆挪用和挥霍国家的财产,忘记了一个共产党人应当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辜负了广大人民群众及党组织的信任,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最终他们被金钱腐蚀了灵魂,倒在了贪腐的糖衣炮弹下,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也给个人犯下了无法弥补的错误,所以当前加强对党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共产党员更应该高度保持自身的信仰与思想,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不要使老一辈革命家的血白流,争取将中国的未来建设得更美好。

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事迹感染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很有必要学习抗日革命的先烈们对艰难与困苦的不惧与坚强,对党与民族的忠贞和热爱,对信仰与精神的追求与坚守,要在平时的工作与学习中积极发扬老一辈革命英雄们,无私忘我,敢为人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并在工作岗位上以身作则,妥善完成好党组织交给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航拍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965 字

+ 加入清单

1.故宫

大型纪录片《故宫》全面、客观,又细腻、生动的向我们展现了故宫的历史,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不为人知的神秘往事,以及那珍贵的文化精髓,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饕餮视觉盛宴。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城下东西北三面有护城河。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建筑形式:1.皇家宫殿  2.中轴线  3.故宫四门、三大殿、后三宫

2.颐和园—北方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苑,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898 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颐和园被后人称为最豪华的监狱。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颐和

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翌年,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

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臵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非常好。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3.大明宫

唐代的大明宫,它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峰巅之作”,因为电视剧《大明宫词》的原因,人们已不再陌生。《含元殿赋》中称其“如日之升,则曰大明”。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名永安宫,是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殿,而宫殿还未建成,太上皇李渊就在第二年的五月病死于大安宫,夏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遂于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龙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风痹,

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当时为修此宫曾征收关内道延、雍、同、岐、幽、华、宁、鄜、坊、泾、虢、绛、晋、蒲、庆等十五州121钱,且在龙朔三年二月减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经过这次大规模营建,大明宫才算基本建成。当然,此后大明宫尚有多次营建和葺修,如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宫,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宫宫殿,“新造蓬莱池周廊四百间”,浚龙首池,起承晖殿。不过这些工程只是增修补葺罢了,大明宫在郭城的东北处,南接都城之北,西接宫城的东北隅,占据龙首原的高地之上。

大明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之一,另两座是太极宫和兴庆宫。大明宫在太极宫之东,所以又称为“东内”,大明宫原是太极宫后苑,靠近龙首山,较太极宫地势为高。龙首山在渭水之滨折向东,山头高二十丈,山尾高六七十丈。汉代未央宫踞龙首山折东高处,故未央宫高于长安城。唐大明宫又在未央宫之东,地基更高。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内。

大明宫周围环筑有宫城,墙面与太极宫一样为夯土板筑,只有各城门两侧及转角处内外表面砌有砖面。城基的宽度,据考古实测,除南面墙基用郭城北墙宽约9 米左右外,其他三面墙基均宽13.5米,深1.1米。城墙筑在城基中间,两边比城基各窄进1.5米左右,底部宽10.5米,构筑十分坚固。此外,在宫城北部之外,东、西、北三面都构筑有平行于宫城墙的夹城,亦为板筑土墙。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长征纪录片的观后感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胜利50周年、60周年、70周年以及其他的时期中,电视上都播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也包括一些大型纪录片。在今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中央电视台不同频道,不同栏目制作播出了不同形式的报道,各个地方卫视频道以及新媒体和各种影视剧制作机构,也纷纷推出了长征主题的电视作品,形成了长征胜利80周年报道热潮。相比之下,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八集大型文献纪录片《长征》,集中地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总结了各地区、各行业发扬光大长征精神新经验、新做法。这部片子使观众全面地认识到,伟大的长征精神正在指引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齐心协力完成共筑中国梦的新长征而努力奋斗。

由于立意高远,视野开阔,央视《长征》一片,不仅是在挖掘历史细节上有了新发现,展现英雄情怀上有了新形式,更重要的是在解读长征精神上有了新高度,在将英雄史诗与今天的新长征中的火热生活结合起来上有了新突破,成为用长征精神打造影视精品的一次成功实践。该片总导演、制片人闫东说:“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把握创作方向,我们是立足当下解读历史,同时也要让历史照亮当下,让历史告诉未来。”

在长征这部英雄史诗中,最为光彩照人的是那些经历了千难万险的红军老战士。在片子拍摄过程中,闫东和他的团队,对红军老战士进行了抢救式的采访,一共采访了49位老红军,至现在播出时止,已经有三位老红军相继去世。在第一集和第二集中,有同期采访的老红军31人,其中百岁以上老人10人,当年红一方面军卫生员刘福已经106岁,当年兴国模范师战士刘光芹已经104岁了。去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当抗战老兵经过天安门广场时,全体观礼代表自发起立鼓掌。今天,当屏幕上再一次出现这些红军老战士们坚毅的面孔时,敬仰与信仰、崇敬与崇高、感动与激动瞬间化为一股暖流,回荡在每一位观众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600字左右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仍记得初中历史课上学习抗美援朝时放的这段音频。当时的中国建国尚未很久,内部也未完全安定,但在接到邻国朝鲜的求援时,仍义无反顾地选择派兵出征,抗美援朝。在观看《为了和平纪录片时,我仿佛真的回到了当初那个硝烟弥漫但却充满着中国人正义气息的战场上。作为战士,他们坚守国家大义,秉持民族气节,在战场上毫不退缩,勇于同侵略势力斗争。

阅读和观看纪录片可以让我们接近历史,但我们对历史的探索和学习,绝不能仅限于此。因为历史本身,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文献,不是跌宕起伏的故事传说,也不是有声有色的纪录片,更不是贴满标签的习题集。它是载着无数有志之士思索与实践的经验,是浸着无数革命先烈鲜血与泪水的经历,它是活生生的

沉淀着无数人欢笑与痛苦的事实。

面对严肃的历史,我们不能采取游戏的或者过于诗意的态度,亦不能陷入极端的愤慨与悲伤。追溯历史,从不是为了仇恨过去的杀戮,而是要在今天凝聚起和平力量。“记录是为了“记住,不怨才能“不忘。”只有尽量抛除偏见

保持理智思考,我们才能对历史有更清晰 更客观的反思,历史的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今日的中国不再是曾经的弱小,但不忘历史,让反思成为溯古究今的纽带,才能让我们背着理性的行囊,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瑰丽华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系列六《律令之矩》

全文共 554 字

+ 加入清单

任何一个朝代对于贪官污吏都无法容忍,因为人民无法接受,正所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的心声是最大的服务对象,纵观历史长河,一个朝代的开始都会政治清明,因为会总结前一个朝代的教训,就如宋太祖赵匡胤就会命人将《戒石铭》(尔俸尔禄 民膏民脂 下移民虐 上天难欺)刻在全国的府衙门外,让每天从这里经过的官员明白:贪赃枉法是天理和国法都难以容忍的行为,而宋朝灭亡的时候呢?诚然被外族入侵并灭亡和自身政治体制国力发展有一定关系,但当时的一些奸臣迫害忠良,则更加促进了这种灭亡。

而运用法律手段惩治贪污腐败则成为历朝历代不容忽视的一个沿用制度,贯穿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见证着一个个封建王朝的兴衰成败。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在惩治贪污腐败方面都出现过科学规范的廉政立法,制定过行之有效的廉政法令,出现过许多典型的人物和事例。从秦汉到明清,法律对贪污腐败的惩处越来越严厉;而越来越严密系统的法律,也成为惩治贪腐的有力武器。不断地继承和发扬不仅在于警醒世人,也更加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加政治清明的社会。《律令之矩》以历史朝代为序,从惩治贪污贿赂等相关的法律制度入手,形象、生动地梳理出中国古代廉政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挖掘其中的经验教训。正应了那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当前不也正在以严厉的惩治手段打击贪污腐败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541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雾霾呢,我们生存的这个大气中悬浮着许多颗粒物,是肉眼看不到的,这种颗粒物有自己的专业名词就是PM,一般当PM>2.5微米以上的,人的鼻孔和呼吸道绒毛能够阻挡过滤,但对于PM

霾的源头,60%来源与燃煤,燃油,这些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污染物,发电,炼钢,暖气,汽车排放物,等等成为雾霾的主体,工业化g e命以来,大多数的研发创新都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人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必须为此承担后果,十九世纪的英国是如此,现在的中国也是如此。

从演讲学角度来看柴静的这次主题演讲,绝对堪称经典佳作,他从切身体验来开场,朴实不娇做,瞬间引起人对信息的认同感,而在表述过程中有理有据,言简意骇,整个演讲时间不足1/3,却通俗易懂,完全发自内心的一种真诚表述,而口语化的演讲更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另一个亮点就是多媒体的使用,数据,访谈,动画的完美结合,让这场演讲更具说服力,其实多媒体真的是非常棒的讲道辅助工具,却经常被传道人排斥,他们总用不属灵作为理由将这个工具束之高阁,工具其实是中性的,是否属灵取决于使用它的人是否属灵,和工具无关,在圣经中,当参孙被捆绑在非利士营盘内,神甚至使用一个驴腮骨作为兵器,帮助参孙大大击杀非利士人,想不明白为什么现代传道人却一定要排斥多媒体呢,作为工具,多媒体对讲道时视觉化的传递信息有很大帮助的,听和看同时接收信息,印象会更加深刻,我们真的不应该盲目去反对,旧约时期神让何西阿先知去取一个将来会成为妓女的女子为妻,向以色列人传达信息,告诉以色列,你向假神行淫,如果愿意回转,神也愿意接纳,这种视听例子圣经有很多,包括亚哈王,大卫王,都有这样的经历。

但是这些不是重点,重点的是从这场演讲中看清了人性。

十九世纪之前,几千年里大自然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然而之后的不到两百年时间,整个自然界已经被人破坏的千沧百孔,到了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步,这种破坏之快,让人难以想象。

从工业化革命开始,人的智慧已经开始发挥到极致,各种创新层出不穷,人开始骄傲的以为,自己将主宰大自然,开始否定神的主权,高举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肚腹为神,无神论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人用自己的智慧发明来满足自己那已经被激活的无止境欲望,人追求享乐,抗拒神的约束,人性也因此变得更加残暴,历史上唯一的两次世界大战,就是发生在这个时期,人开始狂傲不拘,目中无神,但是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主必嗤笑他们,神真的嗤笑人的愚昧,因为人完全忘了,自己只是大自然的管家,不是主人。人肆意挥霍不属于自己的资源,必将遭受自然的强力报复。

工业化革命的一个标志就是大烟囱,煤炭成为这个时期的能源主体,炼钢,发电,取暖,都需要大量煤炭,燃烧过后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还有一种叫褐煤的,燃烧过后有一半的废弃物将以颗粒物状态悬浮在空中,为此十九世纪的英国遭受了严重的酸雨,雾霾。至少有几万人因此死亡,随后每一个开始工业化国家,几乎都要经历这个污染,无法避免,而发动机的出现,促使另一个能源的大量使用,石油,飞机,汽车,轮船,都在使用石油,石油燃烧过后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和苯并芘,对空气的污染更加严重,并且是强致癌物。

古代流放到偏远的地区形同与死刑,而汽车的普及大大方便了人的出行,偏远地区的流放变成了潇洒的旅行,但是汽车的排放物却在默默毁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冰箱的出现,大大改变人的饮食习惯,可以足不出户每天吃到新鲜的蔬菜和鱼肉,但是冰箱内的氟利昂,却严重破坏了赖以生存的臭氧层,核子裂变的发现,带给人们清洁的电力,也让人好似睡在一个炸弹上,完全没有安全感,人在享受自己的成果的同时,却在为自己埋下死亡的种子。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只是大自然的管家,我们无权主宰一切,现在是最危险的时刻,让我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维护我们自己的家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2024反腐纪录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全文共 1924 字

+ 加入清单

“己不正,焉能正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自身过硬,监督执纪才有底气……”

近日,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反腐大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正在热播,临武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戴纯明观看后深有感触地说。

2016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把自己摆进去,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控机制,坚决清理门户,防止“灯下黑”,干部队伍建设捷报频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执纪“铁军”不断“锻造”“出炉”。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从总书记讲话里找答案” ,2016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纪委召开常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谈体会认识,谋划工作,强调向中央看齐。

围绕强化“四个意识”,省纪委常委会明确提出从理论学习、工作标准、狠抓落实和严管队伍上向中央看齐。

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自身本领,省纪委常委会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论述,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同时,召开省纪委常委班子“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定《省纪委常委班子问题整改清单》,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狠抓整改落实。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省纪委、省监察厅领导带头上党课,逐一落实“规定动作”,督促机关党员干部在“学”与“做”中标准更高、走在前列。

坚持严细深实,省纪委从常委会和机关自身做起,从一项决策、一个部署、一餐饭抓起,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四风”问题,带动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改进作风和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能。

此外,省纪委还深入开展机关每月一期“讲实用、重实战、求实效”专题培训,推进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多层次业务培训。2016年,省纪委机关在文明创建考核公开述评排名第一、总分排名第二。

“派驻”在改革中发力

2016年初,省纪委首次向省委工作部门、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派驻7家纪检组。

同年12月底,39家省纪委派驻纪检组宣布设立,标志着湖南实现省纪委派驻机构的全覆盖。

为推进纪检派驻机构全覆盖,省委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省纪委向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的方案》,明确通过新设、调整等方式设置派驻纪检组39家,其中综合派驻21家,单独派驻18家,对105家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全覆盖。

据介绍,省纪委派驻机构改革,不是简单地把编制、职数划转省纪委使用,而是由省纪委直接领导,统一管理,对省纪委负责。省纪委派驻纪检组,重点监督驻在部门和综合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省管干部和县处级干部,抓住“关键少数”。这有利于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

省纪委深入推进“两个责任”、“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等纪检体制改革任务落实。目前,除个别工作正在深化落实或待中央进一步部署外,我省纪检体制改革初步实现了“2016年基本完成各项改革任务”的目标。

省纪委着力落实四个提名考察办法,坚持优中选优。市纪委书记、省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省直单位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的提名考察按照新的办法实施,以省纪委会同省委组织部为主。同时,把好选人用人导向,注重在实践斗争中锤炼和识别干部,强化常委会把关作用,改进干部考察方式,加强和改进委厅机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督促指导市县纪委做好相关工作。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防止‘灯下黑’。”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傅奎反复强调。

2016年,省纪委严格落实“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要求,使各方面要求切实严了起来。全省共立案查处纪检监察干部228人,已给予纪律处分199人,移送司法机关7人。

省委坚持纪委换届与党委换届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优进高出”,加强干部选拔交流。

目前,省纪委及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1536个乡镇纪委换届全部完成,班子进一步配强,年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其中,乡镇纪检干部队伍得到壮大,力量实现聚焦。全省配备乡镇纪检干部4834人,比换届前增加863人,增长21.7%,乡镇纪委书记全部配齐,专职比例100%,平均每乡镇配备纪检干部3.1人,比换届前增加24.9%。

换届后,还及时举办市县纪委书记和新进纪委领导班子成员专题培训班,强化忠诚担当规矩意识,提升监督执纪问责能力。

为加强监管,省纪委明确机关各室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履行“一岗双责”,年初向省纪委书记递交责任状。加强对执纪审查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

省纪委制定了机关干部出省请示报告制度和机关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开展了委厅机关涉密人员分类确定和保密审查工作。

省纪委还对委厅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巡视组长分别开展廉政谈话,要求机关干部净化朋友圈、生活圈,不跟老板勾肩搭背,甘于做“孤独的监督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国重器》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052 字

+ 加入清单

听说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拍了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宣传中国装备工业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共六集。《大国重器》讲述了十八家装备工业企业的成就,以及他们的领导人、技术工人的学习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创造的精神,鼓舞人心,他们的事迹成就值得效仿。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这部系列片,感触很多。

首先,虽然这么多企业获得的这些成就都很值得说道,但除非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员,知道这些企业的国人是非常少的。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已经上市,对这些企业的宣传,一是在全国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典型,二是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当代的企业转型中实现自主,三是为中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指出方向。

其次,这次宣传的主要还是一些先进装备的制造,宣传的目的性很强。这些企业都很典型的在一些领域站在了世界一流水平,甚至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这充分的说明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制造业水平上的极大提升,从一个基本没有重工业基础的制造业弱国,到现在的制造业大国,我国的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和基层的技术人员经历了很多,也有了非常多的发展,应该说是基本上完成了进入跨国企业行列的初始积累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再次,这些记录篇针对企业的领导者和技术工人的篇幅很多。一方面是对他们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更主要的是为中国众多的企业领导和广泛的技术工人树立一个先进典范,告诉他们只要“真的”想要完成一个目标,凭着中国人的能力和智慧,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完成,只是实现的时间的长短不一。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做人必须要有相当强烈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

最后,这些企业多是打破了某些领域的垄断而获得相当大的成功的。当今的大企业大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勇气在一个有垄断的领域中创建一番事业,这部纪录片的宣传,不仅宣传了正能量,更是要让人们有一种打破垄断,开创新事业的信念。

总体来说,我看到了装备工业的几个方向的发展,一个是总体的、大型的、集成的装备制造,一个是材料的、零部件的基础装备部件的制造加工,还有一个是小型精密仪器装备的制造加工。但不论那一个,只要有成为世界一流的愿望,都要做到更高的效率、更高的精度、更低的成本,最主要的是有自主的先进的核心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才能有光明的未来。未来的制造装备业可能会竞争的极其激烈,但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火中出金,实现自身的升华。我们不仅要成为制造业大国,更要成为制造业强国,以实现中国梦,实现共产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去喀纳斯湖玩,我很高兴,因为“喀纳斯”在蒙语中是神奇、美丽而富饶的意思,顾名思义,这个景点是新疆之旅中最美的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呀!我们一到喀纳斯景区,就下起了大雨,好不容易等到雨小了点儿,才在喀纳斯河的下游下车看第一站“卧龙湾”。

站在河边,水中的天空似乎映成了灰蓝色,山峦、大树把卧龙湾环抱在中央,树木笼罩在蒙蒙细雨中,真是“万重雨雾擦淡绿”呀!只见湾中有一小岛,形似龙之脊背,疑有龙卧其湾,故名“卧龙湾”。

第二站是“月亮湾”,也就是“喀纳斯河”的上游,它既像张飞的丈八蛇矛一样弯弯曲曲,中间又有一段很像一个弯弯的月牙,水面不时地闪烁着银色的光,让“月亮湾”更加显眼、秀丽。

我们上车继续往里走,坐在车上,我不禁想起神秘的喀纳斯湖“水怪”的故事。据说常有马匹在饮水时被“水怪”拖进水里,“水怪”最长的达到10多米呢!“水怪”可能有两条像章鱼那样的足……我正想着,“呜——”汽车的开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车到了喀纳斯河的源头——喀纳斯湖,我们便下了车。

这时,雨停了,太阳也出来了。我呼吸着雨后清新甜润的空气,环视四周,云蒸霞蔚,远峰耸立,墨林倒影,但我的目光还是被喀纳斯湖水深深吸引去了。

湖水湛蓝而平静,反射着太阳耀眼的光线。微风拂过,湖面时不时地泛起点点微波,这时湖水是软的;不一会儿,湖水静了,变硬了,成了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中的白云、高处的观鱼亭、连绵不断的山峦、岸边的苍松……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让人“爱不释目”。

但要鸟瞰喀纳斯湖全景,还得上山顶的观鱼亭。我们上了1600多级台阶,终于来到观鱼亭,只见远处云雾迷漫,隐约有一座草屋竖立其中,宛如仙境,仿佛有仙人居住,那便是“神仙湾”。俯视喀纳斯湖,好象一大块碧蓝色的宝石,十分瑰丽。

喀纳斯湖约大45平方公里,海拔1374米,最深处可达118多米,是我国最深的高山湖泊。喀纳斯的林海之中,宝藏不可计数,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就有37种之多,简直就是一个珍稀动物的天堂!

纯净的蓝天,变幻的湖水,秀丽的桦林,翠绿的树叶,几近绚烂的饱满色彩。还有着动听名字的“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这就是喀纳斯,一个我喜爱的美丽、富饶而神秘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录片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歌颂这个时代,我们感恩这个时代,我们享受着这个时代,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现在安逸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牺牲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热血不灭的毅力换来的。

在这个漫长的革命道路中,长征无疑是令人瞩目、令人感叹、令人记忆深刻的。每当听到父辈母辈的大人讲起革命讲起长征讲起毛主席,眼睛里满满的都是骄傲、自豪、感恩、感激。我也是这样,即使没有经历过那样战火喧嚣的年代,但是通过纪录片,我能感觉到当时的条件有多么艰辛,当时的人们多么向往和平。

长征两万五千里,红军将士历经了人生路上也许最艰难的路程,也经历了中华民族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他们为了中国的革命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两万五千里。

许许多多的红军将士汇聚成一个中华民族最有利的绳索,带领着大家走向幸福的新生活,他们尝遍所有的疾苦,把新生活新世界新家园带给我们,他们是勇士是永不熄灭的火焰。   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用了不起的毅力完成战略转移,啃草皮、翻山越岭和敌人打游击,北上抗日打击国民x反动派,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正是如此,我们更加不能忘记红军将士的恩情,不能忘记他们的勇气和毅力,深切缅怀同时也时刻不忘记学习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勿忘历史,勿忘英雄,勿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和重要意义,并不是什么硬要与“政治正确”羁绊在一起的选择,而是我们作为一名享受先辈奋斗成果的后人,作为一名“大写的人”,应当持有的果敢和正义。长征胜利80周年了,被一些人忘却的东西有很多,可是我们不能忘记,有志青年不能忘记,天下义士不能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2024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

全文共 2888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一部由前央视记者柴静自掏百万拍摄的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在网上引起了剧烈反响,有赞扬的,也有反对的。

一部环保记录片居然能引来如此大的争论,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就在网上认真地看了一遍,并且把网友们赞美与批评的意见都大致地浏览了一下。对此,我觉得对此部记录片有了一个全面和客观的认识,那就是:对于帮助国人认识雾霾的成因与危害来说,这是一部很成功的科普片。但对于如何治理,柴静开出的对能源产业市场化的药方却绝对是极其片面和肤浅的!

一、雾霾之下,谁都不能作壁上观

"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苍穹之下》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记录片开篇就点面结合,以自己得肿瘤孩子的遭遇实写,再以中国大地虚描。一片恐怖而又肆虐整个中国的雾霾就呈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据柴静介绍,2013年初她怀孕之后,未出生的孩子就被检查出患有肿瘤。这让她对空气污染有了完全不同的态度,使她不能回避空气污染的问题,因此才有了这个调查。为了一探究竟,柴静实地探访了燃煤消耗和钢材生产大省河北,经历了无人机因雾霾过重而无法记录污染情况的尴尬;她亲自携带采样仪,在雾霾中生活一天,一个白色的采样仪变为黑色,从中检测出15种致癌物质,最危险的一种物质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14倍。她还查阅文献,拜访各方面专家,并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赴多国实地了解治污经验,并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行动方案。通过这不纪录片,柴静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就是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之下,谁都不能作壁上观。环保和我们每个人都切身相关,大家都希望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到干净的水。显然,面对无视环境保护,面对违法排污,我们任何人都不能作壁上观。对于环境污染,不存在整体解决方案,为了自己与孩子的健康,我们只有挺身去制止,我们只有及时去举报,才能维护我们的共同权益,才能永远拥有"APEC蓝"。

应该说,作为一名知名记者,柴静知道如何通过对社会热点的切入和适度的煽情,激发了每一个观看者内心的共鸣和对雾霾污染治理的认识,从这一点来说,这部记录片是成功的。

二、市场化绝不是治理雾霾的良方"

雾霾--人民公敌,怎么声讨都不错。

怎么办?柴静给出的药方是市场化!呵呵,怎么会这样南辕北辙?

片子对雾霾成因的分析,煤燃烧和汽车!定位也应该是准确的。但在定位煤为什么这样肆虐燃烧和汽车暴发性排放时,柴静却从多角度将矛盾引向两桶油。发改委、环保部,人大、标准委员会等等都对中石油石化无可赖活,这样多的部门都是无辜的,只有两桶油可以为所欲为。这同几年来媒体舆论导向何其一致?

记录片最后通过英美历史导出了降低煤开启油汽化时代才能减排,应该说方法也是不错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柴静通过专家数据证明中国有大量的油气没有探明,而探明的也由于两油的垄断而无法开采,她说美国有几千家油气公司,上百家燃气管道公司,而中国基本只有一家,那就是中石油。这个结论出现在严肃的纪录片里,未免太过肤浅。

整个记录片子逻辑出来了,就是整个中国出现严重致人肿瘤的雾霾,就是两油的垄断,不仅垄断标准,而且垄断开采,导致排放标准低,导致清洁能源油气不能大量使用。要解决雾霾,就必须全面开放市场,引入外国企业竞争。柴静所谓自费百万的记录片终于说明了她的用意!

"只有把能源交给市场才能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开放这个市场的话,我们天然气的产量(每年)可能翻一番,我们的探明储量(每年)可以翻一番。"

柴静绘声绘色图文并茂、声情泪下宣传了半天,最后落脚点原来是"市场化万能"。可惜柴静的煽情代替不了严酷的现实:

问题一:中国大规模空气污染是无序的市场化造成的还是两油垄断造成的?市场化解决了毒大米、毒奶粉、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药品大规模泛滥的问题吗?这些可都是市场化之才后出现的。为什么?

问题二:中国真的只探明了22%的气38%油吗?都不知道在哪儿,你们凭什么说还有78%的气62%的油就存在?一个国家的天然气储量怎么会跟"市场化"扯到一起?怎么一开放市场,天然气的"探明储量(每年)可以翻一番"?难道天然气储量是活的,会打游击?会势利眼?会哪里市场化就往哪里跑?中国历来是个贫油国,目前进口原油占实际需求量的64%,难道垄断企业会放弃低成本的国内油气不开采而非要高价从国际市场购买?(真要是这样,那才是造福子孙的大好事呢)。

问题三:美国有几千家公司,中国去美国开几家可不可以?之前曾有多家中国企业到美国收购能源企业,结果无一例外被美国ZF封杀。所谓美国有几千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是蓄意误导。美国石油天然气巨头就那么几个,其他都是大财团下面的小分店,完全被垄断财团控制。就象媒体一样:美国报刊杂志电台无数,但全部掌握在几个传媒大王手里。西方国家的经济命脉全部是由少数大财团垄断的。避开这些大财团,把其底下的小店铺数量拿来跟中国的"两桶油"对比是把不同量级的东西搅到一起,存心误导。

对柴片提到的治理雾霾,保护环境,我想所有中国人都会支持,但柴静赴美生子,按美国的法律,这个孩子就有了美国国籍,那柴静这个"美国人的妈妈"专程回中国来自费一百万拍这样一部关于中国环境的记录片,并称是为了那个美国孩子的未来,总觉得有点怪怪的。这是其一。

其二,柴静将女儿的肿瘤归罪于雾霾,就有点蛮不讲理了据称柴静是一个生活习惯不良的老烟民,柴的女儿生下来就不幸患有癌症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多因一果,雾霾是有可能导致癌症,但肯定得癌症就牵强了!癌症大部分都是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全怪雾霾的话,雾霾也会很委屈很受伤的!

其三,柴片提出两筒油是雾霾的罪魁祸首,不但证据不足,而且认为采油市场化才是解决雾霾的根本手段,这更是胡说八道了。谁都知道造成中国目前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正是过度市场化,过度市场化才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纪录片将矛头引向中石油、中石化,固然迎合了一般民众的心理,但就事论事的说,如果真的按照纪录片的潜台词,彻底放开油气生产行业,那绝对是中国环境不可承受之重。证据根本不用再找,纪录片大力批判的煤炭和钢铁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山西的煤炭行业过去全面放开,民资引入可谓彻底,结果呢?矿难几乎成了中国ZF的耻辱 ,在安全掩盖下的环境问题更加触目惊心。最近几年,煤炭行业全面整顿,国企收购小煤矿,才有所好转。有哪个煤炭企业的环保做的比神华这样的央企好?钢铁放开了,结果怎样?遍地钢厂,产品基本都是劣质钢,同时产生大量烟尘。纪录片中的环保官员也承认,河北的钢铁产业已经大到了关闭不了的地步,那些关闭不了又污染严重的钢企都是民营企业,谁都可以去做个调查,对比一下宝钢这样的央企做的如何?

柴静小姐的声情并茂也为推销--推销"把能源交给市场才能解决问题"。但私有化不是万能的,万能的也不是私有化。出一篇关于雾霾的纪录片可以提醒ZF尽快解决环境问题,但是把雾霾归咎于没有私有化,就大错特错了。

雾霾,是大自然对人类贪婪索取的警示,绝不是柴静所称的引进外企加速索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两集纪录片《较量无声》观后感

全文共 2774 字

+ 加入清单

较量无声》通过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颜色革命、北非之乱原因的解读,揭露美国使用和平演变手段颠覆别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事实。下面语文迷网为大家整理提供了较量无声的观后感,一起来阅读吧。

《较量无声》观后感一:

观看《较量无声》上、下集后倒想说两句。

《较量无声》总的来说还过得去,即使不是优秀片子,也是还可以的片子。该片对于批判性思维的人或有辨证思维的人倒有所收益,因为给观众提供了许多信息,也提高了一点警惕,但对于盲从的人产生何种作用则难说了。

我基本上肯定该片后,就不再谈片子的优点,而想说一点不足之处。片子的观点即使不归入那极端观点之类,也属于偏激观点之类。其体现主要有:

一、片面强调问题,没有全面考虑问题。片中说美国处心积虑,与人民中国敌对,似乎是说中国人民不应有敌人,而没有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总是有敌人,打败敌人的方法是中国自强,落后就要埃打,而不是怪那些国家与中国为敌。片中说许多中国人不了解美国,但片中作者也没有展现其对美国的全面观点。美国是个民主的多面国家,各种力量都有存在,美国有其帝国主义的一面,也有其和平友好的一面。中国正确方针是团结美国和平友好的进步力量,发展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共同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干涉。片中忽视了美国内部正义力量的存在。

二、没有抓住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对“敌”斗争?还是其它内容。片中强调对敌斗争,没有说明对敌斗争是中国的主要矛盾,还是对敌斗争应服从于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的主要矛盾在国内还在国外?结束维稳维腐的人治,实现中国的法治和民主化是不是中国的主要矛盾?

三、有些观点有待于商榷。片中说前苏联的解体是苏共领导人的立场不对,没有坚持自己的立场。该片作者没有认识到苏联的社会基础状况,苏联政权与苏联人民的关系,苏联不但是人民要求结束原先的统治形式,而且是苏联统治者也大部分要求结束原先统治形式,少部分人动摇于是否结束之间。在这样的历史状况下,苏共再怎样坚持也只是维持多少时间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势。

一个好片子应给观众一个客观公正,全面合理的观念,而不是只强调一面的观点。

《较量无声》观后感二:

本片由国防大学、总政治部保卫部、总参谋部三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关系研究所联合推出,国防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制作。

本片深度分析美帝亡我之心不死,阐释了苏联解体的启示、美国颠覆中国的手段,尖锐指出党内某些高层干部腐化堕落,成为西方在华利益代理人,立场鲜明地指出转基因、宪政、基督教、南周、茅于轼、贺卫方等均服务于西方利益,并深切呼唤中国需要保护自己稀缺的独立思考资源,坚定党员干部的信念、立场、价值观,以应对西方挑战。

以下是文中精彩片段:

“在客观上,苏联的解体,是冷战结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一个放弃了政治旗帜,放弃了理想信念,放弃了思想武装和敌我意识,最终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对手的政党,一个不是自我完善,而是自我否定,不是锐意进取,而是固步自封,不是相信人民的力量,而是相信西方神话进而失了执政根基的政权,一步步走向衰落和覆亡是必然的。”

“热情地伸出橄榄枝终结冷战的苏联,不仅没能得到自己热切期盼的战略回报,反而在对手的顺势一击下,瞬间毁掉了几代人70多年艰难积累并付出民族高昂代价所成就的全部基业。”

“在空前胜利中,受到巨大鼓舞的美国精英们,大胆地选择了后者(在接触中改造中国的战略),他们非常自信地认为,只有接触接近和接纳中国,逐渐将中国纳入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才能更有利的分化瓦解中国。”

“美国动员国家战略资源强力推广的转基因粮食,实际上就是美国控制世界粮食生产、进而控制世界的手段。”

《较量无声》观后感三:

昨天看了国防大学拍摄的《较量无声》,感触尤为深。脑海中忽然想起了这样一个念头:世界上最强的武器并不是有形的,无形的武器更加具有杀伤力。意识形态的攻击比多少个核弹的杀伤力都具有破坏性,一个强国的标志并不是在于人口的数量,而是在于这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对这个国家存有一种肯定的态度,而这恰恰也是我们国家现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如何从意识形态方面让民众对国家产生认同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之前我们也讨论过中国方面的信仰问题,随着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媒体手段的不断更新,社会上形成了多种文化价值观,以致使现在的民众形成不了一种共同的信仰。而这也恰恰成为了其他国家深入我国内部,甚至是想扰乱我国社会秩序的主要方式。试想一下,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其他国家要想采用有形的武器亦或者是发动战争之类的来获得对我国乃至于对世界的主动权已经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民众的意识形态着手,引用在革命期间所说的"深入群众,各个击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对另一个国家的主动权。所以如何让民众产生对国家的信任感是一个国家当前乃至以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观看完《较量无声》之后,我才真正知道了解到所谓的"较量无声"的根本含义,从民众的意识形态下手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获取对一个国家的主动权。而恰恰就是这样的方式既不会从正面上割断两国的友好交谊,又可以同时获得对这个国家的主动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更何况在新媒体技术不断传播的高信息社会,利用网络的形式将一种民众接受的价值观深入贯彻,

将这个国家为人民所鄙夷的价值观"添砖加瓦",从而使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唾弃感,从而不断向往外国的思想,这样就是所谓的"无形的战争".虽然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但在思想观念上却一直徘徊在中西方的边缘上,所以要想获得对世界上的主动权亦或者更为简单地说不能为其他国家所削弱或控制,让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认同感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如何让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认同感,责任感就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否做到位。而如何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解决民众的价值观问题在当今社会来说简单地说就是——信仰问题。想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之前 2013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和学者都数次提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民众的信仰问题,所以解决民众的信仰问题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现在就建立一个共同的信仰而言,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这个理论体系的来源应该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因为我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其又指导我们实践的行动指南,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就可以找到它的社会支撑点;其次这个信仰还必须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不能像所谓的"共产主义"那样太抽象化了,就可能地可以用大众化语言表达,使其深入民众;最后就是在对待新媒体手段的方式上,尽可能地我国也利用起这个资源将我们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以一些民众容易接触和感触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民众从新媒体的利用中也可以感受到我国的信仰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开展“4.15”国家安全教育活动观后感精选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在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国家安全意识,__小学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高度重视,营造氛围。学校成立了教育宣传领导小组,对活动进行统筹、组织、指导和督查。充分利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标语,在学校校门醒目处悬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宣传横幅,以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集中宣讲,提高认识。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集中宣讲国家安全法律知识,教育学生要知法、用法、守法;各班开展了以国家安全为内容的主题队会,组织学习了《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等有关法律。

师生签名,自觉维护。4月11日下午,学校组织六年级师生开展了“国家安全进校园师生签名活动”,学生们感触颇深,表示今后要提高国家安全意识,积极向周边的亲人、朋友普及国家安全知识,树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防患于未然。此次活动,增强了师生对国家安全教育的认知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培养了师生自觉投身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爱我国家圆梦中华我们的节日观后感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一个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端午文化,宣威市双河乡一中于端午在学校大会议室组织全校教职工观看“爱我国家圆梦中华”主题文艺展演。本次展演以“爱我国家·圆梦中华”为主题,共分为《寻梦汨罗》、《诗画田园》、《风润农家》、《大美中华》4个篇章共11个节目。除了富有湖湘文化和端午节特色的节目外,此次展演还呈现了陕西华阴老腔、四川北川羌族舞蹈等富有地域特色的节目。文艺展演最后在《我们的中国梦》欢快的旋律中落下帷幕。

全校教职工观看得津津有味,观看结束后,大家对这次文艺展演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双河乡一中教职工一致认为,本次文艺展演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文化。例如《世界有条汨罗江》这是上下求索和团结拼搏精神的完美诠释,是汨罗江源远流长端午文化的最佳表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楼兰艺术团跳起了欢乐的民族歌舞《若羌赛乃姆》,用楼兰文化民间史诗,展示若羌人从古到今动人的爱情故事、丰收欢乐和英勇无畏的坚强精神,将现场气氛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现场观众的呐喊叫好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这是一场文化的盛宴,是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精彩呈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给观众们带来的精神食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央视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我们迎来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和假期,突如其来的疫情时时刻刻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我们应当敬畏生命,更敬畏规则:我们应该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大自然不需要我们,而我们却离不开它。我们不能藐视自然,把大自然母亲的奉献和爱当做理所应当,大自然并不是我们人类可以随意践踏的,大自然是脆弱的,而人的生命更加脆弱,不用洪水猛兽,不用天崩地裂,一个小小的病毒就可以夺走我们宝贵的生命。如果我们能善待大自然,她就是善良的母亲,给予我们足够的爱;反之,引来的就是晴天霹雳,灾难危机。通过种.种我们不过是大自然的客人,作为客人,我们应当懂得尊重和感激主人,做一个有教养的客人。对于地球这个特殊的主人,我们要心存敬畏,遵守大自然的规则,要与所有的动物、植物友好相处!只要我们把自身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尊重每个物种的生命,只有为敬畏生命,我们才能看到生命的绚丽;只有敬畏规则,我们才能活得自然洒脱。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会做到不乱扔垃圾,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保护野生动物;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

让我们共同期待春暖花开,一起跑在阳光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长征体验纪录片《隐秘征程》观后感

全文共 496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纪录片对遵义会议进程客观准确表现了系列会议关联的发展经过。既突出了遵义会议的旗帜标志作用,也交代了前期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及猴场会议对遵义会议起的累进合力作用,也表现了随后而来的“鸡鸣三省”等后续会议累积进程的推进。政治路线决定着军事与其它,是灵魂。为此,遵义会议成为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所以隆重纪念,其指导意义在当下同样是意义非凡的。“长征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进程中始终有着不可或缺的鲜活生命力。

理想铸就了坚定的信念,信仰突显出始终如一的乐观,大局意识决定了坚如磐石的团结,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全心全意服务的方向决定了共产党人的忠诚,这是万里长征事业薪火传承的永恒守则。有了这些理想信念,就有了彪炳史册的红军长征的胜利,也催奋出人民共和国当今屹立世界的大国风采,这是本片得以生发而出的现实意义。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为实现中华民族壮丽伟业正进行着新的长征,这是凝聚几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毛泽东等老一代先辈对长征万里征程必须不断步步奋进的前瞻判断,是艰巨而伟大的壮丽事业。为此,也是“长征”纪录片的现实意义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4年监察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本是阻止贪腐的“防火墙”,却沦为官商之间的掮客;本是打虎拍蝇的执纪者,却蜕变成坚守自盗的阶下囚。在播出的中纪委反腐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中,魏健、朱明国、钟世坚等一批违纪违法纪检干部的所作所为让人警醒:对任何党员的信任都不能替代监督。

反腐之时窃喜“谁查纪委呀”,甚至幼稚地认为监督别人的人就不会受到监督,直至深陷囹圄才后悔。魏健、朱明国等人以身试法的教训证明,思想上稍有松懈便会滑入深渊。全面从严治党意味着,没有哪个部门岗位是设在红线之外的,没有哪个党员处于监督盲区。一批违纪违法纪检干部被严肃查处,恰恰证明党内监督正朝着制度化建设方向日臻完善。

随着反腐斗争态势发生变化,党内监督承担的职能就必然从之前的惩防腐败,上升为持续以更高标准鞭策激励全体党员努力提高自己,努力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严防“灯下黑”,对识别能力有更特殊的要求。比如,有的干部主持查办过大案,但自己不干净,东窗事发反成被查处的对象;有的纪检干部用办案权寻租,通风报信,出谋划策,是名副其实的“内鬼”,这些案例虽属个别,数量较小,但对纪检队伍的信誉影响极坏,破坏极大。所以纪检监察机关从一开始就强调“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一开始就坚持用手电筒照别人时首先照自己。

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某种程度上更可能使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成为腐败分子的“围猎”对象。专题片所反映的问题是,无论发生怎样“以案谋私”都有可能,绝不可以天真。

打铁必须自身硬,而比铁硬的是钢。纪检监察干部应扪心自问,从里到外是不是钢性十足够坚硬,是不是碰上硬茬敢下手、经得起考验。

《打铁还需自身硬》所透出的真诚坦率和坚定决绝,令人感到了党的强大底气和满满信息。党员干部和老百姓对纪检工作有一份尊重,对纪检干部有一种信任,是因为那份“打虎”“拍蝇”的成绩单就摆在那里,党风政风显著变化就在我们身边。“忠诚干净担当”,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珍惜这份尊重,不能辜负老百姓的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