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立春中国传统习俗大盘点【20篇】

浏览

688

作文

861

立春传统食物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传统”之清明节

全文共 1076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的这一诗句似乎是清明的真实写照,温暖的阳关不再照耀大地,接替它的反而是阴雨连绵。小小的雨滴落在地上,敲打在窗边,勾起人们对已故亲人那断断续续充满悲伤与哀愁的怀念。

我家也在为清明节的筹备当中,只是意外层出不穷。奶奶把饭菜的做好了让我去叫爸妈,可是爸妈却不见了。于是我给他们打了电话,刚开始还不接,于是我又打了几次,最后终于接了,我便知道他们原来去了外婆家里,我舅舅已去世3年,但亲人们的怀恋和惋惜依旧。妈妈在电话里的声音是凄凉的,我还听到了哭声,妈妈说让我们等会儿,说他们马上就回,可我们等了半天,还是没有回,过了一会儿,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她说他们快到了让我们把饭菜热一下等着他们。于是我便去和奶奶说,然后发现奶奶也不见了,于是我便去奶奶家找,可是家里门锁着,然后我就去别的地方找,最后在一家小卖部找到了奶奶,她在那里看别人打麻将。奶奶看到我来了,就问我是不是爸妈回来了,我说他们快了,说让您把饭菜热着等他们回来,然后奶奶便回到家准备热饭。可是却发现家里的煤气完了,奶奶就把饭菜装起来,拿到自己家里热。随后爸妈便回来了,然后我们家开始烧纸钱,放鞭炮。完了以后就去上坟,上坟烧纸时,天空中下了小雨,一滴一滴的落下来。落在我的脸颊上,也落在了爸爸那历经风霜的脸庞上。

我不喜欢淋雨和烧纸钱,还有放鞭炮。所以我做了一个愚蠢的事,我说爸妈,我不想烧了,没意义,我先回去了,妈妈先是反对,最后还是无奈的让我回去了,在回去的最后一刻,我看到爸爸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忧愁。我的心突然有一种酸酸的感觉,但我还是回到了家,回到家之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爸妈送伞过去,可是想了想,他们并不像我这样讨厌下雨,可能他们还愿意在这个传统的节日的淋下雨呢,于是我便向奶奶家走去,帮奶奶撑着伞,奶奶手里端着的就是放满了饭菜的东西。我说奶奶重不重啊,要不要您来撑伞吧,我来帮您拿,她说,不重,我拿着就好了。我想几盘菜可能也不是很重,于是我便没有再多说,继续帮奶奶撑着伞,到了家门口的时候,正好爸妈回来了,可能他们看到了我为奶奶撑伞便原谅了我,后来也没有在那件事上说什么,这件事可能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吧。

最后,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子上,吃着清明节的这顿饭。饭菜很好吃,可是气氛却不是很好。最后是爷爷打破了沉寂,随后便在桌上都聊了起来,这种气氛多好,大家开开心心的吃完了饭,于是便都离开了,爸爸去了武汉,妈妈出去了,爷爷奶奶也都回家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独自在家里体验着清明节的孤独与寂寞。

让我们从这个春天,这个清明开始,珍惜时间生命,毕竟,生命也像春天一样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传统文化贴春联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早晨很早我就被妈妈吵醒了,原来今天是大年三十,妈妈早早得起来是为了贴春联,我一骨碌就起来了,“妈妈,我能帮您吗?”“当然可以了。”

吃完早饭,我们搬来凳子,妈妈先把旧春联撕下来,然后将透明胶剪出多个小段。“天添我要贴了,你在下面看正不正”,我左瞅瞅右看看,然后说:“位置正好”,于是妈妈开始固定春联,我一个一个地给妈妈递胶带,弄得我手忙脚乱的。心想:“把剪好的胶带都粘在我的手上,这样我就不用来回跑了,哈哈,聪明吧!”当我带着满是胶带的手来到妈妈跟前时,她险些从凳子上掉下来,“看到我的手有何感想?”“简直就是九阴白骨爪呀!”我们俩都哈哈大笑起来。

贴好春联,我们又要在门上贴“福”字了,“妈妈,报纸上写了大门口的福字是不能倒贴的,”看见妈妈比着倒立的“福”字,我连忙提醒她,妈妈说:“是真的吗?”“不信咱们问爸爸”,爸爸从屋里走出来说:“孩子说的一点也没错”,“好!就听你们的”,很快妈妈就把福字贴好了。

看着那鲜红的春联,大大的福字,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过年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传承端午节习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文

全文共 242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也许对你有帮助噢,快来看看吧。

传承端午节习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文

一说起端午节,心中就会想起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伴着这首儿歌,我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一般都认为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我们苏州一带端午节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吴国大将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人,到吴国后受到吴国阖闾信任,对吴国的贡献非常大,苏州的老百姓得益匪浅。他兴建了规模宏大的阖闾大城,开凿了我国最早的运河胥溪,推荐了大军事家孙武,使吴国很快强盛了起来。

后来伍子胥因遭馋言被吴王处死,苏州的老百姓很怀念他,在民间封他为 涛神 。由于他是五月初五被投入江的,所以苏州人民在那天总要纪念他,故有 五月端午迎伍胥 的说法。

真的,说来也怪,每年的五月初五,胥江的水最汹涌,人们常说这是伍君显灵了。

在苏州,端午吃粽子是少不了的习俗。到时,古城的大街小巷里荡漾着粽叶的清香。不过更使人难忘的却是赛龙舟了。为了纪念这位为苏州人民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正直大臣,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在苏州的胥江进行龙舟比赛。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在古代,苏州龙舟已经制作得很讲究了。那些龙舟被人们做成花船的模样,上面系满各色彩绳,随风飘荡,令人眼花缭乱。

赛龙舟的场面也是热闹非凡。那一天,男女老少几乎倾城而出,争睹赛龙舟的风采,那时胥江两岸彩旗飘扬,十几条龙舟像离弦的箭在水面上 飞行 。各式龙舟你追我赶,各显本领,互不相让。每一条龙舟都牵动着许多观众的心,这种龙腾虎跃的热闹场面,如能身临其境,一定会让你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又闻到了厨房里那香喷喷的粽子味,孩子们欢快的儿歌,也从窗外轻轻地飘来,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

传承端午节习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赛龙舟活动。

早晨取龙须水——因为传说五月五日是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于门——因为艾能僻邪,这一天插艾于门上能保平安。

上山采青——因为这一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人们上山采一些草药,像天冬、麦冬、金银花、山葡萄等来家备用,都比往日来的有价值。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气也十分有意义。

食粽——本地有名俗谚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旧棉衣,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刚过了春寒,大地始暖,过了这天之后,进入夏天,气温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黄枝汁搅拌成的粽,表示食后寒天过去温暖的夏天就到来了。

食粽球——粽球是一种用香菇,花生仁,猪肉,甜豆沙制成的食物,一边甜一边咸,用竹叶包成六角状拳头大小的包团子。它的由来是由中原传来的。是中原水乡百姓纪念大诗人屈原的一种风俗食物。

赛龙舟——来自对屈原的怀念。沿江水乡在端午节前后组织龙舟竞赛。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传承端午节习俗,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作文

我喜欢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可以吃香喷喷的种子!俗话说的好:“种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是端阳。” 日记三年级日记http://www.0s.Net.Cn

在这个端午节还蕴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元旦节的习俗精编

全文共 1225 字

+ 加入清单

2016元旦节,大家都知道元旦节是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元旦这天似乎是有了一天的假期。那么元旦节有什么习俗呢?准备怎么庆祝2016元旦节呢?小编为你讲解。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元旦节的习俗。我国和世界上大多 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 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我国对元旦节不如新年重视,所以一般中国元旦节的习俗就是张贴“欢度元旦”。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比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

习俗文化

中国古代的元旦,即现代中国所称之春节的习俗,

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中国元旦的习俗

我国对元旦节不如新年重视,所以一般中国元旦节的习俗就是张贴“欢度元旦”。

庆祝元旦的三大方式

方式一: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放假了,随你怎么玩都行。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方式三: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在于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圆,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描写中国传统节日400字三年级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春节的那天清晨,我迫不及待地和妈妈一起去买烟花,零食和晚上年夜饭所需要的食材。

傍晚时分,爷爷奶奶两位大厨就开始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了。吃年夜饭啦!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美味的菜肴:有鱼、肉、鸡和鸭……看得我口水直流。

吃完年夜饭,我们全家来到院子里,拿出了烟花。我拿起打火机点燃了烟花,然后赶紧跑到妈妈身边,只听到“嘭”的一声,烟花像火箭似的冲上了天空,犹如花儿在空中绽放,有的像爱心,有的像贝壳,有的像蝴蝶……我们放了一个又一个,我和弟弟开心得手舞足蹈。

放完烟花,我们全家人一起包饺子,妈妈偷偷地在饺子里放了一块钱,如果谁吃到这枚带着硬币的饺子,谁就会是最幸运的人。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通常都会吃年糕和汤圆,寓意年年高和团团圆圆。吃完早饭,我们就会去长辈家拜年,长辈们也会很慷慨地给我们红包,收到红包的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就是我喜欢的春节,一个快乐而有趣的节日,你们喜欢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传统文学常识归纳

全文共 2072 字

+ 加入清单

元明杂剧、小说常识归纳

董西厢 是指金代下层文人董解元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元缜的小说《莺莺传》,利用当时流行的诸宫调形式编写的一本《西厢记诸宫调》,被后人称为“董西厢”。在情节上,“董西厢”对《莺莺传》做了很多修改和补充,特别是改变了故事结局,使佳人才子终成眷属。

《大雅堂乐府》 是明朝初期剧作家汪道昆所著的杂剧。全剧四折,每折演一个故事,各自独立,均以历史上文人乐道的故事为题材,传达一种文人的雅兴与情调。剧目为《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散》、《远山戏》。

《鸣凤记》 是南戏向传奇转化期的作品,产生于隆庆年间,是一部关切当代政治事件的剧作,作者说法不一。剧本表现嘉靖时期夏言、杨继盛、董传策等忠义之士与奸臣严嵩父子的斗争,从而维护嘉靖皇帝的“圣明”品性。该剧虽以政治事件为创作对象,但在情节的组织安排上注意对事实的裁剪。此剧由于人物品格极端化,矛盾冲突显得格外强烈,是当时戏剧中少有的。语言骈俪雕琢,过多地引经据典,显得古板造作。

简答: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答案要点:(1)浓郁的抒情性,表现在:a.曲辞缠绵徘侧,细腻传情;b.以梧桐为全剧结撰的中心,梧桐自身带有的忧郁色彩,增加了抒情的伤感,同时使剧情更加紧凑。(2)塑造了男主角唐明皇这样一个多情的情人形象。(参考《元明戏曲》29—32页)

简答:简述梁辰鱼《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答案要点:(1)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其中一些出在后世久演不衰。(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传奇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在后来的文人创作中得到更多发挥。(3)以政治和爱情相结合,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对后世传奇创作有很大影响。(参考《元明戏曲187—188页》)

论述:试论王实甫《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到价值。

答案要点:(1)剧中的张生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故事中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形象;(2)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3)聪明伶俐、热情正直的丫鬟红娘,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物类型,影响着后来的创作和生活;(4)剧中矛盾冲突的设计足以示范后人;(5)剧中才子佳人后花园相会,历经磨难终成眷属的故事模式,对后世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参考《元明戏曲》57—62页)

论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

答案要点:杜丽娘是一个具有至情、执着理想的女子:(1)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令人窒息,这也是那个时代现实中女性的困境;(2)对爱情的大胆主动追求,因情而死,因情而生;这体现了汤显祖的至情观,即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3)杜丽娘对父母的牵念挂怀,代表了她对现实社会的礼义的回归。(参考《元明戏曲》194—201页)

简答:为什么说唐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答案要点:(1)传奇的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这是古典小说走向成熟的最重要标志;(2)在内容上,由志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反映了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3)在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很大提高,这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种质的新变。(参考《明清小说》11—13页)

简答:《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可分为哪三个部分?三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要点:(1)第一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三界的故事,为下文描写取经路上惊心动魄的战斗作准备和铺垫;(2)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写唐太宗入冥,交代取经故事的缘起,是一三部分间的过渡;(3)第三部分十三至一百回,写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是小说的主体。(参考《明清小说》93一94页)

论述:以周进、范进的故事为例,分析说明《儒林外史》是如何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的?

答案要点:科举考试制度造成了封建知识分子以及整个社会对科举的热衷、对功名富贵的追求:(1)周进中举之前的穷困卑微、因追求功名富贵而不得而产生的空虚悲哀以及众人对他的侮辱、蔑视,中举后境遇的变化、众人对他的巴结奉承。(2)范进中举前的凄苦可怜,中举后的发疯和骤然富贵以及众人对他的攀附巴结。这两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至死不肯回头的社会原因,反映了知识分子在科举制度的毒害摧残下扭曲的灵魂。(参考《明清小说》226——228页)

论述:以武松的形象为例,分析《水浒传》人物塑造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答案要点:《水浒传》中的人物都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但同时是充满生活气息,真实可信的。例如武松景阳岗打虎一段,用理想化的艺术夸张将武松写成力与勇的化身,以寄托反抗封建压迫的美好理想,却又未脱离生活,而是写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1)喝酒的细节描写,一方面用夸张的手法写武松的英雄本色,一方面是因为有酒壮胆力的现实依据;(2)上山过程的描写,不仅写了他独身上山的非凡胆气,还写了他知道真的有虎时的胆怯和犹豫;(3)打虎过程的描写,既写出了武松超然的神威和武艺,又符合生活常情;(4)打虎之后,武松的疲乏无力也是符合常情的。(参考《明清小说》》75—7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传统文化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中秋节了。

一到中秋节,家家户户都点灯笼、放孔明灯,和吃月饼。不过吃月饼可有一个故事————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听听这个故事吧。

元代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了。

我之所以喜欢中秋节,还因为我会在中秋节赏月、在天台上和家人吃瓜子、讲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传统文化贴春联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有的贴春联,有的放鞭炮,有的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全国一片喜庆祥和的和睦景象。爸爸要贴春联了,我自告奋勇来帮忙。

爸爸先搬来梯子,把旧春联揭掉。我则拿出扫把把地上的旧春联纸屑扫干净,并用小刀把墙壁刮干净。在我们俩同心协力下,楼上楼下的墙壁很快就光滑如新了。

接着,我从家里拿出浆糊,有拿出新春联,把浆糊均匀地抹在春联背面,然后递给爸爸。爸爸登上梯子,小心翼翼地移动横联的位置。一边贴,一边问我横联位置贴得正不正。我左看右看,果断地回答:“正了!”爸爸才将横联用力压紧在门楣上抹平。“迎祥接福”四个大字端端正正摆在我面前。紧接着,我又迅速帮另外的上、下联抹上浆糊。这下爸爸不用我帮忙校正了,我们俩分别负责上下联的粘贴。望着焕然一新的门框,我十分得意,摇头晃脑念起了新春联:“上联:春光辉耀家昌盛;下联:吉星高照人欣荣。横联:迎祥接福。”“既然你这么能干,干脆楼上的春联由你来贴吧。”爸爸说完就悠闲地走开了。留下我一个人目瞪口呆站在那。

说归说,做归做。终究我还得单独做完。我拿出春联抹上浆糊,登上梯子的时候不免人有些摇晃。我胆战心惊地伸出手贴横联,可是我不知道贴得正不正?迟疑中我灵机一动,按去年旧春联遗留的痕迹,对准后牢牢贴紧。很快我也将上下联贴好了。我拍拍手,得意地爬下梯子,忽然一个重心不稳,险些摔下去,还好我扶住墙才稳住,以后可不能鲁莽行事了。

贴新春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代表在新的一年里辞旧迎新,日子越过越美好。我看着两副亮红的新春联,心里说不出的高兴!明年,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勤劳耕耘,争取更好的成绩。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贴春联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包括古文,诗,词,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对联,灯谜等。还有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春节有很多民族习俗,家家户户贴对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还有穿新衣,吃饺子,大人还要给我年钱。在这些习俗中,我最喜欢的是装年钱的小红包了。拿着小红包,我就迫不及待朝外奔去。一出门,我就听见小朋友们的欢呼声,原来他们在楼下的小广场正进行烟花比赛呢!只听“呯呯”几声,各种烟花在天空中绽放,有的像一条巨龙腾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弹直冲天空,还有的像一朵没有开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我看到这美丽的烟花,心想:“我的烟花一定比他们的烟花好看好多倍”。于是,我赶紧去买烟花,拿着自已的烟花,小心翼翼的点燃之后向着天空发射,只听“啪”的一声,烟花朝天空中直飞而去,当我抬头望着天空时却呆若木鸡了,原来这种烟花叫“花生米爆炸”,只见“啪”的一声就结束了,一点也不漂亮,真让我大失所望。不过看着天空被些五彩缤纷的烟花装扮的绚丽多彩,我们个个欢呼雀跃,开心极了。

春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传说中,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长着锋利的牙,尖尖的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爬上岸,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里人知道会来怪兽,把门锁的紧紧,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这一年的除夕,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去难。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他告诉村民“年”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准备了红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里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还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017年的春节快到了,我盼望着到来!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传统文化贴春联作文_600字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新的一年开始时,人们都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挂灯笼呢?这里还有一个奇妙的神话故事。从前,有一个叫作“年”的怪兽,它居住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这个怪兽生性凶猛,样子可怕。他很聪明,他知道大年三十人最多,各种野兽也多,所以每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会跑到村子里,见人吃人,见兽吃兽。百姓们都很讨厌他,但又害怕他,人们都束手无策。所以每到大年三十他们只能把门窗关得紧紧的不进不出。

但年这个怪兽还是可以进来的。又是一年的大年三十,人们早早的就把门窗关紧了。这时一个从外地来的人来到村子里,看见家家户户都关着紧紧的,觉得很奇怪。心想:大白天为什么一个人都没有?他连忙走一户人家门前,敲了敲门,一位老人问道:“是谁呀?”“我是一个外地人,想借宿一晚。”这个外地人说。

老人便把外地人请进屋里,并告诉这个外地人年兽的事情,外地人听了哈哈大笑,说:“我知道年兽怕什么,我有办法来整治它。”老人听了,高兴地说:“你知道呀!那太好了,我把村民都叫来,你跟他们说说。”说着,村里的村民都来了。外地人说:“年兽怕三样东西:红色、火光、响声。”有的人说:“我赶紧回家找几张红纸贴在门口上。”有的人说:“我赶紧回家烧火去。”到了晚上,年兽又来了,它看见家家户户都贴着红纸,院子里又烧着大火,吓得狼狈而逃,又因为有一户家人用竹子在烧火发出噼啪声,年兽被吓坏了,他逃回了山谷。年兽因为没有吃到东西,活活地被饿死了。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到现在为止,放鞭炮、贴春联、敲锣打鼓这些习俗都流传下来,成了我国春节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立春之日民间习俗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其他地区则贴"春风得意"等年画。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作文初2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家乡的漳浦县城已有千年的历史,有句俗话:“西街通县前。”从这句话就可以知道原来的旧县城有多大,而今经过四十年发展,县城已扩展到十多平方公里。随着经济的发展,淹没在历史里的庙文化也随之兴起。

威惠庙

脚踏在威惠庙

据有关消息,县政府准备要在原有威惠庙

重温宋代改革家吕璹一首诗:“当年平贼立殊勋,时不旌贤事忍闻。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一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孔庙(文庙)

缅怀对先师孔子的敬仰之情,走进2015年修缮后占地面积近20亩,投入3000多万元的文庙。览物之情,脑海不禁浮现出当年在这求学莘莘学子的身影,他们为了国,为了家,忍住过着十载寒窗的苦。在此,不禁问自己在这盛世如花的日子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呢?有什么理由不担当起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呢?怎能会忘却曾在文庙里发生过

“漳浦事件”这段历史呢?

武庙

2018年1月19日早上,随着漳浦县城北路古榕树边的烟花爆竹响起,始建于南宋,后毁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武庙

漫步在公园里,看到武庙

走进家乡的庙文化,我为家乡在改革四十年中取得辉煌的成就感到骄傲,更为家乡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感到由衷的欣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的时间是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或新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格外喜庆。商场里人上人海。人们在忙着购买年货呢,非常热闹。妈妈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爸爸在贴着红红的对联,祝福着来年平平安安,万事如意。小朋友们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到了晚上,就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天空中就会出现五彩缤纷的烟花,美丽极了。大人小孩们的脸色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全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水果,磕着瓜子,一起观看着春节联欢晚会。观看到精彩的小品部分,逗得人们哈哈大笑。

中秋节也是我喜欢的节日,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由来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听老人们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人们在自家庭院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着月,全家人其乐融融。

元宵节我也很喜欢,春节刚过不久,就迎来了又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 ,人们在跟春节一样,也在放烟花,还准备了各种各样味道的汤圆。很多社区和超市也会准备一些猜灯谜的游戏。还有些公园里举办了灯会,给人们观看。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真希望每天都像过节一样那么热闹,而这样的传统节日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我们要牢牢记住这些传统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感恩节的传统习俗

全文共 188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关于感恩节习俗都有哪些有趣的活动呢?不妨来看看吧,有没有你听说过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恩节的传统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也是美国人合家欢聚的节日,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倍感亲切。

感恩节的由来要一直追溯到美国历史的发端。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

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初时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由各州临时决定。直到美国独立后的1863年,林肯总统宣布感恩节为全国性节日。

习 俗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装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学校和商店也都按规定放假体息。孩子们还模仿当年印第安人的模样穿上离奇古怪的服装,画上脸谱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散居在他乡外地的家人也会回家过节,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鸡。

同时,好客的美国人也忘不掉这一天邀请好友、单身汉或远离家乡的入共度佳节。从18世纪起,美国就开始出现一种给贫穷人家送一篮子食物的风俗。当时有一群年轻妇女想在一年中选一天专门做善事,认为选定感恩节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感恩节一到,她们就装上满清一篮食物亲自送到穷人家。这件事远近传闻,不久就有许多人学着她们的样子做起来。

美 食

美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一餐,就是感恩节的晚宴。在美国这个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的国度里,平日的饮食极为简单。但在感恩节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大办筵席,物品之丰盛,令人咋舌。在节日的餐桌上,上至总统,下至庶民,火鸡和南瓜饼都是必备的。因此,感恩节也被称为“火鸡节”。

感恩节的食品富有传统特色。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它原是栖息于北美洲的野禽,后经人们大批饲养,成为美味家禽,每只可重达四五十磅。通常是把火鸡肚子里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鸡皮烤成深棕色,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给大家。然后由各人自己浇上卤汁,洒上盐,味道十分鲜美。此外,感恩节的传统食品还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饼、红莓苔子果酱、自己烘烤的面包及各种蔬菜和水果等。

游 戏

感恩节宴会后,有些家庭还常常做些传统游戏。第一次感恩节,人们进行了跳舞、比赛等许多娱乐活动,其中有些一直流传至今。有种游戏叫蔓越桔竞赛,是把一个装有蔓越桔的大碗放在地上,4-10名竞赛者围坐在周围,每人发给针线一份。比赛一开始,他们先穿针线,然后把蔓越桔一个个串起来,3分钟一到;谁串得最长,谁就得奖。至于穿得最慢的人,大家还开玩笑地发给他一个最差奖。

还有一种玉米游戏也很古老。据说这是为了纪念当年在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发给每个移民五个玉米而流传下来的。游戏时。人们把五个玉米藏在屋里,由大家分头去找,找到玉米的五个人参加比赛,其他人在一旁观看。比赛开始,五个人就迅速把玉米粒剥在一个碗里,谁先剥完谁得奖,然后由没有参加比赛的人围在碗旁边猜里面有多少玉米粒,猜得数量最接近的奖给一大意爆玉米花。

人们最喜爱的游戏要算南瓜赛跑了。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南瓜跑,规则是绝对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获奖。比赛用的勺子越小,游戏就越有意思。

除去这些活动外,有些家庭在节日里驱车到乡间去郊游,或是坐飞机出去旅行,特别是当年移民们安家落户的地方——普利茅斯港更是游客们向往的所在。在那里,可以看到按照“五月花”号仿制的船和普利茅斯石,还可以花几个小时在移民村里参观。移民村是仿照当年的样子建成的。参观时,还有专门人员扮成请教徒同游客们谈天,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多少年来,庆祝感恩节的习俗代代相传,无论在岩石嶙峋的西海岸还是在风光旖旎的夏威夷,人们几乎在以同样的方式欢度感恩节,感恩节是不论何种信仰、何种民族的美国人都庆祝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

全文共 2721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

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

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

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

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春节传统文化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接节日,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一到春节,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到处忙忙碌碌,一片繁荣的景象。

无论你在什么地区、角落、城市,都要回到家乡,和家人们团聚,家家户户除夕夜都要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传说中的年兽,其实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到来。让我们更高兴的事情是:除夕夜发压岁钱、包饺子。

一盏盏灯笼挂在屋上,一声声鞭炮声响起。我们拿着爷爷奶奶给我们的压岁钱,在地上欢快的奔跑着。

除了压岁钱我还很喜欢贴对联。然后奶奶把自己精心剪了三十天的“福”字贴在房屋门上,我一看,“福”字竟然被奶奶贴倒了,我想 改正奶奶的错误,可是奶奶不让,奶奶说“福”贴倒了,就是福到了!

春节太热闹了!我喜欢春节!我希望每天都是春节!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篇三: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几天,我读完了《我们的节日》知道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文化。我现在就给你们说一说春节的习俗吧!

春节它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我喜欢春节,是因为春节总要贴春联,贴年画和窗花,放爆竹,拜年祝贺……我们倒贴“福”字,拿压岁钱,包饺子,吃年糕……除了吃年夜饭,人们还要进行各种游戏:玩纸牌,玩麻将,看春节晚会……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枣表示春来早,吃年糕表示一年比一年高,吃杏仁表示幸福人。这些习俗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代表着我们渊源流长的民族文化,我也为这些习俗的诞生而自豪!

一个节目就想一个故事,一个节目就是一种文化,内容绚丽多资。我们更多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欢度具有中国本土的特色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像一座巨大的宝,有中国书法、篆刻印章、皮影、武术……今天,我就向大家说说中国书法吧!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汉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这些过程。

从古至今,中国有很多伟大的书法家,有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米芾、怀素、张旭……王羲之就是我国伟大的书法家之一,人称“书圣”,他的行书《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

我练习毛笔字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刚开始写时,毛笔在我手里可“不听话”了,手不停的抖,字也写得歪歪扭扭的,难看极了。

爸爸妈妈说,多多练习,写多了就不抖了。我听了以后,认真地练习,果然,练了一段时间后,手就不抖了,字也越写越好看。

都说“字如其人”,我一定要练好毛笔字,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传统文化小学生作文300字:中国的传统文化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我喜欢传统文化,比如春节﹑元宵节﹑国庆节……我都喜欢,但我最喜欢的要数中秋节了!

每年八月十五日就是中秋节,一到这个节日 远方的亲人就都回来了,在家里的人早早就做准备,这个节日吃的都是圆的,月饼圆圆的,像天上的月亮,代表家人团团圆圆。

月饼的口味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白糖的、豆沙的、果脯的、五仁的……每种都是甜甜蜜蜜,每家买时都要买好几种,不仅是为了品尝,主要是为了庆祝团圆、庆丰收、也为了家人都兴旺。

这个节日年龄大的人还在月圆时,在桌子上摆上各种月饼、水果和酒来供奉月亮希望亲人平安。

这就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秋节!

我们得多读书多积累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不知不觉中,春节到了。

小区里非常热闹,伶俐都换上了新衣服,小树也不例外,人们在它身上挂上了红通通的小灯笼,一阵风吹过,小树与它背上的小灯笼们摇晃着,它们像是在与我们打招呼,把一片喜气洋洋传递给我们,草坪里的小草虽然枯萎了,在节日里却显得那么生机勃勃,地上的黄叶仿佛跳起了舞。远处似乎站着一个人,她弯曲着背,把地上的垃圾扫进垃圾桶,原来产辛勤的清洁工阿姨啊,在春节,在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她仍坚守在岗位上,为我们清扫小区里的垃圾。

妈妈正在为我们家贴上春联与福字,我先帮她定好春联的位置,她再撕出一条胶布来,把春联的两端固定住,这时,我看了一眼,说:“唉呀,不行,贴歪了。”之后又把春联撕了下来,贴横幅更不容易,我端了一把椅子,站在上面,才固定住了横幅,这时,负责贴胶布的妈妈挤了进来,我快被挤下去了,我把椅子往右移,妈妈总算是能贴胶布了。这时,妈妈把“福”字拿了出来,对我说:“这福字要倒着贴,表示福到。”我们迅速贴好了“福”,却挡住了猫眼,看来又得重新贴了,我们把福往上移,完工了。我刚想走,妈妈又递给我一对灯笼,让我把它们贴在阳台上,又有活了。我把椅子端到阳台放下,占了上去,把手中的灯笼往上举,没有想到这灯笼拿在手里挺轻,举在头顶却十分吃力,我好不容易把灯笼举起来,却又过了头,害得我差点从椅子上掉下去,妈妈见了,马上跑过来,这才扶住了我。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暗暗在心里骂自己笨:这可是升降衣架啊,何必还要花那么多力气呢。我按下升降衣架的按钮,把灯笼挂了上去。

望着门上的“福”字与春联,书房里挂着的中国结,我家似乎也换上了新装,我们要开开心心地去迎接新的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传统民俗作文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草,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绕;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就是端午节了,因为这一天的活动特别丰富!这一天,要吃粽子、挂香囊、戴五彩手环、用艾草水洗澡、赛龙舟,还要吃“五红”。

端午节的重头戏当然是包粽子、吃粽子了。外婆总是头一天就把糯米和粽叶泡在水里,还准备好红枣、花生、香肠、肉块……这样就可以包各种各样美味的粽子!

开始包粽子了,外婆拿起两片粽叶搭在一起,卷成圆锥的形状,放一半糯米,然后放上自己喜欢的配料,再放上一些糯米,盖上粽叶绕几圈,最后用绳子一捆,一个漂亮的四角粽就大功告成了!外婆的手像是有魔法一样,粽叶到了她手里,很快就会变成一个个漂亮的粽宝宝。我决定,今年的端午节一定要学会粽子魔法,吃到自己包的粽子!

可是,为什么唯独要在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呢?外婆告诉我,这是为了纪念一个叫屈原的人。屈原是楚国的爱国诗人,在楚国被秦国打败之后,他抱着大石头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汨罗江两岸的人们划着船,想把屈原打捞上来,可是江水太深,根本捞不上来。他们担心屈原的尸体会被鱼虾啃食,就往江里扔肉馅儿的米团,肉是给鱼虾吃的,米是给屈原吃的,既喂饱了鱼虾让它们不去啃咬屈原,也让屈原的灵魂不至于饿肚子。听了外婆讲的故事,我对屈原肃然起敬。

端午节,粽子、艾草的香味飘进千家万户。吃着美味的粽子,泡着香香的艾叶澡,听大人们讲着端午节的故事,让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传统节日三年级作文600字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让写一篇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我让妈妈给我上网查了一下,妈妈说你自己看看,我仔细的读了一下,知道了中国传统的节日有很多,最主要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有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习俗也有很多特别的和很有趣的。

但是,我最喜欢过的还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_月_日,就是我们小孩子特别期盼的过大年了。春节习俗有很多,比如吃饺子、汤圆、大肉丸、美酒,而且还有洗被褥、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句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春节还有很有趣的活动,有踩高跷、舞狮子、放鞭炮、放礼花、还能看到很多好看的文艺节目。

我也特别的喜欢走亲戚,过年去串亲戚,亲戚家都准备好多好吃的东西,我还可以得到压岁钱,那时候的我都快笑的合不拢嘴了,因为可以买点玩具,还可以买书看了。还有我最喜欢放鞭炮,鞭炮有很多种,我只知道我玩的有小挂鞭、甩炮、有手拿着舞动着的礼花炮等。春节还要贴春联。晚上的时候要吃饺子,傍晚八点时还要放烟花、鞭炮,家家都在放鞭炮,到处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特别是大年初一早上我还在梦里的时候,早早就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惊醒了,那鞭炮声能响几个小时。晚上的时候放的礼花就更好看了,有的礼花像满天小星星,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小动物,有的像流星雨,真是太美了。晚上家家都围坐在电视机前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品着香喷喷的饺子,真是特别享受。

春节真美啊!真想天天过春节,穿好衣服,吃好吃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