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神话故事读后感作文经典19篇

浏览

1534

作文

897

托起我的中国梦读后感800字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就像是人生的灯塔,时刻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需要有共同的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是可悲的,因为他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因为它不能凝聚力量,团结人民,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四大发明、长城、故宫、秦兵马俑……无不诉说着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山河破碎、经济萧条、闭关锁国、主权丧失……中华民族失去了灵魂,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失去了民族的梦想!

“中国梦”让中华民族重新树立起民族自信,必将引领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祖国未来的当代少年,更应该紧紧跟随中国梦的步伐,做一个追梦的好少年,听从党的号召和祖国的需要,时刻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本领,将来为建设更加美好强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们要充满自信。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是我们实现复兴之梦的自信之源。民族自信可以让一个民族在任何灾难和挫折面前,毫不低头,勇往直前,凝聚起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原子弹实验成功、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汶川地震的考验都说明了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自信力,可以克服任何困难,也必将有信心实现民族的复兴之梦!

我们要自强不息。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当代少年,我们沐浴着党的恩泽,祖国为我们健康成长成才创造了一切有利条件,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好本领,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中国少年掌握的本领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走向,唯有不断培养自己自强不息的品质,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我们要不断自省。一个人只有善于自我自省,才能不断克服自身不足,吸收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不管我们多优秀,或多平凡,我们都要有自我反思的勇气和本领。我们需要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不管反思自己的得失,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个人汇聚力量,贡献智慧,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做一个真正的“追梦人”。青少年们要勇敢担当起责任,用知识武装我们的大脑,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装扮我们的灵魂,用实际行动充实我们生活,坚信终有一天,我们一定会实现中国梦!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中国科技名人故事

全文共 2671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们的印象里,科学家应该都是象牙塔里的幸运儿,文质彬彬的科学家们带着眼镜,穿着雪白的大褂,在仪表闪烁的实验室里做着各种奇妙的科学实验。这的确是现代科学实验室里的景象,而且也的确有很多科学家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为科学做着贡献。

不过老多还知道另外一些科学家,他们没有什么先进的实验设备,甚至连起码的条件都很缺乏,可是他们却也为科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比如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她因和丈夫一起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而获得1903年和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而做出如此重大贡献的实验室,开始时却是在一间上漏下潮的破旧棚子和一些极其简陋的仪器。当然,老多今天要讲的故事不是外国的科学家,而是咱们中国的。

上世纪初,在广东粤东北客家山中有一家客家人,他家的长辈们正瞧着一个赤着脚在田埂上到处乱跑的瘦弱的小男孩。这孩子虽然瘦弱但天资聪颖,家里人多么希望有一天这孩子能为他们光宗耀祖。

他没有辜负长辈的期望,20岁那年居然考取了当时还很稀少的大学中的一所——国立南京东南大学(现在南京大学的前身)。这家人并不很富裕,整个家族好不容易为他凑足了盘缠,让他踏上了求学之路。

进入东南大学物理系学习,4年的时间让他从一个农村的土小子,变成了一个满腹物理化学知识,能说外国话的学生。毕业之后经朋友举荐,在南京谋了一个中学物理教师的职位,他以为职业生涯开始了。虽然吃粉笔末的差事并不很富足,但比起农村的生活那已经是天壤之别,本想就此安身立命。可谁知道生不逢时,当时正值北伐战争关键时期,硝烟弥漫,战云密布,南京城里到处是孙传芳的败兵。一天在街上碰见一群正在抢掠的游兵,被吓得魂飞胆散。而且他又染上了当时很难治愈的肺病,咳嗽都带血,万般无奈,向朋友借了盘缠仓皇逃回了广东老家。

此时的中国可谓国难深重,民不聊生。就在如此惨淡的时刻,1920年中国的甘肃又发生特大地震,房倒屋塌死伤无数,震惊世界。当时在北洋政府地质研究所工作的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率人亲临现场考察。看到如此惨烈的地震灾害,翁先生决计要在中国开展用仪器观测地震活动的事业。他找到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希望他推荐一个人来专门从事此项任务,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是学物理的、英文好。叶企孙搜肠刮肚,突然想起他在东南大学任教时那个来自广东的青涩少年正好符合要求,于是急发电报。

1927年仓皇逃回老家以后,总算交上一点好运,虽然不是衣锦还乡,但大学生在粤北的农村并不多见,不久以后在县中学当上了堂堂教务主任,并兼任物理和英语教师。1929年与自己一位善良的女学生结为连理,建立了幸福的小家庭。妻子是富家小姐,经丈母娘的调养,肺病居然痊愈,小日子过得真是红红火火。突然间看到恩师的急电,一时不知所措。地震为何物,他一无所知,如何是好?新婚妻子说:“你去吧!”

于是,顾不上过春节,抛下怀着身孕的妻子,只身来到北京,从此便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地震研究事业。

1930年来到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受命,随即被派往上海徐家汇见习地震观测。那里有一个由外国人办的地震观测室,负责人是个意大利人龙相奇。谁知道一开始那个外国佬看不起这个来自广东的傻小子,什么都不教,只是让他熏烟纸(地震记录用的)。不得已,只好自己到附近的图书馆看书,当对地震稍知一二以后,又向外国老师请教。外国佬看这个小子居然会问自己一些问题,大为震惊,于是开始给他讲授一些地震观测知识,并让他进入自己的图书馆。可学了没多久,却又被急调回北京,建立中国人自己第一个地震观测台的事情在等着他。后来他与龙相奇成为好友,1934年他去美国帕萨迪纳地震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时,龙相奇把他推荐给美国著名地震学家古登堡先生。

地震台选址在离北京城四十公里以外西山的鹫峰上。那个地方现在都很少有人光顾,别说1930年了。那时的北京还是一个破烂不堪黄土满天的城市,出了西直门就没有洋汽车了。在西直门城楼下面有租驴的驿站,去西山或者骑驴或者坐黄包车,无论哪种交通工具往返北京和鹫峰之间都不止一天(现在开车从西直门到鹫峰大约需要1个小时)。而鹫峰之上更是荒凉,荒山野岭上是一座破庙秀峰寺。破庙旁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大律师林行规的别墅,林大律师慷慨地捐出一块大约100平方米的地作为台址,于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地震观测台建立起来了。在秀峰寺苍松翠柏的环抱中地震台的建设工作开始了。“忙了一个月,搞洋灰、钻、锉、磨,甚至于打铁也干了,最后总算把地震仪器装起来。……”50多年后他这样回忆道。

1930年9月20日国际标准时间13时02分02秒,鹫峰地震台记录到了第一个地震。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地震台。

这个地震台要什么没什么,电是肯定没有的,只能用蓄电池。所以他每个星期要骑着毛驴把电池背到几十公里外的清华大学去充电。到了晚上更是凄惨,除了听松涛的声音,就是狼嚎。可他也会自娱自乐,从城里买了一架小型天文望远镜,支在屋顶上看星星。

不久妻子也来了,他们就住在林大律师别墅的一间耳房里,晚上一起聆听松涛的声音。

不久地震台以国际通用格式编印的《鹫峰地震月报》和《鹫峰地震专报》便如期出现在全世界的地震观测网络中,到1937年,鹫峰地震台已经成为国际一流的地震台。而在这个期间,地震台的工作人员除了他,只有另外一个由叶企孙先生介绍来的清华的技术员,他家就在山下的北安河村。

后来又发生了许多事情,比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苦心经营了7年的地震台毁于战火。他和妻子逃难到了重庆。期间他忍受不了寂寞,和搭档一起深入交通闭塞野兽出没的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做地质考察,并做出攀枝花地区矿山的评价,解放后攀枝花成为一座著名的钢铁公司。在重庆躲避日本飞机轰炸的警报声中,他又奇迹般地制造出中国造的第一个地震仪。这个中国造地震仪的原型甚至连罐头盒都用上了,建国以后这个地震仪成为由他亲手组建的中国地震观测台网最初的装备。当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也没有幸免,反动学术权威是把他关进牛棚的罪名,60岁他戒了烟,可在牛棚里他又抽上了。1976年恢复了平静,他也老了,于是他开始写书《中国地震》,当写完最后一个字以后,他病倒了,再也没有起来……。如今他的铜像矗立在鹫峰地震台原址。

这个科学家的名字叫李善邦,是老多的父亲。老多之所以写他,就是想让大家知道,科学的道路是很艰难的,但也是十分快乐的,因为他们对自己做的事情充满了热情和兴趣。在30多年前,当老多要离开北京去云南当知青之前,父亲跟我说,你去那里会看到很多蝴蝶和热带昆虫,回来以后你会成为一个昆虫学家。老多没有成为昆虫学家,可是老多学会了如何学习,学到了很多、很多。

[中国科技名人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英雄雨来故事读后感500字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来,一个平平常常的名字。但是,当我读完他的故事后,“雨来”这个名字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他的英雄事迹令我感动万分。

我由衷地赞叹他那勇于面对危险,沉着冷静的心态。记得有一次,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无论日本鬼子怎样诱供,雨来都不说出李大叔的下落。鬼子看软的不行又开始对雨来实行暴打,把雨来的脸扭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还用刺刀对着雨来的头作出要劈死雨来的动作,以此来吓唬雨来,妄想着雨来能供出李大叔,可是雨来就是坚决地回答“不知道”“没看见”。气急败坏的鬼子就把雨来拉到河边准备枪毙。雨来趁鬼子不注意的时候,一头扎进河里游走了……

我更赞叹他机智、英勇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件事,一次,日本鬼子来攻打雨来所在的村庄,村兵们都忙着埋地雷,不让雨来帮忙,但雨来一再央求,最后允许埋假地雷,雨来认真工作,就像在埋真的雷一般。鬼子终于来了,面对密密麻麻的地雷阵,连一步都不敢跨了,雨来为探索情况不幸被抓到带路,他聪明的把鬼子引进了地雷阵,自己假装被河水冲走趁机逃生,只听“隆隆”几声,鬼子吓的不轻,一大半都被炸死了。

在生活中,我有时却不能像雨来那样遇到困难不退缩。有时,我会因为肚子小小地痛了一下就不想去上学,真是让我感到羞耻。看了这本书后,我决心要克服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这些困难,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建设祖国,报效祖国,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是一本令我回味无穷的书,书中雨来的精神品质给了我很大地震撼,让我在今后的道路上,无惧困难,勇往直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我看了《中外名人故事》,从中又认识了许多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经济学家。比如才能全面的科学家张衡,他在天文、历法、文学、地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一个罕见的全才式人物。

张衡生活在东汉时期,他发明的地动仪整整领先了欧洲1000多年,他还发明了可以测定风向的候风仪,可以自己运行的自行车,能够自己飞的木鸟;在数学方面,他计算出圆周率是3.162;在地理方面,他绘制的一幅《地形图》流传了几百年;在艺术领域,除了写文章外,他还擅长绘画,是东汉时六大画家之一。

我还从中吸取了一些政治家治理国家的思想,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时时提醒我要有志气,又要刻苦努力和团结人。看了这本书,我还收获了许多知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神话故事一精卫填海

全文共 890 字

+ 加入清单

精卫填海”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讲好中国故事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看“舌尖中的中国”时,收获的是满满的感动。虽然一直知道中国地大物博,文化精深,就连那日常的饮食也丰富绚丽,但当这些中国人的日常连同中国人的饮食一同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于我面前对我娓娓道来它们独特的故事时,感触是非同寻常的。那种由饮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血脉,那种融化一个平凡的我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是无法比拟的。我看着中国人的饭桌,我们同胞的一天,也深刻地感到自己活在其中。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和群体认同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膨胀。谢谢你,“舌尖上的中国”,为我带来一段如此美妙的中国故事之旅。

当然,饮食故事仅仅是浩渺中国故事中一个极小的分支。何为中国故事?即是带有我们中国独特鲜明特征,以传承某种中国传统精神为目的的事件叙述载体。这其中有丑恶的,也有美好的,无论是如何的意识形态,它都标识了中国人的特性,我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将其传承下去,给我们的后代讲中国故事,讲何为中国人,什么应该发扬,什么应该摒弃。自此,通过中国故事,又一代有血性有风骨的中国人活了过来,华夏民族的生命因而生生不息。

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在于能激发出听者内心对于“我是中国人”这个概念的自豪和认同。要做到这点,历史的真相不能被回避,传统的美德和精神要寻求更贴近现实的形态根植于心。

我们提起阿富汗,会想起那里纷飞的战火。提起前苏联,不会忘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惨案。同样的,面对我们自己的历史,战争和屈辱的历史是不能被否认和抹去的。我想起文革,想起南京大屠杀,这些发生在我们民族史上的惨痛事件是难看的伤疤,无论怎样,它都已经深入历史的躯干,我们无法剥离,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记住那种耻辱,正视那些历史,然后带着这些用生命和灵魂摧残带来的教训前行。我们有义务将这些羞于启齿的历史编织成血泪的中国故事讲给后人听。古人云:“无耻者,无耻也。”这些历史并不是耻辱的原因,而是为了以后不受耻辱的素材。讲好中国故事,最不能回避这一点。

除此之外,我们应当注意到时代的不断发展,有些传统故事之所以受到年青人的排斥抵触,并非由于它所象征的传统精神溃烂于世,而是传统故事本身载体的陈腐与这个新时代格格不入。

讲好中国故事,是寻求像“舌尖上的中国”这样新颖的载体,将那些高山流水,乡邻和睦的情谊细水长流的注入人们的心间。使得中国传统精神在华夏民族身上代代绵延。

讲好中国故事并非易事,我们只渴望将中国这片土地上五千年来的积淀能够去陈留善地传承下去。我们只希望下一代的中国人永远有血性有风骨,心存慈悲,在趋同的人群中带着鲜明的优良特质,讲好中国故事,任重而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成语故事书读后感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寒假我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这本书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十分有趣。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螳螂捕蝉和一叶障目这两篇。

螳螂捕蝉,是讲春秋时,在王宫的后花园里有一只螳螂准备捕食一只蝉,但是这只螳螂没有想到有一只黄雀正在它身后想要啄食它。黄雀想要吃螳螂,却不知道侍卫正要用弹弓打它。螳螂和黄雀都只看到眼前的好处,而没想到后面隐藏的危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后果是不对的。

一叶障目,是讲古代有一个穷书生用一片叶子遮住眼睛以为隐身了而去偷别人的东西最后被抓住。这个故事比喻为局部现象迷惑,看不到大局。我还知道了偷东西是不对的。

通过阅读,我增加了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故事的英语读后感

全文共 1830 字

+ 加入清单

As was the common practice with the gods of Olympus,Zeus and Hermes were visiting the world in disguise.One day they came to a village.At a thousand house sthey knocked,and a thousand times they were refused rest and food and drink.At last they arrived at a humble cottage,where the old couple Baucis and her husband Philemon lived.Poor but at peace with world,they made the best of what life could offer them ,and felt truly grateful to the gods above.When the two travellers entered the hut,the old couple were glad with lively happiness.They offered their guests their best seat,and immediately set about preparing dinner for them.With no small difficulty they made fire,brought in a fresh cabbage,cut a fat piece of their long kept meat and put them over the fire to cook.The one single goose they were ready to kill for the visitors,but it was saved at the last minute by the guests.The dining bench was a makeshift ,poor and patched but the best they had.The table was supported by a brick.The feast was quite modest,eggs and wine and cot tage cheese,and a variety of newly pickedfruit.The old couple humbly waited on the visiting guests withsincere looks and eager goodwill.Moved at the hospitality ofthe house,the gods told their true identity.“We are gods”,saidZeus.“While the neigh bour hood pays the penalty for itswickedness you shall be free from misfortune.Coming along with us”.When they were near the top of the hill,Bancis and Phile mon looked back and saw all the village below covered by amarsh ,and that among the general ruin and destruction their old cottage alone survived,changed into a grand temple.At their request they were made the guardians of the sacred place of Zeus.When their span of worldly life came to an end they were turned into an ash and linden,standing side by side in front of the temple.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奇女子苏惠与她的《璇玑图》

全文共 1325 字

+ 加入清单

苏惠,字若兰,武功人,约生于秦王苻坚永兴元年(公元357年)。当地百姓传说,若兰容貌秀丽,举止娴雅。她自小聪颖过人,三岁学画,四岁作诗,五岁抚琴,九岁便学会了织锦。十岁刚过,即可描龙绣凤,琴棋书画的神韵,全被她运用到了织锦之中。远近乡邻将她的超人之才,传成了神话。一些豪门望族上门求婚,均被谢绝。一日,逢法门寺庙会,巧遇一射飞雁、穿池鱼的英武少年,其为右将军窦真之孙,名叫窦滔,自幼习文练武,相貌不凡,若兰顿生爱慕之情。经人提亲,结成百年之好。

不料好景不长,窦滔因厌战不从军令,被革职发配到流沙(今甘肃敦煌),后来遇到了歌妓赵阳台,娶作了偏房。这赵阳台,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娇媚可人,引得窦滔对她宠爱不已。后来,窦滔奉命出镇襄阳,本欲携妻妾同往,可苏蕙为赵妾之事赌气不从,窦滔只带着赵阳台赴任。

苏蕙独守长安空闺中,日子稍长,便感寂寞难耐。丈夫在身边时,不能感觉出他太多好处,现在一离开,思念之情却是刻骨铭心,不由得悔恨当初的负气。悔恨之余,她便用吟诗作文来排遣孤寂的时光。后突发奇想,又经反复推敲构思,将所写诗词编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的文字里。然后怀着满腔幽思、废寝忘食地把诗词织在八寸锦缎上。苏蕙把这副锦缎命名为《璇玑图》。璇玑,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玑是指这副图上的文字,排列象天上的星辰一样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识,不知者望之茫然。其中更暗寓她对丈夫的恋情,就象星星一样深邃而不变。

《璇玑图》织好后,苏蕙派人送往襄阳交给窦滔。旁边的人见了这图,都不明其意,可窦滔捧着《璇玑图》,细细体味,竟完全读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当即,窦滔派遣了人马,到长安接来了苏蕙。自此,夫妻恩爱偕老。

对于这幅《璇玑图》。苏若兰笑言:“徘徊宛转,自为语言,非我佳人,莫之能解。”唐武则天这么评价道:“五采相宜,莹心耀目。其锦纵横八寸,题诗二百余首,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其文点画无缺,才情之妙,超今迈古,名曰《璇玑图》。”《璇玑图》是回文诗中最长、最动人之作,堪称我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璇玑图》全诗29行,每行29字,共841字,顺读、回读、横读、斜读、交互读、蛇行读、退一字读、重一字读、间一句读、左右旋读,皆成诗章。《璇玑图》用五彩丝线织成,除了绚丽多彩外,主要还是便于阅读,后人抄录时,因为用墨不能复彩,所以,很难读下来。

武则天时,能读诗二百余首,但读法失传。后来,因原诗色彩脱落,迷其句读,均不过百首。宋元年间,起宗道人把《璇玑图》分解为七个分图,读诗达3572首。到了明朝,经史学家康万民研究出了正读、反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等十二种读法后,可得五言、六言、七言诗4206首;每一首诗均悱恻幽怨,一往情深,令人为之动颜。乾隆四十六年,扶风知事熊家振撰修的扶风县志,言其读诗达9958首,此说恐有夸大成分。近日又有国外学者在大功率计算机上对《璇玑图》再次破译,竟得中国古诗词39827首,但此研究成果未正式公布。《璇玑图》宛转反复,相生不穷,可以说,这是人类在计算机发明之前,远古时代的一次电脑行为,是亿万个大脑细胞在亿万次的组合与分裂中间获得的一次空前绝后的智慧结晶。

苏若兰织《璇玑图》时,年仅二十三岁,才情之高,慧心之巧,堪称千古绝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我和书的故事:居里夫人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010 字

+ 加入清单

居里夫人,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但不知道你们又是否曾经了解过她的一生呢?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科洛多斯卡,于1867年11月7日诞生于波澜首都华沙,父亲是中学物理老师,母亲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可以说居里夫人出生于一个充满学习气氛的家庭。

读完《居里夫人自传》,我认为她之所以闻名于世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出生。由于她父母身份的原因,使得她从出生开始就注定离不开学习,离不开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她的父亲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严肃认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而她的母亲温柔敦厚,心慈面善,同时又是知识渊博的人。所以,居里夫人自小便受到这样的积极影响,对自己的兴趣与习惯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同伴。众所周知,居里夫人的丈夫是皮埃尔•居里。皮埃尔•居里在科学方面是居里夫人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同伴,在情感上有时居里夫人心灵依托的伴侣。而他们俩都是不愿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浪费可以用来做科学实验的时间的人,在这点上,他们达到惊人的一致。而他们结婚以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大多源自于这些时间。除此之外,他们共同的兴趣对他们所做的贡献野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居里夫人的父亲是物理老师,使得居里夫人从小就对物理及各种实验充满兴趣,而皮埃尔•居里自小便在乡村长大,以致到长大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充满热情。而自然科学与物理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正因此,他们间的工作与研究可以说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第三,高尚的情操。从《居里夫人自传》这本书中了解到,皮埃尔•居里是一个极为淡泊名利的人。在名誉、奖赏方面,他的态度尤为坚决,他不仅不相信它们有任何用处,还认为它们百害而无一利,谁要一门心思追求荣誉,必将自寻烦恼,而且还会把人的最崇高的目标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例如当舒赞贝格尔想提议皮埃尔•居里授予共和国一级教育勋章,尽管这项荣誉能使皮埃尔•居里获得不少的帮助与方便,但他仍婉言拒绝,而居里夫人在她的丈夫的影响下,也变为一名淡泊名利的人,从而更专注于科学的研究。也正因此,到后来在居里夫妇的努力下,发现并成功提炼出镭时,对镭的提炼方法公诸于世,毫不保留,并没有因此申请专利,帮助自己发财。而正因为他们将方法公开,使得医学界对治疗癌症的方法得到了飞跃发展,造福于千万人民。

或许,许多人都认为居里夫人如此出名是因为她的智商高,但我更认为她的出名,离不开她的自身努力、兴趣与机遇,更离不开她那高尚的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秋传统节日的神话故事作文

全文共 1100 字

+ 加入清单

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云:“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之为中秋节。又因此夜浩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赏月,最盛是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族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天,东京的所有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扎绸彩的牌楼,出售新启封的好酒。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之中少见。显官和豪门,都在自己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铿锵,至晓不绝。一般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并且安排家宴,团圆子女。“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冰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灿如繁星”(见《武林旧事》)。而“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常娥,圆如浩月。”(见《新编醉翁谈录》)

明清以来,民间更重视中秋节。《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云:“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1.传统节日之中秋趣事作文

2.中秋传统节日的习俗作文

3.中秋传统节日的由来作文

4.传统佳节——中秋节作文600字

5.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

6.中国传统佳节之中秋节作文

7.传统佳节中秋节作文

8.传统节日作文400字

9.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

10.中国的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九寨沟的神话传说故事

全文共 2019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南坪县九寨沟,以它独特秀丽的山水景色驰名中外,关于九寨沟也有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九寨沟五绝之彩林。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境内,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成了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被誉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族风情被称为“五绝”。

相传主管草木万物的地神,又称大山之神名比央朵明势巴有九个美丽、善良的女儿。尽管这九位姑娘冰雪聪明又惹人喜爱,同时还拥有世间男子所没有的超强本领,但比央朵明热巴仍然因为没有一个儿子来继承他的志向而感到苦恼。不过,他还是很爱自己的这九个女儿。他在水晶般明亮的大岩山中,为女儿建造了很多漂亮舒适的楼阁庭院,让她们吃世间最好的东西,看世间最狂犬病的景色。为了更好地保护几个女儿,比央朵明热巴每次外出时,总是把大山之间紧紧地锁上。

九位姑娘一天天地长大了,出落得一个比一个优秀。她们想像男子汉一样,走出秀楼,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一番,学些本领,为父亲多分担一些事情。可是,要想出去经历风雨,父亲是不会同意的,就是走出这道房门都是件难事。

这时,最聪明的九姑娘提议说:“我们各自都会变幻,可以变成一只蜜蜂或者蚊虫,贴在阿爸的身上,偷偷学习他如何开、关大门,这样我们就可以出入自由了。”几个姐妹都很赞同。于是,当比央朵明热巴要去察视山川河流时,大姑娘就变成蜜蜂,悄悄地趴在阿爸的肩膀上,学会了开、关门的法术。

九寨沟五绝之叠瀑一天,九个姑娘趁阿爸不在,变成一群彩蝶飞了出去。时值正午,她们来到十二座大雪峰的上空,发现下面沟谷纵横,霉烟四起,清泉溪河全都变成了污水毒气,庄稼都枯萎了,山林中的鸟兽横七竖八地死在溪水旁,老百姓也都一个个死在道路两旁。九个姑娘立刻变幻成人形,走到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婆婆面前,问她这里发生了什么。老婆婆说:“姑娘,你们快走吧。这里来了个叫蛇魔扎的妖怪,据说,他只要杀死十万条生命,就能天下无敌。他在所有的河里都投放了毒物,把这里变得乌烟瘴气,毒死很多生命啊。”

“这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比央朵明热巴怎么不管呢?”姑娘们不解地问。

老婆婆说:“那个蛇魔扎很厉害,比央朵明热巴几次都败在他的手上。”

姑娘们一听,才明白为什么这段时间阿爸一直闷闷不乐,原来是这个妖怪在作祟。她们救起老婆婆,然后就开始商量如何对付那个蛇魔扎。

可是阿爸的法术如此高强,都败给了蛇魔扎,她们几个女子,法术又不高,如何是那妖魔的对手呢?聪明的小九妹突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神秘地说:“阿爸不是经常说阿舅雍忠萨玛很有本领嘛,就连阿妈生前,帮助阿爸降妖除魔的本领都是阿舅雍忠萨玛教的。我们不如去找阿舅帮忙吧。”可是阿舅住的地方谁也不知道,只有按照阿巴石箱里的地图上的路线才可以找到。大家做好了决定,第二天一早,大姑娘见阿爸出门了,就从石箱里偷出了地图。

九寨沟五绝之翠海她们按照地图上所标的路线,变做九条飞龙,朝西天飞去。她们经过冰峰幽谷,冰雪把她们的龙皮冻成了厚茧;她们飞跃火海群,火焰把她们的龙皮烧焦,眼睛也烧得金黄金黄……几经磨难,她们终于来到了一处烟云飘渺的大山跟前。姑娘们抬头望去,半空中飘着一朵祥云,上面站着一个天神模样的人。他就是金刚降魔神——雍忠萨玛。他被姑们娘的诚心所感动,决定帮助她们。

雍忠萨玛取出一只玉石绣花针筒和一串绿色的宝石送给姑娘们,并说:“这个针筒是你们阿妈炼成的,你们见到蛇魔扎,只要把针筒对着他叫你阿妈的名字,万根金针会刺破妖魔的眼珠和心脏;他若还是不服,你们连叫三声我的名字,我会帮助你们的。降服蛇魔扎后,再把绿宝石撒向十二座雪蜂,那里就会恢复原来的样子了。”

九寨沟五绝之雪峰姑娘们向阿舅告辞后,拿着宝物,风雨兼程,直奔那十二座雪峰而去。蛇魔扎见到九位姑娘,露出了可怕的嘴脸,他挥舞着魔爪,喷射着毒气向姑娘们扑了过来。姑娘们拿出针筒对着他,喊出阿妈的名字,只见针筒中万根金针一起射向蛇魔扎,扎得他浑身是血。但是蛇魔扎仍不甘心,他把地上的污水卷成巨浪,冲毁良田房舍,直往雪谷外冲去。姑娘们见此情景,急忙呼叫阿舅雍忠萨玛的名字。突然,空中传来一声巨响,一面闪着金光的镜子挡住了汹涌的洪水,洪水顿时消退了,蛇魔扎的头挂在了宝镜的前面。

正在这时,比央朵明热巴也赶到了十二座雪峰前,他看到九个女儿勇敢地与蛇魔扎作战,赞许地望着女儿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姑娘们请求阿爸让她们留下来恢复这里的山川河流,阿爸答应了她们。

九寨沟五绝之藏情姑娘们把绿色的宝石撒向十二座雪峰,这里的山绿了,水绿了;她们洗过澡的湖泊变得色彩斑斓;她们耕耘过的地方,长出了很好的庄稼;她们去过的树林,鸟儿欢唱,小动物舞蹈,她们所到之处一片生机盎然。九个姑娘帮助这里的人们重建了家园,并分别与九个藏族小伙子结了婚,慢慢地形成了九个部落,分居在九个藏寨中,大家团结如一家。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九寨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名人朱德的故事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朱德的生母钟氏(1858-1944),从小生长在极端贫困、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的流浪艺人家里。钟氏19岁嫁到朱家,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煮了全家的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生朱德的前几分钟还在灶前煮饭,朱德呱呱落地之后,她又起身接着做饭。钟氏生有13个子女,由于生活艰难,有5个刚刚生下来就被溺死。

朱德在两岁时被过继给大伯父。大伯父因无后代,遂领养朱德为嗣。这样朱德又多了一位养父和养母。钟氏晚年知道自己的儿子担任了八路军总司令,仍不辍劳作,自食其力。她唯一所求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见儿子一面,因处于抗战时期,朱德身负重任,钟氏未能如愿。1944年2月15日,以86岁高龄辞世。

朱德母亲去世之后,蔡畅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说,朱德母亲的模范行为是妇女界的光辉榜样。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100多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母性,能育劳动人民领袖。”

钟氏去世之后,朱德十分悲痛,百忙之中写下了《母亲的回忆》,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上。几十年之后,一名外国记者问朱德:“您一生最大遗憾是什么?”朱德回答说:“最大的遗憾就是在老母逝世前连一杯水都没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几天,我阅读了课外书----《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他在本书中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我的印象中,尤为深刻的是斯诺对人物的描写。

这些人物描写,让人读来感觉十分形象传神,虽然只是阅读文字,但是我感觉书中的一个个人物都栩栩如生的站在我眼前,我以为其中最有趣的是彭德怀元帅的形象。

在我的印象中,彭德怀是一位威风凛凛,英勇善战的红军领袖,就连作者也是这样在一开始认为的。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第八篇里介绍彭德怀形象,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结果我却发现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彭德怀还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脱棉衣给小号手,没想到,彭德怀还有这么和蔼可亲的一面,我眼中不禁浮现彭德怀和众人谈笑风生,脸上带着孩子气的笑容的样子。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不只彭德怀一位可敬的人物,如,__,他博览群书,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生活节俭,平易近人。如周恩来,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如朱德,如贺龙等等。正是他们和伟大的中国人民,才开创了新中国这一伟大的篇章。他们是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奠基人。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本伟大的书,是一本代表了中国人民精神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成语故事精选读后感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我不喜欢学成语,因为成语都是四个字,也不好理解。妈妈为此总生我气。

几天前,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妈妈与你一齐阅读此书,而且十分肯定的告诉我,你肯定会十分喜欢此书的,喜欢学成语的。这天妈妈抓我一齐阅读书,翻开书妈妈给我一边读成语一边讲成语的故事,我发现里面有许多我没学过的成语和没有看过的故事。

让我难忘的是这一篇讲的是:两个人拜著名棋手弈秋为师,学棋的时候,认真地听讲,乙却心不在焉。()结果,甲的棋艺越来越高,乙的棋艺还是一样。

弈秋语重声长地对两个学生说:?下棋如果不专心致志,也是学不好的!?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至。

还有的故事是的资料是: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能够成功。

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

没想到,我真的喜欢上了成语,原先每个成语都有一个精彩的世界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我和书的故事:居里夫人读后感1000字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根据学校的要求我读了世界名人——居里夫人的传记。阅读之余,我为居里夫人颠簸的生命历程所震撼,为她那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所征服,为她那在艰苦条件下依旧坚持做实验的不懈精神所感动,为她那敢于创新的科学品质所钦佩!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兰,那时她的祖国正在遭遇沙俄的残酷镇压,有着一个苦难的童年。但她的求知欲,开启了知识的大门。为了给姐姐能出国读书,自己孤身一人背井离乡前往外省当家庭教师。不平的待遇,寄人篱下的生活并没有使她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学到知识,“我”要去索尔本上大学!经过曲折的求学历程,居里夫人终于来到了她梦寐以求的乐园——法兰西共和国理学院。她把这里当成天堂,学习知识的乐园,每天早早来到学院,坐在第一排位子上,希望能一字不漏地听清教授讲述的每一个字。虽然她如此勤奋但还是陷入了困境,她的法语不过关,教授稍快一点,她就跟不上。为了能弥补自身的不足,居里夫人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整天沉浸于实验室中,不愿浪费一秒钟的时间。她为了学习而吃的是最廉价的食物常常有了上顿没下顿,瘦得皮包骨头,用得是最简单的家具,冷得常常手指发麻双肩不由自主地颤抖,累得经常头晕也在所不惜。看到这里,我不由得和我现在的生活作对比,我们生活得太舒适了:三餐食物应有尽有,随心所欲。衣服讲究牌子,家具必须华丽,享受富人的生活。种种情况导致我们空有种种雄心壮志,没有实际行动。即使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也坚持不下去。这让我更加佩服居里夫人的拼搏奋斗的劲头。正是居里夫人持之以恒的态度使得她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惟一一位两度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在后来的日子里居里夫人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与丈夫一起发现了“镭”,它的发现对科学做出了最重大的贡献,创造了化学界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

一个爱国,热爱科学,公私分明的居里夫人!一位在科学的道路上永垂不朽的居里夫人!因为“镭”她使科学在当时迈出了一大步,因为“镭”她的双手灼伤,因为“镭”杀死了自己!这让我不得不以她为目标,为楷模,像居里夫人一样有颗高尚的心,无偿地服务于人类,勇于探求真理,抓紧现在的优越条件,专心地学习,让那梦变为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名人成长故事系列之孔融让梨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孔融(公元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为当时著名的建安七子之首,文才甚丰。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洋葱头历险记》童话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暑假,我读了好几本故事书,其中《洋葱头历险记》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的内容是这样的:洋葱头的爸爸老洋葱从无意中踩了柠檬王一脚被关进监狱,洋葱头探监时,老洋葱告诉他监狱里关的都是正直的人,而强盗、杀人犯却在柠檬王的宫中养着。洋葱头下决心就出了监狱里的人。但是,正当他准备营救南瓜老大爷和村民时,却被番茄武士投入了黑牢。在田鼠、小樱桃和小草莓的帮助下,他才被救出来。后来由于青豆律师的背叛,他又落入番茄武士之手,关进老洋葱所在的监狱里。田鼠把洞打到监狱,救出了他和所有的囚犯,柠檬兵纷纷放下武器,大家共同推翻了柠檬王的统治,获得了自由。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洋葱头”,他勇敢、正直,遇到困难一点也不害怕。从这个故事中,我知道了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它是由坚持、恒心、毅力组成的。就像“洋葱头”的坚持,把这种力量用在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我相信没有什么能难倒我的。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也要时时以洋葱头为榜样,学习他的这种精神,让自己变得更出色,更优秀!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国名人故事300字周昉改画的故事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时候,有一天,都城长安的章敬寺前,人举熙攘,热闹非凡。大伙儿围着一幅壁画的草图,评头品足,议论纷纷。有的赞扬它的妙处,有的指摘它的缺陷。

人们都只顾看画,谁也没有注意到人群中有一个人举止与众不同,他不看画,却在侧耳细心倾听各种议论。这个人就是壁画的作者,名叫周昉,字景玄,是唐代着名的画家。

当时,唐德宗命他画章敬寺的壁画,他接受任务后,苦苦琢磨,精心构思,有时甚至睡梦中都还在念叨着如何作画。画好草图后,本可一气呵成,但周昉没有这样做。他想,轻率从事,草草求成,是决不能取得突出成就的,于是,就想了个巧妙的办法:揭去遮在画上的帐幕,让众人批评指点。

因章敬寺与长安的东门紧紧相接,是各界人士的出入要道,所以周昉的画就广泛征得了群众的意见。他按照这些意见,认真修改,画稿越改越好,一个月之后,谁也挑不出毛病了,他才最后定稿。画成之后,观众赞不绝口,评为第一流的佳作。

[中国名人故事3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外名人故事》的书,里面都是关于许多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在这些名人故事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米老鼠之父”迪斯尼的故事。

1901年12月5日,活尔特·迪斯尼出生在一个普通市民的家庭,在他5岁时,他们家搬到了一个农场,迪斯尼特别喜欢农场里的小动物们,除了照顾这些动物们,迪斯尼经常做的就是画画,后来,迪斯尼长大了,这个年轻的画家,除了理想其他的一无所有,后来,他费尽周折的找到了一份工作:替教堂作画,可是工资很低,他无力租用画室,便做了一间废旧车库作为住处和画室,有一次,他在车库里看见了一只老鼠,第一次看见老鼠,老鼠跑了,但是后来,那只老鼠一次又一次的出现,甚至在白天也大摇大摆的出现,它在地板上做着各种的杂技,迪斯尼从来没有伤害过它,后来,迪斯尼经人介绍去好莱坞制作一部以动物为主的卡通片,可是他赔的身无分文,并且再度失业,有一天晚上,他想起了那只老鼠,于是他从床上爬起来,拉开打,画出来老鼠的轮廓,米老鼠就这样诞生了。从这片故事中,我感觉我们要乐观的去面对挫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