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爱娜美这朵花的作文应该怎么写经典20篇

浏览

5492

作文

352

有关谎言作文:我不应该撒谎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说谎,就让我想起了一件事。下面大家就来听我来讲一讲吧:

“记得,在我三年级时一次下午放学,爸爸 对我说:“晚上,带我出去吃饭,但是,要把作业写完。”我听后,很开心 ,立即放下书包,开始写作业。不到一会儿,我就跟爸爸说:“爸爸,我的作业写完了!”于是,爸爸又问我:“今天你的作业怎么写得这么快?”我说:“今天没有数学作业,所以写得特别快!”说完,我就收拾书包,准备出去吃饭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到了学校 交作业时,我才想起我的数学作业,还有两面没有写,补吧!来不及,不补吧!又怕被老师 说。哎!到了最后,该早读了,只好不补了。早读时,我的心里有点慌。到了晨会时,我的心里就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当老师检查作业时,组长站起来汇报,汇报完了,老师问我作业为什么不交,我的脸刷地一下红了,用颤抖的声音,说:“老师,我……我忘带了。”老师严厉地说:“你明天一定要带来!”这时,我的心里,才平静下来。

哎!说谎可真不好受呀!我以后再也不说谎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我想,我应该是大漠胡杨作文600字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大漠。人迹罕至。

一颗颗沙砾,覆盖住了地表,覆盖住了人的部落,掩埋了人住此地的决心。意味着死域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连人类提起恐惧都会爬上心头的地方,有几棵枯败的胡杨。胡杨正不屈生长,正以杨的坚韧,践踏着这片死域。

生于凡世之中,注定也就那么平凡。一日一日地上下学,学校,家庭两点一线,难免有不满和厌烦滋生在心头。我背着包,一日日地走在这不能再普通的小路,原本的忍耐,被“厌烦的虫”蚕食着心底的那份决心。不满,交错在心绪,原本专一的我,似乎也放开原本紧攥成绩的手,任其步步下滑,步步下滑……

终有一天,父母提起了意味着警戒的枪,指向了我的脑颈。我也大肆地向他们喧泄着自己的不满。躁动的内心,使我失去了最后一丝的冷静。"啪!"地关上房门,背着父母在门外的方向,任凭泪水大滴流下……

似乎是真的绝望。当我想要再次拉紧成绩的线时却发现自己已力不从心。与父母的僵局使我更加心力憔悴。幻想着重回原先的成绩和不可一世的心高气傲,却一次次被打碎在现实浊流之中,似乎一念之差,使成绩,离我渐行渐远。

偶然,听一个老师上课。我呆滞地坐在下面,老师激情澎湃地在上面讲着,我逐渐从涣散到专注,只因老师讲的一种植物,大漠中的胡杨树。

胡杨生于大漠,长于大漠,又葬生于大漠。在动植物不敢涉足的地方,它扎根于此,而后,万年不朽。

这树的身上有一种品质,令我们每每提起尊敬之心便会涌上心头,那即是坚韧,生命的坚韧。

我想,我应是一棵胡杨,大漠胡杨。用生命的坚韧在茫茫沙砾中扎根,不曾倒下。傲首立此,睨视东方。

我想,我应是胡杨。永远,立于大漠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诺贝尔奖奖金应该有多少钱

全文共 3543 字

+ 加入清单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现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上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谁最符合条件谁就应该获得奖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诺贝尔在1895年的最后遗嘱中,把大约100万瑞典克朗赠与十多名亲友,余下部分(约3100万瑞典克朗)用于设立诺贝尔奖。有人不禁要问,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份遗产为何还没有花完?事实上,诺贝尔奖奖金的发放也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

遗嘱引发瑞典社会谴责

诺贝尔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曾先后立下过3份内容非常相似的遗嘱。第一份立于1889年,第二份立于1893年,第三份则立于1895年,最后存放在斯德哥尔摩一家银行,于1897年初在瑞典公布于众。

在这份遗嘱公布之初,瑞典社会舆论的批评和谴责之声占了上风。报界公开鼓励亲属上诉,反对它的理由主要是“法律缺陷”和“不爱国”。报界说,一个瑞典人不注意瑞典的利益,既不把这笔巨额遗产捐赠给瑞典,也没有给瑞典人甚至斯堪的纳维亚人获奖的优先权,还要瑞典承揽这些额外工作。

最令人丧气的是,诺贝尔在遗嘱中委托瑞典科学院来评定物理学和化学奖金,而该院院长汉斯·福舍尔却主张把诺贝尔的财产捐赠给瑞典科学院。

在遗嘱执行人索尔曼等人的不懈努力下,1898年5月21日,瑞典国王宣布诺贝尔遗嘱生效。1900年6月29日,瑞典国会通过了诺贝尔基金会章程。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的纪念日,颁发了首次诺贝尔奖。

不断缩水的诺奖奖金

按照诺贝尔最初的意愿,理想的奖金额度应该能够保证一位教授在20年不领取薪水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他的科研。1901年首次颁发的诺奖奖金数额约为15万瑞典克朗,大概相当于当时一位教授20年的薪水。不过从1902年起奖金数额一路不断缩水,直至1923年降到大约11.5万瑞典克朗的最低点。

从1924年至1990年,尽管诺奖的奖金数额名义上不断增加,但因为瑞典货币的几次贬值,奖金的实际价值也一直没有达到1901年的水平。在此期间的绝大部分年份,诺奖奖金数额的实际价值都徘徊在1901年的30%至40%之间。

1991年至2001年这期间的诺奖得主最为“幸运”。1991年诺奖奖金数额一跃调整至600万瑞典克朗,实际价值和1901年的奖金相当,诺奖在首次颁发的90年后方才回归初衷。随后,奖金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都稳步上升,直到2001年诺奖奖金的实际价值达到历史最高点,相当于1901年的144%。

2001年以来,诺奖奖金的名义价值都固定下来,每年都是1000万瑞典克朗。但实际上因为全球经济低迷和汇率变化问题,诺奖的实际价值连年下降。2012年,受经济危机影响,奖金缩水至800万瑞典克朗。

诺贝尔基金会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于1900年,是根据诺贝尔遗嘱所建立的私人机构,专门管理诺贝尔遗产及诺贝尔奖的颁发。

机构组成:

1.理事会和董事会

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由各奖金颁发机构挑选,总共有十五名理事。理事们选举产生基金会的董事会成员,但正副董事长不在此内,他们是由瑞典政府任命的。

基金会的董事会,由五名董事和三名副董事组成。他们从董事会的成员中,选举一名执行主任。

执行主任是基金会的行政负责人。

2.四个奖金颁发机构

瑞典皇家自然科学院、皇家卡罗琳医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和挪威议会的诺贝尔委员会。

3.五个诺贝尔委员会

分别负责每项奖金事务。

4.四个诺贝尔学会

分别对每家奖金颁发机构负责。

■关注

诺贝尔基金会是如何理财的?

在长达逾100年的运作期中,诺贝尔基金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钱生钱,这样才能保证诺贝尔奖奖金的丰厚度。然而这一理财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投资范围:怎样才算“安全”?

根据1901年瑞典国王批准通过的评奖规则,这笔基金应投资在“安全的证券”上,这也正是诺贝尔本人的初衷。对“安全的证券”,当时人们将其理解为“国债与贷款”。股票市场则碰都不能碰,因为它风险太大,弄得不好会“血本无归”。但事实证明,所谓安全的投资却并不能保证诺贝尔基金的“安全”,反而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报酬率,随着每年奖金发放、运作开销及税收等因素,历经50多年后,到1953年该基金会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

眼见基金资产将消耗殆尽,诺贝尔基金会的理事们在1953年做出突破性的改变,将基金管理章程更改为以投资股票、房地产为主,这一改变就此扭转了基金的命运,到1993年基金的总资产已滚动至2亿多美元。

该基金会2011年年报显示他们的投资策略原则是:50%左右股票(上下浮动10%)、20%左右固定收益资产(上下浮动10%)和30%左右另类资产(上下浮动10%),另类资产则包括投资不动产和对冲基金。

免税问题:讨论持续几十年

基金会在前50年遇到了许多挫折。税务问题是其中之一。基金会成立的时候,人们还没想过税收问题,尽管诺贝尔遗嘱监护人一直要求对该基金会的投资活动进行税收豁免,但没人理会。1914年以前,基金会缴纳的税率为10%,还勉强能维持。到了1915年,瑞典政府通过了一项“临时国防税”,使基金会的交税率成倍提高。1922年,当年的累征税已大于1923年的诺贝尔奖金了。所以,1923年的奖金创下了历史最低值。

从此以后,关于是否该给基金会免税,一直是瑞典议会的议题。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持续了几十年。直到1946年才有了结果:议会同意基金会享受免税待遇。瑞典议会的这一决定,也感染了美国人,美国规定从1953年起,诺贝尔基金会在美国的投资活动享受免税待遇。

■解析

哪些钱能用来发奖金?

从诺贝尔的遗产接收过来的钱,总共约3100万瑞典克朗。根据章程规定,将这笔钱的大部分用作“主要基金”(即奖金基金,约2800万瑞典克朗),剩下的一小部,用来设立“建筑物基金”(行政大楼和每年举行授奖仪式使用的大厅租金)和“组织基金”。

××年奖金金额=【主要基金的收入-32.5%(主要基金的收入)】÷5

32.5%(主要基金的收入)是基金会各部门的经费。

■延伸

诺贝尔奖奖金怎么花?

纵观历史上所有诺奖得主,奖金的处置方法五花八门。

还债

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芬兰作家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在获奖前共欠出版公司250万芬兰马克的债务,妻子也因过于操劳而去世。

办信用卡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在获奖之前甚至连一个固定的职位都没有,获奖之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我真的需要一张信用卡”。

设置奖项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得主之一的美国神经学家保罗·格林加德,为了消除科学界对于女性的歧视以及纪念他因难产而死的母亲,用所得奖金设立了“女性诺贝尔奖”。

设基金会

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德国分子生物学家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成立了一个基金会,用于资助生了孩子的年轻女科学家,例如为她们聘用婴孩保姆或者购置洗碗机之类的。

科研

1903年和1911年的两届诺贝尔奖得主居里夫人,把所有的奖金都投入到进一步的研究中去。

买房子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在接受采访时笑着说:“我准备在北京买套房子,大房子,后来有人提醒我说也买不了多大的房子,5万多一平方米,750万也就是120多平方米。”有网友评论说:写的作品魔幻,买房还是要回归现实……

买船

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意大利裔美国籍经济学家弗兰科·莫迪利安尼则用他所得奖金买了一艘帆船。

建私人球场

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英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理察·罗伯茨用自己所得的部分奖金,在自家的前院修建了一个私人球场。

旅游

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用这笔奖金周游世界。

给前妻

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1919年和第一任妻子米列娃·马利奇签订离婚协议书时,就预见性地提前约定将自己未来所获诺奖奖金全部交给米列娃以及他们的孩子。

慈善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将这笔奖金全数捐给了法国红十字会和福利机构。

无暇顾及

2012年的物理学奖得主赛尔日·阿罗什,因太忙无暇处理这笔奖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这是我应该做的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早上,我坐上妈妈的电动车去上学,顺便到街上买早餐,那里买早餐的人很多,我耐心地等着。其中有个阿姨是妈妈以前的同事,她一边和我妈打招呼一边拿钱买馒头,一不留神钱掉在了地上,一张二十元。趁她不注意,我把钱捡起来悄悄藏到了自己口袋里。阿姨买好馒头骑着车子离开了。

等到我们买的时候,我说:“妈,我不要买馒头,我要吃炒面。”妈说:“炒面很贵,一份要五元钱,没带那么多钱。”我说我口袋里有二十元钱,妈妈问我这钱哪来的,我撒谎说是奶奶给的。妈妈还是不相信我说的,一再追问我,我只好无奈地把捡钱的经过如实的告诉了妈妈。妈妈埋怨我说:“你怎么不把钱当面还给人家呢?”我说:“反正是人家自己掉下的,不捡白不捡,我又不是偷来的,这二十元钱你要上一天班才能赚到呢。”妈妈生气的说:“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不知道什么叫拾金不昧吗?捡到东西要还给失主或者交给老师,钱拿出来,我去还给她。”

妈妈这么一说,我霎时脸红了,低下头看到鲜艳的红领巾飘动在胸前,我顿时想到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不应该做这样的事情。人家阿姨跟妈妈一样赚钱不容易,二十元钱要劳累工作一天,于是我决定让妈妈带我一起去还钱。

妈妈带我到了那位阿姨的单位,向她道歉,并把钱还给了她。阿姨说,她刚才买菜的时候翻遍身上所有口袋找不到这二十元钱,现在我去还她,她才知道原来是买馒头的时候掉的。她连连道谢,说我是个好学生,是个优秀的少先队员,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是啊,作为一名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应该有拾金不昧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这是我应该做的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在小区里玩耍,忽然看见一位叔叔抓住了一只小鸟,而小鸟正在拼命地挣扎。这时,鸟妈妈站在树枝上发出一阵阵地尖叫声,似乎在向我发出求救的信号。我当时非常焦急,便灵机一动,向叔叔请求将小鸟送给我。叔叔答应了我的请求,叫我抓紧小鸟别松开。等叔叔走了一会后,我就赶紧将小鸟抛向空中。小鸟急切地展开翅膀,和鸟妈妈一道,自由地飞翔在蓝色的天空中。它们在飞翔时,还发出了“咕咕”的欢叫声。似乎在向我道谢。我仰望蓝蓝的天空,对飞向远方的小鸟和鸟妈妈大声喊道:“这是我应该做的”。

从那以后,我经常关心和救助一些小动物,如青蛙,小猫等,并以我的行为去影响和我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我还想和小伙伴们一起,组成一支保护小动物的团队,让更多的小动物得到我们关爱和保护,让我们真正成为动物们的好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家人应该怎么办?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家里如果有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不用害怕,因为日常生活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国内外很多成功的事例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家庭的其他成员完全可以与感染者亲密地相处而不受感染。作为感染者家属,需要做到:

(1)夫妻性生活时应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2)分开使用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等容易弄破皮肤或黏膜的物品;

(3)配偶及性伴侣要定期到正规医院检测,接受医生指导。

感染者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得到家人不同的关怀和支持:在潜伏期内,主要是精神上的关怀,是真诚地接纳而不是抛弃。同时在劳动和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不要使之太劳累。要尽可能地保证感染者的营养。家里要常备一些普通药品,如创可贴、纱布、消炎药等,注意避免发生机会性感染,有了感染及时到医院诊治。在发病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像其他疾病患者一样,需要照料。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很弱,因此,照料时要特别注意不把自己身上的病菌带给他。家里要搞好卫生,保持良好的通风,要向医生或护士学习一些基本的护理知识,按照医生的指导照顾好患者,并积极寻求有针对性地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预防火灾应该注意什么?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预防火灾的措施很多,同学们首先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l.不玩火。玩火时,一旦火势蔓延或者留下未熄灭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

2.不吸烟。吸烟危害身体健康,又容易诱发火灾,要遵守学生守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坚决杜绝吸烟。

3.爱护消防设施。为了预防火灾,防止火灾事故,居民楼、公共场所都设置了消防栓、灭火器、消防沙箱等消防设施,还留有供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安全通道,要自觉爱护消防设施,保证安全通道的畅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我想,我应该是目送者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我想,我应该目送者。在生命的每一个瞬间,无语无息,惟有怅然注视着每一个挚爱或陌生的转身,而他或她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题记

火葬场的深夜,冷得好似不带一点温度。

“这里有休息室,请自便。”再官方不过的回答,一身蓝灰色工作服的管理人员带了口罩,声音,眼睛,都是冰的。他们的白手套,就要推走那一方乌桕棺木。门,偌大的门,关上的时候,也没有一丝声线,好像昔日的风光都埋葬在了日复一日的流转中。

一夜无眠。

清晨的些许阳光透过梭梭交织的厚云,不留痕迹地掠过发梢,像梦的碎片,可望而不可及。身上那一卦粗布白衣,一夜的憔悴后也平添了几缕褶皱,手里那张薄薄的流程单,仿佛要被从指间而来的颤抖捏碎。尽管已经被多少双眸子扫过,但仍觉得不大真实。

“来了。”

人群中细小的声音,转瞬就被湮没,但又那样清晰地传遍每个人的耳畔,我恍惚被撞了一下,像《骸骨之城》里的克莱拉,在扭曲房间里大声尖叫,却是另外一个维度的世界。飘荡着,飘荡着,远方的声音一点点传来,逐渐明明:

“你逃去罢,逃去……”

“快,快去罢。”

我才忽而间记起,本地不成文的约定俗成:凡人死了要赶着去投下一胎,火葬场里的一劫尤其凶险,若不快快逃去,可以超度的灵魂就会同肉体一道被烧掉。

棺木还是动了,人们扑上去抢,去拖,去抓,甚而大闹,我只在边角站着,看着白手套将它不留余地的推走。细雨扑面而来,打湿我额角的鬓发,我伸出手,一次次将它拨开,没有言语,没有声息,更不是冷漠,我只是深深而又深深地凝望远去的方向,在两个世界的边际,送去我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看见——

火化室的大门开了又关。

人们的呼喊在层层减弱。

每一个悲伤的脸庞都无限生动。

每一次驻足都心悸得落泪。

我目送的眸光,越过了人群,越过了厚重的大门,直至越过窗口,落到你最后留给我的样子。我不确定你的灵魂是否听话的出逃,也不确定你是否听到了我们。我只在乎,一遍一遍,用最温润的目光,去目送,去告别,去结束最后的目送。我做不了别的,生命的轮回,哭泣,感慨,承诺,陪伴,都在这一轮的目送中渐行渐远。

龙应台唯一一次不尖锐的文笔在我的心中描绘:所谓至亲异常,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想,我应该是目送者,仅仅在目送中勾勒一面,仅仅是惊鸿一瞥,爱与牵绊,迷茫与孤独,便在缱绻中冰消雪融,如来时般纯净如许。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统文化应该崛起作文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神话,西方文化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挑战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中国社会陷入了文化混乱和文化空洞之中。中国现代文化重构成为迫在眉睫的重任。那么我们是应该以西方文化的眼光审视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应该让中国传统文化崛起从而重构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是明显的。推动着古代社会的进步,是古代中国不断强大。秦国横扫六国,建立统一的大秦帝国。唐宋时期中国就进入了文化繁荣时期。元朝蒙古骑兵横扫亚欧大陆。在明清时期,中国是世界公认的世界第一强国。在欧洲还是黑暗、落后、分裂时,中国早已建立起统一的专制主义王朝。传统文化推动古代社会的发展,古代社会又促进传统文化的进步。古代社会产生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才把中国社会推动到现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传统文化的铺垫,就没有现代社会。

那么传统文化是否对现代社会有促进作用,能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给中国的再度崛起增添持久的动力,是否应该推崇传统文化。那么我们看看台湾是怎样发展的,国民党一败退到台湾,就致力于全面恢复中国传统文化,担起了复兴中华文化的重任,延续了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使命。台湾没有像大陆一样废除使用了几千年的繁体字,台湾学校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古文训练,有了这些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教育,台湾才有了淳朴的民风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且台湾在这些基础之上,较好地发展了民主制度,真正让传统文化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提高了国民素质。所以从台湾的发展来看,合理推崇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我们应当担负起复兴传统文化的重任,传统文化会促进而且一定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想象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在大陆传统文化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后,失去了它的主体地位。那么我们有必要担负起这个责任,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度崛起。

中国在崛起,和平崛起,与百余年前的西方殖民者有根本的不同,中国不搞任何侵略。但是在文化方面却有惊人的一致性。西方殖民者因为强大将西方文化和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也因为不断强大,使其传统文化不断影响世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并且把掌握汉语和来到中国学习作为一种荣耀。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过去我们强大,学习西方;现在我们逐渐强大,不可避免地影响世界。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汉语不仅仅属于中华民族,而是变成了全世界的通用语言。那么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必须担负起这个重任。几百年前,西方人用中国的火药发明大炮,打开中国大门。今天这种事情不能发生。我们应当担负起中华文化崛起的使命和责任,中国是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我们有必要让中国传统文化再度崛起,影响世界。

无论是对我们本身还是对世界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崛起,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影响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应该怎样判定比喻句

全文共 1570 字

+ 加入清单

【有像的句子一定是比喻句吗】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它主要可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借喻。“像”、“好像”是明喻句常用的喻词,因此有些同学一看到“像”、“好像”一类词,就断定它们是喻词,用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不然,“像”“好像”不一定是喻词,带有这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如: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2)线绕在锭子上,线穗子一层一层加大,直到大得沉甸甸的,像成熟

了的肥桃。

(3)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是一个模子里浇出来的。

(4)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

(5)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像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

(6)“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7)我们家乡有许多特产,像板栗、油桐,都是驰名全国的。

(8)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

(1)、(2)句是比喻句,“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

体,“线穗子”是本体,“肥桃”是喻体,它们本体和喻体之间都有相似之处。(3)一(8)句不是比喻句。(3)、(4)句表示同类事物之问的比较,而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在本质属性上一定是非同类事物。(3)句中的“女儿”和“ 娘”都是人,属于同类性质。“娘”是比体,不是喻体。(4)句中的“好像父亲死了似的”同样是比体,也不是喻体。(5)、(6)句表示猜测、推断。“像”、“好像”并不联系两种事物。(7)、

(8)句表示举例,“像”字只起引例作用,分别引出“板栗”、“油桐”和“这样的老师”作为例子。

由此可见,有“像”、“好像”的比喻句的特点是:(1)本体和喻体都出现;(2)本体和喻体必须本质不同或类属不同;(3)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之处。句中尽管有“像”、“好像”这一类词但不符合上述三个特点的句子则不属于比喻句。

(发表于《少年智力开发报》)

【五种“像”字句不是比喻句】

小学课文里,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象”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你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象表示感激。《小珊迪》

句中的“好象”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象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

句中用“好象”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四、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句中用“好象”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象在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 句中用“好象”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

句中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

那么,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

(1)“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

(2)这两个不同类的事物具有相似点。

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就不是。

[应该怎样判定比喻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第五句话:对自己的错误也应该对事不对人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当别人犯了错,多数人总是以宽容之心去面对,做到对事不对人。如 果把犯错的人换成自己,就变得很苛刻,容易感到羞耻,并陷入长时间的自责中。要知道,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总是有限的,所以犯错在所难免,试着从另外的角度来 看待你的错误,比如,错误可能不是你一个人造成的,只是这件事做错了,我还是很优秀的。也许这些理由改变不了事情本身,以及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却可以引导 你的情绪和态度往更积极的方面发展,这样的心态至少会帮助你往好的方向努力。这还可以帮助我们以平静的情绪分析错误的原因。犯错不可避免,可以避免的是接 二连三地犯相同的错误,否则就会变成真正的失败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你不应该这样作文550字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某同学身旁站着气呼呼的老师,他低着头,深感惭愧。发生了什么?让我们看看开启“倒放模式”看看5分钟前的状况。

平时最能讲话的他,最近异常老实,总是专心致志的低着头,看着课桌里的某个东西。他在看小说?不是。他在补救昨晚未完成的作业?不是。他在摆弄无聊的小儿科玩具?也不是。那他在做什么?别急,听我慢慢来说。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李金晔同学目不转睛地,望着课桌里的这个“小玩意儿”,他忘记老师就坐在后面批改作业,便拿出手机,解开锁屏,准备就绪,可在这时,老师一个箭步冲上来,弯腰翻起他的课桌……

“哎呀,胆子不小啊,这你都敢带到学校来!”“……”“你不应该这样,明知道学校不让带手机,你还非带来,这不跟明知道杀人犯法,还偏要杀人是一个效果?”“……”“你等我给你家长打电话!”

嘟~嘟~“喂,李金晔妈妈,你看这孩子,明知道学校不让带手机,还偷偷带来了,这不,我在后面批作业,一抬头,看见了,让我没收了,你来学校一趟吧!”“李金晔,你出来!”老师带他去了隔壁教室……

虽然不知道情况如何,但老师真是大发雷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这气势,这声音,隔墙都能听得到。李金晔同学看来这次可是“凶多吉少”。一阵暴风雨过后,李金晔同学被“释放”了。可就在这时,他的妈妈来到班级门口,凶神恶煞的望着李金晔……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每个人的青春都应该有些故事作文

全文共 1922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的青春都该有些故事,都应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故事。今天我要讲的是属于我们的故事,愿岁月不老,愿少年永少。

还记得那个年代,每个人都单纯到像一个白纸,整天只会“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那是一个盛夏,高考后本应属于狂欢的季节,而我记得我是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度过的,多少辛酸,我自己记得。那年是一个属于奥运的年份,火炬途经洛阳,然后十几个少年呼朋引伴,云集而向洛阳城进发,只为一观火炬传递的盛况,一发多年的爱国之志。先说说当年的那些人吧:我们宿舍的,帅,灿东,争博,洛宜。这些人对于我不是手足,但大家亲胜手足。我们之间有太多同甘共苦的经历,还记得那个月圆之夜的燈节吗?从河滩边走向宜阳县城的每一条街道,再从每一条街道走到河滩边,只记得当时好清冷。海洋,我们住在隔壁村子,虽然是高中才认识的,但总有发小的感觉。

郭佳,记得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同桌,整天厮混在一起,感情自不用说。韩子,哈哈,在我的印象中他应该是连坡班长的好基友,一个班长,一个团支书,整天走的很近(只可惜我们的班长缺席了)。还有外班的强涛是客串的。女生中有洛宜的家室海晓,不谙世事的佳林,善解人意的崔,小娜,虽是女生但是总感觉很豪情的梅梅,还有我们的少数民族美女晶晶。就这么一批人,浩浩荡荡。还记得那天晚上我们是在一个小饭馆吃的面条,吃完后一批人就游荡到了牡丹广场那里,在那里走动,聊天。那个年代,大家聊得最多的就是我考上了大学该怎么办。那个年代大学在我们的心目中都是一片

净土,神圣而神秘。记得后来我们大家买了三副扑克好像,n张报纸,坐在草地上打扑克。接下来的剧情就是一群人被城管同志追的满街跑。到差不多十点的时候,我们开始找寻别的地方驻足。还记得我们的奥运套装吧?亲们。七块钱一件,我们还是团购的。后来走过来才听人家说原来五块钱也可以买得到,因为火炬过后就卖不出去了这衣服。于是我们只好安慰自己这东西质量好。那衣服我至今还留着,不知道你们是否还留着。衣服买好后我们就去了郭佳的姑姑家,因为火炬是第二天传递,而第二天早上要戒严,我们只能等到半夜偷渡过去,哈哈。这里要真诚地感谢一下郭佳兄弟,他的姑姑不收留我们的话我们就都要浪迹街头了。在那里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招待,打扰了他姑姑家的睡觉,他们还对我们那么热情,给我们吃西瓜,陪我们熬夜,真的感激感动。等到半夜2点左右我们就在郭佳姑父的带领下来到了西苑桥头,谁知道这座桥已经戒严了,走不过去了。

只记得当时一排排威武雄壮的武警站在西苑桥上,像训练有素的警犬一样,而我们心目中充满了崇拜之情。过不去了,大家又都很不甘,于是就一群人聚集在桥头,想等待机会溜过去。幸好洛浦公园门是开放的,我们可以在洛河边听听洛河的声音,当时大家还有过用那里的小船偷渡到对面的想法,结果被管理人员发现了。一个晚上大家都是在无尽的踱步中度过的,大家都很困,但是大家都是相互鼓励着说要坚持,聊天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二天早上7点左右终于有那些被安排为加油的群众演员从桥上通过了,当时我很纳闷,加油不是群众都可以吗?政治面貌是群众都不可以去加油吗?之后知道加油的都是训练有素的群众演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集的越来越多,因为群众也该过桥,群众也需要生活。我们由于有七块钱一件的盗版加油套装,才在警犬同志的严密盘查下蒙混了过去,记得我跟小娜是当时第一个蒙混过去的,当时就有种做贼的感觉,生怕被拘禁起来,接着郭佳也过去了。我给争博打电话,争博说他们不过来了,让我们自己看吧,他们等我们,当时我就有种无明业火,大家都是兄弟,怎么可以说这些呢?好在后来大家都蒙混过来了。

我们一起走到了火炬的终点,当时都不太会熬夜,于是大家都是黑眼圈,八点左右就到了目的地,在那里等着火炬从起点传递到终点。站着都可以睡着,记得当时的公厕爆满,我们只好不文明地在马路边撒尿……后来一叔叔来盘查我们,“你们是哪个单位的?”当时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了,只好回答我们是洛阳理工的。“那你们学校来了多少人?”当时无言。只好搪塞到这个问题我们不清楚。好像他也看出了端倪,好在这位叔叔比较地善解人意,对我们说要好好加油。于是我们只好强打精神“加油,加油!”叔叔走后,马路边又坐倒一片。千呼万唤始出来,直到十点,火炬终于慢慢来了,看到了火炬虽然感觉不过如此,但是还是拼命地加油。

就这样火炬传递结束了,我们一群几乎虚脱了的人又晃荡着走到了小饭店吃饭,记得我吃的是炒刀削。至今还是觉得那顿饭太好吃。吃过饭我们就各回各家了,这次经历也随着这一天一夜刻进了我的骨子里,终生难忘。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一些故事,可能惊天动地,可能微不足道。我们的这个故事可能微不足道,但它是我们大家同甘共苦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很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迷茫,才是青春应该有的样子

全文共 1545 字

+ 加入清单

青春?这是一个熟悉的字眼,只记得当时和它亲密地接触过。青春,是那么的一个美好的词语。她拥着那些年热情挥洒的浪漫,那些年懵懂不知的笑容。

什么是青春?正值青春的人儿,不懂得青春是何物,只有在观望了青春的过程,才知道,原来青春是这样的一种启程,不知不觉已经步入青春,而又不知不觉中,青春悄悄的远去。青春永远不知道如何的来,又不如何地去。回过头来看时,青春已经白发苍苍,那些的样子,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热火的青春。青春它也会发光发热,有着不一样的故事,故事里面有很多的不一样的主角,有时候分不清自己是主角,还是配角,那个时候的自己,是身在局中不知情,或是在局外观战看战言。在炎炎的夏日,会穿着一双球鞋,而在操场上跑得气喘吁吁,会在夏日的大榕树下面,听着知了声而沉沉地入睡。夏日的星星会觉得永远是那么明亮,都会不期然地望着天上的星星,希望会有那么的一颗流星,可以许下心中的一个心愿,这个心愿却是埋在自己心底中的永远的一个小秘密,不许别人去问起,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心中的那一团热火把自己燃烧了也不知道。

如诗般的青春。在这样的青春中,充满了色彩和梦幻。会想象着如偶像剧中的情景,发一阵子的白日梦。去一下图书馆,假装着很闲静的,在等待着什么发生,是奇迹,也是一个在心中挠挠得痒痒的梦,梦里面有一个穿着白衣的恬静女孩,只为了和自己相遇。或故意去篮球场中,看一场不懂的球赛,漫无目的呐喊着,只想那个壮实的身影能在自己的眼前出现,或回过头来给一个让人着迷的微笑。其实都不知道,这些像情诗一样的青春,在他(她)们的心中慢慢地漫延。

绿色的青春。就像大榕树上面的叶子,茂密而有活力。最重要的是那绿绿的有生机的绿色,给予以希望,满树的希望,无限的希望,让人兴奋。春天当然是满树的希望,而到了秋天,万物萧条的时候,满树的希望,就慢慢地掉落下来了,留下的失望。不知道,春天还会不会再来,不知道春天多久才来。可知道,落下的叶子中也蕴含了无数的希望,只是,没有去细细挖掘而已。

歌唱青春。青春是一首歌。记得我们那时所钟爱的一首歌吗?有一天,在大街上,会听到那么的一首歌,在轻轻的唱着,会驻足听很久,听完了还想再听。因为它勾起了那些时光。这首歌和一群人唱过,在那时候,那个情景,每一个人都激情地唱着,粉红的脸颊,自信满满,大家手牵着牵,顶着细雨,但却高兴的,因为一起走过那片草地,一起唱着同一首歌,如此的满足,在彼此的脑海中,留下了一个美丽的烙印。也许,对于这首歌的含义,一知半解,可是,那个旋律美好,滋润心房。

其实,青春是一条长长路,永远也知道路的尽头是怎么样的,也不知道路上有些什么,一条未知的路,长路漫漫,有苦有笑,苦得如墨汁般,黑暗而无光茫,乐得就像口渴之后喝上一口可乐,很凉快,很舒服。路途上,有美丽的风景,有同伴,一路走来,我们一起经历了风雨,有聚有散。在青春里面,我们有健强的体魄,有灵活的心灵,有美丽的身影,出现在不同的人和物的面前。

也许,你不记得曾经的青春是怎么的样子了,但是你总会知道,走了那么长的路了,你现在应该清醒了吧。你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你青春时候该有的样子,那是你那时正迷茫着。那时的你,正迷茫得不知所措,好像做什么都不对。想要好好地找工作,但是工作却并不如人意,你失落得一塌糊涂,不知道怎么去改变这样的一种状况。想要好好地谈一场恋爱,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处理这一段感情,矛盾着,犹豫着。你想改变自己,但是却并不成熟,不知道怎么去找到突破口。但是,不知不觉中,你渐渐地走过来了,你也不知道是怎么样过来的,摸着摸着就过来了,然后感叹着,时间过得真快啊。

无情的岁月毫不客气拉着你度过青春,让你还来不及看清它的样子,青春就这样过去了,你一定会很努力地想着青春到底是什么样子吧?告诉你,迷茫,才是青春应该有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有关谎言作文:我不应该撒谎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脑海中有一件事,让我永久清晰,这件事让我后悔万分。

在星期五的那天,正好是大扫除,我准备下午一来就帮大家打扫。于是我下午早早就来了,那时教室里没有一个人,我感觉冷冷清清的。我看见劳动 工具栏里有几把拖把,我立马拿起一把拖把拖地。正因为教室里冷冷清清的,所以我想找一些乐趣,一下子,我的激情劲从肚子里直接冒出来了。都怪这个激情劲,才惹了事。

我找乐子,就把拖把当枪来玩,我的动作很多,比如说瞄准、蹲下、扫射······我玩的正高兴 ,谁曾想,我的“枪”把另一只拖把砸断了。我顿时惊呆了,我不知所措的跳,心里一直在想该怎么办。突然,我恍然大悟,我想:今天正好是沈子路打扫卫生,可以把这个罪名转给沈子路,让他代替我的替罪羔羊,这样老师 和班长 就不会怪我了。我心惊肉跳的等了半小时,沈子路终于来了。班长也来了,其他人看见了拖把断了,都不说,班长来了才说:“是谁把拖把弄断了。”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不是我。"班长那异样的眼光直接扫射到沈子路身上,说:“今天是你打扫卫生,是不是你把拖把弄断了。"沈子路快速地回答:“肯定不是我,我敢保证。"班长还是不相信沈子路说的话,直接把沈子路拉到了前面让沈子路蹲马步。蹲着蹲着,沈子路大哭起来,坚持 地说:“不是我。”后来才让沈子路下去了,因为这次事,才让我后悔万分。

后来我对这件事做出了总结,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自己做的坏事,为什么让别人承担,自己做错事就要自己担当,不能这么懦弱。如果我早想清楚了这些,就不会出现这件事了。我实在对不起沈子路。

以后,我要自己承担责任 ,不能推给别人,让别人替自己受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作文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因此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小学生年龄小,知识水平低,但兴趣很广泛,我们要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和愿望。开始写作时,教师要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鼓励他们多写、勤写,想写就写,要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教学提出的目标之一。我认为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要坚持把定向观察与随时观察有机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

三、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的思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们强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通过阅读,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四、鼓励自主写作,抓小练笔积累。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选题更加个性化,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减少对作文的统一要求,加强对作文的个别指导和评价。另外,还可让学生多练笔,练笔要长期系统地练,形式活泼多样地练,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拓宽训练的时空,适当增加作文的训练量。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下,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及时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训练的空间来看,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作文训练的渠道。教师要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如:绘画、制作、表演等都可以利用,很好地为他们的作文服务。教师还可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作文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强化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思维有三个特性:发散性、变通性、独特性。从发散思维的形式来看,我们可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作文写作:同一题目可多角度选材,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同一材料多种立意,同一材料多种体裁。从变通性、独特性来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不仅对作文教学有益处,对其它学科也有益处。

当然,作文教学仅从上面几点去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加强作文与其它学科的教学联系,还要加强作文评改工作的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生应该知道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10418 字

+ 加入清单

身为小学生的你,起码应该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今天小编就不妨告诉你。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五)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释读】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六)揠苗助长

【典故】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释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可以学宋国农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顺序,如果一心只想早点完成就破坏它的次序,到头来不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无成。

(七)买椟还珠

【典故】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释读】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八)滥竽充数

【典故】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释读】

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

这个故事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下场。

(九)按图索骥

【典故】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释读】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索是寻找、觅求,骥是好马。

(十)邯郸学步

【典故】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释读】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十一)井底之蛙

【典故】

《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

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十二)叶公好龙

【典故】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释读】

我们现实生活中像叶子高这样的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口头上标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动真格的,他们却临阵脱逃了,这跟叶公好龙又有什么两样呢?

(十三)掩耳盗铃

【典故】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出处】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释读】

“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十四)自相矛盾

【典故】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出处】

《韩非子·难势》

客有鬻于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释读】

“矛”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人。“盾”,古代用来保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十五)水滴石穿

【典故】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释读】

成语“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错不改,将会变成大错。现比喻只要坚持不懈,总能办成事情。

(十六)东施效颦

【典故】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住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

【释读】

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着眉的样子美丽,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结果只给后人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

(十七)卧薪尝胆

【典故】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出处】

源于《史记专项王勾践世家》

【释读】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民奋图强。

(十八)夜郎自大

【典故】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释读】

“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十九)愚公移山

【典故】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所属朝代】

春秋战国时代

【出处】

《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释读】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二十)熟能生巧

【典故】

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陈尧咨心里很不舒服,不客气的问他:“喂,你这个老头也会射箭吗?”“不会。”“那么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吗?”“好是好,不过,这只是一平常的技术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老头儿,你说的是什么话?竟然这样悔辱我们师父。你知不知道我们师父的箭术,没人能比得上。你简直太看不起人了。”

“年轻人,你先别生气,我说的是真话。你的箭术的确平常的很,没什么值得夸赞的。”“老头儿,听你这么说好象很内行,那你就露两手给我们瞧瞧。不服气就比画比画。光说不练你有个什么用!”“小兄弟,这射箭的本领我可没有,不过让我倒油给你们看看。”“倒油,这还用得着你这个老头来表演吗?倒油谁不会?别开玩笑啊!”“你们还是看了再说吧。”

老翁说完,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在葫芦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铜钱。然后舀了一杓油,眼睛看准了,油杓轻轻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条细细的黄线,笔直的从钱孔流入葫芦里。倒完之后,油一点儿也没沾到铜钱。

老翁很谦虚的向陈尧咨说:“这也是一种平常的技术罢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陈尧咨听了十分惭愧,从此更加努力的练习射箭,再也不夸耀自己的箭术。后来他的人品和箭术一样好.

【释读】

这个成语,说明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勤学苦练掌握规律,就能找出许多窍门,干起来得心应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作文300字:后悔当初不应该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这件事已经窝在我心里好几年了,简直就成了我的心病。一想起它,我就开始引咎自责了。那时,我真希望有后悔药啊!如果有,不管我付出什么代价也要把它买来。就在七年前的一天……

从一所幼儿园里传来了刺耳的争吵声,是两个稚嫩的声音。

“不是我偷的,不是的”,一个小女生大声分辩到。

“是,就是你偷的,快交出来吧!”说这的人正是我。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我去拿点心时笔擦突然不见了。急得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乱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我想起我推心置腹的好友乌羽白她曾说过这笔擦好漂亮想自己也去买一个。嫌疑便自然落到了她的头上。

“还给我,再不还,我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走!”我满着红红的腮帮说道。

这时,乌羽白的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掉了下来。而我却还在放我的“连珠炮”。

突然的一天,老师告诉我乌羽白要出国了,可那时我因为件事却连“再见”都没说一声。

就在我幼儿园生涯的最后一天时。我抱着怀念的心情打开幼儿园时的书,却发现里面藏着自己当时误以为被乌羽白偷去的笔擦。我就像是通了电流似一颤,脸上立刻红得一只煮熟的虾。

虽然已经过了七年了,但现在每当我看见笔擦,心里不禁由然而生一丝懊悔,一丝哀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这是我应该做的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身边每天许多平凡的事情发生,我在这些看似平凡的事情和人物中领悟了许多许多。

在去年4月初的一个星期天,我们一家应爸爸的好友之邀,来到了海淀区的凤凰岭自然风景区。

凤凰岭景区共分北、中、南三条线路,我们走的是北线。北线多险峻,当我们来到“天梯”底下,看到陡直的“天梯”时自己有点发怵,但当看到了那么多人都勇敢的攀了上去,自己的勇气一下子激发了出来。这就好比我学习中遇到的每一道难题,只要努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我也顺利的通过了“天梯”。翻过“天梯”,哇!这里的景色顿时把我吸引住了。我们一家曾多次路过这个地方,在远处只能看到它秃秃的山峰,使人觉得没什么好看的。今天身临其境,景致与想象的大不相同,完全出乎意料!简直就是一幅山水画,这里的自然景观,更是野趣天成——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层峦叠嶂的山峰,密林幽静、小桥流水、满山遍野的奇花异草,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忽然,前面有人丢了一张废纸,这时就见我爸爸他的个同学几乎同时从背包里拿出了竹夹子,两个夹子迅捷的奔向废纸,我真的不敢相信,这简直不是在抢一张废纸,就好像在抢藏宝图一样,看到他们那认真的样子和那熟练的动作,我相信这肯定不是第一次!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平时也和我们一样,没什么特殊的,我一问才知道,他们从事环保事业已经好多年了。在他们的感召下,我毅然的加入了环保队伍的行列。一张张废纸、一个个废瓶子,都成了我们的战利品。

我们的袋子逐渐鼓了起来。中午野餐时,我看到有的人把废弃物随便的满地乱扔,我上去制止他们时,他们不懈一顾的看着我,嘴里说着脏话,还讥讽地说:小孩子,还挺爱管闲事。我气愤极了,真想跟他们理论理论才痛快!,这时就见我父亲和他的同学,一声不响的,默默地已经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装进了垃圾袋。不见争辩,不闻声响,默默地,默默地……

这时,就见刚才丢垃圾的人们,悄悄地也加入到捡垃圾的行列,一些过路的人,看到此情此景,也自动的加入了我们的队伍。我们这些环保大军,随着山势的起伏,一弯腰,一直腰,就像一朵朵奇异美丽的花,此起彼伏的竞相开放。路边的垃圾在减少,环保的队伍在壮大!

从那时起,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做一些环保及对社会有益的公益活动。现在,我已经是环保行列里的老兵了。我想:大自然是美丽的,人们在享用自然的时候,也要做出与这美丽相协调的行为。保护环境靠你、靠我、靠大家。让我们携起手来,使我们的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我们应该好好见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606 字

+ 加入清单

深秋的雨慢慢浸湿了大地,仿佛是泪水濡湿了整个脸庞。

王祖租去世了,七姑婆打来电话告诉我们。我们没有惊讶,没有悲伤,仿佛就像是问了句今天下雨了吗般的平常,转瞬即忘。我们的淡漠,或许是因为他和我们不是骨肉至亲吧,又或许是他都至耄耋之年才去世,应该是喜事了吧?又或许是我们经历了亲人去世的场面多了,面对生死反而坦然起来了吧?

今天,一早,老公去送行。他打来电话说道:“王祖祖进火化炉了,我也去给爸爸进了三支烟,还把友友的照片翻给了爸爸看。”前一句听来心静如水,后一句听来酸楚半分。王祖祖九十有二,人间稀有啊,能不羡慕与坦然吗?爸爸,去世时只有五十七岁,就因为癌症撒手人寰,这又怎么不让人唏嘘呢。想来老天也是不公的。

冷冷青山,无情火炉,滂沱泪水,这是我们去年才经历过的。说生死离我们很远,其实生死在时空上都离我们很近。人至而立,生老病死在我心中也逐渐清晰起来,由最初的懵懂,到悲痛,到淡定,甚至到坦然。

九七年,爷爷去世,伤心之处隐藏着些许好玩,那时我还是孩子。二零一零年正月,未满四十的四舅去世,丢下孤儿寡母,伤心之处显露出惨然,我首次体会死亡的残酷;同年五月,古稀之年的奶奶去世,伤心之处多份思念;一三年,也就是我结婚的第二年,老公的父亲未满六十因肺癌去世,就葬在公墓,和今天的王祖祖一个地方。

听说王祖祖去世之后,四祖祖难掩悲伤,她被七姑婆从敬老院接回了家,害怕她因悲伤过度无人照顾。当初他们半路结为夫妻,相携走过几十年,这几十年的相濡以沫,是让有些原配夫妻也不相及的。我听后最初惊讶于四祖祖这么大岁数还对生死不达观,她也是九十二岁了。我后来细想,她岂是对生死不达观,是对自己的以后的孤独而感到害怕,对夫妻几十年的情分的一种依恋与不舍。

也就是今年,我的一个远房大爷爷去世了。最近经常听妈妈念叨,说大奶奶——就是这个大爷爷的老婆——经常因思念而哭泣。

他们夫妻在的时候,大奶奶非常苛刻。本来他们的年纪就大了,儿女又都成家立业了,爷爷又是当初的自愿军转业,有退休金的,他们也就没必要种那么多土地。可是大奶奶每年都会种几亩土的玉米和稻谷,累得这个大爷爷在土里张着嘴出气,还说大奶奶曾用笤子驱赶大爷爷干活。

特别是大爷爷生前给他的最后一个电话,是问她在做什么,告诉她给她充了二十元的话费,大奶奶没好气的凶他。谁知那天下午大爷爷就因脑溢血去世了。现在每当大奶奶想到这些,总是情难自禁,老泪纵横。当大爷爷的灵柩从城里回来时,大奶奶懊悔得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的,让当场的人无不动容。现在大奶奶也常常一个人哭泣,赶集回来常在自家屋檐下哭泣,在菜籽地里哭泣,在灶台前哭泣……凡是曾经和大爷爷有个争吵有个笑容的地方都会挑动大奶奶思念的神经,惹得她哭一场。原来思念和孤独是让人一辈子也难以跨越的隘口。

肉体是无力对抗自然的规律,可以瞬间被摧毁,而对旁人的肉体也无痛苦可言,可是在精神上,自然规律的威力不可谓不大,死者也定是难与生者相离,生者更是难与死者相离,而且痛苦在生者精神上是加倍和延长的。

四祖祖和大奶奶的就是这样的吧,而大奶奶还多了份内疚和自责。

烟雨蒙蒙,屡屡青烟,但愿我们的亲人都在天堂,无论人间风雨,你们永远笑颜如花;巍巍青山,此起彼伏,祝愿我们的亲人坟台前都烟火不绝,无论生老病死,我们永远坚强如刚;苍苍翠柏,郁郁葱葱,愿天下所有的人都生生不息,无论天上人间。有一天,我们终将相见。

天上多么美好,但是又多么遥远,甚至遥远得有些渺茫。但它又确确实实的存在我们世代的期许里。而现实,我们应该好好见。

人生一辈子,做过的事就像过年风干了的香肠,如若当初弄得不平整,那么它就是这个样了,心也就熨不平了。只有化为泥土,从新来过。

大家活着时,觉得活着是件幸福的事,相依相偎的。

一个去世时,觉得活着是件难过的事,孤苦伶仃的。

这种情感是对夫妻而言的。难怪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所以,祝愿天下所有健在的夫妻都好好相待,相依相偎。

[我们应该好好见作文1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首先应该是“温暖的家”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小作文触动我了。”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不少学生都来自外来务工家庭,校长李建华一直倡导办有温度的教育。他告诉记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很多家长觉得给孩子吃饱饭穿暖衣就可以了,自己在外面工作打拼就是为了孩子。“我理解的孩子教育,首先是一个温暖的家。而这个小作者的作文中,三到六年级的时光,家是冷冰冰、静悄悄的,让人心酸。其次,爸爸妈妈的陪伴,和他们一起成长,风雨兼程,钱可以少赚点,如果让孩子在他们最关键期缺乏了陪伴,孩子的内心是孤独的、苍白的、脆弱的,可能对他的一生都有影响。”李校长说,他遇见过很多这样的孩子,非常懂事,体谅自己的父母,但是这样的懂事是让人心酸的,他们隐藏内心的孤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