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纪录片基石(汇编20篇)

《大国崛起》是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这里是开学吧为你们收集的一些关于纪录片基石优秀作文,供大家学习,希望对您有帮助。

浏览

6640

作文

777

中国战疫纪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总是期盼新的一年有一个美好的开始,而今年,却是一个不平凡的开端。一场疫情悄无声息的席卷而来。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所有中国人完美的诠释了鲁迅先生的一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

疫情之下,你我同在。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们纷纷行动起来,为抗疫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身残志坚的张定宇院长,孤军奋战的李文亮医生,身先士卒的90后药剂师宋英杰,主动请愿的杜富佳护士......无数的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医生护士,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他们本可以在家休息,但他们没有他们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是贴心送餐的餐厅老板,是默默捐出一万多元的环卫工人,是冒险接送的热心司机,是紧急出动的建筑工人,是奔波街头的外卖小哥......所有人民都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这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什么是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在疫情防治前,举国一致表现出高度同心同德,坚持全国一盘棋,服从党的指挥,同时间赛跑,同病魔对抗,邻里互助。

人民日报评论“传统佳节,因坚守而动人;防控疫情,用奋战来回应。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用自己的行动,承载少人的健康;用自己的舍弃,换来了多少家庭的团圆,这不仅体现着敬业与奉献的价值追求,更展现出一种超越“小家”、成就“大家”的高尚境界。”耳边仍环绕着村干部的真挚叮嘱,眼前仍有着鲜红的硬核横幅。病毒无情,但是人间有爱,疫情之下,你我同在。

我们是不平凡的一代人,生于非典,考于疫情。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着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43年间最不寻常的高三寒假!对于我们而言,注定难忘。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到抗击疫情一线,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学习,不辜负所有人的期待。‘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期待春暖花开时,你我携手共赏繁华盛世。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有信心,我们有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2024纪录片《项南》观后感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一个无私无畏,高风亮节的改革先驱者”,“这是一名百折不挠,为党为人民奉献终身的共产党员”,“这是一位铁骨铮铮,赤胆忠心的伟人”……

19日晚,漳平市象湖镇政府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观看了《项南纪录片的第一集,台下发出阵阵感叹。象湖镇宣传委员、象湖镇红色革命旧址群负责人苏喜斌深有感触:“项南书记为党的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创造了骄人的业绩,是我们闽西的骄傲。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我们红色革命旧址群阵地,积极宣传学习项南精神,让项南精神在我们这块红土地上永远流传。”

学习项南精神,就是要学习他无私无畏、勇于创新、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和人格力量。我们要树立‘安于现状就是落后的思想’,紧紧以“铁心抓项目,奋力促发展”为工作主题,加快建设富强精美幸福的新象湖。我们要把‘项南精神’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对照查摆自己在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项南同志看齐,努力做好各项工作,为经济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象湖镇党委书记陈平超向全镇党员干部发出号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观大型纪录片《拍蝇惩贪》有感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老百姓关注的更多的是他生活中看到的这些干部的实际行为。如果基层腐败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的话,实际上动摇了党执政的基础,而且会动摇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这种信任。

【解说】2015年1月召开的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明确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对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2016年1月,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

【解说】按照中央部署,各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本地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查处力度。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的进程中,这是必然要聚焦的一个重要战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2024重返狼群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小制作小成本。排片极少,本来昨天就想看,但没排片了。是第一次在影院看纪录片,也是有史以来去过的最小的影厅,一排六坐,大概8排?

除了bgm在某些时候有故作煽情之嫌,整个片子很值得一看,哭了好几次。是个好题材,好故事。看完记住了若尔盖草原那苍茫的美丽,记住了亦风、李微漪这两个名字,记住了会狗叫会唱《传奇》的狼—格林。

他可真聪明啊!看格林咬缰绳牵马救人的时候就被他彻底折服了,智商一百八!人狼情太真实了,细节非常打动人。

影片最主要的就是真实。关于野生狼的一切,和人的互动,都是一般电影里无法捕捉无法拍摄到的。看到最后格林被狼群接纳,也松了一口气。

哎~我们能做的真的很少。但不穿皮草不戴狼牙象牙这些饰品总可以做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愿这些动物都能活得更自由自在不再有人祸烦忧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观看纪录片老县长高德荣观后感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曾任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高德荣,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为独龙族群众脱贫致富,竭尽全力、无怨无悔。他的事迹经媒体传播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读者、观众和网民在感动之余纷纷表示,他的形象可亲可敬、精神可感可学,既受到了强烈感染,又得到深刻启发。

高德荣本来有条件、有资格享受较好的物质待遇,但他舍弃了,甘愿回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去,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奋斗在一起,事事冲在第一线,以此为乐;他本来可以正当合理地搞搞“家庭建设”,让自己和家人过得舒适一些,但他没有,而是时刻挂念着国家、民族、家乡和乡亲,只要“大家庭”过得好,他就开心;他本来可以含饴弄孙、旅游消遣,但他选择继续发光发热,把时间精力甚至工资花在为家乡建设、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上。

这么做的原因,在于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深刻——生命的终极意义在于燃烧,人生的顶层快乐在于付出。

支撑他人生选择的动力,在于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信念驱使他追求人的尊严、人格的完善、人性的温暖、人生的充实;是信念塑造他执着无畏、无私无欲、真实质朴、敢作善为的性格。

现实中,也相当普遍地存在汲汲于个人私利、单纯追求个人物质享受的现象,存在利己、虚华、飘浮甚至丑恶的价值判断。这些在高德荣精神世界的映衬下,就显得苍白和肤浅。

人非圣贤,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完全可以有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但人生的境界没有上限,却有底线。人要知廉耻、懂敬畏,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牢道德底线,守住纪律红线。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世界怎样变迁,对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应该是如一的。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从来都不是生冷空洞的口号。

高德荣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幸福之上,把个人的尊严建立在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之上,他收获了有意义的人生,收获了群众的拥护,收获了同事和社会各界的尊敬。他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也是美丽的。

一个人的气质,不在他的形象和着装;一个人的力量,与他的体格和身高无关;一个人是否高贵,不能看他拥有多少钱多少房,而要看他是否有尊严、有担当、肯付出、重使命。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纪录片长征观后感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歌颂这个时代,我们感恩这个时代,我们享受着这个时代,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现在安逸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牺牲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用他们的热血不灭的毅力换来的。

在这个漫长的革命道路中,长征无疑是令人瞩目、令人感叹、令人记忆深刻的。每当听到父辈母辈的大人讲起革命讲起长征讲起毛主席,眼睛里满满的都是骄傲、自豪、感恩、感激。我也是这样,即使没有经历过那样战火喧嚣的年代,但是通过纪录片,我能感觉到当时的条件有多么艰辛,当时的人们多么向往和平。

长征两万五千里,红军将士历经了人生路上也许最艰难的路程,也经历了中华民族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他们为了中国的革命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两万五千里。

许许多多的红军将士汇聚成一个中华民族最有利的绳索,带领着大家走向幸福的新生活,他们尝遍所有的疾苦,把新生活新世界新家园带给我们,他们是勇士是永不熄灭的火焰。   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用了不起的毅力完成战略转移,啃草皮、翻山越岭和敌人打游击,北上抗日打击国民x反动派,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正是如此,我们更加不能忘记红军将士的恩情,不能忘记他们的勇气和毅力,深切缅怀同时也时刻不忘记学习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长征的胜利,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勿忘历史,勿忘英雄,勿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和重要意义,并不是什么硬要与“政治正确”羁绊在一起的选择,而是我们作为一名享受先辈奋斗成果的后人,作为一名“大写的人”,应当持有的果敢和正义。长征胜利80周年了,被一些人忘却的东西有很多,可是我们不能忘记,有志青年不能忘记,天下义士不能忘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天津教育纪录片《道》观后感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为深入推进我局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2016年11月17日体育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在体校会议室集体观看了警示教育片《》。

《道》系列警示教育片讲述了,一个无视政治纪律和规矩,公然反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武红军案件警示录、国有企业严重违纪违法领导人员忏悔实录。

观看之后大家的内心受到了极大地震撼,对我党廉洁从政、反腐拒变的纪律要求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知和认识。以后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自我要求。作为一名党和国家的干部我们应当时刻扎紧廉洁从政的篱笆,要深刻认识到贪图不义之财的危害性,把防腐拒变工作做扎实、做细致。凡是党纪国法所不容的,一定要坚决不碰触。凡是人民需要和党号召的都要积极投身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把廉洁从政、奉公守法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年反腐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在第一集《人心向背》中,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和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等三名落马的原省部级官员同时“亮相”,现身说法。镜头中,他们对自身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和忏悔。

《人心向背》“猛料”十足,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无论贪官落马前后的容颜落差,还是不无诚意的忏悔;无论贪官处心积虑追求奢靡,还是大肆搞迷信,无不让人受到触动。其中,最让人反思的也许是周本顺这句话:从小我们吃过很多苦,所以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痛恨贪官却变成了贪官,在追悔莫及时说的这段话,可信度应该颇高。当年的穷孩子为何成了大贪官?当年颇有志向的才俊为何沦为人人不齿的腐败分子?

粗略说来,不外乎以下原因。一是随着权力的扩大,敬畏意识却弱化,理念和信仰抛了锚。为享乐而将党纪国法抛在脑后,甚至有种再不捞钱就来不及了的“紧迫感”。比如有贪官称,看到商人住豪华房子,坐豪华车,还买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

二是权力越大,诱惑越多,但缺乏节制,终被诱惑俘虏。周本顺说过,我只看到了里面的五光十色,没有看到里面的刀光剑影。商人和官员勾肩搭背,显然不会做赔本买卖,而是以诱饵钓大鱼。以白恩培为例,其妻看中个手镯,大概1000多万元,让某商人购买。如果不是白恩培手握大权,能满足商人所需,他们会如此舍得下血本吗?

还有,落马的省部级官员都称得上一方诸侯,他们没有受到足够监督,相反在任上权力过大,大到一度可以为所欲为,最终落入法网。“官当到了我这个级别,制度对我而言就像牛栏里关猫。”“官当到我们这一级,就没有人敢监督了。”这些也许有夸大其词的成分,但从中可知,一些官员到了一定级别确实不受足够监督,这也是他们乱来的重要原因。

如今,中央已明确提出,反腐败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一旦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形成,官员想腐败也不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纪录片同心战役个人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家家灯火通明的时刻,一种无形的恐惧正拢向关悦的人们,待到大年初一,疫情爆发的消息如海浪般涌向人群,猝不及防。

打开电视,映入眼帘的是无数的白衣天使,他们穿着笨重的防护服在患者间来回穿梭,停驻在患者的床前,悉心照顾,量体温,做各项检查,忙的焦头烂额。但只要一看到卧病在床的患者们,他们就又会重拾干劲儿,继续奋斗,日夜兼程不停忙碌,通常要等到工作一天后,才能凑合地吃上一顿饭。待到患者们健康出院,医者们都会感到欣慰。

在疫情一线上,医护人员尽职尽责,无不在为抢救病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没让众人失望的是,在疫情背后,也有无数志愿者在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工厂,工作人员忙着生产一次性防病毒口罩,为医护人员制作一次性防护服;在各个地方,数不尽的爱国人士在为武汉加油;在日本,民间群众也自发捐助口罩……这些都是无言的帮助。

小到人民,大到国家。在党的指挥下,工程队人们火速建设火神山及雷神山医院,并随即投入使用。在党的指挥下,各路防护人员投身其中,真正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有的在街头喷洒消毒液,有的组织宣传激励人心的标语,有的组建志愿队做各类志愿工作。海外华侨无不在与疫情作斗争。

昨日,偶然又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在医院整天忙于工作的人员摘下口罩,护目镜,脱掉防护服后,脸上是块块红肿,条条印痕,满背的汗水,哪一个不是辛勤的见证。为病人赶走病毒,为更多的人服务。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明明知道有被感染的风险,但他们毅然赶往一线,他们逆行的脚步是最美的,同样,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离疫情发生已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了,全国人民上下都团结一心,为抗击病毒做好防护工作,无数人民在为武汉加油,无数人民都在为中国加油!比起早已过去的非典,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又算得了什么,我相信武汉人民的坚强,医护人员的伟大,武汉会度过难关,中国必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金铁木导演的纪录片《大明宫》观后感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电影《大明宫》是一部记录片。凭影片的名字就知道是在讲宫殿,讲建筑。其实每一个宫殿都有一个故事,从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后来的安史之乱,这是中国人最骄傲的一群祖先在世界上最宏大的皇宫中上演的一幕幕动人的故事。三百年的离合悲欢,盛世王朝的跌宕起伏。在一个舞台上,我们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精明强干的女人--武则天;最浪漫多才的皇帝--李隆基;最妩媚清丽的女人--杨玉环;最具才华的诗人--李白。两个小时,用一个荡气回肠不足以形容我看完后的心情。武则天的霸气、杨玉环的浅笑、李隆基的温柔、李白的才思泉涌?一个无可匹敌的朝代,一群举世无双的中华儿女上演了一出惊世绝艳的好戏,影片结束之后,苍然而有力的音乐响起,那仿佛已经成了久远的往事,却又在脑中久久盘亘。宦官政变以及黄巢起义均与这座建筑群密切相关,故事穿梭于建筑之中,使得建筑有血有肉。金碧辉煌的宫殿,载入史册的故事,就像一幅幅画卷一样,为我们重现唐朝的兴,盛,衰,亡。作为一个中国人,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唐长安,这个曾经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似乎离我们那么的近,但却又那么的模糊。《大明宫》与其说是在讲宫殿,不如说是在讲唐朝的故事,唐长安的兴与衰。

全片以叙事的口吻娓娓道来那一段令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历史场景。当看到武则天君临天下时,唐玄宗晚年的奢靡沉醉时,和大明宫的雄奇绮丽毁于一旦时,让人不知不觉如身处那一片明艳又晦暗的天空下,耳边有战鼓声声。这里我们需要记住的只是大明宫曾经作为大唐帝国的中枢,武则天的壮阔,美艳,历史,覆灭,曾经伴随着王朝的兴衰迭遭坎坷。此刻所有的大人物、小人物都是陪衬。大明宫传达给世人的只是她的存在曾经那么真实,在辉煌与落寞中沉浮两百多年并最终走向了自己命定的归宿。《大明宫》是金铁木导演的又一力作,旨在还原中国历史的巅峰时刻。无论是投资、特效制作,还是主题,都充满了史诗片的特质。本片从玄武门之变开始讲述了唐朝两千年的盛衰史,涵盖了唐朝宫廷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战争生活、娱乐生活等多个方面。为观众复原了只能存在于想象中壮丽辉煌的大明宫,而且还将大唐历史风云徐徐展现,如画卷般铺陈。

《大明宫》是以大明宫为载体,通过不同时期的主人公身上的故事串联起来,包括武则天、唐明皇、杨贵妃、李白等人,但故事的核心是为了向世人还原一个真实的大明宫,向世人梳理唐朝如何兴起、发达直到衰败的过程,同时再现盛唐盛景。第一次真实、全面地解构大唐文明。由大明宫串起大唐的兴衰。该片浓缩了大唐帝国的辉煌与衰败确实展现了唐代大明宫的辉煌,这一宫殿的命运紧紧系着唐王朝的兴盛。导演给我影响最深的是讲述日本在向唐代学习时建造的寺庙出现的火车穿过的背景!这一镜象将历史和现代通过动静结合的方法串连了起来。即时在经济发达的日本今天,唐代的身影还是深深烙下了足迹。影片中的配乐也不错。尤其是霓裳羽衣舞的配音和武则天出场的配音很好听,很据历史的味道但又不失淡雅。总之这部片子不像以往历史纪录片单纯的讲述,而是将大明宫的命运与唐朝的命运一脉相承通过几代君王和历史事件的串接展现在了观众面前,生动不失乏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央视2024同心战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的春节前夕,在热闹的城市——武汉,一场可怕的瘟疫传播开来。在刚开始听说的时候,我了解了许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资料,虽然钟南山院士都出来了,但是国家的迅速反应,也不至于太严重。谁也没有想到,它越演越烈······目前,感染人数已经超过2003年的“非典”。新型冠状病毒的致死率不高,有14天的潜伏期,而它最可怕的是:目前资料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在潜伏期就具有传染性。

然而,灾难不能使中国人民退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行各业都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面对疫情,武汉一确诊感染护士痊愈出院后,重返一线。面对疫情,祁门县人民医院护士胡异卿奔赴武汉。面对疫情,山东女医护人员集体剪长发,只为更好地驰援武汉。面对疫情,自己身患绝症,妻子被感染,却在抗议最前线奋战30多天。面对疫情,有一位商人,坚持口罩卖原价,他说:“做人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与病毒之间的战争。我们不知道这场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但是胜利的一定是我们。因为:灾难来临,有这样一群人“不计报酬,不论生死”奔赴武汉。灾难来临,退休医生、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奔赴武汉。灾难来临,有这样一群人,离开亲人的怀抱,奔赴武汉。······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的主席_发表过这样的演讲:“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就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在短短五天,他就四次谈及疫情防控。铿锵的话语表明:党和政府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和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决态度。

面对疫情,许多人挺身而出,我们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国行动,上下齐心,众志成城,请相信,没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不要忘了,我中华,上下有五千年的历史,区区疫情,怎可打倒我们。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战胜病魔指日可待。那些打不倒我们的灾难,终将使我们更加强大。“风雨过后是彩虹”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把,请相信,“彩虹”会出现。众志成城,风雨何惧,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舟共济,就一定会胜利。

让我们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目标是成功的基石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远航,那么目标就是船手中的罗盘,指引你前进的方向,驶向成功的彼岸。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旅行,那么目标就是立在路旁的标志,指引你行程的道路,直至成功的目的地。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赛跑,那么目标就是那诱人的终点线,向你挥手示意,等待着你奋力冲过它。

所以,有目标者,事竟成。

徐悲鸿有目标:超越外国人,最终使外国人刮目相看中国人;周恩来有目标:为中华掘起而读书,最终成为新中国的总理;中国有目标:打造一届最好的奥运会,最终羸得罗格及全世界的赞美。

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

越王勾践有目标:复兴越国,打败吴国,所以他卧薪尝胆,奋发图强,苦读兵书,最终打败吴国,中兴越国,试想,如果当时越王没有那个目标,他会成功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没有目标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科学家戴维在青年时期非常辉煌,许多稀有金属都是他发现的,他一举成为一名科学界的新秀。然而,在他成名之后,他开始沉迷虚荣和红灯绿洒之中,以至于他的后半生庸庸元碌。可见,目标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目标是一个民族复兴的基石。

中华民族在目标:复兴中华民族,于是我们勇于奋斗,敢于创新,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武昌起义,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无一不在证明中华民族正在复兴。如果中华民族没有发展的目标,那他们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吗?”

目标是一个国家的昌盛的基石。

中国有目标;要甩掉贫困的帽子,要齐身于发达国家之列。从生产第一辆汽车到两弹一星,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到2008年举办奥运会,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这无一不在说明中国正在昌盛,正在崛起!然而,中国没有目标,它会发展那么迅速吗?

当然,只有目标,没有目标,没有毅力与艰苦奋斗精神,也是不可能实现目标的。正如,目标是最排头的数字财富,毅力和权力等为0的数字,如果目标为0,那么你有再多的毅力也是无用的,只有当你有了目标,你才会拥有更多的东西。

目标是指南针,为你指引道路;目标是发动机,为你提供前进的动力;目标是成功的基石,让我们拥有它吧!因为那样,你将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台湾光复》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中日关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实现正常。20世纪80年代,中日关系的"蜜月期"。20世纪90年代,"政冷经热"的摩擦期。21世纪以来,中日关系严重受损,国人对日心态是在矛盾纠结中走向成熟。

正确对待和深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是建立和发展中日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我们将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我们现在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外一种倾向:一种认为“历史早就过去了,不要老扯它了,现在都是讲实际利益”,拘泥于对日本表面的了解和个人的利益,不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另一种认为“日本没有好人,这个国家是中国的眼中钉,对日本统治者和日本一般公众不加区别”,总之是逢日必反,不重视未来中日两国的大局和发展。这两种倾向都可能发生,但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予以正确地认识,不能完全凭情绪去处理问题,也不能完全只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去判断思考。

中国的青少年哈日恐怕同喜欢甚至迷上日本动漫有关,仇日大概和看重近现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而战后又不肯真心道歉有关。两者都有正面因素,如前者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姿态,后者坚守民族气节的传统情怀。问题是都表现得极端了,极端了就有问题。所以,我们不要走极端,我们要理智的看问题。

这些年来,中国公众的理性认识在成长,但是还不够强大,情绪化的东西比较明显。从每个人的角度出发,应该把自己的对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进步具有贡献的事情做好。比如日本的舆论批评中国,说中国人不文明、不礼貌、形象不好,我们确实存在,怎么办?人家前两年说,中国把你的产品做得比我好再说。遇到这种言论我们会无言以对。对于中国公众来说,我们需要把自己做好,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把自己的技术做好、做强,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才是真正面对这种日本对华的正确的态度。我们要从个人具体的日常行为入手、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力所能及之处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发展。每一个人能够从这个角度来想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会变得很进步、很文明、很强大,优势很突出。真正强大的民族是内心的强大,内心强大就会包容、会理性。我们自己强了,那些对华不好的情绪自然就弱了,中国就会有让人追随、敬仰、感到向往的东西。

当前的中国,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只有我们真正发展起来了,屹立于世界,我们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挑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没有实力,空口说白话,还不如把精力放到实干上去。海峡两岸的人民携起手来,以正确的国民心态,共同正视历史,面对现在,开创未来,共圆中华民族复兴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两集纪录片《较量无声》观后感

全文共 2774 字

+ 加入清单

较量无声》通过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颜色革命、北非之乱原因的解读,揭露美国使用和平演变手段颠覆别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事实。下面语文迷网为大家整理提供了较量无声的观后感,一起来阅读吧。

《较量无声》观后感一:

观看《较量无声》上、下集后倒想说两句。

《较量无声》总的来说还过得去,即使不是优秀片子,也是还可以的片子。该片对于批判性思维的人或有辨证思维的人倒有所收益,因为给观众提供了许多信息,也提高了一点警惕,但对于盲从的人产生何种作用则难说了。

我基本上肯定该片后,就不再谈片子的优点,而想说一点不足之处。片子的观点即使不归入那极端观点之类,也属于偏激观点之类。其体现主要有:

一、片面强调问题,没有全面考虑问题。片中说美国处心积虑,与人民中国敌对,似乎是说中国人民不应有敌人,而没有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总是有敌人,打败敌人的方法是中国自强,落后就要埃打,而不是怪那些国家与中国为敌。片中说许多中国人不了解美国,但片中作者也没有展现其对美国的全面观点。美国是个民主的多面国家,各种力量都有存在,美国有其帝国主义的一面,也有其和平友好的一面。中国正确方针是团结美国和平友好的进步力量,发展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共同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干涉。片中忽视了美国内部正义力量的存在。

二、没有抓住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的主要问题是对“敌”斗争?还是其它内容。片中强调对敌斗争,没有说明对敌斗争是中国的主要矛盾,还是对敌斗争应服从于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的主要矛盾在国内还在国外?结束维稳维腐的人治,实现中国的法治和民主化是不是中国的主要矛盾?

三、有些观点有待于商榷。片中说前苏联的解体是苏共领导人的立场不对,没有坚持自己的立场。该片作者没有认识到苏联的社会基础状况,苏联政权与苏联人民的关系,苏联不但是人民要求结束原先的统治形式,而且是苏联统治者也大部分要求结束原先统治形式,少部分人动摇于是否结束之间。在这样的历史状况下,苏共再怎样坚持也只是维持多少时间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势。

一个好片子应给观众一个客观公正,全面合理的观念,而不是只强调一面的观点。

《较量无声》观后感二:

本片由国防大学、总政治部保卫部、总参谋部三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关系研究所联合推出,国防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制作。

本片深度分析美帝亡我之心不死,阐释了苏联解体的启示、美国颠覆中国的手段,尖锐指出党内某些高层干部腐化堕落,成为西方在华利益代理人,立场鲜明地指出转基因、宪政、基督教、南周、茅于轼、贺卫方等均服务于西方利益,并深切呼唤中国需要保护自己稀缺的独立思考资源,坚定党员干部的信念、立场、价值观,以应对西方挑战。

以下是文中精彩片段:

“在客观上,苏联的解体,是冷战结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一个放弃了政治旗帜,放弃了理想信念,放弃了思想武装和敌我意识,最终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对手的政党,一个不是自我完善,而是自我否定,不是锐意进取,而是固步自封,不是相信人民的力量,而是相信西方神话进而失了执政根基的政权,一步步走向衰落和覆亡是必然的。”

“热情地伸出橄榄枝终结冷战的苏联,不仅没能得到自己热切期盼的战略回报,反而在对手的顺势一击下,瞬间毁掉了几代人70多年艰难积累并付出民族高昂代价所成就的全部基业。”

“在空前胜利中,受到巨大鼓舞的美国精英们,大胆地选择了后者(在接触中改造中国的战略),他们非常自信地认为,只有接触接近和接纳中国,逐渐将中国纳入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才能更有利的分化瓦解中国。”

“美国动员国家战略资源强力推广的转基因粮食,实际上就是美国控制世界粮食生产、进而控制世界的手段。”

《较量无声》观后感三:

昨天看了国防大学拍摄的《较量无声》,感触尤为深。脑海中忽然想起了这样一个念头:世界上最强的武器并不是有形的,无形的武器更加具有杀伤力。意识形态的攻击比多少个核弹的杀伤力都具有破坏性,一个强国的标志并不是在于人口的数量,而是在于这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对这个国家存有一种肯定的态度,而这恰恰也是我们国家现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如何从意识形态方面让民众对国家产生认同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之前我们也讨论过中国方面的信仰问题,随着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媒体手段的不断更新,社会上形成了多种文化价值观,以致使现在的民众形成不了一种共同的信仰。而这也恰恰成为了其他国家深入我国内部,甚至是想扰乱我国社会秩序的主要方式。试想一下,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其他国家要想采用有形的武器亦或者是发动战争之类的来获得对我国乃至于对世界的主动权已经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民众的意识形态着手,引用在革命期间所说的"深入群众,各个击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对另一个国家的主动权。所以如何让民众产生对国家的信任感是一个国家当前乃至以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观看完《较量无声》之后,我才真正知道了解到所谓的"较量无声"的根本含义,从民众的意识形态下手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获取对一个国家的主动权。而恰恰就是这样的方式既不会从正面上割断两国的友好交谊,又可以同时获得对这个国家的主动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更何况在新媒体技术不断传播的高信息社会,利用网络的形式将一种民众接受的价值观深入贯彻,

将这个国家为人民所鄙夷的价值观"添砖加瓦",从而使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唾弃感,从而不断向往外国的思想,这样就是所谓的"无形的战争".虽然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但在思想观念上却一直徘徊在中西方的边缘上,所以要想获得对世界上的主动权亦或者更为简单地说不能为其他国家所削弱或控制,让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认同感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如何让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认同感,责任感就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否做到位。而如何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解决民众的价值观问题在当今社会来说简单地说就是——信仰问题。想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之前 2013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和学者都数次提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民众的信仰问题,所以解决民众的信仰问题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现在就建立一个共同的信仰而言,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这个理论体系的来源应该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因为我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其又指导我们实践的行动指南,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就可以找到它的社会支撑点;其次这个信仰还必须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不能像所谓的"共产主义"那样太抽象化了,就可能地可以用大众化语言表达,使其深入民众;最后就是在对待新媒体手段的方式上,尽可能地我国也利用起这个资源将我们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以一些民众容易接触和感触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民众从新媒体的利用中也可以感受到我国的信仰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纪录片走向海洋观后感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走向海洋》揭示了新中国海洋事业起步、发展与进步的种种轶闻秘事,展示了人民海军虽举步维艰却步步雄健的历史步伐,如海风浩荡展开壮丽画卷,使人不能不为领袖们的智慧胆识而击掌叫绝,不能不为先驱者的献身勇气而感怀动容。《走向海洋》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各国争夺海上权益,强国维护海上霸权的现世状况,看得让人惊心动魄;用数据调查反映国人麻木的状况,让人扼腕沉痛;讲到邓小平有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钓鱼岛问题中,“主权属我”的前提被长期忽略甚至有意删去,更让人贲张而坐不住了。《走向海洋》重点分析了国家迅速发展对海洋资源越来越高的依存度及窘迫状态,把海上安全严峻的问题尖锐地挑了出来,带着人们登临“经略海洋”的战略高地,临海凭风、长线思考、催人觉醒,这实际才是主创者的真正用意!因为“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永远保持一帆风顺”,这种警策在当下娱乐成风的中国荧屏上实在难得!

主创者以“一名驻守南沙的战士惊奇地发现”来结尾,让在全片中一直内敛的激情迸发出来,说“中国的疆域不是一只雄鸡,更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其实,这不是结尾!这是对我们走向海洋热情的激发!就作品本身而言,《走向海洋》还只是从历史角度、时代高度,以视听理论的形式,对我们意识缺失的一种唤醒,这还是第一步,还没有真正深入海洋,还没有从人本角度对海洋更加细微地关怀与体察,还存在着因为刻意讲求技术严谨而洒脱不足的缺憾。当然,能在影视大片刻意追求富丽堂皇的流风所及中求得鹤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有《走向海洋》的勇气已经值得称道了。海洋,这个国际纪录片创作的永动主题,曾经催生了《飘网渔船》《蓝色星球》《海豚湾》,和雅克.贝汉的《海洋》,它们是西方人关注海洋生存权益在纪录片上的反映。而我们有关海洋的作品却太少,曾经有过的也只能是沿着海岸线梭巡的小玩艺,眼界甚至没有越过自己的大陆架。说到底,这不是纪录片本身的事,这是整体性海洋意识薄弱的一个映照。现在,有了《走向海洋》的开头,有了一个专门从事海洋拍摄的群体,有了一群热衷于海洋的纪录片人,用纪录片的国际语汇把中国海洋的美丽与深邃推介给全世界的观众,产生中国人自己的海洋大片还远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纪录片《见证》观后感精选范文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原本大街上热闹非凡,现在空空如也、鸦雀无声。因为新冠肺炎人人都宅在家中,不能出门。因为新冠肺炎人心惶惶,就在我们不知所措的时候,涌现了一批又一批“逆行者”。

有一位是医学界闻名遐迩的钟南山爷爷,他就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领军人物。在最关键的时候,钟南山爷爷对大家说“武汉现在很危险,大家千万别去武汉”。84岁的他,跨越了年龄的界限,只身前往他口中那个危险的武汉。到了武汉,钟南山爷爷亲自考察了一番后,得出预防结论:勤洗手,戴口罩,不乱跑,待在家。钟南山爷爷每天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就为了多救一个患者,多挽救一个生命。

有一位是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她曾在抗击非典立下汗马功劳,她就是李兰娟院士。这次她为了研究出测试新型冠状病毒的测试盒,73岁的她一天只睡三个小时,只为救更多病人。刚开始新型冠状肺炎爆发的时候,是李兰娟院士提出将武汉封城,次日上午武汉就实施了这个措施。一月二十二日凌晨两点,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八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门诊部为患者看病。大年三十那天她再次赶往北京,当晚九点多,她从北京返回杭州,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还有一位是张定宇叔叔,他是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也是一位渐冻症患者,医生说他只有十年寿命,但他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在抗疫一线奋战。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医护人员,在接诊时不小心感染了新冠肺炎,他虽然担心,但依旧坚守自己的岗位,与病毒作斗争,用渐冻的生命托起信心与希望。

除了他们,警察、军人、还有许多白衣天使也在一线战斗。此刻,正是因为有这些“逆行者”在前方冲锋陷阵,正因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筑起一座坚固的堡垒,让十四亿人民的健康得到了保障,让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恢复秩序,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学生观看筑梦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筑梦中国》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共分为“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集。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再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是对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的优秀教育片。

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在如今梦想又被提及,并且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是习总书记的号召,将我们原本谈论的话题一下拉到现实,并且鼓励我们前进。而观看《筑梦中国》也使我对“中国梦”的理解更为深刻。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着深远的意义。

伟大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从伏羲明道到精卫填海,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从始皇统一到汉唐盛世,从富庶大宋到繁华明代;勤劳的华夏子孙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我们拥有着物华天宝的“天朝上国”,让世人钦慕、万国敬仰。但只沉迷当下不进取,不奋斗,狂妄自大便会丧失所拥有的一切,历史给了我们多么现实的教训,我们也不能再浑浑噩噩的去面世,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会有发展,才会有进步,所以当时中国共产党发现了存在的问题,领导我们发现问题,运用正确的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真正解决当时的疾苦,从而解放了新中国,解救了困境中的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岁月长河将我们从刚刚的兴起带到现在的强大,所以面对的问题也从一开始的简单到现在的复杂化,所以中国梦的提出也正好符合当下的要求。

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总书记说过“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梦想是太阳,不像一个世纪那样遥远,甚至也不像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经从地平线上蹦出,万道朝霞正照耀在我们的眼前,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更多精彩筑梦中国观后感推荐:

1.2015筑梦中国观后感

2.观政论片《筑梦中国》有感(三篇)

3.筑梦中国观后感1000字

4.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

5.央视播放筑梦中国观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基层党员大型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在大众媒体上展示巨贪们的丑事恶行,这是一种痛,也是一种自信。

是的,你没有看错,从上图你可以看出,这可能是史上最大制作的纪录片,光这个选角阵容上,谁不服?

中纪委又出来抢头条了。虽然近四年以来我们已经逐渐习惯了这一点,但这一次又有些许不同。

10月17日晚8时,央视综合频道开始播出8集纪录片《永远在路上》。整整两天,中纪委和《永远在路上》已经成了一个被刷屏的火热话题。

这部名为《永远在路上》的党风廉政系列纪录片,是中纪委第二次和央视合作推出纪录片,并在黄金时间一套播出;踩着的时间节点,恰好又是十八届六中召开之前——按照计划,这部纪录片将播至10月24日,而六中全会的档期则是24至27日,主题便是“从严治党”。

这部片子有多猛?这么说吧,第一集《人心向背》,观众基本上就已经可以感受到火力全开的架势;更夸张的是,第一部片子才只是放了个开头而已。诚意,首先体现在“范围”上——以前在一定范围内传阅的高官忏悔书,现在全国人民可以直接在电视镜头上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中央大型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中纪委又放大招了!连日来,由中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并迅速掀起收视高潮。落马高官现身说法,透露鲜为人知的贪腐细节,剖析思想滑坡的心路历程。昔日身居高位者,如今以这种方式再次亮相,反差之强烈,令观者感慨万千。

“廉”、“腐”两路,对应着不同的人生图景。这些“笼子里的大老虎”,若一直顺着“廉”路走,践行为民情怀,大抵会拥有安稳生活,实现人生价值;可一旦沾了“腐”字,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便只能如片中那般。腐败的后果摆在眼前,而腐败的原因,往往出于理想信念动摇:“喝点酒有什么不好,喝点酒多有气氛”,“生了一场大病,这个时候思想就抛锚了”。这些真实的心路历程实在让人痛心。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中纪委再推力作,彰显出中央坚定的反腐决心,也为全党带来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提醒广大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补足精神钙质、警惕“糖衣炮弹”。

《永远在路上》亮出了此前的反腐成绩,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标明了反腐决不放松的态度,是一份坚定不移的宣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如果说思想建党重在强基固本,那么制度建党则更像是在立柱架梁。与时俱进扎紧制度笼子,亮明底线、红线、高压线,让“不敢腐”、“不能腐”印刻于心,“不想腐”才能成为真正的思想自觉。就目前来看,我们还需要在扎紧笼子方面继续强化,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实现反腐从治标向治标与治本并举转变。

“拍蝇打虎”只是手段,反腐倡廉从来就不是为了抓几个人了事,最终目的是重构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有这么一个比喻,“如果河里有一两条鱼死了,这是鱼的问题;如果有一片鱼、一群鱼死了,可能就是河受到污染,水生态出问题了。”所谓“万物尽秋气,一室难为春”,只有一边解决鱼的问题,一边解决水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提升。“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营造良好风气,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扫除“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被动腐败,“百花齐放春满园”方才可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信心是成功的基石读后感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个爱看书的孩子,书中丰富多彩的故事总能深深地吸引着我。

今天,我看了《时文选粹》中的一篇文章叫《只要信心不被打碎》,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作者大学毕业后因找不到工作而沮丧万分,沿着乡间小路踽踽独行,这时他看见一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的举止,深深被打动了。作者看见老人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瓦罐全部打碎,只因为这些瓦罐有一点点小毛病。当作者惋惜老人花费了老人许多心血的瓦罐就这样打碎时,老人却说道:“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一些。”

作者听完老人的话深受启发,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加入了打工者的队伍中,数年后也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我看了这篇文章也受到了启发:要成功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必胜的信心和勤奋努力的精神。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人。大发明家爱迪生,他研究发明电灯时,为了挑选最合适的灯丝,试验了一千多种材料,经历了数千次的失败,才以钨丝为材料制成了世界第一个可以供实用的电灯。试想如果当年爱迪生没有信心、耐心和勤奋,那么也许就没有电灯的发明,也许我们现在仍生活在黑暗中。

记得我在去年的暑假,妈妈为了使我有一技之长,送我去琴行学琵琶,老师让我反复学“弹”和“挑”的基本动作,要求每次弹每根弦200下,共四根弦。而且老师总是认为我的动作不规范,我也因此觉得琵琶太难学。一个暑假过去了,我感到太乏味,每天总是要在妈妈反复的催逼下才弹,由于我极其被动的原因,妈妈就不再让我学了,结果现在对琵琶仍然一窍不通。这是我从中应该接受的教训。

我现在还是名小学生,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在学习中、生活中,我们也会有很多失败的时候,但我们往往灰心、沮丧,甚至一蹶不振。这是不应该的,我们应该像文中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那样自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必胜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超级工程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人之健,在于筋骨;国之兴,在于铁路。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我国的综合交通体系中占据着骨干地位,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有着2万公里的运行里程,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它让100多座城市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覆盖人口达到了7亿,每年连接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铁路将全国的客货运输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国家交通事业中做出着巨大的贡献。如今,新一代的高速铁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它的快速便捷使人们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提升。

在一列列飞驰的巨龙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默默的汗水,是千万铁路人辛苦的付出。为了能让高铁更加完善,科研人员们在试验与理论相差颇大的情况下,连夜奋战,终得满意结果;为了能让高铁跑的平稳,超长无缝钢轨的背后是焊接团队高超的业务素质;为了让高铁尽可能的笔直,工程团队们更是史无前例的让大多数线路都放在了桥上,让路基沉降控制在了毫米级的范围之内;为了让列车安全高效运营,调度指挥系统更是面对着天气、气候、地质等种种考验;高铁的心脏——IGBT芯片更是让高铁真正飞驰起来的关键。高铁,真正的使人们生活中距离与时空的概念得到巨大改变。

代表我国高速铁路最高技术成就的标准动车组

一条银龙飞南北,助力祖国腾飞。在为祖国高铁飞速发展而感到震撼的同时,作为一名青工,唯有抱着一颗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当中,为祖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增砖添瓦,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将我们成长工作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

铁路冲云霄,职工奋进更美好,我自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