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20篇)

唐山地震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多年后再次回忆起你对这次的地震有什么特别的感想?为此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观唐山大地震有感优秀作文,欢迎查阅,希望能帮助到您。

浏览

4454

作文

136

篇1:参观唐山地震遗址的作文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唐山地震遗址公园,最先看见的是一只裂开了一条深深裂痕的钟,凝固了时间: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6秒,我想像当时唐山就是在那一刹那,房屋倒塌,城市毁灭,心里不由地颤动起来。我又来到了那一排高大的纪念墙前,墙上刻着一排排整齐的名字,那12块高墙给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不仅是震撼,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建造纪念墙也是给遇难同胞的一种安慰吧!公园中间是广阔而又方正的水池,乱石散落其中,恰似天幕中四布的星辰。

我们又来到纪念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三块凹凸不平的墙壁,墙壁上刻着救灾时的情景,有一副画面令我感受至深:一个孩子的下半身被压住了,三个解放军在奋力搬动那块大石头,而孩子的母亲在旁边号嚎大哭。我忽然感觉大自然很残酷,一个好好的孩子,顷刻之间,他将会失去双腿,甚至失去生命。

还有一副蜡像留给我很深的印:在一片废墟之下,几户人家团结在一起,简单搭建了三角屋。在一旁支起了一个锅子,生了火,里面仅有的水,简单谈不上是水,是水拌泥,泥混水,一个年迈的老奶奶为大家下了些面,分给大伙儿吃,其实,在当时能吃上一口面已经不错了,更多的是饥饿,从这里,我看到了地震后人们的生活艰难,同时也证实了人们的坚强与对生活的热爱。

离开了遗址公园,心情仍是难以平静。然而,在这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自救、军队援救、全国帮助,犹如树起了高大的精神支柱,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打不垮我们众志成城的决心和毅力。看到了遗址公园中的呐喊、抗争和留言,我更加被深深震撼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网上看了电影:《唐山地震》,心灵受到了震撼。《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

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就那么强烈,那么振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人们脚下踩着血水,在一个个死人旁走过,场面令人恐怖,地震过后,唐山下着一场场倾盘大雨,那些孩子们痛失亲人的痛苦,与撕心裂肺的哭声,让我有了几度动容。

啊,人间亲情啊,人间最需要的就是亲情,在地震过后,好心的人们都奋不顾身振作了起来,不顾个人安危,去救他人。这是多么值得歌颂的精神啊。

今天是太平盛世,风调雨顺,一派和谐。可是回头想一想,那个年代的人们,是怎样坚强到底,勇敢的活下来的。这部电影中,最感动我的是那个母亲无时无刻想着自己的罪过,无时无刻不感到心痛。徐帆饰演的那个母亲,说实话,在我把整部电影全看完的时候,我才发现,忏悔其实可以在坚定不移的信念之中,幻想化成爱。那个母亲,在救孩子的时候,不停地重复,救两个,救两个。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生与死,这几个字在他们的脑海中是一个残酷的选择,有人选择生,是因为他们还有理想没有完成。有人选择死,是因为他们失去亲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可是故事中的小姑娘却有一颗顽强的心,坚强地活了下去。这正是残酷环境中,值得颂扬的。人生是条单程线,不售回程票,让我们珍爱生命吧。

今天,我还是一个年仅12岁的少年,人生的许多事,我还不太懂得,但通过这部电影,我似乎成熟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其中最值得我珍爱的就是人间真情。感谢这部电影的导演以及各位演员的精彩演出。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虽然现在生活安逸,无忧无虑,但并不意味着我们面对的永远都是鲜花和微笑。人生道路上难免挫折与磨难,让我们为不测的人生做好未雨绸缪的心理准备,为幸福的明天做好坚忍不拔的精神品格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文:他曾经是唐山大地震的孤儿

全文共 1018 字

+ 加入清单

捐赠一亿元。人们将目光转向了他。

一位低调的富豪,同时,也是一位唐山地震孤儿

天灾无情,对张祥青而言,唐山大地震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从此便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从此便失去了父母的庇护,但他并没有从此就失去整个世界。一个人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是需要勇气的,他没有被将要面对的重重的困难所吓倒。从捡垃圾、卖豆腐、卖废钢、到建钢厂……一步一步地,他凭着坚定的信念与不屈的精神,养活了自己,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并以巨额捐款帮助着与他命运相似的苦难的人们。可以说,张祥青就是汶川灾区孤儿的勇气。失去的够多了,必须要比同龄的少年更早懂得坚强,更早磨练不放弃的意志,以更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抛给自己的挑战。因为对于孤儿们而言,自己活得阳光快乐,能够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难题,才是失去亲人的最好的慰藉,才是对失去的亲人最好的交待。

生命永无休止符,没有什么打击能够宣告我们的生命不会再流光溢彩,也没有什么困难会将我们压到万丈深渊,让我们无法再活在世界光亮的舞台。海伦•凯勒能够噪名于世界,史蒂芬•霍金能够让思绪遨游在无始无终的宇宙并为人们显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贝多芬能够在失聪之后创造众多流芳千古的名作,我们还能说身心的打击一定会沉沦一个人吗?这些在苦难旅途中的巨人们,以其耀眼的光芒充实着这个社会的信心,但生活之中仍有许多人甘于沉沦。

繁华街道上,地下通道中,人行天桥上,仍有许多等待施舍的人们。人可以“贫”,但不可以“穷”!那些生活维系在别人施舍中的人们,往往是在为自己对生活的胆怯与懦弱找借口,觉得自己遭受的灾难已经毁掉了自己所有的能力,所以能堂而皇之地把自己所受的灾难书写在地上、纸张上来博取他人的同情。殊不知,他们的能力不是毁灭于受打击之时,而是一点一滴地风化在他们等待的日子里。心与思维决定了一个人的荣与卑,那些人对不起他们仍可利用的身体,或许在此时,心与思维能将人分出卑贱,怎样的一颗心决定了怎样的一个人生:或是泯灭在世界昏暗的角落,或是活跃在视线的聚集点。一个人终究要活的勇气。要活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对得起消逝的资源与死于天灾的生命。

让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张祥青,他曾是唐山大地震的孤儿,他曾经面对一无所有。曾经的苦痛不是一个人丑陋的伤疤,而是一个人华美的点缀。或许我们心中的痛无法忘却,可我们创造的成绩,对社会的奉献能够减轻社会的“疼痛”,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痛的价值吧。这样,才能让我们永远不再痛苦。曾经已是过往,今天阳光灿烂!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唐山地震的观后感小学生作文优秀篇

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7.8级地震,死亡人数24万。

那个年代已经远去了,但是年代划下的痕迹还留在人们的心头,那些长眠在废墟底下的同胞已经看不见飞在天空中的神舟号,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半截肢体的同胞再也无法完整。这是一场无法拯救的灾难,在灾难面前,人类总是显得如此的无能为力。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8.0级地震,死亡人数8万。

历史总是在不断地演变,也在不断地重复,在历史面前,人类也是无能为力。所以,历史和灾难总是分不清谁是谁的历史,谁是谁的灾难。历史记录得最多的,永远都是灾难。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之间34年过去了,今天是唐山大地震34周年纪念日,发点感慨,缅怀一下那个我陌生的年代和我熟悉的生命。

下面是《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无剧透,放心浏览。

前天,去电影院看了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没什么感觉,可能是我太冷血了,又或者我真的够淡定,没有想象中好。我也只能说,是我期望值太高了,要是像《阿凡达》那样,完全没有期望值,它反而会给我大大的惊喜。《阿凡达》是我在去看电影前一天晚上我才乱选一部片来看的,之前完全不知道什么电影,结果被惊喜了。

但是《唐山大地震》不一样,经过媒体铺天盖地的评论,我刻意回避了很多剧透的报道文字了,但还是有一些对白我都已经知道了。开头的特技很好,但是对于也在电影院看过《阿凡达》、《2012》、《爱丽丝梦游仙境》这些大片的我来讲,那五分钟,刚好算一个暖场的镜头而已。不过我也没期待它是一部灾难片,中国还没有真正的灾难片,只有历史片。想看灾难片,去看历史片就完全可以顶替了,同样会看得你很难受。别拿《超强台风》这些片子来糊弄我说是灾难片,顶多是观众的灾难而已,我宁愿看苍井大姐我都不看它。

说回这部电影,开头看的5分钟特技,很好看,吓得旁边的真菜凉子连连惊叫,其实没什么,不就是灾难而已嘛,小灾死不了,大灾跑不了,都一样。电影其实还是很搞笑的,以至于我都忘记了哭,虽然媒体吹嘘这部片是催泪大片,分别列出了4大笑点8大哭点,我在那些笑点笑了,在那些哭点我也笑了。因为我乐观,我不哭,我只是感动地微笑。真菜凉子似乎比较入戏,在第一个哭点出现的时候,我就很及时地递上了一张纸巾。那些满地尸体,让真菜凉子觉得很恶心,但是我一点感觉都没有,我还怀疑自己职业是不是“仵作”。

感动是很感动的,但是还不至于哭,原因很简单,我找不到共鸣。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缺少一种共鸣,可能我是没有经历过大灾大难,所以电影碰触不了我最脆弱的神经,没有像《岁月神偷》那样,演进了我心里去。我唯一流泪的地方是看到汶川地震的军民鱼水情,各方各界齐救灾那个情景,那种无私的大爱,那种在灾难面前的民族气魄把握感动了。(没办法,我水瓶座的)

《唐山大地震》不是一部历史片,也不是一部灾难片,但是是一部很有诚意的温情片,所以,我不会傻逼地用还原历史真相,灾难特技欣赏这些要求去要求这部片,我只希望看完后,我觉得生活还是有希望,活着还很好,我很快乐。《唐山大地震》勉强可以做到,相比起我至今不敢看第二遍的《岁月神偷》,这部片明显缺少一种让我共鸣的情绪。

不过在众多商业片之中,《唐山大地震》还算是比较优秀的片子,只是我期望值高了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唐山大地震小学生作文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寒假里,我终于写完老师所布置的寒假作业后,所以我兴致勃勃地就去电影院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它就是:《唐山地震》,《唐山大地震》这一部电影,主要向观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慈爱的母亲有两个孩子,分别是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大家子人幸福的生活着。可是好景不长,突然有一天地震了,这位母亲在灾难面前,只能选择一个孩子,于是,她毅然的选择了儿子。让天真的女儿误以为,母亲重男轻女,不疼爱自己。救援队员发现了女儿,并把她送到了医院,女儿在鬼门关走了一遭,最终被医生妙手回春的技术救活了,唐山大地震有二十三秒,女儿埋怨了母亲三十二年。后来女儿结了婚,自己当了母亲后,才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母亲并不是不疼爱自己,只是没有太过明显的表现出来而已。

通过在电影院观看《唐山大地震》这一部感人的电影,我感触颇深。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她们对自己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对他们的爱也都是无私的,不管她们在哪里干什么,都在时时刻刻为孩子担心,吃得饱吗?穿得暖吗?也不管在做什么,也都是因为对孩子有好处的,绝对不会被理解为害孩子的意思。因为有一句说得好:“虎毒不食子”。父母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才会做的。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我以后绝对不能再让父母为我操心了,他们每天为了养家户口在外工作已经够辛苦的了。以后我要做一个懂事、听话、孝顺的好孩子,好女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唐山大地震读后感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之际,新闻热播关于《唐山地震》的票房、精彩片段和影评,并称之为“XX年最感动的电影”。我半信半疑,它真的那么感人吗?我按捺不住好奇心,于是用自己所有的积蓄换来了唐山大地震的影票。

这部电影围绕着亲情,讲述了原本幸福的一家五口,在唐山大地震时,父亲身亡,母亲只能救一个孩子。当她面临着如此艰难的抉择时,母亲救了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姐姐方登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她奇迹般活了下来,被解放军收养了。而母亲却多年如一日地惦记着女儿,认为自己对女儿亏欠很多。方登一直没有原谅母亲,她怨恨母亲当年抛弃她。直到汶川大地震,她被废墟上的母亲的一举一动所深深感动。于是,她理解了自己的母亲,并彻底地原谅她。看完这部电影,我眼睛湿润了,心弦为之颤动…… 这部电影催人泪下的原因,并不是什么惊心夺魄的传奇故事,而是人间最美好的亲情。让我倍受感动的是,奶奶无情地留下媳妇在唐山生活,硬要带余震后仅有一个胳膊的孙子走。当老太太在车上,看见小孙子哭哭啼啼要妈妈时,当老太太看见媳妇失去儿子痛不欲生时,她的心软了,把孙子留在了媳妇身边。看见母子相拥的情景时,我留下了心酸的眼泪……观众还没从刚才的感动中回味过来,就又陷入了另一场感动之中。当母亲扑通地跪在地上向女儿道歉时,我的心紧紧揪在一起,眼泪随之流下。这是多么浓厚的亲情啊!母女久别重逢的一幕,母爱的伟大再次激荡我的心头。

是啊,我们应该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做人要知足常乐,一家人温馨地生活,不就是一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吗?有的人为了财富,错过了亲情,他们整日数着钞票,却数不出真正的快乐。难道这样的人生也美满吗?一家人在饭后团聚在一起闲聊,充满了欢声笑语,比起他们,不知幸福多了! 我们要珍惜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不要对父母的爱不屑一顾,他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很多。做人要知恩图报,孝顺父母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机会。若错过了,就后悔莫及!

《唐山大地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发自内心的震撼。我明白了很多,从今开始,一定要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个亲人,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了电影频道播放的《唐山地震》这部电影。

1976年的唐山。父亲,母亲,还有一对龙凤胎,姐姐叫方登,弟弟叫方达,四口之家,过着平安的生活。一天夜里,一场大地震突然来临。方登和方达两个孩子被一块厚重的水泥板子压住了。救援人员试图抢救他们,由于只能用撬棍,救一个,另一个就会被压死。母亲希望两个都救,由于时间紧迫,这是不可能的事。母亲最后决定救弟弟。幸运的是,姐姐居然没死,醒了过来,从死人堆里走了出来。后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收养。姐姐不明白为什么要救弟弟,十分恨她妈妈。尽管知道她的家人的名字和地址,但她一直没有联系。

三十二年后,汶川发生更大的地震。经过大地震方登和许多的唐山人一样,参加了救援的队伍,尽管那时她已移居到了加拿大。方登遇到一对母女,女儿的一条腿被压住了。救援人员试图救她,但是,要救她女儿就得把废墟中间拆掉,在抢救过程中,已经牺牲了抢险队员。继续这样做,对女儿和抢险人员都有危险,母亲决定截肢。当母亲见到女儿失去一只腿后,悲痛欲绝。姐姐方登看到那个母亲伤心的样子,也了解了她妈妈当年的心情。世界很小,在地震救援的时候,方登见到了32年未见的弟弟方达。从方达与别人的交谈中,也知道了母亲这些年因为放弃救他所受的心灵的煎熬。后来也看到为她立的“墓”里母亲为方登买的一本本的课本,更是体会到了妈妈痛苦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00字

全文共 1556 字

+ 加入清单

影片的开头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旧唐山的风景画:繁忙的人群,密集的楼房,飞扬的标语,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突然,天空中有成千上万的蜻蜓慌慌张张地从远处飞来,似乎要有什么灾难即将来临。

方大强是某工厂的工人,膝下有一对双胞胎,姐姐叫方登,弟弟叫方达,妻子叫李元妮。在1976年晚,方登和方达为争一个西红柿而吵架,妈妈对方登说明天再给她买,方登才消气,但是这一等却等了三十二年。

1976年7月12日晚,方大强家,方登和和方达正在睡觉。方大强和李元妮在离家不远的工地上。家里书桌上鱼缸里的鱼在不安地游来游去,越来越急躁,越来 越急躁...... 工地里的工人们都要收工了,塔式吊车也已停止了工作......远方的地平线,毫无预兆地,突然闪起了紫色的骇人地光,紧接着一场灾难来临......裂 纹突然爬满了房子,地面也变得起伏不平......方大强拉着李元妮跑,而方登和方达尚在屋内......刷着标语的墙在颤抖着,塔式吊车垮塌了下来,很 多未能及时逃出的人们被急速落下的砖瓦无情地掩埋......方大强和李元妮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住的房子飞快地坍塌......23秒,地震将一座繁华的城 市化为满目疮痍的废墟,使上万儿童失去了父母,上万父母失去了孩子.....风平浪静后,幸存的人们开始清理遇难者的遗体,并寻找幸存者。方大强在地震中 被掩埋,在余震中丧生......李元妮悲痛欲绝地咒骂着上天,同时又意外地发现方登和方达依然存活,却被同一块水泥板压住了,救一方的话水泥板就会向另 一边倾斜,从而致使另一方被压死。于是李元妮面临着是救儿子还是救女儿的痛苦抉择。最后,从李元妮的口中无力地飘出了三个字:救弟弟。话轻飘飘地,仿佛是 在喃喃自语......

数十年过去了,汶川大地震。缺了一条左臂的方达成为了一所公司的老总,并且娶了一位叫小河的妻子。方达曾多次劝母亲搬到新居去住,可是母亲怎 么也不同意,因为她相信她丈夫和女儿的魂魄终有一天会回来看她的,怕他们找不到家。李元妮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失去了才知道什么叫失去。”汶川地震时,方达赶去救灾,意外地碰到了唐山宋志永救灾小分队和他的姐姐——方登。

方登还活着。

方登在拉尸体的车上被雨浇醒了,后来被一解放军家庭收养,后来搬到了加拿大的温哥华。当在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的消息时,因为自己曾学过医, 赶去汶川帮忙救灾,不想竟阴差阳错地碰见了方达,并通过他与宋志勇的谈话得知母亲一直为此事内疚后,认出了方达,并与他回到了家中。方登一进家门,就看见 妈妈早已为她洗好的,泡在水盆中红润润的西红柿。“我没有骗你。”母亲说着,已是泪流满面。这一家经过三十二年风雨后,终于重归团聚。

2008年,唐山市政府为在地震中遇难的24万同胞修建了罹念墙,墙上刻着他们的名字,籍以缅怀遇难同胞。

2010年,唐山大地震罹念墙前。一位华发老者对着罹念墙上儿子的名字喃喃自语: “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

《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可以使每一位观看它的的观众为之动容。地震时惊险的场景,地震后失去亲人的人们悲痛的神态,离别数十年后再次重逢的 场面,都无不触动着人们的心弦。同时,它又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最有意义的现在。

此外,作为一个唐山人,这部电影也让我感觉十分亲切......陡电厂的烟囱,南湖公园,唐山百货大楼,新华电影院,《读者文摘》......以及那纯正的唐山方言,都让我产生很浓烈的亲切感。

今天,我和妈妈去新华电影院看了一场很有意义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由冯小刚导演,改编自小说《余震》,讲述了唐山大地震后一个一家四口生离死别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全文共 63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星期六,我在电脑上查找《唐山地震》这部新出的电影,这部电影是根据1976年7月28日在唐山发生的一次7.8级大地震而制作的.在这次的大地震中,造成死亡人数多有242769人。

在这部影片中,讲述的是姐弟两人在大地震中都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还有生存迹象,但他(她)们的母亲只能选择救其中一人,最终选择了救弟弟方达。但姐姐方登却奇迹生还,被解放军叔叔收养。32年以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的悲感情节,再一次勾起了当代人们对那一段惨痛灾难的回忆!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的心中有了许多的感慨,我知道了生命是可贵的,没有了,就没有机会在挽回了,我知道了地震是无情的,要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拿生命开玩笑。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还不能够预知灾难的袭来,灾难往往是在人们毫无防备的时候袭来的,就像汶川,唐山,玉树的地震一样。在灾难下,人们不知所措,对面临的困难没有任何的办法,只得去面对。在灾难里,会让人心痛,会让人感动,会让人沮丧..........

在幸福中生活的人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为祖国报效,为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也要珍惜生命,不要把生命当儿戏,生命没了,就不可在挽回。

希望祖国能早日制造出能探测灾难的仪器,使更多的人不用失去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的作文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23秒,32年,这虽然是普通的数字,但在唐山的大地震里却蕴含着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怀念和女儿对母亲的怨恨。这天,我们看了《唐山大地震》这个感人的电影。

在唐山,一直生活着幸福的四口之家。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地震,让这家的孩子失去了父亲,而不幸频频降临:姐姐和弟弟同时被压在一块大石之下,只能救一个,而另一个会死的。妈妈听到了这个消息,伤心欲绝,艰难的作出了选择,一字一顿“救-弟-弟”弟弟得救了,可妈妈并不知道福大命大的方登还没有死,他被好心人收留了,她还怀着怨恨生活在人世间。

我觉得爱是一片青青的芳草地,爱是一个温馨的家园。因为爱,世界才变得如此精彩,人类才变得如此的崇高。而母爱更如一股涓涓细流,虽无声,却能够滋润干涸的心灵。它平凡,却在平凡中孕育着一份惊人的伟大!片中的母亲就是这样,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32年,却依然没有放弃寻找自己的女儿。

一位拥有伟大灵魂的母亲用力撑起了这个家,全凭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面对挫折她坚强,不放弃,笑对人生的精神令我学习。

方登在成长的32年里,并不快乐,以为她的心里一直怀着怨恨,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体谅他人的难处,做一个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勇敢坚强的人。

母亲是为我们雪中送炭的使者,母亲是在风雨中忙碌的天使。

母爱无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唐山大地震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没那么长的夜,此刻怎会这么痛,二十三秒三十二年,让一生失眠,眼角有鱼尾的图案,时间压弯了躯干。二十三秒三十二年。月就没有圆被风吹乱的蜡烛,顶着火焰流泪哭当挖开记忆那一层土,就像经历没有麻醉的手术耳朵塞满了孤独,我听不见幸福

1976年,在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原本美满的家庭,却在7月28日凌晨出现了一个可怕的转折,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

当城市笼罩在夜幕中,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震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一)书籍读后感-名著读后感-小说读后感-教师读后感等-中小学生读后感

母亲得知女儿死而复生,内心的激动与感情的纠葛,包饺子的双手颤抖着,低垂的头和不敢正视女儿的眼神。最后,母亲对当年自己的决定给自己的亲生女儿下跪认错,此时的我再也无法控制早已湿润的眼睛,泪水夺眶而出,不光是我,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

当我们在外面大吃大喝的时候,想过给家里的母亲带点回去么?我们有病时,父母请假抱着我们去医院跑上跑下,回到家,喂饭喂药。当父母终于被病痛折磨,病倒于床榻时,我们是否会像当年他们照顾我们一样去照顾好他们。还是为了业绩,把受病魔折磨的母亲独自留在家中。

你是否会因儿时的一件小事而记恨自己的父母至今呢?父母已经忘记了你成长过程中所有的过错,在他们的眼中,你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他们的希望,但是不要因此而觉得自己了不起,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你!

灾难的飓风过后,唯一留下的就是亲情。就好像这些光亮,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 倒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盖起来,三十二年守着废墟过日子 心灵的废墟上,我们看到一座叫做希望的城,尽管曾经的创伤无法让生命变得完整,我们却看他们依然怀揣着梦想努力前行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寄语唐山地震40周年

全文共 1427 字

+ 加入清单

历经40年的风雨,我们发现,人性才是可以穿越一切的价值,对个体价值的守护,才是我们面向一切灾难的起点。

今天是唐山地震40周年纪念日。40年前,如同一声惊雷,一场7.8级地震撕裂了唐山大地,23秒,24万生灵罹难,弥望尽是疮痍,这场惨烈的大地震,瞬间让唐山变成荒墟,更成了国人心头恒久的伤痕。

40年里,昔日痉挛的大地创口渐渐愈合,那些亲历者则以舔舐伤口的方式不屈地活着。40年后,我们回望这场灾难,不是为了以灾难纪念灾难,以一种痛去承接另一种痛,而是为了于温故中缅怀那被灾难夺去的一个个曾盛开的生命,也感受寓于“向死而生”中的人性力道与“人是目的”的分量。

每次灾难,都该以历史进步为补偿。从唐山大地震发生到现在,中国社会“苟日新又日新”,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而种种变化中,与人类社会进步脉络最为契合的,就是个人价值的被打捞和重新发现——历史叙述笔触越来越多地从集体转向个人,更加注重对个体生命力和人性尊严的着墨,而非将人作为宏大叙事里抽象虚焦的脸谱化存在。

社会学家梁漱溟曾说过:中国文化最大之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个体权利、个人尊严,本是法治和文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旨归;一个社会的成长,也是以对每一个人的权利珍视程度为衡量尺度的。遗憾的是,在过去的传统观念中,集体本位作为主流价值嵌入社会认知图谱中,集体主义也从道德原则泛化到了社会各个层面,计划经济即是其在经济领域的映射;普罗大众多样的生命形态、个体诉求,则动辄被放逐在集体话语之外,个人被认为是集体的附庸,没有独立于集体之外的价值。

但随着中国社会在现代化各维度上的纵深发展,人们的尊严、权利意识不断苏醒,个体的生命和其他方面价值也日益凸显,更多的集体性要求被移至“责权利”的现代话语框架下,更多的权利被重申被保障。中国社会也渐次迎来“大写的‘我’从混沌的‘我们’中凸显出来的时代”。王小波说“个人是尊严的基本单位”,而今天的很多制度、政策和法规,也指向了对个体权利的尊重,指向每个人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由此,我们看到,在2008年兴建的唐山大地震纪念墙上,铭刻着那场地震中罹难同胞的姓名。

人本立场、人文主张日渐深入人心。人们对唐山大地震的纪念,嵌入更多“人性”与尊重个体价值的视角:冯小刚拍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中,不再是宏大的叙述策略,而是重点讲述地震后的个体境遇和人性纠葛,地震也成为个体精神救赎的“试验场”;而媒体对地震幸存者灾后疗伤的报道,对4204个孤儿生活日常和命运“隐伤”的探访,也是落脚于“人”——灾难之为灾难,首先在于它带来的是个体的不幸。关注这些不幸者,进而改善其境遇,也是整个社会需要的人性关怀。

任何灾难,都是对命运共同体的考验,也是对人性的砥砺。命运共同体里的相互守望,亟须对个体价值的珍视。这需要的,不止是灾时的互助搀扶,灾后的救济关怀,更是对个人生命和尊严的充分庇护。我们不止是要在唐山大地震后去帮扶当年的受害者,或在汶川地震后“济川”,更要借此明确生命与个体尊严至上的人文理念,缝合权利保障的短板,让我们所有人不踏入“修短故天”以外的灾难中。

逝者为生者承担了死亡,生者承担灾难的记忆,举凡天灾,莫不如此。唐山大地震过去整整40年了,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年出生的婴儿,如今也进入了不惑之年。历经40年的风雨,我们发现,人性才是可以穿越一切的价值,对个体价值的守护,才是我们面向一切灾难的起点。

纪唐山,念唐山。愿家园永远平安,愿每个同胞都幸福、有尊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征文

全文共 86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在网上看了电影:《唐山地震》,心灵受到了震撼。《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

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就那么强烈,那么振动人心,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人们脚下踩着血水,在一个个死人旁走过,场面令人恐怖,地震过后,唐山下着一场场倾盘大雨,那些孩子们痛失亲人的痛苦,与撕心裂肺的哭声,让我有了几度动容。

啊,人间亲情啊,人间最需要的就是亲情,在地震过后,好心的人们都奋不顾身振作了起来,不顾个人安危,去救他人。这是多么值得歌颂的精神啊。

今天是太平盛世,风调雨顺,一派和谐。可是回头想一想,那个年代的人们,是怎样坚强到底,勇敢的活下来的。这部电影中,最感动我的是那个母亲无时无刻想着自己的罪过,无时无刻不感到心痛。徐帆饰演的那个母亲,说实话,在我把整部电影全看完的时候,我才发现,忏悔其实可以在坚定不移的信念之中,幻想化成爱。那个母亲,在救孩子的时候,不停地重复,救两个,救两个。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生与死,这几个字在他们的脑海中是一个残酷的选择,有人选择生,是因为他们还有理想没有完成。有人选择死,是因为他们失去亲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可是故事中的小姑娘却有一颗顽强的心,坚强地活了下去。这正是残酷环境中,值得颂扬的。人生是条单程线,不售回程票,让我们珍爱生命吧。

今天,我还是一个年仅12岁的少年,人生的许多事,我还不太懂得,但通过这部电影,我似乎成熟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其中最值得我珍爱的就是人间真情。感谢这部电影的导演以及各位演员的精彩演出。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虽然现在生活安逸,无忧无虑,但并不意味着我们面对的永远都是鲜花和微笑。人生道路上难免挫折与磨难,让我们为不测的人生做好未雨绸缪的心理准备,为幸福的明天做好坚忍不拔的精神品格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征文

全文共 894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去看了一部影片,名叫《唐山地震》,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为世道的不公,也为人世间的亲情。

故事发生在1976年,唐山的一个普通家庭里。7月28日晚上,弟弟方达要吃西红柿,姐姐方登也要吃,可家里只剩下一个西红柿了,妈妈把西红柿给了弟弟,对姐姐说:“妈妈明天再给你买。”可是,当天夜里,强烈地震就发生了……爸爸妈妈赶回家救姐弟俩,爸爸不幸在地震中被压死了,妈妈求人救姐姐和弟弟,可是一块石板把他们都压住了,撬弟弟这头,姐姐就得死,撬姐姐这头,弟弟就得死,妈妈哭喊着说:“两个都得救!”可救援的人说:“只能救一个!”上天是多么的不公啊!这不是开玩笑啊,这是两条鲜活的生命啊!妈妈无奈之下选择了救弟弟。可是姐姐并没有死,后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姐姐一直恨妈妈“偏心”,不愿意回唐山找她,妈妈以为姐姐死了,痛苦地过了30多年。一转眼到了2008年,汶川地震爆发,姐姐和弟弟在汶川无意间相遇。弟弟把姐姐带回到家中,姐姐看到自己的“遗像”下面,摆着一盆洗好了的西红柿,妈妈说:“这是我给你买的西红柿……”

看了这部影片,我非常感动!一个西红柿,在一个母亲心上挂了32年。当年,因为只有一个西红柿,妈妈就把它给了弟弟,并答应姐姐“第二天买给她”。却不料当晚就发生了地震,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妈妈被迫选择了“救弟弟”,姐姐因此而恨妈妈“偏心”,其实同样问题摆在弟弟面前,他一样认为妈妈“偏心”。妈妈是无辜的,她深爱着姐姐和弟弟,他对姐姐和弟弟的感情是没有区别的。

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是什么?是亲情!对女儿说的一句话,妈妈记了32年,痛苦了32年,人生有多少个32年啊?母爱有多么的伟大!

父母为了儿女,可以付出一切代价,这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有谁能这样疼爱我们?父母为了我们,不辞辛劳,像老黄牛一样辛苦工作着。父母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人!

爸爸妈妈对我们这么好,我们长大以后一定要报答他们,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我们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不能像片中的姐姐那样,明白得太晚,妈妈已经很老了,这样的后悔太迟了!

这是一部很好的影片,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一个小小的西红柿,饱含着深情,让我无法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唐山大地震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我和爸爸、妈妈看了一场电影——《唐山地震》,整个观看过程中,我的眼泪就像珠子一样往下掉。这部电影十分感人,讲的是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并通过人性的善的一面艰难地自体恢复、融合,最后回归到亲情里。

1976年的一天,唐山发生了一场7.8级的地震,死者共达24万多人。有一个4口之家,地震的当天,两个孩子在家里睡觉,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外面工作。突然,一场历史罕见的大地震发生了。大地顿时激烈的抖动起来,没过几分钟,楼房都裂开了缝,接着,楼板便一块一块地砸了下来,整个城市一片混乱,那两个孩子,一个叫王登,一个叫王达,他们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姐姐王登拼命的叫着:“爸爸,妈妈,救我!救命啊!”弟弟王达也随着姐姐喊叫着,当他们的爸爸妈妈感到那儿时,妈妈一眼就看到自己的亲骨肉,正欲想救孩子时,却被丈夫一把拉住:“你想找死吗?”说完,自己冲进了屋里,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头顶上的楼板砸了下来,丈夫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

此时的王登被楼板压着,弟弟也是如此。这时,救援队来了,他们的妈妈已被救了出来,她请求救援人员快将她的孩子救出来,救援人员说:“只能救一个!”在艰难的抉择后,她便喃喃地说:“救弟弟!”这三个字,恰好被压在下面的姐姐王登听到了,顿时伤心极了。后来,昏迷中的姐姐王登居然在暴雨中醒了,就这样,她成了一个孤儿。不久,她被一个军人高干家庭收养,她的养父养母对她很好,转眼间,20年过去了,家里人都以为姐姐死了。在又一场大地震中,姐弟相遇,先开始,姐姐王登始终不肯原谅自己的母亲,但是最后,她终于明白了母亲的用心良苦,王登最终还是原谅了自己的生母,除了父亲,一家三口终于团圆了……

悲惨而感人的电影结束了,全场每个人都泣不成声。做娘的一个个都在摸着眼泪,对孩子说:“你们永远不能理解真正的母爱,一个做娘的心啊!”是啊,人性是伟大的,母爱更是伟大的!每每想起那震撼人心的情景,我都为之感动,她告诉我人生的哲理,做人的根本,相信这世界正是因为这伟大的爱,才使这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全文共 977 字

+ 加入清单

在那张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唐山地震中,死神冷酷无情的带走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生命,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坍塌的房屋,远远近近连成了一片废墟;往日和谐宁静的唐山变成了人间地狱,地上堆满了尸体,血流成河;幸存下来的人们身上雨水、泥水、泪水、血水混在一起,用双手拼命挖掘者被掩埋的亲人、朋友,烟雾弥漫中,“哭声,喊声,嚎叫声,声声入耳”……唐山大地震那悲惨的一幕幕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主人公原本是幸福快乐的一家四口。地震残酷的带走了爸爸方大强,龙凤胎姐弟方登、方达又被同时压在了一大块水泥板上,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否则两个孩子都活不了,我的心不禁被揪了起来。妈妈元妮迫于无奈选择了救弟弟方达。然而姐姐方达也奇迹般的还生。当本来漂亮可爱的方登肿着一只眼睛、披头散发、浑身泥土、衣衫褴褛的从满地尸体中苏醒过来时,很多人被这悲惨的情景深深打动了,地震啊,你为何如此无情!!!而另一边,妈妈元妮紧紧搂着失去了一只手的方达,她喃喃的念着:“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很多观众擦了擦红扑扑的眼睛。而幸运的方登被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开始了全新的生活。整整三十二年,方登都没有去找妈妈和弟弟。因为她清楚地记得,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妈妈选择了救弟弟,她以为妈妈只爱弟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再次震惊了全中国。已是大老板的方达和身在加拿大的方登都去救援……一家人终于重逢,方登也终于理解了妈妈当年无奈的选择。看到这里,我不禁热泪盈眶。《唐山大地震》的导演冯小刚说过:“灾难的飓风过后,唯一留下的就是亲情。就好像这些光亮,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亲人永远是亲人,血缘关系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这一家人早日重逢该多好啊!

地震是无情的,而爱的力量是无穷。亲情的爱让很多人坚强的活了下来,全国上下对受灾人民的关爱让唐山很快走出灾难,如今的唐山焕然一新,到处耸立着高楼大厦。但那1976年死去的242769人和受重伤的164851人、受轻伤的544000人,时刻提醒人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过好每一天。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同样惊心动魄,如今汶川正在重建,或写灾难后的人们更强大。

我希望人们对地震的自我救护意识更强一些。科技也越来越发达,房屋越来越结实,在地震中的损失越来越少。梦中的我还惦记着《唐山大地震》,它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全文共 59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去影院观看了《唐山地震》,以前我一直都很期待这部片子,终于可以在今天看到了,也算了却的我的一个心愿,这个愿望我也终于得偿所望了。

就在34年前,唐山所有人民都经历了一场我极尽语言也不能完整描述的灾难——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主要是说一个极为普通的唐山家庭,在地震发生时,李元妮失去了丈夫,而又面临着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抉择,当时我看到她就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着,不停地喊着:“都救,两个都要救!”当我看到这一刻时,我的眼睛湿润了,眼泪跟着就流了出来,我想了想:作为一个母亲,孩子也就是她的生命啊,难道不应该这样吗?俗话说的好,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但她最后还是无奈的选择了救弟弟方达,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姐姐方登竟然奇迹般的生存了下来,还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最后,上天还是眷顾着这一家人,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团圆了。不过在这场大灾难中,还是有很多人牺牲了,这使我感到痛心,感到寒心……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脑海中想到的就只有是5.2汶川大地震了,那次的灾难剥夺了许许多多人的生命,虽然我们捐献了一些钱财,但却补缺不了他们心中的伤害,可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更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也是这部电影真正的意义所在。既然从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死是我们最终的归宿,那我们就更加应该珍惜生命,善待他人,活出每一天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这些就是我看完整部电影后悟出最大的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唐山大地震简析作文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32年的内疚,32年的怨恨,在那一刻,来自心底的爱与忏悔汇成了一股涌泉般的眼泪夺眶而出。它,洗净了仇恨,融化了横亘在母女之间32年的坚冰…… ——题记

一个温馨的家,幸福又祥和,有聪明淘气的弟弟方达与恬静的姐姐方登,还有他们和蔼可亲的爸爸大强和妈妈元妮,欢笑声在其乐融融的家庭中回荡。

1976年7月28日,那个噩梦般的夜晚,一家人变得支离破碎。那天晚上,两个小孩还在睡梦中,爸爸妈妈在工地上上班。忽然鱼儿异常地跃出鱼缸,天空出现了一片紫色,随即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响声,大地剧烈震动,大批房屋轰然倒下。面对巨灾,大强很快镇定下来,和妻子元妮逃到了一块空地上。然而当妈妈听到摇摇欲坠的楼上两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喊妈妈的声音时,救子心切的她向孩子所在的楼房冲去,大强将她拉住,自己冲向那座房子。这时房子倒了,大强永远离开了他们。现实总是如此的残酷,弟弟方达和姐姐方登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两个人中只能救一个。在生死的艰难抉择中,妈妈选择了弟弟。这时一滴滴晶莹的泪水从姐姐的眼角滑落,充盈着绝望和怨恨!弟弟截肢后获救了,姐姐也奇迹般的生存下来,但姐姐心里的阴影却一直无法消退,妈妈也生活在内疚之中。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姐弟俩不约而同地当了志愿者,救援休息时,姐姐听到弟弟在讲述唐山大地震,然后讲到***妈心里还生活在唐山大地震的废墟之中。再次亲临大地震,眼见以幕幕生离死别,姐姐心中的伤疤终于愈合了,她和妈妈事隔三十二年后终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是一部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电影,电影院哭声一片。影片中很多细节非常感人,其中一个细节,没别的,就一个番茄,千言万语,都在那一刻道尽。同时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博大深沉,影片中妈妈的自责、下跪,让人的心都碎了,碎得让我们真切体味到了母亲的伟大。

[唐山大地震简析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参观唐山地震纪念馆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来到了唐山地震纪念馆。虽然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但是人们还是不能忘掉这次可怕的地震。

我们刚走进纪念馆,就看见了脚底下有玻璃铺的路,玻璃下面是新建的唐山整个模型,在往前走,看到的地震前的唐山,没有现在的高楼大厦,基本上都是平房,唐山在北京的北部,是地震最严重的地方。还有一个被砸坏的挂钟,上面清晰显示着当时地震时间:凌晨三点四十二分零五十二秒,1976年发生了7。8级地震。唐山在这一刻成为废墟,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满地都是砖头,柱子倒了,房子塌了,地面也裂了,汽车都变形了。造成24。2万人死亡,其中有7千多户家庭全部遇难,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第一。唐山地震35年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是谁帮助了唐山恢复往日的辉煌,是党和人民的帮助和支持,使得现在的唐山建造的更繁华,高楼大厦,大大的南湖公园,干净明亮的商场……漂亮极了!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在广场上玩耍,路边还有好多的小吃,看起来,就禁不住流口水。

自然的灾难是多么的可怕啊!是多么危险啊!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发明出抗震的机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快乐!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唐山地震孤儿作文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总是抱怨着我的生活和某某某比起来是多么多么得不好,自己是多么的不幸,别人又怎样怎样的好,挑剔极了。真可以用上一句话:身在福中不知福!而且像我们这样的皇帝公主,十分依赖别人,受不了一点挫折,更不会去管别人,简直是“软弱无能”。

一个星期前,大地震突如其来地降临到四川的汶川县。在网上,我去了解了一下,看了看关于汶川大地震的新闻。突然,有一句话映入我的眼帘,并且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时刻回荡在我的耳边!那就是:让我们来抚慰你的心!——一名地震孤儿

在昨天默哀的三分钟里,我一直在想:同样是11岁的孩子,同样是五年级的学生,唯独不同的是,说这话的人,是孤儿!比起在地震中受苦的孩子,我们简直是过这天堂般的生活,我们是多么的幸运,为自己庆幸还来不及,居然还不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更客气的事我们竟还会去抱怨。我们这么抱怨难道不是白痴吗?我们不仅没有这种知足,更没有别人的坚强。《铿锵玫瑰》中有这么一句话:无怨无悔从容面对。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再多忧伤再多痛苦自己去背。歌词说得多么正确,可是有多少人做到了呢?那位地震孤儿做到了!他也是孤儿,可是他并没有因为失去了父母而变得悲观消沉,相反,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去安慰那些和他一样的孤儿,帮他们也抚平心灵的创伤。这是多么的不容易!试想一下,如果把我们换到四川,我们也变成了孤儿,且不论安慰别人,能够让自己想得开的有多少人?

再换一个角度,我们又为他们做了些什么?捐钱?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钱吗?也许我们只能做到捐钱,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真心地去帮助他们,去关爱他们。温总理亲自到四川慰问孩子们,组织救援工作,我们当然不会这么做,但是我们需要拥有这份心!

让我们来抚慰你的心!让这句话一直陪伴着我们,带领我们向懂事再迈上一级台阶吧!

[唐山地震孤儿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