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传统艺术的高中作文(汇编19篇)

大家看书的时候都需要书签,可以方便我们快速找到上次我们阅读到的地方。那么大家试过用叶子做书签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关于传统艺术的高中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浏览

2527

作文

86

有关艺术的高中作文

全文共 1208 字

+ 加入清单

1、你们算是倒霉了!

当第一次走进这里,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一片学生,原先对高中那种强烈的感觉一下子灰飞烟灭,不知道跑哪儿去了。代之而来的是一种压抑,说不出方向和重量的压抑。我深呼了一口气,赶紧跑到人群里去看分班的通报。可是翻来覆去都没有发现本人的名字。没搞错吧?怎么会没有?又找了几分钟,终于在一张只写了两行字的纸上发现了我的去向:所有音乐生,美术生到十班报到。找了这么一阵子,原来这就是学校对我们的判决书啊!

找到教室以后,在两个学姐的引导下,折腾了老半天才安顿好一切,终于可以舒舒服服地坐在教室里。我坐在教室的最后面,仔细地数了数,发现我们班才二十八个人,连别的班的一半也不及。可是我觉得个个都是人才,也许这才能体现艺术班的风格吧!这个时候,一个身材高大壮实的老师走了进来。我瞪大眼睛看着他:这个不会是我们的班主任吧?咋这么壮,以后还有的混吗?果然如此,那个老师敲敲桌子说:“摊上我这个办主任,你们算是倒霉了!”全班同学直接晕倒:不会吧!?

2、原来是这样的。

接下来的日子让我们逐渐对班主任的“下马威”毫不在乎。我们先是从五楼的大教室搬到了一楼角落的小教室,隔壁是厕所。原因是我们班主任发话:“我的办公室不在这个楼,你们看我这么胖也很懒,就这五楼一天也上不来一次,你们还不闹腾疯了。”于是我们遵命搬了下来。其实我们现在“栖居”的这个“窝”也确实很方便,每天不用拥挤着还爬那么高,最重要的是——上厕所方便多啦,嘿嘿。虽然和班主任的办公室挨得近了,但是他从来都是标准的一天三次进班:早饭空,晚饭空,晚自习最后一节课。

我们就象脱缰的野马一样,每天逃课,上课睡觉,晚上翻墙出去通宵上网,隔几天出去喝次酒。任课老师也是从来不多管我们艺术生的,他们才不会没事找事管我们太紧。记得有一次物理课,我们班上课的总共三个女生,老师还是照样讲课。那样的日子里,我们班很快就出名了,在上课时间只要是在校园里或者大街上闲逛的,八九不离十就是我们班的人。

3、艺术生不是坏蛋!

我承认,那些日子真的很自在。终于有一天,我们突然觉悟了:在别人眼里,艺术生就是渣子,坏蛋。没有人甘心,没有人心服这种称呼。后来我们又听说班主任曾经在老师会上向所有老师声明:艺术生不是坏蛋!我想我们都明白了,班主任之所以不管我们,是想让我们彻底明白作为一个艺术生的价值和地位是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的。从那以后,逃课的少了,睡觉的少了,喝酒的少了。做什么事之前我们都会仔细想想了,每个人都懂得了一种自身的责任。

自从开了专业课以后,琴房,画室总是少不了我们努力的身影。虽然一直到现在,我们还是有许多不规矩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明白自己的路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去铺的。我选择了的路,怕着也要一直到最后。

4、明天的我们将迎接更美丽的太阳。

我们现在已经高二了,每个人都比之前成熟了许多,多了宽容,多了理解,多了团结,多了友爱。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在用尽力气地为明天的太阳打拼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有趣的传统艺术剪纸作文450字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又叫刻纸,它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剪纸,顾名思义,就是用剪刀把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透明的玻璃上、门上、灯笼上,表达浓郁热烈的喜庆气氛。

剪纸作品丰富多彩,有精美的燕子和漂亮的玫瑰,有欢快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有能干的大妈正汗流浃背的扯面,有穿戴少数民族服饰的大姐姐,有刻着飞舞凤凰的寿桃……剪纸的作品真是变幻无穷啊!

我最喜欢的作品是“孔雀图”,它让我想起跳孔雀舞的一个舞蹈家——杨丽萍,孔雀头上的毛像一把精美的扇子,她的羽毛像一件华丽的礼服,好似叶子与花儿,装饰着孔雀的舞会,蟋蟀为孔雀的舞伴。

我跟着视频学剪纸,先拿一张纸,看着视频一会折一会剪,三下五除二一张孔雀图就展现在我的眼前,我觉得太难又开始自己做起来。

我先把纸对折一下,然后在纸上画一个蝴蝶的形状,又在蝴蝶上画一些精美的图案,再用小刀延图案精细的刻,最后用剪刀剪下蝴蝶的形状,这样一幅漂亮的蝴蝶剪纸就完成了。

剪纸值得我们传扬下去,难怪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书法艺术坚守传统作文

全文共 1144 字

+ 加入清单

因为与汉字“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书法艺术成为中国艺术门类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古往今来,书法被实用性与艺术性长期“捆绑”,常常陷入尴尬境地,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书法是否是艺术”曾受到严重质疑。科技为锋的时代,把书法实用性的大门永久关闭,我们终于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称:书法“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孙过庭语),它已彻底从实用性与艺术性兼有的状态,上升为一门独立的、纯粹的艺术!

认识书法、欣赏书法、理解书法,要坚守书法的本体,坚守审美的立场。不要再把是否横平竖直、是否方方正正、是否一目了然、是否规规矩矩,作为书 法的标准。它是艺术,不是写字!宗白华说:“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纯洁的‘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 等有规则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自心的情感。”读懂书法也同样。我们需要体会书法作品中点画的粗细方圆、轻重快慢,结体的大小正侧、离合断续, 墨色的枯湿浓淡、润燥虚实,章法的起伏跌宕、空白疏密,更要体会在各种丰富的节奏变化与对比组合中产生的关系与情感。书法艺术是形式与情感的相互结合,形 式是被情感激活的形式,情感是被形式表现的情感。

表达对书法艺术的尊重与珍爱,就要在创作中创造书法的新形式、表现书法的新情感。这既可以看作是书法家个体的书法梦,又可以看作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出国”梦:让书法艺术走出国门,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

中国书法如何走出国门,值得我们深思。书法艺术走出国门,绝不是到国外举办书法展览、在海外现场书写几幅作品,更不是书法家走出国门交流参观, 就意味着书法艺术走出了国门。但凡有志于书法事业、对书法艺术充满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书法人,都会把弘扬书法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当做应有的立场和态度。也就 是说,书法艺术要想走出国门,就要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与国外优秀艺术平等地交流与对话。

交响乐、芭蕾舞、歌剧、油画,这些都是西方艺术的经典。从表现形式而言,中国书法与它们存在极大差异,从东西方文化背景而言,更是存在巨大鸿沟,几乎没有交流与对话的可能。但既然同是艺术,就会遵循艺术的原则。“艺术品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欣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苏 珊·朗格)。说到底,不同的艺术门类,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共同的艺术情感与审美情感。

艺术无国界。书法艺术走出国门,就要弘扬原创、坚守传统、追求创新、锐意进取,坚持从书法本体出发,按照自身的审美规律,呈现活泼的生机。书法艺术的内涵越丰富,点画、结体、章法、墨色的组合越生动,越能更好地表达书法艺术的美感,越能更好地抒发书法家内心的情感。书法的艺术性越鲜明,就越具有与国外优秀艺术切磋之可能。因此,我们说,唯有坚守书法的艺术表达,才能圆书法艺术的中国梦!

[书法艺术坚守传统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学作文400字:传统文化之变脸艺术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最喜欢川剧中的变脸。变脸艺术以其独特的、奇幻的魔力,就像地心引力一样作文人网,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春节,一吃过晚饭,我就兴冲冲的打开电视。我为什么这么激动呢,你们不知道吧。因为爸爸告诉我,今天的电视节目中有我最喜欢的变脸。

表演变脸的人一上台,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变脸人肩披黑色的斗篷,身穿彩色的衣裳,脚套长靴。一脸的油彩,像面具一样。

变脸开始了。只见变脸人拿黑色的斗篷脸前面迅速一晃,瞬间,他就由蓝色的窦尔敦变成了黑色的猛张飞;紧接着,他伸开五指,脸上一摸,这黑张飞又变成了红脸的关公,威风凛凛。接下来,他一声大吼,一个鲤鱼打挺,又变成了白脸的曹操。然后,变脸人一个猛踢右脚,他的脸又变成了一张五彩的脸,再一猛踢左脚变成了一张没有油彩的脸,再一猛踢右脚又变回了那张五彩的脸……台上精彩纷呈,台下喝彩声、鼓掌声经久不息,电视外的我也连连拍手叫好。

川剧变脸真是太神奇了。我相信你看了也一定会喜欢的。如果你想看变脸,就一定不要错过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作文关于中国传统艺术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扇子既是中国的古老工具,又是我们杭州的三绝之一。今天我来到扇博物馆大饱了眼福。

走进展厅门口,一把特大号的长柄羽毛扇挡住了我的去路,蓝色的羽毛在灯光下闪闪发光,耀眼极了。走上楼梯,来到二楼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的扇子,令人眼花缭乱,好像来到了扇子世界。

这边是特大号的牛皮纸扇,听说这把扇子是王星记的工匠们用了六十六张牛皮纸拼起来,又在上面画了西湖全景图。我想:这么大把扇子,一定用了能工巧匠们的不少心血,中国古代的艺术太伟大了。

俗语话说:王星记的黑纸扇,一把扇子半把伞。意思是说,王星记的黑纸扇还可以挡雨,真是让人称奇。

一会我们还去了剪纸,原来这个剪纸和我们平常剪得不太一样,是在模板上剪的。我想:太简单了,开始剪了,没想到,一下子就剪破了,还好经过补救,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鱼就剪成了。

今天的扇博物馆之旅,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知道了中国有这么多的传统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给传统文化留些空隙高中作文

全文共 1624 字

+ 加入清单

坐下来第一件事便是环顾这间装潢精致的小店。头顶上的吊灯安静地亮着,灯光慵懒泻下,棕色的墙纸衬着复古的油画,墙上挂着一款英伦风格的摆钟。店里放着优美抒情的英文歌曲,让人静静沉醉在安逸舒适的世界里。

我的好友是这间充满异域风情小店的常客,在压力山大的学习生活之余,她总愿意把自己沉醉在这间小店。“这家的咖啡味道很棒,品种也比较齐全。”好友兴奋地向我介绍着她所了解的咖啡。

“你要喝点什么,卡布奇诺还是拿铁?”提到咖啡,她的神色很是兴奋。我皱着眉头看了看好友面前的卡布奇诺,摇摇头,“我不会喝咖啡,还是别浪费了。“喝不来咖啡?现在谁不喝咖啡啊,你真是个二十一世纪的怪人!”好友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调侃着我。的确,我不太会品尝咖啡,这种原产于埃塞俄比亚的饮品实在是不适合我这个从小爱茶的味蕾。

也许咖啡对很多现在的人来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于我而言,茶那悠远、厚重的文化传承和飘逸的茶香便是我生活的一部份,更是我在中华茶文化熏陶下一段时光的记忆。

幼时的我与外公生活在一起。老人没什么别的喜好,唯独爱坐午后的阳光中呷一口茶,品味诗词。“‘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靖蜓立钓丝。自逢今日兴,来往亦无期。’好一幅雅致的饮茶题诗图,妙也!妙也!”老人是个诗词迷,对诗词的理解总是颇有一番新意。兴趣来时,他爱将我一起拉进茶和诗词的世界中,祖孙二人便一同沉浸在茶香与诗词中,管它春夏与秋冬。茶香悠悠,岁月绵绵,与外公一同呷茶品诗的日子成了我不能忘的时光。“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皿,寄与爱茶人。”从幼时开始,茶带着古诗词一同悄悄融入我的世界。但毕竟年幼,外公所教诗词已不太记得,但那承载着千年风味的茶香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

城市中,流行着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饮料,咖啡,大概是最受欢迎的。当身边的同学朋友都端起咖啡时,我总是习惯性地起身离开。我不喜欢咖啡那浓郁的气味,相反,我时常想起那股流传千年的淡淡茶香。

流传千年的茗香,总会有人记得。

回山城看望外公,老人眼睛已不太好,却依旧爱一边喝茶,一边品诗——叫人拿着一本泛黄的书念给他听。外公如此爱茶与诗词,想必是有原因的。冬日午后的阳光总是让人微微沉醉其中,我坐在老人身边,一字一句的为他念诗,一同感受着茶香和诗词美。袅袅茶雾中,老人安详地闭着双眼,陶醉在一个个千年的梦里。但家中也有人偏爱咖啡。表哥在一旁泡着速溶咖啡,一股浓郁的咖啡味扑面而来,外公动了动眼皮,轻叹一声“这些个洋玩意儿呦,有什么好喝的。”“外公不喜欢咖啡吗?”“那玩意儿……我还是喜欢咱们的茶。茶啊,定是要与诗文书籍相配的,呷一口茶且念一句诗,慢慢地让茶香与书香相融,方能品出茶的香味,韵出诗的风味。哎——急不得!急不得呀!”

那一声叹息,是一位活在慢日子里的老人的叹息,重重烙在我的心上。

现在的我们置身于现代文明激荡的社会中,当品味着那些新奇的事物时,我们开始渐渐淡忘了那些根植于我们民族精神深处的东西。只是从茶与咖啡这一个小层面出发,却也可以观得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开始遗忘那个曾为世界所赞叹的古老文化。咖啡泛滥,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逐渐动摇;西方文化深度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渐渐为人所淡忘。高速发展的经济必然会引起文化的碰撞。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固然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继承传统却是最重要的基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若要固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传承和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不是要拒绝外来文化,而是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外来文化,采取“拿来主义”。现在,我们要做的,便是为传统文化留出一些空隙,让它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发展,并且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复兴。

“真的不尝尝咖啡?味道真的很棒呢!”好友劝我尝一尝咖啡。我盯着眼前的咖啡杯,最终端起杯子抿了一口。“怎么样?味道很不错吧!”好友追问着说。“咖啡味道是不错,但我更喜欢茶。茶,那是我们民族的味道。”

[给传统文化留些空隙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守护传统文化高中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被印尼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04年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05年,韩国成功申报端午祭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民俗被抢的消息传到国内,国人一片哗然,痛骂者有之,鄙夷者有之,更多的则是无奈和痛惜。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西化,很多人信奉天主教,热恋圣诞节。然而,在崇尚洋节时,似乎已经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自觉意识。

很多中学生能熟练的用英语读写,却看不懂文言文;对牛顿、培根奉若神明,对老庄、孔子却形同路人;说起西方头头是道,谈到老祖宗一无所知。仔细反思,究竟还有什么传统文化也已濒临失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将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保护我们的文化财产,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每个国人自己的事。我们要熟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体验古人在诗词里面留给我们的意境美;我们要多听《贵妃醉酒》,从传统戏曲中领略民族艺术的风姿;我们要过清明节、端午节……,在节日中颔首我们民族节日文化的习俗,把它发扬光大;我们要学习儒家经典、道家理论,那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可以以此培育我们中华学子的“中国心”。

如今,国家为保护民俗文化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从2008年起,清明、端午、中秋成为了法定节假日。央视《百家讲坛》也先后推出了刘心武的《解密红楼梦》、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庄子》、钱文忠的《三字经》等,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古代文学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创新,深受大众喜爱,从而带动了国人对国学、历史等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

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从每一个人做起。清明时节的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时与家人的团聚,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读孔子、学老庄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我们都来学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校园艺术节的高中英语作文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This weekend, there was an art festival in our school, it had been hold for five years and the school insisted to make it become the feature. I was so excited,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for me to join. Early in the morning, I saw 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coming to the campus, making the campus so lively. The students dressed so well and gave the warm welcome to the guests. I walked around and appreciated the painting, every work was drawn by the students, I was so impressed by these works. There were also some handworks, which were so creative, it reflected the students wisdom. Though we were busy with our subjects most of the time, some students still kept on their hobbies and made it their talent. I should learn from them and develop some interest.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传统艺术高二作文

全文共 828 字

+ 加入清单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比如雕塑,基因等都是语言,这其中还包括有声的、无声的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而我要说的这种独特的语言叫——传统艺术

广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而广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岭南印象园,是传承和发扬岭南文化的重要场所。

岭南印象园里的建筑是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门高屋,或镬耳高墙,壮观的蚝壳墙、精致的满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处处散发着岭南水乡的韵味。整个景区汇集了你对岭南古老家园所有的想像:小院、古街、祠堂、戏台、比武台、牌坊、老榕树、大池塘,有回到那段历史的感觉,给人一种浓浓的怀旧情怀。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皮影戏和大型原生态技艺表演“印象岭南”。

岭南印象园演出的是陆丰皮影戏,陆丰皮影戏是南路影戏唯一仅存的一支,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州影的唯一遗存。它的艺术传统优秀古朴、音乐唱腔甜美丰富,紧随时代、锐意革新,将水墨画、通花剪纸、单线平涂等各种民族绘画形式,成功地运用于舞台美术;影人、道具雕刻精致,色彩鲜艳,表演细腻生动,形象逼真。我们观看的皮影戏叫《龟与鹤》,讲述的是一只乌龟和一只鹤之间发生的故事,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其剧情的曲折和幽默往往引得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

而大型原生态技艺表演“印象岭南”里囊括了舞狮舞龙、菠萝鸡鸣、赛龙夺锦、抢包山等传统岭南文化项目。虽然台上的演员们都是以无声的形式在表演,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用自己高超的技艺深深地让观众折服,现场高潮迭起,观众们也是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频频迸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是他们让我们从节目中感受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化。今天的皮影戏和原生态技艺表演等传统艺术就是对岭南文化最好的传承。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传统艺术传承的行列中,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经久不衰,让更多人的人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感受这无声语言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传统艺术糖画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糖做成的画。亦糖亦画,可吃可观。民族俗称“倒糖人儿”、“倒灯影儿”和“倒糖饼儿”。这就是四川的特色,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它还是明朝的民间艺人演化出来的。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买糖画。我看见卖糖画的老爷爷身边围着密密麻麻的人,我挤进去一看,“哇”架子上摆着摆着各种各样的糖画。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有的像展翅高飞的老鹰,还有的像一只呱呱直叫的小鸭子。

我也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只见卖糖画的老伯伯先拿出一个有指针的转盘,上面画了很多小动物的图案。老伯伯让我拨动指针,看看拨到哪个图案。我一拨就拨到了一只金凤凰,好开心啊! 老伯伯就开始做金凤凰了,只见他以勺子为“笔”,糖稀为“墨”,蘸了糖稀在石墨板上快速勾勒,一气呵成,不到两分钟,一直金凤凰就在爷爷的“笔”中跃然“纸”上。老爷爷又在上面放了一根长长的竹签,等到糖稀完全冷却后,才小心翼翼地用铲子把糖画从“纸”上铲下来,递到我手中。那只金凤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拿着它,走了半天都舍不得吃掉。这糖画真神奇啊!

在路上时,妈妈和我说:“现在会做糖画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心里想:“最好学糖画的人能多起来,能让这个传统艺术世世代代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传统艺术—糖画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艺术丰富多彩,有剪纸,陶瓷、中国结、泥人面塑,还有糖画等等。在这些传统艺术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糖画了。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这一颇具四川地方特色的工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相传它是在古代“糖丞相”制作技艺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记得以前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门口就有卖糖画的艺人,卖糖画的人身边总是密密麻麻的围满了人,人们不约而同地都被这种奇妙的艺术所吸引。我也让爷爷给我买过糖画。卖糖画的老爷爷先拿出一个轮盘,轮盘上有一根指针,指针的四周绘制了一些动物的图案,老爷爷让我自己拨动指针,指针转到哪个图案,老爷爷就为我制作哪种图案。我转到了一个蝴蝶图案。只见制作糖画的老爷爷以勺子为“笔”、糖稀为“墨”,将糖稀在石墨板上快速勾勒一气呵成,不到两分钟一只翩翩起舞的糖蝴蝶就在老爷爷的“笔”下跃然纸上。这时,老爷爷在图案的中轴上,放上一根细长的竹签,等到糖稀完全冷却,老爷爷小心翼翼地用一把铲子,将糖画轻轻地铲起来,递到我的手中。老爷爷制作出来的糖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将金黄透明的蝴蝶糖画拿在手中,在大家羡慕的目光中,小心翼翼地走出人群,半天也舍不得吃掉这美丽的艺术品。

但是到了现在,街上已经很少见到卖糖画的艺人了。爸爸妈妈说,现在会做糖画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我真希望学习这门传统艺术人渐渐多起来,将这颗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璀璨明珠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有关艺术英语作文高中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This weekend, there was an art festival in our school, it had been hold for

five years and the school insisted to make it become the feature. I was so

excited,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for me to join. Early in the morning, I saw

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coming to the campus, making the campus so lively. The

students dressed so well and gave the warm welcome to the guests. I walked

around and appreciated the painting, every work was drawn by the students, I was

so impressed by these works. There were also some handworks, which were so

creative, it reflected the students’ wisdom. Though we were busy with our

subjects most of the time, some students still kept on their hobbies and made it

their talent. I should learn from them and develop some interest.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传统艺术的状物作文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皮影戏是中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门艺术日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一说起皮影戏,我可是双眼放光,对它情有独钟。

记得是春天的一个晚上,我们一家正在吃饭,爸爸说:“这附近来了个皮影戏剧团,吃完饭我们一起去瞧瞧。“那时的我觉得十分新鲜,不知是啥样。我吃了几口饭便要去。路上我又蹦又跳,不一会儿,我和爸爸妈妈老远就听见锣鼓喧天,喝彩声吵作一团。演皮影戏的场地被里三屋外三层的观众包得严严实实,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只见那儿摆了一个一米高的木架子。框架上绷着一块半透明的驴皮,驴皮上武松把老虎摁在地上挥动着铁锤大的拳头向老虎头上猛击。大老虎咆哮起来,不住的扒着地下的什么东西。老虎一用劲翻身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武松,劲儿先泻了一半。武松随手拿起的哨棒,一阵乱打,老虎倒下了。接着又表演了《西游记》《哪吒闹海》《葫芦娃》……精彩绝伦,让人流连忘返。节目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我走到架子旁,发现了许多带木棒的图片,爸爸走过来说:“这是用牛皮做的,在上面做了彩绘,就立刻变得非常精致。”这皮影大部分是仿照人的关节制成的,让我越发喜欢皮影了。

皮影戏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它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层的文化内涵,我爱皮影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艺术英语作文高中

全文共 826 字

+ 加入清单

China has the history of more than 5,000 years. Many foreign people are

attracted by this big old country. They come here and want to know abou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However, Chinese young people dont show much interest in

the old culture, instead they chase the fashion and some even abandon the

precious culture. For example, paper cutting, one of the excellent arts that is

inherited by our ancestors. Many foreign media speak highly of this great

handicraft and they are astonished by the wisdom of Chinese people. I have seen

this art when I stay in my hometown. Only few old people can do it. They just

take it for killing time. Paper cutting is like the old fashion and is forgotten

by the young generation. The media should report more posit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o inspire the young people to lear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传统文化作文高中四:传统文化的重要629字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核的果实自然无法在自然界生存,没有粹的米粒总是扬着无知的头颅。在这个日新月异,传媒声喧杂的年代,你是否也被繁花迷了眼,丢了心?

今天,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用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郭敬明);当简简单单而又通俗的《老鼠爱大米》唱遍大江南北时,谁有能重拾昔日哲人心中那"青青子矜"那般泛黄的感动?无可否认,青春文学可以带来梦幻般的感动,但倘若一个人的精神主体是这些,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很难想象他是一个成功的人士。在这个众生传媒的时代,我们看到了一些人为了一点点事斤斤计较,谁又能理解"大同世界"的美好呢?谁又能重拾昔日大教育家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度量。

翻开厚重的古典书籍,我们看到的是老子用了五千个字写出的《道德经》,句句短小,却又饱含真理,孔子与弟子言行在《论语》的二十篇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短短八个字,体现出的却是何等的重要。打开《三国演义》,是刘,关,张三人"不在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义气;翻开《红楼梦》,是林黛玉“红藕香断有谁怜"的惆怅;翻开《西游记》是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唐僧的执着;"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司马迁用《史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翻开唐诗,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怀念,是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放,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

魂兮,归来。

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需要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而对于每个炎黄子孙来说,中国的古典文化无疑是经典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人教版高中第二册第四单元作文:古代建筑艺术的精英——塔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古塔的形式千变万化。

建筑平面上说,我国古塔有圆形,正方形的,也有六边形、八边形、12边形的。

从建筑层檐上说,我国古塔分为喇嘛塔和带檐塔两大类,而带檐塔中,又有亭式、楼阁式和密檐式之分。

从建筑材料上说,我国古塔不仅有木塔、还有砖塔、石塔,西北地区还存有土塔。有些砖塔的整个外表全用琉璃砖瓦饰面,称为“琉璃塔”,如河南开封的佑国寺塔。

这座古塔始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不仅整个塔身用色彩琉璃饰面,而且还用各种琉璃件,刻画了门窗、佛龛、力士、麒麟、降龙、云纹、宝相花等各种花纹,把整个佛塔的外形,装点得富丽堂皇。

有些古塔,如广州光孝寺东塔和西塔、湖北当阳的玉泉寺塔、山东济宁的铁塔寺塔等,都是用铁铸成的。山西五台的神通寺塔,是用铜铸成的,还有大量的古塔,用金、银、珐琅、陶瓷、料器等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真是应有尽有。

我国古塔的组合也是很巧妙的。除了大量的单塔外,还有双塔、三塔、五塔和群塔。

简析:本文是采用分类说明的方法,有条理有脉络地介绍了我国古塔。有综合的介绍,有举出的具体事例,是一篇不错的说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高中优秀作文:建设文化传统的中国城镇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气象万千,这纷纷扰扰的城镇化气象何如?我觉得心中有一点堵。

改革开放的成就令人瞩目,三十年的时间,中国从青瓦红墙走上了高楼大厦。极目远眺,鳞次栉比的楼群拔地而起,一层层,一幢幢,一圈圈,一片片。从多层到高层,一路造来,挨挨挤挤,蔚为壮观。然而,如此千遍一律,如此高发达的物质经济追求,如此的城镇化建设让人困惑,文化的精神诉求又在哪里呢?

我们不可否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我更认为城镇的发展不能偏了方向。

深圳,一夜崛起的都市。它的地位和成就不容忽视。可去过那里的人,在不了解历史的情况下,怎能联想到她曾经小渔村一个呢?现在除了高楼大厦,还留下了什么?那里似乎早已失去了一些本地的传统,一些特有的渔村文化正在消亡。川流不息的行人车辆,喧闹繁忙的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让人目不暇给,一群群市民被关进了一个个小区的各个楼层的某某室,“当”的一声,早已隔绝了交流,隔绝了亲情,隔绝了友情,隔绝了传统,更隔绝了世代承袭的农耕文化。南北间的建筑差异,只在课本上才能发现,现实中的,尽是高楼。

这就是城镇化的雄伟气象吗?非得要拆去传统重铸现代文明吗?城镇化,你的利弊究竟孰轻孰重?

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否就是将小屋建成一栋栋楼房,砖路浇成一片片水泥呢?想看看窗外自然的风景,却只看到比你高一层的饭店。“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还有几人记得?更有谁能奢侈地领略?曾经随处可见的画面,如今只能到风景点寻觅,或从挂在墙上的一幅幅画面里去联想与想象。此情此景,喜欢恋旧的人心中是何等的凄凉!中国的城镇化建设的大气象,是在用无价的文化底蕴,换来日益增长的利益数字。我们只看到了GDP在上涨,看不到历史的痕迹正慢慢消褪。那些往昔的景象,逐渐成为后代欣赏的纪录片。我们一旦丢失了自己的文化,将不断与其他文化趋同,最终失了特色,最终也将失去了民族自己。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环顾周遭,我们还是找到了一点希望,捕捉到了一些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

首先,区域化的整体保护凸显城镇化发展良好效应。江南水乡乌镇,是一个少有的保留了历史文化韵味的小镇。如今依旧是青石板、小溪桥、瓦檐矮屋扁舟摇。传统文化的韵味浸染在酽酽的水波中。庆幸乌镇市长当年的力排众议;也庆幸还有人未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更庆幸我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还未泯灭殆尽。

其次,点块状的保护与恢复衔接着小城的过往。我来到姜堰这个城镇生活已十三年了,游遍市区,感慨城市化进程太快,有许多我未来得及去记忆的,就已经在岁月的河流中消逝了。十三年间,家门前的那条小河,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填平,成了路。白求恩桥没有了,曲江楼不见了,坝口广场消失了。除了当年我迈过的小学大门,东岳万年台还在!可是她在现代化建筑中显得极不和谐。尽管这样,路过今日的北大街,古色古香的文化街区,重建的复古的小平房,整洁整齐寂无喧闹。然而,样子那么熟悉,感觉却陌生了许多。

面对上上下下的城镇化气象,保留也好,改造也好,应该是大势所趋吧?是否每座城市都应该留下一块地方?它不用于房地产规划,只是单纯地保留,保留着去追寻历史的一种方向。

让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始终萦绕着气象万千的中国城镇化吧!

[高中优秀作文:建设文化传统的中国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从中国的民俗传统看男尊女卑高中生作文优秀篇

全文共 4507 字

+ 加入清单

悠远的时光,和平恬静的日子,这是中国远古的农耕时代。

男人们从田地里满头大汗地回来,泥泞的身子,沉重的脚步。女人心疼极了,连忙递过一条湿润的毛巾,端上精心烹调的食物,递过茶水,看男人狼吞虎咽的吃相。家中小小的男孩走过去,和爸爸一起吃。小女儿过去的时候却被妈妈拦住了:“哥哥将来也会和爸爸一样辛苦。让他们先吃。咱们管家,食物由我们来做,我们随时都可以吃。”

一种自然而然的分工,一种因工作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关爱和谅解,在时光的洪流中被毫无修改地完全保留,成为了一种公式,一种制度,一种男性天经地义地优越性。而且越演越烈,成为了传统文化中地一部分。“女人是低贱的,是微不足道的”成了传统的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

民俗是一个国家最朴实的东西,它反应了的是普通老百姓最简单的日常生活。本是远古社会的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被后人沿袭了下来。经过一些所谓“理学家”的“正人君子”的提炼,变成了正当的压迫女子的工具。

“三从四德”是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四德” 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女人要少说话,多做事,极尽自己的所能去取悦男性。而“七出”就是丈夫抛弃妻子的种种“正当”的理由,谓“妇有‘七去’:不顺父母(此指公婆),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这几乎含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女子如履薄冰,稍有犯戒就被打如万劫不复的深渊。这种无形的力量把女子紧紧地束缚住。鲁迅笔下的狂人翻开史书,看到的全是“吃人”。其中的那本《列女传》,还不仅仅是“吃人”,简直就是一部妇女的自虐记事录。

在中国的民俗传统中,浸满了女人的眼泪,就叫做‘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裹小脚

从前,我国的女子,不论官宦小姐还是农家姑娘,从小就要用一根长长的布条把脚裹起来,裹得又尖又小,象莲花瓣一样,所以有“三寸金莲”之称。这几乎算是一种生理伤残,但这种伤残被认为是一种美的表现,延续了几千年。

关于这种病态的审美的出现,有两个不同的传说。

1.裹小脚,妃(非)你莫属

传说,从前,有这么个宫女,年年选妃子时选不上她,为此很伤心。她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要争得皇上的宠爱。有一天,她想了个主意,用布把自己的脚裹起来,天天缠,日日裹,日久天长,这脚就缠小了。她思谋着:脚小跳舞利索,轻盈好看,这样皇上会喜欢她。

一回,皇上让宫内所有的宫女都出来跳舞,宫女们浓妆艳抹,切娜多姿,各个打扮得花枝招展,但她们谁也没有小脚宫女跳舞跳得好看。这下,引起了皇上的注意,皇上便命小脚宫女单独跳舞。小脚宫女深知皇上喜爱自己,更是眉飞色舞,脚小,屁股扭,腰极软,皇上看得迷了心,最后选小脚宫女为妃子。这个宫女总算达到了目的,从这以后,皇上下了一道圣旨,宫内宫女要缠足,天下民女要缠足。以后,社会上流传着一种顺口溜:小脚女人嫁秀才,又吃好的又自在,大脚女人嫁奴才,耕田种地少衣没吃不自在。后来裹小脚很时兴。女人的脚讲究要三寸金莲,也就是说脚越小越好。

2.裹小脚,扬长避短宠爱到

传说,从前有个皇帝叫曹庄,选了个非常美丽的妃子。一天晚上,曹庄皇帝到这个妃子寝宫住宿的时候,突然发现妃子的脚是三个指头,形状象鸡爪子一般,很难看。 “怎么你的脚象鸡爪子似的?”曹庄很惊奇的问。 妃子见皇帝讨厌自己的脚,感到很害羞,于是,又用两手把美丽的脸蛋捂了起来。

曹庄看着妃子的脚实在难看,就命令她用黑布把脚裹起来,妃子没办法,只好忍着疼痛裹起了脚。曹庄见妃子裹脚后走起路来阿娜多姿,如翩翩起舞,很好看,别的女子走路远不如妃子的姿态优美。对她就宠爱万分。妃子缠脚的事,很快传出宫去,普天下的女子都裹了脚,于是就兴起了裹脚。

从上面这些来源看,女人的裹脚源自争取男性(尤其是皇帝)的宠幸。中国文学中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闺怨”,或者是“宫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多少女子的青春年华在后宫的苦苦等待中蹉跎尽了,真正能够得到宠幸的却少之又少。“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入时十六今六十”即使见到了又怎样呢?原来怨的只不过是没有得到君王恩幸罢了。直白地说,就是没有受到君王的玩弄罢了。就算君王“三千宠爱在一身”也不过是把其当作一件美丽的玩具,马嵬坡上演的丑剧就足以证明。而《红楼梦》中的元春封为晋妃,全家风光,“烈火烹油,鲜花着簇”该是幸福的吧,可是她回家省亲却是一片呜咽,埋怨父母把她送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君王尚且如此,就更不要指望将士或者平民百姓回怜香惜玉了。围城之中,什么都吃完了,主帅便带头杀了爱妾,分给军士吃,然后吃城里的女人,然后才吃老弱的男性。这样的例子史书里比比皆是,而且不是野史,都是堂堂的正史。在这样的环境中,女人身不由己地争取男人的宠爱,都是为了让自己本已经很悲惨的日子好过些。

况且裹脚本身就是一种对身体残忍地伤害。《镜花缘》里有一段林之洋在女儿国被迫裹脚的描写,可见裹脚的残忍与变态。

上来两个宫娥,都跪在地下,扶住“金莲”,把绫袜脱去。那黑须宫娥取了一个矮凳,坐在下面,将白绫从中撕开,先把林之洋右足放在自己膝盖上,用些白矾酒在脚缝内,将五个脚指紧紧靠在一处,又将胸面用力曲作弯弓一般,即用白绫缠裹;才缠了两层,就有宫娥象著针线上来密密缝口:一面狠缠,一面密缝。林之洋身旁既有四个宫娥紧紧靠定,又被两个宫娥把脚扶住,丝毫不能转动。及至缠完,只觉脚上如炭火烧的一般,阵阵疼痛。不觉一阵心酸,放声大哭道:“坑死俺了!”两足缠过,众宫娥草草做了一双软底大红鞋替他穿上。话说林之洋两只“金莲”,被众宫人今日也缠,明日也缠,并用药水熏洗,未及半月,已将脚面弯曲折作两段,十指俱已腐烂,日日鲜血淋漓。不知不觉,那足上腐烂的血肉都已变成脓水,业已流尽,只剩几根枯骨。 ;贞洁牌坊

牌坊本来就是一道奇异的门。一道可以将人带进文化历史里,可以的开不同性质空间的门。

牌坊可以为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忠义的事迹而设,为某一个大型的庆典而临时建造,有时会因时节,为环境或建筑物加添新衣,有时又会单单为表扬一个妇女的贞节淑德而大事铺张。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代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

贞洁牌坊也许是唯一能和列女传并驾齐驱的表彰妇女的方式。理学家们除宣扬孝道外,还大力宣传贞节观念。。“从夫”里就有对丈夫忠诚不贰,丈夫死后不事二夫,甚至殉夫的要求。春秋时期息国国君夫人息夫人,在丈夫被楚国俘获,楚王逼她为夫人,她以死相拒,成为史书表彰贞节的模范。历代官方表彰贞节烈成为制度,在人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无形的舆论压力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导致一些妇女自残生命,甚至在丈夫将要病死和战死前,妻妾们提前殉节,表示对丈夫的忠诚。宋代理学家程颐就曾说过“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节烈观,像一把剑,杀人不见血。。贞洁牌坊给妇女戴上光彩照人的镣铐,一言一行都受到监督和束缚。一座座用血泪凝铸的节孝牌坊为不幸的妇女带来了无上荣光,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妇女甘愿受礼教的摧残。典型的例子就是《红楼梦》里的李纨。她青春丧偶,居家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惟知侍养亲子,做些针凿诵读而已。待到儿子加官进爵,自己却黄泉路近,只是“枉为他人作笑谈”罢了。

贞洁牌坊不仅树立在地上,更树立在人们的心中。许多女人是在外人的窃窃私语和戳点的手指中,被自己的亲人逼死的。明朝的海瑞是被赞扬的有名的清官,以耿介直谏著称。但他又是一名严酷的父亲。姚叔祥《见只编》记载,一天,海瑞看见他5岁的女儿吃一个糕饼,就问糕饼是谁给的,当得知是某仆人给的时海瑞大怒,训斥女儿说:“女子哪能随便接受男仆的糕饼?你不是我的女儿!你如果能饿死,才算我的女儿!”小女从此吓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7天之后真的饿死了。女子的生命在这样的条件下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女贞”,“女节”几个字眼就可以轻易地葬送她们地生命,不管她们是不是才华横溢,志行高卓的。

中国农业文明的背景和以儒家为主的文化决定了对女子的态度。因为男子天生的体力优势。所以,旧时农业的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面从政、打仗、服役、种地、打猎及经商等。女人在家里务蚕织、生儿育女、孝敬公婆。随着社会的发展,男人的外部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开放。而女人的内部空间却是有限的、封闭的。男人参与政治、军事,有了特权,逐渐形成了在居住、活动、交往、行为等日常生活中的内外障隔――“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男女授受不亲”等,“男女大妨”的礼教。周灭商,建立了第一个血缘贵族统治的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等的制度文明,称为“周公礼制”。权位的分配和继承需要确定贵族男子纯净的血统以及和睦安宁的家庭。所以明文规定“内外有别”,让妇女退回家庭。女子参与军政大事就是“牝鸡司晨,惟家是索”。而这就成了维护家长制、决定对妇女的“三从四德”等一系列规条的依据。是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基础和得以延续的根源。

由于这样复杂的社会渊源,礼教特别注意教诫训导妇女的道德行为,使之符合父权――夫权家庭的需要,强调的是女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的配合与服从,也更重视男女之间的协作和家庭的人际关系。像害怕女人“利口覆家帮”。而大家庭最恨妇女之间以言辞挑拨离间家庭成员不和,所以对妇女提出“妇言”的要求。而女子承担的纺织等妇功不但是家庭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也是历代国家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指出,妇女昼作夜集,每月相当于45个劳动日,比男人还要辛苦。但这一切变得越来越严苛,尤其当程朱理学出现后,甚至成为了一种极端的压迫,导致了种种悲剧的产生。不知道儒家素来讲究的“中庸之道”去了哪里。

早期的两河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大多属于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男尊女卑没有中国严重。古埃及好几位有名的君主都是女性。但后来根据一些哲学家和神学家的二元论即:男性=精神+理性、女性=肉体+感性,认为妇女天生智力低下,不适合从政,但贵妇得以向教会和法律施加影响,争取更多的权利。到了黑暗的中世纪,神学将男女二元论对立并推向极端,他们大量杀死被指控为“巫师”的妇女。而自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它强化了家庭与婚姻重要性和明确了男女内外分工,妇女接受的教育是服务于丈夫与孩子,成为贤妻良母,这种状况直到近代女权运动兴起才受到挑战。而反观中国,从来没有对妇女的极端仇视,更没有大规模的迫害。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女性在中国的地位已经大大地提高,但男尊女卑的就观念仍就留在某些人精神深处、蠢蠢欲动,影响种种判断的公平性。要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需要相当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

曾经在医院里见过装有雌雄两种激素的小瓶。男人和女人巨大的差别就蕴藏于其中,所有的神秘,都简化成一个枯燥的分子式。两种激素的作用虽有天壤之别,但外观是那样地相似,如果把玻璃瓶上的字迹擦掉,就完全分辨不出来。

希望有一天,男尊女卑的问题也像这样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小享艺术大享胸怀高中作文

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一览无余地公布于世,但她仍在物理界独当一面;思想者将其各自主张著书讲学百家争鸣,但它仍在传统文化中生机勃勃;企业者将其独家工艺流程花茶专利公之于众,但她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享受,或小享,或大享,虽只一字之差,但其映射往往有很大不同。小享的最大外化表现是一个人的“高处不胜寒”,而大享此之谓一群人的狂欢百花争艳。小享大抵称之为艺术,可以是字里行间独自思考,也可以是纵神笔锋挥洒墨痕。而大享则是一个人的分享,一群人的热情享受,大享正如小羽有分享花茶工艺,共同致富的胸怀

而要在大享中又能站得比别人高一砖,需必备一些方法,而也是现在很多企业所匮乏的方法。在大大小小的企业和公司中曾流行过这么一句话“一流创新,二流模仿,三流盲从”,反映的就是要凝聚起一个富有激情和和活力的生产团队,在创新中改进工艺流程,培育工匠精神。持之以恒,脱颖而出也是大型胸怀的一种,正如小羽注意率领团队花茶工艺创新。

大享中的分享是持续创新的保证。无论是贾思勰编集《齐民要术》黄河中下游的农业生产经验总结记录分享于农民耕种。亦或是张仲景总结中医诊断和治疗理论,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集成专著《伤寒杂病论》留给后世参考。也可是居里夫人历经千辛万苦得到镭却将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无偿把镭赠予研究治癌实验室,共享科学成果。亦是小羽独特花茶工艺分享于众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分享,怎会有古代农业生产的耕作技术的总结提升因地制宜,怎有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怎有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癌症的新手段?又怎有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一壶紫砂,一注热水,高低缓就,花茶飘香沁人心鼻呢?

一个人,一家企业的成功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分享环境下得到的前进的力量,不在无人区沼泽中独自沦陷,也不是只做自家生意导致乱象丛生。

大享在分享中积极创新。分享之后,人人都是一样的基础,那么怎么才能长久繁荣,脱颖而出还得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思维创新。儒家思想的因时而变,格力空调的连年创新,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的创新方便面,法国杂工乔利研制干洗剂,到如今民营资本抱团出海一路绿灯靠的也是技术制度的创新活跃。以及小羽的推陈出新,不断创新成为致富带头人,引领花茶企业发展。

对于企业能有大享胸怀,群众一直表现出“玉成好事”的积极态度,因为它不仅可以保障生机,同时也有对假冒伪劣客观的整顿,打包重组效果。大享的效果对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有不容小觑的动力,也符合推崇的工匠精神的精神内容。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达则久”,企业唯有大享胸怀才能不被历史的浩渺泯灭,才能持久发展。

【点评】

立意精准,时代感强。文章从小羽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公之于众的方向立意,提出“乐于分享”这个关键词,并密切联系当代经济发展的现状,区分“小享”“大享”的境界之高下,立意准确高远,弘扬时代主旋律。

语言灵动优美,文句表现力很强。开篇使用排比句,将科学家、思想者、企业者三个善于分享的论据精炼,凝练厚重,使得后文论据的提出显得水到渠成。在论证中,企业名言、贾思勰、张仲景等典型事实论据随手拈来,古典名言的运用驾轻就熟,很见功力。

立论善于思辨,彰显个性。本文能层层深入挖掘材料的“分享”和“精神”,结合时代精神,反对“小享”,倡导“大享”,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思想境界,观点振聋发聩。

[小享艺术大享胸怀高中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四单元作文:戏曲传统艺术_550字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着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