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包粽子的作文通用20篇

蜂蜜凉粽子,是西安、关中和陕南一带特有的流行夏令食品。始于唐代,是由唐代“烧蜂蜜凉粽子尾宴”上的“赐绯含香粽”演化而来的。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关于包粽子的作文,希望读者喜欢。

浏览

498

作文

937

篇1:描写端午节的粽子优美句子

全文共 404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粽子一般都是三角形的。陷料不同,口感也不同,我个人比较偏爱豆沙的。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端午节句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1.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

2. 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

3. 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

4.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

5.菱形的大粽子味道更香浓,小三角形及菱形味道不够重。

6.姐忆的不是端午,是快乐;吃的不是粽子,是心情。

7.在粽子的小脚上放一颗赤豆,吃的时候,蘸一点白糖,就非常满足了。

8.粽子一般都是三角形的。陷料不同,口感也不同,我个人比较偏爱豆沙的。

9.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了出来,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10.两千多年来,涛涛江水千古诉忠魂。幽怨刚强的乐音,在芦苇叶中奏鸣。

11.吃粽子,是在咀嚼遥远,鲜活记忆,汨罗江用清澈的水流,融合了孤独而伟大的灵魂。

12.粽子里聚满了,滚滚而来的天地人的合音。继承屈原的无畏勇气,发扬屈原众人皆醉他独醒、刚正不阿的精神。

13.粽香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无论风雨,不管磨难,祖祖辈辈怀念祭奠,吃不完的粽子,道不完的情。

14.轻轻剥开青绿色的粽叶,一股粽香味扑鼻而来,露出乳白色的糯米。沾点白糖,轻咬一口。嗯,粽子的味道真好!

15.采粽叶,过端午,吃粽子,已经是我儿时发生的往事了,但我回味往事,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亲切。

16.粽子的外形来自于对动物的模仿。动物的角,尤其家畜牛的角,很早就是古人崇拜的灵物,并被用作祭祀神灵以祈年求丰。

17.现在条件好了,孩子喜欢吃鲜肉粽子,蛋黄粽子,每个端午,我们总会满足她的要求,但只要我在家,给她包那些特色粽子的时候,总不会忘记给自己包一些白米粽子,更忘不了

18.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儿都喜欢吃。

19.“吃粽子,洒白糖”,甜蜜的滋味便由心底涌出,在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欢声笑语,窗外的大树也仿佛被这一幅温馨画卷所感染,摇动着它那笨拙粗壮的树枝,缓缓起舞,叶子们轻吻着玻璃,怀着一颗喜悦又急切的心,急切什么呢?推开玻璃窗,它打着旋儿的飘落在地板上,哦!原来它们也要一品荷棕之味啊!只是还未触及,就被那浓浓的荷香与和睦的气氛所陶醉了。真是一棵可爱的大树,一片片调皮的叶子。

20.第二天端午节,早上爸爸很早就起了床,在家里的大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据说端午这天插艾叶可以避邪,也许这些都是风俗习惯,或者迷信吧。妈妈将头天晚上煮好 的粽子放到凉水里,煮鸡蛋、鸭蛋、鹅蛋,有咸的也有淡的,粽子一盆蛋一盆,吃粽子撤上白糖,吃完之后我和弟弟美美地去上学。

21.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22.由于粽子本身是用作祭祀的灵物,所以到了南北朝,随着屈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日渐崇高,又成了祭祀屈原的物品。

23.因地区不同,由材料以至粽叶,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24.早期的粽子角黍,制成角形,正是对动物角的模仿。这种模仿的意义就在于赋予粽子以祭祀的功能。由此,制成角形的粽子就与动物的角一样成了沟通人神的灵物。有趣的是,上古曾有以角黍祭祀独角神曾“獬豸”的习俗。

25.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前两天,妈妈就开始买粽叶、粘米、大枣等等,然后就开始烀粽叶,泡粘米;端午节头一天下午,我放学后就能看到妈妈坐在台阶上包粽子, 旁边放着桌子、盆、水桶等等,于是我也按捺不住跟妈妈学包粽子的心情,开始凑趣。只见妈把两三片粽叶瞬间就卷成漏斗型,然后用右手在盆里捞起粘米放到粽叶 里,再在里面放上大大的甜枣,然后把水撩在上面把粘米铺均匀,接着我是怎么也学不会了。我包好的粽子几乎都是漏的,而且形状也不对,于是妈妈重又教我,可 是笨笨的我怎么也学不会,于是我索性不学了,坐在那里看着妈妈包,妈妈手疾眼快,那么多粽子妈妈包了几个小时,终于包好了,就在大锅里煮,闻着粽香味,我 和弟弟心里馋馋的,可也只能等到时间到了才可以吃到嘴,妈妈说将煮好的粽子要用凉水多泡一会,吃着才好呢!

26.这粽子的形状多数是条形,成柱形,包扎的略微紧一些。经过一煮瘦肉中的水分和肥肉中的油都让米吸收了,所以这肉的味道特别好,胜似火腿肉,粽子的米中有油,味略咸,加上粽叶的香味,这种味道真是鲜美。这种粽子在水乡江南常见。

27.老家的端午是北方的端午,也是少年时代的端午,也是贫穷困苦的端午,也是快乐天真的端午;新家的端午是南方的端午,也是我中青年后的端午,也是生活进步的端午,更是思念感悟的端午。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不知不觉我已经多年没有在端午时节看到麦儿黄了。

28.端午的早晨,一大早起床门头上早都插上了艾草,相传艾草能辟邪,然后妈妈就端来满满一盆用艾草煮过的鸡蛋和鸭蛋让我们吃,听说吃了它就不会长疮了。当然端午的餐桌上最少不了的还是妈妈亲手包的粽子。妈妈包粽子的时候我就搬把小凳子坐在旁边看,看着一堆堆荷叶在妈妈手中变成形状各异,不同口味的美食,真是很羡慕,不过直到现在我也没能包出一个来。

29.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腻。它既是消暑开胃的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佳品。所以,大人小孩儿都喜欢吃。

30.广东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广东粽子与北京粽子相反,个头较小,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31.母亲包的粽子总是又大又好看,尖尖的小脚上,妈妈总会放一颗赤豆或豇豆。在吃粽子的时候,我总喜欢用筷子插在粽子中间,蘸一点糖,然后第一个就把小脚上的豆子吃掉。

32.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大多数是糯米粽。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33.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了!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呢!我要开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欢粽子呀!

34.到了端午节前一天晚上,我们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不管是熟练的不熟练的,还是手拙手巧的,都会一齐动手包起粽子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神色。

35.粽子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只见洁白的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是好看。

36.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今年的端午节与以往不同,我发现许久都没有写过发自内心的东西了,粽子随时可以吃到,而感受妈亲手包粽子的那种氛围我却有好久没曾体会到了。

37.粽子既是风味独特的应节食品,也是一种祭祀物品。端午节吃粽子祭祀屈原是流行的说法。粽子作为祭祀用品,是一种包含着特定内容的吉祥物。传统的粽子,大都有角,粽子的祭祀功能即来自于外形上的角。

38.儿时的印象里,看见一群妇女、姑娘围着卖货郎叽叽喳喳购买五彩丝线和绣香囊用的料子时,便知端午节就要到了。村里的孩子全都一样的被那五彩的灵物庇护起来,撒欢野性地满村里跑着,那时的端午节总是赶在麦口,五月的麦垅早已呈现黄澄澄的气象。含我在内的一群小冤家总喜欢聚在地头,各自在麦地中挑选几穗,蹲下来小心地用力搓着,吹去麦 芒和硬壳白膜的胞衣,剩下一小捧饱满黄绿的麦粒,填进自己的嘴里,香甜的肉感连同新鲜的浆液让人满口生香。生产队里看麦的“秃大辫”(我们村上的一个光棍 男人)出现在离我们五十米开外时,我们立刻一哄而散,那感觉如山高似水长。

39.去过许多地方,也吃过许多种粽子,各地的粽子总有不同的风味,南方常用红枣、红豆(赤豆)、花生、猪肉、蛋黄等混在糯米中制成;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在泰国还吃到一种芭蕉叶粽子,是用糯米饭夹着芭蕉,然后用芭蕉叶裹着放在锅里蒸,吃的时候,去掉芭蕉叶,拌上椰肉丝,别有一番风味。

40.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

41. 香甜的肉感连同新鲜的浆液让人满口生香。

42. 在农村中,仍然习惯吃大黄米粽。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北京粽子多以红枣、豆沙做馅,少数也采用果脯为馅。

43. 这粽子的形状多数是条形,成柱形,包扎的略微紧一些。经过一煮瘦肉中的水分和肥肉中的油都让米吸收了,所以这肉的味道特别好,胜似火腿肉,粽子的米中有油,味略咸,加上粽叶的香味,这种味道真是鲜美。这种粽子在水乡江南常见。

44. 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了!

45. 我要开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

46. 在粽子的小脚上放一颗赤豆,吃的时候,蘸一点白糖,就非常满足了。

47. “吃粽子,洒白糖”,甜蜜的滋味便由心底涌出,在这一天,全家人齐聚一堂,欢声笑语。

48. 到了端午节前一天晚上,我们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不管是熟练的不熟练的,还是手拙手巧的,都会一齐动手包起粽子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神色。

49. 品种较多,除鲜肉粽、豆沙粽外,还有用咸蛋黄做成的蛋黄粽,以及鸡肉丁、鸭肉丁、烧肉、冬菇、绿豆等调配为馅的什锦粽,风味更佳。

50. 忍不住轻轻咬上一口馅,真是甜而不腻,黏而爽口,好吃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吃粽子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端午节,我去表妹家粽子

一大早,我兴高采烈地来到表妹家。进门第一句话就喊:“表妹,包好粽子了吗?我拿了一大堆的零食跟你换!”因为我知道,表妹最爱吃零食了,而我爱吃粽子。我本以为表妹会狂奔出来抢我的零食吃。谁知道她会说:“哦,还差一点就包好了,你再等会,绝对好吃。”没办法,我只好坐在大厅里边看电视边等。看累了,我揉了揉眼睛,看看钟,怎么回事?已经过了三个小时了,表妹怎么还不包完呢?我等不及了,急忙跑去厨房。由于太匆忙,在路上跟表哥猛地一撞,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坐不起来了,过了一会,我好不容易爬起来,拍拍裤子上的泥沙,又飞奔向厨房。

表妹见我来了,手忙脚乱地从冰箱拿出五个包好的粽子,我捏了捏怎么硬硬的,尽管粽子这样硬,可我还是小心翼翼地打开粽子,粽子打开了,我傻了眼,里面哪是什么粽子呀,分明是橡皮,我又打开后四个。里面分别是玩具汽车、纸船、橡皮鸭子和废瓶子。我见了,气得怒目圆睁,大声喊道:“你这不像话的东西,看我怎么收拾你!”说完,我拿起扫把追表妹打。表妹一边逃一边回头笑嘻嘻地说:“谁叫你那么爱吃粽子,被我骗了吧!”

我的表妹可真狡猾呀,我以后可要提防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深深深呼吸粽子作文

全文共 732 字

+ 加入清单

No.1

宜昌是一座寂寞的城市。我在这里,和我的小仓鼠在一起。

它叫粽子,就是为纪念屈原在端午节要往江里扔的那个粽子的粽子。你可以不知道这个习俗,但是你起码得记住我家的小粽子。

我想让它成为一只明星仓鼠。

尤其是,脑子有点不太好使我通常会对外宣称它是弱智的这样一只仓鼠。你不记住是你的损失。你会少了很多乐趣。

这样的一只棕色绒毛的小仓鼠,还不到四个月。身长8.5厘米,胸围介乎于6.1475926厘米和6.1475927厘米之间,蜷起来象个毛球。

天都黑了。夜凉如水。这城市霓虹漂亮。

连阳台上的爬山虎都特别时尚。

我还养了一株绿萝,就在原来粽子的窝的上方,风一吹,它就很寂寞的努力生长。

No.2

粽子有一项绝佳的专长,解鞋带。

愚蠢如主人我,有时也会错把鞋带解成死结。

可粽子不会。

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凡进我家门者,鞋带无一例外是被粽子解开。

可是就是好端端的鞋带会变得湿漉漉的,沾满了粽子的口水。

更有一次,粽子叼了我的拖鞋,在墙边上咬得正欢。我就单脚跳着过去了。粽子知道自己即将受到责罚,扔下拖鞋,想跑。

它居然好像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背后是一堵墙。

转身。

就只听砰地一声,脑袋撞上了。

哭得呼天抢地。

原本低下的智力,因这一撞,不知道又减了几分。

No.3

我上网的时候粽子喜欢爬到我的膝盖上。

因为椅子很矮,这对它来讲不是一件难事。

有的时候不知不觉它就睡了。睡得像子宫里的婴儿。

它爬上来,有一种任性和撒娇的成分,也就是说完全不需要征得我的同意,只要它足够高,足够力气,蹦蹦跳跳就上来了。

当然也不排除它会失手。

或者叫失足。

咣当一声像个玉米一样跌下来,或者爬过了头,从左边到右边又从新栽倒在地上。

那个时候它可怜巴巴的水汪汪的大眼睛就会起作用,我会很心疼的把它抱起来。它的尾巴像一棵风吹的草,摇摇晃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我学会了包粽子作文350字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的老家广东开平,粽子早已不是端午节独有的了。这里逢年过节,老人家们都得包粽子。

腊月二十七早上,奶奶早早在堂屋里支起一张小桌子,上面摆放着一盆浸泡好的绿豆,一大碗炒香的花生米,一大盆拌过五香粉的腊肉,还有泡发好的香菇和虾仁。这些馅料准备好后主角就登场了,一捆洗得闪闪发亮的青色粽叶浸泡在盆里,白白胖胖的糯米静静地躺在盆里,每一粒都圆溜溜,精神饱满地等待着。

我闻着粽叶的香味,倚在一旁等着。奶奶取来一片很大的叶子,摊开,然后摆粽叶、放上糯米,再依次放上绿豆、花生仁、香菇、腊肉和虾仁,最后在面上盖上一勺糯米。奶奶那长满老茧的手左右晃动,一下子,一个六个角的粽子就包好了。

终于开始煮粽子了。红通通的火焰在跳着舞,大锅盖上的蒸汽飘着粽香,我早已馋得口水直流。“快尝尝熟透了没有?”奶奶终于发话,候着一旁的我终于大饱口福。奶奶的村里有些年纪大的孤独老人,奶奶就会把刚煮熟的粽子送几个过去。隔壁邻居见到也只问“包了粽子了?”或着问“还有粽叶吗?”

奶奶每次都要包一大箩筐,粽子就成了节日里必不可少的早餐代名词。美味的粽子已经和春节紧紧联系在一起啦。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吃粽子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粽子。听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因为楚国的都城被秦国攻破,他身为楚国的大夫,悲愤交加,投汨罗江自杀,老百姓为了使他的身体不被鱼虾吃掉,往河里投放用笋壳包住的米饭,后来发展成为粽子。

早上妈妈刚煮好粽子,香味就扑鼻而来。开饭了,我看见粽子有四个角,从不同的侧面看上去很像三角形,笋壳是嫰绿的,绳子的颜色能分辨类型,有豆沙粽、鲜肉粽、蛋黄粽等等。爸爸拿起一个系着白绳子的粽子,解开绳子,剥开外层笋壳,再剥开里层笋壳,就露出了一个棕色的小脑袋。爸爸把笋壳摊在桌上,把粽子放在笋壳上,一艘绿色的龙舟扬着棕色的帆出现在眼前。爸爸咬了一口“帆”,一条小猪肉和一个鸡蛋黄出现了,不用说,这是蛋黄粽了。爸爸又拿起一个系绿绳子的粽子,这个粽子也是棕色的,可里面全是肉,所以是鲜肉粽。

我的粽子上桌了,不用说也知道这是豆沙粽。妈妈帮我剥好笋壳,我看见了一只白的发青的粽子。我不想把手弄得粘乎乎的,就用筷子挖开粽子的肚肠,里面的豆沙像河水一样躺在糯米铺成的河床上,还掀起一些小型波浪,却又好像被红色的东西冻住一样。我用筷子夹起一块粽肉,送到嘴巴里尝了尝,真甜。

我还尝了一口鲜肉粽,觉得太咸了,不好吃。所以我觉得我很幸运,能吃到甜甜的豆沙粽。不知道下次端午节,会吃什么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粽子的来历及传说汇总

全文共 2036 字

+ 加入清单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夂》:"葼,敛足也。"意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制作,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粽子的来历一】

公元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故"九子粽"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的来历二】

古代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端午节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古人对端午,其实有种种说法,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却说:“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隗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因李时珍此种说法,故闻一多有 “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之说。

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之死,它的起源说法很多。最让人信服的是“包烹”之说,就是50万年前发明用火熟食时,为了适口,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经过40万年的春秋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这就更像现在的粽子。 粽子的出现如本文开头所说,但一说用于祭祖;又说为了纪念屈原殉难,两说都有道理。

【粽子的来历三】

春秋时期关于粽子的来历。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称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农历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 震远同湖州粽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社区端午节包粽子活动简报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节日之一,为了让外来工感受到节日的浓厚氛围,提前度过一个开心愉快的端午节,2012年6月21日晚上,彩虹社工田心社区服务中心在二楼430课堂举办了一场《竹箬飘香田心 幸福花开社区》端午节包粽子比赛活动

活动分为游戏环节、包粽子比赛、观看端午节来源视频、大家谈一谈家乡的端午节风俗四个环节。活动一开始就以一个充满欢乐考察人的反应能力又能认识彼此的“乌鸦与乌龟”游戏,大家玩的不亦乐乎,整个场面充满了欢声笑语。最热闹的要数包粽子比赛,刚开始是请一位包粽子的老师给大家示范,大家一起学,然后分成两组进行包粽子比赛,大家紧张有序的进入比赛状态,一起协作,期间有不少的欢乐,大家都很享受这样一个比赛过程。在大家兴致高昂的结束比赛后,我们一起观看了端午节视频,大家看得津津有味,从中了解了很多关于端午节的知识。最后以大家的一个分享家乡端午节风俗结束了我们的活动。

这次活动,得到了外来工的肯定和支持,也给了社工更多的信心。日后中心会应外来工的需求再结合我们中心的实际情况去举办更多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工作之余能够充实生活,享受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学会包粽子作文小学生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动手包过。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到了,我决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学包粽子。端午节前一天,当我们回到老家时,爷爷早已准备好包粽子的原料:有糯米、箬叶、方块肉、板栗……想着它们马上就要变成喷香的粽子,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开始包了,只见妈妈捏起两片箬叶轻轻一卷,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可我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妈妈见了,在旁边指点:“左手捏紧箬叶一角,右手将另一角往里卷,下面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卷好了角筒。接着往角筒里放入一些糯米,塞上猪肉和板栗,再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可是糯米就像调皮的孩子似的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妈妈帮我解了围倒掉多余的糯米,然后按实,我才舒了一口气。

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喜欢吃粽子的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把粽子五花大绑后,别出心裁的打上一个可爱的蝴蝶结。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桶中,可是不小心扯到了线头,只听得“哗啦”一声,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散落在地上。我又得从头做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学会包粽子了。

煮粽子最需要耐心。我们把粽子放进大锅煮开后用小火焖上一个晚上。端午节一大早,香喷喷的粽子才起锅。我迫不及待地品尝起自己包的粽子,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通过这次学包粽子,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重逢粽子日作文500字:难忘的端午节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奶奶69岁了,千层饼似的眼皮下面有一双慈祥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上面架着一副眼镜,薄薄的嘴唇,显得特别精神。

每次端午节,都是奶奶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奶奶包粽子可是一绝,又快又好,平时,还有不少人来向奶奶讨教呢!我可不是吹牛皮,不信,你们看:奶奶又开始包粽子了。

我先帮奶奶把圆桌、椅子以及包粽子需要的原料搬到院子里,奶奶从屋里慢慢地走了出来,坐在椅子上,准备包粽子,我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奶奶,只见奶奶把两个粽叶合在一起,然后,用手把粽叶一弯,围成一个近似漏斗的形状,又用另一只手快速地从水中捞出一把米,装进弯好的粽叶里,说来也奇怪,奶奶的手就好像一把秤,装进粽叶里的米不多也不少,接着奶奶把粽叶的后面一折,右手压着粽叶,另一只手抽出一根绳,为这粽子绕一圈,然后系了一个活扣,有就顺序地放进了蒸锅里,不到半小时的功夫,满满得一蒸锅粽子就全部包好了。

奶奶包的粽子个大饱满,煮熟后却没有一个开口笑,奶奶镇不愧为包粽子能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家乡的粽子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我们家乡粽子,那可是有说不完的话。一说起来,那诱人的香味仿佛在我的唇齿间缠绕着。

粽子是端午节汉族的传统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传说是为纪念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粽子大多以三角形为主,再加上外层包裹着一片粽叶,看着就像一个穿着绿袍子的三角形胖娃娃,粽子还是分口味的呢!蛋黄味有些咸,蜜枣味有点甜。。。但其中我最爱妈妈做的那种独特味道。

每当到了端午节,妈妈便会开始忙。妈妈准备好了粽叶,糯米,和各种馅料后,就要开始包粽子了。妈妈的方法可真特别那!她用稻草灰把糯米浸泡一下,再把馅料放进糯米之中去,把糯米捏成三角形,最后把绿色的衣服给它穿上,这样一个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我拿来一个粽子,轻轻剥开它的绿衣裳,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啊,无论是这香味,还是这口感,都令人回味无穷。一口咬下去,一股清香直入肺腑,沁人心脾。妈妈做的粽子既有适中的咸味,又有诱人的色彩。

大家都说,一道菜只有做到色香味俱全,才能成为一到真正的美味佳肴,粽子可是俱备了这三点呀!

这就是我们家乡别有风味的小吃-----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家乡的粽子作文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天,人们要裹香甜可口的家乡粽子

谈起家乡粽子,历史上还有个传说。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投江自杀。人们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第二年人们划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家乡粽子。家乡粽子外面包上箬竹叶,四角形状,系上五彩绳,再投进江里。

于是从那时到现在,人们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裹家乡粽子吃。家乡制作家乡粽子所需的材料有:箬竹叶、细长的棕叶、糯米、板栗、腊肉、蜜枣。妈妈先把箬竹叶与棕叶一起放在清水中浸泡,并用刷子洗干净,把腊肉切成腊肉丁;然后将箬竹叶围成圆锥的形状,像一个又尖又大的漏斗,用勺子盛起糯米一层一层的平铺在箬竹叶上,一边放上板栗,另一边放上蜜枣;接着将腊肉丁放在中间,再铺上一层薄薄的糯米,好像为板栗、蜜枣、腊肉盖上雪白的被子;最后把箬竹叶裹起来,成为一个个家乡粽子,每头有两个尖锐的小角,好像一个穿着绿衣裳,顶着四角帽的小精灵。这样,一个家乡粽子就做成功了。

家乡粽子包好以后,放在锅中煮上几个小时,便可出锅拿来品尝了。妈妈打开锅盖,一股热气立刻冲了出来,热气中掺杂着浓浓的香气,扑鼻而来。我解开家乡粽子的衣裳,里面露出了白花花、香喷喷的糯米,咬下去一口,糯米既脆又软又黏,十分润滑。一颗颗糯米就像一颗颗白玉珍珠,一边的蜜枣散发出诱人的气息,像一颗颗红珍珠,它那耀眼的光彩染红了周围的糯米,使白糯米换上了红衣裳。蜜枣甜甜的,又香又脆,板栗虽有点苦涩,但苦尽甘来,使人回味无穷。

吃家乡粽子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放在锅里煮,可以放在火炉上烤,还可以切成片状,放在锅里煎。家乡粽子吃不完可以放在冰箱里,储存很久,想吃时再拿出来煮、煎着吃,也可以送给亲朋好友,增加朋友之间的友谊。

家乡粽子,你香甜可口,是端午节里一道香甜的食品,是人们心中喜爱的食品。我爱你,家乡的家乡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趣的包粽子活动作文500字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天,我们昂立全体师生去老家印象农庄,举行了包粽子活动

首先,老师一边包粽子,一边给我们讲解。同学们都觉得很简单,信心满满。没有几个同学认真听老师讲解。

轮到我们亲手包粽子了。我们来到了大厅,同学们都纷纷拿起粽叶开始开始包粽子。我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去包,可是,怎么也包不紧。我开始没有耐心了,看着已经被我折坏了的粽叶,我心里十分焦急,却又不知所措,泪水都润湿了眼眶。老师看到我沮丧的样子,走过来说:“怎么了?”我并没有直接回答,只看到别人的粽子一个接一个包好了。老师好像看透了我们的心思,给了我几片完好无缺的粽叶,一步一步仔细地手把手地教我怎么包粽子。老师说:“首先,把两片粽叶平行放好,接着,把第三片粽叶倒过来放在中间,再旋转两圈,就成了一个圆锥形筒,然后往里面放入米,肉,红豆等食材,再封口,用绳子缠紧,一个完美的粽子就完成了。我试着按照老师讲的步骤自己包了起来,终于我亲手包好了一个粽子。虽然外形不是很好看,但我心里还是甜滋滋的。因为这毕竟是我亲手包的,里面包含着我辛勤的汗水,对我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后面我又连续包了几个。

今天我过得非常开心,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认真去做,虚心学习,只有这样,你才能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第一次包粽子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可是哪种粽子买来吃才安全呢?下面我向你讲讲粽子的买法和吃法。

市场上的粽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绿色叶子包的、有青色叶子包的,还有风干的黄叶子包的粽子,我们应该选择那种风干粽子叶包的粽子,传统的风干叶子包的粽子更加安全哦!如果发现小摊上有碧绿碧绿的“返青粽叶”包的粽子,请千万不要买,这种“返青粽叶”的颜色是不法商人用一种叫硫酸铜的化学药品处理后的颜色,而不是原始粽叶的本来面目,此种叶子包的粽子不但闻起来香味不浓,而且误吃这种粽子还会中毒,有一股像硫磺的怪味道。而青色的粽叶只是少加点色素或者没有风干而已,也不宜购买这种叶子包的粽子。所以大家不要贪图颜色好看的粽子,而要买绿色健康安全的粽子哟!

选好了粽子,还得注意粽子形态是否端正,线扎的松紧度是否合适哦!带回家把粽子煮熟后,还要观察煮粽子的水的颜色,颜色是淡黄色才对,如果水是绿色的,这粽子也是不健康的哦!

另外,小蔡我还要特别提醒:粽子很好吃,但它是糯米做的,吃得太多也不行,搞成严重便秘了,那别怪我没写详细和卖粽子的人哟!

篇2:第一次包粽子

今天中午我们的饭碗中多了一道特别的点心----粽子,这粽子是迎接端午,我们年级组织学包的,我包的粽子在别的同学碗里。

其实包粽子是一门技术活。首先要准备芦苇叶、糯米、红枣和棉线。首先把芦苇用开水烫一下,这样就不容易破裂。把叶子摆好三片,从中间折成螺状,用勺子盛一些米进去,再放一个大大的红枣,接着再次倒米盖住红枣。完成后把卷在后面的叶子往前一折,盖住螺形口,把长出来的叶子向右折一下,用棉线扎紧。为了更牢固,用嘴咬住,另一端就好操作了,我多绕了几圈,线绳纵横交错地五花大绑在那个可怜的小粽子上。说得容易,做起来就不一样了,在包的过程中,我遇到了挫折。

我把叶子从中间卷成螺形,但螺形不好看,于是又重卷了几次,终于好看了,可是刚要倒入米时,发现芦叶上破了一条缝,我换了一片,卷一下,又有一片叶子裂了一条缝,我无可奈何,等换了四片叶子后,才勉强卷成了一个螺形,灌入米,放入枣包好,线绳扎好。才扎好,发现叶子又裂开,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包了个开口粽子。我叹了口气,气愤地将米和枣从缝中挤出来,说:“这真是个粽子开口钱包”!

还有一次,包的时候还算顺利,可到了后面扎线时,这粽子原来应是锥形的粽子,变成了平面三角形,被我压扁了,搞得我哭笑不得。

我们这次包的粽子还要送给周围帮助过我们的人,为了让每一位老师、护学的警察、孤独的老人……都能吃到,我包了十几个。其中有几个是我独创的袖珍型粽子:用一片叶子包成的,因为蜜枣太大了,只能改成赤豆做包心了。

品尝着同学们的粽子,觉得自己动手包的粽子比妈妈、奶奶包的都好吃一百倍,这是我永远忘不掉的美好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粽子来历的另一种说法纪念台骀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山西民俗学家认为,粽子来历和古时三晋先民治水的故事有关。

台骀,作为远古历史人物,据山西省历史学者考证,台骀治水从年代上要早于大禹治水,是颛顼帝时代治水官员。

当时台骀为治水患,奔波南北,疏导汾水,一路导水至灵石山头被阻,台骀带领百姓奋战在灵石山头,开山泄水工程异常艰难,人们日夜施工吃住都在山上,挖山不止。

当时水满为患又无路可通,也没有船只,(禹王治水时也是徒步上下,才有三过家门而不进的故事,据考证台骀治水要早于大禹,台骀治水以汾水为主,是以治水的历史和传说只在山西流传,而大禹治的是黄河,所以大禹的治水足迹和功绩要大于台骀)台骀和他带领的开山百姓每天的饮食来源就成了问题,汾河两岸每家都有劳力在随台骀治水,为了保证粮食的按时运送到工地,不耽误和影响人们的饮食保障,人们想出了以水送食的办法,用竹桶和芦叶等包裹食物,以木筏相乘顺流而下,把食物送给下游的治水的人们,途中也有不少食品被水中的鱼虾吃掉。随着人口的流动,很快(粽子的最早原形)这种食品就传遍了整个汉民族。

现在山西民间,五月五日祭奠汾神台骀,祭品中就有粽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吃粽子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老师说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那时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包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时,人们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后来在晋代,粽子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期,又出现杂粽。在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被用作了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它的形状出现了锥形、菱形。宋朝时,人们又把果品包入粽子,就有了“蜜饯粽”。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馅料也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人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最为出名。吃粽子的风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被竹叶包着的粽子优秀七年级作文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在大街上,在小巷中,不时地有一阵又一阵的清香传出,沁人心扉。

打开餐厅门,便可以看见桌子上有一盘盘用竹叶包着的粽子,周围坐着和蔼可亲的家人。他们微笑着招呼你坐下,在你手中塞了一个热气腾腾的粽子。看着这枚清香沁脾的粽子,一个模糊的黑影在你脑中描绘出来。

他曾是皇帝的亲信,国家的忠臣;他曾为国家出谋划策,做出伟大的贡献;他曾惩罚地主恶霸,为人民带来幸福。却因为奸臣当道,梳理了他与皇上,导致皇上对他十分冷落,便不再理会他们。

看着日渐消亡的祖国,再看着强大秦国正一点点地蚕食着国家的土地,屈原十分悲愤,便在祖国的汩罗江边,望了一眼阴云密布的天,望了眼日间消弱的祖国,望了眼汩罗江,纵身一跃,在人家消失了。

他死了,纪念他的人依然络绎不绝,在他当年投江后,百姓悲痛欲绝,为了确保这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不被大家所遗忘,特地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往江中投包竹叶的粽子,让江中的鱼儿好不去吃屈原的死体,让诗人的肉体完完整整地保留在人间。

屈原呵,你可知道,在你不在的日子中,你的人民有多想念你!在你将要跳入汩罗江时,难道你没注意阴云密布的天空难道不是上天对你的挽留吗?

要知道,在你不在的日子中,你的人民整日以泪洗面!你走了,朝中奸臣当道,没有一处不是阴谋陷阱,人民整日在官员的剥削与欺诈中度日。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想念着你。

伟大的诗人呵!愿你的亡灵在地下永远得到安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我学会了包粽子优秀作文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的民族节日,在那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包粽子等来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今天我们全家一起包粽子、吃粽子。

姥姥在端午节之前就把粽叶买回来了,并在头天晚上把江米、花生、枣等各种食材准备好了,又把粽叶在锅里煮了一会儿,粽叶的清香慢慢的从锅里散发出来了,那淡淡的清香跑进了我的鼻子里,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开始包粽子了,我兴奋不已。只见妈妈先拿一张粽叶,然后再卷成喇叭似的桶,再在“喇叭”里装上准备好的食材,把它紧紧地包成一个三角形,再用一根线绑起来。我很好奇,也想试一下,就学着妈妈的样子做,可我没注意到妈妈绑“喇叭筒”时没有透一点缝,于是我包的粽子食材都从那个大缝隙逃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妈妈看了我的粽子耐心的给我讲了其中的道理,我又尝试着包了一个,虽然样子不像卖的那么精致,不过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姨妈还给我戴上了彩绳,说驱邪驱蚊。我想戴上这根彩绳就不会被蚊子再咬到了吧。

吃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正宗香甜、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包粽子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中午,我们教室非常香,不是香包的香,也不是香水的香,而是粽叶和江米的清香。整个香味仿佛织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网,把我们的教室包围住了,空气中弥漫的都是清香。原来我们班举行了一次活动——包粽子

我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江米、粽叶和红枣,到水池旁把带来的粽叶冲了冲,然后飞快的奔回教室。同学们激动的都快要哭了,我的心里也像揣着一个小兔子似的,砰砰直跳。

老师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微笑着对我们说:“请同学们不要太激动,要平静下来,我们要把这次活动做好,现在开始包吧!”

只见我拿了两片粽叶,右手拿着粽叶的头,左手拿着粽叶的中间,然后右手把粽叶卷成圆锥形,用左手拿着,右手抓一小把江米放进小洞里,再放颗蜜枣,再抓一大把江米放进小洞里,然后把多出的粽叶盖在粽子上,再拿出一根白绳用嘴咬着,然后再缠到粽子的外皮上,一道。二道,三道,最后系个活扣,一个“四不像”小粽子就包出来了。

我看了看同学们包的粽子;有的像个绿色的宝塔,有的像个活泼而可爱的小兔子,还有的是四角形的……同学们包的粽子各种各样,各有特色!老师又选出了五名同学,第一名冠军——王诗雅,她包的粽子又大又整齐,可是只用了一根小小的竹针,可真厉害呀!

这次活动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让我的手变的更加灵巧,真是心灵手巧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包粽子作文600字

全文共 691 字

+ 加入清单

一股粽叶的清香像青烟似的飘入我的鼻子里,飘入我的梦里,将我从梦中叫醒。把日历拿起一看,呀!原来今天是端午节!

端午节,也就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相传,在很多年前的那个初夏,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因为他不忍看到自己的祖国衰落、灭亡。他常常给国君提出忠告,可是固执的国君不但不听,还把他贬出了首都。才华横溢的屈原却报国无门,一气之下就抱着一块巨大的石头,跳入汨罗江中,含恨而去。屈原跳江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楚国,老百姓舍不得屈原,为了不让水中的怪物伤害他的躯体,就造龙舟把粽叶包裹着米饭投入江中。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每年的五月初五就形成了今天吃粽子的习俗。

今年的端午节好似有一些特别,一大筐新鲜的粽叶放在桌上,一大盆香喷喷的糯米泡在水中。咦,奶奶怎么没有来包粽子?“嗯”背后有人拍我“今天就让我来教你包粽子吧!”“耶”我激动得跳起来。奶奶首先示范给我看。瞧,奶奶双手上下翻动、左右缠绕,短短几秒钟就用粽叶把糯米包裹得严严实实,变成了粽子。我不甘示弱,学着奶奶的摸样包起来,先把粽叶的一端卷成一顶尖尖的“生日帽”,然后把泡好的糯米装进去。不好,一个不留神,握粽叶的手一松劲,“生日帽”散了,糯米全漏了。再来一次,这次可要固定住了,把粽叶重新卷成“生日帽”,握紧了,再把糯米小心翼翼地装进去。“慢慢填,不着急。”奶奶在旁边鼓励着我。慢慢装满后,再把粽叶折回盖住“生日帽”的开口,最后用棉线捆个结结实实,打上结。成功了,我亲手做成的粽子,我要用亲手做的粽子投进汨罗江喂鱼虾,我也可以保护屈原了。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今夜的月亮像镰刀,更像船儿,乘着粽叶的清香带着我进入梦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我学会了包粽子优秀作文

全文共 528 字

+ 加入清单

等星星,盼月亮,终于把端午节盼来了,我可是最喜欢吃粽子,这下可以大饱口福啦!

一大早,我就缠着妈妈包粽子,乐颠颠地准备要用的材料,泡在水里的糯米,洁白无瑕;洗净的红枣,红润饱满;煮过的粽叶,墨绿、舒展。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片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开动了。

把粽叶卷成一个倒圆锥,抓一把泡好的糯米放到里面,再捏一枚红枣小心翼翼地放在糯米上,看起来,就像镶嵌了一颗红宝石,漂亮极了!然后用多余出来的叶子包裹起来,把口封上,最后用丝线缠起来。可是,这粽子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娃娃,上窜下跳,搞的我“手忙心乱”的,就是缠不好,不是漏了米,就是开了线,真是“气”人太甚!哼,我就不信,还缠不上你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一个,虽说形状有些古怪,可总算是做成了。

我迫不及待地把包好的粽子拿给妈妈。拿起我包的粽子,妈妈很仔细地看了又看,扑哧一下笑了,跟我说:“刚才粽子对我说,你把它糟蹋成这样,大大减小了它的功力,可能煮熟后就发挥不出它的香气啦!”这句话,让我哭笑不得,笑吧,是妈妈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这也想的出来:哭吧,是我白忙活了一场。看着我的样子,妈妈哈哈大笑:“逗你玩哪,包的不错呢,一定会很好吃!”我这才放下心来。

吃着煮熟后香甜的粽子,真是开心啊!亲爱的端午节,我爱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