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端午节的关于端午节的作文(实用20篇)

导语: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十分深厚,每一个节令都对应一个节日,在这诸多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下面是开学吧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浏览

5855

作文

1000

端午节高三语文精选作文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到了,端午节都要吃粽子。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关于端午节粽子的知识吧。

首先介绍一下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吧。端午节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所留下的节日。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个千古

流芳的人物。他满腹才华,却遭奸人所害,被迫跳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他的身体被鱼糟蹋,就回家拿米团往水里扔

,时间长了,就形成了端午节,也就有了粽子。端午节还有好多别称呢,如: 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浴兰节、端 礼节、解粽节等。

我想,大家都很喜欢吃粽子吧。现在市场上的粽子有好多种呢,如: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

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叉烧粽等。听得都流口水了吧。

关于粽子的做法,也有很多种,不同的粽子做法不一样。我就说说红豆沙味粽子的做法吧。做粽子之前首先

要准备好材料,主要有:一包红豆沙,一大碗江米,一把粽叶粽绳,粽叶多数是竹叶,也有芦苇叶做粽叶的。准备好

材料之后就开始进入做的程序:先把粽叶粽绳洗干净用水浸泡;接着把江米用清水淘净,然后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

水开火煮熟或者蒸熟;接着用同样的方法把红豆煮熟,并将煮熟的豆子搅拌成糊状,就成了豆沙;下面就进入了包粽

子的程序:先取出两片粽叶背对背重叠,再对折成三角杓状,然后放入1勺米,摊平后加入1勺豆沙,再在上面酌情加

上1勺米,包成三角锥状,然后用棕绳绑好即可。包粽子很有技巧,不会包的用粽叶包不住,还有的包出的粽子大小

不一不好看。粽子包好之后,放入蒸锅中蒸20分钟或者放入清水中煮20分钟即可食用。

对了,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谚语也有好多呢,如: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栊。食

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杠。食过五月粽,不够百日又翻风。等等。

还有,现在流行端午节发手机短信,我爸就收到好多条,我给大家说两条吧。第一条:我是粽叶你是米,一

层一层裹住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黏住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记得给我发信息,不然粽子

噎死你!端午节快乐!第二条:我用一份健康的绿豆,一份开心的花生,一份美丽的红豆,一份快乐的调料,包成一个 开心的粽子送给你,提前祝你端午节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写端午节的三年级作文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端午节,呵呵,其实不是端午节,是端午的前一个星期,今天我们体验了端午节的很多习俗,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包粽子了。

我们先到了指定的位置后,就要开始包粽子了,可领队老师就是不领情,叫我们先看示范再做粽子,我们只好硬着头皮看完示范。

不过,这示范也不久,只是一位阿姨把两片粽叶交叉再拉起长的地方,放些糯米和五花肉、蛋黄,最后包住用绳子穿好而已,看完后,同学们都说这也太简单了吧!

我们要开始包粽子了,我先把粽叶交叉,然后折一折,就变成了一个“漏斗”,之后放点糯米,再放点五花肉和蛋黄,不过我在这一步时不小心掉了一些糯米,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仍然用心地加了点糯米,又加点脱了皮的绿豆,最后把叶子包紧,用绳子绑紧就可以了,但是变成了上面小,下面大的形状,就像一个福袋一样,我看着自己包的“杰作”,不觉哈哈地笑了起来。

我们还体验了放风筝等其它的习俗,同时我也学到了许多端午节的习俗,我喜欢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小学二年级作文端午节精选

全文共 857 字

+ 加入清单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当念起这些儿时的歌谣,此时我就会想起家乡的端午节来。

家乡在壶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飘香;山下绿水环绕,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枇杷树边,有着整齐的红砖绿瓦。一派安静和谐的乡野村落,这就是我的家乡,也是明代状元柯潜的故乡。每年端午节来临,我们便会挎上篮子和姐姐一齐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叶、枙子花等合为“五味草”。初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会插上艾草,据说艾草会镇邪辟灾。当然在我们看来,只要闻一离那清新又奇异的艾草的清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每年我们都争着到山上来,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乐。

当然妈妈会用“五味草”给我们煮上好多的鸭蛋,此时据说小孩吃了还不咳嗽呢?而对我们小孩来说我们总是拿着心灵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线编的袋子,装满鸭蛋到处炫耀。吃过午饭,妈妈又会用“五味草”煮鸭蛋的水给我们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个夏天都不长痱子呢……

在我们的记忆中,端午给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节期间,我们除了能够吃上香喷喷的鸭蛋,还有让人记忆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此时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

长大了念书才明白,包粽子的习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于是,此时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之后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我们村里没有赛龙舟,但在黄石每年都会有这样的热闹非凡的场面出现:

在木兰溪畔,人们早早地围在岸边,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水面,数支整齐的龙舟队伍,衣裳鲜艳随风飘扬,小伙子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随着一声锣响,各支队伍争相竞发,大家齐心协力,奋力争先。这一刻,鼓声、鞭炮声人们的呐喊声……凑成一片热闹非凡的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端午节英语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Today, I went to the grandmas home with my father and mother for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hen we entered the door, grandma said, "today is Dragon Boat

Festival. Lets make dumplings." We promised. Grandma said, "bamboo leaves need

to be soaked for a while.

After a while, we began to pack the zongzi. Each of us picked up three

pieces of bamboo leaves, grabbed a handful of glutinous rice with our hands, put

them in the bamboo leaves, and put on some big red dates. And then wrap it into

a cone. Im glad to have a zongzi wrapped up. I said to grandma, "the dumplings

are so simple. Grandma said, "the real bag is not easy!" After finishing the

package, the dumplings were cooked.

Our whole family is very happy to eat sweet rice dumplings.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端午节优秀作文高1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奶奶在端午节时教我的歌谣。记得爸爸常跟我说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节日:在初夏那个节日的晚上,剥开一个粽子,满屋飘香,大家围在一起,小孩缠着大人讲那个熟悉但却百听不厌的故事: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国战火纷飞,在农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着亡国危运,而他心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他悲痛欲绝怀抱着石头投向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他就是屈原;渔民划着船,四处寻找他们爱戴的屈原,他们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到了江里……每当故事讲到这时,大人们总会指着天空说:“你看,天空中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们便会抬起头遥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寻找那颗最明亮的星星。事情已经过去了两年了,可我依然记忆犹新,因为它让我明白,同学之间的爱是最珍贵的,是不可缺少的。现在“爱”这个字已经成为我人生字典中的常用字,我爱这个汉字——爱。

又到一年粽飘香,你是否对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吃着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遥望天空,隔着笼罩着的蒙蒙工业雾气,是否还能望得见天上那颗闪耀的星星?

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大片的麦田消失了,在城市的边缘,我们已经很难看见“出门一望麦儿黄”的景象了。是啊,时空的变换,端午节是否也在这钢筋水泥的挤压中越走越远呢?喧闹的城市,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欲

望,父辈们的欢乐,是否已淹没在城市的闪烁的霓虹灯中了呢?

我们已经不能理解父辈们少时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随时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样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来也乏味,而我们感兴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鸡爷爷;我们也对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兴趣了,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网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鸭!对奶奶教我的歌谣,我也觉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随时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录制各类摇滚歌曲!

然而,我们没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吗?我们似乎缺少了一些快乐,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责任。在喧闹中,我们正在迷失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日记500字优秀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前一天。妈妈用灵巧的双手织了两个精美蛋袋。端午节当天,妈妈一大早就起来把粽子和鸡蛋放在一个锅里煮,过了一会儿,厨房里就飘出一股浓浓的粽香味,我忍不住想去吃一口了呢。鸡蛋煮熟了,妈妈把鸡蛋拿到了餐桌上。我和妹妹一人挑了一个又大又坚硬的鸡蛋,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入蛋袋中。挂在胸前,像一个装饰品,很特别!

我和妹妹开始撞蛋了,我们两个都气势汹汹,各不相让。妈妈一挥手说:“3、2、1开始撞。”我和妹妹同时把自己的鸡蛋撞向了对方的鸡蛋。“砰”一声,我的蛋头破裂了。我很气馁,耷拉着脑袋,坐在身旁的爸爸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安慰道:“这只是一个小游戏,只要你和妹妹玩得开心就好,下一次或许你能赢的。”我点点头心里舒服多了。妈妈又一声令下,我们的鸡蛋又撞在了一起,神奇的是,我们俩的鸡蛋居然都没有破碎,我破涕为笑了。

撞好鸡蛋后,爸爸开始跟我们讲起故事来:“汉族人民在端午节还会有很多的风俗习惯,比如赛龙舟,人们会坐在龙舟上拿着桨嘿呦嘿呦的划,看哪一条龙舟先划到终点,哪一条龙舟就赢得比赛。有些地区的人们会喝雄黄酒,因为雄黄酒是辟邪解毒的。还有些大人会做些端午香囊,送给孩子们挂在脖子上,非常别致,身上还会散发着一股清香!”

端午节是一个团聚的日子,每一个蛋袋里都有着我和妹妹成长的足迹,每一个蛋袋里都荡漾着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日记350字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赛龙舟。

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古代楚国有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被小人诬陷。楚怀王听信谗言而将屈原流放。后来出国灭亡,在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人们想把屈原的遗体打捞上来,但最终没找到。人们为了让屈原的身体不被鱼虾吃掉,于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包粽子投进汨罗江。端午节就是这样产生的。

端午节可不能少了粽子,我喜欢包粽子,更喜欢吃粽子。我们准备了粽叶、糯米、红枣和粗线,糯米需要提前浸泡几个小时。首先取3—4片粽叶叠整齐,再把粽叶卷成圆锥形,然后往里面到糯米并放入几颗红枣,最后把粽叶折下来并用线捆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1个多小时后,香喷喷的粽子味道就会填满屋子。打开煮熟的粽子,咬一口,又香又甜,真好吃。

粽子吃完了,龙舟比赛要开始了。“3、2、1,开始”裁判喊道,一条条龙舟像离线的箭,在水面上飞驰。你听“咚、咚、咚”,还有锣鼓加油呢。一号龙舟快到终点了,其他几条龙舟也加快了速度,锣鼓声越来越急促,最终五号龙舟获得了冠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统文化端午节高三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端五节、端阳节、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各具风韵。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前后是春夏交替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于驱蚊蝇,净化空气。

端午节也是爱国节。

春秋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告诉皇帝要加以防范,以防被秦国所灭。昏庸的皇帝不同意。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中怀抱大石投江自尽。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并以呐喊旗鼓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

而今天,在端午节的这个日子里,我看着妈妈在包粽子,心血来潮,也想尝试。我学着妈妈的样子,首先把叶片和糯米洗干净,加一点盐和生抽搅拌均匀,用两张大小不一的竹片叠在一起,折成一个漏斗型。可万万没想到,我的漏斗有两三个洞,米一直不停地往下掉。妈妈见状,在旁悉心教导我。我开始做得很顺利,可到后来我的糯米又放多了,叶片怎么也压不住。妈妈语重心长地教导我:‘’舀一勺米放在漏斗里,不要太多了。‘’我按照妈妈所说的做,果不其然,一个结实的粽子就做好了,最后用绳子捆紧。看着那有模有样的粽子,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心中的兴奋之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端午节是传统节日,浸润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遗产,体现着一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古代人民的美好情感与心愿。

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肩负起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做好准备!我们也要向屈原学习,做一个爱国的少先队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端午节的由来优秀作文700字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端午节了,街上不时传来卖粽子的吆喝声,超市里的咸鸭蛋也比平时多了许多。女儿高兴地玩着刚买来的香包,不时地问着奇怪的问题。打开电脑,竟有网友发来节日贺卡,忽然想到几日来萦绕于心头的端午明日就要到了,生活中仿佛到处弥漫着端午的气息。但我总也找不到小时候过端午的感觉,心里总觉的像少了点什么似的,空空荡荡的。

记得那时,每到端午,父亲都很郑重,往往几天前就在为那天准备。母亲往往会把家里打扫干净,把夏天穿不到的衣服晾晒好收拾起来。到了端午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就会给家中的每一个人分工,母亲负责端午节的重要食品——蒸糖包,我和姐姐负责到地头割艾草、菖蒲,父亲和哥哥则负责煮鸭蛋、鸡蛋、大蒜。一切安排好后,第二天,天刚亮,我们就起床,各人做各人的事了。

母亲起来后,先和好面,然后就开始做糖包,要做满满的一锅。父亲则到把新收的大蒜拿来一些,洗净,等到哥哥也把鸭蛋、鸡蛋洗净了,就一起放到锅里,然后再放上菖蒲就可以煮了。这时,我就站在锅边,听着锅内发出的咕嘟咕嘟的声音,闻着锅内散发出的又香又甜的气味,开心的不得了。等到饭做好后,我就只顾着吃了。一手拿着香甜的糖包,一手拿着鸭蛋,跑到小朋友家玩去了。吃过饭,母亲收拾碗筷,父亲就会把我们割回的艾叶拿一些插到门头上,剩下的放到太阳下晒干收拾起来备用。夏天晚上,蚊虫多时,父亲就会取一些晒干的艾叶点燃,那缕缕香烟会把蚊虫驱得一干二净。我小时体弱,每到冬天都会咳嗽,这时母亲总会取一些干艾叶,用点燃后的灰末和面煎馍给我吃。只吃一两次就能把病治好。

晚饭后,父亲便会给我们讲白娘子的传说,那时我们都会同情白娘子,痛恨法海和许仙,为什么要骗白娘子喝雄黄酒呢?不过到现在我也没见过雄黄酒是什么样的。

如今,我与父母分开生活已有十几年了。每到端午,妻子都会从超市买回一些粽子、鸭蛋,但她不会蒸糖包,我也再没有和姐姐去割过艾叶菖蒲了,老家地头的那片芦苇以及芦苇边的艾草恐怕也早就没有了吧。但在我的记忆里总抹不去那片嫩嫩的芦苇、那一簇簇青青的艾草。

儿时那飘香的端午啊,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端午节的由来优秀作文700字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是华人夏季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和春节、中秋并列为华人传统三大节日。“端,初也”,也就是“开始”的意思。 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而“午”与“五”又同音, 所以,“端午”又称“端五”。五月五日,月与日同为五,故古也称为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 古人也把“午时”当作“阳辰”,所以端午也有“端阳”之称。明清时代,北京一带也把端午节称作“女儿节”或“五月节”。

端午节起源的说法有好几种, 其中以纪念两千多年前,愤投汨罗江的中国大诗人屈原说最广为流传。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备受楚怀王重用。 此举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诽谤屈原,离间楚王和屈原之间的关系。 楚王继而逐渐疏远屈原,甚至将屈原放逐。

眼见楚国濒临绝境,因谗臣误国,将为秦国所灭,屈原满怀悲愤,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哀痛非常,涌至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而渔夫们也撑起了船只,在江上打捞屈原的尸体。 他们还把粽子、鸡蛋等食物,往江里面丢,希望喂饱鱼虾,不让它们夺食屈原的尸体。

还有人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药晕江里的蛟龙。 据说,当时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因为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初五,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 人们便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甚至还在这天到来时,特地把菖蒲或艾草插在门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小学二年级怎样过好端午节作文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相传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的。这一天有许多风俗习惯。

悬菖蒲艾叶。吃粽子,人们把摘来的菖蒲艾叶挂到了门上。我很好奇,就问奶奶,奶奶告诉我,这是为了驱瘴,艾叶有药用功能,驱蚊子、苍蝇,净化空气。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些习俗呀!这下我知道了。

在我们这里每到端午节时,家家忙着打扫房屋,采来新鲜的苇叶调好粽子馅,各种各样的,有咸肉的,蛋黄的,红豆的,松仁的,蜜枣的,真是馋死我们这些小孩子了。

今年的端午又会有什么好玩的事呢?其实节日都是用来祈福的,人们都会借节日的机会祈祷国家,小家,家人们平安幸福,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强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节的作文高一600字大全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端午节,是我国具有特色的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插艾草,包粽子吃,还有人会涂雄黄酒、挂香囊。

早上,妈妈早早起床准备包粽子,爸爸在门口插上艾草,据说艾草是可以辟邪的。我并不会包粽子,对包粽子充满了好奇,走进厨房看妈妈是怎样包粽子的。只见,妈妈把洗好的糯米装进一个盆子里,再把准备好的肉、蛋黄、花生放进碗里。一切准备就绪,包粽子开始了。妈妈娴熟地抽出两张粽叶,把两张粽叶重叠在一起,折成一个角,先放糯米,再放馅儿,再放一层糯米填满,用绳子绕着粽叶的角缠绕,最后把绳子系紧。一个粽子就这样包好了。

慢慢地桌上就摆满了粽子。妈妈把粽子放进锅里煮熟,再拿出来凉一会儿。妈妈大声高喊:“快出来,吃粽子。”我向厨房冲去,拿起一个还冒着热气的粽子,撕开粽叶,一阵香气扑鼻而来。我大咬一口又黏又糯,好吃极了!弟弟问:“妈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我抢着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妈妈微笑着点点头,弟弟也似懂非懂的。

下午,爸爸要去八都参加赛龙舟,我和弟弟吵着要去看。爸爸只好答应。在路上,我听妈妈说,八都是文化之乡,每年都有举行赛龙舟。弟弟又问:“为什么要赛龙舟?”知识丰富的我便脱口而出:“因为屈原被奸臣所害,被放流浪,在流浪期间听到楚国灭亡的消息,怀着悲愤的心情投入汨罗江,当地民众争先恐后的划船去救屈原,后来慢慢演变成赛龙舟。”

等我们到时,中央广场四周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水面上漂浮着一艘艘威武、漂亮的龙舟,好像就要腾飞的巨龙。台上的舞蹈表演一结束,激烈的赛龙舟马上开始了。随着一阵雷鸣般的鼓声,五艘龙舟就像离弦的箭向前冲去。锣鼓声、呐喊声响彻上空。渐渐地,五艘龙舟拉开了距离,溪口队遥遥领先,几乎没有船能追得上他了。最后溪口队赢得了第一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传统节日的端午节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初五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每当到了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草、菖蒲、挂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写“王”字,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国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们抱着一块大石头跳江了。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鱼儿不吃屈原,只吃他们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比赛龙舟,赢了就上岸把粽子扔进江里,所以就有了赛龙舟这个习俗。那在家门口挂艾草和菖蒲高享,还有挂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在家门口挂艾草、菖蒲和香袋是因为古时候没有蚊香,花露水和纱窗,所以人们就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在孩子身上挂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虫子来咬。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就是虫子中的国王,虫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黄酒是为了让蛇不来咬,就又有这个习俗了。

最后,胡老师给我们包粽子。首先,她拿出做粽子的皮和用开水泡过的米,认真地包着,一粒粒米粒从做粽子的皮里漏了出来。她先把做粽子的皮包成一个圆锥形,把米粒放进圆锥形的粽子皮里,然后把“口”堵住,用线把它包住,粽子就做好了。胡老师的表情从高兴到皱眉头一切都很好玩。

今天可真有趣,我真高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端午节小年级

全文共 948 字

+ 加入清单

大的习俗在中国北方都是一样的,武威当然也是一样的。 The big custom is the same in northern China, of course, the same is true.

包粽子、炸油饼,武威人还做油饼子卷糕,在门口插柳条或者沙枣花,给小孩买或者做荷包。

荷包也叫香包或香袋,是用中药艾草、白芷、菖蒲、冰片、苍术、雄黄、樟脑等研成细末,装入锦囊中,利用中药的芬芳气味来达到驱除病菌和增加体香的作用。是一种精致美丽的工艺品,上面有绣出来的花鸟虫鱼等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油饼子卷糕是武威很有特色的小吃,也是最诱人的风味小吃。过去在武威有一句教育孩子注意节俭的常用话叫做:“有福不可重受,油饼子不可卷肉”。

油饼子卷糕的做法是,在用笈笈草编成的小笸箩里面先衬上艾叶,然后放一层用水泡软了的糯米,再放一层红枣,并洒上红糖。如此反复,满了以后,把两边的艾叶拉到中间盖住,然后用粗棉线象编制鱼网一样把筐包住,在上面压块干净的石块,搁锅里煮,等煮得又香又粘软的时候。炸出薄软的油饼,把粘糕卷至油饼当中享用。糯米糕白中透红,而油饼金黄金黄,那么一夹,再咬一口,那个香啊,那个甜啊,真是让你再别说这世上还有那种好吃的味了。是日,家家户户还要把自己做的油饼子卷糕馈赠给亲朋好友,相互品尝。

在武威的风俗中,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的门头还要插上柳枝,以为屈原招魂和躲避瘟疫。在那日,也有人喜欢在中午用水煎了艾叶擦洗全身,据说中午艾水性阳,专克一切阴毒,洗了不会招虫叮咬。而小孩子的口、鼻、耳边,则被大人们涂抹上了雄黄酒,据说雄黄性温,味苦辛,可治虫蛇螫咬、癣疥疮毒等症。相传这样可以躲避蛇、蝎、壁虎、蟾蜍、蜈蚣“五毒”。城乡居民则成群结伴,到雷台湖、海藏寺、文庙等处游览,小孩子则到这些地方的攀树折枝,用柳树条编制柳帽,以预防暑气。

凉州包粽子用的是苇叶、先将苇叶搁在开水锅里煮烫一下,并把糯米、红枣清水泡透,然后将苇叶折成三角兜装进糯米,放几颗红枣,裹严,包实,再放进芨芨笸箩里隔水煮。两个小时后,粽子就煮熟了。剥开来看,粽子白里透青,又缀着几颗红枣,像是一块羊脂玉上嵌着红玛瑙。

凉州人端午节还兴游大云寺、海藏寺。大云寺就是钟鼓楼,有大云钟,游人登钟楼,绕钟一周,从钟下钻过,据说可以祛灾免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作文700字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咚咚咚!锵锵锵!呼啊呼啊!”你一定认为这是在拆什么东西吧。我告诉你:“NO!这是我们在参加端午节龙舟活动。”什么?你不信?那我就带你去看看吧!我们的比赛地点在福州长乐市三溪村,传说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由于三溪村端午节赛龙舟的比赛历史悠久,比赛还没开始,岸边就已经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了。

我看到这情形,一下子血液沸腾、激动万分,也忽然紧张起来:这是怎样的比赛啊,这么多人这么早就赶来看了?快快开始吧!放眼溪里,已有几艘龙舟开始练习了:有的在练习加速;有的在练习控制方向;有的在练习整齐划一的节奏,还有的在练习怎样增加士气。比赛马上开始了,我们一家三口也穿上救生衣参加了赛龙舟比赛,我们登上了“祥龙号”,哈,我好激动啊——我竟然也能成为一名龙舟赛手,多么光荣啊!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发挥!我们的桨开始跟着手转了起来。哗啦啦!啪!溅起的水花仿佛雨点般落到船上“安家”。我飞快地拿起勺子,手忙脚乱地把这些“入侵者”赶走了,因为爸爸告诉我船上的水会增加重量,减慢船速。

这时,有一艘龙舟赶了上来,大家看见了,手里的桨似风车似地转地更快了,我们的锣更响了、桨更快了、心更齐了,我跟着叔叔大伯们大声地呐喊:“嘿,呦,嘿,呦!”我忽然发现我的`声音竟然也能这么响亮!我们的呐喊声汇成一片,淹没了水花声,和着锣鼓声,响彻长空!听见了吗?那声音是那么振奋人心!在我们齐心协力下,那艘龙舟被我们远远地甩到了后面,就这样,我们使出了看家的本领,吃奶的劲,在这次的龙舟赛上,越划越勇,超过了所有的对手,获得了第一名!虽然满身是水,虽然嗓子喊哑了,虽然手臂都划疼了,但我们,十分开心。这次激烈的龙舟赛,让我真切地懂得了什么叫做团队的合作精神,只要人心会齐,就会显示出无穷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端午节的习俗作文600字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来临骚扰着我好玩的心。我一大早起来,看赛龙舟。年年龙舟都是我爸爸那条船胜利。不知道今年会怎样!

我刚到江边一看,哇!他们都做足准备,老一辈的人们都手持香火,对着长江行了几拜,然后都把香火插到江边……一会儿精彩开始了。他们头上系着绳子,拿着船桨,只见船头的那个人拿着鼓吹气势耽耽,很是威武。开始了,船员们坐正姿势,握紧船桨,蓄势待发,“咚、咚、咚……”随着鼓点的加速,船只像离弦的箭一样,“一二一、一二一、加油、加油……”随着整齐统一的声,20多条船只不分上下,像鱼儿般穿梭水间。很快,爸爸所在的那条龙舟领先一步,但后面的人也穷追不舍,我大喊着“爸爸加油,爸爸加油……”快到终点了,眼见着后面的船只奋勇前行,快追上爸爸所在的船只了。我们所有人都屏息凝视着,“咚咚咚咚……”密集的鼓点似乎在鼓舞着满船的将士们,“加油、加油、加油”口号声越来越响,啊!爸爸所在的船只获胜了!我大声欢呼。

随着比赛的结束,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活动——包粽子。

包粽子比赛开始了,看着桌子上准备好的粽叶、糯米、清水等材料,不少人都摩拳擦掌,年纪轻轻的叔叔阿姨们、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们,都不分上下,快速的那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放米、配料,最后包好用线缠上,动作流利没有一丝犹豫,看得我眼花缭乱。

随着时间的流逝,比赛接近尾声了,看着奶奶们盆里慢慢的粽子,我们不禁升起了佩服之心,老当益壮啊,别看年纪大了,包的粽子那叫一个均匀、漂亮。

赛龙舟、吃粽子,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生端午节的作文

全文共 38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假期期间,我们回老家喝喜酒。大舅公的小女儿订婚。阿姨穿着一条红色的礼服,盘着头发,可漂亮了。桌子上有许多好菜,比如火鸡腿、珍宝蟹、小鲍鱼等。我最喜欢吃的是大龙虾,它虽然看上去很威武,但马上就成了人们的美餐。我吃得饱饱的,小妹妹也很开心,把拿在手里的东西都往嘴巴里塞,哈哈,真逗!

吃得差不多了,奶奶去盛了满满一碗饭,还夹了许多好菜,然后走开了。奶奶去干嘛呀?我赶紧跟了上去。原来太外婆最近住在大舅公家里。她八十多岁了,一个人住在一间侧房里,奶奶给她送饭呢。太外婆看见奶奶很激动,都快哭了,她絮絮叨叨地责怪奶奶为什么这么久没去看她,奶奶也没办法,平时在绍兴照顾我和妹妹呀,只好一个劲地劝她多吃点东西,把她照顾好。吃过饭后,爸爸抱妹妹也来看太外婆了,并且在她旁边坐了很久,用家乡话和她聊天,太外婆终于高兴起来了。后来爸爸跟我说,我要听奶奶的话,平时多关心老人,多陪陪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高一有关端午节的作文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是我国伟统的节日之一,又叫端阳节、五日节、重午节、浴兰节等等。风俗习惯是吃粽子,在门上插艾草,赛龙舟。关于这个传统节日,还有一个传说呢!

很久以前,楚国有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受到别人的排挤,就被皇帝流放到边疆了。后来,他就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着一块大石头投进了汨罗江。人们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吃屈原,就往江里投入自己包的粽子,让鱼虾不吃屈原。

厦门端午节热闹非凡,每家每户都要插艾草、吃粽子,还举行龙舟比赛。除此之外,厦门还有民间传统竞技活动“抓鸭子”,竞技场设在水面上,参加者要走过一根涂满滑油的圆水柱,然后打开一只成盛鸭子的木箱,再跳进水里去抓掉下去的鸭子。海峡两岸民间还流传着一首对渡民谣——《欢喜船入港》:“欢喜船入港,我君走船人,蚶江与鹿港,对渡来通航。海峡起风浪,隔岸等亲人,相思两地牵,盼君守空房。欢喜船入港,两岸心相同,盼君早归航,泼水喜团圆”。

端午节前后,市面上有卖艾草、粽叶,还有卖肉粽、碱粽,各种各样。但最有名的是烧肉粽,它里面有板栗、红烧肉、蛋黄、香菇、虾仁,颜色呈深棕色,闻起来有一股竹叶的清香和其中包容物的香味,吃起来又软又粘,别看它包的是大块的肥肉,可是吃的时候却油而不腻,吃完嘴里回味无穷,让你留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日记大全300字端午节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到端午节,我就会想起这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大家看了这首儿歌,一定有一肚子的问题:明明是“端午”,儿歌里怎么变成“端阳”的呀?还有没有其他习俗啦……端午又叫重午、端阳……许多习俗都与“五”这个数有关:用红、黄、蓝、白、黑等五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系在儿童的手腕上、足踝上,成为“长命缕”;吃“五黄”:黄鱼、咸鸭蛋黄、黄豆包的粽子、雄黄酒……雄黄酒喝完了,人们还喜欢用酒杯里剩下的雄黄在儿童的头上写上“王”字,再把多余的雄黄倒在厨房的地上,用来消灭害虫。

说到端午,大家肯定还想问:为什么要把粽子扔到水里去呀?那是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扔粽子是为了让鱼虾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尸体。说到这儿,你也对端午节有一定的了解了吧?一定要记住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端午节作文大全

全文共 395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众多的节日里面,我最欣赏的便是端午节了。每当端午节来临,不仅家家户户会包粽子,有些小区或者单位还会会组织大伙儿进行包粽子比赛,很多水乡城市会组织划龙舟比赛,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小的时候,妈妈告诉我,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起先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渐渐的人们就把这一天当成了一个节日。爸爸告诉我,屈原是生活在距今20__多年的楚国,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爱国者,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大臣。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幸福日子,他敢于指出楚王做得不对的地方,因此老百姓都很爱戴他。可是当新国王上台后,他昏庸无度,不听屈原的建议与主张,从而输掉了与秦国的一场重要战役,楚国的国都都被秦国占领,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投汨罗江而死。当地的老百姓怕江中的鱼儿吃掉屈原的遗体,所以向江中投放粽子等食物。当地传说屈原死后,乘着龙舟去了天上。所以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上,包粽子、划龙舟就成了重要活动。

在中国,人们十分喜欢过端午节。现在城市里面的人由于工作繁忙,没法自己包粽子过节,就纷纷到各大超市去购买。超市里粽子的种类有很多种,有白米粽子,咸肉粽子,蜜枣粽子等等,花样挺多的。把粽子放在锅里煮熟以后,打开锅盖闻上一闻,满屋子都飘着粽叶的清香,尝上一口,满嘴里都是糯米的香甜,不由得食欲大开,非吃个饱不可。除了吃粽子,人们还可以去观看龙舟比赛。江面上,龙舟前部的龙头高高扬起,活灵活现。整条龙舟又窄又长,前面摆着一张大鼓,后面一个接一个的坐着许多精壮的小伙子,他们随着鼓点声,整齐的划着桨,在水面飞驰着。一时间水花四溅、鼓声、号子声与江岸上观众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场面宏大壮观,热闹非凡。

我喜欢端午节,不仅仅因为能吃到好吃的粽子,看到精彩的龙舟比赛,更喜欢它的历史内涵,每次过端午节,我总是能想起屈原,想起他峨冠博带、身背长剑,口中吟诵着《离骚》,行走在江湖之间的样子,他的忠诚、坚贞,他的文采,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如果把中国的传统节日比作一段贴着宝石的丝绸,那么,端午节就是丝绸上面一颗璀璨的夜明珠。

每到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是我们奉化人必不可少的习俗。我知道我知道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可为什么要插艾草呢?大人们都说艾草是用来祛瘟辟邪的,而我也知道艾草有着很大的作用,它不但可以驱蚊虫,还能令人保持神清气爽。我不想停留于表面,越是搞不懂我越想知道。我是个爱刨根的孩子,知道艾草的由来,于是我便去问爷爷,爷爷把艾草故事的来龙去脉讲的一清二楚。

传说在很久以前,天上有位老神仙来到人间打探民风,因为那时候人们不愁吃,不愁穿,无忧无虑的生活着。老神仙来到了人间,变成了一个衣衫破烂、可怜巴巴的老乞丐。他右手拄着木棒,左手拿着一个破碗,来到一户普普通通的农户门前。家中有位大嫂正在喂猪,猪吃的不是糠皮,而是是雪白的`面,老人看在眼里,他不露声色,把破碗伸了过去,在农妇眼前晃了晃,哀求道:“大嫂,行行好吧,我已经三天没吃饭了,你施舍点东西给我吃吃吧!”大嫂瞪了老神仙一眼,说:“去去去,臭乞丐,给你吃还不如给猪吃!猪吃了还长肉呢!”老神仙哀求道:“仁慈的大嫂,不给饭吃,给一点水喝喝吧!”大嫂听了,顺手将墙上挂的被虫蛀掉的破木勺拿了下来,扔给老神仙,凶巴巴地说:“自己舀吧!”老神仙一看,这东西怎么能舀水呢?老神仙生气了,用袖子往墙上一拂,墙上立刻出现了十个又大又显眼的字:全村生瘟病,三天内死光。化作一缕青烟,升到空中,那女人吓得脸色白里透青,好久才反应过来,知道自己闯下了滔天大祸。

第二天,老神仙驾着云朵,手中拿着瘟药,正要向村里撒瘟药,忽然看见一个妇女一只手里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大儿子,另一只手里搀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儿子在匆忙赶路。老神仙感到困惑,怎么大的抱,小的牵!于是又变成了一个老头,倒在路发出一声声的呻吟,女人的看见了忙问,“老人家,你怎么啦?”“我脚被树枝戳了一个洞。”那女的一看,老头脚上到处是血,把手中的孩子一放,随手在路旁的草丛中摘了摘了几片艾草叶,放到老人的伤口上,没过多久,血就止住了。老人问了:“你走得这么急,上哪儿去呀?”那妇女说:“我村里有个大嫂,脾气不好,昨日得罪了一位神仙,神仙生气了,说三日之内,让我们全村人染上瘟病死光,我们急着去逃命。”她边说边把老人搀扶起来,说:“老人家,你也同我们一起去逃命吧!”“那你为何不抱小的走呢?”“老人家,不瞒您说,这大儿子是我丈夫和他前妻生的。现在我丈夫死了,我要把他们的命根子留下来,好好照看才是。”“噢!”老神仙听了一愣,心想,自己差一点儿就办错了事!天下还是好人占多数,坏人毕竟少啊!他看了看艾草说:“你们大可不必担心,也不用逃命了,这艾草是防瘟的,只要把它插在房顶上,就不会得瘟病死去了。”说完,便跳上云朵,用拂尘把母子三人送回了村子里。一到村子,女人就到处找艾草,又把这消息传遍了全村。后来,老神仙虽然在天上投了瘟药,但因人间处处都有艾草,所以也就都没事了。

从此,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同时我们也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

今天是五月初五,中国人特有的节日——端午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设。这天人们都要吃粽子,这个节日,全国各地的风俗亦同。

听爷爷说,相传古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他一生才华横溢而投报无门,他痛恨朝廷腐败无能,愤然投江自尽。人们怀念这位才子,惧怕他的尸体被鱼虫啄噬,遂投喷香的肉粽疏散鱼群的注意力。故事就是这样,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

今年的端午节,我跟爷爷一起过,因为爸爸妈妈太忙,不能回来团聚。奶奶离开我们有很多年了。这些年来,爷爷和我相依为命,我们家并不富裕,可是,生活得却有滋有味。爷爷也因为有我这么个听话的孙子而自豪,逢人便讲。可是只要讲到我学习上的忙,他就无能为力了,还好爷爷的建议,得到了爸爸的肯定,爷爷给我找了家教老师,以弥补我学习上的缺陷。

今天爷爷早早地买来了粽子、还准备了我根本就没有见过的东西——雄黄、菖蒲、艾草等,我在一旁东说说,西问问,好像当年的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好奇。爷爷没有因为我“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有半句怨言,一边整理这些东西,一边跟我说话。

只见爷爷用棉花棒从雄黄酒里蘸取少量擦拭在我额头、手臂和脚背上,说是可以防蚊虫叮咬的;接着又讲雄黄酒倒在房屋的角落,说是可以防止和驱逐蜈蚣、昆虫和蛇之类的害虫“入侵”。

听爷爷说起,端午节还是天气变化的分界岭,有古话说得好,“吃过端午粽,寒衣件件送”,就是说,过了端午。天气会慢慢转暖,不再有冷空气空袭了,人们可以褪去身上的寒衣了。

待到吃粽子了,我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旁,学着爷爷的样子,把细线慢慢解开,褪去粽子的“外衣”后就可以看到肉色的江米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碗里,先将早就不听话的鼻子往前凑了凑,好歹也先让鼻子“享受”下这天下无双的美味吧。一缕缕粽子的香味随即飘逸过来,我深深地吸了口气,闭上眼睛,慢慢品位这沁人的香味。我完全被粽子的香味吸引注了,早已忘记了旁边还有一位爷爷。

“快吃吧,亮亮!”我被爷爷的话语打断,这才睁开双眼,用筷子夹起美味可口的肉粽吃了起来。“嘉兴肉粽,飘香万家”,一点不假,我吃的就是嘉兴肉粽。

“小娃儿穿绿衣,系上一根绿丝条。味道有咸也有甜,每年端午都要吃。”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呀?我想大家都已经猜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特产粽子了!粽子可是我们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吃的好东西呀!让我来说一说它的由来吧!

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爱国诗人被别人陷害跳入江中,村民为了大鱼不把屈原的尸体吃掉,就扔粽子下去给大鱼吃。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并且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吃,一直流传至今。现在大家应该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了吧!

我的外婆是一个包粽子能手,她会包许多种粽子,有猪肉粽,豆沙粽,番薯粽,蜜枣粽等等一些各种各样的粽子。每到端午或者春节的时候,她就会包好多好多好吃的粽子送给亲朋好友,祝大家健康平安。今天我就要去外婆家把这门手艺学到手。

我刚来到外婆家,就看见外婆把包粽子的东西全部准备好了,有泡好的糯米,腌好的猪肉,已经煮过的粽叶。开始包粽子了外婆先拿出一张粽叶,把它折成一个三角形,在三角里放上一层白白的糯米,然后再把手抖一抖,我问外婆为什么要抖一抖呢?外婆说:“这样能使粽子煮熟后不散开。最后用粽绳紧紧的系上,就这样,一只肉粽子就包好了。

我也学着开始包了,看着外婆轻轻松松地包了许多个,可是我总是笨手笨脚的怎么也包不好,不是把粽叶给包碎了,就是把米给漏出来了,好不容易包好一个,可是跟外婆包好的一比较,简直是天差地别!外婆劝我别灰心,她说只要认真去学一定会包好的。果然,我包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快。我想我一直坚持下去一定会和外婆包的一样好!

今天我学会了包粽子,虽然包的不怎么好,但是我相信自己会越包越好的,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相传,五月初五那天,楚国的屈原大夫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后代在五月初五那天,都会自发地包粽子,吃粽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纪念屈原大夫。

今年的端午节,妈妈也买来了一些粽子。粽子的味道有很多种,有蛋黄味、有肉味……应有尽有。我挑了一个红枣味道的粽子吃。

粽子是用纯糯米做的,形状呈四角形,外面裹着一个小金字塔。我先拆掉绑在粽子外层的线,然后把裹在粽子外面的竹叶一层一层剥掉。一个金黄色的粽子就呈现在我的面前。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香喷喷的,软软的,带有竹叶的清香,吃上一口,令人回味无穷。这时,我仿佛看到了屈原大夫投江自尽,老百姓全力打捞他的尸体的情形。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一只粽子就被我消灭了。

我吃完后想:粽子这么好吃,希望在遥远的未来,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不会失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作文端午节怎么写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唐代诗人文秀写过这样一首诗:结婚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首诗是为纪念屈原而写。相传端午节也是因为屈原而流传于世的。

包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当时屈原投江,人们没有找到他的尸体,怕鱼儿会啃食他,就用饭做成团扔到河中,鱼吃饱了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包粽子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来到21世纪的今天,包粽子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纪念意义。粽子不仅味道香甜,做法也很有趣。粽子一般都是用粽叶把糯米包起来,然后用绳子绑起来。每次包粽子,奶奶领着我和姐姐都要在旁边学着包,两片粽叶,放上点糯米,裹成一个三角形,再用绳子牢牢绑住,一个粽子就包好啦。不过一开始学还是挺难的。粽子包好要上锅蒸了。别看粽子个儿挺小的,可却足足蒸上两三个小时才能蒸熟蒸烂。不过,没关系,“好饭不怕晚”嘛。

趁着锅里蒸粽子,我们赶到河边看赛龙舟。当时屈原投江后,人们划着船在河里找他的尸体。就这样,划船慢慢地演变成了富有激情的赛龙舟,最后还突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走出了国门,成为了国际性赛事。赛龙舟还没开始,河两岸早已人山人海。河面上,三艘龙舟已经整装待发,只听见口哨一响,顿时,呐喊声、加油声、欢笑声响成一片,好不热闹。

看完赛龙舟回到家中,粽子已经蒸好了。屋子里弥漫着粽香。忍不住拿一个,解开绳子,剥开粽叶,露出晶莹透亮的糯米,冒着热气,咬一口,软糯香甜的糯米和淡淡的粽叶香溢满味蕾,让人吃完一个,忍不住再吃一个。

每年的端午节,我不仅能吃到软糯香甜的粽子,还能看到精彩激烈的赛龙舟,别提多开心了。今年的端午节刚过去,我又期待着明年的端午节能快点到来,想象着又会发生些什么有趣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