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欣赏桃花的诗句古诗大全【经典20篇】

远远望去,桃花一团团、一簇簇的,如诗如画,美得醉人,让人越看越喜欢,就像嗓子干渴得冒烟的人突然发现了甘泉那样兴高采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欣赏桃花的诗句古诗大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浏览

3860

作文

55

篇1:描写桃花的诗句有哪些

全文共 580 字

+ 加入清单

1.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理寺桃花》

2.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元稹《桃花》

3.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袁枚《题桃树》

4.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 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韩愈《题百叶桃花》

5.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城南庄》

6.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 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刘敞《桃花》

7.桃花细逐杨花落, 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8.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这首诗的全文是这样的“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一首情意真挚的抒情诗。崔护考进士末中,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走到一处桃花盛开的农家门前,一位秀美的姑娘出来热情出来接待了他,彼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第二年清明节再来时,院门紧闭,姑娘不知在何处,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盛开,情态增人惆怅。

9.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这首诗描写朋友之间友情,情真意切,千古动人心。汪伦 又名凤林。唐开元间任泾县令。卸任后,居泾县桃花潭畔。李白是唐代天宝年间的大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描写桃花的诗句赏析

全文共 5591 字

+ 加入清单

唐代吴融有诗“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也道“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诗词中只要出现桃花字样的,无一不是春意融融。

温风如酒,春光灿烂的季节终于来了,这时桃花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苏轼有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浓浓的春意,桃花应该更早些时候知道吧。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意融融的桃花

艳丽的桃花仿佛就是春天的象征,人们把农历二月叫桃月,春雨叫桃雨、桃花雨。唐戴叔伦有诗《兰溪棹歌》:“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就是指春雨中的桃花。我们知道白居易曾有《题大林寺桃花》一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见到了桃花,就仿佛追到了春天。

《诗经 ·周南·桃夭》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是一首庆新婚的诗。诗中用美艳的桃花来形容新娘子,又用将来会结实累累的桃树来预祝新娘子多生贵子。

桃花,往往伴随着一个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人面桃花”的故事,它来源于唐代诗人崔护所写的一首诗: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和桃花树下女子的爱情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就不重复了。然而,千百年后,我们读到此诗,那个桃树下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少女,却如同亲见,桃花树下那段如滟滟春光一样的美好爱情,依然让我们憧憬向往。

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有一首诗,名为《春游曲》: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中,出现了两次桃花的影像,长孙皇后可不像后世中的女子那样羞答答的,而是大胆地说:“兰闺艳妾动春情”,那灿烂明媚的桃花,正代表了盛唐女子的青春活力。

此后的诗词文赋中,一提到“桃花脸”、“桃花面”,都不觉让人记起爱情的故事,不过后世的许多文字中,不免都挂上了伤感的色彩。晚唐擅写闺情诗的韩偓,曾在《复偶见三绝》第二首中这样写道:

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密迹未成当面笑,几回抬眼又低头。

这名女子因为种种原因,不得和有情人成为眷属。她现在默默地望着这个她深爱的男人,心中悲辛交集,却不敢脱露形迹,此时此刻,情何以堪!韩偓还有一首名为《新秋》的诗:“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脸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我认为这两首诗中的都用“桃花脸”来形容的女子,应该是同一人,她或许正是韩偓念念不忘的情人。

直到现代,张爱玲有一篇名为《爱》的散文,其中写了村庄里的女孩子,一个春天的晚上,她手扶着桃树,和一个男子打招呼:“你也在这里吗?”然而,他们的故事从此没了下文,后来女孩子拐卖到他乡外县,几次三番地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和风波,但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那个春天的晚上,那个桃树下,那个年轻男子。

桃花,一直都代表着那美好易逝的爱情。正所谓:“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古来多少痴情人都伤叹: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的仙隐情结

桃花,所代表的意象,不单单是青春妙龄的女子,芬芳甜蜜的爱情。由于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桃花也代表着隐逸和超脱的气质。

《桃花源记》一文大家都非常熟悉,这里就不多说了,王维有诗:“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就堪称“诗中有画”,道出了隐者之居的剪影。王维还有一首长诗《桃源行》,几乎用诗句将《桃花源记》复述了一遍: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诗中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桃花,前后呼应,文势活跃多姿,情韵悠长。唐宋时人写《桃源行》的相当多,像刘禹锡、韩愈、王安石等都写过,不过清代名士王士慎就评道:“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维)、韩退之(愈)、王介甫(安石)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拉硬弓),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

其实我觉得,也未必什么事都抬出 “盛唐” 来说道,王维这首诗确实写得最好,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王维本身就是隐士风度,拥有恬静安闲的性格。而韩愈、王安石二位,一个是“木强人”、一个是“拗相公”,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都是脾气火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犟筋头”。他们来写与世无争的《桃源行》,自然是油水难融。

在张旭的“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李白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刘禹锡的“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谢枋得的“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等诗句中,桃花都代表着那清幽神秘的世外仙境。不求功名,隐迹烟波之上的隐士张志和,他笔下的《渔歌子》也是:“桃花流水鳜鱼肥”,一付逍遥世外的风姿。

屡受挫折、心灰意冷后的唐伯虎,曾自号“六如居士”,在苏州桃花坞种满了桃花,他有一首著名的《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你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后人因唐伯虎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往往将《桃花庵歌》中的“桃花”,理解为“桃花运”,其实不然,此中情趣,应该是抒发隐者之情。

金庸先生在其小说中,塑造了桃花岛主黄药师这一形象,比起其它三大高手来,黄药师更加特立特行、萧然出尘。这桃花岛上,桃花遍地,落英缤纷。有道是:“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极好地烘托了东邪黄药师那绝世高人的身份。

桃花不单有隐的意象,而且还沾着“仙道”的气息。关于“桃源”,还有一个刘阮到天台遇仙子的故事,相传汉代,有刘晨、阮肇二人去天姥山采药,结果恰似李逍遥遇到赵灵儿,二位仙女留住与之结为夫妻。过了十天,刘阮要求回乡(你说这俩傻瓜回去做啥?元稹就曾大惑不解,有诗道: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千树桃花万年药,不知何事忆人间),仙女们苦苦挽留半年后终于允许他们回去,然而人世已是沧桑巨变,几百年过去了,只找到二人的第七世孙。想回去再找仙女吧,却再也无路可通,只留下感慨无限。

晚唐诗人曹唐最喜欢写游仙诗,有诗名《刘阮再到天台不复见仙子》,就是写此事:

再到天台访玉真,青苔白石已成尘。

笙歌冥寞闲深洞,云鹤萧条绝旧邻。

草树总非前度色,烟霞不似昔年春。

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所以后来“桃源”一词,有时候也代指这么一回事,相传仙人吕洞宾有诗道:“曾随刘阮醉桃源,未省人间欠酒钱”。

神话中西王母有一个“蟠桃园”,李贺有诗:“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这王母娘娘的桃花,可是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的,“千遍红”,那可是要过上三百万年,足以回到地质时代中的新生代的第三纪。

曹唐的《小游仙诗九十八首》道:“海上桃花千树开,麻姑一去不知来。辽东老鹤应慵惰,教探桑田便不回”。此处的桃花,穿越了千万年的沧桑,令人神往。

桃花乱落如红雨――红颜薄命的感伤

桃花容色娇美,犹如红颜女子。唐太宗宠爱的贤妃徐惠有诗名《赋得北方有佳人》:“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晚唐诗人李群玉夸一个歌姬酥胸媚眼:“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晚明名妓柳如是说的更绝妙:“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蝶趁风。最是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人家都说桃花为美人增色,柳大美人却不这样看,她说:哼,桃花是因为我这样的美人而有了生气。

初看觉得柳美人未必过于傲气,但仔细一琢磨,说得也对,要是桃花树下站的不是美人,而是《笑傲江湖》中的桃谷六仙,呵呵,这“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境哪里还有?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桃花也禁不起风吹雨打。正如李渔《闲情偶寄》中所说:“噫,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而寿之极短者亦莫过于桃,‘红颜薄命’之说,单为此种……然勿明言,至生涕泣”。

李渔说,百花中颜色最媚者就是桃花了,而花期最短的也是桃花,“红颜薄命”之说,似乎就是专说桃花的,然而还是不要说明白,说明白就太伤人心了。

晚唐周朴有诗:“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唐代薄命才子刘希夷有一首很感伤的诗: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桃花,虽然鲜艳,但却匆匆而开,匆匆而落,落时的那一片片红,令人感伤无限,正是:“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红楼梦》中林黛玉所葬的正是那匆匆飘落的桃花。除了《葬花吟》外,林黛玉还有一首诗,专写桃花:

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书中写宝玉看到此诗时的感受是:“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确实,“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桃花,正是薄命红颜们的写照,诗虽然写得好,但宝玉联想到这些,又怎么还有心情说出“赞词”来。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在《桃花扇》一剧中,李香君溅到扇子上的斑斑鲜血,被点染成了一朵朵桃花花瓣,更为触目惊心,令人惋叹:

春风上巳天,桃瓣轻如翦,正飞绵作雪,落红成霰。不免取开画扇,对着桃花赏玩一番。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

这是《桃花扇》中的唱词,这里的桃花已不全是柔媚可怜的形象,而是体现出一种如傲雪红梅般的刚烈。

轻薄桃花逐水流――有关桃花的风言风语

杜甫有诗,名为“轻薄桃花逐水流”,不少人也把桃花看作是寻欢卖笑的风尘女子一般。岑参在挑逗一名歌妓时就写道:“朱唇一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细看只似阳台女,醉着莫许归巫山”(《醉戏窦子美人》)。

宋人程棨在《三柳轩杂识》中更说:“余尝评花,以为梅有山林之风,杏有闺门之态,桃如倚门市倡,李如东郭贫女”。非常明确地把桃花归于妓女一类,而且是“倚门市倡”――倚门拉客的“扫街女”之类,连“秦淮八艳”那种有身份的名妓都不是。

《红楼梦》里众美人抽花签时,袭人就抽到了桃花,诗句是“桃红又见一年春”,暗中讽刺她梅开二度,又嫁了别人。后来又用题息夫人庙的诗:“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来挖苦她。所谓息夫人,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又名桃花夫人。后来楚王灭了息国,将她霸占。她在楚宫里虽生了两个孩子,但终日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

即便如此,古时好多人对息夫人还是颇有微词,比如杜牧就写诗说:“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嫌息夫人不如石崇家的绿珠那样坚决殉主。

还有不少人,把桃花和梅、松等花木对立起来,把桃李等形容为粗俗附势的小人之辈,钱起有诗:“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苏轼诗曰:“桃李漫山总粗俗”、陈与义也夸梅花贬桃花:“一时倾倒东风意,桃李争春奈晚何”。

大家都很熟悉,刘禹锡曾因借《戏赠看花君子》一诗讽刺当朝权贵而再度被贬,于是他连带着也恨上了玄都观的桃花,十四年后,当他重回京师,看到“桃花净尽菜花开”时,不觉开怀大笑――“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里的桃花,成了那些排挤打击他的朝中新贵的象征了。

当然,刘禹锡也没有变态到见了桃花就咬牙切齿的程度,像“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等诗句里,他还是将桃花写得十分可爱。

万树桃花映小楼

李煜曾有一首词,羡慕江上的渔翁:“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潘安曾在所辖县里遍种桃花,有道是:“河阳一县花”,然而,他们都深陷于政治的漩涡之中,一个成为亡国之君,一个成为东市之鬼,再也没有心情从容地欣赏桃花了。

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得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桃花,正代表了那匆匆而逝的美好年华,屠隆曾在文中写道:“傍池桃树数株,三月红锦映水,如阿房、迷楼,万美人尽临妆境”。是啊,如果有一个大园子,里面种满桃花,东风里花开烂漫,着眼生春,又是何等令人心喜!很喜欢元稹这首诗中的生活: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何必千箱黄金堆北斗,但得万树桃花绕小楼,亦足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描写夏天的诗句古诗

全文共 1047 字

+ 加入清单

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人一动就浑身冒汗。夏天的诗句怎么写,看看下面的范文吧。

1)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0)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11)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2)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13)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14)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15)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16)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17)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18)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19)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20)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21)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22)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23)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唐.白居易.《观刈麦》)

24)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唐.李商隐.《晚晴》)

25)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26)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唐.杜甫.《夏夜叹》)

27)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宋.戴复古.《大热》)

28)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唐.李昂.《夏日联句》)

29)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唐.岑参.《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30)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宋.范大成.《喜晴》)

31)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唐.杜甫.《江村》)

32)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清明节的古诗欣赏

全文共 3851 字

+ 加入清单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百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天有霓裳》清明诗 (当代)刘小烽(刘周)

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

( 注:丙子,1996年丙子年。评析:凡读过此诗而到亲人坟前者,必能忆起此诗)。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

清明思念亲人的诗句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评: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点评:这是一首写于清明时节的爱情诗。苏轼19岁与王弗结婚,夫妻琴瑟调和,恩恩爱爱。没想到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妻故十年后,在密州做官的苏轼在清明时节梦见了亡妻。生者与死者虽然幽冥永隔,却“不思量,自难忘”。特别是梦中夫妻相顾无言的情景,令人感动。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点评: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擅长用描写来渲染氛围,那随风而吹的纸钱,那一座座古墓,都给人萧杀之感,也让人顿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杨本是风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尽是生死离别处”,道出了人生之无常。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评点:这是作者上坟时的感受。重点渲染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桥,都给人无依无助的感觉。所以“只愁余”。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点评: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这正如当代人所说,无论你作官还是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个点:老去。只是生命的过程并不一样。作者这首清明诗,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点评: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不同,这首诗明显地赋予了政治色彩。唐代于清明前在宫中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蜡烛之火燃起的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巧妙地讽刺了特权及权贵之多。

《闾门即事》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点评: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无新烟,说明四处都在凭吊亡人,那燃烧纸钱的烟分明是去岁的,年年依旧,思念依旧。特别是“试上”一词,把作者不敢窥望凄凉之景的心情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天有霓裳》清明诗 (当代)刘小烽(刘周)

其一:憔悴坟头土,见之如亲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伤情

( 注:丙子,1996年丙子年。评析:凡读过此诗而到亲人坟前者,必能忆起此诗)。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

(评析:此诗落笔写景,以景寓情。先写娇嫩艳丽的桃花杏花。次写风雨扑打着花枝.花儿静静的盛开。再写雨珠或者还夹着泪珠,从行人的脸上悄悄滑落,此时忽又从不远的几处坟头传出凄惋的哭声。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清明上坟场景,淡淡的哀怨中透着微微的温馨,使人于此觊见生活的平淡与人类繁衍不息的伟大。)

其三:辛已清明:天公无情最无情,不怜人间孝子心;为赚小可一掬泪,忍教清明雨纷纷

(注:辛巳:2001年辛巳年。小可:作者谦称。评析:读此诗,仿佛清明之雨全由孝子之泪化成,雨与泪交融,泪使雨凄冷。淅淅沥沥,纷纷而下者,不正是孝子的心在落泪吗?)

其四:风吹外婆在时雨,雨打外婆在时风;年年此日都留泪,岁岁坟前奠斯人。

其五:阴阳无途通音问,清明寻路且上坟;点点泪和纸钱化,水酒少去不见人。

其六:道边衰草萌生意,一点新绿妆枯黄,纵然无雨犹下泪,外婆坟在堆云旁。

其七:坟头掊土新叠旧,坟前草木枯又青;音容应在此地下,湮没黄尘多少春。

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湖寺清明夜遣怀

【唐】李群玉

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

【唐】罗隐

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

【唐】孙昌胤

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

【唐】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

【唐】韦庄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

【唐】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唐】张籍

郡内开新火,高斋雨气清。

惜花邀客赏,劝酒促歌声。

共醉移芳席,留欢闭暮城。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唐】张继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江南清明

【唐】郑准

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

【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节对联:

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

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花。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槐火光阳春替换;杏花消自雨传知。

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

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禁火今年逢节早;飞花镇日为谁忙。

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

有胸中韬略无穷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落花残日几多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带桃花的诗句集锦

全文共 966 字

+ 加入清单

桃花性喜阳光耐寒耐旱不耐水湿,种植时最好选择空气流畅处。yuwenmi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诗词,欢迎欣赏与借鉴。

桃花欲落柳条长,沙头水上足风光。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刘宪《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先贤盛说桃花源,尘忝何堪武陵郡。闻道秦时避地人,至今不与人通问。——王昌龄《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常建《戏题湖上》

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平却忆卧柴扉。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刘长卿《时平后春日思归》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杜甫《绝句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吴融《桃花》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刘敞《桃花》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

袁枚《题桃树》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

韩愈《题百叶桃花》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道潜《临平道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欣赏桃花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星期六,安阳市小记者班全体师生来到美丽的豆公赏桃花

桃花远看像是一片花海。让我想起一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桃花的花蕊是黄的,桃花的花瓣是粉红的,粗糙的枝干像一个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嫩绿的叶子像是被染过似的。不知不觉我们就身处其中,来感受桃花的样子,慢慢地我们来到深处,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在采密,美丽的蝴蝶在桃花丛中翩翩起舞。我越走越深,最后到了尽头。

美丽的桃花真是太美了,使我流连忘返,真是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菲人间。

再见,美丽的豆公。再见美丽的桃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欣赏桃花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在明媚的春天里,是一朵朵桃花盛开的季节。一朵朵美丽的桃花在春天里盛开出最妩媚的样子,让人非常怜爱,真想就住在满是桃花盛开的地方。有幸我参观了一次桃花园,让我大饱眼福了。

找了一个周末,我和朋友结伴去家乡附近的一个小镇看桃花。那天,许多人慕名而来,除了满眼的人头以外,印入我眼帘的全是粉色的朵朵桃花。一朵朵盛开的样子真的非常美丽,像一个小姑娘害羞的脸颊。一边欣赏桃花的美丽和魅力,一边停下来不停的拍照,这样美丽的桃花,怎么能不保存下来呢。园子里的桃花品种有好几种,高低不一,好多桃花树下全是桃花的花瓣,就像下了一场桃花雨。一层薄薄的粉红色、桃红色,好像看到了青春的样子,好像闻到了年轻的气味。我小心捻起一朵,拿起来嗅了嗅,是我喜欢的味道。真想自私的把这些桃花全部收入囊中啊。这次赏桃花,非常开心,我觉得我们就该抽空多看看这些大自然的宝贝。时间过得很快,夜黑了,我们才念念不舍的离去。

春天桃花朵朵盛开,你们会欣赏桃花吗?如果去,一定要用心去看,一定要为她留下最美的记忆。美好的事物值得我们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描写清明节的诗句古诗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作为一个延续千百年的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古代文人当然少不了要吟诗作赋,其中不少是上上佳品。在这些诗句中流露出来的情怀、理念和哀而不伤的美学情怀,经过代代传承,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精神和感情的遗传基因,在千百万人民中潜移默化,发扬光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诗句,希望大家会喜欢:

其一、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其二、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其三、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其四、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其五、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其六、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其七、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其八、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古诗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朱熹《春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渭城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欣赏古诗的初中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华文化中的诗中雨,更是令人动容。

“呼啦!呼啦!”每当我听到窗外这些欢快地在雷与电的交相辉映中飞奔的雨滴怒号的时候,脑海里总是会响起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每当我看见那阴沉的天洒下如豆粒般可爱的浑圆的雨珠时,心中总是会浮出苏显祖的《风雨归舟图》。

雨啊,你早已融入历史,浸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下雨了,吸入牛毛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我独倚窗前,看着窗外朦胧的世界,渐渐地,雨大了,屋檐上的水珠接连不断地落下,形成一道水帘,虽没有花果山水帘洞的气势磅礴,却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踏着轻快的步伐,和着叮叮咚咚的音乐,偷偷地落到田野里,落到草地上,落到花丛中。春风和着细雨,与杨柳一阵耳语,杨柳就抽出了嫩芽;轻轻抚着小草嫩嫩的发梢,小草就轻轻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绿得那么羞涩;轻吻过花儿的脸,花儿的脸就红了。这一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这一切都是那么寂静,那么无声地唤醒了沉睡的生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拴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也看不见。但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冒出头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春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春雨赶走了寒冷而凛冽的冬风,春雨携来了无穷的生机,无尽的绿,但却又是那么容易令人忽视。

春雨就好似泰戈尔说过的话:“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但它已飞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端午的诗句古诗精选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的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已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七律•端午》【现代】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日赐衣唐》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已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七律•端午》【现代】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描写七夕的诗句古诗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1、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宋.晏几道.《七夕》)

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唐.李商隐.《马嵬其二》)

3、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唐.罗隐.《七夕》)

4、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5、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唐.宋之问.《七夕》)

6、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唐.祖咏.《七夕》)

7、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8、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杨璞.《七夕》)

9、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唐.孟郊.《古意》)

10、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唐.权德舆.《七夕》)

1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12、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

13、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14、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15、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晋.《七夕夜女歌》)

16、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有关立冬诗句欣赏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立冬是冬天来临的象征,意味着寒冷的降临。yuwenmi小编整理了立冬诗句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紫金霜《立冬》

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宋·苏辙《立冬闻雷》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宋·陆游《立冬日作》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行:运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论语·阳货》

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左传·昭公四年》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关于雪的诗句古诗

全文共 1351 字

+ 加入清单

是冬天里的客人,它洁白无瑕,它将整个世界渲染的像童话,雪就是与这样的魅力。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诗句,快来看看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4、《送卢员外》【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5、《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6、《终南望余雪》【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7、《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9、《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北风行》【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11、《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3、《学刘公干体》【南北朝】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14、《村雪夜坐》【唐】白居易

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

15、《子夜四时歌》【南北朝】南朝民歌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16、《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唐】刘禹锡

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

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

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

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旗竿。

17、《寒梅词》【唐】李九龄

霜梅先拆岭头枝,万卉千花冻不知。

留得和羹滋味在,任他风雪苦相欺。

18、《长安冬日》【唐】杜荀鹤

近腊饶风雪,闲房冻坐时。书生教到此,天意转难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还应公道在,未忍与山期。

19、《独酌》【唐】杜牧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20、《风雪中作》【唐】白居易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

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

是时心与身,了无闲事牵。以此度风雪,闲居来六年。

忽思远游客,复想早朝士。踏冻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为身君父,身为心臣子。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方寸语形骸,吾应不负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七夕的诗句古诗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唐·李商隐《马嵬其二》

3、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4、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晋《七夕夜女歌》

5、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6、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唐·宋之问《七夕》

7、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七夕》

8、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宋·晏几道《七夕》

9、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10、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唐·杨璞《七夕》

11、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唐·权德舆《七夕》

12、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唐·徐凝《七夕》

13、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5、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唐·孟郊《古意》

16、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

17、《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18、《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19、《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20、《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1、《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赞美春天桃花的诗句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1.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3.蕙兰有恨枝尤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4.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5.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7.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9.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苏轼《送别诗》

10.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1.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12.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白居易《下邽庄南桃花》

13.一树繁英夺眼红,开时先合占东风。可怜地僻无人赏,抛掷深山乱木中。——李九龄《山舍南溪小桃花》

14.春坞桃花发,多将野客游。日西殊未散,看望酒缸头。——张籍《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桃坞》

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6.黄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岑参《春兴戏题赠李侯》

17.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18.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韩愈《题百叶桃花》

19.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聂夷中《杂曲歌辞·起夜半》

20.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白居易《晚桃花》

21.晓报樱桃发,春携酒客过。绿饧粘盏杓,红雪压枝柯。天色晴明少,人生事故多。停杯替花语,不醉拟如何。——白居易《同诸客携酒早看樱桃花》

22.再游巫峡知何日,总是秦人说向谁。长忆小楼风月夜,红栏干上两三枝。——白居易《寄题忠州小楼桃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春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全文共 1714 字

+ 加入清单

1.【迎新春】(柳永)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

晴景回轻煦。 庆嘉节、当三五。

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 鳌

山耸、喧天潇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

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

随分良聚。 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2.【一寸金】 (宋)曹勋

霜落鸳鸯,绣隐芙蓉小春节

应运看,月魄分辉,坤顺同符,文母徽音芳烈。

诞育乾坤主,均慈爱、练裙岂别。

经沙塞、涉履烟尘,瑞色怡然更英发。

上圣中兴,严恭问寝,宫庭正和悦。

看寿筵高启,龙香低转,声入霓裳,檀槽新拨。

翠衮同行乐,钧韶奏、喜盈绛阙。

倾心愿、亿载慈宁,醉赏闲风月。

3. 【元日有题】 (唐)崔道融

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

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

4.【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5.【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6.【人日寄杜二拾遗】(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7.【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8.【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9.【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0.【守 岁】 (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11.【生查 子】 (朱淑真)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12.【田家元日】(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3.【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14.【除夜】(文天祥 )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5.【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6.【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17.【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8.【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9.【卖痴呆词】 (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20.【屠苏酒】 (瞿佑 )

紫俯仙人授宝方,新正先许少年尝。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金液夜六千尺井,春风晓入九霞觞。

便将凤历从头数,日日持杯访醉乡。

21.【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22.【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23.【甲午元旦】(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24.【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5.【人日思归】(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描写中秋的诗句古诗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月亮的诗句,欢迎浏览!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关于除夕的诗句古诗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除夕是农历的最后一天。yuwenmi小编整理了关于除夕的诗句古诗,欢迎欣赏与借鉴。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二十四节气冬至的诗句古诗

全文共 998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四节气冬至的诗句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冬至感怀 宋 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冬至 宋 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杜甫《冬至》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唐)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冬至后招于秀才》

(唐)王建

日近山红暖气新,一阳先入御沟春。

闻闲立马重来此,沐浴明年称意身。

《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

(唐)皎然

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

渚芳迎气早,山翠向晴多。

推往知时训,书祥辨政和。

从公惜日短,留赏夜如何。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

(唐)孟浩然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寒江吟》

(唐)孟郊

冬至日光白,始知阴气凝。寒江波浪冻,千里无平冰。

飞鸟绝高羽,行人皆晏兴。荻洲素浩渺,碕岸澌崚嶒。

烟舟忽自阻,风帆不相乘。何况异形体,信任为股肱。

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结交非贤良,谁免生爱憎。

冻水有再浪,失飞有载腾。一言纵丑词,万响无善应。

取鉴谅不远,江水千万层。何当春风吹,利涉吾道弘。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冬至祭》

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

—— 张志真《冬至祭》

《燕京岁时记》

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燕京岁时记》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