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文昌桥的历史(热门20篇)

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浏览

2364

作文

1000

尊重历史初二作文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灭,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苏联的新政体随解体而终止,社会主义的旗帜却飘扬在神州大地上空。历史的种子随风飘散、生根发芽,不断衍生出新的文明。

如果说北极光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得神秘美丽,那中国历史因《二十四史》的出现而变得立体完整。“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王先谦先生谈到商鞅变法,在《史记》中见识他的强国之谋、旁征博引、厉行法治,感叹吴起的廉洁公平。在《宋氏》中看到一个敢于抗言的范纯礼,学习后汉史中赵憙的耿直磊落、忠于职守。中国古代智慧与文明并存的一本书——《二十四史》,是历史的片段、剪影,是中国的部分、缩影,滚动播放着民族的纪录片,也记录着世界的瑰宝。

如果说摩尔曼斯克港因为遇上了挪威暖流才变为不冻港,源源不断地为欧洲带来财富,那么历史与文化的碰撞才激起千层浪花,生生不息造福人类。汉代与诗赋的碰撞产生浪漫主义思想,东晋与文人共同奏响细腻、柔美的南国轻音乐,也正是儒家思想的传播让《诗经》流芳千古,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如果让中国这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忘于历史长河,那么民族的前路也将变得迷茫,国家的出路又在哪里?

如果说天体运转造就了宇宙空间永恒的美,那么昨天的历史造就了今天中国发展不竭的动力。“没有历史的未来是一匹脱缰的野马”,没有挥洒过热血,就筑不了永恒的历史,没有经典的传承,就迈不出成功的步子。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在于有长久的历史,更是深深的铭记与发展。或许是《齐民要术》中详尽的记载让中国向科技迈了一大步,是蔺相如为后世留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勉励警句,更是“丝绸之路”上摇曳的驼铃声见证了一条繁荣经济带的发展。

因为有文化的沉淀,民族更加稳健;因为有发展的加持,国家愈发昌盛;因为有历史的见证,后生更加精彩。让历史的钟声长鸣于耳间,让文化的果实常结于心间,让民族的薪火得于传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历史将记住南京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废墟上走过,脚下是犹沾染着斑驳血迹的瓦砾。十二月的南京,萧瑟的风刮过,一切景象,空旷而静谧。在我看来,带着庄重森严。我似乎听到有婴孩的笑声,又戛然而止,像是被人生生扼住咽喉般的乍停;似乎又有笑声,开怀而又残酷的笑声。一阵阵冷风袭来,我紧了紧衣服,依然冰冷刺骨,十二月的南京,寒冷异常。

绵延三十余公里,六百年屹立不倒的城墙,是南京身为六朝古都唯一剩下的铮铮不屈的傲骨。染上白霜的城墙上结出暗红的冰晶,守护了六百多年的民众的哭泣,她自那天便看不到。弹痕刮瞎了她的眼,飞机的轰鸣声震聋了她的耳朵,嘶哑的喉咙甚至连一句叹息也发不出。她孑然矗立,和着十二月南京深冬的寒风,伴着无限悲凉。

我彳亍于中山门外,那些人,他们脸上带着狰狞的残忍的笑,大摇大摆的从这里闯入。我试图抚平凹凸不平的墙面,愈合那些创伤,可我的手却虚虚穿过,我握不住他们虚幻的手,连悲凉的风声在我的耳边都有些虚无。“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蓦然醒悟,我不过是七十年后的一位过客,无言的过客,我无权,更无力去更改些什么。

真正的走进城中,青中泛灰的石板映衬着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色。只留下风声嘶啸的可怕的静谧,毫无生气的静谧。临近新年的午后,本该充斥着一家老小欢聚一堂的热闹亲密。可孩子同他的母亲倒在屋内,饭桌上放着已经冷透的饭菜,那个平凡的母亲留给世界最后一个背影——紧紧的护着她逝去孩子的躯体。屋外的台阶上倒着他的父亲,双臂张开,脸上含着不甘与悔恨,他保护不了他的妻儿,他没有尽起他应尽的责任。石阶上,暗红的冰晶在尽情绽放。

沿中山北路而行,不远的防空洞中,是两百多位南京人民共同的坟墓,干涸后乌黑的血液,为他们染上这最后的颜色。如同幕府山几万人染成的血山,褐色的土地上鲜红静静流淌。大地默无声息的接纳了所有卑劣,悄悄隐匿于此。长江水也被染上了那最悲壮的颜色,汇入黄海之中,如同最绚丽的晚霞,最瑰丽的画卷。

视线渐渐模糊,思绪一刹那回归。没有无尽的安谧,到处是混杂的人声和一家人的嬉笑怒骂。我清楚的看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矗立于此。

十二月的南京,一如往昔的,异常寒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喀左历史文化之旅作文600字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在作文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喀左东蒙艺术馆。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喀左古老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了解到了喀左古老的民间民俗。

这里共有十一个展厅,分别是红山文化,陶器、瓷器,蒙古族日常生活,皮影、服装、钱币和粮票等展厅。

我们来到了紫砂艺术馆。一进来,这里的红山文化时期、商周汉代和辽金时期的各种陶瓷、瓷器展品映入眼帘。有倒把西施,还有半月红、三羊开泰、五福金猪等展品。我最喜爱的便是“认赌服输”这件紫陶了,它仿佛在讲述着两个老头儿下棋,一个老头儿输了,不服气的掉过头去,而那个赢了的老头儿哈哈大笑着,那形象真是雕刻得唯妙唯肖,显示得淋漓尽至。还有“壶天同寿”,“竹天机”和各种水果蔬菜形状的陶瓷制品,如苹果、香蕉、白菜和鸡蛋,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我们又来参观奇石宴。一进门,我们就情不自禁地叫了出来。这里共有一百一十八盘“菜肴”。看着这蒙汉奇石宴,我都快流出口水了。这里有素肠、小炒肉、小河鱼、烧海参、蜜枣,还有我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和宫爆鸡丁,据说这是收藏家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收集到的。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古锁,钱币等展厅。最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生产紫陶的车间。

一进来,我们便来到了排列整齐的制作桌上,拿起紫砂泥捏捏揉揉,大家都想做一个好看的紫砂小制作。不一会马梓浩作出了一个小乌龟,还有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小泥人,把我们笑的前仰后合。

这回旅行,奇石宴让我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紫砂艺术馆让我看到了紫砂的浑厚简洁,小巧玲珑,我还体验了紫砂制作的神奇魅力。我会永远怀念这次旅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历史将记住她的微笑作文700字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她笑起来很丑,她笑的时候嘴角不会往上扬,只会发出一阵又一阵刺耳的笑声。她笑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欣赏,当她努力咧嘴微笑时,旁边的陌生人也会自觉地将视线转换它处,她的笑充斥着孤独。

我不止一次嫌弃她的微笑。我也未曾看到她眼角的泪珠正在滴落,我只望向她那顰脚的微笑。当她鼓起勇气微笑时,收到的尽是白眼和嘲讽,那一刻,她的笑声戛然而止,有那么一行浑浊的小溪从她的脸庞晶晶淌过无声无息的濡湿枕巾,停留在那一瞬随及蒸发于夜。

她不曾笑了,我的耳边流转的笑声慢慢消失,那股笑声流逝在时光中封存,我从未想过,那刺耳的笑声会有那么一天不再出现,我凝视着她的脸庞,本就僵硬的脸再也不会有暖意的显现,我突然期待,突然盼望,我的耳边还会有那笑声萦绕,连绵不断……

我在收拾屋子时,发现了那湿透的枕巾,我突然意识到在她的微笑中有隐藏的痛楚不曾被人发掘,它孤寂的在夜晚出现,在白天隐退,原来,那份痛楚被历史辱没,还是露出暗淡的光在闪烁,我想她的微笑其实很美,她的脸庞也有了暖意。

她依然漫无目的的生活,她眼睛的空洞扩大,像是要将这个世界吞噬,我胆怯了,我想要她的微笑浮出她的脸庞,她的笑声再次响彻这间屋子,大案我却迈不出腿,说不出心中所想的那些话,我终究是将自己的嘴闭紧了,始终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她笑了,笑得像个孩子一样温和,天真。她的笑犹如三月的春风拂过我的心头,撩动我的心绪。

现在的她,不再隐藏孤寂,因为她愿意将她那悲寂的故事和我分享,我将与她携手带着崭新的笑容面向全世界。她的微笑,似破土的春芽,正大方接受春雨的洗礼,即将沐浴阳光的照耀。

我希望,历史可以续写她的微笑,铭记她的笑声。因为,她的笑容绽放得很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细觅千灯古镇,踏寻历史文化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今天我们要去的就是水乡古镇——千灯。

千灯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人文荟萃,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富裕。沿着弯弯曲曲的街巷,走在青石板铺成的街道,我们来到了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先生的故居。顾先生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等。

走进顾先生的故居,一棵百年大树印入我的眼帘,树干十分粗壮,两个成年人都抱不住;树叶翠绿翠绿的,绿得发亮,密密麻麻地遮住了一片小小的天地。它就像故居的守护者静静矗立在这里,枝干伸向四面八方,就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站在客厅里,耀眼的阳光透过一扇扇窗,满满地照在“怡安堂”的匾额上。穿过客厅一条很长的走廊来到花园,只见亭子被花草树木簇拥着,不知名的红色藤蔓从空中垂下,如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参观完顾炎武先生的故居,又走过了延福禅寺,我们来到热闹的街巷。一股带着鲜、带着辣、带着麻的味儿钻进我的鼻孔,香香的、辣辣的,勾得我的口水充盈了整张嘴,吆喝声传入耳中:“香香的烤面筋,要不要来一串儿啊,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小街两旁的店面一家挨着一家,街上、店里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各种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小街真热闹啊!

细觅千灯古镇,踏寻历史文化,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记忆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我喜欢的中国历史典故作文450字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王羲之吃墨

朋友,你知道王羲之吗?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写过很多作品,最有名的是《兰亭集序》,他的儿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家,世人把他们合称“二王”。但是你知道王羲之还吃过墨吗?下面就听我娓娓道来吧!

一天中午,王羲之在练书法,书童端来了午饭,并催促王羲之趁热快点吃。

但是王羲之因为在练字,像是没听见似的,继续练字。书童没办法,只好请王羲之的妈妈过来喊他吃饭。

当王羲之的妈妈过来,看到满嘴黑漆漆的王羲之,很奇怪。又看他仍然手拿馒头,往墨水里沾了沾,看都不看直接送到嘴里,这时妈妈才知道王羲之吃墨了,顿时忍不住大笑起来,而王羲之看到妈妈哈哈大笑的样子,却不以为然的对妈妈说:“妈妈,今天的午饭真好吃呀!弄得妈妈哭笑不得。

王羲之看着哈哈大笑的妈妈,又看看自己手上剩下的馒头,也跟着笑了起来。

我平时总是大大咧咧,做事三心二意,写字时要不就给一个笔画来个隐身术,要不就是把字写成“甲骨文”。

当我看完王羲之的故事,我觉得我应该学习王羲之专心致志的精神。以后我可千万不能这样,必须认认真真的做每一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_高一作文1600字

全文共 151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

历史,是容易让人遗忘的,但正是历史,那一篇篇陈旧的书页,却满满地写下了中国的荣辱兴衰。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祖国啊,让我翻开你充满了辛酸和屈辱、压迫与反抗,不屈不挠、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吧!

万里长城,气势磅礴。是谁造就了他,一个声音高叫着,是英雄。不,我掩卷沉思,是人民,是人民用汗水筑起了万里长城。是的,是人民造就了英雄,是人民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英雄只有代表着人民才成其英雄,没有人民哪来的英雄?林则徐引水销烟,是谁?是人民帮他造就了这个伟大的梦。“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谁成就了这位马背上的皇帝?我仿佛听见了无数声音回答:是人民。

翻开中国的历史,它不仅记录着光荣,也有耻辱。众所周知,1926年下半年,北伐的广东国民革命军,在长江流域、江浙战场取得了辉煌战果。给了各国帝国主义,特别是英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英国政府为巩固其在长江流域的势力,加紧了干涉中国革命的步伐。他们不仅调遣大批军队来示威,而且利用其商轮在中国内湖胡作非为。把浪沉中国木船、淹死中国人民为儿戏。这就是著名的万县惨案。

南京大屠杀,更是凶残。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据中国学者考证,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伤的中国民众高达30万以上。

涛涛黄河水,记载着中华儿女的片片爱国之心。面对侵略者的种种丑恶行径,祖国没有沉沦,面对着锦绣山河的呼唤,中华儿女没有沉默。15岁的刘胡兰面对死刑,没有丝毫悔恨;江竹筠和同志们含着眼泪绣出五星红旗。赤胆忠心;淞沪之战,29军英勇壮烈;狼牙山五壮士毅然跳崖,惊天动地;我们不能无视卢沟桥的第一声枪响。我们不能忘记多少中华儿女在这片热土上洒下了最后一滴鲜血。

第二篇:

如今,中国是多么繁荣昌盛,北京奥运会圆满举办,飞船、卫星连连成功发射,所有人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但有谁能想到,我们中国曾经有过那么一段屈辱历史。

说起屈辱历史,大家一定会想到令世界为之震惊的南京大屠杀。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让世人铭记。1937年12月10日,日军占领了我国六朝古都、当时国民党首都南京,开始了骇人听闻的屠杀;1937年12月12日,日军占领了雨花台;12月13日,日军从中华门开进了国民政府的首都,还下令实行长达6个多星期的大屠杀;15日,日军在汉中门外杀死两千多人,在鱼雷营杀死九千多人;16日,杀平民五千多人;18日,用枪射杀四千多人,在燕子矶江滩死亡人数达五万多。另外,在南京城一段三十里的江面上,日军用他们罪恶的双手洒下了十四余万人民的鲜血。六个多星期,日本人烧杀抢掠,共杀害了三十多万中国老百姓,让古老的南京城面目全非,抢劫的财产不计其数。

“两千,九千,五万,十四余万,三十多万……”这一个个数字,令人看了触目惊心,这一个个数字,令我们为日本人的残忍、野蛮和没人性而感到愤怒,为那么多的遇难同胞而感到悲哀。中国,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竟然受到了这般屈辱,真让人愤愤不平。在大屠杀期间,每个日本兵以杀中国人取乐,被尸体填满的沟渠,更令人惨不忍睹。在南京,小学生们还举行了日军屠杀中国人的罪证展览,同学们纷纷行动,搜集许多血迹斑斑的侵华日军的罪证,还有许多当年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出来指证日本人的罪恶勾当,提醒人们不忘国耻。

日本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将来用自己的能力让中国人民站得更高,让我们中国更加强大!

1.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最新)

2.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800字

3.铭记历史圆梦中华征文600字

4.高一作文:感悟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以历史风流人物为题目作文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岁月烟波荡接天河,历史巨浪贯通地脉。往事越千年,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遨游在历史长河之中,历数历史风流人物,他们皆以担当以航,驶向大江东去的滔滔岁月中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刘备白帝城撒手人寰,只留下他一个人负起这重任。诸葛亮,一代风流人物。手持羽扇,头戴纶巾。“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南阳隐居生活由三顾而终,他无端卷入这场割据之战,从此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他时时刻刻铭记着三顾茅庐的恩情,只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蜀汉的兴衰与他个人的荣辱密切相关。他身为蜀相,义不容辞地挑起了这副重担,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扶狂澜于既倒,高风亮节何不使人泪满襟?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身负“精忠报国”重担,直面金国雄兵。岳飞,一代抗金名将,历史风流人物。立志“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身率岳家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宋朝山河即将倾倒之际,他用双手撑住半边天,力挽狂澜。国家的兴衰荣辱,他早已看的比自己生命更加重要。心怀天下,万念俱抛,风波亭前的“天日昭昭”,那是他面对青天,由衷感叹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虎门升起的滚滚浓烟还在历史的天空中飘荡,随风云变换,书写着卫我中华的诗篇。林则徐,一代风流人物。铁血热场,义无反顾。深感国家日趋衰落,他心中不忍。被倾倒进石灰池,他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回京,等待他的却是降职、处罚,贬至何处?摘下官帽,一蓑烟雨任生平,但他不曾后悔,依旧吟咏着爱国的诗篇。他坚守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他矢志不渝,勇于担当,亲手描摹着未来的壮丽图景,只待日久天长!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拨开历史云雾,依旧可见历史风流人物的勇于担当。俱往矣,历史已去,而那些精神却挥散不去。王孙兮归来,漫漫人生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身是胆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1386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英勇善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身是胆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参考!

【历史典故】

三国时期,魏国与蜀国为争夺汉中而打仗,刘备和诸葛亮统率十万大军攻打曹操。曹操十分恼火,就亲自统率四十万大军到了汉水,准备和刘备决一死战。

刘备和诸葛亮便商议退敌之计,诸葛亮说:“现在曹操由于粮草没有准备好,所以还不敢轻易进兵。此时如果派一支部队去攻打曹营,把曹军的粮草烧掉,便能大大挫伤曹军锐气。”

老将黄忠再三请求出战,诸葛亮便派他和赵云(字子龙)一同领兵前往。

黄忠争打头阵,但曹军早有准备,与黄忠厮杀起来。黄忠前后受敌,被围困未能取胜脱身。赵云便带领几十名轻骑兵杀人重围救出他们。

曹操亲自带兵追赶赵云。赵云寡不敌众,退回汉中营地。部将们劝赵云闭门防守拒敌:不料赵云反而下令打开营门,叫一部分士兵埋伏起来,然后放倒军旗,停止击鼓,自己单枪匹马挺立在营寨门外,准备迎敌。

天快黑的时候,曹军赶到。曹操见蜀军营中毫无动静,又见赵云单枪匹马挺立营寨门外,威风凛凛、毫无惧色,怀疑有伏兵,恐怕中了赵云的计谋,不敢冒然进攻,便收兵回营。赵云领兵紧紧追击,杀声震天,金鼓齐鸣。曹军因昏暗难辨,摸不清赵云到底有多少兵马,吓得丢盔弃甲,争相逃命,死伤无数;溃不成军,赵云以少胜多,反败为胜。

战后刘备亲临军营慰劳将士,封赵云为虎威将军,赞誉他“一身是胆”。

【成语出处】

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

建安二十年(公元219年),曹操发兵二十万来争夺汉中。

他把粮米运到北山之下,堆积如山。黄忠认为敌粮可取,引兵前去,但过了约定时间尚未回营。于是赵云带了几十个骑兵出营探视,正碰上曹操大军。赵云突遇大军,丝毫不乱,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曹兵始遭赵云猛然冲击,阵势散乱,但不久就围拢起来。赵云救出黄忠,奋力杀出重围,已靠近自己营寨。但他发现部将张著在敌阵受伤被围,遂又杀入重围,救出张著,溃围而出。曹军在后紧紧追赶。沔阳长张翼见曹兵追来,提议让军士闭门拒守。然而赵云不但不关城门,反而命令将营门大开,令将士偃旗息鼓。曹操大军追到,见营门大开,不见旌旗,不闻金鼓,怀疑有伏兵,引兵欲退。曹兵刚一转身,赵云一声令下,营中将士万弩齐发,赵云更令营中擂鼓,鼓声大震,号角齐鸣。曹军惊骇,自相践踏,拥到汉水旁边,落水而死者不计其数。次日,刘备特意来到赵云昨日作战之处,指点评说,欣然赞益:“子龙一身是胆也!”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公元154年生。书中描写他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他曾先后在袁绍、公孙瓒手下为将。曾与河北名将文丑大战了五六十回合未分胜负。这也是他一生之中及少交手的名将之一。后赵云投奔刘备,和刘备一见如故,遂终身追随刘备。于公元230年病故。

【参考资料】:《三国志》

【相关介绍】

【注音】:yì shēn shì dǎn

【释义】:一身:全身,浑身;胆:胆量;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英勇善战。也作“浑身是胆”。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事例】:他作战勇敢,~,是一员难得的虎将。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50章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浑身是胆、胆大如斗、无所畏惧。

【反义词】:胆小如鼠、畏首畏尾。

【灯谜】:一身是胆——暖水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历史将记住圆明园作文800字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走近了被称为东方奇迹的圆明园,没有传说中的美轮美奂、奇山秀石,只有残存耸立的石柱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的伟岸。初冬的冷风肆意妄为,面颊冰冷,而我的眼眶却一阵温润。

手指轻轻地拂过冰冷的石柱,粗糙的纹理是它受伤的灵魂,它们仿佛在对我大声的诉说它们曾经遭受过的苦难,冰凉的触感把我的思绪带入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圆明园曾经的美丽仿佛就呈现在我的眼前,历史慢慢地向我翻开了那沉重的一页。

我看到了两个强盗在圆明园中的肆意妄为;我看到了圆明园那冲天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美轮美奂的宫殿化为一片废墟;我看到了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山河落入沙俄的口袋;我看到了四十年后八国联军再次洗劫圆明园,万园之园终于未能免于劫难;我看到了列强们逼迫清政府签下《北京条约》,《辛丑条约》时的洋洋得意;我看到了那可恶的强盗趾高气昂,懦弱的清政府低声下气!

寒风在我耳旁呼啸,我听到了当年大沽口炮台汹涌的炮火声咆哮;我听到将士们舍命报国的悲呼,听到了马革裹尸的决绝;我听到圆明园被践踏地破碎的声音,楼宇倒塌的轰鸣;我听到了北京城百姓们的哭喊,人们绝望的啜泣让我痛彻心扉;我听到了卖国求荣的慈禧谄媚的说出“聚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我听到了皇宫深处传来的乐声袅袅的苟且之音;我听到了社稷的悲鸣,我听到了江山的倒塌!

一股悲凉煽动着我的鼻翼,我嗅到了圆明园中散发出的阵阵焦炭味;我嗅到了北京城外的硝烟弥漫;我嗅到了报国志士们洒落在泥土中未涸的鲜血;我嗅到了皇城深处弥漫着的腐朽的气息。

曾经能与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以及巴黎的圣母院相提并论的圆明园,如今只剩下残缺的石柱在寒风中耸立。也许来年这里会开满鲜花,长满碧草,也许时间也会风干了记忆,褪色了血迹与焦痕,但谁也不会忘记这里曾发生过的一切。

圆明园虽已不在,但历史将记住,我们不能让圆明园的悲剧再次上演。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守护自己心中的那座圆明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发现历史的表情作文800字

全文共 1694 字

+ 加入清单

漫步在国学文化古道上,我似乎隐隐地看见千年的夕阳从历史峰头的缝隙中打出一丝血红色的光,染红天边,似凤凰涅槃。路边,竹林苍幽,远远的似乎能嗅得一缕幽香;远方,悠扬着历史的琴音,飘渺着曾经的喜怒哀乐。千年古道上总有那些或矫健或悲怆的身影飞驰而去,他们以自身的经历和对生命的思考,开启了前无古人的冒险模式,然而正是这一个个伟大的冒险者,用他们的生命冲动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爱与恨

中原毫无疑问地沦陷了。在淮水边,他见证了亡国的耻辱。茫茫秋水浪花滔滔,呜咽着华夏人民巨大的伤痛。女真铁蹄踏破北国山河,赵宋朝廷仓皇南移偏安,似乎陆游注定要受这奇耻大辱。一生爱憎分明,他爱国家,恨胡人,他的感受,持久而又真切。

当得知自己毕生的偶像,使一杆岳家枪所向无敌的岳武穆,落得身首异处,他在庭院中徘徊,再徘徊……漫天的雪花映衬出已经被血泪染红的灯火,点燃的是他的悲愤呼号的灵魂。“急雪打窗心击碎,危楼望远涕俱流”。他奋笔疾书岳武穆的《满江红》,又是彻夜未眠。

他是南宋的伤心赤子,满腔的愤怒与困惑化做了铿锵有力的笔法:“位卑未敢忘忧国,事急犹须待阖棺。”

他辗转天涯,几起几落,“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的爱,在人生最寂寞的时候“夜半挑灯更细看”《出师表》勉励自己;在生命最平淡的时候“却从邻父学春耕”;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仍心心念念“但悲不见九州同”。

陆放翁爱憎分明的模式开启了生命的密码,从此,漫漫古道上奏响一曲悲歌“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八十岁一步一个脚印,八百年的爱与恨感动着中国。

哭与笑

清晨,一辆牛车缓缓地驶过山丘,车中人双目微闭,似乎还没有从昨日的宿醉中苏醒。春雨后的山路,泥泞,寸步难行。是的,冒险的代价,就是多歧路,多险阻,甚至无路可走。阮籍再也忍不住了。他走到了天涯海角,却走不到想去的地方,这世上是真的没有路吗?他仰望苍穹,放声高歌,然而却有一种凄厉的悲怆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分辨不清是笑?是哭……

几百年后的清晨,春雨泥泞了道路。一位仗剑行天涯的浪人带着一身酒气再次来到这里,他仿佛看见了滴在泥土里的泪水。他明白,这泪水在告诉他要走下去。他大笑:“吾辈岂是蓬蒿人!”手起剑落,斩断了缠绕生命的层层叠叠的荆棘。他没有停留,甚至没有回头。宝剑入鞘,他呷了一口酒,哼着汪伦唱的歌,曲曲折折地走向远方……

如果说人类很多表情是隐性的,非要走到生命深处才触摸的见,那么哭与笑就是人类最真实而显性的表情。哭的背后有穷途末路之悲,笑的背后似有踌躇满志之喜,然而这哭与笑背后应是怎样艰难的选择和不眠的纠结啊……

愁与喜

在黄州他将对爱人的追忆压抑了十年,最终愁绪到了极点——“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黄州、惠州、儋州,每一处都几近生命的荒凉哀愁——“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然而,即便如此他却选择了原谅,选择了以生命的欣喜化解命运带给他的无限哀愁。

黄州,东坡。当初春一片新绿,入夏一片金黄,映入苏子眼帘,他感受到了生命萌发的欣喜;当家无斗粮,食无肉糜,他享受着自我创造的惊喜;当化身农夫,与渔父、村妇共处,他享受到卑微到尘埃的安喜;甚至,当微醺半醉之时,当两情缱绻之时,他仍不忘享受追问生活、思考生命时的创作之喜。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智慧,深邃,率性,旷达。看过苏子,才知道什么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举重若轻,什么是“何时忘却营营”的率性而为,什么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安心喜乐。在历史的记忆中,他是那种可以将生命中载不动的愁绪化为烟灰,重逢那个曾经走失在人海而今又满怀欣喜善待生命、善待生活的智者。

……

今夜,漫步在国学文化的长路上,脚步已经放得很慢,很轻,生怕错过历史的一丝表情。这些中国的脊梁们用自己的生命轨迹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千年文化的风骨。而今,在这个人人都搭乘飞机、快车到处奔波的喧嚣时代,我们在行色匆匆中慢慢的迷失了自我。模式化走俏,盲目从众盛行,计算式思维固若金汤……可是,总有一天当我们重新审视,你会发现生命原本有的表情就那么真实地藏在那些你无暇顾及的国学历史深处,真实,丰盈,鲜活,虽历千年,仍魅力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关于乌鹊填桥的历史典故

全文共 795 字

+ 加入清单

典出明·冯应京《月令广义》。

在传说中,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女儿,住在天河的东岸。她不但长得花容月貌,美丽非凡,而且心灵手巧,能够织出各式各样、色彩绚丽的锦缎。

玉皇大帝把这些锦缎赐给天上的各路神仙,神仙们都十分喜欢。玉皇大帝把其中质地最好的云锦从黄昏时挂在西天,云锦在人间上去就是美丽的晚霞。

织女天天从早织到晚,生活单调而乏味,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不由因辛劳寂寞而憔悴起来。有一天,玉皇大帝来到织机房中,见 到女儿十分辛苦,心中很是不忍。于是,他与王母娘娘商量说:

“织女这孩子太辛劳了。咱们给她找一个如意郎君,让她过几天神仙伴侣的日子才好。”

王母娘娘便提议把织女许配给天河西岸的牛郎。玉皇大帝同意了。于是,玉皇大帝颁下旨意,让织女和牛郎即日成婚。

婚后,小两口甜甜蜜蜜,如胶似漆,整天卿卿我我,形影不离。两人有时候在岸边饮牛,有时候在河中泛舟,有时去瑶池揽胜,有时去蓬莱访友。这样过了半年,织女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再也没织出过一匹锦缎。

天上没了云锦,天空变得灰暗起来。玉皇大帝不时派人催讨,但织女沉湎于爱情之中,不想再织锦缎了。

玉皇大帝不由大怒,他下令将织女抓回河东,关在机房织锦。没有他的同意,不准她再和丈夫牛郎见面。

织女含着眼泪,上机织锦。泪珠滴在云锦上,化成颗颗珍珠,闪闪发光。玉皇大帝看到带珠的云锦,知道这是女儿泪珠所化,也有所感动。于是,他下令每年七月七日让织女和牛郎在天河上相会一次,其余的时间仍分居河东河西,各司其职。

天河波涛滚滚,在河上怎么相会呢?牛朗和织女知道后都十分忧愁。这事让百鸟仙子知道了,于是在七月七日那天,召来成千上万只喜鹊,搭成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桥上相会。

从这以后,每年七月七日晚上,喜鹊们都会飞来,搭起鹊桥。而在这一天,在凡间的人们仰观夜空,就能看到牛郎星和织女星靠得很近很近。

后来,“乌鹊填桥”这一典故,又被简化为“鹊桥”,用来形容帮助男女结合、夫妻团聚的善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佛山历史文化作文800字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佛山人,醒狮是儿时那点难忘的记忆,是辟邪的吉祥物,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寄托。锣鼓声一响,便知那狮子要随节奏舞动了。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与香港学生一同前往龙狮训练基地观醒狮,内心的激动自是不言而喻,可面对香港学生的疑惑,身在醒狮发祥地的自己却感到无比愧怍。

谈笑声渐渐散去,厅堂内寂静无声,我的目光聚集在铁桩台的一侧,只见师傅手握狮嘴中的一个木柄,捋顺狮身上的毛,准备上场。

一个突然,站在铁桩台后的拿鼓锣敲的师傅举起手中乐器开始演奏,震耳欢快的锣鼓声,响彻厅堂,交织一片。两个举着狮子的师傅,摆正姿势,迈着轻快的步伐,出场的嘴巴上下张合,眼睛炯炯,似是要放出光来,踩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步伐,逐渐走向铁桩,这时狮纵身一跃,稳稳地停在铁桩台上,旋即一个狮立,傲视全场。我内心对醒狮师傅的敬仰油然而生,狮毛在灯光照耀下更显柔滑,顺整个狮身倾斜而下,太壮观了!掌声与锣鼓声夹杂在一起,如闻霹雳,又似洪水涌来,望着香港学生眼中的惊叹,我不禁为此而自豪。

转眼的恍神,狮已急转回头,继续在铁桩群里灵活地跃上、落下,鼓声忽然停息,我屏住呼吸,狮猛地向前扑去,四脚悬空,狮身急速往下坠,全场惊呼,这时却见狮用前脚紧紧夹住铁桩,后脚向上一蹬,落在铁桩台上,不见丝毫疏漏。这才松了一口气。

狮子从铁桩上下来,走到观众席前与我们互动,指尖抚过柔软的狮毛,心生崇敬。随着“砰、砰、砰”的鼓声,狮子退回表演台前,凝神、甩头、鞠躬,这便是完美的谢幕。顿时潮水般的掌声袭来。

在我拼命拍掌,意犹未尽时,忽听见师傅在一旁大声教导徒弟:“现在练习上桩,口号喊大声点。”我转过头去,只见一个个像我这么大甚至比我还小的少年举起了狮头,刚开始他们还缩着头,后见师傅一个一个口号地吼着,他们便一个接一个大胆的跃上了桩,场面壮观,拨动着我的心弦,这是醒狮的传承吧,一次次的跳跃与翻转,便是师傅授予徒弟的醒狮最精华的部分,无言,只是震撼。

后来,我明白醒狮带给佛山人的,是表演时的喜悦,是对未来平安的祝福与希望,更是代代宗师的坚守与少年的传承。

只愿醒狮精神永流传,如狮眼里迸发出的种种火光,坚毅纯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我在读历史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睡前故事是和爸爸一起读中国历史。爸爸告诉我,学习历史是为了让我们记住过去,了解自己,面对未来。正如书里说的“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我们一起读历史故事,做朝代顺序表,查阅历史地图,了解民族特色。原来,勤劳智慧的先人们为我们准备了一个知识宝库。

从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从隋唐到五代十国,再从宋元到明清。历史仿佛是个大舞台,各路豪杰,各个民族轮番上台表演。无一不是争先恐后的,唯恐被历史遗忘曾经存在着似的。这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历史上,太多的民族,匈奴、东胡、鲜卑、乌桓、肃慎、柔然、契丹、党项等这些看起遥远的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慢慢消逝了,然而其实他们并没有消失,而是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深深的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里。曾经的我们是如此的辉煌,又怎能不热血澎湃呢。

历史长河里,出现了千千万万的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这样的文人骚客,丰富了我们的文化,让我们的民族如璀璨的明珠,在历史长河中显得如此耀眼。

更有蔡伦、毕昇、张衡、孙思邈、祖冲之、郦道元等大家,为我们的科学进步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

每当我读到这些故事,深感自豪。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深深感到骄傲。

如今,我们应该珍惜美好的时光,抓紧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方不枉费古代先人带给我们的美好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历史为言,精神不朽作文1000字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来自高一三班的吕鑫睿,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历史为言,精神不朽”。

众所周知,在1840年英国假借林则徐虎口销烟的名义,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强硬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自此,中国的近代史正式拉开帷幕。

面对着来自西方的军事大国,腐朽的清政府非但没有丝毫的危机感,反而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自认为仍是昔日那个名震世界的清帝国。殊不知在经历了种种变革的西方列强看来,莫不过是一只撼树的蚍蜉罢了,不值得一提。清政府的自满注定了他们的铩羽而归,也成就了侵略者的“首战告捷”。但中国的人民啊,又怎会愿意猪羊般任人宰割,即便面对着列强的屡次侵略,面对着清政府的昏庸无能,中国人民也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对国家的热爱。中国的军民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就像金石那般坚不可摧,他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他们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历来。七十二年前,当日军递上投降书的那一刻起,当中国完全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时,血与泪所淬炼的抗战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便定格成了永恒。七十二年后的今天,当中国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正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我们更不能忘怀那永垂不朽的抗战精神。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清朝政府的节节败退,不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吗?正因为有了如此强劲的对手,人民才意识到要反抗,要奋起,要去推翻昏庸的统治!正因为那段屈辱的过去,中华民族才在不断地觉醒,不断地崛起,不断地去突破自我!从有到无,从无到有,伴随着一个个晚清贵族倒下的是一代代不畏强权伟人的崛起,从杨靖宇到赵一曼,从齐白石到梅兰芳……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社会名流,为了祖国,为了自由,为了心中的那一份热忱,都坚定地挺身而出。

历史为言,精神不朽。我们之所以要去回望那些悲壮的历史,并不是为了仇恨,也不是为了寻找某些借口,而是希望同样的悲剧不会再次上演。中国正行走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奋发图强,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作奋发学习的动力,化作热忱包裹的行动,让我们多彩的青春和激情的生命在为祖国强大而奋斗的过程中熠熠生辉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将记住撒切尔夫人作文800字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她,出身平凡,而不甘平凡!

她,早年聪慧过人,功勋彪炳;晚年,却记忆混乱,落迫不己!

她,是一个幸福的妻子,却是一位失败的母亲!

她就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她,家世不显,父亲仅是一个杂货店主。早年,深受父亲影响。她对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命运。她为了参加保守党的会议,可以把自己工作的收入全用在路上。毫不吝啬。

她,不甘平凡;她,勤奋努力。不仅用一年修四年的拉丁文课程。更是两年获律师资格,在选举期间,她可以熬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第二天,仍是马不停蹄赶往四方讲演,这一优秀品质,终使她荣登黄金台,执掌天下权!

她,聪慧过人;她。功勋卓著。她主张国企私有化,不仅利国更利民。她,是为了让英国经济重新焕发生机,让自由之风充满英国大地。

她同样也饱含争议的。在英国,人们对她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有人说,她给英国带来了希望与新生,也有人说,她是一个专制独裁者,让英国走向黑暗,走向地狱。但我认为,她是女子的千秋榜样,她令人钦佩,令人景仰!她的所作所为。在不同人心里,肯定是不同看法。正如莎翁的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机缘巧合之下,她结识了自己此生的挚爱――丹尼斯男爵。二人携手共度风雨,走过了50年的金婚岁月。丹尼斯男爵,是撒切尔夫人背后的男人,也是她最坚实的后盾,丹尼斯永远支持着自己的唯一。不论对与错,成与败。他把自己此生最美好的岁月都给了自己的最爱――撒切尔夫人。他不会像希拉里的丈夫杰斐逊那样,损害自己夫人的颜面。丹尼斯所能给的就是他此生的全部!

一个成功的政客,一个幸福的妻子。却也无法掩饰她是一个失败的母亲。

龙凤胎,是上天对一个女人最大的给予。但是,撒切尔夫人因早年忙于政事,对儿女疏于管教。更因重男轻女的思想,她将更多的宠爱给了儿子,以致母女离心。然“慈母多败儿”,她儿子年青时,仗着母亲的权势无法无天,到老仍然不知收敛,不知所谓。如果当初她能够腾出一些时间来管教自己的孩子,也许她的儿子也不会落得今天这个下场。

二零一三年,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这个坚信态度决定高度的女子,是我最崇拜的人,没有之一。她的功绩与过错,她的幸福与痛苦,将被历史记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尊重历史初二作文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有经史子集的传世经典,有诗词曲赋的竹露荷风,还有历代先贤的金石良言……在历史长河中,名人之士辈出,他们一个个都无不使我们瞻仰。

一种浪漫

李白,想必妇孺皆知,历史中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在我小时候,曾无数次幻想他的模样:须发飘飘,衣飘带舞。无论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还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都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一种浪漫

一种婉约

在战乱的年代,上苍塑造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她便是历史第一女词人一一李清照。她有幸拥有一颗冰清玉洁的心,从此在大地上播下了颗颗婉约的种子,期待着它们发芽,开出美丽的花。她用美的眼光看世界,无论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还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是一种美的感叹。她化作了一道婉约的风景,亭亭玉立地站在战火硝烟的路边,供人仰望。

一种爱国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家喻户晓,林则徐是一个英雄,顶天立地的爱国英雄,针对鸦片害国害己,他曾向道光皇帝进谏:“此祸不除,十年之后,无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也曾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由此可见,他的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一种豪放

宋代是词的国度,一个个词人涌现在人们面前。其中我最赞赏的便是苏轼。

苏轼的一生是不顺的,他遭小人陷害,被贬黄州,此时他的心境可想而知,然而,他并没有自甘沉沦,仍以一种豁达的心境乘船出游,醉心于山水之间,“赤壁三绝”即出于此时。他以他的豪放形成了一道风景,矗立在北宋河边,供后人仰望。

仰望历史,种种性格的人形成了一道道风景,让人敬仰。我们应该传承历史的真善美,让博大精深的历史一直流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红军长征会师的历史意义高中议论文

全文共 1354 字

+ 加入清单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这是对长征意义最有代表性的论述。 长征会师,是各地红军从分散的各个根据地出发,边走、边打、边做群众工作,为着共同的目标,向着一个方向,像很多支流流入江河那样汇合在一起。这样的会师,是战略力量的聚合和集中。战略的奥妙在于集中,集中了战略力量就有实施战略作战的主动权。贺龙与任弼时深明这一道理,他们所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于1934年10月24日会师,25日即向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建议“两个军团集中行动”,但是当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却不同意,并说是“绝对错误的”。

28日,贺、任等二、六军团领导人再次建议“暂时集中行动”,接着在11月中旬集中力量打了龙家寨战役,对发展湘鄂川黔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也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红军每次会师后,紧接着就是战略作战的胜利。如红一方面军与红十五军团在陕北会师后,随即在中央统一指挥下打了直罗镇战役。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又如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陕甘宁边区会师后,在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打了山城堡战役。山城堡战役的胜利,不但大振了我军的声威,而且对分化敌军营垒、促进逼蒋抗日的方针的实现,起了积极的作用。主力红军会师后,就能在统一指挥下,集中力量打一些较大的歼灭战。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权。

长征发生在国内阶级矛盾和中日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历史条件之下,中央红军在反对敌军第五次“围剿”失败之时,同时又交错着党内的错误路线和正确路线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以为代表的党中央,从国家和民族大义出发,毅然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把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不得已进行战略退却的消极行动,升华为一个积极进取的、对全国人民和对全军有号召力的大义凛然的政治行动。正如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的那样:“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北上抗日的方针,伸张了长征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师出有名,极大地激励了士气。日本侵略者是全民族的敌人,红军北上抗日就获得全民族的拥戴。而反动军队对红军的“剿杀”就把自己摆在抗日的对立面,遭到全民族的反对。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还有力地团结了全党,在党内存在着“北上”和“南下”的分歧抉择上,党中央、坚定地坚持北上抗日,并以此团结了全党和全军,北上抗日有理,南下、西下无理,是逃避。这就促使了红军三大主力最终在西北会师,避免了张国焘的分裂危险。

红军完成人类历史纪录上第一次的伟大长征。红军面对着强大而凶残的敌人,险峻艰苦的环境,用了一年多时间,走了两万五千里路,主要靠着革命精神来完成了长征。长征精神,包含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有两点:就是渡大渡河,强攻腊子口,英勇作战,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就是爬雪山,过草地,吃苦耐劳,在艰苦环境中,意志坚定,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红军的革命本色在长征途中最显明、最集中、最深刻地表现了出来,成了我党我军最宝贵的财富。红军就是用这种精神完成了长征任务,会师胜利更使这种精神光芒万丈。

这种精神,可以养成人们高尚的情操,可以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可以完成一切艰难困苦的任务。这种精神,在我国我军的文明建设和作风建设中将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历史的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43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总是讨厌各种战争,总是埋怨这一位君主,那一位国王什么的。但是,事实上,历史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的,谁也说不清任何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谁也道不清任何一个人的功过成败……

我们常说,中国古代不应该闭关锁国。但是,身在那个时代的你也许并不会那么觉得,因为当时的闭关锁国是为了阻挡外国列强的侵略。是,的确闭关锁国,让我们中国严重落后于其他国家,让我们的近代中国受到了许多不公平的战争待遇。但当时的慈禧会想到那么多吗?并没有,所以有了闭关锁国。现在的人们也同样无法想象到以后的世界,也不知道任何一个发明的出现,任何一个政策的执行会不会对以后的世界有不好的影响,不是吗?而有过闭关锁国经历的中国,不会再重蹈覆辙,会学会,会明白,对外开放,和平交往是正确的选择。

不仅是闭关锁国,在近代中国中,有一座被战争摧毁的“幻想艺术中的杰作”,那就是圆明园。很显然,许多人谈起这个就对当时的英法联军产生了极大的愤怒,而且这件事情几乎在所有人想来都是一件只有愤怒,只有不满,只有不服的事。但在我看来,上天给予圆明园如此的辉煌,如此的华丽,或许它建成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的智慧与辉煌,和一个时代,一个世纪的奇迹。然而圆明园废墟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了解些什么,记住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对,或许当初它诞生的意义上天注定就是这样,上天注定它要成为中国近代战争的牺牲品,新中国前进的垫脚石,并且是光荣又惨痛的牺牲品,垫脚石。而圆明园的废墟是为了让每一个中国人记住,要勿忘国耻,要强国,不要再受外国列强的欺负,不是吗?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不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在国际外交上,都不是以前那个任国欺凌的落后国家。我们以龙的真身在亚洲的天空上,甚至是世界的天空上盘旋。但是,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强大的党派--中国国民党,而且好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渐渐的忘了这个党派,忘记了这个同样为中国的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一份力的党派。我们说国民党晚期极其残暴,我们说国民党挑起内战给我们带来了苦难。的确,我也痛恨这样一个党派,但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抗日的事,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记得国民党让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之一,为新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地位奉献了一份力?我们不允许性别歧视,不允许民族歧视,不允许种族歧视,同样,党派歧视是不是不应该,是不是不成熟的表现?在中国古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永远的存在下去。大部分原因都是后期君主的昏庸和残暴和找不到适合咱们中国的道路。同样类比,一个党派在后期改变了初心,只能说明这个党派不适合新中国。所以我们要让我们的主观想法更客观。既不生在那个时代,又不是慈禧,不是蒋介石的我们就要让自己的观点更成熟。利再小于弊也不等于弊,谁又可以做到完全对或完全错,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耻辱中吸取教训才是正道,一味的否定或许才是最坏的做法。

从以上的事例来看,我想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历史我们之所以把过去当历史。是因为这已经过去,但是这也是无法改变的一部分,是吗?我们可以做的,就只是以史来反省自己,为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借鉴历史。但是历史评论这件事,不是邻居家的相互唠叨,它没有办法说清楚。并且,谁可以断定,咱们中国没有任何挫折,它也能发展如此好。现在的国家哪一个是完全没有任何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的?我想没有。所有历史的不好经历,都可以帮助中国的亿万万群众过上好的生活。因为这个原因,中国以后的路会更好,以后的中国梦会更美满。这一点,我绝对相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承传统文化,铭记红色历史作文600字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8月10日上午,榕城区实验学校的50多名小记者一起走进揭东区锡场镇潭王村进行采风活动。

潭王村,有“龙舟之乡”的美称,位于北河之滨,是一个美丽的水乡。经过近30分钟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便开始我们采风活动的第一站——龙舟文化

解说员带着无比激动的我们去参观龙舟。一进门,两条壮观的龙舟映入眼帘,最引人注目的是龙头,龙角看起来像鹿角一样,其中一条龙舟的胡须是黑色的,另一条则是红色的。黑胡须的龙舟叫“青龙”,红胡须的龙舟叫“红龙”。听解说员说,龙舟最先是由村里一个叫王致林的爷爷自制的,他先造出27桡的小龙舟,后来再造出49桡的大龙舟。后来他的儿子王协正又造出一艘51桡的大龙舟。到了近几十年,龙舟制作技艺又传到了王协正的儿子王卫军的手里。他们没有专门去拜师学艺,而是通过祖辈手口相传,自己不断摸索、尝试,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造船技艺。一家三代全是造龙舟的高手,实在是太棒了!潮汕地区有农历五月初五赛龙舟的风俗,但龙舟在四月初一就得先下水,参加赛龙舟的人也有讲究:最近一年家中不能有丧事,家中妇女不能有身孕。只有符合以上条件的人才可以去赛龙舟。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蓝康中心学校的旧址。解说员给我们讲述了当地被日军侵略的惨痛历史:1944年12月9日揭阳沦陷,当地人民群众不屈不挠进行了长期的抗战。在抗日战争期间,这所学校是全县闻名的抗日救亡宣传阵地,为潮汕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次活动已接近尾声,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美丽的潭王村。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关于龙舟的传统文化和龙舟制作者认真、刻苦的精神,也了解了潮汕人民不屈不挠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我也在采访得到了教益: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历史典故:鲍叔牙荐管仲

全文共 1600 字

+ 加入清单

齐国内乱, 管仲和鲍叔牙分道扬镳,各为其主,成了敌对的好友, 鲍叔牙举贤不避亲, 小白用贤不避敌,齐国的霸业由此奠基,管鲍之交称为千古美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鲍叔牙荐管仲,欢迎阅读!

周平王在公元前年把国都迁到洛邑。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年周被秦消灭为止,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又分为两个时代,一般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春秋,把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叫做战国。东周是个动荡的时期,周天子一天天丧失了权势和威力,称霸的诸侯国的权力大于天子。到后来周天子的国土只相当于一个很小的诸侯国了。

春秋初期,齐(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是个大诸侯。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齐桓(huán)公在位。齐桓公即位七年后就开始称霸。他得力于管仲,管仲又叫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治理国家的本事很大。齐桓公任命他为国相以后,齐国一天比一天强大。可是以前管仲却是齐桓公的死敌。这是怎么回事呢?那就不能不归功于鲍叔牙了。

原先,齐国的国君是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齐襄公残暴荒唐,连他的两个兄弟都逃到别国去了。这两个兄弟是两个母亲生的。一个叫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姥姥家。一个叫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逃到了莒(jǔ)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的姥姥家。公子纠的师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是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分别在当纠、小白公子的师傅以前,合伙做过买卖。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少。赚了钱呢,管仲倒多拿一份。伙计不服,鲍叔牙说:“管仲家里难,等着钱用,多分点给他我乐意。”他们俩也一块儿打过仗。冲锋时,管仲排在鲍叔牙后头,退兵时,管仲跑在鲍叔牙前头。人家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分辩说,管仲不贪生,不怕死,他的母亲老了,多病,不能不奉养母亲。还说:“他的勇敢天下少有。”管仲听了这些话就对人说:“唉,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

公元前年,齐襄公被人杀死了。第二年春天,齐国的大臣派使者迎接公子纠回去做国君。鲁国的国君鲁庄公亲自派兵护送。管仲怕小白抢在前头,就带着几十辆兵车赶紧走。走到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听人说公子小白已经跑在头里了。管仲使劲地追,追了三十多里路才追上。管仲瞧见公子小白坐在车里,也不多说,偷偷地拿起弓箭,对准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过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子里。管仲一看,小白死了,急急忙忙带着人马逃跑。他想公子小白已经被射死,公子纠的君位稳坐了。

谁知道公子小白并没有死,只是咬破舌头,弄得满口的鲜血装死。鲍叔牙护着小白抄小道赶到都城临淄(zī),可是公子纠年龄比公子小白大,照理应该立公子纠。鲍叔牙硬是说服了大臣们,立公子小白为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任命鲍叔牙做宰(最高助手),鲍叔牙推辞不做,说管仲才可以当这个官。

不久,鲁国的兵马送公子纠回到了齐国地界。齐国的鲍叔牙立即请齐桓公发兵抵抗,结果鲁庄公吃了败仗,又把公子纠和管仲带回鲁国。不料齐国的追兵追上门来打。鲁庄公没有法子,逼死了公子纠,拿住管仲。鲍叔牙关照齐国的使者对鲁庄公说:管仲射过齐桓公,齐桓公要报一箭之仇,亲手杀了他。鲁庄公只好把管仲装上囚车,押回齐国。管仲明白,自己能活着回去,全是鲍叔牙的主意。原来鲍叔牙要举荐管仲帮助齐桓公治理齐国,怕鲁国先杀管仲。等到管仲一回到齐国,鲍叔牙就亲自到城外迎接。

接着,鲍叔牙大力把管仲保举给齐桓公。齐桓公说:“他拿箭射我,要我的命,你还叫我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会儿他是公子纠的师傅,管仲自然冒死帮着公子纠啦。管仲的本领比我强十倍。主公要是用他,他准能给您立大功。”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立即拜管仲为相国。鲍叔牙反倒做了管仲的副手。

管仲当相国以后,发挥他的政治才能,大力实行改革,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七年后,齐桓公就称霸四方,不久齐桓公就成了春秋第一霸。他尊称管仲为仲父。鲍叔牙则一心为齐国着想,甘居管仲之下,历史上传为美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