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村干部民情日记怎么写500字(推荐20篇)

观察日记就是通过观察一件事物的动态发展来了解自己内心的好奇。好奇心是发现新鲜事物的重要的关键和起源。看看下面的日记范文吧。这里是小编为你们收集整理的关于村干部民情日记怎么写500字优秀作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浏览

6372

作文

438

篇1:简单的民情日记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基层乡镇干部中推行记“民情日记”,而且还下大气力,统一购买了日记本,并对篇数、字数作了具体规定,还要统一检查、搞展评。好多基层干部通过记录民情日记,把老百姓的心声和诉求真正记在心里、拿在手上。“民情日记”还真的成了干部解决基层实际难题、沟通融洽村民关系的“连心桥”。

然而,不久前,笔者在一些乡镇调查时发现,有的“民情日记”平时不写、用时再补,有的重视不够、作用不大,让日记走了形式、成了摆设。民情日记或者内容上千篇一律、枯燥乏味,造成写者不愿写、观者不想看的尴尬局面;或者成为干部自我表扬的“功劳簿”,应付考核的“作秀簿”,绞尽脑汁在语言润色上琢磨,而不下功夫在发现实情、解决难题上用劲;还可能带来抄袭之风,造成一篇篇长篇大论,有名无实,索然无味。

记民情日记,“记”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坚持实事求是,把事情办好,把问题解决好,才是真正的目的。要是只注重“记”,或是随便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来搪塞上级检查,搞“应付式”、“一阵风”的形式主义,就违背了记民情日记的初衷。只有使民情日记中记录下来的问题件件得到落实,做到察民情、顺民意、暖民心,记民情日记才不会是流于形式,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联村联户走访慰问的民情日记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为大力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及双联行动,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惠民政策。10月27日,本报联合省社保局对双联干部在双联行动中所写的民情日记、心得体会予以刊发,使双联干部和帮扶对象以及帮扶进度、帮扶成效人人知晓,激发全社会投入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的主战场。

据介绍,自全省开展双联行动以来,省人社厅及省社保局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双联行动,针对双联点舟曲县大峪乡得力村和老地村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措施,目前当地村民的收入得到了增加,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今年,又将陇南市水泉村作为省社保局新增加的双联帮扶点重点帮扶。在今年的双联行动中,省人社厅及省社保局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双联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帮扶有重点、帮扶有措施、帮扶见成效。在双联行动中,省社保局干部把每次帮扶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针对每户的不同需求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和计划。为了提高帮扶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体察当地村情民情,真正把贫困户的困难和所需掌握清楚。省社保局联合本报对每位双联干部的“精准扶贫、双联行动民情日记”予以刊登,以激发帮扶干部和帮扶村、联系户共同出谋划策,早日脱贫。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精准扶贫民情日记村干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从去年驻村工作至今,忘掉了许许多多,但始终都忘不掉是通往石溪村完小上学路上的那一张张笑脸;盼望把房子修得漂漂亮亮,摩托可以骑到家里的亲人们那一双双焦急的眼神。

今天,对市委政法委驻石龙、石溪两个村的工作队来说,注定是一个无法忘却的日子。下午,市政法委领导到绥江开展再“回头看”工作。两点半,座谈会准时召开。围绕精准扶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给石龙、石溪的驻村工作提了一大堆好点子。

我的笔在不停地记。我想,正是有市委政法委这个大后方的强大支持和帮助,我们驻村队员才做到了竭尽所能,安心工作。忘记了两百多公里外的孩子独自一人搭公交上学的辛酸,忘记了母亲在凤霞十字路口跌倒受伤无人送医,坐在家里埋怨儿子不在身边的痛楚,忘记了妻子周末微信里的牢骚……但我们没有忘记石溪还有121户建档立卡户的建房任务;不会忘记八队柿子湾三百多米的连接公路;不敢忘记整村还有821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三个村民小组饮用水不足,需要铺设4千米引水管道的艰巨任务……有你们的支持与厚爱,我们驻村工作的几名队员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一定会把精准扶贫工作干得更好,干出特色,想方设法帮助石溪村八百多人脱贫致富!那时,我们就会永远忘记你——精准扶贫!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党员干部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该县庄圩乡王码村,地处淮沭河扶贫片区,是省定经济薄弱村,也是泗阳县委办的挂钩村。在该村一处养鸡场,县委办的工作人员张凯正在跟村民攀谈,了解大家的脱贫措施。

“百姓遇到难题,干部就要第一时间去解决。”张凯说:“坐办公室久了,就会耳目闭塞、脱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多到乡下走走,了解农民所思所盼,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为了帮助王码村脱贫奔小康,泗阳县委办在“三进三帮”实践中,首先发展“书记项目”,支持该村党支部书记庄恒千投资近15万元,建了一个存栏15000羽的生态养鸡场。目前,第一批绿皮蛋鸡开始产蛋,日产绿皮鸡蛋约3000个。“书记项目”的10亩地土地租金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万元。

强村富民,光有“书记项目”不行,泗阳县委办还根据村民诉求,协调资金扩大村足球厂规模。在施工过程中,县委办工作人员刘楚宁每天到工地,为施工提供精准服务。如今,12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完成基础垫层。足球厂规模扩大后,可提供350个就业岗位,年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县委办真心帮扶,赢得了村民的夸赞:“这班人,比‘小棉袄’还贴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干部驻村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只吃两餐的贫困户去世 伤感扶贫时不待我

“看着黑漆漆的窗外,突然觉得好想女儿,好想家,回想起平常跟老公的争吵也觉得特别安心!”今年29岁的王灿潺,是一个位刚满3岁女儿的母亲。2015年4月,王灿潺与工行达州分行的罗智丰、成都农商行达州分行的孙竞武和恒丰银行达州分行的陶亮,组成的驻村工作组,来到70多公里的斗角村驻村时,孤独和眼前的贫穷曾让其困惑不已。

“全村225户550人,41户贫困户,有点条件的都外出打工或安家,留下的125人几乎都是老弱病残,平均年龄超过了60岁。”从第一天入户调查开始,王灿潺在日记中认真记下的,不仅是每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更有他们的纯朴、热情和期望。

“最难忘的是7组60多岁的罗启华。”王灿潺说,半个多小时的调查结束,从泥巴竹篾当墙的罗家出来已是下午2点左右,大家准备到小组长李伟伦家吃午饭。组长建议喊上罗启华一家,“他们夫妻俩一天基本只吃两顿饭。”罗启华瘫痪在床,老伴一只眼睛失明,因为家贫两个儿子30多岁还没结婚。工作组赶紧联系达州商业银行一对一帮扶,还为其儿子联系工作,因不争气没坚持下来。

“扶贫真的是跟时间赛跑,人会转瞬即逝。”2015年11月,王灿潺外出参加半个月培训回来,罗启华已去世数日。“伤感了很久,扶贫真的时不待我。而村里类似这样的贫困户还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2011年2月22日 星期二 阴

春节前夕,大汾村‚三送‛工作组在全村筛选出了十户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家庭进行了春节慰问。帮他们买好了过年的面条、大米、棉被和衣物,并给了每户家庭600元现金。今天,‚三送‛工作组对这四户家庭分别进行了一一回访。

‚你们比亲人更亲,比儿女更贴心‛,受回访户这样称赞‚三送‛工作组成员。他们看到工作组成员来回访,个个喜笑颜开,看到他们喜乐融融,我们心里也乐开了花。村民刘来娣对我们说:‚自从丈夫郭志汗患上精神病后就没有过上一个好年,十多年了,每到过年就为备年货愁眉苦脸,感谢你们去年临近春节为我家备足了年货和过年用的现金,这次,我家也和其他家庭一样过上了一个幸福的欢乐年‛。村民郭石古对我们说:‚去年妻子肾炎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且欠了许多债,人去又财空,春节临近,正愁没钱备年货,幸好有你们党的好干部为我家雪中送炭,让我家过上了欢乐年‛。村民宋先伦家、郭昌有家过的春节也比往年更加幸福、更加喜庆。

天气有些寒冷,但我们被群众的热情包围,大家围坐在村书记家里,谈着今年的打算,脸上洋溢着笑容,眼神中充满着对生活的期待。(瑞林镇驻大汾‚三送‛工作组 刘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扶贫帮困民情日记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走访完王检包抓的联系户已经中午一点多了,由于村主任家忙着香菇挪袋,文书家还经营着村口的小商店,我们就婉拒了村干部的邀请,把午饭安排在我家。

待饥肠辘辘的我们吃过母亲给煮的臊子面,大家接着对今天的走访情况展开交流,在听取村干部意见时他们都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正好这时父亲从他卧室取出半壶苞谷酒,王检推辞不过说:“那好,今天大家陪同我们走村入户都很辛苦,我们要联系咱村三年,以后工作还要靠大家多支持,我就借老李家的酒敬大家一杯”,说着便接过酒盅给四位村干部挨个敬了一杯酒,李主任也回敬了一支烟,平日不抽烟的王检竟接过点上抽了起来,接着王检和大家聊起了自己老家的风土人情,气氛就这样热闹了起来,话题逐渐也转移到了孤山坪村,大家你一句我一言地聊着“村子里的那些事儿”,平日言语木讷的计生委员竟然也语速流畅地阐述了他的观点。从村巷路硬化聊到便民桥引线建设,从药材种植说到土鸡养殖,从垃圾处理谈到村民文化娱乐,最后还重点对前任支书(因职务侵占罪被判刑)在任期间遗留的人居饮水半截子工程问题进行了讨论。直到夕阳的余晖染透了孤山西峰的嫩枝细梢,大家才起身一一道别。

事后李科长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李呀,今天很感谢你父亲的酒,别小看这一杯酒,这一杯酒让群众看到了我们的诚意,这一杯酒拉近了我们和群众沟通的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驻村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昨天,省局薛建英局长带领省、市国税局相关负责人开展帮扶工作,邀请省、市烟草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

在深入隆兴镇莲池村、三龙村、浣溪村,上坝乡八一村,玉溪镇淞江村、巴渔村,县国税局实地调研,听取道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后,薛建英表示,省国税局将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效资源,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长期帮扶规划,力争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做到帮忙而不添乱、到位而不越位,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放手;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重点,采取部门联动、招商引资等方式,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项一项地落实,一件一件地办理,把好事办得更好、实事办得更实,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大民生建设力度,与道真干部群众一道完成全面小康历史任务。同时,省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施办公室主任朱诗恒表示,公司将从烟水配套、烟区公路、烟草新农村建设和烤房等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最大限度地给予政策倾斜,帮助道真发展烤烟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此次帮扶,共落实或意向落实项目4大类10余个,涉及金额5000余万元。

驻村感言: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项目,通过多方争取协调项目支持道真发展。我坚信,道真创建全面小康大有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双联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个周末,这周末我一改往日睡懒觉的习惯,起了个大早,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坐上了去三三村的轿车。这次我给老刘送去200元慰问金和一点水果,然后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对他和盘托出,老刘听后非常感动,他表示,不会因为眼前的这些困难而退缩,他一定要努力把日子过好,他的这种乐观、知足、热情和正直,他的不伸手不唯钱的质朴,洗涤着、感动着我使我汗颜。

当我们每天准点上班、准点下班,当我们每天开着电扇、享受安逸,当我们每月按时领着工资津贴……还要抱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还要找这个理由、那个理由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想到刘怀爱这样一位普通的中国农民和成万上亿的刘怀爱们。的确,他们中的许多人面临着生活的重压和各种困难,需要我们帮扶,但他们很知足,哪怕你一句不经意的问候,哪怕你一个善意的眼神,哪怕你递上去的一杯热茶,甚至你转身离去的一个挥手,也可能让他们记住你。然而,我们心灵里的那些不为人知的脆弱、肮脏、悲观和私欲,不是更需要他们帮扶,来一个彻头彻尾的清扫呢?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食国之奉禄、民之膏脂的我们,难道不更需要帮扶呢?那,就让我们更多地关注农民,记住农民,尊重农民,亲近农民吧。

别忘了,我们祖宗十三代都是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党员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在双沟镇镇区绿城名都小区,我们(县委统战部)来到了村民老赵的家里,老赵的妻子给介绍说,原来住在老屋子里,没有什么外债,开销也小,如今住进了小区,居住环境好了,生活更方便了,但是开销也变的更大了。家中两个男孩,大的刚初中毕业,尚未就业,小的才7岁,还要花钱上学,老公在外照顾家也不方便,生活步入了困境。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能帮他家孩子找个工作,能有一份收入补贴家用。镇里县里在春节期间举办了“春风行动”就业招聘会,送就业岗位,办技能培训班。如今他家的孩子学得一技之长,在某饭店做厨师,扛起了家里的担子。

农民进城,不能只是简单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不能只是从平房住上了楼房。当土地流转,当村民不再依附于土地,如何实现进城村民的充分就业?成为摆在我们政府面前,摆在我们“三进三帮”工作组面前一份实实在在的问卷,我们要把这份问卷做好,让有需求的人都能实现就业,让有想法的人都能得到技能培训能力提升,鼓励有条件的人自主创业,用创业带动就业,只有这样才是实现精准扶贫的良策,才是“三进三帮”的要求所在,才能让老百姓满意。

心若在,梦就在。希望在未来,乐业才能安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干部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年关将至,宿迁移动公司总经理徐洪清一行来到挂钩帮扶的仓集镇夏洼村,慰问看望贫困农户,把脚印留在乡村地头,把暖心留在农民心中。

“谢谢你们,还给俺家送来了大米和油,谢谢,谢谢……”村民夏学会激动的握着徐洪清总经理的手连声道谢,数次哽咽。夏学会体弱多病,徐总非常关心,专门安排带他到医院检查买药治疗,如何不感动。而这只是宿迁移动公司开展“三进三帮”工作的一个缩影。

勤走访。自“三进三帮”工作开展以来,公司坚持从长远着眼、从细节入手,深入每个贫困农户家中走访,嘘寒问暖,了解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鼓励积极面对生活。截至目前,宿迁移动共走访农户176户,排查问题数23个,即知即帮问题11个。

帮就业。趁春节期间群众返乡时机,公司及时开展“春风行动”,将招聘信息、政策汇编打印成册,在走村串户中将材料送至农户手中,同时认真为他们解读政策内容。对于缺乏收入来源、有创业需求的农户、尽可能地为他们量体裁衣,提供就业、创业帮助,增加他们的“造血”功能。送年货。为了让贫困农户过一个喜乐祥和的春节,公司领导和员工携带过节的红包和年货,登门拜访向帮扶对象拜早年、送温暖。虽然天气寒冷,却无法冻结流淌在村民心中的阵阵暖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乡镇干部下乡民情日记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通过走访,我们深切感受到党的惠农政策使农村的村容村貌、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各级政府为农民增收致富采取的种种有力措施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子更加扎实,愿望也更加强烈。

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马圈村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是李家乡马铃薯滞销达4375吨。马圈村因离公路较近,交通相对比较便利,因此马铃薯滞销的问题不大,但对于今年马铃薯的市场行情及销路问题,村民、村干部都比较茫然。一些村民认为,去年马铃薯销售价格不好,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种植面积会减少,今年秋后市场行情可能会好起来。其次马圈村村级道路硬化问题亟待解决。马圈村处在山梁之上,沟深山高,通村道路仍是黄土路,平时尘土飞扬,遇到雨雪天气,泥泞不堪,给村民出行及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此外马圈村因病因残致贫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我们走访中看到因病致贫的8户、因残致贫的12户,生活比较艰辛。

走访结束后,我们下乡宣讲小组同乡政府领导干部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市场信息预测通报力度,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切实做好服务工作。这也是我们宣讲小组此次下乡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开展“五送五帮五推”活动中将继续予以关注和思考的主要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民情日记:情系百姓心挂群众

全文共 544 字

+ 加入清单

6月4日 星期三 晴

刚吃完晚饭,长马村支书丁作芳打来电话告诉我,潘其佑车祸这件事,当事双方在市交警队把赔付协议签了。挂断电话后,我为老潘高兴,也为四月份“群众工作日”收集的问题又办结了一件而高兴。

4月26日下午,长马村村委换届工作圆满结束后,潘其佑在村社会管理工作站向我反映:自去年出车祸后,肇事方除手术费付了后,务工费、后期治疗费迟迟未付,请镇、村领导再次出面帮忙解决。

潘其佑的父母去年先后病故,哥哥先天腿残无劳动能力,大女远嫁他乡,小女在读高二。目前负债6万多元。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是种田、种菜,农闲时靠摩的出租,贴补家用。雪上加霜的是,去年在送客过程中与嘉树乡某公司接送员工的专车相撞。腿部做了两次手术,摩托也骑不成了。

了解情况后,我和支书丁作芳等人陪同潘其佑四次到该公司和市交警队进行协商、咨询。肇事双方主要在肇事责任划分方面存在较大分歧,导致后续补偿款难以到位。我们将潘其佑的现实困境一一向他们讲明后,经多次努力,双方均作出让步,同意在和平解决,一次补偿到位。

潘其佑拿到5万元的误工费、后期医药费后,困窘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小女儿的学费也有了着落。

在老潘眼含热泪的连连感谢声中,我深深震撼了。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我们才能真正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透过薄薄的晨雾仍能看到屋顶尚未融化的积雪,一阵风吹过,感觉有些寒冷。根据工作组的安排,今天市长助理章芸将和我们一起到腰布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并给他们送去棉被、大米、食用油、雨伞等御寒防冻物资。

简单吃过早饭后,我们来到丁屋小组低保户丁月庆家,通过前期摸底调查时了解到,他的妻子从89年开始就患有精神分裂症,四处求医,一直没有好转,06年又发生车祸成了残疾,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家里还有84岁的老母亲要照顾,女儿又远嫁,本来有一儿子在外打工,但嫌弃家里穷,一直未归……每谈到此处,他暗自伤心难过。但谈到现在的家庭情况时,他很欣慰的告诉我们,多亏现在政府的好政策,不仅帮我们办了低保,而且逢年过节,又来看望我们,如果没有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我这个家早就散了,这全要感谢政府啊……

在丁月庆的感激声中,我们踏上了走访五保户曾南州家的路,曾南洲自幼失去双亲,小时候的一场大病使他成为哑巴,靠政府接济和左邻右舍的帮助才得以为生,家里穷,自身又残疾,没人愿意嫁给他,40多岁仍单身一人。看到我们的到来,曾南洲显得有点激动,一边‚指手划脚‛的让我们进去坐,一边给我们倒水,冬秀主任则充当我们的翻译,向他说明我们的来意,并送上御寒物资,临走时,他的双手合十不断的朝着我们鞠躬,冬秀主任说,这是感谢你们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干部下乡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以身作则积极帮扶

3月6日,冒着严寒,踏着春雪,再次前往策底镇光明村雷正发、高永福家中开展?双联双民?行动帮扶和义诊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帮扶物资。

虽然这次帮扶无法彻底改变他们的家庭状况,通过与他们面对面交谈,心切心沟通,使我深切感受到农民的纯朴与勤劳,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自己生活条件的优越,对我心灵是一种震撼,对我以后的工作是一种鼓励,使我想到:我国虽然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gdp每年以8%的速度在增长,所取得的成就震感世界,让世界刮目相看,但贫困人口依然还很多。当我穿着西装革履,住着高楼大厦的时候,还有部分农民兄弟穿着陈旧的衣服,吃着粗茶淡饭,住着土墙瓦房。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县靠政府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户?,就有八百多人。我县还有八千多户、一万五千多名农民,靠着农村低保生活。他们每人一年的纯收入,还不到一千元,他们还在最低的生活线下苦苦挣扎,而我们就能拿到两千元、三千元甚至更多,此时,我应该想些什么呢?

趁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春风,我将以最热烈的情怀,最积极的行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走进农村,走向农民,倾情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帮助他们出谋划策,脱贫致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村干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肖院长带领法院29名法官干警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走访活动,他多次与69岁老人邹友珍面对面交谈,了解到邹友珍老人患有慢性疾病,而且其子祝某某有轻度精神病且残疾,家里生活来源主要来自低保金、养老保险金等各类补助,住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肖中兴当即表示:目前第一要务就是确保邹友珍家住房安全有保障,不管从法院还是个人的角度都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您好,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有什么想法和困难随时给我电话。”临行前,大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帮扶对象,方便帮扶对象沟通、联系。此次的活动,给予人强烈的触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想,自己应该还可以做些什么了?!

很幸运,我成为这次 “三合一”工作队队员。那一刻,我紧握自己的手:一定要“专下来,沉下去”!唯有专注,唯有真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与工作组组长武振林汇同安桥村干部一起走村进户,详细了解和掌握结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生产生活条件、身体健康状况等,并建立扶贫帮困明细台账,制订帮扶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扶贫工作。

4月,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县法院“走亲访贫”活动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更多村民改善一定的生活条件,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

忙碌、充实,但幸福快乐着,这便是我在安桥村最真实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扶贫帮困民情日记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年二十七,再过两天就是大年三十。家家都忙碌着准备过年,村里热闹起来。我站在村委会门囗,看着匆匆而过的村民和不时传来的打趣声、嬉笑声,为村民能过个祥和、快乐的春节而高兴,尤其是返乡务工人员的归来使这个僻远、沉寂的山村充满活力,真让人兴奋。我兴奋着同时也思考着:

农业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选择适当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如何帮助**村找出一个符合**村实际情况的产业发展道路,是我所焦虑的问题。

经过40余天对192户村民走访了解,**村基本情况为:**村属石芫乡较僻山村,全村共10个村民小组,散落在前后相距6公里的狭长山谷中,全村共有农户246户,人口1150人,其中劳力461人,常年在县域外务工人员276人,占总劳力59%,在村外县域内务工人员118人,占总劳力25%,外出务工人员合计394人,占劳力总数461人的85%,村里常住人口基本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村现有农田555亩,山地11800亩,全年人均收入1400元左右,主要为外出务工人员寄回收入。村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和少量甜叶菊,山地主要为工业林业及少量油茶、毛竹,农产品主要为自产自用,商品活动较少。**村主要矛盾在于留村劳力太少,劳力缺乏成为**产业发展和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帮扶民情日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3月2日 晴

一早,读高三的女儿便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帮她把准备的衣物送给古春霞小妹妹。我来到古家拿出女儿精心准备的衣服给古春霞试,发现很合身。

我已记不清是第几次来古家了,但记得是刚参加“三送”活动时,和寻乌县晨光镇镇党委书记赖学洪在新群村走访时与她家结缘的。她父亲古文胜前年开始行走不便,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母亲在去年不幸被雷电击中身亡;她17岁的哥哥古运鹏去年以高分考上寻乌中学,因无钱缴纳学杂费一度辍学,经学校减免学杂费后才得以继续上学,全家已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赖书记当场与民政部门联系为她家办理了低保,我则当即拿出1000元作为她哥哥今年的助学金,并实行结对帮助,今后每年资助1000元直至她哥哥完成高中学业。在家过春节时,和家里聊起这事,立马得到了爱人和女儿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女儿更是表示要帮助古春霞小朋友。更让我高兴的是,寻乌县法院院长万勇在走访中得知古家的情况后,与古春霞实行结对帮扶,每年资助她1000元直到完成高中学业。

参加“三送”活动以来,我学会了与群众交朋友,找到服务群众的平台,增强了群众观念,提高了做群众工作、基层工作的能力,我深深地体会到开展“三送”活动与其说是帮助他人,不如说更多是快乐自己、提高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基层干部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全市“三进三帮”活动开展以来,西游集团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贯彻落实,多措并举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强化领导,细化方案。成立了集团“三进三帮”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三进三帮”活动实施方案,坚持将联系群众与推动工作相结合,查找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调查研究与总结经验相结合,指导基层与自我提高相结合,排出“三进三帮”月度工作任务,科学安排、统筹推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深入实地,务求实效。集团主要负责人带头,深入挂钩农村、结对社区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耐心倾听村民、居民的心声,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产生的原因、预期的目标等,把握农村、社区真实现状,切实帮助挂钩农村、结对社区解决1-2件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真真做到放下架子、走出院子,进村入户连民心,俯下身子、耐住性子,千方百计摸民情,想出法子、干出样子,真心实意解民忧,为推动村强民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严考严查,落实责任。集团“三进三帮”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严格落实方案,牵头组织策划活动,定期编发工作简报,每月对活动开展情况实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集团各级党员干部在“三进三帮”活动中沉下去、出实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入户走访民情日记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镇干部来下乡时,我说我们这需要一个垃圾箱,没想到,我随便一说,镇干部就记下了,一天的时间镇里送来了垃圾箱,现在镇干部办事的效率还真高呀!”南李村村民杨敏高兴的说。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顾集镇党委开展了干部驻村大走访活动,将全镇36名机关党员编成9个组,深入全镇9个村10000多户农户家中中进行走访。镇里为每位机关党员干部发放了“民情日记”本,要求每名党员干部在走访中将了解到的群众反映日常琐事、意见和建议等问题,及时详细记入“民情日记”,并给予群众承诺办理时限,及时解决群众的诉求,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干部作风的转变。

“走村入户听到群众的反应和提出的问题,我都及时记录下来,随时翻阅群众要办的事项,这种方式能够督促我尽快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提高我们在群众中的威信。”镇干部刘鸿说。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顾集镇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走进百姓家中、走到田间地头,体察民情、倾听民意、破解难题,用实际行动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截至目前,全镇干部共走访农户284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2条,为群众解决最急切最期盼的难题17件,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