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寒露节气天气变化1000字【汇总三篇】

导语:随着那淅淅沥沥的春雨的降临,小草悄悄地钻出了地面,树枝上的新芽也探出了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寒露节气天气变化1000字,欢迎阅读参考。

浏览

4899

作文

113

篇1:关于天气变化的经典谚语

全文共 1043 字

+ 加入清单

1、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2、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

3、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4、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5、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6、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

7、云从东南来,下雨不过响

8、星星眨眼天要变

9、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10、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11、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12、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13、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14、秋后北风起,干到断半滴。

15、云彩往西,关公骑马穿蓑衣

16、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17、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18、云下山,地不干。

19、日落西山一点红,半夜起来搭雨蓬

20、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21、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22、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23、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24、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25、云绞云,雨淋淋。

26、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27、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28、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29、东风急,备斗笠。

30、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31、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32、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33、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34、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35、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36、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37、雨过起东风,夜里雨更凶。(春季、雨季适用)

38、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39、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40、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41、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42、秋天西风雨,东北晴。

43、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44、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45、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46、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47、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48、夏天雨绵绵,起北风便晴。

49、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50、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51、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52、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53、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54、一年三季东风雨,只有夏季东风晴。

55、久晴夜风雨,久雨夜风晴。

56、晚看西北黑,半夜看风雨

57、西虹跨过天,有雨在眼前

58、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

59、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60、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61、月亮生毛,大雨冲壕(“毛指晕或华)

62、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63、春东风,雨祖公;夏东风,热烘烘。

64、早上红云照,不是大风便是雹。

65、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66、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67、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68、云自东北起,必定有风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二十四节气寒露习俗

全文共 1019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10月8日前后(10月8日~9日),太阳移至黄经19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度,暑气尚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从气候学上知,寒露以后,北方冷空气已有一定势力,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冷高压控制之下,雨季结束。天气常是昼暖夜凉,晴空万里,一派深秋景象。在正常年份,此时10℃的等温线,已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长城以北则普遍降到0℃以下,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此时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我国大陆上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只有云南、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干旱少雨往往给冬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成为旱地小麦争取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饮食习俗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寒节气天气农谚24节气

全文共 956 字

+ 加入清单

节气和农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有时农民通过节气当天的天气情况可以准确地预见作物的丰收情况。那么关于“大寒”有哪些农谚呢?1.“大寒不寒,春分不暖”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2.“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3.“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从民间流传的说法来看,寒宜冷不宜暖。大寒暖,则对农业生产不利,这方面的谚语有很多,谚语表明:大寒节气天气暖湿,预示阳历2-4月份的低温阴雨严重,对春耕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大寒”当天的天气曾经是农业的重要指标。只要这一天吹起北风,并且让天气变得寒冷,就表示来年会丰收,相反,如果这一天是吹南风而且天气暖和,则代表来年作物会歉收;如果遇到当天下起雨来,来年的天气就可能会不太正常,进而影响到作物的生长。

谚语

光增产,不节约,等于买了无底锅。

光增产,不节省,好像口袋有窟窿。

劳动吃饱饭,挨饿是懒汉。

奔小康勤劳致富,家家都有小金库。

人勤搬倒山,人懒板凳也坐弯。

懒牛屎尿多,懒人明天多。

早起三日顶一工,早起三年顶一冬。

靠天越靠越荒,靠手粮食满仓。

靠天吃饭饿断肠,双手勤劳粮满仓。

多逛地头,少逛街头。

十个懒汉九个馋,有事没事把亲串。

吃饭穿衣看家底,推车担担凭力气。

量体裁衣,看锅吃饭。

夏不劳动秋无收,冬不节约春要愁。

兴家好比肩挑土,败家犹如浪淘沙。

打长谱,算细帐,过日子,不上当。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春节)。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农历)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冻不死的蒜,干不死的葱。

欢欢喜喜过新年,莫忘护林看果园。

春节前后闹嚷嚷,大棚瓜菜不能忘。

禽舍猪圈牲口棚,加强护理莫放松。

春节前后少农活,莫忘鱼塘常巡逻。

大寒过年,总结经验。

节前节后多商量,想法再把台阶上。

节约过新年,不能狂花钱。

年好过,春难熬,盘算好了难不着。

好过的年,难过的春。

日子要过好,一勤二节约。

勤是井泉水,俭是聚宝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