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金钱作文议论文(优秀两篇)

常言道:文无定法。就是说,作文没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是文章也有一定的组织规律,小编收集了金钱作文议论文,欢迎阅读。

浏览

1692

作文

2

篇1:以金钱为话题的议论文

全文共 1021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钱币功不可没。它走过了漫长沧桑的昨天,活跃在突飞猛进的今天,也必将以崭新的面貌跟随着人类的脚步迈入日新月异的明天。

我国钱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汤时代,那时,人们用石贝、骨贝、陶贝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钱币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既充满欢乐,又充满血腥。它让高尚伴着卑鄙,聪明伴随愚蠢,上演了多少人间的悲喜剧啊。它不但目睹了人类在创造文明中的勤劳和智慧,在创造历史中的邪恶与疯狂,也窥见了人类在商品交换中的诚实守信、公平坦白、老少不欺,甚至还看到了讨价还价、尔虞我诈、钩心斗角。它不但见证了秦始皇剪除六国,统一中国的刀光剑影,也见证了他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的果断意志、聪明才智、坚强决心。秦半两这外圆内方的形态,不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宇宙观,而且也象征了皇权至上的封建思想。

货币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智慧史、血腥史。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换的活动也日益繁荣。于是,各种质地的仿贝币也就应运而生了。其中最能代表我们祖先智慧的要数青铜贝币。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群雄蜂起,诸侯争霸,人们模仿当时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的形状,铸造了形态各异的青铜币。青铜币的诞生,充分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在我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要数秦半两铜钱。它先后流通了两千一百多年。随着历史的演变,它虽然不断变更着自己的名字,或五铢钱或通宝钱或制钱,但它外圆内方的外形却始终没变。直到清朝末年,随着封建王朝的土崩瓦解,它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到民国,从此,我国的货币发行就以纸币为主了,这是中国货币的一大进步。到了新中国,纸币的先进功能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解放战争爆发后第一套人民币诞生至今,我国已经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人民币长期稳定,信誉极高,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也始终保持汇率不变,不贬值,这不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且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一种新的钱币--信用卡正被人们所接受,它种类繁多、功能齐全、携带方便的优点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最新的钱币--电子币。这是一种以数字形式存在的现金货币。只要人们在电脑的商务服务器上安装一种叫做“电子钱包”的软件,再输入电子货币的数据,就可以使用了。只要我们按一下计算机的按键,就能将现金发送到你需要它去的地方。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钱币还会以更加新颖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议论文:金钱使人腐败?

全文共 210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如果游戏规则是公平的,对财富的追求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使它在物质不乏之余往精神文明层面提升;如果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传统价值的解体崩溃恐怕是无法避免的噩梦。

在上海见到一个“下了海”的文化人。几个还在岗位上的文化人坐在他经营的饭店里,享受着他提供的精美菜肴,大谈文化的失落。最失落的,竟是老板。他苦着脸,反省自己越陷越深,离原有的文化理想越来越远——金钱,使人腐败

他的忧郁与自责使我想起大陆媒体上对商品经济所带来的贪婪风气的种种批判。文人从商,以“下海”称之,就像从前人说良家妇女“下海”伴酒一样,是斯文扫地,是自甘堕落。

我向来理解权力使人腐败,却觉金钱是一个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东西。一个人有了钱,就可以放手去求取知识,可以在国内外游走,可以使家人丰衣足食。因为他有钱,可以不斤斤计较,可以不钻营奉承,可以不小头锐面。资源的充裕,使他比较容易成为一个教养良好、宽容大度、体恤弱者的人。当行有余力时,他可能在乡间铺桥修路、救济贫苦;当飞黄腾达时,他可能在社会上成立各种基金——帮肤基金用于帮助照顾残疾人,文化基金鼓励艺术创作;他也可能在学校里设置奖学金,策励学子,为国育才。

一个国家有了钱,它就比较容易做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人福利、失业救济、幼儿培育、残障孤儿的照顾,都需要金钱的促成。有了财富的基础,一个社会才比较容易达到“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境界。

现在对经济狂潮大加鞭挞的忧国之士不妨看看欧洲的发展历程。我们现在看到的欧洲,是一个环境优美、人文素养高的地方。公园池塘里的天鹅悠游自在,无人打扰;路边野生的红艳苹果自开自落,无人撷取;搭地铁、公交车进进出出全凭个人自觉购票,无须检查;生了病去看医生,只要留下地址就可以得到治疗,账单会被寄到您家中。作家张贤亮和朋友在欧洲餐馆吃饭,忘了付钱。走出餐馆了,侍者才追来提醒,态度婉转客气,毫无猜疑的神情。

这样的雍容大度,不是天生的民族性,而是经济的塑造。如果张贤亮在20世纪50年代来到战后民生凋敝的欧洲,侍者对忘了付账的客人可是要怒目相对的。战后的德国,小孩在大街上抢美国大兵从吉普车上丢撒下来的巧克力糖,满脸胡须的潦倒男人在马路上弯身捡拾烟蒂,年轻的女人千方百计接近英美大兵以换取丝袜和口红。

马歇尔计划实施之后,德国经济开始复苏。钱,使人们活跃起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第一个狂潮是“吃潮”。人们拼命买吃的东西,谈吃的话题,做吃的计划。文化批评家们在报纸杂志上也拼命批判国人的贪吃丑态,“斯文扫地”。但是评者自评,吃者自吃。“吃潮”稍退,在20世纪50年代初,紧接着涌起“冰箱潮”。那白白方方的一大件,装得下好几天的吃食而且保质不坏,举国为之疯狂。男人女人努力工作、积极向上,不为救国救民,却为了挣够钱去买个大冰箱。文化人或农民工人,聚在一起,不谈灵魂上的事情,却和左邻右舍比较冰箱的品牌。报纸上则充满义正词严的道德指控:精神污染、文化失落、道德沦丧。德国知识分子们沉痛地问,西方文化往哪里去?

四十年之后的德国,是一个连最底层的扫街工人都可以每年出国度假的国家。于是你看见他们的孩子彬彬有礼,他们的公交车司机会等到最后一个乘客安稳落座才再度启动汽车,他们的餐馆侍者,见你没付账走了出去,还对你和颜悦色。他们的国家拨出大笔大笔的钱给饱受战乱的波希尼亚难民,给非洲因饥饿而濒临死亡的儿童,给民生困顿、政局不稳的俄罗斯。他们的大学,对全世界的学生开放。

这种百川不拒的宽容,与民族性格关系少,与有钱没钱关系大。钱,当然不会凭空而来,它必须通过劳心劳力去挣取;如果这个劳心劳力挣取财富的行为叫作“贪”的话,那么“贪”有什么不好?它根本就是经济动力,使一个个人,不倚赖国家的扶养,以自己的力量求温求饱求物质的丰足;没有这个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是停滞的,停滞在贫穷中。你说金钱使人腐败,我说贫穷使人腐败,匮乏使人堕落。“仓廪实而知礼节”反过来说就是,贫穷使人无法顾及荣辱的分寸,那才是道德的沦丧呢。

在经济狂潮中,我们所看见的人与人之间的倾轧欺诈、钩心斗角,究竟是来自对金钱的追求,还是来自对金钱追求的机会不均等?前者可以是君子之争,后者,却势必释放出一个人对社会最深最痛的怨愤;集合无数个个人的怨愤,那就是一股动荡不安的毁灭力量。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我却觉得,在某个发展阶段,不患多而患不均。如果游戏规则是公平的,对财富的追求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使它在物质不乏之余往精神文明层面提升;如果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传统价值的解体崩溃恐怕是无法避免的噩梦。

我多么希望那位“下了海”的文人老板能欢欣鼓舞地经营他的饭店,大赚其钱。然后有一天,他的钱实在太多了,他成立一个建设乡镇图书馆的基金会,使最偏僻的小村子也有自己的图书馆;他设置一个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文学大奖,鼓励天下有志未成的作家竞技;他组织一个翻译中心,使中文创作被译成各种文字,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读到……钱的好处太多了。有一天,当像他这样的人在中国比比皆是时,说不定,中国还要经援美国和德国呢。

腐败不腐败在于公平不公平,金钱,倒是无辜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