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简短一点(经典17篇)

导读:珍惜时间时间就是生命,鲁迅先生说:“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这就说明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珍惜时间故事的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浏览

3798

作文

17

篇1:关于青霉素的发现

全文共 193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欢迎阅读,谢谢!

1941年2月12日,伦敦一家大医院收治了一个43岁的警察——一个已处于休克状态的垂危病人。专家们经过会诊后,认为他的败血症已经非常严重,不可能挽救了。于是,正在研究青霉素的佛罗理医生,决定“死马当作活马医”,把这个警察作为用青霉素治病的临床试验的第一个病人。

一针青霉素打进去了,往后是每隔3个小时再打一针。奇迹出现了:24小时后,病情有了明显好转;第3天,警察的意识已经清楚;第5天,病人想吃东西了。可是到了第6天,佛罗理培养的青霉素已经用完,整个伦敦也再找不到这种有效的药物了。佛罗理眼睁睁地看着警察的病情再度恶化,最后死去了。

这次治疗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可能有人认为是失败了,因为病人最终还是死了。可佛罗理医生却认为是成功的,他从警察病情的变化中看到了青霉素的威力。他敏感地意识到,弗莱明医生发现的这种物质将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将有可能去挽救千百万人的生命。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梅利医院当医生。这个47岁的中年人正在起劲地研究对付葡萄球菌的办法。人们受伤后伤口化脓,原因之一便是葡萄球菌在捣蛋。弗莱明在一只只培养皿里培养出葡萄球菌,然后再试验用各种药剂去消灭它们。这个工作已花费了他几年的时间,至今仍一无所获——这个葡萄球菌实在是个难对付的家伙!

9月的一天早晨,弗莱明发现其中一只培养皿里竟长出了一团青绿色的霉毛。显然,这是某种天然霉菌落进去造成的。这使他感到懊丧,因为这只培养皿里的培养物没有用了。弗莱明正想把这发了霉的培养物倒掉,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把它拿到显微镜下去看看。

“啊!”弗莱明一看显微镜,情绪马上激动起来了:在霉斑附近,葡萄球菌死了!这是不是他梦寐以求,已追寻了好几年的葡萄球菌的克星呢?弗莱明立即动手大量培养这种青绿色的霉菌,将培养液过滤,滴到葡萄球菌中去。结果,葡萄球菌在几小时之内全部死亡。将滤液冲稀800倍,再滴到葡萄球菌中去,它居然仍能杀死葡萄球菌!

弗莱明把这种培养液叫做青霉素。接下来,他又做了病理试验,把青霉素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什么影响也没有,证明青霉素对动物无毒害。他又在家兔的眼睛里滴入这种液体,也没有发现异常现象。

1929年6月,弗莱明把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英国的《实验病理学》季刊上。可是,你可能想象不到,这篇论文竟未能引起医学界广泛的重视。有人认为青霉素的性质很不稳定,不值得深入研究。弗莱明本人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再继续研究下去。刚刚出世的青霉素被打入了冷宫。

1938年,英国医生佛罗理和钱恩在研究溶菌酶的时候,从文献中发现了弗莱明的文章。这引起了他们的高度注意,立即着手继续弗莱明当年的研究。这在科学史上被认为是青霉素的第二次发现。

佛罗理和钱恩将弗莱明发现的液状霉素,经过过滤、浓缩、提纯、干燥,终于得到了一种黄色粉末。经过许多次实验,他们证实了青霉素的药效极高,把它稀释50万倍仍能有效地杀灭细菌,这是一种极有临床价值的新型抗菌药。他们并在1941年进行了第一次青霉素治病的临床试验,这次试验我们在前面刚提到过。

但是,当时提取青霉素的方法很不理想。从100公斤的青霉菌培养液中所提取到的青霉素,只能刚刚够一个病人的一天治疗用量。靠这种方法来生产,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那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没有力量进行这种昂贵的生产研究,而战争又急需大量的高效抗菌药。

在英国的请求下,美国承担了这一任务。结果发现,生长在烂甜瓜表面的菌种最好;用玉米粉调配的培养液最利于繁殖;在24℃的温度下最利于大量生产。这3个条件都不难办到,青霉素终于大批量生产起来,成为一种价格便宜的特效药物了。

1945年,青霉素先后二次发现的有功之臣——弗莱明、佛罗理、钱恩,一同荣获了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有人在评论青霉素的发现时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说是既偶然又幸运。这个发现是由3个因素偶然地同时出现所造成的。”这里指的因素之一是落到弗莱明的培养皿中的霉菌,恰好是分泌青霉素的;因素之二是培养皿中的细菌,恰好是能被青霉素杀灭的;因素之三是恰好弗莱明本人在做实验,若是旁人,几乎可以肯定会按常规扔掉这只混有“杂菌”的培养皿的。

这种说法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然而仔细想想就会知道,这是与弗莱明几年来的苦心寻觅分不开的,与他历来的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分不开的。正如法国着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所说:“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丘吉尔与弗莱明的故事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初,英国出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英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二战中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其超凡的智慧和人品受到人们普遍的崇敬。一个是英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他发明了青霉素,被列为二战时期三大发明之一,为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

有趣的是,这两个人小时候都面临厄运。丘吉尔小时候不幸掉入粪池,幸亏有一农夫闻声赶来,跳入粪池将其救起,农夫就是弗莱明的父亲。而弗莱明家境穷苦,无法上学。丘吉尔的父亲为了报答农夫对他儿子的救命之恩,作为英国议员的他把弗莱明带去上学,一直读到医学院毕业。

没有弗莱明父亲的奋不顾身,世界就少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国家领袖;没有丘吉尔父亲的感恩之举,人类就少了一位卓越的医学家和发明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故事八: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说:“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的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

感悟:世界上没有一无是处的人,每个人都是优点和缺点的混合体。可多数人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更多地关注别人的缺点而忽略别人优点,正如上述的学生那样,只看到白板上的黑点(缺点)而没有看到一大片的白板(优点)。如果教师也是这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缺点而忽略学生优点,其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每个学生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教师要学会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这样既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愉快,也能使学生对自己的进步充满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有关于创新的事例故事——氧的发现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物体为什么会燃烧?18世纪时的权威理论的回答是“烧素说”,认为能燃烧的物体内含有一种名叫“烧素”的特殊物质。

1774年,英国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学家,他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发现从中分解出的纯粹气体可以促使物体燃烧。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普列斯特列习惯地从“燃素说”的常识出发,就将它命名名“失燃素的空气”。

同年10年,普列斯特列带着他的实验到法国游历,受到化学家拉瓦锡的接待。当拉瓦锡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实验后,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种新的气体,并第一个命名为氧,再通过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烧的氧化理论。这是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此,我们除了对拉瓦锡敢于从“常识”头上迈过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钦佩外,对普列斯特列被“常识”像梦魔一样拉着,不能不为之叹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发现小细节哲理故事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所寄宿制的学校里,有着近2000名学生,每天都消耗着大量的食物。最近学校开展“环保节约”活动,提倡节约粮食。在这个学校里,大量的食物被浪费,学校也曾多次提醒学生要节约,吃多少打多少,减少浪费,可是收效甚微。

一天,像平常一样,又到了午饭时间,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在食堂吃饭。那天,学校的饭菜特别好吃,校长也吃得津津有味,就连餐盘底的汤也想不放过,可是,正当他把餐盘端起来时,汤汁却流了出来,把他那身名贵的西装都弄脏了。校长心里很不爽,端起没有吃干净的餐盘就走,打算快点把餐盘放到回收处,然后换下那身油迹斑斑的衣服。在途中,他看见学生们个个低着头,似乎都要把头埋进餐盘里了,并且十分像猪吃食的情景,不由得想:也许学生们也会像我刚刚一样,一不小心就把汤汁洒到衣服上,十分生气,哪还有心情继续吃饭呢?再说这样趴着吃也太费力气了,学生们的吃相既不雅,又容易造成浪费,干脆规定学生用碗吃饭,用餐盘装菜,这样也许能减少浪费情况。

校长马上回到办公室,下达了“用餐盘装菜,用碗吃饭的通知”。一星期后,浪费现象果然大大减少了。

在生活中,如果发现总是事与愿违,不如找找过程中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而不是一再的抱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真诚待人故事二:弗莱明真诚待人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弗莱明是苏格兰一个穷苦的农民。有一天,他救起一个掉到深水沟里的孩子。第二天,佛来明家门口迎来了一辆豪华的马车,从马车走下一位气质高雅的绅士。见到弗莱明,绅士说:“我是昨天被你救起的孩子的父亲,我今天特地过来向你你表示感谢。”弗莱明回答:“我不能因救起你的孩子就接受报酬。”

正在两人说话之际,弗莱明的儿子从外面回来了。绅士问到:“他是你的儿子吗?”农民不无自豪的回答:“是。”绅士说:“我们订立一个协议,我带走你的儿子,并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如果这个孩子能象你一样真诚,那他将来一定会成为让你自豪的人。”弗莱名答应签下这个协议。数年后,他的儿子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发明了抗菌药物盘尼西林,一举成为天下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

有一年,绅士的儿子,也就是被弗莱明从深沟里救起来的哪个孩子染上了肺炎,是谁将他从死亡的边缘来了回来?是盘尼西林。那个气质高雅的人是谁呢/他是二战前英国上议院议员老丘吉尔,绅士的儿子是谁呢?他是二战时期英国著名首相丘吉尔。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一个人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我们如果真诚的待人,别人也会真诚地对待我们。弗莱明因为真诚才让自己的儿子有了成才的机会。老丘吉尔也因为真诚才挽救了自己儿子的生命,并使之成为20世纪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政治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丘吉尔与弗莱明的故事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初,英国出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英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二战中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其超凡的智慧和人品受到人们普遍的崇敬。一个是英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他发明了青霉素,被列为二战时期三大发明之一,为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

有趣的是,这两个人小时候都面临厄运。丘吉尔小时候不幸掉入粪池,幸亏有一农夫闻声赶来,跳入粪池将其救起,农夫就是弗莱明的父亲。而弗莱明家境穷苦,无法上学。丘吉尔的父亲为了报答农夫对他儿子的救命之恩,作为英国议员的他把弗莱明带去上学,一直读到医学院毕业。

没有弗莱明父亲的奋不顾身,世界就少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国家领袖;没有丘吉尔父亲的感恩之举,人类就少了一位卓越的医学家和发明家。

【简析】弗莱明的父亲是很平常的人,他的举动也是平常一善举,然而正是这两个平常,改变了两人的命运,甚至是世界上千千万万人的命运,你能说它平常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发现身边美好”网络好故事征集活动启事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为进一步弘扬新时期上虞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反映百姓身边的美好瞬间,唱响主旋律,网聚上虞正能量,即日起,上虞区委宣传部将协同上虞新闻网面向全社会开展“发现身边美好”—网络故事征集活动

一、征集时间

7月8日-8月31日

二、征集对象

全区市民

三、作品要求

1.内容:应紧紧围绕“身边的美好”主题进行创作。

2.形式:征文可采用散文、微小说、配文字照片、微视频等多种体裁。

文字类:体裁不限,突出上虞特色,强调故事,原则上字数在2000字以内;

图文类:以图片(组照)为主,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图片为JPG格式,单幅图片大小在3M以内;

视频类:微视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体裁和形式不限,拍摄工具与手法不限。要求画面清晰,设置中文字幕,普通话、方言配音均可。

3.投稿时须提供作品名称、作者姓名、联系方式、拍摄时间、拍摄地点等。

4.所有征集作品必须原创,图片保留原始拍摄信息。参赛作品不能侵犯他人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由此产生的一切权利纠纷由作者自负。严禁剽窃、抄袭,违者取消参赛资格,并由参评者本人承担因此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

四、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800元以及获奖证书;

二等奖2名,奖金500元以及获奖证书;

三等奖5名,奖金200元以及获奖证书;

优秀奖10名,价值50元纪念品以及获奖证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发现文字背后的故事作文800字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文字,是一种符号。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觉得文字就是汉字,她仿佛一个个精灵,给每个句子增添了灵气,成就了无数文人墨客。想来读来,文字的背后即含引人深思的道理,又有令人捧腹的乐趣。

一次课后,两个同学聊了起来。“我今天吃了一根冰棍,太甜了!”“嗯?冰棍,棍有多长?”

开始我还愣着,不知什么意思。后来一想,恍然大悟。“冰棍”的“棍”是不是该读成儿化音“棍儿”,而直接读“冰棍”显得生硬呆板了,若是“棍”的话,怎么也得几尺长吧。呵,汉字还真有趣儿!

经过了一天得劳累,回到家中,餐桌上早摆上了丰盛得晚餐。我扔下书包就吃了起来,边吃边赞叹“嗯……好吃!这个排骨还真不错……”一旁得奶奶看着我吃,笑容绽放,“哎吆,慢点儿吃,别呛着。”

“奶奶你也吃啊!”我对奶奶说着,便把一块肉放在她碗里。“不了,奶奶不吃肉,骨头好吃,酥得,可香了!”我疑惑着,抓起一块就要吃,奶奶忙抢过来,啃了啃说,“我可不让你啃,这么好吃,我要吃。”我只好啃起肉来。

一会儿趁奶奶去厨房的功夫,我啃了一口骨头,“呸”我一下子吐了出来,味道真不好。

我忽然明白了奶奶为什么要吃骨头了,奶奶把好吃的都给了我,这是太爱我了,我心里不是滋味。奶奶出来后我装作没事一般,继续吃饭,奶奶拿起骨头“嗯,味道不错!”听来特别刺耳,想哭。善意的谎言,善意的文字背后,蕴含着多么深厚宽广的爱!虽然只是简单的家常话,却包含了多少有温度的亲情和呵护。

还有一次,我同学炫耀自己的自行车,他的同桌却说道,“哈,你那车,绝对是20世纪70年代的精品!除了铃铛不响,别的什么都响!我担心骑这个车子跑个来回就成了独轮车!”我们笑得前仰后合,我又一次体会到了文字得幽默。

文字,是一种传承,博大精深,它的背后还有许多故事与道理等着我们去发现感悟。让我们平静的拿起一本书,在文字的海洋里愉快徜徉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名人故事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哥伦布是意大利航海家,生于热那亚。他很小就爱冒险,喜欢航海。后来在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支持下,他决定绕地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1492年8月3日,西班牙的巴罗期小港异常热闹。原来,这一天是哥伦布起锚的日子,人们听说后,纷纷来看热闹和送行。

太阳升起来了,哥伦布吹响了牛角号。随着呜呜的号角声,三艘帆船张满风帆,载着九十名远航的水手,慢慢地向海中驶走。

海面上风平浪静,碧蓝色的海水荡起波纹,乳白色的海鸥绕着船头低低飞翔,好像在欢送他们。水手们很兴奋,在船舱里唱着跳着,以为用不了多久,就能完成这次航行任务。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却始终见不到陆地的影子,水手们开始烦躁起来,纷纷吵着闹着要回去。他们冲进哥伦布的舱室,威胁哥伦布说:“如果你再不下令掉转船头回西班牙去,我们就把你扔到海里去喂鱼!”面对着这些气势汹汹的水手,哥伦布一点也没有胆怯。他对水手们说:“大家先不要着急,如果到了10月15日还找不到印度群岛的话,随你们怎么处置我都行!”水手们见哥伦布有了准确的答复,便退出了舱室。

好像老天有意在保佑着哥伦布似的,自打那天水手们闹事之后,不断地刮着西风。船借风势,像一支离弦的箭,朝着驶去。

11月11日清晨,哥伦布刚刚起床,就听一名水手大叫大嚷:“快来看哪,我捞上来一枝结满果子的树枝!”水手们纷纷涌出船舱,哥伦布兴奋了,他大声地鼓动着说:“陆地就在眼前,那儿就是黄金之地,大家努力呀!”在哥伦布的鼓动下,水手们高兴起来,帆船劈波斩浪而去。

第三天,他们发现陆地,并与当地人搞好了关系。不幸的是平坦号被恶浪冲走了。哥伦布发现当地并不富裕,只好留下一些人淘金,自己带人先回去。

在宁雅号返回的途中,竟意外地遇到了失踪的平坦号。于是,两艘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往回航行。

经过数日的风浪颠簸,两艘小般返回了西班牙的巴罗期港。此时的巴罗斯港已经是人的海洋,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地来欢迎凯旋的战士,就连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也来了。国王高兴地拥抱了哥伦布,并当众传下旨令,任命哥伦布为新殖民地的总督、海军上将。哥伦布成了西班牙的贵人,人们心目中崇拜的英雄。

哥伦布远航获得成功。虽然他没有带回来大量的黄金珠宝,却发现了美洲大陆。这新大陆的发现,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它开辟了一条抵达美洲大陆的新航线。

边读边想:小朋友,如果你有爱读书的习惯,一定会知道“发现新大陆”这句话吧。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你哥伦布如何发现美洲大陆的,从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童话故事1:小兔的发现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一天,小兔子蹦蹦跳跳地往前走,还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四肢最有用,蹦蹦跳跳多快乐!”

突然,一辆马车迎面而来,小兔子连忙躲开了。小兔子问:“马大哥,你急急忙忙的干什么呀?”马回答道:“我还要跑几百里地呢,不急怎么行!”小兔子夸马大哥:“你的腿也这么有用,你真行!”

小兔子一转头,看见小猫正在树上捉小鸟呢。小兔问:“小猫你是怎么上去的?”小猫说:“我是爬上来的。”小兔说:“原来你的推能爬树呀!”

小兔继续走,看见一只公狗为了保护孩子正和狼搏斗呢!只见狗用前脚一挖,用后脚一踢,不一会儿狼就被打败了。小兔说:“狗兄弟,你的腿能用来防备敌人呀!”

小兔碰到小鸭就问:“你的腿长成扇子干什么呀?”小鸭跳下水像快艇一样的有着。小兔说:“哦!原来你的腿是用来游泳的呀!”

小兔回答家对妈妈说:“今天我才知道,原来动物的腿都很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表明哲理的小故事7:发现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这天早上,打工妹胡秀梅从手机回收店里走出来,发现路边有一个卖书的流动摊位,于是便上前翻看。

书摊不大,但种类不少,可只有一个顾客在跟摊主讨价还价。胡秀梅原本只想随便看看,并没想买书,可当她拿起一本名为《发现》的书,翻看了几页后,发现内容很精彩,于是临时决定买书。一看定价是20元,她也不讲价,拿出一张20元的票子往书摊主面前一放,指着书后面的定价处说:“这本书20块,我买了。”书摊主是一个60多岁的老汉,戴着一副老花镜,他转头仔细看了一下书的定价,确认后,点点头,收了钱,说:“姑娘,把书给我,我给你找个袋子装起来。”急着赶车的胡秀梅说了句“不用了”,大步流星地离开了书摊。

走出没多远,胡秀梅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姑娘,等一等”,急于赶车的她没回头,加快了步伐,跟竞走似地小跑起来,直奔前方的公共汽车站。

胡秀梅急速到达车站,眼看就要上车了,突然有人在身后拉住了她,把她吓了一跳,她猛地回头一看,拉她的人正是卖书的老汉,她大声问道:“你干吗?”

老汉气喘吁吁地说:“要……要不是我经常锻炼,恐怕就追不上你了。姑娘,你看看,少了什么东西没有?”

“没有啊!”胡秀梅回答道。

老汉笑着说:“不对吧姑娘,刚才只有你和另一个人买书,你走后,我们就发现了东西,你再好好想想。”

胡秀梅摸摸自己的衣兜,突然,她叫道:“糟了,我的手机不见了,是我刚买没多久的新款诺基亚手机,黑色带蓝边的。”

老汉拿出一部手机,笑着对胡秀梅说:“你刚走,我就发现你的手机落在书摊上,可我怎么喊,你都听不见。”他边说边把手机递到胡秀梅面前。

胡秀梅接过手机,说了几句感谢的话,然后转身就要上车,可又被老汉拉住了。胡秀梅奇怪而又不耐烦地问老汉,还有什么事?

老汉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姑娘,刚才卖给你的那本书有点问题……书可以卖给你,可书里夹的东西却不能卖。”

“书里夹着东西?”胡秀梅惊讶地说,“什么东西?”

老汉说是2005年发行的一张百元钞票,编号是XG6566XXXX。

胡秀梅不相信地说:“书里有钱?不会吧,我怎么没发现呢?”她拿出夹在腋下的那本《发现》,开始翻找,终于找到了那一张钞票,不好意思地把钱递到老汉面前。

老汉拿回钞票,说:“这张钞票是前几天一个小伙子来买书给我的,事后我才发现是假币。我随手把钱夹在书里,一是不让它再流通骗人,二是说不定哪天那个小伙子回来找我。”

“回来找你?”胡秀梅直摇头,“不可能!你想,那小伙子明摆着是用假币骗你,又怎会再回来?”

老汉说:“可我相信,人总有醒悟发现的时候……”

上车后,胡秀梅的心一直无法平静:她去手机回收店卖手机,店方说她的手机虽然外壳很新,但机心已经彻底报废,最多能卖几十块。当她发现书中夹着钱时,灵机一动,故意把手机落在书摊上,本以为老汉发现手机后,就不会追她……她没有勇气告诉老汉真相,但她记住了老汉的话:人总有醒悟发现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发现青霉素的故事

全文共 1813 字

+ 加入清单

1941年2月12日,伦敦一家大医院收治了一个43岁的警察——一个已处于休克状态的垂危病人。专家们经过会诊后,认为他的败血症已经非常严重,不可能挽救了。于是,正在研究青霉素的佛罗理医生,决定“死马当作活马医”,把这个警察作为用青霉素治病的临床试验的第一个病人。

一针青霉素打进去了,往后是每隔3个小时再打一针。奇迹出现了:24小时后,病情有了明显好转;第3天,警察的意识已经清楚;第5天,病人想吃东西了。可是到了第6天,佛罗理培养的青霉素已经用完,整个伦敦也再找不到这种有效的药物了。佛罗理眼睁睁地看着警察的病情再度恶化,最后死去了。

这次治疗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可能有人认为是失败了,因为病人最终还是死了。可佛罗理医生却认为是成功的,他从警察病情的变化中看到了青霉素的威力。他敏感地意识到,弗莱明医生发现的这种物质将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将有可能去挽救千百万人的生命。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梅利医院当医生。这个47岁的中年人正在起劲地研究对付葡萄球菌的办法。人们受伤后伤口化脓,原因之一便是葡萄球菌在捣蛋。弗莱明在一只只培养皿里培养出葡萄球菌,然后再试验用各种药剂去消灭它们。这个工作已花费了他几年的时间,至今仍一无所获——这个葡萄球菌实在是个难对付的家伙!

9月的一天早晨,弗莱明发现其中一只培养皿里竟长出了一团青绿色的霉毛。显然,这是某种天然霉菌落进去造成的。这使他感到懊丧,因为这只培养皿里的培养物没有用了。弗莱明正想把这发了霉的培养物倒掉,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把它拿到显微镜下去看看。

“啊!”弗莱明一看显微镜,情绪马上激动起来了:在霉斑附近,葡萄球菌死了!这是不是他梦寐以求,已追寻了好几年的葡萄球菌的克星呢?弗莱明立即动手大量培养这种青绿色的霉菌,将培养液过滤,滴到葡萄球菌中去。结果,葡萄球菌在几小时之内全部死亡。将滤液冲稀800倍,再滴到葡萄球菌中去,它居然仍能杀死葡萄球菌!

弗莱明把这种培养液叫做青霉素。接下来,他又做了病理试验,把青霉素注入小白鼠体内,结果什么影响也没有,证明青霉素对动物无毒害。他又在家兔的眼睛里滴入这种液体,也没有发现异常现象。

1929年6月,弗莱明把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英国的《实验病理学》季刊上。可是,你可能想象不到,这篇论文竟未能引起医学界广泛的重视。有人认为青霉素的性质很不稳定,不值得深入研究。弗莱明本人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再继续研究下去。刚刚出世的青霉素被打入了冷宫。

1938年,英国医生佛罗理和钱恩在研究溶菌酶的时候,从文献中发现了弗莱明的文章。这引起了他们的高度注意,立即着手继续弗莱明当年的研究。这在科学史上被认为是青霉素的第二次发现。

佛罗理和钱恩将弗莱明发现的液状霉素,经过过滤、浓缩、提纯、干燥,终于得到了一种黄色粉末。经过许多次实验,他们证实了青霉素的药效极高,把它稀释50万倍仍能有效地杀灭细菌,这是一种极有临床价值的新型抗菌药。他们并在1941年进行了第一次青霉素治病的临床试验,这次试验我们在前面刚提到过。

但是,当时提取青霉素的方法很不理想。从100公斤的青霉菌培养液中所提取到的青霉素,只能刚刚够一个病人的一天治疗用量。靠这种方法来生产,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那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没有力量进行这种昂贵的生产研究,而战争又急需大量的高效抗菌药。

在英国的请求下,美国承担了这一任务。结果发现,生长在烂甜瓜表面的菌种最好;用玉米粉调配的培养液最利于繁殖;在24℃的温度下最利于大量生产。这3个条件都不难办到,青霉素终于大批量生产起来,成为一种价格便宜的特效药物了。

1945年,青霉素先后二次发现的有功之臣——弗莱明、佛罗理、钱恩,一同荣获了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有人在评论青霉素的发现时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可以说是既偶然又幸运。这个发现是由3个因素偶然地同时出现所造成的。”这里指的因素之一是落到弗莱明的培养皿中的霉菌,恰好是分泌青霉素的;因素之二是培养皿中的细菌,恰好是能被青霉素杀灭的;因素之三是恰好弗莱明本人在做实验,若是旁人,几乎可以肯定会按常规扔掉这只混有“杂菌”的培养皿的。

这种说法不能说一点道理都没有。然而仔细想想就会知道,这是与弗莱明几年来的苦心寻觅分不开的,与他历来的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分不开的。正如法国着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所说:“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伦琴发现x射线的故事作文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从今天起为大家带来西游记系列故事,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故事叫做《 花果山美猴王出世》!

花果山美猴王出世

在遥远的东海边有个傲来国,国内有一座美丽的花果山。山上鸟语花香、瓜果成林,住着很多很多的小动物。

花果山的顶上有块又高又大的仙石,吸取天地日月的精华已有几千万年了。突然有一天,石头“轰”的一声炸开了,跳出一个圆鼓鼓的石球,山风一吹,石球变成了一只石猴。

这只石猴很聪明,一会儿就会爬会走了,还很有礼貌地朝四方拜了拜。

石猴活泼好动,没过多久就和别的猴子成了好朋友,他们饿了就采野果吃,渴了就喝山泉水,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有一天,猴子们在瀑布前玩水,一只猴子提议:“哪个敢钻进瀑布去再钻出来,我们就拜他为王,好不好?”猴子们全都叫好,可谁都不敢进去。这时石猴跳出来,喊道:“我进去!”说完眼睛一闭,就勇敢地跳进了瀑布。石猴站稳脚,睁眼一看,发现一个大石洞,洞门处写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几个大字,洞内摆放着许多石凳、石床、石锅和石碗。

石猴满心欢喜,急忙跳出瀑布,把其他小猴子都呆了进去,一进洞,小猴子们就欢喜得不得了,他们抢石凳、挣石床、占石锅、夺石碗,你搬过来,我移过去,打闹成一团。

猴子们于是拜石猴为大王,称美猴王。从此以后,美猴王领着猴子们,白天在花果山上玩耍打闹,晚上回水帘洞睡觉,日子过得十分开心,就这样一晃几百年过去了。

[伦琴发现x射线的故事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发现文字背后的故事作文700字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文字让人类文明继承和发展,中国的文化更是源远流长。阅读为我们补充能量,增长知识,带来美好的感受。读一篇好的文章,会使人心旷神怡。《桂林山水》带我进入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开国大典》气势恢宏的场景,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让我热血沸腾,让我是一名中国人而倍感自豪;《三国演义》里通天文知地理的诸葛亮的惟妙惟肖形象也生动的展现在我面前。

进入初中,我学习了范锡林的《竹节人》,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童年时代受条件所限,没有高级玩具,从而运用日常的物品亲手制作玩具竹节人,并且风靡一时,以至于班里的同学上课下课沉迷于竹节人玩具,玩具简单,却是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让人回味无穷,勾起我对小学生活的回忆。

当时我们班里,纸飞机盛行。我也是挖空心思,用硬度高的纸张折出各式各样的纸飞机,并且同学们纷纷效仿。“叮铃铃”下课的铃声一响,大家手里拿着纸飞机如脱笼的小鸟飞快冲进操场。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比试看谁的飞机飞得高,看谁的飞机飞得远。我们玩的满头大汗,对上课的铃声也充耳不闻,心中却是说不出的高兴。

可是好景不长,直到有一次课上不知是谁的纸飞机越过同学,飞上讲台,飞到了老师头上,引起我们哄堂大笑。老师一阵愠怒,只是说了一句“下课到我办公室来拿”。随后的日子里,纸飞机慢慢淡出老师和同学的视野。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明新的玩具,新的玩法,也会伴随我们短暂的时间。

我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背后有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但是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将永不改变。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是真实生活经历的写照,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思考,真正读懂文章,融入文章,享受生活发现美。让我们一起阅读,发现文字背后的故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八岁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的故事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高斯是一名杰出的数学家,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八岁高斯发现了数学定理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德国著名的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时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长大后他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在物理的电磁学方面有一些贡献,现在电磁学的一个单位就是用他的名字命名。数学家们则称呼他为“数学王子”。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几个小猢狲读书,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如果有机会还应该处罚他们,使自己在这枯燥的生活里添一些乐趣。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知道老师又会在今天捉这些学生处罚了。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的拿起一本小说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发现的故事九年级作文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份巴哈凌乱的手稿中,在一首充满革命情怀的交响曲中,一切都看似平凡,但作曲家笔迹之下、旋律之间,都寄托着他们的精神,等着我们去发现

发现能激起人类文化的火花,在任何观点上,发现都能使意义不断延伸,使灵感得到释放,使美存在于我们四周,就像罗丹所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从音乐也可以得到许多发现,巴洛克到浪漫,国民乐派到现代,聆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音乐,从不规则、幻想,走入非理性、主观情感的表现,音乐的形式改变了,但音乐的意义与感动始终如一,艺术其实就是一种需要被发现的感动,和心灵上的体悟,这种感动一旦被人们发现,就会成为永恒,即使是时间也无法抹灭。

在巴哈的G弦之歌,小提琴只用一根弦演奏,而最适合这首曲子的,就是音色深沉而浑厚的G弦,G弦的声音彷佛从久远的岁月传来,柔美的音色带来无限的平静与沉淀,我发现触动灵魂的旋律,只需要一根弦。聆听韦瓦第四季小提琴协奏曲时,弦乐轻轻吹起一阵幻想的风,从曲中发现春天其实不曾离去,只是有时化身成为夏天、有时又戴上了秋天的面具、或抹上冬天萧瑟的淡妆,韦瓦第用音符捕捉了四季的变换,从春天牧羊人的笛声,到雷鸣闪电、蚊蝇骚扰的夏天,从秋天丰收齐声歌舞的喜悦,到结冰湖面上寒风刺骨的冬天,四季藏在音符中,唯有发现才能赋予音乐生命,才能体会到作曲家想用音乐描述什么。

我们常缺少发现,也常向前奔跑去追寻,却错过了许多发现,世间的美好都等着被发现,所以别忘了对周围的事情多留心,去体会、去发现。

[发现的故事九年级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