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门》纪录片观后感(汇编20篇)

观后感,就是看了纪录片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关于纪录片长征观后感的内容,欢迎阅读!

浏览

3950

作文

652

纪录片《生门》观后感

全文共 1074 字

+ 加入清单

生孩子,可能是一个家庭一生中最喜悦的时刻,也可能会把一对母子送到鬼门关前。对于前者,我们身边看到的太多,而对于后者,我们知之甚少或者选择避而不谈。导演陈为军在纪实电影《生门》中,把镜头对准了中南医院的产房,用700多天的时间,真实记录下4位孕妇艰难诞下新生命的过程,让我们直面生产背后的故事。

电影《生门》选择的四个家庭都是早产儿,这就注定了这部电影会格外揪心。像“定时炸弹”一样的高风险妊娠、手术室里命悬一线的抢救、尚未足月前途未卜的小生命……四个家庭的命运像过山车一样,看得人心惊肉跳。这里有身无分文,却需要5万块钱拯救一大两小三条生命的丈夫;有已被当地优生科判定发育迟缓,却在医生的坚持下顽强求生的胎儿;有心脏两次停跳,全身换血4次,在死神面前艰难转身的孕妇;有冒着生命危险怀上第三胎,非要生一个儿子不可的农村妈妈;还有“拆弹部队”首领——妇科主治大夫李家福的一次次力挽狂澜。

最让观众揪心的大概就是那对来自大别山区的双胞胎父母,因为没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万元的手术费用让山里的汉子抹起了眼泪。就连医生都曾劝他斟酌,毕竟即使手术成功,一个早产儿的救护费用也要在十万以上,更何况是双胞胎。但父亲始终坚持,大人小孩都要保,最终他借遍全村,几百、几千地凑齐了手术费,甚至还借下2万元高利贷。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手足情深、邻里互助,质朴的山里人再穷也为救人伸出援手;我们也看到了医者仁心,大夫想方设法为患者省钱;导演也借村民之口对农村医保制度、贷款制度提出了质疑:在生命面前,制度可否有通融的余地?

电影里更具争议的是一位想要让妻子引产的年轻丈夫。因为孩子被优生科判定发育迟缓,父亲难以承受孩子可能不健康的后果,更担心人财两空,坚决要求医生引产,甚至在孩子出生之后迟迟不愿意交钱抢救。但产科、儿科的医生们却站在人性和法理的角度,坚持认为要给孩子一次机会,毕竟这是一个生命,还有可能是一个健康的生命。置身事外,很多观众可能会质疑这个父亲,如此狠心地要放弃自己的亲生孩子;但倘若换位思考,一个不健全的孩子一生的痛苦,以及会给这个家庭带来的灾难,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承受之重。关于生命的抉择,如此痛苦,却又无法回避,这样的故事编剧编不出来,却被镜头真切地记录下来。

电影的最后,画外音问小男孩,“你是从哪里来的?”小男孩用稚嫩的嗓音回答:“我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很多子女可能并不知道,妈妈在生下自己的那一刻,经历了怎样的痛不欲生和惊心动魄。难怪有位男观众说,看完电影,他第一时间想给妈妈打个电话,问一问自己出生那天发生在产房里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纪录片为了和平教师观后感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二0二0年十月迎来一个重要的纪念日,即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一九五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敌人强大,我军弱小的情况下,我军以中国特有的近战、夜战、运动战、枪林弹雨的战场,勇敢穿梭,让敌人惊恐万分。在重要的战役打出了万岁军38军。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取得军事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主导的政治工作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政治优势成为我军致胜的战略优势。无数先烈、革命前辈们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贡献,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前辈相同,我的父亲母亲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保卫和平,抗击敌人,我为他她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永远怀念他她们!

抗美援朝志愿军取得的伟大战果震惊了全世界!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立威之战,”打出了中国的伟大地位和尊严,表明了已经强大的起来的新中国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对他进行欺负。

对于新中国来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必将永彪史册,万古流芳!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狂妄。充分表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民族之魂。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使之更加发扬光大。我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就是要大力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续发扬全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出来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更要有这种大畏的爱国气节和英雄气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2024年大型纪录片第三集《踏石留印》观后感

全文共 1553 字

+ 加入清单

【解说】贵州赤水河边的茅台镇自古以酿酒闻名,清代的时候这里的酒就远销外省。从小作坊到大工厂,茅台酒从来没愁过销售。然而在2012年八项规定刚出台时,茅台酒厂第一次经历了以前没有遇到过的调整转型。

八项规定出台之前,一些经销商优先保证单位团购,剩下的才市场零售,普通大众买酒时,时常出现断货。在茅台酒厂的自营零售店,当时买酒要拿身份证,一人限购两瓶,还得排长队。

【同期声】

服务员:从这儿排队排到那个路边上都排过,排到门口那个,车站那儿都排到过。排到中午,我们的酒就基本上售完了,就不卖了。

【解说】现在,市民想买茅台不用再排长队了。八项规定出台后,白酒的公款消费受到严格限制,这就倒逼茅台酒厂和经销商们必须转型改革,让消费真正大众化。过去一度被炒起来的虚高价格降下来了,对民众的供应量变得充足了。

【同期声】袁仁国(贵州茅台酒厂董事长)

我跟你说,实际上八项规定我觉得对茅台为什么是好事呢,因为这个白酒行业长期形成的,这种供大于求这种状况,总有一天白酒行业销售出现问题的。那么八项规定促进了这种情况早日出现,所以使我们早有思想准备,所以早一点采取措施。

【解说】经过调整转型,半年的困境之后茅台销量开始回暖,连续三年每年都不降反升。只不过,原来公务消费占到销量的30%以上,如今已经不到1%,健康的市场,并不需要靠公务消费来支撑。

与茅台的变迁相对应的,是公款大吃大喝的减少。三年多来,严肃的执纪监督,让这种群众强烈反感的不良风气得到了明显遏制。不过,也有一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仍然管不住自己的嘴,管不住自己的胃,顶风违纪,甚至为了吃喝挖空心思逃避监督。

【解说】矿泉水瓶装茅台,这并非网络段子,而是发生在天津的一个真实案例。想出这种荒唐招数的,是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津。

【同期声】张建津(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

你明显地在桌上摆个瓶子,你放的是茅台还是五粮液,如果人家用手机给你拍个片子,那网上不就有证据了吗,所以就把那个茅台酒就倒在矿泉水瓶里边,然后拿矿泉水瓶子在大家分酒的时候,再分着倒着喝。

【解说】天津市医药集团是一家大型国企,张建津在工作上是位能人,他担任主要领导的十年里,医药集团从濒临破产发展成为年营业额超过300亿元的行业巨头。在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之时,张建津周围也聚集了几个交往密切的私企老板。作为国企负责人,张建津掌握着不少合作项目的决策权,一些私企老板就投其所好,和他拉近关系。

【同期声】孙月(天津市纪委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

张建津爱好喝酒,讲究越醇越好,年份越高越好。他本人也有这个爱好,其他的私企老板也是迎合这个爱好,他们的这个后备箱里,车的后备箱里长期放有各种茅台,各种酒,15年的茅台、30年的茅台。

【解说】张建津喝酒爱喝茅台,还要是年份茅台,在吃上面也追求上档次的。

【同期声】张建津(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

跟他们在一起,吃饭喝酒应该说就是都是高档的吧。海鲜为主的这个餐厅里边,都是一些活的,像这个龙虾、鲍鱼、海参、东星斑这些鱼。这些鱼有的原来吃就是清蒸,后来就是有的吃那个火锅。

【解说】为了和张建津处好关系,私企老板也不惜花大价钱。2014年张建津因公务出访意大利,期间正逢他过生日,陪同的老板在米兰一家高档餐厅为他庆生,聘请外籍名厨,吃高档西餐喝名牌洋酒,花费上万欧元。还有一次张建津到香港开会,私企老板为他安排的晚宴可谓奢华。

【同期声】张建津(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

给安排了一条鳄鱼的一个尾巴,那条尾巴应该很大,差不多得有一米,那个摆的,当时就摆的是整个带形的,也很好看,但是我觉得应该是很贵的,肯定也是预定的,反正就是显示他的热情。

【解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私企老板通过和张建津的交往得到了药品的独家代理权,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张建津也在觥筹交错中越陷越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纪录片永不懈怠的斗争观后感

全文共 1702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广东省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反腐败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官员首次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下面谈谈我观看《永不懈怠斗争》后的心得体会:

一是震撼。在看这部专题片时,我的心情不能平静。片中以大量的事实展现了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严重问题。公款吃喝,消极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在现实生活中,形式主义比比皆是,如一些领导干部风光作秀,挂横幅、登台面、上镜头;不解决实际的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歪风盛行;干部下基层调研中走马观花;更有一些地方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搞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形式主义作祟结出的恶果只能由群众来“埋单”。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一些干部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或心中无数或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置若罔闻。一些干部官气十足,唯我独尊,专横跋扈,听不得不同意见。一些干部遇事推诿、怕担责任,办事拖拉、敷衍塞责,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还有一些干部,眼里只有领导没有群众,对上曲意逢迎,对下吆五喝六。享乐主义的思想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他们认为“理想是空的,政治是假的,吃喝玩乐才是真”。他们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追求吃得好、玩得痛快、住得舒服,享受所谓的“人间乐趣”。为了追求“舒适”目标,有的人不惜铤而走险,大肆索贿受贿,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奢靡之风盛行,在一些干部心中,艰苦奋斗已渐行渐远,群众观念日渐模糊,甚至完全淡忘。有的干部要求超规格接待,住豪华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有的干部在高档场所、名山秀水流连忘返、乐不思蜀。还有的地方财政经费也敢拿来乱花,甚至扶贫款项也敢拿来挥霍,奢靡之风之盛、之甚让人瞠目结舌,这些已经关乎我党的生死存亡。

二是鼓舞。习总书记说:“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加大了反腐的力度,令人振奋,令人鼓舞。特别是那些不可一世的大老虎,也难逃法网。徐才厚、周永康、令计划之流曾经高高在上,挥霍着百姓的民脂民膏,其奢靡腐化程度令人瞠目结舌。我们每天打开电脑,就会看到那些高官要员纷纷触电落马,“表哥”,“房姐”等让那些腐败分子浮出水面,接受民众的监督和法律的严惩。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三是反思。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四是决心。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今后工作中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打好党风廉政建设这场硬仗,以好的作风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高考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1255 字

+ 加入清单

2021年的高考倒计时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莘莘学子和家长们的心里,都有一份期待和渴望。我的职业是老师,也是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我想说说,我——一个草根眼里的高考。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的家乡有三十几户人家、二百多口人的庄口上,出了一个商学类本科大学生,他的父亲是中师生毕业,身份是乡村老师。这是我童年时期对高考最初的印象。到了九十年代,我们那儿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都有了,但数量不多。我就是选择了走读师范中专的这条路,所以,总在心中,对高考,对高中生活充满了幻想和羡慕。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对草根出生的孩子,尤其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因此,高考在我的心中是那么神圣,那么庄严。因为我们上学的时代,大学还没有实行扩招,有的孩子即使念了高中,也未必有机会参加高考。我读小学时,亲戚家有在市一中读书的学生,他写的一手非常漂亮的庞中华体的钢笔字,最后也是回家务农了。

我记得自己上中师二年级时,我们邻居的二儿子高考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高校,我的心里很失落,因为去北京读书曾经是我的梦想。我写信给父亲说了这件事,结果我被父亲回信批评了。其实后来我才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要我珍惜在师范学习的机会,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就是能考一个师范学校,跳出农门,也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但总归我的内心还是很遗憾,无缘高考。

时间跨越进新世纪,随着时代的前进步伐,学生读书学习的机会大大增加,对于高考和进大学深造,都不再神秘。高考改革的政策活络了,招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大学扩招和民办独立学院、大学的兴起,这样一来,只要是坚持读书的每一个孩子的命运都有可能改变了,他们人生前途的选择不再那么狭窄了,他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2006年,我在乡村初中教了一届初中毕业生,我尽自己的能力,引导让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让他们感到能参加高考是多么有意义!在知识和心灵两方面引导孩子们放飞梦想。四年后(复读),有好几个孩子通过高考走进了重点大学的校门,圆了我当老师之后的高考梦。

新世纪初弟弟也是参加了高考去重庆上了大专。我也是一边工作一边参加了高校函授的大专和本科的学习,取得了文凭。但我总感觉在知识的系统学习方面有很多欠缺,但我的专业是中文,我可以进行永无止境的钻研和学习。

等我的孩子上了市一中的实验班,我是真真切切的触摸到了高考的边缘。现在此时此刻,离明年的高考只有180多天了,我更加的淡定和平和了。三年高中,孩子、老师、父母亲都太辛苦了!当然先苦后甜这是有意义的,但过程真的是辛苦至极!

我和许多上高中孩子的父母亲聊过:高一时,孩子刻苦努力,上进;高二时,干啥事情都比较懈怠,当然那些好学上进的除外;可进入高三,能明显的感觉到孩子的变化了,开始阳光,有笑脸,态度积极,精气神十足。看到高三孩子的转变真的要感谢高考!不管高考的结果怎样,孩子积极面对高考的人生态度本身就很有意义。这是家长朋友们最欣慰的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来自寒门的家,一个来自草根的家族,只有通过高考的路,才能走上一条追逐梦想和实现梦想的路。愿觉醒的力量带给孩子们光明的高考之前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纪录片《同心战“疫”之令出如山观后感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异常特别的春节,它没了以往的烟花爆竹和欢声笑语。公园里没了以前的人来人往;马路上没有之前川流不息的车辆;每家每户也没有了走亲访友的人们,整座城市瞬间就安静了下来。就因为有了它的来临——新型冠状病毒。

我所在的城市,各个小区和村子都被封了,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小区里的广播一遍又一遍地播着,提醒我们不要出门、要勤洗手……打开电视,主持人播报着每日的新增确诊人数、新增疑似人数、新增死亡人数……那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却像一只无形的手,揪着人们的心。

这样的氛围使我害怕极了,我抱着妈妈,一遍遍地追问我们是否安全,而妈妈没有急着安慰我,而是打开手机,给我读着一条条新闻——有84岁高龄的钟南爷爷,本该退休享受天伦之乐,却义无反顾地再战防疫最前线;有护士、医生姐姐毅然剪去长发,驰援武汉,那是真正的“最美逆行”;有解放军战士争先请缨出征,筑起一道守护人民健康的防护线;有许多留学海外的哥哥姐姐,竭尽所能地搜寻物资,这些物资的目的地只有一个——祖国;还有……

正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放弃了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奋战在危险重重的一线,他们用自己那单薄而又充满力量的身板与病毒做着抗争。此时此刻,我只想说:“谢谢可爱的你们,是你们的付出和守护才有现在安逸的我们!”

同心战“疫”,共盼春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就能在春暖花开之时,揭开口罩,迎接暖阳,露出最灿烂的笑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心得体会

全文共 7311 字

+ 加入清单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关系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此文曾于2000年10月10日作为校报增页印就,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之际)

(一)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

视察过“三八线”军事设施后,1950年6月19日,美国国务卿顾问杜勒斯,在韩国国会演说称:“自由世界正在注视你们,如果与共产党妥协,等于选择导致灾难的道路。”“只要你们在人类自由的伟大事业中继续发挥有价值的作用,你们决不会是孤立的。”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对此,当过“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在其回忆录中明确断定:“在朝鲜,共产主义已经向自由世界发动第一次挑战了。现在是下决心的时候了。现在,同过去任何时候一样清楚,这是一场反对共产帝国主义的战争”。“如果我们在亚洲败于共产主义,则欧洲的命运将岌岌可危。……我们现在必须行动起来,否则我们将灭亡。”美国记者约翰·托兰在其《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中,就此写道:“为了阻止共产主义,哈里·杜鲁门总统不宣而战,迅捷地采取了人们所称的警察行动,加入了这场冲突,劝说不大情愿的联合国批准他的行动,并使15个国家参加了美国同北朝鲜和中国的战争。”

中国人都记得,正是这个杜鲁门,在当年6月27日,声称“共产党部队的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而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因此,我已经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而且抛出了“台湾地位未定论”(连麦克阿瑟都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是有背开罗协定的)。同年7月底,麦克阿瑟又专门跑到台湾,“在讨论到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是国民党中国迅速而慷慨地提出要派遣军队去参加朝鲜的联合国部队。……见到了上次战争中我的老战友,蒋介石委员长,我感到非常高兴。他那抵制共产党统治的不屈不挠的决心引起我由衷的钦佩。”

由上可见,朝鲜战争的性质,在美国人是毫不含糊的。朝鲜战争与中国的关系,在他们也是一清二楚的。

1950年9月15日仁川登陆后,麦克阿瑟率领的侵朝美军曾经一度得逞、十分张狂,无视中国政府再三严正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大举进犯朝鲜北方,并迅速向朝中边境推进,还扬言“从历史上说来,鸭绿江并不是把两国截然分开的一道障碍。”

在这个严峻的历史关头,在领导下,中共中央毅然作出战略决策,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1950年10月8日,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迅速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揭开了入朝第一次战役的序幕,是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纪念日。

事情正如1950年11月4日中国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所说:“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关系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这就是白纸黑字记载下来的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由来的历史真相。

(二)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惊天动地顶天立地的伟业。

人们爱说:“财大气粗”。迄今为止,美帝国主义是世上最为“财大气粗”者。人们又爱说“实力决定一切”。迄今为止,美帝国主义是世上实力最为强大者。50年代初,美帝国主义在这两方面更是无可匹敌。不仅如此,朝鲜战争爆发后,他一手操纵联合国,打起了“联合国军”的旗号,更是气势汹汹、不可一世。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过一年,战乱刚刚平息,台湾、西藏等地还待解放,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国力极度贫弱,渴求和平安定,亟待复兴建设。面对美帝国主义这样一个庞然大物,面对这样一种突如其来的武装进犯,敢不敢抗衡?能不能抗衡?这显然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不说别的,即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内也不无疑虑,林彪称病怯阵就是一例。

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决策,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略!中国人民及其子弟兵,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义无反顾、不惜牺牲,坚决响应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与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共同抗击世界上最强大凶恶的帝国主义势力,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英雄气概!

拿中国老百姓来说,在50年代初那样艰苦的年代,广大劳动人民刚刚翻身解放,远远没有摆脱贫困状态,但全国上下、男女老少,硬是节衣缩食、慷慨解囊,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捐款所得可以购买3170架战斗机。人们只要想一想这一件事情,就可知中国人民有着何等样的博大崇高的胸怀。依靠着这样的人民,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敌人?

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正是可以由之“看海洋”的“一滴水”。他所记述的志愿军战士在松骨峰的壮烈战斗场景,人们能够轻易忘记吗?他所记述的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以及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人们能不肃然起敬吗?所以,毫不奇怪,这篇报道一经发表,就全国传诵,历久弥新。“最可爱的人”,自然地成了志愿军战士的代称。《谁是最可爱的人》,也当之无愧地编入了中学语文教科书,年复一年地教育、熏陶着无数青少年学子。

请人们记住这样一点吧!那就是,当朝鲜战争的炮火燃烧到中国边境,中央做出抗美援朝决策,应朝鲜政府的要求向朝鲜派遣志愿军部队时,不少急促组建的志愿军部队还来不及换上冬装、来不及补充给养,就急如星火、星夜就路,奔赴前线的啊!所以,初期入朝参战的志愿军部队,冻死冻伤在战场的远过于战死战伤的啊!前不久,我就读得20军史话《百旅之杰》中这样一段记述:1950年12月9日,在黄草岭之战中,我20军180团二连指战员,在守卫1081高地时,全部壮烈牺牲。用日本人编纂的美军在朝作战史的话来说:“这个阵地的中国第60师,忠实地执行了它的任务,顽强战斗到底,无一人生存。”原来,“在第二天打扫战场时,才发现这个连全部冻死在阵地上。他们都俯卧在冰雪堆起的工事旁,一个个手握着枪支,许多战士的手冻结在步枪的枪栓上都无法分开。几个昼夜,摄氏零下40多度的严寒,没有一点热食进口。这样,众多的血肉之躯与冰雪一起形成了冰雕的英雄群像。”我们志愿军的年轻战士们,就是这样地支援朝鲜人民,这样地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保卫自己新生的共和国和父老乡亲的啊!“为有牺牲多壮志”。中国人民志愿军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永载青史、万古流芳。

《杜鲁门回忆录》中说道,当侵朝美军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次战役迎头痛击后,1950年11月30日,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一个声明。其一开头就称:“朝鲜最近形势的发展使世界面临一次严重的危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已经自满洲派遣他们的部队到朝鲜,对在北朝鲜的联合国部队进行一次强烈的、组织得很好的进攻。虽然经过长期的、认真的努力,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相信联合国或美国绝没有侵略中国的企图,他们还是这样做了。由于美国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历史友谊,一想到中国人竟被迫和我们在联合国指挥下的部队作战,不免使我们不寒而栗。”这个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美国“白皮书”式的声明,要多荒.唐就有多荒.唐。但是,其“不寒而栗”之说,却是并不虚假。正是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先后组织了五次战役,即杜鲁门所说“强烈的、组织得很好的进攻”,把美国侵略军及其仆从军队赶回到了“三八线”以南,粉碎了他们侵吞朝鲜、进犯中国的美梦,才使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不得不坐下来进行停战谈判的啊。

这场谈判历时两年,时谈时停、时谈时打、又谈又打,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美帝国主义者被迫签订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总算结束。时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克拉克,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当时,美国共和党头子塔夫脱却直截了当地认为这是“美国从未遇到的最完全的失败”,“我们找不出比朝鲜战争更悲惨的例子了”。时任美国国防部部长的马歇尔叹道:“神话已经破灭了。美国原来不是像人家所想的那样一个强国。”

中国人民志愿军首任司令员彭德怀,1953年9月12日在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有关报告中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在同一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在当代世界历史上,指出的这条经验的意义实在是无可估量的。1960年10月2日,伊拉克《文明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章中说:“中国在各个方面表现了它的伟大,其中最伟大的一点是它戳穿了‘纸老虎’的本质并促使‘纸老虎’失败。”这“最伟大的一点”正是从抗美援朝战争发端的。

50年过去。

回过头看益加清楚。

试想:如果当年中国人轻信“美国绝没有侵略中国的意图”,与之大谈什么“历史友谊”;如果中国人害怕美国这只庞大的纸老虎,不敢奋起抗击;又如果中国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败了,今天将是一个什么局面。

历史明明白白地记下了:正是因为中国人民顶天立地和世界上最强大凶恶的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战场上进行了惊天动地、艰苦卓绝的直接较量(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已经有过间接较量),并且赢得了胜利,胜利之后又继续与之毫无间断的各式各样的反复较量,才有1958年开始的长达12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才有1971年10月的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才有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中国之行(朝鲜人民领袖金日成当时说:尼克松是打着白旗去北京的。)……。我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所以今天能巍然屹立于世,中国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声望,都是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下的基础,恐怕一点也不为过吧?

1993年1月,美国《外交》季刊发表了施莱辛格的文章,题为《探索冷战后的对外政策》。这位当过美国国防部长、能源部长、中央情报局局长者写道:“中国是一个独立思考、在意识形态方面多疑的国家,其人口是美国的5倍。仅这一事实,要胁迫它就很困难。而且,中国人从来没有向美国的压力屈服过,这是引人注目的。”“可以肯定地说,美国可以使中国经济遭到重大的破坏,但是,仍然令人怀疑的是,我们能否迫使它改变其在国内的做法,虽然中国没有直接打击美国的有效方法,但我们可以肯定,我们会在其他方面付出代价。……此外,中国有能力挫败美国各种各样的外交政策目标。一个在安理会拥有表决权、而且我们依靠它在其它诸如核不扩散、控制武器和技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的国家,是惹不起的。”

较之当年杜鲁门、麦克阿瑟之流,施莱辛格的这番见解,显然知趣、清醒得多了,也现实、明智得多了。这也算得是美国人从朝鲜战争以来的一种历史经验的总结吧?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这种见解,正是尼克松以来美国政要共具的。尽管他们丝毫也没有改变帝国主义者的本性、放弃“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中国人不会忘记,台湾乃至西藏等至今还是一个“问题”,其源盖出于此)。

1953年9月12日讲话中就说过:“美帝国主义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以来屡试不爽的客观真理啊!

上述种.种,不就是铁证如山、有目共睹、胜于一切雄辩的历史真相吗?

但是,近些年来,中国国内有些人竟然撰文歪曲历史真相,诋毁抗美援朝战争,他们究竟是想干什么呢?

据报道,由美国国会授权,从今年6月25日起,美国国防部将在全美各地举行为期3年的纪念朝鲜战争50周年的活动,要全国感谢和牢记“老战士”50年前在朝战中“为全国服役和牺牲”,使“全美公众清楚地了解和认识韩战的教训、历史和传奇故事传说,以及美国为保卫世界和平和自由所作出的军事贡献”,云云。

我们呢?我们中国呢?我们中国人呢?

[附记]

承主编厚爱,此文曾于2000年10月10日作为校报增页印就,但因有关禁令未能发送。

禁令当然有作用,却难禁党心、军心和民心。

同年10月19日至21日,原20军电训队战友,在当年小队长李福桂同志合家倾力操办下,于南京相聚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大家到雨花台拜谒了革命先烈,畅抒了当年(都不满20岁)的战斗豪情和如今的不胜感慨。

2010年11月28日,在有关方面支持下,原《解放军报》驻通信兵特约记者王雄同志,在嘉兴经办了“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战友联谊”。86岁的周文江同志,庄重地以一身满挂奖勋章的戎装与会。这位全国一级战斗英雄、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的讲话语重心长,感人至深。

这两次聚会,我都带去了此文,获得了战友们的共鸣。

15年过去。5年过去。原先与会的几个战友,当年的小队长李福桂同志、老英雄周文江同志,竟已相继去世。但是,正像时为南京中共党史学会抗美援朝研究分会副会长李福桂参与副主编的、南京部分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纪念文集的书名所示,他们投入的那个“血与火的岁月”永载青史、万古流芳。又如2010年与会时获赠的、由魏巍同志题写书名的《最可爱的人新传(一)

在抗美援朝战争65年之际,笔者重发此文,正是着眼于此。

更重要的是,“我们呢?我们中国呢?我们中国人呢?

事情正如彭光谦将军所说: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抗日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一条理由是当年战胜日本鬼子以后,我们对日本的处理半途而废,美国包庇它,没有对它的战犯进行彻底审问,没有把它彻底赶出去,以至于埋下祸根。军国主义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还在。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在安倍的操纵下,今天日本在军国主义道路上依然想重蹈历史。”“今天日本政坛和当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夕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今天的日本一系列动作都是在为战争做准备。”

“跟日本讲道理没用,没有力量的正义是苍白的正义,没有正义的力量是邪恶的力量,我们既要有正义、又要有实力。在精神上,我们一定要发扬老一辈抗战精神,铁血丹心的抗战精神,铲除汉奸。”(9月30日《参考消息》)

70年之后看抗美援朝战争,不也是这样吗?

说来话长。这里只能长话短说。

今年7月25日,在朝鲜第四次老兵大会上,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演讲中,专门“向致力于实现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与东方和平、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流血牺牲、帮助朝鲜进行正义革命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兵表达崇高敬意。”7月27日,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日,他又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墓献了花圈。7月28日,媒体记者受邀前往朝鲜驻华大使馆采访。使馆内墙显著位置悬挂着1958年以及周总理与朝鲜金日成首相的欢宴合影。此中情意,不言自明。

但是,中共中央党校那个“朝鲜问题专家”,却又一本其多年来的作为那样,对此说三道四,很不像话(见7月29日《东方早报》)。

今年9月11日,此人又以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身份,在《东方早报》发表整版文章,题为《朝鲜半岛“8月危机”及其启示》,一本正经,像煞有介事。其最后的“启示”竟然是:“朝鲜核问题具有使相关事务价值翻转的功效,美国示拳具有双重意义。朝鲜核问题能使国际关系中一般认为积极的东西变为消极,使消极的东西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增进友谊、提供援助、开展经济合作等等,一般认为这是好事,但是施之于坚持核武计划的朝鲜,就变成为其制造核武提供助力,是坏事。相反,制裁、禁运、施压这些通常被认为消极行为,施之于朝鲜,却有助于阻止其核计划,变成具有正面意义的行为。与此相关联,美韩加强军事合作,针对‘核朝鲜’进行军事演习,便具有了双重意义。从表层看,美韩军演示肌肉,无疑会刺激朝鲜,使半岛局势紧张,但也仅仅是紧张而已。因为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头号军事大国,其出击能力及关键时刻的决断能力,会使一些国家望而生畏,从而收敛自己的言行。朝鲜虽然自认为已是‘世界顶级军事强国’,但对朝美军事力量对比还是有清醒认识的。这次危机事实上已证明这一点。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在半岛的军事存在,美韩恫吓性军事演习,对防止鲁莽行为导致的军事冲突和战争,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

作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如此颠倒敌友、混淆黑白、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公然站在美帝国主义一边,这该是什么行径呢?这等“战略研究”,又究竟对谁有利,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10月10日,为纪念朝鲜劳动党成立70周年,朝鲜举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阅兵式。美国《洛杉矶时报》说:“朝鲜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不过他会在周六尽全力让世界——特别是美国——相信,它是不容轻视的。”(10月11日《参考消息》)在阅兵式上,金正恩强调,在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朝鲜将会建设成为世界级军事强国。朝鲜有信心应对美帝国主义挑起的任何战争,保卫国家和人民。

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见到这个阅兵式的宏伟场面,见到这个像“铜豌豆”一样的兄弟邻邦,显示出如此豪迈的民族精神、无谓的英雄气概、坚强的战斗意志、严正的备战阵势,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无不会由衷敬佩和赞叹。

但是,翻遍10月11日的《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和《光明日报》,竟不见对这个阅兵的只字报道,岂不是咄咄怪事?

更有甚者,如10月11日《环球时报》社评标题所说,“嘲弄朝鲜不是某些国人自尊的表现”。这篇社评本身,又是什么样的“国人自尊的表现”呢?

当然,多年来见惯了上述那个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的那一套,所有这些都不足为奇了。

奇的是,10月12日《新闻晨报》《铭记抗美援朝功绩》的报道中引述道:“英国牛津大学大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也说过:‘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一九五零年十一月在朝鲜战场上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在这位英国学者如此提醒面前,那个中共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教授之流,还有何地可容?

在这位英国学者如此提醒面前,“我们呢?我们中国呢?我们中国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2015年2月8日,从央视辞职的著名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关于霾的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不到一天时间,传遍全网,成为全国数亿人手机朋友圈中热谈的话题。

在父母的陪伴下看完了这部时长一小时四十三分钟的纪录片,我感触颇多:

一、国人的环保意识。我曾在街上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伙子在喝完饮料后,明明垃圾桶就在他的不远处,可是他就是随手往地上一扔就走了。路过的行人也没有一个把那饮料瓶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我这里举例的只是日常生活中一个极小的却极其真实的例子。在这部片子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企业为了省钱乱排污,而环保部门置之不理或有心无力的举措-----再和美国对比一下,美国虽然用了100年的时间才改善了生活,而我们中国只用了30年的时间完成了美国用100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经济发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经济虽然发展了,国人的环保意识却没有一起跟上来。大部分国人的环保意识远远不及美国人甚至日本人。

二、国人对雾霾的意识。片子中指出在北京一年的雾霾天数达到了175天。在我们居住的被形容为人间天堂的杭州,这样一个所有人印象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丽城市一年中的雾霾天数居然达到了200天以上——这意味着杭州居民也就是我们一年当中有一半以上的天数是生活在雾霾天中,呼吸着混合这各种毒素的复杂的空气。看到这里时,我非常吃惊。再以英国为例:英国曾被称为雾都。在1950年的大烟雾事件中,英国伦敦死了很多人。之后英国人逐渐开始用石油和天然气来代替煤炭。一定要使用的煤炭,则开始洗煤等等。这些措施让英国的环境有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有很多措施需要国家、需要政府去实施。但作为一名小小的公民,我希望柴静的这部纪录片能够唤起更多的人来关注环保,关注雾霾。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纪录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金道铭案等活生生的案例有力地说明,纪委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干部没有天生的免疫力。在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下,纪检监察系统面临同样严峻复杂的形势。少数纪检监察干部没能经受住腐蚀与反腐蚀的考验,由执纪监督者蜕变为腐败分子,教训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三句话”既朴素又简洁、既好记又易懂、既有现实性又有针对性,要求明确、掷地有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我们纪检人更要用这一标准来要求自己,衡量自己。对党忠诚,是纪检人的政治品格。就是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绝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不管面临什么艰难险阻,不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都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利益牺牲一切。个人干净,是纪检人的做人底线。“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个人干净是纪检干部的立身之本,任何时候都要“三省吾身”,自觉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权力,始终坚守个人干净的底线,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敢于担当,是纪检人的职业素质。敢于担当,就要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在困难、矛盾、风险面前,把责任扛在肩上,敢啃“硬骨头”,遇难不畏、见险不退,努力让自己负重前行。在工作中要敢想敢做敢当,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危急关头顶得上去,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纪检人,要把“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之本、为官之道、成事之要,融入党性修养全过程,贯穿于工作各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做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纪检好干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191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诞生中国》是以动物的故事,来讲诉大自然的规律,和轮回的意义。用春夏秋冬春五个季节里的故事来表示时间上的“轮回”,人们眼中清晰可见,最好理解的一个轮回。这点上很像着金基德的《春去春又来》又名“四季”电影的讲诉手法。分别是春天,万物生长,金丝猴“淘淘”妹妹的出生,大熊猫“丫丫”做了妈妈,刚生了宝宝“美美”,雪豹的两个小崽,以及母羚羊要迁移去生小羚羊,所有的故事都指向了“出生”。

然后是夏天,意味着热情洋溢,两只小雪豹已经学会了攀爬,并且在母亲的周围嬉戏打闹,而雪豹达娃则是看着自己的孩子打闹之余,捕捉孩子需要的猎物,生活非常的快乐。而小猴子淘淘则是找到了同龄的新玩伴,流浪猴,迅速的达成了一片。还有熊猫丫丫也和自己的孩子走出了那个山洞,美美开始向往自由。

秋天,开始收获的季节,也是迷惑的季节,就像孩子成长到一定的时候,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迷惑,而在从中不断的学习着。比如淘淘看见父亲与流浪猴的首领一言不合就掐架,比如美美郁闷着母亲为什么要一直管束着它,比如小羚羊突然间要离开出生的地方,跟着母亲大迁徙,雪豹的孩子跟着母亲离开了自己一直生活的家,寻找新家。

最后是冬天,冬天意味着四季里的结束,也意味着孩子的生活结束,美美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爬上了树,而丫丫即使再怎么不舍,也终究要放手。母羚羊也回到了原来的地方。淘淘收起了自己叛逆的心理,回到了自己的家族,并且学会了如何保护妹妹,承担起做哥哥的责任。而雪豹达娃却在冬天因为捕猎不到食物,而死,剩下了两个孩子。这时候春天出现过的丹顶鹤则在此再次出现,作为冬天到春天的一个转接。在刚开始,影片就说明丹顶鹤在中国意味着仙去,带着灵魂投胎转世。而影片也到了春天,熊猫丫丫再次做了母亲,金丝猴家族里又有了一批新的婴儿,淘淘的妹妹也开始展露出自己的个性。母羚羊们又再一次的大迁徙去生宝宝,雪豹的孩子也开始踏上自己的旅途。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春去春又来》里的每个动物都有自己暗藏的含义,而这部电影里最主要的三个故事也有,第一个是大熊猫,讲诉的是“溺爱”,母亲一直不舍得孩子受苦,所以限制了她许多的自由。第二个是金狮猴,淘淘作为孩子的叛逆想法到成长的一个转变。第三个是雪豹,讲诉的社会上的残酷竞争,自然与社会的规则与规律,适者生存,不适着淘汰的残酷现实。三个故事都非常的完整,也非常的扣人心弦。大熊猫的部分,还是蛮幸福的一个故事,这部分就像我说的,是讲“溺爱”,我觉得母亲们的感触会更大,既希望孩子成才成人,能独立,却又希望时间慢一些,至少直到它走出那一步时,它永远是个需要被保护的孩子。金狮喉的故事蛮有趣,一个爸爸,却有着很多的妈妈,这不禁让我想起后宫或者古代的大户人家,也难怪导演在预告片里说,它们就差一步,就像能坐在办公室里工作是一样的,真的还是蛮形象的。最让人揪心的是雪豹的故事,不自觉的就被带入,他们捕捉不到食物,该怎么办的焦急心态,觉得达娃非常的可怜,她只是一位为了哺育孩子的母亲而已,但是现实生活就是这么的残酷。这让我不禁想起现代生活中,为了孩子打拼的人们,即使累,即使苦,为了孩子,还是奋力的博斗。

说到这,大自然真的很奇妙。总以为我们人类,作为食物链最顶端,拥有着区别于动物的思想,只有我们,才会有这些溺爱,这些叛逆,这些拥护,还有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做法。但这都是大自然的规律,从我们最早存在的时候就存在的一个东西,亲情与爱。看到动物们的故事,真的觉得它们和我们一样,即使我们不懂它们的语言,但是它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沟通”的世界,这种感觉很奇妙,感觉我无法表达清楚,大概也就是大自然的规律吧。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画面真的非常好看,每一个镜头都很唯美。无论是什么天气,光线的掌控都非常的好,动物的每一根毛发都散发着光晕。还有在动物的视觉角度上的那几个镜头,苍鹰的惊鸿一瞥,速度上给人的冲击感。还有熊猫的角度,从树丛下穿过。

但是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周迅的配音,可能是觉得太软了点,在震撼力上少了点感觉。也可能是迪斯尼的风格吧,就像是在讲童话故事。不过音乐配的真的非常好,紧张的气氛,悲伤的气氛,欢快的气氛,就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我最喜欢的是两头雪豹在最早的时候,气氛剑拔相张的感觉,很简单的几个画面,在剪辑师的切换节奏中,很简单的把紧张的气氛体现出来。

无论是从画面还是故事性上,这都是一部值得看的电影,唯一令人可惜的是,这部电影相对BBC的动物世界而言,还是太拘谨。雪豹达娃的死只是匆匆的一眼带过,让人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也可能是好几个故事同时说的原因,总觉得每个故事还可以展开的更加一点,但是我猜导演也可能是为了“春去春又来”的剪辑手法吧,不需要太啰嗦,能表达清楚就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纪录片《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全文共 2193 字

+ 加入清单

10月8日,信息办集体观看了中央电视台1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互联网时代》,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我认为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解析互联网社会的大型纪录片,全片以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改变为基点,从历史出发,以人类社会的国际化视野和面对未来的前瞻思考,深入探寻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思考这场变革对经济、政治、社会、人性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和这个时代的未来。

一、《互联网时代》引起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共鸣

《互联网时代》对互联网的诞生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度解析,它记录了互联网如何从无到有,从发展到壮大,从一滴水到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大潮。深入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和顶尖科研机构,采访了国内外诸多互联网专家和各个门类的杰出学者,其中不乏世界顶级的“第一人”、“首创者”,还有七位公认的“互联网之父”。该片让更多多人更加理性地认识到互联网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互联网引领人类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二十周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也即将在中国举办。在这样的时刻,拥有6亿网民和超过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中国,俨然早已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正因如此,纪录片《互联网时代》是这个崭新时代送给每个人的一份厚礼。

纪录片《互联网时代》引起了我们每个人的共鸣。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模式;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交往方式;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带给我们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这个时代,如果不懂互联网,一定会被时代淘汰,一定会失去无穷的、千载难逢的珍贵机会,会发现慢慢地无法融入当代社会,互联网语言叫OUT。互联网的历史确确实实改变了我们的整个的文明形态,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完全可以说,互联网影响、改变着全世界民众的生活,或者说,全世界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

二、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林业信息化工作

《互联网时代》向人们展示了信息革命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变革都强大,在这个时代中,互联网让人觉得无所不能,任何事情都变得一切皆有肯能。对我们整个文明形态的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我们每一个个人人生发展的改变,正在发生。有一句话非常经典:“每一个我都使你变得更强大,每一个你都能够变得更有效。”这是对互联网最好的解释。互联网基本的技术内涵,跟所有的电信通讯不一样,它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创造者。虽然那些缔造者是互联网之父,但是互联网发展至今,是每个参与者即全世界数亿网民共同创造的结果。作为林业信息化工作者,能生活在互联网时代,能直接从事信息化工作是幸运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20年过去了,以“追随者”姿态进入网络时代的中国,今天已是互联网巨浪中的弄潮儿。6亿的中国网民和腾讯、百度等中国网络公司正在重划世界互联网版图。中国创造的4G网络标准已经成为国际标准之一;全球最大的15个社交网络中,6个来自中国,其中包括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浪微博和不到3岁就拥有4亿多用户的微信。我们林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从数字化到智慧化,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林业信息化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

我们作为林业信息化的管理者,应该跟随互联网的脚步,带领整个林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让更多人了解并且进入互联网,让林业彻底改变传统方式,给林农带来更多的福利。在将来,林业电子商务成为林业产业发展新趋势,林产品更需要互联网精神,切断一切中间环节,从工厂到工厂,从买家到买家,这是互联网的精髓,让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另外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着变化,那么我们林业各类系统、各类知识的培训也可对于互联网的开放,也可以让千万林业人或者更多的人对待知识库一样去完善它。如果我们将智慧林业建设各项任务方方面面都落到实处,那么林业将在互联网时代有一场山呼海啸的革命,让林业的产值更上一层楼。

三、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智慧林业建设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了新技术产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等都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技术,逐渐地,通讯与计算机融合,智能终端与社交网络并发,数据内容产业具有更高的市值,信息化发展促进业务的融合与渗透,颠覆性技术重构产业格局,互联网充满创新空间。

现在,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电脑、智能电视等智能终端设备,通过我们的生活、生产等行为等产生的那些大量、高速、复杂、变化不定的数据,再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实现信息的收集、存储、分配、管理和分析,而体量大、类型多和速度快是大数据的显著特征。大数据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大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我们已经从信息时代走到了数字时代,走向了智能时代,大数据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智慧林业的到来,必将带来林业生产力的又一次深刻变革,林业信息化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已经遍布智慧林业的方方面面,从信息到智慧,从数字林业到智慧林业,大数据使数据采集转变为数据挖掘、数字技术应用转变为智能决策服务,有了大数据,林业真正拥有了“智慧”。

我要继续深入学习《互联网时代》,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顺应时代发展,应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基层,努力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天津教育纪录片《道》观后感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驻局纪检组要求,今天下午,维修资金中心、招投标中心和物业协会的党员、中层以上干部、关键岗位人员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系列教育片之《一个无视政治纪律和规矩公然反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和《国有企业严重违纪违法领导人员忏悔实录》。一个半小时的视频节目,让大家逐一了解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武红军理想信念垮塌,严重违反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违纪违法纪实,种种行为令人触目惊心。同时也目睹了百利机械装备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张文利、医药集团公司书记、董事长张建津等我市10名领导干部违反政治纪律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违法、违纪事实。对此,大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该片当事人都是我市主要单位的领导干部,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当事人的忏悔陈述,给大家触动很大。当事人涉及的违法、违纪事实不再只是滥用权力,收受贿赂的行为,而是违反党规党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

支部书记指出,我们要引以为戒,警钟长鸣。一是增强“四个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全体党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四个意识”内涵,加强对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的学习,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廉洁自律做清白人。所有的党员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必须积极维护党纪国法的严肃性,既用宪法和法律约束自己,也用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自己,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纪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三、完善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监督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党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需要。下一步支部要进一步完善党的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切实将党内监督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教师观看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或心得体会

全文共 1601 字

+ 加入清单

我刚刚看了_。我为什么看_呢?原来,在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在接受_的采访时提出,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战争。我本人一直对抗日战争的话题很有兴趣,有了这个新闻后,也开始关注抗美援朝战争了。

我注意到,军事科学院的罗援提出了一些“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的理念:

其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且应该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机会弘扬我们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这些老同志说得非常好,说我们不怕死亡,但是我们怕被遗忘。

其二,罗援说,俄罗斯有《军人地位法》,德国有《军人地位法》,美国有《军人福利待遇法》。我觉得不管是现役军人、预备役军人还是退役军人,以及其家庭成员,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法律地位、他们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福利,这些还没有一个非常规范的法律上的界定和保障。

因为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们军人要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召唤,要用我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由于这一种特殊的义务,那么就要享受一种特殊的待遇。

其三,罗援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健在的不多了,当我谈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就设想这些老同志当时是十五岁参军,那么现在也七十五岁了。抗美援朝六十年,就看我们当时的志愿军、小战士,他去的时候如果是十五岁,现在也都是七十五岁,也都是老人了。

可能再往下的时间对他们也是非常珍贵的,我觉得应该抓紧时间给他们一种褒奖,对他们的历史给予一种肯定。特别是抗美援朝,我觉得这场战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领导的一次对外战争。而且这场战争打出了我们的国荣、打出了我们的军威,大长中国人志气。当时我们面对的是谁?我们面对的是比八国联军多出一倍的十六国联军,我们把十六国联军打败了。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志气,形成了一种志愿军的精神。

我查询了一下新华社的报道: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日。这场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危急关头,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党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以彭德怀同志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百万中华优秀儿女先后入朝作战,创造了震惊世界的英雄业绩。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节衣缩食、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同朝鲜人民一起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侵略者侵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图谋,保卫了新中国,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不仅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大大鼓舞了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在世界反侵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以上都是官方的报道。我看了李峰先生的著作后,对抗美援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来,我对抗美援朝是有误解的。1991年,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看过一本日本人写的图书。他们分析:“中国如果不出兵朝鲜,美国人不会打到中国去。中国出兵朝鲜,给本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是在帮助苏联与美国争夺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李峰先生的著作,我完全改变了看法。李峰写的《决战朝鲜》一书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而且,作者李峰为了写《决战朝鲜》参考了大量图书,这种认真做学问的态度令人钦佩。

我非常喜欢这本图书,我固执地认为:“书如其人。”这个意思就是:书写得好,作者必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人。我父亲是卢沟桥事变后参加八路军的,全国解放后他就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我从小见过的作家多了去了。本书责编陈智富先生告诉我:“确实‘书如其人’。李峰是一个隐士,淡薄名利,为人低调。这次《决战朝鲜》(白金纪念版)将新增作者的自序和简介,便于读者对作者及创作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就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纪录片《航拍中国》观后感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看了老师推荐的《航拍中国》之新疆,看过以后,我觉得太震撼了!我们的祖国竟然这么美!我们的祖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

新疆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南面有昆仑山,北有阿尔泰山,中部有天山。今天我就乘坐着“飞机”从天山开始旅行。天山上有近万条冰川,有美丽无比的山峰,飞行到天山中部,一个美丽的大草原呈现在眼前,蜿蜒的河流在太阳的映射下,神奇地出现了九个太阳。

我又“乘坐着飞机”来到了乌鲁木齐市,这里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离冰川最近的城市。9月,是石河子的棉花采摘的季节,采摘下来的棉花要九千量卡车才能装完。新疆的番茄、辣椒,让我看到了一个火红的新疆。

再向西飞行,来到了安集海大峡谷,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4月,伊犁河谷的杏花,漫山遍野,有白色的,有粉色的,加上草木的绿色,形成了彩色的杏花谷!6月,薰衣草盛开了,我又看到了紫色的新疆。穿过气势雄伟的果子沟大桥,来到了赛里木湖,新疆之旅就结束了。

我迫不及待地想进行下一个航空旅行,妈妈说今天太晚了,明天再继续旅行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600字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纪录片里边有些观点可能讲解得不是特别清晰,比如北上广深杭州之类的汽车限购,人均汽车保有量其实是远低于东京的。不过后边分析洛杉矶时特别讲了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是关键,而非汽车数量。

中国目前每10人才1.1辆汽车,其中北上广深总人口占全国6%,汽车占10%,大概5人1辆。欧美日澳每2人有汽车1辆以上,纪录片中提到的东京1200万人约800万辆车,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罗斯每4人1辆,印度40人才1辆,全球平均7人1辆。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日韩欧明显高于中国的139人/平方公里,与中国的可比性更强。

我想,柴静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唤起民众关注并用舆论向政府和排污企业施压,而非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这个目标肯定是很好地达成了。但套用富兰克林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纪录片除了唤醒民众关注污染,也应该重点分析污染原因和解决办法。比如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储量不低,她没有提到开采成本和技术。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领导说提标准会断供社会不稳定成本高,她可以对比下美国的油品和价格,很明显垄断导致的中国炼油水平低是关键。其实纪录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众看起来会觉得不是太清晰。

水和核电目前和未来应该都有很好的投资回报这已经是市场共识,风电目前回报最差,太阳能目前回报不错但未来有巨大的上网价格下调压力。火电虽然目前盈利状况很好但缺乏成长空间,煤炭我估计只有反弹而没有反转的机会。

过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调研走访了几十家节能环保企业,发现环保的社会需求和意识已经很明确,但赚钱特别是现金流好的企业很少,除了政府体制和各种利益的钳制外,主要还是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因为我也有碰到好几家盈利状况和现金流很好且发展潜力阳光的企业。

正如纪录片里的英国能源大臣所说,节能减排会让很多传统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也能让更多的新企业成长,我想这里边一定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中国大部分实体经济行业和企业不景气的长期趋势下,这个机会显得更加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纪录片老头的观后感

全文共 1572 字

+ 加入清单

实话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比《老头》更感人的纪录片,但是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除了感人,更多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90分钟的片子,我看了好几天才看完。我怕自己一下子全部看完就会崩溃,我怕自己会忍不住哭出来,我憋得慌。这部片子给我的震撼超过了以往的各种电影,无论是《山楂树之恋》还是《泰坦尼克号》,都不能给以我这种感动。我似乎在跟着拍摄者和这些老人们一起生活,单调的镜头,略显昏暗的画面,夹杂着各种噪音的声音,还有那些可怜的老头们。我看着他们笑,他们哭,看着他们在路上走,看着他们“回家”……

《老头》之所以给我这么大的震撼,我想或许正是它作为一种新生的DV大潮的产物,给我们带来的一种不同于传统影视的独特的审美意义。首先,就是真实。上面我的感受已经说明了一切,这些老头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而不是传统影视作品里面的那些演员们。不可否认演员的演技很好,能把人物塑造得很成功,但是我还是感动不了。而这些老头,他们一直在过自己的生活,他们也许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他们将会被无数的人观看。因此,他们是那么的真,该哭就哭,想笑就笑,不爽了骂人什么脏口都可以出来,这种真才让我心里面被触动地那么深,那样重。对纪录片来说,这种真实性是很可贵的。我们了解到他们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触碰到无情的时光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看着他们渐渐从这世界消失。一直以来,纪录片的制作者宣称要还原人们生存原汁原味的面貌,但无论如何,创作者跟被摄对象的距离不可能完全消失,摄像机的存在本身已经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特别是那种笨重巨大的设备,更加加深了被摄者与摄像机之间的隔阂。试想让你对着那样一个闪着光的巨大黑洞,你能够若无其事地做你的事吗。而DV使纪录片在最大程度上与生活同行,当时的这种原生态观念在DV纪录片身上获得了真正的实现可能性,因为DV的个人化与大众化,因为DV的小巧而使人感到亲切。看着那些老人在镜头面前毫不羞涩,甚至为了被拍而互相“吃醋”,我们可以知道这种机器真的很适合这种记录。当DV不代表媒体甚至不代表创作者而只是一台家用摄像机时,当手持DV的人也处于同样的生活状态中时,纪录片与人们的原生态生活真正同行了。

还有一个,就是创作者范围的广泛化,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己通过自己的视野来观察这个世界,来进行他们的思考和对社会意义的探讨,以及对于一种人性的终极关怀。抛却了昂贵的笨重的操作复杂的技术要求高的传统摄像设备,当他们只要那一台DV机就能拍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意味着他们开始在进行一种革命性的创造。打破了拍摄影像的垄断,DV赋予更多的人一种构造属于自己影像空间表达自我意识和关注社会价值的权利。《老头》的创作者杨天乙,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但是她却通过这部片子表达了自己对这个社会的一种观察思考,也给了其他的人们一个了解真实情况的渠道。杨天乙两年多的时间一直和这群老人泡在一起,我不知道她是怎们度过这种窒息的时间的,太压抑了。但她却是以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记录下这一切。她镜头下的老人们可以随便说话,可以叫她小杨子,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她是怎样的,怎样的记录下这一切的?纪录片需要客观,但这部纪录片给人的是极强的主观上的感受。这一切,都应该谢谢创作者的一颗关怀的心和理智的记录吧。《老头》是中国老年人的缩影,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部纪录片不但是让更多的人可以去关注关怀这些老人,也是启示政府的一些政策和处理方法。DV或许已经可以成为新的知识分子表达自己对于社会认识的一种手段,而这一切是那些传统的歌功颂德的纪录片所不能体现的。

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影视艺术创作的巨大变革,但是我觉得就其审美意义来说,影视艺术,或者说艺术,终究是体现人的。当我们看一部作品的时候,不仅仅是要欣赏其各种手法技巧,更重要的是要能给我们的心灵一种软软的触动,这才是最好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310 字

+ 加入清单

范文一: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

在这几天中,班主任让我们看了《大国工匠》,他们的技术精致,记忆高超,我真为咱们国家拥有这种工匠而自豪,一个国家,支撑着这个国家制造业能力的,最重要是技术,是掌握了技术的工人!

大国工匠,工匠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 。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峰林来讲,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的第一人,他他有着如此高的技术,让人感到服屈,他的精神让我们感到惊讶,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聪明才智、坚忍不拔,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让我们为之叹服,为之佩服。

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为社会作贡献的精神。

范文二: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

《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这是一群这样的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

2.捞纸工周东红的手,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

3.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港珠澳大桥钳工 管延安

4.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

5.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

6.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

7.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 高凤林

8.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 顾秋亮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当前的我们缺失工匠精神,“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范文三:大国工匠纪录片观后感

在这周晚自习期间,班主任老师同我们一起看了今年五一期间的特别栏目《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看完之后感慨很多。

大国工匠,技艺精堪,令人叹为观止,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等。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箭总装广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2.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密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高凤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田人不折服!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是饯行劳动精神的最好引路人。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让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我以后一定努力好好学习,学习他们的刻苦认真精神,把这些精神应用到我的专业课学习中来,刻苦扎实的学习专业课知识,在实训时积极认真参加实训,多练习,以创造出一个优异的成绩更加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年大明宫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宫是大唐帝国的王宫。它既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规制最为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宫殿群;也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点和对外传播的动力中心。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兵火。

纪录片《大明宫》由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这位曾经携《复活的军团》、《圆明园》华丽亮相、令市场刮目相看的著名导演,这一次梦回唐朝,他引领国内顶尖摄影、美工、电脑特效制作团队,让一千余年前中国历史上最繁华荣光的时期——盛唐,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影像呈现于观众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纪录片走向海洋观后感

全文共 1498 字

+ 加入清单

自马汉提出“海权论”以来,世界各国的海洋意识日趋强烈。海洋,这个国际纪录片创作的永动主题,曾经催生出《海豚湾》,《蓝色星球》和雅克。贝汉的《海洋》等一系列的经典纪录片,它们是西方人对海洋几百年来的重视的结晶。而我们,作为一个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海军,最发达的海洋经济线的泱泱大国,有关海洋的纪录片却屈指可数,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大国的悲哀。追本溯源,这不是纪录片本身的问题,这是整个民族海洋意识薄弱的一个映照,正如《走向海洋》中所说的,我们“把海洋当作底色”,而不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走向海洋,我希望大家不仅仅是以以一种娱乐的态度观看,他首先应该是一部唤醒民族海洋意识的教育片,尤其是对在海南岛学习的莘莘学子来说,没有现代的海洋意识,不仅仅是可悲的,更加的可怜的。以下是我在观看走向海洋以后的一些感想。

不同于其他海洋纪录片,走向海洋并不是以海洋奇观作为纪录片的主旋律,而是从历史的角度,通过历史进程的讲述,国家之间的对比,各类专家的评论,从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经济、生存多个角度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一副色彩缤纷,波澜壮阔的海洋画卷。

从走向海洋得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海洋历史,这个历史出人意料的久远。有根据的推测,中华民族的海洋历史很有可能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即殷商时代就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在以后的几千年当中,海洋的气息一直飘荡在中华民族的身边,若即若离,变幻不定。

从始皇东巡,兵马俑目视东方,徐福东渡,到南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空前,从元帝国强盛的海上事业,再到到明代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光荣和自豪。然而从朱元璋的一纸禁令,到宝船遗骸的霉烂腐朽,从清末的仓皇海防,到北洋舰队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寿庆声中走向败亡……一桩桩,一件件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辛酸与屈辱。但正如电视片所说:“历史没有假如。文明的道路选择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今天,中华民族面对海洋向我们展开的怀抱,转变观念,走向深蓝海洋既是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契机。

西塞罗说“谁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虽有所极端,但这句话所体现的对于海洋的重视态度,却不论过多少岁月都不会过时,尤其是在当下的中国。

黄岩岛的争议刚刚降温不久,钓鱼岛的争端就甚嚣尘上,中国海外航道刚刚畅通,中国渔民就在海上被人射杀,而渔民,渔船被扣等外国恶劣行径就更是永未停止。在国家迅猛崛起的同时,国家正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形势,战舰远航,拥有航母,蛟龙下水……一个个在海洋上取得的耀眼成绩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掩饰不了的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之外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下面涌动着的黑色洪流。可惜的是许多国人甚至是海南的同学尚未意识到海洋对于未来中国的意义之重要。

“从1840年已降,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奋起直追的痛苦,也收获了走向复兴的喜悦。挫折是成长的代价,失败是前进的动力。在历史的汪洋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够保持一帆风顺。我们不应该再去责备祖先的保守,因为封闭的大陆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同样我们也大可不去计较他人的冷眼,因为幽暗的大海曾经是全人类的梦魇。睡狮正在梦醒——因为我们正在凝视着海上升起的太阳!”作为一名海大的学子,我们所做的不应该是静等雄狮的梦醒,而是在雄狮梦醒的过程中临海凭风,远眺目光,立足海天之际,毅然投入到祖国发展海洋的大战略之中。我相信未来的中国的疆域不再是一只雄鸡,而是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是奔腾不息的火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盘和手柄,是中华文明重新焕发耀眼光芒的不朽源泉。我相信未来的朝阳必将从中国海的海平面上升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202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纪录片观后感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抗美援朝我军与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对抗,其实并非完全没有优势,双方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此时胜负的关键往往取决于指挥官对于战局的把握,还有无数战士的奋勇冲杀。在美军的部署中,有一支强悍的精装王牌军,它就是第八骑兵团,其1师的师长盖伊来头不小,该师也是由美国的精兵组成,战斗力不可小觑。

此次战役发生在朝北的云山,这里多高山峻岭,植被繁茂,交通便捷,是战争的绝对中心。那时的彭德怀司令非常重视云山,打算命吴信泉将其控制。那时的敌骑兵1师有炮兵和坦克,三个机械化营,联合南朝鲜12团频频向我军施压。防守阵地的39军116师师长首先发现了云山敌人的动向,将战场情况上报。

不久后,总部制定了周密的行军计划,38军配合42军负责切断敌军后路,其余各军迅速穿插分割,集中优势主力迅速歼灭被包围敌军,不能放跑一个敌人。随后,各级指战员开始行动起来,40军此时恰好全歼敌伪6师,这也为吴信泉拿定总攻时间提供了方便。结合之前的情报,39军开始向云山挺进,在扫清几个障碍后,迅速占领优势地形,准备和骑兵1师来场硬碰硬的较量。担任主攻的是116师,他已经进入云山西北,几个团分别攻陷了几处高地,但是仍然没有伤到敌军主力。在262.8高地上,骑1师利用炮火优势形成压制火力,我军多次冲击没能成功。此时,果断改变主攻方向,留下少部分部队继续佯攻牵制,大部队借助夜色奇袭敌人侧翼,一举突破了对方前沿阵地。对方迅速收缩兵力,第二道防线已然形成。

他很清楚,正面突破几乎不可能,奇袭也不能再用,于是,命令部队分成多组,分批次进行进攻,让敌人没有休息的机会,终于在战斗开始后的第二天傍晚,与敌军短兵相接。此时炮兵和坦克失去了意义,双方的白刃战异常惨烈,敌军最后选择了丢下物资和武器撤退,早以准备好的38军和42军总共抓获300多名美军,云山之战大获全胜,骑1师更是溃不成军,遭遇了171年以来的首次败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纪录片观后感心得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们去喀纳斯湖玩,我很高兴,因为“喀纳斯”在蒙语中是神奇、美丽而富饶的意思,顾名思义,这个景点是新疆之旅中最美的了!

可“天有不测风云”呀!我们一到喀纳斯景区,就下起了大雨,好不容易等到雨小了点儿,才在喀纳斯河的下游下车看第一站“卧龙湾”。

站在河边,水中的天空似乎映成了灰蓝色,山峦、大树把卧龙湾环抱在中央,树木笼罩在蒙蒙细雨中,真是“万重雨雾擦淡绿”呀!只见湾中有一小岛,形似龙之脊背,疑有龙卧其湾,故名“卧龙湾”。

第二站是“月亮湾”,也就是“喀纳斯河”的上游,它既像张飞的丈八蛇矛一样弯弯曲曲,中间又有一段很像一个弯弯的月牙,水面不时地闪烁着银色的光,让“月亮湾”更加显眼、秀丽。

我们上车继续往里走,坐在车上,我不禁想起神秘的喀纳斯湖“水怪”的故事。据说常有马匹在饮水时被“水怪”拖进水里,“水怪”最长的达到10多米呢!“水怪”可能有两条像章鱼那样的足……我正想着,“呜——”汽车的开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车到了喀纳斯河的源头——喀纳斯湖,我们便下了车。

这时,雨停了,太阳也出来了。我呼吸着雨后清新甜润的空气,环视四周,云蒸霞蔚,远峰耸立,墨林倒影,但我的目光还是被喀纳斯湖水深深吸引去了。

湖水湛蓝而平静,反射着太阳耀眼的光线。微风拂过,湖面时不时地泛起点点微波,这时湖水是软的;不一会儿,湖水静了,变硬了,成了一面镜子,倒映着天空中的白云、高处的观鱼亭、连绵不断的山峦、岸边的苍松……真像一幅美丽的水彩画,让人“爱不释目”。

但要鸟瞰喀纳斯湖全景,还得上山顶的观鱼亭。我们上了1600多级台阶,终于来到观鱼亭,只见远处云雾迷漫,隐约有一座草屋竖立其中,宛如仙境,仿佛有仙人居住,那便是“神仙湾”。俯视喀纳斯湖,好象一大块碧蓝色的宝石,十分瑰丽。

喀纳斯湖约大45平方公里,海拔1374米,最深处可达118多米,是我国最深的高山湖泊。喀纳斯的林海之中,宝藏不可计数,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就有37种之多,简直就是一个珍稀动物的天堂!

纯净的蓝天,变幻的湖水,秀丽的桦林,翠绿的树叶,几近绚烂的饱满色彩。还有着动听名字的“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这就是喀纳斯,一个我喜爱的美丽、富饶而神秘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