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这是一种素养汇编20篇

文明是一阵清风,爽朗了人们的心情;文明是一盏灯,照亮了前程的光明;文明是一场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是一种素养,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浏览

7226

作文

70

教师的综合素养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的语文老师叫杨君。从一年级时就开始做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三十岁左右,中等个子,瘦瘦的身材,乌黑亮丽的长发,有时披肩、有时扎一个马尾松,弯弯的眉毛下嵌着一双和善明亮的眼睛。她经常穿着一条富有时尚气息的连衣裙,在我心目中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美人”。

杨老师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备至。记得在一个大课间我和一个小伙伴在楼道上玩游戏,忽然从旁边飞快的跑过一个男同学,因为他当时跑得太快,所以一不小心滑了一跤。头磕在了瓷砖上,顿时鲜血直流。一时间我们都被吓傻了,停顿片刻我们才急忙跑过去看,呀!这不是我们班的同学吗?我发现他的后脑勺上磕出了一道长长的大口子,旁边机灵的同学二话不说赶紧跑去报告了杨老师。杨老师知道后急忙冲出教室。先看了看那位同学的伤口,随后拿出纸巾准备给他擦一擦。谁知刚碰到伤口这位同学就痛得“哇哇”大叫,杨老师见状立刻抱起他向医务室跑去。在医务室,她协助医生把那位同学的伤口包扎好,还不停安慰他不要害怕。事后她又赶回班里给我们上课,这时杨老师已是满头大汗,衣服也湿了。那天我们分外听话,教室里异常安静,因为我们知道老师为了我们太累了。类似感动我们的事情不止发生过一次。

和杨老师相处三年多了,我们越来越爱我们的杨老师!最后我祝她身体健康,笑口常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公民素养作文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翻开厚重的书卷,我仿佛听到了“秩秩斯干”的清鸣,我看到农人“七月流火”的忙碌,耳畔回荡着“抑抑威仪”的称颂,品读《诗经》,令我欲罢不能。

这些文字就像是来自两千多年前的箭簇,穿越历史的长河,令今人领略到古典文字的魅力,这部我国最早的诗集,这部儒家的经典之作,曾一次次地被时代的泥沙淹没,又一次次地被发倔,被传颂,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捧起《诗经》的书卷,咀嚼那千年前的文字,实属不易。它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能穿越历史的时空和我们的心灵邂逅,犹如时代不息的火种,为我们点亮智慧的灯。

再一次重返春秋,耳畔有一阵呢喃细语,“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那是思妇的耳语么,采葛的君子,为什么还不回来?又一阵清风,吹来故人的离愁“绿兮衣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忧兮”今日的短松冈,昨日的小轩窗,哪一个不令人愁!一曲悼亡妻之词,以颇有几分明月夜,短松冈之悲怆。“维天之命,淤穆不已!”伴随着神圣的祭祀开始,人们虔诚的膜拜着无上的王,祈求来年五风十雨。这些简谱的语言,将内心单纯而美好的心情表达的令人不赞一词,何须长篇累牍的诉说?寥寥几笔便可流传千古。从诗经里,我看到了古人内心的质朴与单纯。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云:“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一切源于自然,千百年来也是一脉相承。《诗经》反映了那个时代多层的现实生活,身处两千年后的我们,也能从中领悟许多道理,譬如为政者要宽以待民,百姓只有勤苦劳作才能有所收获;不要背叛自己的恋人等等,在如今的社会仍然适用。

如今的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难免会被外面形形色色的事物所迷惑,以至心智枯寂,迷失自我,倒不如多看看我们流传了千百年的古典文化,与古代的圣人剪烛共语,诉尽今生不平事,会使自己不被时代左右。民族复兴的进一步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科技支撑,更需要古代文化的经验来引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学生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在第一届社会奥运会上,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拳王——发展,抱住他的教练——人文,喜极而泣。那泪水中显现着真诚,感激中充满着敬意,观众台上一片沸腾,全场高呼“没有人文,何求发展”!。回想发展出道之时,单凭身体优越,家世强劲,与工业、金钱、指标、权势等结成职业拳击社。即便没有教练,却也一路横扫,把环境、精神等拳手击倒在地,因此获得了一定的“美名”。

然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发展等人的嚣张气焰受到人文的严正指责,但发展却不以为然。作为老者和前辈的人文无奈之下,只好退隐山林。

一日。发展梦遇时间拳神。拳神给了他一个字:亡。果不其然,在发展与自然的对抗中,发展被击倒,成为众人讥笑的对象。金钱、权势等见状,纷纷背离。

发展落泊街头,再遇人文。人文以其庄重而明确的预示,将发展心头的枷锁打开。从此,发展拜人文为师,走上了一条提高综合实力的道路。

于是乎,发展又一次站起来。他不再是轻狂自傲之人,在人文的指导下,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人文拳战胜了金钱,击倒了指标,废除了污染,掌控了环境,攻取了利益,战败了效益。成为众人倾慕的不败拳手。

奥运会如期而至,发展展现自己实力的时候也到来了。他一路过关斩将,奋勇向前,拳力也恰到好处,不伤及弱者性命,将劲敌节节击败。决赛中,发展又遇自然,此次他俩已化干戈为玉帛,拳赛在友谊中展开。发展的人文拳气势惊人,与自然拳战得难解难分。最终战成平手,而发展以体重轻而取胜。获得拳王之美名。

这场比赛是人文精神下的比赛,精彩度之高令人拍案叫绝。观众沉浸在发展与人文带来的喜悦之中,赛场内外洋溢着和谐的气氛。

始终听得到的还是那句欢呼:

“没有人文,何求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用兴趣丰富心灵和素养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我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我喜欢弹古筝。它能在我烦恼时排解我的忧愁,给我带来快乐。在圣诞节、新年联欢会上,我把自己喜欢曲目弹给大家听,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在参加北京市艺术节比赛上,我和古筝班的学员合奏的乐曲,获得了团体二等奖。这更加激励我学好古筝,我已经学习到七级了,我将努力练好琴拿下七级证书。希望有一天能把美妙动听音乐再展示给大家听。

我最大的兴趣是画画,我的画曾多次参加各种绘画比赛。在北京市举办的“麦当劳杯”消防绘画比赛中我还获得了三等奖。在首届燕山绘画比赛中我的两幅山水画作品,取得了优秀奖被选登在燕山绘画书刊上。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感受到只有付出努力才会有收获。

我喜欢学习英语。在博睿智剑桥英语学校学习期间,每学期都被评为“三项全能”学生。我还是每学期班里汇报演出的小主持人。在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广泛的兴趣爱好开阔了我的视野和心胸,丰富了我的心灵素养,给了我一双能够辨别、体验和欣赏美与健康的眼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初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我荣幸的被当选为学校初一(1)班十佳少年,我十分激动和高兴。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克服自己不足,在工作、学习中起到模范作用,带动身边的同学们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用心”提升语文素养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仔细比较、思考提高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我认为,要真正使其发挥作用,离不了“用心”二字。若不是带着一颗心,不管是课堂有效教学,还是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提升语文素养的作用都微乎其微。

若不是带着一颗心听讲,教学就不可能“有效”。从小学到现在,大家已经学习了十多年的语文,语文课也上了两千多节。但是,有的人提起笔来,错别字便一个个翩翩而至;做起文来,简直是在召集各种类型的病句开会;读起书来,只要内容稍有点深意,便如堕入五里雾中,不知书中所云为何。为什么?因为课堂上不用心。因为不用心,虽然已经读了写了十几年,竟然仍看不出“县”和“具”的上半部分并不相同;因为不用心,虽然在课堂上已经修改了无数的病句,自己写起文章来仍不能做到起码的文从字顺;因为不用心,虽然已经听老师分析了近千篇文章,自己拿起一篇文章读起来仍感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反之,用心于课堂,语言文字之精妙必能有所体悟,读写能力之增强必能得以训练,语文素养之提升亦必日渐长进。

若不是带着一颗心阅读,“大量”就只是量的累积。同样读一部小说,有的人读完,从语言到结构、从人物到主旨、从人生到社会均能产生诸多感悟;有的人读完,除了小说中几个人物的名字和一些零散的故事片段,再不会在头脑中留下任何印记。何也?用心不同。宋儒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用心者读书,会在读的过程不断提出疑问: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不断解决疑问的过程中,他对作品的理解逐渐加深,语文素养不断提高。不用心者读书,不仅不会自我设疑、解疑,即使真有地方看不懂,也是囫囵吞枣,不求解决。如此,读得书再多,也只是量在累积,而不能在语文素养上产生质的提升。

若不是带着一颗心生活,就无以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生活是语文的源泉。对于有心人来说,生活中处处是语文:与人交流时,别人诙谐幽默的谈吐;欣赏流行歌曲时,那意境深远的歌词;经过楼道时,墙壁上发人哲思的名言;打开电视时,一句构思精巧的广告语;游览名胜古迹时,嵌在亭阁廊柱上对仗工整含义隽永的楹联……无一不是语文学习的好素材。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生活就是在提升语文素养。无心者则相反,生活中语文学习的素材虽然充斥于眼前、萦绕于耳边,他却视若无睹、听若不闻,如此,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岂非奢望?

综上所述,“用心”才可能真正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学习语文时,请务必带上你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快、稳、广的提升语文素养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语文素养决定着一个学生一生的发展,所以对学生来说,提升语文素养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也不外乎三种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与“社会生活实践”。其中最迅速有效而广泛的是“课外大量阅读”。

第一,要迅速的提升语文素养,要依靠大量的课外知识积累。对于我,甚至是大部分的中学生来说,在目前这个应当努力学习的阶段,课外时间是十分的不充裕的。那么,在时间不充裕而我们又不得不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的情况下,我们就得以快为先。咸郎平先生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借用别人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作为自己的经验,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非得用自己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才能作为自己的经验。”无论是学习或是人的一生都不是无限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从书籍中读取他人的经历汲取他人的知识,以此来迅速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其次,在我们迅速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还要保证提升的语文素养是有效的。而要达到快又稳的提升文化素养这个目的,也要依靠课外大量阅读。一个人在读书的时候,倘若投入了身心,做到与主人公感同身受,把自己代入文中去读,那么他一定会有自己对这篇文章的一种理解。久而久之便会提高自己“读”的能力,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周国平先生说过:“一个不曾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不会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所以我们要多读,在读中培养出最合适自己的阅读方法,快而稳的提升语文素养。

最后,我们要最广泛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也必须依靠“课外大量阅读”。只有在书中,我们才能最广的、最大范围的提升语文素养。我们在书中可以读到我过我国古代文人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以及对古代无尽烽火的无奈。可以读到近代文人对国人与国家仍然在沉睡的那种无奈的心情,急迫的想“叫醒”睁着眼睛睡觉的人与国那种急迫,听见那声声叹息。在书中,我们亦可以读到西方国家那另一番书情---对爱更大胆的追求,奇特的思想以及与国内完全不同的个人主义。它们比课堂上老师所授予的内容以及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到的知识更广得多。

为了快、稳、广的提升语文素养,要依靠课外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语文素养来自生活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现实生活里,每个人都免不了要与语言文字打交道,或表达情感,或交流工作,或提出诉求,等等,从出生之后的咿呀学语,到学校里的语文课,再到进入社会后的语言、文字学习和水平提高,语文让既必不可少又一生受用,谁都不能等闲视之。

语文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语言素养说到底还是来自生活里,为更好地生活而提高,在生活的实践中提高。课堂是我们生活的关键部分,从课本上“依葫芦画瓢”,当然是必须的,校园里朗朗读书声,见证着我们对语文知识的饥渴、熟练掌握语言技巧的执著;但课本知识终究只是基础的,有限的,要真正丰富语文功底,提高语文素养,就不能不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大生活”里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书当然还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首选,甚至可以说是捷径,毕竟,善于学习、接受间接经验,才可以让我们更迅速地适应生活、提升自己。从高尔基“爱孩子,是母鸡都会的事儿”,我们可以真切地领略到来自生活的比喻何等生动、贴切;从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日得秋霜”,我们可以由衷地感受到生活里语言的精彩、文字的魅力、表达的境界……

阅读,是学习,是积累,也是模仿,要有形成自己的特色语言、个性文字,当然不能总是嚼别人吃过的馒头,而必须自己沉到生活里去,感受、体验、尝试、磨炼,追求自己的原创、个性、风格和高度,否则,就永远只能停留于别人和前人的水平,而不可能有所突破、有所进步,不可能适应发展了的情境,体现生活的多元化和多姿多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语文素养,最关键的一点或许就是热爱生活。

语文素养来自生活里,生活永远是语文知识不竭的源泉。爱生活,我们的语文水平才不至于贫乏、干瘪;爱生活,我们的表达和创造欲望才更强烈、多维;爱生活,我们也才会真正体味到语文素养带给我们的种种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知识素养基础写作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分类:  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记叙文和复杂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写人、叙事、写景 (散文)、状物四类。

特点:  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含在具体材料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人称: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线索:  时间线索、地点线索、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情感线索。

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句式:  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插叙:  在记叙过程中,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 插入的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解释说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补叙:  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运用补叙,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分叙:  也叫平叙法,叙述几件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语言特点:  形象、生动、具体。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表现手法:  描写、烘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照应、象征、联想、想象、

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心理刻画。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拟物、排比、对偶、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双关、借代、顶针。

中心把握:  整体感知,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准确把握文章中心。

人物描写:  外貌、语言、神态、细节、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结尾作用:  照应开头,总结全文,揭示中心,深化主题。

结尾特点: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画蛇添足、空喊口号、拖泥带水。

结尾方式:  自然收束式、首尾呼应式、抒情议论式、卒章显志式、名言警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提高语文素养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们班是语文课,谢老师安排我们表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

谢老师说:“每组选派二位代表上台表演吧,看那组表演得最好。”“好!”谢老师刚说完,各组的组长马上召集本组同学选兵拣将。全教室都哄了起来,有自荐的,有他荐的,有投票选举的,还有抓阄的。其热情似乎不亚于国家奥运会代表团成员的选拔。每个小组都想派出奇兵良将夺取这场表演赛的第一名。

不一会,各组的上台表演名单亮相了。第一组是马倩倩和叶文学,第二组是杨诗和陈盈盈,第三组是王科和黄卓龙,第四组是陈朗和蔡福森,第五组是是吴田田和陈进荣。老师先让第五组的代表表演。对课文背得滚瓜烂熟的吴田田和陈进荣表演起来却有点笨手笨脚,逗得大家阵阵发笑。第二个出场的是陈朗和蔡福森,平时全班公认有演员天才的他俩,表演起来却有点情不对题。第三个出场的是王科和黄卓龙,以对题的表情和熟练语言博得大家的好评。第四个出场的是杨诗和陈盈盈,平时并不怎么起眼的他俩,以默契的配合、娴熟的语言、刚到好处的表情获得大家的阵阵喊采。最后出场的是马倩倩和叶文学。平时大胆开朗的马倩倩演陶罐,平时胆小内向的叶文学演铁罐,真有点和剧中陶罐和铁罐气质相符。表演开始了,马倩倩果然表演得十分威风、神气和高傲,真似骄傲的陶罐,叶文学却演得十分懦弱,不象铁罐那样争强好胜。

表演完了,谢老师和我们评排各组的名次。结果是第二组第一名,第一组和第三组第二名,第四组和第五组第三名。又评选出最出色的小演员,她就是女生马倩倩。谢老师又叫马倩倩和她表演一次。这一次,她们俩表演得更精彩更引人发笑。马倩倩真象一个老练的演员。

“呤——”她们俩刚表演完,下课的铃声响了。哎,这节课怎么这么短啊?它太迷人了,真是我难忘的一节课。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公民素养作文

全文共 114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说:”我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我国人的梦。”**对中华人民都带有殷切的期望和嘱托:实现我国梦必须走我国特色道路,必须弘扬我国传统,必须凝聚公民力量!

1922年,苏联合并成社会主义国家,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人口第三多的国家。二战结束,成为超级大国,导致了冷战发生。然而,这个国家早已解体,其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总统的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制度,影响了国民的思想,使其国民失去彼此认同的核心。纵然,原苏联加盟的共和国全部独立,但作为一个整体国家早已湮灭。可见,文化——存亡之根本。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所共有的,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给予族人基本的特征形象,是产生民族认同感的源头,是民族的脊梁和魂魄。无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是百善孝为先的私情,亦或是求同存异的博大胸怀,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行为,是中华名族的精神支柱。

但,现代生活中不少人正步入“香蕉人”的行列,顾名思义外表是黄种人,而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向西看齐。从节日中表现着文化流失:情人节、圣诞节铺天盖地,七夕节、中秋节却悄无声息。从工业也能看出精神流失,作为GDP全国第二的制造业大国,相比岛国日本的百年企业,我国少的可怜,其原因就是国务院总理**在两会上提出的工匠精神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那什么是工匠精神?其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这不都是中华精神文化吗?!中华文化蕴含着宝贵的资源和崇高的价值追求,是中华人民生于厮长于厮的深厚土壤。现在,中华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的文化正慢慢流失,严重者,文化意义上的华夏民族必然不复存在,甚至导致民族灭亡。

庄子《逍遥游》中:“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意思是说,水会积不深,就没有浮载大船的力量。倒杯水在庭堂低洼处,就只能浮起芥草那样的船,放只杯子就搁浅了,因为水太浅船太大。风聚积不大,就没有负载翅膀的力量。现在的我国就像即将远航的巨轮,她需要的不是一洼浅水,而是足以浮载这艘复兴之轮的汪洋大海,是能够负载这只蓬勃巨鹰的呼啸狂风,那就是厚积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劲吹五千年的华夏精神。建党九十五周年**发表重要讲话时说:“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而文化自信就是来自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作为当代之青年肩负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踏上民族崛起之路。“勿忘初心,继续前进”,“我国梦”的伟构想定会成为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提高科学素养,你我之责作文700字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一切素养与价值都似乎显得廉价。可当浮躁的世风横流于世,我们是否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科学发展的快感?可当网红大行其道之时,我们是否能忍下感官的麻木与痛苦?又当微信朋友圈尽失真言之时,提高科学素养,职责便是我们的重任。

科学素养,一种懂科学,明理念理事务的能力。我民众对科学素养明知不彻,咋社会发展将举步维难若社会对科学素养置之不理,则国家将日渐消往。若国家对科学素养倡之不通,则民族将失去脊梁。

我们于科学,必要求是奇真。从蔡伦造纸到雕版印刷,从雕版印刷再到活字印刷,从活字印刷再到自主印刷机,我们的科技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公众的科学素养跟随时代的脚步迎头赶上。社会的逻辑终究是人的逻辑,公众对于科学的素养如何,社会变如何发展,科学至于我们是智慧的结晶,谁又能说科学的存在,至于我们毫无益处?由此观之,对科学的守护成了重中之重,科学素养的提升,便是对于现代科学的尊重与守护。科学素养提升,职责在于公众。

社会与科学,必要求之索之,倡之导之。社会的风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心理。当抖音网红铺天盖地的教唆,当科学无用论高举大旗,社会的风气对于科学素养的提升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也能看到,社会层面的努力,《挑战不可能》在央视的上映,昭示着对科学素养的唤醒。《科学世界》更是鼓励着人们对科学的探索,一切的一切,科学素养占了主,为社会之行,在于科学素养之发展。

国家与科学,必引之寻之,争之求之。目前中国经济腾飞,科技飞跃,从蛟龙号下水至港珠澳大桥建成,从嫦娥奔月,再到卫星奔向星辰大海。国家实力提升,可以使同学应不忘引导人们对科学素养的追求。科学素养置于国家不仅是科学发展的保障,更是科学前行的奋力助推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终知此事要舫行。”让我们用努力提高科学素养,共筑美好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在读书学习中提高素养800字作文

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汇集、文化的积淀、历史的传承。读书,无论是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还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它直接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实践表明,崇尚读书、热爱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胜任自身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读书学习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现代人才学中也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所以读书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求学阶段,可以说,读书学习贯穿人生的全过程,只要生存,就应该不断地读书学习,唯有此,才有立足之本,才有充裕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修德忘名、读书深心”,读书使人明理明德、明荣知耻,读书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修炼道德、陶冶情操的过程。无论是明君贤臣,还是圣人先哲,无不倡导为人修身立德,正人先正己,做官先做人。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一生酷爱读书,他说过:“欲知大道,必知文史”,“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做好工作,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只有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才能够治心养性、提升境界、远离低级趣味,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并赋予我们一个宁静的心态、理智的头脑以及开放的胸怀。”

读书是一件非常明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有较高的读书品位。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也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自己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对读书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同样的一轮月亮,由于少、中、老三个人生阶段的年龄和阅历不同,隙、庭、台观月的地点有别,“窥、望、玩”月的方式各异,所看到的情景和收获就大相径庭。前者可观其一二,中者只能略知大概,惟独后者高处台上,眼界开阔,便能深得其精髓。读书亦然,阅历深者方能晓其三昧,识其真谛,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书上得来终觉浅,要出成果须躬行。”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装门面、做样子、附庸风雅,而全在于应用,在于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学以经世,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工作。因此,要自觉把学习所得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读书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胆识,在开阔眼界中拓宽思路;通过工作实践,进一步深化学习、提高认识,切实把读书的体会、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工作的好作风、好举措,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实际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素养作文500字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我们的素质却在疯狂的后退。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早就已经满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世界也算和平,在这个和平又安稳的时代里,我们的素质为什么并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提上去呢,人们的思想水平与时代发展的方向成反比。

人们的综合素养往往会出现偏差,真是因为这些偏差才导致了这个社会的残酷,原本无意的事,却被人扭歪事实的本性,我们是在赞叹这世界的美好还是为这世上人的素质担忧。

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透露着个人的素养,我们在无意间的话,都折射出你个人品行与为人,对待人的方式也会大略不同,有教养的人都会和谐相处,而那些素质差的人处处处心积虑的想坏阴谋。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而完成这一主题需要我们提高自身的素养,当今社会没有素养真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所以提高素养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

在法律管不到的地方就可以胡作非为?就没有约束力?就没有一点自律性,想让法律来约束你生活的全部?恐怕那时候这个世界早就一点自由也没有,想让我们自觉一点呢,还是法律严一点呢,我希望是前者。

让这世界多一份温暖,少一份冷漠,多一份热情,就多一份希望,这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主题班会教案

全文共 1385 字

+ 加入清单

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主题班会的开展,让学生从小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逃生避险技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安全素养和安全行为能力。

活动目的:学习校园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提高学生避险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过程:

一、导入班会

同学们,安全重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你们的安全倍受家人、老师的关注。“下课不要拥挤,不要追逐打闹,遇事要冷静”这是老师们每天都要对你们说的话。可在学校里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呢?作为学生,更多时间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那你们应该怎样做呢?

二、展示大屏幕 学生合作探究

1、像这种情况,我们班发生过吗?

A. 用铅笔或其它尖锐的东西互相打闹。

B. 在教室里互相追赶。

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2、在我们学校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安全,找一找哪个地方需要注意安全?(同学自由发言)

3、同学之间发生小摩擦时,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原谅同学或报告老师,让老师处理。 B、记恨在心,事后叫人一起教训对方。

C、据情节给予报复。 D、叫家长到学校来教训对方。

4、在预防饮食安全方面做的不妥当的是( )

A、购买包装食品时,要查看有无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

B、餐具要卫生,要有自己的专用餐具。

C、在外就餐时,选择较为便宜的,无证无照的“路边摊”。

D、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

5、遇到别人打架时( )

A、上前围观,给自己认识的人加油、帮忙。 B、不管他

C、去劝阻 D、告诉老师

6、遇到火灾时,拨打( )

A、110 B、119 C、120 D、121

7、在道路上行走时( )

A、和同学边走边打闹 B、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走

C、行走时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或做其他事情。 D、为赶时间与机动车辆 抢行

8、判断题:

(1)用湿手触摸电器,用湿布擦试电器。 ( )

(2)用手或金属制品去接触插头底部。 ( )

(3)当不慎摔倒时,身体尽量往前,保护自己的头部。( )

(4)用沙子或泥土打仗。 ( )

(5)下雨天,在湿的地面上奔跑。( )

三、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老师总结)

1、日常行为安全:不携带管制刀具棍棒、火种或其它危险品进入校园;严禁教唆校外人员来校滋事、打架;不进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不在楼梯、走廊上打闹。

2、体育课、实验课安全:上体育课时,要有防范意识,不随意投掷器材。实验课时要严格操作程序,按规范操作,不随意动用器材和药品,不携带任何化学药品出实验室。

3、集体活动安全:班级、年级组织的户外活动、社会活动等,要事先制定好活动安全方案报经上级批准后方可进行。

4、心理健康安全:教师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技能,对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疏导化解,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可采取适当方法加以排解,如可找老师、家长、学生、朋友等倾诉。

四、班会尾声

同学们,我们这次班会开得非常成功。通过这次班会,大家学到了许多安全知识,希望同学们在学校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则。珍爱生命,把安全牢记心中。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送给大家安全顺口溜:

上课小腿莫伸长,走廊狭窄不疯狂,

上下楼梯靠右走,危险游戏不沾边。

同学之间有磨擦,宽容谦让是良方

最后播放孙悦的《祝你平安》结束本次班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我从小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到了初中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在经历了年岁的增长,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后,我又认识了热爱祖国的真正涵义,我知道了热爱祖国是作为世界上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都应该拥有的思想情感,国家的神圣不可侵犯,这不会因身处他乡而改变。每次站在国旗下,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涌入心头;每次听国歌奏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令我无比荣耀;每逢听到家乡建设的新成效,我又会为家乡和人民感到高兴,我为祖国快乐着!

也许是我的性格决定,我一直较为遵守纪律,自己阅读了与未成年人有关的部分法律,无论在校内校外,我都爱惜公共设施,遵守基本道德纪律规范,还利用等车时间清除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为城市的美丽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我性格开朗,真诚待人,言行一致,正直坦诚,知错就改,在同学交往中一直有较好的人缘,尽管我有是做得不好,在老师和同学的提醒下,都能力求改正,从来没有抄袭作业等情况,不干自欺欺人、损人利己的事。言行举止不够礼貌大方,虽然曾努力改正,但遗憾的是效果不太好;穿着朴素大方,不在校服上乱写乱画;爱惜名誉,自觉抵制网络、色情等不良诱惑,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利用网络做与学习有关的事。

在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方面,我承认自己曾不够热心,把学习作为“挡箭牌”,对他人略显冷漠,后来有了较大改观,周围的人都为此欣慰,我也感到高兴。我能够分清自己的责任,并乐于承担,不让别人为我无偿劳动,也就是感激知心的来源,

在生物、历史等学科的学习中、我发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从此爱护环境,以身作则,还写过宣传文章并发起过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通过活动,更加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鼓励家人和客人节约水、电,还差点闹出尴尬,从此,每一个来过我家的人都带走了环保的精神,希望环保能走进千家万户,我们众志成城、保卫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扬长避短,提升语文素养

全文共 974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学习关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关乎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意义重大。提升语文素养不外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虽然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比一比,却会发现其特点作用各异。

课堂有效教学让语文学习“快”起来。与另外两条途径比起来,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在于老师的帮助。有了老师的有效教学,你的语文学习可以少走弯路,你的语文学习可以提高效率。这是“快”的一个含义。另外,有效的课堂教学教给你的绝不会是一个个零散的语文知识,也不只是教你学会课本上那一篇篇孤立的文章,而是让你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训练你的语文能力。有了这样的方法和能力,你通过课外阅读和生活实践学习语文也才能更有效率。不过,课堂有效教学虽然能让你的语文学习更有效率,却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你的语文素养,因为课堂学习的时间与内容毕竟有限,而语文素养的提升更需要大量的积累和实践,因此,课外大量阅读和社会生活实践才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

课外大量阅读让语文学习“广”起来。这个“广”有三层含义:一是时间更广阔,只要有空闲,你随时可以手捧一卷,陶然其中;二是内容更广泛,只要不是坏书,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诗词歌赋,你尽可以遨游其中;三是收获更广博,或求知、或启智、或明理、或陶情,只要是你所需,它尽能满足。课外大量阅读虽然对语文素养的提升功用多多,但问题是:如果缺少指导,就会陷入盲目;如果没有用心,就会效果不彰。因此,课外大量阅读要尽可能与课堂有效教学结合,以扬长避短

社会生活实践让语文学习“活”起来。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那印刷在纸上的一个个文字、一篇篇文章,就变得“活”了起来,也容易理解起来。站在海边,你才能懂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胸怀;看到了社会的不平,你才会体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忧愤;经受了挫折,你才会佩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不止如此。如果用心,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一席发人深思的话语,一句打动你情愫的歌词,一段平实无华的产品说明书,无不是语文,活生生的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你会发现语文就有了温度。当然,在社会生活实践学习语文也有缺点,没有条理,不成系统,因此,它离不开前两条途径的配合。

总之,语文学习的三条途径各有特点,优劣互见,只有将三条途径综合起来,才能扬长避短,提升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全文共 1912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因此,学好语文对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来说是最起码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最重要的路径?

长期以来,考试急功近利思想的作用下学生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到短期可以见效益的学科上。于是,语文这门需要长期付出,厚积薄发的学科自然就被渐渐冷落。加上繁重的作业致使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阅读教学的低效也磨灭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教学的实际看,必须立足于语文课堂,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增加学生课堂的阅读容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含义,简而言之即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这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尽管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十分丰富,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是世界上最美、最丰富的语言,鼓励学生读背一些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篇章,是学生积累知识、培养语感很重要的途径。

“听话是凭借语言理解说话者所讲的意思。听的言语活动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简单重复反映信息,而是积极主动思考,重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可见,听是接收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举行了课前美文欣赏活动: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接收优美的语言,经过大脑的加工后,对听到的美文进行评价,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语感。如此经常练习,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诵读的效果。古时的私塾先生们就很看重诵读,他们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熟读成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诵读中语调、节奏、语流反复刺激,便在学习者特定的精神上留下了“声音映像”,这种内在的映像遇到外界的刺激,熟悉的语言流便会自然而然地从记忆中溢出。

有一种文化现象值得注意:只要一提起意大利民族文化,人们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绘画;提起俄罗斯民族文化,人们就会想到普希金的诗歌、托尔斯泰的小说;提起日耳曼民族文化,就会想到歌德、海涅的诗歌、剧作和贝多芬的音乐……由此可见,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都有一批能经受得起时间考验、长久不衰的经典。丢掉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不仅是民族自身的悲哀,也是人类文化的损失。同理,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内容在与时俱进,加强时代性,满足社会实际需要(实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其经典性,提高课程的文化含量。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教育,当前我们的语文课程尤其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包括革命传统文化),也就是需要大力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创造和发展。这是因为,在当今世界上,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一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可以反映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依附于语言文字得以继承和发展。所以民族文化就蕴涵于民族的语言文字之中,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其深厚的民族精神的积淀。它直接与民族感情相联系,构成了维系民族成员的心理纽带,是民族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丰富博大的有机整体:既包括汉民族的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既包括悠久的古代文化,也包括近代和现代文化;而且弘扬民族文化也不排斥外来的优秀文化,因为任何一个开放的民族,它的文化发展都离不开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在语文学科,民族文化主要表现为民族的文字文化和语言文化。语言文化,内涵非常复杂,大致说来,就是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精神遗产,具体表现为两种类别,即文学和典籍。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文学和典籍方面的修养,这是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但问题又在于人的文学方面的修养和典籍方面的修养是内隐的,不像人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外化的,对象化的,可以通过一个外在的表现来进行评价。也正是由于不易检测评价的原因,文学方面修养和典籍方面修养的培养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长期不受重视。而旧有的应试教育体系和语文考试模式,更为“不考就不教不学”的功利主义不断滋长和蔓延推波助澜,它的直接负面作用就是导致学生少读经典,甚至不读经典。这对语文教育来说,真是致命的一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全文共 4951 字

+ 加入清单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唐•韩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伦理习俗、人的信念和良知等来维系的,是用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和秩序,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社会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职业分工使得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形成了特殊的社会关系——职业关系,这种职业关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特殊的行为规范来加以调节,职业道德因此而形成。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或劳动中所应遵循的带有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总和。比如,医生救死扶伤、法官明镜高悬、商人诚信公平、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都是具有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

教师道德也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应遵守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总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并不是简单的出自某个行政机构或单位领导的意愿和要求,而是教育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经验结晶。在中国,高尚师德源远流长。孔子时期就已总结了一整套教师道德行为规范,形成了我国最早的教师道德体系。如:“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这些思想流传几千年,魅力依旧。尽管时代变迁,要求发展,但由教师这个职业本质属性决定的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永恒的。

二、教师职业道德法标准

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八条。概括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

1.依法执教——方向正确

2.爱岗敬业——尽心竭力

3.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4.严谨治学——刻苦钻研

5.团结协作——携手共进

6.尊重家长——共同育人

7.廉洁从教——以身作则

8.为人师表——明得惟馨

三、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建构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教师职业道德是指规范、准则本身,属于社会道德范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则属于个体品德范畴,是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品质的产物。它的构建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内化和外化的过程。通俗一点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建构就是要把“行为规范”转化为“规范行为”。

这里所讲的内化就是教师将已有的品德心理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建立联系,实现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同化,通过对外在的准则从盲目依从到自觉的认同。外化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人与人,特别是师生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育实践中去实施(外化)并体验这些规范和准则,从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情操、信念、意志和行为规范,构起相对稳定的、一贯的从事教育事业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

目前我们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上知道所谓的职业道德要求,中小学职业道德标准可倒背如流,也谈得头头是道,但这些要求与自己的品德基础却不相干。这些外在的社会道德要求尚未转为为内在的个人品质,也就是内化外化过程还很不到位。这也是我们开展这次活动讲的原因所在。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品德的形成不是一个“灌输---接受”的简单过程,这些讲座只是一个引子,主要由教师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实践与体验、交流与互动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内容。

1.教师爱岗敬业。

教师爱岗敬业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上的内容:

(1)情感上——爱校爱教爱生

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情感上的接纳,甚至“迷恋”;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场所有一种剪不断的“情结”。能把自己的情感世界与教育的兴衰、学校的兴衰联系在一起,为教育之忧而忧,为教育之乐而乐。

以校为家,把学生当儿女、兄弟姐妹。这种情感是爱岗敬业最根本的动力源泉。这种情感是内在的,也是持久的,不会因教师职业待遇的高低或条件的忧劣而轻易波动。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敬重自己的事业,并为之而自豪;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可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对学生、对事业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2)理念上——教书育人

教师对职业的爱心要在懂教育规律、思想方法科学和清醒头脑的前提下,否则这种爱就会盲目和没有方向。

教师爱岗敬业要体现在既要培养学生具有符合社会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素质,又要开发学生潜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教师爱岗敬业不仅仅表现在关注学生的学习,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更要体现在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上,体现在教学活动的教育性上,体现在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上。

教师爱岗敬业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人,要培养学生形成做事、做人应具备的良好品德。

(3)态度上——认真负责

教师对工作、对学生的态度是教师爱岗敬业的直接体现。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朱熹强调“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容不得半点疏忽。教育的影响触及心灵,容不得丝毫大意。教育过程中的任何轻率、差错和随意性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教师的职业态度除“认真”二字,别无选择。

具体讲:教师在工作上要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决不敷衍了事,在行动上,科学规范、遵规守纪、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教师没有个人行为,教师的言行举止在学生的视野之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完善自己的职业形象。

爱岗敬业,一般分为乐业、敬业、勤业,精业等不同状态。

乐业——是建立在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积极态度、浓厚兴趣和深深热爱的情感基础上的。乐业的教师对教育工作、对学生由衷的喜爱,不计较待遇多少、地位高低,工作再苦再累是享受。他们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兴奋,这属于情感型的爱岗者。

敬业——是教师对其职业的理智思考基础上形成的积极态度。敬业型的教师出于对教师职业的性质、社会意义以及个人发展意义的认识,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认真、一丝不苟、作风严谨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这属于理智型的爱岗者。

勤业——体现了教师对工作的根本态度和履职程度,勤业的教师总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属于态度型的爱岗者。

精业——有扎实的教学教育基本功,并不断钻研。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属于创造型爱岗者。

教师爱岗敬业的几种水平:

师德的楷模水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教师师德的极高境界,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教书育人事业,呕心沥血、乐此不疲,以桃李满天下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忠于职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锐意改革,成绩卓越,是他们师德境界的真实写照。有这样师德的教师人数虽不多,但在教师群体中影响较大、号召力强,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师德的优秀水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样的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水平。

师德的基本水平。认认真真、勤勤恳恳。

总之,爱岗敬业体现着教师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追求。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是每一位教师应有的人生态度,也是我们要求和教育学生努力的基础。

2.教师的博爱(师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因此上说师爱是教师魂中之魂。

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而且要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的洒向每个学生。享受教师的爱,是每个学生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的权利,这是他们得以健康成长的阳光、空气和水。

爱每一个学生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了解学生是爱学生的具体表现。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纯粹的情感过程,也不是一种纯粹的认识过程,有些人把它定义为一种情理相融的心理过程,一种严慈相济的心理特征。教师爱生是人类心灵一种完美与理想的象征。

情感是师爱的前提。从早到晚教师与学生同活动,上课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不时的沟通交流。教师为学生能自己的要求完成任务而感到喜悦。这些天然的、纯真的情感是教师爱学生的基础。

理性是师爱的方向。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教师只有“爱的情感”和“奉献”还远远不够,师爱还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这才是师爱的正确方向。

情感与理性的融合是师爱实现共同教育功能的保证。即情理相融,严慈相济。

师爱是双向交流,动情效应。爱生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得到教师的爱,也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这种动情效应会产生良好的结果。首先,学生会表现出自觉尊重教师的行动,十分愿意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合作。就是所谓的亲其师;随之而来的就是“信其道”教师的教育影响很容易被学生同化,教师的要求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的目标也正是在这种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爱心的双向交流更重要的效应还存在于它能使教师人格的升华,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潜能使人变得伟大、完美。

奉献之心、不忘使命。爱就意味着奉献。教师的爱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报酬,只讲学生,不求回报的充满奉献的爱。

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学生的爱最终 还要体现在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为民族的未来负责。也就是:爱心是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最终还要体现在为社会培养出人才。

3.教师的公正。

教师的公正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很多,比如:教师自身的投入和教师的收入之间的关系、教师集团的利益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等。正确的对待和处理这些关系,就必须使用公正这条基本的伦理原则。

教师公正问题关系很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协调和配合,在形成良好教育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对人对己的公正显得十分重要。假如教师能够公正的对待家长,做到尊重、理解、真诚地相互合作,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外在教育环境。假如教师能够公正的对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就有利于协调不同的教育职能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公正的对待学生是教师公正的重点。在一个群体中,总有优中差,假如教师不能做到公正、偏爱优生、歧视差生,就往往会造成教育教学秩序的混乱,不利于正常教育活动的开展,教师的公正决定着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学生对教师公正的期望值相当高。教师公正与否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息息相关。

教师的公正可以促进良好班级体的形成,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不公正会使学生怀疑公正的合理性,而公正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涵。长期以往,教师的不公正必将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受到影响。教师的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公正,可为实现社会公正做贡献。

教师公正的内容:

1.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自重。

2.教师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关系。

3.教师对家长的公正。要平等对待学生、爱护差等、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因材施教。

4.教师仁慈。

教师的仁慈的核心体现在对学生仁慈施教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条件的爱心。

2).高度的宽容和耐心。

教师的义务。

1.教师的法律义务。

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体质等方面发展。

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它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教师的道德义务。

包括一般道德义务、遵守承诺、扶贫济困、善待他人,见义勇为等等。

职业道德义务: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教师的职业道德简单的说就是教书育人,否则就是误人子弟。

以上五个方面就是我们建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方面,全体青年教师在学业务的同时,要不断从以上五个方面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力争尽快成为一名有职业道德、有业务能力、成熟的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现代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的问题。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思维导图让教学过程更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提高语文素养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学素养是每个人的精神体现。随着时间的流逝,语文素养却有了高低之分。那么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去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课外文学知识的汲取。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书对于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书籍,才能有无数次与文人交流的机会。正如周国平曾说:读书就是与伟人进行精神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无疑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须法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眼里,书籍便是高于黄金的东西。提高语文素养,就是要走进文字,去感受一本书里最细腻的感情,最深刻的思想。将自己融于书中人物,体味百态。通过对文字的领悟,来提高自己所思所想的东西。

其次,课堂上的专注听讲,独立思考,自我感悟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的循循善诱与生动教导,也为我们的语文素养创造了很大的提升机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在《师说》中如是说到。老师的教导,无疑为我们在面对语文时开创了思路与灵感,也为我们的答题与写作提供方法和模式。我们要做的,就是自我感悟文字,独立思考想法,提高自己内在的文学素养。

最后,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也是所需的。我们处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瞬息万变带来的难免有文字的错误。我们要善于感知信息,要对信息中的文字给出自己的见解。要懂得趋利避害,感受好的文字,得到文学素养的好的提升。切勿去选择错误的文学与信息。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读好书,好读书”是其一。“掌握知识,活学活用”也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一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吧。

推荐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课堂有效教学提升语文素养之基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可以决定着他的成长方向,甚至成功与否。

语文素养,可以让一个人变得知书达理;语文素养,可以让一个人懂得换位思考;语文素养,可以让一个人变得成熟自信。但是,如何才能提升语文素养呢?

材料中提到,对于中学生来说,提升语文素养有三个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我认为,课堂有效教学是非常切实可行的途径。如果没有老师条分缕析的教学,没有老师激情飞扬的讲解,没有老师循循善诱的点评,我们的语文素养不会提升得那样快,对知识点也不会领悟得那样深。所以,课堂有效教学,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基础,是重中之重。

课堂教学是增加语文知识的战场。在课堂上,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教材和相关书籍教授语文知识;学生通过听讲、摘记等方式掌握语文知识,在老师的引导指示下学习、领悟语文,这就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例如,学习古代诗词歌赋的特点与写作要领,掌握古代散文的精妙内容和艺术手法,了解《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理解《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被“逼上梁山”的根本原因……这些知识都是在课堂上得来的,在老师的讲解与点拨下掌握的。所以,领悟课堂教学的内容,会让我们的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课堂教学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领略历史文化魅力的舞台。在课堂上,学生们了解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的简历,领略他们的人格魅力。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或了解作家的简历,或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此时,学习的过程,是领悟的过程,是丰富阅历的过程,是提升素养的过程。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孔子与各位弟子畅谈远大志向时,会反思自己现在是否已立下远大志向;在了解苏轼历经数次贬谪后仍然矢志不渝地抗争写作——一蓑烟雨任平生时,会思考假如自己遭遇坎坷会如何应对;在学习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时,会感悟到李白蔑视权贵、无视宦官专权的潇洒任性的生活态度;在学习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时,会反思自己的处世态度。这些历史文化、历史名人,带给学生无数的熏陶感染,涵养了学生成熟的气质,调整了学生的生活态度,丰富了学生理解人生与社会的经验。如果没有课堂上的认真学习,又怎么会有积淀很深的语文素养呢?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学习语文、享受语文,提升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