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适应的作文(推荐20篇)

未来,是从现在往后的时间,是相对于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刻而言的未来时间。小编整理的关于适应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2101

作文

147

高一叙事作文:适应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年前在严复的《天演论》中就曾经提到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见,适应是我们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可是我并不认为,一味的迁就就是适应。如果是这样,我想我没办法生存下去。

现在很多学生考学,因为成绩和录取分数线有差距,家长们就拿着钱去找人。这渐渐的已经成为一种规则。学生的成绩,本来就是对学习好坏的检测。考了多少分,就是那个程度,就应该上那个程度的学校。而现在这种“用钱买理想校”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别人这样,我就也得这样吗?如果这就是适应,那我想我大概适应不了这样的社会。

现在有多少乞讨的人,在街边跪坐着,磕头作揖。很多人很冷漠的从边上过,连看都不看一眼,有时更故意绕开。是,我承认,现在社会上确实存在着,把乞讨当成一种职业的人。可是这里应该也不乏有是真的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所有人都冷漠的对待,那他们面临的只有死亡。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如果,要我也变得冷漠,那我想我无法适应这样的社会。

现在多少老人倒地,没有人敢扶。很多人都会说,“万一他额上我怎么办?我扶她不就是给自己找事吗?”我承认社会上存在这样的现象。可是,一个老人摔倒了会额你,就代表所有的老人都这样吗?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父母,你的爷爷奶奶,甚至是你老了之后,突然病倒在路上,很多人从你身边经过,但却没人敢帮你,那时候,你一定会想,“这些人怎么这样”。可是你为什么不想一想,你年轻的时候曾经跟那些人一样。如果是这样,我想我根本没法适应这样的社会。

适应,在我看来并不是一味的迁就。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基本的道德,什么是社会的准则。适者生存,断然没错,可是我们应该去适应好的,消灭不好的。这样,大家就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适应环境改变自己作文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良好的开端,标志着你的信心和威力,如果在竞争中,一开始就发挥正常,威力巨大,让对方觉得,这个家伙不简单,士气就大大降低,可以说,开始就显得很强大,还是击败对手意志的武器,可见好的开头是多么重要。

如何让开头就保持良好的状态呢?要做到能快速适应环境,就像跑步比赛,你还没反应过来,人家已经快到终点了,这就无法比赛,就是适应能力不强。在竞争场上,能快速适应新环境是很基本的一条,你连反应都来不及,还怎么去和人家竞争呢?所以,一个好的选手,首先有适应能力,战场上敌人冲过来了,你给长官说,我只能适应晚上跟敌人干仗,大白天的我不行,那还算个战士吗?你连基本的都没有,要和别人玩儿,瞎说。

是不是有点听不明白?我举个例子,一新篮球队员上场了,一看这场面,真紧张,没事,我得适应环境,对手是强大的某某某,不好对付,他的弱点是不会团结队员,心急气躁,好,把他赶一边儿去,单独对付,这不就解决了吗?看来,他已经具备了一个老练选手的基本功,已经成功了一半,他的秘诀是:不慌乱,镇定自若,不一见到大场面就吓得尿裤子,而是找到对手的弱点,慢慢击破,这就是成功的基础:能快速适应环境。

想当年,人家孔明,坐镇城中,城门大开,欢迎司马懿先生游玩,虽然没有一兵一将,但他具备适应能力,光这一条,司马懿能比他吗?胸中自有十万兵,司马懿,你来了也不打个招呼,我还没准备呢,不过没事,耍个空城计给你瞧瞧,嘿嘿,敢进来么?没有兵将的诸葛亮,硬是靠着基本功退了司马懿的大军。普天下的同志们,要想练好适应能力,以孔明为榜样吧。

总之,快速适应环境,是成功之路上的一大法宝,就是四个字:随机应变,同志们,记好这四个字,跟我来,走向成功!

[适应环境改变自己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

全文共 980 字

+ 加入清单

作风建设‘新常态’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员干部都要以新的境界、新的习惯、新的作为,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

“政治生态“是指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核心是领导干部的党性问题、觉悟问题、作风问题。良好的政治生态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是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树立形象的土壤。广元市要求各地各部门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全国全省全市系列会议精神,深化对“四个全面”、“四个新常态”的理解和把握,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上来。要采取召开党委(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会、部门单位干部职工会、支部专题学习会以及务虚会、理论研讨会等形式,增强讨论活动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无疑是营造当地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举措。

目前,虽然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大多数干部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的作风认真干事创业,但仍然有一些干部存在不适应新常态,思想懈怠、作风懒散、工作不力的现象。通过大讨论活动的扎实开展,一方面可以巩固教育活动成果,为“三严三实”活动预热升温,另一方面能够解决部分班子及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切实达到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目的。

当今时代在快速发展,如果党员干部不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到新常态新习惯新作为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会导致行动迟缓,工作不在状态,没有实绩,无法引领社会发展,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本次大讨论活动的开展,能够解决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仍存在的问题,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方向,回归主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伊始就提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践行群众路线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本次大讨论活动的开展,再一次醒广大党员干部要摒弃观望的心态和一阵风的想法。作风建设必将作为常态在新时期常抓不懈,唯有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到工作中,放到为人民服务中,才能适应新常态,有所作为。

作风建设“新常态”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然而,有的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却出现了不适应、不习惯、不舒服,信奉“少干事、不出事”,推崇“冷”执行,甚至产生由“为官不易”向“为官不为”转变的苗头和倾向。秦光荣严肃指出,必须彻底丢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彻底抛弃“重温旧梦”的侥幸心理,坚决克服“且行且观望”的工作心态,以新的作为适应新常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作风建设‘新常态’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在9日召开的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会议上,省委书记秦光荣郑重提出,全省党员干部都要以新的境界、新的习惯、新的作为,适应作风建设新常态。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党的作风建设正在迈入新常态。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秦光荣认为,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有新的境界。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退一尺。”秦光荣说,党员干部要补足精神上的“钙”,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学习领会关于抓作风建设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在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推进治国理政、坚持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认识上都进入新的境界,“升级”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动。

要适应新常态,就要下功夫养成新习惯,而具体的努力方向就是“回归”——

“切实回归到党内生活的本来状态、回归到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回归到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秦光荣说,唯有这样,才能跟得上中央的要求、群众的期待、时代的步伐。他告诫广大党员干部:

“必须把做官的意识淡下来,把公仆情怀浓起来,时刻摆正‘主’、‘仆’位置。”

“以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用党的纪律、国家的法规制度约束自己,时刻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要经常对自身进行检视,拿中央精神的标尺对一对、量一量,时时刻刻调整行为的舵、绷紧作风的弦。”

作风建设“新常态”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然而,有的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却出现了不适应、不习惯、不舒服,信奉“少干事、不出事”,推崇“冷”执行,甚至产生由“为官不易”向“为官不为”转变的苗头和倾向。秦光荣严肃指出,必须彻底丢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彻底抛弃“重温旧梦”的侥幸心理,坚决克服“且行且观望”的工作心态,以新的作为适应新常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

全文共 1537 字

+ 加入清单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全国“两会”盛开之际,我们迎来了新的学期。面对新形势,我们的学习该如何深入,是每个党校学员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也同样进入新常态,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比如,领导下基层调研,必须轻车简从,作为服务人员,如何解决“简从”与工作“量大”的矛盾?不封路、不清场,作为协调人员,如何确保“顺畅”与“安全”? 杜绝文书会海,减少文件发放,作为抓落实的部门,如何处理“上面千条线”与“下面一根针”的关系?既要严格执行中央要求,又要扎实确保服务质量,这对我们智慧和能力来说是一场“大考”。可以说,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难度越来越大是我们工作的新常态。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以前是一个人的活两个人来干,现在是两个人的活一个人来干,这就是新常态。这对我们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学习、不提高,就难以适应新常态。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关键在于更新思想、改变观念,核心在于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素质。我们来党校学习充电,就是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积极适应新常态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新的学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崭新的姿态、蓬勃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在提高能力素质方面有作为、有收获,为更好地履职尽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坚定信心、“任性”前行

有钱不可任性,有权不可任性,但坚定学习的信心、决心和恒心,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可以任性。“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定学习在我心”。我们来党校学习,首先要解决好“想不想学”“愿不愿学”的问题,其次才是“会不会学”“学没学到”的问题。我们平时常谈及为什么来党校读研究生,有人言为了放松,有人言为了交朋友,有人言为了扩大人际圈。但我想,每个来党校的人,都是想提高自身素质的,就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样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可以任性地说,我们就是来学知识长见识的,我们更可以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信心百倍地走在党校学习的阳光大道上。

二、鼓足干劲、“奔跑”起来

新常态要有新状态,良好的状态是学习的动力,也是确保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来,专心学习,很不容易。既要珍惜机会,更要加油鼓劲,在宝贵的集中授课阶段如饥似渴地多充电、多汲取,争取满载而归,不枉此行。要树立快乐学习的理念,正确把握“度”的关系,既不虚度时间,又会张驰有度;既要学好课堂上的知识,又把每一个聚会、每一项活动、每一次交流都当作学习的机会,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增进友谊。奔跑吧,兄弟;奔跑吧,姐妹。只要我们鼓足干劲,相互帮扶,就能在党校的天地里跑出我们的青春。

三、讲究方法、“点赞”一片

会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决定了我们是“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学习的方法千万种,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但不论怎么学,都要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善于推陈出新。我们在工作中都知道,适时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既是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工作的有效方法。学习亦如此,不总结,就没有提高;总结不深入,思考不到位,就没有新意,更没有味道。去年年底我们都写了年终总结,也许很多人都深有感触,总结如果都写成一个版式一个模块,这样的总结有什么意思?同样是写总结,为什么有的人写得很客观很实在很生动,而自已也在说同样的话,但就是干巴巴的呢?道理只有一个,有没有真正沉下心去思考、去总结,决定了有无思想的高度和思考的深度,也决定了是陈词滥调还是耳目一新。有时我路过图书馆前思想者雕像,我常想:他在想什么呢?是在求“点赞”吗?其实,不管他在想什么,我们只要能像他一样地善于思考,善于学习,讲求方法,注重章法,多想办法,自会硕果累累,“点赞”一片的。祝愿同学们在新一年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

全文共 2628 字

+ 加入清单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聚焦重心、精准发力,向促改革要动力,向调结构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潜力,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稳步推进中国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

经济发展主动权的掌握建立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仍是主要矛盾,这是中国最大的也是最基本的国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千方百计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尽快改变生产力不发达的落后状况,努力赶超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奋斗,中国驶入现代经济增长的快车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接近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与现代化建设目标。同时要看到,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就是要始终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就业和社会稳定,才能为改革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才能为应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创造条件,才能在世界发展竞争中赢得优势。这是经实践证明了的一条“铁律”,是我们推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基本遵循。

但速度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发展好,以GDP论英雄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我们不能简单地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而应牢记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国力增强、人民过上好日子。过去,我国经济发展底子薄、基数小,资源环境回旋余地相对较大,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有其合理性。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国内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进入快速上升期,出口需求受世界经济周期性影响大幅波动,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本在持续提高,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既遵循经济规律又主动作为。一方面以简政放权为切入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和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实施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只要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就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通过加强定向调控推动结构调整,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着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经过两年多大刀阔斧的改革,多年来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结构性矛盾开始“解冻”:投资与消费失衡局面正在扭转,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得到改善,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在提升,经济发展动力增强。这些趋势性变化表明,新时期我们党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地握在手中,表现了驾驭宏观经济的高超艺术。

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必须努力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稳增长是基础,要继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和思路,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重点支持薄弱环节,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宏观稳定为结构调整创造条件。调结构是关键,要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夯实稳增长的基础。

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必须着力培育推动发展的新动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一方面,要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政府对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以政府投资引导和撬动社会投资,更加注重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以补短板惠民生,夯实内需基础。另一方面,努力为创新拓宽道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致力于发挥创新驱动的原动力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我国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国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只要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就能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使中国经济充满生机。

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要实现发展与民生的良性循环。经济发展是前提,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改善民生是根本,这不仅能有效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还能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当前我们谋求经济发展,更要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但要认识到,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只能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进行,现阶段主要是发挥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重在满足人民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对于非基本需求部分,应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的作用。

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必须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领域入手,形成改革和发展的良性互动。目前,要紧紧抓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围绕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驱动力。开放也是改革。经验表明,扩大开放所形成的外部压力和“倒逼”机制,能够有效地推动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谋求更高水平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到国际市场中搏击风浪,才能为中国经济赢得发展主动权提供有力支撑。

时代赋予中国发展兴盛的历史机遇。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凝神聚力、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够牢牢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主动权,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

全文共 2738 字

+ 加入清单

毫无疑问,当前一个时期,“新常态”已成为一个热词,大有“乱把新常态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之势。那么,作为基层单位,如何做到科学认识、积极适应新常态呢?我认为,应牢牢把握新常态、新阶段、新特点、新要求,增强主动意识,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着力打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努力实现新作为。

一、适应新常态,必须与本职工作相结合

毋庸置疑,“新常态”必然带来一系列新的任务和挑战,只有从本职工作出发,首先弄清楚本职工作是什么,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有的放矢,在“新常态”中取得新突破、新成绩。新阶段下,住建局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发展。以孟子湖新区为龙头、小城镇为支撑,加快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重点打造城前、太平、香城、石墙四个中心镇,带动小城镇建设全面提升。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延伸。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老城区要继续积极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绿化率,降低容积率。东城区、新城区要按照现代化城区的标准,统筹搞好地上地下设施的配套建设。三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六化”提升工程,启动城乡道路沿线综合整治。提升香城、中心店、城前示范片区建设水平,其他各镇至少打造1处示范片区,实现“镇镇有示范、片片有亮点”。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带,加快形成“点精、线优、片亮”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四是创新工作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项目、包装项目、组织项目,由侧重于政府推动转向市场主导。积极探索以市场为主体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思维,突出用好政策、招商引资、项目打包三条途径做好片区改造征迁工作。创新实施项目帮办服务,确保重点工程项目快速启动、按时间节点推进。五是严格实施行业监管。准确把握房地产发展态势,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逐一梳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会办,实现服务效能提升。强化工程质量,履行好行业监管职责,全力打造精品项目。

二、适应新常态,必须与依法行政相结合

住建局主动适应依法治国新常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理念、法治程序、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推出一系列依法行政新举措。一是建章立制求规范。强化依法行政工作,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进一步建立和健全依法行政管理工作的综合协调机制。完善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干部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和首问首办制、限时办结制、“一站式”审批服务制、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监控机制,严格用制度管人管事。二是提速增效抓审批。对住建系统负责审批的项目,一律建立绿色通道,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完善联动审批和跟踪服务制度,为我市重大建设项目、社区建设等提供更加简化的审批服务,坚持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好事快办。三是搭建载体育标兵。深入开展政风行风、依法行政教育,认真受理群众投诉和意见,全力整改落实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绩效考核,把重点工作、依法行政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提升量化考核指标比重,加大政务督查和绩效考核力度,严格效能问责,强化责任追究。对执法科室及重点人员严明“三条禁令”,即严禁违规审批、严禁工程权力寻租、严禁吃拿卡要,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注重“窗口”建设,狠抓重点科室岗位,开展“我是窗口,我是形象”活动。通过“比工作零失误、比群众零投诉、比服务零距离”为内容的“三比竞赛”,培育一批窗口服务标兵,打造一支团队意识强、服务意识强、业务能力强的窗口队伍。四是依法行政促发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引领基层工作依法开展、基层事务依法办理、基层关系依法理顺、基层问题依法解决。通过学理论、学法律、学科学知识,增强破解发展难题、服务基层群众、推进社会治理的本领。五是综合施治抓管理。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高行政透明度和管理效能。加大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和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完善部门联动、联合治欠的长效机制。通过对施工企业实行百分制考核、劳务保证金管理使用制度、商品房预售资金“专户管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等手段,限时解决拖欠行为,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到位。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确保全市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适应新常态,必须与作风建设相结合

新阶段下,良好风气正在成为新常态,但少数党员干部对“新常态”要求认识不到位,顶风违纪,踩了“红线”、闯了“雷区”;有些党员干部认为抓工作纪律过于严格,由此满腹牢骚,甚至对加强作风建设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党员干部对新常态执行不到位,阳奉阴违。这些隐蔽化、变异化的问题,是新常态下不容许的。必须尽快适应改作风的新常态,管好干部、改进作风、强化问责,才能最大程度减少作风转变期的阵痛,才能以作风建设“新常态”的新成效取信于民。一是从严从实管干部。严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干部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对党员干部出现的“四风”问题和违法违纪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凡腐必反,一抓到底,形成强大震慑。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不断深化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强化结果运用,加强离任审计、年度审计、项目审计、重点审计,加大案件查处和惩戒问责力度,以法治思维和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腐败。二是持之以恒改作风。面对作风建设新常态,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狠下功夫,把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不断强化工作责任,建立科学完备且操作性强的制度机制,靠制度激励约束、靠制度管人管事,形成脉络清晰、逻辑严密的责任链接体系。三是强化监督严问责。巩固作风建设“新常态”离不开监督问责的保证。过往的教训告诉我们,一旦监督问责稍有懈怠,不良风气马上就会卷土重来。因此,必须坚持“严”字当头,狠抓监督问责。开展经常性明察暗访,下大力气破除那些大家习以为常、影响作风建设的潜规则、老习惯,着重查处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出现的顶风违纪问题,教育、引导和监督工作人员遵守纪律、改进作风、完成好本职工作,对工作不力、要求不严、出现问题的,严格追究责任。使作风建设“新常态”的要求成为党员干部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城市建设任重道远,住建局将主动适应新常态,发扬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和真抓实干、顽强拼搏、克难奋进的作风,以清晰明确的思路、扎实具体的措施,加快发展不动摇,苦干实干不懈怠,积极把邹城建设成城市建设引领区、城乡一体先行区、统筹发展示范区,为加快建设和谐幸福新邹城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

全文共 5447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新常态”成为许多代表纷纷热议和讨论的话题。3 月15 日召开的总理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对“新常态”的问题进行积极正面回应:新常态下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找到平衡点。那么全国人大代表眼中是如何看待新常态的呢?

“经济新常态是个转变的过程,由‘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转化,注重提质增效。”经济应该求“好”而不只是“快”,成为了不少代表对新常态的一个共识。李秉记、崔根良、周立成、严诚忠等多位代表向记者强调,“新常态应该是一个转变的过程。经济和社会发展本身是个过程,它的每个发展阶段总体上会呈现出一种常态特征,是相对固化稳定的结构。”

代表们认为,这个过程是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之下进行,但这个“过程”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有效适应新常态,又如何推进经济提质增效?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正在做什么?带着这方面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及各方专家。

转型升级已成主旋律

增速放缓了、房价降了、通缩压力来了、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涌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了。这说的是飞速发展的中国吗?没错,这说的正是中国。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已经告别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步入更追求质量与效益的时代。2014 年,中国经济增速是7.4%。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7% 左右”。

数据显示,经济新常态正带来积极变化。简政放权促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客风潮”,商事制度改革后,到2014 年年底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146.7 万户。同时,中国发展环境日渐改善,一跃超过美国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转型升级压力,服务业迅猛发展。2014 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成为主引擎。“三高”行业弱了,环保、民生领域正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春节期间500多万人次出国游,消费上千亿美元;以往挤绿皮车返乡的农民工,纷纷乘动车、骑摩托回家。

“以今日中国经济之实力,再来一个4 万亿经济刺激都不是一件难事。经济新常态恰恰表明中国在‘经济应该是什么和为什么’上弄清楚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民间金融协会理事长李秉记告诉记者,“经济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而不是片面的财政货币刺激。依靠财政宽松货币‘放水’固然能维持一时的经济高增长,依靠廉价劳动力为世界打工也能换来国际贸易顺差,但这不是持久之计。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挤泡沫的过程。”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往往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内在动力不够。现在看到了问题,应该更早觉悟。如果按照原来的跑道跑,跑得越快可能偏离越远。”今年3 月9 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吉林代表团会议时这样强调。

想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要正视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新誉集团董事长周立成坦言,在他看来,新需求、新压力、新机遇正在慢慢成为新常态。“多元需求的新常态已经形成,随着人均GDP 的提升,需求从简单的住行,进入更高阶段,特别是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医疗健康养生需求、生态环境诉求等。”同时,他强调,多重压力的新常态亦已形成,包括资源环境倒逼压力,人口老龄化压力,地方债务压力,企业资金链、担保链、债务链压力,产能过剩压力,“这都是我们新常态下亟须应对和化解的。”

这种“应对和化解”绝非易事,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梦兰集团董事长钱月宝表示,新常态下,下一步需要更多靠创新驱动,而不是靠投资、要素驱动发展。创新,传统产业要创新,例如从百货到电商,通过电商开拓物流,这也是创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新兴产业更不用说,电子产业、环保产业、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都要创新。创新成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关键技术要靠自己,要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全国人大代表、亨通集团党委书记崔根良指出,要鼓励原始创新,营造自主创新的机制动力;鼓励企业精耕细作、精益求精,推动中国产品的品牌和质量提升。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将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常态。

周立成、钱月宝、崔根良等多位代表告诉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所传递出的“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等方向,意味着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主旋律,主动作为才能锻造中国经济更强的韧性、更大的潜力、更广的空间。

转型是共性 如何转是个性

代表们同时也指出,“新常态”是宏观的总趋势,具体到不同的空间有很大差别。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经济发展新常态归纳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九个方面的趋势,这些趋势具体到不同的空间有很大的差别。转型升级调结构的过程从国家层面来看还需要统筹区域间的差异化发展。从经济要素讲,发达地区在产业结构、整个发展质量,都会领先西部。协调发展更多在公共服务上要加大投入,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需要不断缩小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差距。

“适应新常态,不存在统一的发展模式。”代表们强调。李秉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新常态”不可能是一样的,一样反而会有问题,因为原来的“旧常态”就是全国各地都一样,以GDP 为唯一标准的,不顾环境承载能力的掠夺式的破坏式的一种增长模式。

李秉记认为,我国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在过去几十年发展一直相对较快,现在“新常态”下经济速度或将放慢一点,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仍然滞后,即便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可能还得保持一定的速度。

“从宏观而言,投资带动经济的效果确实在逐步缩小,但是具体到不同的空间结论是不同的。”李秉记表示,“基础性投资、公共性投资不是由资本回报率来决定的,而是根据社会需要决定的。目前,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互联互通不健全。尽管东部地区投资拉动经济的作用在下降,而中西部的基础性、公共性投资还是亟须的。”

在投资需求方面,东部与中西部的情况不同;在处理化解产能过剩方面,东中西部也有不同。李秉记说,“化解产能过剩是属于‘新常态’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处理产能过剩带来的后遗症,一方面是加大出口力度,另一方面是安排退出。”

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在适应“新常态”过程中,如何规避“新常态”带来的风险,怎么有序地安排好新旧交替,考验着各地各级政府。李秉记表示,退出可能导致工人“下岗”和失业、造成企业的破产,进而产生银行不良资产,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是不小的难题。而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如何承接好产业转移,也是很大的考验,并非所有东部地区的产业都适宜转移。

“当然,各地情况不同存在差异,但应共同看到机遇,市场化改革以及开放力度的加大,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融,都将带来新的机遇。”李秉记表达了抓住这些机遇对于走好新常态这条路的重要性。“针对新需求,拓展新空间。”在李秉记看来,既要看到成为新常态的那些需求,又要迎合这种新需求而主动出击。要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在推动区域之间产业协同融合、加快对外开放、深入挖掘内需潜力等方面下功夫。

地方积极作为引领新常态 推进经济提质增效

李秉记向记者表示,国家提出引领“新常态”就是要求也希望各地方能够在理解“新常态”的基础上、在适应“新常态”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本地实际,引领“新常态”,而不能按照“旧常态”的思路去引,也不能一窝蜂地不切实际地都去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

李秉记强调,找到适合本地的新的发展模式,需要各级各地方有一个积极作为的心态,不能认为新常态就是慢,新常态就是不作为。

很多省区已经开始着手“新常态”转型了。比如,地处东部的浙江。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告诉记者,“浙江提出建设‘美丽浙江’,是认认真真的。浙江2014 年淘汰了1500 家企业和1 万多家小作坊,影响浙江GDP 达1.5 个百分点。落后产能淘汰后,节约出的环境、能源、土地,可以发展更高层次的产业。”

“走出去是转型升级,创新是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也是转型升级。”据了解,目前,浙江省水晶行业、制鞋行业、落后运动鞋、制袜和童装行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取得很大进展。浙江还提出“机器换人”,把劳动力节约下来发展电商和服务业。

“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生态、旅游、养生、环保、健康、生产性服务业、信息经济都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傅企平介绍,对于大多数市场行为的投资,浙江省政府主要提供政策引导,以解决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

“ 市场能够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放手让市场去做,像阿里巴巴搞‘双十一’,都是很好例子。政府要在市场起不到作用的地方起保障托底作用。”傅企平说,“浙江的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都靠自己在市场上发现商机,对浙江而言,这是骨子里的东西。”

傅企平说,浙江现在在大力助推新兴经济、以及发展100 个小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去年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乌镇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政府正在为小镇提供公共服务,使交通可达、环境宜居、基础设施过硬。“浙江市场经济比较活,明年新常态有压力,但只要把握得好,压力不会很大。转型升级组合拳,不在于一时的GDP,而在于真正提高效益。”

地处中部的湖南省提出了“三量齐升”的策略,三量即总量、增量、质量,就是在经济发展中同时重视这三个方面。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党支部书记向平华说,“这既符合湖南的实际,也顺应了‘新常态’的要求,经济发展不光是拼速度,还要重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人均收入水平和老百姓的幸福感的提升。”

向平华表示,在“新常态”下,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依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主要是考虑就业问题、产业升级问题、城镇化进程问题等。以湖南省为例,湖南作为人口大省,城镇化率又相对偏低,还是需要较高的经济增速和相当的投资规模,来拉动就业、产业转型和城镇化。

“国家‘两型社会’的建设和现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为湖南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也给湖南提出了较高要求。”向平华说,“幸福感的增强,不仅需要蓝天、白云,当然还得有经济收入的增加,因此,经济发展仍然得依靠GDP,不过依靠的是绿色、生态、环保、‘两型’的GDP。”

地处西部的新疆也加快了“新常态”脚步,过去经济增长靠“一黑一白”即石油和棉花来带动,石油工业污染环境、恶化生态,棉花种植属于高耗水农业,在水资源匮乏的新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想而知。而且采出来的石油和摘下来的棉花都运往内地和国外,对于创造疆内的就业,效果很有限。现在,新疆已经开始着手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纺织、服装产业,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刘新胜表示,“林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纺织业和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轻工业,比起之前的‘一黑一白’也算是一种‘新常态’,起码可以有效解决本地就业问题。”

新常态还需深化改革 加速助推

在采访时,多位代表都和记者提出了应对新常态和自身行业相关的“解决之道”,但更多的是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速助推”。政府在新常态之下应该做些什么?深化改革成为代表们的一致呼声。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许振超认为,我国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相对匮乏,这已经成为新常态下制约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瓶颈。“如果没有一支结构合理、知识全面、技能扎实的产业工人队伍,‘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将会非常困难。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我国高级能人才蓬勃发展。”

李秉记强调,“政府应积极引导发展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优化人才发展和创业环境,推动市场竞争由价格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他强调道,“政府对产业创新转型的引导加速应继续成为新常态。”

周立成告诉记者,中国正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企业走出去后,面临的最大困难和挑战就是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中国企业要成功走出去,需要很多部门的支持。建议国家出台应对办法,支持中国企业公平“走出去”。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国家也要制定多元化统筹机制,以便各地有序推进,形成合力。

同时,代表们还一致认为,体制机制的创新实施也需要成为新常态。特别是多个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在加快审批体质改革的基础上,推进能源管理体制、资源要素配置机制、价格管理体制、市场化融资机制改革,加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标准制定和推广,加快自贸区试点和经验推广等。多位代表对记者表示,“通过体制创新同样重要,可以为新常态拓展空间,促进活力。”

全球关注中国经济新常态

在全国人代会后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历来被视为中国向世界释放最新改革信息、世界深度了解中国的窗口。3 月22 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 年年会开幕,经济新常态成为今年论坛“热词”。来自19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 位境外官员、权威专家、跨国公司巨头与300 多位中方代表齐聚北京,聚焦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

“新常态要有新思路、新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开幕式上指出。张高丽强调,“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的新活力。”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告诉记者,“新常态下,中国有主张、有作为、在行动。中国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适应环境作文800字

全文共 1221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我热爱地球,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

在四野飘香的花丛中,我和蝶儿一起嬉戏、欢笑;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我与小鸟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迈着轻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雾霭缭绕着、白纱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着花草的芳香,

欣享着阳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这如痴如醉的梦幻里;夜晚,我坐在稻谷飘香的农家小院里,仰望着璀璨的星空,聆听着蝉鸣嘹响,蛙声如潮,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王国。春天,我坐在牛背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听那牧歌婉,牧笛悠扬。

夏天,我坐在小船上,任双桨拍打着那碧绿的湖水,

看海鸥轻盈地掠过辽阔的湖面;秋天,我站在树下,凝神瞩望着那金黄的叶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我站在窗前,欣赏着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飞舞。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

曾几何时,人们面对看似永远流不尽的水,肆无忌惮的让它流淌,荒废。我曾经看过这样一组数据:“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出国留学网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看到这,我惊呆了,万万没有想到,水也是如此的少,不禁看了看手边上的水杯,“这水,难道就要离我而远行了吗”我在此呼吁全社会,“没有了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

曾几何时,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咎由自取,使人类濒于困境。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98洪水年的沙尘暴,其实,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

曾几何时,人们乱捕乱杀,使人类的朋友惨遭涂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从大学生的伤熊事件到愚人们的疯狂捕猎,人类是否也将要把枪口对准自己?切记,保护动物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

曾几何时,战争的爆发,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满目疮痍。炮火对植被的破坏,核辐射对生命的摧残,尽管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已经散去了半个多世纪,可那里依然还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见,和平是全人类绿色环保的重要前提。

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要落到我们跨世纪一代的肩上。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地铸起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生存压力下的适应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学家对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考察之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最近100年来,许多高山上的植物品种正在增加,许多山底牧场上开放的花已经开到了海拔2000米的高山雪带上,而原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带向更高高处攀登。植物学家研究了有关科学文献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这些适宜在低气温环境里生长的植物为了寻找适宜的温度,不得不向更高的山上“攀登”。植物学家还发现,它们的生命力要比以前还强盛得多。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许多植物对自然界都有灵敏的反应,并且不断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如干旱可让植物的根深扎于泥土中,风力大的地区的植物长势更牢固。生长快的植物材质松软,生长慢的植物材质坚硬。

植物的生命如此,人也一样。一个有成就的人往往要比一个普通人经受的痛苦多。很少有人能花很少的代价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适应环境800作文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不知道为何,有些东西就是无法改变。也许,是因为还没有找到真正的梦想。也许,还在追求那永远不会有的完美。

我们曾虚荣过,幻想过,为狭隘的目标奋斗过。待到重新回头看时,觉得很多事情都云淡风轻了。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会在未来走的更加好。因为抛弃了不必要的包袱,生活才会更美好。

人生如此短暂,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的生活呐。有太多的事情要你去做,有很重要的人等着你去珍惜。不要回头看,前面的世界才更精彩。

你不能控制他们,但你可以掌握自已。走自己的路,纵然很崎岖,纵然很陡峭。但要依然勇往直前。

谁也没有控制你命运的权利。纵然会困难重重,伤痕累累,但不要犹豫,不要后悔。因为在回首时,你可以指着那条尽是痛苦和泪水的路,大声地骄傲地说:看,这就是我自己走出来的路!

你不能预知明天, 但你可以把握今天“森林中有一个分岔口,我愿选择脚印少的那一条路,这样我的一生会截然不同。”

一条路走的人多了,总会弄得泥泞不堪,总会弄得尘土飞扬。为何不换一条路走走,也许一切将会是另一种样子。把握自己的今天,那么明天绝对会更好。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对生活微笑,那么生活也对你微笑。让我们的心不再压抑,让它解脱吧。让自由的心灵飞翔,去迎接那绚丽的阳光吧!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和千万人相遇,和千万人相离,生命中寻找一个能够真识相伴的人。真实信任的朋友,就是幸福。无论任何时候,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但都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在等你回家。有这样一个人,能够宽容分享你的一切快乐和悲伤,能够看见你的坚强和软弱。这是心灵的慰寄,能不幸福?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已。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已。因为年轻,所以会经历一些事情,如爱情,如友情。

没有人能够永远快乐幸福的过每一天。没有人能够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坚强和软弱。让你成熟的,是经历与磨难。让你幸福的,是宽容与博爱。让你心安的,是理解与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市工商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作风建设大会精神,以“作风建设集中整治月”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转变作风、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这个大局,勇担新使命、迎接新挑战、适应常态展现新作为。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一流的业绩,全力塑造工商部门崭新的社会形象。

一是在推动改革上展现新作为。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契机,以服务邹城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立足职能,完善措施,进一步推进“先照后证”的落实,协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快清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让企业更便捷地领到“身份证”,更顺畅地办理“资格证”。积极探索实行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最大程度地实现便利化,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建立完善集受理、审查、核准于一体,权责统一的注册官制度,积极探索电子营业执照。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和活动空间,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努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是在服务举措上展现新作为。优化提升工商窗口服务,科学设置登记窗口,优化登记工作流程,保障登记工作便利化的实现。按照“三快”“三办”“三零”“六无”的窗口服务目标要求,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工作的质量。重点做好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新兴业态,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等新产业的注册登记服务工作。积极服务全民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支持科研人员、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各类群体自主创业,推动“个改小、小改规、规改股”。年内,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均增长16%以上。

三是在职能监管上展现新作为。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思路、创新的举措,不断提升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力保市场交易安全、市场秩序稳定。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严厉查处虚假违法广告,严厉打击传销和严格规范直销。保障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促进市场主体充分竞争、公平竞争、有序竞争,为实现全市经济发展目标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四是在作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深入开展“作风建设集中整治月”活动,矢志不移践行群众路线,弛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凝神聚力服务经济发展,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引领服务发展新常态,展现新作为。突出重点抓整改,着力打造作风过硬、敢于担当、务实苦干的工商干部队伍。制定出台了《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集中整治月”活动的实施方案》《配档表》《考勤规定》等文件、制度,局“政风行风纠察队”负责实施办公室、监察室、人事科“三位一体”的督查考核办法,坚持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部门负责人主体责任相结合,突出领导带头作用,强化责任追究和结果运用,切实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适应新常态心得体会

全文共 2757 字

+ 加入清单

实践每前进一步,理论创新就要跟进一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和主线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是我们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精髓要义可概括为十个方面,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平语十论”。

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鞋子论”。走什么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命题和实践主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知道”,并强调“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鞋子论”的提出,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道路自信,展现了我们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决心,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认识。

二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论”。目标就是前进的方向。目标明确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通过“中国梦”这一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又极具感召力和群众基础的科学概念,把我们的理想和目标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任务、总目标的认识。

三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的“全面论”。 对怎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和回答,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发展新的阶段特征,因势而谋,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谓之“全面”,是因为当前改革发展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涉的“急险滩”,必须全面统筹考虑、协调整体推进,下“全盘棋”、打“整体战”。“全面论”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准确概括,为我们推进伟大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引。

四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的“逻辑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善于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特征,抓住并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反映,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客观环境。并强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逻辑论”的提出,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体现了我们党清醒把握当前形势和使命的能力,展现了党中央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决心。

五是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时态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并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等。“时态论”的提出,表明了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深化了我们党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更高起点进行“改革的改革”增添了动力和活力。

六是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保障的“防线论”。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和可靠保障,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并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等。“防线论”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必由之路的深刻领悟,体现了党中央致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追求,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方略的认识。

七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扣子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稳定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价值观的养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各族人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等。“扣子论”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表达,形象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彰显了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政治定力。

八是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的“源泉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安身立命之本、治国理政之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靠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等。“源泉论”的提出,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坚持与人民同命运共呼吸的为民情怀,彰显了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立场。

九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过硬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只有从严治党,才能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共产党人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坚持补足精神之“钙”,坚持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等。“过硬论”的提出,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表明我们党直击积弊、扶正祛邪的坚定决心,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念的“共赢论”。和平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实现共赢是改革发展的取向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该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等,同时,他倡导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发起成立亚投行等,并强调“一带一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共赢论”的提出,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智慧,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大国的使命和担当,彰显了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的自觉和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76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人员要适应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当前,审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挑战期、转折期,新形势、新任务和外部大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审计工作在功能定位、职责范围等方面也出现了趋势性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审计干部必须迎接新挑战,增强免疫力,服务新发展,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用新理念、新方法、新作风、新作为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积极推进各项审计工作创新开展,奋力展现“新作为”。

新常态要有新认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新常态的认识和判断上来,提高对新常态的认识,增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性,这是做好审计工作、适应“新常态”的前提。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在哪里、常在何处、有何特征,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作为国家资产和人民利益的“经济卫士”,审计干部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我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准确把握,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审计工作新常态,准确把握审计定位和审计职能,加大审计力度,强化审计监督,积极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

新常态要有新思路。置身时代大潮流,面对发展新常态,创新才是推动审计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面对新常态,审计干部要用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来认识和把握审计工作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变化、新特点,主动研究新情况、接受新观念、创新新思路。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努力使审计工作焕发勃勃生机。要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手段,科学审计方式,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创新电子审计技术,积极探索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措施和途径,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资金、重点人员等的审计监督,为实现“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的全覆盖,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打造更多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精品项目”。

新常态要有新作为。在新常态下,审计干部要强化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主动而为,强力而为。要进一步提高勇于担当的自觉性,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做敢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将责任扛起来,将工作做起来,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作为工作态度和工作目标,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找准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钉钉子”的精神强抓审计质量,用实际行动和务实作为迎接经济社会的新常态、审计监督的新挑战,真正做到“戴着乌纱想事,揣着乌纱干活”,真正把领导的重托、群众的期待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适应新常态,贵在主动。主动才能把握先机,主动才能大有作为。我们审计干部必须要深刻把握新常态下审计工作新规律,主动适应“新常态”,牢固树立新思维,努力增强新本领,奋力展现“新作为”,为“十三五”审计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

全文共 1177 字

+ 加入清单

2月15日上午,区统计局组织召开全体干职工会议传达贯彻全区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局党组书记、局长颜尔新同志领学区委书记刘洪福同志在全区三级干部会议上题为《坚持法治引领 奋力转型升级 加快建设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的主题报告和卢区长的总结讲话精神。要求全局干职工要统一思想,强化责任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工作部署,抓好工作落实,全力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统计改革。全力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和创新,按照国家和省局全面深化统计改革部署,推进核算、就业、投资、能源和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统计改革,抓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双轨制”运行。认真做好三经普数据发布和资料深度开发利用工作,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准备工作,扎实做好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等专项调查。

二是大力推进依法统计。健全统计普法长效机制,通过统计开放日、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推进依法治统,坚守统计“四条红线”。切实履行统计执法的主体责任,集中组织开展2次统计执法检查和巡查,完善统计数据核查制度,开展经常性核查和针对性核查,进一步规范统计秩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三是着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加强统计业务培训。以乡镇统计办和“四上”企业统计人员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基层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扎实推进统计诚信企业创建活动,继续深化整体推进县级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成果。强化源头统计基础,加大基层统计台帐、原始基础资料、统计网络的规范和完善力度,细化统计业务流程,推进统计业务工作规范化。加强部门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定期召开部门统计联席会议。

四是全力打造现代化服务型统计。主动对接新常态对统计服务提出的新要求,持之以恒地开展统计优质服务。充分发挥政府综合统计职能,切实加强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的过程监控,认真抓好月度、季度和年度动态监测预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确保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密切关注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党政决策提供有见解、有举措、可操作的参考建议,打造一批统计服务精品。继续做好《夷陵统计月报》、《统计专报信息》、《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等资料的编辑工作,着力建设面向统计用户、面向统计基层、面向调查对象的现代化服务型统计。

五是切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围绕“四风”问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工作。严格执行廉洁从政有关规定,牢固树立自律、底线、红线意识,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履行党组主体责任、主要领导第一责任和“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制度。强化机关内部管理,巩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以人为本,创造适应人的教育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设计迪斯尼游乐园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格罗佩斯,在设计游乐园的路径时受启发于一位葡萄园主老妇人,这位老妇人因缺少劳动力而让买葡萄的人到园里自己摘葡萄。于是,他让工人在游乐园所有的空地上都撒上了草种,不几天小草发芽了。格罗佩斯让游乐园提前三个月对外开放。一开始,因没有路,游人不敢走,格罗佩斯告诉游人,在游乐园里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没有任何限制。于是,几天过后,草地上清晰地呈现出被人踩出的优雅自然的小道。这些小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宽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格罗佩斯就让人沿着人们自然踩出的痕迹修了路。因为游乐园的路径设计既和谐自然,又满足了游人的需要,尊重了游人的自主选择,因此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并且感触很深。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有谁能够像格罗佩斯那样,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大多数教师唯恐学生走了歪路,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始终牵着学生不肯撒手,到后来活泼可爱充满创造精神的儿童都被我们“培养”成了统一标准的“老实”“听话”的学生。实际上,过多的束缚,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只能压抑学生的天性,只能阻碍学生健康的成长,而“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能令其茁壮成长,趋向完美。教育必须是而且只能是适应人的教育,而不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我们要学习格罗佩斯“以人为本,顺其自然”的思想,让教育适应学生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有关适应环境

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时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当今社会,在评价人的成长因素时,大多评价者会不约而同的提到人内在因素对成长的影响,有一种“内心强大,啥也不怕”的感觉。但是,外界环境真的那么无关紧要吗?否!外界环境的好坏,恰恰是影响人的心态与健康发展要素。正如小鱼在鱼缸里长不大,那是因为狭小的空间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而放到大水池中,小鱼就成长为大鱼,那是宽松的环境,为小鱼的成长提供了长大的空间。所以,环境因素对人的成长,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化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自然界这个大熔炉中,生物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适应,只有适应,才能更好生存下去。正如狼一样,在野外,它们总是充满好奇心,不断体验,去发现食物,顽强地活下来。而如果在人们喂养照顾中,狼会成为逆来顺受的宠物,慢慢退化了它的适应性机能。所以,生物都会向着生存方向成长。纵使现在有很多人批判现实制度,但他们依然生活在他批判的世界里,不也是一种适应吗?《进化论》告诉我们,无论动物植物,还是人类,不适应环境,就要灭种灭族,所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不可小视。

适应环境,但不影响人们改变环境。人类适应环境不是生存的目的,改变环境,使之美好,并与之和谐共生,才是最高的境界。天下才有一石,独占八斗的曹子建,放荡不羁,一介书生的王子安,亦或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他们以现实为出发点,力主去改变某些不适应的社会现实。林和靖需要一种“云破月来花弄影”的优美境界;李白高歌“夕阳残照,汉家陵阙”的悲慨壮丽;秦少游苦吟着“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迷惘与惆怅。这些仁人志士,都是梦想着建立一种美好的家园而孜孜以求地探寻着,摸索着。

由此看来,环境对人影响巨大,人可以按照理想去改变和追寻美好的环境。

心有梦想,在改变自己中改变环境。一个很沉默少言,不引人注意的人,他在别人的眼中不算聪明,身体弱小的他怎么也无法让人看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当一位教授讲了一堂课,并告诉他们一个名叫哥德巴赫的人提出的伟大猜想时,他被吸引了,立志要解决这一猜想,摘下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在别人都当玩笑取乐时,他却深深着迷了。尽管他体弱多病,但他依然废寝忘食的学数学。在其他同学还碌碌无为时,他成为了离这颗“明珠”最近的人,他毫不犹豫地伸手摘取。德国数学家克莱因称赞他“你移动了群山。”他就是陈景润,一个传奇的人,一个给一代人以信心和巨大鼓舞的人。他没有受条件不好,住房不好,研究环境不好等外界的影响,以巨大的热爱之情,改变了自己的同时,也改变了世界。

朋友,是鲲鹏,就要展翅高飞于九万里高空,自由自在翱翔;是骏马,就要奔驰在辽阔的草原山岗,驰骋疆场;是奇才,就要及早地历练自己。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利用环境,造就自己;改变环境,造就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应该茁壮地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心得体会

全文共 14779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4年全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部署2015年任务。下面,我代表省局党组讲几点意见。

一、激情奋进,争先竞位,2014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4年,全省系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同心协力推改革,克难攻坚强监管,有力维护了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大局。我省食品药品安全公众满意度达到73.5%,比上年提高了3.42个百分点。可以说,成效比我们预想的好,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今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一)机构改革蹄急步稳。全省系统抢抓机遇、科学谋划、上下联动、协力推进,我省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处于全国前列。监管体系基本建立,省政府成立新的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形成了对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工作的坚强领导和综合施治格局。省、市、县、乡四级监管机构改革到位,95.3%的乡镇(街道)监管所挂牌运行,成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前哨;监管力量得到加强,有些地方还配备了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县级检验检测平台正在整合,35个县(市)出台了整合方案,武穴等12个县市挂牌运行;保障措施逐步强化,大多数乡镇监管所落实了办公场所,有了基本的办公设施设备,一些地方为乡镇监管所配备了执法车辆,制作了执法服装。绝大部分地方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点民生工程。

(二)制度规范密集出台。根据改革后规章制度亟待健全的实际,出台了20多项制度,其中不乏破冰之旅,《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兜底监管的意见》、《湖北省互联网交易及信息服务不良行为记分管理办法》、《流通环节食品经营户记分制管理暂行办法》、《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退出与责任人员禁入规则》等制度规范得到了国家总局高度认可。各级适应职能转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适应职能整合,填补制度缺失;加大立、改、废力度,清理规范性文件;适应规范执法,在统一执法依据、统一监管标准、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执法服装和标识等方面取得进展。

(三)日常监管直指问题。以试点破解问题,开展“三个一”监管、餐饮量化动态等级外置化公示、药品零售分级分类管理、餐饮安全强制保险等试点工作,示范引领作用彰显。以电子监管追溯问题,全省近三分之一的食品经营户进入食品流通电子追溯系统,备案供货商10多万家,备案食品80余万种,使潜在的问题无所遁形、过错的责任无可旁贷。以风险监测锁定问题,加大食品药品抽验力度,突出农村食品市场专项等“靶向式抽检”,筛查问题产品,发布质量公告,支撑行政监督;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我省疫苗上市后监测工作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现场检查,为中国疫苗国家监管体系整体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再评估作出了积极贡献。以实施新版规范“淘汰”问题,推进新版药品GMP、GSP实施,19家药品生产企业未通过GMP认证被责令或自动停产,41家药品批发企业未通过GSP认证被责令或自动退出市场。以严查重处纠正问题,强化抽检不合格产品后处理,严肃处理违法违规企业,曝光严重失信企业,吊销一家严重违法企业的《药品经营许可证》并被列入药品安全“黑名单”。

(四)稽查办案态势强劲。全省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1994件,比上年增长150.29%,其中,查处国家总局督办的案件6件。特别是湖北“5.13”系列重大制售假药案、宝和信国际贸易(武汉)有限公司伪造卫生证进口“喜宝”奶粉案的成功破获,得到梁惠玲副省长的肯定和批示。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执法办案工作机制,上下一盘棋,合力凸显。狠抓专项整治,整肃市场秩序。开展铲除制假售假黑窝点“利剑行动”、医疗器械“五整治”行动、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行动、规范中药生产经营秩序专项行动、打击非法经营冷冻肉制品等专项整治行动,铲除食品制假售假窝点457个。构建跨部门联合办案及行刑衔接机制,与公安等部门联合办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15人,批捕55人。建立投诉举报激励机制,发动群众参与监管,推进全省12331投诉举报系统一体化建设,全省系统共受理投诉举报8271件,同比增长370.2%。

(五)宣传引导及时有力。加强正面宣传报道,与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荆楚网联合开展“食品安全荆楚行系列报道”,“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进行时”“湖北深化食品药品行政审批改革”等一批重磅报道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全省系统在中国医药报刊发头版头条稿件15个,在各级新闻媒体刊发稿件3000余篇,“监管好声音”持续传播。各地立足自身特色组织的专题报道、电视专栏、宣传海报社会影响力大,受到群众喜爱。加强舆情监测和应对,有效处置涉及我省食品药品安全的舆情 23起。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全省建成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5000多个,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农村村委会全覆盖。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宣传月”等宣传活动,有力推动了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

(六)服务发展更加主动。承办“华创会”国际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论坛,成为华创会品牌项目。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综合服务平台,牵线促成多家企业落户湖北。我省获得国家药品技术转让审评工作授权,药品文号转移顺利推进,助推了企业转型升级。深化行政审批“三集中”改革,自2012年11月以来,省局已经五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累计取消2项,下放12大项32子项。省局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各地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多证合一”,取得良好成效。优质服务催生了产业发展之花,全省食品医药企业数量增多、体量增大、体格增强,呈现勃勃生机。

(七)“两个责任”明显加强。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省局党组制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切实开展执纪监督问责,严肃纠正“四风”,扎实开展“再监督”试点工作,制定权力清单、程序清单、监管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对3个市局、2个县局和2个检验所进行“一函双发”,2人被撤职,3人受党纪政纪处分,5人接受批评教育。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组织31次企业审评核查回访,3次执法质量回访,2次行政处罚案件回访,责令4个单位进行整改。加强对各市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督导,上下联动整改了一批作风方面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也存在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一是法规仍有空白。针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和小副食的地方性法规还未出台,治理“四小”缺乏法律武器。一些重要监管领域、重要监管环节方面的配套性制度尚未出台,全过程监管制度链条尚未完全合缝。二是力量仍显薄弱。各地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呈现不平衡的特点,有的地方徘徊观望,畏难不前,在人员编制、执法装备、队伍管理等方面投入保障不够,“兵不强”、“马不壮”、“粮不足”等问题突出。三是手段仍然落后。食品药品产业蓬勃发展,新的组织形式、新的发展业态、新的经营模式不断涌现,而监管方式相对单一、监管手段较为滞后。四是能力仍待提升。尽管开展了大规模培训,队伍战斗力有了提高,但与承担的职责相比,队伍素质、监管理念、监管方式、执法水平等仍然不够匹配。五是作风仍需改进。少数同志对“四风”存在侥幸心理,自我约束不严,工作得过且过,缺乏担当进取精神,对上敷衍应付,对下推诿卸责。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深入分析,找准根源,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加大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力度,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

二、谋时而动,乘势而上,准确把握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常态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食品药品监管判断发展大势、进行战略布局、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基本前提。我们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自身发展规律,全面认识新常态,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趋利避害克服新常态带来的新矛盾新问题。

(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新常态”使我们面临强化监管使命、提升治理能力的新机遇新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食品药品监管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和政府对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给我们履行职责使命提出新要求。一方面,食品药品安全兹事体大将是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食品安全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关系中华民族未来”,“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国务院领导反复强调食品药品安全“兹事体大,不可不察”,“决不能再出大的问题”。强调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是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应有之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提出新要求,强调要“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惩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逐年递增,在政府工作部署中的权重不断提高,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实事来抓的立场和决心更加坚定。另一方面,社会各界空前关注将是新常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对健康、幸福指数追求越来越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成为高度敏感领域,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媒体炒作的焦点,舆情事件爆发的沸点。监测显示,2014年涉及我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较大影响力的负面舆情事件15起,共爆料10起食品安全类敏感舆情,较有影响力的负面舆情逾300条,涉及我省系统微博讨论量为5401条。从去年多起舆情来看,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爆发后,公众习惯性地质疑监管不力。这表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呈现全民关注和高度期望的态势。

党和政府的关注之重,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之深,加重我们履行使命的责任感;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的全面到位,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建成,为我们有效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我们肩负的任务更为繁重,严厉的追责和问责将带给我们新的压力。我们要珍惜改革成果和机遇,善于借势、用势、造势,将党委政府重视和社会关注之势转化为改革进取之力,将责任风向之势转化为督办落实之力,将合力攻坚之势转化为齐抓共管之力,在新起点上谋划新局面,在新机遇下展现新作为。

(二)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全面推进的“新常态”使我们面临强化法治理念和规范监管执法的新机遇新挑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揭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新篇章,给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监管制度体系,提高依法监管能力提出新要求 。一方面,食品药品安全依法治理将强力推进。 随着依法治国和法治湖北战略的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迎来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的历史发展期。国家层面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已经进入催生阶段,今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即将出台,这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坚强的制度遵循和法治保障。以严格执法为重点的法治监督将全面展开,国家总局和省局两个层面将着力完善规则,推动地方食品安全立法和制度建设;保持打击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强化从业者的规则意识,督导企业遵规守矩将更严厉;监管职责、执法标准、执法评估、责任追究将进一步强化。这对我们运用法治思维,加快构建良好的食品药品监管新秩序,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既是机遇,也是考验。另一方面,规范基层执法行为迫在眉睫。作为执法主体,我们有的监管人员执法观念偏位,职业道德欠佳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同志依然迷恋过去有些部门砸“摊子”、踹“炉子”、搬“柜子”、收“票子”,搞粗暴性执法、随意性执法、选择性执法的那一套不良做法;有的服务态度冷漠、办事效率低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群众反映强烈。个别地方还存在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近年来,我们虽然持续开展监管执法行动,但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要求来衡量,查处速度、遏制程度、惩处力度和震慑强度都有不小的差距,一些法律制度在不法经营者眼中,仍然是“纸老虎”、“稻草人”、“橡皮泥”。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是法定的执法部门,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谋时而动,乘势而为,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工作,着力在培养法治思维、筑牢法规体系、开展法治宣传、转变治理手段、保持执法高压、建设过硬执法队伍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实现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的现代化,努力实现监管执法行为的规范化。

(三)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新常态”使我们面临服务产业发展、实施科学监管的新机遇新挑战。

省委、省政府决定我省明年经济工作继续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这给我们服务发展、监管提档升级提出新要求。一方面,重大战略实施为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提供了新契机。我省实施“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食品医药产业已成我省支柱产业,伴随产业和企业强大,行业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将显著提高,这为我们推进大数据管理,强化风险管理,实施科学监管提供了有利条件;各地开展“五城同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食品安全放心城市) 活动,全面提升人们的文明诚信修养,大力改善环境卫生面貌,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药品“散、乱、差”状况提供了重大机遇。另一方面,产业发展竞争给食品药品安全带来了新风险。我省食品药品产业体量大,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质量管理水平不高,依法自律意识不强,极易引发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我省食品药品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并存,生存压力势必影响到企业的诚信守法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从而出现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随着健康消费需求增加和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刺激,我们监管的“四品一械”将出现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产业组织方式也将出现生产经营小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将形成新的风险形态和类别,对我们传统的监管手段造成很大挑战。还要看到,一些人利欲熏心,违法犯罪出现了新花样。一是流窜性更强。制假造假由过去主要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逐步“转战”扩散到城区偏僻的厂房或住宅区内掩人耳目,跨区域流动作案增多,颠覆了过去的一些规律性认识。二是隐蔽性更强。随着网络交流渠道日益增多,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注册门槛低、转移性强、私密度高等特点使交易穿上“隐身衣”,增加了打击难度。三是欺骗性强。作案手法趋于智能化、专业化,甚至利用高科技手段非法牟利,对监管和办案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食品药品产业是极具活力、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是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我们要强化服务意识,发挥好政府管理之“手”的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更大活力,培植支柱企业,打造产业集群,为湖北跨越发展贡献力量;要搭乘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要创建活动的顺风车,引导产业整合发展、规范发展、健康发展,特别要注重推动畜产品、水产品、乳制品、蔬菜、饮用水、粮油加工等走产业化道路,加强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可追溯管理,从源头上更好地解决监管问题,从根本上扭转农村食品药品监管难的格局。对“四新”模式带来的新风险,违法行为带来的新挑战,要科学判研,有效应对。

三、敢于担当,砥砺奋进,全力完成2015年食品药品监管重点工作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省机构改革全面到位履行职责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省局既定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第一年理关系、打基础,第二年抓规范、摸规律,第三年重治本、上水平,力争用三年时间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明显改观”总体思路,以法治思维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食品放心工程”为抓手,以监管质效提升为追求,以“两个责任”为保障,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规范监管工作,更加主动防控风险,更加注重基础建设,一年抓好几件事,几年干成一件事,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和监管队伍安全“两个安全”更好落实。关于今年的重点工作,省局还将专门下发工作要点进行部署,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以深化改革为驱动,加快完善全省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我省监管体制改革到位后,抓紧建立健全完善、严密、科学的治理体系,有效适应监管的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显得至关重要。按照国家总局建立机构体系、职能体系、制度体系和运行体系“四大体系”的新要求,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谋划和推进。第一,要把机构搞健全,有人做事。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明电〔2014〕17号、鄂政办电〔2014〕125号文件和全省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推进现场会精神,围绕乡镇(街道)监管机构建设、县级检验检测平台整合和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三项重点,着力打好攻坚战,力争上半年打通基层监管体制改革“最后一公里”,建立起上下贯通、权责明确、统一完善的机构体系,确保“事有人做、人有事做”。省局将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支持,给每个基层所配一套快检设备,部分所配一部手提电脑和一部摄像机等设施设备。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在全省构建以省级检验检测为支撑、市级检验检测为主体、县级检验检测为补充、乡级快速检测为辅助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第二,要把责任搞明白,各行其事。一是提请落实各级政府责任。要提醒和争取政府负好总责,将食品药品安全纳入民生工程,完善监管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目标考核,推进属地监管职责落地。省局将争取组织部门在省委党校对市州领导开展专题培训,就是要强化政府领导负责尽责的意识。二是主动落实部门责任。要履行好“食药安办”的职责,发挥好综合协调、牵头抓总、考核督办的作用, 明确食品药品监管与卫生计生、农业、工商、质监、粮食等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衔接程序,清晰监管边界,确保食品“从田间到餐桌”、药品“从研发到使用”全链条监管、无缝隙衔接,形成监管的整体合力。各地要配套组织业务和技术培训,提升能力素质,有效适应新形势下监管工作的需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履行好“监管服务、宣传引导、社会组织”职能,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推进“审、批、查”各单元业务有效衔接、互融互助,继续推进“多证合一”,提升监管与服务质效。三是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通过严格执法、完善质量安全授权制度、健全食品药品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等,倒逼企业落实“四个必须”:必须有安全承诺;必须有检验设备和检验能力;必须有追溯体系;必须有赔偿的自觉。四是推动落实社会和公众责任。出台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意见,发挥好行业协会监督教育功能,鼓励业界互相监督。建立行业风险交流机制,搭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了解行业动态,收集信息并破解行业潜规则。开展食品、药品消费环境评价,发布食品、药品消费安全指数,引导全社会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在社区、农村聘请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继续深化食品药品网格化管理。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中聘请特约监督员,构建社会监督网络。在全省建立一支不少于1000人志愿者队伍,经业务培训后参与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和打假活动,收集上报违法违规信息。全面推进全省投诉举报一体化建设,完善投诉举报呼叫平台,推行有奖举报制度。通过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热情,形成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各方监管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职能体系。第三,要把制度搞完善,按章办事。根据新机构、新职能、新队伍的实际需要,加快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制度的“废、改、立”和地方标准修订,健全完善食品药品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整合出一套适应新体制、有效管用、覆盖宽、约束严的制度标准体系,让各项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按章办事。要科学编制本地区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为下一个五年谋好篇、布好局。第四,要把机制搞顺畅,齐心管事。一方面,要把内部统筹机制搞顺。改革后虽实行分级管理,但不是各自为战、各管一摊,也不能把过去部门的矛盾转化成内部的矛盾,而是要释放改革的“红利”,建立上下左右政令畅通、步调一致、高效系统的内部运行体系。对监管各个环节的工作部署,对日常监管、集中行动、应急处置等不同的工作形态,加强统筹、整合、集成,促成监管力量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使用,避免重复监管、浪费资源、基层疲于应付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把外部协调机制搞顺。积极探索与周边地区,与食药安委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建立监管合作机制,延伸监管触角,形成纵向顺畅、横向协调、高效有序的内外运行体系,从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保障。

(二)以法治思维为引导,推动全省系统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是体现执政为民的窗口单位,应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监管的主线,强化法治思维,推动法治建设,定规矩、划红线。要自觉把法治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要领会好、落实好四中全会《决定》关于行政执法的要求,制定出台全省系统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监管的意见。会同政府法制部门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立法调研,待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颁布,迅速启动地方立法工作,争取尽快出台《湖北省食品安全条例》。二要强化法律法规学习。重点学习即将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掀起学习法律法规的高潮。三要根据省局公布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监管清单和程序清单,实现公正执法、阳光执法、廉洁执法。四要建立全省统一的食品药品执法制度和规则,推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保障执法工作的统一性、权威性和规范性。省局将今年确定为“监管规范年”,重点要在规范“两个主体行为”上下功夫,即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行为要做到资质规范、场所规范、技术规范、操作规范、记录规范和管理规范“六个规范”,行政主体执法行为要做到用语规范、程序规范、文书规范、手段规范、责罚规范和管理规范“六个规范”,建立起严格的监管对象和监管人员两条食品药品责任链条。今年,要开展好基层监管执法示范创建活动,继续组织在各市州开展承担一项食品药品监管试点、制定一个地方食品标准、抓好一个重点品种监管的规范执法试点“三个一”试点活动,形成一批有质量、有价值、可借鉴的成果。五是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紧密衔接起来,突出抓好大要案查办,建立案情会商研判、信息交流共享、联合执法办案、重要线索上报、案件移交移送、案件信息联合发布等机制,破除地方干扰,确保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到位。

(三)以问题导向为统领,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式方法创新。食品药品没有零风险。尤其是我们正处于问题隐患多发高发的阶段,风险隐患点多面广,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因此,我们一定要有风险意识,要有问题随时找上门来的紧迫感,不断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式方法创新,切实提高发现问题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要切实更新监管理念。有的地方总是害怕暴露问题,担心影响地方经济发展,明知有问题而有意规避。主动发现问题是功,要鼓励;刻意回避问题是过,要追责。要树立“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意识,注重抓早抓小,变事后监管为事前防控,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评估,找准每个环节风险关键点,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监测、风险防控和风险治理,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变低效监管为高效监管,变茫然监管为清晰监管,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遏制在萌芽状态,严密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第二,要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如何把好的理念贯穿于监管工作的全过程,各级都要拿出真招实策。招法之一,制定风险清单。按照风险类别和管理难度,实现省、市、县分级分类监控。招法之二,改变抽检评价。以“问题检出率”代替“抽检合格率”作为抽检考核评价及划拨经费的重要指标,旗帜鲜明地树起这个“风向标”,用好这个“指挥棒”,引导和激励各地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揭短亮丑”。招法之三,落实专项抽检。对不合格产品和企业,要曝光、查处、整改“三个到位”;加强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加强抽检结果分析运用,搞好风险评判。招法之四,开展专项整治。今年国家局统一开展“两超一非”、食品塑化剂、食品标签标识等专项整治,省局重点部署肉制品、散装白酒非法使用添加剂和中药饮品、中药提取专项整治,铲除制假售假黑窝点“利剑行动”转入常态,不再单独部署。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和产业情况,统计监管底数,开展更具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的专项治理,解决当地的突出问题。在专项整治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有什么问题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比如:武汉要重点解决冷冻肉质量问题,宜昌要重点解决白酒质量问题,襄阳要重点解决面粉质量问题,黄冈要重点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荆州、荆门、仙桃、潜江要重点解决大米质量问题等等,你这一块的产业大、流量大、消费大、辐射范围广,出了问题就是区域性系统性问题,要盯住这些重点抓整治抓规范。招法之五,坚持审、批、查、测立体防控。把事后查处、被动救火式的监管,转变为主动排查、预防为主的模式。改革和加强认证审批工作,加快推进新版药品GMP、GSP的实施;健全现场检查、问题核查、飞行检查、动态监督、随机抽检、明察暗访等立体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化妆品飞行检查;在大型企业推行风险信息报告和分析制度;加大食品药品违法广告的监测和核查力度,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研究制定湖北省药品聚集性预警信号处理规范,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招法之六,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动药品电子监管,推进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平台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实现科学监管、效能监管,逐步实现监管规范化、痕迹化和信息化。招法之七,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今年在药品领域率先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落实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曝光制度和食品药品抽检信息季度公告制度;积极推进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第三,要切实强化应急处置。把握规律,细化预案,做到有备无患。今年重点建立省、市、县同步预警与快速处置的协同工作机制,重点抓好先期处置、协调配合、信息发布、总结评估和服务保障等方面。督促指导食品药品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开展隐患排查、事故防范、应急报告等工作。加强舆情监测,高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妥善处置应急事件。各地要及时报告有关重要信息,不能把省局当“外人”。

(四)以示范创建为载体,全面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新年伊始,省政府高规格、大规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王国生省长亲自作重要讲话,对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作出部署,提出了力争在“十三五”末期建立完备的食品安全“十大体系”;群众对食品安全满意度达到78%以上;全省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指数明显提升的工作目标。全省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王国生省长的重要讲话,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严格贯彻落实“四坚持四不”的要求:一是坚持目标管理,不许打折扣。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汪洋副总理要求达到的“三有一无”目标,即:要有机构和足够的人员、有经费保障、有过硬的工作措施、在一定年限内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这是刚性要求,更是工作底线,决不能打折扣。二是坚持群众满意,不搞花架子。吃得安全不安全,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将社会认可、群众满意作为衡量“食品放心工程”建设成效的最终标尺。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食品放心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变各部门“关门建设”为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开门建设”,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话语权,接受公众的全面评价和监督,将建设评价机制由单一的“官考官”,变为“官考官”与“民考官”相结合。各地要结合实际开展第三方评价,评审结果要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决不能让群众满意度评价流于形式。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办几件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有影响、打基础、管长远的实事,不搞“花架子”,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三是坚持百花齐放,不唱“独角戏”。建设活动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用,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摸着石头过河。“食品放心工程”建设是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改革创新、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的过程。要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上大胆探索,着力探索政策激励机制、监管协作机制、保障投入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设工作决不是牵头部门一家的事情,我们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打好“组合拳”,着力营造食品安全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四是坚持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国务院把我省列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试点省份,是对我们的信任。食品安全城市示范创建工作,省食药安委已经下发了工作方案,武汉、襄阳、宜昌三个市作为先行试点城市,要按照要求,将社会认可、群众满意作为创建食品安全城市的根本标准,创建活动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了“创建”而“创建”。各创建市、县要时时紧绷食品安全这根弦,按照示范创建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强化任务落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对创建活动的规划指导、过程监督和工作考核。要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推动创建工作健康发展。创建活动要实行动态管理,能上能下,有进有出,干得好的、达到创建标准的就“挂牌”,创建后出现低于创建标准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就要“摘牌”,不搞终身制。通过示范创建,逐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继续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农贸市场和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县、示范街、示范企业、示范单位以及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明厨亮灶”等省级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动态管理,巩固提升各示范单位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为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夯实基础。

(五)以宣传引导为激励,不断凝聚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正能量。我们的工作和我们这个系统容易成为热点、焦点,将是新常态。要宣传和落实好省食药安办、省委宣传部、省网管办、省食药监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意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阵地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要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上下功夫。舆论氛围好不好,关键在引导。要更好地唱响主旋律、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准确解读食品药品监管政策措施,理性分析监管工作焦点难点,提高宣传报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要在扩大新闻宣传覆盖面上下功夫。建立覆盖报刊、广播、电视、新兴媒体在内的食品药品监管新闻宣传大格局。把网络舆论工作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发挥微博、微信、社交网络和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的优势,研究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让更多主流舆论和正面信息上网传播,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要在提高舆情应对能力上下功夫,对重大突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和涉及系统形象的舆情,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尽早发出正面声音,争取第一落点。通过扎实有效的舆论引导,最大限度凝聚监管工作的正能量。要充分发挥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站作用,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五进”活动,认真组织好“食品安全周”、“安全用药月”、“寻找笑脸就餐”等主题宣传活动。

四、从严治局,从严治吏,建设守纪律讲规矩的监管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要求,在全省系统进一步锤炼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局、从严治吏的坚强意志,砥砺党性品格和担当精神,努力在全省系统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浓厚氛围,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一)施“严教”,把好思想“总开关”。要加强用理论武装头脑,抓好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抓实现中国梦这个聚焦点,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推动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改革发展的现实要求,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思想武器。通过学习,更加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来思考问题、谋划思路、改进工作。要认真组织好“三严三实”教育,端正监管价值观,转变监管作风。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监管执法工作情系百姓苍生,我们要点亮心中明灯,立“为生民立命”之志。要把纪律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纪法规,自觉知纪、懂纪、敬纪、守纪。

(二)强“严管”,抓住队伍“关键点”。全省系统的各级领导班子是一个单位的中枢神经,是“关键的少数”,是抓落实的决定性因素。一把手的精气神对一个局影响极大,在一天岗就要负一天责。作为一把手,就是要比别人想得多一些、干得多一些、看得更远一些,自我要求更严一些。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带头反对“四风”,抓班子、带队伍、观大势、管大事,抓党风促政风带行风,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机构改革后,我们的队伍庞大了,管队伍的难度更大,管不好就会“一粒老鼠屎坏一锅粥”;我们着了装,人民群众对我们的要求更高,一举一动都要注意形象;虽然不垂管,但管队伍、带风气的责任不能忘,要求不能松。对工作不负责、敷衍塞责、推诿卸责的班子要及时通报地方党委政府,提出班子调整意见建议。

(三)抓“严惩”,架好纪律“高压线”。近年来,省局加大执法执纪力度,先后制定下发《关于严明纪律防止执法办案说情风的“十不准”规定》、《关于严禁违规收费的通知》和《关于严禁乱收费、乱罚款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要求各地严格执行监管纪律,切实规范执法行为。但即使是如此,个别地方和个别人员仍置若罔闻,一意孤行,以罚代管,以罚代收,把法律公器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去年监利县容城监管所把罚款和行政许可绑在一起进行“乱收费”,在全国系统被通报批评,产生很不好的影响。2014年12月28日,省纪委公开通报黄梅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刘某,三次接受服务对象某酒店老板宴请,收受服务对象所送购物卡和香烟。刘某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给部门形象造成严重损害。我们要引以为戒,始终牢记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深刻认识到爱护干部最好的方式就是用铁的纪律严格管理和教育干部。对违反纪律的各种行为,要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在全系统弘扬浩然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以清廉有为、勤勉敬业的好作风树立监管为民的好形象。

(四)履“严责”,敲响责任“警世钟”。坚持“双责”驱动,同频共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保持主体责任层层压实的推进态势,看好自己的门,管住自己的人。要认真开展好“再监督”工作,推进“一案双查”“一函双发”进入新常态,加大问责追责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要着眼长远,以《党章》和《行政监察法》为依据,探索和创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有效途径,围绕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措施规定,进一步完善执纪监督程序和机制,促进党员干部既勤政又廉政、既干净又干事。要加强对履责情况的检查督促,从今年开始,省局安排一名厅级干部专司督查,对布置的重要工作必须事事有“清单”,件件有“回音”。

春节将至,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节日安全”问题。一是要按照省局下发的《关于做好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针对节日消费特点和食品药品安全薄弱环节以及突出问题,加大监督检查、排查打击和宣传引导、应急管理工作力度,重点防范食品药品安全系统性风险,全力维护节日期间的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要切实抓好中央和省委有关廉洁过节的通知精神落实,特别是要落实好省纪委“十三个严禁”规定。党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一旦出现反弹,后果不堪设想。谁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就要为我们党改进作风付出代价。

同志们,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就是我们的使命担当。让我们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努力完成今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任务,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2024年党员适应新常态学习心得体会

全文共 3796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篇:适应常态学习心得体会

政治生态环境中的“新常态”出现,最高兴的莫过于普通老百姓。以前老百姓办事要看当官的脸色,甚至还要送钱送礼,一些基层部门经常出现老百姓办事找不到人的情况。这些政府机关部门的不良作风,随着中央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的推进,已经逐渐消失了。如今,到政府部门去办事,中要是上班时间几乎都能找到人,受理工作人员的态度也好转了,吃拿卡要现象也销声匿迹。这样的“新常态”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其实,这种“新常态”是政府机关单位职能回归的结果,是风清气正从政环境表现。而这一切都与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所分不开。自从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的力度不断加强,对腐败官员一视同仁,查处了一大批的腐败分子,彰显了中央的零容忍态度及坚定决心。同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整治懒庸散等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扭转广大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取得了显著实效,使“新常态”得以到来。

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主动适应这种正常的政治生态环境,不能总想着以前的隐形收入,甚至还对“四风”行为抱有念想,对中央打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持观望态度,总以为这阵风过去,一切又会回到从前。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在没有了好处的情况下,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消极应对中央的作风整顿行动。对于这类人群,一定要及时调整心态,尽快学会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开展工作,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争取在新的条件下、按照新的标准要求,有更大的作为。

当前政治环境中出现的“新常态”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员干部应该清楚的看到,以前的歪风邪气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要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及权力观,端正思想,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务实清廉落到实处。有了良好的政治生态,更有利于开展正常的工作,更有利于有才干、想作为的人有更大的作为,更有利于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对于年轻干部来说,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只要肯努力,有责任,敢担当,就完全可以大有所为。

第二篇:适应新常态学习心得体会

“新常态”一词成为当下中国的新词、热词、高频词。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吏治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常态”。对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积极适应,争取新的作为。

一、抓铁有痕,作风建设进入“新常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极大勇气和决心全面彻底地惩腐肃贪、狠刹四风、激浊扬清、标本兼治,一系列雷霆万钧的举措,澄清吏治,提振人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的认可与坚定支持,成为吏治新常态。之所以称之为“新常态”,是因为一系列措施已经逐步常规化,官场的清新状态趋于稳定化。

新常态下,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党性标准更高,宗旨意识更强,工作要求更实,作风纪律更严,制度约束更紧,氛围风气更清新。事实上,吏治新常态正深刻改变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言行,在我们身边不知不觉中已发生了显著变化:搞形式少了,求实质多了;讲享乐少了,作奉献多了;随意散漫少了,按章办事多了。个人工作和生活中,“潜规则”干扰少了,工作的精力多了;迎来送往应酬少了,干事创业时间多了;党员干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候,回避少了,主动承担多了等等。

吏治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是作风建设抓铁有痕的结果,是政治生态改变优化的表现,是广大干部群众期盼的状态,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创新作为的良好契机。

二、端正态度,思想行为走出“老误区”

吏治新常态是民心所盼、众望所归。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对这种新常态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首先,从思想认识来看,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这股清新之风只是一阵台风,刮过了就会“涛声依旧”。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党中央正风肃纪的决心和毅力,事实上这种“新常态”完全不同于以往,更不是一场“运动”,而将是长期、常态化的存在,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状态。其次,从个人心态来看,有的党员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出现了难适应、不习惯的状态。有的感叹工作标准太高、要求太严、工作节奏比以前快了,“压力山大”;有的抱怨禁令太多、福利取消、收入减少,感觉“越来越不自由,越干越没意思”等等,出现了观望等待、焦虑埋怨等情绪,期盼狠抓作风建设举措快点结束。再次,从行动作为来看,有的党员干部抱怨“为官不易”,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消极应付,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等等。

凡此种种,虽然只是少数现象,但其影响和危害却不容小觑。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讲,能不能适应吏治新常态是当前面临的新考验,能不能尽快走出认识误区和纠正行为偏差将关系到事业成败。因此,我们要坚决摒弃那些蒙混过关的思想、法不责众的心态、打擦边球的侥幸,尽快结束那种庸懒散奢的不正常“状态”,步入群众期盼和满意的“新常态”。

三、敢于担当,勤廉奉献争取新作为

在新常态下,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充分抓住新的机遇,积极迅速调整心态,勇敢地把责任扛在肩上,奋发努力创造新业绩。

一是要打消顾虑,坚定信心。面对新常态,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持续发力的恒心,彻底丢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幻想,进一步坚定对中央正风肃纪的信心,打消顾虑,主动调整思维、心态和行为,积极适应这一新常态,迅速在新常态下来谋划和开展自己的工作;要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拼搏奋斗。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成果,持续改进作风,积极作为,当好“大管家”,扎实做好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为全市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自我约束,规范用权。面对新常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懂得,与其他人相比,做党员、当干部就必须遵守更多的规矩、接受更严的约束,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和行动自觉。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加强自我约束,习惯在严于律己中担当责任,习惯以清风正气干事创业,时时处处严格按章办事,成为普通党员、群众的榜样;充分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做到规范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切实为群众谋福祉,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本分和应尽的职责。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高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三是要坚守底线,接受监督。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坚守党纪国法、廉洁从政、思想道德的底线,心存敬畏,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坚守底线的模范,努力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楷模。社会和群众对公务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监督将无处不在,无论是监督的内容、形式和力度都将比以往更多更大。我们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把群众的监督作为一面镜子,畅通建言献策、批评监督渠道,主动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省自身,明得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改进工作。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牢记服务宗旨,主动接受干部职工和社会群众的监督、评判,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要着眼全局,谋划长远。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善于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升级的大局出发,积极观大势、谋大事;要着眼长远,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坚定发展战略,不搞所谓的“政绩工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从全局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五是要适应期盼,提高标杆。面对新常态,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积极顺应人民的期盼,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自己,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思想境界要更高,履职能力要更强,工作标准要更高,服务效果要更好。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牢固确立群众观念,多办人民群众期盼和欢迎的事。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坚持“机关满意、干部职工满意、领导满意、社会满意、自身满意”的“五满意”标准,切实提升工作品质,主动回应干部职工和群众期盼与关切,为干部职工和群众多做实事好事。

六是要提振精神,勇于担当。吏治新常态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能干事、干成事者提供了舞台。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弘扬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忠于职守、专于事业的精神,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发展的大局中展现作为,在服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事业中做出更大成绩,不负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按照《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所赋予和明确的职能要求,克难奋进,迎难而上,积极创新作为,在厉行勤俭节约、推进公车改革、规范资产管理、优化社会化服务中体现后勤战线同志的人生价值,展示机关事务工作者的良好风采。

1.2015新常态新习惯新作为心得体会

2.2015新常态新作风心得体会(最新)

3.2015学习新常态心得体会(精选3篇)

4.经济新常态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最新)

5.2015面对新常态我们怎么办心得体会

6.2015年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学习心得体会

7.2015年学习沈浩精神心得体会

8.2015年落实两个责任心得体会(最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适应碎片化的生活作文700字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口袋中掏出手机,就能在网上轻松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用QQ、微信等即时消息软件便能进行即时的社交;随时随地都能上网阅读、看新闻、听音乐……在当今社会我们只要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就能轻松完成以前费时费力的工作,但也正因如此,我们的生活被碎片化了。

被碎片化的生活乍一看有许许多多的时间碎片供我们使用,但在碎片的时间中我们的思维亦是碎片的。在地铁上的十几分钟只能看看网络小说娱乐消遣,领略真正的文学经典需要连贯、深刻的思维,在碎片的时间里是不能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习惯打开手机随意扫一眼一个新闻的标题和关键词就转向下一个,又怎能真正感受到新闻中反映的道德准则和折射出的社会风气?网上购物时的浏览式选择也必定避免不了赝品、次品的出现。碎片化的节奏显然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身处其中,我们对大环境无能为力,便只能改变自己,适应碎片化的生活。在日程安排中,我们就要合理规划,尽量减少自己被碎片化的时间,留下完整、充裕的时间静下心来发展自我。我们应将如时间一般碎片化的琐碎小事安排到碎片化的时间中,而莫使其占据了我们宝贵的大段时间。真正的执行或许十分困难,需要不断的调整与适应,但总比手忙脚乱地忙上一整天却毫无效果来得好。当我们终于处理好各种琐碎的小事后,在一个慵懒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翻开一本名著,沉下心来细细体会其中的深意与奥妙,似乎精神得到了升华,想必是无比惬意的。

合理规划好自己的日程,利用好高科技与碎片化时间,适应碎片化的生活。这样,我们必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谱写出美妙的人生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对环境的适应改变心情适应环境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在逆境中是什么引导你屡仆屡起?

在顺境中又是什么指导你不断攀升?

我生活在一个繁华的都市,看到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里,不少人重复着沉沦与迷失。我穿行于冰冷的钢铁丛林中,独能保有一份从容与冷静,因为心底的一隅,我的灵魂在轻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最平和的心态,面对无法逆转的环境。”

逆境是我们不可避免也是无法左右的,但是,只要我们用一颗安然自若的心去对待它,只要我们以一种笑傲风神的心情去藐视它,我们就一定可以做个从逆境中站起来的巨人。著名小提琴家欧尔布里,在一次音乐会上,琴弦突然断了,观众一片哗然,但是,他依然神情自若地用剩余的三根弦将作品继续演奏完毕。他身处的环境——观众热切的期待,弦断无法演奏的尴尬不能改变,但是他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情——或许他告诫自己,这不过是一次小小意外,千万不能乱了手脚;或许他暗示自己一定要保持平和,这个我们不得而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