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清明节的由来与习俗汇集20篇

导语:关于清明节谚语,可是多得数不胜数呀。你们喜欢清明节谚语的哪一条呢?下面开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节气的谚语,欢迎大家参考!

浏览

4408

作文

1000

篇1:作文清明节小学生一年级600字

全文共 110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一到清明节我们全家一起去上坟,到了坟地,我的弟弟妹妹们都等着我去玩呢。 The Qingming Festival is our traditional festival. Every year, when we arrive at the Qingming Festival, our family goes to the grave together. When I get to the graveyard, my younger brothers and sisters are waiting for me to play.

我的弟弟妹妹都很喜欢清明节,也包括我这个小姐姐,因为我们大家可以聚在一起,一起爬山,一起放风筝,可开心了!可快乐了,可惜一年中“‘清明节”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很珍惜哦!说到这儿,我得赶快拿着我的风筝去和她们玩了,要不然他们爬山就不等我了。

我走到坟前一看他们全来了,就差我一个人。我们给祖爷爷、祖奶奶祭拜后就去玩了,爬山有两条路,一条很崎岖以前放羊时走过的山路,很难爬。还有一条是山野地上长满小草的路,人们可以轻轻松松的爬上去,但是两条路都一样远。最后我的弟弟、妹妹们一致决定为了锻炼我们的意志,上山时走那条崎岖而艰难的山路,下山时走那条平坦而长满小草的路。

上山了,我们象一只小老鼠一样“嗖、嗖、嗖”爬上去,可是爬到半山腰,他们累得直喘气,我们快要爬不动的时候,兆兆比我小一岁的妹妹对大家说:“我们要坚持,坚持才是胜利,如果我们退缩了,就是一个懦弱的人,就是一个经不起一点风雨的人”,我听了后说:“妹妹你说的对,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一定要爬上山顶”。

“行”,大家说。我们艰难而努力的向上爬,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一定会问,我们是怎么爬上去的,因为有一种信念,一直记在我们心中,那就是,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在山顶被清风吹过,把我们身上的“累”给吹走了。往下一看:啊!我们的家乡贵德就像一个盆地,到处绿树成荫,清清的黄河顺势而下,柏油马路像一条条白色的带子,高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好美丽、好漂亮。

突然妹妹对我说:“姐姐我们一起放风筝吧”!我听了连忙点头,拿出了我的蝴蝶风筝,妹妹拿出了小鹰风筝准备放风筝。那线一紧一松风筝慢慢飞上天空,我们边跑边放,风筝越飞越高。我的蝴蝶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妹妹的小鹰风筝翱翔在蓝天中,看到五颜六色的风筝在空中飞舞,我们的心情好高兴、好激动。

突然,爸爸、妈妈在喊我们该走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的收起风筝离开。这一天是我们值的怀念的日子。今天我们好快乐好尽兴。最后我要大声说: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清明节日记五百字大全

全文共 421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咱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咱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这一天,咱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咱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咱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咱们不禁会回忆起他们曾经和咱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凄然泪下。

远处春的景色渐入我的视线,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挑红,遍地金灿灿的菜花,嫩芽吹叶落,绿油油的嫩芽长了出来,到处又是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又昭示着逝去的人新生命的开始,一个充满期望和祝福的开始。

这是一个春的季节,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一个新的生命开始的季节。咱们在缅怀过去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充满希望,珍惜生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不要虚度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生。

清明时节,让咱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对生命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明节的日记四百字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知道为什么清明节前后一直会下雨吗?先别急,我先给同学们讲几个关于清明节的故事。

据说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是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臣子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而设立的;后来逐渐清明节与寒食节合二为一。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为什么叫介休?绵山所在地原名叫定阳,被晋文公更名为介休,意思为介子推休息之地。关于清明还有一种说法,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祝水患已除,天下太平。不过我觉得这一说法没有什么依据,不太可能。

听了这些故事后,你是不是跟我一样还是不知道清明节下雨的答案呢?不过,我查了些关于清明下雨的分析资料,4月初处于早春时节,刚过去的冬天,以冷气圈为主,马上来临的夏季,以暖气圈为主。春季为冬夏之交,冷暖气圈经常会打斗,导致天气有些变化无常。有时清明节却不会下雨,主要因为冷空气不够强大,空气湿度不大,没有形成雨水的条件才会引起清明假期的第一天不会下雨。清明节前后大气层里的水汽较多,这种水汽到晚上就容易凝结形成毛毛雨,这因为这样清明节才有了“雨纷纷”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清明节感想心得诗歌精选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写到微光,和写到脉博一样

在土地上,你或者你们的理想

以什么名义存在,在诗歌中一再呼之欲出

又吞吞吐吐

扶不好我的坐姿——你这无用

而无情的参照

恨起祈祷人的黑纱,破坏的队形

使人明白绝别是严酷的经历

谁在角落里忍着咳嗽,爱护着平淡的空气

但转瞬又好了,天地无言

像失忆的人不爱提迷惘

只有微光了。对峙,折煞繁华

在生者面前,压碎的真实产生了多少幻像

每个名字都是死了一回的故乡

而石板上始终是一个人

端坐着,看烟散

谁在心里伸出手抚逝者的脸

谁偷了风,抚逝者的脸

就像世界是个大人,摁一下小小的苍生

就像小小的照片锁进扣儿里

多么紧实啊,几十年的滋味不再翻身

大地不再醒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有关清明节的日记400字

全文共 40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没有落雨纷纷,没有风沙飞扬,只有徐徐的微风和艳艳的朝阳。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温情脉脉地关照着前来祭奠的人。

爸爸妈妈一大早把贡品准备好了后,带着我坐了一辆很快的`出租车,回到那鸟语花香,美丽富饶,良田万倾的故乡去扫墓。在扫墓的途中,有许多很美丽的花,有红艳艳的映山红,有金灿灿的菊花,还有紫艳艳的薰衣草……这真是太美了!

到达目的地时,爸爸妈妈开始把墓地旁的杂草锄掉,有些墓地大的人家还用上了锄头和镰刀,它们就像理发师用剪刀精心给顾客理发一样,把墓地的草修剪得整整齐齐,可见民间对扫墓是相当重视的。接下来,爸爸妈妈开始把五颜六色的花圈放在坟墓上,再把香火、水果等贡品放在坟墓前,然后爸爸妈妈把纸钱放在坟墓旁烧了起来,最后,爸爸妈妈在坟墓前磕头,祈祷自己及全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想到已故的亲人,心里总有一股酸酸的感觉,那被岁月带走的亲人们啊,希望你们在天堂一切安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年级学生清明节踏青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春天来了,也迎来了清明节,清明节就是要去踏青,我也踏上了第一次的清明踏青之旅。

这里的风景宜人,我陶醉在这里的美景中。想着这次春天踏青的活动给我带来的喜悦和收获,我们坐上了车开始了我的踏青活动。

过了好久车才缓缓的停了下来,终于到达的目的地。同学们就蜂拥着下了车,好不容易下了车,我开始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刚进入花港观鱼,迎接我的是大片大片的绿色,犹如绿色的屏障,而就在屏障里出现一一支白色的樱花,就象是来迎接我们的。走过这片樱花地,我来到了纪念馆。

纪念馆的右边就是一个充满书香古味的书房,这不禁使我想到了马一孚先生一定很爱书吧。于是讲解员阿姨开始为我们讲解,原来马一孚是浙江会稽人,也就是今日的绍兴人,他是一位国学大师,精通8国语言,精于书法。生于1883年,1967年逝世。享年85岁。我抬头望去,上面就是马一孚创作的浙江大学校歌: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是啊,学习无止境。

我们活蹦乱跳的看着各种漂亮的景物,就这样我们参观了所有的景点,这时也是我该回家的时候了,就这样结束了我的踏青之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明节的日记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放假三天,我终于可以回家了,爸爸想了很多种办法,可是每一种“办法”的车票都卖光了。怎么办呢?最后,爸爸绞尽脑汁,终于让我和哥哥坐上了晚上八点多的一辆绍汽集团的加班车。

第二天,爸爸带我们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去桐庐玩。一路上,我充满了好奇心,经过了两上小时路程,我们终于到了桐庐,这个城市好干净啊!我们的目的地是红石湾景区,一路上风景如画,油菜花、桃花、迎春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远远望去,富春江水就像一块整洁明亮的大镜子。过了二十分钟左右,红石湾景区到了,我们坐上了木船,在湖水上漂流着,两岸的山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就像在画中游。上了岸,我们走进了一个溶洞,洞里的溶石有的像千年海龟,有的像大象,有的像一条飞跃的巨龙……它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经过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海,我们还去拓展基地玩了几个项目。

游玩了一天,感觉有点累,但收获也很多!桐庐真是一座“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旅游胜地啊!我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再到桐庐来游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清明节扫墓活动200字日记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4月4日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去扫墓

我们坐上车,过了没多少时间就开始堵车,我想了想问爸爸妈妈:“什么车最长”。爸爸妈妈好不容易地说:“是火车吧”!我说:“不是,而是堵车,火车只有十几节,最多四五十节,而堵车有时是成百上千辆的”。我们在车里有说有笑的可开心了。

到了南山公墓,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太公太婆的墓旁边,给他们烧了两根小蜡烛和九支香,接着我们又去了二奶奶的墓,我看见了表哥和很多的亲戚。我刚想走进去就被墓碑撞了一个小包,我们站了好多时间和亲戚们聊天,由于妈妈要上班的,我们没多少时间了,只好依依不舍的分开了……

扫墓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清明节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富含了许多深刻意义。人们在这一天都去祭拜自己的祖先,去祭拜先烈……这天,我走在大街上,走在山上,走在大自然中,看到了许许多多奇妙的,有趣的景象。

我走在大街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大街上,卖鸡的人特别多,满街都是,数以数不清有多少家。其中更有趣的是:卖的鸡全是公鸡!为什么全是公鸡呢?我怀着满脑子疑问去问爸爸,爸爸说:因为我的家乡富川清明节祭祖要杀公鸡,用公鸡的血来祭拜祖先,表示对祖先怀念。这让我想到了歃血为盟。难怪,大街小巷满是卖公鸡的人。

我来到郊区的,山间小道上,看见人来人往,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祭拜一下自己已逝世的老祖宗,陪他们说说话,聊聊天,向老祖宗报告一下今年家里的事情。他们有的背着铲子,有的拿着贡品,有的拿着香火,有的拿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向老祖宗的坟墓进发了。

我来到山上,看见山头上到处都是些“等待”人们来扫的坟墓,这些坟墓或高,或低;或华丽,或朴素;或高贵,或平庸……无数的大大小小的坟墓,无数已逝世的人们,他们的子孙都会在这时来祭拜他们。

清明节,是一个神圣的节日,在这一天,新鲜、奇趣的事情接连不断,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节日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呢?相信很多人只知道一点。关于清明节的习俗,小编就为大家列举十项。

清明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传统习俗一: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风俗传统。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传统习俗二: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传统习俗三: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传统习俗四: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传统习俗五: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传统习俗六: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传统习俗七: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传统习俗八:踏青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传统习俗九: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传统习俗十: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生清明节日记怎么写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下个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气氛,给人带来忧愁和悲伤。我和爸爸妈妈由于思念家乡,便一起到漂亮的乡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绚丽,生机盎然。让咱们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郁郁葱葱的树林绿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呈现出一片白色。山间到处鸣响着鸟儿欢快清脆的叫声,蒙蒙的细雨如烟似云,轻轻地飘洒着,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啊!咱们欣赏着美景,兴致勃勃地前进着。这时,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映入了咱们的眼帘,他们在路边追逐打闹,在和煦的东风之中放起了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我吟诵诗句,这两个活泼的孩子给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几分生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咱们走进农家的花园,漂亮的景色让咱们惊叹。

小路两旁开满了鲜花,压得花枝都弯下了腰。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之中时来时往,盘旋飞舞,依恋着不愿离去。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发出娇柔的鸣叫,声音是那么和谐动听,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咱们又来到田野,真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田野上长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荣,又一度繁荣,春风吹来,它们生机勃勃地生长着,充满了生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田野无边无际,一阵清风吹过,草儿低伏下去,显现出成群的牛羊,给静寂的田野增添了无限乐趣!

今天,清明踏青让我体会到了农村简朴而富有乐趣的生活,农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乡村,到处呈现着别样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清明节英语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Qing Ming is a time to remember the dead and the dearly departed. More

important, it is a period to honour and to pay respect to ones deceased

ancestors and family members. Because it reinforces the ethic of filial piety,

Qing Ming is a major Chinese festival.

Literally meaning "clear" (Qing) and "bright" (Ming), this Chinese festival

falls in early spring, on the 106th day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 It is a

"spring" festival, and it is an occasion for the whole family to leave the home

and to sweep the graves of their forebears. Chinese being practical people this

sweeping of the graves is given an extended period, that is, 10 days before and

after Qing Ming day. Among some dialect groups a whole month is allocate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清明节的由来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由来是什么呢?我怀着疑惑去问妈妈。妈妈说:“你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加油,妈妈相信你可以的。”我打开电脑,开始寻找答案。找到了!原来……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之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之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之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读了由来后,你的心是否与我一样为介子推舍身救国的精神所感动?你是否和我一样决心要做一个和介子推一样的人?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个正直的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清明节习俗

全文共 3545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习俗是指在清明节前后进行的祭奠先人的习惯风俗。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阳历4月4-6日。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1] 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2013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习俗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节日习俗

扫墓祭祖

踏青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插柳

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牵钩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呐喊,热闹非凡。

放风筝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蹴鞠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尤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植树

清明节植树[15]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16]。

农谚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相关禁忌

1、清明祭祀为何说“清明拜山”

此处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

北方通称为扫墓或上坟。含义都是一样的,即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在中国,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2、清明节扫墓有民族之分吗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是我国最大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因此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也有些民族会在其它日子里进行类似活动。

3、清明扫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

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这就是风水。

扫墓时,人们携带供品、财帛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财帛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也就是:修正墓地—上香—上供—敬酒—拜祭—放炮-彻供

4、清明扫墓越早越好吗

这是不一定的,一般来说早上七点到下午四点前完成扫墓山活动,因为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或骚扰。

5、怀孕的妇女能清明节去扫墓吗

通常来说怀孕的妇女要避开清明扫墓活动,不仅如此。严格说来,女性来例假,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不能在下午三点后参加清明扫墓活动。

6、清明节可以在家拜祖先吗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清明拜山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供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词语。然后,再烧财帛。

7、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合适

通常是菊花,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8、清明节早上为何要看看自己的额头

扫墓的当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镜看自己的额头,看看有没有乌黑的气色,如有则表示时运较低,尽量当日避开扫墓为宜;若一定要去,可随身佩戴玉器(古玉更好),来作为化解。

[清明节习俗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清明节的由来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关这个节日的由来,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传说呢。

两千多年前,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到了国外。

流亡途中,重耳一行在一座大山里迷了路。重耳几天几夜没吃东西,饿得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随臣介子推偷偷个下自己腿上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送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问:“这是哪来的肉?”介子推把真实情况告诉他。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说:“你这样待我,我日后怎样报答你呢?介子推与重心长的说我不求报答,但愿主公不要忘记我割肉的痛苦,多想些治国安邦的办法,做一位贤明的国君。”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终于回到晋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晋文公。他念着介子推的好处,想封他做个大官。于是,他几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做官,都一一回绝了。晋文公又亲自上门去请,可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锁。原来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老妈妈躲到山里去了。

晋文公派人前去寻找。可是荒山野岭找一个人哪儿那么容易呀!有个大臣献计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介子推肯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同意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去不见介子推出来。大火熄灭后,人们进山寻找,发现介子推和妈妈坐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已经死了。晋文公见状,放声痛哭。当他派人来安葬介子推的时候,发现老柳树的树洞里有一封介子推的血诗,上面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晋文公将血诗藏入袖中,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并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每年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前一天做好的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去祭奠介子推。他们走到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就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祭扫之后,晋文公把这棵老柳树命名为“清明柳”,又把寒食节之后的一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一直把晋文公的血诗带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安居乐业,对不居功劳,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十分怀念。每逢清明节,大家都要举办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的,清明节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这一天,人们要祭祀、扫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清明节的由来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啊,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都赶去祭拜自己死去的亲戚与朋友,有的人买菊花与美酒;有的买冥币与香与烛。可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救活了重耳。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第二年,晋文公领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是多种多样的,是说不完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从去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便于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祭奠亲人。清明节真是来之不易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2024清明节是几月几日?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北京市政府办公厅今日发布通知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精神,2015年清明节放假安排如下:4月5日(星期日,清明节)放假,4月6日(星期一)补休。通知要求,节假日期间,各单位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清明节英语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more than 5,000 years, so the variety of

culture has been preserved. These meaningful cultures are treated as our

national treasure. In order to remember them, the government has named the

official holiday. Tomb-sweeping Day is one of the meaningful festivals. People

have days’ off every year and the families will get together, sweeping their

ancestors’ tombs. People believe that they do this can bring good luck, because

their ancestors will bless them. Some people question the meaning of this

festival, because they think people are superstitious. As for me, I think this

day teaches people to in honor of their ancestors and respect the culture. It is

not something about superstition, but about showing respect to the culture. We

need to pass on our culture from generations, or we will lose our national

treasur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二月二龙头节的由来与习俗

全文共 2204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节又称春龙节、春花节,郑州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民间传说在唐朝武则天当政时期,因得罪玉皇大帝而被罚三年无雨,人间河干沟竭,树枯苗死,人们难以过活。司管天河的龙王心中不忍,在阴历二月初二这天私自给人间降雨,因而受到责罚。人们用炒熟的玉米花、豆子供献龙王,报答其救命之恩,因此感动了玉皇大帝,允许龙王继续为人间降雨。以后二月二祭龙王,相沿下来成为节日。

其实龙抬头的意思就是指大地经过冬眠,百虫开苏醒,经过了立春、雨水、惊蛰等节气,我国很多地方都开始进入雨季,这也是大自然的规律,不过在古时,“龙”在人们心中占有很高的地位,是祥瑞的化身,也是风雨的主宰,所以人们都普遍认为这是“龙”的功劳。

龙头

各地龙抬头节的民俗活动很多,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

祭龙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撒灰

这一节俗,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各地不同,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将灰撒在井边,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撒法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从井边开始,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甚为有趣。

熏虫

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击房梁

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理发

汉族民间有种说法,曰:正月剃头(理发)死舅舅。此说虽无根据,也很荒谬,但影响却极深,因此,在春节前无论多忙,人们都要抽出空来理一次发,然后就要一直等到 “龙抬头”的日子了。二月二理发,俗称“剃龙头”,据说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因此,“是日,多剃发”。

炒蝎豆

这天比较盛行的风俗是炒蝎豆。潍县、莱州等地称作“报捷”,谐音爆蜇,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郓城等地称作“炒蝎子爪”,孩子们边吃边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还有的把面棋子和蝎豆一块炒,花样甚多。吃蝎豆不仅可以辟蝎,还有人说谁要是吃了七家的蝎子爪,谁就能长命百岁。除胶东部分地区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过,在蝎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

二月二日,俗谓龙抬头,原济南府所属地区,称为青龙节或春龙节、龙头节。山东其他地区多称为二月二,梁山称龙头节。唐代之前,二月二不算令节,中唐时此日始有挑菜、迎富、踏青等活动在川陕之地流行,时称“挑菜节”、“迎富日”。宋末元初,北方的二月二又联系惊蛰增加了龙抬头的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以驱虫害和祈丰收风俗为主的节日。明清以来,山东此日有引龙、打囤、煎饼熏虫、击梁辟鼠、炒豆报捷等风俗活动,挑菜、迎富等已不多见。

二月二日的节日风俗,许多都与龙抬头有关。郓城等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石磨的上扇支起来,这就叫作龙抬头,据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威海等地早起蒸糕,以祀春龙起蛰。滕州等地这天蒸馍馍,名为“蒸龙蛋”;吃面条,名为“龙须面”。有的地方吃饼,名为“龙鳞饼”;吃菜团子,名为“龙蛋”。但也有的地方这天不吃面条、不喝小米饭,因为面条叫龙须,小米叫龙籽,吃了怕影响龙的健康。旧时多在龙抬头这天理发,小孩子这天入学谓占鳌头,以图吉利。海阳等地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小龙,谓神虫,放在粮囤和面缸里,祝愿粮面用之不尽。威海、龙口等地,以成串的圆形色布挂在小孩的帽子上,称小龙尾;有些地方还有耍龙灯等娱乐活动,以应节序。

农历二月初二,大小算是个节日,但说到为什么定今天为节,这节日还有什么官名、来由之类,是统统不清楚地。老家的人根据日子称呼,把今天就叫“二月二”,所以“二月二”便是节名。从我能理解节日为何等神奇东东的时候,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今天就是“二月二”节。

农村不给节日排三六九等,凡是有传统的节日都得走走过场,奶奶信奉鬼神,对此类有明码标识为节日的日子由为看中,因此我们家是逢节必过。

过了二十来年的节日,也揣摩出了点门道,节日不论大小,必定与吃食多多少少有些联系。“二月二”也是如此。

在这天,玉米除了给人吃,还得拿去喂乌鸦。一般家里有小孩子的才会这样做。给孩子一碗煮熟的玉米粒,让他们插在房子附近的树枝、圪针上待乌鸦吃。这一做法的由头是乌鸦吃了谁的玉米谁就聪明,日后是能做状元的。

中午大部分人家都吃饺子,我们这地方,饺子就是节日主食,凡过节,其必不能少。观晋东南一区,大多也是这一习俗。恐怕晋菜未能跽身中国八大菜系多少与这个传统有点关系吧。

“二月二”这个节日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没什么活动,节日的主要内容就是吃点与平常不同的食物,晚饭还是煎饼加米粥,吃过以后节日就算顺利过完了。所以这节过的有些莫名其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清明节的习俗作文清明节的习俗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 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