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游绍兴鲁迅故里作文【经典20篇】

鲁迅笔下的故事,除了犀利的杂文还有优美的散文,而《朝花夕拾》就是其中的一部散文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游绍兴鲁迅故里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浏览

7873

作文

95

篇1: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大年初四,天气晴朗,一大早妈妈就带我去鲁迅故里,那里人山人海,我们排队领票,,领票的地方是大家迂回前进的.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方式,我们领了2张票子,妈妈还在门口给我拍了几张照片,第一站我们去了周家台门,了解到当时的台门特色,很多人都争相拍照留念,第二站我们到了鲁迅读书的地方 ---三味书屋.我发现他们的桌子上放着都是毛笔,妈妈告诉我以前的人写字用的都是毛笔,我心里暗暗想着,我也要好好学习毛笔,将来也要写得一首好字,途中妈妈还给我买了绍兴有名的臭豆腐,闻起来臭,不过吃起来可香了,最后一站我们到了鲁迅纪念馆,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鲁迅的头像,还有他的一句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观看了他的很多文学作品,鲁迅先生不愧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绍兴人的骄傲,我一定以他为我的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971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故居的百草园里

绍兴鲁迅故居的院落很深。看过好多间屋子,拐过好多条小过道,才走进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

园子里已有不少游人,多是大人,也有几个孩子。园子很小,很普通,生长着与别处一样的树、一样的草、一样的菜苗,但游人却看得很认真、很投入、很虔诚。大人们读过很多鲁迅著作,吸取过鲁迅精神的营养,一走进鲁迅故居,就生出一种神圣感,一种崇拜心情,即是这片小小百草园,也视为一块圣地。孩子们似乎耐不住过分肃穆的气氛,有些不安分了。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本不相识,但互相递了个眼神,便一下沟通,于是挣脱被大人牵着的手,亲密地走在一起,像左邻右舍的同伴,像同窗共读的好友。他们先瞅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树,又蹲下用细树枝打探菜畦边的小洞子,又拥到墙边翻砖头、瓦片,拨动密实的草丛。大人多熟读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知道孩子们的心事,他们定是在寻找曾给童年鲁迅带来过乐趣的桑葚、皂荚、蟋蟀、斑蝥、蜈蚣,还有那条传说中的美女蛇,都会心地笑了。孩子们的家长即刻告诫他们,别忘了在小本本上记些什么,以便回去写好作文。孩子们不理睬,仍专心地寻找着。忽然,有几只麻雀飞来,停在枝头,冲着游人喳喳叫了几声。这里的麻雀似乎习惯了人来人往的环境,一点儿不怕人。戴小红帽的男孩惊喜地说:“麻雀,麻雀!”于是,孩子们迎着麻雀欢跃起来。麻雀本是很平常的小鸟,随处可见,可这是百草园里的麻雀呀,是鲁迅描述过的麻雀呀!麻雀飞去了,小红帽望了会儿麻雀飞去的方向,对童伴说:“鲁迅小时候不机灵,不会捉麻雀。”小红帽的妈妈听了,觉得儿子在众游客面前,竟说出这样的话来,似乎对鲁迅有些不敬,可见平日教子无方,有些难堪,打了儿子一巴掌:“你胡说些什么呀!”儿子不服,争辩说:“是鲁迅自己说的,他半天只捉了三四只,润土的父亲半天就捉了几十只。”大人们都劝解妈妈,孩子不是胡说,鲁迅的确是这样讲过的。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大人、孩子怀着同样热爱鲁迅的心情,千里迢迢来寻找鲁迅,大人看到的是伟大,孩子们看到的是平凡,在孩子们心里,鲁迅是和他们一样喜欢玩乐的孩子,是他们的好伙伴。

走出鲁迅故居,要去三味书屋,看鲁迅少时读书的地方。小红帽和妈妈又归于和好,手牵手走在最前边,小声说着什么。也许妈妈觉得,刚才在百草园里,本不该与儿子发生那场小小的冲突,他们来寻找的都寻找到了,他们寻找到的都是真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鲁迅故里读鲁迅作文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绍兴鲁迅故居的仿古小街上掺杂着鸟语与花香,变得喧闹繁忙。

步入街中,脚下是石板铺成的小道,两侧是极具古韵的老屋,充满了江南独特的烟雨气息,是黑白色调,是白墙黑瓦。街道虽然已经重新翻修,但意蕴却没有褪色。这与仅一墙之隔的商业中心截然不同,鲁迅故居守护着自己的那份墨香。

与鲁镇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乌篷船、没有祥林嫂、没有茴香豆,但并不缺少鲁迅的痕迹。迈入鲁迅纪念馆,现代的建筑因为鲁迅却散发出古朴的味道。展馆大堂树立着一尊鲁迅坐像,深邃的眼窝中流露出对民族命运的沉思,硕大的手掌握住如椽大笔,仿佛握住民族命运的船舵,笔下则是民族大义的惊涛骇浪。馆中的一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无不引得人们驻足体会。

走出纪念馆,再走一段小道,便到了鲁迅故居的门口。卧室、厨房、明堂一一呈现,再顺着走廊向前移步便是百草园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的桑椹,在树叶里长吟的鸣蝉、轻捷的叫天子,还有美女蛇,这位文学巨匠儿时的玩伴们,在这里纷纷登场。

离开故居,向景区入口方向步行两三分钟,再走过一座小小的石桥,就走进了三味书屋。书房中央挂着一幅松鹿图,松鹿图两侧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羮有味是诗书”,对联下有张木桌,看似普通,然而由于一代文豪的一个“早”字,成为了其他书桌屡遭刻画的罪魁祸首。注视着木桌上的“早”字,鲁迅在课堂上认真诵读的场景仿佛在我的面前上演。

再次在小街上漫步,臭豆腐、香糕、黄酒……一切都被烙上了鲁迅的烙印。鲁迅一个人,可以影响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他不需要活得多么波澜壮阔,不必在民族危难之时策马赶到用刀枪救国,他只需一支笔,便可挽救人们的灵魂。“他无意做诗人,偶有所做,每臻绝唱”。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走出景区,回头远望门口巨大的人像浮雕,那是鲁迅,那是民族之魂。

[鲁迅故里读鲁迅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游鲁迅故里作文500字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记得那一天,阳光明媚,我们学校六年级去游览了浙江绍兴著名景点——鲁迅故里

我一大早就来到学校,八点左右我们上车出发了。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我们到了鲁迅故里。

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墙,墙上刻画着鲁迅拿着烟斗坐着的画像,旁边四个大字——鲁迅故里。我们边走边看,来到了鲁迅的家。鲁迅的亲人应该很多吧,有好多房间。鲁迅的房间里只有一张老式的床、一个柜子、一张课桌和一盏台灯。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在课本上读到过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百草园的中间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百草园”三个字。这也是鲁迅小时候唯一能和大自然接触的地方,现在这里都盛开着金黄金黄的油菜花。走进百草园边上的一扇门,里面便是鲁迅的教室——三味书屋。我们找到了鲁迅的座位,上面刻着一个“早”字。听说是因为他小时候有一次为父亲去买药,结果上课迟到了,教书先生惩罚了他。所以他在课桌上刻了“早”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最后,我们还去了鲁迅博物馆。那里陈列着鲁迅生前所用过的物品、照片等。博物馆二楼中央有一个鲁迅头像,头像后面的墙上写着“民族魂”三个字,头像对面的墙上写着鲁迅的名言……

这一次研学,我又更加深入了解了中国大文豪——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945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初四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舅舅打来的一个电话改变这一天。他说要带我们去绍兴鲁迅故里游玩。

电话刚挂,我就以闪电般的速度刷牙、洗脸、吃早饭,一切准备完毕。那天刚好下雨,我便打着伞在马路旁等待。不过几分钟,舅舅的汽车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随后我就上车,出发。

在去绍兴的路上,我们吃着零食,有说有笑。差不多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来到绍兴故里。舅舅先买好票,我们便开始鲁迅故里的一日游。就在入口处旁边有一堵墙十分引入注意,上面写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还画一条古街和鲁迅的上半身画像。只见鲁迅身着古装,一只手垂直,另一只手拿着香烟,双目炯炯有神。入口的另一边是乌篷船码头,一条条乌篷船在河道中穿梭着就像是织布的梭子。

鲁迅故里大致可分成四部分,有三味书屋、百草原、鲁迅纪念馆和鲁迅故居。我们先参观的是鲁迅故居。所谓鲁迅故居也就是鲁迅的老家。我们刚进院子,客厅里的那些古家具吸引我们的眼球,赶紧跑过去看。舅舅不停为我们拍照,看完大厅往里走,就到佛堂,墙上挂着一大块金黄色的布,上面锈着红色的“佛”字,前面还摆一张桌子,桌上放许许多多贡品。再往里就是一间一间的房间,有主人房、少主房、幼童房、绣房、琴房等,不但房间多而且每间都富丽堂皇、豪华富贵。可想而知,鲁迅家可真是大富贵家族呀!

参观鲁迅故居,我们又来到鲁迅纪念馆。走进展厅鲁迅的雕塑如同磁铁一样把我们吸引过去。一楼主要是鲁迅读过的书和他小时候发生过的事。往前面看过去围一群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虚拟的水乡社戏。舅舅说:“因为以前没有剧院,水乡的人就坐在船上看戏的。”上面还有二楼,那里存放着鲁迅写的书。

看完纪念馆,时间也差不多,肚子也饿,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荒。于是我们便找一家饭馆先垫饱肚子。吃完午饭,我们又去百草原“大扫荡”。百草原是个美丽的大花园,那里有好多名贵的花草树木,真是名不虚传。在花坛旁还竖着一块写着“百草原”的大石头。我们都站在石头前合影留念。

最后我们还去三味书屋。那里有几间教室,有一间门看着,那就是鲁迅当年读过的教室,最角落的那张是鲁迅的。据说有一次鲁迅上学迟到,老师批评他,他就在桌子刻个“早”子。

四个景点都看过,我们又在热闹的古街上逛逛,买些纪念品带回家。多么快乐的鲁迅故里一日游呀!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一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游鲁迅故里作文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周日,我带着对鲁迅先生的好奇心,与语文课本一起来到了绍兴鲁迅故里

还未进入大门,我便看到了两个孩子的铜像,仿佛正在聊些什么。走近一看,这不就是闰土吗?跟课文中同样的银项圈、同样的小毡帽、同样的紫圆脸。那么,另一边穿着大少爷服装的,一定就是儿时的鲁迅先生了吧!那他们聊的应该就是看瓜、刺猹、捕鸟……我也真想听听!

走进大门,我便进入了鲁迅祖居,这院子可真大!不仅有卧室、厨房、浴室这些必要的房间,还有琴房、大客厅、小客厅、仓库……看都看不过来,他们家可真富有呀!

在语文课本中,闰土与鲁迅先生是在厨房相识的,但并不是祖居的厨房,而是新台门——现在的故居里的厨房。带着好奇心,我们跨进了鲁迅故居的大门。故居就没有祖居那么大了,但还是有一种大户人家的气派。在那儿,我找到了章运水与鲁迅先生相识的厨房。可想而知,章运水其实就是鲁迅笔下的闰土了。

来到后花园——百草园,在那儿,我仿佛看到了儿时的鲁迅先生与章运水在一起玩耍嬉戏,一起在井沿上跳来跳去,一起坐在石头上谈那些乡村趣事。

走了一个下午,我们还参观了鲁迅先生与兄弟们小时候的学堂——寿镜吾先生的三味书屋,还有鲁迅纪念馆。我仿佛与鲁迅先生一起经历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是真正地用他的武器——笔,战斗了一生。

[游鲁迅故里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鲁迅故里

全文共 93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妹妹兴高采烈地跟爸爸妈妈去绍兴鲁迅故里玩.

路上虽然有个大火球一直跟着我们可我们一点也不感到热.妹妹眉飞色舞地唱起了歌虽然五音不全但歌声中跳跃着快乐的音符.我被她感染了也跟着唱起了歌打起了拍子.车子欢快地飞驰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路两旁一排排高大的 “士兵”来不及跟我们打招呼就擦肩而过了.远远望去重重叠叠的大山连绵起伏.山顶上一朵朵洁白的云像小兔、像毛毛虫……

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鲁迅故里.

听爸爸说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青少年时期生活过的故土,是绍兴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城经典风貌的历史街区,已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古城文化的历史街区,成为了绍兴的 “镇城之宝”。

我们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私塾,鲁迅爷爷小时候就一直在那里读书。在鲁迅的那张旧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说起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听导游阿姨说那年,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边上学,一边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老师寿镜吾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也总把这个“早”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爷爷小时侯是多么的热爱学习呀,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好品质!

我们又去了鲁迅爷爷的故居和百草园 百草园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地方. 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一股野草、泥土的清香就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朴实的韵味。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碧绿的菜畦、高大的肥荚树、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树长着何首乌的泥墙……一切都没变化.我们坐在石凳上认真地听讲解员阿姨讲鲁迅小时候的故事.我们一个个都听得入了迷.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一进正门,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青铜鲁迅坐像,壁上还刻着鲁迅爷爷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纪念馆陈列着许多鲁迅爷爷生前的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鲁迅爷爷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他可真是我国的一代文豪啊!

今天我不但领略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而且更加了解了鲁迅先生,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707 字

+ 加入清单

我很自豪我是绍兴人,因为绍兴是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古色古香的好城市。绍兴还是出名人的好地方,有文学家鲁迅,有爱国女将秋瑾,还有政治家,革命家周恩来……,让我觉得影响最深的是鲁迅。妈妈趁这个寒假,带我去了绍兴鲁迅故里

我和妈妈来到了绍兴鲁迅故里,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可热闹了呢!我们排立刻好长时间的对领了票,就去了鲁迅故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鲁迅以前住过的地方,虽然时间很长了,房子也很陈旧了,但是至今仍保持完好,是重点的文物保护点。参观了鲁迅故居,亲自感受到了鲁迅的生活,学习的地方,似乎自己也好像生活在了那个美好的时代。

我看过鲁迅先生写的很多篇小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这是鲁迅先生亲笔写下它儿时在家玩耍的百草园,我只看见过他写的,没有亲眼见到过,今天终于有机会实现梦想了。我们走出了鲁迅的房子,来百草园看看吧!刚走进百草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婀娜多姿的大树,再低头看脚下是一片荒芜的菜地,这片菜地对于我们来说是荒芜的,但是对于鲁迅先生来说却是非常美好的一片菜园。虽然里面的菜都枯了,可是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是绿油油的,很茂盛的。从中我能发现鲁迅先生对这片菜园的热爱之情。菜园旁边还有一口井,那口井并不是很深,以前鲁迅小时候就在这口井上面跳来跳去的玩耍。自从被送去读书后,他就很少有机会来这儿玩了,他是很环念他那儿时玩耍的百草园。游览完这鲁迅先生笔下的游乐园,我也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这一天的鲁迅故里游让我更加了解了鲁迅,更加了解他的作品书。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思想家而后革命家。鲁迅先生虽然不在了,但是他的作品,他的爱国精神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我和妈妈又去鲁迅故里玩。

鲁迅故里的游客真多啊。我先去鲁迅小时候玩过的百草园。妈妈给我讲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我在想,这么高的桑树,蚕宝宝怎么爬上去呀?我在矮墙边发现一只小小的蚱蜢,它一跳就跳进草丛,再也找不到。

我又去鲁迅故居、鲁迅祖居和鲁迅纪念馆。最好玩的是三味书屋,我早就听妈妈讲过鲁迅刻“早”字的故事,但是却没有找到那张桌子。接着,我和妈妈坐在三味书屋里,有一位老先生给我们上课,上的是《三字经》。老先生很瘦,穿一件长衫,戴一顶有长辫子的帽子。他让我们一起跟他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告诉你,念不出老师要打手底心的。我觉得挺好玩,忍不住大笑起来。老师还教大家作对,对上有小礼物。老师说:“茴香豆。”妈妈第一个对:“花雕酒。”还有的对:“霉干菜,臭豆腐。”老师把小礼物送给妈妈,妈妈又送给我。后来,妈妈又用“比目鱼”对出老师的“独角兽”。老师说:“妙哉,这正是鲁迅小时候对的。”原来,妈妈刚好看过这个故事,想不到派上用处。

今天真不错,游鲁迅故里有这么多的开心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印象中,绍兴似乎从古至今是一个出名人的城市,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绍兴也总会给予人一种“老夫子”式的感觉。

今年的正月,连续的阴雨天,初九那天,终于阳光明媚,妈妈带我去鲁迅故里游玩,让我一揭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神秘面纱。

一到鲁迅故里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大幅浮雕。浮雕上镌刻着鲁迅的半身像以及“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鲁迅像的头部比壁墙还要高一些,看着鲁迅沉思的像,很容易让人想起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鲁迅故居的一条街上,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青瓦白墙的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一座鲁迅博物馆,占了整整一条街。穿插在其间的有各色 各样独具绍兴饮食特色的小吃,如香味飘散的臭豆腐,茴香豆,龙须糖等等,还有不少民间特色工艺品。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三三两两的乌篷船在河上晃 晃悠悠,不少戴着乌毡帽的游客坐在船上,别有特色,似乎还在重现昔时的江南水乡。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

鲁迅故里这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给人感觉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古镇繁华小街。与周围高楼大厦耸立,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映成趣。

我和妈妈从老台门游览到新台门,细细感受着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在鲁迅故居的后面,穿过蜿蜒曲折的长弄堂,便是鲁迅笔下那个美丽的花园——百草园。百草园名字虽雅,但我看到的却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

提到百草园,鲁迅曾经无限深情地写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单是 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站在这个普通的菜园里,鲁迅儿时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情景却在我眼前浮现: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 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或许也只有这里留着鲁迅最纯真、最自由的岁月。

游完了鲁迅故里,一片属于绍兴特有的江南风情在我脑海里深深印下了:记忆中的人儿还在吃着茴香豆,喝着温黄酒,安静地听着,属于乌篷船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国庆节这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妈妈一起游玩鲁迅古里。

我们先游玩鲁迅祖居,我一走进大堂,就看见大堂中间画一幅字画。四周摆放几把会客的椅子,四周的墙面上挂着几幅鲁迅小时候在木板上刻的字。我们从大堂走到厨房,厨房里有缸、罐、桶,最吸引我的是七星台,七星台是由三个烧水的小锅和四个烧菜烧饭的大锅组和成的。厨房旁边还有贮藏间、绣房、少主房、闺房、沐浴室、书房、会客室。最吸引我的还是绣房,绣房是古代小姐的工作室,绣房四周都挂着精美的绣品,有香味扑鼻的牡丹;有色彩明艳的凤凰;有一朵独秀的梅花;有高傲美丽的孔雀。这些精美的绣品都是小姐一针一线地绣出来的,这些绣品栩栩如生,仿佛在展现最美丽的一面给你看。绣房里有一张像七巧板似的七巧桌,七巧桌方便、实用。这张七巧桌可以按来的客人的多少随意组合。七巧板是由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拼装而成的。

我们从鲁迅祖居出来,闻到阵阵臭豆腐的香味,听到吆喝茴香豆、霉干菜的声音,看到孔乙已店门口拥挤的人群,我的肚子不禁叫个不停,我找一个座位吃到许多绍兴的土特产,让我回味无穷。

我品尝好绍兴的土特产,我又跟着妈妈来到鲁迅纪念馆,我一进大门,就看见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去问妈妈,妈妈说横眉冷对是指很愤怒的表情,千夫子是指反革命,也就是说鲁迅对反革命很愤怒,俯首甘为是很配合,孺子牛是指老百姓,可鲁迅对老百姓很配合、照顾。这是鲁迅先生的志向,也是鲁迅先生的立场。在人民面前,我们要痛恨的是反动派,那些官僚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是那些还在掌握着人民权力的贪官污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周日,我带着对鲁迅先生的好奇心,与语文课本一起来到绍兴鲁迅故里

还未进入大门,我便看到两个孩子的铜像,仿佛正在聊些什么。走近一看,这不就是闰土吗?跟课文中同样的银项圈、同样的小毡帽、同样的紫圆脸。那么,另一边穿着大少爷服装的,一定就是儿时的鲁迅先生吧!那他们聊的应该就是看瓜、刺猹、捕鸟……我也真想听听!

走进大门,我便进入鲁迅祖居,这院子可真大!不仅有卧室、厨房、浴室这些必要的房间,还有琴房、大客厅、小客厅、仓库……看都看不过来,他们家可真富有呀!

在语文课本中,闰土与鲁迅先生是在厨房相识的,但并不是祖居的厨房,而是新台门——现在的故居里的厨房。带着好奇心,我们跨进鲁迅故居的大门。故居就没有祖居那么大,但还是有一种大户人家的气派。在那儿,我找到章运水与鲁迅先生相识的厨房。可想而知,章运水其实就是鲁迅笔下的闰土。

来到后花园——百草园,在那儿,我仿佛看到儿时的鲁迅先生与章运水在一起玩耍嬉戏,一起在井沿上跳来跳去,一起坐在石头上谈那些乡村趣事。

走一个下午,我们还参观鲁迅先生与兄弟们小时候的学堂——寿镜吾先生的三味书屋,还有鲁迅纪念馆。我仿佛与鲁迅先生一起经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是真正地用他的武器——笔,战斗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参观鲁迅故里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故里主要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和百草园组成的,我们先来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这里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课桌上,还可以看到一个“早”字,这是先生小时候为了提醒自己上学不迟到刻下的。这里还有一个后院,书院课程枯燥乏味,当先生讲得入神时,学生们就会偷偷到这里玩。

走完三味书屋,我们就来到鲁迅故居,故居里有起居室、闺房卧室、少爷室等鲁迅以及他的家人的住所,这是先生小时候住的地方。

游好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便会展现在我的面前,这里有鲁迅先生一生的纪录和保留下来的书,还有鲁迅先生的雕像。鲁迅纪念馆有二层,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参观一下。

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玩的地方,里面有一棵大树,小时候的鲁迅会在树下和小伙伴嬉戏,晚上在大树下乘凉……,著名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得就是这里的事情。

.鲁迅故里已经游完了,一天也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鲁迅故里论鲁迅

全文共 892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大人们都知道“鲁迅”而我却不知道?……带着诸多的问题,伴着丹桂的飘香,在金秋十月我来到了鲁迅故里_浙江绍兴。

站在鲁迅故居的前坪,我便猜想着:鲁迅的家怎么会这么大?他家以前一定很有钱,说不定他小时侯还是个“小地主”呢!我的脚步在不停地前行着,它们把我带到了鲁迅家人的卧室区,我看到了鲁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其他家人的住所,等级鲜明的住房和房内的红木家具充分表明主人家的富有;光是鲁迅读书游戏的地方就让我大开眼界:上早读的地方叫“三余书屋”,白天上课的地方叫“三味书屋”,游戏玩耍的地方是“百草园”……如此看来,他们家一定很重视教育,并且特别注重对鲁迅的培养。如果当时的人们家家的环境都有那么好,家家都能这么重视教育的话,肯定就能多培养出几个像鲁迅一样的人才;如果把鲁迅以前的学习条件放到现在,小孩子不成材才怪呢!

最有意思的是在“三味书屋”了:书屋的一角摆放着鲁迅小时侯读书用过的桌子,桌面上刻着一个“早”字;书屋的侧面还留了一个小圆门,据导游介绍说,鲁迅小时侯上课时常常趁老师不注意从这圆门溜出去……哎,我以为就我们现在的孩子读书苦读书累呢,没想到名人小时侯读书也会迟到、早退,还会爬树掏鸟蛋、摘桑葚,挖地抓蛐蛐,下河坐乌蓬船,赶集看社戏……

在鲁迅博物记念馆里,我看到了鲁迅生前的一张张手稿;看到了大人们在“百草园”里寻找“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的文章;看到了由鲁迅亲笔题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名言警句……看着一张张记录着历史的照片,一件件鲁迅生前用过的实物,我深深地知道了:鲁迅,他小时侯也曾经像我们一样淘气过,也有过像润土一样的朋友,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鲁迅,他是作家、医学家、革命家、艺术家,他用他的文章唤醒了当时已经麻木了的民众;鲁迅,他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就像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写的“他的骨头是最坚硬的…”一样,他的身材虽然并不高大,可是他的精神和气节却感召着整个中华民族!

站在鲁迅爷爷的塑像前,我庄严地敬了一个队礼:我也会像大人们一样读着鲁迅爷爷的文章茁壮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写了大量的文章:《狂人日记》、《孔乙己》、《呐喊》等等。今天,我们全家去鲁迅故里参观游玩。

我们来到鲁迅故居。房子里的家具都是木头做的,因为年代久远,有些陈旧,但有一种古色古香的味道。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过书的私塾,屋里散发着一股花香。正对门的墙中间上方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梅花鹿伏在古树下。鲁迅坐过的书桌上还刻着一个“早”字,我对这个 “早”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有的同学常常迟到却不以为然,和鲁迅比起来是多么相形见绌啊!

人人都喜欢玩,鲁迅也是。鲁迅家后面有一个百草园,那是鲁迅曾经的乐园,我仿佛感受到了鲁迅快乐的童年。我让爸爸妈妈用相机拍下这美丽的一瞬间。

我要像鲁迅一样,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游鲁迅故里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七,我们一家自驾游,目的地是鲁迅的故乡——绍兴。一路上,妈妈为我介绍了一下鲁迅,说他是个伟大的文学家,对中国的文化有非常大的影响。我非常激动,因为我第一次可以亲自去伟大人物的家乡看看。

一到了那里,我就迫不及待地跟着妈妈去参观了鲁迅故居。穿过台门斗,隔一小天井,就是一间普通的泥地平屋,往东走过侧门,绕过拐弯处的石栏水井,沿长廊进内就是当年鲁迅一家的住处。那里主要为我们展示了鲁迅和他家人居住的地方,各式各样的房间,导游为我们介绍,说鲁迅故居充分体现了清朝末年绍兴台门的风格。我走在其中,一边看一边想:原来,大文学家住的房子是这样的!接着,我们又去了鲁迅纪念馆,在那里我对鲁迅先生的一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了一些了解,闰土、阿Q、孔乙己……妈妈说,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我将认识这些鲁迅先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些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我心里很激动,要是以后老师上课的时候,我就可以骄傲地说:“我去过鲁迅的家乡,还吃孔乙己吃过的茴香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参观鲁迅故里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鲁迅故里参观。“到了到了!鲁迅故里到了!”我兴奋得下了车,只见一幅洋溢着浓郁水乡风情的浮雕上,“鲁迅故里”四个大字苍劲有力。

我们首先参观了鲁迅祖居,它主要展示了鲁迅和他的家人用过的厅、堂、书房等各式各样的房间,体现了清末绍兴台门的风格。祖居对面就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鲁迅的那张旧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说起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也总把这个“早”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爷爷小时侯是多么热爱学习呀,我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好品质!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纪念馆。一进正门,就看见一座高大的青铜鲁迅坐像,壁上还刻着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纪念馆陈列着许多鲁迅文学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他可真是我国的一代文豪啊!我也牢牢记住了鲁迅先生的读书心得,就是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最后,我们到了鲁迅的故居,鲁迅的卧室、厨房、百草园……都一一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鲁迅先生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无限深情地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我们叫它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树;单是周围的泥墙根,就有无限乐趣。”百草园就是鲁迅小时候玩耍的地方,下课时,他就和同学们在这里玩游戏。

挥手道别了这座伟大的历史丰碑,那气宇轩昂的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渐渐清晰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游鲁迅的故里绍兴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星期天,我们龙湫文学社的社员和老师一起去绍兴采风!”听到这个消息,我别提有多高兴了。

星期天的早晨,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上了大卡车,带着对目的地的遐想,经过快乐而漫长的两个半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刚来到绍兴,一阵香味就扑鼻而来。呵,那不正是臭豆腐的味道吗?在许多人眼里,臭豆腐是“奇臭无比”的,可我却对臭豆腐“爱之入骨”。特别是绍兴的臭豆腐,连做梦都想尝一口呢!“老师,能不能现在就去买臭豆腐啊?”“是啊,我们都想去买呀!”瞧,一大群“臭豆腐迷”们都嚷嚷起来,迫不及待地想去买了。“等我们参观完所有景点,下午自由活动的时候,你们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王老师说道。“噢!”

我们先来到了鲁迅爷爷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私塾,鲁迅爷爷小时候就一直在那里读书。在鲁迅的那张旧书桌上,刻着一个“早”字。说起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那年,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边上学,一边帮着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的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勤奋好学的鲁迅 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鲁迅也总把这个“早”字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由此可见,鲁迅爷爷小时侯是多么的热爱学习呀,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这种好品质!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鲁迅爷爷纪念馆。一进正门,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青铜鲁迅爷爷坐像,壁上还刻着鲁迅爷爷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孺子牛。纪念馆陈列着许多鲁迅爷爷生前的作品:《阿Q正传》、《祝福》、《药》、……鲁迅爷爷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他可真是我国的一代文豪啊!

下午,我们还去了鲁迅爷爷的故居和百草园。鲁迅爷爷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无限深情地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我们叫它百草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树;单是周围的泥墙根,就有无限乐趣。”的确,当我们刚踏进百草园,一股野草、泥土的清香就扑鼻而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新、朴实的韵味。

旅游完了一天,我们一边吃着刚买的臭豆腐,一边在车子里欣赏着窗外那美丽的景色。绍兴怎么看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体现出一种宁静、典雅的美,让人越看越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此秀美的江南水乡养育了鲁迅这样伟大的人物,真不愧为天杰地灵啊!

绍兴之游,让我了解了鲁迅,也让我领略了江南水乡独特的美,我爱绍兴这个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鲁迅的故里

全文共 1250 字

+ 加入清单

鲁迅,是一位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政治评论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他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故居分为三部分,分别为鲁迅故里、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我们先来说说这鲁迅故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白碑,上刻有黑色的“鲁迅故里”四字,在它的下方,是一幅黑色的图画,描绘的是小桥流水及乌蓬船。而字的右方,是鲁迅先生手夹香烟的雕刻。在整块碑的前方,有三尊塑像,一站两坐,形态逼真。在碑前方的视角来看,在右方独自一人坐的便是鲁迅。

走进故居,便可见当年鲁迅家的“客厅”里的一些家具及牌匾。从“客厅”往左走,便是小姐的“闺房”。闺房中有一张圆桌,圆桌上有四个杯子,看似是茶。床边的蚊帘半掩着,靠墙的方桌上还有一面小铜镜。对于这个小姐的闺房,因为导游没有讲解,我们也不知到底是谁的闺房。我们猜测有可能是鲁迅母亲的,不过更有可能是鲁迅妻子的房间。说到鲁迅妻子,我不得不又揪出一段历史了。话说鲁迅的夫人名叫朱安,她和鲁迅是当时鲁迅母亲鲁瑞亲手包办的一场婚姻,鲁迅不情愿,可出自孝顺,也没反抗。可是第二天他没有去祠堂,而是独自呆在自己的书房。对于朱安,鲁迅不爱,却又不能休。所以第三天,他就去了日本,留下朱安一个人在家伺候婆婆。后来,鲁迅认识了北平师范的女学生许广平,他俩情同意合,未婚同居了,不久生下一子名叫许海婴。这段历史披露了封建社会风俗的残酷与无情,令人震惊。

往里走,就可以看到周家的厨房了。厨房左侧可以看到许多笼子似的工具,右侧则是一些石磨之类的东西。

再走,就能看到鲁迅的房间了。他的房间里光线很好,也很古朴。离我们最近处是一张方桌,旁有两把椅子及一张小桌。他的床不算很精致,但却很漂亮,白色的床帘半掩着,清晰可见里面的枕头及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圆柱体,上面布满了刺。床下有两双布拖鞋,拖鞋旁边躺着的蓝色花瓷壶不免令人疑惑。床的左边,除了衣橱,便是几个储物的箱子,看样子像是存书的。

现在,我们到的是鲁迅故居后面的百草园。这里有鲁迅曾连根拔起何首乌而毁了的泥墙,有他曾跳来跳去的石井栏,也有神奇的何首乌,碧绿的皂角树,紫红的桑葚……这里一切的一切,都是绿色的,显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古典。

跟着流继续走,我们便到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的左边这一间,里面存放着鲁迅当年用过的座椅。他的座位并不奢华,而是普普通通的把椅子。桌子有些年代的历史痕迹,上摆着一只破旧的盒子,我猜是眼镜盒,可未免有些宽了。好想看看桌上他因迟到而刻下的“早”字,可惜有护栏。

三味书屋的最中间,是最大的一间屋子。在屋子的正中央,有一张较大的桌子,上摆有一些书籍及一根戒尺,这肯定是教书先生的位置了。在教书先生座位的后上方,有一块牌匾,上有“三味书屋”四字。牌匾的下面是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过的一幅画。画中一只身体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三味书屋的最右边的屋子,我们没有过去看,不过远眺了一下,那里好像是学员们的桌椅。

现在,我们也就把鲁迅故里看完了。我回想着鲁迅故居里的一幅幅画面,不禁陶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参观鲁迅故里

全文共 1003 字

+ 加入清单

第五天,我们来到浙江省绍兴市,听说这个城市呀,不光GDP指数高,还有许多古遗址呀,好看的景点什么的,于是,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这儿一探究竟,到底这个“Perfect城市”真的像百度描写的那样,像网友描述的那样吗?

首先,我们来到了文明中外的兰亭,在此解释一下,兰亭并不是一个叫兰的亭子,兰亭的得名呢,其实是东周时期的勾践在此种下了兰花,所以叫做兰亭,有人可能会问,“兰”字解释了,那“亭”字怎么解释呢?“亭”指驿站,也就是说,兰亭,其实是指种满了兰花的驿站。也就是说,兰亭其实就是一个不出名的小地方,只不过是越王用来种花的地方,和御花园没什么两样,再说了,越王是东周时期的人物,不可能中间没有什么人去把兰亭“捧”红,而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既是书法家,也是位诗人,他就是文明古今中外的王羲之,是他,邀请了四十二位朋友去兰亭的曲水流觞喝酒,大家可能听不懂,如果你听懂了,说明你的智商很高和推理能力很强,所谓“曲水流觞”其实就是一条无名小溪,然后因为它与其他四十二位朋友定的规则缩短就是“曲水流觞”,“曲水”是指弯弯曲曲的小溪,而“流”呢,是指漂流在某地,“觞”就是指古代用牛角做的杯子,合起来其实就是,杯子漂流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我还对几个景点印象特别深,我来给大家一一介绍一下,首先是鹅池,鹅池呢,相传王羲之最喜欢的动物是白鹅,所以王羲之专门养了一池子的白鹅,然后在给这个池子提名的时候,相传上面的“鹅”字是王羲之写的,而下面的“池”字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写的,所以这个写着“鹅池”二字的石碑,又称父子碑。还有就是祖孙碑,那是一面双面的石碑,正面是康熙皇帝在执政年间认真临摹的《兰亭集序》一词,其行楷体极为秀丽,而反面呢,是康熙皇帝的孙子————乾隆皇帝在执政年间给《兰亭集序》题的词,我想,乾隆皇帝在那时并不是再建一个石碑,而是把字留在阴暗面,他也是个皇帝呀,那么,他就是表达了对爷爷的尊敬。

观赏完兰亭清秀的风景,也该吃午饭了,虽然我一向不写流水仗,可是这一天的午饭餐厅实在是有历史,而且饭菜可口。这个酒店叫做咸亨酒店,是中华老字号,它建于1894年光绪年间,是鲁迅亲戚开的一家小酒馆当时的秀才孔乙己代言过这个酒店。

吃完午饭,我们来到鲁迅故里,我一进去,看见了鲁迅以前住过的卧室,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大户人家”,鲁迅的卧室少说也有十几平米吧,那时候,这么大的房子,可谓是“富上加富”啊!

此次春节游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