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传承红色文化推进绿色发展精品20篇

《勇士》是为了纪念老一辈的革命先烈,希望活在当下的人们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开学吧小编整理了相关的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浏览

7600

作文

491

传承中药文化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爷爷自幼跟随名师学医,年轻时就开了间药馆,是村里有名的中医。有时药馆没人时,爷爷还会自己研究草药。或许是草药的缘故吧,药馆里总是弥漫着苦苦的药味。曾经的我,是非常抗拒这股味道的,总嫌药味苦涩难闻。在记忆里,爷爷身上也有股淡淡的药味。有一段时间,我对爷爷那是既爱又恨——喜欢他陪我说书,讨厌他身上的味道。

如今,长大了,我似乎又真切地明白——正是这淡淡的药味,蕴含着浓浓的爱。

记得小时候,我因病被爷爷号脉。幼小的我,人生已要面临第一次喝中药。中药还在中药罐里熬着,我就已经能在远处嗅到,浓厚的草药味中夹杂着苦涩。本来30分钟的时间,像是过了许久,爷爷就把中药倒在碗里。浓厚的棕色,凝结了多种草药的精华。入口,一阵青涩袭来。好苦,我顿时做了一个干呕的动作。

爷爷笑着摇了摇头,像是变法术般变出了一颗蜜饯。“喝中药,最好用蜜饯送。‘良药苦口利于病’啊!古人曾说,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中药虽苦,但它温和,不像西医那样猛烈。你身子弱,明早我还要早点起来给你熬一壶才行……”

不觉间,手中的药也不似刚刚那样苦涩无味了。爷爷的话温暖了我的心田。

我曾在假期间在药馆帮忙,对中医开始略有了解,慢慢地被熏陶着。给人看病,中医主张“望、闻、问、切”,在一旁看了几遍爷爷是怎么替人看病后,那时的我,就觉得很神奇,“怎么摸一下别人的手,看一下舌头,就能知道生了什么病呢?”

我总嚷着也要去给病人看病。爷爷听了总是哈哈大笑,道:“中医博大精深,是古人通过长期的实践所积累起来的瑰宝,岂是你看一下就能懂的呢?”听着,似懂非懂,我沮丧地低下头。爷爷察觉到了我的沮丧,“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学西医而不是中医了,你能有这份心,不错……”说完,爷爷便拉起我的手,依稀记得爷爷的手是宽大而又粗糙的,许是常年抓药的缘故。

我们来到了草药柜前。“想要学中医,就从认草药开始。”“来看看,这个黑色‘蘑菇’就是灵芝,这个红色‘葡萄干’是枸杞,还有这个是鸡骨草,可以用来清热解毒……”“百病多由痰作祟,而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爷爷耐心地为我讲解,时不时还会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以增加我对药物的了解。其中最让我好奇的是一种叫冬虫夏草的药,听爷爷说,冬天是蝙蝠蛾的幼虫,一到夏天就变成草,所以叫这个名字。这种草药外形与蚕相似,像棉签大小,闻起来还带有一股腥味的草菇味道呢。

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探索着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中医这一词,此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已有了不一样的意味,不再是以前那般无趣枯燥。药馆的一大半墙面都是用来装草药的柜子,每个柜子里装着不同的草药。少说也有上百种,每一种草药,爷爷都能清晰地说出它的名字、功效以及配伍。

小小的药馆耗费了爷爷大半辈子的心血。

爷爷见我如此认真地学习听讲,眼底闪过了些许欣慰。望着自己花了大半辈子打理的药馆,他堆满皱纹的脸上挂上了幸福的笑容……

那一刻,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梦想,我要在传承中医药文化这条大路上昂首阔步。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朱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也有其现代意义。从现代大学的通识教育的角度来看朱子的格致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首先,在朱子哲学之中,读书是格物的最主要的工夫,《朱子语类》的“读书法”,记载了朱子教人如何读书,特别是如何读圣贤书的方法。虽然朱子自己的著作中似乎并没有把读书明确作为一个哲学主题来讨论,但有关读书必要性的问题意识处处渗透在朱子的哲学议论之中。鹅湖之会的最后,朱陆的争辩集中在要不要肯定读书作为学圣人的工夫,也反映出这一点。朱子所重视的格物工夫,其中主要的用力之方即是读书,对读书作为工夫的肯定以及以读书为背景的哲学建构,是朱子对孔子“学”的思想的重要发展,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孔子之后,对“学”或由读书以学的思想贡献最大的人就是朱子。可以说,朱子的思想即是为近古的士人(读书人)提供的一套学为圣人的目标和方法。现代人教育水平普遍提高,朱子思想应较适宜于现代教育中学习者的需要。

朱子一生学问致力于对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而对大学的几个重要观念的诠释在他的整个经典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朱子少年时即从父受教读《大学》,临终前仍在修改《大学章句》,他以超人的学识和智力,把终生的心力贡献给这一篇短小的文献的整理和解释。这表明朱子对经典权威的尊重,和通过汲取古典的智慧并加以创新来发展人文价值的信念。朱子所强调的格物和问学,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肯定经典讲论在儒学中的正当地位。朱子对经典学习非常重视,朱子所推动的读书主要也是读圣贤之书,读经典之书。虽然朱子作为哲学家毕生从事经典的诠释,但由于朱子特别重视读书人的经典学习,所以,他的经典诠释,是表述形式上,特别注意适合一般士人对经典学习的需要。宋明学者并非都是如此,如王船山的《读四书大全说》,是船山自己的思想著作,而不是用来教授学生的。朱子则不同,从《论语训蒙口义》到《四书章句集注》,多数朱子的经典解释著作都着眼于学生的经典学习,以帮助一般读书人学习儒家经典著作为其著作目的之一。这使得朱子的著作在今天通识教育的经典学习中仍有参考的意义。

最后,朱子对经典学习,是持“德性”―“问学”相统一的立场,因此读书与经典学习,一方面,朱子始终以道问学的态度,主张人的为学向一切人文知识开放,注重精神发展的丰富性;但朱子并不是引导人走入专门性知识,是朝向超越专门知识,追求达到一种对全体世界的理解。这种态度最接近于通识教育的思想,即朱子真正强调的格物,不是追求一草一木的具体知识,而是达到对万事万物的“通识”理解;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指向具体领域的物理,而是指向整个世界的普遍天理。另一方面,朱子也以尊德性的要求,要求读书者把经典书中的道理与个人的涵养结合在一起,注重道德意识和价值情感的培养,涵养德性和品质,追求德性与知性的平衡发展,这也是与通识教育的宗旨相符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传承文化共建精神家园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6月的第二星期六是“文化遗产日”。6月12日,我们将迎来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文化遗产”吗?你们知道如何继承和保护“文化遗产”吗?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从万里长城,到秦兵马俑;从剪纸雕刻,到蚕桑丝织……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地之宝、一省之名、一国之盛,更是整个世界的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正值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从1851年伦敦创办首届世博会到如今的一百多年里,世博会始终保持了文化博览会的特性,被誉为文化、科技的竞技场。已经拉开大幕的上海世博会也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一次大展示、大荟萃。你看,异域风情和中国元素正在这里交相辉映,打造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传承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并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在绵延万里的文化之河上泛起一叶文化扁舟!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于生活中传承文化

全文共 864 字

+ 加入清单

王晨洋

近日以来,南京一所大学的几位女学生传遍网络,其原因是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都穿着汉服。这件事激起广泛的讨论,对此,我赞同以上女学生穿着汉服,遵循古代礼仪的行为。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五千年来的时光长河诞生了许多象征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艺术瑰宝,而这些艺术瑰宝存在于生活的点滴之间,于饮食,于服饰,于礼仪……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建了我们的“汉文化”。但在如今的社会,这些“汉文化”有多少是被我们传承下来,有多少是被世人所铭记的呢?

有的人已经忘记,有的人仍选择铭记。正如那所大学的几位女学生,坚持于生活中穿着汉服,严格遵循古代礼仪。诚然,穿着汉服,不便于在如今高速社会中行动,遵循古代礼仪,不单单只有服饰这一项,但即便如此,在现在的社会里,就穿着汉服这一项,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况且那些女大学生,不在意他人异样的眼光,他人的看法,始终坚持于生活中穿着汉服,严格遵循古代礼仪,这正是当今社会应该提倡的风气与行为。试想,我们整天说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到头来却一直穿着西服,用着西方的习惯方式,这如何能突显出中国的博大文化呢?只有当我们穿戴着中国服饰,说着中国话,遵循着中国自身的礼仪,这才能体现出一国之大气,一国之鼎盛。

传承汉文化,在生活中展现,而不是将其隐藏起来。这就好比,古典茶壶,如果一味地掩藏,将它放在博物馆中珍藏,那自然不能体现出它原有的价值,我们应大方的将其拿出,只有经过茶水的润泽,那茶壶才会变得更加具有光泽,才能体现出它非凡的艺术价值。也正是只有在生活中传承文化,才能不断地完善该文化,传承该文化。

南京女大学生行为的内涵,实实在在地显示出了一种文化意境,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承方式,而这种方式是一种文明所需要的,是一个国家所需要的,更是我们现在缺少的。

试想,当屈原变成韩国人,李白成为哈萨克斯坦人,那我们所谓的文明还会剩下什么,那我们的民族又该以何种形式继续传承?

文化是民族的象征,而民族又代表着国家,所以说,文化是国家的根本,对于这种根本,我们应在生活中去传承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898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代生活中发扬中华民族文化

每一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他们是夺目的,绚烂的,然而又在岁月中逐渐流失,碾灭,最后却埋在了几千年积淀的黄土下……

我想对此说些什么。

比如怎样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传承千年的精髓,以及怎样让新潮的现代人接受并且完全融入已有些生涩的传统文化。这,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然,其中不乏有佼佼者,他们巧妙地将流行和传统结合得天衣无缝。我就简单地谈谈音乐和饮食等几方面。

1音乐。

首先,小天王周杰伦的《东风破》《中国风》就向我们展现了当代人的古典情节。并且让很多原本不习惯古典的人们开始关注起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了,这不能不算是一大突破。其实《东风破》的歌词浅显易懂,不过是向我们讲诉了一段现代都市人的爱与恨,但在乐曲的表现上,凄恻婉转,带有古韵,琵琶的演奏也烘托出舍与不舍间的幽冤。于是,很多追逐快餐文化的人被打动了以后,开始思索对于经典和悠远的观点,开始爱上了原本被他们遗忘的华夏文明。

除慈之外,王力宏的《花田错》《龙的传人》、陶哲《苏三说》也是很好的例子。

2 饮食。

这是一个讲究创新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就对同一件事物感到厌倦,就连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是一样。不过,通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在讲究色、香、味、型之外又讲究营养,这就是一种时代进步。一种文化再生。

但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保持不衰的生命力。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

归根到底,我们只有准确是把握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特质才能深刻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因此也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3服装。

我们来粗略看看近几年来的流行风吧。复古永远都是主角,人们在稍纵即逝的流行中开始怀念。怀念古典的厚重,和经过岁月淘洗后的精致。

唐装、旗袍、印花布、刺绣、扇子装潢……它们已经生根在都市的尘灰中,已经在笑语盈盈里散发着脉脉温情 。

除此之外,还有古香古色的红木家具、影视作品等倍受人们青睐。中国悠远的民族文化应该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去,它永远是浪间最闪耀的朝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传承汉字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那是情感的爆发,或橫,或竖,或撇,或捺。那是心灵的乐曲,或轻,或柔,或美,或重。那是诗意的展现,或冷,或暖,或醉,或醒。一切都来源于它——汉字

“呯呯嘭嘭“这是敲打键盘的声音,”悉悉唰唰“这是有手写字的声音。当这两种声音碰撞在一起,你是否会深发感触——那一个个有着生命的方块字还会继续传承下去吗?它们会不会被电脑上那些死气沉沉的”新同胞“所替代呃?是啊!在这个信息时代,哪里还有这些小生命的地位呢?

可是,你是否想到:当你沉醉在唐诗宋词中时,你可知它是怎样传承下来的。当你欣赏着某位书法大师的作品时,你可曾想过是谁的功劳让你看见这美的享受。当你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点头称赞时,你是否体会到这心的滋养。就是这样一个个小小的方块字,让你体会到诗的意境,眼的美丽和耳的重要。它忽而气势磅礴宛如高山,忽而轻柔平静宛若流水,却又忽迷茫神秘好似星辰,一撇一捺,一音一律,一意一景,无不透露着生活的灵动,汉字的刚劲以及中华民族的魅力。

作家之所以可以写出好文章,那是因为汉字的多层含义。音乐之所以可以打动人心,那是因为汉字优美的声韵。诗歌之所以可以催人泪下,那是因为汉字的柔美情趣。一笔一划之间,互相辅助,互相衬托,那是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体现。汉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笔划中都蕴含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心血,每一个音节中都体现着我们国家的雄健和骨气。所以让我们离开手中键盘,拿起手中的笔,让我们为能写出汉字这样美好又神圣的东西而骄傲吧!

如果在你面对一个个英语字母时,你会想起汉字那一张张充满生机的脸。如果在你听到躁音时,你会渴望朗读一篇优美的文章。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体会了汉字的美丽,你已经感悟到了汉字的深层意义。从今往后,让我们用汉字来体会高山巍峨,用音节来体会人民的大方,用笔划来体会国家的繁荣富强!

看,看橫,那竖,那撇,那捺!听,那轻,那柔,那美,那重!悟,那冷,那暖,那醉,那醒……

[传承汉字文化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文

全文共 1196 字

+ 加入清单

“三尺桌台”既是“方寸”之间,亦是广阔天地。微微“桌台”,担负起的是发展的重任,铺满的是群众“琐事”,这是一处没有硝烟的战场,一点一滴无不是对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好的诠释。“三尺桌台”更像是“见证者”,见证了无数名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和干事谋业的“痕迹”。“身在其位,必谋其政”。当党员干部坐在“三尺桌台”前,所要面对的是沉沉的担子和考验。

“三尺桌台”是责任,如牛负重方能砥砺前行。时代赋予了党员干部使命和重担,面对艰巨的发展任务,党员干部要练就一身“钢铁身躯”,以坚强的臂膀负担起责任和担当。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党员干部要成为“顶梁柱”离不开思想和行动的“多向锻造”,经风雨方能壮筋骨、长才干,党员干部要勇于接“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在磨砺中成长,让挫折成为意志和能力的试金石,卸下发展包袱,做到愈挫愈勇,始终保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坚定和韧劲,俯下身子,背负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让手上“磨出茧”、心中“扎起根”,负重前行。

“三尺桌台”是战场,闯关夺隘方能所向披靡。危难时刻显担当,越是关键时刻,越能够检验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面对前行路上的荆棘和障碍,党员干部要能够冲锋一线,“攻城拔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严峻复杂的考验需要党员干部以披荆斩棘的无畏迎难而上,党员干部是时代的“划桨人”,在搏击风浪中要坚定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在这个“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打响攻坚战,在“三尺桌台”上做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三尺桌台”是传承,薪尽火传方能继往开来。党员干部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99年的沐风栉雨,早已经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拼搏意志和崇高的红色精神。党员干部要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在伟大的复兴征程上坚持承前启后,在干事创业中“下足功夫”“开足马力”。“时代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党员干部要秉承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与时俱进,自觉投身于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去,激发出履职尽责的使命担当。

“三尺桌台”是信念,补钙铸魂方能坚如磐石。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政治灵魂和立身之本,缺乏了信念的支持,党员干部就会得“软骨病”,精神上就会“缺钙”,失去了根本,就会容易蜕化变质,成为“饱食终日、无所作为”的“庸官”和“懒官”。党员干部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激荡心灵,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以清醒的政治头脑“铸魂提能”,以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和行动引领,在“三尺桌台”上挺起脊梁,筑牢思想根基,以坚定的信仰和蓬勃的活力,用汗水谱写出时代的华章,绽放出理想信念的夺目光彩。

“三尺桌台”是初心和使命,是责任和传承,是拼搏和信念。千锤百炼方能成烈火真金。党员干部要承受“三尺桌台”的“重”,就要坐好位、谋好事、履好职,以“三尺桌台”擦亮初心使命底色,迎接新的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一首儿歌:“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棕子香,五包粮,吃了粽子满口香。”端午节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想了解,跟我来看看吧!

其实,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在很久以前,由于战乱死了好多人,屈原听了,想了个办法把国王打败了,并知道国王还会找麻烦,就抱起大石头,跳到江中自尽了。人们怕鱼虾来吃屈原的尸体,就把米饭包到竹叶里,扔到河里,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粽子,并小心地放到江中。直到现在,人们一直传承这个习俗。

看!中国的传统文化——端午节丰富多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文化的传承作文800字

全文共 867 字

+ 加入清单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它彰显着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它代表一个国家的向心力。

中华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儿时我们读唐诗,诵诗歌。不知不觉间,文化已悄然来到身边。当遇到挫折磨难时,我们会吟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和朋友分别时,我们会想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想起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现在的我们却将这传统的文化抛之,弃之。打字代替书写,歌唱代替朗诵。且不说,熟读古文经书,就连人们日常的书法都到了提笔忘字的地步,我们是否该反思自己的行为?

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我们是荣耀的,发扬光大传统的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亦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生活,用奢侈掩盖自己丑陋的内心,在华丽的外表下,做着不合实际的行为。最近,电视台多出选秀节目,茫茫人海中,获得好评的也只会是凤毛麟角。也许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不让人才淹没,只不过方式用错了,传统的中华文化需要正气、大方。而有一些电视台却推出《汉字英雄》等节目,通过观看选手的变现,不难看出,中国人的汉字水平在降低。汉字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怎能让我们的语言丧失。这无疑是为我们敲响警钟,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去延伸,去实现它的价值,去领略文化的美。

文化的含义就是要提升品位,追求崇高,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需要延伸,历史有文化,将来也必将有文化。看苏武牧羊,告诉我们要讲诚信;品茶道,体会人生的经历;听唐玄宗与杨贵妃创作的《霓裳羽衣曲》,感受唐朝繁荣盛华。

面对文化并非照单全收,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确理解历史文化,不要被他人所述而迷惑,要亲自去考察、验证,好比黄宏演的小品《穿越》一样,不可将历史颠倒,误会他人,为了自己的祖孙后代,正确了解历史,我们应多做多查,多学习。

文化深刻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命力,是民族生存发展、国家繁荣兴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不可能强盛,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我们把“文化”的火炬传递下去,让“文化”之火永不熄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课本上学过的唐诗,有没学过的宋词和元曲;我们经常提到的秦(古筝)象棋(围棋)书法(书法)绘画(国画);和民俗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但我还是最喜欢中国的成语。就像我见过的陈汉东叔叔,他用成语接龙的方法,把2008年的成语围成五个圆环,象征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五个圆环。第一环为:天下第一,同线,承前启后,承继人——志未成,忠于国,国利民福,长寿天空。第二环是:天下公平、公平诚实、头脑清醒、凶猛凶猛——意为先写、先入为主、见事思人、人攻天。第三环是:天下为一户,家遇户,短话长,长命百岁——食不甜,愿拜风,风向阳,而天空很美。第四环是:天下大和,一心一意,发财散财强正——代代相传,代代相传,主宰加福。五环为:永远、有威望、名副其实、实事求是——来去自如,由浅入深,领悟大义,义为薄。

陈汉东叔叔创造的中国成语龙,从天开始,到天结束,形成五个大圆圈。它不仅有意义,而且令人难忘和有趣。我想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传承红色基因

全文共 64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啊!要知道我们现在的辛福生活是那些先烈们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他们的牺牲换来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换来了我们的安居乐业,让我们能欢乐地依偎在祖国的怀抱里。

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儿女的事迹: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牺牲自己去炸碉堡;为了避免战友的死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以身殉国……种种的英雄事迹,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单是我们大沙河一带就有红西路军血战高台,苦战临泽的英雄事迹,在博物馆里,我看着那一支支残留下来的枪支,用过的锅碗瓢盆还有他们穿过的大衣,我似乎看到了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不禁心头一震,百感交集。

我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解放我们临泽的是红西路军,在几十年前在这里四面环绕着祁连山,处处是高地,方圆几里内并没有几户人家。但是西路军却来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牺牲了很多士兵最终把马家军击退了,,虽然抵挡了几次,但由于粮食缺乏,过了不久 红西路军就由于饥饿饿死在了路旁,而剩下的被俘虏的俘虏,只剩下了几千号人,但是最后由于错误指挥,红西路军全军覆灭了。

但他们还是伟大的,他们为中国解放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心一分力,他们值得我们崇拜。

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令人肃然起敬,我想我一定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学习革命先烈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但一切的一切都要建立在爱国上,爱国又要建立在爱家乡的思想上,所以让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是祖国栋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文化与传承作文800字

全文共 1131 字

+ 加入清单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仿佛太阳公公也被我们的热情感染,每一缕阳光都是那么活泼,像得到糖果手舞足蹈的孩童,又像一个个金色的音符,在欢快的跳动着,组成一阙美妙灵动又和谐的乐章,诠释着快乐的真谛。

今天,我和文学院的同学们一起来到了一个小山村——大同,领略传承的魅力,感受文化的古老和悠远。

看到大同村的第一眼,并无想象中惊艳的感觉。乍一看,大同村确实村如其名,大同大同,没有不同。海水不可斗量,村更不可貌相,如果你深入的去了解大同村,你会发现,武术,是其中的一个闪光点。

在大同村,习武之人众多,上至垂暮之年的老人,下至稚气未脱的孩童,差不多都会个一招两式,习武已蔚然成风,学习拳术、锻炼身体成了村民的一项主要活动。大同村的四门六合拳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武术文化源远流长。

走进大同村的武术文化礼堂,武术教练程叔叔热情的为我们讲解。墙上有一排文字和图片,我们一边徐步观看,一边听程叔叔一一解说,把得到的信息立马抄在那张活动记录表上,碰到不知道的填空,就去问程叔叔,知道答案后又立刻抄上去,用求知若渴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堪比饿狼寻求食物时的那种可怕的狂热,恐怕《窃读记》里的小女孩见到我们也会自愧不如。

好不容易解决掉了活动记录表上的一部分填空,我们松了一口气,猛抄暂时告一段落。没头苍蝇乱撞说不定会刚好撞到蛋糕上,而我们一味猛抄其实也学习到了一点儿知识。大同村的拳术套路有很多,四门拳、五虎拳、六合拳等等,各具特色,让大同村的武术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听程叔叔说,他在假期里都会收徒弟,教他们武术,在去年的暑假,程叔叔就收了几十个徒弟。一段精彩的四合拳表演,便是程叔叔的大徒弟——一位大哥哥给我们带来的。

只见他做了几个深呼吸,瞑目蹲身,扎了个马步。一旁的程叔叔告诉我们那叫准备动作,话音刚落,大哥哥突然出拳,拳头握紧如铁锤般,一拳打出去竟有风声,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这要是一拳打在木棒上,估计木棒都得断成两截。接着,那位大哥哥又松开拳头,两手悠然摆回,似乎乘着清风。他叉开两脚,一前一后,不动不摇坚如磐石。他气沉丹田,酝酿气力,随后漂亮的一个猛拳迅速打出,身体在打完一圈后立马调转方向,来了一记飞腿。表演结束了,我们意犹未尽,拍手叫好。

程叔叔的六合拳表演紧随其后,令人目不暇接。雨点般密集的拳头似钢铁般坚硬,一拳一拳如惊雷,出拳迅猛,带着空气被划破的风声。刚时似金属相撞,柔时似云翼轻展。六合拳刚中不乏柔,柔中蕴含刚,刚柔并济,十分有力。打拳是十分费力气的,这不,程叔叔打完六合拳后,说话都喘上了气,不过也正因这一点,经常打拳才有强身健体之效果。

传承传承,传的是文化,承的是精神;传承传承,传的是那份最初的美好,承的是那份单纯的追求。传承需要惊人的毅力,更是需要不懈的努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老师老师,我们这是去干嘛呀?”同学们叽叽喳喳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这是新华小记者发出的好奇声响。

“同学们,接下来会有一场讲述匠心的精彩演出,你们可要看好了。”老师亲切的话语让我们很快地安静下来,自觉站成一排观看演出。演出节目有很多,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关于兰花的表演。

一开始,优美柔缓的语调,很快让我们着迷,并沉入其中。优雅缓慢的古筝调配上悠扬激荡的琵琶很快把兰花那一乾坤正气传到我们的心中。我们入迷地看着,只见舞蹈女演员,那手一扬,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兰花,一舞一跳,一踩一转,淡蓝色裙子迎风飘扬,恰似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兰花。

接下来出现一个手握毛笔的男演员,只见他目光炯炯,盯着手里的毛笔,有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挥舞着毛笔创作着书法。配上后面李叔同的书法词,真是让人叫绝。我看着表演节目,心中不禁发起深思,李叔同为我们留下的经典著作,是李叔同想让我们传承的一种兰花精神是一种,一身正气、公正无私的品质。这就是匠心吗?是的,这就是匠心!

一曲终了,那优美的调子还在我的心中回荡,这次的研学之旅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也让我明白了,所谓匠心,是需要我们当今这一代去努力传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色文化进校园

全文共 675 字

+ 加入清单

同学们,看到我的题目,大家就应该知道我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的是什么了吧!对,就是井冈山。

我想,你们都没有去过那里吧?虽然你们没有去过,但是有一些小“雏鹰”们去过。说到这里,我想,一些同学会提出一个小问题--小“雏鹰”们去那里干什么?你们不用着急,听我来为你们解答。小“雏鹰”们去那儿,是为了探索井冈山的奥秘。探索什么奥秘呢?在这儿,同学们肯定又要问了吧!别着急,听我再来为你们解答。

毛秉华老师说,井冈山“红色文化”的形成得益于他的光荣历史。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主席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湖南中心城市长沙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进军,放弃了“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927年10月,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把革命的防守和革命的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各地共产党人也纷纷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行程里燎原之势。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的斗争,时间虽然不长,却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小“雏鹰”们要探索的奥秘就是这些了,如果你们还想知道更多的关于井冈山的知识,请查阅相关网页或革命战争的书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文化传承作文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从《诗经》的嘤嘤呓语,到楚辞汉赋的铺采摛文,从七夕的金凤玉露到重阳的登高赏菊,从秦腔的底韵悠绵到京剧的唱练坐打,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华夏浩繁的史帙中显得那样熠熠生光,璀璨压目。

然而,在今天“全球化”的中国里,熙熙攘攘的人们似乎早已将赤县浓重的传统文化丢掷在了一个偏僻的旮旯里。少了王荆公“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元旦洋洋喜庆,少了杜牧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清明断魂之哀,少了辛稼轩“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元宵盈盈笑语,圣诞节的雪撬,情人节的巧克力、玫瑰,却远渡重洋,从西洋一路风靡了东方的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

中国传统文化黯淡下去了,犹如浩渺寰宇里一颗茕茕孑立的孤星,那样形单影只。可是,我不甘心,难道在流行浪潮的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就真的那么一文不值吗?

屈原用楚地方言演绎着《离骚》《怀沙》;左思用唯美的文字抒写着《魏》《蜀》《吴》之赋;陈子昂用幽州台歌,开辟了新唐四杰的雄浑之风,李白杜甫用浪漫与现实在中国文化的坐标上以双峦的形象拔地而起,苏轼以大江东去的如椽巨笔开创了宋词的新纪元,关汉卿用元代话剧不止地将一个个哀艳的故事流传。中国的文化在无声之中包罗着天地万象。它浩瀚无边,犹如挟泰山以超北海难以逾越。

也许我的呐喊无法像黄钟大吕一样震耳发聩,倾刻使国人清醒冷静下来,我只是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丧失。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应倡导学习,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而只有不断汲取这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或许才有资格被称之为龙的传人。如今,我国取消无意长假,将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都增设了一天的假期。这不正是为了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铭记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吗?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惟有保住民族文化之根,续接断裂的文化之脉,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才能让东方巨龙真正从沉睡中苏醒。让我们一起来期待!让我们一起去努力!重新紧握那远去的传统文化,使其重归我华夏大地,使其长盛不衰!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努力,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神州大地上再次展现出傲人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弦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海峡两岸之间最重要的、金刚不坏的纽带,是我们共同享有的中华文化。通过不断的交流和研讨,我们可以把这根纽带扭得更紧。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他的伟大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为所有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精神遗产;保存并弘扬以儒家学说为主干的中华文化,是包括两岸人民在内的所有中华子孙的天职。

中华文化的智慧体现在哪些地方?就体现和渗透在处理人和人(包括个人与社会、群体与群体、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人和天(亦即自然与环境)的关系、现实和

未来的关系以及个人的身与心的关系方面。贯穿在这四大关系中的是中华文化中的哲学理念,就是“天人合一”,是“阴阳和合”,是“和而不同”。中华文化最早

树立了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因为我们的先民从历史中,从大自然中,从现实生活中,正确地总结了人类社会应有的正常关系,即:无数个体是社会和国家的基础,

个人的道德修养关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于是形成了由己以达天下的“修—齐—治—平”道德之路。在中华文化极为丰富的内涵基础上,在治国和平天下方面又形成

了“王道”思想。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称中国五千年来为“超稳定”的社会,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造成稳定的众多原因中的这一条。

当今世界的形势颇

为类似中国的战国时代,群雄并争,吞噬资源,毁坏环境,弱肉强食。“霸道”充斥世界:人对人霸,国对国霸,人类对自然霸。究其霸之因由,归根结蒂是极力高 悬一个“利”字,无限容忍一个“贪”字。这种霸道的世界绝对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而解决之道,除了对于霸道给予必要的抗争、阻遏,还需从长远、从根本处寻求 出路,要在整个社会对利的贪求和对道德良知的珍惜二者之间求得相对的平衡。正是在这点上,中华民族可以做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中华文化有着独特的智慧和

丰富的经验来平衡身与心、物与魂、己与他的关系。这智慧和经验,对于个人来说就是对德的崇尚和终生的追求;对于社会、国家和天下来说,就是“王道”。

“王道”的提法,首先见于《尚书 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此时“王道”所指,还是具体的周先王治理天下之道。到了《孟子》说“养生丧死 无憾,王道之始也”,这时的王道,则指的是为王之道。至于把“王道”作为一种理想政治的专称,与“霸道”相对,恐怕还是汉儒的功劳。“王道”所指虽然有此

变迁,但是其共同点则都是强调对内以德(仁、义)治国,对外则“修文德以来之”,视四海为一家。“王道”,即意味着包容、平等、友爱、融合,意味着以人类

共同的幸福为终极目标,这正是当今世界和许多国家所欠缺的。我们愿意和台湾朋友一道,开展这一论题的研究,并努力把“王道”思想的精华介绍给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征文600字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小时候,爸爸经常给我讲红军长征的故事,那时,我觉得红军叔叔们特别威武,却不知道红军叔叔们要有时刻面临危险的准备,长大以后,我才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争做时代新人而努力!

爸爸讲过:“红军长征,跨越了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壮举。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红军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跨越雪山草地,克服了重重困难,表现出了红军们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当我听完爸爸的话时,我的心里无比震撼:是什么力量鼓励着红军们进行斗争?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毫不畏惧,前赴后继地勇往直前?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就是相传的红色基因

在长征途中,也有许许多多因战争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前辈,例如伍若兰。她从小出生在一个贫穷正直的教师家庭,由于父亲对她从小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伍若兰有着如兰花般的正直性格。1929年1月2日凌晨,敌人偷袭井冈山红军指挥部所在地,伍若兰挺身而出,最后被敌人关押在阴暗的牢房里,敌人对她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始终大义凛然。1929年2月12日,伍若兰英勇就义。啊,这位女革命家是多么伟大啊!她这种大义凛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只有真正铭记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只有真正铭记历史,才能弘扬为国家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努力学习,天天向上,继承我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传承先辈们的红色基因,争做报效祖国的时代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汉字传承文化魅力对联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1、上联:品泉喝白水;下联:望岚听山风

2、上联:冰花点点化为水;下联:雪片纷纷结成霜

3、上联:巴蜀丹青张;下联:松苑痴乐鬼

4、上联:草原情歌声声慢;下联:至者莫来智者来

5、上联:兰亭狂草王;下联:松江鼎彝范

6、上联:月朗星稀晴空夜;下联:荷香风清雾霭池

7、上联:假期有梦难圆;下联:真隙无聊易长

8、上联:夜郎枉作白日梦;下联:倩女虚行暗幽魂

9、上联:冰花点点化为水;下联:古木森森连成山

10、上联:九泉楷圣张;下联:残墨千秋香

11、上联:丽鬼无惊厉鬼惊;下联:蓝天心曲步步高

12、上联:荷舞白纱鱼戏水;下联:苇摇碧波云追月

13、上联:古文故人做;下联:禾火秋风起

14、上联:雨荷鱼儿伞;下联:草原花儿毯

15、上联:情歌声声变成哥;下联:蝶舞翩翩幻为妹

16、上联:松苑大话鬼;下联:松苑影竹郑

17、上联:缺鱼缺羊哪得鲜;下联:无舌品甘怎知甜

18、上联:孙子小众人从;下联:女子妙佳人圭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全文共 112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一个伟大而繁荣富强的国家,一个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的古国,它是全世界各种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而没有中断的文明大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支撑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繁荣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但有许多著名学者为我们留下的光辉的著作,智慧的结晶,而且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古至今,各朝各代,都有许多杰出的历史学家。从小我就听妈妈给我讲司马迁的故事,今天在这本书中,我再次看到了他。司马迁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继承父业,著述历史,用毕生的经历写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时期,到汉武帝初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多字,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整个历史时期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是一部百科全书的鸿篇巨制,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走出家门游历四方。他游历了大江南北,到过长城,渡过黄河,登过泰山,经过长江,一路上采访民间传说,考察文物古迹,搜集历史资料,这些活动使他获得了大量史籍上没有的史料。

正在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他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宫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几次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他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了心底,重新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筒,在上面了写下了一行有一行工整的文字。

就这样,司马迁发奋写作,终于完成了一部辉煌巨著《史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这是司马迁的人生观,他认为自己的死不过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就是这种信念,使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宫刑,遭受了冷落,但他却在史书中有权评价每一位帝王将相,他在史书中,自己就是统治者。

在司马迁的眼里,自己只不过是个刑余之人,可在我眼里,他是个大人物,因为他是个敢于指责黄帝的人,他是个大丈夫,因为他可以忍辱负重,他是个圣人,因为他给后世留下了《史记》

真正的大人物,并不是大权大贵之人,而是那些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可以忍辱负重,可以看破生死名利的人,司马迁坎坷的一生,是大人物的写照,生活上的成功并不在于权贵,而是在于一颗有作为、有事业、有理想、看破名利的心。

读了这本书后,我懂得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活和发展的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读了“传承传统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教育读本,我心中的结渐渐解开……

小的时候,每当过年,外婆就会送我们小辈每人一个中国结。那时,与爸爸给我买的玩具相比,我只觉得它单调、难看。

单调无味的红绳上打了许许多多的结,多无聊的东西啊!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也渐渐明白这单调的红绳与艺术和文化沾似乎有联系,于是就觉得它多了几分韵味,但仍不太喜欢,它远没有网络游戏对我的诱惑力。

有一年外婆送我们中国结的时候,我看见她手中握着一串两条鱼相紧靠、鱼尾处垂下一串红穗子的双鱼结,它好像一直盯着我哩!

可是,最后塞进我手中的却是一只在我看来十分丑陋的平安结,单调而无味,我干脆直接把它扔到地上,并乱踩一通,嘴里还念叨着“坏东西,坏东西!”

外婆无奈地捡起平安结装进口袋,她说我一连病了好久,送我平安结是希望我这一年内都能平安健康。而我却没能领会她的心意,----外婆是爱我的,她只是把每年对我的期望都寄托在了中国结中,而我却耍起了小孩子脾气。

不久后,我如愿的收到到了双鱼结,可却觉得它没有那么好看了,甚至就像我一样蠢笨。对外婆的愧疚与平安结一起结成了我的心结,死死地系在我的胸口,无法解开。

不知是因为这心头的结还是外婆的手艺好,我竟越来越喜欢中国结了。后来,外婆一边教我们打中国结,一边告诉我们,中国结是很早以前就有了的,每一只中国结都有自己的寓意,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是用钱可以买得到的,那是一种心愿,一种期盼,我们不能让它从这世界上消失了。

最近,读了“传承传统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教育读本,我了解到,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包括中国结在内的无数传统文化,书法、古琴、戏曲、文学……它们是无价的精神财富,是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当然应该将它们传承下去。

现在,我喜欢中国结,我喜欢传统文化,它们是我永远的“心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传承中华文化精神

全文共 975 字

+ 加入清单

风筝是幸福的,因为它对线心存感恩;绿叶是幸福的,因为它对根心存感恩;鱼儿是幸福的,因为它对海心存感恩;而我是幸福的,因为我对一切心存感恩。从我们呱呱坠地时,父母就是我们第一个感恩的人。

天大地大,父母恩大。这份情,作为儿女的我们,无以回报。因为,父母的无微不至,他们的担心,他们的照顾,更有他们因我们的喜怒哀乐。或许,你的父母并没有很大的学问,可是,他们心里装着的爱,并不会比别人少一点儿,他们对你的期望也并不会比别人低。

会想起父母,我们是否惭愧于自己的付出少之又少。从小到大,他们的一个微笑是给我们的鼓励,一顿午餐是给我们付出的汗水。我父母的恩,父母的情,我们能用什么来报答呢?在岁月的沙漏中,父母一天天老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更应该学会如何去感恩,不是吗?随着我们的成长,便会踏入神圣的学堂,学习“人之初,性本善”“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老师,一个伟大称呼,一份神圣的职业。瘦小的身影,沙哑的声音,而我们却还是嬉戏打闹,把老师的心血当成玩笑。

他们站在小小的舞台上,挥洒他们的汗水,辛勤的劳作,为我们传播知识。深夜备案,甚至是彻夜不眠,只想我们能得到最大的收获。所以有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歌颂老师。每一个民族都会感激为本民族的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每一个民族都有着优秀地感恩传统。假如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懂得感恩,这个世界将因感恩而更加和谐。从个人到国家,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一个人不仅要懂得去感恩他人,更要学会感恩社会和国家。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也许是一个普通人感恩的境界,但这也是最真诚、最淳朴的感情。

人生路上,满布荆棘,但恩情却给了我们最大的勇气。因此,我们要用心领受父母对教诲与期待,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和心情。感谢老师的培养之恩,以最大的努力、最大的进步来报答。草木为了感谢春天的到来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谢夏天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谢秋天的到来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谢冬天的到来把大地银装素裹。自然界尚且如此感恩,人更应该具有感恩的心,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恩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当我们长怀感恩之心去对待事物时,你会发现这世界其实是美好的!感恩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作为一名优秀青少年的基本要求。

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们要学会感恩,传承灿烂的中华文明,让其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