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成语故事:道不拾遗【精选20篇】

导语:后来他把这个小洞补的严严实实,因此再也没有丢过羊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续写的优秀作文,欢迎查阅!

浏览

5102

作文

1000

成语故事作文500字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在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晨,梧桐树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油的发亮了一般,柳树的树枝,随风飘荡,在某一片叶子下,住着一只蝉。

这是一只又肥又大的蝉,它十分的快乐,只听“知了——知了——”它还唱着歌呢!

但令蝉意想不到的是,在树枝的最底部有着一只馋嘴的瘦螳螂。螳螂心想:我已经好久都没有吃到食物了,这只肥蝉看的挺顺眼,不如吃了它,好填饱自己的肚子,想着它便露出了自己锋利的爪子。

这只螳螂躲在了另一片叶子下,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等待着,等待着,蝉的身体爬到了叶子上面,螳螂用爪子把口水擦掉,慢慢地接近蝉,“砰”的一声,蝉被行动敏捷的螳螂用刀控制住了,蝉扭动着身子不停地挣扎,但是它最后还是没有战胜自己的天敌——螳螂……

螳螂美滋滋地吃着皮香肉嫩的蝉,心里甜甜的,它用自己锋利的刀割下蝉的皮,鲜美的肉一下子就暴露出来,它正在细嚼慢咽的品味。

但令螳螂也意想不到的是,在它的身后有着一只馋嘴的黄雀,黄雀想:我都观察你们很久了,小螳螂,跟我比,你还是嫩了那么一点,哈哈,你是逃不出我的魔爪的。本来正在享受美食的螳螂,被黄雀猛的一扑,受到了惊吓,还没缓过神来,原本拼命挣扎的它,便在凶猛的黄雀嘴下一命呜呼了。

正当黄雀品尝时,树下有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儿,用自己的弹弓瞄准了那只黄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艰难险阻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jiān nán xiǎn zǔ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励精图治,使晋国日益强大,准备挑战当时的霸主楚成王。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亲率大军进攻曹、卫小国,楚成王派大将子玉前去救援曹,告诫子玉说重耳在外流亡19年,什么艰难险阻都经历过,得小心对付。

【典故】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释义】险阻:危险和障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经历极为困难的境地

【相近词】荆棘载途、艰难曲折、险阻艰难

【反义词】一帆风顺、无往不利、万事亨通

【英文】difficu

【成语造句】

◎ 这是我们党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力量所在。

◎ 然而,自从你信仰共产主义以后,不论在什么样艰难险阻的环境下,你都坚贞不渝,从不动摇。

◎ 大马哈鱼可以说是在惊涛骇浪、艰难险阻的长途跋涉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 郑和帅舟师七下西洋,克服了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最后征服了海洋,但遗憾的是未能留下正式的文献资料。

◎ 长征,充满了艰难险阻、流血牺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寓言故事中的成语:惧老休妻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个叫陶邱的人住在平原郡,他娶了渤海郡墨台氏的女儿做妻子。这位女子不但容貌十分美丽,而且很有才华,为人温柔贤慧,亲戚邻居没有不羡慕的。陶邱也感到心满意足,一家人过得十分幸福。

一年后,他们养了个儿子,家中更是充满了乐趣。一天,妻子对丈夫说:"自从嫁到你家,这一年多我从没回过一次娘家,我很是想念母亲和娘家的人,我们是不是择个日子,回一趟娘家,顺便也把孩子带给他们瞧瞧?"

丈夫想了想,说:"也是,应该去见见岳母。"

于是一家三口人选了个日子,雇了车马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渤海郡。到了墨台氏妻子家里,娘家人见了女儿、女婿和小外孙,都非常高兴,杀鸡宰羊招待。岳母丁氏已是70多岁的老妇人,自然行动迟缓,步履蹒跚,满脸皱纹交错,说话也不灵巧了。岳母上前见过女婿便回房休息去了。

几天后,陶邱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家。一回到家就把妻子休了。

妻子感到十分诧异,便问丈夫:"不知我有什么过错,夫君要休我回家。"

丈夫陶邱说:"前几天到你家去,见了你母亲真叫我伤心,她年龄老了,满脸老气横秋,德行礼节都不讲了,已不能与过去相比。我担心你老了以后也会变成这副模样,倒不如现在就把你休了。再也没有别的原因了。"

妻子听了,哭笑不得。后来,亲戚和邻居知道了这件事,都骂陶邱愚蠢至极。

寓言启示:这位丈夫实在是庸人自扰,为担心遥远的将来而放弃现实中的美好,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负重致远四字成语故事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fù zhòng zhì yuǎn

【典故】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周易·系辞下》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解释】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用法】作谓语、补语;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任重道远

【同韵词】风向草偃、枕戈饮胆、别具手眼、放鹰逐犬、志得意满、受益匪浅、破巢余卵、驼背羊髯、一身是胆、愁肠九转、......

【年代】古代

【灯谜】一一到边疆

【英语】to bear a heavy burden and cover a long distance; to put in hard work and achieve ones goal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大都督周瑜去世,庞统前去吊唁,东吴名士陆绩、顾劭、全琮等人为庞统设宴饯行,他们向庞统请教如何识别人才,庞统认为陆绩是一匹千里马,顾劭是吃苦耐劳能负重的牛,全琮也是一代人才。他们认为这比喻风趣贴切

【成语示列】健犊须走车破辕,良马须逸鞭泛驾,然后能负重致远。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

【成语造句】

◎ 只要我们有古人"悬梁刺股"的干劲、毅力;只要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百岁期颐才算老"的负重致远精神与抱负,我相信三十岁后勤读书,不但不会劳而无功,相反,"大器晚成"也是不无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成语故事扩写500字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

一个卖矛又卖盾的楚国人来到一个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闹市区抢摊位。这儿有的卖美味的小吃;有的卖漂亮的饰品;有的卖精美的衣服……

这个楚国人来到一个人多的地方。把自己手中的盾高高地举过头顶,眯缝着眼睛,撅着嘴,挺着个大肚子,像一位凯旋而归的大将军,吆喝道:“大家快来瞧一瞧,看一看喽!我这个盾坚固得很,无论什么矛都戳不破它。如果有假,不要钱,我免费送给你。心动不如行动!快来试一试吧!“他话音刚落,就用手敲了敲手中的盾,盾发出了“哐哐哐”的声音。

紧接着,楚国人放下盾,用一只脚挑起了一根长矛,又用手敏捷地抓住了它,迅速地像转风车一样把手中的矛转了起来。这时,他就像是一个会耍杂技的演员在舞台上摆弄着刀枪,又仿佛是孙悟空正在耍弄着自己的金箍棒。这个楚国人夸口说道:“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样的盾它都能戳穿,保证你带着它上战场,会把敌人杀个片甲不留!”说完,舞着矛往地上戳,地上立刻出现了几个洞。

一个围观的人想:这个人太会吹牛了吧!说话前后矛盾,让我去杀杀他的威风!他走过去,拍了拍这个人的肩膀问这个楚国人:“喂,老兄,那你觉得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是怎么样的结果呢?”

这个楚国人扭过头去,眼珠转了转,咬了咬嘴唇,冒出了一身冷汗,结结巴巴地会答道:“我的盾……哦不,我的矛……不不不……”顿时,所有围观的人都笑了起来。

这时,又有个路人对这个楚国人说:“我送你一句话:地上的牛为什么在天上飞?因为啊!你在地上吹!”笑声布满了闹市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儿童成语故事倒持泰阿

全文共 85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倒持泰阿

【拼音】: dào chí tài ē

【解释】: 泰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成语故事】:

“泰阿”是一把宝剑的名称。关于这把宝剑,曾有种种传说。例如《越绝书·外传》的《记宝剑》那一段里这样说:

春秋时,楚王特派风胡子去找越国的欧冶子和吴国的干将,请他们铸造几把宝剑。欧冶子是当时最著名的铸剑技师,他曾为越王铸过5把出色的宝剑,名叫“湛卢”、“巨阙”、“胜邪”、“鱼肠”和“纯钩”。干将和他的妻子莫邪,也是当时著名的铸剑技师。他们接受了楚王的委托,便在茨山(在今安徽泾县北)开矿取铁,经过认真的冶炼、锻造,铸成了3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其中一把就叫“泰阿”,或作“太阿”;其余两把,一名“龙渊”或“龙泉”,一名“工布”或“工市”。

到了晋代,《晋书·张华传》又有如下的记载:

晋初,武帝时,在斗、牛二星座之间(据说即吴、越分界处的上空),发现常有紫气。当时官为“中书令”的张华,问善观天象的雷焕,这是什么缘故。雷焕说:“这是宝剑的光。从这道直冲牛斗的光来看,那宝剑定非凡品!”张华又问,宝剑大约在什么地方。雷焕仔细观测之后,答道:“在豫章郡的丰城县”(丰城在今江西南昌附近)。张华便推荐雷焕担任丰城县令,立即上任。雷焕到了丰城,专心寻找宝剑的下落,终于在一所监狱的地下,找到了剑光的来源。当即搬走监狱,往下挖掘。掘了四丈多深,发现一个石匣,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对宝剑,剑上都刻着字,一把是“龙泉”,一把是“太阿”。当天晚上,再观星空,牛、斗之间的紫气,果然不见了。

上面两段传说,当然不可能是事实。但是我们既然明白“泰阿”乃是一把宝剑的名称,那么对于“倒持泰阿”这句成语,也就不难理解了。

宝剑本是用以自卫的武器,如果虽有泰阿宝剑,而把它倒过来拿着,这不是自动把剑柄送给对方,给对方造成机会,而自受其害吗?

因为“泰阿”又作“太阿”,所以“倒持泰阿”也可作“倒持太阿”,或作“泰阿倒持”、“太阿倒持”。《后汉书·何进传》作“倒持干戈,授人以柄”,意思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掘墓鞭尸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名称:掘墓鞭尸

成语拼音:jué mù biān shī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仇恨很深。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连动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挖开坟墓,鞭打尸体。形容凶恶或仇恨很深。

成语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成语造句:他干掘墓鞭尸的事情不得人心。

掘墓鞭尸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伍子胥因父与兄被楚平王所杀逃到吴国,帮助吴王阖庐攻打楚国,五战五胜,打到楚国都城郢城,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掘墓鞭尸,友人反对,伍子胥说:“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掘字开头的成语

掘墓鞭尸

包含有掘字的成语

临渴掘井    掘墓鞭尸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做棘子成。

有一天,棘子成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干麼还要有文彩呢?」

子贡说:「您这样说是不对的。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已经说出口的话。本质和文彩是同样重要的。让我拿皮草来举例解释吧!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们的区别,既在本质,也在文彩,如果把这两类兽皮,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那虎豹皮,看来就像犬羊皮了。」 子贡认为,说话要深思熟虑,因为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后人就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自惭形秽成语故事_400字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母子前来投靠王济。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

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难看了!”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走到街上。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哄动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万玠以外貌漂亮,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

人们嘻笑着说:“看来,你们三王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积羽沉舟成语故事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解释:

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

成语简拼:JYCZ

成语注音:ㄐ一 ㄩˇ ㄣˊ ㄓㄡ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积羽沉舟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积小患可致大灾。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蚁穴溃堤

成语例子: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古人有言:‘聚蚊成雷,积羽沉舟。’言寡不胜众也。”

英语翻译:Many sands will sink a ship.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的相国张仪发现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的合纵盟约十分牢固,就辞去相位,到魏国出任相国,他想劝说魏王与秦国联合,退出合纵盟约。魏王不听。秦国就出兵攻打。张仪说魏国如忽视这些不利因素就会积羽沉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截发留宾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释义

把头发剪了卖钱来招待客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

故事

东晋时候,范阳地方有个孝子叫范逵。一天,他到陶侃家投宿。当时陶侃虽有名气,但家里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艰难度日,连续几天冰雪,使烧的、吃的更成问题,而范逵的车马、仆役却很多。

陶侃发愁道:“这么多的人和马,怎么招待啊?”

陶侃母亲说:“你只要出去款留宾客,我自有办法!”

湛氏的头发长得黑而且长,垂下来一直可以拖到地下。她把长发剪下几绺,拿到市上卖了钱,买回几斛米。又把屋子的木柱全部剖下一半,当做柴火。家中坐卧用的草垫,则铡碎了用来喂马。陶母精心操持饭食,连范逵的仆人也不让他们有所欠缺。

范逵敬佩地说:“啊,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生出陶侃这样的儿子啊!”

由于这个故事,后来流传下来成语“截发留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个中国成语故事的典故英文版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专心致志

Yi Qiu was known as the most famous expert at chess throughout the land.

Once he gave lessons on chess to two men. One of them was netpletely absorbed in

his teaching, listening attentively to Yi Qiu while the other, who seemed to be

listening, had his mind on something else. In fact, he was having a fancy that a

swan was flying towards him and he had in his hands a bow and an arrow, ready to

shoot. As a result, though he was having the same lesson together with the first

man, yet he turned out a much inferior(差的,自卑的) pupil.

If one does not give single-hearted devotion to it, no skills will be

learned.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关于炼石补天的成语故事_500字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故事】传说盘古开天用四根“不周山”大柱子支撑天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将不周山撞倒,天地裂了一条大缝,女娲氏在高山上架起神火,炼了36501块五彩石把天的裂缝补了起来,砍大鳌腿支撑天,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注音】liàn shí bǔ tiān

【典故】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释义】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竭力挽回颓势

【相近词】女娲补天

【同韵词】畏难苟安、一呼三颠、天崩地坍、雄伟壮观、乐水乐山、猛虎离山、万世之安、洗垢求瘢、公听并观、随寓随安、......

【成语造句】

在古代的神话传说和以它为基础的史诗中,往往是征服自然的幻想人物和生产或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如炼石补天的女娲,射落九日的后羿,偷天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和辛勤治水的大禹,多能巧匠的赫尔古列斯,勇猛无敌的阿喀琉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滥竽充数成语故事新编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滥竽充数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它讲述了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几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要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混吃混喝,没有真正的本领,而到了展现实力之时,就只能落荒而逃。南郭先生非常狼狈也非常狡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这些类似的事情。

相信大家都有过校园生活吧,而这当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背书了。今天老师让同学们背书之前,说:“还有谁没会背的站起来!”听到这话,同学们立刻感到了不安,有的人脸色苍白,有的人低头不语,但却没有人站出来。因为他们害怕老师有什么惩罚。老师望了一眼我们,然后让大家一起来背诵,当然会背的人就很放松,大声背诵起来;而有些人就只是靠嘴型,但什么话也没有说出来,装作很会的样子,连老师也满意的点了点头。“小华,你起来为大家背一遍。”老师瞟了一眼小华,说道。只见小华满脸通红,“唰”的一下站了起来,像个木头人,动都不敢动。老师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不动声色,又叫了小刚、小明等人。你猜怎样?叫一个中一个——都不会背!顿时间,班里炸开了锅,只有老师和他们几个人不言语。见此情形,全班安静了下来。老师开了口:“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能不懂装懂,像滥竽充数里的主人公南郭先生一样,但最终还是会原形毕露,希望大家下次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这一次如果你们不撒谎,我不会骂你们也不会惩罚你们,而你们不诚实,欺骗别人,欺骗自己,这和南郭先生有什么区别!站着的同学把课文抄一遍!”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明白了吧,只有你真正的拥有真才实学,才能有成就,不要做南郭先生一样的小人。当你有“随便混混”这样的心理之时,不如想一想滥竽充数中南郭先生的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二桃杀三士成语故事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拼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出处】《宴子春秋·谏下二十四》

【解释】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借刀杀人、二桃三士

【同韵词】挈瓶小智、无微不至、瓜分鼎峙、千金一掷、并无二致、誓以皦日、脸红耳赤、曾子杀彘、三朝五日、横三顺四、......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居功自傲,蛮不讲理,相国晏婴担心他们会闹事而影响国家安危,建议齐景公赐两个桃子让他们三人论功而食,结果他们有勇无谋,因争吃桃子纷纷自杀身亡

【示例】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唐·李白《惧谗》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历史成语故事600字

全文共 921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 划粥割齑

【拼音】: huà zhōu gē jīu

【解释】: 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

【成语故事】: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关于成语叶公好龙的故事

全文共 321 字

+ 加入清单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盘古开天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成语盘古开天

【拼音】pan gǔ kāi tiān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成语故事:精忠报国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导读:精忠报国是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典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岳飞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精忠报国是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名将岳飞)的典故。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龙山落帽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孟嘉,字万年,晋代江夏(今湖北云梦)人,年青时代就才华出众,曾在太尉庾亮属下任从事,庾亮询问地方的风俗与得失,孟嘉回答说:“您问我手下的官吏吧。”庾亮笑,说:“孟嘉原来是个大才子啊!”把他转为劝学从事。

有一次,豫章太守猪裒进见庾亮,向庾亮提起孟嘉,并大大夸奖了孟嘉一番。

自此以后,庾亮更加器重孟嘉。

后来,孟嘉在征西将军桓温属下当参军,桓温十分倚重他。

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在龙山设下宴席,僚属们都被请了来。

当时属官们都穿着军服,一阵风吹来,把孟嘉头上戴的帽子吹掉了,然而孟嘉却没有觉到。

桓温暗示左右的随从不要告诉孟嘉,想看看他的反应。

过了很长时间,孟嘉上厕所,桓温叫人取来帽子还给他,并叫另一个富有才华的参军孙盛(字安国)写一篇文章嘲讽孟嘉,写好后就放在孟嘉座位上。

孟嘉回来看见文章后,立即写了一篇文章作为回答,文笔非常优美,满座的客人都赞不绝口。

孟嘉喜欢开怀畅饮,喝酒越多越不醉。

桓温问孟嘉说:“酒有什么好处,您为什么这么喜欢喝酒?”孟嘉回答道:“您没有得到酒中的乐趣啊!”桓温又问他说:“听歌妓演奏,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歌声,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嘉回答说:“逐渐接近人体,声音才更加动人。”听了他的回答,满座的人都赞叹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遇人不淑的成语故事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注音】yù rén bù shū

【出处】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涉淑矣。 《诗经·王风·中谷有蓷》

【解释】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用法】作谓语;含贬义

【结构】紧缩式

【同韵词】神情恍惚、豕窜狼逋、汗不敢出、妙语连珠、韫椟未酤、乘虚迭出、东冲西突、和氏之璧,隋侯之珠、罪不胜诛、屋下作屋。

【年代】古代

【谜语】坏老公

【英语】to be married to a bad husband

成语故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诗描写女人的艰难生活,谈到女人要真正认识一个人很不容易,如果错嫁一个负心人,生活就会不幸福,直到最后被丈夫遗弃,她只有痛苦地叹息自己遇人不淑。

【成语举例】谁知彩凤随鸦度,遇人不淑遭摧残。 清·陈春晓《卖花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