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观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感(推荐20篇)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观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1988

作文

254

2024年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七集观后感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腐败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其他很多金融犯罪都与此相关。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能像中国这样,重视与反腐败相关的调查,我们都非常高兴而且很受鼓舞。

【解说】 红色通缉令对成员国并没有强制缉拿要求,各国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协助缉查。但它意味着,被通缉对象是一个在逃犯,通缉令的公开本身对通缉对象就会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解说】 百名嫌犯红色通缉令成了迈克尔·程一家生活的转折点。通缉令发出不久,就有人看出,迈克尔·程与红色通缉令上名列第69位的程慕阳高度吻合。程慕阳因涉嫌侵吞、骗取国有资产、贪污等被通缉。相似的容貌,相同的生日,一个是温哥华地产大亨,另一个是红通嫌犯。原来,迈克尔·程就是程慕阳。随后,成功的商人迈克尔·程迅速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他公司的办公室铁门紧闭,人去楼空,女儿的职务也被加拿大联邦青年自由党紧急撤销。目前,中国正为将他追捕回国做进一步努力。

【同期声】 蔡为(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对那些证据确凿的外逃腐败分子,我们要点名道姓曝光,效果还是非常好的。据我们所知发布红通之前,有的外逃腐败分子在国外还是过得很猖獗,大家都不知道他是外逃的腐败分子,发布红通之后,这些人很多就收敛了,这种猖狂的势头是被压下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市纪委专题片《正身当在立业先》心得体会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由市纪委组织拍摄的文化养廉专题片正身当在立业先》。该专题片是一部具有很高水准的文化养廉教材,具有很强的廉洁文化传承和教化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蕴含着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忧党兴党的责任担当、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正人先正己的人格魅力,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榜样、树立了标杆。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安危之思。通过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什么是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什么是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面对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是选择做“太平官”还是选择担责任,总书记毅然决然。他指出,我们不是没有掂量过,但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期待。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

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会辜负党、得罪人民。这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意识和真挚为民情怀。

1.党员教师关于正身当在立业先心得体会

2.教师看正身当在立业先心得体会

3.观看正身当在立业先视频心得体会

4.观看正身当在立业先心得体会

5.纪委看《正身当在立业先》心得体会

6.党员干部关于正身当在立业先心得体会

7.党员关于《正身当在立业先》心得体会

8.市纪委专题片《正身当在立业先》心得体会

9.正身当在立业先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文化养廉专题片《正身当在立业先》观后感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观看了宝鸡市纪委以“横渠先生”张载、“中华尊师第一人”燕伋等古圣先贤的传统家规家训为内容精心打造的文化养廉专题片正身当在立业先》。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党章、党史、党的基本路线、企业党支部有了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机关干部首先是要提高自身修养,政治素养高、思想品德高、文化素养高才能专业水平高。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注重自身形象在群众中的影响,时时、事事、处处做到率先垂范,树立良好的形象,做一名群众信赖、支持、拥护的优秀干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时刻与上级领导保持一致,严格执行上级领导的有关规定,将规章制度如脑入心,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确实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

工作上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用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做到不越“雷池”,不乱“章法”,以敬业奉献的精神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任何时候,都要将党规党纪作为行动指南,并贯彻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很好的付诸实践、付诸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4154 字

+ 加入清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铁腕反腐败、认真落实八项规定、颁禁令,让一大批的干部落马被查处,展现了中央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党风、政风及民风正亲情回归,让群众感受到了国家振兴、民族振兴的希望。

即将在央视播放的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整肃“四风”,改进作风建设的不平凡的历程。该片通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反思奢侈靡费的变迁。

观看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从2014年12月15日晚上起,中纪委宣传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正式开播。按照局里的统一安排,我按时认真收看了这部专题片。

这部专题片共有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观众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专题片中还首次披露了30多个违反八项规定案件的细节,其中包括多名省部级官员奢侈浪费的情况。片中还由事件相关责任人、亲历者讲述倪发科怎样因玉疯狂、因欲得祸;呈现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曾经多次出入的高档会所何等豪华;披露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现场场景。

观看之后,不禁回想起当年高唱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让我再一次感受到,加强作风建设,是一件意义重大又任重道远的基本要求。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众所周知,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壮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转变作风,核心在情感上。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优秀共产党员,以群众利益为重,对人民群众怀有炽热的感情,他们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十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达到或超越的,这源于他们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和真心付出。司法战线上的宣教干部就是要以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为榜样,学习他们对群众、对工作的那份真挚感情,一方面把服务人民群众和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普法教育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要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汲取开展司法宣教工作的激情和源泉,以更好的工作业绩回报老百姓、回馈盐湖区文明和谐社会建设。

转变作风,根子在思想上,为期一个月全局的纪律作风整顿,强调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只有在思想上把各类模糊认识理清了、把各种偏差校正了,才能在行动上有方向和目标、在作风上有改进和完善、在灵魂深处有信仰和坚持。在带着问题反思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思考,如何在科长带领下做好宣教岗位工作?司法宣传团队如何助推全局发展与建设?宣教科工作如何在新时期建立好长效机制?这些都是我需要认真面对的基本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在司法宣教岗位上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仅有这些成绩还远远不够。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我们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工作方向,如何做好普法、学法、执法、守法、懂法宣传教育活动,就是我们基层司法干部转变作风、践行群众路线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转变作风,关键在行动上。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教育是手段和方式,走进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是目的和关键。整顿教育活动有时限,但转变作风,心系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永无“休止符”。我们需要更多的忠诚与具体行动,用更多的执行力来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司法干部,为民是宗旨和信念,务实是职业操守和行动准则,清廉是思想底线、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基本要求,从自身做起,加强作风建设,争当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将是我毕生不懈的追求。坚决抵制“四风”,认真学习《党章》、《党员干部管理条例》等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进行一次“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自我反思,坚决纠正不良之风,真抓实改,认真执行“三重一大”,严格“三公”经费管理,加大“四风”自查自纠力度,严格上下班工作纪律监管,以严格过硬作风积聚清风正气,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民政队伍,树立部门良好形象。

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第一集《承诺与期盼》,第二集《正风肃纪》,第三集《狠抓节点》,第四集《党风正 民风淳》。

这部电视专题片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八项规定,以上率下,狠抓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从纪检监察机关执纪监督的视角,反映两年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工作实践。看完之后感触颇深。

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壮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

转作风,核心在情感上。焦裕禄当县委书记仅一年多时间,但是群众对他的感情、他在群众心中的地位是很多党员干部十年甚至是几十年都无法达到或超越的,这源于他对老百姓的真情实意和真心付出。文体工作者就是要学习焦裕禄对群众、对工作的那份感情,一方面把服务群众和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体现文体惠民的实质属性;另一方面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汲取文艺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以更多的优秀作品回报群众、回馈社会。

转作风,根子在思想上。教育实践活动特别强调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只有在思想上把各类模糊认识厘清了、把各种偏差校正了,才能在行动上有方向和目标、在作风上有改进和完善、在灵魂深处有信仰和坚持。在带着三个问题反思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思考,文体事业应该如何发展?文体事业发展究竟为了谁?文体事业的公益性怎样才能坚持?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我们已经建起州博物馆、州文化馆和大剧院,又将启动图书馆新馆建设,有了《嗯嘎女儿会》《女儿寨》等很多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并多次获奖的优秀剧目,有了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我们的咸丰唐崖土司城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取得重大进展……这些闪光点见证了我们在文体惠民上所做的努力和文体事业的发展。但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还有130万贫困人口,怎么保障他们同等享受文化服务的权益,怎样建设点多面广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切实落实群众文化、群众体育的思路和普适性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我们文体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转作风,关键在行动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教育是手段和方式,走进群众、为了群众是目的和关键。活动有时限,但文体系统践行群众路线,为民、惠民永无“休止符”。我们需要更多的行动、更多的执行来赢得群众满意度。乡镇文化站的体制机制去年已进一步理顺,如何给基层群众更多的文化盛宴和精神套餐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必须努力的重要方向。我们要文艺创作的“阳春白”,也要切近群众和生活的“下里巴人”。我们各类文体中心、广场建设好了,但需要更多有力措施让老社区、贫困人口聚集区、边远山区的群众也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党的干部,为民是宗旨和信念,务实是职业操守和行动准则,清廉是思想底线、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要求,争当焦裕禄式好干部、好党员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12月15日晚8时,按照我院要求,本人认真收看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纪录片的形式,通个众多的专访第一现场,讲述鲜活的执纪监督故事,反思奢侈靡费的变迁,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观看后,我深受触动,感慨良多,心情无比激动,汹涌澎湃。

作风建设,是一个政党自我进化、强筋壮骨和自我调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本目的是践行和实现政党的宗旨及执政目标。在2012年12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了“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拉开了在全国范围内“转作风”的序幕,同时也掀起了作风建设工程的新篇章。转作风,既是对党风的端正,又是对政风的政治。求真与务实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人的本色。传统决定作风,有什么样的传统就有什么样的作风。只有保持这种本色,我们党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风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体现了民心所向。如果作风问题不坚决治理,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堵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使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的每个例子一再提醒我们转变作风的紧迫性。发展中的中国呼唤一个更加高效务实的政府,而作风建设正是对这个诉求的响亮回应。党风正了,有了旗帜,方向明;政风廉了,赢得口碑,社会风气好;作风转了,服务意识强,工作效率高,物质、精神文明双丰收。习近平说过,要充分运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紧紧扭住反对“四风”,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真正让群众受益,努力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总书记强调,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治大国者先治吏,吏治则国治。作为检察院一名新人,我认为作风建设对于我今后的工作、生活至关重要。首先,我决心坚决拥护八项规定,认真贯彻实施八项规定的相关举措,下大力气,下决心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说空话,不说套话。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其次,严于律己,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做事情要脚踏实地,不能泛泛而谈,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敷衍群众。牢记“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第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减少群众负担,不麻烦群众就是最大的实事。工作时不搞排场,不扰民,低调严谨办事,提高工作效率。

责任终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永无止境,对自己的严苛,就是对百姓的负责。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2014年12月15日晚8时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第一集“承诺与期盼”在中央电视台开播,此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显得异常地激动。

影片从我党历代领导人对于作风建设的要求讲到新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人民的承诺,深入浅出、从古到今地向世人展示了我党作风建设的悠远历史,表明了新一代领导人对于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以上率下、正风肃纪的决心和信心。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找兜里,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和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应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转变作风对于密切干群党群关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更应深知:党的干部,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应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2024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1017 字

+ 加入清单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日前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迅速掀起收视热潮。昔日权倾一方的高官,如今端坐在镜头前痛陈自己的贪腐心迹,这样的画面,令不少观众直呼震撼。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对象化的新媒体时代,一部传统的电视专题片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采访扎实、案例典型、故事鲜活,呈现了多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及以上官员现身说法等因素之外,更为关键的是,专题片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惩治贪腐为主题线索,契合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击中了反对腐败的社会心理。

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中披露了一些贪腐细节,可说是触目惊心。白恩培任云南省委书记期间,放任妻子借招商引资、地产开发等项目搞权钱交易,结果光清理从白家查获的红木、翡翠、玉石等藏品,办案人员就花了十几天时间。周本顺一边对河北干部提出廉洁“四清”等要求,一边却热衷结交各路“朋友”,以出面站台等方式肆意敛财、为子牟利,同时个人生活奢靡享乐,竟然还配有专职照看宠物的保姆。凡此种种,直观展现了腐败毒瘤的巨大危害,也再次揭示了“贪似火,无制则燎原”的朴素道理。

“我自己腐败了,但是我非常期盼中央能够加大反腐败的力度”“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执政实践当中,思想变化了,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从白恩培、周本顺到李春城,作为党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在落马后所作的忏悔不可谓不真诚。然而,无论怎样反思,都无法弥补人生留下的遗憾,更无法挽回给党的事业带来的损失。事实表明,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放松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要求,就有极大可能被腐败细胞吞噬,沦落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惩治贪腐毫不手软,正风肃纪久久为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力反腐、刚性执纪,证明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空话,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现实中,仍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三观”损毁、价值错乱、行为失范。有的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讲的是理想信仰,实际上却是“双面人”;有的人贪图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乐在前、吃苦在后,有半点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为一己之私不惜多贪多占,屡屡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这些人不妨看一看郭伯雄、徐才厚、苏荣等人落马后的幡然悔悟,相信会有很深的触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2024年《浦江先锋》教育专题片观后感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农委党委学习要求,为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引领党员深入学习本市“两优一先”集体先进事迹。近期,农经站党支部组织8名党员集中观看教育专题片浦江先锋》。

《浦江先锋》教育专题片记录了今年上海市受到表彰的全国“两优一先”先进人物,是本市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先进代表,记录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征程和时代变革,从一个个平凡而又生动的故事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锋楷模作用,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展现了他们对党忠诚、勇于担当、正直无私、清正廉洁的感人事迹。观看专题片后,在场的党员同志反响强烈,纷纷表示通过观看上海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使自己更加明白了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今后要以“浦江先锋”的模范为标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四集《利剑出鞘》观后感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同期声】聂春玉(山西省委原常委、秘书长)

过去这些年说实在的,山西确实存在反腐力度不大、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中央抓反腐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尽管把我抓住了,但是我也感觉到就得这么做,不然的话不行。

观后感】针对山西发生的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问题,党中央果断决策,坚决查处了一批严重违纪违法的党员领导干部,并对山西省委班子进行了改组性质的调整。新的山西省委明确提出了“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的目标要求,新任省委书记王儒林上任伊始,就把腐败重灾区吕梁作为调研的第一站,深入分析过去出现问题的原因。

【同期声】王儒林(时任山西省委书记)

吕梁出现严重的腐败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党不管党,党委没有履行主体责任。第二个原因呢,我觉得就是制度缺失,权力任性。第三个原因就是官德丧失。

【观后感】纵观历史的长河,国家的兴亡、朝代的更迭,无不与“吏治”休戚相关。东汉末期、西晋时期吏治松弛,卖官鬻爵成风,王朝都很快覆亡;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著名的盛世,吏治都十分严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4年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七集观后感

全文共 775 字

+ 加入清单

“把主政的地方变成了谋取私利的领地,这就叫权力异化。现在放我出去,我都没脸见人。”中央纪委宣传部和央视联合制作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10月20日播出了第四集《利剑出鞘》,十八大以来被查的首个副国级官员苏荣出镜悔过。该专题片10月17日开始播出,根据安排将连续播出八集,一直到25日。

在每集时长40多分钟的片子中,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高官落马之后的画面曝光;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重量级“大老虎”忏悔,多起案件细节首度公开。一起起触目惊心的大案呈现眼前,一个个曾经位高权重的高官出镜忏悔,一次次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这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都是极大的心灵震撼和廉洁预警。

近来,各地司法机关也集中起诉、审判了一批“大老虎”:其中包括白恩培、申维辰、谭力、金道铭等,贪腐额均超过2亿元的白恩培与魏鹏远两人被判死缓并决定终身监禁。这都传递出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

10月24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在六中全会召开之前,央视黄金时段播放反腐倡廉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为中央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强警示教育是惩防腐败的源头性工作,但仅仅依靠教育本身是不够的,还要靠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给心存侥幸的官员当头棒喝。为此,必须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在查处腐败问题上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决不让腐败分子有机可乘。

中央纪委网站10月20日发布消息,2013年至2016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1.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1万人,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中管干部覆盖了31个省(区、市)。这些数据,体现了反腐败的高压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2024年大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自10月17日开播以来,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专题片中,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多个“大老虎”直面镜头,现身说法。在贪腐细节“大尺度”曝光的同时,也让从严治党的话题成为舆论热点。

“洪源下积石,砥柱屹嵯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

零容忍惩治腐败

“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习近平总书记用“人心向背”这四个字,明确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这个大问题。

2012年12月6日,中央纪委发布消息,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李春城落马,拉开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密集“打虎”的序幕。201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决定对周永康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同年12月22日,令计划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3年多来,先后有100多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落马,充分说明中央对腐败的零容忍态度,党纪面前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据统计,2013年至2016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1.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1万人。

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领导干部,这是执纪审查的重中之重。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2015年以来发布的数据看,64%被查处的中管干部“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不少领导干部更是被指“性质恶劣、情节严重”。

海外再也不是贪官的天堂。2016年7月26日,百名红色通缉令北京落网第一人孙新涉嫌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判决其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在多部门通力合作下取得明显效果。2014年11月9日,北京APEC会议通过《北京反腐败宣言》。2015年4月22日,我国首次公布百份全球追逃“红色通缉令”,截至今年7月15日,“百名红通人员”已有三分之一归案。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追回外逃人员381人,其中国家工作人员57人,追回赃款12.4亿元。

从“猎狐”到“天网”,再到集中公开外逃人员通缉信息,随着反腐风暴“国际版”不断升级,2015年我国首次实现了外逃人员库存的反转,一大批长期潜逃国外的腐败分子落网,国际反腐败领域话语权不断增强。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习总书记之所以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是因为在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队伍中,还存在打铁自身不硬的情况。部分党员干部饱受“四风”之害,降低了党性觉悟,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打铁,本来是一种很古旧的手工业劳动。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由此可见,打铁,当然是要有一定硬度的。这种硬度,不光是力气,还要有技巧,力气与技巧完美融合,才能打出好铁。

一方面要提高履职尽责的本领。首先是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是立身做人之本,是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加强理论学习,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其次要结合工作实际,潜心钻研科技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要把提高业务知识和综合素质作为履职尽责的“突破口”,当“内行”不当“外行”。

同时另一方面要加强自我修养,保持自身清正廉洁。要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作为必修课,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要践行“打铁还需自身硬”,就要严以律已,以身作则,从思想、品德,行动上从严要求自己。身正腰板直,执纪监督才能理直气壮。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严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腐败分子的震慑作用。

新年伊始,中纪委推出《打铁还需自身硬》专题片,传递的信号可谓强烈。强调的是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彰显的是反腐信心和决心,对广大党员干部必将起到震慑的作用,对广大纪检干部也将是警示。相信下一步的反腐动作有看头有亮点,值得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党员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感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日前,央视正在热播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影片分为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该片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运用纪实的手法,聚焦作风建设两年来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八项规定,狠抓作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效。该片通过违纪人员自述,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是一部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和正风严纪的活教材。

党员干部应该从专题片中学习和领悟国家正风肃纪的重要性、紧迫性,促使在职领导同志的思想灵魂受到震撼和触动,自觉筑牢思想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牢记权力就是责任,做到“敬畏法律、珍惜现在、不忘责任、自立慎独”,当个好官,当个清官,才会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自己和家庭。

通过观看专题片,我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深刻理解了“贪廉一念间,悲喜两重天”的真正含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自觉加强廉政警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将为民务实清廉作为牢牢坚守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2024年大型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之《标本兼治》观后感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哪一个干部都需要监督,哪一级干部都需要监督。

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承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4年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七集观后感

全文共 839 字

+ 加入清单

从10月17日起,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连续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专题片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理念寓于具体案件的查处之中,让苏荣、白恩培、吕锡文等落马官员现身说法,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内容震撼而又真实,表达生动而又深刻,引发了“全民追剧”热潮。

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开宗明义地传达了这样一种信念——“高举反腐的利剑,扎牢制度的笼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有腐必惩,有贪必肃”。这段出现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二 一五年新年贺词中的话,以自信而坚定的态度,展现了中国人千百年来斩恶除奸的正义情怀,也温暖了现实中因贪腐频发而蒙上阴霾的亿万民心。

回首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虎拍蝇”之路,确实如此。腐败分子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不管官阶多高,都必查无疑,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位高权重,也不能例外。一些处长、镇长乃至村支书、村主任,如单笔受贿5000万元的某居委会主任于凡、村民拉起横幅庆祝其落马的某村党委书记刘大伟,全被恢恢大网收起。只要存在贪腐行为,就有腐必惩,有贪必肃。

不管其有多么霸道嚣张,不论其贪腐方式有多么“无法无天”,如“天津的停车场都成他们家的了”的“武爷”武长顺,公然为自己修建“王府”、敢于高调贪腐的谷俊山,都被反腐利剑斩于马下。一些自以为贪腐行为隐蔽无痕的贪腐官员,如自以为无事,“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的周本顺,如极有“创意”的“把那个茅台酒就倒在矿泉水瓶里边”的张建津,也都没有逃脱党纪国法的追究和制裁。

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就是不管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窝案,还是表面上仅仅暴露了些许私德问题的个案,都严查不怠。这其中,有聂春玉在山西吕梁大肆买官卖官,成为山西“塌方式腐败”的一个缩影。十八大以来,仅吕梁就有5名地厅级干部、83名县处级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这其中,也有先前因“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被“双开”,继而因涉嫌受贿被移送司法机关的雷政富。

更多热门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南粤党旗红》专题片观后感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南粤党旗红》专题纪录片展示了十八大以来我省在响应号召,从各方面推动党建工作的缩影,让我深刻感悟到,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解决好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关系问题、情感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就像一声不断回响的警钟,使拥有10年党龄的我重新认识到党员的身份和所代表的意义。结合习总书记“撸起袖子好好干”,我定会发挥党员先进性,发挥医疗人员的专业性,坚于职业操守,提高职业水平,不断进步,精益求精。

党员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至关重要。我们医技第一党支部以药学部与检验科为主体,2015年我们以党员为骨干成立志愿者组织——药品安全合作联盟。我们的党员以此为平台,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广大人民群众中,对民众进行儿童如何安全用药、孕产妇女如何安全用药、老年人如何安全用药等多方面科普宣教服务。至今为止,进行了十余场院外宣教,让我们的党员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又能发挥先进性,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志愿公益,实地了解民众的需求,也实地为民众解决问题。

此次交流会,各位党员代表在服务群众、工作作风、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建设等方面畅所欲言,有感而发。他们朴素的语言、深刻感情的流露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2024年基层党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全文共 1195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专题片共分四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狠抓节点》、《党风正民风淳》。该片对话违纪人员,感受他们的反思痛悟;倾听专家学者,洞察作风之变后的深层律动.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您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端正党风、整饬政风、改进作风是一场任重道远的长期任务,永无休止符,永远在路上。河南县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从思想上找根源、从行为上抓整治、从制度上堵漏洞,使为民务实清廉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确保改进作风的各项工作行之有效、行之久远。

要坚决克服过关思想,全力以赴抓好整改落实。各级党组织要根据整改方案中列入整改的问题,建立销号制,一项一项整治、一个一个攻坚,狠抓整改落实,切实做到一项任务、一个方案、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完成一项销号一个,使整改动真格、打硬仗、见成效。一是持续解决“四风”突出问题;二是以敢啃硬骨头的担当精神为群众解难事;三是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四是切实加强建章立制工作。

要扎实推进党内生活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要认真总结、提升、固化教育实践活动中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成功做法,抓紧研究制定完善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的相关制度,建立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党内环境和民主氛围;进一步严格开会条件、规范会议程序、细化会议效果评价标准,对一把手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班子成员逐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硬性要求;建立并落实上级党员领导干部全程参加指导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纪检监察和组织等部门负责同志全程指导把关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生活会制度,通过加强督促指导、从严从实把关,真正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的内容,成为党内的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种自觉。

把好作风回归作为新起点,永葆党群同心同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强劲力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要越抓越紧,要求严字当头,作风建设,首先要实事求是,工作扎实。我们要认识到,根治任何沉疴痼疾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改进作风任重道远,歇歇脚就可能回潮,松松劲就可能反弹,必须严字当头、连续发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党的作风建设,如不付出整顿作风的实际行动,传导从严压力,鞭策务实作风它就只能是一个口号,一阵风。党和国家担起作风整顿的重任,要求党员干部要实实在在的把身边的工作做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落实到实处,要“严”字当头。以实际行动确保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确保作风建设的要求真正落地生根,实现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有感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热播,看完之后既对中央反“四风”的决心深有感触,有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了认识。

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了,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要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继续深入整治“四风”问题,打好改进作风的攻坚战和持久战,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作风建设的时代内涵,就是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要把敢于担当、奋发有为作为一种精神境界,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真正把改进作风的成效体现在谋划事业、推动改革上。

要勤勉务实、真抓实干,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干实事、干成事,干一件、成一件,以实实在在的好作风赢得群众认可。要教育引导干部警惕贪欲缠身的陷阱,切实看护好廉洁这个精神之宝,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继续巩固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抓常、抓细、抓长,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探索创新发展的制度成果,比如健全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制度、改进文风会风制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制度、深入调查研究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等等,形成持续抓作风建设的用人导向、工作导向、评价导向、激励导向,进一步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作为组织部门,要把作风要求体现到干部工作全过程,做到干部教育有作风内容、干部考核有作风标准、干部选拔有作风导向、干部监督有作风约束,使作风建设由“软约束”变为识别选拔使用干部的“硬杠杠”,努力营造良好从政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专题片《第五空间》观后感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第五空间》是国内第一部聚焦网络安全的电视新闻专题片,三集分别为《透明的时代》、《隐秘的威胁》和《真实的较量》。这部专题片大气恢弘,视野开阔,逻辑严密。既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切入;又层层推进,上升到全民提升安全意识、共同构筑网络空间安全的层面;充分体现了国家网络安全周“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宣传主题。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场景:清晨起床,智能穿戴设备上传睡眠数据;出门上班,通过手机预定出租车;通勤路上,随手拍下照片发个微信;等等。我们在生产数据,数据又反过来成为一个路标,让形形色色的推送能够找到我们。

对应个人、社会、国家三个维度,呈现一份震撼的网络安全调查报告。网络时代,数据可以轻易给每个人“画像”。我们存活于真实世界,同时也映射到虚拟的第五空间。围绕个人信息安全,专题片从个人移动支付、个人金融活动、隐私权等多个方面呈现我们在信息社会中的生活。一言以概之:便利和威胁,就像双生子。网络带来的便利就像一把双刃剑,每享受一种便利其实也意味着个人行为的风险又增加一分。大数据时代,所行所思、消费习惯、行程安排、关系网络,数字巨头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获取便利的同时也签署条约共享个人信息。 光缆的尽头是宝藏,数据引来贪婪的窥探者。 一组代码,可能导致个人倾家荡产,国家基础设施瘫痪,风险隐于键盘之上。 网络空间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外空之外的第五空间。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深度融合,面对不断涌现的各种已知和未知的网络安全威胁,我们能够找到守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密钥吗?

专题片结合《网络安全法》进行记录、分析和探讨。《网络安全法》的实施,对于中国的网络空间安全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各大公司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运用都将被纳入到有法可依的框架中来,这是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也是对个人尊严的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摆脱贫困专题片观后感

全文共 1112 字

+ 加入清单

“国之大器,举世无双”。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关键之年,唯有将科技的力量注入“扶贫之路”“疫情防控之路”“绿水青山之路”方能实现“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路”,夺取战疫战贫的“双胜利”,让“人民至上”的成色方能更足,底色方能更透。

为“脱贫之路”注入科技的“产业底色”。“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脱贫攻坚进入“深水期”,要确保今年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就要赋予“脱贫之路”更多的科技力量,确保脱贫攻坚有坚实的产业支撑。一方面,做好“五个一批”扶贫的“后半篇文章”,因地制宜、因产施策,为贫困地区构建完善符合当地产业资源环境的种养模式和生产标准,开发简单有效适用的“技术成果包”“产品成果包”“装备成果包”,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链延伸融合。另一方面,建立一支用得上、沉得下、盯得住、帮得实的科技扶贫专家队伍,促进农村人才回引,让“空心村”引回“实心人”,让乡村、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真脱贫、脱真贫”带来的红利。

为“抗疫之路”注入科技的“奋斗底色”。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要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离不开“抗疫路上”的科技力量与奋斗姿态。既要加大医疗领域的科技投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将科技力量转化为人民生命安全的“守护者”,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科技的力量。又要培养一批敢于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最美逆行者”,加大对他们的关心关怀,最大程度上保证其生命健康,不断增强医疗科研人员和一线疾控人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为“两山之路”注入科技的“生态底色”。“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在浙江,在陕西,一个鲜明主题贯穿其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事实证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是有违发展逻辑的,要牢固树立正确生态文明观,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利用科技力量打赢“环境保护”攻坚战,促进高污染、高效能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和应用,推动清洁生产,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不懈努力,为子孙后代永续发展造福,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做出贡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科技支撑,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弘扬和发扬新时代广大科技者矢志不渝、忠心报国的精神,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战、生态环境保护战付出努力,让他们的精神在各行各业“熠熠生辉”,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实现“全面小康之路”方能彰显出最靓丽的“幸福底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反腐专题片《严防“灯下黑”》观后感

全文共 1513 字

+ 加入清单

纪检监察干部处在反腐败战场的最前沿,时刻面临着腐败分子的拉拢腐蚀,“如何全面履行监督责任”、“谁来监督纪委”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2012年以来,广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严作风、硬本领练就“金刚钻”,用立制度、零容忍严防“灯下黑”,通过内设机构改革调整,议事协调机构清理,规范领导干部兼职分工,坚持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双管齐下”等多种举措,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铁军。

据透露,近两年来,广州市纪委清理“门户”,共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4件24人。

文/广州日报记者汤南 通讯员穗纪宣

聚焦主业

清理95%议事协调机构

规范领导干部兼职分工

近些年,随着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纪检监察机关干了大量分外的事。比如,广州市纪委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及兼职曾多达150多项,一个领导小组哪怕一年只开一次会,纪委恐怕都难有精力干好自己的主业。

2014年3月以来,先后3次对市、区两级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进行清理,市纪委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从236个清理至12个,清理率达95%以上;区纪委清理至12个左右,最少的仅有8个,清理率达90%以上;派驻机构全部不再牵头或参与纪检监察主业无关的议事协调机构,将不该管的工作交还主责部门,集中力量,突出主业。

目前,广州已基本完成市、区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调整。市纪委先后开展三轮机关内设机构改革调整,整合设立第四、五、六纪检监察室,组建组织部、宣传部,成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今年上半年,按照监督、执纪、综合三大模块,推进区纪委内设机构改革调整。调整后,市、区两级纪检监察机关纪检监察室占比均达到30%以上、监督执纪部门数量和人员力量占比均达到70%(区一级达85%)以上,把更多力量调配到执纪监督主业上来。

此外,广州市纪委监察局先后两次对市、区纪委书记和各级派驻机构领导干部兼职和分工情况进行集中清理。在聚焦主业、主责方面,各区纪委也根据区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

“协作区”解决

基层监督之困

针对“三转”后部分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中存在的不会监督、不能监督、不敢监督等问题,广州市纪委监察局不断加大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力度,在聚焦主业、提高能力上下功夫。

制定实施《广州市纪检监察机关协作区工作制度》,根据市纪委6个纪检监察室、2个市属国企派驻巡察组对口联系单位的不同,把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划分为7个“协作区”,市纪委每名副书记可统筹调配的办案人员达到上百名,每个纪检监察室可统筹的办案人员达到45名左右。今年4月正式实施协作区机制以来,各区纪委第二季度共立案300件,比第一季度增长87.5%;各镇街纪委共立案186件,比第一季度增长148%,基层纪委纪律审查工作力度明显加大。

清理“门户”

两年查处24人

广州市纪委修订完善了纪检监察干部选调工作办法,实行严格的资格准入制。科级以下干部进入市纪委,必须符合学历、年龄、政治等硬条件,坚持“逢进必考”,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和试用期制度,做到公开公平、竞争择优。

市纪委还探索建立年度量化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计算机软件对部门和干部工作实绩进行年度量化考核评价,对排名靠前的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排名末位的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或组织处理。市纪委先后完成869人次干部的年度考核,共对排名靠前的134名干部和36个部门进行表彰,其中表现优秀的49名干部被提拔使用。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2014年5月,广州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设立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这个被誉为“纪委内部的纪委”开展对全市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检查。

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广州市纪委清理“门户”,共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4件24人,严防灯下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全文共 784 字

+ 加入清单

这部反腐力作中出现的“落马”官员身份很特别: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据了解,这部专题片中,严重违纪违法、并现身说法的纪检监察干部共有10余名。

信任是来自客体的一种评价,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美德。信任可以让主体摆脱束缚、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奋发有为。但信任并不是没有缺陷,因为信任更多的是依赖主体的表象作为而定,表象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虚假不实的一面。因此,客体的“信任”不一定都会换来主体的“诚信”。如何让主体“诚信”,这就需要监督。像刘家坤这样的案例应该还不少,我们相信他曾经的“真实”,但是后期少了许多“监督”。一是少了客体的监督,二是少了主体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

监督并不是“老虎”。“省委巡视组进驻恩施”一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有人期待,有人质疑,或许也有人惶恐。其实,巡视就是一种制度,就是一种监督。对于监督,我们大可不必“谈虎色变”。监督是个“好东西”,是对信任“缺陷”的一种互补,是一种对主体的保护。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国家治理体系会不断完善;通过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必然会不断健全;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执行力必定不断加强。因此,来自客体的监督会不断完善。当前,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对待监督要有良好的心态,要养成接受监督的自觉,要善于处处把自己的行动置身于监督之中,只有这样才不会辜负人民群众和组织的信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贡献;作为监督部门,也应理直气壮,大胆履职,这既是履行责任,也是对党员干部的保护。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就更需要加强自身建设,抵制住诱惑,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纪检监察干部就必须先做到,要先做出样子来做表率,换而言之,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党中央反腐的决心和意志,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自我。点这三个具有典型性的前纪检监察干部的名,其意义则蕴含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