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校园规则作文议论文1000字(通用2篇)

导语:啦啦,今天小编带来了一份用了就涨分的校园规则作文议论文1000字。事不宜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4073

作文

57

篇1:有关遵守规则的议论文满分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可见国人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规则的重要性。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应当敬畏和遵守规则。

鸡年春节期间,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老虎咬人事件:受害人张某无视规则贪图小便宜逃票,翻越动物园外围墙后又无视警示标识钻过铁丝网,进入老虎散放区,被老虎活活咬死。老虎被后来赶到的警察直接击毙。

驱园中虎易,驱心中虎难。很多人日常生活习性里,就潜伏着一头不守规则的老虎,为贪点小便宜,心存侥幸,挑战规则,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不守规则者危害自己还累及无辜。敬畏规则既是自我保护,也是对他人的保护。

规则的出现就是为了束缚和限制人,但这种束缚,却是为了让人发展的更好,走的更远。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越飞越远,到最后迷失了方向,而被绳子束缚的风筝却能有收有放的飞得更高,能出的去,能归的来。

张某因不守规则,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虽犯错在先,但却仍使人感到惋惜。张某的行为,还会对他的两个孩子造成心灵上无法挽回的伤害。而老虎虽然咬死了人,但在另一方面,它也是张某不守规则的受害者,它也因此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战国策》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言有理。这次“老虎咬人的生命的代价”足以警示我们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少一些盲目自信和投机取巧,多一些自律和守规,我们便会离安全更近一步。

美国诗人惠蒂埃在一本书里写到:“永远不要在河床上晒谷子,这是对规则的违背,而自己违背了规则还寄希望于他人来为自己的不守规则让位,则是更大的错误。”是的,我们常常说凡事不要抱侥幸心理,而建立在错误之上的侥幸心理,则更加要不得。唯有在规则内做事,才能更有胜算。

遵守规则,首先要树立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需具备的一种意识,由“中国式过马路”就不能看出中国人规则意识的缺失,加强规则意识,刻不容缓。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公民认识到树立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发自内心的自觉从思想上树立规则意识。

遵守规则,其次应了解规则。

公民应自觉了解相关规则,避免由“无知”引发的不好影响;政府和相关企业应加长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便人们更快更好地了解规则的相关内容。

遵守规则,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规则之所以会存在,必定有它存在的科学依据,否则便不能称之为规则。只要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规则,我们都应该遵守。例如,过马路要按交通规则。只有人人守规则,生活才有好秩序。

“无规矩不成方圆”并非空穴来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道德与规则的议论文800字

全文共 992 字

+ 加入清单

哈佛楼大火后,学生将违规带出馆外、已成珍本的图书交还学校,校长表达感谢后将其开除。校长的做法是否妥当?学生所受待遇是否不公?“道德”与校规相冲突之时,该如何作为?

私以为,校长的做法、学生所受待遇是妥当、公平的。

学生为私人目的违反校规,将珍藏图书带出馆外。倘若事件到此结束,毫无异议地,学生从校规与道德两方面来说都应受惩治。但哈佛楼发生了大火,使学生带出的书籍成为孤本。到此,学生违规行为该被如何处理?先是学生违规,后是哈佛楼大火,难道哈佛楼的大火或学生手持孤本书便能使学生违规的行为不再违规,因而不受惩处吗?或者,若哈佛楼未大火,学生便应受惩治;若哈佛楼大火,学生便不该受惩治?这显然不对,学生保护了孤本完全是偶然结果,对待违规惩处方式并不该受外界因素导致的偶然结果所影响。况且,动机上,学生也并非因预知火灾,为保存孤本而违规,只是为己私欲。

那么,为什么所谓的“道德观点”认为学生所受待遇是不公呢?这是因为,“道德观点”混淆了学生两个不同的行为过程。行为过程如上文,是为个人目的违反校规的行为,应受批判。行为过程二,则是学生深思熟虑后,在个人利益有受损风险的情况下,冒着被处分的风险,将孤本交还学校,保障了学校、集体的利益。而这应受褒扬。因而,我赞同校长对两个行为过程,一采取开除处分,二表达感谢的做法。校长奖罚分明,学生所受的待遇是公平的。

校长之所以说“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正是因为“大众道德”“舆论道德”常常犯这类混淆错误,与屡经完善的校规相比,并不大可靠。

但是,又有观点认为,从处理方式可能造成的结果来看,学生可能因遭开除心生不满,下次不再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可能促进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发展。这其实是误解。先不说,校长并非只有开除,而是也有感谢。就算采取肯定的处理方式,也只是使学生产生一种假装为集体主义牺牲个人利益便可以得到好处的错误认识。而奖罚分明的做法将使学生认识到,违规就应受罚,但即使违规,也会可以进行补救而受认可、感谢。而从是否促进精致的利己主义的角度说,倘若采取肯定的处理方式,只是促使其以后学会为利己行为添上伪装——假装为集体主义牺牲个人利益——而已。

综上所述,我认为校长的态度与做法无可非议,学生所受待遇正显示了校规公正,而非不公。当“舆论道德”与校规冲突,屡经完善的校规更加可靠。不过,对于“道德观点”,也应深思,不应抱有偏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