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秋民风民俗作文【汇集20篇】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小编收集了中秋节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5524

作文

1000

中秋日记500字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我非常快乐。一大早就听见爸爸对妈妈说“中秋节快乐!”。妈妈笑了,我似乎第一次看见妈妈这么开心地笑。

吃早饭了,早餐很丰盛,可我怎么也吃不下,迫不及待地想去天鹅湖赏月。因为中秋节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

终于到了晚上,爸爸、妈妈和我开车来到天鹅湖畔。湖畔周围不断响起一阵阵优美的音乐,桔黄色的灯光像是一条长龙环绕在天鹅湖周围,湖面上吹来阵阵凉爽的风。

突然,湖畔所有的灯光都灭了,大家都以为停电了。就在这时,忽然湖面上亮起了一道道彩色的灯光,黄色、紫色、红色、蓝色、绿色……魔术般地变换着颜色,灯光渐渐由短变长,在空中交织在

一起,仿佛变成了一个个空中金字塔。“五光十色”、“五彩斑斓”、“五彩缤纷”,这些词顿时从我的口中脱颖而出。

过了好一阵子,灯灭了,一轮又大又圆又亮的月亮,像一个银盘高高挂在空中。低头看,水中也有个圆圆的月亮。一阵风吹来,月亮变成了好多个,好像是笑开了花。这时,天空中亮起了一盏盏红灯笼

,慢慢在天空飞行。我惊喜地叫起来,“妈妈,快看,UFO!”。妈妈笑着说,“哦,那是神奇的孔明灯”。

啊!天鹅湖的中秋月色真美呀!我想,要是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全国的小朋友都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看到这景象该多好啊!这不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画面吗?

今天,这个中秋节可真快乐呀!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北京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各种各样的民风民俗,如长阳的巴山舞,蒙古族的赛马……但我最感兴趣的要数北京的了。

想必去过北京的人肯定都吃过北京烤鸭吧!“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北京烤鸭有“天下第一美食”之称,又有外国人的“到北京,两件事,游长城,吃烤鸭”之说,可见北京烤鸭是举世闻名的。吃烤鸭的最佳去处是王井府的“全聚德烤鸭店。”这家店创于130年前。北京城还有一个大店子,便是位于崇文门外的便宜坊。便宜坊开业于1885年,比全聚德还早9年。全聚德烤鸭店以挂炉烤鸭闻名,便宜坊以焖炉烤鸭闻名。尽管两者风味大不一样,但是都在“烤”字上下功夫,所以被叫做北京烤鸭。

北京还有一个风俗,那便是满汉全席。夏天的北海公园里,35价中外游者身着皇、后、妃和朝臣的服装,依次进入彷膳饭庄。他们是这家御膳馆成立70年来的第五批品尝满汉全席的客人。重礼仪,讲排场的皇家气氛在身边缭绕。摆上桌面的共有130道,客人们分三个晚宴和一个午宴才能吃完。满汉全席最多可以达到134道热菜和34道冷荤,分六次才能吃完。满汉全席取材之广泛可谓是登峰造极。具体包括“山八珍”、“水八珍”、“陆八珍”三种。“山八珍”是熊掌、猴头、罕达堪、飞龙、虎肾、麋鹿、人参等;“陆八珍”为什蟆、驼峰、口蘑、玉皇蘑、凤爪蘑、玉米珍、沙丰鸡、松鸡等;“海八珍”即鲨鱼翅、刺参、鲜贝、紫鲍、乌鱼蛋、鳖肚、鱼皮等。从材料上来看,不仅广泛,而且珍贵,其中许多在今天已经成为保护动物,永远也吃不到了。满汉全席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上可谓是独一无二的了。当然,除了满汉全席之外,仿膳也是宫廷菜肴。

春节是中国的头等重要的节日。被称为“中国人的圣诞节”,一般在每年的公历一、二月份左右。如同圣诞节一样热闹。在北京,商店张灯结彩,延长营业时间,供应大量年货。最具代表性的是彩灯和各种食品。1993年,为了保障安全,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规,使放爆竹这一传统习俗成为历史。

我真想去一次北京,去吃吃那里的北京烤鸭,在那里过一个快乐的新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民风民俗

全文共 862 字

+ 加入清单

“温州迎灯三月三,??村抬猪十五六”农历二月十六是??村一年一度的抢“排殿猪”的日子,天似乎作美,一扫了前几天的阴霾,突然变得晴空万里,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洁白的云儿,似乎也想要来当个拉拉队呢!

今天中午11点15分左右,学校宽阔的大操场,去变得分外热闹起来。从四面八方前来观看抢殿猪的大人和外地专程赶来的游客,记者,摄影爱好者们陆陆续续集中在这儿。同学们一吃完饭就直奔操场上,就连好学生也不会例外,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作业,早就抛在脑后了,一心只想观看着精彩无比的比赛呢!大大小小的观众们挤满在操场上,大家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真是特别给力啊!论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几头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殿猪”了,恐怕大姑娘出嫁时,也没法与之’媲美”啊。比赛还未开始呢,几个低年级的小朋友,便围着这几只漂亮的大花猪绕来绕去,心里肯定在想:打扮这么漂亮的猪儿,肯定是上辈子做猪时修来的福分吧!11点半,比赛正式开始,排殿猪的人各就各位,主家举着一对红蜡烛,在队伍的前面引路。这次的活动,共有18组参与,其中有15个村民小组和3个老人组(人老心不老哦!)比赛分为每三组一次,进过层层选拔,才会选出最后获胜的一组。一声枪响之后,人声鼎沸,人群攒动,有的观众为自己中意的小组呐喊加油;有的观众去耐不住性子,就跟在旁边或者身后一起跑,为的是能更快的获得更多的小细节,一睹为快,看的更清楚一写。只见每组四位力大如牛的参赛选手,齐心协力地扛着“有福气”的小猪,向前冲去每个人都想跑的最快,但不可乱了脚步,之间某组的队员或许是一时心急,乱了步伐,一个不小心,摔在了塑胶跑道上,但更可悲的是,肩上那“重如泰山”的殿猪已是压在了他的身上。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有些胆小的同学不忍心看,便捂上了双眼;有的大人则发出善意的微笑,鼓励他们赶紧站起来,继续比赛。摔倒得人很快调整了一下,又站了起来,重整旗鼓,抱着’比赛第一,重在参与”的心态,又冲刺向了终点……最后的结果,我并没有在意,只是默默觉得,这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带个大家的并不只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有那一份难得的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民风民俗作文400字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天我们必须吃汤圆,因此,汤圆成了我最爱吃的一种食物。

元宵节那天是要包汤圆的。去到外婆家里,正巧碰到外婆在包汤圆,结果我跟着外婆学了起来。外婆先用开水倒入装有糯米粉的盆子里,然后不断的用力搓面,一直搓到像橡皮泥一样有韧性,接着把面搓成宝塔的形状,后来从“宝塔”的顶上拽下一块块面团,中间掏个洞,两只手相配合把洞越搞越大,把准备好了的芝麻馅放入洞内,用大拇指和食指慢慢捏,接着把洞口封住,最后把汤圆放在手心上,两只手柔和地将汤圆搓圆,我的手忍不住痒痒的,我连忙卷起袖子也包了起来。虽然我包的汤圆馅子少、大小不一、奇形怪状,但还是得到了外婆的表扬。后来我们把汤圆煮熟,到熟了以后就一个个浮在水面上,看到这一个个白花花、圆滚滚的汤圆真叫人眼馋!我吃了一个汤圆以后乐呵呵的说:“汤圆象征着我们的生活团团圆圆、甜甜美美!”

啊!家乡的汤圆,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乡人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壮族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2307 字

+ 加入清单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西藏民俗民风

藏族民间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样。无论民间故事、民歌、舞蹈还是藏戏,都是独具一格,光彩夺目。

民间故事:西藏的民间故事浩如烟海,它是藏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故事分两大类:一种是口头流传的故事,一种是书面记录整理的故事。这些故事长期流传于民间,反映人们对邪恶统治的不满与反抗,对友爱互助的赞扬,对自由恋爱婚姻的同情。因为来自民间,这些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西藏社会的现实,倾吐了藏族人民内心深处的爱憎,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正因为这些故事是广大群众的心声,给人们以勇气和力量,所以藏族人民爱听它,爱传它,使他们富有生命力。藏族民间故事通常在叙述中加入民歌、歌谣,又说又唱,听起来更加生动,是与其它民间故事的主要区别之一。 史诗: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藏族人民的英雄史诗。是藏族地区民间口头传说的一部文学巨著,讲的是藏族古代一个著名的英雄人物的故事。格萨尔是一个神通广大、和人民鱼水相依的英雄人物。在西藏,从农区到牧区,从城镇到乡村,都有人或多或少的能讲出格萨尔的一些故事来,就像汉族地区人们讲《西游记》种的齐天大圣一样普遍。《格萨尔王传》故事生动,语言朴实优美,不仅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和广泛流传,在国外也早有俄、英、法、印地文、蒙文等多种文字的译本流传。 民歌: 西藏民歌是西藏民间文化中一朵瑰丽的花,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早在西藏文字出现以前,作为口头文学的形式,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史诗《格萨尔王传》大量采用了“鲁体”民歌形式。与其他民间文学样式比较,民歌更具有劳动人民的特点。从西藏民歌中,可以听到西藏人民发自内心的声音,可以看出群众社会政治、经济、战争方面的思想见解和政治态度,并能够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基本愿望与要求。截取部分藏族民歌如下:雪白精细的糌粑,是我们的血汗磨成;高大豪华的别墅,用我们的白骨垒起。

外有兵差马差,内有人差地差;为种巴掌大的地,要支比头发多的差。西藏民歌中通常用的艺术手法有五大类:比喻、拟人、夸张、双关、联想等。西藏民歌中所具有的人民性、广泛性和高的思想性,正是使它的艺术性不断完美的重要因素。 舞蹈: 西藏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藏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假日,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都可以看见青年男女、老人小孩,拉起手、踢起腿。翩翩起舞。 “果谐”与“锅庄”是流行在西藏三大地区的一种圆圈舞。在农区的拉萨、山南、日喀则等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地方,把这种圆圈舞叫“果谐”;而在昌都及接近四川、云南等藏区,称之为“锅庄”。果谐与锅庄都是一种集体舞。跳舞时,大家手拉手、臂连着臂,载歌载舞,顿地为节,分班唱和。人们围着篝火,从日落跳到夜晚,从午夜跳到天明。

西藏山南地区还流行着一种动作粗犷、刚健,个人技巧高超的舞蹈—鼓舞,藏语叫“卓”。跳鼓舞的人身穿彩色衣服,腰间挂着大鼓,挥动鼓捶,步伐敏捷、整齐而有力。在林芝地区及四川、云南藏族中,有一种铃鼓舞。男执铜铃,女持手鼓,绕圈走动,翩翩起舞,藏语称为“热巴”。 藏戏: 藏戏,藏语称“阿吉拉姆”,在藏族地区普遍流行。现代藏戏有剧本、舞蹈表演、因人定曲的唱腔,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服装及面具,还有乐队伴奏和伴唱,是一套综合艺术。15世纪,噶举教派僧人唐东杰布立志要在西藏江河上建造桥梁,为众生谋利。他煞费苦心,募集造桥经费,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还未成功。后来,发现虔诚的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来组成戏班子,以佛教故事为内容,自编自导成具有简单故事情节的歌舞剧,到各地演出,以化导众人,募集经费。这就是藏戏的雏形。因此,人们把唐东杰布视为藏戏的祖师;又因藏戏最初由美丽出众,仙女般的七姊妹演出,又把藏戏叫做“阿吉拉姆”。“阿吉”,藏语意为大姐或女性;“拉姆”意为仙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彝族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火把节又称“东方的狂欢节”,是彝族的节日,过火把节的还有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

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将会进行“三天三夜的狂欢活动”。

第一天:祭火。

一般由寨子里地位最高,最受尊敬的.人在山上进行祈求,祭祀,杀鸡宰牛羊,然后用最原始的方法获取火种,进行保存,等到第二天。

第二天:传火。

白天会赶集,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选美比赛,歌舞表演等。晚上,由当地地位高的人一起用取来的火种点燃事先准备好的主火把,然后每家人在主火把处取火,进行游街仪式,随后就是火把狂欢,一起撒火把,跳左脚舞。

第三天:送火

期盼来年会带来好运,丰收。下午回召集所有男人,不管老少,聚集在一起吃饭,代表火把节的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全文共 2531 字

+ 加入清单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丰富多彩民风民俗作文范文,欢迎阅读。 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篇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篇二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朵朵红花鲜,朵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晒……”从小,我就会唱这首童谣《行花街》。广州的迎春花市繁花似锦,人海如潮,热闹非凡,早就名扬五洲,饮誉四海,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景观。

现在,广州花市的规模越来越大,都有十大花街了。每个花市在主要街道搭棚架摊档售花,这些花架一层层沿街伸展,摆成几条长廊。花市的出入口处,都搭起迎春花市牌坊,绚丽辉煌,雄伟壮观,各有特色。腊月二十八日花市正式开始,十里花街就张灯结彩,“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语喧声入彩门。疑是层峦采蜜使,幻成百万赏花人”,整个广州融在一片浓浓的节日喜庆气氛中。

除夕夜,也许祖国其他地方的人们正在收看春节晚会,而我们却会去逛花市。吃完年夜饭,爸爸妈妈都会带上我,有时去天河花市,有时去越秀花市……无论哪个花市,都是人山人海,喜气洋洋的。人们脸上都带着欢乐的笑容,仿佛把一年的开心与幸福都写到了脸上。大家手中拿着刚选到的“心水”花,一边逛着,一边与同伴闲聊。花市长街上那五颜六色的花儿,也仿佛和人们一样开心,在诉说着一年的收获与幸福,期望着美丽的憧憬!我最感兴趣的是每个花市的牌坊,雄伟壮观,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如亚运、科技、西关文化等,设计都很妙。

这就是广州的花市,朋友们,你喜欢吗?欢迎你也来广州逛花街! 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篇三

我的家乡在浦城,这是个很小的县城,但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着中华的传统民俗,这表示着大家对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从春节开始说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点多就开始吃年夜饭,“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颜色是金黄色的,象征着家家年年都繁荣,儿女能够孝敬长辈。吃完晚饭后,我们是从不出门的,听奶奶说:“若出了门会把大家的好运给带走的。”虽然我们不能出门,但是在家中,我们不能出门,但是在家中,我们依然能够玩的有声有色。大人们在家中打牌打个通宵,孩子们放烟火放得起劲!这表示大家的好运年年,财运年年……

除夕过后,换来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欢迎哦!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这是我们孩子的最爱,味道甜甜的,香香的……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甜甜美美……

吃完饭后就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就要包压岁钱,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后可开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乱花钱的,这又代表着大人们在这一年里很难很难挣到钱,运气也不太好……给长辈们拜完年后,女孩在家帮父母干活,男孩就跟随大人们去各自的亲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过的十分开心。

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庙里去烧香,给菩萨请安,让菩萨保佑子孙满堂,儿女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过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复正常了,大人们工作的就继续工作,孩子们该去复习功课,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了,这个春节是令人难忘的。 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篇四

泱泱夏日,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那是个有趣的地方。每逢除夕早上,店铺早早的开了门,并放着喜庆的乐曲,人们也早早地出门逛街。但最有趣的还是我们这的集会,老师说我们这的集会原来叫做庙会,集会开3天。

在农历三月十七,集会前一天。小贩们在家就把自己的商品放在车上,开到自己的指定位置,然后在空地上搭个棚,把商品摆在棚里,再把棚的四周用布围上,这时准备工作就做好了。集会前一天就在人们迫不及待的心情中过去了。

农历三月十八,集会第一天,早上7点,小贩把棚上的布拉开,准备开张。半小时后,一些老人家就来了,他们都在给自己的子女买什么。八点半了,人渐渐多了起来,那叫个人山人海啊!我最喜欢逛集会,为的是有机会买到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从北往南,最北边是卖各个地方的食物—香气扑鼻!往南一点,是小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游戏,再往南走,就是卖日常用品和衣服的了,最南边是卖杯子、碗的。十一点人还是那么多,原来5分钟走的路,现在15分钟也走不完!小贩们在摊位上吆喝:“看一看了,我的锅炒菜不冒烟、不粘锅、不费油,买一个吧!”另一边就是买主和卖主为了价钱在争吵着什么。

农历十九、二十,人就没有第一天那么多了,可还是很热闹,每逢这3天,如果是假日的话,我就会在这呆一整天,我真希望每一天都有集会。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特色。

[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四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2024中秋佳节优秀作文800字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快乐的,是团圆的象征,是充满喜悦的象征。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自古以来,天空中那轮皎洁的月亮,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被诗人吟诵,被人们拜舞。人们一向对月亮充满幻想。

明月中秋全家聚,月下私语乐融融。中秋之夜是个祥和,完美的夜晚,家家欢聚一堂,坐在月光下吃月饼,该是多么舒服呀!

去年的中秋节我是在我奶奶家过的,那一天,亲人们都来了,还是八月十五的夜晚最热闹,我们一家欢聚一堂,坐在阳台里等待月亮仙子的出现,但是等了半天,连月亮的影儿都没见着。我有些灰心丧气,抓起一个月饼吃起来,我心里有些纳闷:为什么中秋节就要吃月饼呢我就去问乃奶奶,奶奶告诉我,在元朝的时候,君主怕子民造反,就下令十家合用一把菜刀,这十家还要供养一个蒙古奴隶主的爪牙,这些爪牙横行霸道,人民叫苦连天,一位正义的大臣看不下去,就在中秋月下,给月饼里塞进许多写着"爱国正义,推翻王朝,一齐连手,还我河山"的字条,把这些月饼送到人们家里。人们看到字条,就有了动力,最终,推翻了腐败的元朝。往后,就有了中秋佳节吃月饼的习俗。听完奶奶讲的这个故事,我陷入了沉思。突然,弟弟叫了一声;"快看,月亮升起来了!"我们望着那皎洁的月亮,眼圈都红了,想到了那些因工作繁忙而不能归家的人。这时,奶奶从冰箱里拿出几大盘月饼和许多好吃的,摆放在月亮的下面,听说这叫做供奉月亮。奶奶在烧香敬纸,我看着头顶上的月亮,她越来越亮,仿佛正对着我们笑呢。这个晚上,奶奶家的笑声一向到十二点才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清明节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如今,闽南多数地方还保留这样的风俗习惯。

厦门薄饼和寒食节有关

厦门薄饼又称春卷,全国各地的春卷做法都大同小异,但仅有闽南地区的传统春卷不经过油炸的。

民俗专家郭坤聪告诉记者,这和古时候的寒食节有关系。寒食,顾名思义,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日本等国,至今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因此厦门人在清明节吃“寒食”(薄饼)。到了唐朝,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寒食禁火习俗逐渐消失。而厦门的这一道传统小吃至今还保留了这一古老的习俗,这也是全国少见的。

薄饼做法极其考究

在厦门,多数人都吃过薄饼,知道薄饼皮薄而柔韧,吃起来软绵醇香。记者特意请教了民俗专家范寿春,据他介绍,薄饼的做法极其考究,也很繁琐,它必须在立春前后,各种新鲜时令蔬菜上市后才可以做成。最早的薄饼是用麦面烙制的薄饼做皮,选笋、豌豆、豆芽、粉丝、豆干、鱼、虾仁、肉丁、海蛎、红萝卜等为主料,各种荤素菜料酌量搭配煎炒焖熟后,调入适量味精即成。盛放菜料的锅里要经常保持一定的汤汁和热度,吃时才有风味。

范寿春说,老厦门人卷薄饼时,一般喜欢在薄饼皮里放点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丝,或抹一点辣酱等,卷后趁热吃更有滋味。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有的地区还认为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相关典故

关于薄饼还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宋代同安的理学名宦蔡复一在外省署理总督时勤于政务,常废寝忘食,他有一个非常贤惠而又能干的妻子,看着丈夫平时读书辛苦茶饭不思没有胃口,饭菜总是热了再热,很是着急,于是她用麦子磨成粉制成皮,再把各样蔬菜各夹一些包在一起卷起来,让丈夫可以右手执笔,左手取食,十分方便,这也就是薄饼的原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民风民俗文化作文

全文共 1000 字

+ 加入清单

闽南民风民俗

闽南独特的风土人情,传统的文化传承形成了闽南独有的民风民俗,这些带有闽南特色的民风民俗值得我们回味,更加值得我们去深思。下面我们可以简单介绍一下闽南的民风民俗。

服饰习俗

随着思想,观念的进步,人们的服饰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其中,闽南服饰中独具特色的是惠安女服饰,其最大特点是“衣短露脐,引人注目”。有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惠安女传统服饰的牲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此外,目前尚保留的民众有穿木屐、妇女、儿童戴手镯、脚镯等。

建筑习俗

建筑与百姓安居紧密相连,因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民间风俗。如建房前择定方向,选择黄道吉日动土及上梁祭、落成祭等礼俗,如动土前要选黄道吉日,并设案摆猪头三牲供品,焚香燃烛,燃放爆竹,拜神灵祭土地,俗称动土祭或奠基祭。仪式后,用丰富的酒菜款待建房的师傅,此外,还有木门槛上钉竹板、择地凿井觅甘泉等习俗。

结婚习俗

闽南的婚姻礼俗,自古以来遵循汉族传统的周礼“六礼”的基本程序进行,即纳采(即求婚)、问名(即女姓氏)、纳吉(定婚丧嫁娶)、纳征(婚成送礼物)、请期(通知婚期)、亲迎(迎娶)。其中,特别注重“迎娶”这一道习俗。新娘一般在婚后第四日回娘家省亲,称“做客”、“归字”。“做客”必须当日返回婆家,到家时又必须是天黑,俗话为“暗冥摸,生干埔”。意即这样做就会生男孩。

寿诞礼俗

旧时由于生活和卫生环境等因素,人们能活到50岁就被认为是长寿了。所以闽南民俗从50周岁开始逢十做寿(有些地方从60周岁才开始做寿),也有提前一年或推迟一年做寿的(即逢9或11做寿的)。一般在寿堂上悬灯张彩,正中贴一金字“寿”字或寿星图,两旁挂寿联,寿星着新衣或寿衣正坐高堂,接受儿张的拜祝。寿宴是做寿的重要内容。一般在寿庆日的中午或晚上大宴宾客,在菜肴中必有一道“猪脚线面”的菜,这是取猪脚意强壮,线面寿长的吉利。

民间禁忌

禁忌是民间关于社会行为、信仰活动的某种约束限制观念和做法,是一种传统的风俗。闽南人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些关于饮食、衣着、起居、交往、语言等方面的禁忌,如忌吃饭时以筷子敲碗,因为旧时只有乞丐才敲着空碗乞讨。亦不可将筷子插在饭碗的米饭中,这与民俗中“拜脚尾饭”的丧俗有关。忌用扫帚打人,否则被打者会倒霉,因为人们把扫帚认为是有灵性之物。忌在庭院内种植香蕉树和榕树,传说因香蕉无籽,故不利生育。而榕树被视为神树(因它树龄最长),种在家庭小院是对神的不敬,也不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中国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民风民俗作文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 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 右大襟 . 紧腰身 . 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 滚边或镶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几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外为流线型。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旗袍具有东方色彩,能充分显示依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 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

妇女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 . 前襟和袖口都绣花装饰。镶嵌几道花纹或彩牙儿,俗称“画道儿”或“狗牙儿”。

满族妇女的服装十分漂亮,满族男子的服装也很不错。

历史上的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一种褂子。马褂分为大襟 . 对襟 . 琵琶襟等多种形式。马褂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的男子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 . 蓝 . 棕等色的棉 . 丝 . 绸 . 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奇葩。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不同的特色,需要我们去慢慢了解,慢慢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民风民俗作文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也不相同,我要写的也很有名的节日,那就是傣族的泼水节。

傣族最盛大的节日是泼水节。按照传统习惯,这一天清早,人们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以后,群众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每个人都成了“落汤鸡”。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高兴,笑声朗朗……

此外,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也是泼水节期间的活动内容。近几年来,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内容。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傣族是个爱水、敬水的民族,泼水节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泼得越多越会有好运伴随,真希望能有机会参加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秋团圆三年级作文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皓月当空,今天是中秋团圆夜,月儿分外明。

好不容易盼到了吃月饼的日子,我们全家人一个不拉的聚集在外公家,围坐在圆桌旁,边吃边聊。今天的菜肴特别丰富,有香喷喷红烧鱼,入口即化的白切鸡,还有阳澄湖的大闸蟹,呵呵,这都是按我的的口味做的。还有好多蔬菜,炒青菜,木耳菜,南瓜,丝瓜蛋汤等等,都是我喜欢吃的,可别小看这些菜哦,这可是外公为了我,特意在花园开垦了一大块地,每天下班后亲自劳作,辛勤耕种出来的.健康绿色环保菜,蛋也是外婆为了我亲自孵养小鸡下的,难能可贵吧。

月亮最圆时分,外婆说我们来请月亮婆婆,一呼百应,我们把小圆桌搬到花园,放上几盘水果,当然最重要的月饼不能拉下。接下来一人捧一把香,毕恭毕敬地朝着月亮拜几下,许下几多美好愿望,然后把香一支支环着草坪插过去,霎时,绿草掩映着忽明忽暗的点点星火,象一只只萤火虫在草丛里翩翩起舞,美丽极了。

在这个中秋之夜,真希望家家户户都能够团聚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欢度中秋话题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还没到中秋,就接到奶奶的电话,信誓旦旦说今年中秋一定到杭州跟我们一起过中秋,奶奶都跟我商量好了中秋晚上吃什么菜。我甚至想好了让奶奶给我买什么零食之类的。可是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中秋节前两天,爷爷说奶奶身体不好,走不动路,只能在家躺着,因此来不了,爷爷说他和奶奶祝我们中秋快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没有爷爷奶奶一起过,中秋节怎么会快乐呢?因此,我和爸爸妈妈商量,能不能到嵊州和爷爷奶奶一起过中秋呢?爸爸妈妈真是善解人意啊!中秋节我可以跟爷爷奶奶一起过了,电话里我分明听到了奶奶喜出望外的声音。

我们9月27日从杭州出发,一路疾行,短短一个半小时就到达了嵊州。进入爷爷家门,映入眼帘的是满桌的饭菜,真是丰盛,细看之下,这些菜都装在塑料袋里,原来是爷爷从饭店买来的。奶奶躺在沙发上,大声地叫我过去,握着我的手问长问短,原来奶奶真的病的挺重。爷爷叫我吃饭,我先帮奶奶盛了一碗饭和一碗菜,给奶奶送到沙发边,奶奶感激的说了声:“谢谢!”。晚上过中秋节,总不能让爷爷奶奶吃剩菜吧?或许是被奶奶惯坏了,爷爷至今不会烧菜,我和妈妈商量,晚上让妈妈烧几个菜,我和爷爷给妈妈做助手。晚上妈妈着实超水平发挥,红烧大排,清蒸大闸蟹真是色香味俱全,让我们大饱口福,爷爷奶奶更是笑的合不拢嘴。

吃完饭后,爷爷带我们出去散步赏月。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上,我们在小区外的小径中漫步,感到十分惬意,时不时一阵晚风拂过,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在我们身旁的湖中映着月亮的倒影。走着走着,不知觉已经走到小径的尽头,也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到家中。到家后,爷爷打开电视,我们一起坐在沙发上,一边观看中秋晚会,一边吃着不同口味的月饼:蛋黄口味、蜂蜜柚子口味更绝的是,还有巧克力味的。我们就在看着电视、吃着月饼中快乐地度过了中秋佳节

我觉得,这家人团圆的日子,这家人温馨的欢聚一堂的日子,是多么美妙啊!离开嵊州的时候,奶奶拉着我的手说,真希望我们能多过几个这样的中秋节。我也希望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描写民风民俗的

全文共 1977 字

+ 加入清单

泱泱夏日,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吧,下面一起随小编欣赏一下民风民俗的作文吧! 范文1:除夕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每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在中国,除夕就是最热闹了。

除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称大年夜。除夕这天晚上鞭炮声不断,非常热闹。

现在就由我来说说我家是怎么过除夕夜的吧!

在除夕夜这一天,我们家就会打鞭炮。早上,我还是照样睡我的懒觉,妈妈早早的起床打扫房间,爸爸也跟着妈妈一起干活。中午,我们还是平常一样吃着普通的米饭。晚上,便是热闹非凡,玩的很开心。

我们会先拿些白萝卜来,切成小块,再在上面插上蜡烛,然后点上火,放在家的各个角落。随后,我就会吧家里的灯全部开起来。吃晚饭的时候到了,我们一大家子都会跑到爷爷奶奶家吃团圆饭,吃完饭,我就会和朋友或家人一起玩鞭炮。

玩着玩着,时间久匆匆地过去了,我们就都上楼了,但没睡觉,就是在楼上玩。

到了晚上十二点,爸爸就去打响了鞭炮,点上了烟花,很漂亮。打完后,爸爸就带我去了庙里,具体我也不知道怎么说。

这就是我家的“除夕夜。”除夕夜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范文2: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的节日有很多很多,这是我们这个经历了几千年文明民族的宝库,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记得去年我在外婆家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里面的小品逗得我们一家人哈哈大笑。看着看着,突然有两声砰砰、砰砰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阳台一看,呀!真是好美阿,原来是烟花!

回头一看钟,原来已经十二点了,这时听到外公在楼下大喊一声,说:“我们也快点放鞭炮和烟花吧!”我匆匆忙忙地跑到楼下去,看到鞭炮已经挂起来了,像一条红色的大蜈蚣,鞭炮挂在二楼,一直垂到一楼地上。这时我看见姨丈手拿着一根香,然后和我们一起异口同声说:“1、2、3。”数完之后,鞭炮声音就震耳欲聋的响起,我高兴的大喊起来说:“新年到喽,新年到喽。”我和妹妹一人拿着一枝烟花,插到地上,点起烟花,一会就有烟花冲向天空,五彩缤纷的烟花漂亮极了。

这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不是很有趣? 范文3:逛庙会

今天下午天气很好,万里无云,我们一家来到儿童乐园逛庙会。

刚进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串串红灯笼,充满着过春节那喜悦的气氛。红灯笼边还有三匹骏马的雕像,栩栩如生。

刚来到庙会,我一下子就闻到了美食香喷喷的气味。这里的美食可真不少:台湾蚵仔煎、日本秋刀鱼、绍兴臭豆腐、老北京驴打滚、北京臭豆腐、北京糖葫芦、北京茶汤……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逛庙会的人很多,到处都是买吃的、散步的,我们也买了许多好吃的,有台湾蚵仔煎、有北京臭豆腐、还有北京梨糖汤等。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美食,在人山人海中行走。

再往里走,是各种小游戏的店面:有用小皮球投奖品;有用小球在细小的木棒丛中掉下去,只要五个球都落到偶数就有奖品,而奖品的大小由你落到偶数几次定……虽然我自己没玩过,但是看着别人玩也很有意思。

我们又往回走,到大门的红灯笼边拍照。

坐在汽车上,我吮着糖葫芦,心里也和这糖葫芦一样甜滋滋的。吃完了糖葫芦,我舔了舔嘴角,有糖葫芦甜蜜蜜的味道,有蚵仔煎麻辣的味道,也有梨糖汤淡淡的甜味和清香。我下次一定会再去逛庙会的! 范文4:逛庙会

逛庙会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今年初三,我去了莲花池庙会,今年的庙会设计是别出心裁,下了车,还没进没,就有一个卡通的吉祥龙,下面的花丛中,还有北京精神的大标题,进了门,真是人山人海,道路两边还有许多买东西的,各店主都大声吆喝,忙着招揽生意,走过这些店铺,一股香味袭面而来,我一看,原来是到了小吃街,有羊肉串、铁板鱿鱼、爆肚……看了,就令人垂涎欲滴,我也忍不住买了几个羊肉串,它们的味道令我至今回味无穷。

继续往前走,由远到近,我听到了拍卖的声音。走近了,我这才发现,原来是有人在拍卖字画,画的种类很多,有青龙图、猛虎图、山水画,还有题诗……我暗暗赞叹,画这些画的人,一定是绝顶的非凡!

继续向前,突然出现了一队人,身后还跟着许许多多的游客,他们是谁呢?原来,这是真人扮演的清朝天桥的人,排在最前边的,是个拉车的,后面,有卖糖葫芦的,书生。他们走着走着,突然停下了,他们停在一块大红板子前面,板子上,大多是1915年~1925年的老照片,照的,是清朝的人和清朝的各种工具,看了一圈,真是让我知识大增。

除了这些,怎么能缺了表演呢?在一个大舞台上,有一些人在表演,其中,是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人能把火放到自己嘴里,拿出来后,嘴和火都是完好的。

这时,已经快闭园了,我恋恋不舍得离开了莲花池公园。

[描写民风民俗的作文4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春节民俗民风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我的家乡有很多的风俗,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其实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过春节

在我的家乡,春节是一年中最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为它是新的一年中的开始,所以春节我们就会办的很热闹。一般春节的前几天我们一家人就会老家,然后,再去买一些过年用的东西。

我们一家共有十几口人,所以干起活来很快,也很热闹,一点也不感觉累。还不到一天的功夫,我们就把所有的是都安排妥当了。第二天,我们几个小孩一起去街上买烟花,我们逛了一天买了很多的烟花。距离过年还有两天,我们总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终于,打了大年三十,我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包起了饺子,有好多种口味的。我奶奶包的饺子是最好吃的。到了傍晚该下饺子了,但是小饺子之前要先放鞭炮,这是我们老家的风俗。一会饺子熟了我们就开吃了,我们吃这自己亲手包的饺子真香。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开开心心的。

到了大年初一早晨就会起得很早,四、五点就得起床,然后还得吃饺子,吃完饺子就去拜年了。我们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当然我们也可以拿到压岁钱。不知不觉中一上午就过去,在中午我们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一个团圆饭。大家在一起很开心,难的在一起一次。新的一年我们都该更加努力的做好自己的事。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秋传统作文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每到这一天我都会和爸爸妈妈去外公外婆家过节,因为外公说一家人聚在一起才会有过节的意义。

中秋节这天,我兴致勃勃地带上做月饼的材料来到外婆家。外婆乐呵呵地烧好水,我把黑枸杞泡到开水里,水一下子变成好看的蓝色,妈妈把面粉和蓝色的开水搅拌后揉成面团放在一旁。我跑到院子里摘了一大把香气浓郁的桂花,随手又摘了几朵娇艳的玫瑰花。我先用一碗开水把桂花泡出香味,用泡桂花的开水揉了个面团,然后跟蓝色面团混在一起,做成冰皮,接着把冰皮捏成一个个小团包,将玫瑰花瓣揉圆后按一按,最后放入模具中按压出月饼的花纹,一个好看的月饼就成型了。

我把做好的月饼捧到外公外婆手里,他们一尝到月饼就开心的说:“孙女真能干,没想到月饼还能自己亲手做着吃,况且好吃又好看,还是桂花月饼和玫瑰月饼呢!”晚上,看着天上的圆月,品尝着美味的月饼,我望着外公外婆幸福的笑脸,心想: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满族的民风民俗300字作文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末年,满族英雄努尔哈赤经过30年的努力,统一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初步形成满洲民族,即满族。他把满洲人分别组织在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族之中,实行全民皆兵。后来,满族政权还陆续建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1644年,八旗铁骑入关,占领北京,席卷大江南北,建立了疆域辽阔的清帝国。

满族人很早就信奉萨满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萨满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系上腰铃,击鼓起舞,边祷边跳。满族人重礼节,有一个时期,小辈对老辈是三天一小礼,五天一大礼;三天见长辈要请安,五天见长辈要“打千”。男人打千要哈腰,右手下伸,左手扶膝,像拾东西一样;女人打千要扶膝下蹲。满族男人留发梳瓣,穿马蹄袖袍褂,系腰带;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统旗袍,不缠足。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

我国的满族人有一半以上居住在辽宁省,其它散居在吉林、黑龙江、河北等省,以及北京、西安和成都等大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中秋之夜五年级作文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是九月十九日中秋节。晚上,我和妈妈爸爸一起去赏月。走在小区里,我看见天上的月亮比平时更圆了。我很奇怪,月亮不是弯弯的吗?为什么今天的月亮那么圆,像一个大月饼。我心里想,忍不住就说了出来。妈妈笑了笑说:“因为平时地球挡在月亮和太阳之间,遮住了太阳光,所以平时的月亮是弯弯的,像一个小月牙。而今天地球没有挡在它们中间,看上去就是圆的了。月亮圆圆的,淡黄色,像一个大圆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也像一面明镜在照着我。微风来从远处就带来了淡淡的花香,我不禁吟诵起:”小时不时月,忽作白玉盘。“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我快乐地对妈妈说:”妈妈快看那美丽的月亮像月盘一样“。妈妈也开心地说:”是呀!“我们全家在一起赏月亮,多幸福呀!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听爸爸讲故事,我听了入了迷,仿佛身临其境。

看着那金灿灿的月亮,我想到了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在望着那美丽的月亮,思念远方的亲人。我真诚地祝福世界上所有的家庭都团团圆圆,过一个美好的中秋节。月亮象征着团圆,也象征着美好。

多美的中秋节晚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民风民俗文化作文300字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浙江春节民风民俗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浙江的春节中,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农历腊月二十四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过了十二点就是大了一岁。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

这就是浙江的春节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