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关于中国传统的议论文(20篇)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小编收集了我的中国梦作文,欢迎阅读。

浏览

3539

作文

816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全文共 112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文化——过年风俗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必须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一样: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向延续到这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作文

篇1: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500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七夕节……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又称为“过年”和“新年”。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商场是人山人海,家家户户贴对联,可热闹了。每个小朋友都可以拿利是,小朋友还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个个喜气洋洋。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吃水果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有一首重阳节的古诗是李白创作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又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重阳节,又有称为“老人节”,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愉。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汤圆。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美好的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国传统艺术

全文共 736 字

+ 加入清单

我独衷热爱于皮影戏,不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而是由于它的朴素风气在我的心中震撼,它具有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艺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着实让人感叹。

中原人杰地灵,黄河世代从这里流过,在这里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也孕育了智慧勤劳的人民。千百年来,皮影艺术盛行于中国城乡,逐渐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流派,成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如果我们继续深入的对皮影艺术的社会文化含义,即以宗教信仰为线索来讨论其形成及演出的象征作用,以音乐唱腔、角色行当与戏目剧本来讨论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或以大众的民俗生活为基础来讨论其演出的社会意义,就会发现在中国的皮影艺术中,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历史价值外,皮影更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首先,皮影戏中的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m.yuwenmi.com)第二,皮影戏音乐,是在不同地区分别融汇当地民族器乐、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唱腔丰富,韵律优美,板式灵活多变,在我国音乐领域里自成一体。它与其他乐种也起着互相取补、互相促进与提高的作用。

此外,由于皮影艺术在我国还处于抢救阶段,它现在的价位还是属于较低的水平,所以我们应尽力保护好祖国的文化,即使力量是多麽的单薄,只要心中还涌动着民族的热血,民族的璀璨艺术将永远在人们心中闪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国传统民俗作文

全文共 62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一样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一样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异常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一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一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构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齐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貌,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齐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四年级中国文化议论文

全文共 774 字

+ 加入清单

罩上薄纱的文化神秘而富有魅力。匡衡爱慕文化,他凿壁偷光;孙敬热爱文化,他悬梁刺股;孔子挚爱文化,他废寝忘食。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作为华夏子女,怎能不热爱它,迷恋它?

秋风瑟瑟,伴着落叶,我踏入了校园,学习了第一个汉字——“火”。它只由简单的五笔构成,却形象地描绘了火的形态。汉字犹如活泼自在的精灵,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她有形,有义,亦有情。细读她,就如一篇清新华丽的小说;细品她,犹如一幅灵动脱俗的水墨画。启蒙老师曾说过:“汉字她方方正正,是教导我们正直做人;她有菱有角,是让我们学会不卑不亢的态度。”简单的文字却蕴含着如此深刻的含义,让我不得不迷恋上她。

许久后,我有能力读书品字了,变热衷于幽默但极具讽刺意味的寓言故事。“邯郸学步”提醒我不能盲目模仿他人,“愚公移山”激励着我学会执着与坚持,“曲突徙薪”更是让我懂得了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祸患发生……这样简单易懂的语言文化,使我的童年变得充实,让我从懵懂走向成熟……

渐渐地,我开始接触唐诗宋词,领略文人墨客的风流文采,感受骚客或悲壮或婉约的屡屡思绪。在应诏入京,供奉翰林之际,李白豪情满怀地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国破家亡之时,杜甫浸满忧患的笔下涌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绝世佳句。我们虽不能回溯到那个时代,但从他们精简的诗句中领会到李白的远大抱负,读出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乱。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阅历的增加,随着学识的积累,我愈发能感受到文化散发的阵阵清香,能品味到它独特魅力。文化高雅的气质引领着我走入学海,让我陶醉其中,让我迷恋热爱。

中华五千年文化是一条历史长河,波涛滚滚,前进不息。华夏子孙应坚守本心,让善良相伴,让勇气相随,以诚信为友,以正义为伴,表达自己对华夏文化的热爱,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浓厚情感,让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强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于传统文化的满分议论文

全文共 915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民族很早就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遥遥数千年前。上至皇亲国戚、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士农工商都深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制度的束缚。那么传统文化礼仪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得、九礼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着社会各个阶层的交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封建思想有极大的弊端。繁琐的条条框框呆板的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扼杀着人们相往自由、追求浪漫的灵魂。当然其中也不乏值得人们称讼的精髓部分。那就是尊师重教、孝敬父母、检点行为等。新时期的道德关念大抵也是数千年来约定俗成形成结果。正确、全面的审视文化的魅力就是在于看功大于过、还是利大于弊。纵贯中国古代历史就是压迫与被压迫的交替、演变、进化。较为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违背着人人生而平等的意念。甚至能注定世世代代为奴为婢的命运。他们处于金字塔的底层行使着受压迫被奴役的权利。显然这种现象从总体上来说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却大大抑制了社会的向前发展。对于这些不利于时代特色的文化只有舍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对于一些精要之处则要吸取并为社会生活服务,譬如孔融让梨、缇萦救父、香九龄温席等一些妇儒皆知、传承至今的历史典故都是值得发扬广大的。糟粕的文化就该尘封在史料中,毕竟它们在历史舞台上留下过“美”的痕迹。提供价值依据参考、熟读历史考实录无疑是通晓古今、知道兴衰的最好方式!精华是要继承的而糟粕也不是要彻底遗弃的!遗弃的方式有多种,其一、存而不用,明晓一二。其二、不存不用,消失净尽。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窃以为后者做法更好一些。借用中庸思想来讲万物的兴衰存无都是有规律的。全盘否定与肯定都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糟粕的东西知而不为是最好的办法!难道不正是由于在旧的基础上才推出的新么?不能正面面对自己民族历史的民族算不的上是优等会民族,忘记糟粕有时也等同于凌空而建的空中楼阁。糟粕难道不是堆砌成功、再铸辉煌的基石么!糟粕、精华、落后、进步这不正是一个民族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吗!

综上所述包括处理方式在内的一切行动能力都有其变通的余地!理智的保留、盲目的舍弃给人来相差万里的感觉!理智者、理性也。权衡利弊。发复推敲的结果让人更加信服。盲目者、胡做也。数典忘祖。不计后果的行为难以服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全文共 1251 字

+ 加入清单

一般来讲,人们批评的只是这几个方面。有人说,中国古代的教育太死板;有人说,中国对妇女不公平;有人说,中国古代的科学不发达;有人说,中国太迷信;甚至有人说,中国古代的闭关锁国,才导致现在的落后。我认为,这些不是错的,而恰恰是对的。

洋鬼子信的布尔什维克、马克思等人,他们并不和其他的欧洲人有什么不同。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辜鸿铭说,欧洲人是不道德的,这完全正确。在中国,封建、资本、共产,乱七八糟的主意哪个都好,只是中国人的文化是千年不变的。经书流传五千年,胡适(陈)独秀毁一旦。中国人很讲礼貌,重礼节、面子,这都是由经书传下来的。

中国的落后,并没有什么可惜。西方的科学都是伪进步。西方人因为本质是不道德的,但我们中国人不是。洋鬼子没有伦理道德,所以他们无权影响中国。

摘录辜老先生的春秋大义一段:“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有一种关于极乐世界的说法也同样用于对中国语言的学习∶除非你变成一个孩子,否则你就难以学会它。

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脑去记忆。用具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举例来说,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儿童时代的记忆力要强过成年后的记忆力。因为儿童就象中国人一样,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礼貌。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其礼貌的本质是什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著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徵。中国人的礼貌虽然不象日本人的那样繁杂,但它是令人愉快的。相反,日本人的礼貌则是繁杂而令人不快的。我已经听到了一些外国人的抱怨。折衷礼貌或许应该被称为排练式的礼貌──如剧院排戏一样,需要死记硬背。它不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礼貌。事实上,日本人的礼貌是一朵没有芳香的花,而真正的中国人的礼貌则是发自内心、充满了一种类似于名贵香水般奇异的芳香。”

中国对妇女的问题一直是世界声讨的事情。就这个问题,辜老先生就发表过言论:“女人难以驾驭,所以必须给予限制。孔子曾经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也许有人会拿出来其他的证据,但是这些证据中的“证据”部分大多是语助词。

科学的问题,应该说,洋鬼子切实应该让我们学习,但不代表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阴阳学。阴阳学,其实就和洋鬼子的物质学是一回事。

至于闭关锁国,那是最后一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证明:中国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在美国把辫子剪了,长袍脱了,回来不得造反哪!这种情况,不闭关能行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从中国的民俗传统看男尊女卑高中生作文优秀篇

全文共 4507 字

+ 加入清单

悠远的时光,和平恬静的日子,这是中国远古的农耕时代。

男人们从田地里满头大汗地回来,泥泞的身子,沉重的脚步。女人心疼极了,连忙递过一条湿润的毛巾,端上精心烹调的食物,递过茶水,看男人狼吞虎咽的吃相。家中小小的男孩走过去,和爸爸一起吃。小女儿过去的时候却被妈妈拦住了:“哥哥将来也会和爸爸一样辛苦。让他们先吃。咱们管家,食物由我们来做,我们随时都可以吃。”

一种自然而然的分工,一种因工作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关爱和谅解,在时光的洪流中被毫无修改地完全保留,成为了一种公式,一种制度,一种男性天经地义地优越性。而且越演越烈,成为了传统文化中地一部分。“女人是低贱的,是微不足道的”成了传统的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

民俗是一个国家最朴实的东西,它反应了的是普通老百姓最简单的日常生活。本是远古社会的一种自然的生活状态,被后人沿袭了下来。经过一些所谓“理学家”的“正人君子”的提炼,变成了正当的压迫女子的工具。

“三从四德”是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三从”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四德” 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女人要少说话,多做事,极尽自己的所能去取悦男性。而“七出”就是丈夫抛弃妻子的种种“正当”的理由,谓“妇有‘七去’:不顺父母(此指公婆),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这几乎含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女子如履薄冰,稍有犯戒就被打如万劫不复的深渊。这种无形的力量把女子紧紧地束缚住。鲁迅笔下的狂人翻开史书,看到的全是“吃人”。其中的那本《列女传》,还不仅仅是“吃人”,简直就是一部妇女的自虐记事录。

在中国的民俗传统中,浸满了女人的眼泪,就叫做‘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裹小脚

从前,我国的女子,不论官宦小姐还是农家姑娘,从小就要用一根长长的布条把脚裹起来,裹得又尖又小,象莲花瓣一样,所以有“三寸金莲”之称。这几乎算是一种生理伤残,但这种伤残被认为是一种美的表现,延续了几千年。

关于这种病态的审美的出现,有两个不同的传说。

1.裹小脚,妃(非)你莫属

传说,从前,有这么个宫女,年年选妃子时选不上她,为此很伤心。她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要争得皇上的宠爱。有一天,她想了个主意,用布把自己的脚裹起来,天天缠,日日裹,日久天长,这脚就缠小了。她思谋着:脚小跳舞利索,轻盈好看,这样皇上会喜欢她。

一回,皇上让宫内所有的宫女都出来跳舞,宫女们浓妆艳抹,切娜多姿,各个打扮得花枝招展,但她们谁也没有小脚宫女跳舞跳得好看。这下,引起了皇上的注意,皇上便命小脚宫女单独跳舞。小脚宫女深知皇上喜爱自己,更是眉飞色舞,脚小,屁股扭,腰极软,皇上看得迷了心,最后选小脚宫女为妃子。这个宫女总算达到了目的,从这以后,皇上下了一道圣旨,宫内宫女要缠足,天下民女要缠足。以后,社会上流传着一种顺口溜:小脚女人嫁秀才,又吃好的又自在,大脚女人嫁奴才,耕田种地少衣没吃不自在。后来裹小脚很时兴。女人的脚讲究要三寸金莲,也就是说脚越小越好。

2.裹小脚,扬长避短宠爱到

传说,从前有个皇帝叫曹庄,选了个非常美丽的妃子。一天晚上,曹庄皇帝到这个妃子寝宫住宿的时候,突然发现妃子的脚是三个指头,形状象鸡爪子一般,很难看。 “怎么你的脚象鸡爪子似的?”曹庄很惊奇的问。 妃子见皇帝讨厌自己的脚,感到很害羞,于是,又用两手把美丽的脸蛋捂了起来。

曹庄看着妃子的脚实在难看,就命令她用黑布把脚裹起来,妃子没办法,只好忍着疼痛裹起了脚。曹庄见妃子裹脚后走起路来阿娜多姿,如翩翩起舞,很好看,别的女子走路远不如妃子的姿态优美。对她就宠爱万分。妃子缠脚的事,很快传出宫去,普天下的女子都裹了脚,于是就兴起了裹脚。

从上面这些来源看,女人的裹脚源自争取男性(尤其是皇帝)的宠幸。中国文学中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闺怨”,或者是“宫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多少女子的青春年华在后宫的苦苦等待中蹉跎尽了,真正能够得到宠幸的却少之又少。“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入时十六今六十”即使见到了又怎样呢?原来怨的只不过是没有得到君王恩幸罢了。直白地说,就是没有受到君王的玩弄罢了。就算君王“三千宠爱在一身”也不过是把其当作一件美丽的玩具,马嵬坡上演的丑剧就足以证明。而《红楼梦》中的元春封为晋妃,全家风光,“烈火烹油,鲜花着簇”该是幸福的吧,可是她回家省亲却是一片呜咽,埋怨父母把她送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君王尚且如此,就更不要指望将士或者平民百姓回怜香惜玉了。围城之中,什么都吃完了,主帅便带头杀了爱妾,分给军士吃,然后吃城里的女人,然后才吃老弱的男性。这样的例子史书里比比皆是,而且不是野史,都是堂堂的正史。在这样的环境中,女人身不由己地争取男人的宠爱,都是为了让自己本已经很悲惨的日子好过些。

况且裹脚本身就是一种对身体残忍地伤害。《镜花缘》里有一段林之洋在女儿国被迫裹脚的描写,可见裹脚的残忍与变态。

上来两个宫娥,都跪在地下,扶住“金莲”,把绫袜脱去。那黑须宫娥取了一个矮凳,坐在下面,将白绫从中撕开,先把林之洋右足放在自己膝盖上,用些白矾酒在脚缝内,将五个脚指紧紧靠在一处,又将胸面用力曲作弯弓一般,即用白绫缠裹;才缠了两层,就有宫娥象著针线上来密密缝口:一面狠缠,一面密缝。林之洋身旁既有四个宫娥紧紧靠定,又被两个宫娥把脚扶住,丝毫不能转动。及至缠完,只觉脚上如炭火烧的一般,阵阵疼痛。不觉一阵心酸,放声大哭道:“坑死俺了!”两足缠过,众宫娥草草做了一双软底大红鞋替他穿上。话说林之洋两只“金莲”,被众宫人今日也缠,明日也缠,并用药水熏洗,未及半月,已将脚面弯曲折作两段,十指俱已腐烂,日日鲜血淋漓。不知不觉,那足上腐烂的血肉都已变成脓水,业已流尽,只剩几根枯骨。 ;贞洁牌坊

牌坊本来就是一道奇异的门。一道可以将人带进文化历史里,可以的开不同性质空间的门。

牌坊可以为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忠义的事迹而设,为某一个大型的庆典而临时建造,有时会因时节,为环境或建筑物加添新衣,有时又会单单为表扬一个妇女的贞节淑德而大事铺张。树牌坊是旌表德行,承沐后恩,流芳百世之举,是古代是人们一生的最高追求。

贞洁牌坊也许是唯一能和列女传并驾齐驱的表彰妇女的方式。理学家们除宣扬孝道外,还大力宣传贞节观念。。“从夫”里就有对丈夫忠诚不贰,丈夫死后不事二夫,甚至殉夫的要求。春秋时期息国国君夫人息夫人,在丈夫被楚国俘获,楚王逼她为夫人,她以死相拒,成为史书表彰贞节的模范。历代官方表彰贞节烈成为制度,在人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无形的舆论压力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导致一些妇女自残生命,甚至在丈夫将要病死和战死前,妻妾们提前殉节,表示对丈夫的忠诚。宋代理学家程颐就曾说过“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节烈观,像一把剑,杀人不见血。。贞洁牌坊给妇女戴上光彩照人的镣铐,一言一行都受到监督和束缚。一座座用血泪凝铸的节孝牌坊为不幸的妇女带来了无上荣光,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妇女甘愿受礼教的摧残。典型的例子就是《红楼梦》里的李纨。她青春丧偶,居家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惟知侍养亲子,做些针凿诵读而已。待到儿子加官进爵,自己却黄泉路近,只是“枉为他人作笑谈”罢了。

贞洁牌坊不仅树立在地上,更树立在人们的心中。许多女人是在外人的窃窃私语和戳点的手指中,被自己的亲人逼死的。明朝的海瑞是被赞扬的有名的清官,以耿介直谏著称。但他又是一名严酷的父亲。姚叔祥《见只编》记载,一天,海瑞看见他5岁的女儿吃一个糕饼,就问糕饼是谁给的,当得知是某仆人给的时海瑞大怒,训斥女儿说:“女子哪能随便接受男仆的糕饼?你不是我的女儿!你如果能饿死,才算我的女儿!”小女从此吓得啼哭不止,不喝也不吃,家里人怎么哄她劝她也没有用,7天之后真的饿死了。女子的生命在这样的条件下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女贞”,“女节”几个字眼就可以轻易地葬送她们地生命,不管她们是不是才华横溢,志行高卓的。

中国农业文明的背景和以儒家为主的文化决定了对女子的态度。因为男子天生的体力优势。所以,旧时农业的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面从政、打仗、服役、种地、打猎及经商等。女人在家里务蚕织、生儿育女、孝敬公婆。随着社会的发展,男人的外部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开放。而女人的内部空间却是有限的、封闭的。男人参与政治、军事,有了特权,逐渐形成了在居住、活动、交往、行为等日常生活中的内外障隔――“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男女授受不亲”等,“男女大妨”的礼教。周灭商,建立了第一个血缘贵族统治的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等的制度文明,称为“周公礼制”。权位的分配和继承需要确定贵族男子纯净的血统以及和睦安宁的家庭。所以明文规定“内外有别”,让妇女退回家庭。女子参与军政大事就是“牝鸡司晨,惟家是索”。而这就成了维护家长制、决定对妇女的“三从四德”等一系列规条的依据。是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基础和得以延续的根源。

由于这样复杂的社会渊源,礼教特别注意教诫训导妇女的道德行为,使之符合父权――夫权家庭的需要,强调的是女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的配合与服从,也更重视男女之间的协作和家庭的人际关系。像害怕女人“利口覆家帮”。而大家庭最恨妇女之间以言辞挑拨离间家庭成员不和,所以对妇女提出“妇言”的要求。而女子承担的纺织等妇功不但是家庭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也是历代国家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指出,妇女昼作夜集,每月相当于45个劳动日,比男人还要辛苦。但这一切变得越来越严苛,尤其当程朱理学出现后,甚至成为了一种极端的压迫,导致了种种悲剧的产生。不知道儒家素来讲究的“中庸之道”去了哪里。

早期的两河文明、波斯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大多属于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男尊女卑没有中国严重。古埃及好几位有名的君主都是女性。但后来根据一些哲学家和神学家的二元论即:男性=精神+理性、女性=肉体+感性,认为妇女天生智力低下,不适合从政,但贵妇得以向教会和法律施加影响,争取更多的权利。到了黑暗的中世纪,神学将男女二元论对立并推向极端,他们大量杀死被指控为“巫师”的妇女。而自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它强化了家庭与婚姻重要性和明确了男女内外分工,妇女接受的教育是服务于丈夫与孩子,成为贤妻良母,这种状况直到近代女权运动兴起才受到挑战。而反观中国,从来没有对妇女的极端仇视,更没有大规模的迫害。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之后,女性在中国的地位已经大大地提高,但男尊女卑的就观念仍就留在某些人精神深处、蠢蠢欲动,影响种种判断的公平性。要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需要相当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

曾经在医院里见过装有雌雄两种激素的小瓶。男人和女人巨大的差别就蕴藏于其中,所有的神秘,都简化成一个枯燥的分子式。两种激素的作用虽有天壤之别,但外观是那样地相似,如果把玻璃瓶上的字迹擦掉,就完全分辨不出来。

希望有一天,男尊女卑的问题也像这样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作文:中国传统美德放光彩

全文共 848 字

+ 加入清单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想读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格言》的人,对这句话一定不会陌生,这是里面讲诚信篇中选自《论语·为政》的一句格言。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论语·学而》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礼记·中庸》中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最讲信用的,而历史和现实也充分证明:诚信为本,于世于人,于国于民,何其重要。

回想从开天辟地至今,就有着许多讲诚信的故事。西汉初年,季布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讲信义,当时谚语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由此有了今天的“一诺千金”这一成语。北宋晏殊参加殿试,发现考题正是自己曾写过的,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向君主和主考官说明实情,要求换个考题,《晏殊诚实无欺》这一美德故事也因此流传至今。伯牙,子期,一个抚琴,一个听音,衣袂飘飘,风清云淡,于是在高山流水中结为知音,并庄严约定,后来故人逝去,再无知音,伯牙宁可断琴。这约定与断琴,便是对友谊的诚信。方志敏,一位无私的共产党员,他的遗书可谓朴实而又感人:“我经手的钱有上百万,但我知道那是普通百姓的血汗钱,是用于革命事业的。”相信这番话会令“伸手派”汗颜。这遗书体现了入党宣誓时定下的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诚信,千金难易。

可如今,在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在各种文化交融,价值取向多元的社会里,有些人错误地认为:诚信“一文不值”,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过时”。这种错误的迷失,导致了个人乃至社会行为的偏差。

在这里不妨举个例子。华裔美国科学家微软中国研究院前任院长李开复博士,去年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给中国留学生的信》,文中写到他面试一个求职者的经历。在面试谈话的过程中,求职者表示,如果录用他,可将在原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可是李博士并没有录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缺乏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诚信”。文中还写了有关中国留学生的实例,某些中国学生拿着读博士的奖学金到了美国,可一有工作机会,他们就马上申请离开学校,将自己的承诺抛在一边。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传统文化之象棋作文

全文共 1258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人们对中国象棋表现的中国文化的反面作了反省,但对其表现的中国文化的正面却言之甚少,这不仅有损于中国象棋的形象,也有损于中国文化的形象,流露出了一些无知者在历史浩劫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漠视。

中国古代兵家讲究的是“智、信、仁、勇、义”。

何谓智?其一,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所以,不同于西洋象棋的王可以四处移动,中国象棋的将帅闲坐九宫之内。其二,在古象棋的演变中,士相(“士”,原来可能是偏将,故威力强大,而“车”,发音同汉官职“车骑将军”,应该是官职名,而非战车,而象应是象战部队,由此笔者妄猜,古象棋应发明于汉代王莽新政时,驱百兽助阵,以知兵法者百家为将佐,好事者模仿而创造了古象棋)在西洋象棋中演变成了“后”,而 “象”演变成了“传教士”,而在中国象棋中,成了谋士和丞相,显示了中国文化中智胜于力的定论。其三,西洋象棋棋子个个有十八般武艺,连小卒都能升变(所以国际象棋你得多备一幅棋在身边,而后还要多加一个,不然,升变多了,你拿什么来变?诚欧洲贵族胡思乱想之作),然而六十四格中三十二格为棋子,且双方子力相同,虽有一身本领,限于兵链等防御体系,也施展不出拳脚,多数在兑子之后消耗殆尽。而中国象棋中大子活动空间大,能纵横往来。由于双方子力相等,小子也是胜负天平上重要一码。低手能用车炮,中手善用马卒,高手善用士象。有无知无能者常恨马蹩脚,相塞眼,残局炮无架。然高手眼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棋谚:“卒能制马,士能制车,象能护子”。中国文化中“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概念表现得一露无疑。

何谓信?其一,三军对垒,车、马为左右军,将帅坐镇中军,当上下同生共死。西洋象棋在规则演变中,出现了“王车易位”,开局未已,“王”已藏于一角,未战先怯也。中国象棋在演变中,将格化为点、线,增加了河界,扩大了棋子的活动范围,而棋盘一大,杀死老将变得困难,故为了便于攻击,中国老将虽枪林弹雨,坚守于九宫之内,以示破釜沉舟,决战之心。若未战先藏,士卒谁肯卖命?其二,士相环绕,士不离九宫,象棋不过河界,专心护主,忠信也。

何谓仁?棋至残局,虽大子尽失,然士相全可和一车,小卒终局对面笑,不至于战至一兵一卒之惨烈。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

何谓义、勇?春秋战国时,小卒感大将吴起吮疮之恩,足不旋踵,战死于阵。小人之类何必聒聒言西方之“升变”?士为知已者死,虽小卒亦知义。

另西洋象棋形成于欧洲封建时期,等级观念严重,棋子有高低之分,而中国象棋流传于市井之间,上下平等,显示中国象棋的平民文化。有无知者反议论中国象棋等级观念强,不知从何而起。

又有无知者怪言“中国象棋级别越高越无能”,恐怕也是来源于“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同一时期的谬论。在现代企业中,管理和技术人员(白领阶层)的作用是不言自重的。如前面所言,中国象棋是斗智不斗力的游戏,士相是运筹者的象征,一个重视知识、尊重文化传承,尊重人才的民族才能绵延数千年,笑傲东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对联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上联:水底月为天上月;

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

上联:三代夏商周;

下联:四诗风雅颂。

上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下联:柳边垂钓,柳丝常伴约丝悬。

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下联: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合。

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上联: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下联: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上联: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下联: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上联:门对千根竹; 下联:家藏万卷书。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

上联:门对千根竹短无; 下联:家藏万卷书长有。

上联:因荷(何) 而得藕(偶),

下联:有杏(幸)不须梅(媒)。

上联:未老思阁老;

下联:无才做秀才。

上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下联: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上联:一担重泥遇子路;

下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上联:昨日钻狗洞偷桃,不知是谁?

下联:他年步蟾宫攀桂, 必定有我。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圭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上联:莲子心中苦;

下联:梨儿腹内酸。

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下联:长长长长长长长。

上联: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下联: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上联:孔子生于舟(周)末;

下联:光舞(武)起自汉中。

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口便笑,知世间可笑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传统美德作文1000字

全文共 1185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已有悠久的传统美德,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德,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美德的定义是:凡是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攻击,力量,勇气,自信,团队合作精神等。所以,我们应当时时刻刻都体现美德。让美德漂白世界,地球变成生命的圣洁花园,是人人向往的天堂。心中有正义善良的规则,犹如灵魂有了信仰,人们的生活才享受更多的明媚阳光。

雷锋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枯,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所以,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时时刻刻体现美德,一群大雁结伴飞行,它们为什么可以飞得更远呢?我们有了团队,在团队的努力下,我们为什么就能实现更高的目标呢?这些只能说明集体是个人战胜困难,获得胜利的力量源泉,是获得友谊的桥梁和纽带,是我们施展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

荀子说过:“人无礼则补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美德是礼仪中必不可少的礼仪,所以,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的习惯。

寒假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鹅毛大雪从天上洒落下来。几分钟后,胡同里、屋顶上、电线杆上——都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几天下来,雪越下越大,积雪也越来越厚,最深的地方大约有5多厘米呢!路面上堆积的雪已经成了冰,给行路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不小心就会摔跤。正在这时,有几位居民穿着雨衣,戴着手套,拿着铁铲到胡同里铲雪。他们把铲子扎进厚厚的雪里,再往上一提,把雪扔到马路边。不一会儿,马路被铲出了一条通道,使行人更方便了。大家都纷纷感谢他们,可他们却说:“没什么,这是应该的。”许多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也纷纷加入到他们中去,在马路边的小孩们都在为大家加油,好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人心齐,泰山移。大家努力干哪!”大人们个个满头大汗,但却越干越有劲,没多久就把雪铲除了。马路又恢复了正常通行。 可是,由于雪没有停止,不一会儿,马路又冻上了。大家不顾一切,只要雪冻上路,就把雪铲除。小孩们也伸出了手,把路上的雪做成雪球,和小伙伴们玩打雪仗,堆雪人。这样不但给铲雪工作出了一份力,使铲雪工作能更快完成,而且自己也玩得很开心。这几天里,大家都轮流出工铲雪,道路总是非常通畅。没过几天,雪停了。在明媚的阳光的照射下,雪慢慢融化了。

美德由如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一些事情最能显露恶德,但一些事情最能显露美德。生活中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永恒的爱心之下,只要你懂得珍惜,懂得真理,相信美德永远伫立在心中。美德本身就是一种报酬。私德如同根本,公德如同枝叶,公德是由私德而生。若无公德也不配讲私德。独善其身,就是讲美德的第一步,在路面结冰的时候,我们如果多付出自己的一份美德,迎接的将是一片片和煦与明媚。 在燃烧,美德在传送,让我们协起手来,让美德流传,流传给所有人。

[中国传统美德作文10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有关中国传统的谚语

全文共 888 字

+ 加入清单

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谦虚的人学十当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

强扭的瓜果不甜。

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

巧言不如直道,明人不必细说。

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

勤能补拙。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擒贼先擒王。

清官难断家务事。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情人眼里出西施。

穷家难舍,熟地难离。

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

人不缺地的工,地不缺人的粮。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人多出韩信,智多出孔明。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人多智谋广,柴多火焰高。

人各有能有不能。

人各有心,物各有主。

人合心,马合套。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人活七十稀,请教不为低。

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人家夸,一朵花;自己夸,人笑话。

人敬有的,狗咬丑的。

人老眼昏,鹰老爪钝。

人怕饿,地怕荒。

人怕话多,活怕人做。

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人怕信心齐,虎怕成群。

人强人欺病,人弱病欺人。

人勤病就懒,人懒病就勤。

人勤地长苗,人懒地长草。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人是实的好,姜是老的辣。

人是铁,饭是钢,地里缺肥庄稼荒。

人是铁,饭是钢,三日不吃饿得慌。

人瘦脸皮黄,地瘦少打粮。

人投人,鸟投林。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微言轻。

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人心齐,泰山移。

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人有失手,马有失蹄。

人越嬉越懒,嘴越吃越馋。

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日长事多,夜长梦多。

日里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日里闲游,夜里熬油。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日图三餐,夜图一宿。

若要不怕人,莫做怕人事。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若要好,大让小。

若要好,问三老。

若要健,天天练。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若要人下水,自己先脱衣。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以回味传统中国经典为题目的作文

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我们现在的社会就像拼命奔跑的人,向着一个个新目标拼命奔跑,慌不择路,踉踉跄跄。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才发现爷爷奶奶塞在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都丢得差不多了。

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本材料作文的审题构思和立意应关注三个方面:

一、注意比喻。“我们现在的社会”“向着一个个新目标拼命奔跑”比喻“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爷爷奶奶塞在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比喻“传统的美好的思想、道德、文化等”。

二、注意关系。要强调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的美好的思想道德,不能只谈继承传统文化,还要谈发展。

三、注意要求,联系现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思想,如何在现代化的发展中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是值得思考的、有价值的话题。

回味传统中国经典

如今,中国的发展风驰电掣,一日千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奔跑者,为一个个新目标的实现而欣喜若狂。一边跑,一边丢东西,等跑到终点才发现爷爷奶奶塞在我们贴身口袋里的祖传宝贝已经丢的差不多了。神州大地上古老而美好的记忆已在视野的末端渐行渐远——

方正“中国字”

从祖先造字到甲骨文,再到如今中国人普遍认同的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一个缓慢而又辉煌的历程,一个艰辛而又值得骄傲的庞大工程。古有笔走龙蛇的飒爽英姿,又有临池成墨的佳话,如今我们寒窗十载又有谁能够用毛笔挥洒自如?我们拥有的是现代化的书写工具,我们演绎成现代化的语言。在奔向现代化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我们丢失了什么?爷爷奶奶放在我们口袋里的毛笔丢了,传统已不在,毛笔已成为书法家独有的写字工具。那双由类人猿演化而来的手也只会敲击键盘,而用笔写起母语汉字来倒像“蚯蚓找妈妈”,且错别字连篇——早已不像是中国人在写中国字。

温情“中国节”

中国有谁知道七夕,又有多少人晓得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西方的情人节,在中国过得红红火火,而中国的情人节,在国内却冷冷清清。别人的圣诞节、平安夜,被我们抬得热火朝天,在中国的除夕夜却呼呼大睡,全然忘记除夕守岁父母长寿之说,春节也没有了年味。回味童年,我们的那些节日多么有趣!虽然中秋、端午被列入法定假日,但忙着上下班的人们哪里有心情过节?生活的压力让人们紧张万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唱得再响,还是要挣钱,买房,买车。生活节拍快了,幸福感下降了,中国节里掺杂着许多无奈。呜呼,中国节!

殷殷“中国情”

古有“父母在不远游”之说。现在,思想开放,好男儿志在四方。那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在爷爷奶奶的生活中渐渐少了。空巢老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虽然“常回家看看”唱出了许多老人的心声,却唱不回“远游”之人。即使在老人法中加入一条让出门在外的子女们常回家看看的律条,但那份情却被信息的便捷化淡化了。地球村在变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在逐渐拉大。呼唤中国情,拾起游子心。

回味经典,大地起温馨,神州展笑颜。

回味经典,回味出了伤感,回味出了无奈!

奔跑的同时,请弯腰拾起丢失的祖传宝贝!

作者用蒙太奇手法从生活中剪辑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镜头:中国字、中国节、中国情。视点独特,笔法犀利,见解独到。从纵深层次挖掘了传统在丢失的现状,让读者深刻认识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缺位,给我们的民族带来的种种无法弥补的缺憾,可谓一针见血。

[以回味传统中国经典为题目的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作文

全文共 1269 字

+ 加入清单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可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情也是众多情感中最为重要、不可缺失的一种情感。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也是我们的教育前提。

中华美德源远流长,以往的每一代人都能很好地传承孝顺的美德。可是现在的“新一代”,为什么将这种观念淡化了呢?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错呢?怎样让孩子懂得尊重、孝敬父母呢?

首先,我们看看古代真正的“小皇帝”是怎样孝敬父母的,看看这一美德在那个时代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汤药,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这就是古代《二十四孝》中最著名的“亲尝汤药”的故事。可是,对于现在的一些独生子女,我们再也找不出如此的范例了。不好的例子倒是举不胜举,比如吃饭时,孩子爱吃的,全家人都不准吃,只能由“小皇帝”自己品尝,独占独享。

吃过饭后,孩子放下碗就跑去玩了,全然不顾餐桌上的一片狼籍,更不要说帮着爸爸妈妈收拾碗筷了。父母的百般呵护、细致入微,换来的只是孩子的理所当然,凡此种种,都让我们忧虑。

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个叫楠曦的小朋友,她又有怎样的小故事呢?

楠曦今年10岁了,爸爸妈妈对她宠爱有加,楠曦虽然很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却不知道去心疼他们。每天晚上,爸爸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楠曦还硬要父母陪她玩“骑大马”,边玩还边催促着做晚饭。

楠曦的爸妈经常为此而感到伤神。他们也明显地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宠爱让楠曦丧失了孝敬父母的意识。

于是,楠曦的爸妈决定:从生活小事做起,培养楠曦的这种意识。

有一次,楠曦来了兴趣,要尝试自己洗碗筷。若放在以前,妈妈是不会答应的,可是,这一次妈妈痛快地答应了楠曦。第一次洗碗筷,楠曦感到十分费劲,力气大了,怕碗碟破碎,力气小了,怕洗不干净。

楠曦这时问起妈妈:“妈妈,你平时刷锅洗碗也这么累吗?”妈妈说:“虽然我力气要比你大些,不过每次洗那么脏的碗筷,也是很累的。”楠曦听完后,想了想说:“妈妈,我现在长大了,以后我来洗家里的碗筷吧。”

妈妈听了楠曦的话,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并立即夸奖楠曦说:“女儿懂事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听了妈妈的夸奖,楠曦高兴地笑了。从此以后,楠曦变得懂事多了,知道主动帮爸爸妈妈承担一些家务。对于自己的爸爸妈妈,楠曦也懂得关心与体贴了。

其实,孝敬父母不是单一的习惯问题,它也体现出一个孩子能否关心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我们作为家长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一个孩子连最基本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以后是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传统武术——咏春拳作文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 家的小区 里开了一所咏春拳馆,妈妈给我 报了名。上课第一天,教练就给我们发了一套练功服。红色的T恤上衣,黑色的裤子,穿上挺威风的! 教练说,咏春拳是近身搏击拳术,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种,比出自朝鲜的跆拳道更有实战性。但我们学习武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争强斗狠,而是为了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精神,为了强身健体,不做东亚病夫。

我跟着教练练了一节课下来,浑身上下都疼得不行,连走路起坐都疼得直想叫唤。不过上课也很有意思,教练经常让我们做各种比赛 类的小游戏,因为我比有的小孩大一些,比赛经常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大家给我起了个外号叫“闪电侠”。

我希望自己练习武术也能进步得快一些,成为班里的第一、第二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的传统文化春节作文600字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多种多样:家家户户庆团圆的中秋节,端午节,还有登高望远的九九重阳节。今天,我就说说春节吧!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不仅要贴窗花,都要放鞭炮!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从前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年大年三十就来到村子里来危害村民。村民大惊失色,吓得魂飞魄散,却什么办法也没有,只有躲一天是一天,因为年它可以吃掉村子里所有人,搞得村子里人心惶惶。有一年,这个叫年的怪兽又来了,天渐渐黑了,村民吓得逃到了山林里,可是有一位大胆的老人点起火堆,火熊熊烧起,火堆就要灭时,突然一个小孩找到竹节扔进火堆,当年要吃人时,突然火堆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年吓得狼狈得逃走了。年虽然不来了,但人们怕它来,就这样,过年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形成了。

春节的时候,旱晨爸爸用胶水把春联贴到大门上面和两边,上面贴横批。姐姐把福字倒贴在门口,就是预示着福的倒来。

晚上,放完鞭炮,该吃年夜饭了,妈妈从厨房间里端出我喜欢吃的鱼肉,鱼肉表示年年有余,除了鱼,还有红烧排骨,糖醋里脊,可乐鸡翅,丰盛的年夜饭开始了,我们一边吃饭,一边举杯彼此祝福。开始发红包了,奶奶说“只要你们好好学习,除了红包还有别的奖励,发完了压岁钱,我们准时打开电视机,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美妙的歌曲使人陶醉,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哄堂大笑……

我爱过春节,这就是美好的春节习俗,如果每天都这样,那简直是太棒了!我要努力学习,希望每年学习都棒棒的,每年都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200字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五千年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些年中也流传下来许多传统文化,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元宵节了。

在元宵节,每家每户都会挂上大红灯笼,看起来喜气洋洋的,特别有节日的氛围。

元宵节最重要的就是吃元宵了,我们会从街上买来各种味道的汤圆,有芝麻馅的花生馅的,还有山楂馅的,各种美味的汤圆煮在锅里,盛出来端在桌上,大家一起吃,意味着一家人在新的一年总是会团团圆圆。

除此以外,美到了元宵节的晚上,大家都会出来到街上看放烟火,五颜六色的烟火把漆黑的夜空照得美丽无比,我们在这种节日的氛围下总是会觉得特别的幸福。

这就是元宵节所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连接中华传统与现代中国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大江东去的豪迈、杨柳依依的悱恻、长河落日的壮阔、彩笺尺素的缠绵、马革裹尸的肝胆、海纳百川的胸襟、乘风破浪的逸兴、青天揽月的壮思——生命中的一切体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世界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观,以民为本、为政以德的治世之道,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人生哲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进精神——中华文明的哲学内核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全面的呈现。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壮志、“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品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胸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气度——这些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锤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让我们在今天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充满自信。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国传统八雅是什么

全文共 714 字

+ 加入清单

《人生八雅》为诗人赵同堂(网名四世同堂、诗画同堂)写的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八首七律。作者将琴韵悠扬,棋定天下,书破万卷,画笔传神,诗礼传家,酒逢知己,花团锦簇,茶韵飘香藏头于诗,语言俊朗,诗画结合,刻画生动,描摹细腻,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八雅是什么,一起赶紧来学习下吧!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一】琴

知音一曲百年经,荡尽红尘留世名。

落雁平沙歌士志,鱼樵山水问心宁。

轻弹旋律三分醉,揉断琴弦几处醒?

纵是真情千万缕,子期不在有谁听?

【二】棋

无声无息起硝烟,黑白参差云雨颠。

凝目搜囊巧谋略,全神贯注暗周旋。

山穷水尽无舟舸,路转峰回别样天。

方寸之间人世梦,三思落子亦欣然。

【三】书

无芳无草也飘香,石砚研飞墨染塘。

笔走龙蛇盘九曲,鸾翔凤翥舞三江。

庐山峻岭隐深处,人面桃花映满墙。

铁画银钩书万古,春秋雅事一毫藏。

【四】画

云雨山川素纸装,晓风残月入华章。

一毫漫卷千秋韵,七彩融开几度芳。

山路松声和涧响,雪溪阁畔画船徉。

谁人留得春常在,唯有丹青花永香。

【五】诗

推敲平仄著新篇,酷爱诗魂已近癫。

朝赋别离悲又怨,暮吟相聚笑还怜。

春花秋雨尽成韵,晓月寒霜皆入联。

偶得佳词忘所以,唐风一揽不知年。

【六】酒

淡淡馨香微透光,杏花村外送芬芳。

别君执手情无限,会友斟杯醉亦狂。

常伴骚人对月饮,又随墨客绕诗徉。

天涯万里情归路,唯我金樽最爱乡。

【七】花

枯枝叶底待欣阳,终是情开暗透芳。

红颊含羞窥蝶舞,朱唇轻启唱蜂忙。

邀来春色满园秀,撷取清风一地香。

流落尘埃无怨悔,新生由此看兴昌。

【八】茶

枯枝叶底待欣阳,终是情开暗透芳。

日月精华叶底藏,静心洗浴不张扬。

悄融四海千河色,暗润千年四季香。

窗外闲风随冷暖,壶中清友自芬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作文我爱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有不少的传统节日,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吗?有看花灯的元宵节;有吃粽子的中秋节;还有热闹的春节……,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九月九日孝敬老人的重阳节了,因为这是个孝敬老人的好机会。

重阳节有不少习俗,比如: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等,这些都是为了辟邪延寿。传说,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在重阳节这一天它就会出来到处走动,传播瘟疫,非常可怕。汝南县的父老乡亲都病倒了,村里有个叫桓景的小伙子不顾艰难险阻来到东南山上拜一位叫费长房的大仙为师,桓景用大仙给他的青龙剑苦练了一年,又到了九月九日这一天,大师对他说:“今天是九月九瘟魔又要来了,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你带着父老乡亲去附近的山上辟邪吧!”桓景按照大师说的去办,果然瘟魔不敢上山,桓景手持青龙剑追下来,大战几个回合,终于战胜了瘟魔,解救了父老乡亲。

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是重阳节这天还是平时我们都要孝敬老人,关心老人,比如:爸爸妈妈下班后主动帮他们捶捶背,倒杯热水,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空时常和爸爸妈妈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总之,我们要把握住每一个孝敬长辈的机会。

我爱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作文我爱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展开阅读全文